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学校家庭教育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家庭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家庭教育案例

第1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家庭教育对高职生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具有重要影响。高职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体现出来的行为品格与其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父母的品行特征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研究家庭教育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案例【案例1】某高职学生甲,入学伊始便频繁找各种理由请假回家,有时甚至请家长帮忙请假;在校期间随意旷课,考试经常三四门不及格。起初班主任与其家长沟通,该生家长解释由于晚育,所以平时对孩子比较溺爱,今后愿意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孩子。但随着沟通的深入,该生家长认为教师与他们的沟通是一种骚扰,认为学生成绩差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致使沟通陷入僵局。【案例2】某高职学生乙,对口单招生,入学成绩优异,但开学不久便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成绩一落千丈。通过家长了解到该生在中专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考取大学后便以方便学习为借口,要求家长给其购置笔记本电脑。后来家长发现该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怕影响其学习,不准其携带笔记本电脑到校。该生威胁家长,如果不准带,就去网吧上网,家长迫于无奈,勉强同意。【案例3】某高职学生丙,成绩优异,在家中排行老大,家中还有弟妹三人,母亲常年患病,全家靠父亲种田和打零工为生,家庭贫困,精神压力比较大。同学反应,该生经常吃两顿饭,且以素菜为主,由于营养不良,身体瘦弱。案例分析从案例1中不难发现,该生家长对学生十分溺爱,认为学业只是学校教育的事情,认为进了大学就像进了保险箱,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旦出现问题,对孩子采取“保护态度”,把全部的责任都推给学校和教师;对孩子的道德培养起到极为消极的作用,使得孩子更加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既为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也为该生走向社会埋下了隐患。从案例2中不难看出,该生家长对学生听之任之,采取放任态度,学生自从离开父母的视线后,便更加疯狂地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该案例极具代表性,反应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自控能力培养的缺失。问题出现后,家长往往束手无策,便将希望寄托于学校和教师。家庭教育的纵容、学校教育的管束,使得学生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从案例3中不难分析,该生的家庭状况带给他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既是动力,也是阻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的家庭状况,让该生更加成熟、独立、具有责任感,也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但同时,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家庭负担,使得他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知识无用论”“上大学不如打工”等社会负能量甚至会将他引入辍学的边缘。对于这类学生,学校的关爱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2引导家庭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观念的引导在上大学之前,家长非常愿意同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其实,家长的真实目的不是关心孩子接受教育本身,而是关心他们的学习结果,即能否考上大学或者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在上大学之后,大多数家长往往会有“车到站,船靠岸”的心理,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对孩子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闻不问,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其实,这些家长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他们关心的仅仅是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同步,外表成熟、内心幼稚、缺乏自制力,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极易迷失方向。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家长摒弃“成绩第一”“满足物质需求,其他方面自由发展”等错误观念,引导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子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上[2],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帮助子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业和恋爱问题,引导他们坦然面对人生挫折。由此可见,大学时期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导向、示范、熏陶和制约的作用[3]。教育方法的引导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方法,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家长积极营造相互尊重、团结、民主、包容、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引导家长养成耐心倾听、积极鼓励、细心引导、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既要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大学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要教会他们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家校教育合作的引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育。”[2]所以不管是家长教育理念的引导,还是教育方式的引导,高职院校都应起主导作用,应积极搭建家校交流的平台。鉴于生源分布广泛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班级QQ、飞信、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政策、动态以及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同时,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馈自己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学校还可成立家长委员会[4],邀请有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利用这个平台交流教育心得、分享教育经验。

3结语

第2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2、现实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本课题应该说是学校家校沟通多年来持续研究的课题,国内外间也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成果,但我校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是根据我校的特点,目的是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平等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在其子女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有利于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5)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

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的构建,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本课题实施将为其他兄弟实验学校“家庭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学习,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为今后继续开展教育科研进行人才准备。

