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摘 要:听一节赏心悦目的课,犹如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有序幕、进程、、结束。而在教学中,课的导入是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10-01

听一节赏心悦目的课,犹如看一场精彩的演出,有序幕、进程、、结束。而在教学中,课的导入是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巧妙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良好开端,它像磁石,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像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束的到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的导入归纳起来有如下基本类型:

1、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师在直接导入时,一般从学生尚未知晓的内容入手进行,但有些新授课的内容也可以依据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或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导入。教师通过以旧引新,直接点明主题,导入将要学习的内容上,明确本节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案例:《《汉语拼音字母》师:小朋友们,大家告别了幼儿园,来到了小学,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小学生。小学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先来拼音王国认识许多有趣的朋友,这里有活泼的声母朋友,也有温柔的韵母朋友,还有喜欢群居的整体认读朋友们。认识它们很重要,是我们识字,读书,讲好普通话的好伙伴,你们会喜欢上它们的。进入小学的小朋友首先要掌握的是汉语拼音,教师用很短的时间,用符合儿童的特点,具有亲和力的语言,直接将汉语拼音字母的分类及其作用给学生交代得清楚明白,使小朋友们知道了汉语拼音字母分为声母,韵母,认识到汉语拼音字母的学习是为将来的认字,读书讲普通话打基础的。这种导入,紧扣主题,中心突出。

2、创设“具体问题”导入法: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情境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教师为学生设置的问题情境一般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的情境。教学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文中所描述是悲惨情境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促进了课堂交流的艺术效果。激起学生疑念,为新授课的学习埋下伏笔,吊起胃口,学生的求知欲和探求兴趣被激发,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新知。

3、实物导入法:用实物导入,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体验。教学案例《绿叶的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集一些课文里描述过的“椭圆形的”、“针形的”、“蛋形的”等树叶,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搜集一些漂亮的叶子,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样子,真切体会课文中作者对绿叶的感情,从而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再比如同册书的课文《一只贝》,教师可以拿一些贝壳让学生放到耳边听听大海的声音,观察贝壳的花纹,想想这只贝壳是否曾经孕育过珍珠,想象它在海边沙滩上的情景,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学习中了。运用实物导入法,能让学生感觉很新奇,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强,什么都喜欢亲身体验一下,所以实物的出现,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关注课堂学习。但是实物在课堂上出现也容易引起一些学生的过分关注,教师要控制好实物观察的时间和度,尽量让学生能将实物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尽快回归文本。

4、游戏导入:教学案例《吹泡泡》,教师可在课前准备好肥皂水,让学生自带吸管,利用上课前的休息时间提前到教室,和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让学生观察自己吹出来的泡泡,观察泡泡的颜色变化等,待上课铃响后,可以收拾好东西,教师便可对学生的观察情况提问。这样既不会影响上课秩序,又能恰到好处地引入新课。再如《天鹅、大虾和梭鱼》,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天鹅”、“大虾”、“梭鱼”的头饰,把一张课桌放到教室前面,请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别从不同的方向拖动桌子,看看是否能移动;再请他们从同一个方向拖动,再看看结果怎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悟出道理,这个时候回归教材,就能轻易把握课文内容了。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所以适当的课前游戏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一些课本里蕴涵的道理。

第2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美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合时展的要求。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美术教师,深知面临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巨大挑战。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上应有所创新。比如一堂课的导入就是高中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把这句话运用在美术教学中再确切不过。一节课,导入精彩,片刻之间就可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活动都是环环相扣的,好的导入,对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开展起到重大作用,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学生才能够在轻松愉快、自然的的环境中学习,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以,精彩的导入在高中美术课堂中非常重要。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高中美术课的导入。

1.多媒体导入

美术是一门视觉的艺术,所呈现的作品通过学生的感官去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在感官上有很好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导入,可以把与教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通过投影展示出来,图文并茂,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比较,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好的教学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把它当成必备的教学手段。所以如何正确的使用它才是关键所在,以做到为我所用。运用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在《西方古典艺术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美术》这一课中,教师播放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片段导入新课,使学生们欣赏到了一些经典的雕塑,展现了人体的美感。并且还体会到了希腊时期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运用这种方式的导入,对下一个环节感悟和分析代表作品起了巨大的作用。

