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启蒙教育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幼儿舞蹈;特点;教育意义一、当今社会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现状

现在素质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舞蹈在普及推广中尤其显得突出。舞蹈是深受幼儿喜爱且热衷投入的活动。舞蹈既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但是在普及推广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方式进行幼儿舞蹈的普及与推广。专业性的舞蹈教育和成人化的舞蹈教育显然不宜直接进入幼儿的舞蹈教育里。针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教师必须将现有的舞蹈教育进行分析,按照幼儿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辨别和选择。

二、幼儿舞蹈的特点

幼儿舞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表现对象特殊,它既包含了舞蹈艺术整体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规范,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态和美学追求。幼儿常常大哭大笑、喜怒无常,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较低,多半是从事物表面的形状去认识事物、认识他人的。在他们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概括而言,幼儿舞蹈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趣味性、纯真性、简易性、知识性。

1.幼儿舞蹈充满趣味性

趣味性即幼儿的兴趣与情趣。所谓兴趣,是指幼儿在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的主要活动多半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只有好玩、有趣,幼儿才喜欢、爱跳,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舞蹈充满纯真性

纯真性是幼儿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区分于成人舞蹈最显著的标志特征。幼儿的纯真、稚嫩的情感特点往往是心理活动最活跃的因素,追求着未来事物的想象,创造及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3.幼儿舞蹈的简易性

过于复杂的幼儿舞蹈动作,幼儿往往不易学会更不易理解。所以“简易性”也是幼儿舞蹈的艺术特点之一。“简单”是幼儿舞蹈的一大特点,这样幼儿在舞蹈中能感受到快乐,也能起到促进形体优美、培养气质的作用,懂得正确的身体姿态,同时对幼儿的德、智、体、美、育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幼儿舞蹈的知识性

知识性是幼儿学习舞蹈过程中的感知、认知的过程与最终反映。在幼儿舞蹈中,“知识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里的“知识性”主要是指幼儿舞蹈中经过艺术处理的知识性内容,以及舞蹈艺术本身内涵的知识性因素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教师在教授幼儿舞蹈的同时,应当把舞蹈要告诉幼儿的内在“知识性”考虑进去,因为幼儿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需求是强烈的,他们爱提问,喜欢问“为什么”,不管是生活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都在幼儿的求知范围内。

第2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节奏;节奏感;兴趣培养

幼儿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核心,它已成为整个教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为美誉范畴的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而音乐中的骨骼是节奏,它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同时也蕴涵着情感和充满着生命,并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节奏的认识

节奏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它以有规律和无规律交替出现,比如唱歌,走路等,随着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简称节奏。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变现手段,也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因此音乐节奏是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音节的长短和强弱。音乐节奏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的节奏,它不仅可以模拟自然界风、雨、动物、植物等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模拟人类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动作节奏以及主观的心理活动节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阶段中主要活动之一,通过各种丰富的有效活动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使幼儿主动参与其中从中获得愉悦感,心理上得到美感和满足,使幼儿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去创造和感知节奏。

怎样去感知和培养音乐节奏感呢?

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这样解释过“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具有情绪性,作为基础的是音乐表现的知觉,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其意思也就是指在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让幼儿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去慢慢培养节奏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幼儿主动去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感受音乐节奏,让幼儿再现音乐中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来表现出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使之慢慢培养节奏感。

二、教学中对节奏运用的几种方法

奥尔夫教育体系的教学方法是由20世纪中期德国当代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这种教学法中把节奏作为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奥尔夫教育体系最突出的特点,他认为音乐的学习应该以节奏学习为起点,并将其贯穿于节奏朗读与歌唱活动、基本动作教学、器乐教学等教学内容中。将这些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法――节奏朗读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声势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其中,节奏朗读教学法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幼儿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在这个艺术活动中使幼儿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培养了幼儿自身的协调性,唤醒幼儿潜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有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创立的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他对节奏的培养也相当重视,他的节奏唱名法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着极大的意义,以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都与节奏有关,当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动作时,能提高其动作质量,使幼儿更协调、灵活。

这些教学法在幼儿学习音乐的阶段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幼儿启蒙教育有着推进的作用,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与正确运用这些教学法来授课。

三、对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节奏培养分析

对于3―7岁的幼儿我们应重视音乐艺术教育,为了促进幼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必须把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放在首位并将幼儿分为三个班: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

