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管理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第1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1.1一般资料

以医院现有条件,划分A、B两个病区,以2013年2月~2014年传染科收治的疑似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认知精神均正常(;2)以发热门诊、传染科疑似病例收治制度,收治入院;(3)初次进入传染科就诊;(4)既往无重大传染病史,如乙型病毒肝炎。共纳入患者288例,其中男175例、女113例,年龄6~84岁,平均年龄(35.3±7.1)岁。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按照传染科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分级隔离,安排相应的护理,不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

1.2.2观察组

建立落实系统性的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1)安全教育目标: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传染科护理相关知识、技能,拥有较强的安全管理意识,并有足够的决心落实。(2)安全教育对象:安全教育对象为患者及其家属。(3)安全教育路径:①入院时:据疑似疾病与传染风险安置在不同病区,不同患者隔离标准不尽相同,安置入院后,护士带领患者熟悉病房周围环境,发放宣传材料,宣讲要点,嘱咐患者通读,并解答患者问题;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进行有关于疾病的认知教育,减轻患者顾虑,促使患者镇定镇静,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②当夜:在患者睡前进行巡视,亲切慰问失眠患者,告知夜间应注意的事项,询问是否有噪音、睡的是否舒服、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等;③次日,通过指导患者完成血液生化检查等相关检查,告知在住院期间应注意的风险管理要点,如自我清洁、开窗通风注意事项、废弃物处理、家属探视时应注意事项等,并抽出1h左右时间与患者共读安全管理材料,解答患者疑惑,并采用问答式交流,初步评估患者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纠正错误认知;④识别高风险人群,如有皮肤损伤者、肥胖易出汗者、个人卫生习惯不佳者、对疾病缺乏足够认识者、配合意识不佳者,加强巡视,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行为;⑤入院时,便对患者进行探访时安全教育,详细讲解探访制度,提高患者家属重视程度。

1.3观察指标

日常巡视纠正的患者错误行为例次,家属探访一次成功率(进出安全防护是否符合标准等)。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日均基础护理次数。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所获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纠正患者错误行为11例次、家属探访一次成功率98.27%(285/290),对照组则为84例次85.07%(245/2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2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21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28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改革和深入发展下,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其中,幼儿园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最基本的组成内容,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对国家幼儿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只是要注重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培养,重要的是要注重幼儿的安全教育管理,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虽然,幼儿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要求逐渐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阻碍了幼儿学前教育安全教育的进步发展。下面,笔者就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中如何实现幼儿安全教育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作简要分析,希望对解决相关的问题有一定积极作用,能够推动幼儿学前教育的进步,促进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学前教育安全管理教育教学现状

(一)教师安全态度与安全教育行为存在较大差距

学前教育相对于其他教学阶段而言,最困难的在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再加上幼儿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对学前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阶段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一些教师虽然知道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安全管理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但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安全管理,很多幼儿安全管理教育条款还只是处于制度阶段,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甚至有些幼儿教师根本没有幼儿安全管理教育的意识,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幼儿的安全健康发展并没有过多关注。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得幼儿在教学中没有形成安全意识。此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会提及安全教育,但也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深入给幼儿讲解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建设。

(二)幼儿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是幼儿直接接触的人,对幼儿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的学前教育教学中,虽然一些幼儿园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很多时候要求还只是存在于书面上,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实施,甚至一些幼儿园对教师的授课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以至于很多教师在上课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教学,甚至个别教师对幼儿不负责任,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这些不良现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幼儿安全管理教育课堂的构建,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教学发展进步。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思想都会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所表现出来,当前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并没有按照教学要求实施,没有加强对幼儿安全管理教育意识的培养,造成幼儿学前教育安全管理课堂构建迟迟得不到发展,对学前教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幼儿安全教育管理的有效发展措施

(一)全面加强学前教育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学前教育较以往也取得很大的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个人品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育部门对幼儿学前教育加强重视,在给予资金与技术支持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师的培训,打造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教师,要使幼儿安全教育得到保证,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首先,幼儿园要从教师招聘环节做起,对教师的教育资质以及专业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幼儿园还应该做到定期对在岗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幼儿安全教育需求以及幼儿安全教育思想。此外,幼儿园还应该积极鼓励教师与幼儿互动,使教师可以走进幼儿的世界,通过言语的交流让学生在无形之中接受幼儿安全管理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得幼儿教育更接地气,而且更有利于幼儿成长以及加深学生对安全管理教育的认知。

