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

第1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乡土资源;生态启蒙教育;教育环境创设

生态启蒙教育近年来正不断成为学前教育中的重点开发方向。对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实现生态启蒙教育,能够在幼儿的成长阶段种下生态环境意识的种子,是符合我国可持续性战略与生态保护要求的积极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中进行生态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l幼儿对生态方面知识的了解欲望,提升幼儿学习动机,有利于我国学前教育中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各方面协调发展。

乡土资源作为包含着本地民俗特色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生态启蒙教育的资源需求。幼儿在进行生态启蒙教育的同时还能使其对本土环境、本地民俗的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促进幼儿对家乡环境的热爱、本地乡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然而,在当下的学前教育中,教育理念普遍偏向现代化与西方化,这对乡土资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十分不利。因此,在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开展中,相关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应着重在乡土资源的融入和生态启蒙教育的环境创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尽快摸索出一条生态启蒙教育途径。

一、学前教育中开展生态启蒙教育的理论基础

首先,生态启蒙教育对教育环境存在积极意义。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相关的生态启蒙教育,其目的在于为幼儿灌输生态相关知识以及一个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新视角。为幼儿提供一个与生态学相关的新视角,不仅能使幼儿明确周边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且满足我国可持续性战略的要求。

其次,生态启蒙教育符合幼儿对发展规律认知。学前教育受众普遍处于一个较小的年龄分段,且所处于这一年龄分段的幼儿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上普遍较差,无法理解事物的内部规律以及抽象层面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对幼儿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当选择对逻辑思维、抽象知识依赖性不强的相关内容。而生态启蒙教育由于其内容浅显,并符合幼儿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因此在引导幼儿认知的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乡土资源开发和融入的理论背景

首先,乡土资源开发满足当下我国对高质量、低成本教育的需求。当下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趋势是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教育的低成本。对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进行结合乡土资源的生态启蒙,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使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发展都能得到阶段性的提升;而充分利用并开发乡土资源则在提高教育质量和降低教育成本两方面都存在积极意义。

其次,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在办学条件上存在差异。在现今的我国学前教育建设中,部分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尤其是农村或乡镇级的学前教育机构普遍出现教学经费不足的情况。在满足幼儿生活基本需求后,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教具等方面往往无法满足教学工作的开展。为了弥补幼儿在教学环境上的不足,“就地取材”就成为相关学前教育机构在教学中的主要途径。进行乡土资源开发,为办学条件不足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和乡土材料,这些都是在相关自然教育、生态启蒙教育以及本地乡土文化教育的开展中较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且乡土资源的独特性成为本土学前教育开展中的一大优势,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较大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是针对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在办学条件不足上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乡土资源在生态启蒙教育环境创设中的应用策略

进行融合有乡土资源的教育环境创设,对教学的环境氛围有较大的提升作用。乡土资源在生态启蒙教育中的融入,会使得教育环境更加人性化,增加幼儿的归属感。幼儿对环境的认可也会使其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会产生压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整体环境创设中,为了加强乡土资源的融入度,在整体的装修风格上应当避免过多的现代化,装修风格应延续当地的建筑风格,旨在为幼儿提供较为和谐的教学环境,避免幼儿产生抵触心理。

在室外环境创设方面,应为幼儿提供沙土类的玩耍环境。由于沙土类的环境拥有较高的可塑性,幼儿在玩耍时的自由度较高,有利于幼儿直接面对生态启蒙教育,且在幼儿进行对环境直接探索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直接的提升。其次,教育机构可以在教学环境中进行植物的种植或小动物的饲养。在幼儿直观面对自然环境的同时可以直接参与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能够使幼儿认识了解动植物的生长,直接有效地培养幼儿责任意识、提升幼儿的爱心。

在室内环境创设方面,可以在教学空间及幼儿的生活空间的空白区域进行乡土文化风格的装饰。根据本地不同时期的民俗特色,可以根据节日氛围或四季环境进行走廊、教室等的环境布置。还可以根据本地气候环境等的特点布置乡土文化教室或进行乡土资源教学等,此类方案在对幼儿开展生态启蒙教育中都能起到较为直观有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生态启蒙教育是当下对学前教育全面化号召的一大响应。在学前教育等教育过程中开展生态启蒙教育,对我国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其中,乡土资源的融入,对加快生态启蒙教育进程、加大生态启蒙教育力度等都有着显著作用。如何在今后的生态启蒙教育环境创设中融入乡土资源,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努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1.1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养成

现阶段我国幼儿多以独生子为主,与家人、伙伴的交流较少,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往往缺乏社会集体性的意识,缺乏对社会以及他人的关爱度。而国学启蒙教育中很多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教育都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增强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和分享意识。如《三字经》中所说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就讲到了两个故事:“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这两个故事我们便可以因势利导地教育幼儿要学会对父母、对老人的尊敬,并且同时也要学会对兄弟姐妹、对朋友的尊重,要学会谦让、学会与他人分享,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人”而非单纯是一个“个体的人”的认知度,增强他们的社会群体意识。

