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如何传播企业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传播企业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传播企业文化

第1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落地执行力

一、四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说”得还不够。一是“说”得太少

由于四四企业文化刚刚成型,很多领导包括企业文化工作者对它都还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所以现在公司内部能真正把它说清楚的人还非常少。二是“说者”有意,“听者”无心。近年来,公司虽然通过报、刊、网等宣传媒体,以及庆典晚会、文化沙龙等活动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宣传,但据了解调查,还有大部分员工,尤其是部分干部对此不甚了解或了解不全。

(二)“做”得还不实。一是如何“做”还不明确

比如我们的企业精神中有“奉献”一词,那么领导如何做才算奉献,员工又如何做到奉献?这些关键词的表述还不太明确。二是执行还不到位。虽然近几年公司的执行力有所增强,但我们所提倡的理念还没有完全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中,有悖企业理念的行为也有发生。

(三)企业文化工作者队伍素质急待提高

目前公司明确企业文化职能的就是“企业文化处”(是新闻中心的一个部门),从业人员全部都由宣传干事或政工干事兼任,机构、人员均不健全,再加上专业素质较弱,企业文化对四四而言是一个新事物,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基本靠自学和摸索,所以专业素质整体较弱。

二、四四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一)坚持发展的原则

打造四四企业文化首先要坚持发展,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要着重协调处理好三大关系,即:战略、运营、人员的关系;基础设施改造、新增项目的关系;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

(二)持续一贯的原则

四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标识等文化内核应持续一贯地进行宣传、打造。

(三)与时俱进的原则

四四企业文化建设要在持续一贯中前进,在传承融合中创新,不断充实、完善与解读“祖国需要我”文化的内涵,使之适应发展的需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四)广泛参与的原则

四四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全体员工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中进行传播,保持文化的群众性。

(五)高度统一的原则

四四企业文化建设应秉承中核集团公司“四个一切”企业精神的精髓,应在“艰苦奋斗”文化的大框架下进行,并为传播四四企业文化而不懈努力。

三、四四企业文化落地的策略

(一)把企业文化“说”出来

一是实现宣传媒介联动。除继续利用好“台、报、刊、网、杂志”等宣传媒介进行专题宣传外,同时要明确二级单位的宣传媒介开展同步宣传,因为许多基层员工习惯浏览公司内部的宣传媒体,这样可增强传播效果。二是创新宣传活动载体。公司曾举办的“我身边的人”小故事的征集、“廉洁文化漫画展”、一年一度的夏日文化广场、创优争先等系列活动都是很好的活动载体。下一步我们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把文化建设推向深化:首先可培养一批以基层员工为主的文化宣讲员,成立“四四企业文化”宣讲团,到周边地区进行宣讲、推广;其次可以开展“文化共享”活动。

(二)把企业文化“融”进去

一方面我们可按照中核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的要求,做好生产现场、办公环境的覆盖,用“祖国需要我”这一品牌的巨大影响力来感召员工、开拓市场。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建立文化墙或宣传橱窗的形式,把四四企业文化的内容宣传、覆盖到所有生产项目,突出四四企业文化的有形建设。

(三)把企业文化“做”到位

如何把四四企业文化从精神层面转化为企业行为,重点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关键人物—领导。一是从日常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对员工的言传身教。二是充分利用每一次困难或危机来强化企业文化。三是建立符合企业文化的干部任免标准。

关键部位—岗位。一是通过履约守信、筑造精品,将“诚信”篆刻在我们的产品中;二是通过为公司提供细致、周全的服务,赢得公司信任;三是关注外来人员,为构建和谐企业而努力;四是通过实施6S现场管理,塑造美观、统一的现场环境,打造好“祖国需要我”这块品牌,推出形象;五是通过举办岗位技能比武、岗位技能展示等活动,把文化建设铺到基层。

第2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是丰厚的,企业文化的传承也是广泛的。但不容回避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很不平衡,不少基层单位的企业文化根基不牢,缺乏文化氛围和团队活力,而且这还不是个别现象。代表企业真正文化实力的,不是中十六联、西油库、采油43队这些先进的典型单位,而取决于绝大多数基层单位文化环境和最广泛的员工行为。如何让企业文化遍地开花、硕果满枝,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需要进行大力的文化传播,在企业基层团队,开垦出更多的文化良田。

在基层团队里,众多的员工聚集在一起,如何共同去创建百年油田的大业?怎样才能做到齐心协力?这些都需要靠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和辐射功能来实现。员工的个体目标和公司的集体目标、管理干部和岗位员工的磨合,进而达到协调一致。需要靠传播沟通这根导线来串接,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各功能的积极作用。离开传播与沟通。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形成,而要巩固和发展企业文化,用文化力来促进发展力,更离不开传播与沟通。企业文化的传承是团队建设和发展的精髓。通过文化传播。把企业文化的种子撒播在每位员工的心田。将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塑造出一种良好的、富有个性的团队文化氛围。我们传播企业文化,就是要让员工看得见、感受到、自己做,从而使优秀的企业文化转化为团队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工作行为。

企业文化传播首先需要各级管理干部承担起传播的责任。管理干部要高度重视。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的塑造文化、传播文化。努力的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每个管理干部都要注重自身修养,强化规则意识,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履行好各自的职能和义务,自觉地加大企业文化的执行力度,为员工群众做好表率。