(二)幼儿园应该给幼儿安全管理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幼儿安全管理教育的发展需要良好环境作为保障,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安全管理教育发展以及幼儿成长的外在条件。这是因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主要是通过模仿来进行学习,因此,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无处不在,且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这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比如,幼儿的识字水平较为有限,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贴一些关于安全管理教育的图画,让幼儿在园内可以经常看见这些图画,加深幼儿对安全管理教育的理解。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的心理年龄以及生理年龄较小,教师在选择图画时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良好的安全教育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意识教育时,还应该注重对幼儿的精神环境的创设。因为物质环境是影响幼儿安全管理教育的基础,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幼儿的精神环境。因此,幼儿只有在安全教育中具备了良好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外部条件的创设,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做到全方位加强幼儿的安全管理教育意识。只有这样,我国的学前教育才能越来越繁荣,国家才能越来越昌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给我国教育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在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幼儿教育中幼儿的安全管理教育想要取得发展,教师必须注重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这就要求幼儿园要全面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必须树立安全管理教学意识,创设有效的安全教学情境,全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安全管理教育的理解。只有这样,我国的学前教育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国家教育教学水平才能不断上升,国家经济才能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交通档案管理问题建议

在开展交通部门档案管理过程中,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交通事业的稳定发展。为此,档案人员需要不断加强交通档案管理力度,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交通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以及时缓解交通行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着重就交通档案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研究。

1、交通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从而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改革与创新。交通档案管理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确保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进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交通档案管理当中,我们要遵循国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统一管理原则,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统一监督和指导下,我们不仅要执行交通行业档案管理的制度,又要接受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与管理。交通行业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确保交通档案管理的顺利开展,对交通部门的相关工作起到协调的作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后,能够在相一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量,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2)交通档案管理的有序开展,能够提高人们的就业率,促进交通行业的持续发展。总之,伴随着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有利于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以满足时展的需求,以培养出更多专业档案管理人才,促进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交通档案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车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车辆的增加和缺乏经验的驾驶人员数量的递增,引起了许多交通堵塞问题,进而产生了较多的交通档案,这大大增加了交通档案管理的力度。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目前来说,在我国交通档案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人员信息衔接性不足,纸质档案工作量大。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部门的网络设备仍然较为落后,从而造成大量陈旧纸质档案的出现,由于存放的时间过长,档案记录的信息大部分已经变得模糊了,且由于过去没有详细地记录好档案空间的有限记录,且都是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录到电脑中方式进行电子文档的储存,这样的工作将会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从而给电子档案的完善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2.2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差。

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小小的资料保管员而已,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他们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进而造成一些档案信息丢失事件的出现。

2.3档案管理不够规范,实际检索效果差。

目前来说,在大部分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同时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从而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档案的保存和记录,加上一些检索工具缺乏一定的精度,检索效果达不到要求。例如,在档案中明明显示了个人的档案信息,但是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时即显示不出来,这样不方便人们对档案的使用,同时,还存在搜索方式设计不合理问题,需要到档案存放的地方才能查找到档案值,这样将会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大大地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2.4电子档案存放系统设备差,更新缓慢。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网络技术出现了更新换代的局面,在交通行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经济出现管理系统使用几年后就难以满足新的发展要求。如交通档案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存在着软件和硬件配套设施差,打印、扫描效率低,系统软件不能及时得到升级等漏洞,从而造成档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难直接录入和上网,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3、做好交通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交通档案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将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具体的措施如下:

3.1建立完善、规范的档案管理体系。

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不能随意开展,一般是在完善的计划方案的指导下进行的,交通档案的管理也不例外。在交通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完善、规范的管理体系。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对交通各层部门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管,如对交通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档案的管理的标准和要求,掌握好系统的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行为的规范性

3.2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在交通档案管理时,我们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同时通过专业技能考核方法,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长期保持一种积极工作的状态。

3.3加强交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交通部门应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档案信息全部录入到计算机系统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档案管理,使得检索设备及时、迅速地检测出档案信息,实现档案管理由查询业务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促进人机的完美结合,实现交通档案自动化管理目标,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交通事业的稳步发展。

3.4完善交通行业配套设施。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也随之得到了迅速发展,档案数量不断增多,人们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交通行业在配套设施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4、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给交通部门的工作带来一些机遇和挑战,同时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做好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善于总结和研究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不断完善档案的管理工作,促进交通行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五粮液;关联交易;大股东;利益输送

20世纪90年代初,五粮液通过价格、品质的同步提升,争取到了与茅台并驾齐驱的位置。但公司小股东同期累计市场超额回报远低于行业竞争对手,甚至为负数。近年来,与同类企业相比,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数字的不合理关系相继暴露出五粮液内部许多问题。

