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

第1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成效而言,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现代技术教育的推广与应用成为最为关注的内容,其作用不言而喻。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代表。但是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与调整还是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应用的现实意义不凸显等问题还是很突出。[1]本文便针对现在对外汉语数学教学的质量为出发点,从对外汉语教育中的应用原则角度予以分析,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势作了详细论述的基础上,为对外汉语教学现状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优势;趋势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优势

(一)现代教育技术以其更加直观地呈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

教师在现代的汉语国际教育中,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的课件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将理论知识进行直观地传递给学生,这个过程体现着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多元化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深化了对外汉语学生对于汉语知识的记忆与更深刻地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汉语教学中为教育提供更加良好的探究环境。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成就感中由“被动”变得“主动”,自己去“吸取”知识的目的。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无论是数学还是对外汉语教学,一般都是教师直接讲词汇与学生直接背汉语词汇。如果有了成就感这一思维支配的前提,就会对对外汉语知识主动有兴趣去追求,即使是对外汉语成绩不好或者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鼓励,并适时让他感受到成功的一面,并且加以奖赏,便是对某个对外汉语知识获得满意解答的关键情感因素。。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方面具有着明显优势,可以通过构建教学情境进而推动学生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对于汉语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创设语言情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是可以为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帮助,把握好创设情境教学这样的核心与主线,从而也能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迈上更高的台阶,学生有更大的兴趣与热情去探索对外汉语知识,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科学知识教学的始终去学习对外汉语知识,并能在现代教育的运用原则指导下去学习对外汉语知识,这样在学好对外汉语知识的同时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凸显是巨大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也就能真正的实现。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育中能够刺激学生听觉和视觉来提高汉语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外汉语教育中,可以利用动画、视频使学生学习的激情增加,学习会变得积极而主动,这对对外汉语的词汇的理解与枯燥的学习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要把握好直观性的第一兴奋中枢,编排系统的变更,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所学的知识,现在的对外汉语教材,就很重视情感的教学,例如,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感.[1]用问答的编排设计去激发同学的思考,每一章节会设计一个小问题,这样学习会自掘地带着问题去激发学生对对外汉语知识的渴求,然后一章节的知识都是验证这个问题,从而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原则在汉语教学中指导作用

(一)实用性原则。

对外汉语不同于语文学科,对外汉语学科强调的是教好外国学生汉语的词汇与不同文化语言的把握,但是无论哪种教学内容的呈现于知识点的掌握,都要有实用性为原则,应当以提升学生的汉语素养为出发点与所应该遵循的原则,而且因为实用性较强,实用的运用去验证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期间就要增强学生对对外汉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进行对外汉语这个知识点的学习,自觉的追求知识。教师在设计自己教学的课件中直观与精美的呈现知识,对于学生的掌握与理解知识帮助是及其大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整合与优美,突出重点与难点,知识虽然充满了枯燥与乏味,但是成功的喜悦会将所以的疲惫感一扫而光”,避免过分追求华丽性而忽略了最为重要的教学质量与效率,这句话正是对于对外汉语知识学习实用性的最为真实所在。

(二)科学性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中因学科本身课件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载体、探究方法与态度的科学性、难度性很大,大多数学生就会觉得学习起来很困难,因此产生为难情绪。同时,教师在对外汉语学科的教学中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把握不够,包括对于了解学习对外汉语知识的科学态度、遵循的科学性原则把握不够,自主探究的兴趣等,教师只是侧重对于对外汉语知识的教学,现在的对外汉语知识教学,脱离了情感教学的把握,对于学生,本来就对对外汉语的兴趣不强,学生本身对学习没有一定的认知,思维上也没有一定形成如何去学习。都是学习对外汉语学科中与教学目标质量要求下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真正实现与否的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难度及其教学复杂性,对外汉语教学的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性原则有必要有很大提升,在掌握汉语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提升汉语国际教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外汉语数学的教学,一定要有所创新以及有所改革,并要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关系对外汉语生是否能学好对外汉语教育这门学科的关键之所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将现代教育技范给对外汉语学生,将现代教育技术原则渗透到学科的始终,并发挥最好的作用,引导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生直观形象地学好对外汉语教育这门学科,在教学课堂上创建教学的情境,让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能得到最好的展示,增加教学探究性以及优化,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内容示范性,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对外汉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范丹丹.关于教育技术在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情况的调查报告[J].考试周刊.2009(04)55-56.

[2]刁静,何伟.我国教育技术在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概况[J]现代技术教育,1983(04)42-44.

第2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关键词 社会调查法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调查方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逐渐被各国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语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学习汉语,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汉语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国家汉办的成立,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设立,各国孔子学院的开办都体现了这一学科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当中的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该学科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2社会调查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调查法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社会调查内容与意义。下文将简单阐述,根据对外汉语的学科独特性,社会调查法在该学科的运用以及产生的影响:

2.1对教学对象的调查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有其独特性的,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相比于将汉语作为母语的国内中小学的语文学习者而言,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更具复杂性,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跨越各个年龄段,汉语的基础以及学习汉语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针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教学对象团体,势必不能将其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混为一谈。因此,运用社会调查法对其进行实际调查,划类分析则变得十分必要。

教学对象的调查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编订有着重大的意义。任何教材的编写都不是凭空而论,而要根据实际需求科学地编订。教材的划分、内容的选定、版面的设计等多方面都需要严密的思考。而对教学对象的调查,正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随着国家的兴起带动语言的发展,以及语言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但是她们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却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以后从事汉语有关的工作,有些是为了以汉语为媒介,在中国学习其他专业,有些则纯粹是为中华文化所吸引,将汉语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并通过汉语了解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那么针对不同的目的,编写的教材也应当是有所区别的。例如针对以后想要从事汉语有关工作的留学生,调查他们主要想要从事的行业,统计出大的方向,再针对该行业的实际需要编写教材,这个教材当中,应当更多收录该行业是专业术语或常用语。再比如针对纯粹将汉语作为兴趣爱好的学习者,这类教材应当是更多注重日常用语的教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教学对象的调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重大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语言习惯是不一样的,以语法为例:汉语句子的基本语序以“主+谓+宾”为主,母语是英语等西方语言的留学生对此结构就会比较熟悉,因为在英文当中,也是“S+V+O”的结构为主;而在一些亚洲国家,例如韩国和日本的留学生对此则会相对陌生,因为在日语和韩语当中,句子的语序是以“主+宾+谓”为主。因此可以说,不同地域的留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再以语音为例:欧洲国家的留学生学习拼音的发音时,“j、q、x”三个拼音字母的发音对他们而言比较困难,而印尼学生可能对“z、c、zh、ch”的发音很难区分,韩国学生发“f”会比较吃力,因为在韩语当中,并没有这个音。除此之外,来华留学生的年龄段层次不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重点讲授不同的知识点,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加强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2.2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

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一项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理论的完善,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文已经提到,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不同的问题。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或者问卷等方式,对留学生易犯的错误以及教学阶段效果进行记录汇总,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量化统计,系统地进行分析,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更有效地解决不同国家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不断地丰富完善学科理论,切实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随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 语料库的建立渐渐成为语言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的编订以及教学实践的实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语料库的建立,需要搜集庞大的语言实际使用信息,然后将其量化,以便于分析使用。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得外国留学生能够切实地在(下转第85页)(上接第79页)实际生活中熟练地使用汉语,因此教学的内容应当是具有实际效用和言语交际价值的,而非一些仅凭经验和猜测所拟就的词汇、语法等内容,对此的选择便需要依靠语料库的搜集整理和运用。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留学生所存在的错误进行偏误分析并且量化也很必要,整理出错误出现的位置和频率有助于对教材以及课堂教授过程的修正和完善。语料库的建立为对外汉语学科的多方面理论以及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数据基础,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体现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极大贡献,广泛地搜集语言材料,进行量化,通过信息统计,数据分析以及科学的整理归纳正是体现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成功运用。

2.3对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

上文说到,随着国力的增强,汉语学习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越来越高,发展良好,形势颇佳。国家对此也颇为重视,1987年国家汉办成立,初衷是希望以语言作为桥梁,以民间的文化语言交流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达到宣传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目的。2004年由国家汉办设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至今全球已有四百多所孔子学院和六百多所孔子课堂分布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除了国家汉办组办以外,还有许多民间筹办的汉语教学机构正在蓬勃发展。可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产业。

一项产业的发展,需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和发展前景的预计。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的规模和现状不同,教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经费的投入还有教师的培养都有所差异。必须对此有所了解,通过社会调查研究,采取问卷形式或者抽样调查,搜集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的数据资料,宏观地把握各国汉语发展的潜在市场以及各国对于汉语学习的政策立场,从而对自身产业的推广以及政策的推行进行合理地安排和修订。

3结语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社会调查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切合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需要,能够有效地丰富完善对外汉语学科理论建设,积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科学发展,社会调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长勇.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应加强调查统计和数据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1998(4).