1.2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水平的养成。

幼儿在3岁以后,逐渐开始形成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开始加强学前教育中的道德教育,《三字经》中所说“首孝悌,次见闻”更是将道德教育置于了知识教育之前。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之中便要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道德认知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都含有非常丰富的道德观念、道德判断和道德思想,通过诱导幼儿阅读背诵这些国学启蒙读物,这些道德观念便会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深入贯穿到他们的头脑中,并通过联合家庭教育在日常行为中反复强化,便会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规范,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

2学前教育中国学启蒙教育的材料甄选

我国传统国学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其中既有优秀的东西,也有被社会淘汰的落后的东西,因此我们在国学启蒙教育中对国学读物的选择便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那些最优秀的并且符合幼儿特点的材料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2.1材料选择以节奏感强的为主

学前教育中的国学启蒙教育不仅涉及道德的教育,其实也是幼儿语言教育和识字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鉴于幼儿的语言水平,国学启蒙教育的材料选择便应当以句子短、节奏感强、朗朗上口、适于诵读的读物为主。而我国传统的识字课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便都具有这样的特点,都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国学启蒙教育。《三字经》一书,其内容包括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是一种集合了识字、道德和历史教育的综合性国学启蒙读物;《千字文》也包含了大量天文、地理、自然、生活、历史、道德等方面的大量内容;《弟子规》则编写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对幼儿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人交往都有着非常好的教育作用,是一部培养孩子道德水平的上好读物。我建议在国学启蒙教育中当以以上三种读物为主,这些读物中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养成幼儿良好的道德规范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2.2材料要进行二次甄选

同时,对这些读物我们还要进行一些重新的编排和选择,要选择那些最能发挥教育意义的内容,最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内容,对于那些远离社会现实的或者过于深刻地要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删减或改编,而对于那些封建糟粕的东西则要坚决地删除掉,以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国学启蒙读物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坚决避免一些消息影响。

3学前教育中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

我国国学内容丰富、知识量大,但是如何结合幼儿特点进行教育,从而发挥国学启蒙教育的良好作用,也是当下国学启蒙教育中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我认为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学方式应该是以诵读为主,配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3.1以诵读为主

诵读是国学启蒙教育中最传统却也是最主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法。在对幼儿进行国学读物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读物进行朗读与背诵,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因为幼儿识字数量有限,所以首先教师要通过自己朗读带领幼儿跟读,这次朗读一定是全篇朗读,不停顿、不教学,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并产生初步记忆,这样的跟读过程要进行三到五次;之后,教师便在朗读的基础上对所读内容进行一些讲解,结合图画、视频、游戏等方法增强幼儿的情境感,在情境中理解所读内容;最后便是带领学生再次进行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3.2生动形象的讲解

以上诵读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死记硬背的过程,但也不单纯地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背诵,因此,在这样一个诵读教学的过程中,讲解这个环节便非常重要了,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生动形象,以期发挥学生最大的主动性。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采用游戏法,让幼儿扮演父母或者朋友的角色,真正站到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进而体会到父母、朋友深刻的爱,从而也学会去爱父母、爱朋友;采用情境创设法,如教育幼儿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在心灵深处走进大自然;采用对比法,将两种行为置于同样的场景下,让幼儿进行选择和判断等等,方法有很多,但目的都是将道德形象化,从而更好地完成国学启蒙教育。

4结语

第3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大班儿童;科技启蒙教育;实践经验

一、问题的提出

科技意识是指人对科学技术这一客观现实的反映。加强全民的科技意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当务之急,尤其要从幼儿抓起。

二、学前儿童科技启蒙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分析,当下学前儿童科技启蒙教育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现有的幼儿科技启蒙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离孩子们生活中的科技较远;二是幼儿科技启蒙教育中教学方法单一;三是科技启蒙教育中的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不够,不能真正体现科技启蒙教育的高效直观性。针对上述原因,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从“大班儿童科技启蒙教育”入手开展实践研究,选择具有时代感,贴近孩子生活的科技教育内容,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对科学技术的直接体验,让他们感到“科技并不遥远,科技就在身边”。

三、实践与探索

1.科技启蒙教育选材要源于儿童生活,引发儿童的探究兴趣科学,就在幼儿身边,就在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周围物质世界之中。幼教实践表明,包括自然界和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产品,都是幼儿乐意学习的。笔者所在幼儿园大班开展了《秀秀我家的科技小产品》系列活动。这个活动隔周进行一次,让他们将家里的科技产品带入幼儿园,专门开设了一段时间让他们相互交换、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每次让5—6个孩子在集体面前介绍一下他了解的科技产品。同时还围绕系列活动开展了“报告新发现”、“小新闻”、“小发明”等活动,布置每周的“小小记者招待会”,为幼儿创设科技发现的环境,促使幼儿主动观察,发现新科技、新信息,对电子产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萌发出创造的欲望。