一、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中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普遍存在。近年来,关联交易下的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更呈增长势头。与市场普遍存在的这一行为相比,五粮液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原因及表现形式都有着自身的特点。

1 “削足适履”的上市模式

由于2001年3月份以前,国家对公司股票采取额度制,宜宾国资委将五粮液酒厂核心部分整合上市,其他周边产业则组建成为五粮液集团。使得五粮液上市公司在业务及工作开展的很多方面都对集团产生很强的依赖性。正式上市后,仅留有五粮液品牌和酿酒勾兑车间的五粮液,暂时失去配套生产能力,上市公司不断与五粮液集团及其下属公司发生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

2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五粮液股权结构复杂,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8年以五粮液酒厂为基础,经过资产重组成立,上市初国有股股东占股份75%。五粮液第一大持股股东名义上是宜宾国资委直接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其持股比例高达56.07‰远远高于第二大持股股东UBS AG的0.867%(数据截至2010年6月30日)。“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使得大股东牢牢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和表决权。

3 公司治理层面存在的问题

五粮液与五粮液集团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高管交叉任职现象严重,上市公司与五粮液集团一直共用一套领导班子。据年报显示:五粮液董事长唐桥同时担任集团总裁、董事、党委副书记,五粮液董事王国春同时担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普什集团董事长等等。上市公司全部执行董事都由集团领导担任,集团对上市公司的实质控制,又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提供了交易空间。

二、形式分析

1 关联购销

五粮液通过上游原材料关联购销实现利益输送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集团控股子公司普什集团等来实现的。这些集团公司为五粮液提供瓶盖、纸箱等原材料的供应。五粮液从这些集团公司购买的原材料使用协议价格,并且合同长期有效。另外,进出口公司的大部分产品可以从五粮液上市公司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得,然后再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这种经营模式使得上市公司的部分利润持续外流到集团进出口公司。

2 股利分配

股利分配的成本理论认为,在股权集中的情况下,公司矛盾主要体现在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特别集中在公司股利政策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损害。五粮液在上市初期的5年时间里,发生过3次现金股利分配,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有1次。

3 关联资产租赁及费用转嫁

由于“逐步改革、分次到位”造成的非整体上市,使得上市公司和关联方或者大股东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资产租赁关系和费用转嫁关系。五粮液酒厂在招股说明书中承诺五粮液对无偿使用的商标拥有所有权和独占排他权,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必须收取一定的费用。但五粮液集团及其下属企业都在使用五粮液这一商标开展业务。而五粮液披露的信息显示,五粮液上市公司只有商标使用费支出而没有商标使用权收入。

4 关联资产购买及置换

2001年,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于4月28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置换议案》,将本公司所属宜宾塑胶瓶盖厂全部资产(不含土地)与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所属507、513、515、517和607酿酒生产车间资产进行资产置换,将所属塑胶瓶盖厂(普什集团前身)全部资产与五粮液酒厂酿酒生产车间资产进行置换,输送利益十几亿元。

三、经济后果分析

五粮液的巨额关联交易,造成了上市公司利润与股东回报的“双低”。公司股票价值偏低,影响了中小投资者信心。

中小投资者利益遭到严重侵害。集团公司的利益输送行为,使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上市的十几年时间里,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现金股利,只能等待出售自己手中的股票而获取可怜的利润。

关联交易中充斥的违背市场公平、公正原则的现象,导致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和从属债权人等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严重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破坏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对相关法律的公平公正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巨额的关联交易及占主营业务收入一半以上的利益输送行为令一般投资者头昏脑胀,在股利分配及相关政策出台时变的无所适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市场一般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降低了市场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减少了公司进一步高效发展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贺建刚魏明海刘峰: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五粮液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8,(10).

[2]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04).

第5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实现分析;管理信息系统;教育档案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与数字化时代,对于教育机构来说,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教育档案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则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以往的工作方法进行改良与创新。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含基本后勤管理、党政数据管理、科研材料管理、教育文件管理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等。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能够对教育机构日常工作所生成的各种文件进行记录与存储,另一方面要能够方便有关人员对各种档案资料进行实时的读取。这就需要教育机构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各种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的转换,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数字化档案资料进行整理与记录。最大程度上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概述

(一)设计目的

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升教育机构对于档案资源的管理与控制方面。其次,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档案资料信息的录入效率与检索效率,实现档案资源管理工作各项操作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出现资料录入失误的概率。第三,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能够更加地改善教育机构在人事工作方面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使人力资源的配置体现出科学性与有效性特点。第四,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教育在各项管理工作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改善教育挝荒诓康牟普状况,实现省钱、省力、省事。

