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课堂教学实录范文

美术课堂教学实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课堂教学实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课堂教学实录

第1篇:美术课堂教学实录范文

【关键词】有效“放” 有效“收”

本学期,我校进行了常规教学调研活动,被调研的二年级美术学科由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季菲老师执教,季菲老师是我校优秀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上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上有极深的研究与造诣。就是这样一位非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会如何来上美术课呢?她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会与我们专职教师有何不同……一系列的好奇与疑问使我对她的课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基于对新基础教育的认识,带着对新基础教育的思考与研究,在聆听季老师的美术课时,带着一系列问题的我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悟与思考。季老师以最简捷有效的方式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上课不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及时“放下去”,通过“信息回收”收集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状态和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产生了教学的生成性资源,也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的互动性资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作好了铺垫。通过每一次“放――收”的有效结合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得如此清晰与简单。

下面,我简略分析一下季菲老师的这堂美术课。季菲老师执教的学科为苏教版美术第四册第八课《树上树下》。在导入阶段,开门见山,以美术作业本上导学练部分的一组图画为例,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在教学的一开始,季老师就让学生自己观察欣赏组图,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理解,看看说明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

(课堂实录

学生:小刺猬摘苹果的故事。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每幅图讲了什么?

学生回答:第一幅:一只小刺猬看到一棵苹果树,小刺猬想吃到苹果,但是树太高够不到。第二幅:于是,小刺猬卷成一团撞向苹果树。第三幅:撞上苹果树后,苹果从树上震落了下来。第四幅:小刺猬把震落的苹果插在自己的刺上,喜滋滋地背回家了。

季老师通过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领悟感受,从而讲述表达了图片内容,季老师在基于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发生在树上树下的故事。

这就体现了新基础教育中的“放”,所谓“放”,就是为了体现教学的有效开放,体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为此,需要在教学中体现把教学的重心下放,即把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所有学生都能通过欣赏导学练上的组图,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说一说小故事。基于这样的学情,季老师了解了基本学情,进行信息的有效回“收”。教学中,所谓“收”,就是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为形成下一步师生的“交互反馈”提供资源准备。

第二次“放――收”问题的解决上,季老师引导追问,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学生回答树上有苹果,树下有小刺猬。季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树上除了水果外还能有什么呢?第二次将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让学生多角度思维,激发想象与创造力。

(教学实录)教师:树上还会有什么?

学生:还会有风筝,松鼠,蜂窝,垃圾等……

教师:那么相对应的树下会有什么呢?

学生:小朋友,松果,熊,清洁工,砍树人等……

教师:谁能把树上树下的内容联系起来讲一个小故事呢?

季老师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再次通过有效地“放”继而进行有效的“收”。学生自编或想象一个有趣的发生在树上树下的故事,故事中的形象多样,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总结概括如下:

学生1:一个小朋友在树下放风筝,这时候风筝飞到了树上下不来了,于是小朋友搬了梯子把风筝取下来。

学生2:树上有一只小松鼠,它看到地上有很多掉落的松果,于是小松鼠就爬下树来捡松果。

学生3:人类制造的垃圾飞到了树上,清洁工人用长长的棍子清理树上的垃圾,还树木本来的样子。

“放”与“收”不断推进教学过程,通过生成的教学资源不断启发引导,使学生自编或想象了一个个有趣的发生在树上树下的故事,激发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次“放――收”问题的解决上,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季老师发现学生在绘画表现手法、刻画细节等方面上有所欠缺,第三次运用了“放”与“收”的方式,通过展示美术课本上的范例,请学生分析讨论,看看同龄人的作品是怎样来表现的?你学到了什么?季老师的这节课“收”“放”自如,直击了教学重难点。

一位非美术专业的教师,正因为她有儿童立场,这种立场正好吻合新基础倡导的理念,通过运用新基础“放――收”结构教学,使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我们要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要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是以学生健康主动发展为本的教育;要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为本的教育!