2.悬念导入

教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提出具有刺激性的悬念,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内心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新知识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案例:《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这一课,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曾经有一部小说,它一经问世,就达到了全世界的销量第一,后来又被改编成了电影,在全球电影排行榜中排名第二,那么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同学们睁大了眼睛,都想知道答案),就让我们一起来共同欣赏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电影的视频片段,它就是《达芬奇密码》。通过这样的悬念导入,使学生们知道了这部小说的魅力,和迫切了解这部小说的愿望,以及其中到底是什么情境扣人心弦,等等一系列的悬念展开了。

3.联系生活导入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课堂更离不开生活。因此,美术教学要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可以把生活中的场景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去,作为课堂的导入。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案例1:《传统纹样》这一课,教师在上课之前,穿了一件少数民族的服装,上面有一些很漂亮的纹样,教师走进课堂,学生眼前一亮,课堂顿时变得鲜活了起来,教师提问:"老师的服饰好看吗?你们猜猜我这件衣服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那里?(引导学生发现现代感服饰上的传统元素),预设学生行为,喜欢用绣片、银饰装点服装。小结过渡语导入:"老师衣服绣片上的图案我们把它称之为"传统纹样",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传统纹样的点缀,我的这件现代立体剪裁的衣服才有了传统的韵味,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极具魅力的《传统纹样》

教学案例2:《标志设计》这一课,教师提问,当你路过十字路口,看到这个图案你会怎么做?假设,路口没有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会出现什么场面?我们把这种具有这种具有特殊意义能传达信息的视觉符号叫做标志,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标志设计。这样的导入是从身边入手,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感受到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表演导入

表演是高中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导入方法,学生们愿意参与其中,亲身体验,通过表演来加深记忆,体会表演带来的乐趣,用这种方法来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较好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案例:在《礼仪与教化》这一课,教师请两位学生来到讲台前,让他们表演,一位是古代的皇帝,另一位是古代的大臣,在见面时该怎样打招呼,接下来再表演一个是现代的领导,另一位是现代的员工,在见面时又该如何打招呼。整个表演完了,教师让其他同学来对比古代与现代所呈现的君臣之礼的不同。这些都是礼仪与教化的鲜明表现。用这种方法的导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两位同学表演的绘声绘色,生动展示,为课堂增添了色彩,教学目标也体现了出来。

5.故事导入

学生普遍都很喜欢听故事,教师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奇闻趣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当中。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在讲故事时要简短,不要过长,注重语言的艺术性,要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听。

教学案例:《传神写照-古代人物画》这一课,教师讲解一则宋代画史《图画见闻志》的小故事,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女婿赵曾先后请两个画家为他画像,一个叫韩干,一个叫周P,不分胜负,郭子仪的女儿回家了说:韩干空的赵郎相貌,周P神似,这下分出高下了。这个小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画人物不仅要形似,而且还要神似,教师总结,这说明传神写照在古代绘画,尤其是古代人物画中非常重要,之后教师出示课题《传神写照-古代人物画》。通过这种方法的导入,学生可以想象教师讲解的画面,并且很自然的说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出主题。

6.音乐导入

在美术课堂上,运用音乐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放松学生的心理,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悟新知,陶冶学生情操。在欣赏某件作品时,通过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用音乐的方式把它播放出来,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第3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设疑导入法;情境;实验;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7701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科学启蒙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显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情况,利用科学的设疑技巧丰富课堂导入,努力在课堂一开始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的动机,进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那么,教师应如何充分发挥设疑导入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教学价值呢?