1、小班幼儿

指3~4岁的幼儿,他们是由婴儿期步入幼儿期。小班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观察的目的性差,注意力低,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稳定性差。小班幼儿们离不开眼前的具体事物和形象,因此小班幼儿应简单模仿固有的小节奏。在对小班幼儿节奏培养时,应先初步感知简单的音乐节奏感,在节奏活动中,可结合运用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节奏朗读法,跟着教师不同的节奏读歌词,让幼儿们慢慢感知同一首歌的词可以读出不同的感觉。不同节奏的儿歌,有利于幼儿内心节奏的培养,同时教师做出与音乐内容有关的简单肢体动作,带领幼儿们模仿。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对听、唱、肢体表现和小音乐节奏性游戏中不同节奏的感知和模仿,让小班幼儿在快乐的、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中班幼儿

指4~5岁,承上启下的阶段。中班幼儿有意记忆逐步产生,思维也由小班幼儿的直觉行动性向具体形象过渡。中班幼儿的想象带有夸张,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有模仿性的游戏以外,还应正确的引导中班幼儿进行简单的创作活动,此时可结合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创作教学法以及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法。比如“什么动物出来玩”“火车开啦”等儿歌的内容发展到让幼儿参与编唱歌词,创编节奏。在音乐活动中,随着幼儿对动物的熟悉或动作经验的丰富,让中班幼儿做简单的律动,如小鸟飞、兔子跳等动作,也可参与捻指、拍手、拍腿等简单节奏型的重复动作,让幼儿在节奏乐活动及舞蹈中也能较好的表现和感知节奏。

3、大班幼儿

指6~7岁的幼儿。大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有所提高,观察能力也有所增强,能主动地有目的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在活动中能根据音乐的内容来展开自己的想象。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中的节奏唱名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中的创作教学法,更适合大班幼儿,让大班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去探索节奏,体验休止符的音乐性,加强内心节奏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学会自己创编不同的动作或方式来表现对节奏的感受,以及创编节奏,使幼儿在活动中发挥主动,自觉探索知识的能力,发展创造力,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树立自信心,让幼儿在音乐的艺术活动中,慢慢的健康成长。

从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学分析来说,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幼儿要经过探索与发现、操作与尝试、感受与体验、即兴与创作等活动来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并利用节奏与幼儿互动,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幼儿道德情操,丰富其情感世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增强自信心,使幼儿在乐、学、玩的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四、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实践

2010年九月份作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本人顺利完成实习活动并总结出:怎样把握幼儿活动时的节奏,怎样调动幼儿的兴趣以及引起幼儿的注意。

首先,教师要了解所带班的特点,本人所带的班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有意注意力较差,并且幼儿活泼好动。要想把握好这班幼儿的节奏,就要引起他们的注意。以往的教学只是一遍又一遍的给幼儿教唱,忽视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也不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调动不起幼儿的学习气氛,在这里可以结合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和节奏朗读法。在运用节奏朗读法时加入声势教学法,来培养节奏感。例如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

随之组织幼儿跟读与模仿,在这样规律的节奏下朗读歌词并加入拍手拍腿等节奏活动,来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入下一教学活动中。

其次,引导幼儿发现与创作。乐器的运用能够更好的调动幼儿,教师可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木鱼、小鼓等,指导幼儿正确打击乐器。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去找找周围身边的东西哪些可以通过敲打发出声音,打出节奏。这一环节有利于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并调动起他们的好奇心,此时教师一定要组织好课堂纪律,并肯定幼儿找到的“乐器”给予表扬,这样不仅控制了幼儿的活动节奏也将教师的运动节奏融入幼儿节奏中。幼儿节奏的训练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慢速到快速。在歌曲的学习中,通过游戏来训练节奏,例如:匈牙利儿童歌曲《火车开啦》

第一步:教师组织幼儿按节奏朗读歌词以及强拍拍手、弱拍拍腿的动作,如:

第二步:教师将幼儿分为甲、乙俩组进行游戏式的教学,如:

(1) 一对一形式:

(2) 卡农形式:

第三步:歌曲的学唱。结合柯达伊教育体系中的节奏唱名法,每个节奏的读音都采用象声词的形式,使各种时值的节奏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音响,如二分音符“Ⅹ―”读作“ta-a”,四分音符“Ⅹ”读作“ta”,八分音符“ⅩⅩ”读作“ti ti”等等。

通过游戏式的教学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调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加强了内心节奏,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学习气氛中加深对节奏的感觉与理解。