搞好企业文化传播关键是要锁定目标,把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措施落实好、实施好。尤其要找准切人口,把基层队站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帮助基层队站完善文化设施,找准文化定位。丰富文化载体,推进基层环境文化、节约文化、安全文化、行为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家园文化、亲情文化、聚合文化、廉洁文化、务实文化等建设活动。同时,要用制度规范、考核机制等给基层团队文化建设一定的压力和激励。

企业文化传播,重中之重是要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首先。要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培训。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包括有奉献、团结协作、以人为本、创新、追求卓越等精神。基层团队要通过企业精神培训,让员工树立起团队观念,宏扬敬业、奉献、合作,创新精神,强化大局、责任、规则、效益、安全创优意识。其次,要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培训。员工的言行举止和工作态度,都体现着员工和团队的风貌,也体现着企业精神。基层团队要注重行为文化建设,要对员工行走、乘车、着装、接打电话、文明用语、参加会议、接待检查参观,以及岗位标准化操作等做出明确规定和要求,让员工在规范中求养成,在养成中求规范。另外,要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要通过上技术课、岗位操作练兵、技术赛巧、技术革新、师带徒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熟练掌握胜任工作的技术、规避风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本领。

第3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IT企业;特色;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一、绪论

知识经济时代,IT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领头产业,在整个国家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我国的IT产业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管理方式也有待完善。如何使IT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物质资产的地位逐渐降低,文化资产日渐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的新经济时期,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不失为使我国IT业的发展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的理想途径之一。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于IT企业的重要意义,并为IT企业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建设特有的、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IT企业文化综述

1.IT产业概述

⑴IT产业的界定。IT业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核心,以传送数据为主的产业。IT产业是以IT业为主导的,包括如信息传播、传导业,信息流通业,知识生产业,信息存储业等与IT业紧密联系的各业所组成的集合。IT产业是新兴的战略型产业,是资金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是高渗透、高增值型的产业,同时又是高创新、增长快、综合性强的复合型的可持续发展型产业。

⑵ IT生产力要素。IT生产力是以计算机及网络作为物质技术基础和标志的生产力。IT生产力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其共性是同样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特性是其各要素都具有自身的特点。IT生产力的劳动工具与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系统密切相关;IT生产力的劳动对象则是信息资源。

2.IT企业文化的内容

⑴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主要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等。企业的物质文化直接影响顾客的感性认识,进而决定顾客对该企业的优劣判断。它受企业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制约,具有从属性、被动性;又是人们感受企业文化存在的外在形式,具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⑵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关系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开展。

⑶ 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职工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关系到企业能否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能否有生命力,能否持续长久,也是一个企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⑷ 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灵魂。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等,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它由企业精神力量形成的一种文化优势;是企业人文化心理沉淀的一种群体意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文化。

三、IT企业文化的现状

(一)IT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的了很大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理论生搬硬套,目前主流的企业文化理论都来自于美国和日本,而中外文化差异,在运用中全盘“拿来”,是中国文化缺乏特色;理论脱离实践,我国企业文化研究缺乏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使得企业界和文化界脱节,造成了IT企业缺少合适的理论指导。

(二)IT企业建设特色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振奋企业精神。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这种精神和信念我们称之为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

2.有利于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评价事物与行为的共同标准,它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确立了精神支柱,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特性,能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释放潜能,要想充分发挥企业价值观的功效,就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帮助企业确立价值观。

3.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建设是内强员工队伍,外拓企业知名度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形态,由企业的视觉形象、队伍形象、管理形象等整合而成,它是企业一笔无法估量的无形资产。企业有了良好的形象,可以赢得信誉,可以争得社会的认同和信任。

4.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高的员工素质,有助于全面增强员工与企业的素质,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与发展的能力。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就需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如何提升员工素质,这需要从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来开展,运用企业文化的功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新型学习观,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

四、如何建设IT企业特色文化

1.IT企业家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在IT企业文化的构建、运用中,有一个贯彻始终的核心人物——总裁。如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总裁就是高举企业文化的旗手。总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不单单是一个身体力行者,更应是一位导师,担负起把握企业灵魂和发展方向的职责。他在创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形成与变革必须由企业核心领导层身体力行倡导才会成功。

2.建立起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任何IT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而员工对文化总有许多个人见解。很多IT企业在引入新战略或者进行变革时,经常忽略对其企业文化的考虑,结果往往是“手术很成功,但是病人却死了”。IT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它必须要得到企业成员认同。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企业文化。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广泛宣扬,让全体员工都参与文化的产生过程,最后得到员工认同。

3.通过行为规范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IT企业应该制定专门的行为规范来保证企业文化的整体建设工作。该规范应该在IT企业家的直接领导下,指导IT企业文化的设计和推广工作。除此以外,IT企业还应该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传播机制。应该改变传统纵向的企业文化传播途径,充分利用IT企业的技术优势,建立全员实时共享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快速传播途径,克服时空限制;及时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信息传播到每一个员工当中,使员工不断深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贯彻。

4.对企业文化进行总体规划。IT企业文化的核心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的价值理念和人的思想意识。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贯穿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它的变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而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扎实、长期的培育工作,做好详细的规划,通过长期的努力和整体的提高逐步实现目标。通过对企业文化进行总体规划,从理论上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在实践中深入贯彻企业文化,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软环境的建设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的也地位越来越重要。IT业作为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文化的意义更加重大。本文粗浅的分析了企业文化及IT企业文化的内容、特点和我国IT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IT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以期对我国IT企业文化建设实践有所启示。我们期待着我国IT企业尽快形成和完善自己独具特色的IT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邱力生,曾一昕.IT经济学[M].武汉出版社,2003.