2、探索城市普通小学开展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和策略。

3、通过研究,促进家校合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找到一些高层次合作的方式方法。

4、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来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风”,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因此我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2、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有哪几种;

3、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4、每一个家庭出发,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指导探索。

五、课题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促进和强化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使家庭教育支持学校教育;使学校教师及各级教育者帮助家长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围绕本课题重点开展下列研究:

(1)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探索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方式

(3)探究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4)关注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准备阶段,发放家长问卷形式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认识等情况,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实验研究法:在实施阶段,通过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比较法等进行实验的探索与研究,以实现实验的研究目标。

(3)经验总结法:在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子,充分展现实验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1、任务分工:

组长:

成员:

具体分工情况:

x:组织理论学习;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x:负责拟定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归类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x: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x:负责拟定课题申请表;负责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及课题实施方案。

x:子课题研究——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类别。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x:子课题研究——探究新型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其他老师:子课题研究——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家校合作的方式。

x:负责收集与积累研究资料;做好活动记录和材料归档工作。

x:负责录像工作。

2、研究步骤:

(1)准备和策划阶段(2017年6月-8月):组织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进行调研、策划、分析、筛选和梳理相关理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6月):①理论研究;②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③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3)全面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②分析、总结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③课题验收、实验推广。主要以论文、个案、结题报告等为本阶段的成果形式。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表现形式: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家校合作案例分析,以案例集形式呈现实验成果

(3)总结阶段:结题报告、论文或个案集等形式呈现实验的成果。

九、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学校已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及社会评价情况:

“十五”期间,我校有三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十一五”期间,我校有两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1人被评为岱岳区“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课题主持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指导,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第3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一、分层构建家长课程――家长必修课

我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定期、分层进行家长课程,如:一年级的“如何做一名好家长”课程,二年级的“好习惯养成”课程,三年级的“良好亲子关系建立”课程,四年级的“情绪管理”课程,五年级的“青春期课程”、六年级的“毕业指导”课程。让每个年级的家长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所得。

二、分项目构建项目课程―家长选修课

每一学期,学校邀请根据家长的需要了儿童教育专家、生理卫生、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授课,或聘请“太平好家长”现生说法等等。通过身边真实、生动的案例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好办法,让家长会受益匪浅。学校将根据家长学习情况进行“太平好家长”评价。

三、入户家访――家长私人定制课程

家访是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成长,加强家校合作的有效手段,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我校开展“家访周”活动已经将近10年时间,十年来组织全校教师到近5000名学生家中进行入户家访,通过家访,老师们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宣传学校教育理念,传播班级育人文化,对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家庭教育指导。肖容平老师在家访中成为了学生眼里的“妈妈”;谢雅芝老师带领“小老师”、“好搭档”走进学生家庭进行“集体家访”;谢雅芝老师让孩子走进她的家进行“逆向家访”。家访的形式多样,受到太平家长的一致好评。

案例一:家访让他有了“妈妈”

2014年9月年肖容平老师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班上一个叫洋洋的孩子引起了肖老师的注意,衣服总是脏兮兮的,作业常常不完成,最令肖老师担心的每天孩子的家长要8、9点才能到学校接孩子,孩子每天得饿着肚子在学校里写作业。当得知孩子的情况以后,肖老师立即跟孩子的父亲联系,到洋洋家进行家访,在与父亲的谈话中得知原来洋洋是单亲家庭,跟着爸爸生活,父亲在外打工,每天工作到很晚,自己也对此无能为力。肖老师马上意识到:孩子缺乏母爱,父亲没文化不会管教孩子。在了解了情况以后,肖老师便开始像妈妈一样关心洋洋,教孩子洗澡,洗头,给孩子买书、买文具。下午总是带孩子去办公室辅导作业,遇到洋洋不懂的地方总是耐心地给洋洋讲解。每到过节,洋洋也总会得到一份肖老师特意为他准备的礼物,比如:书包、新衣服等。在肖老师的关爱下,洋洋身上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作业越来越整洁了,衣服也越来越干净了,以前爱发怒的他也能和同学们快乐相处了。在大家的眼里,洋洋真的变了!