2.制订科学启蒙教育内容和目标要适宜,挖掘教育价值实践中,笔者探索认为,一节优秀的科学课,其教学目标应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等多维度去入手。在科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有几点建议:一是选择有利于儿童亲历科学学习过程的内容;二是从儿童原有经验出发,选择儿童便于体验、能够理解的内容;三是选择最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四是选择有利于培养儿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五是选择具有时代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有关内容;六是选择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的内容。实践中,我们在科学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上均遵循了上述要求。例如大班的《数码照相机》这节活动,选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顺应时展,每家每户拥有一台数码相机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了;二是孩子们在日常旅游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使用数码相机,他们对此有探索的兴趣;三是家庭和幼儿园有支持教学活动的硬件条件,取材方便。内容选定后,接着要做的工作就是有效引导孩子们学习科技知识和技能。我们查阅了有关数码相机的资料,内容过多且深奥。如何缩小范围,选择适合大班年龄段的内容呢?我们设计了调查表,内容大致为:你用过数码相机吗?你会用数码相机照相吗?你看到的相机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些什么?你想了解相机的哪些秘密?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将知识技能目标锁定为:了解数码相机主要部件的名称(开关按纽、快门按纽、闪关灯、调焦按纽、模式转盘、多重选择器)及功能,学习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而考虑到数码产品的精密性,我们又将“能小心使用数码照相机”列入儿童科学素养的养成目标;另在探索活动中,所涉及的细致观察力、表达交流及成就感等也被列入了教学目标之中。本节教学活动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目标及内容的选定适宜,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科学素养的养成。

3.教育手段在科技启蒙教育活动中的运用要合理,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每一次科学活动必须要揭示一个科学原理或阐明一个科学道理。但要把不同的科学概念转化成幼儿能理解的科学知识。例如科学活动《生活中的小杠杆》。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有剪刀、钳子、核桃夹、镊子、食品夹等让幼儿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探索这些工具都是如何工作的?因其造型各异且较小,我们用硬纸板放大了一个模型,让幼儿了解这些工具的共同结构,它们都有一个支点、有杠杆,在工作中有动力和阻力的存在。再如《声音的传播》中,我们借助气球皮、空瓶、吸管来制作一个模型,让幼儿吹一吹感受声音是靠振动发出的。在这两个活动中,通过模型的使用,幼儿们初步认识了不易观察到的科学概念。

4.科技启蒙教育活动策略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有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说来,以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幼儿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孩子们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活动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给幼儿创设多种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机会。例如《数码照相机》活动,我们不仅给幼儿提供一台相机,还给他们提供了操作的机会,现场为其选择了毛绒玩具和教师、同伴作为他们拍照的对象,给他们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总结的学习策略了解数码相机,感受相机的功能,解决取景、对焦等学习中的问题;《方便的自行车》除准备一辆大的自行车作为模型以外,还提供了小型的自行车让他们在了解构造的情况下,试着骑一骑,感受骑车与走路的不同。教师再骑大自行车轮流带着孩子们,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体验自行车的省力。这些教学策略的使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科学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发展了幼儿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结论

第4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传统节日 启蒙教育 幼儿情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传统节日

我国的传统节日,种类繁多,文化背景多样,起源于不同历史时代,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对先辈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是时代的标签,节日是受到社会历史时期的影响,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产生的。节日当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如:元宵节人们会放花灯、放烟火;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人们会吃月饼、赏月;七夕节人们会猜灯谜、逛庙会等等。节日期间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层出不穷,将节日盛况推向。

我国的节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娱乐类节日、祭祀类节日、团圆类节日。娱乐类节日以娱乐为主,主要是庆祝丰收、感谢神灵,同时通过一些娱乐活动缓解一下压力;其代表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等。祭祀类节日主要是祭拜先祖,其代表节日有:春节祭祖、清明祭祖等。团圆类节日主要强调家庭和睦团圆,我国古代特别重视家庭伦理,家庭团聚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其代表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

2.1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的民俗教育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中许多教育内容,都是蕴含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民俗文化内涵,我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形成我国的节日民俗也是缤纷多彩。其中最具标志性的节日民俗活动是春节,人们要挂红灯笼,贴春联,贴窗花,放鞭炮,包饺子等。其他节日也有着其代表性的节日活动,如:元宵节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清明节扫墓、踏青;重阳节登高、赏菊等每一个节日的节日饮食、节日内容、节日气氛都不相同。这样传统节日民俗是民众生活的具体体现,人们通过节日进行沟通,调节人际关系,以及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

2.2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的情感教育

传统节日中包含着浓浓的情感,人们在传统节日中能够去感受与表达对大自然、生命的深切感悟,促进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与观念。例如: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缅怀英雄的日子。在节日期间,对先祖先烈进行祭祀,引导人们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理解与认识,在缅怀先烈的同时,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是教会幼儿传统礼仪的重要因素,同时,节日期间的娱乐、体育、祭祀活动,能够吸引幼儿兴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情商。因此,必须让幼儿广泛地参与其中。

3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情商的培养

3.1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兴趣培养的价值体现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与情商,幼儿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才会很认真、很专心地去完成。

