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设法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众多案例来看,教师主要采用两条途径使教学回归生活:一是设置问题情境,使教学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抛开“预设”,就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展开探究或对话教学。为便于讨论,这里先呈现两个相应的案例。
案例1:一堂“失败”的好课
一位小学教师以如下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从演示实验开始。实验装置为玻璃管下连接一圆底烧瓶,即在烧瓶口紧塞的胶塞上插入一根筷子粗的玻璃管。烧瓶内充满红色液体并上升到玻璃管中,老师告诉学生为便于观察专门在水中加了红墨水。老师让学生猜测:当把烧瓶放到热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在学生作出“烧瓶变热”“烧瓶里的东西也将变热”等回答后,老师将烧瓶放入热水中。看到红色液体沿玻璃管慢慢上升,学生感到十分惊奇。有的学生认为烧瓶中的水增多了,依据是玻璃管内的水面上升了。老师进一步问学生:是水的什么增加了?是质量还是体积?尽管他极力引导,学生似乎还是不能准确地说出到底是“体积”还是“质量”增加了,老师只好自己说是水受热体积增加了。给出这一结论后,老师将烧瓶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学生们看到玻璃管中的水位下降了。面对老师“为什么”的提问,有学生解释说:玻璃管中的水之所以下降,是因为烧瓶变大了。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感到既惊奇又无奈,只好又对学生说因为水受冷体积缩小,玻璃管中的水面才下降。
接着,老师用酒精做实验,实验结果相同。随后,老师又用煤油做实验,问学生煤油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令老师想不到的是,学生毫不含糊地回答:“没有!”“因为它不是红色的液体”。当实验表明煤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菜油、酱油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对还是错?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错!”“因为菜油、酱油是可以吃的。”老师只好再次给出正确的答案。
案例2:无法预约的精彩
在学习小学六年级语文课《鹬蚌相争》时,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了疑问。这虽出乎老师的意料,但他认为这是生成课程资源的好时机,于是抛开原计划,决定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疑问展开讨论。
全班同学正在兴高采烈地读课文,突然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课文有问题。你看,书上写鹬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在这河滩上!’你想呀,鹬的嘴正被蚌夹着呢,怎么可能说话呀?”受此启发,其他同学认为蚌也不能对鹬说:“我就夹住你的嘴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因为蚌一开口,鹬就会趁机拔出嘴巴逃走。
老师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课文这样写的确不妥;有的认为课文是根据古文改编的,没什么问题;有的反对说,改编也要古为今用,不正确的要修正;有的认为课文是寓言,是在借这个故事说明道理,这么写没什么问题;有的坚持认为尽管是寓言,也要符合实际,总不能说鹬夹住蚌的嘴巴吧。
最后老师鼓励学生把教材改一改,并给编辑叔叔写一封信。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写给编辑叔叔的建议:“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来,便狠狠瞪了蚌一眼,心想:哼,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在这河滩上吧。蚌好像看透了鹬的心思,得意洋洋地想:哼,我就夹住你的嘴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就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正当老师要结束讨论时,又有一个学生说刚才的讨论有问题,因为鹬的嘴巴被夹住了确实不能说话,但蚌就不一定了。蚌的嘴巴在壳里,也许不用开合壳就能说话。对于这个问题,学生提出可通过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请教科学教师、观察蚌来解决。
对于上述案例,读者自有看法。我们认为:二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教学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经验展开。如果这就是教学回归生活,那么这种回归的结果值得深入思考。
二、教学回归生活后的变化和问题反思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教学回归生活使课堂面目焕然一新。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事自主建构活动,成为课堂的主角。就第一个案例来说,水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常见,但学生未必了解它的所有特性。学生凭日常经验可能知道水的颜色、味道、形状等方面的性质,但却不易觉察水能热胀冷缩。教师用特殊装置做演示实验,将水的热胀冷缩性质寓于玻璃管内水位变化这一问题情境中,目的就在于突出平常不易觉察的这种特性,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案例表明:受问题情境的激发,学生的确积极地开展水的探究活动。尽管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热胀冷缩,测试一错再错,但他们毕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学习而言,说它是一堂好课也不过分。第二个案例也是如此。由于教师因势利导,打破常规,鼓励学生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课堂上气氛活跃,争论激烈,甚至联系到生物学知识并提出了修改教材的建议。总之,与传统的那种从文字到文字、从符号到符号、从公式到公式的枯燥学习相比,这样的课堂无疑更有生气,更受学生的欢迎,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
然而,这种回归也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最突出的表现在于:学科特性彰显不足,学科规范丧失。换言之,科学课缺乏科学性,语文课缺乏人文性。令人忧虑的是:这样的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点仅从案例的标题便可略见一斑,《一堂‘失败’的好课》《无法预约的精彩》反映出任课教师与评课专家持赞赏态度。即使课后反思以及随后引发的相关讨论也大多集中在“好”在什么地方、精彩是否可以预约上,而很少讨论其中的学科失范问题。我们在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课程班学员讨论上述案例时,大多数人觉得有趣并开怀大笑,只有少数人感到科学不像科学,语文不像语文。显然,有必要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否则,这类案例将给人以误导。
