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

第1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写作能力 结合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现状与重新定位

教育部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7—9年级)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表明,传统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慢慢转向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在强调提高语文素养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该把强化课外阅读作为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这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老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了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提出了想法,那就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我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二、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我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和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适宜的经典书籍。依我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三、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掌握这种篇章规划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依据我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写作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课外阅读的精读来解决。之所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中要精读名家散文,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对名家散文的认真分析与研读来逐渐领悟文章篇章结构的框架方法与技巧。在精读了一些名家散文后,学生模仿其行文方式多加练习,便可以大大提高这方面的写作能力。

因此,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不被重视的尴尬现状,我们可以将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但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从学生角度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应付考试上,使得用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日益减少。其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中学生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了兴趣。学生不再喜欢阅读,尤其是与考试看似没有关系的课外阅读。再次,教师往往只强调学生对教科书的重视,常常要求学生掌握对教科书课文的理解,而很少注重课外阅读。最后,由于课外书籍的多种多样,挑选甄别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成才有益的课外书籍对于中学生来说颇为不易,所以不少学生家长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因此,如何改变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尴尬现状成为中学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认为,可将课外阅读和写作结合在一起,以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写作为目的指导课外阅读。笔者认为对于课外阅读的这一重新定位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的问题。

一、以写作为指导和目标,促进课外阅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读书多、阅读能力强的人,写作能力往往很强。相反,读书少的人则很难写出好文章。因此,笔者提倡以写作作为指导目标来促进课外阅读。

(一)扩大课外阅读,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言积累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就远远不够。所以中学生必须广泛阅读才能逐渐提高语言素养。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做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笔者要求学生人人备一本《现代文阅读》书,供学生练习用。

(二)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学生可选择的课外书籍非常多,对于所有课外书籍都进行精读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区分精读与泛读,重视精读经典十分重要。在这一方面,教师应该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

对于泛读的课外书籍,应指导学生将重点放在语言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另外,在泛读课外书籍中也应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在快读阅读中搜索有用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能力。对于精读的课外书籍,教师必须做好挑选甄别的工作。教师应推荐一些适宜学生阅读的经典书籍。依笔者的教学经验,适宜精读的书籍应当以散文为主,精读散文有几个好处:一是篇幅较短,不用花费大量时间;二是散文的写作线索较为明显,适宜中学生理解和分析;三是散文接近中学生写作的文体,利于学生吸收模仿。总之,课外阅读应区分精读与泛读。

二、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抓得好,对学生写作帮助很大,文章写得好的同学恐怕多半得力于课外阅读。”如果说把阅读看做是信息的输入的话,那么写作就是信息的输出。信息的输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先前的信息输入。由此可见,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是可行的。所以,以课外阅读为基础进行写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锤炼语言文字,注重语词与文采

语言文字是写作的基础,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并不是通过有关语法教学就可以完全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在语言的使用中掌握用法。语言的生命在于运用,只有理解了语言在运用中的含义,才能明晰其用法。文章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看文章是否有文采,文采依靠的是积累。

通过课外阅读,尤其是大量地泛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辞藻和词语搭配,也可以对语句的表达方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使用怎样的词语;其次,怎样将这些词语以何种方式组织出来。前者涉及用词,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读可以使学生在这两个方面有潜移默化的提升。

(二)精构篇章框架,展现文章脉络

相对于上面的语言要求来说,这里涉及的是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好的文章不仅仅在于遣词与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和思想表达的线索与层次。在写作中,这就体现在怎样设计篇章结构的问题上。所谓写作之前要“胸有成竹”就是强调在写作具体材料之前要有对文章篇章框架的设计和规划。

第3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初中 英语课程 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感,能够有效增加英语词汇量,英语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阅读量的多少,因此课外阅读对中学生英语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累计应达到15万字词以上,能够阅读一定水平的报纸杂志等读物。而目前,中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足规定要求,且阅读面窄,阅读能力弱,调查显示90%的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80%的学生对课外阅读没兴趣, 60%的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课外读物。因此,初中生的英语教育中应适当加强课外读物的引用,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英语课外阅读的积极意义

