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

第1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如何在这样的现状下尽可能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但是现阶段要该方案的实施,还面临着二个现状。

现状一: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的匮乏。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开设有别于普通高中,其不仅有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文化课程、还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地区办学特色开始各类专业,各专业有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始各类专业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因学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学校开设有计算机、电子电工、机电、汽修、服装、旅游、财会、烹饪等八个大的专业,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各专业分别设置不同的专业班级,不同专业班级开设课程不尽相同,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设数字媒体班、平面设计班、软件开发班等多个专业班级。如此要开发所有专业、所有课程的现代教学资源,一个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按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以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为引领,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能力,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宗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于2012年2月立项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立项课题——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作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适时的推出,不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信息化是全世界范围内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题之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也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网已经建成,各高校校园网具备一定规模,现在又新启动了第二代教育科研网工程、教育科研网格计算工程、精品课程建设等,国家级高校本科精品课程已近1700门。2012年在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下共计开发了86个专业的近1000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承担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整机装配》《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DXP》等8门课程的资源建设,资源包括“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网络课程”“教学用PPT”“考试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方案”“教学案例”“行业标准”“实训方案”“仿真软件”“名师名课”等10大类。虽然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库已经开始建设,并有一定的成果,但是要想覆盖所有专业、所有课程,还有很长的建设道路。

现状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的匮乏。尽管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但是国家对于职业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不足。很多职业学校硬件建设还不到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覆盖面不广,使得多媒体教学难以大面积实施。以笔者学校为例:虽然学校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学校多媒体教学实施配置有效,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数量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如要实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数字校园、创造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环境,服务于教学。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数字化校园是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构建先进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整合、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立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办学质量服务。

随着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家专项资金的下拨到位,笔者所在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工程的稳步推进。相信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丰富;随着中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进程的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将进一步运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田小建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第2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数字叙事(Digital Storytelling)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从早期的电子游戏叙事,到超文本小说、交互小说,再到博客叙事,其实数字叙事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扮演着重要角色。数字环境下,数字叙事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策略,其核心理念就是用数字化工具来讲述故事。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视化(Visualization)、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等技术,丰富了故事的表现手段,也使不同领域的从业者和受众有了更真切的互动体验。

 

数字叙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最早起源于美国,起初是研究多媒体和视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后来逐渐发展为“教育叙事”,即教师或学生用数字工具来编写自己的教学或学习故事。目前,俄亥俄州立大学、休斯敦大学等提供一个包括班级、咨询、研讨会和学习材料在内的混合数据包供用户下载;而汉密尔顿学院、威廉姆斯学院等则公开分享他们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用的教学案例[1]。数字叙事是教育个体进行自我表达的有利媒介,决定了教育故事的表现、交流和体验方式。同时,它也依赖不断变化的一系列技术和技巧,比如编写脚本、处理图片、记录音频以及多媒体编辑和视频等。因此,教育中的数字叙事应用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故事内容的创作和讲述,也包括相关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1 教育中的数字叙事

 

1.1 学生的数字叙事创作与实践

 

经过多年数字叙事实验,教育界涌现各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法。有的是将案例和故事讨论直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的是通过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来分析叙事效果的实现方法和过程。比如,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别浏览某个数字故事范例的不同部分,然后让学生确认其音频和视频的功能属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以参与者的身份而不是旁观者的视角对待数字故事。如此,故事的叙事流程以及故事细节的形象化、视觉化展示留给学生深刻印象。当学生开始着手创作自己的数字故事时,教师可将教学模式分成两大块:一块是建构主义教学法,另一块是基于评估的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表现明显。因为在某些层面上,编故事的过程就是开展有趣学习的过程。数字故事往往拥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和可视化的故事展现。将故事引入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开发其智慧和张扬其个性,是建构主义的主要表现之一。此外,建构主义风格的另一个表现是将作品置于元认知框架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在故事创作和学习成长之间建立联系。

 

基于评估的教学模式则将焦点放在数字叙事内容的掌握上,即检验和评估学生对材料内化吸收的程度。教师进行评估的前提,是严格区分数字叙事的形式和内容。数字叙事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媒体工艺,用绚丽的技术和表现手段来吸引学生;而数字叙事内容则可能出现在多个地方,比如伴随画面的旁白、人员名单的编排、补充的史实资料等。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评估标准。这样学生才不会因为沉迷于形式而抛弃故事内容本身。

 

1.2 教师的数字叙事体验

 

人们普遍认为,教育中的数字叙事是课程融合的必需品和必然结果,也是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记录教学体会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程融合的趋势下将自己所授的内容变为数字故事,我们把它称作“教学叙事”。教师对数字故事的选择和创作通常有纵向挖掘和横向拓展两个维度,前者是指教师通过数字故事深入探讨一个问题的某个方面,后者是指教师通过故事媒介展开更大的话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故事进行自我介绍,我们把它称作“自传叙事”。例如,山东淄博市某老师于2010年创作的《笨小孩的故事》,就是自传式的个人数字故事,从故事情节到图片效果、背景音乐,都恰如其分地为观众展现了老师的奋斗成长史,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2]。实际上,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割裂开的,因为老师在讲授某个课程时,他的叙事口吻能够明确传达他对学科的热爱。

 

但是,教育中的数字叙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关数字叙事的争议和批评从未停止过。有的老师认为,数字叙事需要掌握从叙事到技术,再到课程融合的全部技能,这对不少老师来说有点勉为其难。也有一些老师认为数字叙事仅仅适用于人文科学,它不能准确勾勒那些以定量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此外,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创作和体验故事都需要耗费时间,这项成本是无法忽视的事实。

 

2 教育出版中的数字叙事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越来越普及,数字教育出版也迎来转型升级的好时机。数字叙事作为教育出版数字化的创新之举,旨在将故事(叙述)和游戏(互动)融为一体,在数字媒介构筑的虚拟世界里,帮助人们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和体验。对教育个体而言,数字叙事的故事趣味性和游戏互动性,有助于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缓解传统纯文本式学习的单调和枯燥,增强学习效果和提高知识内化率。对教育出版主体而言,数字叙事可以将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为读者缔造全新的可视化故事世界[3]。

 

玛丽·劳尔·瑞恩(Marie-Laure Ryan)提出了4种叙事模式,分别是讲述模式、模仿模式、参与模式和模拟模式[4]。传统的教育出版主要聚焦于讲述模式,即通过图书、期刊等出版物告诉读者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故事。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出版的类型和范围得以扩展,其他3种模式也开始涉入教育出版领域,成为考察数字叙事的基本视角。下面根据这4种模式对教育出版中的数字叙事进行分析。

 

2.1 讲述模式

 

传统出版模式下,故事的讲述形态包括小说、传记、童话等,故事的出版物形态涵盖书报刊等各大门类。数字叙事视角下,故事如何与教育碰撞出火花,并在教育出版数字化趋势下绽放异彩,是人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如时政文史教育,传统的说教式、强压式叙述方式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如能将教育内容改编为一系列可视化的小故事,从不同侧面和人物角度反映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则可以带领读者进入故事情境并感同身受。除了人物故事和历史故事,科幻故事、地理故事、新闻故事等都能还原生活本来的面貌,增强教育感染力和知识影响力。

 

在数字化教育实践中,教师制作的PPT和小视频也是一种讲述模式。例如前面提到的《笨小孩的故事》通过教师对自己经历的讲述,向学生传递勤奋努力、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学生在体验数字叙事时的另一种收获。目前,很多出版社尤其是教育出版社都开发了电子书包产品、数字教材和外围数字资源,在数字化道路上逐渐形成了特色。但对教育出版来说,如果只有内容和技术,没有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就会脱离教育本质,变为一种泛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因此,教育出版社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教师数字叙事的学习培训,指导教师制作教学型、生活型与自传型数字故事,或举办有关数字叙事的比赛,评选有代表性的优秀教育故事,共同推动教育数字化的发展。

 

2.2 模仿模式

 

教育本身就具有模仿的特性,比如学生模仿老师讲话、模仿故事人物装扮等。在出版领域,将书中的故事拍成电影或搬上戏剧舞台,在特定的时空场景演出故事和扮演角色,这实际也是一种模仿。

 

教育出版的数字化离不开教学实践,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引领与共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数字教材以纸质教材为蓝本,围绕课标要求和教学重难点,有机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示范性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交互性资源和学科工具,是一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数字化、立体化教材。自问世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5]。教育出版在长期实践进程中,对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有直观而深刻的了解。根据教育内容开发配套数字示范资源,增加出版附加值,是有实际意义的出版转型战略。在新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推动下涌现了许多新工具、新服务,使传统“灰色文献”的功能和内容得以延伸、利用。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的“学习化学”(Learn Chemistry)项目就是一个好例子[6]。与传统的文字表述或二维图表相比,用3D图像来模仿有关化学、结晶学、材料、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化学结构,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化学。

 

在早教领域,数字叙事的模仿模式早已盛行。如小天才早教机将儿童教育理念与现代科技进行创新应用,让孩子在故事中模仿、探索和学习,并利用儿童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的喜爱,与广州新原动力动漫形象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把喜羊羊的角色融入故事中,通过喜羊羊示范正确做法来引导儿童学习和模仿。尤其对于语言类教育产品,模仿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所以,出版界从最初的提供磁带、光盘,到如今的网址分享、在线课堂;内容从简单的语音到丰富的视频动画,充分利用模仿对于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数字出版时代,教育理念更加开放,出版业态更加多样,不同的学科可以寻求符合教育规律的数字故事和出版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2.3 参与模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珍妮特·穆瑞(Janet Murray)把数字环境的特性概括为程序性、参与性、空间性和百科全书式4种,并强调正是由于人们参与意识的加强,才导致数字叙事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7]。实际上,参与模式是数字叙事游戏(互动)特质的根本体现,用户在此过程中可以同时体会故事、情感、启发与互动的乐趣。

 

在儿童教育出版领域,参与模式更能将教育功能与儿童的天性结合起来,发挥数字叙事的潜在优势。如接力出版社最新采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的童书《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中的相关应用程序扫描图书内页,就能将书中的平面图像变成三维立体动画展现出来。小读者不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还能通过点击、旋转、扩大等互动操作来推进故事发展,完成某个特定的游戏任务,参与数字故事本身。可见,优质的儿童教育类电子书或App应用应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和儿童的参与性,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高效。

