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教学感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教学感受

第1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一、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1.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是被人们用来进行思想观点交流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总是带有一定的意义和具体的内容。对外汉语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教学,使学习者能够使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流。语言本身属于社会文化这个整体中,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语言作为人们学习文化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获取文化信息。所以,语言和文化在一个密不可分的联系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学习语言是为了能够在交际过程中了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逐渐了解一种文化。

2.文化教学是深化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

因为文化和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而文化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语言学习的成熟度上。不同民族的历史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其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就造成了表达方式的不同。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以一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所以,想要熟练掌握一种语言,首先应该掌握以其为依托的文化背景,否则就会难以真正理解。尤其像中国这样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的语言,如果学习者缺少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那么一定会难以掌握汉语的精髓所在。

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的方法

1.树立语言和文化并重的教学观念

过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作用就会导致其中的文化元素被忽略,这也是传统对外汉语教学的误区。传统对外汉语认为有教学经验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不需要对知识进行更新。但是因为缺少了对于文化的传承,就使得汉语语言色彩被淡化。重视文化元素或者汉语知识不意味着忽视任何一方面。所以,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树立语言和文化并重的教学观念,保证以文化为背景进行语言学习,在语言学习的努力获取文化信息,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方法

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其表现形式的汉语内容也就更加丰富。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从语音开始,然后到词汇和语法,最后结合文化元素进行教学。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文化教学,让学生在以文化为基础进行语言学习。同时在传授文化的时候,讲解适当的语言知识,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慎重选择文化教学内容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文化教学的时候应该慎重选择内容。因为不同文化会有一定的冲突,每种文化都会有一定的排他性。对于一些东南亚国家来说,受到一些“中国”的影响,对于对于中国文化可能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能够展示我国是礼仪之邦的文化内容,在保证本民族文化纯洁性的基础上,不限制别国文化的发展。让世界感受到中国和平发展的态度。这样能够帮助外国人对于中国有更好的了解,同时更加有效地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目的。

4.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学活动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受到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的影响。所以,想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要求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应该加强学术领域的拓展,掌握大量的语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一些非语言知识,例如文化知识。最后,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传播了文化知识,在传播文化知识的时候教授的语言知识。

第2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关键词:网络资源 对外汉语教学 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138-02

1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

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对外汉语成为了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虽然对外汉语仍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外汉语教学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蓬勃发展,就前辈们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并总结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理论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从初期的没有教材,发展到现在拥有琳琅满目的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教材,也与学科建设者们的努力分不开。

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主要还是依靠教师为媒介进行知识的传播。不论是孔子课堂还是各种对外汉语教学机构,都是教师结合书本,将所学知识按照自己的教学理论融会贯通,再灌输给学生,以讲授为主。而这恰恰难以把握住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虽然现在很多针对性较强的对外汉语教材已在国内外出版和发行,但是由于教学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仍难以满足汉语热的发展需求。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出现无疑给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提供了新路子。如何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也逐渐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2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

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绝大多数是外国人。我国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吸引了无数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然而,想要了解一国的文化,首先要从了解其语言文字开始。汉语由于其本身的固有属性,吓退了许多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外国人。很多人认为汉字复杂,难认难记,还有的人刚开始学习,就难过语音关,因此而放弃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兴的学科必将采用新兴的教学方式。网络的出现给对外汉语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1 网络视频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除了课堂上和教师面对面地沟通与互动,网络资源共享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新兴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在各大网站上均能找到有关对外汉语的教学视频,从初级到高级,从语音到汉字。有了这些视频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免费或付费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有的是教师上课的实时视频,也有的是纯粹的教学视频,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与需要有选择性地学习。

视频教学大大弥补了空间与时间上的不足。有的外国学习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亲身来中国体验汉语的学习过程,但通过视频的方式,学习者可以同样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取所需知识。同时,现如今很多对外汉语有关的教学视频是免费的,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成本。

网络视频只是其中一种方式,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也能给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在线学习通常是教师通过媒体网络聊天软件对学习者进行视频及语音的教学。这种方式比单纯观看视频更直观。学习者和教师只需要具备上网条件,摄像头、耳机、麦克风等简单设备随时可以进行沟通与学习。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及时通过软件向教师求助,并得到解答。教师也可通过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为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网络视频教学让世界各地的学习者有了学习汉语的机会。除了受通讯影响比较大以外,这种方式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更多汉语学习者受益。在有些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已经出现了在线教学业务,但显然还不够完善。应当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宣传,让在线汉语教学走向市场。

2.2 网络资源共享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对外汉语教学,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出现的相关资源也越来越多。网络利用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将对外汉语教学者们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对外汉语界的学者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经验与疑问发表出来,并且很快会得到相关的答复,即使距离遥远,教师们也能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在研究过程中有疑问,随时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及前辈们的经验与教学资源。为了在论文撰写中找到有力的例证,电子图书馆功不可没。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己,而网络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电子书的下载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除了专业知识与理论的查询,在当今对外汉语教师备课过程中,更多教学素材的摄取也因网络的出现而更丰富多彩。除了单调的课本知识,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利用各种软件进行课件制作。这也是现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网上的资源丰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结合课本知识,做出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在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教师本身储备的教学资源有限,有了网络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源源不断地寻找最新的教学素材,如听力,阅读与书写,使教学内容不断充实。网络资源的一大优势就是更新速度快。由于语言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新词的出现及网络语言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教师可以在寻找素材的同时为学习者传播相关有利于学习的网络语言,从而改善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脱节的问题。

