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小孩子的启蒙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孩子的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道德行为;小学生;家庭;教师;称赞

一、引言

7到13岁正是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没有良好的启蒙教育很多时候小学生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将发生扭曲,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一个人不是一个有效的人才,但不能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旦这个人在道德观念上发生扭曲,他将对自己、对家人、对这个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有效的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小学工作经验,体现一下几点建议和想法。

二、称赞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道德行为的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表扬的方式,称赞学生有益的行为。教师的一声称赞是一个孩子最大的褒奖,这是对孩子行为的肯定,也是树立孩子正确的道德观的有益促进。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有自己的行为被别人认可之后,对该行为的正确与否才有一定的认识,这种认识随着,肯定的增多而不断强化,反之随着肯定的减少而不断的弱化,这些行为认知学上是一种强化教学的理念和方式。例如,小学生捡到钱之后,交给的教师,教师就要表扬他,对他的这种行为表示充分地肯定。如果再公共场合再次表扬该小学生的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这些强化肯定的行为效果更加明显。反之,小学生犯了错误,违背的正确的道德行为,教师不能直接的批评教育。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健全,一旦遭受到批评的压力,很多学生一旦心理承受能力受限,心理压力过大,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可能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对于小学生作了一些违背正常道德底线的事情,作为教师要进一步加以引导,这种引导就是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一种正确做法的示范。这样小孩子的自尊心将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坚持小学生正处在启蒙教育阶段,他们的任何行为可能都不是有意犯错误,而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教师在小学教育这个启蒙阶段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三、教师率先垂范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

小学的教师是孩子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行为对错、对别人行为的判断最为重要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小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做一些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惊人的,他们模仿大人的行为是轻而易举的。例如,现在有些教师基于现在的工资福利不行,教学过程中,有时向学生进行索贿,或是变相的索贿,这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他们慢慢地就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可以通过送礼这个捷径来完成,对孩子一生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一旦这种观念形成,将很难消除。教师要积极树立正面形象,做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这些正能量将积极影响小学生的未发育完全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对于一些家长主动送礼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在孩子心中树立一种正面形象,给孩子一种榜样的力量。做孩子道德行为的楷模,成为孩子心中不灭的明灯。教师正面的积极行为将对小学生的教育生产极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将一个小时,不如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一次正确的示范。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也许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他们总认为,教师的行为是没错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树立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做好率先垂范的作用,小学生在道德行为上才有正确的示范。

四、家庭也是小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的重要环境

实际上,家庭才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句话一点没错。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的作用是别人无法取代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在道德行为上,家长也要做出表率,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父亲天天在家喝酒、打麻将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也是很难磨灭的。一些家长在专营一些人际关系的时候,从来不避讳小孩子,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深的。另外,和谐的家庭氛围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很多家长不注重这一点,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大大出手,给孩子的童年造成严重的阴影。由此可见,家庭的和睦对孩子健康的道德观的树立也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一个家庭天天打打闹闹,这样的父母是不称职的,他们的教育示范是失败的,没有给孩子正确树立道德行为的表率。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人,孩子的心理变化,作为人父人母,要灵敏洞察,只有正确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才能不断对症下药,纠正其不良的心理和道德情绪,对孩子正确但又没有被老师同学认可的行为要加以表扬,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五、结语

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具有复杂性,艰巨性,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正确的道德行为氛围。让孩子在实际行为中不断学习、模仿正确的道德行为,摒弃那些不良的行为,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幼儿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很多事情还没形成一个正确和有效的印象,对幼儿教育就是指导他们如何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去分辨最简单的对与错。所以对幼儿的教育尤其重要。对他们科学知识的启蒙,也是以后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的一个关键性阶段。

一、信息技术带给人们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电子化、科技化时代,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有如下优势:

(一)集中幼儿注意力

信息技术让教育也可以使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给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广阔的空间,视频,音频的播放可以让抽象变为具体,变动变为主动。通过形象的图片和声音的播放,可以将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而易懂。幼儿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爱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的特点,并且在短暂时间后,如果不感兴趣,就会很难再集中。但是观看动画片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例如:在教小孩子磁铁的作用时,可以播放一段视频,视频里面一个小孩子捧着一盒铁钉,摔倒了,铁钉全撒在地上了,几个小孩跑过来帮他,都拿着磁铁帮他把地上的铁钉吸起来。并且发现磁铁2端的铁钉吸的多。几个小伙伴就总结出,磁铁能吸引铁,并且两级的磁性强。

这样幼儿们能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小朋友们能被视频中的小伙伴们吸引,又能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视频和讲解的配合,能把小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最后,可以拿几块磁铁,让孩子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摆弄放在一旁的铁钉,达到了学习和实践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资源

网络的引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论是何时何地,或者哪个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都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例如孩子们不容易了解的知识:跨时空,远古时代人们长得是什么样子,慢慢的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而现在的人的长相又是什么样子的,做比较和对比。跨地域,南极的企鹅长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等。都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到。现在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知识难以表述,难以教导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浏览专题网站,来得到各种不同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来让孩子们有个准确而形象的认识和了解。