英语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在长时间的大量阅读下,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英语课外读物具有题材宽泛、信息量大可读性强等特点,长期坚持阅读英语课外读物有重要意义,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无意记忆;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和词汇量;有利于增强学生英语语感,显著提高写作能力等。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课外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让英语课外阅读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并通过这种习惯提升英语阅读能力。

二、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现状

英语阅读和中文阅读是有区别的,而目前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很多不良习惯,不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时容易按照汉语的阅读习惯逐字逐句进行,这不但不利于阅读速度的提高,还对句子和文章的理解造成困难;二是不少学生遇到生词便查阅字典,过分注重生词的理解,缺乏猜词能力;三是缺乏良好阅读习惯,有些学生只阅读几行材料就出现思想不集中,开始胡思乱想的现象。这些阅读的不良习惯不仅对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造成很大影响,且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中学生课外读物的现象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较短,英语阅读能力还处于一个初级水平,对英语课外读物的要求与汉语课外读物有所不同。但目前是面试的英语课外读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适合初中水平的英语课外读物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读物都是辅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理解,重点在单词、语法和句型上,容易使学生感觉乏味,缺乏英语阅读兴趣。二是大部分的英语课外读物都是中国人撰写的,不符合英语常用习惯,中式英语痕迹明显。三是市面上多数英语课外读物都是教导学生如何应对考试,对学生兴趣和阅读能力方面的考虑较少,应试目的过于明显。

四、正确引用英语课外读物的方法

1.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影月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因素。可通过开设英语课外阅读宣传栏或是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避免学生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出现盲目和随意现象,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外读物中的乐趣来实现。教师应多向学生说明英语课外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并提供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乐趣,分享阅读经验和技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2.科学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决定着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同时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影响。好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让学生的阅读效果事半功倍,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教师应在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得进行阅读;其次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课外读物中标题往往会省略be动词、常使用缩略词、常用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等;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时快速浏览文章,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对生词进行猜词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最后教导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提高语言能力。

3.巧设语境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可通过联系课外读物的方法建立相关语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教师可通过介绍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相关课外读物,让学生对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有初步了解后,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设置问题等方式引入新的单词。如通过提问Are there many giant pandas in the world now?引出新词rare;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图片引入government,red-crowned crane,wetland,tourist等单词。

4.布置阅读任务促进课外阅读。适当的阅读任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结合教材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还能检测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及时发现学生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

第4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英语 课外阅读 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初中生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事在必行,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他们是全国初中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学习起步晚,大都缺乏必要的英语语言环境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尤为重要,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因此,重视对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策略的指导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课外阅读实际上是与课堂上精读截然不同的泛读。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一般不会主动进行泛读,因此,老师要积极宣传泛读的好处,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与英语学习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此外,教师自身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平时自己读到的好的文章与学生分享。

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较迟,急需教师给予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和全句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视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在学习英语时朗读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外阅读时朗读加剧了阅读的心理负担,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不停顿,要控制自己不出声,不用笔或手指点着词句阅读,逐步摆脱心译,而直接理解全文的中心内容和段落大意。

二、限时阅读与限量阅读

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相比要宽松的多,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缺少紧迫感,不利于其阅读速度的提高。限时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阅读量是多少,限量阅读就是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所需时间是多少。限时和限量因人因阅读材料而定,一般每分钟30至50个字左右,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3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三、学会猜词、预测文章内容。

初中学生的阅读范围毕竟还很狭隘,在阅读文章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在所难免。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常查阅字典,这种习惯对阅读是很不利的,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打破了文章的连贯性,因此学生要学会猜词义。这种猜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地猜词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单词的记忆。因为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东西咋大脑中留下的痕迹更深刻,同时阅读速度也大大地提高。文章中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关系、反义词关系,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以及词的构成等形式获得。

