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
传统蔬菜种植模式为追求质量与产量过多地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虽达到了增收目的,但蔬菜中的药物残留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无公害蔬菜种植模式的推广对保证国民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时期加大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力度意义重大。
1无公害蔬菜概述
无公害蔬菜指的是产品中不含国家规定的有害物质且其他物质含量在国家允许范围内的蔬菜[2]。目前,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集中于“三个不超标”。第一,无公害蔬菜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国家有关标准,并且在生产环境中未施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损伤的高毒性农药;第二,无公害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第三,无公害蔬菜中的有害物质不能超标,蔬菜中的微生物等物质不能超过国家标准规定。无公害蔬菜在种植环节要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使蔬菜生长尽可能符合自然规律,过度添加农药及化肥等会对蔬菜本身造成污染,也会对土壤等种植环境造成污染。
2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无公害蔬菜认识的加深,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在无公害蔬菜的实际种植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当地地理环境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种植效果往往低于预期。我国多数乡镇地区的农民群众对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于这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不够重视,地方人力、物力、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阻力较大,难度颇高。调查发现,目前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面临的较大阻碍有3个方面:第一,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导致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受阻,相关研究进度较为滞后;第二,农户认识程度不足,农户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甚至存在一些抗拒心理;第三,农业部门推广力度不足,要让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从纸面上的宣传落地到实际生产中,不要让技术推广流于表面。
3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对策
3.1创新宣传模式
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新型种植技术,要想从根本上加深农户对其的理解,应充分结合当前时展背景,对原有宣传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推广工作效率。例如,应先让农户了解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能为其带来的经济价值,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宣传,便可达到良好效果。同时,应发挥信息时代下互联网与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创新传统宣传模式,在电视宣传、张贴海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手段对农户展开宣传,帮助其了解更多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知识,为后续推广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3.2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在新时期,为做好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工作,有关部门要提高对于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传统的推广体系进行优化,建立更专业、更负责的推广部门,以更专业的管理模式、更认真的态度开展日常推广工作。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无公害蔬菜种植地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对于存在问题的地区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与指导,充分发挥政府对于无公害蔬菜种植的扶持作用。此外,根据当地无公害蔬菜种植情况,当地政府应颁布一些惠农政策,给予无公害蔬菜种植户适当的补贴和优惠,提高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推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3.3加强人才培养
优秀的人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想有效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3]。有关部门需对相关推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宣传人员自身素质过硬、相关概念清晰、技术掌握熟练,能有效开展推广工作。同时,地方政府与相关机构可从当地农业服务站挑选优秀人才,组建一支服务团队开展宣传及后续人才培养工作。一支优秀的团队可深入基层农户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农户能掌握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减少农户的学习成本,提高农户生产效益。
3.4组建专业的培训班
为了充分地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传授给广大农民群众,地方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农业协会与合作社合作的方式,开设专业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由专业的技术人才担任培训班的授课教师,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前来传授先进的方法与经验。同时,培训班需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日常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技术推广效果。
3.5建立技术示范基地
由于广大农户的文化知识水平及技术能力等相对有限,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采用示范基地榜样推广模式要优于技术讲座,因此,在做好基础技术讲座宣传的同时要重视榜样建设对于技术推广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对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进行推广时,可鼓励以家庭为单元构建农场的形式建立无公害种植技术示范基地,使其他农户可以真实地看到无公害种植技术带来的收益提升,提高其对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认可度,使其能积极采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起到点带动点、点带动面的高效推广作用。同时,当地政府与相关机构要给予技术示范基地一定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通过政府补贴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实际种植环节。
