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环保产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寻求CDM(清洁发展机制)合作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其核心内容是允许发达国家缔约方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进而实现发达国家缔约方在《京都议定书》中减排目标的承诺。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合作机制,清洁发展机制既能降低发达国家的碳减排成本,又能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减排资金和技术,因此各参与方开发CDM 项目的热情都很高。从广泛意义上说,任何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标的低碳技术、碳减排技术项目,都可以作为CDM项目。
医药化工企业在能源的利用及对“三废”循环利用的创新中应主动寻找项目,借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CDM的经验,通过参与CDM项目吸收外资。
二、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
2008年我国政府用于支持节能减排的资金是418亿元,2008年至2010年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投资中有2100亿用于节能减排方面,同时在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和出口退税方面也进一步明确了促推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
2009年11月,总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详细解释: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七大产业。今年,发改委新兴产业专项工程将围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今年两会后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振兴规划、建筑节能补贴方法等产业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倾斜。因此医药化工企业应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尽可能争取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扩大企业融通资金的渠道。
三、向银行申请“绿色”贷款
为配合国家对工业结构的预期调整,银行业的产业信贷结构也在加快调整。例如,招商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今年已实行有计划信贷退出,对能源环保业则加大信贷量;兴业银行也在贷款方向上向绿色信贷倾斜,加大低碳金融扩展力度,进而推广开展可持续金融业务。
可持续金融是以金融手段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环境改善。在实践中,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业务主要有三大类:能效金融、环境金融和碳金融。能效金融是通过更新设备、优化设计、能源回收利用等方式手段,以节约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和电力、蒸汽等二次能源为目的所开展的金融服务。服务于提高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金融活动,目前环境金融主要针对化学需氧量的削减、二氧化硫减排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服务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金融服务,目前碳金融主要是针对CDM主要参与方,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开展的这三类项目主要分布在电力、化工、钢铁、水泥、交通、水务、环保等方面以及国家十大重点行业。截至2009年11月末,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项目贷款137.37亿元。医药化工企业可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进而获得银行的可持续金融服务。
四、以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吸引投资者出资
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4月24日的《中国企业战略: 现状、问题及建议——2010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有80%的企业经营者表示“本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在追求获利的同时,本企业很注重对环境的影响”。有86.4%的企业表示“本企业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资源消耗及减少污染来节约成本”。有75%的企业表示正在“有意识地追求绿色商机(开展与环保相关的新业务)”。这表明许多企业已把绿色可持续发展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作为环境污染主要制造者的医药化工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中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要将产品的营销活动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因此,绿色营销应运而生成为实现医药化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成为医药化工企业吸引投资者投资的重要法宝。
参考文献
1李萍、梁毅,《制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举措》,《齐鲁药事》, 2008,27(1).
关键词:绿色税收税收制度完善
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其中绿色税收的概念最早主要是基于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即对导致环境污染的经济主体征收特别税种,使外部成本内在化,以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拓展和深化后,绿色税收概念被赋予更新、更广阔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绿色税收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从狭义上看它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在其他税收上提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可以采用加速折旧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而且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如何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解决遏止人类发展的“瓶颈”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环境税(包括废气税、水污染税、固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使税收对改善环境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在我国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更好地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绿色税收制度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原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中就曾规定对工业企业以废渣、废液、废气等“三废”和其他废旧物资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给予定期免税照顾。此后,我国的税收制度虽然历经多次改革、调整,但也始终将保护环境作为税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对“三废”企业的税收减免;对节能、治污等环保技术和环保投资的税收优惠;限制污染产品和污染项目的税收措施;促进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的税收优惠等。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也对保护环境不受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应当肯定,上述税收措施采取“奖限结合”的办法,形成了鼓励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的鲜明政策导向,与政府的其他有关措施相配合,在减轻或消除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状况,相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上述税收措施所发挥的作用还远远不够。主要体现在:
