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第1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辛置小学五(2)

娓娓.动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给小学生的零花钱已呈愈来愈多的态势。同学们是怎么运用这些零花钱的呢?我在班里调查了10名 同学(男6名,女4名)调查的内容和结果如下。

调查的内容是;

1、

你一天约有多少零花钱?

2、

你用这些零花钱来干什么?

根据调查统计,这10名同学是这样来支配零花钱的:有一位上网吧已经两年了有五位天天用来买零食吃;有1位把零花钱存着,已赞有500多元了;有两位同学主要用于买课外读物看。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能注意积攒且正确运用零花钱的同学只有3名,占调查人数的30%;而其余7名同学(占70%)只知道用零花钱来“吃喝玩乐”了。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同学不珍惜手中的零花钱,只知道用它来买零食,不能把零花钱积攒起来用来买学习文具、买课外读物等呢?究其原因主要有:1、不知道父母的钱来的不容易,只知道没钱伸手向家长要,花钱如流水。2、吃零食已成了习惯,如吸毒那样已有瘾了3、吃零食,有的包装上有奖,获奖后感到刺激、好玩,而上网心里感到舒服。

从家长和学校来找原因,主要有:1、有些家长手里有钱了,给孩子的零花钱就大方、随便了,只管给钱,不问零花钱是怎么花的2、有的学校校内就有小卖部,这为学生买零食提供了方面;3、有的老师缺少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很有必要正确引导同学们运用零花钱。如果把零花钱大都用于买零食吃上,不仅对自己的成长无益,还对人的身体有害,特别长期食用那些“三无”产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我建议

1、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节制、有计划,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引导孩子把零花钱用在“刀刃”上,可积攒起来用于订报刊、买课外读物看;用于买必要的学习文具,用于捐助别人等。

2、老师可利用班会、中队会等,召开“我是这样花零花钱的”的演讲比赛或专题讨论会,以引导学生认识钱来之不易和学会正确理财。

第2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的阅读要求。当前,我们又面临一个读图时代、影视时代、网络时代,但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而言 ,他们的审美力、分辨力、感悟力尚弱。引领学生实施经典阅读,还原文本世界的丰富性,帮助他们建构成属于他们自己的理想生活和诗意世界显得尤为重要。

1.上好语文课,让低年级学生悄悄爱上语文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语文教师,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悄悄地爱上语文。

纵观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侧重于"快乐课堂"的探索,与"生字宝宝"做朋友,"多美的词句,让我读给你们听。""我的发现"等等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他们由此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力求认识和趋向于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的,并与情绪紧密相联。"快乐课堂"中,学生情绪积极向上,对于浓厚兴趣的培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兴趣还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不仅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而且可以丰富知识,开发智力。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比智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其丰富生活、增加知识、开发智力和完善个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爱读语文书,爱读课外经典读物

记得去年与我校教师同去常州实验学校学习时发现,该校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由课内走向课外,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吴老师的儿子在我班就读,她惊喜地与我讨论并支持我班也在试行的大语文教学观。孩子特别喜欢上语文课,回家后能与家长绘声绘色地谈论语文课上的学习内容,特别是爱读"大大书"。何谓"大大书",是我班内部的称呼,即该书封面与语文书封面相同,只是该书的版面较大,内容为每篇课文的拓展阅读。改为孩子们爱听的"大大书"称呼后,学生都特别爱阅读,一般情况下,一天只需要读两篇短文,第二天交予老师画上鲜艳的五角星。但总听有些家长与我说,孩子们一听到该读"大大书"了,就特别开心,每天都主动多读几篇。有时语文课还没有上到这一课,他们也读得特有劲。我想,这应是兴趣的功用吧,我班学生看来是真正爱上阅读了。

古语云:"开卷有益。"现在有些同行们则认为:"开卷并非有益。"因为现在的出版物良莠不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不具备识别优秀读物的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和寻找阅读体系。台湾学者郝明义认为"经典阅读"是一种"投资性阅读",投资越早,可供支取的"利息"就越早、越多。读经运动的倡导者王财贵教授也认为少儿读经的时间应在13岁以前。很多学者提出语文教学不能把大量时间花在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入流作品的阅读上,否则易造成无效或低效,少慢差又费时。因此,我班学生除了爱读"大大书"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选择一些课外经典读物,如学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个"讲雷锋故事"的比赛,学生们纷纷找来《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等书来阅读。我班选的李婧婷同学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红读系列活动,获得了年级组第一名。此生家长一再感谢我班教法深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能力明显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内也列出了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我会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进行推荐,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一些优秀诗文,还有些学生主动找来法布尔的《昆虫记》阅读,我会为他竖起大拇指。