 

有关文学作品的数字叙事也能收到不错的教育效果。除了作为艺术表达的传统叙事(如小说、戏剧等)之外,张新军教授认为文学表达应提升读者对虚构世界的体验和参与模式[8]。如莎士比亚作品,读者通过想象进入文本世界,通过扮演进入模仿世界,但都不能突破常规的叙事形态。而《哈姆雷特》游戏版则在读者的心理互动层面增加了物理维度;换言之,读者通过输入自己的选择干预了故事世界的演化进程。因此,以互动和反思为灵魂的参与模式,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叙事的模态化进程,促进故事的数字教育叙事框架构建。

 

2.4 模拟模式

 

在科技领域,模拟可以用来阐释或预测某个复杂系统的功能特征和操作规则是实用的认知实验方法。叙事作为创造世界(精神世界或虚拟世界)的过程,既是一种表征形式,也是一种典型的模拟形式。数字叙事能够将计算机模拟媒介与叙事表征完美结合,为人们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模拟体验,帮助人们探索虚拟世界从而正确认知现实世界。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数字叙事模拟模式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教育变革实现重大飞跃的技术方法。众所周知,亲身经历的感受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主动探索比被动接受更有学习成效。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与虚拟环境的互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且不同课程或学科领域在建构虚拟现实时的侧重点不同,如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可以建立虚拟实验室,语文、历史、外语等可以建立虚拟情境室,学生从中收获的虚拟体验也会有所差异。

 

美国的凯德少儿虚拟现实教育服务平台是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环境的典型案例。一个3D全息投影系统,它为儿童提供教育、娱乐、沟通等内容,孩子们在这个系统中不仅能体验到神奇的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去创造3D物体[9] 。2012年,索尼伦敦游戏工作室与《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合作推出《奇幻书:魔法簿》(Wonderbook:Book of Spells)这款可以交互的故事书。这实际上是一款非游戏类应用。基于索尼的虚拟现实技术,用户看书时可以使用PlayStation Move体感控制器以及PlayStation Eye摄像头操纵书中的交互内容[10]。这种新型故事书将虚幻的魔法世界实体化,从而大大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在我国,虚拟现实技术也开始被教育出版界重视及采用,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第二代数字教材以人教版纸质教材为蓝本,通过音视频和模拟场景,为英语等学科提供虚拟的语言对话环境;通过模拟动画和互动资源,为物理、化学等学科提供直观形象的外壳[11]。可见,数字叙事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关键是基于课程的互动参与和动态模拟。教育出版应该本着“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以先进的模拟叙事媒介为教师和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

 

3 结 语

 

数字叙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没有固定模式,对其选择和评判取决于人们对教育效果的期许。早在2007年,第一届“全国教育游戏与虚拟现实学术会议”就探讨了数字叙事的相关议题,包括游戏中的物理学、编故事和故事叙述、游戏中的情感交互、体验型学习、移动学习与协同学习、教育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动画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如今,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正借助科技手段,将当年的许多构想变为现实。可以想象,随着数字叙事的完善和普及,在不久的将来,教育出版会呈现崭新的面貌。

第3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教学模式;构建

社会语言学是本科中文专业选修课,通常在本科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教学18周,每周两课时。与其他专业选修课不同的是,其课程性质强调学科性的同时,对社会更为关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笔者大胆尝试将“关注学术史、掌握基本概念、体悟语言生活和分析典型语言案例”作为教学目标加以强调,并构建了以此为核心教学模式的课程计划。以下就各目标进行例析。

一、学术流派与代表人物

作为一门课程,中国社会语言学也好,中国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也罢,都不能回避学术史溯源。只有对学术史有宏观的认识,才能对一门课程或者一个学科有整体认识。中国现代语言学开端无疑要从1898年马建忠所著的《马氏文通》算起,虽然《马氏文通》不能看做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滥觞,但其后序中提到:“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我们仍认为其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轫有显著的镜鉴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它为中国语言学研究打开了西学的天窗,更为中国语言学提供了比较研究的视角。正是由于《马氏文通》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开端有破冰之意义,在课程设计时,我们将马建忠列在中国语言学代表人物的第一位介绍展示。

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对社会语言学的西方源流有一个明确的交代。威廉·拉波夫(William Labov)是社会语言学不能绕开的灵魂。粗略介绍这位伟大的人物至少要用一个课时,因为他的治学经历有太多可资借鉴的典型,甚或说是经典教学案例。首先是他对社会语言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研究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如,他在调查中首次运用快速隐秘法以准确获取调查材料。在其经典论文《纽约市百货公司(r)的社会分层》中,拉波夫(1985)注意到,在纽约黑人社团里,一般人都不发词尾后的“-r”音(如“four、car”等),只有在正式场合,他们才带上“-r”音。问题是如何在观察者的控制之下得到这种不同场合下的变异材料。拉波夫举重若轻、出奇制胜的本领在这里得到充分的表现。这就是他著名的“纽约百货商场-R”的调查案例。他首先选定一个百货商场并得知在四楼卖鞋,然后他到一楼问一个黑人售货员,“请问,鞋在几楼?”售货员回答:“four。”(不带“-r”音)拉波夫继续问:“对不起,在几楼?”售货员回答:“four!”(带“-r”音)这篇文章专门有一节谈到“有关方法的一些意见”,他认为,快速隐秘的调查是获取有关社会语言结构资料的可贵来源。

除此之外,他作为社会语言学研究者具有的社会担当也值得学习。拉波夫曾以语言学家的身份,三次出庭为被告辩护。尤以第三次最为精彩,他为一个被人诬告在电话里恐吓航空公司在飞机上放置炸弹的人出庭,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证明官方掌握的电话记录不是被告人所说的方言。

当然,在社会科学远不如自然科学受到重视的当下学术语境中,他的伟大还会让学生懂得社会语言学者有机会和自然科学家媲美,2012年,在其供职的宾夕法尼亚大学(UPENN)的主页上赫然公布,拉波夫作为宾大教授获得计算机与认知科学领域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这个奖通常发给在物理学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都获得过。但作为语言学家获得该奖实为难得。获奖理由是他通过缜密的分析为语言演变确立了认知基础,并且他的非标准方言研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作为中外社会语言学的奠基者,马建忠和拉波夫自然功不可没,但其后继者,如黎锦熙、王力、吕叔湘、罗常培、陈原、祝畹瑾、戴庆厦、李宇明、徐大明、郭熙等,伯恩斯坦、甘柏兹、莱考夫、费什曼、海姆斯、米尔罗伊、特鲁吉尔等也都是必须要交代的,这样“串糖葫芦”似的学术史线索梳理就清晰了。

二、回归语言生活

如果说一门课只会闭门造车或者纸上谈兵的话,那一定是故纸堆中的学问,社会语言学有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点即是偏社会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对此特点着重加以考虑。而当下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

自国家语委主持编写《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以来,迄今为止,作为《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其中之一的年度报告,国家语委偕同商务印书馆组织相关专家已出版8本年度报告,极大带动了国内对社会语言学的关注。同时商务印书馆等机构举办的“汉语盘点”活动每年公布年度热字、词等在学术界和社会均引起极大反响,“语言生活”等术语应运而生。可以说,21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已明确转向到“语言生活”中来,农民工用语、网络语言、商场语言使用调查等一系列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在这一系列的社会语言学学术实践中,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原司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的学术主张尤为引人关注。无论是作为国家语言工作的管理者还是作为学者,他都对语言生活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发表《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9期)、《和谐语言生活,减缓语言冲突》(《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1期)、《中国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中国语文》,2012年4期)、《论语言生活的层级》(《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5期)等一系列重要文章,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引起学术界重视。

中国社会语言学回归语言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是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和云南师范大学汉藏语研究院教授戴庆厦领衔进行的跨境语言调查。戴庆厦先生依托985平台作为总主编在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著了一系列民族语言描写和解释性著作。多年来,戴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坚持田野调查,获取第一手的语言材料,并提出跨境语言应为社会语言学要特别关注的课题。它的意义不只在于为语言变异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更为国家制定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提供鲜活数据和学理支撑。

三、核心概念:社会网络理论

社会语言学对研究方法有特定的技术取向,在教学设计中,如果只是循规蹈矩地抽象地讲解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恐怕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更是因为缺少练习而无直观印象。张廷国(2008)认为传统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是与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型相关联的,对既定的问题寻求答案的技巧、录音分析,对现象的描写以及进行试验等等。考虑教学时长,在单学期教学中,我们选取当下学术语境与社会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核心概念同时也作为一种方法进行分析。

这里必须要交代当下我们所处的网络化背景。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后公开肯定了IBM“智慧地球”思路,近几年IBM“智慧地球”战略已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可。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被公认为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与“智慧地球”密切相关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更成为科技发达国家制定本国发展战略的重点。李宇明(2012)认为,“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物联网和云计算已经从概念发展为现实,移动网络的发展势头更是强劲,这些都预示着互联网正在发生划时代的革命性变化。在此形势下,虚拟语言生活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必将更加深刻。网络时代造就了大数据库应用,沃尔玛的研究人员通过数据挖掘,发现4成左右的年轻爸爸在购买婴儿尿布时会顺手买点啤酒犒劳自己,便对这两种商品进行了捆绑销售,结果销售量双双增加。更夸张的事例是,一个高中女孩某天突然收到了超市寄来的婴儿服广告,父亲大为恼火,但就在超市公开道歉几天后,这位父亲发现自己的女儿真的怀孕了。原来,超市已经可以通过顾客的食品消费数据做出趋势判断。

为此,我们在课程设计时,将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理论作为方法性概念进行讲解。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米尔罗伊夫妇提出的,被认为是对拉波夫语言变异理论的修正。拉波夫认为,语言变异仅仅与阶级、年龄、性别和声望等社会变量存在关联,而社会网络理论则认为,言语社区中个体间关联、群体及其交织的网络社会关系是引起语言变异的重要因素。这种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如百度等检索工具提供的相关性检索、即时聊天工具qq提供的圈子中可能认识的人、微信中的朋友圈、开心网中的好友关联等等都可以在该理论的框架下得到解释。

四、共同分析典型案例

以往课程设计均偏重于课堂教学,鉴于一手材料对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安排了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田野调查的环节,在18课时中设计四课时的田野调查。在此之前,确定选题的工作尤为重要,选题必须进行论证,否则选题调查的可行性就不可知,实际操作中就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近年来,语言生活中出现了许多值得调查的语言问题,如“撑粤语事件”、“字母词事件”等均可以做语言态度的调查。而近来我们对“商品名称洋化”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一方面锻炼了研究者的实地调查能力,一方面得到的一手数据也为研究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初步分析,验证了先前选题论证时的假设,即“商品名称洋化”是为了迎合特定年龄阶段、特定性别、特定教育背景甚至特定区域的受众,也就是“洋化”体现了性别差异、年龄差异、教育差异,甚至是城乡差异。当然,研究者分析的样本还很有限,问卷调查的可靠性都有待检验。

五、结语

在学术语境发生变化时,教学模式必须要有所变化,否则知识更新便不能与时俱进。书斋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须有所改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只能培养同质化人才,甚至是“睡才”(上课睡觉的天才),“知识在课内,实践在课外”的教学理念应有条件有选择地在教学模式中体现。社会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研究者应在田野中实践式的获得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庆厦. 社会语言学概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李宇明. 中国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J]. 中国语文,2012(4).