缺乏“科学味”或“语文味”,也就是常说的“常识”与“科学”不分。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的是日常经验和日常思维,而不是科学或人文知识以及相应的思维。在第一个案例中,学生在实验前提出的种种预测,实验后产生的惊奇、疑问以及对实验结果所作的解释,随后对煤油、菜油、酱油做出没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判断等,都是以自己的日常经验为基础的。他们之所以说“烧瓶里的水增多了”或者“烧瓶变大了”,原因在于他们日常见到向容器中加水而水位上升、把小容器中的水倒入大容器而水位下降,却很难见到河水、湖水、杯子等容器中的水因受热明显上升或遇冷明显下降的现象。学生笼统说“水增多了”,使用的是日常概念,这与使用科学概念区分“质量”或“体积”的增加有本质的区别。根据颜色差异或可吃与否判断液体的热胀冷缩,表明学生的思维受事物形象的限制,未达到抽象水平,是日常直觉而非科学推理。在第二个案例中,学生从认为鹬和蚌都不能开口说话,到建议把“说话”改成“心想”,再到后来追究蚌的嘴巴是否在壳里,原因也在于课文中的情景与常识相悖。因此,他们的追问与修改,既不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也不符合寓言的理解规范。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鹬和蚌都是低等动物,将“说”改成“心想”是否更合理,值得怀疑。寓言是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借事说理,重要的不是追究是否真有其事,或是否与事实完全相符,而在于从中悟出道理。案例表明:大多数学生甚至包括教师对寓言及其理解方式缺乏认识。
可见,教学回归生活虽能使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来解释和说明所学内容,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是笼统的、直觉的,与科学或人文规范有很大差距,因而任凭他们“自主建构”,他们的学习容易停留在常识水平,不利于他们对学科规范的掌握。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受到的学科规范熏陶越少,越容易受经验的支配。就是到了高中阶段,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习时也会“跟着感觉走”。比如:有位教师采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教高二学生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在对诗不作任何讲解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初读本诗,说说自己的原初体验”“再读本诗,推测诗人的情况”,学生虽然乐意各抒己见,但当教师介绍完诗人的基本情况以及别人的赏析文章后,才发现自己以前的推测有误、欣赏肤浅、缺乏艺术水准。显然,教学回归生活还面临着怎样超越生活与经验的问题。
三、教学超越生活的思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进而获得意义的过程,而且这种过程只能由学习者自己来完成,他人不能代替。很多教育工作者相信建构主义更好地解释了人类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而要求重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开展建构主义教学。他们同时又指出:建构主义教学不是学生个体经验水平上的盲目摸索,人类的科学文化不可能由此获得,它需要教师的干预。“通过文化和科学的社会机构建构和传播的科学观点是不会由个人通过他们自己的经验性探究而发现,学习科学包括加入到科学的文化中……如果学习者能进入科学的知识体系,知识建构的过程一定会超越个人经验性探究的范围,学习者需要的不仅是物质经验,而且也需要进入常规科学的概念、模式等。”这虽然是针对科学而言的,但是其道理对人文学科教学同样适用。
我们赞同这种观点并认为:教学回归生活后,应当用科学或人文规范来提升学生的经验,实现对生活的超越。为此,教师教学时要考虑学科的基本属性。学术界把学科大致归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阵营,并针对这两种认识方式的不同,围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展开大量的研究和对比。总体来说,科学求真,讲究理性分析和实证;人文求善,讲究整体体验和感悟。这种差异要求教师用科学方式教科学,用人文方式教人文,彰显学科特性,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例如:有位教师教《我的战友》时,希望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的伟大,结果导致学生追问:“大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他身上带了子弹和手榴弹,那么这一点就着的易燃物品被烧了那么长时间,怎么没有爆炸呢?”这种追问的结果不仅没能展现的伟大,反而导致对故事真实性的怀疑。
教学还必须进一步遵循学科的基本结构。美国学者施瓦布认为,学科有独特的基本结构,它包括实质结构和方法结构两方面:前者指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后者指获得这些知识体系的方法。”因此,具体到某一学科内容的教学,教师要考虑它涉及哪些基本概念或原理,用什么方式来获得。就液体“热胀冷缩”的教学而言,教师应注意“液体”“质量”“体积”“温度”等相关概念的传授,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围绕其中的关键变量建立假设,使用仪器测量和收集数据来验证假设,这样才符合科学的本来面目。至于《鹬蚌相争》的教学,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寓言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感受鹬蚌相争的情境,了解相争的起因,想象相争的结果,从中悟出两败俱伤、他人得利的道理。
当然,教师不仅要注意科学与人文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学为人文提供基础,人文为科学提供方向和动力。二者的这种联系要求教师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讲授科学时除注重理性分析和实证外,还应注意具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巨大作用,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讲授人文时要注重整体感悟,必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结构,把握感悟的方法。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对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感悟做极端的理解,使之与科学对立。感悟仍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结构主义中获得启示。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虽然包罗万象,但只要进行科学研究,就能发现作者的创作思路或风格。在他们看来,研究和学习文学的关键不在于把握单个事件或情节,而在于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作品的基本结构;一旦找到结构,文学创作或学习就如同填空。虽然结构主义文学观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它对感悟文学作品的指导作用:文学作品的结构如同音乐的曲谱,感悟不能离“谱”而随心所欲。就感受的伟大而言,学生只有从关键行为——“一动不动”、行为环境——“大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以及导致行为的心理原因——“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入手,才能感悟到伟大的心灵能使人在险恶环境中做出伟大的行为。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任凭怎么感受,也都无法领会这一精髓。
总之,如果“教学回归生活”指的是加强与学生日常经验的联系,那么它不应当始于经验而又止于经验。很难想象,远离人类科学文化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儿童的经验是学习的起点,教材是学习的终点。当“回归生活”让学生站在杜威所说的“学习起点”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引导他们到达“终点”。为此,我们建议:渗透学科规范意识,用学科的基本结构改造和提升学生的日常经验,实现教学对生活的超越。
