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绘画技巧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技巧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绘画技巧教学

第1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效性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教学实效性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不但要选择基础的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同时还要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此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做好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的构建,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里进行。

一、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础美术理论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所以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主要原因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关系到绘画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能否得到系统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基础美术理论既是美术教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绘画教学的重要支撑点,只有将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才能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得到有效的丰富,使具体的课堂教学能够言之有物,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流于形式。因此,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教学内容,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

除了要选择基础美术理论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当将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中,学生不但要了解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必要的绘画方法和绘画技巧,这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绘画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提高绘画技巧的教学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和系统指导,让学生尽快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并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应用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因此,选择绘画技巧作为教学内容,对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在绘画教学中,色彩运用是关键知识,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对色彩运用知识的了解,在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色彩理论、色彩运用方法、色彩使用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绘画中的色彩有足够深的了解,并且掌握基本的色彩运用技巧,进而在色彩运用过程中更加熟练。因此,将色彩运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是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必然选择,也是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好色彩相关知识的选择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服务,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除了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之外,还应当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并且通过色彩的搭配提高绘画质量,达到有效渲染画面的目的,使色彩教学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绘画服务。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中应当重点做好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也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教会学生基本的绘画技法

进入高校之前,虽然艺术学院的学生对于绘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所掌握的绘画技法与实际的高校教学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好学生基本绘画技法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绘画方法,使学生在绘画技法上能够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按照规范的绘画方法绘制作品,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

结合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实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绘画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不但包含色彩运用、美术理论、艺术发展史以及其他的基本常识,同时也包括绘画技法、绘画风格以及其他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对学生日后的艺术成就与绘画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否取得积极效果。

三、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构建

1.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

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大学阶段的绘画教学与高中阶段不同,由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接受能力和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具体的绘画教学过程中,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通过艺术氛围的熏陶,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从活泼的艺术氛围中受益。因此,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并有效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2.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

除了要构建良好的艺术氛围之外,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还应当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都能够主动钻研,有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且积极进行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信赖的教学局面,为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对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解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需求的重要手段。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积极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满足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际需要。

3.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应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

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师应当把握正确的教学原则,不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同时,还应当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能够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案制订上都达到有效性标准,避免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沦为形式;此外,还应当把握高效性原则,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整体效率,用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更好地进行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

通过文章的分析可知,教师要想提高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认真选择绘画教学内容,并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好色彩和绘画技法的教学,使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与此同时,还要在高校公共艺术绘画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各项教学活动能够落到实处,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谢鸣理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丁志同.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高校教师素质绩效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15).

第2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学校美术教学;应用

美术教学属于较为专业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领悟能力等均有加强的要求。传统的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形式较为落后,因此导致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不足,学习效率较差。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能够帮助提高中职学校美术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下文章就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1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意义

1.1 能够帮助整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资源

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学生接触较多的美术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美术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当然,美术教学资源不仅需要向学生展示县城的名画、资料,还需要向学生展示作画的步骤和要点。而名画资料的保存十分严密,并不是教师可以随意拿出来展示的[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向学生展示仿品图画资料,但是这样呈现出来的绘画作品在色彩、构图细节、绘画技巧等方面与真实的作品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此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也十分有限,因此容易限制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但是,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出现却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向学生展示更多名作的绘画技巧,可以丰富教学内涵,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2]。此外,学生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进行网络美术学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率。

1.2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绘画实践

就中职学校美术教学来说,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绘画学习技巧,而这些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绘画实践。实践是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的主要途径,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它可以为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绘画技巧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对绘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3]。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人机互动,学生在对名画进行鉴赏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电脑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在网络上进行网络美术实践,并接受电脑测试软件的检测,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和作用。