案例二:发现

走进东拐西拐的小巷,来到一间充满灰尘的厂房里,和波波妈妈的交流中得知:波波姐姐是大学生、聪明。波波怀在肚子的时候为了躲避计划生育,家人东躲,提心吊胆过日子,波波受到惊吓,胆子特别小。于是,我找到了:波波――目光呆滞、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原因。

积水很深的小路,乱搭建的农家小院,堆满破的房子,昏暗的白炽灯挂着。一个胖胖的女孩,坐在简陋窄小的灶台边,蜷缩着身子,歪歪斜斜地写着,她就是我的学生――锐锐。

案例三:“ 逆向”家访

谢雅芝老师在家访实践过程中创新出一种全新的家访模式― “逆向家访”,她每次去家访之前都会先确定家访名单,然后在班级 “招募”家访小伙伴,暨招募家访对象的好朋友、好搭档、小老师一起去家访,并每人准备一份讲话内容作为家访时的交流。这样的轻松愉悦的家访形式消除了老师与家长见面时的生疏与尴尬,同时也能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情况。不仅如此,她还邀请班级进步大的孩子到她的家里进行家访,这样的活动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

案例四:你是上帝的礼物

我们班上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她叫李XX,她天生没有右手,是个残疾人。

记得一年级刚进入学校的她,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那时,我并没有发现,这个瘦弱的女孩,竟然是一个残疾人。直到我让孩子们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的时候,我惊讶地看到,她的左胳膊以下,没有手掌。开始我认为像她这样的孩子会学习很差、性格古怪,生活方面需要大家特别是老师的照顾,我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于是一年级家访的时候,她出现在我第一批要去家访的学生名单中。

记得是一个下午,我和副班来到她家。一进屋,一股霉味扑面而来,昏暗的小屋子里,她的父母显得很拘束。他们热情地招待我们,但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一个我们可以坐的地方,我赶紧转移话题,问孩子读书的地方在哪里,妈妈指着房间里一块小阳台说在那里。通过了解,这个孩子天生没有右手,父母为了她竟然不再要孩子,他们全心全意地爱着这个女儿,他们满怀希冀的眼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在家访过程中,老师会给家长推荐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法的优秀经验的书籍、文章,或者直接告诉家长一些典型的故事、案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纠正家长简单粗暴的错误教育,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对老师的配合力度。

四、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的活动课程

我校以篮球教育为特色,学校以此为契机,每学期进行班级家长篮球联赛,家长们在赛场上的拼搏向上、不怕困难的的精神,影响着每一个孩子,以身示范的作用远远强于说教。

第4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长期的教师,是终生的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常常发现有好些父子俩和母子俩走路的姿势,说话的风格都很相近。这样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何等重要。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能够引导家长培养孩子成为有责任感、人格完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够帮助孩子成就完美人生。

然而很多家长为逃避和推卸责任,只是一味的强调学校教育而无视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而造成许多令人费解的家庭教育怪状。

怪状一:迁就溺爱,听之任之

案例 一家长曾向我透露,自己的孩子在家过的是少爷般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大冬天,身体不适的自己帮他做好早点,还得到他房间给上初二的儿子穿衣服,而孩子睡眼朦胧,伸直手臂等妈妈伺候……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和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有些父母过分宠爱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习惯,让人感慨良多呀;更别提那些留守孩子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家长们只会一味地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的不良心理,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一味地迁就溺爱,到头来可能害了孩子。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适宜的劳动有助于都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

怪状二:简单粗野,家长至上

案例 “老师,我家孩子又惹事了”满脸愧疚的父母随老师进入办公室,看见自家孩子,二话没说,爸爸重重一巴掌甩了过去,“的,让你到学校好好学习,就知道给老子惹事。”“谁叫他骂我,不揍他以为我好欺负”儿子无奈辩白,却掩饰不了神情尴尬……