最后参与律动,运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的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教师为幼儿准备一组符合歌曲内容的律动,利用幼儿身体活动的自然节奏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练习,训练幼儿的身体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以及音乐创造性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也从中得到节奏的训练,可培养幼儿兴趣,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增加幼儿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所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起着不可缺少地作用。

五、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通过对节奏的认识,几种教学中对节奏的运用的了解以及对幼儿年龄的分析可知节奏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节奏的听、唱、肢体表现和小的音乐节奏性游戏中不同节奏的模仿和感知,让幼儿亲身体验快乐,培养、激发兴趣,同时也对幼儿的听力、记忆力得到提高,从而使幼儿音乐素质能力方面逐步得到提高。

2、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开发和挖掘幼儿的音乐潜力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分为两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是在丰富的节奏活动中让幼儿模仿老师给出的节奏;第二是让幼儿在玩与学的过程中自由的进行创作。这种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坐着不动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动起来,从整体上感知音乐的节奏,从而使幼儿能更好的理解表现、创造音乐节奏,不仅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对节奏的学习,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正确引导幼儿,积极带动幼儿,对幼儿创作的音乐节奏给予表扬,使幼儿增加一份自信,也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配合的学习态度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音乐节奏对幼儿情感的发展也起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使他们对美的认识更进一层,也有利于幼儿德育的发展。

4、对以往音乐教学单一、缺乏互动的教学模式的推进

利用节奏与幼儿互动,使幼儿乐、学、玩在其中,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幼儿学习音乐,有利于陶冶幼儿的情操,从而改变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教为主,忽视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幼儿教育在当今社会已是核心的教育,音乐教育在幼儿启蒙教育中处处存在,节奏的训练和培养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时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推进了教学模式而且给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一颗种子的发芽需要很多方面的呵护,好比幼儿的教育,也需要重视许多方面,而音乐与节奏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中散发着音乐的芬芳。

【参考文献】

\[1\] 尹爱青,李丹娜,修海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2.

\[2\] 沈小红,王利根,王京其,今辰.儿童节走世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 曹冰洁.走进幼儿音乐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到论语教材教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第3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一)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中提琴是一个演奏较为复杂的乐器,同时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较为严格,只有在特定的阶段进行基础训练,才能够强化中提琴的学习技巧,提高少儿启蒙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理解学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启蒙教学中,要重点突出持弓演奏的手部动作技巧,通过反复练习纠正少儿的不正确姿势,提高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二)启蒙教育的系统化

启蒙教育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音乐启蒙教育的有效性,中提琴启蒙教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按照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进行乐器学习,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要根据少儿的特点,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启蒙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明确少儿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二、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改进

中提琴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乐器教育,对于提高少儿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当前在我国的少儿中提琴启蒙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中提琴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面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教师要提高教学素质

首先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提琴教育是一件乐趣十足的事情,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少儿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加强和少儿的沟通,消除少儿对于中提琴学习的畏惧感,提高学习的效率。此外,教师要提高其中提琴教学的理论水平,教师的音乐素质和乐器演奏水平直接决定了少儿的音乐水平,因此教师要提高中提琴基本功的准确性,并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

(二)重视中提琴启蒙教育

中提琴是一种重要的西方古典乐器,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乐器,在乐队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中提琴少儿启蒙教育中,往往会把中提琴教育和其他乐器教育相混合,甚至出现了轻视中提琴启蒙教育的现象。因此,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中提琴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加强对于中提琴启蒙教育的重视程度,突破人们对于中提琴认知狭隘的局面,提高中提琴教学的普及度,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启蒙教育中。

(三)编著优秀的教材

优秀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儿的学习热情,因此相关的中提琴专家应当结合其演奏状况编写有利于教学的教材和课本,同时加强对于中提琴的研究和改进,适当减少中提琴的体积,增加中提琴的可操作性。此外,中提琴教材要侧重于对基础演奏动作的研究,提高中提琴动作教学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结语

第4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少有人将这种改变的欲望具体化为一个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所以,很多人的欲望就仅仅是梦想而已。职业规划教育因此应运而生。而我国长期以来,学校、家长和孩子都围绕着升学在转,无暇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规划,以至于到中学生填报志愿时比较盲目,进入大学、中专以后,学生的学习目标设定、人生规划普遍存在被动性、盲目性、盲从性,学习动力不足,往往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要到进入大学才开始,具有滞后性。这些现实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职业规划教育还有待加强和改进。