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好奇心入手,培养起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如:通过美观独特的节日装饰激发幼儿的兴趣,装饰代表有:年画、窗花、灯笼、焰火等。传统节日正是依靠这些精美的装饰品,年复一年,有条不紊地无限循环,让我们的节日热闹非凡、生动有趣。不同的节日装饰,赋予了节日独特的味道和象征意义。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特殊的象征符号,有着自己特殊的节日象征物。这些装饰能够从视觉与触觉上给幼儿冲击力。

还可以通过节日的美食诱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幼儿对食物有种独特的喜爱,特别是新奇、独特、美味的传统节日食物,这些幼儿不常见的节日食物,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从味觉上,都能带给幼儿一种享受。节日饮食的这种新奇、独特、美味的特点,强烈的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引起幼儿对周围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兴趣。

丰富的节日娱乐也可以培养幼儿兴趣,玩是幼儿的天性,我国的节日娱乐活动有许多:闹花灯、猜灯谜 、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放风筝、拔河、植树等。这些以游戏为基础的活动,能够刺激幼儿的兴趣,唤起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3.2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情感培养的价值体现

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幼儿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情绪容易受到波动,严重的会情绪失控。培养幼儿的情感,需要良好的情感环境。传统节日中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团圆和谐的氛围、庄严高尚的节日纪念与祭祀仪式,都蕴含着我国人民乐观向上、和睦共处、互敬互爱,爱自然、爱社会、爱他人、爱生命的情感。传统节日中蕴含的这些丰富的情感环境,能够有效提高幼儿情感素质,培养幼儿情感,进一步促进幼儿接受情感教育。

4 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情商培养的途径

幼儿园是教育幼儿影响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同样也是开展传统节日启蒙教育最重要的场所,要想实现利用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情商,必须将幼儿园作为最重要的开展途径。

首先在培养幼儿情感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情感为线索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学活动。因此,可以根据节日表达情感的不同,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幼儿情感的培养。幼儿园开展的以重阳节为主题的“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的节日活动,可以让幼儿在为爷爷奶奶捶背的活动中,去感受重阳节尊老、爱老、敬老的民族思想,从而培养幼儿在享受了爷爷奶奶对自己疼爱的同时,让幼儿去学会表达自己的爱,学会感恩。其次,可以通过节日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情商。组织幼儿参与到各种社会纪念类活动中去,比如清明节为烈士、先祖扫墓等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相应的纪念类活动,通过向幼儿讲述先辈的英勇事迹,有效的激起幼儿对已逝祖先的悼念,对国家英雄人物的崇拜敬仰之情。

5 结束语

总之,重视传统节日启蒙教育对幼儿的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传统节日启蒙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情商,也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进一步发扬我国的名族文化,促进幼儿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萧放著.传统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学苑出版社,2011.

[2] 张启福.大师谈儿童能力的培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3] 张照松.情系中国节——传统习俗与文化[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10.

第5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探索兴趣;科学潜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9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颁布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增加了“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的要求,这是幼儿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在行为上付诸实践,在教学经验上有所创新。

一、注重科学教育含量之必需

幼航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科学教育,幼儿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除了要具有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睿智的思维,还必须有科学的头脑、创造的灵气。因此,注重科学含量正是当前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教会幼儿学科学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是完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育规律的。

二、创设科学教育环境之必具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在目标上前者只是从现象、事物中获得感受,激发兴趣,而后者则要总结规律,转化能力;在内容上前者较广泛较具体,而后者则更体现科学的深刻意义和知识体系;在方法上,前者主要是通过情境的作用、物质材料的操作,强调幼儿在主动探索活动中学习,后者则注重课堂教师讲授和科学实验来论证科学真理。因此,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1)完成师资准备。首先,要求教师建立科学启蒙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要丰富科学教育知识、技能,强化科技意识,可采用自学和培训、辅导两条途径解决。再次,教师要研究科学启蒙方法,大胆实验,勇于创新,这样才会富有活力。

(2)确定教育目标。大、中、小班的发展目标各有不同,每个学期应各有实施细则。教师在制定诸如“健康”“社会”“语言”“艺术与表现”等各类目标的同时,对“自然与科学”的教学目标应有所加强。

(3)营造科学氛围。第一,开辟户外园地。如树木、花草、小菜园、动物角、气象箱。第二,丰富活动室的常识区、自然角。放置各种可供观察、操作的颜色、形状、味道、声音、硬度、结构等不同的材料。第三,建立常识实验室。提供可供各年龄班幼儿玩耍、操作、实验的科学实验器具。第四,开设科学画廊。巧妙利用室外走廊、墙壁,或在公共区布置科学环境,让幼儿每天都“亲临其境”,受到感染。第五,添置先进设备。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以及电脑等设备的使用,既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又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印象,培养了科技意识。

三、实现科学教育启蒙之必行

科学活动要符合年龄特征,并且是周围生活常见的事物,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索精神,为以后深入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1)让幼儿看一看,多看自可识事物。运用视觉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幼儿认识物质世界、取得直接感性经验的途径。例如,教师可让幼儿观察春天南方潮湿的地面,树上嫩绿的叶芽,人们身上的衣着,让他们进行季节的比较,告知其中的秘密。