[2]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王吉鹏.企业文化的个细节[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第4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两微一端;企业文化;建设;微博;微信;移动终端

信息时代来临,新型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形成了微博、微信、移动终端(或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到2016年3月,腾讯集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平台共有5.49亿活跃用户,微信客户端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而在媒体方面,近80%的微信用户都会关注微信公众号,而在这些用户关注的公众号中,73%是企业或者媒体。对群众而言,新媒体的产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社交互动、表达建议以及行为方式的途径,对企业而言,它们不但带来了营销手段和管理模式的革新,也使得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环境。

1 企业文化与新媒体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所有员工共同遵守并按其行事,它是全体成员行为态度、观念、价值以及信仰的总和,是企业随着自身发展逐渐形成的围绕价值观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更是能凝聚企业员工并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说,员工的思考、运作方式都展现了企业文化。反过来,通过了解企业文化,就能了解组织的功能、规范以及价值观,并可以将不同的企业进行区分。优秀企业文化与员工期望相融合,形成对员工的激励、导向、约束、凝聚以及辐射等功能。首先,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尊重员工、以人为本的,它能激发员工的能动性,让其主动参与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并在参与中让自身需求得到满足,价值得以实现。第二,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它有助于企业实现其自上而下的框架设计,引导员工按照企业所期望的方式行动。第三,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它不仅是写在墙上的标语,更是一种弥漫在企业中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形成一种非正式的规则体系,潜移默化地约束并促使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自觉的完成企业交予的工作。第四,企业文化具有凝聚作用,这种凝聚作用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把员工团结到一起。最后,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还表现出外在的辐射功能,它展现了企业的风貌,通过媒体传播企业理念,聚集人气,对企业的宣传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的兴起营造了一个全新的企业管理空间,给企业文化建设与传播都带来新的挑战。基于数字化的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在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实施观察外界的动态变化,适时地发展企业文化。信息多元化造就了新媒体的开放性与复杂性,使得深造其中的人逐渐受到影响,思想或价值取向发生改变,加大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当员工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提出意见,若企业互动不及时,或对互动信息处理不当,则有可能影响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不良信息的扩散。但同时,新媒体也为企业文化的相关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新媒体为企业形象宣传提供了新的窗口,使顾客更快接收到企业信息,对企业文化的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新媒体有着多样的传播通道,这缩短了员工与企业的距离,促进了员工与企业的沟通,对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有积极作用。最后,当企业形象受到损害,企业的负面信息被恶意利用时,企业及员工都能及时了解这些信息,迅速做出应对,引导舆论,重新树立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

2“两微一端”在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从企业文化与新媒体的互动中可以看出,新媒体主要在两个方面对企业文化起作用,其一,有助于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其二,有助于在企业外部的企业文化传播。“两微一端”是新媒体的主力军。企业必须利用好“两微一端”的助力作用,做好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工作。

2.1 对内:企业文化建设

传统企业文化建设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而“两微一端”正好补足,改进企业文化建设不足。第一,企业文化建设常常脱离企业管理实际而沦为空喊的口号,诱发表面主义,“两微一端”的应用,能成为一方客观评判,检验企业文化是否脱离实际。第二,许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容易忽略员工的因素,只把他们当成企业的服从者而不是参与者。在这方面,微博与微信在企业员工与企业管理人中架起了桥梁。员工的微信与微博是他们表达意见、想法、观点的场所,收集员工的思想动态,基于这些信息设置的企业文化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应该是一个随时展不停调整及完善的动态过程。因此,企业更应该利用好“两微一端”的信息平台,充分吸收外部环境中具有时代性的因素。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同时在微博、微信以及客户端中建立企业文化。首先,通过“两微一端”经常企业的最新信息,推送给员工,鼓励员工回复,形成互动,让他们时时感受到与企业同在,增强文化认同感[1];其次,与员工工作与生活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两微一端”,强化员工的组织承诺感;进而,利用微博进行员工培训,利用微信组织员工活动,推进企业文化在线上宣传与线下落地的对接[2]。最后,利用好“两微一端”的信息性,关注客户端中的客户反馈,从中了解企业的外界环境,本根据此调整及完善企业文化。

2.2 对外:企业文化传播

新媒体已经代替传统媒体称为我们日常信息收取的途径。“两微一端”各自拥有者大量的活跃用户,因此,在“两微一端”进行企业新闻宣传,对企业文化传播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例如,借助广告、公益事业等特定时间为契机,企业通过“两微一端”将企业文化与产品紧密结合展示给公众,可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与好感[3]。因此,企业必须打造“两微一端”的全媒体格局,从多方渠道传播企业文化。此外,企业文化与企业外部环境是一个相互关系,这里的外部环境指媒体的舆论环境、大众的评价与口碑,企业做企业文化的宣传,外部环境给予反馈,“两微一端”起到一个中介作用,增进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有利于企业制定合适的方案传播企业文化。

在实践中,多种手段同时使用共同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可视化的特性,在“两微一端”中放上企业宣传视频,使得企业的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利用新媒体互动性的有点,与客户保持互动,用接地气的文风和言语增加企业的亲和力,同时宣传企业文化。第三,利用“两微一端”的平台经常开展一些与企业有点的活动,如征集企业标语、有奖竞猜等,在这过程中时时输出企业价值观,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马诗霁.微博在企业发展中的文化价值和公关价值[J].商,2013,06:49+47.