在没有阅读之前让自己对文章的内容和脉络去预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阅读结束后发现自己的预测与文章一致时的喜悦心情难以言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认真选好读物。

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好的读物对学生的学习会起着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农村初中生年龄较小,词汇量偏少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对简单、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农村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如泰戈尔在《流萤集》中吟唱道:“伟大黑夜鼓励一盏胆怯的灯,倒点亮了夜间所有的繁星。”是啊,学生们正如繁星点点,每一颗都有属于自己的轨迹与璀璨,只是未被发掘,未能将潜能完全释放。英语事业对于我而言如静静黑夜般神圣、伟大,我愿化作其中的一盏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点亮夜间所有的繁星,使点点繁星释放出更为炫目的光华。

【参考文献】

第5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因此,重视对边远地区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策略的指导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学。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课外阅读实际上是与课堂上精读截然不同的泛读,因此教师要积极宣传泛读的好处,鼓励学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与英语学习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此外,教师自身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平时读到的好文章与学生分享。

边远地区初中生学习英语起步较晚,急需教师给予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地情感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几个单词,或是只转头而不是迅速的转动眼球;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字典,一词一句的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速度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子、段落全句的含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劲量减少眼停次数,扩大势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内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在学习英语时朗读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外时朗读加剧了阅读的心里负担,因此我们要集中精力阅读,在阅读正文过程中不停顿,要控制自己不出声,不用手或笔指点着词句阅读,逐步摆脱心译,而直接理解全文的中心内容和段落大意。

二、限时读与限量读

课外阅读和课堂阅读相比要宽松的多,如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缺少紧迫感,不利于其阅读速度的提高。限时阅读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阅读量是多少,限量阅读就是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所需时间是多少。限时和限量因人和因阅读教材而定,一般30至50个单词左右,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10万个单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要求准确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三、学会猜词,预测文章内容

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范围毕竟还很狭窄,在阅读文章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单词在所难免。这时有些学生就会常查阅字典,这种习惯对阅读是很不利的,既影响了阅读速度,又打破了文章的连贯性,因此学生要学会猜词义。这种猜词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的猜词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单词的记忆。因为经过自己思考获得的知识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同时阅读速度也大大提高。文章中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同义词关系、反义词关系,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以及词的构成等形式获得。

在没有阅读之前让自己对文章的内容和脉络去预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阅读结束后发现自己的预测与文章一致时的喜悦难以言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认真选好读物

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好的读物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边远地区初中生年龄不大,词汇量偏小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对简单、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与消遣之中。我给学生推荐的《英语辅导报》,学生们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所选的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空在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的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边远地区初中生的英语课外阅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正如泰戈尔在《流萤集》中吟唱道:“伟大黑夜鼓励一盏胆怯的灯,倒点亮了夜间所有的繁星。”是啊,学生们正如繁星点点,每一颗都有属于自己的轨迹与璀璨,只是未被发觉,未能将潜能完全释放。从事英语教学对于我而言如静静黑夜般神圣、伟大,我愿化作其中的一盏灯,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点亮夜间所有的繁星,使点点繁星释放出更为炫目的光华。

参考文献:

第6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对学生而言,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含选修课)不仅是英语阅读的实践,还是拓宽视野、提高英语思维能力的很好机会;对教师来讲,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能检测和反馈学生对阅读技能的运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英语学习途径单一是制约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这也是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学围绕课本、围绕试卷付出的代价。相对于课堂阅读和教科书材料阅读,课外阅读具有选材范围广、选材内容丰富、时间支配灵活及学生兴趣浓等优点。高中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课外阅读的优势,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策略,多维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课程目标: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对高中英语教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来自于他们的阅读实践,能通过阅读获得信息,能有知识运用的成就感。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建议的时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难度和趣味性,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渴望。假期中教师可以布置阅读一些名著的简写本,如:Great Expectation, David Copperfield, Gone with the Wi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等。选修课可以安排学生选读一些英文报章杂志。在课堂教学的Free Talk或Brainstorming环节,可安排学生简短汇报课外阅读的内容,这既是为了巩固学生的阅读,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注意不同类型阅读材料对高中学生的吸引力,比如实践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对英文诗歌有着更多的偏好,虽然这类材料对阅读欣赏的要求较高,但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地选择合适的内容加以利用。