[3] 李宇明. 论语言生活的层级[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5).

[4] 李宇明. 当代中国语言生活中的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2012(9).

[5] 李宇明.和谐语言生活 减缓语言冲突[J]. 语言文字应用,2013(1).

[6] 张廷国 郝树壮《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 威廉·拉波夫. 纽约市百货公司(r)的社会分层[J]. 社会语言学译文集[C]. 祝畹瑾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第4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是运用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将系统中的原有要素,通过协调和优势互补,组合成为一个更佳的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整合,就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以引进、修改完善为主,以开发为辅的方式,更经济、更有效地形成一种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中小学教学需要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应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课件、主题知识网页、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和师生利用计算机创作的各类作品等;还包括应用于教学研究的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光盘,应用于教师进修的数字化教材和拓展师生知识视野的多媒体资源。

1978年,当我国恢复电化教育事业的时候,无论是中小学校还是专业电化教育机构,都感觉到资源是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的主要瓶颈。于是,开发教学资源、加强资源建设便成为突进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最主要工作之一。但是,二十年之后,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这种呼吁仍不绝于耳。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据了解,2003年底,中央电化教育馆就通过采集、编辑、整合等多种途径,形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库。以每周4G的数量,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免费提供教育资源。2006年5月,在教育部农村现代远程工程光盘审定会上,就收到23家出版单位报送的1231个条目的7695张光盘(如果按每张光盘4个G的信息量计算,大约有3万G),内容覆盖小学初中的22个学科,配套教材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等9个主要版本… …3万个G,这是多么大的信息量啊!为什么人们还是感到数字化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呢?为什么在一些企业倒闭了之后,还是有那么多的软件开发企业“前仆后继”,甚至重蹈覆辙呢?

仔细想一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资源建设处于信息孤岛的境况,人们只知道资源重要、资源紧张,却不知道全国资源建设的整体状况。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一方面我们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使用者在大声疾呼“资源严重不足”,此外,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仍在继续。因此,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2004年6月24日到中央电化教育馆视察时说:“现在资源很多,需要进行整合”。她还明确指出:“资源建设要坚持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前期以分散为主,后期以集中为主;坚持收购与整合相结合,前期以收购为主,后期以整合为主。要把适当开发与收购结合起来,加强对社会上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开发的资源的审查工作,抓紧研究运作的机制和方法”。在这段讲话里,小娅副部长三次讲到整合!

笔者认为,在过去的十年,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推进的。

组建资源中心统筹全国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建设

2000年7月26日,中央电化教育馆远程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央馆资源中心”)成立,开始了对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进行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工作。

2004年5月24~26日,央馆资源中心组织30多位中小学各科高级教师,对16家出版企业提供的760课时的光盘进行了审定。

同年9月13~18日,央馆资源中心组织70多位专家,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的需要,对教育部办公厅7月公开向社会征集的42个单位提供的1800种教育资源进行了评选,共遴选出187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教育资源,供中小学选用。

2004年12月22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通知》(教人函【2004】33号)指出: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适应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决定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以下简称资源中心)。资源中心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合署办公。《通知》明确规定了资源中心的任务:①承担基础教育资源建设的规划与协调工作;②收集、基础教育资源需求信息;③组织基础教育资源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工作;④建立基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网的专项资源管理和服务平台,负责基础教育资源发送、技术支持服务网站的管理工作;⑤承担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资源服务网的管理工作;⑥组织基础教育资源的研究评价、推荐和交流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建立,是教育部通过整合的策略与方法,加速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决策。资源中心成立后,即迅速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为契机开展工作。

2005年4月9~15日,在京组织专家根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的需要,对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教育资源进行评选。

2005年9月10~16日,在京组织首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初审。

2006年4月7~15日,在天津组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的中审,来自全国的近百名中小学高级教师对67200件教学资源进行了审定。

2006年5月10~17日,在京组织专家对23家出版单位报送的1231个条目的7695张农村现代远程工程光盘进行了终审。在审定会上,专家们还对部分内容需要修改的光盘提出了明确具体的修改意见。

到2006年底,通过卫星IP广播向全国免费提供国家征集的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已经达到每周12G的数量,是2003年底的3倍。

上述工作使我们认清了两个问题。第一,搞清楚了现有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情况,得出了中小学数字化教育资源“很多”、“初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问题… …教师和学生对提供的资源表示满意”的初步结论。第二,随着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发展,“优质教育资源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改革创新,用更好、更科学的工作方式和机制来推进资源建设”。

正是基于这些分析,资源中心于2007年12月在京召开了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资源开发项目监理专家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了资源建设的监理机制。近60名高校和相关教育科研机构的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18个学科和专题专家组,对中标的53个项目的开发工作,进行了从“准备阶段―样品开发阶段―开发生产阶段―产品收尾阶段”的全程监理。到2010年中,已有近1/3的项目通过了验收。

在对已有数字化资源审定的基础上,通过公布选题、公开招标、全程监理的方式,组织资源开发的专业机构参与资源建设,是在中小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中“以引进、修改、完善为主,以开发为辅”的整合思想的最好体现。

制定中小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为资源规范的共建共享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规范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简称“元数据规范”),经教育部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2002年10月30日正式颁布。

“元数据规范”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同时参考《都柏林核心集元数据(DCMES)》、《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GEM项目及澳大利亚EdNA项目的词汇分类方法,定义了一组用于元数据元素编目的受控词汇及相应的词汇表。

这一规范的制定虽然旨在“对希望在学校、企业、其他机构和个人的教学资源中使用元数据的用户提供一套资源编目准则,以使读者能快速、有效地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及门户网站中检索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广泛地实现资源共享”,但实际上,也对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成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

例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就依据“元数据规范”制定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发技术规范》;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则在此基础上,根据首都的实际情况对元素限定词概要进行了增补。

可以说“元数据规范”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使我国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有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只有这样,资源的整合才可能实施和实现。

改革创新,百花齐放,多种方式整合教育资源

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的统筹组织下,依据“元数据规范”的统一标准,全国各地教育部门改革创新、百花齐放,采取了多种整合方式加速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

上海的同行们认为:教育资源的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应该是一个“缺失―供给―平衡―缺失―供给”不断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与整个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累积过程,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也需要不断地循环上升。因此,在资源建设第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基础上,2004年9月~2005年12月实施了二期工程:通过网络联盟机制,在进一步完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开发和有偿购买等手段吸引更多社会优质资源加入,创建上海教育资源网的品牌。到2006年12月,上海教育资源库已累计达到2803G资源,完成了网格化资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性课题和主题学习等多种符合二期课改要求的教学资源,并根据上海二期课改的推进需要,按照基础型资源、拓展型研究性资源、两纲教育资源和引进资源四大部分进行全方位建设。

北京资源整合的指导思想是“广纳天下资源,服务中小学师生”,采取的策略是在北京市中小学资源网上建立网上资源超市――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edures.省略)。在这个平台上,汇集了几十家资源提供单位(资源开发商、普通高校、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机构)。这些资源提供单位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准入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信息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教育软件资源内容审查标准(试行)》将自己的资源放在托管于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上,供广大师生浏览和下载。为了保证这些资源得到有效使用,北京市还为每个中小学教师配备了带有电子货币功能的资源卡。这样,既可以使资源提供方能够根据资源下载的数量得到相应的利益,也可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很方便地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源。对于教学需要而资源平台上暂时没有的资源,他们则采取了购买地方版权、引进开发商和组织开发的多种方法加以补充。目前,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上的资源内容已经覆盖中小学各学科、各年级,资源总数达到48万余条。资源平台还提供了14个特色频道服务和期刊文献系统,涵盖资源达340余万条。截至2009年底,北京教育资源网共有注册用户48万名,已绑定身份的教师用户17万名。为了更好地使资源建设更符合一线教师的要求,也为了更好地调动一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北京还开展了管理员及学科版主的聘任与管理工作,管理员已覆盖全市各区县,212名学科版主已覆盖20个学科。

广东省的做法不同于北京和上海,他们的资源整合概念是建设资源库群。2002年,省教育厅斥资1200万建立了广东省基础教育资源库。随后,一些地市也建立了各自的资源中心和资源库。这些地市资源中心上联教育部和省级资源中心,下联市区县资源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群,实现了全省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与互补。目前,广东省的教育资源中心已拥有教学资源1200G,其中,仅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就达500G。这些资源覆盖了小学的所有学科。