一、情境设疑,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创设教学情境是小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利用语言、多媒体、游戏等方法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并将设计好的悬念和疑问融入教学情境中,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思维中对情境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土壤时,教师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摄取肉类、植物等获取能量的,人类同样每天也需要摄取必要的食物和水分,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小花、小草、大树这些植物是从哪里获取营养呢?”学生在短暂的思考后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待学生给出“土壤”的答案后,教师继续问道:“同学们对土壤有哪些了解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各自表达了自己对土壤的认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先从动物摄取食物入手,利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思考植物从哪里获取营养,待学生给出“土壤”的答案后,教师马上抓住教学时机,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谈一谈自己对土壤的认识,使学生在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的状态中投入课堂学习,使课堂学习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二、实验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科学实验不仅能够为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阐明科学原理,揭示科学规律,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疑导入时要活用科学实验,利用实验设置悬念,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

例如,为学生揭示大气压的原理时,教师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入手。教师先往玻璃杯里倒满水,用一张纸片慢慢地盖住玻璃杯口,向学生问道:“如果将杯子倒过来,你们觉得这张纸片能阻止水流出来吗?”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大多数学生都回答道:“会流出来。”教师慢慢将杯口倒置,结果杯内的水并没有流出,学生很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实验。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呢?”因为大气压的存在,将杯口倒置过来水才不会流出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做“水杯倒置”的演示实验,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面对与自己所想完全不同的实验结果后,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都被激发起来,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设疑,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在设疑导入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或者较为熟悉的事物入手,与教学内容呼应和类比,有效设置课堂疑问,以便实现新课导入。因此,教师在选择生活事物时,要注意事物的适用性和时效性,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生活事物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例如,学习《怎样搭配食物》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平时最喜欢的食物和最讨厌的食物,然后选择一些偏重肉食忽略素食、讨厌新鲜水果和蔬菜等较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并设计课堂疑问:“如果大家长期食用鱼虾肉蛋类食物,不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食物的话,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呢?大家觉得怎样搭配食物才是最合理呢?”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小组交流中,逐步总结出合理的食物搭配。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让学生了解食物金字塔的构成,明确合理搭配食物的原则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先交流自己平时最喜欢和最讨厌的食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课堂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搭配食物,比起课堂开始便将问题抛给学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也在课堂当中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4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使学生能够利用基本原理解决在动画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发挥自己的创意,设计出好的Flash作品,是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校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应用,设计出适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技术和能力上达到企业的要求。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Flash二维动画制作》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鉴于课程的性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形成思想、方法与技能融为一体的学生自主学习机制。该课程实践性强,单纯的系统讲授效果往往不好,它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时,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校学生的特点是基础较差,主要体现在逻辑思维能力差、理解能力差,但他们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针对他们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采用案例组织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如下:

2.1 设计教学案例 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或制作相关案例,可以使用教材上的,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作为补充。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应针对教学目的,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第二:启发性原则。案例中应包含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第三:典型性原则。Flash的案例十分多,只有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普遍意义的操作方法和技能。第四:趣味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案例才能吸引学生,促使他们不断思考,调动学习积极性。

2.2 呈现教学案例 案例可以作为导语,使学生能很快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例如,在讲解逐帧动画时,先给学生播放一个用逐帧动画制作的案例:破壳而出的小鸡。看着屏幕上蛋壳逐渐破裂,一只可爱的小鸡破壳而出。他们很快被吸引了,急切地想知道这是怎样完成的,在学生的疑问和探求中,导入新课就水到渠成。

2.3 组织教学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焦点和,是一种交互式的探索过程。这一阶段重视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改变角色,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促使学生有更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可以得到来自教师及其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增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例如:利用Flash动画的遮罩技术制作“倒计时”动画效果。首先演示动画效果,然后,展示源文件时间轴面板,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第一:在这个动画作品中,共有几个图层?每个图层中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第二:哪个图层中的内容在变化?第三:数字层中是什么动画类型?第四: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共同点及区别是什么?确定问题后,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2.4 教师总结 在这个阶段,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结论,为后续的教学做准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将所学的知识及理论的内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 教学手段的改革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传统教学手段无法直观、形象地描述动画作品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教学内容难以通过课堂讲授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采用多媒体机房授课,制作电子教案,开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地将软件的操作过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多媒体机房可以实现教师边演练操作边讲解技巧,学生及时动手操作的目标,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彻底改变教与学分离的现象,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教学手段的改革更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利用辅助的教学手段完成该课程的教学,能被每一位教师具体应用和操作,并且具有可复制性,可控制性等优点。

