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技能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移民要想真正富裕,有一技之长,掌握生存技能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宁夏生态移民新村农业养殖人员技能培训从中标启动、宣传发动,组织实施、结业总结,督查鉴定、推荐就业,完善机制、健全档案,以及评价反馈、应用推广的流程。
[
关键词 ]宁夏生态移民;技能培训;流程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59
为落实宁夏党委、政府提出的全力打好35万贫困群众生态移民安置工程的战略决策,为保证移民能够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1]切实实施富民工程,加大对移民的培训力度,解决好“三农”问题,以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趋势。[3]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多项举措,积极为移民打造文化、生活、交通、就业等良好环境。移民要想真正富裕,有一技之长,掌握生存技能尤为重要,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移民搬出来要稳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利用培训学校办学资源,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分类别、分层次的移民技能培训[2]。高职院校义不容辞地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技能培训任务。笔者以学院开展家畜饲养人员技能培训为例,浅谈宁夏生态移民新村农业养殖人员技能培训流程。
1中标启动,宣传发动
由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扶贫办等相关人员及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通过对投标机构投标书的评审及投标单位情况了解和问询,进行综合评分,确定中标培训机构[3],网上公告异议后,中标单位组织培训。我院投中“就业援助工程”,开展家畜饲养工培训任务,首先在全区范围内调研了解移民居住点的养殖情况,确定培训地点,经过宣传后确定培训人员。并与对口市、县人社部门签订就业援助工程培训协议书,提出家畜饲养工技能培训的开班申请及备案审核表,预备开班。
2组织实施,结业总结
按照移民点养殖情况、培训计划和职业能力标准,配备师资、组织实施方案、修订教学大纲、安排职业工种课程表及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等培训实施过程。
(1)制订培训计划。校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定向培养学员,共同就培训方式、时间、内容及实施和管理等进行协商,修订培训大纲,安排课表,学校做好理论部分培训,用人单位做好实训操作场地提供及就业岗位的安排。
(2)实施培训。根据职业技能培训要求,选用培训书籍。学校及用人单位根据企业需求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技能教学,确保培训有针对性的实施。培训包括理论和实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校教师进行理论教学,主要讲授家畜饲养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占培训总学时的2/3。第二阶段为实际操作,以分小组形式,按照家畜饲养岗位技能操作任务,在培训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完成技能操作训练,直至熟练掌握。
(3)组织结业考试。结业考试是衡量培训院校教学成效的方法之一,也是学员完成培训的见证。培训教师根据移民学习情况,进行笔试和实操测试,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
(4)师资队伍。师资由专兼职教师组成,专业教师发挥教学水平和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兼职教师完成实操训练的培训任务,并“传帮带”专职教师提升技术能力。
(5)运行管理。政府为培训提供资金支持,校企合作是培训就业的保障,学校将授课移向社会,深化了职教改革,企业将技术搬到课堂,缩短了教育时间,移民直接掌握一技之长,大家都节省了成本。培训的目的是让移民就业后熟练岗位技能,直接胜任工作,要保证培训的质量,培训加大了技能操作训练,培训中发挥移民主观能动性,调动移民的积极性,提高其对培训的热情和动力。培训中政校企多沟通、多协商,发挥好自身优势,学校将教学、企业将实操、政府将政策发挥好,顺利完成培训及就业任务。
3督查鉴定,推荐就业
培训过程中政校企随时进行常规检查、不定期抽查、阶段性核查等督促检查,以确保培训规范性。为加强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需求对接,增强移民就业的岗位稳定性,公共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免费为生态移民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通过理论与实操考试,合格者颁发省级以上从业资格证书。鉴定结束后移民接受所在市、县(区)提供的免费就业创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4]鼓励有就业能力的移民到签约企业直接就业,进工业或农业园区安排就业,或依托区外转移就业,或落实政策鼓励创业,总之多渠道实现移民就业。后续并协作用工单位与招收的生态移民签订劳动合同,为招收的生态移民缴纳社会保险等劳动维权的跟踪服务。
4完善机制,健全档案
(1)组织保障。专门成立培训工作小组,由学校和企业领导挂帅统筹安排工作,专人负责校企合作、技能培训、管理运行等工作,直接将培训过程安排到乡镇服务站、企业岗位。
(2)制度保障。以技能培训顺利就业为目标,培训注重技能操作的培养,结合培训者的学习水平,调整、修订培训大纲。选择生产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教学、实操,教师培训期间居住在培训地点,规范教学流程。对培训者在培训期间试行考勤制,督促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培训期间政府、学校、企业、乡镇各级领导随机督导、检查培训工作。
(3)环境保障。按照政府关于生态移民培训管理办法,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完成,培训者顺利就业,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后,按人头发放国家补助,以满足培训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这为培训提供资金保障;[5]通过培训工作小组,将政校企和乡镇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工作小组为“桥头堡”、乡镇为理论知识培训“主阵地”、企业为实操“主阵地”、学校为“供应站”、政府为“大后方”的共同育人良好培训环境。
工作小组在培训进行过程中,协调各方事务,解决突发问题,组织培训人员,整理档案。通过采集培训人员信息、收集校企合作(就业)信息、协调培训教师授课、建立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人员登记表、组织结业考试、申报职业工种技能鉴定、安排就业、统计就业去向及稳定就业等任务,并及时归整培训档案,向政府部门提交档案。
5评价反馈,应用推广
由政府、培训院校、合作企业及协助的乡镇等单位和培训移民、社会群众对技能培训结果进行评价,培训院校分析评价结果,及时总结经验,抓典型,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及典型,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并及时组织下一轮技能培训工作。
总之,在开展生态移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政府移民办、扶贫办、培训院校、就业企业、乡镇等各个部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做好移民培训的宣传发动、培训规划、计划实施、督查管理、健全档案等环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教育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宁移办〔2011〕34号)[Z].2011.