3.6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在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为了提高推广效果,促进当地无公害蔬菜种植业发展,可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此发展模式下,公司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及高效的管理模式等,具有较强的带动性;基地为农户提供集中生产的地区,还能为无公害蔬菜的产业化经营提供一定的保障;农户负责专业技术的学习及后续的生产工作。“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能有效解决农户参与无公害蔬菜种植所遇到的资金难题、技术难题,打消农户的顾虑,从而实现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但是,这种模式的推广应遵循自愿原则,不可强制要求农户参与。同时,农户在这个模式中处于弱势一方,当地政府及有关机构要注重对于农户合法利益的保护。
1.1现行机构体制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吉林市城区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均为属地管理,没有独立的办公条件,在政府内部办公,因此政府部门调用、借用农技人员的现象普遍存在,个别严重的乡镇农业站基本就是一人站,所以严重制约了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另外城区各农业技术服务部门掌握和储备的实用技术少,虽然每年都多次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但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且城区农技推广机构的推广经费被挪用、占用现象严重,这就给农技推广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农技推广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推广的种植技术不到位,大多还是停留在原有的、简单的常规性种植技术,这已经非常不适应新时期的农业生产。再有农民得不到新的种植技术,加之自身文化素质低,所以导致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过于传统,因此农业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农民增收幅度不大。
1.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积极性
目前城区各乡镇的农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缺少主观能动性,这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新型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另外,目前各乡镇仍有新进到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所学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师编制的人员进入政府机关占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这就严重造成专业不对口,对农业技术一无所知的现象。由于他们的农业知识有限,对农技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总体水平不高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1.3技术推广方式简单
目前城区各级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农技推广方式都很简单,并没有真正深入村屯了解农民群众的种植技术需求,基本都是从本部门单方面的主观意愿出发开展技术推广工作,这就造成推广的种植技术与农民的生产实际脱轨,融合不够密切。部分种植技术甚至2~3年或更长时间内一直在推,没有进行较好地调研、评估这项技术的可持续性,所以农技人员无法准确地掌握哪些种植技术适应当今的农业生产,哪些种植技术已经不再有推广价值而应该将其淘汰。
1.4农民的种植水平有限
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大多在50~60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都是传统的种植模式,有的农民干脆就是春种秋收的耕种方法,平时基本不去管理,也不去应用那些对农业生产有利的技术。另外对新的农业技术接受程度有限,同时对上级农技推广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也不够积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因此粮食产量也上不来,收入也无法得到提高。
2适应新时期农技推广的对策
2.1尊重农民的意愿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都是由上到下的,也就是单向的、强制性的推广方式,农民群众参与的机会甚少。因此要真正“以人为本”建立起一种有农民参与的推广模式,就要充分尊重农民朋友的意愿。借鉴和学习农民朋友好的经验和做法,推广新技术不能强加于农民,更不应该带有什么附加条件,否则会让农民失去自主性,从而增加农民的负担,同时也打消了农民的积极性。
2.2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素质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载体仍是农技推广人员,因此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显得极为重要。要经常举办一些培训班、学习班,给农技人员充充电,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的培养,让农技人员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推广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作用。
2.3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加大举办冬春科技培训活动的力度,经常举办农业科技三下乡活动,通过散发资料、宣传手册、光盘等手段来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让所有人都知道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让农民从根本上转变种植观念,积极地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从而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4提高从事种植业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
农民是农业技术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因此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和使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目前,吉林市城区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农民的文化水平还不高,因此,通过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这个项目来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种田水平,特别是对通过筛选确立的科技项目示范户及农民技术骨干进行的技术教育,让他们去辐射、带动其他农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5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建立监督管理机制