阅读策略,或者称为阅读技巧,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阅读策略很多,比如快速阅读的策略、语篇理解、利用结构或上下文猜测词义、主题句的寻找等等。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注意辅之相对应的训练策略。课外阅读就是对阅读策略的实际运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学到的方法(比如常用的skimming和scanning快速阅读技巧),要相信高中学生对英语阅读策略的把握能力,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并反馈实践的结果,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阅读兴趣、阅读策略(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策略也应该是阅读能力的内容之一)一样,阅读能力也是阅读课程的目标。这个目标曾是传统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高中英语的阅读能力,除了常规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还有初步的鉴赏能力与评价能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基础能力,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基础、对篇章结构的了解是理解的前提,阅读技巧的运用、阅读的迁移能力是最主要的内容。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英语课外阅读的材料要有相当比例的真实性材料,也就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文字语言材料。这类材料能增加非英语环境中学生接触英语的程度,能丰富学生语言运用的经验,有效地激活学生存储的知识。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还要求培养学生初步的赏析能力,比如作品的语气风格、作者的态度、语句的修辞等。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必要补充,教师不能把课程目标仅仅定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等都应该得到重视并使之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语言教学是以发展学生个体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倘若只停留在语言的组织结构上则偏离了方向。在课程目标上,教师不能短时间之内忽视功利性应试的牵引作用,但也不能无视学生今后更长时间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内容:媒介多样、内容丰富与体材灵活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拥有诸多的途径与媒介。网络、报刊(含电子杂志)、书籍、应用型材料(如广告、海报、发票、通知等)都能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提供很好的素材。面对众多媒介,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选择,不同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比如选修课要侧重选择对阅读技巧有专项训练的内容,在篇幅上要控制在与高考试题相当;在课余,为了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指导学生选择趣味读物,或者时事热点、文体新闻等内容;寒暑假期间,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简写本或者英文报章杂志。同时,教师还要用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阅读信息,并适当地介绍和推荐一些主要的英文学习网站。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时事、体育、娱乐、科技、天文、历史、地理等。由于学生的个人爱好不同,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涉及的面广一点,对于学生不熟悉领域的有关内容要加强必要的指导与引领,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中信号词或信号句的敏感度,帮助其领会段落之间的链接,学会阅读材料中的图片和题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程,选择和推荐课外阅读的题材和内容,以加深学生对该类题材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体材的灵活多样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特点之一。小说故事、科普读物、应用写作以及即事感怀的生活哲理小品文等都可以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可涉猎的范围。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很好地演绎着课程多样化的各种优势。通过加强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学生挣脱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让囿于课本和课堂的学生获得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组织:形式开放、实施有效与指导到位

与课堂教学不一样,课外阅读显然在形式上更为开放。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组织与实施具有很广泛的选择性。这些活动可以是学生自主的活动,也可以是选修课上教师指导下的泛读,还可以与学科相关的小组活动、文体竞赛、研究性学习等各类输入性的语言接触上。在体现教育民主化的同时,课外阅读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切入口。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更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既要有学生的随意性,还要合理地加强教师对课外阅读的强制性要求,以增加学生对语言信息的摄入量。

英国语言学家Janice Yalden在其代表作《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中倡导通过比例大纲形式来设计、决定、安排课程的内容。所谓比例大纲形式,“就是以话题或概念为框架,将一个语言课程分为几个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别用来重点发展语法能力、交际能力和篇章能力”。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虽然课外阅读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为了更系统地发展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技术和内容的指导。Yalden提出的“语篇为主线的课程框架、情景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学习任务为主线的课程框架”对教师指导学生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话题、情景、意念、主题”等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焦点和内容”。[4]