4 教学实践的改革

教学实践是该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和本门课程的性质,将实践内容分成两个层次。

4.1 基础实训 教学过程以案例为载体,将知识点融汇于精心设计的教学案例中,先对知识点做简要介绍,然后通过案例来演示知识点,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流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还要对不同的案例反复使用,并注意突出案例的趣味性、实用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基础实训安排在每个导入案例学习之后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动画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为后续综合实例的设计奠定基础。

4.2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安排的内容有给定题目和按自己兴趣自选题目,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利用所学的知识,由学生独立分析、设计、调试和动画作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整体技能呈阶梯状递进式上升。实践证明,课程设计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但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不仅能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改革,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岗位对工作技能的要求,为就业铺平道路。

5 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制订是衡量一门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合理的考核方法,能够给予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实行过程考核,即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案,以形成性评价作为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即:考勤+基础实训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其中,考勤情况:即学生每次的出勤,占总成绩的20%。基础实训成绩:实训任务为案例的基本操作,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占总成绩的40%。课程设计成绩: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综合实例,完成课程设计。综合实例是对学生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测,占总成绩的40%。这样每次课程的上机操作均和期末考核成绩有关,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

第5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视频资源;初中;生物教学

所谓视频资源即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直接影响的动态影像资料,所以不论是具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视频资源还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资源;不论是实验视频资源还是非实验视频资源,其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目的都是辅助教学、促进认知、加深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一、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方法

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方法得当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不然会使课堂过于形式化,使学生抓不到知识重点,所以针对初中生特点,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以下运用方法:

(一)视频导入法

此方法主要应用于新课程的导入阶段,目的是通过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视频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时,教师就可以在授课前导入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使学生在主持人解说的过程中走入生物课堂教学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导入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应过于复杂、花哨,不然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而且会影响正常授课。

(二)视频演示法

此方法可以在生物教学任何阶段应用,而且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因为生物本身面对的是纷繁多姿的世界,学生通过文字很难理解知识点,而针对性的视频素材可以直观的为学生展示生物体的行为、结构及个体变化过程等,促进学生产生认知的同时加深理解,例如通过视频为学生展示细胞分裂过程、植物开花受精过程、青蛙的发育过程、血液循环过程等,为保证视频演示法的有效性,所选择的视频其使用方法、选取数据等相关信息必须准确,而且视频的理解难度应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三)游戏视频巩固知识法

此方法针对性非常强,通常应用于理解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有目的编制动画视频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从而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点,例如学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时,学生对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知识点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视频闯关游戏或寻宝游戏等带领学生梳理知识点,但在运用此方法时教师应有意避免游戏视频设计过于繁琐、炫目,不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教学效果受影响;另外教师应尽量避免同一游戏形式多次重复利用,这会使学生的参与兴趣降低。

(四)相关知识拓展法

此方法主要应用于新课程授课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拓宽学生知识面或希望通过其它知识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程度的情况,其选取的视频资源应与课程教学内容存在某种内在关系,但并不要求学生对视频内容全面掌握,例如学习《开花和结果》课程后,教师播放《不开花的植物》的视频,使学生认识裸子植物,对植物开花结果产生更全面的认知,由于拓展的视频覆盖知识并不被要求记忆,所以学生学习任务轻松,通常效果较好。

(五)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视频资源既可以直观的为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生物发展变化状态,又可以实现静态生物的多角度比较,所以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并不能够取代其他教学手段,教师应有意识的促进其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例如在视频资源应用过程中可结合应用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对比观察法等,文本资源与视频资源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将视频资源与知识点紧密结合,达到应用视频资源的目的。