职业规划教育应从小学抓起。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人群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小学生,第二类是初中生,第三类是高中(中专)生,第四类是18岁以后的成年人,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分工。而小学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是启蒙教育,是小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理解职业的开端,将为小学生终身的职业规划奠定底色。

首先,要在全社会形成高度重视职业规划教育的思想意识,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关乎整个民族健康发展的大事,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负责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教育,让全社会有一个重视个体职业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并且进一步形成职业规划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共识,充分认识到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要认识到当代小学生处于一个多元、发展、冲突、合作的社会环境中,小学生社会心理的早熟性特点比较明显,所以,引导小学生客观、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社会、理解职业,开展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开启其智慧的必然要求。

第5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启蒙教育;语言;兴趣;儿童;教师;创造性;示范性;专业性;热爱性

2010年末的一项市民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家庭投资的最大热点为教育。这项调查还显示,年龄在4—23岁孩子的家长中,约64.4%都在为孩子的教育做储备。这些孩子的年龄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趋势,而这种现象其实在我们周围早已出现。常听说某些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找幼儿艺术班或英语学习班,各种学习班的招生简章也常见诸于各报、各电台、电视台,甚至大街小巷,楼道车筐,尤其是针对儿童。种种现象足以说明,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儿童的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充分应证了伟大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随着接受教育群体年龄的下降,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教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教学工作该如何应对呢?说“应对”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这么说显得很被动。我们应该主动地去研究、去探索这种低年龄段的教学问题,即所谓的启蒙教育。我们通常把“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叫做启蒙,那么启蒙教育就是使初学者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对象包含的范围很大。凡是初学的人,不计年龄,都可以视为在接受启蒙教育。另外启蒙教育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有艺术类的,有文史类的等等,而我在这里仅对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略抒拙见。

先入为主是人的天性,因而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就尤为重要。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这种英语启蒙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去理性思考,所以学习起来主观性极强,换句话说就是学习随性。往往他们喜欢学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老师或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并不是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才来学。因此,启蒙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升入初中的男同学不喜欢学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这种无兴趣,甚至是厌恶的学习情绪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这些同学在上初中时就被甩掉了。这种现实值得我们深思。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它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外语,且与我们的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分管语言的半球是左半球。它对语言的控制很特殊,仅有一种语言通道是打开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这条开着的通道是英语、法语、汉语或是其它语言。总之,只有一种语言形成通道,其他的无法开通。这就是说任何人学习外语所达到的程度都不会超过本身以这门外语为母语的人。所以启蒙英语教师不要一味地定下一个目标,从小教授英语就能使学生可以像说母语一样说外语。这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一种误区。英语启蒙教师应设立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学、多用;会学、会用;爱学、爱用。尽力使他们的英语越来越像母语,即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达到这种状态的关键因素就是成功的英语启蒙教育。

既然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成功之门呢?首先,我们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记忆规律及学习取向,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心理特征:儿童对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儿童有好动的特点,这样,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好动便成了课堂游戏。而游戏中便会产生竞争,儿童就会产生好胜的心理。胜利后希望得到认同,受到表扬,产生成功感。这样一来,教师便很自然地诱发了儿童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自发地去学习的动机)。(二)生理特征:理论上说,人脑的发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在其某个区域内细胞活动太多就会引起大脑局部缺氧而产生大脑疲劳,于是大脑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这时儿童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所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暂,大约在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动静结合,规划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好授课程序。(三)记忆规律。儿童的记忆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然后逐步递加理解记忆的比重,发展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利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只有当儿童把获取的有效信息意义化了,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因此儿童对语言有较强的记忆力。(四)学习取向:基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记忆规律,儿童对于形象性强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易于学习、掌握。目标教育对儿童来说很难奏效。教师要不断培养、巩固并发展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说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儿童兴趣淡化做斗争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素质才能成功地完成启蒙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无疑是教学围绕的中心,但教师是引导这个中心的关键所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极强的创造性、良好的示范性、出色的专业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性。在启蒙教育中,要激发并巩固儿童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不断地在教育方法上有创新,而这里指的示范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术方面的示范性。儿童学英语方言的干扰很小,母语的保护系统也不成熟,这样,儿童学英语时极易受启蒙教师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英语启蒙教师一定要有准确的示范性及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其二是文化习惯方面的示范性,教师要通过教授语言本身来传递西方国家优秀的文化、特有的习俗和个人品质。如处世方式、各种体态语、守时观念等。出色的专业性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无论在语音、语法、口语、听力、写作等哪一方面,启蒙教师都应做到时时强、样样强。这就是说启蒙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刻苦钻研,并具备教学预见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此外,对教育工作的忠诚与热爱也极为重要。试想一位不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怎能全情投入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让一位孩子从你这里掉队。面对孩子要充满爱心和童心,影响他们走进英语的世界,主动探询英语知识。