2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

2.1 利用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首先需要教师能够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前为学生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美术学习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实践联系,传统的教学中,受到教学资源的影响,学生经常只能对某一副作品或者几幅作品进行研究,导致学生的学习拓展性不强,思维容易受到约束[4]。美术作品强调开放学生的绘画思维,重视个人风格。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拓展,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认识美术知识,丰富学生的美术内涵,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并进行一对一的绘画对比,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绘画技巧的区别,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2 利用同步教学功能增强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够进行学习和联系,有利于增强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场地有限,无法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课堂知识讲解,因而容易影响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具有同步教学功能,即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美术学习,且可以实现空间和时间的跨越,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为学生进行生动的演示教学,教授学生如何一笔一划进行美术作品绘制。同时,教师还能够插入视频或者动画进行美术教学,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5]。此外,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自己进行网络美术虚席。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课件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打包上传至网络,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着里面的资料进行复习和巩固。这样学生及时在课堂中有不理解的地方,课后只要花费少量时间,就可以得到及时解决。当然,除了依靠教师的教学资料,学生还可以自己动手进行网络资源查询,开通网络学习视频,进行网络美术学习,这对于补充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3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较强,只有当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学生才能够形成自己对绘画的认识,也才能够画出优秀的作品。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需要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多种教学资源,但是在教学资源的展示过程中,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明白美术中美学的含义。以花的绘画来看,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作品,同时为学生展示梵高的《向日葵》。对比两位画家的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对两幅作品进行绘画技巧、绘画意图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明白中西方绘画技巧方面的差异,同时让学生加强对美术中绘画审美的认识。齐白石的作品强调的是“写意”,而梵高的作品则是采用象征的绘画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学生对美学的定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审美能力也会相应地得到提升。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的应用能够帮助整合中职学校美术教学资源,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绘画实践,对于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求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并利用同步教学功能增强教学效率,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林蔚. 浅议现代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学校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美术教育研究,2014,12:108.

[2]吴团月.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 学周刊,2016,08:231.

[3]刘晓星,司书艳. 探析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中职美术教学的利与弊[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9:59-60.

[4]许颖佩.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美术与装潢设计课程中的运用与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9-10.

[5]李谋超. 论多媒体教学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31-132.

第3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一、直觉对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1)直觉有利于绘画者更好地理解绘画对象。美术作为体现人们内心世界表达个人情感的一门艺术,最重要的莫过于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直接感受。我们对事物的第一感觉是我们内心世界最原始、最真实的反应。相反,反复的分析、思考则参杂了太多的社会因素。伟大杰出的作品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在技术上的完美无缺,关键在于它反映了一个人或一个社会最本质、最真实的状态。那些能够被人们永远铭记的大师们或许他们的绘画技艺并不是最高超的,但他们绝对是最忠实于自己内心的人。一个人若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只能称之为一个会劳动的机器。同样一个人若绘画不融入自己的感情,那么纵使他的绘画技艺再高超他也不能成为大师只能算是一个技术纯熟的技师而已。直觉,最完整的、最经济的体现了一个人此刻的总体审美水平。

(2)直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美术作为陶冶人们性情、提升审美水平的一门艺术引入学校教育体制由来已久,然而古今中外的一些伟大的美术大师大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学校培训。初中美术教育面向的是普通民众,旨在提高全民的审美水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初中美术教育重视绘画技能的培养、强调与绘画对象的相似性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绘画的直觉性培养,所以学生的绘画作品中往往缺乏情感与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先前的美术大师的经验到现在的学校美术教育实际,我们不难看出直觉对于美术的重要意义。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忽视直觉培养的危害

(1)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初中由于处于国家义务教育的阶段,所以初中的美术教学是作为培养全体国民基础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由此可见,初中的美术教学不在于培养学生的美术专业技能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术作为人类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不应该只注重绘画技术的完善,而更应该重视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意境。在初中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都是以学生画得像不像来评判学生画得好不好,忽视了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意思。长此以往,学生便都只将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能画得像从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存在,最终学生的作品只是对事物的复制而缺乏创新。

(2)不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挖掘学生潜在的对美感知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但以往美术教学只是单纯的强调临摹和绘画技巧的传授,这就使得原本灵活多变的艺术变得生硬僵化。人对美的感知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是因人而异的。人越重视自己的内心感受就越能发现美的存在。相反,人越重视现有规则就越感到不自由也就越容易忽视身边的美。因此,这种以传授绘画技能的美术教学十分不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直觉培养的方法

(1)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国初中传统的美术教学一向是采用传授绘画技能的方式,例如教如何使用绘画工具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通常用一套标准规定学生绘画所要达到的目标。这种单一的、呆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正处于思维发育阶段的初中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相反会抑制其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所以,这种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一个人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建立在他自己对周边事物的仔细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让学生画自己身边的并能被自己直接感知的,有利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事物了解越全面,直觉就越准确。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用要求学生都画一样的东西,只要画他们自己喜欢的、熟知的事物即可。此外,评判标准也应该多元化,不能以简单的是与否作为唯一的评判依据。