3 网络是一种学习手段

对外汉语教学的主体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者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丰富的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将我国的文化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习者面前,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好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网络上通常是以视听的方式展现出来的,会使学习内容更加直观。有的学生利用手机及电脑的便利,下载了很多汉语学习的应用软件,更有许多赶潮流的学生下载并注册了中国的网络通讯软件,如QQ、微信、微博等,随时和中国人交流,提高汉语水平。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出来,提高自己的信心,还会有很多好心的中国朋友对其错误给予纠正与指出,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现如今汉语水平考试HSK网考的推行也说明,网络是学习者的新兴途径。

3.1 汉语语音学习

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可以进行汉语的语音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反复播放并且模仿汉语普通话语音,并且自觉纠正自己的发音。这对学习者的听力与发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习者在基本的语音练习过后,往往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段与视频。由于图片及声音的刺激更为直观,学习者能更好得理解所学内容。

3.2 汉语语法学习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要掌握其语法的建构体系。在网络资源中,学习者可以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各种类型的多媒体课件。语法可以通过媒体课件更加直观得表示出来。教师通常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会将重点语法用不同的符号、公式及特殊方式表现出来。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有针对地下载学习工具书及各种资料,有利于学生学习汉语语法。同时,在学习者上网搜索的过程中,会被正确的语法知识潜移默化,对有些学习者出现的语序问题及用词不当等问题有着良好的纠正作用,逐渐将错误的印象淡化。

3.3 汉语汉字及词汇学习

从网络中获取知识主要还是靠学习者的阅读,汉字当然是必过的一关。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掌握课外知识,学习者会在上网的过程中主动发现生词,积极进行查阅。通过上网搜索资源,学习者可以掌握一些课本上不会出现的新词。有的学习者虽然认识很多汉字,但不能很好地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实践太少。要想和中国人正常交流,将学会的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主要还是得靠学生自觉自主运用知识,而并非简单的识字。识字是学习的基础,认识汉字的目的就是为了阅读与运用。所以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与词汇的用法。扩大词汇量,掌握潮流热词,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更牢固地掌握汉语。

4 网络对对外汉语教学市场的影响

现如今,国内的办公都已逐渐走向了自动化。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沟通方式。对外汉语教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外国人自己“找上门来”,我们也应当走向世界去。通过网络论坛、微博、博客、即时聊天软件等工具,我们可以将对外汉语的优秀资源展示给想要学习中文,想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学习者。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能只靠想象,靠听别人说中国文化有多诱人。据统计,在华的对外汉语学习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者没有亲自来华学习的条件,而通过网络传播,将会对打开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市场十分有利。

有很多学习者正是通过网络寻找学习汉语的资源与方式,通过网络对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进行了解及对比,进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如果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能主动通过网络开辟新市场,主动向外国人介绍自身优势,将会吸引更多的学习者来华或在线学习汉语,巩固我国与外国的外交关系,实现文化交流。如果能开发更多线上学习资源,更好地运用多媒体对课程进行完善,相信学习者将更有学习汉语的意愿。

5 结语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都将带给对外汉语教学不可小觑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都离不开网络的帮助。网络资源将为我们带来更广阔的对外汉语市场。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这将对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巩固外交友谊及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第3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关键词:语用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 语用能力

一、引言

目前,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问题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Kasper&Rose(2002)、Ellis(1994)、何自然(1997)、戴炜栋(2005)将第二语言学习中语用习得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加以探讨,最后通过各种试验与研究达成的共识是:语用知识是应该教的,而且是可教的。而如何教则是第二语言教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为此,笔者专门对15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6%的教师不知怎样运用语用理论,随意性很强,觉得难以把握。本文着重探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进行语用习得,使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外国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语用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

(一)语用习得可以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也就明确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语用能力”一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已被广泛使用。语用能力是指对语境的认识能力和在对语境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图并准确表达自己意图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leech(1983)提出把语用学区分为语用语言学和社会语用学之后,语用能力也就相应地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是指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吕俞辉(2002)认为,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更是“语用能力”的培养过程。它衡量着语言教学的实际成绩和水平。

语用习得相对于语用能力来说,是一个动态的语用能力的习得过程。语用习得就是研究学习者如何形成与发展和理解及实施目的语言语用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语用习得是研究学习者怎样形成语用能力的。可以说语用习得的目的就是要培养语用能力,发展语用能力,提高语用能力。研究语用习得可以更有效地探究语用能力培养规律,推进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对外汉语教学可以促进语用习得取得好的效果

语用习得是研究学习者如何学的问题,而不是如何教的问题,但是当教学者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学习者的一些语用习得规律之后,便发现科学的语用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进行语用习得。比如Tateyama(2001)的研究表明确实能以课堂教学来“教”初学者高水平的外语语用知识;刘思(2005)认为具体地“精教”学生语用策略有更明显的提高语用能力的效果;戴炜栋(2005)认为,通过显性教学能更好地促进语用习得。由此我们看到,教学对语用习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具体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语用观的对外汉语教学,知道在对外汉语语用教学中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1.对外汉语语用教学应该教什么