山东的资源建设是通过课题研究实现整合的。针对近年在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资源内容低水平重复,资源分散、难以集中、不易共享,资源技术标准不统一、内容良莠不分的状况,为了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全省各级电化教育机构和部分中小学参加的《网络课程开发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办批准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近200名中小学教师组成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初中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生物学科课题组,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相关部分)V1.0版》和课题组规定的《网络课程的内容要求》、《网络课程资源制作规范要求》开发网络资源。目前,该课题研究已经实现了共建共享的预期目标,所开发的资源已被广范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是在活动中发展和提高的,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也是在活动中整合和发展的。在资源建设活动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三个:一个是始于1998年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个是始于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一个是始于2002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是在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视和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的过程中,由中央电化教育馆承办的旨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软件制作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活动。活动设置了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网络课程设计等赛项。全国32个省级教育部门、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各有关高等院校和武警部队院校参加了这一活动。14年来仅报送参加全国决赛的作品就达近3万件,其中中小学报送的超过2万件。

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以“丰富中小学生学习生活;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搭建了一座展示、交流信息技术教育成果、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的平台。全国各个省级教育部门(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组织本地师生参加了这一创作活动。这项活动共设立了网页、电脑绘画、电子报刊、动画、平面艺术设计、程序设计等项目。10年来,直接参与这项活动的师生超过2500万人,1.5万件作品被推荐参加了全国总评。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和全国中小学电脑创作活动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已被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发行。这些优秀作品还被挂在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供全国师生浏览和使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规模,由首届全国仅13个省市300多人参加,发展至今,直接参与的师生累计超过2300万人,关注活动的人数超过6500万人。该活动针对学生和教师设立赛项。学生赛项包括主题网页、动漫、DV作品等;教师赛项贴近教学实际,包括教学实践评优、优秀课件评选、网络教研团队等。

第5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86-02

引言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实现教育公平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

目前我国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要实现“人人上好学”的目标尚有艰巨挑战。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是困扰教育界整体平衡发展的最大难题,城乡教育差距凸显更是亟待解决的,这首先表现在城乡学生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除了校舍、图书等硬件条件之外,关键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水平,加大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

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教育部门正通过鼓励优秀教师下乡、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力图改善,但现阶段不可能派驻很多优秀教师到农村授课(很多农村地区的优秀教师反而在向城市集中),通过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短期内也有难度、尤其是对于英语、语文等语言类课程和音乐等艺术类课程。而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工具提升教学质量是现阶段可行性高,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和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

2012年初,我国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同年10月,为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又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印发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从“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七个重点工作方向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部署。

在此背景下,通过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共建、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熊才平(2008)进行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研究,黄萍萍(2010)进行了以信息技术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优势研究,黄新春(2011)进行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赵雪峰(2011)进行了城乡联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研究,胡小勇(2011)进行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区域性均衡发展的策略研究,刘志耀(2012)提出了从构建优质课程资源信息库、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信息库和效能“增值”评价信息库三方面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加速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研究与进展。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支持环境的实际,本研究致力于借助信息技术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提供新方法、新途径,为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享问题提供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河南省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发展。

一、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

1 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为教育权利的平等与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权利的平等不仅表现在教育机会的平等上,也需要教育机会平等来保障。不仅进入教育系统的机会平等,在教育系统中受到平等的对待,保证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有大致相当的学业成绩,也要保证他们受教育后有相似的成就前景。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公平,都需要教育资源来保障,因此,教育公平是“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作为保障的教育资源分配平等(包括补偿弱势群体的垂直平等)+教育成就(包括过程中与教育结束后的结果与影响)”的大致平等。而教育资源的分配平等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学生入学前的学校基础建设、教师投入、各种名目的教育经费投入等,到教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维持教育行为的各种资源保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一般应该对同样的人以相同对待(水平公平),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对待(主要指的是对弱势群体的特别补偿,即体现的是垂直公平)。而权利及机会的平等都需要公平的资源分配作为保障。

2 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

根据文献调查,在国内外教育公平的问题的研究中,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从宏观角度上去解决教育公平问题,通过国家教育立法、国家教育财政投入、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与措施等方面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而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全面介入教育领域,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共建共享和优质教师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成为可能。

为确保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最根本的策略在于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和合理化,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受教育者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由于信息技术具备“知识传播快、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优势,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克服时空上的障碍,使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人所共享,使这些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理论上讲,这是最理想、最现实的实现均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新途径。

二、以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

教育机会公平理论要求受教育者不但应有相同的机会入学,而且也应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教育。数字教育信息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体积小、信息多元、有声有色、检索方便、高度共享等特点,和传统的纸质教育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信息技术使信息资源在载体形式、传播方式、信息内容、分布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此,可以以县市为单位,集中资金建立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而本地区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不再单独组建本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库,避免重复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应实行分类管理,可以主要分为三大类型:素材类课程资源建设、结构型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以提高教育信息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促进不同资源库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库不仅仅应为教学提供辅的服务,它还应是教学改革的重心。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优质教育资源的动态平衡发展,将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促进各学科改革的深入开展,并推动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

三、以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研究

1 利用Moodle平台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城乡共享

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它其实就是一个E-learning课程管理平台,它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网站管理员、课程管理员、教师、学生等)管理、课程管理(选择课程、课程组织、选择教师等)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课件、作业、讨论、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

目前,已有很多省市在尝试借助Moodle平台分享优质教育师资资源。比较成功的例子有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初,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和他的研究生们一起建立了“东行记”Moodle网络课程,在研究生课程中利用Moodle促进教学。

2 利用教育Blog促进城乡教师交流

教育Blog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类博客,它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教育Blog源于教师对自身工作、生活等方面思考后的记录,并以日志形式呈现出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Blog附带的功能也不断完善。目前最常见的模式主要包括:目录分类;文档、图片、视频上传;随时信息;访问者评论(可具名,也可匿名)。城乡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原创或收集的文本资源以日志的形式保存在Blog空间中,电可将图片、照片、视音频资料、教学案例、教学PPT等有价值的资源上传。Blog独特的分类方式及给予用户的分类权限,能使其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组织性,所以,教育Blog是一个极好的教育信息资源存储和共享空间。

教育Blog对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共享主要起的作用是让两地教师从彼此的Blog中汲取精华,感受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借此改善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师的协同发展。

第6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电子书包;互动课堂;案例研究;IFIAS;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3―0029―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3.005

一 电子书包概述

电子书包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承载着丰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网络支持与服务功能,支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协同互动,并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媒体。电子书包集优秀师资、优质教学、优质海量教学资源于一体,电子书包在课堂中的使用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使课堂学习不受地点、时间限制,随时随地地自主学习。伴随电子书包进入教育领域,移动终端、海量资源、多元智能学具使人们所期待的泛在学习、个性化学习以及新课改提倡的自主、探究、协作等新兴学习方式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电子书包无疑是促进教育改革、加快信息化发展、实现更高层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创新型思维人才的重要工具,电子书包的研发和应用将有力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大城市的中小学均开展了电子书包的教学实验,各学者对电子书包的研究涉及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多门学科。

二 改进型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Analysis System,FIAS)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课堂行为互动分析技术。FIAS是教室中师生教学互动行为观察系统,是一种记录和分析教师在教学情境的教学行为和师生互动事件的分析系统。FIAS的目的在于记录教室中师生互动的重要事件,以分析研究教学行为,了解发生在教室互动情境中事件的影响,帮助教师了解进而改进其教学行为。FIAS以量化的方式对课堂教学中师生言语交互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客观呈现事实,避免了传统的质性课堂评价的直观性和随意性,保证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FIAS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所以研究者无法真实并详细地了解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且有些类别表达的情形可能是不同的(如“沉寂”是老师的“沉寂”还是学生的“沉寂”?是混乱后的“沉寂”还是学生做练习的“沉寂”?还是学生思考问题的“沉寂”?),但FIAS将其归为一类无法区分真实的情形,而且由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会与师生产生丰富的交互活动,但FIAS中也无法反映出这一类的互动。华东师范大学的顾小清教授结合自身实践,对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作了改进,增加了能够反映学生行为的内容,以及能够反映技术与师生互动的内容。改进后的弗兰德斯编码系统(Information Technology-based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ITIAS),包括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沉寂和技术等四大类18种编码。

三 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

本研究选取的案例是2014年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的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黄志峰老师的《数学广角一一烙饼问题》,结合本研究的分析,现将视频《数学广角――烙饼问题》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师生互动的情况作如下分析:

1 教学过程的时序分析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一课主要教学过程的描述如表l所示。

2 利用ITIAS分析并形成矩阵

FIAS对记录编码的分析是通过分析矩阵来实现的。研究者对教学视频《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按照ITIAS系统的规定作了完整的观察记录,采用3秒的时间间隔抽样,共取得835个编码,834个编码组合,并利用分析矩阵进行了分析,生成的互动分析矩阵如表2所示。

(1)课堂情感气氛

表2矩阵中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是积极整合格,从表中可看出,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1.22%,说明在情感交流上没有隔阂。矩阵中8~9行与7~8列相交的区域是缺陷格,落在缺陷格的记录次数占总次数的0.73%,说明情感气氛相对融洽。由此说明,教师利用语言行为有效地构建了一种和谐共振的师生互动的心理环境。

(2)课堂结构

由表2数据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比率统计表,如表3所示。

从表3所示的课堂教学交互行为比率统计表可以得出本案例课堂的构成结构。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沉寂和技术4大类行为比率分别约为30.77%、24.30%、28.57%和16.36%。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中,教师语言行为与学生语言行为的比例约为1:0.8,充分说明了执教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言语权,有意识地将更多的言语机会留给了学生,学生的言语参与度很高。课堂沉寂比率28.57%,深入分析可知,沉寂中学生做练习和思考的比率分别为85.47%和5.98%,所以整个课堂教学实践利用效率非常高,无效语言或混乱很少。另外,大部分(65.67%)的学生在操作技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比率为9.04%,这些数据说明教师给予了学生较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设计实验、自主探究,但学生互相讨论的却比较少。

(3)语言教学风格

IFIAS将教师的语言分为直接语言和间接语言两大类。本案例中,教师间接语言行为共89频次,直接语言行为共163频次,二者比例约为l:2,表明该教师的间接言语行为明显少于直接言语行为。进一步分析各个编码在矩阵(表2)中出现的分布,可以看出,6-6格有密集分布,由于IFIAS中给数字“6”赋予的意义是“讲授”,因此表明教师持续讲授时间较长。由此可见,这个教师的语言风格属于直接教学风格,不太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语言积极影响共35频次,消极语言影响共78频次,教师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例约为0.45:1,表明教师倾向于消极强化。