第3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人才培养 口语教学 文化交流

一、前言

本文先介绍了对外汉语专业的重要性,从口语教学与文化交流上进行了分析;其次,将教学人才培养上的各种相关问题做好了评价,尤其是在培养人才实践能力与基础素质上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问题的存在原因与影响;最后,分析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做好教学人才培养准备。

二、对外汉语专业的重要意义

对外汉语中的语文课,是讲究语言与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我们对学生负责,首先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非常讲究实践效果的强化,不能只在理论基础上入手,打好基础是关键,但是实践能力才是重中之重。中国的发展现状越来越受到外国政府的关注,所以在众多教学人才培养和文化交流提升上,做好教育教学准备,进行全面促进,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更好的国际形象。同时,做好口语教学的强化,培养更好的教育人才,在课堂上对学生展现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实现国际性的英语口语与汉语标准化的全面结合效果。这样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从内部对学生做好口语提升,强化课堂中的语言交流技巧,形成习惯之后,可以与国际友人进行实际交流的时候,能够全面应对。

(二) 文化交流的强化提升

学好对外汉语专业,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从书本、视频、课外书中了解国际文化,我们了解了别国的文化,看看哪些与我们有共性,哪些与我们有偏差,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口语交流,将我们的文化介绍出去,重点吸收外国的文化,同时在教学中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外国的文化,可以实现快速交流的效果,为交流质量的提升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以下几点缺失:

(一)重视理论研究,缺乏实践结合

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许多教育人才还是以理论为主的,教学生的理论多于实际的口语交流、文化渗透等教学内容,专注于学术,对于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技能的培训还是缺乏更多的技术促进强化的内容。

理论性的东西不能反映对外汉语的实际价值,进行全面交流与实际工作强化中,必须将理论性的东西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来,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行全面交流、加强文化渗透,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口语考核缺失,个人渗透不强

但是我们要想让国际友人记住我们,必须进行交流,而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就是口语交际,而这些重要的对外汉语教学人员还是以基础性的理论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虽然我国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务院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学位、学历并不代表实际的口语交际水平。

在口语教学与交流中,十分讲究个人能力的发挥,如果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将第二语言掌握起来,“听不懂,说不清”,那就会造成许多尴尬的事情。对外汉语渗透到实践中来,需要这些人才在平时的交流中随机应变,听到什么,回答什么,都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不能拖拉。而以上说的这些现象在现实中一再出现,教材里面讲的基础知识真正运用到口语交流上时,已经改变了“味道”。当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外国朋友说出一句话,我们还要去想,这是在课本的哪一页,我们要用怎样的语言来回答,这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事情发生,不利于我们正常对外交流的进行。

(三)文化交流偏失,教学素质不高

许多这方面的人才都没有将自身文化与国际性的文化交集、偏差等内容没有认识清楚,由于对外汉语教学人员偏重于理论性的知识,将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书本理论中,所以没有对国际性的新形势与新型的国际文化优势认识清楚,在长期的交流中,也就不能掌握其文化上的共性与非共性的文化知识点。比如,像英美一些强国,他们的生存哲学讲究的是“个人价值”的凸显,而我们中国讲究的是“集体主义”,所以在一些实际生活与能力交谈中,我们如果还是以我们自身的想法来强加给他们,那么交谈就不会真正顺利进行下去。

于是,许多毕业生、硕士或者更高级别的毕业生,大多数不能与国际友人进行长时间、全面的文化交流。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育“人才”操着中国式的“英语音”,把课本中的内容反反复复地重述给学生,自己又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就会在课堂上造成许多错误,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升,甚至有可能被指责为“误人子弟”。因为口语是交际是基础,文化交流是重点,所以没有打好基础,也就不能实现正常交流;没有了解对方文化,就不能与其进行实际性的协商,这样,对外汉语教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人才培养提升方法研究

(一)口语培养提升

在口语训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练掌握第二语言。首先,要求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要熟练掌握第二语言,尤其是英语,对许多句子的语法、口语表达中的句式等都要进行研究,并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自己能够一听就懂,将听下来的语句在心中随即翻译出来,并及时想出应对的语言;第二,对外汉语与第二语言的交融分析。对外汉语是与第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国家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但是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学会分辨英语意思,将他翻译成中文,在给学生进行教学研究时,再将汉语中复杂的句式、成语灵活地翻译成英语,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给出最好的答案,并在口语化的呈现上,找到更加准确的句子来应答,让学生一听就明白,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各个语句的真正意思;第三,实践交流中的灵活运用。教师平时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不能查资料,也不能再上网去查询,必须养成一种随机应变、灵活应答的习惯,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要能听清,随时随地做出回答,将汉语中意思与外语意思能紧密联系起来,在语言表达上发挥自如,才能取得教学成功。

(二)对外汉语的多媒体教学促进

多媒体技术是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方式相结合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教师将教材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其包含文字、图像、声音等各种信息,满足学生的视听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案,融合更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身进行实际操作,比如用幻灯片、电脑,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学习效果会更强。

(三) 科学教学手段的促进

当前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多行业大融合发展的趋势给教学方式的丰富性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比如说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实验性的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式都具有针对性强、科学性强的特点。老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和实验性教学的方式,侧重于理论的文章或者是逻辑性强的文章可以采取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的有效性也有不错的效用。

(四)文化交流手段强化

口语表达不能脱离实际,文化交流则不能远离“基础知识”,这里说的基础知识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对外国文化的深层积累,尤其是平时在与学生或其他外国友人的交谈中,学习他们的文化,在对基础性的文化概念了解清楚了之后,才能进行深层的交流。这样,就要求这方面的人才在平时的积累中,对各国文化要有兴趣,对外汉语主要讲究的是实践,实践中避免不了有文化冲突,如果我们掌握了别国的文化,在交谈时则可以放松自如,侃侃而谈。

另外,要求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在课上课下都要进行资料的查询,有哪里出现了教学瓶颈,哪国的文化与我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都要进行学习及更正,真正了解外国友人的想法与建树,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分析他们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才能应对自如,以不变应万变。

(五)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

对外汉语人才的素质有待提升,不仅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包括在平时的自我训练中,应当积极应对一切问题,敢于面对错误,及时地改正。在国家教育机构分设的硕士学位内,进行适时考察,在这些已经拥有了这个学位的人才中进行再次考核,及考察他们的基础课程掌握情况,又要对相关的实践技术、语言掌握情况等内容进行考察。对于相关的外国文化掌握情况、平时的言语积累、教学素质、品质等方面更要进行考核,不能随意就录取这些人员,因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比较严肃、严明的课程,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否则会对以后培养人才战略、建立邦国化交流团队时,出现更多的缺失。

五、总结

现在的对外汉语教育人才在语文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过于看重理论知识;二是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三是文化交流水平不高。要解决这三个问题,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口语交流能力的细致研究、对各国文化的全面掌握,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将来的发展中才能一往无前。

参考文献:

[1]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成宁.探讨汉语成语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学刊,2006(02).

[3]陈绂.谈对外汉语教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

[4]周健.论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及教师的双文化意识[J].语言与翻译,2004(01).

[5]李燕凌.基于对外教学的汉语常用成语功能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6.

[6]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

[7]崔娜.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初探――试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四字格”成语的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10).