是我县传统名特农产品,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年我县自广东引进的浅生槽种植技术取得初步成功,经随机测产平均亩产为2463公斤。较传统方法种植亩增459公斤,增幅22.9%。为进一步扩大我县浅生槽种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带动我县产业化基地建设步入良性化的发展轨道,以推进我县绿色生态农业的步伐,提升产业化的经营水平,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特作出如下通知:
一、各乡(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发展我县农业特色作物生产的重大意义。
是我县仅次于水稻的一大传统农特产品,其栽培历史悠久,开发价值极高,市场前景广阔。同一田块头年种植,次年种植水稻,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它对于科学合理地改革耕作制度、有效推动我县绿色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为此,当务之急就是必须选定在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轻壤土或壤土田块的稻田作为种植的田块,每个示范点面积应在20亩以上。并抓住晴好天气,及时翻耕稻田,且务必于小寒时节内进行全田翻耕晒垡,以便种植时节能顺利地做畦起垄,搞好浅生槽的规范种植。
二、县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做好种子、浅生槽的调运、搞好乡镇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及时做好大田生产的技术指导,确保水稻田浅生槽种植技术的示范工作获得成功,夺取新丰收。
三、鉴于浅生槽种植技术目前尚处示范阶段,且种植所用的浅生槽成本较高,每亩大田需用1500片以上,每片0.62元,计每亩需930元。
关键词:山区;高山蔬菜;发展
张溪乡是永嘉县北部的一个山区乡镇,全镇面积80多km2,有18个行政村,1.1万人口。水田面积约154 hm2,山园面积约67 hm2,海拔高度200~700 m。一年四季分明,水质洁净,空气新鲜,无工业“三废”污染。独特的气候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高山蔬菜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几年来,张溪乡几个村生产的茄子、辣椒、黄瓜等,由于品质佳,其产品销往到本县的县城及温州市区等,深受市区居民的欢迎。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张溪乡的蔬菜生产还处于“小打小闹”的状态。为此,笔者对张溪乡当前的蔬菜生产现状和今后发展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认为张溪乡发展高山蔬菜有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生态优势,其发展潜力是很大的。
1 张溪乡当前蔬菜生产现状
张溪乡的高山蔬菜从21世纪初才开始种植,开始迟,发展慢,加之地处永嘉北部的高山上,科技信息落后,交通运输条件差,再加上当时乡、村干部对发展高山蔬菜认识不足,超前思路性不强。因此,高山蔬菜生产一直处于自发状态,种植面积小,发展慢。到2008年初,在乡、村领导的重视下,才开始有了起色,从当时种植面积的20~27 hm2,发展到现在的80多hm2,品种也由原来的叶菜改为现在的黄瓜、茄子、辣椒等经济效益高的品种。
2 发展高山蔬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 基础设施投资少,基础条件差
张溪乡地处山区,交通不发达,工业基础差,至今没有一家像样的大的工业企业,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地方财政困难。到目前完止,一些村的交通、通讯等基本条件都还很差。因此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很少,适合种植高山蔬菜的农田、山园,由于水利设施差,配套设施不足,抗灾能力很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一些村,由于生产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仍然是“生产靠天,运输靠肩”的原始生产方式。因此,严重制约了高山蔬菜的发展。
2.2 没有形成生产规模,流通渠道窄
张溪乡的高山蔬菜虽经乡、村级领导的重视,目前还是处于一个自发状态,高山蔬菜生产仍然停留在农户自己种植、自己销售的分散经营状态:95%以上的农户,可以说100%农户的田地都是自己耕种,没有形成规模种植;在种植品种上,由于农户分散种植,品种多而乱,且落后,主要品种不突出,流通渠道窄,形成不了市场优势。加之农民对蔬菜市场行情难预测,因此在高山蔬菜的生产上,发展慢,难成气势。
2.3 菜农文化基础差,栽培与管理技术落后
在张溪乡,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高山蔬菜的种植主力是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的文化基础,不用说高中程度,初中毕业的也不多,有好多还是大字不识一个。这样的文化知识水平,现代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他们很难学到,也不知道怎样去学,故现代的科技知识在他们中很难推广开来,特别是蔬菜生产管理中的病虫害防治这个关键技术环节,很难得到有效科学地推广。在调查中发现,80%的人不知道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近65%的人当蔬菜发生病虫害时,不知道选用什么农药好,60%的人连病虫害的识别都不会。
文化知识基础差,信息落后,加上乡里没有专职从事蔬菜生产的技术干部,致使在各个村从事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人员少之又少,可以说没有,因此先进的蔬菜科技成果在这里很难得到推广应用,许多新品种、新的管理技术不能在这里“安家落户”。这种文化知识及现代信息的落后,致使菜农的商品意识差,劳动生产力不高,生产管理不当,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上不去。
2.4 社会化程度低,没有带头企业
到目前为止,张溪乡没有蔬菜产业协会,也没有蔬菜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因此在高山蔬菜种植上,90%以上的菜农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了解市场行情,60%的人可以听取别人意见,只有3%的人会通过媒体了解市场行情。因此蔬菜销售主要靠菜农自己运到集市上去销售。乡里没有一个牵动能力较强的企业来帮助农民做好产前的计划安排,良种引进,科技信息提供;产中技术指导,技术运用推广;产后加工、销售等工作。至今乡里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也没有一支较有实力的蔬菜贩销队伍,因此就没有形成有知名度的当地高山蔬菜品牌。故多数高山上的蔬菜都是自找销路,严重制约了高山蔬菜的发展。
3 发展高山蔬菜的对策与思考
3.1 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扶持力度
发展高山蔬菜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生产周期短、风险小的“短、平、快”项目。因此,县、乡级政府应当把发展高山蔬菜作为帮助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战略机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特别是在贫困山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极低,需要政府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信息引导、技术辅导及产销宣传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把发展高山蔬菜列入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当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改善生产条件,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在资金上,一方面要向县、乡政府争取支持,这是主渠道,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农户、乡村企业多投资、投工、投劳,来抓好高山蔬菜基地的基础建设,主要是道路水利和大棚的修建,如果有条件可建设微灌和滴灌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当蔬菜种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进先进的蔬菜保鲜、加工、包装等技术,来加快山区高山蔬菜的产业化进程。