(1)注重语言形式中的语用因素

传统的语言教学注重静态的语言形式结构、语义等方面的讲解,而对语言的功能、交际的意义则很少涉及。比如在语音教学中,除了进行语音形式机械模仿训练外,还应该讲授语音中的语用知识,教给汉语学习者如何结合语境对表达语气情态的各种语音、语气、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等进行适宜地选择。像停顿多久才是话轮的结束,特殊的语调产生的寓意,不同的重音位置体现不同的焦点信息,语音的高低、快慢等变化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情态等。同样一句话“你考得可真好”,不同的语气,可以达到夸奖、讽刺、羡慕等交际目的。因此,没有语音的语用知识做支撑往往会造成交际失败。在词汇教学中,应该结合语境讲解词语,告诉学生词语的选择既要着眼于词语的表义特点,也要考虑到它的语用功能——感彩、风格色彩、形象色彩、文化内涵等。否则,留学生就会出现词语的语用失误,如留学生对语体风格选择的失误,老师夸奖学生发音准确,学生谦虚地说:“其实我好个屁。”“我的同屋和狗一样可爱”“希望老师像乌龟一样长寿”这样的语句也会出现在留学生的言语交际中。所以,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仅仅解释一个词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了解该词语在具体语境怎么使用,使词语的使用与交际功能协调一致。在语法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句法的教授,学生即便掌握了句子的语法特点,也不能用正确的句子达到正常的交际。比如“被”字句在汉语中的使用以主观感受为重,而不像英语那样以客观事实为重;“把”字句有阐述、指令、表达、宣告等语用功能;同一种语言形式的语用功能各有不同;还有语序的语用内涵,虚词的语用功效等。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语用因素。在语言形式中注重语用因素的合理讲解,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更多的元语用知识,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第4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泰国中学;文化教学

一、古诗词文化理念

古诗词的内容包罗万象,它不仅可以向我们展示古代的生活风俗思想,还是古代文人志士的自我抒写。可以说它既是开启通向中华文化的一扇窗,也是中华文化这幅画卷上最具文化气息的一笔。

高彦德、李国强、郭旭三人在撰写的《外国人学习与使用汉语情况调查研究报告》中强调:“我们必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将文化教学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全部过程。”这一说法基本明确了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对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这就使得我们无论选用何种语言的教学方法最终都会涉及到相关文化的教学。也就是讲语言教学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的时候是免不了相关文化的教学的。一味的单纯的汉语语言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适当的融入一些古诗词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外汉语教学基础是汉语语言的教学,而更深层的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著名学者江蓝生提出:“面向新世纪的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更加突出中国文化的比重。”自从对外汉语教学兴起以来,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但是我们仍要努力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不足。

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讲到这一定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既包括显型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他们在某一时期作为人们行为潜在的指南存在。”他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范畴,不管是好的坏的,显性或是隐性的都是文化,且提出了文化对人们行为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文化对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而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文化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看来,再以古诗词为内容设计文化课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展开的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最富有张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兼具文化和语言的双重性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材料。以古诗词为内容来进行文化课程教学,可以更好的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笔者在泰国中学教学中,了解到汉语教材中编写古诗词的比例只是凤毛麟角,加上泰国中学学生基础不牢固而且对中国文化的不了解,所以学生的兴趣并没有提起。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跨文化交流。进行对外汉语古诗词教学也是为了让学习者更好的了解中国,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减少文化交流的障碍。因此,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活动要重在跨文化的角度设计,层层递进,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激发兴趣,让学习者能够更好的融入汉语语境中。

王学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层次》中指出文化教学指的就是:“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移人所学语言国相关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教学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包括语言教学有关的语言文化学专业课程。”那么在文化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笔者认为:文化教学可以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大幅提高对外汉语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歌的教学中,思亲怀乡是人之常情,然而学生在思乡的时候也会喜欢设身处地的比较两个地方的生活,这首诗词教学能够拉近学生的心灵距离,同时也可以向他们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询问学生是否想家时,我们发现同学们都很想家,当想家人的时候大家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么中国古代诗人是怎么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的呢?

在泰国中学古诗词教学中笔者认为应注重这几点:

首先是以实地情景的方式教学,对古代诗词的学习理解,最为重要的是明白作家的心志,然后才能理解内在神韵。然而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却是对中国文化并不熟悉的学生。当今与古代之间的时间跨度是难以逾越和改变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空间地理上着手,尝试从空间上感受古代诗词作家的心境及文化气氛。把学生学习经典古诗词寓于文化旅游当中,以真切的实地情景促进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进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把学生带入思亲怀乡之情,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以及传统节日的一些符号,及中国人喜欢节日团聚的观念,同时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七夕等节日,并向学生询问他们的节日的情况,让学生比较下他们的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的不同习俗,在比较讨论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会加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用想象情景方式教学,古诗词是相对注重抒情的语言艺术,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创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加工,使诗词更加丰富多姿。教师的角色可以转变成为引导者,让学生自己描摹勾勒诗中的优美风景、生动人物和历史事件,变语言为图像。教学中则以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基础,借助图画、音乐视频等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再现古诗词的情境。通过这种极具直观性、生动性的方式把古诗词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古诗文所塑造的各种形象,体验不同情境中的文化。例如笔者在教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七言绝句展示了茱萸的一些图画,这是一种带香气的植物。并解释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只要出现“茱萸”就会让人想到重阳节,成为一种符号,另外还介绍一下重阳节的符号还有。