第5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对经济发展的不断重视以及对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企业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而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与企业硬件实力相比存在着诸多的优势,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背景

随着我国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而软实力建设是来源于我国的十七大报告中,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被纳入到有关国家战略的高度范围。面对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的重视,通过企业软实力建设从而实现激烈市场竞争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有效实施。

二、文化软实力在企业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让企业获得较好的收益,就必须具备其它企业所没有的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在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不仅要依靠企业设备和技术方面的竞争,还应该具备较好的服务质量要求以及较高的员工素质等,而企业只有这样做才能够较好的在社会中树立较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信誉支撑,因此,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2.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企业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竞争的现象是很常见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企业的竞争压力也就会日益激烈,而在竞争中仅依靠自身的硬件实力是很难在日后的企业竞争中站住脚跟的,因此如果要想在竞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就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把眼光放长远,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促进企业自身发展,而这就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通过企业文化软实力以及硬件设施的不断结合,再加上对先进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才能够较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下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措施

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加强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下的综合竞争力建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加强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美国和日本在对企业进行管理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他们依靠的是企业的成功,而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有一批素质高文化丰富的企业家,因此,提高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管理者要认清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性,在管理中通过对软实力的建设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快速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建设完备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的软实力建设中,文化建设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从食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完善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知识不断沉淀以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认清企业的总体发展历程,对于那些有益处的管理方法要及时借鉴,从而为最终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做好准备工作。在企业还要树立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更好的反映员工内部较强的凝聚力,而经过不断提炼和完善的文化才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从而真正体现出企业在战略目标、价值取向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品牌效应促进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品牌效应在推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产品品牌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定条件下较好的反映了企业在文化、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状况。在打造企业品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不断的培养企业品牌的持久性。一个品牌的形成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企业品牌应该综合企业的技术、服务质量以及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今后的持续发展规划等都要融入到企业品牌当中去,而这样不仅体现出企业相关的综合实力的展示,而且使企业品牌还具有比较鲜明的特征。从而以品牌效应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企业品牌效应的不断传播。品牌效应的传播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使企业品牌得到企业员工的广泛认可,从而再转变为消费者以及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认可的过程,而品牌的传播也分为对内和对外两部分,对内主要是通过有关的品牌案例来教导员工和消费者从而使这些案例在企业内得到传播。而对外主要是员工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相关企业技术,还要善于把感情和爱心等传递给消费者,使消费者不仅能够得到较好的服务而且使其内心还充满的感激之情,而这对于品牌效应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竞争力的不断加大,有效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显得格外的重要,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设计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其导向,从而切实推动企业各方面建设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第6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问题;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更是文化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力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已经得到了多数企业的认可和重视,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其管理理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简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技术、市场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简单的自然发展状态。

2、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对如何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包括哪些内容缺乏明确的认知,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广告推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也有的企业在做企业文化建设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着装,统一了企业的标识,做了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3、重视企业文化的设计,轻视对员工的教化

有的企业虽然设计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仅仅热衷于把企业文化设计出来,展示出来,热衷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示改变企业的社会形象,热衷于让大家知道企业在做企业文化。而缺乏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教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接受,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4、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随意性强

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很多企业各项工作都有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计划,工作开展的随意性很强,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二是缺乏制度保障。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5、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

一是忽视员工的参与度。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员工没有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忽视员工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既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又要给员工一个很好的职业生涯。有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企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表现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轻视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造成员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途和可能达到的职位程度缺乏认识,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6、企业文化缺乏个性特色

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源于其自身的独创性。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企业往往缺乏对企业的发展历史,文化积累进行深层的剖析、总结和提炼,而是简单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没有表现出企业特有的文化色彩,没有真正的反映出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没有在员工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无法对员工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法使社会公众通过这些精神文化识别企业形象,产生对企业的认同与选择。

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的措施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文化建设,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方法包括:

1、对企业的背景分析

企业文化要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在进行企业文化设计时,就离不开对企业的文化背景、经营背景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熟悉企业的业务特点。要分析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曾经做了哪些自觉、不自觉的工作,对企业过去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SWOT分析。具体工作要细化,要仔细梳理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每一项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存在的差距表现在哪里。只有做好了这些背景分析工作,才能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显示出自身深厚的文化沉淀,体现自身的个性特色。2、梳理、提炼企业的核心理念

企业的核心理念的梳理、提炼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企业的核心理念要得到员工的理解、认同,对员工产生激励力,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析企业的定位,提炼企业的愿景。很多企业在做愿景设计时,目标过空、过大,不切实际,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对企业的定位分析。要在分析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自身的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企业的愿景。二是分析企业的经营特色,提炼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企业自身的经营特色是决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精神文化的基础,要避免企业精神文化的雷同现象,就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深、做细。三是分析企业的文化特色,探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如某企业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形成了“温馨的家园文化”的文化特色,这种家园文化的特色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对客户是一种大家庭文化,对客户要形成一种亲和力、吸引力和形象力;对员工是一种小家庭文化,对员工要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3、理念强化