3.爱语文课,也爱语文书;爱课外读物,也爱护图书

第3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外阅读 兴趣 氛围 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明确规定: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90万字。课外阅读要求如此之高 ,而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则实在令人担忧。如何让学生拓宽阅读面,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班队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时刻,教师嘎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这样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3.积极进行适时评价激励学生阅读。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教师比较容易做到的,平时对学生读书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阅读的快乐。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的兴趣高涨,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利用早班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开展“小导游”活动等等。

4.借助课本内容引申激发学生阅读。如:《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教学时可以引申学生搜集其它的《西游记》中的故事并讲给大家听或开个专题故事会等,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和表演的天赋等。

二、营造氛围,促进学生阅读

1.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我们已经调查了班上学生的存书情况。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可以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着来读。

2.保障阅读时间。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可以利用早读课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中午也可抽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还可以安排学生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等;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活动以课外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

3.营造家庭环境。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为此建议语文教师每天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

三、适时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1.让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使他们明白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这些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采取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圈圈画画、剪剪贴贴等等。

4.注重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不仅要求每次阅读要读进去,有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拓眼界。

第4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一、确立课外阅读目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有明确的课外阅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语文素质,引导学生读好书,做好人。

1.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品质,是指从阅读行为、阅读作风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等本质、它包括阅读的兴趣、习惯、感受、体验、价值观等,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构成因素。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有利于高效地学习,有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2.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常人相互沟通的最基本能力;认知能力则是通过读物感知世界、社会及他人的自我体验及辨别的能力;思维能力是作为思维主体的人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内在标志,在整个智能结构中,它是人的一般能力的核心。

3.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和积累学生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等,指导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文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风格和高尚的人格。

二、科学地实施课外阅读

1.寻找途径,激发课外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一方面得益于教师健康的引荐和疏导,另一方面还要取决于学生个性、爱好、心理、理想和意志的影响。如教《朱自清・春》一文后,教师可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春的文章,或教师有意识引荐一些文学作品让其阅读,或诱导他们到学校读书室寻觅这方面的有关书籍。通过阅读,从而获得更多、更广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2.加强指导,传授阅读方法。结合课堂的阅读教学,根据不同读物的不同性质,从阅读方法和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努力使学生把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通过课外阅读实践,转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该精读的必须达到能背诵的程度,当然略读的章节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点,培养训练他们的略读、速读和跳读的能力。

3.挖掘书源,保障课外阅读资源。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要指导学生购买订阅合适的刊物,鼓励学生相互调剂、资源共享。同时可向家长宣传某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图书,适当购买一部分,并督促子女在家中完成每天规定的阅读量。语文教师应尽可能与学校、镇村文化中心等联系,多给学生一些方便之门,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阵地。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搜集有用信息,进行网上阅读,并向他们推荐一些优秀网站,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第5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一、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最根本的应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变被动被迫的阅读,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发自觉的行为。

首先,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形成学生良好的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可以在读书中逐步养成。“知书达礼”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个问题。“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通过读书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修养良好的人。

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身学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迅捷,要想跟上社会发展,必须学会终身学习。而学校毕业后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为了学会终身学习,为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必须养成读书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写作能力,读书是根本、是前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抱怨写作没有材料的人很大程度上是书读的少。因为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抒发,是表达。在浩如烟渺的知识海洋中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无疑对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提高阅读能力水平的效率,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在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指导。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略读是两种阅读方式。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方法。“书海无涯”,如何从繁杂的书籍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就需要学会略读。因此,要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在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之后,就需要采用精读的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精读需要对重点章节,重点段落、精彩词句进行口味、研读。可以边读边思、边读边划、边读边记。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摘录与随感相结合。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段摘录下来,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交际中使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新课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求学生具有探究性阅读和创新性阅读的能力。特别是完成阅读之后,要思收获,谈体会,发表见解和主张。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好读后感。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以从作者介绍、文笔精华、读后感悟等内容对学生提出要求。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交流与讨论相结合。

在学生阅读一定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专门抽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收获,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在讨论中升华。互相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

三、帮助学生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这句话表明阅读材料的选择的重要性。选择阅读材料必须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在选择阅读材料上我们可以遵照以下三个原则:

1、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的原则。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我们课本当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让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阅读场所,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文字的魅力之中。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会使学生感受到课外知识的趣味性,而要获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与课文相关的书。这些书可以进一步充实课文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不同程度的迁移拓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2、优选古今中外名著的原则。

这类作品主要是指新课标推荐的读物。《课程标准》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出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作品、长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作品等内容。读这类书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优秀名著都已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学生在视觉审美之后,再来欣赏优美的文字,更易懂,更有趣。学生在一个学期能读一两部名著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再适当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讲讲这类故事,一定能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

3、阅读优秀期刊的原则。

许多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期刊读物是指导学生阅读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这类读物的内容多反映他们这个年龄的生活,更贴近他们,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更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中学生博览》《读者》《中学生阅读》等,这些报刊中所包含的文章大多是精选的美文,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第6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1 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1.2 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1.3 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2 告诉学生阅读方法

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2.1 略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2 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3 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4 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3 学生喜欢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课外阅读。

3.1 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3.2 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

3.3 优化读书环境。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4 让学生坚持阅读

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4.1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 "小小读书讨论会"、 "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第7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你好!