再次是以再现情景方式教学,是将古诗词中描绘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模拟或其他形式的参与达到再现,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再现古诗词情景,模拟情境中的人物进行思维活动,不仅仅是有利于以现代汉语的形式把握古诗词的文化精髓,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虽然是诗人王维抒发的个人情感,但当这种情感与自己传统节日纠结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使每一个阅读者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思想震撼与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自己的节日、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本土文化的思乡之情。

总的来讲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想象、以及诵读技巧。以诗句为凭借,引导学生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深刻感受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

第5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零起点 文化意识 教学策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普及引起了世人的瞩目,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并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本文初步探讨在以汉语零起点学生为对象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现有汉语水平和自身心理特点以及文化背景等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充分传达汉语作为一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突破学生审视中国文化的定势思维,帮助学生在汉语语言和文化学习伊始建构起初步的文化意识。

一、零起点留学生及其特点

我们通常所说的“零起点”的留学生,一般指母语非汉语、没学过汉语的具有不同学习目的的留学生。从学习目的上看,大部分留学生是抱着实用的目的来学习的,或者是为了谋求职业,或者是要与中国人做贸易。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为了研究“汉学”而来的。

作为短期汉语教学对象的零起点留学生,虽然身上集结了种种个性化呈现,但是他们仍然具备一些共性的、我们可以深切感知的共性元素。最显著的便是,学生持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中国文化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和兴趣。此外,他们学习态度积极,对课堂抱有极大的期望值。短期班有较强的时间限制,这一点反倒容易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投入充分的热情,精神始终处于兴奋和亲和状态,这样的状态对教学活动的进行是十分有利的。

二、关于培养零起点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几点策略

笔者曾有幸参加某校“汉语桥――德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具体负责的是协助任课老师做留学生在中国第一堂“语言课”的教学设计及英文翻译内容。笔者从此次助教经历中总结出一些基本的策略与构想,希望对零起点留学生文化意识的初步建构有所裨益。

(一)选取最贴合的教学内容

1.准确定位教学切入点,传授知识与审美享受相结合。

以汉字教学为例。汉字教学课堂中,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用音乐的方式来感受文字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艺术魅力的感受和理解,对于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无疑具有积极作用。

2.引入现代时尚的文化元素,彰显文化的生命力。

在《不能只有一朵》一文中,作者许一认为,“外国人只知《茉莉花》,主要还是因为咱们中国人自己眼里只有这么一朵‘花’、一首歌曲。”事实上,之所以说对外汉语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很大原因便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尤其是初到中国的学生的观念中会被符号化、概括化成为整个中国文化乃至国家的代表。这样的期许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压力,另一方面也正提供了向留学生展示兼收并蓄、传统与现代共生共存的中华文化的良好平台。

(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文化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一种交互式、自主式、协作式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外国留学生直接参于汉语教学活动过程,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学习、主动学习。

以汉字文化教学为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声画并茂、生动丰富的情景(原始图片),将抽象的汉字还原、融入古人造字时的形象的原生语境中。这种方法集趣味性和直观性为一身,挖掘汉字的文化基因,充分发挥汉字的文化功能。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欲

首先,教学活动展开最初,我们应通过近距离的沟通使学生消除远道而来的疏离感和因对汉语的陌生而产生的惶恐不适。

其次,教学中巧妙设计能够使学生充分参与的互动环节,但又始终不与教学目标内容脱节,使不同层次和模块的教学内容完美衔接,一气呵成。

(四)课堂内的教学与课堂外的引导相结合

1.开办中外语言和中外文化的对比讲座。

文化讲座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方式上基本呈单向。但是,利用讲座的形式,可以在短时间内集结大量文化内容,能够迅速满足学生的文化需求。

2.帮助学生进行文化欣赏,创造中国文化氛围。

这里的文化欣赏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采取哪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3.组织有益于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的参观。

文化参观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般来说,能够很深刻地铭记在学生的头脑中。尤其是对于没有实际经验、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将书本知识结合于实际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举办文化表演和文艺会演。

(五)教师提高中国文化素养和文化知识积淀

作为汉语知识的传授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只有意识到自身担负的教学与文化双重使命,才能以权威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诚挚的教学态度为初次踏入中国的零起点留学生开启一扇无限神奇的汉语文化大门。

本文由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现状的介绍引入,综合分析了文化的定义并简要介绍了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的涵义,由此引出了文化意识的概念,通过对真正的中国文化的扼要说明,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历和体验,对零基础留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提出一些初步的探讨和思索。但是,鉴于笔者所学有限,个人见解有不少局限和偏颇之处,希望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金铭著:《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108~109页。

[2]吕必松: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的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2期:4-13页。

[3]高立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第4页。

[4]王晓佟:初探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多元现象[J].艺术评论,2006年,12期:第73页。

[5]王恩全:论汉字结构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文明[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6]廖振华:浅谈汉字结构的艺术美[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7]屈瑞婷:《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的文化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第6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一、职前培养策略

这是从管理层面说的,是针对在校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的。从宏观形式看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对外汉语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又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综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在具体教学中要重理论轻实践或者重书本知识轻应用。在学术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学者要比从事实践工作的学者有学术地位。这种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导致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要的见习、实习环节不能给予高度重视,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有些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因此,职前有目的地培养尤为重要。