第4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关键词:对外实用汉语;教育游戏;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5-0155-03

0、引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联系日益频繁,对外汉语作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重要工具和文化载体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对外汉语在学习和教学中有鲜明的目的性和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如今,电脑游戏不仅已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也成为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鉴于游戏趣味性、剧情性等特点,将游戏应用于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使其成为传统教育手段的有力补充,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给学习者一个游戏性教学环境。笔者通过对部分国外汉语学习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国外汉语学习者中更多地需要对实用汉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交际汉语)的学习,对于系统的、复杂的学习需求较少,对此本文提出了对外实用汉语游戏性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旨在提出一种新的汉语学习方式,为国外友人学习汉语提供实用的、有趣味性的汉语学习平台。

1、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有学者致力于对外汉语学习的研究,如:北京联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Go to China man-darin platform adcanee和黑龙江大学的step by step等软件和汉语学习网(华语在线:),这些软件和网站都用来系统学习汉语,学习的内容多、任务重、模式单一枯燥。笔者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部分留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外国友人来中国的原因包括留学、旅游、出差、居住等。因此,系统地学习汉语不仅增加了外国友人的学习负担,也使其觉得汉语学习枯燥乏味。教育游戏具有传承文化、整合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寓教于乐等特点。教育游戏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早期阶段,教育游戏已经开始从各式的理论模型转化为相应的游戏实体,并为学习者与研究者所了解与使用。

2、对外汉语游戏性学习模式

基于目前现状,笔者尝试将对外汉语学习和教育游戏结合起来。

在游戏性教学模式上,采用Garris、Ahlers及Dis-kell等人在整合有关教育游戏的文献基础上所提出的游戏化学习模式。该模式首先整合学习内容和游戏特性,并设计一个游戏化学习环境,然后引发学习循环。该循环是让学习者面对问题,进行判断、执行,接着系统反馈学习者的过程。该循环被设计成有趣的,能够让学习者愿意持续在这个循环中进行学习,最终达到学习目的。

在此基础上,笔者作出了两个变动如下:

2.1 问题自主化

除了按照系统默认设置的顺序进行学习外,在系统中,时刻将读者接触到的每个问题呈列出来,便于学习者自主选择问题,实现学习个性化,达到更有趣、更高效学习的目的。

2.2 问题记忆化

对于学习者学习过的问题,系统都将记录下来,并对学习者学过的问题在系统中给予相应的提示,对于上次未解决好的问题也会有记录和相应标记。

该游戏性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3、对外汉语游戏性自主学习系统设计与开发

在提出对外汉语游戏性学习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实际应用,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性汉语学习平台。

3.1 统特点

设计的对外实用汉语游戏性自主学习系统是为了让学习者在生动形象的游戏环境中获得语言知识,掌握实用汉语的交际能力,并用于实际生活中。一个好的对外汉语教学软件,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软件的实用性、美观性、教学科学性等特点。

实用性:设计常用的场景,如酒店预定房间、在医院就医、在餐厅点餐、在银行办理业务等,通过在最常用的场景中设计对话和练习内容,学习者可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

美观性:设计得体的界面,学习者在友好的界面下进行学习,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保持很高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提高知识掌握程度。

教学科学性:在系统的制作和设计过程中,内容的安排、层次的组织,都以相关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依据。如表1所示。

3.2 统组成

本系统以在酒店中预订房间等为核心,涉及了学习者日后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许多情境。它通过首页、软件介绍、学习资料、研究过程等4个主要模块,以及开始、听一听、学一学、写一写、玩一玩等子模块构成,结合了听说的语言技能训练和所含基本汉字的写法等知识。学习者在游戏学习中加以训练的听说能力,在实际交际中可以运用。此外,游戏模块则用于所学内容的练习和巩固,使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以游戏的方式更容易让学习者接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系统流程及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每个版块都设有控件,读者可以选择系统默认顺序,也可以自由选择想进入的版块进行学习,这体现了问题自主化理念;同时设有进度记录条,学习者可以快速进入到自己所学的内容版块,不至于重复,这体现了问题记忆化思想。

3.3 系统教学设计与学习者分析

3.3.1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会在酒店预订房间等基本的交流用语,会读重点汉字,学习简单汉字的基本写法,并通过游戏进行强化练习,提升对汉语文化的感知,促进德能共长。

3.3.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所学句子的意义,能用这些实用汉语流利地交流并成功预订酒店房间,学会重点汉字。

教学难点:流利使用所学句子进行交流,会写重点汉字。

3.3.3 学习者分析

对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人提供实用汉语学习机会,用最简单常用的软件,制作最有实用性、灵活性和互动性的,带有一定动画效果、紧密联系教材、符合学生认知特征、有助于提高自学效率的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让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外国人学习实用汉语,采用共同的符号语言——图片,用图片表示共同的语言点。之所以用图片,是因为学习者可以借以uode视觉表象的手段,视觉表象是重要的视觉编码和存储形式。

3.3.4 教学思路

借助系统的使用说明,学习者自主学习关于酒店预订的实用汉语语句,在动画里感知学习内容,开展语句、汉字学习,自由控制学习进度,在游戏里通过融合教育性和游戏性,并对内容进行强化复习。通过课外资料的整理与呈现,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了中国文化,提升了对汉语的学习热情。

4、系统总结评价及效果分析

4.1 科学性

知识内容方面:系统内容以订酒店对话和介绍中国图腾——龙的句子为主,选用了日常生活中常用语句和外国人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情景交互和游戏结合使得整个系统充满了趣味性和知识性。制作系统所用的知识点来源准确,内容有情景交互对话、游戏、句子学习、汉字学习。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知识建构方面:背景设计自然合理,动画导入充满吸引力,对于学习汉语的教学目标表示清楚,系统的学习进程从易到难,条理清晰。

4.2 教育性

整个学习系统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人学习汉语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让对汉语学习感兴趣的外国学者能掌握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交际能力。选题新颖,实用性较强。

系统的内容丰富,却简单易懂、形象直观。系统中有“开火车”、“连连看”、“猜一猜”3个游戏,以及情景对话、汉字学习等学习进程,学习者可以随意选择版块,也便于教学者掌握教学进度,可控性强,具有较好的交互性。

4.3 技术性

对外汉语游戏性自主学习系统的制作主要用到了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这些软件,通过声音、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媒体的有机组合,使界面友好,可控可调,符合学习规范。系统最终以一个学习网站的形式呈现利于其广泛普及和应用,系统所选主题并非来自教材的新颖别致,而是系统用到的材料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同时,它不只是单纯展示一个flas,而是一个具有学习性的系统。

4.4 艺术性

整个学习系统图文精美、色彩排版适宜、动画视频生动、配音自然和谐、色彩对比强烈、搭配和谐、构图美观、制作有创意,整体效果自然妥帖。

4.5 使用性

整个系统都配有相应的操作步骤,且中英文对照、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十分适合汉语学习者使用。

4.6 效果分析

第5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关键词:美国小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 建构中国文化形象

随着“孔子学院”频频落户世界五大洲的著名学府,对外汉语教学正日益成为“汉语国际化”、传播中国文化、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如何借助于全球兴起的“汉语热”的大背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立足于不同的学生对中国文化形象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结果来帮助“受众者”逐步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是对外汉语教学值得探讨的领域。

一、中国文化形象建构现状

国家形象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1] 国家形象的呈现方式是多层次的,具体表现为文化形象、政治形象、经济形象、外交形象等。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由于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瞩目,因此中国国家形象主体上凭借“经济牌”[2]之支撑而建构起影响力日增的经济大国形象,但囿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中国文化传播策略准确定位的难度等因素,中国文化形象的国际建构还未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既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也事关中国在全球多元文化中明确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地位。目前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依然是以国家相关部委极其下属党委为主体:比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新闻司极其驻外代表机构和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媒体单位。虽然这些机构阐释和构建的中国文化形象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但是由于其官方色彩过重,受众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界就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相关讨论也日渐增多:比如,从传媒学角度讨论中国文化形象的构建方式:(孙春英 2010)[3]、(赵晓红 2010)【4】或比较文学中中国形象的建构:(代迅 2004)【5】、(吴秀明 方爱武 2010)[6];也有学者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但大部分研究都着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与理论的探讨:(李枫 2010)[7](阮静 2010)[8]。关于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相关讨论还不多见。

笔者将以美国小学生作为个案分析对象,以笔者进行的“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自身在美国小学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探析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形象建构的渐进式策略。

二、调查: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

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可以回溯到早期美国来华的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的诸多记述中,而其中尤以传教士的影响为最大,如:卫三畏(Samuel Williams)、明恩溥(Arthur Henderson Smith)等。他们关于中国的相关记述乃至后来的学者的中国研究,如:费正清(John K. Fairbank)等多为对晚清时期的中国和近代中国的认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全球化的推进、影视业的发展,现代美国人民获取了解中国的信息与资源更为便利和迅捷。但不同的群体有鉴于年龄特点、知识积累、阅历深浅、文化价值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的中国文化形象也迥然有别。笔者曾于2009年至2010年在美国密西根州 Thorne 小学从事为期一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有感于美国小学生这个群体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笔者自行设计了“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笔者任教小学一至五年级近500名美国小学生。鉴于小学生年龄偏小、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结构不全面和生活阅历浅显等特点,笔者在设计调查问卷内容时,主要选用与小学生日常生活贴近的五个“物质文化”的话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回答方式,即1-2年级学生口头回答问卷而3-5年级学生笔头回答问卷。