有些家长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有了劣迹,不问青红皂白,对孩子非打即骂,全然不顾孩子的自尊。他们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对立、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甚至会用攻击和敌意来对待他人。

父母恨铁不成钢,我们固然理解。但缺乏耐心和恒心的父母 ,他们的爱心会随着耐心和恒心的下降程度而同比下降,严重时则会出现逆转,也就是说,两者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爱反而会转化为恨。这种不良情绪如果发展下去,很可能会伤害孩子,伤害自己,伤害家庭。所以,父母务必要克制自己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一定要戒急戒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不怕反复,多站在孩子立场考虑,也要自己主观上去找原因,不断纠正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怪状三:重智轻德,忽略根本

案例 “我家孩子这次月考阶段第五,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家务活我从不指望他(她)干,这不出来给买点好吃的。”一母亲满脸洋溢着笑意。

“我这个也还行。这周末难得在家,让他去亲戚家窜门,死活都不去,只能让他在家玩会儿电脑,放松放松。”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家庭教育目标偏离,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家长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不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常,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怪状四:盲目攀比,不堪重负

案例 “我对孩子是有要求的,经常告诉他,班级第一还不够,应力争级段第一,他也没让我失望,可最近这孩子也不知怎么啦,亲戚朋友只要提到学习,或者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她就大发脾气,不让问。有时候整晚不睡觉做各种习题,不吃饭,几天见不到她笑一下。医生说,孩子患上抑郁症,需要服药调理,而且说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应先给家长做辅导。我真有点搞糊涂了……”

这样的案例告诉我们,有的家庭教育太严格,对孩子的成长期望太高。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管教严厉,甚至剥夺孩子最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有的甚至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情。在很多家长的心中,“好孩子”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就不应该玩耍。 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过于注重成绩,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只要看到孩子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我们作为父母的都应该给予热情地表扬,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快乐和喜悦,鼓励孩子越做越好。相信这样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怪状五:知行不一,误导教育

案例 “儿子,赶快给老师道个歉,让你回教室上课,成绩本来就不太好,再耽搁可严重了。你刚才在校长那不是态度挺好的呀。”母亲一脸关切。孩子依旧一声不吭。“没事的,儿子,校长都同意了,你只要说一句就可以回教室了……”母亲逐渐耐不住性子。老师实在听不下去:“你家孩子根本没意识到打架的错误,你替他讲起不了作用……这毕竟是实验班,其他学生和家长也会有意见的。”

“你不要来这套,校长都同意了,你一个老师算什么?”“你这家长怎么这么难沟通呀。”“是呀,我没文化,就是这样的……”老师语噎。孩子在犯错却没有深刻检讨下轻易放过,最终这孩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因纠集他人参与社会斗殴而被学校劝退。知情的每一位老师都说这孩子就是被他妈给惯的。

第5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7-015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144

2015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给孩子适宜的爱”,旨在通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宣传,让家长认识儿童,关注儿童的行为并理解儿童,与儿童一起成长。

一、家庭教育课程开展的现状

(一)家长重视幼儿园教育多于重视家庭教育

从“学区价值”看,家长幼儿园关注的点大到办园水平、园所发展趋势,小到班级保教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多数家长重视学校教育,且年轻化的家长更趋向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从教师对未入学幼儿进行入学前家访看,行为习惯养成、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等出现比较大的差異,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的幼儿行为习惯比较好,生活自理能力强,入园后对班级规则适应比较快,集体活动及游戏中表现的专注力、细心、自信心等良好学习品质比较突出。

(二)“被动式”家园合作现状为日常

虽说家长是教育的参与者、合伙人,但对于家庭教育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责任与义务来承担,家长应该告别“只要是教育就应该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这种错误观念。家园合作的口号呼喊多年,还是呈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学校使劲拉扯,家长被动接受。例如,幼儿园开展丰富的活动指导家庭教育、密切家园合作,有专家讲座培训、亲子游戏、观摩活动等,部分家长不参加或请人替代,甚至参与过程中也表现出不积极的被动状,平时教养幼儿以老人完全替代的不在少数。