全面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与理论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综合知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针对当前我国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从汉语言知识培养和外语能力培养两个方面采取对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策略尤为重要,是对外汉语教师知识生成职业能力的途径,但这一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许多管理者忽视实践环节。对外汉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不可缺少,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创造条件,给专业人才充分的实习实践的机会。我们建议一是增加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时间,由一个月延长到一个学期,教学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二是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做家教,积累教学经验,三是到国外做汉语志愿者。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有了具体规定,要严格按照“先培训、后聘任;不培训、不聘任”的原则,认真组织落实,提供切实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积极为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创造条件。开展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院校,聘请高水平对外汉语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授课、组织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以及聘请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的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课堂示范教学等活动,提高培训质量和增强培训效果。此外,在具体教学部门,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见习期每天听课、由专人指导、正式上课前要试讲等,快速提升新进对外汉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于申请赴国外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及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岗前培训。培训过程中强调教师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文字的基本理解,注重具体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帮助教师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策略,使教师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增强教学效果;了解国外的教育体系和制度,熟悉国外学生的特点,学会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快融入国外的教育体系和学校环境;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相应的文化技能,以便在进行教学时,能很好地呈现中国文化,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类培训国家汉办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每年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效果明显。

二、在职培养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对外汉语教学师生关系的复杂性、对外汉语教学涉及领域的复杂性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具备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性能力就是能够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他人的教学经验,积极主动地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及其实践活动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分析、研究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应该力求做到: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自觉地进行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与对外汉语教学密切相关的其他知识;有良好的交往技能;虚心向他人学习;掌握反思的技能和方法。

在职深造是管理者经常使用的策略,由于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单一的职后培训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因而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在形式上呈现出多层次与多样化。在职培训类型可分为:从时间上划分,一般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系统学习、专题研讨等;从途径上划分,可分为脱产、半脱产、不脱产等;从培训的系统性上划分,还可分为正规和非正规等类型。由于在职教师教学任务重,采用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短期进修等方式,有利于提高在职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形成教学技巧,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

此时的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首先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师结合自身的知识特长、教学风格和外语优势,专攻某种母语的教学对象,获得成熟全面的材料,为成为汉语教学志愿者和外派教师做好准备。一些具有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尽情在汉语短期培训领域发挥其所长,凸显对外汉语教学的社会学意义。其次,二十一世纪的第二语言教学有着非常明显的高科技趋势,更多的外国学生将通过电脑和网络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迫切需要提高开发教学软件进行远程教学的能力,在HSK汉语水平考试的研制和改进中,现在已经提出了实现“机助自适应型汉语测试”的要求。再次,对外汉语教师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成长方式就是国际合作。无论在正式的教学情境下还是在非正式的日常生活中,对外汉语教师在相关国家的语言文化、社会发展的直观感受下,都能够迅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做出诊断,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总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事业正在日益发展壮大,对外汉语教学的从业者必然会越来越多。从研究的结果看,关于教学主体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比如对外汉语教师的心理研究、教师的行为研究、教师的教学观的研究等,总之,研究视角的准确定位,将会带来更多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课外,环境,留学生

 

一、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热”也逐步升温,作为我们民族事业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在当下,唯有高效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才能使我们这项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跟其他教学工作一样,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笔者在此尝试从课外环境与教学的关系来做探讨,提出几点拙见,供同行考议。

所谓课外环境,即课堂教学以外的条件和情况。相对于课堂上人为刻意营造的小环境而言,它是比较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了,这里的语言材料鲜活、实用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和锻炼交际能力的大好场所,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适当地加以引导和强化,使他们学更好更快地习汉语。开外的环境主要包括: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助于汉语学习的业余生活条件,如果以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学生体验过的鲜活语言素材和他们的课堂学习摘要充分利用这些课外环境、力争做到扬长避短。然而,在对外汉语研究中,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有待进一步认识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究竟哪些课外因素我们可以利用?如何利用?哪些又应该避免呢?下面,我们来分析认识。

[1]

二 课外环境与对外汉语教学

在课堂外,学生的活动环境是复杂多样的,对于我们探讨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若我们将这些学生的课外生活环境进行合理归类,在尊重和互助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引导工作,这是可能的,对辅助教学也是很有帮助的。加强这一环节的工作,可以让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都能学习汉语,更能体味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快乐,这对快速掌握汉语将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如何利用课外的环境因素,来帮助留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汉语。

(一)给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校内活动环境,对他们学习汉语是十分有益的。在课外,很多学生会组织或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以合适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交流的活动平台,如:汉语角、汉语桥等。在这类活动中,最好能有教师或者汉语基础较好的中国学生辅助协调,促进大家积极参与交流和学习。老师主要是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对于一些突出问题做出相应地指导。在这其中,要注意营造宽松积极的氛围,鼓励大家不要怕犯错误,勇敢地交流,并肯定和鼓励进步者。对于那些不影响交际理解的语言问题,要抱以宽容的态度,不要过多地干涉对外汉语教学,让学生在自然交际中自觉发现并纠正自己失误,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纠错。

在这类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竞争意识进行积极引导。比如:东方的日韩留学生与西方英美等国留学生在性格和思维上差异较大,各有优长,可以让善于积极表现的英美学生去鼓励和刺激那些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增进他们的汉语学习信心和动力,同时也能增进友谊,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像这样的活动,具有生活的真实素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