[2]倪建林.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培训工作[J].甘肃农业,2014(15):34-35.
[3]杨文龙.再谈农民培训的模式[J].学园,2014(35).
[4]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农牧厅、科技厅、移民局、扶贫办和自治区妇联.关于认真做好2013年全区创业培训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宁人社发〔2013〕56号[Z].2013.
[5]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生态移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通知(宁政办发〔2011〕89号)[Z].2011.
关键词 农民工 培训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领导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然而,由于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涉及面广,某些经验较为缺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认真做好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1农民工培训的现状
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区域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投入、见效慢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2.1明确培训重点,实施分类培训
外出就业技能培训主要对拟转移到非农产业务工经商的农村劳动者开展专项技能或初级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在岗农民工进行提高技能水平的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主要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农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进行储备性专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主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者和返乡农民工进行提升创业能力的培训。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围绕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及农村女手工编织业等传统手工艺培训。
2.2提高各级党政机关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认识
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实行对农民转移前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和实现有效转移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应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应形成合力,正视农民工培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千方百计地探索解决之策。
2.3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
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谖衿放疲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2.4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
政府应根据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的需要,打破城乡分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种种限制性规定,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和农民职业培训机构的财政性经费应该逐步增加,城市教育附加安排用于农业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等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2.5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力争使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2.6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服务中心
每个乡镇都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2.7制定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
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按照农民工所学技能的难易程度。时间长短和培训成本,以通用型工种为主,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予以调整,以使农民工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要按照同一工种补贴标准相同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补贴标准。
优先对未享受过政府培训补贴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避免多部门重复培训。
3结语
农民工培训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10]11号文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通知[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为前提,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服务水平为要求,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效转移,全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09年,××乡夜校试点计划培训务工人员4900人次,力争每户农村家庭有1名劳动力参加培训。其中:职业技能培训15期1000人次,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证人数达300人以上;务工引导性培训29期2900人次;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8期500人次;妇女培训8期500人次;转移就业率达95%以上。通过务工人员夜校培训,使××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加20%。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培训内容。
围绕市场需求,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对试点乡镇年满16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的农村劳动力开展务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和农村妇女培训。
(二)培训方式。
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由县职教中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县职教中心不能实施的特殊工种培训,可聘请其他具备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实施,也可根据培训专业的要求由定向转移企业的专业人员实施培训。务工引导性培训由县职教中心,县农民工法律服务中心,县、乡人力资源办,乡镇司法所共同实施。农村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聘请相关农业经济师、县农业局农艺师、县林业局工程师等担任培训任务;农村妇女培训、刺绣培训聘请专业教师担任,其它可由县妇联、县计生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培训任务。
(三)教材编写。
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按农民所需的技能要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编写。引导性培训教材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办和县职教中心编写。其它培训教材由聘请的专业教师编写,并请相对应的专业教师授课和指导实践操作。教材编写后,送市、县人力资源办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定稿后进行讲授,力争做到培训人员人手一册培训教材。
(四)课程设置。
1.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设建筑类、缝纫专业、电焊工、电工、刺绣等专业培训。根据培训技能要求合理安排培训课时,以农民学懂学会为准。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每期不得少于180个学时,其中理论常识占1/3,实践占2/3。经济能人、种养业技能培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时,刺绣、缝纫等专业培训达到熟练操作为准。主要满足当地需求及输送到用工单位。培训对象为16周岁至45周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形式采取全脱产、半脱产学习,培训时间根据培训专业而定。以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为辅,培养具有所属岗位国家职业标准的初级工要求,经过系统学习,培训适应劳务市场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经鉴定合格后发给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并按定单转移至企业就业,人均月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
2.引导性培训。主要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择业常识等培训,增强农民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以增强就业和创业为目的,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城市务工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和择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培训课时每期24个学时,通过笔试或口头测试合格后发给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制作的合格证书。
3.经济能人、农特产业带头人培训。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农特产品加工及流通能力,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农特产品流通及加工培训为主。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培训课时每期为56个课时。
4.农村妇女培训。以提高妇女就业和创业能力,构建和谐平等的劳动关系和和谐家庭为目的。选择16周岁至45周岁的农村妇女进行种养业、刺绣、缝纫、尊老爱幼、家庭理财、计划生育、防艾等知识的培训。培训课时属技能培训的以学员达熟练操作为准,其它为24个课时。
(五)培训专业及时间安排(见附件)。
四、资金来源、使用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乡夜校试点培训共投入资金66万元,其中:整合中央阳光工程、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等省级以上培训项目资金50万元;市政府补助资金10万元;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6万元。