企业的核心理念总结、提炼出来以后,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企业的文件中,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对员工进行强化,使员工做到“入眼、入耳、入脑”。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动员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就是要让全体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做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召开骨干员工座谈会,征求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达一方式为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创造一个双向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使员工真正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来;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三是VI系统执行操作。在建立和完善企业VI系统的基础上,可根据各业务单位的特点确定不同地点的展示辞条,完成企业理念的展示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以一定的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体现和强化。推出VI导视系统,对外可以进一步传播企业的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增强企业对客户的吸引力,完善企业的品牌形象;对内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渗透作用,增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以文化力推动企业业务的持续发展。

4、认同消化

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如何让员工认同消化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落地”,把文化力转化为竞争力,这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避免企业文化成为“空中楼阁”。认同消化可从以下工作入手:一是典型人物的树立、学习和推广。可开展《我们身边的故事》作品征集活动。通过作品征集,挖掘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最难忘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件事;对企业贡献最大的人等。通过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丰富企业精神文化的内涵,使员工在学习、认知企业文化时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消化企业的核心理念。二是优质服务月活动的开展。通过在员工中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进一步加强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教育,在员工中树立规范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以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三是神秘顾客制的启动。通过聘请“神秘顾客”,对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现场暗访,可以从顾客的角度,及时发现、改正服务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客户满意度,留住老顾客,发展新顾客;可以给企业员工以无形的压力,引发他们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服务技能,改善服务态度,促使其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可以帮助管理者查找管理中的不足,拉近员工与企业和管理者之间的距离,增强企业凝聚力,从而达到内练功力,外塑形象的目的。四是开展“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的讨论,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认识。优秀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同时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它对于构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及推进作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基石。员工只有理解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且认同企业文化,才能自觉地将企业的目标与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才能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第7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关键词:合作社文化;传播;对策

本文为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合作社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1sk748)的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6日

合作社运动在1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合作社文化。国际合作社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归纳了合作社的原则和价值,即合作社原则,包括自愿和开放的社员、社员民主管理、社员经济参与、自主和自立、教育和培训、合作社间的合作、关心社区等,这其中的价值核心称为当代合作社文化。这些原则、价值是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目前,我国合作社快速发展,在实践中急需明确合作社如何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并加快合作社文化的传播,因而研究合作社文化传播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合作社文化研究概述

20世纪八十年代组织文化理论开始兴起,代表性人物有弗格尔、威廉·大内、彼得斯、迪尔、埃德加·沙因等,他们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管理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并且认为美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地模仿和照搬日本的管理制度,而是要重建与美国文化相匹配的经营哲学和工作组织。九十年代以后,国外研究重点转向企业文化的诊断、测量和评估等应用研究方面,科特、沙因、卡迈隆等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测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定量化的、可操作化的深入研究。总的来看,国外企业文化研究将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各企业管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我国学者借鉴国外企业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作为一种特殊企业组织形式的合作社进行了关注和探讨。应瑞瑶(2002)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从制度环境因素和要素相对价格入手,分析并揭示了我国农业合作社发生异化的根源,提出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定位原则;林坚、王宁(2002)指出在现阶段必须从思想宗旨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对合作社进行深刻理解;孙亚范(2003)尝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的滞后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任大鹏、郭海霞(2008)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分析合作社制度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和关系;徐旭初(2009)则基于合作社文化的概念界定,提出合作社文化是合作社理论、制度以及运动的核心问题之一,合作社文化影响合作社经济行为,合作社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着合作社文化。

由上述可见,学界对于合作社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但是大多数论文仍停留在对合作社文化一般性质的研究上,对如何管理、提升和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合作社文化的整体思路尚未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而这个问题正是当前合作社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合作社文化研究必将成为理论界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合作社文化研究分析框架

如前文所述,对合作社文化的整体思路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提出一个合作社文化研究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一是合作社文化概述。主要对合作社文化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重点分析合作社文化的定义、内容、实质与功能,为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二是合作社文化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合作社文化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试图从演化视角出发,深入研究合作社文化的演化过程和特征,揭示合作社文化各个状态与状态之间演化的黑箱,构建具体的过程模型,并分析影响此过程的各种因素,以此积极探索我国合作社文化发展的理论路径;三是合作社文化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主要通过对国内典型合作社核心成员的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前我国合作社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成员对合作社文化的认识和态度,以此为提高我国合作社文化建设的水平提供现实依据;四是合作社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通过阐述深刻变化的合作社组织环境与相对稳定的合作社文化内核、文化印象之间的矛盾,揭示了合作社文化路线、文化实践的分歧和转轨,从而集中反映出合作社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五是合作社文化的管理、提升与创新。基于上述分析,主要通过对合作社文化管理和提升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流程,来实现合作社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使合作社全体成员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形成共享的价值观;同时,面对合作社文化的现实困境,通过探索合作社文化创新的途径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认清合作社文化变革的方向,抓住有利时机,掌握好力度,创建适应我国合作社发展需要的新的合作社文化。

三、合作社文化传播现状

(一)对合作社文化传播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由于建国以来的合作社带有官办的性质,而且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前规模庞大,合作社文化的宣传可有可无,所以在转轨后,合作社文化宣传的重要性一时难以被人们发现。也有人认为,这是务虚的东西,没有经济效益来得实在,老百姓需要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忽视了合作社文化的传播。

(二)合作社文化传播面不广,形式单一。目前对合作社文化的宣传主要是在合作社内部,主要通过自办网站和内部人员的学习交流来促进内部员工对合作社的了解,内容主要涉及合作社的经营方面的政策和经验,很少涉及到合作社发展的价值和原则。在对外的宣传形式中,主要是借助官方的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来扩大合作社的影响,而且这些报道的数量和影响也很有限。