(二)儿童学习语言时,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是很重要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周围的语言交际环境对于他的语言面貌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留学生的韩语学习也是如此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在课外,很多外国留学生也会结交中国朋友,一起去旅游,购物、闲谈等,这样较自由灵活的汉语交际环境也是学习和提升汉语水平的好机会。在这过程中,如果利用周边良好汉语交际环境的方法适当、对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

曾经有一个来北京学汉语的北美留学生,他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去转北京的大小胡同,体验真实的百姓语言生活,他很快就学到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这样的汉语学习体验方式体现了交际环境的必要,增进了学习的动力。当然,汉语学习不是都有北京这样的条件的,但这种课外交际环境可从中国朋友那里获得,可以结交一些性格开朗,普通话较好,善于交际的中国人,这会对他们的汉语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帮助的,在这样的交流生活中,他们会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生什么有用(如购物用语、打的用语等),差距在哪里(如量词误用、语气失误等),这对课堂教学也是正面的回应对外汉语教学,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重要性,更加有利于学习提高。除此之外,在这种环境中,也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运用汉语的语感,还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交际技巧和文化知识,对于完善他们的口语交际技能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营造一个良好的居室氛围,提供适宜的饮食安排,这对留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留学生初来中国,肯定想念家乡,在饮食、气候、住宿条件等诸多方面都有些不适应的反应,甚至产生负面的心理负担。加之汉语可能与其本族语言甚为不同,也会产生对汉语学习焦虑感,我们可以从留学生的身心入手,在饮食生活及居室条件为他们的学习着想,尽量提供方便,使之能专心与学习。

在留学生的住宿和饮食安排中,在尊重其民族习俗和特色之外,我们也可以增添一些适宜的中国元素与之搭配,让他们能在自己的生活小居室中就能感受到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熏陶与交融,从中找到一些共鸣点和兴趣点,逐步适应汉语的学习生活,消除焦虑、思乡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在他们生活的居室环境和其他接触较多的环境中多予以人文关怀,如:来自同一国家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鼓励用自己喜欢的中国元素装饰寝室,适时组织寝室活动等。另外,在一些细小的环节,如中西方装饰品的选择,色泽的搭配等也是需要注意的,有了这些人文化的后勤工作,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在较舒适的环境中全心学习汉语

(四)加强对留学生网络汉语学习的引导也是很有必要的。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人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工作和交流等已十分频繁对外汉语教学,留学生的汉语学习生活也不例外,除了在课堂上有时利用多媒体网络每题进行教学之外,在他们的课余生活中也会用到网络这种现代工具,他们可以自己通过网络来了解新闻、时尚,或用它来了解中国文化和交朋友等。正因为网络世界资源丰富性,所以,如何做好这一领域的汉语学习指导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利用网络学习汉语现在也已经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开发更多更好的汉语学习网络资源,华东师范大学专门建设网络汉语课程,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对于我们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学习汉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资源。汉语教师在教学之余业应做一些引导,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网上学习汉语和了解汉文化的途径和技巧,甚至可以留一些这方面的课外作业。是当地引导他们建立一个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平台,积极向课外的网络拓展汉语学习空间,增加汉语学习的容量和途径。

(五)在引导留学生利用课外环境学习汉语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使之体会到因需求学,学以致用的快乐和益处,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将所学汉语知识最终转化为具体环境中的交际应用能力,,会用才是目标,灵活运用是最高最高目标。如:学习了汉字,可让学生到大街小巷去认识街名、店铺名字等,看是否有些写法不一样,不妨天天都可以作一点这方面的作业。此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听广播、看报刊,拓展学习汉语的渠道,在这些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遇到了问题,在学习中才会针对性地学习,并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问题对外汉语教学,这样,便可以促使主动多渠道地学习,也能让他们养成勤问多查的语言学习好习惯。但也要注意一些不规范用语的纠正,特别是一些广告语中的用语用字,要尽可能避免这一负面影响的发生。这样才有好效果。

三、结语

我们在探索课外环境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影响时,一定要把握各个环节的尺度,意识到课外环境因素对汉语教学重要性后,还须知教学的各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两个环节的关系,使二者密切配合,才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因此,这些细心周到的工作都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探索认识,以助于我们的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

正如前面所说,影响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很多,笔者知识从头课外环境这一角度作了一点探索,笔者认为,我们在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时,要有学科系统全局观念,要从长远考虑,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汪培光:语言和语言能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杨惠元: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5]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7]李纯.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 史教资料2008;

[8]吴小雪.关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

第8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依附矛盾 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依附与文化依附矛盾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依附矛盾

凡有不同文化交流的场合,就一定有文化依附的矛盾存在。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汉语文化群体的一员,代表的自然是汉文化,但其所教的学生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群体的留学生,教师时时刻刻都要进行文化依附的选择以适应教学对象,文化依附的矛盾便得以产生。根据孟子敏的定义,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文化依附的矛盾理解为:教师因教学对象为异文化群体成员而进行文化选择所表现出来的矛盾。