【参考文献】

[1]《“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吴亚萍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美术课堂教学实录范文

(一)关键词界定

教学资源是指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物力和人力,不仅包括非生命的实物和信息,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

美术课程中的教育资源是指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应用和实践中,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物力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研究背景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课程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当中国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时,教育课程改革就必须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验和试用中,我们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为学生的美术学习与老师的美术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我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发展及我市文化特色、地方特色、美术教育特色以及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我校美术教育提出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以求积累经验,探索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美术教育及其培养人才的基本内涵。

(三)研究假设

本课题从学科及教育的发展观出发,根据地方特点,挖掘出能促进美术教育的有利资源,研究创新的资源利用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让地方资源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美术教育服务。同时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整合我校相关课题科研成果的成功经验,探索美术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开发课程资源提供高质量的主体力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我校的美术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丰富和发展现代美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认真总结研究成功经验,为我校乃至全省全国美术教育改革和新课标、新教材的实验提供实践经验和实验依据,服务于社会。

本课题重点突出教育系统种类学校在美术新课标实施中校本资源开发的目标、要求、途径、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研究。若本课题研究能取得预期效果,将为美术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进行美术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3.生态式美育理论。生态式美育意在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多种学科之间的生态组合,通过作品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互生和互补关系,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生态式美育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对话关系,以师生共同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为中心。在这种活动中,师生都积极参与,并形成多学科、多要素、多种类的人之间的的生态关系。

四、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1.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和艺术教育工作,并对美术教育科研作了重要的部署和指示。近几年,我校的教育科研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聘请了大学美术专业教授、科研所的专家、学者担任导师,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3.本课题组负责人是日本广岛市立大学大学院艺术学研究科博士课程留学生。中国国际教育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收藏拍卖网高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省分会会员,副高级职称,省骨干教师,省优秀教研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研意识,敢于探索,乐于改革,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参加全省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连续三年被评为一等奖,全国青年教师优秀录像课评选活动一等奖,撰写多篇教育科研论文荣获全国、省、市的奖项,并有多篇文章和作品在各级种类报刊发表。其领导的书法美术教育协会,是一个以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组织。学会有一批如奚楚、王露露等年富力强、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并在教育第一线参与实验工作的骨干教师。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具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4.我校是一个把教育放在重要发展战略目标的学校,改革开放和经济和发展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我校办学条件优越,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而且各级领导对美术教育非常重视。现在我校已配备了多功能美术教室、书画展览室、电脑室,校教育网也已开通,并且即将开通美术学科自己的网站,加上如长春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等一批有经验的学校提供教学经验和实践依据,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所需的良好的物质条件。

5.我校在科研和美展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教师实践中形成了一支雄厚的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有一批美术科研课题和美术作品已在国家省获奖,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为进一步改革和探索创造了条件。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一)研究内容

从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注重开发和利用地方的经济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及地方建设资源,为我校教育及美术课程服务,体现我校的美术教育特色,争创美术教育强校,其基本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现代美术课程的特点、要求以及与资源开发的相关性研究。

2.我校美术教学中开发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3.利用乡土资源推进美术课程实施的研究。

4.利用社区资源推进美术新课标实施的研究。

5.美术课程实施中校本资源开发的目标、要求、途径、方法和推广应用的研究。

6.当代美术课程实施中生本资源的开发。

7.美术教学中开发教学资源对教师素质要求的研究。

8.美术课程中教育资源的管理。

(二)研究原则

1.优先性原则: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2.适应性原则: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共性情况的同时,还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具体特殊情况。根据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确定恰当的目标。

3.实践性原则:注重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实践,积累第一手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做好实验材料的归档管理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先拟定阶段目标,然后分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正,使研究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实践性。

2.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先进的研究理论,借鉴成功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为我所用。

3.案例研究法:收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以某些个案为研究蓝本,从实践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理念、规律或模式。

4.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每学期安排阶段总结与展示,对有价值的教育经验要及时宣传推广。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2011年6月至2011年8月)

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收集资料,做好课题的理论准备工作;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制定子课题的规划指南;确定实验学校和对比学校。

第二阶段――研究实验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

开题立项:2011年 12 月20 日,在美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班举行了开题会。