3.2 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组织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要实现高山蔬菜的规模种植,种出有品牌的高山蔬菜,必须要科学种植,必须要有科学技术。在目前情况下,开展技术培训是最有效的办法。组织现有乡、村级农技干部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健全高山蔬菜技术推广的网络。通过培训后,尽可能使乡里有1~3名专职技术人员,来指导全乡各村的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工作。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应针对高山蔬菜发展趋势,建立专家组,对高山蔬菜的生产、销售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在各村“安家落户”。同时要积极组织对菜农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从目前情况来看,乡里的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在初步调查中发现,近几年来,只有15%的菜农参加过蔬菜种植方面的培训,85%的人从来没参加过培训,有80%的人非常想参加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培训,尤其需要一些现场“手把手”式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和商品意识,提高蔬菜的种植技术,提高水肥管理的水平,掌握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使高山蔬菜在质和量上都产生大的飞跃,使高山蔬菜产生高的经济效益。
3.3 抓好四项工作,科学防治病虫害
高山蔬菜同平原蔬菜一样,发展到一定面积后,病虫害的发生也同样增多。从这几年张溪乡高山蔬菜种植来看,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等。茄子有灰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烟粉虱、红蜘蛛及茶黄螨等[1]。辣椒有灰霉病、炭疽病、疫病及斜纹夜蛾等病虫害。
由于蔬菜生长季节短,一年茬数多,加之病虫发生种类多,交叉危害重,若没有一套科学的防治策略和专职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对病虫害的防治很难到位,要么是治不好、治不牢;要么是农药使用量超标,导致蔬菜上农药残留量高。
因此,在对高山蔬菜病虫害防治上,一要做到引进抗病虫害、产量高、品质佳的蔬菜品种。二是做好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高山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做好高山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在防治上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打药。四是科学用药,在对高山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上,尽量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确保蔬菜质量及市民的食用安全。
只有做好了上述4项工作,生产出来的高山蔬菜才是优质的、放心的、无公害的,是居民喜欢的农产品。
3.4 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
张溪乡同其他山区一样,山地资源丰富,开发高山蔬菜具有很大的潜力。按照“规模化、园艺化、专业化、科技化”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上,一是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合理规划”的原则进一步来规划好高山蔬菜的种植面积,努力建设成高产高效蔬菜生产基地;二是积极抓好集中布局、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等工作,大力提高基地生产的水平和档次;三是建成生产能力强、档次高、抗灾能力强的高山蔬菜基地,使基地的高山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向市民提供;四是要加强蔬菜市场研究,系统调查现有的市场,分析未来走势,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营销策略和销售渠道研究,及时调整产销布局。
高山蔬菜的销售是影响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山蔬菜发展上规模后,必须做好招引外地客户来经销的工作,使地里收获的蔬菜能及时运出去、销售掉。同时积极组织和培育以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高山蔬菜运销队伍,提高蔬菜的运销能力。尽量创造条件在当地建立小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拓展高山蔬菜的市场销售。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建立高山蔬菜产销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当地农民信箱等多种渠道,提高产销信息的现代化水平。
3.5 推进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为大规模发展打好基础
高山蔬菜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涉及到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推广和市场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因此必须要从现在开始,积极组建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探索完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经验和方法,建成示范性专业合作社。扶持和发展具有一定经营规模、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利益一体化的蔬菜运销龙头企业,或吸引外地企业来与当地农民签定订单合同,使之成为联系基地农户和市场的桥梁。随着规模的发展,建立起“农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化基地”等现代生产方式,提高高山蔬菜生产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及时为农民做好种子、肥料、技术、信息等社会化服务工作。同时还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搞活流通,引导农户逐步接纳大规模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摒弃小农意识,增强市场农业观念。
最后,注重品牌建设,兴办蔬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要主攻防腐保鲜、贮藏、脱水深加工等项目。这样既可调节淡季旺季,缓和供求矛盾,又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品牌打响后,要及时搞好产品商标注册,形成自己的品牌,同时,注重产品分级包装,提高产品档次;积极申报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努力培育成特色产业,形成拳头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是发展高山蔬菜的必由之路。