(2)进行有启发式的引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美术课虽然不像其他课程那样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但也绝不仅仅是学生单纯的绘画课,它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放一段视频给学生看,然后就影片中的某一情节展开想象,最后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授课方式要注意两个问题。首先,给学生观看的影片要有所选择,符合学生的欣赏水平,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例如,教师可以节选《阿甘正传》中的一个片段,让学生想象一下阿甘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弱智儿,经过奋斗他的未来会是怎样。这种放影片的方式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同时在观看《阿甘正传》这部影片的时候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要勇敢面对困难,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4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不少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对画理讲解十分细致,但学生仍然无法充分理解,在绘画时也不能很好地应用。因为通过语言表达画理过于抽象,授课教师仅仅用语言讲解画理,难以使学生理解画理,更谈不上融会贯通,学生即便听懂了也掌握不好“度”。④在绘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绘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画理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充分理解画理。在绘画课堂上,授课教师应常常采用示范教学,在帮助学生增强绘画技巧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度”的理解。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关于色彩知识的教学中,对于色彩的三原色、对比色和相邻色等方面的知识,授课教师可通过语言讲解,同时辅以示范作画,强化学生需要重点理解的知识,并使学生在观察教师绘画的过程中掌握色彩技巧,从而加强绘画基础。

二、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是确保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增强绘画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初中美术授课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确保绘画学习的有效性。

1.整体观察不少初中生在绘画学习初期过于重视局部而忽略了整体,常会出现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等情况。这是由于观察方法不正确,导致绘画作品有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对景观整体进行观察,从而提高绘画作品的质量。

2.有效结合长期作业及短期作业在基础绘画教学中,教师可在早期给学生布置长期作业,在平时的课堂中布置短期作业,通过短期作业对长期作业加以辅助,逐渐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作品的调整与修改绘画作品基本完成时,通常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因此,学生需要认真分析作品,检查画面整体效果,观察整体感觉,对空间关系、主次虚实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修改。

三、评价方式

第5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大型美术院校都开设了油画专业。临摹课在油画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学生乐意简单的去直接面对油画技法,单纯的吸收一些画家好的方面,以便扎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临摹的同时,可以抱着审美的心态去细细的体会大师们毕其一生去创作的经典作品,学习他们的绘画技巧,取之精华,同时总结自己以往临摹的经验,提高今时今日自己的创作上。临摹不只是单纯按部就班的照抄大师们的绘画技巧,而是在临摹过程中研究油画从古至今的发展规律,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作品中,结合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环境,用心感受大师们对艺术的尊重与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

【关键词】

临摹;油画;风景

油画风景临摹和油画临摹是一样的,临摹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临摹在学习油画过程中就像科普知识一样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油画临摹对于画家来说就是启蒙知识。学习临摹可以有两个好处:可以让学生很快的掌握油画技巧,让学生不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让学生深刻的领悟和体会经典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老师们在学生学习画画的第一天,就给他们灌输这种意识,也让他们在脑海里形成一种潜意识。临摹过程中让学生打好基础,在临摹大师作品的同时,要结合画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考虑大师的作画角度,去深入了解大师的艺术思想。这样,学生的临摹就不是完全去抄袭,只是借鉴好的颜色,好的技巧,而后形成自己的一种绘画思想。如此,临摹油画便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他的作用。

临摹在绘画学习过程中对于画家的意义,就像我们上学前班语文老师教我们重复的学习生母、韵母、拼音,现在我们出口成章一样重要。正是借助对经典作品的临摹,西方油画传统才能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并发展。而中国人学习油画并掌握油画技巧,临摹是重要的手段。早在清代就有一批学者到国外学习外国知识,而这些学者正是通过临摹这一捷径去学习的。油画临摹最重要的是范本,对于初学者以及其他绘画的不同阶段就要选择不同的范本,对于初学者要选择专门针对初学者那种简单的但是要求明确目标,社会比较认可的模范资料,这些资料会给初学者以后的道路奠定稳定的基石,对他们以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就不用像初学者那样临摹贵的的范本,可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风格去学习,以方便自己以后的创作。临摹名家的作品就是临摹这个行业精华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也可以探索油画的核心规律和秘诀。这样,这些学生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以后油画的继续深究打下了良好得到基础,从而自己去探索。