(二)系统配置

教育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鲜明的复杂性与系统性特点,这就需要利用最进行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各种计算机程序对教育管理工作体系进行描述与梳理。在系统设计方面,可以选用web方式进行系统构建,所选用的运行服务器主要为Windows 2008 Server。根据以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经验我们发现,web构建方式能够更好地解决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并且能够提升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硬件方面的扩展性,在应用过程中也更加方便维护工作的开展,只要为其提供相关的网络数字信息传递系统,就可以将教育机构内部的各种档案资源彻底地盘活。

(三)系统设计

1、设计原则。教育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首先,系统的开展与集成需要能够体现出充分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在对具体设计方案进行可靠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使信息系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足够的先进性、安全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出管理信息系统可逆性与可发展性,未管理信息系统性能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系统结构。教育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结构方面,需要能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能够将有价值的资料与信息进行高度整合,经过整合所生成的资料体系可以最大程度上方便用户对各项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收集。另外,在教育档案资源的记录与收集方面,需要重点优化管理信息系统在借还、注销、查询以及修改方面的操作,对各项操作信息进行严格且准确的记录,避免各项信息的变动对教育机构的正常下午造成干扰。相关的设计工作尽量要采用树状结构程序,能够方面管理人员对各项操作进行跟踪,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于各个功能板块的分级管理。

3、系统优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操作界面简单并且明了。由于教育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并且系统的工作,工作人员在对各项资料进行录入与检索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肩负比较大的工作压力,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受到限制,而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化,相关的操作程序得到了最大程度简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准确度得到了相应的提升;第二,计算机设备对于档案资源数据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在以往的人工管理方式中,各种数据的计算工作需求能够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完成,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后,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能够计算机程度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这种工作方式一方面能够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另一也能够完成人工操作无法完成的工作,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提升数据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同时,管理信息化系统还能够对各项计算数据进行自动备份,一旦管理人员在操作上出现问题或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以通过备份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恢复,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严重的数据资料混乱问题。

二、系统模块设计

对管理信息系统各项功能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能够将管理系统的功能集成性与模块独立性两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我国广泛采用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模块上主要包含后勤管理信息、财务信息、科研信息以及人事管理信息等部分,以上几方面的信息在录入与计算方面是集成的,而在检索方面则相互独立,这样才能够提升检测的效率与质量。教育机构在使用管理信息系统之前需要对各功能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提高信息系统的应用效率。

三、结束语

引入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是提升我国教育机构运营效率与运营质量的关键举措,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方面,教育机构自身需要加强重视,提高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 灰色聚类挖掘 综合评价

在挖掘数据过程中主要是从大型的数据库以及数据仓库中不断的发现,同时将其潜在信息或者知识提取出来,它的基本目的是对分析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探索各个数据间存在的关联性,发现被人们所忽略掉的要素,上述所述的信息对于趋势与决策行为的预测是非常有利的。数据实际挖掘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数据库事务中查找出关联性原则。而聚类分析方式又是数据库挖掘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还是数据挖掘技术的一个分支。本文首先分析了灰色聚类挖掘算法,其次采用实例对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1、灰色聚类挖掘算法

这里所说的综合评价,实质上指的是对诸多属性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对象系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综合评价的方法非常多,不过由于它们的实际出发点都不相同,并且处理问题的思路也不尽相同,相互之间都存在着优点与缺点,因此,当发生综合评价问题时,人们经常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对于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也不清楚。一般情况下,在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的综合评价中,人们比较重视的是教学档案管理具有的综合评价等级,所以,笔者认为,采用灰色聚类挖掘算法较为合适。

数据挖掘处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数据挖掘算法,其主要是通过灰色聚类挖掘算法及在数据仓库中所提取的数据进行的,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该组织中存在的个体类型,同时它还能准确的判断出一个个体在这些类型中属于哪一类。灰色聚类实质上就是把聚类对象对于各项聚类指标,根据几种灰类进行分类,从而准确的判断出这一聚类对象具体属于哪一类。应将各种需要进行综合评价的个体作为聚类对象,将各项评价指标作为聚类指标,及时有效的处理好各个个体指标的原始数据,然后对各个灰类区间进一步确定,并且提出白化权函数以及白化权系数,最后一步是将个体属于某一灰类的灰色聚类系数矩阵全面的计算,以此得出这一个体属于的灰类,从而获取到不同样本的实际灰类和评价等级结果。将需要预测的样本和数据仓库中已经分类的模式间进行全面的比较,得出这两者间的实际距离,这样就能够获悉到此样本与哪种模式相近,然后根据该模式的整体情况对其结果进行预测,进而获取到待识别样本的分类等级。