(2)让幼儿试一试,多试自会探奥秘。幼儿学科学离不开动作和活动,重要的是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科学。首先,要让幼儿去辨识。可用多个玻璃杯盛上不同容积的水,让幼儿用小棒轻敲,辨别其不同的音高、音色。其次,要让幼儿去管理。如让幼儿轮流管理“小花园”“小菜地”“动物角”,在给花草、蔬菜浇水、除草,给动物喂养食物等过程中去认识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最后,要让幼儿去拆装机件、配置原料、制作标本。幼儿实验、比较、操作,可以锻炼和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幼儿想一想,多想自能出智慧。在幼儿观察、操作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与课题有关的实质性问题进行预先的猜测和思考,引导幼儿想一想,再让他们本着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加上已有的相关经验去发现更多的信息,获取更丰富的经验。

(4)让幼儿说一说,会说自是小灵通。鼓励幼儿用清楚的语言叙述观察的现象,描绘行为的过程,整理零散的语汇,表达认识的结果,是培养幼儿初步学习科学概括进而初步理解科学概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让幼儿把铝勺、铁钉、木棒、塑料管物体分别与电线和电珠、电池连接起来,看一看什么东西能使电珠发亮,再引导幼儿说出连接起来能使电珠发亮的是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的又是哪些物体,从而得出“金属能使电珠发亮”的结论,建立起“金属导电”的科学概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不但能办得到,而且能做得好。因此,教师应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而培养出杰出的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中华饮食文化教育;原则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85-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吃”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从“吃”入手对幼儿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是可行的。现在很多幼儿对中国的饮食风情知之甚少,而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方饮食文化却津津乐道,这种状况不得不令人深思。中华饮食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华民族文明风貌的反映,从中华饮食文化入手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有利于加强幼儿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树立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因此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儿园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原则

原则指人民经过长期检验后整理出来的,在说话或行事时应该遵循的法则或标准,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则,确保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中华饮食文化的相关特征,在幼儿园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立足传统菜系的原则、围绕地方名吃的原则、结合幼儿饮食特点的原则。

1.立足传统菜系的原则。立足传统菜系的原则是指着眼于传统菜系展现的民族风情、体现的民族精神,从宏观上把握饮食文化特点,高屋建瓴,科学、高效地的在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饮食习俗和饮食风味千差万别,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当属我国的菜系。菜系的制作工艺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地融入创新和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菜系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者和民族文明的书写者。在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过程中,立足菜系有利于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等民族精神。像山东菜系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尽展了山东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广东菜系花色繁多,美观新颖,在烹饪技术上兼有西式菜的特点,展现了广东劳动人民的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超前的开放思想;还有注意刀工的浙江菜系、长于熘炒煎煨的福建菜系、重熏腊原料的湖南菜系,无不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个性奠定了基础。幼儿园在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各种活动的开展、情境的创设等都应立足充满文化气息的传统菜系,用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影响幼儿,用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感染幼儿,使幼儿对中国饮食文化能有初步的认识,并激发其对中华饮食的兴趣,为以后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做好铺垫。

2.围绕地方名吃的原则。围绕地方名吃的原则是指充分利用各地方名吃特有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等,将各地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及文化底蕴展现给幼儿。幼儿园以各地特色名吃为线索展开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全面、具体地了解各个地方的民俗习惯与风土人情。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或嗜麻辣,或喜生猛,或尚清淡,或重浓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全国范围来看,像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太原的刀削面、新疆烤羊肉串等都展现了不同地方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像南京名吃虎皮三鲜、苏州美食酱鸡、桂林的鸳鸯马蹄等驰名中外的地方美食。立足地方菜系的原则充分地将各地特有的人文风貌、饮食习俗充分展现给幼儿,从而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地方菜系色香味俱全,且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更肩负着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伟大使命。幼儿园围绕地方名吃对幼儿进行饮食文化启蒙教育,使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国学文化、民族精粹能够以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展幼儿视野。

3.结合幼儿饮食特点的原则。结合幼儿饮食特点的原则就是要立足中华饮食文化相关知识,并充分结合儿童兴趣点、认知水平和饮食需求等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无论是“传统菜系”的讲解,还是“地方名吃”的渗透,都应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应充分立足幼儿对饮食口味的偏好和饮食造型的兴趣,借助多样的主题活动将中华饮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像造型奇特、口味香甜的糖葫芦将劳动人民巧用大自然食材的智慧展现给幼儿;造型夸张的陕北面花、胶东大馍呈现给幼儿的则是劳动人民在饮食制作上的精美细致。食材的碰撞把饮食的韵味渲染得分外浓郁,相信幼儿在这种渲染中对中华饮食、中华饮食文化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厚。幼儿园结合幼儿饮食特点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兴趣,提高幼儿参与度,从而增强幼儿对本民族饮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铺平道路。