谢谢你对Teens的喜爱与支持。

你在信中问道:“怎样充分利用这本期刊来学习和提高我们的英语水平呢?”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问题。Teens办刊的宗旨就是“激发初、中级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顺利通过升学以及各种初、中级水平考试”。Teens中所有的栏目、所有的文章,或轻松,或严肃,或趣味,或时尚,都是在为这个宗旨而服务,希望Teens的读者能够爱上英语,从而提高英语水平。但如果你仅仅只把Teens当做课外读物来阅读,而没有学习与积累,那么你确实可以拓展课外知识,却不能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积累与练习的过程。一门语言所涵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非单单用几份试卷就能衡量。然而悖论就在于,考试成绩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幸而,英语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英语的基础应用,只是比较无趣罢了;又幸而,应对考试是有技巧而言的。如果你不是面临高考的学生,那么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重打好基础,多积累,多练习;如果你很快面临高考,那么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学会总结、掌握考试技巧。Teens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而且还提供了全国优秀一线名师的各种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讲解及考试技巧点拨。因此,要想利用好Teens,“无忧升学”栏目是重中之重,不仅要好好读,还要学以致用。比如,每年Teens都会刊登全国各地高考点评文章,不仅仅对当年真题进行解析,更为考生指出了不同题型的应对方法和备考建议。这些内容虽然看似枯燥,却是有效备战高考的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备战考试”中也常常会有老师撰文详述某一学习方法或解题策略,你都可以参考借鉴。而“功夫英语”的文章则会教你如何轻松快乐地提高英语的各项技能。不管是哪个类型的英语学习辅导文章,学习文章中介绍的方法是首要任务,其次才是学习文章里的知识。

对于其他英汉对照的文章,则可以轻松对待。对于自己能读懂且感兴趣的文章,尽量遮住译文先读英文,读完一遍之后再与译文对照阅读,并学习文章里的地道表达。而对于较难的文章,则可以参照译文和注释来阅读。你还可以利用文章的mp3文件来进行听说练习,提高你信中所说的“听课文并复述”的能力。练习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果直接听听不太懂,那不妨先读一遍文章再来听,再进行复述,直至直接听就能听懂为止。

第8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课外阅读;有效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25-2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能尽如人意,但每个学校、班级总有少数语文尖子生,问他们经验,大多回答得益于课外阅读。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了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课外阅读对高中生来说仍很重要,我们要引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而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学生更应“多读书、读好书”。几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哪怕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的父母等。这些令他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相当一部分是学生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时所认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课外阅读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我们不要将课外阅读片面地理解为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补充和配合,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和吸收。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高中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

二、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1.学生对名著不感兴趣。我国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阅读率最高,其次是《三国演义》,接着是《水浒》和《红楼梦》。但阅读的大多以电视剧为主,进行过原著阅读的少之又少。对于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绝大部分同学的记录是零,只有个别同学读过《基督山伯爵》、《简爱》等几部情节离奇、趣味性较强的作品,许多同学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说过。

2.没有时间阅读。高考的压力、各门学科的作业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再加上部分老师和家长认为阅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从而限制学生的阅读,难得的假期又会被各种各样的资料和培训班占据。学生真正用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之又少。

可是现在的高考语文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考的更多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2000年7月7日上午,全国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刚刚结束,河南郑州《中学生阅读》编辑室的电话铃就响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的是一个教师十分激动的声音,他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就取自《中学生阅读》,这则材料他刚刚让学生训练过。学生从考场出来,个个喜笑眼开。这种有趣的现象提醒我们:广泛的阅读与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应试能力的提高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现在的江苏省高考作文也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如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年的《绿色生活》。学生如果不关注生活,不多读课外书是很难把作文写好的。

所以,我要再次强调高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还不够,教师还应对学生多加指导,以求让高中生课外阅读更有效。