教师的指导到位是有效实施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保障。对课外阅读的内容、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课外阅读的策略技巧等都要有具体、周密的考虑和建议。为了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把握,积累知识,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课外阅读笔记的记载方式,如:

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放任不管。教师的指导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规划性的指导,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性的反馈。利用适当的时间,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英语课外阅读的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用讲故事、写读后感等形式培养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此外,教师本身要率先垂范,要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增加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领悟和积累,否则在指导高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会失去话语权。

四、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协商要求与激励有力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多样化的要求体现在评价上就是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过程性、综合性和灵活性”。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学生对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效果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这个评判的过程,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有一个价值性的判断,而评判的结果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继续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价值的评价关系着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阅读大都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评价的结果影响着学生独立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伴也是评价的主体。虽然课外阅读大都是自主性的活动,但当同学间在交流课外阅读内容、分享阅读成果的时候,同伴也就成为了价值评价的主体了。这个评价的最大价值体现为同伴间的合作、探究。教师肯定也是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评价主体。教师的指导包含了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和反馈。教师的评价对帮助学生反思修正、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课外阅读有相当比例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因此评价主体还应该包括学生的家长。家长的评价主要表现为与子女的交流和对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认可。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能获得子女在学习过程中的丰富信息,增进与子女的沟通,而不再是一个“局外人”。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而应该更加关注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课程评价的要求上要有别于课堂教学,要与课堂教学评价合理错位。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对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题型存在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成就感。评价的意义在于服务,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针对传统评价模式中存在的“管理主义倾向”和“过分强调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等缺陷,美国教育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提出了“第四代评价”,主张以“协商”和“回应”的方式“共同建构”。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协商,分享了课程评价的“权力”,理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进步与困难,既尊重了知识、能力、兴趣等多元价值的取向,更尊重了学生的成果,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5]

由于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热情,教师尤其要注意指导工作的激励作用。无论是在给学生的课外阅读建议时,还是在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时,教师都要从树立学生信心的角度出发,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的课外阅读,勉励学生勇敢地在实际中运用英语阅读的技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品格。由于课外阅读材料本身的新颖性,加上学生在选择时的兴趣使然,学生能轻松地将课堂上乏味的语法结构和功能有机地融合到阅读的过程中去。在这个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将能最大化地激发起学生的潜能。

课程多样化给高中英语的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操作策略。课程多样化视野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追求的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地能从另一个角度对高中英语的教学起促进作用的方法。我们不能庸俗地把课程多样化理解为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简单化和随意化。这其实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寻求创新、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的过程。[6]■

参考文献:

[1]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43.

[2] 吕良环.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0-41.

[3] 康红兵.农村高中英语课程多样化的实施策略研究[J]. 江苏教育研究,2012(1):36-38.

[4] 耶登.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F13,F14.

第7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1 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文学作品教学形式单一化。文学作品与其他实用性文章相比,它有自身的特点,如形象多元、思想含蓄、情思细腻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在于唤起学生对外部世界和全部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注重对作品的整体化感知与体会,它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美感。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主要不是求真,而是审美。

当前有不少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把文学作品混同于一般实用性文章来处理,进行穷形尽相地讲解,拖沓冗长的分析,一味追索词句的“微言大义”,教法单一机械。学生背诵词义,死记常识,应对考试。好端端的文学作品被肆意肢解,生动优美的形象或意境被抽象为干巴巴的几条筋。这样的文学作品教学,实质上是把文学作品的鉴赏看成静态的、获取终结性结论的过程。

1.2 文学作品阐释拔高化。文学作品的教学当然要讲思想性,但不能等同于政治课。它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于文学作品鉴赏的整个过程中。然而,我们不难看到,在今天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对文学作品的阐释总是着眼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的功利性目标。这样,不管文学作品如何经典,还是会像“歪嘴和尚念经”,讲偏、讲走调、讲得了无生趣。在这些语文老师的眼中,仿佛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只要堂而皇之地树起反对封建主义、批判资本主义、体现人民性的大旗,对作品形象的分析、主题的开拓,就顺理成章,完美无缺了。