二、幼儿园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途径

1.欣赏中华饮食菜品。幼儿园在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选择刀工精湛、色彩鲜明、形状奇特的菜品向幼儿展示中华饮食的外在形象美,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制作精细的川菜夫妻肺片、多而不杂的粤菜及第粥,展现的是工艺美;乳白清雅的鲁菜奶汤蒲菜、色泽红亮湘菜辣子鸡等展现了色泽美。中华饮食文化的外在美,可以让幼儿通过视觉切实感受到,而中华饮食文化的意境美则从听觉、嗅觉和心灵上影响着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还有饮食礼仪之美、饮食环境之美等,都把幼儿的美感引向新的境界,提升了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审美认知。幼儿园还可以借助一些关于中华饮食的名人轶事、喜闻乐见的饮食习俗,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将抽象的中华饮食文化,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幼儿将饮食美味与饮食的内在精神追求结合起来,真正去欣赏和享用中华饮食带给他们的视觉盛宴。

2.体验中华饮食制作。中华饮食的制作手艺是撰写人类味觉记忆史、民族文明的通用语言。幼儿园在中华文化饮食启蒙教育活动中通过图片的展示、故事的讲解,可以激发幼儿直接参与饮食制作,有利于幼儿感受饮食制作带来的快乐,享受中华饮食带给他们的酣畅淋漓的美感。中华饮食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劳动者对自然馈赠食材的灵活运用,其中渗透着劳动者的智慧美和劳动美。一是选料丰富广阔,“我们中国人便从树上吃到陆地,从植物吃到动物,从蚂蚁吃到大象,吃遍了整个生物界”;二是调料复杂精细,常见的调味品像酱油、豆豉、味精、醋、酒、生姜、麻油等足足有几十种;三是烹调手法精湛深奥,像凉拌、炒、蒸、煮、煎、炸、焖、h、炖、煨、烧等有几十种;四是刀工严谨讲究,食材可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米茸等大小均匀、厚薄适中的各种形状。正是这种灵活而非机械的饮食制作技术,使中华饮食文化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超越,使中华饮食文化充溢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幼儿置身其中,必定会受其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体验制作时,幼儿园可以利用幼儿好动的特点,借助各种炊具唤起幼儿动手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扮演小厨师为大家制作各种美食,启发幼儿团、捏、搓出元宵、月饼、饺子、麻花、烧饼、面条等,让幼儿置身其中,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中华饮食文化的机会。

3.感受中华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是一个历史文化长卷,在这个历史文化长卷中,幼儿能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丰富民族文化的情感,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尤其是民族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多姿多彩内容,更有利于幼儿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灿烂辉煌。“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除旧迎新除夕饺子宴,“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灯火十五晚”的张灯结彩闹元宵,“雄黄酒、插艾蒿、吃粽子,龙舟竞技九州同”的纪念屈原爱国情怀的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月,吴刚嫦娥同祝贺”的阖家团圆中秋节等,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节日饮食文化,传递给幼儿的是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文化饕餮。

幼儿园在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图片、广播、实物展示等途径,刺激幼儿的感官。幼儿通过欣赏、体验制作和感受中华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由知之到熟之再到爱之,逐渐地由远及近、由景及情,耳濡目染,从最初的感知中华饮食文化,逐步升华到热爱祖国璀璨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情感中来。

历经时代变迁,洗尽铅华,却将某些烙印在人类心田的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下来,曾经的色泽和风味在劳动人民的创作下瞬间复合。如今国家逐渐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积极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预示着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将绵延不断,中华民族的文明将继续被书写。

参考文献:

[1]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84.

[2]郭于华.社会变迁中的儿童食品与文化传承[J].社会学研究,1998,(1):75.

第7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幼儿;音乐启蒙;身心健康;提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00-02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使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基本内容

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唱歌又有律动操和音乐游戏,有时也边唱边跳或进行节奏练习,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下面我们主要就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一)儿歌

儿歌就是儿童喜欢念唱的简短的诗歌。儿歌的词句简单,内容生动,还有自然的音调,念起来很好听,很受儿童的欢迎,为一般儿童所爱好。

它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丰富儿童的词汇,发展儿童的语言。例如:“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吃 下不来 喵喵喵 猫来了 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在上面这首儿歌里,我们可以指导儿童学习名词和动词。使儿童增加词汇,同时也发展了连贯性的语言。指导儿童传唱,足以引起他们对动物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认识。 第二,可以增进儿童的交往能力,促进他们性格的良性发展。例如:“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小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

还有很多如富于科学幻想的,计数算数的,生活能力的等等,通过儿歌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儿童性格和情感,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幼儿舞蹈(边唱边跳)

这里说的幼儿舞蹈不是纯粹的舞蹈,而是边唱边跳的舞蹈形式。首先就要看音乐的特点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中的音乐同样重要。一首好的幼儿舞蹈音乐,它的旋律流畅、形象生动、乐句整齐、节奏鲜明,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在处理动作节奏时还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音乐的段落和节奏的变化等,使幼儿的动作与音乐合为一体。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才能被幼儿所接受,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舞蹈的动作要简明、活泼、形象,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教幼儿舞蹈时,先把舞蹈的内容讲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促使幼儿表演舞蹈时创造性的表达各种舞蹈形象。