(三)“问题”幼儿数量增多,家园教育有断层

从入园现状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利导致的幼儿行为问题呈逐步上升趋势,就拿特殊癖好来说,某一个小班有36个幼儿,开学初要带小被子、玩偶上学且不离手的孩子有4个,吃饭、上课、游戏、睡觉、外出活动都不肯放下,一旦离开便不安且哭闹不止。从家长处了解,几乎都是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家长认为不要紧,长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这些“特殊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家长陪伴的缺失,幼儿对这些物品的依赖取代了对亲情的依赖。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亲子互动不断形成亲子依恋关系的时刻,家长却以避免哭闹为目的,用物品加以安抚,久而久之,便形成特殊问题,再想试图切断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则须花上更多时间与精力干预与矫正。

二、家庭教育课程面临的挑战

(一)家长理念固化,受自己童年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后,家长群体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均呈现多样化趋势,初生家长与二孩家长年龄相差几岁到十几岁的比较多,甚至有差二十岁以上的,就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推广来说会面临比较大的障碍,年龄偏大的家长思想固化,往往会受自身童年家庭教育的影响,在当下社会变革、教育改革大背景下还沿用祖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思想,普遍认为“孩子是父母的私有物品”,这样的权威性亲子关系是常态。当孩子犯了错误时,不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理性对待孩子的犯错,而是使用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其次,家长群体中,这些年龄大的家长很多有两个孩子,“大宝照书养、二宝当猪养”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放任式的教育导致的一些弊病显而易见。

(二)代际教育影响,一定程度上干扰正常的家庭教育模式

代际教育问题是家庭教育问题中比较常见的干扰。这一代孩子的父母自身是独生子女的很多,祖辈对他们的教育比较娇宠。而且很多家庭因为孩子父母的工作原因,完全由祖辈在承担幼儿的家庭教育,虽说有一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养祖辈有比较高的觉悟,但绝大多数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在隔代教育问题上暴露出比较多的问题:毫无原则地宠溺骄纵;与孩子互动方式简单;关注生活方面远远多于关注个体发展……如此循环往复,难以改变现状。

(三)缺少强制性,模式较模糊,推广有难度

一个家庭中,家庭教育是否发生、是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发生频率及效果无法计算,也无法用某种量化标准来界定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合理,只有当某个孩子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个性问题、习惯问题等时,才考虑到是否因家庭教育问题而产生。社会层面目前也无法通过强制行为,为准家长们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

三、家庭教育的创新模式

(一)建立家庭教育宣教机制

学校机构建立家庭教育宣教机制,通过新生家长会、家长学校、学校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形式,将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方法等进行宣教,更多是将优秀家庭教育案例进行推广。

(二)成立“家庭教育工作室”

学校机构建立一支专业指导团队,由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家长工作骨干教师、家长志愿者等成员组成。明确工作室的基本职能和基本分工,通过问卷、量化分析等手段每学期排查各班家庭教育现状,依据排查结果或主动寻求指导的家庭进行家庭定制矫正方案,按计划给予辅导,做好个案跟踪,灵活调整矫正计划。

(三)社会保障家庭教育管理机制

设想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将家庭教育纳入终身学习,须定期进行学习,不同时期完成不同的学习内容,如可分为0-1岁新生儿家庭教育课程、1-3岁低幼儿童家庭教育课程、3-6岁儿童家庭教育课程、义务教育(小学)家庭教育课程、义务教育(中学)家庭教育课程、青春期家庭教育课程……内容有必修课、选修课,将家长的学分与个人信用、保障机制挂钩。社区开设“家庭教育门诊”,主要针对0-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专业指导,通过发放宣教手册、新手家长上路指南等进行宣教,必要时通过入户指导、案例指导等进行干预和指导。

参考文献: 

[1]郭瑞仙.试论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J].东西南北(教育),2017(2). 