(4)师生互动行为

教师在教学中有9.52%的时间用来提出问题,继续分析可知其中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比率分别为19.23%和50.00%,教师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的机会较多。从视频中可以观察出,多种教学活动都是由问题来引导的,说明教师在这节课中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态特性曲线分析

为了更为系统、直观地观察到各种主要参数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以一分钟为单位,对IFIAS的主要参数分别作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出了教师语言、学生语言、技术使用百分比动态特征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观察图1,我们可以清晰、直观地看到课堂上教师语言、学生语言以及使用技术的起伏波动和节奏。从教师语言比率曲线可以看出,教师语言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时而起伏、时而跌宕,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从学生语言比率曲线可以看出,学生语言同样表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一些时段内学生语言比率非常高,甚至高达85%,而在学生语言高峰之前和之后,有8次完全没有学生的讲话,但时间都不超过3分钟,而且可以发现,学生没有言语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技术做课堂练习。

从技术使用比率曲线可以看出,技术始终贯穿在本案例中,但并不是每一分钟都有使用技术,技术贯穿在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中。

从三条曲线此起彼伏的交错中,我们可以得出本案例中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关系表现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与学生语言交错出现,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练习(其中教师深入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技术贯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如此,“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给予实时引导”这样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这堂课的基本过程。

四 电子书包支持的课堂教学互动特征

1 电子书包支持的课堂教学互动的特点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研究者总结出,基于电子书包教学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特征有如下几点:

(1)课堂教学气氛融洽

该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表扬、鼓励等,给予学生很大的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积极与教师、学生、技术进行互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2)良好的互动环境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多种教学媒体,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交互式电子双板),电子书包等,为课堂教学及其互动增添了多种类型。本案例中,授课教师很好地结合了交互式电子双板和电子书包,如让学生运用电子书包中的仿真实验软件,再将其上传到交互式电子双板呈现出来;利用电子书包的拍照功能,实时地将学生的作业上传到交互式电子双板等,为课堂教学营造了自然良好的教学互动环境。另外,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把脑海中关于问题的多种思考付诸于实践,最终得到自己较为满意的答案。这种对话型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一学生主体”的教学,是追求人性化、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的教学。

(3)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互动形式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互动只表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而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双板支持的教学互动不只限于这些互动形式,还包括教师与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双板的互动及学生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双板的互动等。因此,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双板支持的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互动形式更加多样化。本案例中,教师恰当地综合运用了电子书包和交互式电子双板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互动形式多样,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而且还扩展了教学互动的深度与广度。

(4)提问技巧较高

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提问时,提出的问题应难易适中,提出的问题要对学生有一定的点拨作用,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技巧高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以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身上的愉悦和享受。课堂中,教师有必要通过民主的方式激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才能让学生真正完成对于知识的建构。本案例中,教师首先以学生探索“妈妈如何烙饼的”开始,最后又以“某餐厅的上菜顺序是怎样的”结束,这样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5)技术作为学习要素融入课堂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作为知识呈现工具,交互式电子双板和电子书包在本案例中,被教师作为一种学习要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本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电子书包和交互式电子双板的各种工具,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使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资源间产生互动,相互交流、合作,自主创新探究,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行一系列的有效学习。整个课堂,技术的使用比较合理,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过渡很自然,真正将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双板作为学习要素融入了课堂教学中。

2 电子书包支持的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互动的深度与广度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自能阅读,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又说:“教,是为了不教”。叶老先生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说得很明确,它的终极目标是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养成上,而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离开了师生间融洽的“互动”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本案例中,整堂课的互动整体看起来是很频繁的,但大多互动止于师生间的“一问一答”式的互动、学生与技术的互动,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较少,比率仅为9.04%。而且,学生与电子书包的互动大部分限于与技术的互动,而不是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深度互动。

(2)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较少

师生双方在课堂上主要以情感作为载体进行交互影响的。师生互动是指师生情感的互动。这种情感的相融能够调动情绪,触发灵感和创造力,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使师生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生命的灵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本案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教师没能触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所以在本案例中,没有感受到师生表现成长的喜悦和生命的灵动。

(3)协作学习的设计不足

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该案例中,小组的协作式学习功能体现的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任务设计比较简单,学生的探究延伸空间较窄。没有真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获得表达自己想法的权益。

(4)部分技术使用不当

技术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等,但课堂教学中,技术的使用要恰当,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在本案例中,学生在纸上记录实验的结果,然后用拍照功能上传,但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电子书包上直接绘制表格,填入实验结果,直接上传即可。

第7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省《关于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意见》,结合实际,现就加强我县中小学学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线,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学科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抓好学科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县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和均衡发展水平提高。

二、目标任务

(一)学科建设的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优质教育强县。

1.构建网络,强化基础。用1年时间,理顺学科管理

网络体系,实现学科管理规范有序。

2.打造特色,凸显优势。用2~3年时间,每个学段重

点打造2~3门特色学科,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

3.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用3~5年时间,逐步消除薄弱学科,形成各学段学科相对整体全面发展,在全市有3~5门学科有显著特色。

(二)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学科德育;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推动学科校本主题教研;发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学科教学各种竞赛;加强学科科研课题研究和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打造特色学科;探究课堂教学艺术;共建共享学科资源;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学科类型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我县教育的实际情况,按照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五个层次划分学科类型。

(一)幼儿教育: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

(二)小学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三)初中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五)职业高中:公共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话等),专业课。

四、学科建设工作要求

(一)对各校的要求

1.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实抓好,分管校长要定期召开学科组长会议,研究、布置相关工作。

2.各校要按标准配齐配好各学科教师,做到专业对口,学历达标,如有不对口不达标要及时调整。

3.对青年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研修活动,培训活动要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

4.对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提出要求,使教师形成较完备的文、理知识体系和能力。对教师的学科素质、学科能力定期进行考核,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不合格的教师尽快达到合格。

5.各校要根据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并优化教研组管理,建立完善其指导、考核、奖励、经费保障等制度。

6.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的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及考评细则。

(二)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要求

学科教研组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要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1.各教研组都要为学科建设制定具体的规划,并积极付出行动,以便提高学科能力。各学科教研组每星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活动。

2.各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及课堂教学达标晋级活动。

3.要逐步建立学科教学资料库、典型教案库、高质量习题库,实现真正意义的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

4.发动本学科教师,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要求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要顾全大局,统筹安排,使整个学科全面发展和提高。

5.各教研组要切实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关键环节,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1)备课。备课要立足于“学生学”,为学而备课,为学而备练,倡导“学案式”备课。要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日(教研日)和中心发言人制度。备课要备新课程目标、教材知识点、重难点、易混点,要备学生、备训练,重点在于备“学”,要做到不备课不能上课,没有集体教研的课不能上,不要求备课表现形式上的统一,但务必讲求备课的实效性。

(2)授课。要立足于让学生“会学”,要先学后教,为学而讲。倡导不练不讲,有讲必练,讲练结合,当堂检测。提倡课堂教学三三制(自主学习占课堂三分之一、师生互动三分之一、训练操作三分之一),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能力。

(3)作业。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及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能力。教师要在批改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提高。

(4)辅导。要明确任务,着重辅之以导。要坚决防止教师把自习作为课堂的延续而独霸课堂现象的发生,坚决克服那种不辅不导而任由学生“自由”的状况,真正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5)考试。要加强管理,考评并重。做好日清周结,单元过关。注重考后分析,落实每一项,要从教和学两个角度总结反思、查缺补漏,避免为考而考。

(6)反思。这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各教研组都要形成制度,要重视教后和考后反思,要通过反思,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学校教研组要做好学科“青蓝结对”工作,组织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签订“青蓝结对协议书”,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使本学科尽早地成为优势学科。

7.教研室要经常深入各学校教研组,加强检查、督促,对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对全县学科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要制订教研组工作考评办法并定期开展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三)对各学科任课教师的要求

各学科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着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1.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能力。要重点学习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新课程教学法、学科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等与新课程相关的内容;要主动学习专业书籍和报刊,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强化专业素质,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

2.苦练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教师水平的高低,教学基本功是第一评判要素。因此,每位教师除了刻苦训练语言表达、板书、板画、演示、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等基本技能外,还要精心磨练所教学科的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3.围绕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改革。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并结合教学实际细化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和创新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1)坚持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落实;(2)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3)坚持真正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4)坚持以启发、探究式讲授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各项教学基本环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打造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

4.重视资料积累,实现教、研成果信息化。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自己的教学资料,例如教案、教学设计、练习、试题、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札记、论文等进行专题化、系统化的再加工,逐步构建教师自己的电子、数字化学科教学资源库,以便永久保存,随时修改,随时取用,随时交流,随时分享。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组织。根据学科分类和层次,建立和完善幼教、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相应的学科教研组。根据我县教研片区划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片区学科中心组的管理,充分发挥片区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小型学科片区教研组。

(二)巩固发展学科建设网络。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和巩固学科资源网络,创建学科信息交流与学习平台。建立县、片、校的人才资源库,构建学科优势资源体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充分发挥县、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功能,切实做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集体研究,共同提高。

(四)组建全县小学和初中学科大教研组。整合全县学科资源和教师资源,组建一支得力的学科核心教研队伍,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考试的研究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挥集体智慧,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每两年对我县的名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学科教研员进行一次高层次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各学校每年要对高三、初三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加大对4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各学校每学年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考试(新招聘的教师每学期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小学以小考内容和要求、初中以中考内容和要求、高中以高考内容和要求组织考试,并把考试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考试成绩报县教研室备案。

(六)发挥名师作用,开展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帮带活动。

(七)建立各校特色教学活动和示范活动项目的申报、申办机制,并把它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八)广泛开展学科课题研究。切实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科研课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做好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九)加强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打造,采取有效措施搭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平台。

(十)加强备课组建设。初中分年级分学科组建备课组、小学分低段和高段分学科组建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十一)各校在教研时间、教研场所、教学仪器、器材、图书资料、教师进修、外出参观考察、经费等方面要予以保障,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县教育文化局将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支持和保障,对于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将定期予以表彰和奖励。