在50年代,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国画坛全部向苏联看齐,尤其是油画。当时的画作笔法全都与当时的苏联画风一样,都是方笔去摆色块,而这种绘画方式也是当时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唯一的正确的画法,这已经成为当时唯一的标准。渐渐的到了80年代,国门向世界敞开,这样有更多的机会向油画的发源地欧洲学习并观看欧洲名作,看见名作机会多了,能临摹的名作也就多了。原作和图片、书本都不一样,这样研究的东西也多了,又给国内画家提供了学习技巧与颜色的机会。可是,在当时开设的油画临摹课少之又少,只有中央美术学院的资料里曾经出现过临摹课这样的字眼,除此之外,在其他的艺术院校,即使有油画课也没有开设临摹课,甚至对于临摹都没有耳闻。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首先,是当时不具备这种条件,虽然国门敞开了,只有少数有名的画家去国外临摹把临摹品带回来供国人学习,大都是拍一些照片,印成画册。可是当时印刷品质量特别的差,国内缺乏质量好的范本。王沂东老先生在当时就说过:“学习造型看画册可以,可是要学习色彩就得看原作才好。”从苏联的大笔块到古典画细腻的画法的转变,由于许多画家的脑海里一直受前苏联的影响,即使给机会让他们去欧洲对着原著,却速手无策呆在画的面前却怎么也画不出来,无所适从。其次,临摹课在中国从古代临摹国画开始的,临摹从古代就被所有的画家都认为是掌握技巧最快的方法,所以临摹受所有画家重视,因此作为中国绘画教育必要的教学手段,临摹课应该在我们的油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1562年,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各方面都很正规的艺术院校――迪赛诺学校建立了。这个学校的创始人瓦萨丽泽,根据文艺复兴时期油画方面的名家,在他们优秀作品的基础上,去理解和分析艺术品,并且为艺术建立了法规。这些法则为以后学习油画以及画家创作提供了一条捷径。而这条捷径就是通过用心去研究作品,不仅达到数量还要达到质量,并且要临摹许多,一遍又一遍不停地画,熟能生巧。这样做了,那么这个创始人总结、发明的法规就起作用了。如若不这么去做,必然达不到自己想象的结果。所谓英雄所见略同,1648年,法兰西绘画雕塑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夏丁.勒布伦也因为长时间的临摹,研究普桑的作品,根据其心得制定了一套新的规则标准。这又为油画创作又找到了一条捷径。创作,是什么?创作就是自己去画一幅全新的作品,而不是把范本照搬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来,就说是自己的。创作,首先要明确的知道自己要画什么,这便知道如何寻找资料,从哪些范本里找自己想要的构图、素材、颜色等等,寻找对自己创作有帮助的好的技法,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聪明的画家就像我们写作文一样,借鉴好的东西,当自己想要创作好的作品时,应该借鉴优秀的作品,正如模版一样,去仔细分析、研究这个模版里自己可以学习到的东西。临摹范本,一开始是练习自己的造型能力,当这个能力熟练后,再去学习范本的绘画技法,运用这些技巧,使创作变得简单。若想画的更好,则应用心勤加练习。在慢慢有了创作经验之后,就可以变通这些法则。根据临摹,研究范本并且结合自身条件、作画习惯去总结适合自己的法则。当有了自己的法则之后,再去构思自己的创作,不管自己的创作有多么的特别,总有一个范本跟自己的创作有相似之处。所以临摹是最直接,最有用的办法,它是油画探索中的跳板与捷径。

临摹油画风景、临摹油画和临摹就像是一个人,只是有不同的性格和偶尔不一样风格,一些油画界的老前辈也都觉得临摹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前辈们用大半生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也在诉说着临摹的重要性。在油画教学的路途上,我们要学习绘画技巧、绘画语言,就像我们学习语言一样,要把生母、韵母、拼音的基础打扎实,才能慢慢的学会说话,慢慢的出口成章,妙笔生花;反之,索然无味,不禁推敲。通过临摹的经验根据自身去建立的法规,捋清思路,这样就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并且不走弯路,由此总结出临摹在教学中的地位很重要。

第6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摘 要:主要针对“立体造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结合当下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现状,从浅析“立体造型”以及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等方面进行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立体造型”;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与实现,小学美术教学手段等也在不断改进,并且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艺术教育逐渐受到关注,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式等也在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美术教学“立体造型”的应用受到教学的欢迎,同时很好地推动了教学效果。怎样更好地深入剖析“立体造型”的教学应用,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成为当前美术教学的重点。