针对问题一,即“你所知道的中国人有哪些?请列举三个或以上的例子”,98%的学生列举了李小龙和成龙;90%列举了李连杰;80%列举了凯兰、花木兰。针对问题二有一定的认知渠道,即“你所知道的中国食物是什么?请列出三个或以上的例子”,99%的学生认为是fortunate cookie(签语饼);95%认为是甜酸鸡;90%认为是春卷。针对问题三,即“你生活中所看到或接触到的中国元素有哪些?列举数量不限”,学生的举例包括龙、灯笼、 红色、中国字、熊猫、扇子、Made in China、长城等。对于问题四,即“你所知道的中国城市有哪些?列举数量不限”,90% 的学生知道北京,而70% 的学生列举了东京(参与调查的学生普遍分不清楚中国和日本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对于问题五,即“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中国?列举数量不限”,98%的学生通过电视或电影,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当地的中餐馆(80%)以及中文课(75%)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第一,美国小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美国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影视节目了解中国文化而且还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会到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诸多表现方式中,文化全球化是重要的方式之一。随着美国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着影响,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也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美食;各种有着Made in China标签的美国人生活常用品、中国功夫片等。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75%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中文课也是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渠道之一。由此可见,对外汉语教学也在成为学生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第二,美国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结果存在多传统少现代认识的现象。问题一和问题三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功夫、龙、灯笼等这些传统中国文化的符号依然是构成美国小学生眼中中国文化形象的主题。除了在问卷中反映出美国小学生多传统中国文化认识少现代中国文化认识的现象以外,笔者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同样的现象,就此问题笔者在本文第三部分另有讨论。第三,美国小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存在文化形象的异质化。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美国小学生所了解到的中国文化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而是中国文化在美国“本土化”的产物。以问题二为例,小学生们认同感最高的中国食物是签语饼。这种小食品在美国的中餐馆十分普遍,即是一种放了一张写有祝福的字条的类似饺子状的饼干。而在中国的餐馆是没有类似这种食物的。另外甜酸鸡在美国的中餐馆也是很普遍的,同时是一种被美国消费者高度认可和普遍接受的中国食物。像签语饼、甜酸鸡这种在中国本土没有或是属于地方性的食物,在美国却能迎合大部分美国民众的口味并被视为中国食物的代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食物在美国的本土化(localization)而导致了文化现象的异质化。正如美国的麦当劳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一样,麦当劳公司向顾客们提供的核心食品始终是汉堡包、炸薯条、冰激凌和软饮料等,但是它会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做调整,比如推出了麦乐鸡、麦乐鱼、麦辣鸡腿汉堡等。当美国人到中国麦当劳既能吃到地道的美式快餐,也为麦当劳食物的本土化而唏嘘不止时,我们也不会为在美国的中国餐馆出现的甜酸鸡和从未在中国见过的签语饼而感到奇怪了。#p#分页标题#e#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策略

基于对上述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就未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渐进式地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策略提出个人的三点建议:首先在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特点前提下,使用归化策略导入文化话题,在学生接受中国文化之后根据受众所处的语言学习阶段、认知水平等因素阶段性地展示中国文化,最后根据受众所需,采用适宜受众的方式来建构符合受众的中国文化形象框架。

(一)导入:“归化”策略为主,“异化”策略为辅让学生接受中国文化

“人是在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受到其中的基本价值观,风俗习惯和信仰的熏陶。”[9](p 3)当一种异质文化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时,后者往往难以一时接受或甚至还会产生排斥感;而如果异质文化以符合受众文化背景特点的方式展现出来,受众反而会比较自然的去接受它。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MuLan)。该片将一则中国味十足的中国民间故事用美国人熟悉的叙事风格来展现,同时又保留了中国元素(如片中展现的原汁原味的中国古时建筑和民风民俗等)。这部动画片是迪斯尼公司将中国文化“本土化”的一次成功尝试。正如该片的副导演托尼.班克罗弗特(Tony Bancroft)所说:“这是(指花木兰,笔者注)中国人民喜爱的故事,我们尽可能尊重原著。但我们清楚,我们不会把它拍成一部中国片子,因为我们不是中国人,我们有不同的感性和不同的叙事风格”[10](p 20)。

“花木兰”(MuLan)的成功对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何种策略来首先让受众接受异质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我们不妨在这里借用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的概念:针对那些初次接触中文以及这种语言所承载的完全不同于本国文化的异质文化的受众,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化这种异质文化的了解程度,我们应该在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导入的设计中考虑使用归化策略为主,即使用受众比较熟悉的文化呈现和表达方式来展示异质文化。当受众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异质文化时,他们会发现这种异质文化与本国文化有相似之处,继而会在心理上逐渐接受这种异质文化。当受众在心理上接受这种异质文化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再辅助使用异化策略呈现出异质文化的其它部分,受众更容易在情感和心理上予以接受。

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介绍中国音乐文化的时候,笔者首先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原汁原味的中国儿童歌曲,比如:《小燕子》、《春晓》等歌曲作为文化导入。然而教学效果并不如预期理想,学生对这些音乐表现出的不是喜爱而是惊讶。笔者在随后其它班级介绍中国音乐文化时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首先选用了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也符合学生文化背景和欣赏习惯的中文歌曲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笔者选用了带有说唱乐风格的S.H.E的歌曲《中国话》、节奏感强的流行音乐蔡依林的《日不落》、学生熟悉音乐旋律的中文版《一闪一闪亮晶晶》等。结果表明学生们对这些歌曲很感兴趣,继而激发了学生对歌曲所唱的中文内容的好奇和兴趣。再以笔者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为例:笔者在设计“中国饮食”教学导入内容时首先采用了“归化”策略,即作者向学生展示了从中国带来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中文版菜单。由于麦当劳和肯德基是极具代表性的美国饮食,学生们在看见这些用自己熟悉的文化方式展示但是又含有异质文化因素(中文)的东西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们在接受了中文版的美式快餐菜单后很自然的过渡到了对其对应的语言和中国饮食的认识和了解阶段。

上述教学案例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时应该主要采用归化策略让学生首先接受异质文化,以此作为过渡的桥梁,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介绍到中国文化的内核部分。

(二)展示:遵循文化因素教学阶段性划分原则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

语言的层级性具有不同的层面,因此其承载的文化因素也具有层级性。[11】(p12) 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当两种异质文化相互接触时,“首先容易互相发现的,是物的层面或外在的层面。” [12](p 83)以笔者所做的上述调查结果为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特点更容易接受处于物质层面的直观文化因素。因此学生在接受了异质文化进而过渡到了解该文化的阶段后,教师应考虑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遵循文化因素教学阶段性划分原则,即根据不同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语言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文化因素教学策略来展示中国文化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中国文化形象。

以小学生为例,小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处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所接触的词语的基本意义通常是在“物质文化”层面的。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因素的教学也是“形象直观”,“点到为止”,即,用图片、影像、故事、表演、实物、音响资料、生活实践等直观形象的方式来将语言与文化进行简单的对应。再以“中国饮食”的话题为例,笔者在成功导入教学话题后,进一步给学生提出了两个和他们的生活体验联系紧密的两个问题: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Chinese Buffet?” (中餐自助餐馆在美国是很普遍的大众消费餐馆)。“What is your favorite Chinese food?”(你最喜欢的中国食物是什么?)学生们对以上两个问题表现了极大地兴趣并给予了非常积极地回应。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将话题引入到了中国饮食之后,用PPT展示中国多样的食物,让学生们能直观形象的了解到中国食物的多样性,继而老师可以在介绍中国食物时简要说明中国不同的区域食物的口味也不同,有些地方口味偏清淡、有些地方口味偏辣,而有些地方口味偏咸等,也可引入传统的中国饮食和现代中国饮食,“点到为止”即可,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中国饮食文化形式和口味的多样性以及传统与现代的继承性。#p#分页标题#e#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需要建构者根据受众的文化背景、年龄阶段以及学习阶段采取对应不同阶段的文化构建原则,逐步推进地完成而非急于求成。