二、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下面我们主要就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为研究对象,来阐述音乐启蒙教育的特殊意义。现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利用音乐启蒙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适应力。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大量的刺激,从而促进大脑机能的完善,为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开展多方面的音乐活动,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有效的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幼儿健康心理的内容有很多,本文主要就幼儿的情绪情感、社会交往能力、智力的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音乐启蒙的方法对幼儿的各方面品质的培养来进行论述。儿歌和幼儿舞蹈是我们采取的基本手段,它可以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更趋和谐,从而较好的调节情绪。一般来说 ,音乐活动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尊重。尤其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对赞许的需要不希望完全来自同伴,更需要来自家长和老师。在幼儿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想得到郑重的表扬与肯定是不容易的,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在授课中,孩子在你面前唱了一首儿歌,或许音调不是那么准,我们也应该去鼓励,对他们说,你唱的真棒!希望他们下次唱的时候能比现在更好。这样他们在下一次也许会表现的更好;反之,一味的去批评,那不但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或许他们不会再对你唱第二次了。孩子们在一个班集体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形成了集体的概念,在上课的时候总能跟着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自己该做的。这不仅让孩子们明白自己在班级中的个人位置,而且促进幼儿的集体荣誉感的发展,通过接受老师的教导与小朋友共同完成老师要求的动作,切实感受到了集体的气氛,对幼儿的责任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不少独生孩子由于长期处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在群体中的表现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比如他们在看见别的小朋友玩玩具的时候,本来他们手里已经有玩具了,他们也会去要甚至去抢过来。这样就比较缺乏合作的意识和技能,很少能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严重阻碍了孩子与他人合作这一社会行为的发展。而在我们唱歌跳舞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它要求幼儿认真细致,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相互协调配合;要求幼儿善于自控,遵守规则,服从调配等。在跳舞的过程中必然有同伴间及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幼儿一方面要扮演好自己在舞蹈中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要理解他人的动作,建立一种相互交流的游戏与学习平台,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三)音乐启蒙教育对智力的培养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过:“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的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再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而右半球视为劣势半球,而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边唱边跳的活动中促使左右脑的兴奋和思维,从而促进全脑的发展。

第8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礼仪行为 农村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之邦”,重礼貌、讲文明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家长往往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加强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往往忽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与培养,因此孩子的礼仪教育不尽如人意。眼下幼儿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在家里不尊重自己的家长、与他人交往不懂得谦让、在公共场所不守秩序等,尤其在农村幼儿园,大部分的学生父母都忙着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带着,他们往往都宠着自己孙子货孙女,更不用说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世界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在2岁半-6岁。所以在幼儿园期间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创造和谐、文明的园内环境

在幼儿园内,积极创造和谐、文明的园内环境是对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一进入幼儿园,就对挂在墙上与礼仪相关的精美图片感到非常感兴趣,同时对图片上的标语非常好奇,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问自己的家长和老师,这些文明礼仪宣传标语是什么啊?在他们提问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说说这些标语的含义,这个过程是对孩子礼仪方面启蒙教育的过程,虽然他们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但我们要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同时在走廊处设置温馨的提示话语、文明礼仪格言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和家长在走进幼儿园的时候看到“说普通话、做文明人”、“您好”、“谢谢”、“再见”、“上下楼梯请靠右走”等彩色卡通图片标牌;楼梯、走廊上的布置也彰显着礼仪启蒙教育的魅力。

二、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进行渗透

幼儿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洗漱如厕、进餐点心的时候,都有“礼仪好习惯儿歌”以进行指导与相伴,在各类学习活动中,老师要经常采用礼仪文学作品里优美的词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下面我和大家谈谈幼儿园的具体做法。

早晨来园的时候:让园内大班的幼儿做礼仪小标兵,迎接来园的幼儿和家长。

课前准备阶段:让园内中班或者大班幼儿充当礼仪小讲师,我们每一天都会请一位幼来示范一个方面的礼仪行为。

进餐的时候:在安排幼儿进餐的时候,我们可以渗透就餐方面的礼仪,每天坚持请一、两位幼儿做值日生,介绍就餐方面的礼仪,提示幼儿按就餐礼仪就餐,并且教育他们要学会勤俭节约,不能浪费。

午睡的时候:带领孩子们做午安礼,为他们创造温馨舒服的睡眠环境。

游戏的时候:在游戏中,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幼儿好动的天性,我们在活动中设计幼儿易参与、趣味性浓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谦让别人。

晚上离园的时候:教师送离园的家长和小朋友,并主动、积极和小朋友再见。

虽然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进行渗透往往会感觉很繁琐,但是这种教育过程相对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说教要好得多,效果非常明显。

三、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教育力量,形成礼仪教育的合力。

在农村幼儿的礼仪启蒙教育过程中,要取得成功,往往离不开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时刻都要注重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从而不定期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家长礼仪培训,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让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同时让家长为我园开展的礼仪启蒙教育方面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对于家长们提出的意见和意见,我们都进行认真的阅读,并对好的建议和意见实施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通过家长学校,我们将学校开展的讲礼仪教育方面的内容以周计划的形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及时地了解我们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家长可以根据学校安排的计划和方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为了让各位家长对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做到心中有数,在我园的家长天地周刊上刊登优秀家长在教育孩子礼仪方面的经验和总结,供其他家长进行学习和借鉴。