一、“立体造型”在美术教学中的教学思考

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通过美术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立体造型”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这种教学形式主要是利用立体存在的参考形态,为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参考,从整体上来讲,这种“立体造型”的美术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正确理解,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鲜明的绘画形象。小学生本身在接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就非常快速,思维模式更是非常活跃,利用@种美术教学方式展开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从主观思想绘画思维方面向现实思想绘画思维方向转变,在保证学生主观思维的基础上,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逻辑性,帮助学生真正意识到美术绘画的内涵。通过对“立体造型”的集体观察与分析,学生之间在不断探讨的基础上逐渐加深了对绘画作品的深入了解,同时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教师会准备很多教学材料,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基础上真正理解与体会其中的意义。因为立体造型的方式将一种绘画作品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更加抽象地对其进行理解,根据立体造型中展现出的各种线条与表面等形式,学生之间在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喜爱与积极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立体造型的欣赏与分析,绘画表现上更加大胆,敢于对各种绘画特点进行突出,在原有绘画造型上对其形态等进行逐渐丰富,同时还能很好地注重绘画中点线面之间的相互结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与绘画能力。

二、促进“立体造型”美术教学的优化措施

1.综合利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讲,立体造型的教学方式更加方便学生对绘画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同时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与审美能力。小学绘画教学对学生的审美以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学生年龄上的不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对于立体造型教学的选材上,需要提高综合运用手段,根据学生年龄段与接受能力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立体造型,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创造性与学习积极性。实际教育中,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线条比较简单、颜色比较鲜明的立体造型,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若是年级比较高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一些比较复杂、比较难的立体造型,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绘画的掌握能力。一些带有寓意的教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自由发挥,拓展自己的学习思维。

2.逐层深入开展美术教学

在进行美术立体造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能力以及绘画能力,同时还需要根据美术教学的具体要求逐层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不断引导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美术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探索与深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先掌握基本技能再根据绘画的要求逐渐加深对绘画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绘画相关知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各式各样民居课程中,教师将知识点进行分析,同时将其中需要的各种立体模型准备好,让学生根据教师拿出的立体造型进行观察,观察其中的特点,同时从中分析出绘画的线条与特点,从中对整体的线条以及各种颜色等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明确的绘画主题,在明确绘画主题的基础上,更好地推动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在不断分析与欣赏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综合素质。

3.理性欣赏提升绘画技巧

学生在进行美术绘画欣赏过程中,需要根据其中的绘画线条以及色彩配比进行分析,分析其中的绘画特点。理性地欣赏立体造型中的绘画技巧,利用其中色彩鲜明以及造型独特的绘画形式,利用贴近学生绘画手段的方式进行绘画,理性观赏同时还是对学生绘画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学生在理性欣赏的过程中欣赏其中的造型特点,将造型特点应用在自身的美术绘画技巧中,更好地提升学生在美术绘画过程中的绘画能力,以及对美术的真正理解与认识。

综上所述,美术绘画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立体造型的方式展开美术绘画,根据学生对美术造型分析与观赏,更好地推动美术技术的进步,实现美术绘画过程中学生对美术绘画技巧的使用,同时立体造型的绘画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美术能力等方面更是具有深刻意义,利用这种美术教学方式进一步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第7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人是借助于模仿来学习他最早的功课的,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它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其中“范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掌握绘画技能,提高创造力的前提。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范画”教学同样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十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对“范画”教学的认识和体验有以下几方面:

一、先激趣,后示范

“学贵有恒”,但技能课的枯燥乏味,导致许多学生失去耐心和信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也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因此,在示范之前,教师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并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介绍画家的生平故事,作品的价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欣赏作品的艺术美,思想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作品的绘画技能产生兴趣。

二、先尝试,后示范

传统的“范画”教学是教师出示作品,稍作讲解,而后逐步示范,学生观察,依葫芦画飘地临摹,换一张作品,学生往往又无从下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想象能力,因而本人认为,在示范前应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首先让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而后猜想绘画步骤并在白纸上轻轻尝试绘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始至终不是看客,而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人,而且还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绘画基础,因材施教。