(三)、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片,录像和录音等现在很实用的设备去实现现代化教学,这些工具有机组合,能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是一种无可厚非并且行之有效的搭配组合。例如,在播放视频的时候,孩子们可以知道羊是吃草的,兔子是吃萝卜的等等。让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学习到新知识和发现新问题。在下课铃声响起时,可以放一些愉快的音乐,既锻炼了的欣赏能力,又陶冶了情操,还能让孩子们一直记得这个愉快的童年。这种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手段的教育方式:一是幼儿兴趣浓厚、印象深刻,二是形象、生动、直观,三是省时、省力、效率高。

二、充分结合幼儿时期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性

幼儿时期是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的一个过渡时段,是培养自主能力和生活习惯的一个很重要的过渡时段,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需要大人密切关注的方面。随着新课标,新观念,新学法的提出,以推动素质教育为目的,促进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一起共同健康发展,并促进幼儿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可以播放基本的科普知识,或者自我保护知识,能提高孩子们基本认识对错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开阔和提升,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宣传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指引和利用,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们一样去爱好探讨新知识和新生活,培养孩子们探索和发现的本领,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的飞翔在思维的蓝天中。

三、信息技术也有弊端

因为知识的宽泛,有时候老师们会忽略这些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让信息技术的手段成为灌输幼儿的工具。老师们要注意让幼儿们学段时间,休息段时间,有一个回味和吸收的过程。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老师们或许会过度关注这些设备的运用或者创新,也很容易忽略学生方面的情感交流,让教学成了单纯的展示而后陈列。

在教学和陪伴幼儿的过程中,因为这是个特殊的年龄段,小孩子们的思想或者情绪的关注,必须特别注意,要“以人为本”,坚持让孩子们学的快乐,并且思想健康。有时候信息技术也有些不良,不健康的信息,导致孩子们过早地知道了一些黄色,有害的方面,我们应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接受适合他们年龄的事物和知识。

第3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审美教育 课前准备 课中领会 课后练习

音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他们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对于智力开发大有裨益。因此越来越多的家长已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早期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学琴儿童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年龄也越来越小。怎样辅导孩子练琴,这是教孩子学音乐中的一个十分突出而重大的课题。

儿童学琴,上课的时数,一般每周不会超过一小时。而大量的时间重要的工作,是练琴。所以说在学琴的整个过程中,练琴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问题很明显,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不练琴,等于零。技能、技巧不练不行。有的孩子学琴,光上课不练琴,或很少练琴,这是不会有什么进步的。应该怎样练琴?对孩子来说,领会很难,掌握就更难了。因此,家长进行适当的辅导是不可缺少的。

怎样辅导孩子练琴,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讲:孩子学琴等于大人在学琴。我看这话并不过分。因为,一般家长大都不懂音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你一滴水也没有,怎么能辅导孩子练琴呢?所以孩子学琴,大人也一定要跟着一起学,而且要认真地学。这样,才能正确领会老师的教学要求、方法、步骤,才能辅导孩子进行练习。

作者这里讲的练琴,主要是钢琴。这是因为钢琴这种乐器性能完善,用途广泛,它不仅可以弹旋律,也可以奏和声;能独奏也能伴奏;甚至可以弹出交响乐、大合唱的声音效果,这是其他任何乐器所无法相比的。所以人们把钢琴称为乐器之王。小孩子学音乐,无论是唱歌或学乐器,会一点钢琴十分必要,也大有好处。小孩子学音乐,主要是打基础,会弹钢琴,这是学音乐的重要基础,将来无论是学唱歌搞乐器,以及作曲、指挥、理论研究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下面就按照课前准备、课中领会、课后练习三方面,来谈谈怎样辅导孩子练琴的一些有关问题。

一、课前准备

1、物质的准备 :如钢琴、琴凳、脚凳、琴灯、琴谱等,这是属于物质方面的。购买钢琴要买经济实惠的,琴键不要太宽太重,便于孩子练习的为好。琴凳最好是能够升降的,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脚凳不可缺少的,因为钢琴大,琴凳高,孩子坐上去脚够不着地,有了脚凳才能脚踏实地的进行练习。琴灯也是不应忽视的。一般台灯放在琴上,光线不能恰好照到琴谱,而且刺眼,长期使用,必伤眼睛。看谱弹琴本来就费眼睛,光照角度、亮度不合适,眼睛很快会疲劳,这样不但影响练琴,还有损健康。这点家长一定要注意。

2、孩子的准备:如何为孩子做好思想方面的准备呢?笔者觉得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的做法值得学习。那就是要想让孩子学琴,必须父母先学,当孩子对琴产生了兴趣,提出要求后,再教孩子学,我认为这其中是有其深刻的道理的。现在学琴的大环境很好,很多孩子都在学琴,这对孩子学琴十分有利。另外,为孩子学琴做好思想准备,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秉性区别对待。举个实例有个比较大的孩子向母亲提出要学钢琴,这位母亲并没有立刻答应,而是先说明练琴的艰苦,要花很多时间练习;又说钢琴是贵重乐器,购买要花很多钱,她要孩子要认真考虑,要学就一定要学好,要准备吃苦,不能半途而废等等,孩子经过考虑后决定要学。在学琴的过程中孩子碰到很多的困难,但一想到自己的承诺,就毫不犹豫地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最后这个孩子成了一个很不错的指挥家。成名后忆及此事,他由衷感谢他母亲对他的教育。