最后我们来谈谈具体的教学方法。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应选活泼有趣的内容为教材,例如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等,引起儿童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四个为主”。(1)以语言练习为主;(2)以使用英语授课为主;(3)以学生之间练习为主;(4)以口头练习为主。这样教师就要精心研究适合儿童学习的一套教学方法。现在很多儿童英语学校都在试行课堂游戏教学。儿童学习英语时心理障碍小,害羞意识淡薄,进行游戏教学既可以学到知识,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必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游戏化呢?这就涉及到游戏设计的原则问题。其实原则就是在满足儿童好模仿、自制力差,自我表现欲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所投计的游戏应具备:(1)猜测性。如:在教了几个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老师心里想的是这几个单词中的哪一个。这样就巩固了他们所学的内容,教师还可进行纠音。(2)对抗性。儿童的好胜心极强,关注游戏结果,希望自己获胜。如:可以把学生分组,看哪组同学能快速补充老师所说的句子。(3)趣味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就能重复很多遍。因此把教学内容动作化,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4)可控性。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的教学进程和课堂纪律,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5)授课时要注意每个游戏均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服务,为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服务,并且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版书要活泼多变,多用简笔画来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在游戏教学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卡片、头饰等)、知识上的(所应掌握的知识)、还有心理上的(对游戏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教育还应注意游戏教学中应遵循顺序性、公平性、把握让学生多说,多练的原则。

儿童英语启蒙教学是英语教学基础的基础,理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美国,幼儿学外语的有关杂志就有二千多种。而在日本,高中学生就可以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这就是日本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重视启蒙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已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一条纽带,学好英语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迫在眉睫。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尽管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教学条件、对启蒙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仍然看到这种状况在迅速发生着改变。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研究启蒙教学,更多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地在这个地球村中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小词典》,1989年

2、赵霞:《中学外语教与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2004

4、《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s》,penny U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6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文章试图从古代书学教育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探讨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发展方向,以期构建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学科框架,推动书法教育从实用化向艺用化转变以及寻求书法启蒙教育的制度化途径。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 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古代书法教育包括家传、师授和官学这三种途径。家庭教育在古代书法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形态。古代书学蒙养教育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其不均衡性,在入“小学”之前的年龄层次,即当前的幼儿园阶段,表现尤为明显。首先,书学启蒙教育的受众面很小,仅限于家庭教育层面。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家传式书法教育受家族成员自身水平的制约,只有皇权、士大夫阶级和士人阶层的子孙才能够享受到这种特权。其次,书学启蒙教育的年龄参差不齐。较之家传式书法教育的早期化,师授式书法教育要待适龄才能开始,应该在“小学”前后,入学年龄明显滞后。再者,书学启蒙教育的官方认可度不高,呈游离状态。古代官学中只有“小学”和“大学”两个教育层次,未涉及“蒙学”这一级,这种初级教育大多是民间自发承办的,有私立的,也有宗族主办的,也有官办与公助结合的,当然谈不上制度保障,完全是出于需要目的的自觉行为。 

古代的书学蒙养的涵盖面很广,与文字书写教育相关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内容都包含在内,是综合之学。而现代书法教育是一个具有现代学术和学科意义的概念,一般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即使是不在义务教育之列的幼儿园,书法启蒙教育的开展,也要有科学的教学法、专门编定的教材,还需要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师等,已然学科化和专门化。这些教育特征是古代书法启蒙教育所不具备的。

1.早期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时代要求 

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北齐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勉学篇》中就以切身经历强调及早从学的重要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清初教育家唐彪在几十年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启蒙教育思想与方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对儿童尽早施教。认为三至八岁之间的孩子在入小学之前就可以通过识字关。 

较之古代,当代学前教育已拥有了幼儿园这样的教育机构,要做到书法启蒙教育早期化已经拥有了完备的物质平台和师资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条件允许,当前幼儿的书法启蒙教育起步可以提前到学前教育阶段。 