(三)缺乏一致的合作社理念。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合作社建设的经济效益方面,关注经济上成功的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忽视了相对隐蔽的合作社文化的影响力。尽管我国幅员辽阔,建立的合作社是千差万别,但有个核心价值是一样的,那就是合作。合作社要通过社员合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资本收益。衡量合作社建设的效益,也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还应该关注社会效益,尤其是后者,更能突出合作社存在的价值。只有让人们认识到合作社的这个价值,人们才会认识到合作社存在的必要,关心和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四、加快合作社文化传播的建议

(一)理论上提升合作社文化的内涵。我国如何发展合作社,合作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如何把合作社的原则贯彻到实践当中,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尤其是合作联社,更应该在调研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合作社文化,制定传播战略和目标,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统一安排,努力扩大合作社影响。

(二)政府专门成立负责合作社文化的传播机构。在各级合作社内部建立专门负责宣传发动的机构,负责贯彻上级联社的宣传策略,执行本级社的宣传计划,帮助相关的经济实体作宣传,分析不同阶段、不同地方和不同传播方式下的传播效果,研究创新传播方式,努力提高合作社文化的影响力,为各级合作社建设服务。

(三)逐步创新合作社文化传播路径。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积极开发新的传播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电视的商业广告或公益广告扩大影响,在财力有限的地方可以尝试使用“地面营销”,即通过组织活动,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当面接触,借助活动的影响来扩大传播者的影响,这是目前商业机构使用较广并且效果良好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容易让受众忘记他们是在接受广告;在交通闭塞而且人口不多的地方可以尝试使用发传单的形式,等等。对于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样的方式宣传,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灵活调整。

(四)政府与社会应多方支持。一方面准备一定的人力和财力支持,而且要做到节约使用经费,高效完成任务;另一方面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如搞活动要与特定机构合作,发传单要得到当地执法部门的允许。此外,合作社有官办性质,因此要争取政府许可,加强宣传。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坚,王宁.公平与效率:合作社组织的思想宗旨及其制度安排[J].农业经济问题,2002.9.

第8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占据了大半个世纪的传播历史,曾经在媒介传播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数字化革命的大推进,新媒体手机以迅雷不掩之势迅速为21世纪的传播历史重新洗了一次牌。手机媒体的随时随身性,让人们不用必须坐在沙发上才能接受信息,公交车上,饭桌上,甚至在手机信号的野外,信息一样能第一时间传播到受众的眼前。其次,手机媒体继承了网络媒体及时互动的优势,打破了电视媒体的别人说你听。在手机上可以随时发短信与其互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想说就说的空间,使受众的“使用与满足”感觉越来越强。手机媒体的分众定向性也备受受众的推崇,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关注各个方面的消息。这种分众定向化的传播方式使受众可以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到最多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避免了垃圾信息的泛滥,极大的体现了手机媒体“使用与满足”的优势。

二、新媒体对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第五媒体”改变传统媒体以往单一形式的传播途径,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新媒体的特点,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数字化、实时性的特性,消除了时间、速度上的限制,省去了许多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实现同步、实时传播。高度开放的新媒体,还可以拓宽员工的视野,使员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行业信息和企业发展情况。新媒体的交互性,使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是传播者,也都是受众。每个员工都能成为“新闻中心”,做信息的与接收者,这样高效的互动,增强了职工的参与意识,对企业文化建设有促进作用。新媒体打破了以往层层上报、信息流通不畅的局面,改变教条式的信息传播,企业可以与每位员工直接“零距离”沟通,有利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同时,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掌握员工动态信息,对员工开展有效的文化引导,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

三、分析塔河采油二厂如何利用新媒体传播“同心文化”

每一个人都DNA,每一个企业也有DNA,那么一个企业的DNA是什么样的呢?它就像一棵大树,树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吸取养分,而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就是这棵树上的叶子,站在远处的人们看到的只是一幅枝繁叶茂的景象,往往忽略了默默深入土地的树根,可是无论如何,树根才是这棵大树的“本”。每一个企业都有这个让员工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树根,它就是企业的文化。为此,塔河采油二厂在企业文化上画了一个“同心圆”,分别从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四个层面上诠释了“共同奋斗、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同心文化”:与分公司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力量同在,以奉献能源、兴业报国为己任,共同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全体干部员工上下同欲,风雨同舟,戮力同心,以增油上产、和谐发展为使命,共同建设国内一流专业化采油团队。自2013年起,采油厂在施拉姆的“自助餐厅”里选了一套“包间”——手机,分别清点了几十种“菜式”来满足职工的需求。从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到细致入围的“冬送温暖夏送清凉”,从技术革新小发明到零距离沟通的心理疏导,从安全环保大于天到搜集生活中的小窍门……“菜式”繁多,花样新颖。职工利用手机微信平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全面了解局、分公司及采油厂的新闻动态。此项传播模式成本低廉,覆盖面积广,只要拥有手机,动动手指,职工就能第一时间图文并茂地看到身边发生的重要事情。手机微信群在工作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到目前为止,采油厂各个部门、分队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生产一线的具体情况会第一时间传达给群内的每位成员,也会有技术上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这种“零距离”的信息传递,带给职工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手机媒介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是采油厂“同心文化”的生根发芽的过程。其实企业文化并不是抽象空洞的套话,而是渗透到采油厂每位员工一个动作,一句话语,一个眼神的具体表象。