3、大人的准备:孩子学琴,大人也要做好准备。许多家长认为,买了琴请了老师,就完事大吉了。其实不然,更艰巨、复杂的工作还在后头呢。一般家长,很少想到孩子学琴,自己也跟着学,这是其一。另外,就是对学琴的麻烦困难估计不足。一开始学琴,孩子也大都兴高采烈,新鲜劲过去后,不愿上课不想练琴,麻烦事接连不断。如若碰上不顺心的事,讽刺、挖苦、打骂孩子,往往会把好坏事。假如事前家长能有所准备,学一点儿童心理学,教育学、音乐教学法等设身处地地多想想孩子的困难,问题就可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以上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是小事情,但对培养孩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孩子音乐才能的发展,也有着密切关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课中领会

钢琴教学,大都是个别上课,教师水平千差万别;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体系纷然杂陈;所用教材各具特色。再加上学生的素质、性格、学琴的目地要求各不相同。因而儿童业余钢琴教学,形形,五花八门。在这里提醒家长们注意,教孩子学琴,请一位好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头等大事。教孩子学琴,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效果如何?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有人讲: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这话虽有些偏颇,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无道理。

有了好老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样正确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和要求,并加以贯彻执行。听课时记听课笔

记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好的听课笔记,详尽地记录了孩子学琴的全过程,这对研究、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都是有好处的,也是课后练习的重要依据。。如记录弹琴的姿势与方法,学琴所使用的教材等等。

三、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这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老师的要求,所选的教材,也必然各异。教材的选择、兴趣的培养、基本功的训练,进度的掌握、音乐知识的学习,以及家庭作业、辅导,处处都是学问,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有句俗话叫“不怕慢,就怕站”,可是在练琴问题上,一旦练错了,这比不练还要糟糕。因为不练琴,大不了就是不进步,但练错了,小孩子须花大量的时间来改正错误。因此孩子学琴除了找个好老师外,学习中一定要领会老师的意图和要求,认真加以贯彻执行。

第4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如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发小孩财商、培养孩子的投资意识和经济头脑成为了一股不可逆转的时尚风潮,它来势汹汹,大有向全球漫延之势。而在国内,对于孩子理财,我们关注得似乎不多。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卓越理财》携手海康-MSN理财大学论坛,在海康-MSN理财大学论坛上共同策划了“宝贝养成计划”活动,请广大网友共同聊聊宝贝理财经。(贴子链接网址:hkmsn.省略/bbs/dispbbs.asp?boardID=151&ID=68254)。活动发起 以来,受到了众多网友关注,有些网友还结合自身的体会提出了许多有借鉴意义的想法。可惜,限于文章篇幅,我们只能忍痛割爱,选取部分帖子中的部分内容。

夏日裙裾:很有体会。我从8岁开始就在外读书,寄宿在亲戚家,只有周末及寒暑假才回家。每次回家,爸妈会把下一周的早点钱、文具费用等给我。结果是我周一周二是班里最富有的,周四周五一定是班里最穷的。因为我总也抵挡不住学校里小卖部的新奇的文具和零食,鄙视一下自己先。

我觉得,小时候是需要学习理财滴,不然小孩子很容易养成不好的花钱习惯。我就是个典型,长大了我依然是个月光,并且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只知道花着花着就没有了!不过马大哈有时也会给自己创造点小惊喜,比如发现自己没钱了,翻翻挂衣橱里好久没穿的衣服口袋,说不准能掏出个十块八块。更有一个月底,我觉得自己快过不下去了,跑自动取款机上把所有银行卡都试了一遍,居然有一张卡里还有四百元钱,惊喜呀!Stelltang:帮助孩子学习理财,父母应从"我"做起,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羞于向孩子提“钱”字,应该让孩子对钱有个正确的认识。此外,父母对孩子的爱还要掌握“度”。不要对孩子物质上的要求有求必应,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在引导孩子进行财商启蒙教育方面,父母首先教孩子认识人民币;其次,当孩子有了一定数量的可自行支配的零花钱时,父母不妨为孩子准备一个可爱的宠物储蓄罐,鼓励孩子储蓄;再次,带孩子走进银行,进行投资启蒙。如告诉孩子银行的作用是什么,将钱放在银行里可以做什么,让孩子对银行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帮助孩子学习计划与支配。由于年龄、经验等因素所限,孩子刚开始消费时难免比较盲目。此时父母应帮助孩子制定消费计划,并在孩子消费过程中和结束后,及时帮他们总结;最后,应教育孩子合理“挣钱”。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收拾卧室、给父母取物品,给爷爷奶奶捶背等,父母不应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因为孩子在做这些活动的同时,正体味着爱的含义,理解着责任的蕴意。父母不妨启发孩子通过收集废纸,变卖自己一些废旧的玩具,出售自己的手工艺品等形式,获取回报,并鼓励孩子用所“挣”来的钱做有益自身及社会的事情。

理财规划师: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的启蒙教育中,家长的示范作用是最为明显与直接的,想要让孩子有个理财的观念,家长就必须拥有正确的理财理念。

从家长自身来说,花钱不要大手大脚,也不要好攀比。此外,对待孩子也不要过于慷慨,可以尝试让孩子挣零花钱。另外,在让小孩自己打理压岁钱的同时,可以带小孩去银行、股市等金融场所实地操作。保障是家庭很重要的环节,我觉得在这里并不是从小就告诉孩子保险的重要性,而是应该让孩子更多的注意自身的卫生安全,过马路时候的交通安全。