通过上述总结,笔者认为张溪乡的高山蔬菜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发展成为在温州市有一定规模的、上品牌、高效益的高山蔬菜基地。
一、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成效
今年,我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在州农业局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配合下,通过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及干部群众辛勤劳动,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明显实效。共完成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6300亩,具体落实情况是:
(一)蔬菜基地3400亩。主要分布在:
(二)道地中藏药材基地1000亩。人工种植主要分布在:
二、采取措施
(一)及早规划落实
我县农业处于年初制定《县2015年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分解到乡,督促乡(镇)将规划落实到田间地块,并将年度目标纳入年终考核内容。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效,我县成立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措施到位。领导小组由县农牧和科技局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为相关项目乡镇负责人组成。各项目乡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加大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力度,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活动顺利开展。
(三)部门密切配合
我局大力搞好技术培训,年初,结合春冬技术培训,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了全面的特色作物种植技术培训,并指派技术人员深入到有关乡镇指导帮助开展特色基地建设规划。开展“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工作,加快了先进技术的推广转化,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同时与实施有关涉农项目的部门互相沟通、密切配合、明确分工,以整合项目资金,共同搞好特色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督查督办
我局定期对大棚蔬菜、地道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种植工作进行定期督查,以确保蔬菜、地道中药材基地建设种植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有力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虽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项目上给予了安排,但项目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二是传统种植观念没有彻底得到转变,对特色农业种植概念淡薄,有待加强。
三是种植户种植水平较低,科学种植意思不高,致使我县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需加大培训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
1.继续加大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做好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和路网建设。
2.积极争取资金发展设施农业。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蔬菜作为日常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激素类的蔬菜也越来越敏感,对蔬菜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也得到了重视。所以,加快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以提升蔬菜的品质及产量,这对于缩小地域种植差异、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意义
1、无公害蔬菜是蔬菜安全消费的重要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人们吃上放心菜,是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发展无公害蔬菜,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满足人们绿色消费的需要;可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可以树立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无公害蔬菜可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我国国际形象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优良、生产过程全程质量控制、产品无污染、安全、优质等特点,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我国蔬菜商品的竞争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等有着重要作用。提倡无公害食品,它是一种新的生活消费方式,一种新的与环境共处的依存关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3、无公害蔬菜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国内外市场表明,无公害蔬菜,其价格比一般蔬菜高30%~100%,而且市场需求旺盛。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具有较强的市场发展前景。不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建设,还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双赢”事业。
二、我国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现状及障碍
1、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现状
以往主要通过传统的推广模式来进行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主要包括种植农户、推广部门、技术人员三方面,通过发放种植技术宣传手册、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等方式将蔬菜种植技术及品种等相关技术与知识推广。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日渐发展,使传统蔬菜种植技术推广模式获得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并逐渐转变为推广部门与种植农户相辅相成、相互合作的新模式,通过示范带头、科技帮扶及科技下乡等形式来开展蔬菜种植技术推广。
2、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的阻碍
人员不足,使得在蔬菜生产环节中,管理部门与农户之间发生严重脱节现象,导致蔬菜生产管理存在诸多漏洞。技术人员是蔬菜种植、管理与生产等环节中的技术保障,但我国技术人员的种植技术与专业水平仍然较低,使技术难以及时有效推广入广大农户中。大多数菜农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适应能力与接受能力差,阻碍了新技术、新模式及新产品的推广。