实验研究:

(一)挖掘课程资源,突显地方特色。

1.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从学校所在地方的人文资源入手开发利用当地传统美术资源。

2)以家乡所处地域的朝鲜族民风民俗及自然景观、名胜古迹等自然生态资源为切入点深度挖掘乡土资源。

2.教学实践中的美术教学资源开发与创新

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更为细节的组成部分。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课题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进行了尝试与创新:以学生为本,挖掘生活中的美术资源;以教师为载体,研培一体、教学相长开发利用再生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巧用教学环境资源;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依据当代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开发利用人文资源。教师的个人智慧为我校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力量。

(二)抓好教师培训,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影响课程资源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更是专业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当前我们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扎实有效的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我们从教师培训入手,积极建构全方位的培训体系,通过网络培训(天网)、教师培训(人网)、校本培训(地网),实现“三网合一”的美术教师培训模式。

(三)做好科研引领,整合科研成果。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上来。”可见科研活动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可以说教师的科研素质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当前迫在眉睫的美术教育工作。本课题的实施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基础,我们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已结题)和吉林省课改办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已结题)以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对策与研究》(正实践研究)。前者为本课题提供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而后者则为我校美术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课题组将相关的课题科研成果有机整合、拓展创新,更好的为本课题研究服务。

(四)参加社会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美术作为精神文化财富,是一种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社会活动”,基于此我们充分发挥美术的社会功能,积极组织广大美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美术活动,通过纪念性画展、民间组织的书画展、跨国艺术交流等活动展现我校优秀且具个性才华的美术教师的风采,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社会文明发展及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如: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1.进行研究成果的总结、验收和鉴定。

2.撰写总课题实验研究报告及论文。

3.召开成果鉴定会议,对本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讨论、评审。

4.编辑出版本课题研究的专著、作品集和光盘等。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本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结题报告、网络资源库、研究成果汇编等多种形式。

八、实验结果

1.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取得初步成果。

经过研究实践,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一些成果。显性成果:如课题实验教师韩双编辑的校本教材《满族剪纸参考教材》和杜宏博老师参与编辑出版的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丛书《民间剪纸》,以及课程教学计划、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还包括已搜集的图片资料、特色教具等。隐形成果:如教师课程意识和开发利用能力的增强,学生对地方艺术形式的理解和热爱等。

2.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了优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扩大了欣赏容量,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信息技术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组合状态。

3.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思维,充分发挥了美术学科优势,使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协调合作等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在学习和各项竞赛中都有突出表现。

4.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科研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素质、教师职业道德,增强了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合作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等。

九、分析问卷调查情况

(1)教学理念上

从调查情况看,实验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思想认识都较为成熟,并普遍能够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各环节及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实践“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式方法上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方面的探究和尝试有60%的老师很重视,重视的老师占40%,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即创设情境上,重视程度达到6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内驱力,通过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课堂,优化教学过程,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助推力,进而有效的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3)学生问卷调查

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更为直接了解到实际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两所大学的三个实验班为例,在结题阶段进行了一次调查,共207人次。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在注重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上比重较大,最高达58%和55%。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视比重均在30%左右。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美术教学课堂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认同的。

十、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2.城乡发展不均,硬件建设设施及教师素质高低的条件差异,对开展课题研究有一定影响。

3.美术教学资源需合理开发利用,有表面化的现象。

十一、实验小结

两年的实验研究,使我们更加懂得合作交流对科研团队的重要意义。我们的课题从乡土资源和社区资源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资源的开发、生本资源及师本资源的开发、教育资源管理、教师素质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了相关因素的探索与实践。在交流中我们资源共享,实现即时阶段总结,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广纳国内先进的教育理念,整合科研成果,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学习中我们以师为本,紧抓学习效率,专业强化,教学相长。极大的提高了广大美术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以及美术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研究推广和应用的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教育资源的开发只是开始,要真正使其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作用,关键还要抓实效,我们的探索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校本研修专论》汤立宏著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1

《教育观 教学观 课程观》延边人民出版社2004.5

网络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