六、考核评价办法

第8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论文摘要:为了解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状况,有针对性的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参加贵州省“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分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探索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iJIl中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

(一)被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教师基本情况主要从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两方面进行调查,教师中大专和中专(中师)学历占了绝大多数,本科学历教师占8%,硕士及以上学历没有,73%的教师接受过专科教育(多数教师接受的是函授、网络教育等形式的成人专科教育),层次整体偏低,必然会导致教学水平、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的低层次。

教师中语文、数学两大学科教师占76%,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为4%;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教师较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折射出当前农村小学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能够教授英语、信息技术、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的专业教师较为缺乏,一些新增课程如科学等学科的教师也严重缺乏。从访谈中得知,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相当部分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对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提高质量缺乏正确的理解和应有的重视,日常教学管理及学科教学还囿于传统方式,教师包班的情况为数不少。

(二)设施建设现状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农村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问卷中作了相应的调查。贵州是最早进行远程教育试点的省份之一,在被调查的各所小学,远程教育硬件设备的配置基本完善,少部分学校已拥有计算机机房和相关的多媒体硬件设施,但总体情况是拥有计算机数量较少,基本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特别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需要,同时普遍缺少相关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持,教学课件和应用软件较为匮乏,90%的信息技术教师属于兼职教师,2/3的教师没有计算机使用,软、硬件投入均不足(远程教育设备除外),培训投入有待提高。

(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1.教学媒体设备应用

教学媒体设备的应用是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出发点,媒体设备的状况及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关系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也直接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效益,所以教学媒体设备必须提高使用率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本次调查主要从幻灯等传统设备的应用、远程教育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和校园网及互联网等六个方面进行,结果如图1所示。

由于远程教育手段在全省的普及推广和互联网络的普及,分别有46%和48%的教师会基本操作,而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教室有近2/3的教师不会,值得关注的是幻灯等传统教学设备只有17%的教师会操作(含能熟练掌握的教师在内),远远低于其他相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反映了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对传统教学设备应用的不重视的整体情况。

2.教育技术手段应用

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环节之一,教学设计过程中运用远程(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它突破了以往教师个人凭教科书或参考书备课的历史,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和互联网络实现了最大限度的教育资源共享。

当前,在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已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实践,从应用的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各学科课程改革的深化,优化了学科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根据图2显示的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教师中仍有46.1%的教师从未进行过信息化教学设计;高达89.3%的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没有应用过任何远程(网络)教学资源,体现了教师们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处于较大的劣势状态;近27.7%的教师没有应用过PPT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有68.4%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应用过除PPT以外的教学课件。

在随机访谈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虽然知道“教育技术”这个名称,但对其涵义却没有深入的理解,多数教师将“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混为一谈。

3.教育软件应用

教育软件的熟练程度主要从教学数据统计、PPT课件制作、教学网页制作、多媒体软件、网络资源搜索和电子邮件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在教学软件的熟练程度方面,会操作程度最高的是教学数据统计,程度最低的是教学网页制作工具和多媒体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可知,多数教师对教学网站、教育Blog等新一代教学手段,普遍缺乏了解,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相比较,教育网站、教育Blog等新技术手段不受时空限制,师生互动性好,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是改善教学质量理想的新一代教学工具,同时也是教师之间充分交流的信息平台,是现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有力补充,很有必要加强教师这方面的训练。 二、现状分析

(一)优势

1.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为全面提高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出台了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并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教育技术培训大纲”和《教育技术考试大纲》,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贵州省教育部门领导下,联合省内外优质资源有序地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普及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积极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三新一德”(即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在全省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将教育技术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2.较大规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积累了基础

近两年以来,按国家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贵州省通过多种模式进行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并利用北京大学远程教育的优势,进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培训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储备了相当数量的师资资源,为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促进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向前迈进

在当前农村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要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关键是解决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问题。作为最早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省之一,几年来,远程教育设施大面积投入建设,远程教育资源不断积累以及远程教育方面人才储备,为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劣势

1.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不足,教育技术应用整体滞后

信息技术教师是推进农村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核心力量,但信息技术教师数量少、分布不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能完全正常开设,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不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指导,教师们对信息技术及应用技能掌握程度较低,造成教育技术应用整体滞后的状态。

2.地域环境严重限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

自然地理因素也是影响地区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贵州农村大多深处内陆边远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导致区域教育技术应用受到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缺乏教育技术应用的“内在生长力”,长期以来形成了低水平无序成长的恶性循环和对培训的强烈依赖性。

3.教学设备的不足成为教育技术应用的瓶颈

虽然远程教育设施投入建设,但经过几年的高强度使用,一部分已经自然老化,一部分虽然还在使用但相对比较落后,且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教师们因此逐渐形成因为设备的缺乏而不再考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也使教师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可以不掌握教育技术领域的知识。

4.教育资源缺乏严重制约着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

农村教师最为苦恼的是没有现成的资源供他们应用。首先,虽然网络平台上有着成千上万的资源供人们获取,但他们很难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经过千辛万苦找到的资源往往还需要修改后才符合要求;其次,他们教学负担繁重,已经很少有精力投入其中,也不愿意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再次,由于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低下,缺乏主动搜索资源、整合资源的能力,造成农村教师在教学资源方面的匮乏,与教学设备一样越来越成为教育技术应用的瓶颈之一。

三、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思考

(一)培训前的起点与定位

培训是快速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的必要手段之一,农村小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学习培训,要通过培训让教师得到较大的提高,培训起点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他们基本没接触过,因此要从他们的13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紧密联系新课改,展现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定内涵。

其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强调技术与课程理念的整合,就贵州目前的情况,教师们对技术本身掌握程度较低,技术的培训仍不能忽视,培训的起点应该设置在信息技术基础及初步使用上。

再次,教师“内在生长力”的培训也不容忽视,为保证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际不脱节,培训内容的设置必须紧紧依靠起点的分析,定位于帮助学员选择适合的技术和工具、帮助学员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员形成媒体资源选择、应用及资源开发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内在生长力”的形成。

(二)培训中的过程与方法

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培训中应当让学员形成一条比较清晰的主线,将教育技术能力整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

首先,培训过程以完整的案例为基础循序渐进,注重学员在参与中体验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过程。案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案例呈现让教师容易接受并积极参与培训过程,以教学案例为依托来展开培训更适合学员进行学习,能够较为自然地迁移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其次,培训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交替进行,通过案例教学、教案设计与作品创建、个人练习与小组研讨、全班交流与经验分享、活动体验与课后反思等多种活动,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全面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三)培训后的跟踪与支持

培训后跟踪是检验培训成效的关键,培训成效的评价包含多方面,通常用培训的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管理体系、培训总结及培训材料积累来反映培训工作的质量,用现场满意度调查、知识考核、写学习小论文等方式体现培训效果。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并非三两天就可以得出结论,通过上述方式来判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否切实有效并不科学,作者认为应变以往的直接评价为跟踪支持,在跟踪支持过程中进行评价,在评价中不断提高培训效果、扩大培训影响。

第9篇:语文数字化教学案例范文

述职报告是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从一份述职报告中可以看出你一年的工作状况是否合理有序的进行。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个人工作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1我在涴市小学任教学副校长前前后后有近10个年头了,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努力践行着真与实,体验着苦与乐。20____年春,我再次挑起了分管教学这个担子,我深知肩头责任重大。毕竟,我们现在还在低谷徘徊,而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个人的思维有局限性,要提升我校教学质量,惟有依靠众人艰辛的努力。此时我最想说的是,真心诚意地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各位教师工对我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感谢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我一直认为:我们的队伍是一个和谐、有战斗力的群体,教师都是有能力的个体,我很愿意和大家一起为学校的发展尽我所能。今天借此机会,剖析自己工作的得失,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能与大家一起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一、虚心学习,完善自我

我认为,教书人首先是读书人。随着课改的推进,管理领域的深入,让我越发感受到管理不易。如果管理者专业知识、管理理论不广博,那么工作就会肤浅,治标不治本,因此多渠道地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应该是每日的必修课。

我经常勉励自己:登高望远,学无止境。教师是良心工作,待遇地位都不高,付出的心血是超量的,但老师们敬业爱生、求真务实的奉献精神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也告诫自己首先应该是一名教师。我觉得老教师们的班级管理与协调能力、青年教师的热情与虚心好学、党员的高风亮节都值得我去学习,我从合作中我感受到互助、高效、鞭策。在这样的群体中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我一直追求做对学生发展有利、有益的事,这也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分管教学工作,我认为上好课、对学生负责是底线,要求老师们领会课标、精通教材、上好每节课,我首先要认真学习。我有时间就认真学习各科课标,阅读教材,分析教参,研究课堂。外面的课堂教学很精彩,外面的名师各有风格。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在网上听名师讲课,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教学来分析优缺点。每次外出学习,我都随带U盘,及时拷贝重要材料回来研究。

二、勤勉工作,发展学校。

学校要发展就有竞争,竞争是需要实力的,实力是干出来的。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工作中,面广、量大、事杂,我与大家一起背负重任努力前行,用微薄之力推动学校发展。

作为分管教学的领导,走入课堂,深入教师是我规定自己必须做到的,今年市级、片区、镇级教研活动频繁,我能主动关心老师的教学,协调困难,参与试教、执教或点评。市教学视导,我率先上研究课;协作区教研活动,我主动提供课堂教学供研究;镇级“送教下乡”活动,我又亲自执教。五月,学校接受市教育局督导评估,六月,学校接受镇教学检查,从资料的整理归类、相关安排与指导到汇报材料的撰写,我都尽力尽责,亲历亲为。

因为是分管教学的领导,站立三尺讲台,不管任教哪个年级哪个学科,潜意识里压力很大。教好了理所当然,教不好自己无能,我对自己很挑剔,常常给自己施加压力。每天步履匆匆出入于管理与教学之间,空余时间就到班级给学生强化训练,因开会、活动落下的课程一般都抽时间补上,不让学生有任何损失。