海浪:我朋友以前给他儿子的零花钱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儿子要什么他们就会给他买什么。于是他就把家里计划买大房子的事也在向他儿子说了,当看到他儿子也支持买大房子就说以后要紧缩零用钱开支了。在得到了他儿子的同意后就为他开了一个“妈妈帐户”。此后,他儿子过年、过生日时收到的红包都存在“妈妈帐户”里,平时的零用钱就在这个“妈妈帐户”里开支,但开支之前要经他或他妈审批。

为了让他儿子容易接受,我朋友就说家里的废品让他卖,卖了的钱不上交让他用作零花钱。他儿子卖废品收到了“现金”很高兴,于是在放学的路上看到废品之类的东西就往家里捡回来。有时连星期天都到外面去拣废品。只是后来他读初三了,我朋友怕耽误了他的学习就不让他星期天去捡废品了。不捡废品后,他就从他的“妈妈帐户”里拿出“资金”来到商城批发文具用品,把批发来的文具用品拿到学校去卖给他的同学,赚取零花钱。我归纳了一下他们家理财的一个秘诀: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懂得节约,并让他们有理财意识,从而使家里也多存钱。

看时光飞逝:儿童当然需要学习理财。我孩子今年6岁。我在买东西的时候,会把质量差不多的商品放在一起,然后比较一下两件商品的价格后,让他选,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选择便宜的那个。而且,看见废品他也会主动捡起来,因为可以换成钱。他已经被我培养成小财迷了,哈哈。

第5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学前教育是整个学生教育阶段中最初等的教育,也是学生的启蒙教育。虽然所学知识不多,但却是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知识的开端。所以抓好学前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不可替代的好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小孩的学前教育,甚至不惜花费巨资为学生寻找一个良好的学前教育平台,只为让孩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一、学前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前教育教师团队素质普遍较低

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地区,由于对学前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再加上办学门槛较低,许多学校学前教育配置的教师资源都是捉襟见

肘,很多时候是一个教师会是几门学科的负责人。例如,教语言的老师会被安排教音乐;教数学的教师也会出现在英语课堂上。还有因为资金的问题,导致留不住有能力、有经验的教师,而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更多的是从一些幼师,甚至是中专毕业的“孩子教师”。他们大多数在18岁左右,对于还是“白纸”的学前教育的小学生更多的是手足无措。面对这种教师团队素质较低的局面,使得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更为孩子的未来埋下潜在的差距。

2.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较少

孩子受到的第一份教育就是家庭教育。面对着4~6岁的小孩子,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完全停留在家长的教育上面。而学前教育的介入,让他们会有不一样的认识。但学前教育不能与家庭教育很好地联系和配合,使得学生只能接受片面的教育。对于同一个问题,只能形成非A即B的解答。

例如,现在很多家长会自己在家里教小孩英语,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小学生在发音上面和学校学前教育出现差异,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英语发音,影响学前教育质量,也容易导致学生形成双重性格,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学前教育思想理念落后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学前教育思想还停留在教学生认字、算术上面,与时代脱离。面对更加开放和信息的不断更迭,学校学前教育不仅没有与时俱进,反而停步不前,甚至有些地方直接将名字改为“托儿所”,认为就是简单地帮家长照看孩子,不需要学习启蒙知识。这是非常狭隘而且错误的思想理念,直接影响孩子未来受教育的能力。

二、学前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1.积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实际相联系

学前教育的孩子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生”,因为他们还没有转变身份,还不知道学生意味着什么。所以学校应该将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做进一步调整,结合孩子的实际成长,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尽快实现身份的转化以及学习能力的形成。

对算术中数字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教,更应该将数字赋予“生命”,让它活起来,这样,孩子才会更有兴趣去记忆,也才能更快记住。数字“2”,可以将它和生活中的小动物“鸭子”联系起来,让学生更直观了解和记忆。还有英语中对称谓的学习,例如“mother”的记忆,要让孩子和自己的妈妈联系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将毫无关联的字母组合在一起,便于孩子记忆。

2.转变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学前教育是为孩子未来的学习打基础和启迪学生大脑进一步开放和利用的阶段。学前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学更多的知识,更不是许多人认为的“托儿所”。所以,要转变这种旧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更好地开发他们的大脑,以及锻炼他们对于学习的适应能力。低龄孩子需要教师运用更灵活的教育方法来提高教育质量。因为他们可能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小动作过于频繁。所以教师要顺应孩子的天性,适当运用新奇的教育方法来让他们集中精力,投入课堂,保证课堂质量。

例如,可以在课堂中间穿插儿童游戏,或者儿歌等带有情景的软知识,让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中,增加学习的兴趣。又或者要多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可以适当给予实物奖励,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思考问题、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教育理念转变并伴随着教育方法的不断创新,不仅让低龄儿童从小孩子过渡到学生阶段,也能让孩子在学前教育学有所成,为未来加分。

3.学前教育积极与家庭教育配合

孩子的学前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每天教师可以在家庭作业中增加学生家长的参与度。比如,让孩子将每天所学的重点知识讲解给家长听,又或者由家长抽背英语单词或句子,并在学生书本上做出记号。这样可以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辅导,也避免出现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出现两种不同的教育,导致孩子无法判断的局面。另外,家长需要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让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与学校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还应该积极建设学前教育的教师队伍,重视学生学前教育。只有让学生接受一个好的学前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步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并在未来的竞争中更有优势。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一 教师要储备全面、健康的心理知识