(三)传播: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结合让学生形成中国文化形象基本框架

在学生接受并阶段性的了解中国文化之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就进入了传播的阶段。《现代汉语词典》对“传播”一词的解释为“广泛散布”。[13](p 193)关于传播的定义得到国内学者广泛认可的还有邵培仁的定义, 即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14](p 30) 相较于“宣传”(《现代汉语词典》“宣传”一词的解释则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15](p 1424),传播的使命性相对模糊并出于受众的需要,而宣传的使命性很强,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它不仅要求人们接受所传播的观念主张同时还号召宣传对象能自觉地按照宣传者的主张去行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进入传播阶段,即指在考虑到受众者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向受众传递所需要的信息。传播的方式针对性更强且易被受众所接受。笔者以2007年在全美播映的由华人动画家赵凯伦创作的动画片《你好,凯兰》为例。该片成为了美国著名儿童节目频道Nickelodeon的主打卡通[16]。这部动画片以学前儿童为对象,在动画中穿插了大量的中文和中美两种文化背景的介绍。笔者认为决定该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该片受众明确、表现方式适合受众所需;中美两种文化穿插其中让观者即可以满足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同时也可以避免异质文化的直接输入所导致受众的排斥。事实证明这部动画片对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影响是相当大的,以笔者所任教的小学为例,近80%的各年级学生不仅热爱具有中国特色的女主角凯兰(以调查问卷问题一为例),而且还通过该片了解到中国文化,并将从片中学会的中文日常会话应用到日常交流之中。

在传播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除了要考虑符合受众所需的传播方式以外,还应该适时的建构传统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形象,让学生既知道帝王宫殿、灯笼对联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的符号也不会为看见高楼林立的现代中国而感到惊讶或陌生。比如,笔者鉴于调查中学生对中国城市了解的反馈结果,在介绍中国城市时选择了北京、西安、上海、与广州这四大城市作为代表,在介绍北京与西安时重点展示了这两座城市的传统性;而在介绍上海与广州时则重点展示了其现代性。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既看到他们所意料之中的传统中国文化的元素,比如北京、西安的古城与帝王宫殿等,又感知到了现代气息浓烈的现代中国。又如,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习俗很感兴趣。笔者没有采用传统教学教授知识的方式去介绍春节习俗,而是在中国春节来临的前一周将中文教学安排为春节习俗体验课,包括一年级和二年级做春节习俗画片涂色;三年级和四年级做手工红包以及五年级写新年祝福卡片;同时在全校组织了一场春节文艺表演。笔者分年级编排了五个反映了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元素的春节文艺表演节目:新年好歌曲(以说唱乐的形式展示)、健康操(以现代舞的形式表演)、古诗朗诵(“春晓”、“静夜思”)、中国功夫以及由美国同事共同参与的中国传统手绢舞。笔者将这五个节目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来临时向全校做了汇报表演,既展示了学生们中文学习的成果,同时也让学生以及观看表演的家长们了解和体验了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

通过传播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接受和阶段性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符合他们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本框架。

当然,建构国家形象不是自说自话的结果而是传播的结果,是被传播的接受者认同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的教学也是文化的传播过程。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文化形象为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渐进式的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会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观念对国家形象进行评价,因为评价主体会受到社会环境、生活方式、认知结构等条件的制约,形成的国家形象评价结果也会是迥然有别的。多方位的了解他者眼中的自我可以为树立自我的形象提供方向和策略制定的参考。在建构国家文化形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文化差异性、受众者的认知特点,以一种为他者易接受的、多元的、适时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

总之,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建构中国文化形象是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话题。完善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建构中国文化形象的理论与方法不仅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而且其所取得的成果可以为中国文化形象的建构方式和策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以此文章感谢协助笔者完成“美国小学生眼中的中国”调查的Thorne Elementary School的美国同事们:Mrs. Johnsen, Mrs. Allen, Mrs. Cook, Mrs. Foster.

参考文献:

[1]管文虎 国家形象论[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童 海外中国形象面临三重困境[N] 国际先驱导报, 2009-02-04

[3]孙春英.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建构[J]. 教学与研究, 2010(11)

[4]赵晓红.大众传媒中国形象建构的现状与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2)

[5]代迅.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形象及其迁移[J]. 社会科学战线, 2004(1)

[6]吴秀明.方爱武.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6)

[7] [11]李枫. 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因素处理的阶段性划分[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0(4)

[8]阮静. 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

[9]转引自王晓德著 《美国文化与外交》[M].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p#分页标题#e#

[10]陈韬文. 文化转换:中国花木兰传说的迪斯尼化与全球化[M]. 传播学论文选粹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庞朴.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M].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8

第6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关键词】俄罗斯 汉语学习 现状 偏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85-02

一、引言

国外汉语学习的兴起,意味着汉语在全球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据了解,汉语在俄罗斯广受喜爱,特别在青少年群体中,部分汉语喜爱者将其作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外语。但是,由于汉语学习内容比较丰富,且与俄语发音、语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客观上加大了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

二、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

汉语学习是一门相对综合的学科,涉及语音、语法、语调及汉字书写等多方面内容[2]。并且,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同义、一词多义类词语和文字,为汉语学习增加了相应难度。汉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以致用”,要想熟练的应用汉语就必须进行系统完善的学习。笔者分别从学习兴趣、教学水平、应用能力三方面对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汉语学习兴趣浓厚

汉语作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广泛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目前,由于俄罗斯与中国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激发了俄罗斯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此外,“孔子学院”的成立,也不断造成了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的热潮。通过学习汉语加深对中国文化认识,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个人发展的重要筹码之一。因此,近年来俄罗斯学生对汉语学习呈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

2.汉语教学水平较低

随着世界经济的推动,国内对中国文化的弘扬意识不断提升,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 ”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随着俄罗斯学习汉语的人群不断增加,对汉语教学的师资要求越来越多,汉语教学水平却无法与之并驾齐驱,给对外汉语教学造成严峻挑战,俄罗斯整体汉语教学水平呈现相对薄弱的现状。

3.汉语应用能力薄弱

语言学习重在交流和应用,汉语教学也必然注重口语教学。汉语应用过程中对词语的意思和读音掌握不准,就会出现严重使用错误。例如:“秘密”,秘(mi)密(mi)读音拼写相同但音调却不同,书写也存在明显差异,书写时不能出现顺序错误;“参差不齐”中,参(cen)、差(ci)属于常用多音字,“参”可读(shen)(can)(cen);“差”可读(chai)(cha)(ci),汉字注重音和形的搭配应用,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句中表达不同含义,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有表示相应的解释。因此,汉语的实际应用是学生的主要难题之一。

三、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偏误分析

随着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也越来越明显。俄罗斯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字词遗漏、语序混乱、词语搭配不当等问题。

1.字词遗漏

字词遗漏属于汉语初学者的常见错误。字词遗漏分为单个字遗漏和词语遗漏两种,例如:“去火车站人多极了”这句话就遗漏了结构助词“的”。虽然不加“的”,母语者也能听懂,但这样一来句子结构就松散、不完整,是典型的助词遗漏现象,必须加以规范。另外词语遗漏往往造成语意不完整,尤其是关联词的遗漏。例如:“张老师三十多岁了,同学们觉得她只有二十岁。”这句话遗漏了关联词“可是”,就造成了语意的转折意味没有表现出来,显得话语前后逻辑不衔接。字词遗漏往往是学生对汉语语法和语用习惯掌握不牢固造成的,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汉语表达水平。

2.语序混乱

语序是指词组的顺序,变动语序,可组成意义不同的词组,按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可分为SVO(主动宾)、SOV(主宾动)、OVS(宾动主)和VSO(动主宾)等类型[2]。例如:““好爸爸Хорошо, пап”与“爸爸好Папа хорошо”;“我爱妈妈Я люблю маму”与“妈妈爱我Мама, я люблю”,通过对比发现,中俄语序存在明显差异。一条完整的句子由多个词语组成,每个词语表达相应的意思,一旦语序出现变动,则会造成整个语句的意思出现变化。例如:“妈妈说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变成“妈妈说不听话的好孩子不是孩子”存在明显的意思错误。汉语中强调主谓宾的合理应用,一旦主谓宾的顺序发生变化则会出现产生另一种意思,而这种语感需要在总结经验中慢慢养成。由于俄罗斯学生汉语语感不强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普遍出现语序错误。