三、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方式
1、田间技术指导
依据农民的需要,为其指派专家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对农民进行培训,将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向他们讲解病虫害防治、政策法规、温室日常管理、O施蔬菜、蔬菜产品质量标准、农药喷施等方面的内容。在农业生产较为关键的时候,指派农业专家团队到无公害蔬菜技术示范基地等一线生产基地建立教学课堂,与农民进行直接沟通交流,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民发放相关的学习光盘、科技书籍、专家讲课笔记及技术资料等。
2、技术示范
建立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区,根据实际产业发展需求,可以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农业园区等进行技术示范,将最优质的种子、最新的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展示给农民看;此外,对于绿叶蔬菜栽培技术、塑料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等各种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也要及时积极示范,通过直接的种植效果促进农民学习以及效仿。
3、专家带徒弟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由农业专家和年青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师徒”关系,形成创新团队。对于每个团队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创新目标、创新课题等。结成“师徒”关系以后,按照师父为主、师父选徒弟的程度和方法进行。应该尽量鼓励农业专家吸收基层的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徒弟。每名农业专家要确定一个创新课题或科研项目,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科研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结题并且通过鉴定。根据专业特点,师傅对徒弟采取评议教案、示范课、课题研究、现场指导、经验交流、技术推广等形式进行交流,师傅主动承担起提携和培养青年人才的重任。
4、展示展览
展示各类最新技术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新技术及组织培训本地农民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可以对著名蔬菜交易物流园、育种基地、农业企业进行展示,从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展示展览在技术交流和经济发展、文化培育和社会发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的一个重要平台,对各种无公害蔬菜技术的成果的转化及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四、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措施
国家农业部通过一系列农产品安全质量要求规范,积极推动建设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业,促使相关种植技术下达到各省市、自治州,为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地方农业管理部门在响应国家绿色蔬菜生产的同时,加大了对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的扶持力度,通过蔬菜种植技术人才的下乡知识普及、蔬菜种植资金帮扶等方面工作的努力,加快加深了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在我国广大地区的推广进程与应用实效。加强国家在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业的政策扶持、资金建设、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落实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的建设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促进我国各地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业在相关技术上的学习与实践应用工作的发展;根据全国各地区蔬菜种植的具体情况与优势条件,对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进行合理的完善与创新,提升其地区适应性;大力培养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的专业人才,打造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研究团队与实验基地。
五、结语
现代化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蔬菜的栽培,随着科学技术快速的发展,科技食品也开拓了市场。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作为我国蔬菜种植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今后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必然会成为最为关键的技术内容,因此,要继续加快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技术的应用推广进程,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从而推动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春、陈凤生,浅谈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5(20)
[2]刘伟,蔬菜有机无土栽培技术的优化及推广[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一、加强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及时成立了“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组员从农业办、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抽调组成,同时建立健全了镇农技“110”服务站,全镇13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组”,形成了两级科技网络。镇委、镇政府把这项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计划”。年,召开全镇科技工作专题会议4次,及时汇报、小结和布置科技工作,解决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科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抓好科普培训工作