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授知不仅要“精与髓”,更要“博”。要给孩子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必须对知识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并吸取。首先要有积极求知的心态去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更多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体发育、成长情况,还要多阅读与青少年相关的心理学著作,了解启蒙阶段的孩子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生长规律,结合平时的观察和每日工作笔记、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方式去寻求更完善的健康教育方法,确保教师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只有不断在这一领域进行钻研才能逐步让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积累并且丰富起来,才能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让自己在工作中处于更高的平台洞察孩子们平时表现出的各种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和引导,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简单化、粗暴化、武断化。这个学习和积累是一个持之以恒、终身坚持的过程,把它日常习惯化,定期探讨,再融合相应环境材料、对象,升华理论,用于实践指导行为。

二 成为生活有心人

进行各项教育尤其是心理教育之前必须着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差异性、特殊性,在工作中应该做到“眼、手、口、脑、脚”五勤。多用眼睛去发现、观察,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想法、认识,再把信息进行收集、整合、记录在自己的自带工作手册中,还要结合在平时的突发事件中孩子们所表现出的偶然性、特别之处,及时进行补充、更改、添加。再联系自己的工作与各项活动,掌握每个孩子的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疏而不漏,准备充足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采集信息过程中发现的特殊群体与个体更应给予关注,及时向其他教师探讨、协调,向同学了解交流,和家长沟通协商,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情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察之以行。

三 教学与活动有效结合

教学是最常规的学校工作,真正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它对孩子良好心理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的渗透,坚持用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调控学生、规范学生的人生坐标,并行之有效的引导最基本、有效的途径。诸如语文教学中的革命先烈主题,除了理解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们的献身爱国精神,更重要的是多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之所以能做出惊天的壮举,并不是一朝一夕突发而成,而是一种伟大的、深远的爱国热情、祖国情感、民族荣辱等众多因素综合而成,巧用时机适时点拨,定能对小孩子如何更积极言听计从英雄主义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此时,少而简的列举身边反面的例子分析这个事件的背景、动机与相关外界条件,让他们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正反相融合,剖析深层,定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唤起共鸣,并有意识地用现实和知识去检测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四 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第7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 亲子共读目前已被广为接受。广大师生和家长都已经满怀激情地参与进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从亲子共读的益处、原则和方式谈一下亲子共读的教育意义。 

 

父母与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称之为亲子共读。“亲子共读”从狭义上来讲,指“亲”与“子”选择一定的阅读材料,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彼此共同阅读与对话。既然说是共读,表示念故事这个活动不是单方面的,不是因为你要在共读中,把你的一些想法或期望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一起参与,并从中满足孩子的某些期望或期待。成年人与孩子共读,或在孩子身边自己读书,都给孩子树立了一个阅读的榜样,使儿童在阅读中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 

 

一、 亲子共读的益处 

 

1. 培养了儿童良好的阅读态度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终生受益,会给孩子学习、社会适应、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是有本质区别的。另外,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这种符号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就习惯于依赖具体的形象,形成视觉加工模式。在美国,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都不会阅读,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亲子共读时间里,孩子不仅会接触到语言文字、图像,同时还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2. 亲子共读,让孩子体会阅读的价值,享受阅读的乐趣 

从小听父母读书的孩子,远在识字之前,就在父母膝上领略了书中世界的奥妙,对那个美好世界的向往,使孩子更有动力、更主动、更配合地去掌握阅读所需的各种基础。长久地听书、谈书,丰富了孩子的词汇量,也扩展了孩子的知识面,为孩子今后独立阅读时理解书中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听父母读书,也培养了孩子倾听的习惯,在电视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孩子能够不靠喧闹画面的吸引,专心地倾听,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对今后孩子上学读书听课都很有好处,如增进感情、增强语言能力、学习协调沟通能力、增加知识、提升写作能力、经验传承交流、独立思考、休闲娱乐、培养亲子品格等。 

3. 创造了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亲子共读,使父母能和孩子共享童年美好时光,也为个性不同的父母提供了一条亲子沟通的良好渠道。有的个性拘谨的父母不知该和孩子玩什么,这时候,打开一本好书,与孩子静静分享,是每个人都会做的。进而以书本为出发点,我们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通过选书、读书、谈书,父母拉着孩子软软的小手,带他步入世界,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达给孩子。而坐在父母的膝上与爸爸妈妈分享一本好书,将给孩子留下温馨的童年回忆。 

读书的教育意义不仅在于促使小孩子乐观地面对人生,同样对成人也很有启迪。让我们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爱的教育”,相互共勉。 

 

二、 亲子共读的原则 

 

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时,要真心实意地去读,不要敷衍了事;要倾注全部感情去读,不要漫不经心。这样孩子会随着家长的朗读和描绘而产生共鸣,受到感染。亲子共读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如宁慢毋快、宁少毋多、宁游戏毋教训、宁轻松毋严肃。掌握这些原则,可使亲子共读的教育意义得到最好的体现。 

 

三、 亲子共读的方式——共读与互动 

 

共读的方法最主要有两个大方向: 