第6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当前不少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了;有的家长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视而不见;还有的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充当“狼爸”“虎妈”,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孩子胆小、自卑、道德缺失,皆与此有关。教育部之所以印发《意见》,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力度,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如何才能让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上得更好呢?教育工作者当然不能置身事外,而应积极主动地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各学校应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育人知识。学校可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等多种家校沟通渠道,定期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等,通过优秀家长、优秀家庭示范带动,让同龄孩子的家长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及时沟通、反馈孩子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使得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帮助家长们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育人氛围,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应引导家长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关注孩子的认知发展与个性发展,不将孩子的考试分数看得过重,不把“人家的孩子多优秀、多用功、成绩多好”挂在嘴边,而是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学会欣赏、赞扬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关怀、理解、尊重、鼓励为主,让孩子自信、健康地成长;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先反省自己、理性地分析,不断积累教育经验,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促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比如,针对目前很多家庭存在的“孩子劳动时间少,父母包办一切”的情况,学校可开展家庭劳动主题分享活动,提醒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可建议家长“做一半,留一半”,给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让孩子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如洗衣、扫地、刷碗、收拾屋子等,从而引导孩子养成讲究卫生、勤劳自立的习惯。家长在家庭劳动中不包办、不代劳,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不断完善其个性与人格。

此外,各地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中小学、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开展督导工作;逐步建立起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制度保障,将人、财、物的配置纳入制度安排;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实验区和示范校创建工作,树立先进家庭典型,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有计划地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教育实践活动,支持和督促家长以身作则履行家庭教育职责,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享受家庭教育的乐趣和成果。同时,各地教育部门还要集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加强宣传引导,呼吁各界人士积极、及时地为家庭教育服务提供帮助,特别是给予困难儿童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帮助和服务;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家长委员会,配合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和部门在家庭服务队伍建设、服务计划实施、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从而为家庭教育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使全社会形成家庭教育合力,逐步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

第7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和纽带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这一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教育被看作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因为社会教育虽然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和范围,但无论如何,都需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延伸、扩展。家庭是社会中各个机关组织赖以存在的细胞,家庭教育则成为社会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同样地,学校教育若想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苏同时也强调,“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家庭是一个人应该学习做好事的起源之地。家庭每日、每时都在和学校集体的精神生活相接触;学校不能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里集体主义的道德文明在许多方面,就是开在家庭里的许多花朵的果实。”

二、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孩子的义务感

培养孩子的义务感包括两方面:1.从小培养他们做父母的义务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从现实教育案例中得出的结论。在他研究的200多个年轻家庭离婚的案例中,有189个离婚案件是由于之前从未受到过义务感的教育,对家庭没有责任感的意识,所以才草率地离婚。所以他强烈地呼吁:“亲爱的父亲们和母亲们,要从道德上培养自己的孩子做好父亲和母亲的准备。”[2]2.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义务感。苏认为,“劳动是最伟大的美,同时也是最艰巨的事业。认识这个真理,是教育的奥秘之一。”家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即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二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劳动,经过锻炼形成习惯。

(二)培养孩子爱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对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按照由低至高、由浅入深的顺序主要从五个方面培养。1.爱自己。苏认为爱护自己的尊严和荣誉,这是最基本和最首要的任务,也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2.爱父母。使孩子明白父母所付出的辛勤劳动都是为了自己,自己同样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给了你生命并为你的幸福而操持。要爱惜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安宁。不要给他们带来痛苦,不要使父母伤心和感到忧愁。”3.爱家庭。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父母和家庭,培养孩子形成家庭荣誉感。4.爱他人。“要珍惜孩子们的爱人之心,要不断巩固他对人的信心。”使孩子懂得,“一个人只有在他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5.爱祖国。苏认为爱祖国是人最崇高的爱的表现,教育孩子从小就关心祖国的现在和未来。“像珍惜自己的声音、自己家庭的荣誉,珍惜这一种神圣职责。”