四、让职工在新媒体的“使用与满足”过程中根植“同心文化”

在5月4日“塔河style”青春劲舞争霸赛的前期筹划阶段,局团委在《青春塔河》微信平台上分四期刊登了各个代表队的“剧照”,采油厂的“crazydancer”组合迟迟未登,组员着急了,询问为什么没有自己的照片,结果在第四期的《青春塔河》终于登出了采油厂的代表队。这虽然是一个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充分说明,很多人都想上新闻,很多人都关注自己在媒体中的公众形象。职工在使用手机新媒体,接受各项新闻动态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上并未得到满足,那么如何让职工有“既然选择就不后悔”的心态是一个值得探索的事情。目前为止,塔河采油二厂利用手机媒体已经将“同心文化”通过听、看等感官传递给职工,让职工在选择“菜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可是体验的“关联性”还有所欠缺,职工可以看得到,听得见各类信息,然而参与度不够,这就要求信息传播者的镜头多定格在普通职工的身上,让他们也有机会上新闻,也有机会在一定的受众群体里成为公众人物,职工心理上一旦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感,接受文化传递的速率也会大大提升。采油三队的具体做法:镜头定格在普通职工的身上,“小人物”也能上新闻,职工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满足感。普通职工没有充分发挥“新闻中心”的作用。采油三队的具体做法:

(1)在每个办公室选派一个“时光记录员”,用手机拍下同事工作的瞬间,发到队里的微信群里,让身边的每个人成为学习的榜样。

第9篇:如何传播企业文化范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表现特点有扩张性、辐射性、渗透性。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文化的表现特点更是创新性强一些。

扩张性

与企业的规模发展相关,企业文化建设大多出现在企业的崛起时期。企业文化是与生俱有的东西,它因市场的渐大、销售的渐好、质量的渐高、品牌的渐响而受到经济头脑敏感的企业老板们的重视,纷纷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体系。于是,在90年代,企业文化便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一些企业的文化开始走向了专业化,企业文化引出的品牌文化对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企业的扩张力也由此而生。

辐射性

不断地辐射,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品牌经营的效力之处,也是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传播的最佳途径。如温州的红蜻蜓集团在创业开始,便坚持打造鞋文化,放飞红晴蜓的梦想。在消费者购买红晴蜓皮鞋的过程中,从店堂、购物过程、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使消费者感受的是一种鞋文化的底蕴,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

渗透性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文化只有融入员工个人,才能发挥作用,这是由企业文化的渗透性决定的。例如,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与销售的万向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1969年7月。当该集团以万向节为主向轴承、减震器、制动器、等速驱动轴等其它产品发展,以汽车零部件为主业,向其它产业领域拓展,把万向做大做强时,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万向特色的企业文化。因为文化是最本质的东西,要以文化的想法来对待公司,公司以文化的想法来对待社会,社会以文化的想法来对待我们的公司和员工,这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好的循环。

万向集团30多年持续稳定发展,技术、市场、人员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人员结构,从本乡人、本市人、本省人,到现在除了、台湾以外,全国各地的人都有,甚至外藉的员工也有很多。地域不断扩大,员工的素质也不断提高。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硕士生、博士、博士后,五湖四海、形形的人,走到一起来。年龄、观念、经历,甚至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使得企业的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显示了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文化,在企业内相互碰撞、融合。这个时候,企业文化作为涵盖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个人魅力与规章制度的、能使员工产生正确意识和正确行为的企业价值观就浮出水面,这样它的渗透性开始发力,于是我们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显得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的扩张性、辐射性、渗透性可以产生巨大的活力,在导向、推进、规范企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理念的提炼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万向集团经过近30年的探索,在反复的学习、实践、积累、检讨中,在上世纪末总结、提炼而成了《万向文化》。其为万向的将来提供了方向,是指导万向前进的理论,是万向“创万年业”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

万向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万向的创新史,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万向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创新的主旋律始终没有改变。万向的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不创新就没有出路,陈旧的企业文化观念必然被历史淘汰。

从万向的经营理念的不断提升、发展,可以看得出万向文化也是不断创新的。70年代,万向依靠“求实、图新”,在动荡的年代求得了生存;80年代,以“立足国内创业,面向国际创汇,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赢得了市场;90年代初,贯彻“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方针,谋求跨行业、跨国界的发展,获得了较大成功。90年代末,提出新的经营理念:“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经营,国际化运作”。

《万向文化》又经过多年来的培育、优化,得到了发展,万向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理念系统,形成了一系列为广大员工认可的万向文化理念,以引导万向正确的发展。

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指出:“我们的企业文化理念一定要让最基层的员工弄懂,一定要得到最基层员工的认可,这样,文化会起到团结人、凝聚人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现在的《万向文化》从企业宗旨、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作风等方面,阐明了万向的企业理念,并由此构建起万向文化的理念系统,成为万向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文化队伍的建设

我们常说,文化的载体是人,文化作用的对象也是人,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我们还是要从人抓起。

就拿中国奥康集团来说,奥康企业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好了一支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并且每月开展工作。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企业经营者和经营群体重视并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奥康集团在原有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中精选,并另外挑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负责任的青年员工近60人组成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其中一个企业选定一名中层干部作为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负责人,各生产车间都有专职或兼职企业文化干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为了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们制订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条例》,对企业文化的目的、内容、实施细则作出具体规定。还规定各个企业每月必须上报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及下月计划等,集团每月一次会议,就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设计了一张企业文化建设月报表,对36个项目都提出了考核标准。每月都要填报、打分、考核,每月都要进行归纳总结通报。这个制度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效果明显。