三、先启发,后示范

有道是: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美术课是专业特点非常强的科目。作为美术教师,示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示范必须是启发式的,不能完全模仿。对于技能性较强的课来说,示范会起到很强的作用,它会使学生在观察教师的创作中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它会使学生在自己的创作中充分地把教师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示范,但不求示范全部,留白于学生,选择示范局部,通过示范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技法表现步骤,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从这里感受到作品美的创造和表现,从而避免学生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如在《立体贺卡》教学中,我先向学生示范了立体贺卡的几种基本技法,学生掌握了卷、折、剪、刻这些技法后,再引导他们按照不同构成方法来制作贺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自己丰富想象和表现能力来完成一件作品。教学示范只能给予技法层面的指导,把更多的想像创作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

四、先对比,后示范

它主要表现在绘画方法上的正确与错误,学生作业中的正确与错误。如:讲授“优美的校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几种透视规律,教师展示了几张透视正确和有问题的学生作业,让学生通过对比,对透视中的正确与错误认识明确。再如比例对不对,结构准不准,色调是否统一和谐等,很快就一目了然。这样做,一方面向学生揭示了一些容易走的弯路和常犯的错误,让学生在教师胸有成竹的展示中“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在比较中使学生对何“优”何“劣”有一个比较肯定的、明确的鉴别,成为学生从“知其然”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知其所以然”的理性认识。

范画教学之所以成为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原因就是它最直观地将绘画的知识、技能有序完整地展示给了学生。事实证明,范画教学是美术教学中没有任何其他形式可以替代的。综观许多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所取得的精彩之道,无一不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了范画。他们以范画为主线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兴趣始终浓厚不衰。在这些优秀的美术教师手下,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画画,没有一个学生不会画画。

然而,在教学现实中从未使用一张范画,或很少使用范画的现象依然存在,只靠一支粉笔一本书长期进出课堂,“空对空”地对学生说教,原先许多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变得枯燥无味。由于没有范画的启示,学生的绘画技能、技巧长期处于模糊不清状态,许多学生的作业“原地踏步”,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淡,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这种不良现象发展下去,对美术教育是相当危险的。

第8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五代绘画风格逐步向审美转变,主要表现在山水及花鸟画上。在山水画中,其作者注重自我抒怀,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表达心中的苦闷并抒发自己的理想。五代山水画由唐代的写实逐步向写意、写神转变,形成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无论是北派还是南派,两者对山水的描画不仅细致入微,而且注重借现实存在的山水之意表达内心。由此,山水画也逐步由装饰画转化为表达士大夫心中情怀的一种媒介。花鸟画在五代主要集中于西蜀与南唐境内。西蜀由于地处偏远,受战火波及较少。随着唐朝名门望族的逐渐衰落,庶族阶层逐步占据历史的主要地位,因而带动起一种新的审美风尚。其花鸟画更注重真实的表达,去除了唐代的奢华浮躁之风,也逐步关注色彩为人们感官带来的感受。南唐的花鸟画则更多地传达一种悠闲的文人情怀,在表达自然的真实之感的基础上,更注重向人们传达一种精神意境。总而言之,五代绘画风格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绘画的取材更加日常化、生活化,生活之中所见之处、所见之物均可取材;其次,绘画突破了单纯绘画的框架,将书法与绘画相融合,南唐故主李煜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最后,绘画的功能由以往的政教功能逐步回归绘画艺术的本质——审美功能,绘画不仅注重对真实事物的描绘,而且日益成为文人墨客表达情怀的一种工具。

二、五代绘画风格转变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言,在艺术教学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在当代美术教育中,尤其是在绘画方面,其目标是逐步形成自身的绘画风格,以画表达自己的心境,并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活动。

首先,五代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启示着当代美术教育者要解放头脑,不要被过去的条条框框束缚,大胆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绘画技巧与绘画风格,敢于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其次,要拓宽当代美术教育的渠道,使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传授绘画技巧,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逐步具备鉴赏能力。五代时期绘画风格的转变使得绘画的功能观由传统的教化功能向审美功能转变,也启发着当代美术教育不一定全部以培养艺术家为目标,可以将教学目标逐步转变为培养具有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最后,五代绘画风格注重真实感,取材生活化,也启迪着现代美术教育要留心生活,切忌盲目追求空虚的东西。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育的取材应源于生活实际,基于生活的常态进行艺术创作,同时艺术创作者要大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敢于将想象添加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得作品既不脱离现实,又具有新意。