(二)资金使用。夜校试点培训经费,属整合省级以上培训资金的部分要按照投资渠道不变、管理办法不变的原则使用。市级补助部分主要用于实训设备购置。县财政配套补助部分主要用于工作开展经费支出。
(二)资金管理。夜校试点培训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按计划分期分批拨付资金。教师授课费以一期为单位,需有学员签字、乡村两级证明、县人力资源办检查验收证明书,方可到县财政局报账支付。实训设备采购以乡为单位,专业为单元,实行统一询价采购,由县财政局、人力资源办、××乡人民政府分别抽1人和相关专业教师组成询价采购小组,统一采购,建立夜校培训物资采购表,夜校培训工作结束后,提请县审计局进行审计。
五、组织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的领导,使夜校试点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县政府成立××县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乡人民政府乡长
成员:*县妇联主席
*县农业局副局长
*县供销社副主任
*县职教中心主任
*××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乡务工人员培训夜校校长由*担任,副校长由*、*担任。
(二)部门职责。
××县务工人员夜校试点培训由××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和××乡人民政府共同组织实施,县职业教育中心作为主要培训单位,要加强与县直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抓好培训授课工作。县农村人力资源办负责夜校试点培训的项目、时间安排、组织教材编写和培训经费管理等工作。××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学员和学员档案管理。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由市、县人力资源办按照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组织考核,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
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率,促进农业更好地发展,推动农民持续增收。两年来,我市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足和问题。本文就此作些分析,供参考。一、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现状
20__年是我市实施“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1.51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30.77(完成省计划的270.76)。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24.82(完成省计划的580.56);农民转移技能培训4.49万人,完成省、市年度计划的128.5(省、市计划相同);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2.98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49.09(完成省计划的159.45);后备劳动力培训1.56万人,完成市年度计划的164.47(完成省计划的367.65)。转移培训就业率达到了75.75。总结各地的工作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加强领导与落实责任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
加强领导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前提,落实责任是搞好培训工作的保障。市委、市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纳入了今年的市委、市政府工作目标,市委专门下发了丽委〔20__〕1文件,对今年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提出了要求。市政府把它作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十个方面实事之一,分解给相关市领导。20__年上半年,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市里及时调整了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县(市、区)也根据领导和机构变动及时调整了领导和办公机构。八月份市委、市政府在云和县召开了培训转移工作现场会,各县(市、区)分管书记、县长、素质培训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陈荣高,副市长肖建中分别进行了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了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多次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调研和检查指导。12月27日又召开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协调小组会议,就20__年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20__年的培训工作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还把素质培训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丽委〔20__〕1号文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把农民素质培训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为了鼓励和调动各县(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市里专门拿出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进行单独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各县(市、区)也把这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对乡镇的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云和县召开乡(镇)和部门负责人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并与乡镇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又将任务分解到各行政村和驻村干部,明确了奖罚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莲都区除了把素质培训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外,还与农业局、劳动局、教育局、经贸局等部门签订目标责任制,对乡镇进行考核评比,给予一定奖励。缙云县为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多次召开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了《缙云县职业技能培训券管理实施办法》、《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缙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乡镇考核办法》等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培训内容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做到“五个针对,五个突出”。
我市属欠发达地区,财政实力不强,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山多地少,人员居住分散,农村外出劳动力多,家中妇女、老人、小孩多,但拥有生态、侨乡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因此,各地立足__实际,发挥__优势,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呈现出明显的“五个针对,五个突出”的特征。
1、针对务农劳动力素质提高,突出__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的实用技术培训。__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林产品等产业和产品在省内外,甚至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把这些产业规模化、基地化,做大做强,各地围绕这些产业,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庆元县是中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地和 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香菇城”和世界“香菇之源”。全县有2万多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为了提升这一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该县除了对农户进行面上良种和原辅材料选用、制菇场地要求、规范管理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外,还聘请省、市专家对骨干农户按出口卫生标准等要求,进行香菇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目前该县50以上的产品出口日本、欧洲等国和地区。茶叶是松阳的支柱产业,农业部门就邀请专家对农户进行茶叶种植和制作前沿技术培训,使松阳茶叶上了一个档次,并建起了10万亩的名茶基地;同时,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种植和经营大户,以松阳茶叶市场为依托,在县外建立基地和承包经营,做大了松阳茶叶产业,促进了松阳农村经济的发展。
2、针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突出以来料加工为重点的就地就业转移培训。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的58从事一产,为实现农闲季节的充分就业、解决妇女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各地突出抓了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目前全市有近5万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如庆元县针对农村和社区闲散妇女劳动力多的情况,以政府埋单方式邀请外地优秀经纪人、工商和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经纪人进行培训,然后由经纪人再对这些妇女进行加工技术培训。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扶持意见》,制定了发展规划,目前该县已有1.3万多人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加工费达1400多万元。缙云、云和、松阳、遂昌等地也以政府埋单的方式开展来料加工培训,发展来料加工业。
3、针对增强农民外出开发创业能力,突出__传统优势产业的技能培训。我市农民历史上就有外出创业的传统,龙(泉)庆(元)景(宁)菇农、缙云的鸭农等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各地围绕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云和县聘请省农科院和本地知名专家,不间断地对各乡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并对各乡镇推荐的有5年以上实际操作经验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全国统一的技术职称证书和技术合格证书。同时,把这些获得证书的农民冠以“云和师傅”,极力加以宣传,把他们的信息资料制作成网页,为“云和师傅”走向全国搭建信息平台。异地开发的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一的食用菌延伸到了茶叶、玩具、水电、运输等行业,有6000多人,足迹遍布全国25个省的135个县。