让人忧心的是,我们的学生在诸如此类的大话、高调和刻板教条的影响下,已经缺失了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的生命体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越来越众口一词,对文本的阐释正在远离文学的生动性,多数时候,只是意识形态的图解,变得越来越符号化、公式化。

1.3 课外文学阅读荒漠化。语文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外阅读,在其“总目标”、“阶段目标”和“附录”中均有表述。课外文学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有如飞机之两翼,缺一不可。只想在课内学好语文,无异于痴人说梦。学生进行课外文学阅读应是学语文的题中之义。

笔者曾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过一次专题调查,在被调查的275名农村初中学生中,一本课外书也没有的有75人,占被调查总数的22.7%。课外书总数在50本(册)以下的有148人,占被调查总数的57.58%。一种报刊杂志也没有订阅的有179人,占被调查总数的69.64%。农村初中学生课外文学阅读荒漠化迹象十分突出,令人堪忧。另外,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的情况也难尽人意。笔者曾向本地5个乡的报刊发行员了解过报刊发行情况,发现农村教师很少订阅报刊杂志,订了文学类杂志的仅有3人8种。我们不难看到,农村初中大多是远离文学的教师在口若悬河地向学生诠释文学作品、循循善诱地教学生写作。

2 关于解决策略的思考

2.1 注重文学作品教学的感悟性。文学作品的教学不能像实用性课程教学,凭严谨有序的理性思维,耳提面命,口耳相传,就可使学生获得客观精确的知识。文学作品教学要求从自我感受和形象入手,凭借学生个人的体验和品味,达到对作品形象和意境的深刻理解,这是一个自我开放的过程。

文学作品中的有些东西,对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却难以凭借知识去理解,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和“圆”两字,正像《红楼梦》中香菱评说的一样:“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理解文学作品,是非常个性化的体验过程,须得学生凭自己的直觉、灵性去感受,去领悟。教师若把文学作品当作知识来传授,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必然会被残暴肢解,学生就会以旁观者的身份漠然地、被动地去接受所谓知识。他们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等外在的、间接的问题,却失去了放飞想象和联想的乐趣,作品所蕴含的无穷魄力也随之荡然无存。

2.2 强化文学作品阅读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话,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关键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只能是学生。要提高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阅读,必须还学生独立的阅读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怎样加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呢?首先,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初中生的文学阅读应以积累性阅读和理解性阅读为主。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解读意见。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他们的接受心理不仅与成人有别,同伴之间也是迥异的,所以,面对同一作品,他们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地阅读”。第三,要帮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初中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决定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教师必须拓宽他们的“期待视野”,帮他们发生“视野的变化”。譬如,在教学鲁迅作品时不必急于把文章的含义(反语、讽刺蕴含的深意)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去读一读关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文章对课文的写作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去体会鲁迅文章的丰富内蕴,自然省力多了。

2.3 加大课外文学阅读的针对性。直面农村初中文学教育的现状,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学生无书读,不会读。面对课外文学阅读严重的“荒漠化”,教师何为?笔者认为,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至少在如下两个方面能有所作为。一是解决书源。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方圆几十里地都找不到一家像样的书店,学生无处购书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呢?其一,学校要建设好一个标准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保证全校学生有书借有书读;学校还可在开设的小商店内设置专门的购书架,定期购进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方便学生选购。其二,学校要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和社会各界多宣传读课外书的好处,提高家长的认识,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坚强后盾,还学生时间与空间,把学生在家的时间由原来实际上的“课堂延伸”变为“精彩阅读”。其三,班主任还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建立“图书角”,号召学生把自己的藏书放到图书角来,让它们充分发挥作用,“互通有无”,弥补书源之不足。二是教给方法。其一,教师要彻底转变观念,切不可认为课外阅读是花瓶,可有可无。抓课外阅读要立足于语文课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提倡课外阅读,走“自主杂读”(多读书,读好书,读杂书)之路。其二,语文老师要掌握学生阅读的生理、心理、理解和认知方面的特点,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的课外文学阅读选择适合的范围。还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做到“动静结合”(既会安静地读,又会做读书笔记),同时也要有一些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精心安排。阅读的时间应主要安排在课外,但语文老师必须经常在课内给出阶段性的要求,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这样可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按计划进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检查就有了可操作性。其三,还要帮学生解决如下问题:①为什么读?也就是读书的动机问题,要想方设法变“要学生读”为“学生要读”。②读什么?也就是要教给学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的本领。③怎么读?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要“用眼,更要用心”,要潜心阅读,要善于想象,长于联想,要从无字之处读出“字”来。④学会“杂读”。也就是多读、广泛地读,要想尽办法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广”字上做足做好文章。