2.学科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必然趋势 

书法作为独立学科的雏形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时期,学校教学内容中就有专门的书法教育,书法列入教学内容“六艺”中;汉代增设“书馆”;唐代国子监有“六学”,书学位列其中。西周“六艺”强调个体在礼乐(德行)、射御(军体)、书数(文理)等教育内容全方位的修养,源于古代社会分工还不够细化,学科化进程还很不明确,习字需要依附于识字教育,从而作用于其他诸学,故书法本身还不具备其独立性。 

而随着当代文化科技的发展,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已非“六艺”“六学”所能涵盖。书法虽然还有在其他学科中的工具作用,同时依旧保留了书法的德育教化功能,却具备了更大的艺术价值取向,对于书法启蒙教育,不仅要求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还应该从文化和艺术两个方面来培养,增补书法史学、书法理论、古代文字、国学知识等相关内容,将其作为一门学科对待,使书法启蒙教育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实现学科化成为可能。 

3.艺用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终极目标 

识字与习字有着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习字对识字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古代书学教育的实用功能不言而喻。但“书法课”不同于“写字课”。 写字只是要求把字写规范、易识,而书法则包括写字、艺术、文化、审美的内容,是艺术也是文化。艺术形象和文化精神更是书法所追求的境界。 

随着印刷技术的普及和办公无纸化,书法的实用性正在急剧弱化,艺用性随之凸显出来。当前书法启蒙教育依旧存在较强的实用倾向,书法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失去了书法教育的发展需要。书法教育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除了功用性,还承担着文化延续、艺术审美等职能,因此,突出其艺用性是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最终目标。 

4.制度化是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基本保障 

在传统官学中,没有基础教育“蒙学”这一级。汉代蒙养教育多行于宫廷或官宦家族,到唐宋才逐步推广到一般平民家庭中。但官方办教育的能力十分有限,除宫廷皇家教育外,官方还无法建立初级的蒙学教育。如果说西周至两汉书法教育是制度化之上的自觉,那么,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就使书法教育彻底法制化了。从“籀书”“史书”“章程书”“院体”“台阁体”“馆阁体”这一字体、书体的发展线索上,我们可以发现历代统治者对于书法的强大干预。尤其科举制对书法教育的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应试者书写能力的提高和书法人才的培养。 

古人对书法教育制度化的要求与收效对当前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作为当前书法启蒙教育的学前教育阶段,依旧适用。只有加强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加之教育行政指令的干涉,书法教育才能在启蒙和创新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这种文教政策的干预从根本上来说又会远远胜过其他因素对书法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万应均.浅谈幼儿书法教育中的情感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 

[2]董菱.论书法艺术教育的必要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第7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法律启蒙教育;教学策略

如今,国家强调法治建设,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以及知法、懂法是对法治社会每一个公民的要求。为此,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十分必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包括对小学生的法律启蒙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法律内容,教师可以借助此对学生展开法律启蒙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知法、懂法、遵法的思想意识。

一、法治社会中法律启蒙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应该从小树立法治意识,有必要接受相关法律启蒙教育。法治进程的推进,关键需要解决人主观方面的法治意识问题,而意识最好的启蒙时期就是在小学、中学阶段。所以,完善中小学法治教育,提高中小学法治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法治素质水平。首先,小学生是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他们处于学习的起点,一切新的知识对他们而言都是新鲜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吸收能力较好。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尤其是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法律案件的思考,进而对法律有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其次,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有利于小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促使他们从小养成守法、遵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思维和习惯,这是实现我国法治社会的基础。小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容小觑,因为小学生从小的法律思维会影响其以后对法律的认知,尤其是体验式的法律学习,对小学生的印象深刻,有助于培养他们用法律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成人后也会由此受益。最后,小学生接受法律启蒙教育,有助于法律知识的传播,形成全社会的法律学习热潮,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小学生是生活在家庭中的具体的个体,与他们联系起来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如果小学生在参与家庭讨论和家庭事务时能够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将会带动家人对法律的认知。教师可以让父母参与小学生的法律学习任务,给予家长法律学习的机会,和小学生一起探究法律问题、研究法律知识,深入了解法律的精神。因此,在法治社会,对小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不仅是从小学生个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家庭和法治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法律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