当然,教师不仅要注意科学与人文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联系。科学与人文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科学为人文提供基础,人文为科学提供方向和动力。二者的这种联系要求教师加强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讲授科学时除注重理性分析和实证外,还应注意具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和巨大作用,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讲授人文时要注重整体感悟,必须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结构,把握感悟的方法。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对新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感悟做极端的理解,使之与科学对立。感悟仍需要一定的科学基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结构主义中获得启示。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作品虽然包罗万象,但只要进行科学研究,就能发现作者的创作思路或风格。在他们看来,研究和学习文学的关键不在于把握单个事件或情节,而在于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作品的基本结构;一旦找到结构,文学创作或学习就如同填空。虽然结构主义文学观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它对感悟文学作品的指导作用:文学作品的结构如同音乐的曲谱,感悟不能离“谱”而随心所欲。就感受的伟大而言,学生只有从关键行为——“一动不动”、行为环境——“大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以及导致行为的心理原因——“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入手,才能感悟到伟大的心灵能使人在险恶环境中做出伟大的行为。割裂三者之间的联系,任凭怎么感受,也都无法领会这一精髓。
总之,如果“教学回归生活”指的是加强与学生日常经验的联系,那么它不应当始于经验而又止于经验。很难想象,远离人类科学文化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儿童的经验是学习的起点,教材是学习的终点。当“回归生活”让学生站在杜威所说的“学习起点”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引导他们到达“终点”。为此,我们建议:渗透学科规范意识,用学科的基本结构改造和提升学生的日常经验,实现教学对生活的超越。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52
1 引言
当前,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类课程教学中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高职,2009)》中,其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案例教学法居于首位。
高职类课程在推进案例教学法过程中,案例的来源、质量和数量成了难题。一方面,编写一个高质量的案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需要丰富的案例。仅靠教师一人搜集、整理、积累教学所需要的案例存在很大的困难。
全面而深入地推进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需要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的、有组织和系统化的教学案例库。
为了使案例库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我们将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作为研究与实践对象。C#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它不仅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也被许多有程序设计技能要求的其它专业所选开。
综合所述,基于案例教学法的“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被提出。
本课题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为研究目标,在案例教学法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的结构及要素,程序设计类教学案例选编的原则、组织方法,并设计出一种适于教师和学生利用的教学案例库系统,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丰富案例,完善案例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 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案例库建设研究中,医卫类、管理类课程案例库研究相对成熟,而计算机类案例库建设不少,但关于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偏少,能够有意识地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案例库几乎没有。[1][2][3]
第一,关于案例的来源认定大体是一致的。认定案例的来源有自编、教材或网站、课程应用行业等。
第二,对案例的特征还存在不一致的方法,但一般认为案例应具备典型性、目的性。
第三,案例库建设基本流程已明确。徐拥军、宋扬撰文指出,案例库建设流程包括总体规划、收集素材、撰写案例、维护开发和总结反馈等五个阶段。
第四,针对计算机类课程案例库研究少,而且也不够深入。寇从芝对.NET课程案例库建设作了研究。她对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分类,但她没有研究上述各类案例的结构和形式,更未提及如何组织案例成案例库。
第五,在这些案例库的建设中,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2 纵观“C#程序设计”各级精品课程,缺乏有规模的案例库及应用研究[4]
由宋国明副教授领衔的省级C#精品课程则使用了四个大型实训项目代替案例库,这些项目综合性很强,适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综合应用训练,但缺乏针对每个知识技能单元用于教学或学习的案例。其余省市院级的精品课程与此相类似,所不同的是有的提供了详尽不一的实验指导书。由梁曦教授领衔的国家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在其课程学习网站中,提供了较丰富的与案例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由知识技能点实例、单元实训、项目实战组成。但是,这些案例资源散落在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学习网中,没有系统化地组成案例库,在案例数目上也还是不够丰富,课程团队也没有关于案例资源建设的研究。
总之,在各级C#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大都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资源中多采用几个项目作为综合性案例,而用于解决知识技能单元的案例较少,有意识地建立案例库的还没有,案例库建设研究更为滞后。
2.3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已日益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5年,上海金融大学杜鹃、陈玲、徐爱荣老师专门撰文《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提出了要推广案例教学除了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外,更要重视案例库的建设的观点。[5]
2006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模财经分院黄春雷则提出了“学习案例的多与少、优与劣,是决定一门课程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所以围绕课程以及相关任务要求,建设一个能够长期使用的、资源共享的学习案例库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指出了建设高质量案例库的重要性紧迫性。