二、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的作用

以某中学《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课堂为例,此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教学难点是准确判断染色体的变化,由于细胞肉眼不可见,实验的实际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选择授课中使用视频资源,在师生问好后,教师播放《受精卵发育过程》的小段视频,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重点方向,为学生提供接触新课程名词的机会,例如染色体、受精卵、DNA等;然后教师提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例如“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等,并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的运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视频、癌细胞生长分裂视频等讲解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复制及癌细胞的扩散知识,新内容授课后,教师运用课前准备好的视频游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游戏的愉快氛围中课程结束。

通过教学案例可以发现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可以突出生物课程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升学习效率,特别是针对生物实验具有规范化、客观展示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构建生物思维模式,产生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视频资源在生物教学中有效运用应建立在教师充分认识并灵活应用视频运用方法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过程与信息资源有机结合的程度会逐渐提升,所以认清视频资源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的同时,应用并创新视频运用方法,是初中生物课程教学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莉莉.视频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2]刘惠.视频短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6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词汇;跨文化;有效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跨文化交际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以往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没有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导致学生对英语知识及其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这对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形成了阻碍。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让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一、直接介绍,对英语文化形成系统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通常采取直接介绍法,即根据教学需求,直接介绍某个知识点,通过全面、详细地剖析,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教师就必须适时地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直接介绍,确保学生真正了解了英语文化,从而为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充分保障。例如,以“green”(n.绿色;青春;adj.绿色的;青春的)和“blue”(n.蓝色)为例,学生脑海中对这两个词汇的既定印象为“greengrass(绿草)”“bluesky(蓝天)”。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差异,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中两个词汇的应用进行解析。教师:greenwithenvy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测英语单词的意思,尝试对语句进行直译)学生:因为嫉妒而脸色发青。教师对学生说出的答案不置可否,反而让学生从书面语言角度再次尝试分析语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句进行了分析,明白了“green”在这个语句中表示的是嫉妒的程度,所以应该是非常嫉妒,而不是在人们嫉妒的时候脸色真的会发青。这就是语言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blue”表示情绪,学生列举如下:学生1:Interferingin-lawsaretheprimesourcesoftheblues.(喜欢指手画脚的姻亲最让人头疼。)学生2:I'mfeelingbluetoday.(我今天的心情不好。)学生3:Hecanwritemeletterstillhe’sblueintheface,I’mnotgoingtoreply.(任他没完没了地给我写信,我就是不回信。)由此可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根据语言差异,表达出正确意思,这也就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了。所以,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直接介绍法的作用,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准确地解析,确保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对照比较,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对照比较的教学法,即将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可以采用对照比较法,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将学生熟知的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明晰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对学生学好英语,甚至应用英语,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现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Unit1Thisisme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涉及的词汇比较简单,学习难度不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英语词汇,加深对英语文化形成的理解。例如,对于“name”(n.名称,名字;姓名;名誉)这个单词,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李晓明,请问他姓什么?名字是什么?学生:姓李,名晓明。(教师继续提问,引入话题)教师:TaylorSwift,这个人的姓是什么?名又是什么?学生:Swift是姓,Taylor是名。教师:那么同样是姓名,中国人的姓名和外国人的姓名有什么区别?学生: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外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后名在前。教师通过揭示英语文化差异,让学生对英语文化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熟知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能使学生对文化差异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有效避免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逐步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案例导入,彰显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还可以采取案例导入法,即根据英语词汇,导入相关的语言背景或语言习惯,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避免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出现错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适当导入教学案例,能够充分彰显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wher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经典案例:在一次商务谈判活动中,谈判双方都带了翻译人员,当外方夸赞中方负责人的妻子长得漂亮时,翻译人员将中方负责人表示谦虚的话“哪里哪里”直接翻译为“whereandwhere”,而外方的回答则是“everywhere”。原本是一句表示谦虚的客套话,但由于文化差异和语境不同,造成了交流障碍。此类情况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语言交流也存在差异。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了解英语文化。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案例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实际案例导入课堂会更有说服力,可以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充分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大环境下,掌握更多种语言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保障。英语是一门普及率比较高的语言,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要注重英语语言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华.英语词汇学视阈下的跨文化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5).