法律启蒙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但对小学生而言,学校教育是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中,学校举行的相关活动、学校法律宣传、学校案例分析等是法律启蒙教育的途径,但是课堂教学与班级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主要的法律启蒙教育途径。其中,课堂教学包括在语文、英语、历史等课程中的法律渗透教育,也包括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直接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这又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很多法律知识,如“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宪法是基本法”“执法守法,依法维权”等内容,这些内容是直接的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材料,教师可以围绕着教材的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法律、体验法律,树立法律意识,懂得法律精神。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很多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集体生活、社会公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些内容中渗透一定的法律知识,拓展法律启蒙教育的范围,让学生认识到法律是人们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维护人民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增强对法律的亲切感和兴趣。

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法律知识认识法律

法律是由一条条法律条文组成的,小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离不开对法律条文的认识,教师可以用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解法律条文。受年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活实际,让法律条文“活起来”,如增加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法律有亲切感和感触。教师应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育方法,努力顺应他们的成长需求,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实现法治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邀请社会上从事法律相关专业的人员作为学生的法律指导教师,不定期地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传递一些浅显易懂的、常见的法律法规。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交警到学校讲解交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法律以及违反交通法律法规给社会、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危害。教师可以让交警和学生一起交流一些实际的交通事故的场景,通过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交通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法律法规,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和应用法律。另外,教师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法治观念的引导,作为学生学习法律的榜样,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离自己并不远,学校生活中需要法律,家庭生活中需要法律,社会生活中也需要法律。

(二)通过法律案件体会法律

法治教育不仅是普法的过程,还是对法律精神的宣传与理解的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刻板的法律条文不容易懂,教师在进行法律启蒙教育时可以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一些案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理解法律。来源于司法实践的案例无疑集合了复杂多样的法律问题,每一个案例都可以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完美的诠释。案件具有生动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更具有直观性,学生对此更有感触,往往能够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法律内容拓展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学生观看央视普法栏目剧、阅读重要的法律新闻、看一些法律案例分析小视频等,通过这些方式向学生展示法律案件,尤其是在学生生活中发生过的法律案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假如是你应该怎么办”“你应该怎么帮助他”等问题,这样,通过丰富的案例及对其的分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第8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先入为主是人的天性,因而儿童英语的启蒙教育就尤为重要。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讲,这种英语启蒙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不懂得如何去理性思考,所以学习起来主观性极强,换句话说就是学习随性。往往他们喜欢学英语是因为喜欢英语老师或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并不是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才来学。因此,启蒙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现实的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升入初中的男同学不喜欢学英语,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这种无兴趣,甚至是厌恶的学习情绪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所以这些同学在上初中时就被甩掉了。这种现实值得我们深思。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英语本身是一种语言,它对中国的孩子们来说是一门外语,且与我们的母语有很大差别,因此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两个半球,分管语言的半球是左半球。它对语言的控制很特殊,仅有一种语言通道是打开的,也就是说孩子们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这条开着的通道是英语、法语、汉语或是其它语言。总之,只有一种语言形成通道,其他的无法开通。这就是说任何人学习外语所达到的程度都不会超过本身以这门外语为母语的人。所以启蒙英语教师不要一味地定下一个目标,从小教授英语就能使学生可以像说母语一样说外语。这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一种误区。英语启蒙教师应设立的目标是,尽可能的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学、多用;会学、会用;爱学、爱用。尽力使他们的英语越来越像母语,即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达到这种状态的关键因素就是成功的英语启蒙教育。