2、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实例

结合评价的实际目的,将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利用、保管以及统计这六方面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体系。为了使得讨论更加的方便,本文主要通过七个教学单位的教学档案管理情况,有机的结合了专家评分及自我评分,计算出平均分数,获取到的评分结果原始数据。

有效的处理原始数据矩阵,使其趋于标准化,然后通过灰色聚类算法,结合Matlab程序将最后的结果计算出来,具有较好综合评价结果的是院系1、院系4以及院系5;中等水平的是院系2和院系3;综合评价结果最差的是院系6与院系7。从最后计算出的结果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院系1、院系4、院系5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较好;院系2和院系3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一般;而院系6与院系7的教学档案管理水平是最差的。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能够得出好、中、差的聚类中心,数据仓库的分类模式就此形成。从待评价样本的预测方面考虑,带预测样本应与数据仓库中已经分类的模式进行全面的比较,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判断出此样本与哪种模式更相近,最终获取到待识别样本的分类等级。本文主要对灰色聚类数据挖掘在高校院系级教学档案管理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番论述,可以明显的看出,其可以采取聚类的方式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发现教学档案管理的类型,其对于高校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指导意义。作为高校系级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围绕着科学评估与分析,结合实际情况,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水平。

3、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通过对教学档案管理各项程序进行加工后的教学档案,不仅使其呈现出了清楚的编目、使用简便以及内容丰富等优势特点,而且还将该系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全面的反映了出来,我们应全面的利用其具有的优势,以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档案的功能作用才会进一步提高,教学档案建设的最终目的才会得以实现。不过,在应用灰色聚类挖掘评价方式时应对三方面的事项加以考虑,一方面,评价的因素不能过多,不然,评价者难以对全部评价因素进行全面的理解,最终使得所获取的数据不具备高质量;另一方面,参加评价的对象不能过多,不然重复的操作以及繁重的负担将使得评价者反感行为的发生;此外,评价先导工作必须完善。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的论述还不是很全面,希望同行们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1]吴正霞,周怡.教学评估与高校教学档案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02期

[2]彭韶霜.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07年14期

第7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管理案例研究;归纳逻辑;比较方法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183-02

一、管理案例研究严谨性标准、归纳中的假因果谬误与因果关系显著程度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追问某一现象背后的机理,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机理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导致的。换言之,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客观事物的因果性联系,即通常所称的科学规律。只有搞清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才能明确地指出:之所以A现象出现,是因为B因素的作用;下一次当B因素出现时,在同样的条件下,A现象必然发生。正是因果关系的存在,人们才能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上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促使某些希望的结果出现,没有因果关系,所谓科学研究对于人类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遗憾的是,这一显而易见的前提被相当多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忽视。

从这一原点出发,我们立即发现,无论是Yin所提出的案例研究的规范性步骤,还是三角测量,或者是“将故事升华”以及各种数据编码处理工具,如果无助于因果关系的揭示,就都会流于形式。换言之,数据编码是否漂亮并不是评价标准,而“因果关系是否确实存在”或者因果关系的显著性才是案例研究严谨性的最终标准,三角测量等工具应服务于这一最终目的。

案例研究为了从特殊的现象中提炼出因果关系,必须使用归纳逻辑。在逻辑学中有关“归纳”领域专门存在一整套逻辑体系,它不同于实证逻辑。因为归纳逻辑研究人们如何从具体的个案上升到一般、概括性的结论,因此它是一种放大性或扩大性推理,与实证研究大样本量的验证不同,归纳逻辑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或者不确定推理。

在归纳逻辑中常见的一个谬误是假因果谬误,它的形式如下:X和Y在某几种情况下同时出现,因此,X导致Y。假因果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如:“在过去的两个月中,每一次啦啦队队长戴着蓝色发带为球队助威时,篮球队都吃了败仗;所以,为了避免篮球队以后再吃败仗,啦啦队队长应当扔掉那倒霉的蓝色发带。”当然,在实际的案例研究中可能出现的逻辑问题不可能如此浅显,但问题的实质很可能是高度类似的,这一谬误不是采用漂亮的编码技术和所谓的三角测量能够解决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谬误在实证研究中不会存在,实证研究的大样本立即能证明结论的真伪。亨普尔指出,对于科学假说的形成和提出,不能给一般的规则来概括;而对于验证科学假说,判断其为真还是为假以及假说受到证据支持的程度,倒是能够提出一般性的准则,甚至做出精确的、定量的规定。实证研究正是通过严格的检验回避了归纳中的谬误问题,而这一问题在案例研究中是不能回避的,因为案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理论的建构[1]。