2009年,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李潇、张贝克、马昕等人则针对化工安全问题,设计开发了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该案例库系统中的案例库的系统结构、案例的表达方式、案例库系统检索系统值得借鉴。[6]
在国家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案例教学法列在了首位;二级指标“教材及相关资料”,就明确要求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建立案例库,但是强调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及案例相关资源完备的必要性。[7]
要提高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库的利用效果,就要优化教学资源库中案例学习库。案例库必须要保持有机的联系,体现教学规律。
3 课题研究意义和价值
3.1 以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为中心,研究其建设方法,全面、深入推广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它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建构,有助于隐性知识的共享,有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案例库的建立,按照认知规律,以科学的方式来精选案例,以系统的方法组织案例,避免了案例的零散、无序状态,使课程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
成功建设教学案例库,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全面推进案例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案例库进行教学,是一种科学系统化的案例法教学行为,带来了整个课程的革新。
建设好案例库,为课程资源共享库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
3.2 研究价值
对案例库的建设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案例结构要素,制订采编、组织原则,可以提高案例及案例库的质量。
设计并创建教学案例库系统,可以方便案例的使用,提高案例利用率。
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组织方法等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其他课程案例库的建设。
4 课题理论依据
关于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8]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由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法正是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的案例“情境”中,在老师的辅助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资料搜集、分析验证等“协作”学习,通过平等的“会话”和讨论,根据自身经验建构出有关知识的意义。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案例库系统的建设则对“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等建构主义学习要素进行了系统化,使其具有了系统性、层次性、多样性、关联性,学习者可以多层次、多方位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并进而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案例库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知层次以及设定目标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构成了案例教学及案例库建设的另一个理论依据。
5 课题研究内容及案例库系统构想
课题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研究基于乐学教学思想指导的案例的结构及组成要素。
第二,研究案例的选编与组织原则。
第三,研究案例库系统的实现与应用方法。即如何将已经选编并组织有序的、大量的案例呈现给教师和学生,使之检索快捷,学习和使用方便。考虑采用基于Visual Studio Web开发技术,创建案例库系统。
经过对案例库建设现状研究,也为了充分发挥案例库系统的作用,满足案例库教学使用的便利,本案例库系统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以乐学教学思想指导,所选案例力求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案例库系统,简洁明了,安装使用方便。案例库系统拟以Web应用系统软件提供给师生,简洁明了,容易上手,而且可以脱离互联网络环境使用。
第三,突出高职教育“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教学为辅”、“理论知识够用”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案例库系统中,案例是为操作技能单元服务,知识点是为解决案例问题而设。
建设具有以上特色的教学案例库系统,是案例库建设的创新。
6 研究思路、方法、实施步骤等
6.1 研究思路
从调查出发,即调查师生使用案例教学法的现状,收集现有的案例资源,依托原有的本课程课件开发基础,分析成熟案例的结构和特征,开发案例模板,组织编写案例,根据教学规律组织案例,进而完成案例库的建设。
6.2 研究方法
课题主要采用个案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等三种研究方法。
个案法:以“C#程序设计”课程为个案,总结出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的规律与方法。
网站系统设计法:采用基于WEB的网站构建技术和开发流程,完成案例库系统开发。
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借鉴已有的案例库的建设方法,用于指导本课题案例库的建设。
调查法:调查教师和学生对案例及案例实施方法的要求。
实验法:将案例库用于真实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然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丰富。
6.3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文献资料,剖析现有成熟案例的基础上,明确案例的结构和要素,编写本课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案例模板。
第二阶段: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探索案例选取及编写的方法,并完成一定数量的案例。
第三阶段:将案例用于真实的教学环境检验,积极获获取师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和完善案例,完成案例库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邵谨荣.高职院校教学案例库的创建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寇从芝.基于案例教学模式的.NET案例库建设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5).
[3]周梅妮,张振威.高校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4]国家精品课程网. http://course. [DB/OL].
[5]杜鹃,陈玲,徐爱荣.在案例教学法中要重视案例库建设[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3).
[6]李潇,张贝克,马昕.应用于化工事故推理的案例库系统[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9,(2).
[7]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Z].2010.