1.现行税制中缺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这样就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的用于环保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2.现有涉及环保的税种中,有关环保的规定不健全,对环境保护的调节力度不够。比如就资源税而言,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狭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这与我国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极不相称。
3.现行税制中为了环保而采取的税收优惠措施的形式过于单一,仅限于减税和免税,受益面比较窄,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而且显得力度不足,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方式均可应用于环保税收政策中,以增加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而我国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4.现行税制未形成绿色税收制度,没有就环境污染行为和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征收特定的污染税。目前国家治理环境污染,主要是采取对水污染征费,对超过国家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生产单位征收标准排污费和生态环境恢复费,这种方式缺乏税收的强制性和稳定性,环保成果难以巩固和扩大。另外,在征收方式上不规范,排污费的收费方式由环保部门征收,不仅征收阻力很大,而且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也不理想。
二、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绿色税收制度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在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的基础上,尽快开征环境保护税,使其成为“绿色税收”制度的主体税种。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种体系,明确征收范围。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入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应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措施,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耕地意识。
2.完善税制要素。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环境保护税的课征对象应是直接污染环境的行为和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从税收的公平性考虑,环境保护税的征收范围应具有普遍性,即凡属此类行为和产品均应纳入课征范围。但考虑到我国目前缺乏这一税种的制度设计和征收管理经验,在开征此税的初期,课征范围不宜太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先从重点污染源和易于征管的课征对象人手,待取得经验、条件成熟后再扩大征收范围。为促进经济主体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从量课征。在税基选择上,以污染物的排放量课税,一方面刺激企业改进治污技术,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企业自由选择防治污染方法。采用弹性税率,根据环境整治的边际成本变化,合理调整税率,同时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污染程度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在征收管理方面宜作地方税,地方政府应将征收上来的税款进行专门保管,专门用于环保建设事业。
3.完善税收优惠措施。除继续保留原有的减税免税和零税率等税收优惠形式外,还应针对不同优惠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入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设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设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这样,可以增强税收优惠手段的针对性和多样性,便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税收优惠形式激励企业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税收优惠措施的实施效果。
4.改革消费税制度。为了增强消费税的环境保护效应,应对课征制度进行改进。
(1)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率,以抑制含汽油的消费使用,推动汽车燃油无铅化的程。
(2)在继续实行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用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应对排气量相同的、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并应明确规定对使用户“绿色”燃料的、汽车免征消费税,以促使消费者和制造商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选择。
在数据中心中装备10台他们的不间断电源系统,每年可节省140万元人民币,额外提供20%的电力增加计算能力,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万吨;
在客车上装备其混合动力系统,每年可以节省燃油成本9万元,并显著降低尾气排放……
作为一家多元化动力管理公司,伊顿公司一直低调地充当着“幕后英雄”,尽管其在专业市场享有盛名,尽管今年它已正式成为“百年老店”。
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伊顿却有着高调的坚持。
“未来十年中,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并将其转化为优势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伊顿,我们将这种机遇称为‘带来积极变化的能力’。”在2010年年初的伊顿((2009年中国地区可持续发展报告》首页上印着伊顿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仁杰(Alexander M Cutler)的一句话。伊顿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人力资源官马凯捷进一步阐释说,就是“帮助股东们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不断改善与那些有影响力的重要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帮助客户减少成本并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排放;成为一个好雇主;让公司所在的社区拥有一个好邻居”。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不要这样做,因为这已与伊顿的发展融为一体。”马凯捷接受本刊专访时一再强调,“在伊顿,可持续发展并不是独立的项目或计划,而是我们开展业务的方式,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是开展业务的方式”
“世界对动力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然而,资源却不是用之不竭的。这不只是中国面临的难题”,马凯捷介绍,伊顿公司四个不同的业务部门――电气、宇航、液压和车辆――所要做的就是确保客户和全球经济不断发展,“我们帮助客户以更为高效和负责的方式管理电力、流体动力和机械动力。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伊顿业务和产品的核心。”在马凯捷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价值定位,也使可持续发展与公司战略密不可分,“可持续发展就是伊顿的业务模式”。
从空中客车A380飞机上的液压传动系统,到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不间断电源(UPS),从广州环保公交车中的混合动力系统,到电力输配电设备,伊顿在许多工业领域都充当着领导者的角色。通过纷繁复杂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伊顿将公司定位于高效、可靠和安全的动力管理公司,以不断为客户提高动力(电能、液压、内燃机能)的使用效率为努力方向。