[2]徐颖卓.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的转变———关于如何提升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研究[J].才智,2013(29).

[3]裘晓青.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初中英语课堂模式初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9).

[4]沈泗珍.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人教版初中英语一节课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11).

第7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管理沟通;案例教学;视频案例教学;探索实践

0 引言

我国对视频案例教学的研究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有效地运用这一新型教学手段,是当前管理沟通教师普遍困惑而又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实践表明,视频案例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也不是简单地替代板书,而是教学设计上的革命,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熟悉学生的接收方式和获取知识的新特征,把课本的内容变成语言、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有机结合,是集策划、组织、实施、指导于一体的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但视频案例教学及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在国内研究历史、发展和普及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对其相关理论及应用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处在中国西部的一些高校,研究理论和实践相对处于弱势。本文对管理沟通及视频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了管理沟通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高校管理沟通课程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增强视频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 关于视频案例教学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案例及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此词用在商业或企业管理教学中译成“个案”、“实例”、“案例”等,目前国内以译作“案例”居多。所谓案例,就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案例分为文本案例(Textual case)和视频案例(Video case)。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即以案例为中心,将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世界通过案例描述出来,将学生引导到实际事件中,让他们去感受这个事件,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参与教学,最终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教学方法。

1.2 视频案例教学的内涵

在教师教育教学领域,应用视频案例教学作为教学的手段已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它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Aallen和他的同事W.EVE为师范教育设计的微格教学系统。国内学者鲍建生对其做出了初步定义,认为视频案例是指超媒体环境的课程教学视频案例,超媒体是一种非线性系统,即采取非线性、非依序性的方法取得资料。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在各个内容之间跳跃,来回触发所需要的数据库。而多数学者认为视频案例教学是教师利用超媒体(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网页等多媒体)的形式去捕捉和描述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来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围绕视频案例进行小组讨论,来完成教与学的过程。视频案例教学法就是对以视频形式表达出来的教学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管理沟通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是管理沟通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的所决定的

管理沟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上课形式的灵活新颖,而视频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管理沟通的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其特色主要有:声音影像表现直观生动,易于引起学生兴趣并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提升管理沟通课程上课的效率;视频中蕴含的信息量更加丰富,视频是由声音和图像相叠加的动态系统,比起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沟通信息。全国各大院校开设管理沟通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的意识,通过强化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今后职场的发展。管理沟通课程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传统教学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而用视频案例教学推动这门课程的革新,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

2.2 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现在高校在校生多为90后,这一代学生的成长伴随着电视、电脑、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媒体,具有开阔的视野并热衷于新鲜事物,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提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将视频案列等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这正是老师所追求的课堂气氛。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走进了大学的课堂从事教学工作。这些年轻的老师更易与接收新事物,具有更强的创新思想,因此视频案例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已成为他们所钟爱的教学手段。

2.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应用及普及为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帮助人们实现了许多千百年来的梦想,计算机的出现与发展更是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络平台可供人们共享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大量的视频资源,这些视频资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案例成为了可能。

3 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视频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视频案例为基本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管理沟通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选择视频案例。视频素材的选取,应紧扣教学主题与教学内容,所用视频资料不断更新,不断体现视频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视频案例进行剪辑以便于向学生展示。

第二步,提出问题。教师在视频播放完毕、学生获得初步感知之后,或者在视频播放过程中,要对案例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讲解,使学生消除疑惑,对案例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感知。然后,教师针对视频材料,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提出必要的、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

第三步,团队成员进行讨论。在管理沟通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组建团队,确定团队名称、团队口号、团队使命、团队歌曲等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在学生个体对问题有了初步的、主观的答案后,团队成员彼此就可以进行讨论。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发扬团队分工与协作精神。