三、结语

第9篇:绘画技巧教学范文

【关键字】审美 技能 融合 土楼

幼儿绘画活动是幼儿个体审美、表现美的活动。历年来,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存在以“发展技能为主”及以“幼儿情感体验为主”两大不同的观点。“发展技能为主”的观点把幼儿绘画活动的意义描述为“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诠释为“会使用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形状、色彩作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和绘画技巧,此观点在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前盛行,至今还影响很大部分教师的绘画教学指导方向,幼儿在被动的服从和模仿中,丧失了审美的热情和表现自己审美情感的机会。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幼儿绘画教学的要求逐渐转向于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在国外“自由画”思想的影响下,曾一度强调教师要注重发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不能“灌输技能”――即只要幼儿高兴,情感达到满足,哪怕是乱涂乱画,美术教育目的就已经达到,完全疏忽了技能的学习,造成了幼儿的绘画技能停滞不前,无法把自己的审美感受淋漓机制地表达出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们在乡土美术教育活动的绘画教学中,充分利用土楼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激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教师先引导幼儿获得“土楼景美、人美、生活更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用绘画语言表现“土楼美”的欲望,并付诸画笔,教师适时地指导幼儿提高绘画技能,解决幼儿绘画技能不足以表达自身强烈的审美体验的矛盾,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既获得审美情感的满足,同时提高绘画技能。

1 创设特定的审美情景,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激发幼儿表现土楼美的欲望

审美情感是指幼儿发现美、感受美的良好的心理体验。幼儿审美情感的培养,在于激发幼儿热爱美、发现美、感受美,如果没有对“美”的感受,绘画活动就变成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久而久之,会泯灭幼儿对绘画活动的热情。在乡土美术教育的绘画活动中,我们通过变换活动引入方法及变换介入媒体的形式,多元化地创设土楼审美情景,使幼儿在听、想、说、玩、画中主动愉快地发展“土楼景美、人美、生活更美”审美情感,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

一是引入方法“新”一点,不断地变化绘画活动的引入方式,可以让幼儿产生新鲜感,在愉快的心境中审美,把“美”的审美对象变得“更美”,促进幼儿审美情感的升华。1、巧编儿歌引入。如:小班绘画《石头路》通过学习教师自编儿歌“楼前一条路,全是石头铺,有大又有小,大家踩着走”引入活动,让幼儿在听、想的过程中,既加深幼儿对土楼门前石头小路的印象,又使幼儿对不同颜色的大大小小的石头路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到土楼的路真美,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2、巧设悬念引入。如大班主题画《土楼乐园》,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土楼乐园里一座挨一座那么多的漂亮的土楼,怎么画呢?老师有什么好办法吗”来激发幼儿兴趣,达到“似难而易”的效果,最后使幼儿在玩玩画画的游戏中,感到“真简单,我也会!”;3、欣赏引入。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审美的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幼儿充分感知对象的结构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引入新课水到渠成。如中班绘画《枇杷丰收了》,教师可以通过一边讲述到土楼摘枇杷的故事,一边欣赏枇杷园的照片来引入活动,请小朋友也到土楼的枇杷园里“摘”些“枇杷”,邀请自己的客人品尝,使幼儿融入到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中,感受到土楼的生活真有趣,丰收的枇杷园真美,从而调动幼儿审美、表现美的积极性。

二是介入媒体形式“多”一点。媒体是指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因为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土楼”这一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更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在绘画活动中尽量多地变换介入媒体的形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幼儿审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及家长参与收集有关土楼及土楼生活的图片、模型、实物等资料,或者发动家长带幼儿到土楼参观,体验土楼生活,用相关的幼儿照片、幼儿绘画作品、幼儿摄影作品当作介入媒体,使土楼更加贴近幼儿生活,更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审美兴趣。如:在欣赏《土楼群》中利用幼儿带来的挂历、幼儿的照片等来欣赏土楼群,请到过土楼群的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展示自己的照片、作品,从而引起其他幼儿对宏伟的土楼群的共鸣,产生“土楼群真神奇、真宏伟”的审美感受,由此而产生“我们的祖先能设计那么宏伟的土楼群,我一定要设计出更壮观、更美丽的土楼群”的心理感受。