因为归纳逻辑研究人们如何从具体的个案上升到一般、概括性的结论,它是一种放大性或扩大性推理,与实证研究大样本量的验证不同,归纳逻辑是一种或然性推理或者不确定推理。因此,不同于大样本的实证检验,任何通过归纳得到的结论不可能是无懈可击的,这样,以归纳逻辑为基础的管理案例其严谨性就取决于归纳过程的因果关系显著性程度。

二、因果关系显著性程度与归纳的强度和广度

归纳逻辑中一类较特殊的是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的形式是:依次考察了S类的每一个对象,发现它们都是P,所以,所有S都是P。显然,完全归纳法的适用范围很小,它只适用那些对象数目很少的类别。包括科学规律在内的大多数的归纳逻辑都涉及到不完全归纳,即从个别的前提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因此,如前所述,不同于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一定不会是绝对正确的,归纳推理的质量可以通过因果关系显著性程度来衡量。例如哥德巴赫通过对所有大于2的偶数的研究发现,已有的试验都证明了它们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截至目前,我们只能认为该结论极有可能是真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有发现反例。推而广之,凡归纳获得的任何自然科学规律都有可能被或修正,它们一定不是绝对正确的。

归纳逻辑中首先存在一个被考察对象的多寡与代表性的问题,例如一个可能的归纳论证如下:燕子会飞;大雁会飞,苍鹰会飞;麻雀会飞;燕子、大雁、苍鹰、麻雀都是鸟,所以,鸟都会飞。在上述归纳中就存在被考察对象的数量与代表性不够的问题,这样导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或结论不成立,本文认为其来源于归纳的广度不够。

归纳逻辑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归纳过程的强度不够。自然科学中的归纳几乎都不是前述“鸟会飞”的简单情况,科学定律一般包括一个或一组初始条件,它的形式是:在A情况下,B现象一定会出现。然而,A与B可能只是在在众多的条件与现象中偶然相遇,导致B现象出现的可能是C、D、E等其他因素,如果未作深入分析,就得出A必然导致B,本文认为其来源于归纳的强度不够。

基于上述分析,提高管理案例研究的因果显著性或严谨性,就可以通过提高归纳过程的强度与广度来达到。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研究既不像实证研究那样通过统计的方法对研究现象的总体进行抽样,其结论就绝对不是无懈可击的,因此,管理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是相对的。换言之,我们只能说甲案例研究的严谨性比乙案例研究的严谨性强,但我们不能断言,甲案例研究就是绝对严谨的,而乙案例研究就绝对不严谨。

此外,就加大归纳过程的广度而言,有时候可能困难较大,这实际上是说,单案例研究还有存在的必要。尽管从归纳的逻辑的角度看,单案例研究的严谨性肯定比多案例研究要小,但某一特定的情况在管理实践中出现的概率极小,以至很难找到第二个类似的案例,这种情况下,对于这种特殊案例研究的价值仍然存在,在单案例研究中我们只能尽量加深归纳的强度,而加大归纳的广度则较为困难。

第8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 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62-03

根据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它是以教授专业内容为核心,其目的不是语言的教学。本文所讨论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是以财务管理本科专业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在他们已经掌握了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工具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锻炼学生应用概念和理论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不能充分领悟相关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问题与企业决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这样的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清晰地理解理论概念,了解理论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和理论应用本身的局限性,并且能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现实财务决策的复杂性。由于财务决策与企业组织的战略、运营、营销、人事、组织架构、激励方式等相互关联,通过学习还可以锻炼学生统筹能力。另外,由于在决策过程中,要求学生权衡利弊、区分主次、轻重缓急、对数据和信息能够判断性分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还能增加学生对实际情境的感受,培养他们接纳不同意见和观点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师生关系和互动。

1 案例教学的特点

《财务管理》在国外被称为《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是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探讨公司如何进行投资、如何筹措资金,以及公司的资本投资决策。(Ross,Westerfield, & Jordan,2008)公司理财由于其概念与理论的复杂性,计算方法和问题决策的灵活性,学生们一直都认为是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这一方面是是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由课程特点和教授体系决定,再加上国内教科书的编写侧重理论描述,缺乏实际运用。相比而言,采用双语案例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方法,从实际企业案例出发,使得学生可以了解如何用掌握的财务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案例教学(case study)源于1918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当时工商企业家将自己企业的资料交给大学的教授们进行研究,以寻求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方案。教授们将这些零星的个案逐步用于教学活动中,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案例逐步被充实,被系统化,案例教学在西方商科教育教学中已经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杨宗昌,赵红,2002)。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真实性。财务管理案例来源于企业在财务管理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向学生提供具体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感性认知。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碰到的各种不同的财务管理问题,将公司理财理论知识和案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客观性。财务管理案例是对企业财务决策的情景进行客观与真实的描述,反映的是公司背景和决策事件,不带有个人倾向性的意见或导向性的观念。(3)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相结合。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必须积极参与,从企业管理者角度,思考分析企业在特定环境下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的责任是选择并组织好案例,课堂讨论进行组织和指导。通过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实现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与观念的互动交流。(4)答案的多元化。财务管理案例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实际上在企业决策中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案例教学的目标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通过学习过程,发现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强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倡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鼓励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因而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罗真,吕晓敏,2005)