为了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我镇建立健全了镇、村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点和电子农务服务站,并有专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协会,组成人员有80多人。我们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推行农业实用技术工作。为了科技服务工作抓落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传栏,定期出版宣传科技内容。利用各村广播站有线电视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二是安装“农信通”,收集、科技和市场信息,推进“三农”信息化。三是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知识、法律、科技等教育。九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科技培训,如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等技术。我们还聘请专家和农艺师为农民授课,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如防虫害、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家禽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进行专门的现场讲解指导,让各农户在各阶段都能听到和看到适合自己的可操作实用技术。一年来,我们开展专门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参加的农民达525人,另是,以会代培训7次,共培训2090多人次,并印发农业技术资料3500份。九是在全镇成立了九个农技协会,培养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发财致富。九是送书下村,为农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精神食粮。九是发挥“农信通”和广播作用,及时收播有关三农政策信息,宣传镇里的好人好事和运用科技发展经济的典型事例。九是为了保证科技信息的畅通,我镇充分发挥农村技术员的积极性,组成科技服务联系人13名,深入到村、组为农民服务,使我镇科学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训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励农户遵守制度,使全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三、结合本镇实际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为了扎实创建科技进步先进镇,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我镇不断建立健全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利用电子农务和“农信通”平台,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农业科学技术应用和市场信息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科技进步。年我镇重点开展农技服务工作,深入田头开展种植业生产科技服务。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推广应用科学种植技术,不断引进新优品种,使我镇无公害蔬菜品牌,逐渐形成。由于年科学技术种植得到不断推广,科技服务不断完善。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市秋播生产坚持“稳粮扩油、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壮大板块”的原则,牢固树立和谐农业、效益农业理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基本目标,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恢复性发展油菜生产;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集中连片建设夏粮夏油优势产区,壮大板块优势。
二、奋斗目标
三、主要内容
㈠加快板块区域建设,形成规模效应。
二是认真建设板块示范田。小麦板块示范田主要是在 镇 村各办一个核心板块示范田,每个板块示范田面积不少于1000亩,全市共计5000亩,辐射带动全市10万亩小麦板块及38万亩小麦生产。油菜板块示范田主要是在仙人渡镇柴店岗村、 村, 办事处 村、方营村, 镇 村、 村各办一个面积不少于1000亩的核心示范样板区,辐射带动全市15万亩油菜板块生产。
未安排的乡(镇、办)均要建设200亩至500亩连片示范种植区,促进全市秋播生产均衡发展。
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肥效试验,提高秋播水平。
㈢推广免耕栽培及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农业增效。
四、工作措施
㈠抓好品种定向,调优品种结构。
㈡严格田间管理,提高作物产量。
一是抓好小麦施肥。首先要施好底肥,在底肥施用上还应保持上、中、下三层都有肥料;其次是搞好配方施肥和追肥。按照科学施肥要求,在揭板前应亩施农家肥3至5方,耖地时亩用BB肥25公斤至30公斤,做土壤中层肥或亩施45%以上含量的复合肥25公斤至30公斤,尿素10公斤至15公斤一并施用。此外,还要增加高含量复合肥的施用(N、P、K含量各15%),搞好微肥、叶面喷肥、秸秆还田和盖草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小麦增产。
㈢推进农业机械化,按时完成秋收、秋播。
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部门作用,组织各类农业机械全面投入秋收、秋播生产,大力推广机收、机耕、机整、机播,特别是要推广油菜机收,扩大机械作业面积,保季节完成秋播。继续深入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组织各类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推广应用油菜免耕(直播)、小麦免耕、测土配方施肥、抗灾减灾等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秋播生产科技含量。
㈣搞好沟厢配套建设,防止渍涝灾害发生。
做到田内三沟配套,即:厢沟、腰沟、围沟配套。田外两渠配套,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既能养根保叶,又能控制病害发生,达到田、路、渠、树综合治理的目的,确保粮油增产增收。
到曹全有时,他正在种植基地里除草。大棚内的天麻苗菌棒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忙碌的工人或装袋或浇水。“这一片就是我种植的蒲公英、龙须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80亩,今年我准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亩产收入。”曹全有介绍道。
曹全有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因家庭贫困十三岁就离开了校园。为了脱离贫困,他开始在外打工。打工生活辛苦而枯燥,他便开始看各种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意中,翻看了《吉林农业》杂志,其中不仅有农业政策的解读,更有农业种植技术的介绍,这使他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意义。于是,他便毅然返回家乡,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辉南县样子哨镇万宝村甘饭盆屯有着丰富的山区资源,回到家乡他潜心研究天麻种植技术,并多次到河南南阳市、陕西汉中市、湖北宜昌市拜师求艺。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终于收获了高品质天麻,用心血与汗水获得了回报,也让曹全有看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2015年初,他加入辉南县创意农业协会,并成为协会的副会长,随后他在万宝村建立了辉南县创意农业协会种植合作社及产业示范基地。发动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并免费为社员提供技术培训、农资采购、产品销售等服务。目前,分社已有社员8户,其中贫困户有6户,带动周边200 户农民发展天麻产业。
贫困户董根喜深有感触地说,去年他种了2亩天麻纯收入100多万元,这让他尝到了甜头。今年,在曹全有的引导下,他加入了辉南县创意农业协会万宝村分会种植合作社,还扩大了种植面积,希望能像曹全有那样带领更多的村民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