(三)教会孩子思考

第8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一、办学理念的转变,是做好家庭教育的关键

彩霞小学现有学生1600余人,从生源状况上看,构成比较复杂,涉及到各阶层,来自各方面。由于学生家长的职业、经济收入及文化层次的差异,使得学生家庭教育的环境差别很大。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领导班子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充分认识到:第一,必须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形成最佳效果。第二,必须努力提高家长素质,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这是学校亟待加强的工作。第三,只有在整体上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通过家访、开座谈会、问卷等形式,摸清目前家庭教育总目标及家长的素质层次,为今后的培训工作奠定基础。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丰富家长的学习资料,订阅了《现代家庭》《健康指南》等10余种报刊杂志,同时还购买了《现代家长应知应会》《家长读本》可供不同学年的家长上课使用,并在全校范围内自愿订购了《家教周报》。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并将试卷装订成册、存档。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学校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家长学校规章制度,使家长学校管理工作逐步迈向规范化、程序化。

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办好家长学校的保证

为了保障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组织了一个稳定的具有丰富教学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除校长、副校长兼职授课外,还外聘请一些专家到校进行授课和心理咨询,科学地组织好授课内容。能够切实有效地向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家教活动的开展,是创办家长学校的基础

为了保证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校提出:每个家庭要有50本以上对孩子有益的图书;有条件的家庭每年要带孩子外出旅游一次等等。在培训家长方面,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分散辅导、分类培训、个别咨询、经验介绍等方法;在营造家校优育环境方面,主要采取百师访千家、创办家庭教育园地、举办“家庭与学校”手抄报、订阅家教刊物、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每年的-校园艺术节、运动会、新年联欢会等大型活动学校都邀请家长参与,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家长评价学校,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学校自身评价来促进,还要发挥家长评价作用。多年来,学校注重家长评价,进行了一系列家长评价活动。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如家长课堂教学座谈会,教师和家长面对面进行交谈、充分听取家长们的建议;还让家长填写看课反馈表、家长喜欢的教师评价表、假如我是校长或教师应这样做等评价表。家长们把自己的真实评价表示出来,为学校改进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而且学校的重大教育活动,也邀请家长们参加,主动和家庭建立密切联系,使家校教育有效结合。

四、研究水平的提升,是升华家庭教育的根本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使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走入了误区,怎样教育子女成为家长们的一个共同心病。针对家长这一困惑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专题研究,单独对这部分家长进行讲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家长加强孩子思想品德教育。为了使家庭教育步入正轨,学校申报并实施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育人素质,优化育人环境》实验课题研究,使家庭教育正在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迈进。学校为了提高家长的理论水平,除了为家长购买《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误家教警示录》《怎样当好家长》这些专业用书外,教师们还在相关的书刊中摘录一些针对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自己编写家教讲稿,要求家长认真学习、认真掌握、认真运用,并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成心得体会或家教论文,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家长、教师的整体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由过去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家庭教育的重点由强求孩子“成龙”向先让孩子“做人”转变;家庭教育方式也由简单、粗放的“家长式”向平等、民主的“朋友式”转变。

自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学校多次成功接待了省内外兄弟学校的参观访问并做经验介绍,建立了家教资源库。学校先后被评为营口市首批家庭教育特色学校、辽宁省优秀家长学校、辽宁省优秀家长学校示范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等殊荣。如今彩霞小学正进一步扩大实验成果,实施社会辐射工程,通过家长做人素质及育人素质的提高,辐射、带动身边及周围的人,使家庭教育水平逐步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第9篇:学校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韩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案例研究

H195.3

行为方式是思想观念的外化表现,思想观念的形成受各方面教育影响。中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心理上具有变化快、可塑性强、接受教育最佳等特点,所以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他所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韩国中小学生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其思想观念,从而研究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案例分析中,以中国教师的视角结合国内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对两国情况进行对比,以期探究韩国中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对我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教育的有益启示。