采用双语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更好的掌握英语这一世界语言(Nunan,2003)。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掌握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骤、分析技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并能就自己的分析进行清晰的有说服力的课堂演示并进行分析讨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案例讨论中学生必须按要求写出发言的演示提纲,并提供案例分析报告,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 原版教材与案例的使用

财务管理案例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是太长,比较切实可行的还是“拿来主义”,即直接使用国外商学院开发的财务管理案例。目前在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分别处于全球第一和第二大案例制作中心Harvard商学院和Ivey商学院提供的财务管理案例。在案例选择上,应该与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经济环境中。根据财务管理课程设计,选择相应的案例。例如对于企业资本成本的学习,我们选择IVEY的TELUS案例。在这一案例中,以加拿大第二大电信公司为例,学生可以学习在计算企业资本结构(债权与股权比例)、债务成本、股票成本的基础之上,确定上市公司整体的资本成本。在股票成本计算方面,学生可以结合实例,了解如何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红利增长模型(Dividend growth model)。

通过西方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西方管理者或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为以后从事国际商务活动、开拓国际视野打下了良好的语言沟通基础。

当然原版教材与案例也有它的局限性,它探讨的是西方企业在相对完善的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中面临的财务与投资问题。在我国,由于市场环境与制度上的差异,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财务学理论。因此在采用原版案例的同时,根据中国企业的特色,我们还补充了大量的中国企业案例,例如中国企业的关联交易、国美电器的资本运作、和家族企业的继承等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企业运作的实际情况。

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上课教材,还可以将期刊、报纸、电视报导中与财务管理相关的财经时事作为实例教材,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了解财经时事。

3 案例教室

案例教学对教室有特殊的要求。由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双向的交流,案例教室一般都采用“U型”设计,讲台摆放在中心位置,课桌围绕讲台呈发散状分布,以保证上课时各个方向的学生都能看清楚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动作,并能做到面对面的交流。教师最好与学生处于同一个平台上,且能在教室内自由移动,以消除隔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在教室内周边布置的板书、软板、投影、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

4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主要采用学生讨论、教师讲评、和企业家论坛等方法。

4.1 学生讨论

(1)课前准备,网上讨论。

全面积极的学生参与是案例教学的前提保证,学生应在上课之前充分准备。由于采用双语教学方式,教师需要充分调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前布置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前认真研读案例文本,了解案例的中心思想,积极思考案例要研讨的问题。为方便学生交流信息、交换看法、相互学习,我们通过在网上建立讨论区,方便学生进行课前的准备和讨论,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上指导。

(2)课堂讨论。

热情投入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们要把班级视为一个团队,共同解决一个难题:一方面应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决策方案,通过相互辩论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另一方面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分析过程,保持一个宽广的胸怀,不要畏惧挑战和出错,随时准备修正自己的观点。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最简洁、精练的语言将其思想要点表达出来。

(3)小组讨论、讲解和报告。

由4、5位学生自由组成一个小组,并选举组长负责。各小组可以自由选取实际生活的企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也可以挑选教师建议的案例作为该组题目。学生自己选择案例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案例的现实性和时效性,并学会在现实经济环境中获取所需研究资料。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小组讨论,准备案例并制作演示文稿。为了避免“搭便车”,要求小组成员都参与课堂陈述:可以是“问题背景的介绍”、“使用理论的讲解”、“案例核心问题的揭示”、“解决问题的过程阐述”、“结果的分析”及“展望或未解决的问题”。为产生观点碰撞,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其他学生提问。

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书写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学生通过分析研究复杂且多变的企业财务决策现实问题,能够了解并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在案例陈述、学生及老师提问、学生间辩论和老师对案例分析的基础之上,完成案例报告。

4.2 教师讲评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案例的讨论,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组织者。认识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事前准备,根据学生的注册信息,准备学生姓名卡片,并要求学生课前摆放在座位前面,以方便师生间的交流。