(二)表层文化依附和深层文化依附

外语教学界(包括对外汉语教学界)对于文化依附矛盾的分类有不同的看法。孟子敏[1]主张将文化依附矛盾分为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表层层面上的文化依附矛盾是看得到、听得见的,是可感的文化行为,包括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深层层面上的文化依附矛盾是潜在的,看不到、听不见,但它是可知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方式及态度,它制约着具体的文化行为。方子纯[2]认为“从不同角度可分为三种:(1)从依附关系上,它的表现形式为本族文化依附和目的语文化依附;(2)从交际方式上,可分为言语文化依附和非言语文化依附;(3)从依附原因上,可分为有意文化依附和无意文化依附。”刘小兵[3]则认为“研究角度上可以从纵横两个方向来细分:横的角度,包括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两个方面;纵的角度,则包括表层可感的文化行为、深层潜在的文化情感等两个层次”。这些分类方法在本质上并无较大的差别,只是采取的研究视角有所不同。

为了方便论述,本文采用孟子敏的分类方法,将文化依附矛盾分为表层文化依附和深层文化依附两种。表层文化依附的矛盾包括一些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涉及语音、称呼、礼貌用语、禁忌话题、幽默,以及语码转换等。在非言语行为方面,汉语文化背景下的人与英美文化背景下的人也有一些区别,它包括身体语言、空间概念和服饰习惯等等。是否用极明显的脸部表情与学生交流,教师离学生距离该多远,可否触摸学生,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深层层面上看,价值观、信仰、行为准则、审美观及生活方式等都深深地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比如,中国文化向来认为谦虚、礼让是优良的品质,人们普遍接受这一价值观,并用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去教育下一代人。而英美文化下的人则推崇个人进取精神,以个人成功来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三)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依附矛盾

我们先来看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的文化依附矛盾。比如在语音上,课堂上汉语教师会特意加重语音,放慢语速来与“留学生”交流。很多老师都抱怨,教惯了留学生,平时和中国人交流时都好像不会说汉语了。笔者认为个中的理由就在于老师迁就了学生的语言现实,过于简化词组,放慢语速。在课堂用语上,诸如称呼学生、道歉、感谢用语等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文化倾向。对留学生是应该单呼其名“Mary”呢,还是按中方习惯起个中文名字叫“王玛丽”呢?老师迟到了,会怎么说呢?不做解释呢,还是迂回地说“有点事不好意思”以保留老师的面子?还是采取西方风格直接说“对不起”?笔者就有过类似的经历。

汉语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包括衣着、举止也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态度产生一定的刺激。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做课堂作业或考试时,中国教师习惯于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还不时停在某个学生面前察看学生的情况。西方学生对此往往极为反感,认为老师不信任他,是要监视他。西方人认为“look over the shoulders”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

在深层文化依附上,对外汉语教师在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方面也时时面临着选择。比如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汉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而不是认为愚公的行为真的是“够愚蠢”?中国素来倡导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中推崇个人主义和个性自由,那么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是按集体主义来组织活动呢,还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自由?两者之间又该如何协调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为这些问题所困扰。

二、对文化依附问题的认识

文化依附就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处理文化依附矛盾这一问题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文化依附是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只有在母语文化与异文化的夹缝中,交际者才有文化依附选择的可能。语言教和学的过程则是最为典型的文化依附的磨合过程。教师不必过于迁就学生的母语文化,但必须理解并尊重其母语文化。

(二)文化依附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一个成功的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母语文化不断向另一种文化靠拢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中介语的文化系统,既区别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行为系统,也不同于学习者的目的语文化行为系统,然而却带有两种文化的某些特征。”[1]

有些留学生虽然选择了依附汉语文化,在日常的言行及观念上尽量靠近汉语文化,但母语文化的影响是无法完全清除的。比如日本人鞠躬和他们说日语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总让人觉得过于客气了一点。欧美学生总习惯耸肩并两手一摊来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无所谓。有人认为这是不符合汉语规范的。这些指责未免过于苛刻。非语言行为上的文化依附有时候要比深层次上的文化依附要更顽固。要求留学生完全清除母语文化依附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他们学习汉语,并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文化归属;我们教授汉语,传播汉语文化,也并不是为了彻底改变他们。汉语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三、解决文化依附矛盾的三个重要原则

(一)对比分析原则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比分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如此。

文化依附矛盾的产生是由于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有利于从根源上弄清第二语言学习的重点、困难所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清目的语文化,为扫除文化依附矛盾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第二语言文化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在内容上,对比不仅存在于“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者”等表层,而且存在于那些“貌合神离”的部分。对比中更应该注重探索这种貌合神离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

(二)平等尊重原则

胡文仲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际中双方一定要能从对方的观点理解对方的文化感受,交际必须在平等的原则上进行。[4]

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化依附矛盾与自己对汉语文化的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绝对的自豪与自卑都不可能促成健康的文化依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以下两种倾向:一是本民族文化优越论,特别是当想到汉语文化的悠久历史时,更是对其他文化不屑一顾,进而在教学中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二是文化自卑,对本民族文化抱有虚无态度,教学中一味地去依附留学生的母语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消极评价甚至超过来自异文化的成员,这同样也不会得到学生的肯定和信任。在实践中,我们鼓励教师确立汉语文化自信,但绝不能凭借教师的权威而使自己表现出文化沙文主义的倾向。[1]