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进入教师角色后,同时也就远离了文学书册,失去了关心文学发展、文学现象的兴趣,他们不知道或者根本就不想知道文学创作与研究的进展。这是十分荒唐的,也是非常有害的。文学作品教学亟待教师提高文学素养,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应该马上行动起来。一是要尽快提高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解读;二是要养成勤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把广泛阅读作为自己必备的第一课,紧密追踪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最新成果;三是要经常动笔写作,努力成为文学作品创作或者其他写作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读书课;读书习惯;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117-01

"世界读书日"只有一天,但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身在热爱读书的国度,我们更应该在每一天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愿每一个人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1.开展读书课的意义

1.1 培养阅读兴趣,活跃读书氛围,促进图书流通。读书活动往往能引导学生的阅读"从书本到人生,从狭隘到广阔,从字面到手脑相长,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常性地设计一些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通过征文、竞赛、展览等形式,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针对性强并有成就感。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让教室布置得精彩纷呈,让"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在耳濡目染中熏陶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走进教室,便进入了一个环境优美、书香清幽、生机盎然的知识殿堂。这种环境气氛,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并能使他们感受到读书学习就是一种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促使他们经常性地到图书馆里进行阅读活动。我发现,由于我们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各班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高涨。

1.2 促进课内学习,推动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实践与延伸。学生的课内学习能让学生学到各种基本知识与方法,但要形成阅读能力和习惯,就必须要在大量有效的课外阅读中去巩固、提高和拓展。读书活动,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时的社会活动应付,也不是对课内学习的冲击。通过读书活动,形成阅读能力和习惯,可以促进课内学习,也能推动课外阅读。

1.3 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素质教育是什么?可能大家对它有各种不同的表述,有人曾将它概括成能力的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宽两个方面。而学生在图书馆里的读书活动,既可以促进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同时通过活动的精心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如边阅读边动笔的能力和习惯,写读后感的能力,精读与泛读的能力,快速阅读的能力等。此外,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思维、写作、口头表达、动手、表演、团结协作、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等各种能力。我们学生写读后感,写评论,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紧紧地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以读书提高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培养他们的个性。我们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就是要使学生摆脱死读书的坏毛病,使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等得到充分地解放,个性得到充分地培育与发展。在开展读书课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作文质量也不断提高。他们能紧紧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对他们的素质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加强读书课的指导

有的学生在大量阅读后,阅读能力提高了,语言丰富了,作文提高了,文明习惯、思想品质长进了,而有的学生却没有多大改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能读书和会读书是并非一回事。也就是说,一般的看书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看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仅仅是图着好看好玩,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往往是热什么读什么。这对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知识面地拓展是没有多大好处的。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不否定,读书是学生的自主活动,但作相应的指导,则更利于其阅读水平,写作水平的提高,利于加深其对读书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学生自主的行为,必须以学生读为主。但在此期间,老师将起着领头羊的向导作用,老师的指导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读书的兴趣。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单靠一种力量,一种方式,是很难调动学生读书热情的。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五个结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读书是终生的事情,读书应重在平时。读书有益于育德、励志、启智、明史,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让读书成为习惯"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 的时代要求。读书对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读书课的成果展示方式