3.搭配不当

词语搭配不当存在多种形式,包括:语句搭配不当、语序搭配不当、字词搭配不当、语意搭配不当等多种形式。例如:语句搭配不当“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艰巨和紧张。(应该分开说:“任务沉重,工期紧张”);语序搭配不当“老鼠喜欢自己抓小猫”俄语:Крысы(老鼠) нравится (小猫)себя поймать котенок”俄语与汉语存在语序差异,(汉语中应将老鼠与小猫进行顺序调换);而俄语中Крысы(老鼠) нравится (小猫)并列出现。字词搭配不当“我们不是产生者,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应将产生改成生产);诸如此类的病句都属于搭配不当错误,在汉语应用中容易曲解语意,造成意思传达错误。此外,汉语同音、同义、同形词语非常多,存在严格地搭配规律。由于,汉语学习与俄罗斯学生母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加大了学习过程中的偏误率。

结语:综上所述,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受学习兴趣、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许多现实性问题,阻碍了对外汉语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俄罗斯学生整体汉语学习水平,教师必须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加强对习惯性偏误的重视,制定全面的偏误应对策略,才能进一步实现汉语学习“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40-03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G2011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费良华(1968―),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是学好古代汉语、语言学等课程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工具性课程。现代汉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现代汉语课程理论性强,教材中的例证语料多为陈旧的一般语言运用实例。如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循守旧,不能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不能采取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引发教与学之间的诸多矛盾,如学生不爱学、教师不爱教、授课效果差、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等。要避免出现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且应该常改常新。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跟上语言发展的脚步,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一、确立教学改革的目标

实行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教改经验,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最终确立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定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并且对人才的质量不断提出新要求。尽管近些年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步入社会,但是这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一方面,虽然每年有大量的本科毕业生进入社会,但许多一线岗位仍然缺少能胜任的合适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本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很多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种现状意味着,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矛盾。

解决这种供需矛盾,应从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改革入手,并且具体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细化到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本课题组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现代汉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力争把理论传授与实际应用密切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二、调整教学内容

调整教学内容主要是灵活取舍教材内容,适当增删,把握详略。无论多么优秀的现代汉语教材,都无法保证知识系统完整无缺,无法具备不同地域的普适性,也无法与语言发展完全同步。因此,本课题组在调整教学内容方面的总体思路如下:针对学生就业方向和地域情况,结合语言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详讲或增添应用性强的内容,略讲或删减应用性弱的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授课质量,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满足学生日常语言应用和学习、工作需要。

(一)针对学生就业方向做出调整

我校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都开设现代汉语课程。课题组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就业方向,分别调整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或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等。针对他们的工作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如下:增加大量的训练内容,保证讲、练的比例达到1∶1;教学中用新近的例证语料替换陈旧的例证语料,并增加选自应用文体的例证语料。教学内容调整的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基本功,提高学生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经过内容调整,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能客观分析各种语言现象,具备处理现代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能准确解读文学作品或公文材料,能准确运用现代汉语进行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而且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在文化、宣传、管理、企事业等部门、单位从事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工作。对外汉语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内容调整基本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但也做了特殊调整。例如:在基本理论教学中,融入与英语的比较;用一些对外汉语教学中典型的例证语料替换一般性的例证语料。调整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体系的认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知识体系进行比较的能力,使学生在准确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能准确无误地解释具体知识点。

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和管理工作等。编辑出版学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新闻宣传部门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编辑、出版、发行及文化管理等工作。由于新闻学和编辑出版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具有相似性,这两个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也基本一致。例如:加强拼读、拼写的教学与练习,强化训练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规范读音和写法,强化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除使用教材中的典型例证之外,增加大量与新闻、出版相关的例证语料。调整的目的在于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突出应用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结果显示,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深厚,具有较强的分析处理语言文字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针对学生地域情况的调整

我校学生以广东生源为主,外省学生所占比例不大,且比较分散。广东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虽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受粤语方言的影响,学生在使用现代汉语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例如:在语音方面,翘舌声母、儿化音节、轻声发音不准;在语法方面,存在“你有吃吗?”“你走先”“六块五钱”“好大风”等方言句式和方言语序。

针对上述问题,在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中,强化部分理论知识的教学,并辅以大量练习,纠正学生在现代汉语运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针对语言发展变化的调整

任何语言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现代汉语也是如此。大量的新词(如网络词、外来词等)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一些新的语言形式虽然突破了原有的语法和语义规则,但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所使用。面对这些新的变化,现代汉语教学也不能墨守成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这些新词出现的合理性以及使用的范围,引导学生关注新的语言形式,分析思考这些语言形式在表达上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副词+名词”“副词+动词”结构,形容词带宾语现象等。由于教学能贴近生活语言实际,学生学习兴趣十分浓厚,乐于分析和思考并积极调查研究。

三、优化教学模式

(一)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增强师生互动,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改进教学方式,调整讲授内容,增加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多种教学工具,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言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语言使用调查、演讲、写作训练等。语言使用调查旨在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语言现象的能力。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撰写调查报告或在课堂进行讨论。调查内容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学生关注的或发现的语言使用现象都可以作为调查内容。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由教师和学生商定主题,利用学生自习时间或教师授课剩余时间进行演讲,还可以定期举行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写作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此项训练有别于写作课上的写作练习,一般字数要求不多,主要利用学习的内容,如词类、句法成分、修辞格等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经过教师们不懈的努力,现代汉语课程一改语言类课程枯燥无味的面貌,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被评为校级优质课程。而且现代汉语的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能准确分析各种语言现象,能准确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后续课程教师们普遍反映,学生的语言功底有了很大提高。经过初期的教学改革实践,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以后的实践中,仍然需要深化改革,稳固改革成果。

参考文献:

[1]刘顺.现代汉语教学改革刍议[J].语文教学研究,2005(11).

[2]夏慧敏.高等院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4).

[3]陈黎明,温欣荣.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第8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关键词:北京;游学项目;内容设计;实施模式

作者简介:郭凌云(1977-),女,河北唐山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文化交流学院,讲师。(北京 100026)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096-02

一、北京地区实施游学项目的意义和现状

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游学”(study abroad)主要是指通过游览、参观等跨文化体验方式进行目的语学习并了解目的语文化的教育模式。“游学”将“游”与“学”结合起来,以游促学,以学导游,既能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又能够促进留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富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越来越受到留学生的青睐。

北京地区发展游学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将旅游产业作为内容之一。发展旅游必须依托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文化定位才能获得突破。发展游学项目可以将对外汉语教育和北京地区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对外汉语教育和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既能促进北京市留学生规模的增长,又能增加北京旅游行业的效益,在实践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有助于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

在北京地区发展游学项目也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就旅游魅力而言,北京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化积淀,留存了大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大都市。就对外汉语培训能力而言,北京拥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众多的知名高校,还拥有经贸类、医学类等专业高校,这些高校具有丰富的对外汉语培训经验,拥有大量专业的对外汉语培训人才,能够为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优质的师资、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课程,另外,近年还迅速崛起了不少优秀的民营语言培训机构,也具有较强的培训实力。就语言环境而言,相较于南方语境,北京话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留学生沉浸其中,有助于掌握比较地道的汉语。

很多国内外的语言培训机构都认识到了北京地区游学项目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了形式各异的北京游学项目,游学项目呈现出了井喷之势。在这一趋势下,2008年奥运会前夕,国内近百家旅游、汉语教学及相关机构在北京召开了关于游学项目的全国论坛,探讨相关发展策略,推动了汉语游学项目的发展。与项目开展的火热程度相比,对外汉语界对于游学项目的研究却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适应游学市场迅速发展的需要,亟待成熟完善。

就游学项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存在不少待改进之处:其一,内容设计缺乏系统性。内容设计是游学项目的核心,但是目前却缺乏比较明确的设计标准,导致“游”的内容以旅游、猎奇为主,不能系统深入地体现中国文化特点。其二,实施模式缺乏科学性。“游”与“学”缺乏有机联系,“学”的汉语在“游”的过程中很难应用,有些项目甚至并未在“游”的部分设计汉语实践的内容,只是半天学汉语,半天游玩。导致“学”与“游”只是被生硬拼凑在一起的两部分,缺乏相关性,造成学生感到汉语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高,对于汉语学习畏难情绪日益严重,甚至会逐渐放弃汉语学习,只对旅游部分感兴趣。因此,应深入研究游学项目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游学项目的发展。

二、游学项目内容设计

游学项目的内容设计应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基于他们的兴趣和切实需求,建构实用性强、定位明确的体验式内容体系;同时,“学”的项目必须与“游”紧密结合,学是游的语言基础,游是学的实践应用,实现二者的互相促进,切实促进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在实践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