4、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层次低的现状,突出职业技能培训。从我市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大多属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劳动报酬低,转移稳定性差,而劳务市场上技工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工人十分紧缺。为此,我市各地努力克服资金紧、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突出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档次。全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1.79万人,占农民转移技能培训的41.01,比去年底提高近3个百分点。如遂昌县以“电工、车工、钳工、焊工”四大特色工种为培训重点,着力打造“遂昌技工”品牌。对参加电工、车工、钳工、焊工等技工类培训的农民,允许其参加再次培训,即“取得初级资格证书的,可参加中级培训;取得中级资格证书,可参加高级培训”,不受职业技能培训券1人只能享受1次的规定限制。同时,调整并提高了对“遂昌技工”品牌培训项目的政府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最高补贴600元,调整提高为:电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电焊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1200元;车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800元;钳工,每合格1人政府补贴700元。
5、针对__侨乡优势的发挥,突出以跨国就业为重点的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青田县依托华侨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出国务工,全面实行国际劳务免费培训,县财政对经培训达到初级职业技能标准的每人补贴300元,属欠发达乡镇的,每人补贴400元。加强技能培训机构建设,对县职业技术学校、总工会、县劳动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师资进行全面摸底、充实、登记和造册,鼓励社会兴办了18家英语、厨师等国际劳务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农民出国就业需求,通过定向、委托等培训形式,着力抓好基础外语、厨师和服装等国际劳务培训,发放了5889本职业技能证书,为农民出国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培训模式与转移就业相结合,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围绕如何有效地开展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培训方式方法。
1、培训券制度。遂昌、缙云县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行培训券制度。他们的具体做法:由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办公室(劳务办)统一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券”发放到各乡镇,再由乡镇政府在组织村、社区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培训券发放给需要培训的农民,由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学习时间、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凭培训券向县财政兑现培训经费。由于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学校,各培训机构之间为争取更多的培训券,增加了培训设施,聘请好的师资,开设适应农民需要的专业,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政企联合。近年来,我市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原因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各地以此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员组织发动方面的优势,企业有良好的设施、师资等优势,实施政企业合作搞培训。青田县工业重镇温溪,制鞋业发展较快,他们就委托意尔康、格瑞斯等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企业,招收本地劳动力,实行车间授课,岗位实习,定期考核鉴定,并根据合格人数给企业支付必要的培训费。培训合格的人员,去留自由,愿意留在企业务工的,企业优先安排岗位。今年已培训387名学员, 经统一考核后,384名合格人员被代培企业聘用,每月工资在1000元以上,深受企业和农民的欢迎。青田县飞鹤度假山庄以前经常招不到员工,自从设立了餐饮服务技能委培点后,已有20多位学员结业后直接留在山庄工作。企业负责人说,举办培训班不仅能创收,而且成了招收员工的最佳途径,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定点招收学员、定点培训、定点就业“一条龙”。云和县云丰乡与本县最大的玩具企业建立长期的政企合作关系,实行“五个定”的方式(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岗位、定技能)开展培训。缙云、遂昌、莲都等地也与本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政企培训就业合作关系。
3、定向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转移,为此我市各地加强了市场需求调研,围绕企业需要,进行定向培训。缙云县今年初专门组织人员,对18家不同产业的代表性企业进行员工素质情况和用工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到本地企业有大量的用工空间,为此,他们召集了县内100多家上规模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的用工方向和标准要求,与企业商谈合作定向培训,今年为这些企业定向培训电子电工、服装车工、焊工、保安、超市管理人员、宾馆服务等人员20__多人。
4、订单培训。各县(市、区)充分利用职业高中、就业中心和社会中介机构的就业渠道开展订单培训。如松阳县与省火电公司、省送变电公司、新安江电力公司订有长期合同,是三家公司的经济协警培训基地,每年为他们培训上百名保安员。这种方式有利解决农村劳动力怕培训后就业难的后顾之忧。
5、来料加工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培训、就业都在家门口,上可敬老下可顾小,方便群众,文化程度要求又不高,比较符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实际情况,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失为解决当前“招生难”的一种良好方法。
由于我市的培训模式比较贴近市场、贴近农民、贴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
(四)监督管理与跟踪服务相结合,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农民就业转移。
自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各地始终把提升培训质量、优化培训效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中心环节来抓。
1、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按照“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方便农民”的原则,各地整合教育、劳动力、经贸等部门及社会上的各种培训资源,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以乡村成校或其他社会办学渠道为教学培训点,以相关企业为技能培训实习依托的培训网络。同时各地还制定了考核培训机构绩效的评价标准,组织人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及时取缔,考核不合格员不予发放相关证书。对培训项目实行招标,根据专业、费用、培训后就业率等条件在定点培训机构中进行招标,招标书在有关媒体上进行公布,由素质培训办公室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单位,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双方义务、责任。通过规范培训基地行为,达到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2、加强监督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为了促进各地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市时加大了对各地培训情况的核查力度,今年下半年(机构调整后)组织人员以电话随机抽查、到学员就业地召开座谈会、培训现场等方式向学员了解学习、就业、费用,以及学习、就业过程中有那些困难等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各地共同搞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各地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力求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检查、训后有核查。云和县对定点培训基地不仅认真抓好每期培训班的训前计划审核,而且做到训中跟踪检查,坚持普遍督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公开明查与临时暗访相结合,对培训机构形成了有效的约束,有力地推动了培训质量的提升。同时,对技能培训,除了来料加工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无等级的专业外,鼓励其考取等级证书,财政按取得等级证书的人数与培训机构结算培训经费,这样就迫使培训机构注重提高培训质量。
3、创新培训服务,促进农民就业。茅临生副省长在全省“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指出:开展农民培训,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农民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而做好培训服务工作,是实现能够转移就业、稳定就业、提升就业的关键。我市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如云和县组建了63个各类服务组织,其中异地联络服务机构就有49个,为外出创业农民提供维权、信息、帮助协调经营过程中的困难等服务;成立了14个县乡(镇)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援助服务中心,为滞留在农村的老人、小孩提供帮助,以解决外出创业农民的后顾之忧;组建了一支170人的村级转移工作联络员队伍。一年来为农民解决了各种纠纷120多件次,该县领导还先后八次120多名各级领导前往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市慰问外出转移开发的农民,做了大量的改善开发环境、维护合法权益的工作。遂昌县强化了培训后的服务网络建设,把工作网络向乡镇、企业延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企业参与”的服务工作体系;通过乡镇建劳动保护站,加强了劳动力市场建设,举办大型劳务招聘会等方式促进农民转移。缙云县今年拿出50万元资金奖励给介绍农民就业成绩突出的中介组织。巾帼公司是坐落在青田县海口镇的一家缝纫工培训基地,每年培训缝纫工在600人以上,周边乡镇的农民都慕名而来,除了该基地与外地服装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就业不成问题外,巾帼公司在向企业输送工人时,会代替企业和工人签订用工合同,明确企业在工人上班一个月后,将工人全年工资总额的70打入巾帼公司的工人专用账户,由巾帼公司,合同还规定了用工企业和缝纫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劳资双方的权益。农民缝纫工认为,通过巾帼公司介绍出去打工,在工资上有保障,他们也放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素质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培训档次还较低;培训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宣传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培训的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