(三)跨文化交际的原则

西方学生很避讳被问及自己的年龄、婚姻和家庭组成情况。很多对外汉语老师也经常被告知不要问及学生这些情况。有些人就认为这是违反汉语文化的规范的,既然这是汉语表达关心及交际的惯用方式,为了向留学生反映真实、全面的汉语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并不需要也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应该坚持这一方式。也有人觉得“13”这个数字在中国并没有西方文化中那种不吉利的意义,教师不应该也不需要回避这个数字,而是应该大大方方地使用。

以上观点虽然充分肯定了目的语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但忽视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特征。外语教师在教学程中纯粹地依附于目的语文化,或者一味地迁就学生的母语文化都恐难奏效。教学双方选择文化依附的时候都不能过于绝对单一化,而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参加的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教学活动,必须用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观点去看待双方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能更顺利地跨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

四、结语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处理文化依附矛盾时,必须遵循跨文化交际原则和平等尊重原则,谋求师生间平等协商式的对话,同时利用对比分析的原则,,更好地跨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障碍。

同时,教师应该考虑注意以下几点。(1)努力培养留学生依附汉语文化的兴趣,鼓励他们依附汉语文化,同时也应注意让他们学会用汉语表达本民族的文化世界;鼓励留学生努力学习汉语文化,以依附汉语文化为理想,汉语学习应追求语言得体性。(2)教师应以开放、肯定、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各种文化,尊重对方的心理感受、文化习惯,尤其是在本民族文化受到冲撞时,这种心态就更为重要。(3)都要建立多元文化立场,在跨文化交际中给双方提供多种文化选择,充分尊重双方的文化差异;遇到文化冲突时,能进行换位思考。

参考文献:

[1]孟子敏.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

[2]方子纯.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依附.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1,VOL9(2).

第9篇:对外汉语教学感受范文

【关键词】对外 汉语 教学 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最开始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之后随着文化的融合逐渐延伸成为一种更广义的汉语教学,其目标在近些年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成不以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受众,其中不仅仅包含了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也有所涵盖。随着中国内部各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以及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地位的不断攀升,都促使着中国文化以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向外传播,而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首当其冲地受到更多重视。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念

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对于对外汉语领域而言,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而言同样意义重大,也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相应教学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加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意识到语言学习效果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文化。语言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承担着沟通和思想交换的重要作用,因此其使用必然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存在于该社会中的文化氛围也成为学习和了解语言的必要手段。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文化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推动语言学习的层面,在语言能力的最终发挥和语言的运用方面,文化同样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目前的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常常将语言自身的文化背景作为重要的推动因素引入课堂,而对外汉语由于涉及中国相对而言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对汉语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不容忽视。

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知识的传达通常通过两种方式加以实现。其一是为相应的汉语学习课程同时配一个专门的汉语言文化背景课程,用以向学生传达与语言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主要包括国情概况、民俗历史以及当前的政治地位等;其二则是在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当的和语言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两种教学方式如果运用得当,都能够对语言学习过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第一种做法而言,无疑相对效果较好,并且通过文化知识的深入传播,不仅仅能够推动学生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更能够有效为学生营造生动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塑造起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然而这种方法却在师资力量上为教学机构提出了较高要求,通常需要配备在文化方面更为专业的师资力量,并且占用更多年的课时才能完成,工程浩大并非每个教学机构都能够承受。相对而言第二种方法就轻巧许多,教师只需要对语言所对应的文化背景做出大致的了解并且简单进行引入,做到为学生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对话和应用环境即可。这种方法相对有着较高效率,但是在学习效果上难以尽如人意。

鉴于这两种教学展开方式的优劣,通常对于汉语专业的学生采取第一种方式进行教学,力图帮助其建立起正确的汉语言文化观点,而对于非汉语专业学生而言则大多采用第二种教学方式。

二、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因素的运用讨论

前文中已经对于对外汉语学习过程中文化的作用以及教学展开方式做出了浅要讨论,可以发现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不同的程度体现在多个层面。通过实践分析,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体现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

1.讲授环节

讲授是语言课堂上采用最为广泛的教学形式,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文化在讲授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于语意的增强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参与汉语学习的人员通常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除中国少数民族学生外,其文化背景多与中国文化相去甚远。不同的文化直接导致汉语的可读性差,并进一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讲授这种较为单调的教学形式本身有着固有的较低的学生参与程度,这些都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桎梏。而通过在课堂上贯穿汉语言文化,则可以有效提升语言的存在价值,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同样大有裨益。

2.讨论与练习环节

语言学习的过程中,练习的作用不可忽视,只有切实参与语句字词的驾驭,才能有效将相关语言知识实现同化,才能真正做到掌握和控制。文化在练习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实现沟通,确保学生实现对于汉语语言能力的掌握而非单纯对于字词的掌握。只有于文化相结合的语言才具有语境方面的意义,脱离了相应文化背景,语言就剩下了零散的字词,难以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也不能传达相应的更深层次的语意。

3.自学环节

无论对于哪一门学科的学习,自学都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自学是主动学习的源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必然结果,只有能够有效实现自学,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深入地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获取知识,才能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语言能力。文化对于对外汉语的自学至关重要,扮演着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要线索。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词汇和语法都是零散的语言知识,通过相应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加以组织并且最终成为思想表达的利器。文化是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探究的一个线索,有了这个线索,学生才能通过历史来感受变迁,获取到系统的语言技能,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结论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只有深入了解文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才能切实进行相应的推动调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