[8]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刘柱鸿(1972-),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研究方向为课程建设与教育技术,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湖南长沙 410151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经过长期实践和检验的经典英语教学法,在一九一八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首创。为工商管理学硕士设计的案例教学法从诞生之初就是针对工商管理学学人才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在摸清学生的基本英语能力和英语技巧掌握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实际案例供学生学习使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自主分析实际案例、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感受的方法进行英语语言能力和经验的掌握,而教师需要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结合案例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指导。作为一种开创了英语教学方法革新的英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使用中有着以下几点要求:
1.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英语基础
相比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进阶版的英语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在具备基本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英语翻译技巧并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英语学习的初学者来说,在不具备基本的阅读、口语、听力和写作的情况下盲目套用案例教学法可谓是其余求成,实践之中常常出现事倍功半、难有寸进的现象。这种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英语能力有所要求的特点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2.要求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材料
案例教学法是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分析的,对真实性的要求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从教学目的上来说,案例教学法是对案例作出分析,并对学生未来所需的局面作出模拟和训练。对于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来说,只有足够真实的案例才能提供足够的真实感和实践训练,这种真实感是虚构和模拟的案例所不能及的,也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取得为学生未来发展进行演练的目的。相比实际发生过的真实案例来说,虚构的案例常常会在某些方面失之偏颇或有所不足,真实情况比之现象和模拟更为千变万化,也更加出乎人们意料。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使用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可谓是最为基础的要求。既然案例教学法需要为学生未来所需进行模拟和指导,案例教学法之中所用的案例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借鉴意义,这就要求教学所用案例必须是时兴的而不能是过时的。在当今世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和行业内部的交流更为便捷迅速,各行各业的理论和技术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态势。在时展的大趋势下,使用时间较为久远的材料可能就已经落后与时代,材料之中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可能已经遭到淘汰和取代,无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借鉴作用。有鉴于此,案例教学法所涉及的材料也有着严格的时间要求,必须使用时间上距离当前较近的材料进行教学。对教学材料真实性和时效性的要求给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很大的压力。在当前的案例教学实践之中可以看到,案例教学法必须摒弃传统的、成熟的教材,因而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多采用自己亲自编纂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教师编纂的教材相比传统教材更为灵活和富有针对性,可以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同时在时效性方面也有着不少的优势,更为适合案例教学方法。但作为教师必须在备课的过程之中花费大量时间搜集案例、准备教材,特别是在对案例有着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具备着广博的知识面和紧跟当前时代潮流的阅读量以为案例教学法提供材料基础。教师还必须在课后花费大量休息时间阅读材料、筛选材料、编辑材料并最终编纂成册,需要教师付出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可以说,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相比传统教学法更高要求。
二、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立足于实践和具体案例的特点更为适合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原因有以下几点:
1.商务英语的实践目的
商务英语作为英语学科之中的重要分支,是针对商务活动之中所需的英语活动进行学习、训练的学科。商务英语从诞生之初就有着服务于商业活动、发挥英语作为世界性语言的交流作用和纽带作用的目的。可以说商务英语对实践的重视在英语学科之中是非常突出的。而作为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发展出来的案例教学法从一开始就是出于服务于商务目的,与商务英语的实用色彩和实践目的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良好的适配性。从这种层面来说,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为商务英语而诞生、发展的也不为过。
2.学生的良好基础
商务英语学科作为英语学科的重要门类和分支,学生普遍有着较为良好的英语能力作为基础。对商务英语学生来说,基本的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能力可谓是基本素质,而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也绝不是基本的日常会话和日常使用的程度,而需要学生能够在商务活动和国际商业合作之中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务英语学科的学生良好的英语能力完全吻合了案例教学法的最基本要求。同时,对于有志于从事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中对语法、词汇、句式的讲解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无法满足于基本的理论和书本知识的掌握。若要在商务英语方面有所突破,学生需要更为实用、更为具体的训练以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特别是必须掌握专门性的技能并培养对商业活动的熟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好地满足商务英语学科设置的要求和学科的教学目标,而这些只有案例教学法才能提供。
3.商务英语翻译的训练要求
英语翻译界传统上有着“信”、“达”、“雅”的三点重要要求,而商务英语翻译对“信”和“达”两者更为重视。相比于日常翻译和文学翻译,商务英语由于涉及大量的商业信息和商业技术,在翻译的过程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商业专有名词和行业专有名词,需要翻译者能够迅速、准确地翻译出来,对翻译者自身的专业词汇量有着严峻的挑战。同时,商务英语涉及到大量商业利益,在翻译的过程中一旦未能准确传达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此,商务英语翻译之中对准确性的要求远超日常翻译和文学翻译。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商务英语翻译往往并不强调文笔的优美,对“雅”的文学性要求并不高,商务英语翻译之中只需做到文笔的简洁流畅即可。结合商务英语翻译对“信”、“达”的要求,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适应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要求。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很难有足够的机会和条件去接触商业专有名词,而案例教学法之中将会涉及大量的专业文章以供翻译,在练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接触到商业专有名词并得到良好的专业翻译训练。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案例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即学员能够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这些技能通常是管理者、医生和其他的专业人员所必需的案例还可使受训者在个人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承担具有不确定结果风险的能力。为使案例教学更有效。学习环境必须能为受训者提供案例准备及讨论案例分析结果的机会,必须安排受训者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设施进行沟通。案例教学法与特点: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双向交流。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组织实施过程
1.准备案例
设计会计案例时,应着重考虑实用性。会计案例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教师要经常到企业收集会计案例素材。如在会计实务中,同一种业务,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发生在不同的企业,发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其进行方式、程序、凭证格式、凭证传递流程、会计核算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异。为此,在设计案例时,就必须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去异求同,以利于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准备工作,教师应在课前将准备好的教学案例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案例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查找一些必要的资料。
2.讲解案例
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同时,教师还应讲究引导的方法和技巧,发现学生判断有误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行修正。传统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张黑板,单一的讲授式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采用案例教学,可引入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实习指导法、研究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幻灯机、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演示等多种信息要素,形象生动地说明某个会计事项的操作过程及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总结案例
归纳在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作出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并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即教学案例必须符合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但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为此,案例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可以从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必须是有典型意义的,它必须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同时案例一定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正因为如此,营销事件的采集必须通过正规渠道,必要时要到企业采访、调研,切不可闭门造车。
2.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是指案例应具有代表性、重要性,一个好的电算化教学案例必定具备普遍的现实代表意义,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案例是特定的,但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应当具有普遍性。从具体案例中引伸出普遍性问题,虽然是教师在使用案例过程中要完成的重要事项,但案例本身是否具有这种可以引伸普遍问题的性质,则是选择教学案例应当注意的标准。换言之,合适的教学案例,应当能够提供引伸普遍性问题和普遍性知识的平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和方法,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1.1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使学生之间互相比较、互相竞争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1.2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强调,管理的根本是合作而非对抗与冲突,“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巴纳德也明确地指出,组织管理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某一组织要成为一个整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1)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2)这些人们愿意作出贡献;3)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由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习者之间的通力合作,这就使它与管理的本质内在地贯穿起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学会对其本人负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学习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而且将学会与其他人协作,努力为其他人的学习作出贡献。