二、加强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建议
1、突出培训重点。一是要围绕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抓好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合作社社员、经营大户为重点,加大标准化和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二是围绕异地开发,开展创业能力提高培训。进行农业异地开发是我市的传统,也是__的优势,加大对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政策和实用技能提高的培训。三是围绕就地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联系,加强合作力度,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针对农村妇女多、外出难的问题,开展来料加工培训,使农村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四是围绕特色劳务输出,开展有针对性的转移技能培训,如出国务工培训,工业园区用工[文秘站:]培训等。
一、贯彻精神,借鉴经验,调整机构
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苍南现场会后,县委再次召开培训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市委包哲东副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苍南经验,专题研究深化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县委要求相关部门要在思想上进一步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苍南现场会精神,切实抓好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调整人员,健全机构,充实专兼职干部,落实了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努力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二、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开展培训
年初,我们认真总结去年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制定了《XX县2005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实施意见》,落实专项培训经费250万元。
一是调查研究,开展基地培训。为整合培训基地,促进培训资源的充分利用,4月份组织人事劳动、教育、农业等部门到瓯北等地对我县的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XX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基地认定办法》,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将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培训基地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和评估,择优上报一批基地作为县级培训基地报县农培办审核认定。到目前为止,已有10家基地上报,培训的范围包括泵阀、裁缝、计算机等一些符合我县主要工业产业发展的专业。
二是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各培训负责单位根据县委2005年度实施意见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科技局以培训农村先进技术为主,组织我县13位农村技术骨干到杭州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农业局和科协以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结合各乡镇农业发展特点,开展了蔬菜、畜牧、果树等专业的培训;人事劳动和经贸部门以技能培训为主,开展了多期计算机、电工和家政服务培训;教育局以我县职高为载体,针对山区学生开展了裁缝、畜牧养殖业等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够充分就业。为了适应我县泵阀产业发展形势,给待业青年提供培训和就业良机,2月份我县成立了永嘉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面向永嘉籍具有技校或职高学历以上的待业青年、普通大中专毕业待业青年、普职高三分流学生,开展泵阀实用操作技术培训,培训经费由县农培办、企业、学员各承担1/3。目前第一期培训班的50名学员已开始了为期6个月的培训。学员培训后,经劳动部门和企业共同验收合格,取得初级技能证书,即由瓯北镇的较大规模以上泵阀企业录用为正式员工。验收不合格学员继续参加下一期培训,合格后由企业录用。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培训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宣传不到位,农民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宣传工作做到不够,使一些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且由于我县滞留在家的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就业竞争力差,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各乡镇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工业和农业重点乡镇培训工作开展的比较好,一些贫困落后的乡镇培训积极性不高。三是培训项目开展不平衡。目前,我县的专业农民培训开展的比较好,绿色证书、农函大培训工作力度非常大,而务工农民和转业农民的技能培训人数比较少。四是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不到位。由于目前企业用工需求量不大,加上一些培训机构自身条件的限制,劳务输出供需见面会和本地用工招聘会质量不高,服务工作没有完全到位。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工作机构,特别是四个专业培训小组和各乡镇的培训组织机构,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使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真正做到有人抓。加强县农培办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发挥他们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抓好我县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开展县级培训基地认证工作,加强对培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建立信息交流、工作通报、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
二是结合我县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继续采用订单培训或定向培训方式,联合我县奥康、红蜻蜓、报喜鸟等一批知名企业,引导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重点结合我县服装、泵阀、鞋业等产业结构特点,充分利用永嘉先进制造业培训基地,开展服装、泵阀等实用操作技术培训,使更多的农民不断掌握实用技能,以适应我县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实施劳动力培训“双后双百”工程,使我县初、高中毕业后的分流学生百分之百参加培训,百分之百能够转移就业。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有序开展
农民工属于多行业、多工种范畴。因此,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社会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领导,才能使农民工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区委、区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召开专题会议。到目前,从区到镇、街道办都先后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为顺利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形成由“政府统筹、行业组织、各方参与、功能协调、积极推动”的农民工培训新格局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摸清实情,制定规划,落实任务。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摸清和掌握今年了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和与之有关的培训资源情况,为正确指导全区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我们把市下达给我区的培训任务及时分解到各镇、街道办、工业园管委会及各定点培训学校,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以区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及时召开调度会并分赴各地检查落实任务情况,指导各镇、街道办、工业园管委会制定了培训规划,对具体培训形式、内容、对象和培训质量提出了保障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我区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办法,切实做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印发了《2011年区农民工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并强化了在区财政局和区人社局分别设
立的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直补窗口,为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培训工作扎实有效
在农民工培训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区从自身情况出发,充分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适应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村劳动者对职业教育培训多样化需求,根据职业(工种)的技能要求,岗位需求和培训对象实际、合理确定培训时间,职业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3—6个月,专项能力培训时间可长可短。我们还重点加强企业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今年全区工业园企业在岗培训近800余人,其中宝迪公司培训在岗农民工近558人,通过鉴定436人,鉴定合格率达78.1%。此外,我们以增强返乡农民工“以农创业”的本领为重点,结合我区农业主导优势产业,在返乡农民工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工500多人次,有效地激发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我们除了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办班进行技能培训外,还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印发宣传资料、信息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技巧等内容,进行引导性培训,以提高在家或将要外出的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同时,今年还在乡村中学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了的引导性培训,向这部分即将走向社会的新的劳动者传授怎样适应社会、怎么寻找就业机会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
(四)、强化基础工作,实行规范管理。