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教养三方面展开。下面我们通过案例来分析各要素对韩国中小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注:本文案例来自韩国全罗北道某郡汉语冬令营生活实录,共有中小学生62名。)

一、社会教化方面

案例1. 汉语冬令营的课程中安排了安全教育讲座,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小学3到6年级,初中生不到10名。令中国教师惊讶和佩服的是,消防队老师提问的很多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来,包括救援措施和自救措施。通过了解得知学生主要是通过电视公益广告、网络以及公共场所的宣传海报获得这些知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宣传媒体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媒体对中小学生实施有益教化,则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案例中大多数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反映出韩国充分利用社会宣传实现了对中小学生的有益教化。韩国公益广告的趣味性、文化场所宣传的普及性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笔者也曾在国内某县级市的小学担任过辅导教师,在与学生谈论安全知识时,大多学生表现不了解、不关心、觉得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的态度。由此可见,国内在利用社会宣传影响中小学生思想行为方面有待加强。

二、学校教育方面

案例2.冬令营5个汉语班举行‘中国风教室’评比活动,中国教师考虑评比性,便按自己想法一一装饰,在遇到脸谱个数分配的小问题时,问韩国教师的意见,没想到韩国教师认真地召集所有学生过来,向他们介绍情况,问他们的意见,还给他们商议时间。经过小学生们的“发言、讨论、商议”,最后派出一个学生代表说出了“决策”结果。

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不同,学生所呈现的特点不同。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等人研究表明:民主型管理风格的教师教育出的学生具有完成目标一致性,行动积极性、主动性,很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特点。案例中,韩国教师在面对有关班级决策的小问题时都会征求并尊重学生们的意见,而学生们也有行使权利的意识,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民主性教育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便于今后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笔者发现,国内的中小学教育大多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公民性教育,未能充分将公民性教育内容的普及和实践贯穿到教育内容中去,如民利的行使、公民义务的履行等。

三、家庭教养方面

案例3.汉语冬令营入营第1天,一楼大厅入住登记处。妈妈走在前面,男孩提着皮箱跟上,办理完登记,妈妈说:“能找到217房间吧?你自己看着办吧?妈妈走了。”他说:“恩。”妈妈转身走了,男孩干脆地提着皮箱小跑着上了楼梯。

陈永胜在《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独生与非独生家庭结构、家长的文化素质与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直接或潜在的影响。而且根据鲍姆宁的研究,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学生具有容易消极、被动、依赖、做事缺乏主动性等特点,放纵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多表现为任性、自私、无礼、独立性差等,而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多活泼、自立、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精神等。案例中的韩国妈妈对男孩的“放手”教育可见韩国家庭教育的民主性,注重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而笔者在国内开学第一天看到的景象却是:爸爸妈妈拎着大包小包在前喊,爷爷奶奶在后提着水杯和零食催,而中间的“小皇帝”、“小公主”学生吃着零食慢腾腾。中韩送孩子上学景象的巨大反差,反映了中韩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导致孩子的思想行为表现不同。国内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需要适时大胆地给予孩子自,放手让其实践,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

四、结语

中小学生作为受教育阶段的社会个体,其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教化、学校教育、家庭教养的影响。本文通过案例分析韩国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得出韩国面向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有益启示。社会教化上,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宣传媒体进行知识普及,拓展中小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中小学生各方面的意识,培养其应对事件的能力。学校教育上,教师将公民性知识内容的普及和实践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中小学生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机会,培养学生具有公平民主的权利意识。家庭教养上,父母采用适时“放手”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更多锻炼的机会,更容易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胜.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影响[J].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02.

[2]赵丽霞.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2,07

[3]靳义亭.论中韩两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

[4]冉乃彦.小学生道德学习中教师的作用[J].中国德育,2007,02.

[5]李军兰、施文海.中韩两国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