这为伊顿创造了许多重大的新机遇。以伊顿所有环保技术中最为著名的混和动力技术为例。“装载混合动力系统的客车将降低40%的燃料成本和60%的油耗”。早在三十多年前伊顿公司就开始研制混合动力系统,在商业混合动力系统产业化方面则拥有十多年的宝贵经验。2008年,伊顿与北汽福田正式在中国联合推出首个商用混合动力系统。如今这一技术已经应用在广州、济南、北京和台北的公交车上。
然而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伊顿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还是一个很“昂贵”的概念。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马凯捷立即指出,“在今年的两会上,总理再次强调要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就我的了解,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将可持续发展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企业必须看到,这是一个趋势。”对于中国,马凯捷有着特殊的关注。他不但起了一个意味着“马到成功、凯旋报捷”的中文名字,身在美国的他每天还会通过报纸了解中国的情况。
而且,伊顿也一直致力于通过优化设计来压缩成本,帮助客户从伊顿的产品和技术中获益,从长远来看降低成本。同时,马凯捷还认为,尽管每个公司的规模不一样,商业模式和策略也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公司其实都可以找到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努力的机会,“比如,以适合的方法降低公司资源的消耗,让公司更环保一些,使工作环境更友好、更适合让员工长期工作”。
作为领导者,伊顿也自觉有责任让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影响更多人。“比如我们会教育供应商遵循我们的标准推动可持续发展”。早在2006年,伊顿加入了绿色供应商网络(Green Suppliers Network),通过这个项目,伊顿帮助供应商中的中小型企业建立“精益、清洁”的生产流程。
伊顿还与其他有着共同目标的组织进行交流,共同推动中国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2010年伊顿的《中国绿色产品行业调查报告》,就是希望成为“行业从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战略参考”。 2010年,伊顿与AECOM、IBM、福田汽车等建立了新能源可持续交通系统国际联盟(NESTIA),将城市规划和智能电网基础设施方面的首席专家与伊顿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技术汇集在一起,其意在加速电动汽车在中国各个城市的部署。
“事实上,像这样的跨界联盟,伊顿还参与了许多。因为一家企业并不一定能掌握所有资源进行最佳企业社会责任实践。”马凯捷说,伊顿很乐意与行业、政府和NGO分享与协作,“这有助于在更大更广的层面扩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我们不仅关注业务成果,更关注如何获取成功”
走进位于上海临虹开发区的伊顿中国和亚太总部大楼,给记者的第一感觉便是简洁:大厅内没有纷繁复杂的摆设。午后的阳光透过挑空的楼层玻璃洒落下来,自然、舒服。在楼内、门和地板都是以竹子为原材料,“因为竹子可再生,更环保”。“这是绿色建筑,通过我们的照明控制系统、UPS及一些绿色开关系统,降低了整个楼的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是获得了‘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金级认证的”。马凯捷特别提醒记者注意办公室内深红色家具和整个装修风格的不协调,“我们所有的办公家具都是从原来各处办公室里收集起来再循环利用的”,马凯捷并不介意,反倒添了些自豪的语气。
“我们的目标是取得更好的成果,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指引我们的永远是伊顿最为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对伊顿而言,创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就意味着企业要承担起环境、道德、社会公益等多方面的重任。“伊顿接受这项新的挑战,并希望率先达到并超越这一更高的标准。”马凯捷很坚定。
1998年,伊顿成为首批申请国际环境管理标准ISO14001认证的多元化工业企业之一,申请范围覆盖伊顿全球所有生产基地。伊顿的目标是超越遵循法规要求这一最基本的标准,使环境、健康与安全真正成为伊顿文化的一部分。从2007年开始,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MESH)成为所有伊顿工厂的一项关键年度绩效考核标准,也将作为取得伊顿业务卓越表现认证的一项评估标准。
伊顿要求所有工厂在排放工业污水之前要进行适当处理以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在山东济宁的液压产品生产基地,伊顿投资500多万元人民币建立世界级的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高达100吨/天。而一般工厂污水处理系统花费50万元人民币。
在伊顿看来,减少材料、能源、水资源消耗和废料产 生,有利于环境保护,事实上也有助于控制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们不仅关注业务成果,更关注如何获取成功。”马凯捷特意补充说,“就是做正确的事情,并以正确的方式去做事。”而这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企业能够长存发展的根本。
伊顿已连续5年入选美国道德村协会(Ethisphere Institute)“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榜”。作为伊顿道德和监察工作的负责人,马凯捷说,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保持成功,伊顿的日常决策和行动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作为基础。
在伊顿,人人都可以公开或者匿名地向伊顿全球道德标准办公司主任报告他们所关心的道德问题。伊顿每年会在全球举行员工自愿参与的匿名调查,马凯捷表示,事实上,伊顿说37种语言的95%的员工愿意参加调查,与公司分享他们的想法。“其中得分最高的两项,就是伊顿非常遵守商业道德以及是非常好的雇主。”这让马凯捷感到非常骄傲,“说明伊顿的价值观、发展理念得到了员工的认同。”
但为了实现马凯捷最大的愿望――伊顿成为行业内最受尊重的公司,被客户尊重,被员工尊重,同时得到所在社区的尊重,伊顿还在努力,“我们设立了许多可以量化的目标,比如到2012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18%。但也可以说,我们并没有特别的目标,因为可持续发展已是伊顿整个业务战略的一部分。”
《WTO经济导刊》:今年是伊顿创立一百周年,您认为在这一百年中推动伊顿前进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马凯捷:作为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公司,百年来,伊顿一直坚持“正当经营”,这是伊顿历史传承的部分。以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为基础,伊顿培育沟通开放、坦诚的环境,为客户提供正确的产品,与客户、社区和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以及灵活的市场策略,这让我们与众不同。
《WTO经济导刊》:伊顿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对于公司的意义?
马凯捷:可持续发展是伊顿公司业务战略的一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在业务战略上,伊顿是谨慎的或者说可持续性的,坚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绝不会为了眼前利益,牺牲长期的发展目标。
伊顿利用自身竞争优势帮助客户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同时秉承“不仅关注业务成果,更关注如何获取成功”的信条,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日常运营模式。
《WTO经济导刊》:作为一家在中国已经营多年的跨国企业,伊顿在中国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
马凯捷:伊顿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就一直积极从各个方面融入到中国市场中。在中国,我们提供绿色产品,创造更洁净、更安全的环境。同时,不断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为员工提供适合工作的健康、安全环境,支持教育,参与慈善事业,鼓励员工走进社区,提高对客户的贡献,减少对地球造成的负面影响。
《WTO经济导刊》:柯仁杰董事长曾说,愿意一辈子为伊顿工作,您自己也已经在伊顿工作了十多年的时间,伊顿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马凯捷:伊顿尊重每位员工的个体差异,珍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以及由此推动的创造和革新。我们以开放、坦诚挽留现有员工并吸引希望招募的专业人才。在伊顿,每两年就会有新的岗位等着我,经常面对新的挑战,让我不断成长,始终保持学习和工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