作为民生工程,如何使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工作做到规范有序、良性发展、卓有成效,必须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化基础,规范工作。一是建立培训机构公示制度。将定点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和培训工种(专业)向社会公开,公布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承诺以及师资配备情况,方便农民工查阅和了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二是建立培训项目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培训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行为,对农民工培训实施项目合同管理。三是建立基础台账管理制度。培训企业和定点培训机构要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各类台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逐级上报进行评估验收,作为向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申请资金补贴的原始依据,同时作为开展农民工培训日常监管的基本资料。四是建立月报制度。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每月按时向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报送农民工培训进度情况。五是建立质量验收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了开班前验证、培训中检查、培训后核查的工作机制,对定点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六是建立督查制度。组织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专项工作督查活动,通过督查,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农村共青团工作会议部署,通过开展农村青年春季培训行动,切实做好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的跟踪摸底、技能培训和其它服务工作,同时,结合“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深入开展,帮助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服务主体
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外出务工返乡农村青年。
三、工作任务
1.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基本情况。
广泛开展“真心访谈、热情助困”活动,依托基层团组织深入村组、农户、社区发放调查问卷,对返乡青年情况进行调查,全面了解本地近期集中返乡的外出务工青年数量、返乡青年目前的思想情绪、返乡后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今后打算,详实掌握农村青年春季培训行动的第一手资料。
2.精心组织,切实做好返乡青年的服务工作。
(1)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致一封慰问信。通过广播、宣传栏、信件等多种形式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致慰问信,介绍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凝聚共识,激发返乡青年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慰问信连同当地企业招工信息一并印发。
(2)鼓励外出务工青年投身新农村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在返乡青年中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和当地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组织召开由当地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能人和返乡青年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对当前返乡青年关注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家乡建设的现状和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返乡青年深入了解,以更好地为家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3)引导和扶持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通过宣传返乡创业青年的典型事例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动态,引导、鼓励、帮助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自主创业。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力度加大的好形势,大力培育青年种植、养殖大户,创建返乡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积极引导返乡青年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为农村青年提供实在的服务,更好地团结凝聚广大农村青年。
(4)为返乡青年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要求全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畜牧、食用菌、水果等种植、养殖产业,以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下乡进村”活动;二是各县级团组织把农业生产和就业技能培训班办在乡镇、办在村组,使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能够得到就地短期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由县级团组织牵头,深入当地工业园区,了解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开展订单式培训;四是各地联系青企协、青商会会员企业,联合劳动等部门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为农村青年培训提供阵地支持;五是加强与劳动、农业、扶贫等部门的联系,由各地团组织负责联系培训对象,开展联合培训。六是团委重点抓好一批农村青年春季培训行动服务和联系点,加强工作推动。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由团组织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的市两级农村青年春季培训行动领导小组。
2.精心组织,迅速行动。组织返乡青年及农村劳动力填写调查问卷,收集有关情况。进一步增强政治敏感性,高度关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及相关社会问题。
关键词:失地农民;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4-067-03
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业用地日益增加,失地农民也随之增加,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稳定、失地农民增收的重要研究内容。
1997年7月,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杨凌示范区成立后,征用土地的力度也相应加大,失地农民数量迅速增加。本次调查选择了杨凌示范区7个村(付家庄村、梁氏窖村、穆家寨村、姚西村、姚东村、徐西湾和张家岗村)210户失地农民,对其就业相关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内容及效果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
一、调查数据和分析
(一)基本状况调查
1. 杨凌示范区基本发展状况。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成立十三年来,按照“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的原则,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城市建成后从原来的3.6平方公里扩展到1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3万人增加到8万人。初步建成了设施较为配套、功能比较齐全,能够较好服务于科研教育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以“农牧良种、农业生产资料、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截至2007年年底,工业总产值完成30亿元,是1997年1.3亿元的23倍;生产总值达到25.8亿元,是1997年3.09亿元的8.3倍,外贸出口从零起步达到1.68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8亿元,是1997年1072万元的26倍。区内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国家“211工程”和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等职业技术学院。杨凌示范区是新兴的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科教城、产业城、生态城。
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建设区范围内的15个村(组),被征用土地12100余亩,涉及农业人口24300人,人均征用土地0.5亩,现人均剩余土地0.39亩,其中有9个村(组),人均剩余土地0.3亩,有7个自然村已完全失去土地。
土地被征用后,被征地人员从事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餐饮服务和其他劳务活动,被征地农民在交通、居住、文化及生活条件方面有了较大改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与周边未征地农民生活水平相比也有明显增加,2007年年底,杨凌农民人均收入为4210元,被征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5020元,比平均水平高19.24%。随着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加,按照示范区规划,新建区范围内的15个村(组)的土地全部征用,这些村民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失地农民。此外,杨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的确立,城区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一定规模的农用地还需转化为建设用地。随着失业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土地征用的难度越来越大,2005年全年仅征收土地50亩,2006年全年征收土地400亩,且群众上访、聚众闹事时有发生。征地难是一种表面现象,其问题在于失地农民就业难和基本生活保障难。
2. 被调查农户基本状况。此次调查以户单位,选择杨凌示范区7个村210户失地农民作为被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被调查人中男性占45.24%,女性占54.76%。被调查人的年龄阶段25-40岁者占36.19%,40-60岁者占42.86%。失地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依次为出租房屋、打工、做小生意、从事农业种植(到其他没征地村种植)及受雇于征地单位等。在被调查者中有68%认为征地后收入有一定增加,生活改善,32%的被调查者认为征地后收入没有变化。
(二)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状况调查
职业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职业学校教育,属学历性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二是职业培训,是按照职业或劳动岗位对劳动者的要求,以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属非学历性的短期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其他职业性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培训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职业培训。