我牵头制定了校本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活动,确保全校教师完成培训任务,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月份,要求教师每天利用1节课时间,进行计算机运用培训,并提出了具体要求,纳入期末考核,现在已有近30名教师具备了一定的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近20名教师建立了个人博客。这些措施的实施,实现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实现了教师由为学生“掌握”而教,转变为为学生发展、创新而教,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做为业务副校长,对教学科研历来不敢掉以轻心。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平时加强学科专题和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从思想上鼓励,方法上传授,努力形成一支想干、能干、会干的教研骨干队伍。对学校承接的省级课题,我不敢丝毫懈怠,能及时探讨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总结成果。效果也逐步显现:半年来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之所以能呈现上升趋势,归根到底就是学校班子把教学科研与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老师把教书育人视为天职,把改革创新视为立教之本。

面对我校的位置偏僻,质量现状,生源流失等不利因素,我们立足本地,从源头抓起,厚实教师功底,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分别召开毕业班、部分年级、部分学科教师专题研讨会,与大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平时加强教学的流程管理、质量调研力度。组织召开家长会,赢得家长对教学的配合,形成合力。

青年的成长需要关爱,需要扶持。我觉得,竭尽全力助人成功是对青年教师最好的帮助。我经常与他们沟通、交流思想,努力形成工作上是合作伙伴,生活上是知心朋友的局面。学校年轻老师参加各类评优课、展示课,我都参与试教,一起修改教案,帮助寻找教学亮点,向教研员推荐青年教师,在各级竞赛、评优中他们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各类研讨活动我也是忙前忙后,从不闲着,在细节上落实到位,有时一天就在陪同、奔波与协调中度过。

三、以德立身,为人师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待学生是否关心?对待学校是否公心?对待工作是否尽心?我想每个人心中自有一杆秤,定会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些年来,无论作为教师、党员还是管理者,我都力求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事以诚相待,对名利泰然处之。作为校长的助手,工作上积极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动沟通;对群众真诚关注,用心帮助,不断激励。

1、严于律己,为人正直。

平时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约束言行,凡事能自己做的就多做些,要说的话就当面说清楚,该布置的任务就及时传达到位。做到有布置就有检查有反馈,对老师能公正、公平地评价,讲优点谈不足实事求是,从不一味地说好话粉饰太平,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

2、豁达大度,心态坦然。

自己分管的工作每天都牵涉到教职工,因为存在做多做少、做好做差现象,最容易吃力不讨好,甚至有怨言、有过激行为。这些经历让我学着去克制,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能用平常心、宽容心去分析问题,努力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做到对事不对人。有人说忍让很吃亏,我认为人都有性格脾气,但单位与家庭是有别的,不能逞一时之快挫伤别人,这是对人的信任与尊重。

3、以主人翁的态度塑造学校形象。

作为管理者,更多代表的是学校形象。办学要面对复杂的人员,有时领导来访、家长上访,偶有家长与老师发生冲突。只要是关系到学校荣誉的,我都耐心做工作,多宣传学校的亮点,多谈教育的“苦”与“难”,多解释老师的做法,在沟通中取得双方的信任与理解,达成共同的目标。也乐于与支部一起做好教师谈心、慰问工作,形成和谐的人文氛围。

不足:

1、缺少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定位和思考,学习的实效性、针对性有待提高。

2、对教师的思想工作还不够深入,关心也不够;

个性比较耿直,对矛盾的化解缺乏刚柔并济;沟通表达的方式缺少艺术。

3、思考管理的角度缺少深层次,着眼于全局方面有所欠缺,少了创新的魄力与勇气。

最后我以四句话来勉励自己:做人讲德,做事讲责,业务创特,心胸莫窄。

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2回眸20____,我与学校发展相伴,与教师成长同行,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着自己的工作职责。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悉心指导下,在各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己。

一年来,坚持政治思想建设,坚持理论学习,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召开的形势报告会,参与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使自己的理论水平、政治素养得到不断提升。20____年,对于我们来说不同寻常。我们迎来了党的十胜利召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倍感振奋,我为我们党和国家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通过认真学习十报告,更加增强了自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和觉悟产生了新的飞跃。20____年,我们对十年新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反思。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能够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观念,掌握教育的动态发展。能坚持原则,以身作则,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廉洁奉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团结教师,关爱学生,服从学校分配,凡事能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勤于学习,用心做事,真诚待人。

二、勤勉工作,履行职责,不断提升自己

教学质量是学校全部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一年来,我与教导处同仁共同协作,带领教师进行“悦动”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中,尝试运用评价的多种功能,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以质量的多元评价为抓手,促进常规管理。

开学初,认真制订了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平时重过程,重落实,学期结束及时做好总结。按照教学“五认真”的要求,抓好“一个流程”即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测评考核、学困生辅导的管理。我们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改进、激励、重构等功能,着眼于对教师教学过程的多元评价,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1)运用好两张数字化评价表,进一步规范我校备课、作业两方面的管理。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行政检查与教师交流相结合。

(2)随堂听课重实效,采用“随堂课”“预约课”“跟踪听课”等形式,督促和指导教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周的随堂课,教导处都会在每天早上教师做操时及时挂出,同时也欢迎其他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每学期个人听课不少于40节。

(3)数据分析促发展。在学校质量文化建设中,要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业水平,必须要对质量有明确的要求。学校在平时随机调研、期末质量检测中,逐步完善了班级学生成长过程的各项数据,并对每次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与年级均分的差距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记录和跟踪分析,客观公正地反映班级的状况,年级的均衡发展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以此激励教师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4)“家长开放日”活动促交流。每学期我们都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作为家校交流的平台,把课堂面向全体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地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每次活动结束,学校向每位家长发放一份《孝小教学评价问卷》,请家长带回家以不记名形式与孩子共同填写,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上半年组织了二、四、六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下半年组织了一、三、五年级家长开放日活动。

(5)重视幼小衔接和毕业班的全程管理。上半年我校接待了南农大幼儿园、前线歌舞团幼儿园及江苏省农科院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和家长,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幼小衔接活动。加强毕业班的长效管理,学校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会议,及时了解教师想法,学生思想动态,家长需求,从精神和实践方面给予毕业班师生最直接的关怀。加强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组织教师走进中学课堂听课评课,邀请中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家长做讲座,为小学生升入中学后能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2、以“悦动”课堂的研究为立足点,推进校本研修。

一年来,我校以“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儿童心灵成长的小学“悦动”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为立足点,以研究促提升,融会多种方法,逐步彰显课堂特色。

(1)专家把脉我们邀请区教研员到学校,指导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就拿语文组和英语组来说,区教研员田红和任洁两位老师曾多次到学校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田红老师还为全体语文老师让了一节精彩的示范课,让老师们倍感冬天的温暖。上半年我校承办了我区三年级语文老师以“基于学情,优化设计,提效习作指导”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下半年承办了全区一年级语文教师“基于儿童,夯实基础,运用规律和方法学习”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英语组还为我区全体英语教师呈现了精彩的学科特色展示活动,得到市教研员的高度赞誉。

(2)特级引领自20____年以来,省特级教师贲友林来到了孝小,他精彩的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这份精神大餐让全校教师体会到课堂中的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他所上的示范课《找规律》拉开了我校“悦动”课堂研究的序幕,课后每一位老师都在QQ上留下了发自肺腑、感人至深的心得体会;每周一下午他都会参与我校数学组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之中……在他的引领之下,调动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将“悦动”课堂的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3)骨干示范市级优秀青年教师汪劲松为全体教师呈现的数学课——《倒数的认识》,区语文学科带头人马超俊副校长呈现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及校级骨干教师赵松慧呈现的《拉萨的天空》,都为老师们研究“悦动”课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再加上区教科所项平老师的莅临指导,使我们对“悦动”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4)全员实践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立足于研究“悦动”课堂,上一节研讨课。采取“青年教师赛课”“师徒帮带下的新教师汇报课”“组内教师研究课”等多种课例形式,以同伴互助方式,共同诊断我们的课堂:发现亮点,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授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用文字把自己的得失记录下来。如下半年,为了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研究课堂、改革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从第11周到第13周开展了主题为《探究“悦动”课堂,绽放青春风采》“悦心杯”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参赛对象均为198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赛课”活动领导小组,评委由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学科骨干教师担任,并特邀了校外的专家进行点评指导。每位参赛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准备,同时也得到了组内教师的大力帮助。

课堂上,他们以生动的教学语言、精美的课件、独特的教学设计,把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呈现给师生,诠释了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践,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每堂课的最大受益者。更重要的是通过听课教师及专家的点评,使参赛教师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对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校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师搭建“网络观课评课平台”,使研修活动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执教者和听课人都能倾听到每位教师的评价,形成教学大家谈的研讨氛围。在多层面的交流中,老师们认识到“悦动”课堂需要给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需要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有思维的有力碰撞,以此提升学习的质量,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老师们也通过交流和学习,互相启迪,互相激励,开阔视野,激活思维。

3、以关爱每一个学生为出发点,做好个人教学。

我认为做称职的副校长要从做好一名语文教师开始。上半年担任四(1)班语文教学工作,下半年担任五(1)班语文教学工作。平时,尽管常常在琐事中忙忙碌碌,但对于个人教学工作我丝毫没有懈怠,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节课,改好每本作业,课余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个孩子都喜爱上语文。在语文教学的同时,我还注意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借助教材,教书育人。当好老师中的领头羊。我经常在课余学习一些相关的教学指导书籍和杂志,认真钻研教材,积极主动地与同年级组教师研讨交流。参加了市级副校长展示活动,会上做了《“悦动”课堂下“三维互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交流,完成拍摄了一节录像课《云雀的心愿》。撰写的论文《一诗·一画·一人——从教学中探寻诗之情韵》获得市级论文评选一等奖。指导学生20多人次的佳作发表在《南京晨报》上。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所分管的工作能有序进行、顺利开展,离不开全体教师辛勤地付出,默默地耕耘。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为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本学年度我分管学校的安全和教学工作。回首一年来的工作,是在紧张匆忙中度过的,繁杂却充实,忙碌不失条理。虽然涉及面广,头绪较多,但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各项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汇报,恭请指正。

一、加强学习,以身作则,同心协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今天,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自己分管的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指导、解决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要求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因此坚持学习教育管理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使自己的观念得以更新,业务知识不断丰富,管理水平得以有效的提升。