1.“游”的内容设计

“游”不只是“旅游”,而是“游览”、“游历”。“游”的目的在于使留学生通过对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亲身体验、经历等,能够对中国社会文化形成比较客观、深入的理解。因此除了对一些知名旅游景点的参观之外,还应包括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多种体验方式。

内容设计上应以文化为核心,以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主线,设计相关游学专题;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体现出来,在跨文化背景下展现北京的变化和发展;既要紧扣北京的区域优势和特点,也要以点带面,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各高校应将游学项目与本校的学科优势结合起来。

在类别上,应根据学生需求设计项目,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实用性。项目设计不应为“俯瞰式”,而应为“融入式”,让留学生切实接触到北京人的生活,感受中国文化。因此“游”的内容可包括以下五大专题,每个专题下设相关小专题。简要例示如下:

(1)吃在北京:品尝烤鸭、涮羊肉等北京特色菜或爆肚、豆汁儿等特色小吃、簋街等餐饮一条街品味特色美食。学做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等特色中国菜。

(2)住在北京:游览胡同和四合院等民俗建筑,游览故宫、天安门等皇家建筑,北京新农村游(如密云等民俗旅游地)。

(3)玩在北京:传统风景名胜游(游览长城、颐和园等风景名胜地),现代娱乐游(三里屯儿、欢乐谷等),传统艺术游赏(看京剧、功夫表演、学写书法、学画中国画等),文化创意区游览。

(4)购物在北京:包括传统商圈(潘家园、琉璃厂等)、现代商圈(西单、王府井、蓝色港湾等)、特色商圈(虹桥、马连道、秀水等)等,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具体情况进行组合搭配。

(5)养生在北京:中医诊脉;中医按摩、足疗、针灸、刮痧;学打太极拳等。

这种设计分类以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既能使留学生比较全面地体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助于所“学”汉语内容的实用性,便于学生在“游”的实践中应用汉语进行沟通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一些小活动在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都可以灵活运用,帮助留学生感受中国风俗文化,增强项目趣味性。在设计具体的游学项目时,专题式的结构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兴趣和时间进行调整。

2.“学”的内容设计

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根据汉语内在规律和留学生的文化认知规律,重视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双重提高。“学”应从“游”出发,围绕专题内容进行学习,通过游览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中国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与此相关的语言实践。

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语言水平设计项目的难度梯度。根据留学生的游学时间安排,可分为短期项目、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短期项目主要指一个月以内的游学项目,中期项目指一个月以上至三个月的学习项目,长期项目指三个月以上的学习项目。游学时间不同,涉及到的游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同。

根据语言水平,游学项目可以分为初、中、高级。初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半年以内汉语培训的留学生;中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半年以上至一年时间汉语培训的学生;高级项目主要针对接受过一年以上汉语培训的留学生。语言水平不同,项目实施中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不同。

(1)初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词汇和简单句式,文化学习主要以感受、了解表层文化为主,如中国的建筑、饮食等。教学目标为:通过学习,在游览过程中能够理解他人比较简单的话语,能够就简单话题与他人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意图,能够完成简单的交际任务,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中国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2)中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一般的社会文化专题所涉及的词汇和能够表达较复杂意义的复句学习。文化学习主要侧重培养文化认知能力。教学目标为:在游览过程中能就一般社会现象与他人进行沟通;能够与他人合作处理游览过程中遇到的一般事务,能够比较完整清晰地叙述游览过程和个人感受,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能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比较客观地理解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3)高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应侧重较专业的词汇学习以及成段表达能力的训练。文化学习主要侧重于培养运用文化知识处理跨文化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为:能够就中国社会文化的主要专题内容与他人进行比较深入的交流;能够与他人合作处理游览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复杂的事务;能够用比较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层感受,能够运用已有的文化知识较好地解决具体的社会文化问题。

三、游学项目实施模式

根据游学项目兼顾“游”和“学”的特点,游学项目实施包括“游前学”、“游中用”、“游后评”三个基本环节。“游前学”环节通过搭建支架、个人探索、协作学习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汉语词汇,初步了解和思考相关社会文化现象。“游中用”环节通过系列任务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观察中国社会现象,并应用汉语完成实践任务,对相关社会现象进行描述和评价。“游后评”是每个具体的游学活动后的评估与反思,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内部互评、教师评价等,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总结学习经验和教训。通过这三个环节,能够培养留学生运用汉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跨文化背景下比较客观、恰当地分析社会文化现象的能力,有助于汉语水平和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

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不同水平留学生的游学项目虽然基本专题和实施策略相似,但是涉及内容和任务难度却有显著差别。应根据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适当支架,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因为篇幅所限,下面仅以初级水平的教学模式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游前学”和“游中用”这两个环节。

1.游前学

支架搭建:教师根据专题提供相应词语和基本语言结构,辅助学生掌握基本餐饮用语,了解一般食品和典型中国菜的名称,熟悉就餐语言等。

个人探索:查词典,能说出大部分跟自己国家一样的食品名称。

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典型中国菜,包括购买原料,寻找食谱,制作全过程。小组成员要恰当分工与合作。

2.游中用(情境创设)

请对中国人进行调查,然后做成PPT,进行展示。

其二,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习时段的不同,游学内容和实施策略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对于长期生,可以在项目开始就设计一个整体任务,作为最终的考核任务,留学生可以在整个游学期间分步骤完成。通过游学期间各个专题内容的学习,学生在游学结束时将能够获得对于北京、中国人的较完整印象。

对于短期生,涉及的内容和任务可以更集中一些。比如中高级阶段的短期生“玩在北京”专题,相关教学任务可以进行如下设计:首先,提供预备任务,要求学生提前搜集景点有关资料,介绍景点的位置、历史、相关故事和传说。全组修改讨论后,提前交给老师,教师进行修改后再返还给学生。然后,游览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搜集资料,介绍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或者介绍自己国家同类景点等。还可以要求留学生同时用汉语完成本专题相关调查任务。比如,就某一专题对景点的中国游客进行采访,也可以采访他们的游览感受。要求学生最好配备录音笔、照相机、小型摄影机等,方便后期对采访资料进行加工。最后,游览结束后要求留学生写出游览指南,包括行车路线、人均消费、最佳景点推荐、个人游览感受、团体游览感受、中国人对这一景点的态度调查等,辅以图片和照片,做成不同语种的游览手册,赠与或卖给其他留学生。

第9篇:对外汉语的现状和趋势范文

关键词:汉语教学;教学大纲;规范化论;聚合发展理论

Abstract:Ever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HSK,Chinese teaching has taken great changes in Xinjiang and goes with the stream of language teaching at home and abroad.But there still exists some faults in terms of teaching regulation.The author thinks it necessary to formulate language syllabus for Chinese teaching to ethnic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umstances of Xinjiang,to regulat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Chinese teaching;language syllabus;regulation theory;development theory

解放以来,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已有50多年的历史,如果认真总结这半个多世纪的经验,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的发展趋势并从多方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必将对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和保证作用。

一 问题的提出

自1978年以来,随着全国恢复高考,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规模有了很大发展。通过实践也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汉语教学活动仍显得滞后、不规范。近些年来,我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虽已从经验型迈向了理论型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教学活动中经验型色彩还比较浓重。各个学校的教师都在努力探索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的规律、方法以求提高教学质量,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说,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应该教什么,各个阶段怎样划分,阶段划分的依据和各个阶段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评价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等等这些问题有的学校做得好一些,有的学校则无章可循;即使是有章程的学校也缺乏可比性。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关系到从整体上提高我区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继而影响到我区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 制定我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

(一)制定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大纲,规范教学内容

1. 课程的设置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计都离不开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应有的合理的理论、知识、能力结构;理论、知识、能力结构又决定着所应开设的课程。也就是说,应该建立“培养目标──理论、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的培养模式。从我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目前在课程设置方面尚存在着两个尤其应该注意的问题:(1)应该开设的语言、能力课程开设不全,或者是开设得不到位;(2)课程结构缺乏层次性,或者说应该开设的有些课 程界线不明。课程开设不全,对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说,必然会影响人才的质量。需要指出的是课程设置不全是显性问题那样容易受到重视,更应注意的是课程界线不明显。应该看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尤其是预科汉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为了使学习者顺利地进入专业课学习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为此,针对学习者应有的理论、知识、能力结构三个方面,必须开设三类课程:首先是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课程,这是各种类型和阶段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第二是为适应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必须告诉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第三是作为人才素质的文化知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导入适当的文化内容对学习者不断提高汉语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这三类课程的要求、 任务 和他们之间的界线不明,就很容易导致课程体系的混乱和某些课程教学内容的不规范。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汉语课应该教语言,不突出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