1. 对征地后就业安排形式的意愿调查。在被调查的210户失地农民中有66%认为征地主体(包括政府)应该提供直接的就业岗位,有18%的被调查者认为征地主体(包括政府)应该提供就业培训,有5%的被调查认为征地主体应该提供就业指导,有4%的被调查认为征地主体应该提供用工信息。从以上调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征地主体应该承担其就业的主要责任。
2. 对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内容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杨凌失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内容有电脑实用技术培训、裁缝技能培训、烹饪技能培训和蘑菇等菌类的实用培训等相关内容,有80%被调查者认为培训课程难度较大,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能通过这种职业教育培训获得技能和相关的就业岗位。
3. 对技能培训的收费调查。在调查对就业培训的付费接受方面,有72%的被调查者不愿意自己负担一定费用来接受相应的就业培训,25%的被调查者愿意付费接受职业培训,但是其对职业培训的要求很高,希望解决其就业的主要问题。所以对一般性、普及性的职业培训,失地农民对其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他们更愿意接受提供工作岗位这种直接的就业安排方式。
4. 相关的技能培训效果满意度调查。有35%的被调查者认为培训对其就业有较大帮助,29%的被调查者认为职业培训对其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帮助有限,36%的被调查认为培训对其就业没有帮助。从以上调查看,就业培训的效果满意度不高,一方面,对于就业培训的内容,失地农民兴趣不大。就业培训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和能力不太相符,农民积极性不高,并且不愿意付费接受培训。在调查的7个村中除梁氏窖村的村民表示不知道相关的就业培训,而其他6个村的被调查者都表示知道政府组织过相关的就业培训,但是参加者不多。另一方面,在就业培训后,将培训内容进行运用以及解决其就业上存在一定障碍,如存在资金、场地等困难,所以三分之一以上的被查调查者对就业培训的效果表示不满意。
从失地农业的就业情况的调查来看,被调查的大部分失地农民仍然存在等、靠、要的意识,自主就业的意识淡薄,对相关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没有积极参与,主观认为就业培训对就业的帮助有限,希望征地主体(包括政府)能够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二、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以上调查,失地农民在职业教育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1. 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忽略了农业的素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有培训的内容与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不相适应,失地农民无法掌握所培训的相关内容,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和培训很注重实践和操作,无法提供实践和操作的环境是使职业教育和培训满意度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 失地农民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不能提供有效劳动供给。杨凌示范区的农民长期从事着知识和技术含量不高的种、养殖业和简单的手工劳动,农民的文化素质和非农技能偏低。失去土地后,在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在被调查的杨凌失地农民中,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到49.2%,而无职业技能的失地农民占调查总数的85.5%,这部分人如果没有得到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尽管进人杨凌示范区的各类企业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但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很难适应企业对劳动技能的需要。
3. 部分失地农民就业意向偏低,缺乏求职信心。失地农民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小富即安、生活方式松散,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失去土地后,对在第二和第三产业再就业明显缺乏信心。据调查40岁以下的农民中有40%以上的人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思想。女40岁、男5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绝大多数是小学文化程度,对重新找工作极度缺乏信心,在城市四五十岁人员再就业都存在困难,所以失地农民对重新就业缺乏信心。
4. 失地农民创业意识淡薄。由于杨凌农业示范区处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提升,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政策支持还不完善,失地农民分散状态,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为其就业提供协调和组织,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自主创业及联合创业的意识不强,也不能形成新的就业机会。
5. 失地农民土地补偿款的使用不当。被征地后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款基本在短期内使用,主要用于建房、改善生活条件,用于提高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将获得的土地补偿款用于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意愿不足,在土地补偿款使用完后,依然存在就业困难,导致生活保障无来源,若被征地农民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因病致贫,生活困难,则对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三、对策和建议
1. 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内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与失地农民需要和能力有一定差距,所以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上应该系统安排,根据失地农民现有学习基础,与职业技术的市场需求相结合制定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对于杨凌示范区来说,可充分利用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优势,专门编制为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专业学纲和学习内容,为其就业提供更专业、更对口的指导和帮助。
2. 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责任。地方政府应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中应有一部分专门资金用于失地农民的培训,以增加其劳动技能及就业机会。建立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机制,开展转移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竞争能力。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水利、科技、建设、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积极探索创立政府和农民携手合作、利益分享的机制,鼓励投资兴办民办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另外,在规模较大的村庄可以建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点,乡镇、街道的就业服务应及时、准确地提供岗位供求信息,以降低农民外出就业成本,减少失地农民盲目流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多渠道收集企业用工信息,按期举办劳动力就业洽谈会,促使农民有秩序地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
3. 职业教育和培训效果的提升。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满意度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何将职业培训的相关内容转化为就业,这就要求失地农民在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后,政府和社会提供各种条件帮助农民利用所学技能提高就业,如政府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提供相关的企业用工信息,对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提供政策优惠等,这些措施对提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制度和培训制度也是再就业保障机制。运用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形成一种积极提高工作技能的潜在压力,促使在岗人员努力劳动,并不断学习新的职业技能。
4. 订单职业教育。为真正实现失地农民就业能力的提高,可采取依托企业的培训方式,根据企业的具体需要针对失地人员进行专门化训练,政府可给予这些企业补贴部分培训费用,实现失地农民有效工作技能的形成。先由学校根据失地农民的择业意向和企业用工需求提出培训计划,再由企业和学校签订培训用工协议,其培训费用由政府、企业共同负担,失地农民凭政府免费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证明自愿参加各个专业的技能培训,然后到相关企业应聘上岗。采用竞争式的技能培训和测试制度,以各种职业等级证书来标明技能水平,以这种效率型的培训方式,按照不同的技能等级要求去不同的岗位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
5. 及时转变失地农民的就业观念。端正失地农民的就业心态,摒弃“等”、“靠”、“要”的消极就业思想,使其能够正视现实,勇敢接受挑战,树立自立、自强精神,不断进行自身调整,获取新的知识和就业技能,力争掌握一门或多门谋生之技,提高就业竞争力。
6. 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条件。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允许村集体利用征地补偿费作为发展基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和服务业,地方政府在工商、税务、信贷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
7. 支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地方政府应该鼓励被征地农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失地农民发挥其农业生产技能,承包经营农业园区,从事种养业,不断发展产业链条,壮大村镇集体经济,使其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部分失地农民在耕地被征用后,有意自谋职业或发展养殖业,但是存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实现的,杨凌地方政府可在贷款、税收、场地等方面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尤其是金融部门应放宽信贷条件,降低贷款门槛,鼓励和扶持失地农民发展生产,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房彬,韦静,论新型农民培育的原则[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41-42.