1.照本宣科——照书念 

照本宣科的好处是可以让孩子认识作品的原貌,也由于在读的过程中,大人没有添加自己的解释或感想,孩子就可以自由地去感受所听到的故事,可以完完全全地成为故事的诠释者。别外,在照本宣科的做法里,孩子因为也可以照着念书,尤其是遇到重复的句子时,对他们更加容易,所以大人可以邀请孩子自己念出来,和大人轮着读,让孩子享受参与在共读的过程中的快乐。 

有些材料的阅读可以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这样,家长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出相关的内容,这能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 

2. 添油加醋——用自己的话说故事,边说边提问题,跟孩子讨论 

添油加醋的做法,孩子可以“听”见大人的想法,并且可以经由跟大人的互动、讨论,更加增进阅读上的理解。孩子的疑问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回应。 

还可通过提问阅读,让孩子带着疑问来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角色扮演,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这样的阅读不仅能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还能培养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注意力。通过想象阅读,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让儿童在亲子共读的氛围中得到良好教育。 

 

第8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家庭教养方式 幼儿 自我意识 积极影响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开始,家庭教养方式关系到幼儿人格的建立和成人后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然而,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和成人工作负荷的加大,虽然很多人都认识到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双方却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上,由隔代抚养,请人代养,以及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幼儿园教育的方式在中国非常普遍。如何利用现有的家庭状况,探索积极有效的家庭家养方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在人的一生中,自我意识的发展和成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部动因,自我意识不仅使人形成一个丰富的感情世界,并且促进了人的意志的发展,因此,人的认识活动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而更加自觉、合理和有效。

在我国,3~6岁学龄前期儿童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时期。其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生理上的发展,脑神经发育已经达到成人的60~80%;语言能力不断增进。沃兹沃思认为,对于每个个体的发展来说,语言的发展是以思维发展为基础的。孩子的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时期里会有许多显著的进步,这些变化能让孩子在新的层次上思考和交流。另一方面,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内心活动,并且能够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依赖成人的评价,再过渡为由他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的阶段。自我体验是幼儿通过他人和自我的评价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如自尊心、自信心等。自我控制反映的是幼儿对自己行为能够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控制,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包括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等。

积极有效的早期教育,不仅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意志行为的影响是重大的,而且也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幼儿自我人格的建构以及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我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双职工”高比例的现象下,以祖辈为主的隔代教养是我国目前幼儿早期教养的一大特点。由于年龄和观念上的差异,隔代教育及父母教养在教养态度及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年轻的父母在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倾向于注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而祖辈们往往更喜欢以溺爱迁就的方式教养孩子。这种毫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不仅使孩子的缺点得不到矫正,因而遂养成不良的行为和性格,而且也造成孩子独立性和自理能力的低下。加之,老一辈由于与社会的联系开始减少,知识面相对狭窄,对新鲜的事物的接受能力不高,对科学的育儿观念也不够了解等原因,对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此外,由于家长不能运用科学育儿的原理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使得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既然目前的社会分工导致家庭教养现状不能改变,那么如何调整家庭成员的教养角色,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使亲子教养与隔代抚育互相补充,变不利为有利,是所有家长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幼儿自我意识的获得

1.以父母教养为主导,其他家庭成员协作,建立良好家庭氛围,有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情感体验)

以父母教养为主导,其他家庭成员协作的教养方式是建立在良好家庭氛围基础上的。生活在几代人的家庭中,孩子就会扮演多种角色,在这种角色的体验中,不仅使孩子的适应能力得到了培养,也会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首先,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各自在家庭教养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有限的时间积极参与家庭教育。父母一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会内化为孩子自身的品质。由于父亲和母亲在思维方式,气质类型,社会认知上的差异,造成了对儿童性别角色的形式,情绪情感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形式及适应能力的影响。例如,儿童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经验,独立性,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自信心,创造性等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等,因此,父母间的相互协作,一致态度对孩子自我角色的定位有着正面的影响。

其次,要积极耐心地与祖辈沟通,充分发挥祖辈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祖辈和父母同在的家庭中,应该让孩子明白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属于孩子的事情,要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受到家人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教育孩子懂得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给予爱和接受爱。幼小孩子可能不懂对家人所做的事或谈的话,却对当时的气氛十分敏感。家庭成员有责任把孩子尽量置身于幸福的气氛中,创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环境是实施幼儿教育出发点。如果每个家庭成员能够和睦相处,及时沟通,就会把接收亲切对待的喜悦和亲切待人的喜悦,自然而然地传授给孩子,孩子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也被培养成有爱的能力的人。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良好的情感体验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三,帮助孩子将社交的范围从家庭成员中逐渐扩展。有很多孩子在家中和社交中的表现是有差异的,他们往往会在人多或环境不熟悉的情况下显得羞涩胆怯。这是由于家人对孩子的教育不够或由于孩子和人们之间关系未能处理得当所致,致使孩子缺乏自信心,尽量避免与他人直接接触。适当的社会交往会让幼儿获得来自社会的信息,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幼儿构成协调的自我意识。例如,可以组合合作家庭,即同住一个小区的同伴或邻近孩子几户家庭组成一个合作家庭,轮流组织开展或伙伴式的交往游戏和互动,这样的方式可以扩大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范围和交往内容,影响孩子兴趣和需要,有利于儿童积累社会经验,同时,儿童也明白了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和交往技能。对幼小孩子来说,自我意识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构造良好人际关系才能让孩子在人与人之间良性的互动中感受真情,完善自我。