3.1 写。即写读书笔记,包括摘抄、笔记、心得等形式,读书笔记是读书治学、积累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的好处有:首先,可以加深记忆。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抄一遍。通过心思、手记,对书上的重点部分、精彩段落可做到记忆尤深。其次,有利于理解,促进思维,提高写作水平。其三,有利于积累资料,丰富知识。如:我校学生的快乐阅读作业,图文并茂真是让人赏心悦目。通过广泛的阅读,同学们在书海中尽情遨游,不断地汲取知识,积累了丰富的词汇,扩展了知识视野,明白了许多道理,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写作能力。

3.2 讲。即在个人阅读、思考、写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在全班或全年级进行交流、评议、演讲、讲故事等。经过实践我发现学生积极性高,效果也非常好。

3.3 赛。以比赛的形式开展读书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如: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演讲赛、搜索资料比赛、讲童话故事比赛、读书书签创新制作比赛、出课外阅读报比赛等。 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读书所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好雨润物细无声,书香沁心益成长。"学生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舞台上生动活泼地学习、争先恐后地表演、身心自由地发展,焕发了灵性,开发了潜能,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创造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9篇: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是开阔眼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落实新的教学理念,潜心于阅读教学的研究,摸索出一套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地激活课堂,丰富学生情感和语言文字的积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教学带来的无限乐趣,通过阅读含英咀华,汲取文学殿堂营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实施语文阅读教学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读和自读相结合

教读是课堂上教师组织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点拨、启发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而进行一定的阅读训练的过程;自读是学生个人进行的阅读,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独立地感知课文、钻研课文、理解课文的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读是为了自读而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自读是教师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和释疑,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反馈信息,从而使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改进后继的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促进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自读教学不能放任学生去读,教师要给学生明确目标,促进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要求学生能够读有所思,思有所得,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注重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很多,哪些方法最适合初中学生,需要选择,需要实践,只有选择好的、适合的读书的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好阅读教学,才能更多地汲取文学的营养,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种阅读方法。

1.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书籍犹如一盏明灯,可以指引前进的方向,但是,我们知道,有许多书籍并不适合初中学生阅读,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教师要指引学生有选择性的读书,让学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书来读。

2.多动手、多动笔

读书时,在书上要通过勾、画、圈、点,做出各种有用的记号,这对于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加深记忆,增强读书的效果具有很多的好处,如果所用的符号还不足以表达你读书时的想法,可以在书本空白处写上字或是写上几句话,但是,所写的内容要精简明了。

3.利用不同的读法读不同的书

读书要学会精读和略读相结合,有的书只供一尝其味,有的书应当咀嚼消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读较多的内容,获得较多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学有益处,但是有些作品,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还要从所读的内容中得到写作方法的启发和指导,以提高写作的水平。

三、重视阅读体验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十分深广的,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的反应是多元化的,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学生阅读体验相结合,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不要仅仅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还要把目光关注于学生阅读过后的体验。例如,阅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作者朱自清写父亲送自己上火车坐定后,去买橘子爬月台的那一幕,这在作者的眼里,那一刹那是时光的永驻,是父爱溢满于胸中的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有父母的孩子有谁不曾体验的父爱母爱的,但是,同学们缺少的是观察和细心的体验,而教师在学生阅读后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阅读情感,激起学生心灵的情感波澜,捕捉学生情感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去说,去写阅读体验,使阅读教学实现其真正的意义。

四、重视课外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且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大量的、多种方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反复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就能逐渐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1)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课外读物,要给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文字规范的读物。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与课文有联系,使课内课外相互促进。

(2)课外阅读要做到及时的反馈,及时检查,反馈和检查的方式有:统计阅读篇目,写阅读感受,举行阅读知识竞赛,展示优秀阅读笔记,评比出课外阅读先进分子,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检查,达到促进课外阅读的目的。

(3)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外阅读,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水平,教师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经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掌握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初中生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阅读教学实施的方法,努力寻找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初中学生阅读教学新的突破,让阅读教学为课堂添加生机,为语文增加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