列宁说,不是从工人中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灌输。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也不会在员工中自发产生,需要企业正确的引导和灌输。灌输要自上而下,要从高层领导开始,所谓“上行下效”,要通过领导的言行,把企业文化理念灌输给员工。这就要求领导们先要懂得企业文化,然后再来通过人传播企业文化。

文化活动的传播

一个员工到企业来工作,不管你从哪里来,有什么背景,既然选择了企业,就要融入企业的文化。同时,企业也规定,新员工进公司首先要进行企业文化学习,感受企业文化的传播。一般它是通过3种方式进行。一种是通过广播、报纸、宣传窗、黑板报、车间文化岗等多种形式,使企业文化精神深入到员工心中。另一种是通过各种活动,将企业文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在集团内各单位进行“员工满意度”活动,以听取员工意见、建议、困难、呼声,落实解决。每周六组织员工开展各种类型的晚会,开展拔河、篮球、书法等比赛。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打造真正的企业文化。

有9年历史的温州拜丽德集团,声名远播。董事长郑秀东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是物化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早在2003年8月4-7日,在泰国清迈举行的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郑秀东便作为嘉宾受到了泰国总理他信的亲切接见。在交谈中,郑秀东向他信总理畅叙了拜丽德企业做大做强的奥秘――拜丽德企业文化的领航。

回眸创业伊始的1995年,拜丽德便确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纲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企业文化必须是企业经营的助力;对客户用心服务,对员工专心培养。9年来,拜丽德始终如一地推动企业文化为“创造大众化名牌”这一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1996年,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头羊《拜丽德报》与《时尚拜丽德》刊物亮相,它的宗旨是概括企业的定位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通过董事长的讲话和文章尽情展现,从而形成企业的远景、使命、价值观和规章制度。8年来,精彩纷呈的拜丽德文化辉映与时俱进的《拜丽德报》与《时尚拜丽德》,这些正在构筑拜丽德的现代管理文化、营销文化、服饰文化的体系,并以浓郁的“你赢、我赢、大家赢”的文化信念和“诚实、实干、高效、创新”的企业价值观熏陶每位员工,使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企业战略意图的实现。

正是丰富的拜丽德文化提升了品牌和企业的形象,拜丽德企业跻身“中国首批十大特许经营企业”,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500强”,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名牌产品”,并荣获温州市创建中国服装名城“功勋企业”、“市轻工百强企业”称号。2002年,拜丽德在完善的特许经营体系下,隆重推出二线品牌“coctree棵棵树”,2002年9月15日,15家棵棵树专卖店齐开温州地区。2003年,拜丽德休闲服饰专卖店力创500家新高,同时,棵棵树不断成长,150余家专卖店“栽种”全国地区。

正是拜丽德的“力求细节完善、一丝不苟”的产品质量观及其“上帝+亲人”的服务观,使得拜丽德休闲服饰连续4年获取了“国家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一等品”的殊荣。正是拜丽德企业文化赋予的“丰富拜丽德,回报全社会”的企业经营理念,“拜丽德”在2003年初的“非典”时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慷慨捐资10万元现金支持防治“非典”工作,赢得广泛赞誉。

记得在2002年,由日本东京大学、中国清华大学等专家组成的考察团造访拜丽德企业的时候,曾有一位教授问董事长郑秀东:“拜丽德在一无厂房,二无生产的情形下,如何把品牌远播海内外?如何让企业做大规模的?”郑秀东诚恳相告:拜丽德企业的制胜法宝,无非是打造了真正的企业文化和实干的人才队伍。我们具体任务依靠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得以推动,而企业文化在创造一个活力、和谐的氛围时,它同企业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和政策等密切相关。

如今,郑秀东为拜丽德企业文化的发展确立的目标是:做世界驰名品牌,创特许经营典范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润物细无声,让品牌具有独特鲜明的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文化是品牌的基本属性。品牌文化意味着品牌差异。品牌个性犹如品牌的指纹,是消费者心中无可替代的情结、记忆与联想。要想让一个品牌成为有精神、有情感、有灵魂的形象,要想让一个品牌成为消费者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朋友,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赋予它个性。没有鲜明的品牌个性就谈不上打造强势品牌。据统计,中国现在大约有2000多家各级电视台,是世界上拥有电视台最多的国家。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电视台节目(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十分严重,有时甚至在同一时间里播送同样的节目,使观众面对着如此众多的电视台,却找不到多少可看的节目。而凤凰卫视从出生那一天起,就面临着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都处于绝对劣势的竞争,它们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方法是,走“另类路线”。它的直接效果,是回避了与各地主流媒体的正面竞争。正面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类似”或“更好”的战略,你如此,我也如此,力争更好来超过你!与对手“顶牛式”地拼实力,其结果取决于谁有更大的实力与持久力。初生的凤凰要与有几十年根基的主流媒体正面相斗,那无异于自杀!“你不要试图变得更好,而要试图变得不同!”这是凤凰卫视的精髓所在,首先不在它的内容,而在它那与内地电视节目相差甚大的风格:“清新”、“亮丽”、“轻松”、“活泼”,这种品牌个性使它构成了“在市场的某个局部建立并显示压倒现有竞争者的相对优势。”这个事例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个性化就是生命”的真理。唯有如此,才能构筑一个多方位的企业文化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