1.3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认真备课授课外,还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富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发挥亲和力、感召力和鼓舞力。除此之外,平时还必须认真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循善诱、灵活组织,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2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建议
笔者认为,实施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学课程的知识和原理,但案例教学也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要做好案例教学须投入相当的精力,认真对待,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施行。
2.1编制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满足以下条件:1)内容应真实。案例素材应反映活生生的管理工作实际。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这样,案例才具有客观真实性、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2)情景应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3)叙述应客观。撰写教学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撰写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提出问题,直白地表述观点,流露出感情的褒贬。4)要注意更新。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要求教学案例内容不断推陈出新,编写补充一些新的教学案例,淘汰一些过时的案例,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5)要有启发性。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有的反映经验,可供学习,而更多的则是反映弊端,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分析。
2.2调动学生对案例分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是教师应重点考虑的。由于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周密地组织,才能顺利进行。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通常每章都应准备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案例,以便学生现学现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选择案例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最好有一定的时效性,将这样的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大家共同研究,群策群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观点阐述,也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还须作案例课总结。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经验,通过煽动性的语言、设置悬念等方式努力提高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可要求每位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一方面综合同学在案例课上的观点,另一方面加入自己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2.3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教育案例教学对其组织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大包大揽、自说自话式的教师已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必须加强培训,使他们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肩负的责任更重了,因为教师在课堂里不能凭着教材和教案一讲到底了。老师除了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外,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要具有豁达的胸怀,能容纳学生不同的观点,促进学生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构建一个具有合作取向的努力向上的学习环境;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并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
【关键词】中职教育;案例教学法;应用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我国中职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中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重视中职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然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并不高。那么,中职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是如何的呢?下面进行详细分析、论述。
一、当前中职教育学课程的现状
(一)、教育学课程专业设置不合理
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其所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我国现阶段的中职教育课程有着学前教育、电子商务、计算机、汽车维修以及美容美发等多个专业,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中职教育。但是与外国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相比,国内的课程相对比较单调。而且许多种植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与自身专业无关,并不需要应用到该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也就要求教师们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教授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学生个人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老化
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大,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有些中职教育的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依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单纯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课堂氛围沉重,降低了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学生失去对教育学课程的兴趣,很令人担忧。
(三)、学习内容单一
在中职教育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练习题的方式,使学生牢记公式,进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由于缺乏配套方法与内容,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除此之外,采用单一的学习内容,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效果低下。
二、在中职教育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可以看出,当前中职教育学的现状很不尽如人意,令人担忧。与此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后,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促进教师与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引领者、指路人。同时,也是一名学习者。这样,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能够不断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保证教学质量。久而久之,使教师与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在中职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表现为,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记笔记。这种教学方法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不能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低下。与此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得出了解决问题的更多新办法与理论,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完美呈现时间的具体情况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客观、真实的描述事件,引起学生的注意,尽快融入到角色当中。同时,案例教学法降低了课程本身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具有更大的优势。除此之外,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了更多的新方法与新理论,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中职教育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精选案例的应用
在中职教育学课程中采用案例法时,首先要对案例进行精挑细选。尤其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更要精心选择案例。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案例教学的作用。同时,再加上课时的限制,为了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教学中,也需要教师选择具有代表性,说服力强的案例。然后,激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讲,教师在授课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知名的期刊、杂志、文献等,从中精选出适当的教学案例。除此之外,被选择的教学案例要能够客观的、真实的反映出当前的情况,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
2、活跃课堂气氛
通常,案例教学的方法比较多。常见的有:教师描述案例;给学生分发案例资料;学生朗读案例;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资料;利用角色扮演方式,让学生描述案例;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材、学生方面的特点,然后选择适当的案例。比如讲《学前教育学》案例的时候,有个小孩子在学校里表现的乖巧懂事,乐于助人,但是回到家里就不爱交流,乱发脾气。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不要学生去直接想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跟同学们聊一聊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找到几个跟案例中孩子有相似点的同学,让他们讲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案例教学方法后,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然后更深入的分析案例中的事件与人物。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做好引导,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启发。这样做,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主的思考问题、学习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教学中充分激情,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外,教师也要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爱,了解学生当前的困难,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及时进行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积极交流、互动。同时,教师也要掌控好整个课堂的进程,及时做好总结。针对案例分析正确,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针对分析错误或者思路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分为,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积极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告知应该注意的事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待出问题的学生,切忌不可随意批评、责罚。最后,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将分数计入到小组总成绩当中。
四、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选择真实、典型、有趣味的案例。这样,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便于在教学中投入更大的热情。教师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并加强日常信息的积累。其次,案例要“精”、要深入。在实际教学中,不是应用的案例越多,就能取得越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同一个知识点中,不能反复叠加使用案例资源,致使教学资源浪费。所以,案例必须要有深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案例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便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首先分析了当前中职教育学的现状。然后,阐述了在中职教育学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在中职教育学课程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比如,精选案例的应用;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时进行总结等。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伟宏.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J]. 新课程(下),2015,06:65.