2.以合理的期待,民主的态度,激发和引导幼儿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孩子所表现出的听话顺从可能并不是优点,喜欢与众不同的孩子却包含着自我意识发展良好的一面,因为自我意识发展良好的孩子可能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或盲目地要求孩子跟别人一样都会阻碍幼儿的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能力不应该等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应该是只加一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常识教育,而是应该成为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

首先,家长应该引导和激发幼儿自己的兴趣。幼儿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世界。家长要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探索,发现和解释。在幼儿的回答与家长预想的结果不同时,家长要特别引起注意,更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其次,帮助孩子积极动手实践。孩子具有一旦碰上感兴趣的事就不断重复做这件事的常同行为特点,这种特点使幼儿在反复训练过程中培养了优越的能力。不足之处是由于幼儿当前的认识水平有限,往往会在动手实践中遇到困难。作为家长应该支持幼儿的想法和做法,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促进幼儿认识的主动建构,不断强化或调整幼儿对客观事物原有的认识的过程。

再次,给予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让孩子充分感受成就带来的快乐。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这使他们难于理解和发现隐蔽的,间接的事物关系。家长要创造条件,使不明显的关系直观化,或提供类似的经验,使幼儿注意到事物间的关系。不要在幼儿没有猜想和试试之前,就把答案告诉幼儿,或急于替孩子概括和总结。家长要挖掘每一个幼儿动手实践的独特价值,对取得的成绩要予以表扬,因为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依赖成人的评价,再过渡为由他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的阶段。让孩子通过他人和自我的评价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上的状态,增加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与孩子共同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

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照顾自己的能力。从三岁开始,孩子就有了自己独立做事的愿望,这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坚持性和自控能力也会有较大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家长都很重视幼儿教育,却忽视自身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带给幼儿的负面影响。

首先,家长要不断地改变和纠正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能按照要求孩子做到的早睡早期,用完生活用品放回原处等,父母的榜样让孩子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逐渐形成了自我监督的意识。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应以自身良好的言行,感染幼儿,与孩子共同成长,从而促使幼儿个性和品质的健康发展。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不断的重复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予鼓励以达到强化。例如,让孩子和父母互相监督,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先从会做的内容开始.经过训练使内容达到运用自如,再把内容中不正确的部分加以纠正。注意不断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强化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帮助孩子认识了自我。

总之,家庭教育是完成幼儿心理和行为塑造的重要环节。如何根据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现状,建立适用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成人后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适应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晓玲.父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中国家庭教育,2010,(2).

[3]铃木镇一.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4]刘占兰,沈心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周国平.父母的最高境界[J].中国家庭教育,2010,(2).

[6]陈福娣.从实践案例中看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家庭教育策略[J].中国家庭教育,2010,(2).

[7]孙云晓.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M].同心出版社.

[8]王玉华.论幼儿的自我控制及其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5.

[9]Müzeyyen Sevina , E. Sibel Garipa. study of parents’ child raising styles and marital harmony. 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16481653.

第9篇:小孩子的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识字教学年龄特点有效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由此可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中,识字教学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的重点。因此,从学生入学的那天起,老师就对学生进行识字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创造工具性的条件。直到小学高年级才开始过度到阅读教学。在这里将我对识字教学的一些做法与认识写下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1、合理安排好教学结构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特殊的年龄特点。一方面小学生的注意力很不集中,即使是恰当的方式把他吸引过来了,他们的精神集中时间也不长。另一方面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习惯还没有形成。人的认知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也需要一个形成过程,而低年级小学生的这种认知规律也正是处于萌生状态。再一方面低年级小学生的记忆承受能力还比较低,这种承受能力需要随着年龄的长大而相应提高。鉴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我们就应该从下列两个方面去安排好教学结构。

1.1、时间结构

时间结构是指在安排教学时间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地利用好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进行组织教学。例如,在一个学期里有寒暑交替变化,天气太冷的时候,小孩子就不愿意动手写字,我们就应该的教学过程中的读与写的关系处理恰当;在一个教学日当中,孩子的精神状态最好的时间是在上午,所以我们在安排教学的时候,应该把教学的主要内容安排在上午完成,便于在下午巩固提高;在一节课当中,更要照顾到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7—8岁的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10—20分钟左右,所以我们要尽量把授课内容在一节课的前20分钟完成,剩下的时间就用作练习巩固。根据小孩子好动的特点,我们还要做到劳逸结合,让小孩子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1.2、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是根据小孩子的年龄特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中,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掌握的汉字是500个,一年级下册要求学生掌握的汉字是800个,这就是根据小孩子生长规律和认识规律特点安排的。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不能违背小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认识规律。一天之中学生能承受掌握多少个字的压力,一节课当中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多少个汉字,我们都应该作恰当的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安排太多的内容,安排太多的内容学生就吃不消;也不能够太少,太少了又提高不了效率。在备课的时候更应该备学生,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的自然要多学一点,而对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我们就不能给太多的任务,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对识字教学要求,注意到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强调多识字,少写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使命。在课堂中,创设相应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全心投入到识字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就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活动的课堂质量。

2.1、愉快教学法:

做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果我们能够在识字教学中做识字游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就我在教学《爸妈我》的时候就使用了“找爸爸,找妈妈”游戏方法。做法是把准备好的“爸”“妈”“我”的画像和分开的生字分散发给各个小孩子,然后叫他们举起画像,让其他的同学拿着生字去找相应的画像,也可以互相找。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生动活泼,正适合他们好动的天性;在教学《在一起》这一课,我就巧用了“击鼓传花”,让小孩子一边读儿歌《在一起》一边传球,读完一次儿歌,球停下来,抱着球的同学就起来认字。一节课下来,儿歌读熟了,生字也能认出来了。同时我们可以通过猜字谜、编儿歌的方法让学生识字。例如:一年级上册有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教一个“手”字;也可以自编谜语,如“炭”字,编成“长在高山上,死在泥洞中,魂魄飘青天,骨头暖人间。”还可以根据字形编揭后语。如“告”字就可以编成“一口吃掉牛尾巴。”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形近字编故事。如教学“川”和“三”就可以编成有趣的“找川字”故事:有一个人只认识一个“川”字,但他偏要充当斯文先生。有一天,几个小孩子拿着书本来请先生教识字。先生翻开书想找“川”字教小孩子认,可是翻来翻去都找不到。正在着急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个“三”字,便用手指着“三”字骂道:“我到处找你都不见,原来你倒在这里睡懒觉!”诸如这些游戏、谜语、揭后语、小故事确实能给小孩子带来不少的快乐。愉快教学就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快乐地掌握知识,正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形象化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他们较容易接受形象化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适当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例如:一年级上册《口耳目》一课,所安排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些象形文字,我们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就要紧紧抓住各个文字与相应事物的联系,突出事物的特征,如“目”字不能没有眼珠、“火”字有闪耀的火苗、“羊”字的两只角最惹人注意、“兔”字少了尾巴就不像兔子了、“禾”字有消沉甸甸的稻穗等等。这样教起来就生动有趣,学生既容易掌握又能够跟一些形似字区别开来。方便学生记忆。

2.3、联想式教学法:

方块汉字是特殊的表义文字,很大的一部分汉字,它的字形与字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将字的音、形、义截然分开,而且要想办法引导学生把所学汉字的音、形、义之间建立起联想关系。做到知道读音就可以联想出字形,看到字形就可以联想出字义,反之亦然。例如教学“看”字,看这个动作是要靠眼睛来完成,所以要用“目”,把一只手放在眉头,形成看的姿势,合起来是把一只手放在眼睛上面就是“看”。这样一点,学生就明白了;再如“中”字是一支箭刚好从一只铜钱中间的方孔穿过,就那么一句话就把这个“中”字的音、形、义都联系起来了。

2.4、归类教学法:

在汉语言文字中,形声字占了汉字的大部分。字体由表音和表义两个部分组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善于把握好这个规律就能便于学生记忆。例如:“木”是个本字,把它作为部首就产生了许多与木有关的字,如“桥”,最原始的桥是用木来架的;“柜”用木来做的;“柏”是树木的一种;“梢”与树木有关。这样归类,用起来的时候就不容易把“柜”字当成“拒”字或“炬”字,把“梢”字写成“捎”字了。其他如与竹有关的就用“竹”做部首;与金属材料有关的就用“金”字作部首。诸如此类,都是一样的道理。通过归类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汉字,又能够使学生了解形声字的特点,触类旁通地掌握其他相关的汉字。

2.5、对比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形近字教学。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书写时往往容易出现缺点少画的现象。特别是形近字,如果记忆模糊了就会出现“读书读得多,料字写成科”的毛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形状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进行教学,提示学生注意。例如:“已”“巳”“己”,三个形近字很容易混乱。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借用《五笔字根表》中的“已(yǐ)半巳(sì)满不出己(jǐ)”这句口诀来记忆。“戍”“戌”“戊”这三个形近字也可以放在一起教学,并给它们编成一句顺口溜:“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通过这样对比,学生的印象加深,在需要用到相关的字时就不会混淆,大大减少错别字现象。再如“甲”“由”“申”,“廷”“延”等等,都可以使用这种对比教学的方法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3、指点学生识字途径,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教学,学习资源无时无处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摆脱课堂的束缚,鼓励孩子们在生活、阅读中开动脑筋识字。这就是要求孩子们要把识字的过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增加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习惯。而这个过程也要靠我们老师去引导完成。3.1、识字要联系生活

文字是记录社会生活的语言符号,所以文字就存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教学生识字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应该把他们带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生活就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而家庭、街道、商店、学校等场所无处不是孩子们识字的好环境。你看家里门口两旁贴的精美对联,那一个个漂亮的汉字就是孩子们想要认识的好伙伴,还有墙上挂的“福”字不也是小朋友想认识的吗?大街上、道路旁都会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标语、广告,这些形状不一的汉字也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只要老师、家长一号召,孩子们就会行动起来,并得到意外的收获。此外,生活用品上的汉字,还有电视屏幕上、广告上的汉字都能激起学生识字的欲望。其实这种识字途径在语文课本里也有暗示,如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就教孩子们关注这些牌匾和欢迎标语;《自选商场》一课就在引导孩子们从众多的商品中认识汉字;《语文园地四》就专门安排了认识牌匾方面的内容。我们只要在这些课堂内容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就不难完成对学生的这种识字兴趣的引导,让学生养成在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中识字的习惯。

3.2、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识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