2 关注幼儿的能力发展,采用适合的技能指导,提高幼儿绘画的技能

没有掌握一定的表现技能,幼儿就无法把自己的对土楼的审美感受用绘画语言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技能学习是幼儿绘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现状,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出发,设定每位幼儿略高于基础的技能发展目标,采用适当的技能指导方法,提高幼儿绘画技能。如:中班幼儿在参观土楼的水车后,对水车的外形、转动原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萌生了“在幼儿园的乐园设计一架水车”的想法,但中班幼儿不知道该如何把水车双层的圆架及圆架之间的竹筒画出来,这时出现了幼儿审美感受与表现技能之间的矛盾,教师从幼儿已经会画圆形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用前后两个圆圈表现水车的双层圆架,鼓励幼儿自己想出表现竹筒的方法。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常用示范法和辅导法等指导方法来实现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

示范,是引导幼儿明确目标,理解某些表现形式和方法,学习绘画技能的主要手段。为避免示范产生“按葫芦画瓢”的效果,示范时,教师要注意其启发性,即要让幼儿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掌握绘画技能。如中班装饰画《土楼古井》中,教师准备了粗头记号笔画,幼儿第一次使用粗头记号笔作画。在让幼儿自由作画后,请幼儿比较其作品和教师的作品,观察后幼儿发现,自己画的古井的线条在转弯时忽粗忽细,而老师的线条粗细流畅,产生了疑惑。这时教师开始示范,让幼儿观察,并在示范时刻意地夸张转动记号笔笔头的动作,幼儿从中发现转动笔可以改变记号笔线条的粗细,从而掌握了通过转动记号笔可以变化线条粗细的技能。示范时也可以通过鼓励幼儿参与示范,或师生轮流合作示范来引导幼儿学习绘画技能。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教师示范也要引导幼儿便讨论边示范,或示范几种方法,以便幼儿开阔思路,自己去判断、选择,内化绘画技能学习。如:绘画《土楼的门》时,示范时教师注意不要只示范一个图像、方法,不仅可以将土园楼的大门一层套一层的复杂特色,用简化的大拱门套小拱门示范出来,还可以把方楼大门的“飞檐”、“角楼”的特殊结构用简单的线条示范出来,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土楼大门的基本结构,在引导幼儿根据基本机构进行设计、变形、装饰。

辅导,指幼儿绘画现场教师针对幼儿不同的技能水平采用不同的形式的指导。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我会画”的信心,在幼儿自己动笔的基础上,根据幼儿技能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采用手抓手帮助法(适合小班刚入园幼儿,帮助其建立自信心)、指导落笔位置和走笔线路、引导幼儿多次重复体验技能等不同方法。如:大班装饰土楼大门活动中,幼儿想用五角星来装饰,但不会,教师在教幼儿画五角星方法后,鼓励幼儿重复体验,用多个五角星来装饰,形成二方连续花纹,从而在学习掌握画五角星的技能中复方连续花纹的装饰方法。

3 注重幼儿审美情感培养与绘画技能学习的融合,相辅相成,促进幼儿审美情感、绘画技能的“双赢”发展

幼儿绘画活动中审美情感培养与技能学习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幼儿在审美过程中获得发现美、感受美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强烈的绘画表现欲及提高绘画技能的愿望,此时的绘画技能学习能够获得最佳效果。而绘画过程中,幼儿的审美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获得了情感的满足,在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欣赏时,又进一步得到了审美情感的培养。

3.1 在培养幼儿审美情感的同时充分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引发预设的技能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思考,并主动采取行动。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审美、感受美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审美、绘画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引入预设绘画技能的学习,可以让幼儿主动地获得相关技能的经验,体验成功和快乐,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大班综合活动《参观柿子园》中,教师组织家长带幼儿到近郊实地观察柿子园的丰收景色,引导幼儿欣赏成片绿色的柿子林中点缀着千万个红色、黄色的柿子的美景,感受采收柿子的人轻快的采摘动作及收获的喜悦,在柿子园里鲜艳的颜色和喜悦的笑脸中,幼儿因“柿子园美、柿子园生活有趣动人”的审美情感得到激发,“胸中勃勃,遂有画意”,而产生了要将柿子园的丰收美景画出给同伴看的强烈的兴趣兴趣和冲动。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把柿子园里劳动的人的不同动作画出来的要求,鼓励幼儿认真观察,绘画时通过上下左右变化人的手、脚、肢体的方位,把人们摘柿子的不同动作及喜悦的气氛表现出来。绘画活动中,因兴趣使然,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美感和乐趣的想象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绘画不同劳动动作的人”的技能学习。

3.2 在幼儿技能学习获得进步的同时,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欣赏,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