第四步,组织团队间交流。团队讨论结束之后,每位成员已经结合团队讨论的结果,对自己的观点或建议自觉地进行了补充与更新。这时候,就可以组织团队之间相互交流,倾听各个团队代表的发言,在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展现每个团队的风采。

第五步,总结评价。团队间交流之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总结,让大家谈谈此次学习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刻,对学生自身的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沟通技能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与意见,并进行教学反思。

4 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视频案例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准备,并且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教学思想也要贯穿于其中。所以对教师的能力要求高,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有较强的掌控力,而且也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为了确保视频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在管理沟通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当把握好几项原则:

4.1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的“三适”原则

第一,适时原则。导入新课时,运用视频教学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用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开篇制胜的效果;课堂中间用,可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减缓疲劳;课堂总结时用,可强化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案例切记时间太长。第二,适量原则。教学视频案例的选取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视频案例应用的过多,则会出现“审美疲劳,”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相反,如果视频案例应用得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视野的开拓。第三,适学原则。课堂视频教学案例应选用适合教学对象心理需求、专业发展的视频,应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

4.2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的激励原则

每个有讲台经验的人都知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重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个人激励。管理沟通视频案例中涉及的许多问题可能有各式各样的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淡化“标准答案”意识,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提出自己的结论或独到的见解。其次,团队激励。以团队为单位,明确组长职责,对组员进行适当的分工。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团队成员可以相互启发,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最后,成绩激励。教师不能忽略成绩激励这一环节。成绩要客观,要准确,要全面。考虑的主要方面是:课堂表现、分析报告、团队组织等。

4.3 把握好视频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管理沟通这门课程,除视频案例外,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也同样重要。将视频案例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拓展,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将视频案例与情景模拟相结合,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遇到各种情况应如何开展沟通,并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锻炼沟通的技能与水平。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使教学的内容真正为学生所掌握。

5 结束语

总之,视频案例教学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起到了推进和示范作用。视频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视频案例的应用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老师与学生一起不断进步。虽然,视频案例教学也有自身的缺陷与面临的问题,但相信在不断的应用与探索中,视频案例教学法会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齐振国,荆永君.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J].中国电化教育报,2011(02).

[2]陈宗让,李骥平,李晓铭.教学视频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07).

[3]徐雪梅.案例教学在“管理沟通”中的应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02).

第8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四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上目标,本人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然后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探索学生如何好学、懂学、会学数学。在学习、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本人体会到数学教学应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学习内容生活化

学习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环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的问题产生不平衡,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准备4张一样的圆形纸片作为饼,问:将4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2个);再将2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1个);再将1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手势表示),有的学生说用"一半",有的学生将伸出的手指弯去上关节,用下关节表示说是几个饼。再问:这一半或半节手指怎样用数来表示呢?学生觉得疑惑,老师及时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数--分数。

二.学习方法自主化

学习方法自主化,让学生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数学教学追求的发展性目标。教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把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探究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有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是3个圆(其中两个圆一样大小)、2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与两个相同圆的周长相等)。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一一展示制作圆柱的三种情况。在上述的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对知识内涵感悟的淋漓尽致。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

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新课标下的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做到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搭一搭、分一分、认一认、摸一摸、滚一滚等多种活动充分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并且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认识。

四.学习评价情感化。

新课标提出的数学学习评价,注重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对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采用激励性语言,如尊重、信任、赞扬和表扬等,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批改作业时,可以记A、B、C三档,作业认真、准确率高的为A档,学期结束进行汇总,看哪个同学得到A最多,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平时测验时,进行星级评价,进步快的同学得到的红星多,学期结束可评价哪个同学进步最快;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如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的,给予"华罗庚"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总之,本人认为,小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通过大量的直观的,直接的接触、感知及在教师引导下,促进其对数学问题、数学现象的了解,进而提升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接第153页) 第二,教师在案例讲解时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引导性,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并且掌握学生在基础方面的差异,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更深层次的探讨中,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