既然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启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成功之门呢?首先,我们要掌握儿童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记忆规律及学习取向,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心理特征:儿童对新事物都有强烈的新鲜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儿童有好动的特点,这样,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好动便成了课堂游戏。而游戏中便会产生竞争,儿童就会产生好胜的心理。胜利后希望得到认同,受到表扬,产生成功感。这样一来,教师便很自然地诱发了儿童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积极、自发地去学习的动机)。(二)生理特征:理论上说,人脑的发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在其某个区域内细胞活动太多就会引起大脑局部缺氧而产生大脑疲劳,于是大脑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这时儿童的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所以,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暂,大约在15分钟左右。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动静结合,规划课堂活动的时间,安排好授课程序。(三)记忆规律。儿童的记忆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然后逐步递加理解记忆的比重,发展运动记忆和情绪记忆,利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只有当儿童把获取的有效信息意义化了,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因此儿童对语言有较强的记忆力。(四)学习取向:基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及记忆规律,儿童对于形象性强的学习内容更感兴趣,易于学习、掌握。目标教育对儿童来说很难奏效。教师要不断培养、巩固并发展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说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儿童兴趣淡化做斗争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素质才能成功地完成启蒙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儿童无疑是教学围绕的中心,但教师是引导这个中心的关键所在。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极强的创造性、良好的示范性、出色的专业性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性。在启蒙教育中,要激发并巩固儿童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不断地在教育方法上有创新,而这里指的示范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学术方面的示范性。儿童学英语方言的干扰很小,母语的保护系统也不成熟,这样,儿童学英语时极易受启蒙教师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英语启蒙教师一定要有准确的示范性及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其二是文化习惯方面的示范性,教师要通过教授语言本身来传递西方国家优秀的文化、特有的习俗和个人品质。如处世方式、各种体态语、守时观念等。出色的专业性是每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无论在语音、语法、口语、听力、写作等哪一方面,启蒙教师都应做到时时强、样样强。这就是说启蒙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刻苦钻研,并具备教学预见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应变能力。此外,对教育工作的忠诚与热爱也极为重要。试想一位不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怎能全情投入教育工作?尤其是从事儿童英语启蒙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不让一位孩子从你这里掉队。面对孩子要充满爱心和童心,影响他们走进英语的世界,主动探询英语知识。

最后我们来谈谈具体的教学方法。儿童英语启蒙教育应选活泼有趣的内容为教材,例如童话故事、生活故事等,引起儿童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四个为主”。(1)以语言练习为主;(2)以使用英语授课为主;(3)以学生之间练习为主;(4)以口头练习为主。这样教师就要精心研究适合儿童学习的一套教学方法。现在很多儿童英语学校都在试行课堂游戏教学。儿童学习英语时心理障碍小,害羞意识淡薄,进行游戏教学既可以学到知识,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当,必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那么,如何把课堂教学游戏化呢?这就涉及到游戏设计的原则问题。其实原则就是在满足儿童好模仿、自制力差,自我表现欲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因此所投计的游戏应具备:(1)猜测性。如:在教了几个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猜,老师心里想的是这几个单词中的哪一个。这样就巩固了他们所学的内容,教师还可进行纠音。(2)对抗性。儿童的好胜心极强,关注游戏结果,希望自己获胜。如:可以把学生分组,看哪组同学能快速补充老师所说的句子。(3)趣味性。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一个简单的动作孩子们就能重复很多遍。因此把教学内容动作化,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4)可控性。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的教学进程和课堂纪律,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效果。(5)授课时要注意每个游戏均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为掌握课堂的教学内容服务,为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知识服务,并且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另外,版书要活泼多变,多用简笔画来吸引孩子们的视线。在游戏教学前教师应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卡片、头饰等)、知识上的(所应掌握的知识)、还有心理上的(对游戏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对)。教育还应注意游戏教学中应遵循顺序性、公平性、把握让学生多说,多练的原则。

儿童英语启蒙教学是英语教学基础的基础,理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美国,幼儿学外语的有关杂志就有二千多种。而在日本,高中学生就可以流利地掌握一门外语。这就是日本能够从二战的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重视启蒙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英语已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一条纽带,学好英语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迫在眉睫。英语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在于此。尽管目前我们的教学研究,教学条件、对启蒙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但我们仍然看到这种状况在迅速发生着改变。相信不久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研究启蒙教学,更多的孩子可以自由快乐地在这个地球村中生活、成长。(本文作者:马莉 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9篇: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人教社初二物理新教材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和前六章各种物理现象的简介和了解;第二部分为后八章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这种新型的知识结构,在国内的众多初二物理版本中还是少见的,这已是它的成功点之所在。

第一部分通过各种有趣味的物理现象介绍,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普遍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不仅感到物理知识很有趣,而且也不难学。

通过这一部分教材的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本教材所注重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部分教材的学习,可为后面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知识基矗这点不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更适应了少年儿童的学习心理。

如本书中的光学部分,总是以具体形象的光学现象和光学实验为依据来说明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成像规律、光的色散规律等。书中采取的方法是列举大量光学事实、光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认识和发现各种光学现象中的固有规律。而不是通过什么物理概念的繁衍,或数学、逻辑的推理得出规律。其实,前六章的知识结构都是这样的模式。即是就事论事地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现象,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如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力的单位、平均速度、温度、熔化过程、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光线等等。

总之,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形象地认识和发现物理知识。这种学习的模式,不仅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物理学习可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