2.教学内容的规范化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教什么?多半取决于编写、选用什么教材。新疆的各个高校在90年代中期以前使用的是自编教材。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HSK的引入和由此引发的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更新,许多大中专院校都先后选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院校编写的对外汉语教学教材。自使用了这些教材后确实使我区的汉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点勿庸置疑。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使用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对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不是完全适应 ,主要体现在语料上的不相适应。二是我们目前所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本身就有缺陷。我们曾考察过四套精读教材,以词汇为例,如果把HSK词汇大纲作为标准,有一本教材的词汇常用率仅为43%;另三本教材的情况稍好一些,常用率达到75%左右。至于教材中语法项目的出现和分布,我们还没有进行全面的统计,但理论语法所占的比例较大,实用语法的比例太小。由此可见以对外汉语教学的标准来代替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标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和发展。因此,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区少数民族实际的、循序渐进的和科学的《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词汇、汉字与语法大纲》、《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大纲》和《新疆少数民族汉语考试大纲》。唯此才能使我区的汉语教学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并使我区的汉语教学水平能够不断得以提高。

(二)对统一的教学大纲提出几点设想

1.科学性

针对我区对少数民族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认真总结几十年来已有的经验。许多学校几十年来虽说“各自为政”,但也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应该说为制定教学大纲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制定教学大纲时我们还应将国内外较成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内化到我们的教学大纲中。在制定教学大纲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英语教学中制定教学大纲的经验。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进行了多次总体的专题研讨会,当初制定的《大纲》“说明”中说,他们在教育部的主持下在高校中组织了一系列的测试,在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可靠的数据,进而就基础阶段的任务、阶段划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这就是说既有各种会议集纳各种意见,又有一系列科学的测试,使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再者要不断吸纳国内外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内化到大纲中去。上述英语教学大纲1982年修订的主要方面就是吸收当代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测试研究的成果。该大纲十分醒目的是有“功能意念表”和“交际能力表”,很多论著倡导的功能法、交际法所迫切需要的内容都在大纲中得到了体现。因此,在制定我区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大纲时要努力避免经验性的态度和方法。

2.操作性

操作性就是规定要具体。比如说,文中所述英语《大纲》的语法项目不仅规定了要讲什么,还规定了讲到什么程度,同一个项目可在不同阶段作螺旋式的逐步深化;词汇项目不仅规定了词目,而且列出了义项,规定了不同的义项应该出现在哪一个阶段,而不是词典的搬家。否则就可能使不同义项埋在课文中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钉子。

可见,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是发展并深化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奠基”工程,是重中之重的基本建设。新疆的汉语教学界应从各个学校抽调人员,组成精兵强将,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区汉语教学的教学大纲,以便进一步深化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

三 实施全疆性的成绩测试

目前,我区有各级各类大中专院校几十所,中小学几千所,几乎在所有的学校里都有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机构,从总体上说,某一学校的教学质量如何?对学校来说,自己的教学质量在全区处于什么地位?应该怎样努力?目前还没有统一量化的评估标准。许多学校都是凭着各自的责任心和经验去做,质量取决于自身的办学经验、管理水平、师资力量和学生的素质,缺乏整体的激励、监控机制。这种状态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也不利于某一特定的单位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本人认为除了要制定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规范外,可以分不同层次实行全疆性的成绩考试制度。这一考试的目的在于全面检查大纲的执行情况,促进教学大纲的贯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是评估各单位教学质量和开展校际交流的一种手段。当然,我们在全疆已推行了HSK,但目前的HSK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HSK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我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方面。况且我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和需要 。新疆的汉语教学界应从我区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根据新疆的实际在我区实施统一的成绩考试制度。但必须像制定教学大纲一样,组织专门班子,研制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依据应该是教学大纲。

当然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可是一旦得以实现,必将为考察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能力提供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将对今后少数民族学校和预科汉语教学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提高汉语教学水平。

四 加强我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管理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除了教学活动以外,教学管理也尤为重要。加强教学管理是加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支柱。目前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单位和部门的管理水平和情况也很不一致,教学管理中偏重于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当然十分重要,但不能代替教学管理。在这方面一要靠自身的不断探索,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加强有组织的信息交流,学习其它学校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而目前这种交流仅是自发的、单线的、不成系统的。在这方面不妨借鉴一下教育部管理外语院校的经验。教育部对外语院校的领导除了其它形式的领导以外,还设有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会议。每年一次,参加者有主管教学的院校长,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和教务长。从1995开始,为了深入研讨教学工作,又单设了协作组教务处长会,也是每年一次。高教司及其下属的外语处有什么新的设想和动态都会提交到这个会上讨论。除了行政系统外,还设有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他们在教学业务指导协调方面协助教育部高教司外语处做了不少工作,本文中所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就是这个委员会负责制定的。因此,在我区也急需设立一个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结束目前各个学校,尤其是各个大中专院校在汉语教学方面各自为政的局面。制定出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来指导、规范汉语教学,这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几点思考与建议:

1. 建立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三个具体机构。即,小学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学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院校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三个委员会的分工协作,建立完整的大、中、小学教学体系,使我区的大学基础汉语教学与中小学汉语教学很好地衔接起来,以求小学、中学、大学汉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能稳步提高。我区的汉语教学必须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将整个汉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改革还处于各自为政阶段,或者说,还没有有机地、科学地衔接起来。在小学阶段应解决的问题,不要带入中学;中学阶段应解决的问题,不要带入大学。要避免重复,缩短“补课”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这应是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职责。

2. 分级教学,分类指导,使不同学生、不同学校的汉语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汉语是一个长期学习过程,而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仅就高校汉语教学而言,目前只有少数学校采用了分级教学,多数学校是学一年基础汉语,再加上一个专业汉语阶段。由于不重视能力的培养,许多学生在通过了学校规定的HSK级别后就放松了汉语的学习,因此,要很好的贯彻“分级教学”,真正作到“四年不断线”,把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来抓。同时,针对教学对象不同、生源水平不一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及汉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进行分类指导。学校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的教学实验和改革,闯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路子。

3. 加强对汉语教学的管理,强化汉语教学建设。针对我区的汉语教学实际,建立科学规范的汉语教学管理控制系统尤为重要,这也是提高我区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教学和教学管理活动中我们应对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总结,把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联结起来,探索出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充实教学管理控制系统,从而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保障。

4. 进一步完善考试与评估制度。HSK考试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对我区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产生了促进作用,但是把HSK考试与学习者的毕业证书挂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HSK考试不应成为我区汉语教学的指挥棒,只能作为检验我们汉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且,即使对HSK考试而言,我们也要进一步改革,使之适应实用性汉语教学的需要。目前,HSK考试应增加口语与写作的考试,从而加强对学习者汉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学校自己设置的考试,也应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全面考查,促使学生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汉语实用能力。

5. 到目前为止,我区汉语教学界的大多数汉语教学的改革探讨与实践都是局限于某一具体阶段性的论证,都是对微观教学阶段、教学环节或教学手段的思考,还没有将我区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宏观整体进行规划,所以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无法明确起点。笔者认为,对汉语教学进行改革和规范化一定要打破传统研究框框,转变思路,从“大汉语”格局入手,站在国家发展与全区汉语教学的层面上来关注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汉语教学,从而构建我区小.中.大学汉语教学“一条龙”体系。这也是我区汉语教学尽快走出低谷,迈向发展的惟一选择。

6. 此外,为推动我区汉语教学改革,我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符合我区汉语教学实际的相关文件,稳步推进我区的汉语教学改革,使我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进一步走向规范化的良性发展道路,从而促进我区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自引入HSK以后,在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上已有了很大变化,即从翻译教学方法转向了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的直接教学法。新疆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尤其是民族汉语预科阶段的教学属于新疆高等院校的一个特殊层次,是进入本专科专业学习前的准备阶段。汉语课程作为整个民族教学的“奠基”课程,对于提高民族教学的质量,更好、更快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整个汉语课程教学体系上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学习语言的规律,对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语言技能培养、语言能力及水平的测试等环节作出规划设计,使整个教学活动朝着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这对民族汉语教学整个过程具有直接的指导性作用,对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高级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2]施光亨.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1997增刊.

[3]施光亨.关于汉语教学的若干议论和思考[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

[4]李扬.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英)皮特·科德.应用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6]汪刘生.教学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7]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