[2] 高攀.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4).
关键词 网
>>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项目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高职院校《网页设计与制作》项目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高职高专《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案例教学法探讨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析 案例教学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技能+证书”高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现 《我做小导游――Word制作网页》教学案例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探讨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几点改进 基于企业应用的高职数据库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left.html、main.html。在各个网页中注意基础标签的使用。
5 创新点
1)打破传统的基于Dreamweaver开发环境的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和研究出一套完整的以HTML语言为核心的网页制作课程实践教学案例。在实践教学案例的开发和研究中,以HTML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所开发的实践教学案例首先使学生掌握核心技术,随后再接触Dreamweaver开发工具。这样就可以解决以往学生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将HTML和Dreamweaver混为一谈、分不清主次的问题,并能从根本上排除学生对HTML语言和Dreamweaver开发工具之间关系的困惑,从而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改进以往耦合度过高或者案例过大的实践教学案例,将其分解成耦合度低的教学目标更为明确的小型案例,并确保实践案例需求的真实性,激发学生兴趣。改变用Dreamweaver开发网页代码过于复杂的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6 结束语
网页制作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必开的专业技能课,有些高职院校还把该课程作为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在非计算机专业开设。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与上机实践时间教授好网页制作课程,是很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2]。另外,与网页制作有关的技术在不断地更新,这就要求上机实践的教学案例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3]。
优质的实践教学案例的开发,不仅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对网页制作人才的实际需要,而且对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陶亮.《网页制作》课程化与教学方法探索[J].信息通信,2011(6):104-105.
[2]王英.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一)合作式案例教学的准备
合作式案例教学需要师生双方做充分细致的准备。这种案例教学直接面向教育实践,具有高度的生成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合作式案例教学在高校教育类课程中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进一步掌握好知识的深度、广度、高度,在上课之前,要提前做好知识储备,理清教育理论和教育案例的关系,提前设计好学生的讨论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说,首先要有合作精神,有案例学习的意识,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上课之前还要熟悉案例,阅读相关资料,保持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式案例教学的进行
合作式案例教学的进行强调教育理论的学习,在进行独立教学的同时要与其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要创造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场所,引导其进行小组讨论,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
(三)合作式案例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的指导、改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明确合作式案例教学评价目标的两个依据:一是能够掌握通过合作学习对教育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得出的教育理论,培养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及创新能力。其次,要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教育课程会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因此,评价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要结合教育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对师生起到激励、引导、发展的作用。
二、合作式案例教学在高校教育类课程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一)合作式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
合作式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教育案例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仅靠个人的思考是不能充分领悟的,需要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才能解决。但是如果教师选用的案例是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的,那么,按照合作式案例教学的集体讨论方法教学则没有多大意义,反而会迷惑学生,影响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浪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的效率。
(二)合作式案例教学是非匀速教学
不同于以往普通的课程教学,合作式案例教学是非匀速教学,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在合作式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复杂开放的教学案例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需要学习的教育理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很好地掌握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较好地控制教学进度,教学效率也能得到保证。
(三)教师的组织是个体知识向教育理论转化的关键
合作式案例教学首先是学生对教学案例的个体体验,然后经小组讨论,个体知识进一步深化,形成组内知识,最后由教师总结并结合书本知识生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理论知识。其中教师的组织在个体知识向理论知识的转化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教师的点评、总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育理论,是一种鼓励启发式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系统化、理论化地理解教育理论。
三、合作式案例教学在高校教育类课程中的作用
(一)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理论
教师讲解理论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导致学生觉得教育理论是无趣的。合作式案例教学通过日常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师生互动,使教育理论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让学生对教育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理论知识。
(二)利于教育案例和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
合作式教育案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开放性,给予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和研究空间,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对案例进行深刻的分析总结,将教育案例和理论自然结合,深化学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四、结束语
关键词:教学法;法律;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75-02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系统完整地讲授法律制度理论知识,学生习惯性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这些被视为“圣经”的制度与理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各法学院系纷纷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开始注重案例教学,编印案例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批判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期以来,案例教学仍然局限于这样的一种传统模式:讲授-案例-讲解,并未能让案例发挥其能动作用。