从任职起,就不断鞭策自己,各项工作都要以身作则。因此,在工作中总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落实完成上级、学校的各项任务。经常早出晚归,把学校大大小小的工作都当作自己份内的事,凡事以学校、教师、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去思考问题,说真话、做实事,当好校长的帮手,做好执行工作的“勇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我把宽以待人,严于律已,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时刻以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上为学校为校长负责,对下为老师、学生负责。和谐的分工协作与同心协力是做好工作的关健,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在于富有创造力的群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是保证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我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努力营造行政与老师之间融洽的工作关系,是我工作与做人的根本。一年来,我始终抱着“学无先后,贤者为先”的思想,虚心学习,尊重老师,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重大活动能及时征求校长、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使各项工作更有条理,更为落实,更有效果。

二、抓好安全工作,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

安全工作是学校所有工作的保证,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来抓,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原则,强化管理,健全制度,建立安全领导小组,制定各种安全意外处置预案制度和制度落实,签订安全协议书,实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夯实安全责任,过去的一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班主任的努力下,做到学校安全无空隙的防患与排查,从校园建筑物立体或排查到师生的课堂、课间排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班会、广播、升旗仪式等时间,开展安全预防教育,自护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心得体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从细节处入手,强化常规管理,努力做到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努力做到:

1、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学常规落实。

我一贯注重教学常规管理的落实情况,对教学过程中的备、教、辅、改、批、考、研等环节层层把关,狠抓落实,实现教学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教学常规检查坚持每月化,做到检查到位,反馈及时,整改有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2、立足课堂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确保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积极开展教学比武大练兵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两节(主、副科各一节)有质量的教学研究课,集中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一起听课、评课,实事求是地分析,提出不足和改进意见,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在练兵中,切实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开展集体备课,做到本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内容三统一,并注重“精”字上下功夫,摆脱了以往“摆场子、搭架子”的做法。实现了教师教学方法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的改变,实现了教师由为学生“掌握”而教,转变为学生发展、创新而教;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加强毕业班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制定了奖励方案,召开了毕业班教师动员会,加强对毕业班复习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监控,尤其做好了各科复习与复习内容的制定工作,使整个毕业班一盘棋,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强化了培优辅差的力度,注意了每一个复习环节,重视分层次教学,加强对学生复习内容掌握情况的约束力度,习题的检查力度,做到了精讲精练,让学生做一题,学一法,通一片,以获得省时高效的复习效果,展示示范课,激发教师的潜力,从而增进整体的战斗力,促进学生学科均衡发展。

四、存在的不足

1、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包袱和顾虑,不能大胆地开展工作,对教师的思想工作还不够深入,关心不够。

2、怎样有效发挥副校长的作用,推动班子工作合力的形成以及解决当前管理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而推动学校工作的稳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我深思的问题。

五、努力方向

1、领导能力有待提高,个人简历特别是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不断地提高自己改革创新意识,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怎么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进一步在落实上做好文章,强化品牌意识,提高办学质量。

3、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提高领导艺术水平,使今后的工作更得心应手。

回顾一年工作,问心无愧,但也有不足感慨,有得也有失。我将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认真听取领导、老师的意见,使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4自20____年至今,本人先后在____区____小学和____小学担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无论在哪里,本人一贯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改革创新,推动学校教学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本人工作态度严谨,科学求实。

一、坚持教育理论学习,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我能够紧跟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新观念,掌握教育的动态发展。我学习国务院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名师教育专著,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教育的最新动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本校实际,制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以教科研为先导,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新教法,探索新的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各项工作。

二、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抓好课堂教育改革

1、聚焦课堂,打好课堂教学攻坚战

为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引导教师将课题研究、专题研究与日常教研相结合,以立项课题为重点,以点带面开展活动。提出了“关注课堂,重塑行为”的口号,以“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预设与智慧生成”为关注点。通过同课异构、多教多评的研究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较好的科研氛围,发挥了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促进了青年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成长。通过引导教师课堂研究,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改进了教学方式,促进了“有效课堂”的形成。

2、积极为上研究课教师提供技术指导。

在教师上研究课前,我常常组织相关教师为执教者进行导课,分析教材、教法,提出指导意见;研究课后,我再次组织相关教师为执教者进行析课,以其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向更深层的方向发展,促进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引导教研组建设步入发展轨道,为教学质量提升推波助澜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研究搞得如何,与教研组的工作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管理中,我引导教研组建设步入发展轨道,为教学质量提升推波助澜。

一是审核研究主题,帮助教研组科学合理制定计划。每学期开学初,我都要逐一指导审核各教研组研究主题、教研计划,做到每个教研组研究主题明确,计划制定合理规范,可操作性强。

二是指导、督促研究过程扎实。我提出了构建“说”“议”“研”“思”一体化的集体备课形式,让集体备课成为有效教学的孵化器。推行“同课异常构”“一课多上”的课例研究方式,让课例研究成为有效教学的助推器。通过有效备课、上课、辩课、反思,引导教研组及时记载研究过程,走实过程每一步,让研究服务教学,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波助澜。

三是提倡教师及时写教学反思,创新教学行为。教学是日复一日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的过程。教师要勇于批判、勤于观察、善于提升。反思是在自我分析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工作中,我积极提倡教师写教育随笔、教学日志、教学故事、教学案例等。鼓励教师参与网络教研,与专家直面对话,把教学的困惑,教学所得与同行分享。通过多种反思、总结、交流,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潜力,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四、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

1、将教学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用不断提高与发展的质量目标,对影响“教”与“学”的各种因素,进行诊断。

通过检查、分析、控制,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我亲临教学一线,掌握第一手情况。每学年深入课堂,坚持听课近百节,了解掌握教学动态,适时指导。监控各年级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六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制定毕业年级预达目标,定期召开教师会,加强质量分析,及时调节。

2、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

制定了学校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和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一帮一师徒结对子会,并随时检查落实情况。组织跟踪听青年教师常规课和研讨课,关注青年教师的提高与发展,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五、准确把握角色位置,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作为副校长,我对自己分管的工作高度负责,身体力行,不敷衍,不打折,不畏首畏尾。大胆工作,勇于创新。处理问题果敢、坚决,尽量处理好自己分管工作中的问题,不把矛盾上交。同时,我还使自己分管的工作紧扣学校管理目标,体现学校管理风格。作为校长的助手,工作上积极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动沟通。对群众,我热切关注,真诚爱护,用心帮助,不断激励。

不足及努力方向:

1、领导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提高领导艺术水平,合理安排工作,尽量为老师们营造愉悦的工作环境。

伏案回眸,我自认为工作踏实求实,以身作则,坚持早来晚走,每天处于紧张忙碌之中,为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与老师们一起拼搏。今后我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开拓创新,为教育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5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教育教学始终围绕“活力教育,给力教育活力;魅力师生,彰显师生魅力”这一主线不动摇,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和许多教职工一样,在学校王校长的领导下,见证了学校进步的点点滴滴;同时在自己的岗位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总结一年来的副校长任职情况,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加以梳理、总结和反思,力求在梳理中发现不足,在总结中找出差距,在反思中谋求新的进步。这既是一种自我激励和加压,也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更是接受领导指导、全体教职工帮助的极好机会,现就我一年来的工作思路和做过的工作,向在场的领导和老师汇报如下:

一、思想方面

如何踏踏实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辜负上级对我的期望,使我的工作得到家长和师生们的认可,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同时我也深感身上的担子不轻。为更好完成工作,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以一个“思想统一、顾全大局、责任为先、爱岗敬业”的管理者和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工作思路及体会

在分管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今年的工作,我对这项工作又有了更深的知识。

1、以身作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从担任副校长那天开始,我就牢牢记住:各项工作要以身作则,责任重大,唯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警示和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和勤奋工作,使马桥镇中心学校“走出困境、重塑形象、持续健康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不会让上级失望,让家长失望,让学生失望。一年以来,我始终踏踏实实地落实上级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把以身作则、爱岗敬业作为座右铭。在这一年里,我没有请过超过1天的私假,上班期间每天都在学校(开会之外),平时经常放弃许多休息时间,汇拢资料、安排事务、备课、改试卷等,也许有人不相信,但家长、学生、领导和同事心中都有杆秤。虽然我不是一名很优秀的管理者,但我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都尽心尽责去做好了每一项工作,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荣誉,把工作当成了事业来做,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来教。对学校大大小小的工作,本人都认为是自己的份内事,既做管理者、又做教师,以身作则、默默工作。有付出就有回报,我的工作获得了领导、家长和学生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得到学校其他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

2、虚心学习,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常流水”。我想作为学校管理者也一样,要更好地适应分管教学的工作,更好的指导、解决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学术问题,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

3、重视教科研,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科研就会原地踏步,办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坚持教学科研的常规化是学校工作的主线。做为分管教学副校长,对教学科研历来不能掉以轻心。始终坚持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本人经常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试验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领导重视与积极的参与,教师也就有了积极性,效果也就会逐步显现。一年来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之所以能稳步提高,归根到底就是学校班子把教学科研与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老师把教书育人视为天职,把改革创新视为立教之本。

4、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学校领导犹如学校的火车头,领导和谐的分工协作与同心协力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在于每一位教师,我们的教师队伍又是富有创造力的群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潜能,是保证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前提。因此明确自己的职责、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统一思想、务实求真、公平公正、积极进取是工作与做人的根本。一年来,我始终坚持“学无先后,贤者为先”的理念,虚心学习、尊重领导、前辈和老师,与领导、老师团结协作。重大事务能及时征求校长、其他校领导及老师们的意见,形成共识。使各项工作更有条理、更为落实、更有效果。

三、主要工作实绩

1、比较出色地完成学校各项重大活动的组织实施。

学校学科竞赛、师生活动、协作区大教研活动、校际交流活动等,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2、教科研工作开展比较有序,青年教师的培养卓有成效。

经常性的深入课堂听课,不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与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对教师在教研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使学校的教科研有序开展。

3、积极组织指导师生参与上级举办的各项活动、比赛,使我校在各项活动、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4、紧紧抓好教学工作这个中心,常规工作开展稳妥有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