眼下农村幼儿园的学生,往往都由爷爷奶奶宠着,虽然爷爷奶奶在物质上面给予孩子的帮助,但在精神教育方面却十分的缺乏,甚至还有的爷爷奶奶生怕自己的孙子或孙女在外面受气,时时刻刻教育自己的孙子或孙女以自我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谦让别人。时间久了,这些孩子就像个小王子和小公主似的,给教师在指导孩子礼仪教育方面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把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作为一个课题在研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让我们的启蒙教育在注重孩子行为养成、内化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而作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著名的教育家认为:“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实验的态度。”农村幼儿的礼仪启蒙教育过程,肯定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教育过程,而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所以我们对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锻炼中体会到礼仪行为的特殊含义,从而不断内化礼仪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美国:琼・海因斯・莫尔.培养小绅士.专利文献出版社.

第9篇:幼儿启蒙教育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学前幼儿;会听;会说;会看

幼儿教育要学会“三会”

我们知道,对于未正式入学的幼儿来说,最初接触的教育是启蒙教育,那么最初教育他们的老师也就是他们的启蒙老师,从一定意义上说,启蒙教育对于他们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已从事5年的学前教育工作,每年对于新接收的幼儿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总结。对于学前教育的老师都知道,4―6岁的幼儿,思维单纯,语言组织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好动,甚至有些还不会听话,这些都是他们这个年龄的特点。针对这几点,我们的学前老师们,可算是费尽心机使幼儿听话,不捣乱,喊破喉咙使他们不说话,听指挥。甚至有的气的“大打出手”,做一个乖孩子。这些真是难为了我们的老师,但我们都能理解,向幼儿讲大道理有时是行不通的,所以我们只有一步步逼近了。

五年的幼儿工作,使我对学前幼儿多少有了了解,从一开始对幼儿实施了上述“三要求”后,结果是“两败俱伤”,而后,结合了幼儿心理,我对幼儿教育进行了新的尝试,觉得应该学会以下“三会”。

一 会听。不用解释,就是听幼儿说话,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有时是很难做到的,首先你必须要有耐心。

幼儿在与老师接触熟悉后,会经常给你说一些他们的所见所闻,心中感触到的,这说明老师是他们心中最可信,最有话题的“朋友”了。可我们往往就忽视了这一点细微的心理特点,从而打住了幼儿的话题,甚至不允许多说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的耐心和兴趣去听。其实,当幼儿谈起他们的话题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尽管去听,不用费脑子去想怎么应付,怎么教育,但你一定要会听,不要置之不理。要学会看着他们,颇感兴趣地听他们说,经常用到“是吗”、“真的”、“真好”等词语,这样,他们也觉得老师对他们的话感兴趣,和他们有共同话题,从而对老师也愈加喜爱。当然,如果在课堂上随便讨论问题,这样会耽误我们的教学,但我们先不要果断制止,可以用多种方式来中断幼儿的话题,我们可以下课再说好吗?对于性子顽皮的幼儿,我们可以用命令的口吻直接终止话题。学会听幼儿说话的效益是,你可以不用任何方法去获取幼儿感兴趣的各个方面,从而在学习教育上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方面有针对性地教育幼儿。这样,不仅幼儿对你的感情越来越深,更重要的是学会听你的话。

二 会说 。会说不只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课时能正确清楚传授知识,还有一个技巧,会和幼儿说话。我们往往对幼儿的话题不感兴趣,因为他们涉及的内容太简单,太幼稚。可我们要知道一点,那些对于我们来说,毫无价值的话题,对于幼儿来说,那是多么稀奇有趣的事啊。在上述会听幼儿话的基础上,适当的与幼儿交流,一同顺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聊天”,你会发现,也许你平时没有在意的幼儿原来还有你不为人知的一面。这样对于他就有了新的看法,新的认识哦,原来他也挺好的。我们可以利用与他们聊天的机会,去发现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借题发挥,顺便把你棘手的问题,利用这个话题教育进去,相信他们一定会乐意接受你的意见的。

三 会看。这一点需要我们教师很好的了解幼儿的情况,其实这一点针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 或偶尔犯错误的幼儿比较好。经常犯错误的幼儿如果屡教不改,这时你可以根据他们犯错误的轻重程度,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用眼睛去批评,可以严肃的盯着看,不要游离,也可以惋惜的看,还可以调皮的看,根据不同情况去看他们,看他们的眼睛,相信再捣乱的幼儿也多不掉“无吝的批评”,二,对于偶尔犯错误或有些退步的幼儿来说,我们在一个恰当的错误时,给予严肃的审视,他会低下头,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老师生气了,批评了他,这样,我们再加以多多少少的道理教育,他会变得更好。

以上就是我所体会的“三会”,总的特点就是了解情况,因人而异,增加师生情感,使我们的教育更加顺利成功的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