三、老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书

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选择,老师要多作引导,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是我们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较差,加之市场上的图书良莠不齐,因此,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需要老师的指导。给学生选择和推荐课外读物,要求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浅适度,要能为他们所接受。因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渗透课外读物的推荐。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读《红楼梦》;学习《空城计》,让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习鲁迅《药》,让学生读《呐喊》、《彷徨》等等;这样做,不但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饶有兴致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印象。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高中各阶段的学生在识字、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别。教师要根据他们各自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如低年级可以选一些抒情散文、贴近生活的小说来读。中年级可选一些人物传记、自己感兴趣的名著,到高年级可以找一些科技小品文、哲理散文以及有一定深度与难度的名著来读。

3.结合个性特点选择,如果对所读的书很喜欢,那么学生会乐于读,并且越读越有动力。为此,教师要摸清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喜好,然后有针对性地给他们选择书籍。此外还可以结合节日、纪念日、各种活动、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地方文化等选择。但老师的推荐千万不能演绎为专制,应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

四、老师要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要让课外阅读发挥它的作用,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课外阅读,不是单纯地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学生的课外阅读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否则,他们的读书便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教师要利用课内经常性地、反复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要借助实例(包括:课文和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要做到有层次,逐步深入,整体推进,循序渐进。

1.指导学生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和浏览是补充。可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看,略读和浏览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因为快速阅读可以高效、省时地摄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世界。所以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略读和浏览,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引导学生学会集中精神,跳跃阅读,筛选有用的信息,抓住文章的重点,把非重点的部分一掠而过。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速读习惯,强调速读“四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默读。

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一般步骤。由于受文体、篇幅等因素的影响,读书的步骤不尽一致,就一般的读书通常有“通读、熟读、研读、美读”四个步骤。通读是与文章的初晤,接触的是文章的“肌肤”,要能把文章读正确、流利,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熟读接触的是文章的“灵魂”,要能够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容,以及由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研读就是研究性的读,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表现手法、结构层次等进行赏析和评价,这一步骤一般适用于高年级,对低中年级不作要求;美读是对文章的“反刍”,即把文章美美地读出来,不仅要读出文章的主旨,而且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的个性。当然不是所有文章的阅读一定要有这四个步骤,对于一般的文章通读即可,而对于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则一步也不能少,甚至还要“不厌百回读”。

3.指导学生学会不同文体的读书方法。建议学生:对于诗歌、散文,一般要品读、诵读,感受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真挚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的音韵美;对于小说要默读,读时要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各个情节之间的联系,把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于议论文要研读,抓住文章的论点,分析作者用来阐明自己观点的方法和过程;而对于古文则需要进行边查字典边读的查读、诵读,领略并学习我们祖先的智慧与才华……

4.指导学生学会边读书边做记号。这是阅读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和要求,每个学生都应当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每次读书时能够在文章的紧要处、精彩处、颇有感触处或疑难处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做上不同的记号。如有疑难的地方画个小问号,精彩的地方画个五角星,好词下面点上小黑点,好句下面画上波浪线等等,同时在文章的行间或空白处写一些随感而发的简短的话语。

第9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范文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笔者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帮助孩子们选择适当的读物

“适当”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读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学生,语言在现实交际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为学生所喜爱。

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孩子们推荐。

二、保证组织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富有成效

1.自读自悟。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具有灵活方便、自主性强等特点,因此深受师生欢迎。教师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自由的同时,也要对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如,为他们推荐适当的读物,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组织相关的、有针对性的讨论、辩论活动等。

2.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间的阅读比赛。在课外阅读的指导中,我还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自己命名并列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每天的课外阅读课时间,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并定时展开评比。如:每读完一本书,便加一颗星;每背完十首古诗也加一颗星…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比赛,不仅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还利于孩子们互相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

3.在扩散性阅读中拓展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低、中、高段的学生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对于低段的孩子,重在激趣。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已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甚至回忆起自已看过的电视片,要求他们认真阅读以便讲给别人听;不求深度和广度,以学生愿读、爱读并乐于表达为目的。对于中段的孩子,则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读整篇的故事。同样对“鲸”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就会要求他们主动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了解鲸的体形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并在课堂上交流,互相补充,以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对高年级段的学生,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外,还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作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带领他们通过质疑、辨论、争论等形式,开展探究性阅读和审美性、批判性阅读。这种思维的交锋不一定非要产生一个正确的答案,只要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和提倡,以帮助孩子形成“不唯书、不唯师”的思维品质。

4.为孩子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孩子多读书。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因此,我们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手抄小报比赛”、“古诗擂台赛”、“诗歌朗诵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校园童话节”等活动,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三、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2.所有年级均不准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3.将每周二和周四的中午活动课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向实验班级全面开放图书室、网络教室外,还倡导各班建立了“小图书箱“,号召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

5.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专门印制了课外阅读资料汇集本――《记忆的碎片》,指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和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张扬个性。

在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不仅顺利完成了阅读任务,而且在创新思维的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一些困扰我们难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作更加深入地思考。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