第三,对学生自由发言的程度要进行适当的掌控。一方面要坚持平等、民主的心态,提倡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积极的发言,对学生的发言不能随意打断,允许学生做出各种假设或者是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察言观色,有的学生胆小,但是如果能够得到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者是动作,他就会有勇气站起来。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中对学生发言的过程进行适度的把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施爱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案例与思路解说[J].读与写(下旬),2010(11)

第9篇:直观导入法的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导入 设计 原则 方法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1导入原则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导入设计,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1趣味性

如果教师一开课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面对枯燥的语言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

1.2启发性

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思考,产生想象,由此想到彼,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1.3针对性

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在切入新内容时,为了给新内容做好铺垫,应把导入建立在与所要教授的内容密切关联的基础上,切不可脱离教学内容。此外,还应该针对留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到国别、文化背景的差异及留学生对汉语的接受方式和不同的认知心理,设计出适合留学生的导入方式。

2导入方法

2.1“温故”“知新”导入

这种导入是基于新旧知识的逻辑关系,通过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承上启下,自然地引出新知识,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入“新知”。例如学了“把”字句句型,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温习,紧接着替换主语,引出“被”字句句型。通过两种句型的对比展开教学。

2.2情境导入

情境对于认知语言的整个过程都产生着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准确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置语境,让学生置身于语境,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绪体验,能更好的使学生接受新知识。

2.3直观导入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一般是先从感性认识开始,再结合理性认识。而直观导入就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实物或投影、多媒体等,使学生从感性上获得对新知识的认知。如“故宫”、“长城”、“颐和园”等词语的讲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加以描述,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再进一步进入学习。

3课堂导入典型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典型案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加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解和潜力的激发。前文从理论上阐述了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及有效的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及运用该原则及方法,下面将例举一堂优秀课堂导入的教学案例,进一步从教学实践上加以分析。

《旅游计划》导入案例分析:

进行教学内容《旅游计划》一文时,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多年的王老师通过设置情境,把内容与情境紧密地结合,使得提问层层深入,挖掘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扩展内容,引起了留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时的教学对象是15到17岁具有汉语初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导入课堂内容:“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猜一猜我要问什么?”。学生摇头。“愉快的暑假快到了对不对?”教师问道,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对”。教师:“大家想去玩吗?”。学生集体回答“想”。教师:“你们想去旅行吗?”。学生:“想。”教师又问道:“你们想去哪呀?”,教师要求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小风,你要去哪儿?”小风:“我想去意大利。”教师“李娜,你要去哪儿?”李娜:“我想去韩国首尔。”“还有吗?”教师问道。李娜:“澳大利、巴黎。”教师:“子豪呢,你想去哪儿?”子豪:“还没想好。”教师:“向多,你想去哪儿?”向多:“我想去日本。”教师:“那太好了,咱们班有那么多日本的朋友对吧,咱们可以介绍日本的美食以及相关旅游胜地,让其他同学了解一下。那么我们在旅行之前,我们首先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我们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来制定一个详细的旅行计划。你要去哪儿,要去的时间,你要和谁去,你怎么去,你到了那儿你要参观什么呀,如果遇到意外事故应该怎样面对,那我们要事先想好对不对?上个星期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生词和语法了,那么有关假期的、天气的、气候的、吃的、看的、交通工具对吗?那么我们现在要把这些知识综合地用起来来完成你们的旅行计划。制定一份科学的、有意义的旅行计划”。

一开始,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导入,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环环相扣,导出所学主题“旅行计划”,紧接着进一步深入引导:引出制定旅行计划,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完全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高效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这样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与我们学习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是教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实验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和教师的负担。典型案例教学的巨大潜力可以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使中国文化融入到汉语的学习过程中,在分析案例时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有助于开阔留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使得学习不是单纯的学习课本知识,而是带着了解文化的思维学习汉语,使心情显得愉悦。典型案例教学对留学生学习汉语有巨大的潜力,今后的汉语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实验,争取达到一个更高的的教学水平。

4结语

总之,巧妙地利用好开课几分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教授新课做好铺垫。在遵循导入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有效的导入方法,可以让对外汉语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