[2]曹洁清,任茜,张雁凌,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构想[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1):88―89.
[3]赵锡斌,温兴琦,龙长会,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8):158―160.
[4]刘晓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构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0-24.
[5]冯健,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初探[J],财政研究,2004,(6):167―171.
[6]魏建斌,关于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5,(2):16―20.
[7]孟繁元,熊建华,李晶,国外土地征用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2006,(10):50-52.
[8]潘科,朱玉碧,现有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比较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2-65.
根据市农业局文件下达给我县的阳光工程培训任务为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00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500人,其中农民信息员专业200人,畜禽养殖员专业200人,沼气工专业100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由县农广校承担完成,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由农机校承担完成。
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从10月17日开始培训,至11月9日结束,共举办了三期9个班次的培训,实际培训502人,考核合格502人,任务完成率100.4%。农业机械化学校自10月16日开始培训,至11月30日结束,共举办培训13期,培训学员1006人,任务完成率100.6%。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早谋划、早准备,我局高度重视阳光工程工作。早在今年三月上旬便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2013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需求调研。调研工作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三大支柱”、“四大区域”和农民产业发展科技需求从而展开,初步确定了我县培训培训重点,即畜禽养殖员、农民信息员、沼气工和一些实用的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并按省市阳光办的要求进行了相关材料的上传申报,为任务落实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省市农业部门的工作安排,对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重新认证,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了资料上报。我县农机化学校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被列为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顺利争取到2013年阳光工程培训任务1500人。
2、广泛宣传,取得各方支持,依托镇村开展培训。上半年我县结合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需求调研活动等,深入农村宣传国家阳光工程政策,让广大农民对阳光工程政策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后半年的实际培训招生做了铺垫。同时主动与相关镇村进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例如今年阳光工程的畜禽养殖员专业培训第一期就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该期培训在距县城最偏远的镇顺利开班。我们之所以把培训地点选在镇,一是该镇是乌鸡的种源保护区域之一,并有大量的乌鸡、生猪养殖户;二是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热切期盼,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接官亭镇是我县沼气建设重点镇,沼气池建设率达到70%,是全县18个镇沼气建设利用较好的镇,镇政府也很支持阳光工程培训,群众热切期盼掌握更多的使用管理技术,所以我们将阳光工程培训的沼气工专业放在接官亭镇进行。农民信息员专业也得到了包括荣程中学在内的相关单位的支持。
承担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任务的县农机校,积极与扶贫部门联系,结合“镇村整体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国家扶持发展产业项目结合,举办培训班,聘用本县农业系统的农技、畜牧、蚕桑、蔬菜、烤烟的专业教师,配合扶贫办、中药局专业教师及本校农机专业高中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为阳光工程培训骨干。按照“镇村整体推进”发展项目,制定专业培训计划,进购专业培训书籍。学校专门翻印《农业科技入户手册》一书,学校和聘用教师密切配合,深入农村给农民传输了需要的科技知识。
3、严格执行八项监管制度,培训基地精心组织培训。局里成立阳光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局长兼任,农业科、办公室相关人员为成员。10月8日我局及时召开了全县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并分别与两个培训基地签订责任书,要求两个培训基地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培训基地在完成选择教材、联系教师、确定培训地点、后勤保障等前期工作后,向我局提交开班申请,2013年10月17日农广校负责的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民信息员专业第一期培训在荣程中学顺利开班,截止11月9日陆续完成了200名畜禽养殖员和102名沼气工的培训任务。农机校与我县扶贫部门联合,深入镇村,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关于农机具操作、农业种植、烤烟种植、畜牧养殖、魔芋、茱萸、食用菌、黄精等特色项目的13期培训,激发了农民专业培训兴趣,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提高了种养殖户技术水平。组织培训的整个过程中将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满意、是否欢迎作为培训的基本标准。在具体培训监管中我们严格执行“一二三堂课制度”等八项监管制度,保证了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培训基地按要求给学员兑现了补助。从参训学员反馈的信息来看,培训效果较好。
4、规范培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及时开展检查验收。我们在培训工作开展前期,强调培训资料规范整理的重要性,在培训工作开展时,动态抽查培训基地资料是否规范、齐全,对存在问题的,要求及时整改,在培训基地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后,进行检查验收,检查其项目申报文件,任务下达文件,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总结,培训班教学计划,培训制度,培训时间安排表,学员信息登记表,培训台账,点名册,测评表,结班考核试卷,成绩单,补贴发放表等。自始至终要求培训基地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收集与整理,确保培训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5、调研职业农民培训现状,整合资源抓住培训新机遇。全县按照产业布局和种、养业发展,形成了一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积极探索和调研,培育和发展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是近年抓技术促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按照市阳光办的按排,我县积极开展卓有成效,县阳光办与学校教职工分成两个组,深入镇村,了解全县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选择有共性特点的产业项目,提出发展思路。经过走访调查,镇与镇、村与村各自发展水平的规模、种类不同,地域、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按照调研数据,撰写了《整合教育资源推进农民技术培训》的调研报告。不但为上级部门提供了工作依据。也为我县今后开展职业农民技术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意见建议
1、适当放宽培训对象的户口限制。根据文件要求,培训对象为省农村户口,年龄在16—65周岁之间,有培训意向的农民。然而我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通过婚嫁进入我县的外省人口较多,虽然他们部分户口在外省,但确实在县农村定居。按照文件规定,他们无法参加培训;其次我县农村的部分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部分户口已经转入学校(外地)且是非农户口,导致此类人群也无法参加培训。
2、扩展培训专业,投放更多培训指标。今年我县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仅限于农民信息员、畜禽养殖员、沼气工三个,但是在培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的建议意见中我们收集到关于开展蔬菜(含食用菌)、果树(含核桃)、马铃薯高产创建等方面的技术培训需求。另对畜禽养殖应该投放更多的培训人数,因为我县地处山区,大部分是坡地,农民主要以养殖业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