在案例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气氛,引导、鼓励学生去思考,去争辩,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作为教学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教师也需要对相关财务管理知识与理论的难点与重点进行适当讲授。课堂讲授过程,应与问题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强调诱导式和启发式,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前进行了精心准备与安排,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不能避免出现学生发言跑题的现象。有时虽然课堂气氛热烈,但讨论偏离既定的主题。教师必须通过引导性的提问,使讨论回到原有的主题上来,能够较好地把握讨论主动权。当讨论出现跑题,或教师在转换话题时,为避免学生感到难堪,切忌粗鲁地打断发言者或者任意指点,这会学生产生紧张或抵触情绪,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讨论、分析和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为避免学生“偷懒”,教师的课件一般在课后发给学生。

教学案例没有标准答案,一般有多种处理方案可进行选择。这样,教师需要对每一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各自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分析的思路是否对头,分析方法是否恰当,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否正确,从而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杨雪敏,2004)。

4.3 企业家论坛

为了使学生开阔视野,感受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创新和发展,每学期聘请1-2名社会上知名学者和资深从业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通过与专家的直接对话,感受到该行业的动态变化。

5 双语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9篇:教育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近期,我市开展了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教学课题是《跳过跑绳游戏及创编》,笔者通过对两节课进行观测记录,并将数据分析汇总(表1),之后结合数据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

一、课堂教学分析

1.学生有效活动,即MVPA/VPA(中等到大强度运动量/大强度运动量)明显偏低。在这两节课中,学生四分之三以上的时间都是处于站立状态,学生走和跑的合计时间分别为22.15%和19.42%,这与两位教师课前预设40%以上的教学密度有着很大的差距。我们知道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提高必须要有适合的运动负荷,站立和一些调动队伍的走动对于学生体能发展帮助较低,学生体能的发展是需要一定密度和强度的身体练习来实现。同时较低的MVPA也会使体育课失去身体练习这个最基本的课程特征。

2.在课堂环境的观测数据中,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管理和知识讲解的总时间分别为63.57%和47.48%,这一数据说明教师的言行在教学中占用了较多时间,这就说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没能很好体现,因为教师讲解管理时间越多,学生练习和活动的时间必然越少。

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远高于技能和体能练习的比例,这与本次课的游戏教材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在水平一阶段的体育教学中,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游戏作为该阶段主要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被大量运用,所以在水平一阶段教学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还可以再高一些。

4.教师干预即教师以任务布置和表扬鼓励等方式用于促进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的行为。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是比较关注学生的练习状况,并能及时给予反馈和激励,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们在利用SOFIT观测系统进行观测时应注意,SOFIT观测系统并不是给哪节课贴上一节“好”课或是“坏”课的标签。它作为一个直接的观测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课堂教学,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寻求改进措施,完善课堂教学。

二、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这两节体育课都存在学生练习密度、强度偏低,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等不足,而这也是目前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如何弥补这些不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1.改变观念,提高学生体质

现在有老师提出这种观点,认为体育课一周也就两三节课,每节课也就短短几十分钟,提高学生体质不是体育课上可以解决的,所以体育课的主要作用是用于传授体育技能、掌握锻炼方法和培养锻炼习惯等。的确,提高学生体质不单单是体育课堂就可以解决的,但体育课的特征就是身体练习,体育课堂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主要阵地,所以体育教师对于提高学生体质是责无旁贷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克服场地器材不足等困难,让学生尽量多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提高学生有效活动的时间。例如在教学分组时,减少每组的学生人数,减少学生的等待时间,在同一时间内增加参与练习的人数。即便是在练习等待时,教师也可以为等待的学生安排一些与教学内容结合紧密的身体练习,以提高练习密度和负荷。以笔者所见,现有课堂教学中常用的30%左右的预设教学密度已不能满足学生增强体质的要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学密度提升到40%以上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这也是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实现的。

2.改进教学,还课堂于学生

课改十年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等新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多数体育教师能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但有时候,理念指导和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例如教师过多占用学生的练习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停留在教学设计中等不足,前文的数据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呢?

(1)学会放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可以看到有些教师想将课堂还给学生,却又担心课堂会变得不受控制,演变为自由散漫的放羊式课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提倡体验式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自主地进行体验学习。因为不同水平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更需要教师来逐步培养。教师越是害怕放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处于低层次水平,同时教师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得不到质的提高,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依靠一些简单的方法管理课堂,造成教学的低效。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会放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提炼语言,精讲多练。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体育课上,教师会担心学生听不清动作要求或游戏方法而反复地说,要知道教师说上许多遍,往往还不如让学生体验或练习一次的效果来得好。在语言能力上,体育教师和语、数、英等学科教师比较起来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更要关注教学语言的提炼,逐步形成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风格,减少无效和重复地讲解,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