一、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弊端及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弊端。我国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一般采用的是将讲解和案例连续进行的方式,即“讲授-案例-讲解”的案例教学模式。相对于枯燥的理论堆砌,这种结合案例的教学方法有其先进之处,但在本质上并未改变理论堆砌的状况,而只是在后续阶段加上了案例,使之从表面上看起来接近于西方的案例教学法。教学中,教师要么先讲解理论再以案例巩固,要么阶段性理论讲解完后,以案例作为加深印象的环节。这样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弊端:(1)案例永远是和授课内容分开的。对于大多数学生尤其是高职层面的学生来讲,这一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将知识和案例对号入座,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案例和教学内容的脱节,达不到教学效果。(2)案例永远和职业环境脱节。大多数法律专业教学中采取的都是教学案例,来自于各类教科书,是“为了教学而教学”编写的案例,和职业环境严重脱节。学生既感受不到职业情境,也不能理解真正的职业任务。(3)学生永远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传统的案例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理论后,被动地将理论与案例挂钩,这是最大的弊端。案例教学之所以被众多大家看中引入中国,在于其精髓就是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我国长期以来这种讲解后案例的所谓案例教学法,严重违背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宗旨。
2.新形势下法律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基于这一现状,近十年来,不断有学校与一线教师开始摸索一些新的形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在这些研究中,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到了目前我国传统案例教学方法的缺陷,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方法。在不断出现的新方法中,最根本的宗旨就是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教学的追求、以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为教学目的。具体而言,法学教育,尤其是法学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体现出如下趋势:(1)传统的先讲授后讲解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该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传统的先讲解后案例的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无法提高,需要有新型的案例教学模式来予以突破。(2)教学案例的设计不应脱离实践,应该能够和职业角色及具体任务相结合。所选取的案例应来源于实践中本课程领域或学科领域具体的角色,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能通过对案例的解决,来仿真式地接触实践。(3)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问题引导应成为教学环节设计的核心。案例的展开应摒弃传统的先叙述后问题的方式,整个案例的设计应以角色为前提,以问题为主线,通过情节的展开、问题的抛出,来一步步引导学生主动进入思考模式。(4)在教学评价中,应注重过程的评价。在整个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的主动和创新思维以及参与程度,因此过程的评价应是最重要的。
二、“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及内容
六步案例教学法是作者在6轮的刑事诉讼法教学中摸索和总结的一套新型教学方法。其具体内容为:
1.六步案例教学法的理念。六步案例教学法最基本的理念在于三个方面:(1)最大限度地与职业情境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实现“职业任务进课堂、职业案例进课堂、职业角色进课堂”的三进理念。在教学方法具体运用中,首先对于案例的选择,就要求教师应自己根据在律师工作等实践活动中的经验,自己编写最贴近职场的教学案例。其次,在案例编写中,引入职业角色,使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扮演”感觉,能够有“身临职业情境”的感觉。(2)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上体现高度同步性。具体而言,在教学中,运用一个实践案例,设置一个职场角色,然后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职业任务,交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解决。案例即任务、问题的解答即教学内容的完成,实现同步性。(3)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六步案例教学法在理念上,以促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终极目标。因此,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通过小组讨论、拓展提高、课后实践任务的完成等环节,能够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内容。六步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导入,设置角色-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完成任务-师生互动,知识解析-拓宽视野,拓展提高-课后实践,巩固深化”的六步法教学模式。
第一步,案例导入,设置角色:在第一步中,以一个能够贯穿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为引导,导入一个职场角色;在这一部分,对案例要求是能够切合职场并且能够贯穿教学内容的;对职场角色,要求必须是以法律职业人为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仿真训练的感觉。
第二步,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在第二步中,根据所设计案例的案情进展,提出若干问题与任务;在此部分,问题与任务对应的即是教学的内容,但是通过任务形式出现,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步,分组讨论,完成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在此部分,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任务。讨论的过程,既是对思维、语言和辩论能力的训练,同时,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
第四步,师生互动,知识解析:教师根据学生代表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解析,并形成师生互动;在此部分,首先,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根据之前讨论和此时学生代表回答情况予以记录,形成过程评价中教师评价的依据;在学生代表回答完毕后,教师归纳学生代表回答情况,并对相关知识点有重点性地进行讲解,并给出前述案例的答案。
第五步,拓宽视野,拓展提高:在此部分,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前沿信息,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法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学科,不断会有新的法律法规及理论出现,教科书中的内容难免有落伍之处,同时,对于国外一些法律理念,高职层次的课本也不会涉及,但这些内容对学生法律修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此部分主要由教师补充此类信息。
第六步,课后实践,巩固深化:在此部分,教师布置课后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以实验或课后论文等形式完成,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传统作业都是以问答选择或案例解答等习题形式出现。六步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完成的实践性作业,必定是以职业情境为基础的。
三、六步案例教学法的创新之处
六步案例教学法在刑事诉讼法教学中形成了一个以“角色设置、问题引导、过程评价”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填鸭为教师引导,变远离职场为引进职业角色、仿真职场情境练习。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如下:
1.改变目前学习的现状,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六步案例教学法旨在通过教学环节中参与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一个引导者和互动者,让学生在整个任务的解决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行去发现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2.以“角色设置、问题引导”为核心,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环节,设计实用的教学案例。为解决目前教学中案例老旧或者脱离教学和脱离实践的现状,六步案例教学法要求编写的教学案例必须能贯穿大部分教学内容,将职业任务融入问题中,将职业角色引入案例中,形成完全与教学内容同步切合的教学案例。
3.探索科学的过程评价体系。传统法学专业考核方式为以各种题型的期末试卷,进行一次性考核。六步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引入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和师生互动,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实现了多样化与过程性考核。学生最终成绩以小组互评加教师评价加期末考核作为最终判定成绩的标准,
4.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通过提前布置任务和课后实践任务,但又不局限于传统的作业题,使得学生的思维与解决问题能力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后得到锻炼。
四、六步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