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学生心理疏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学生心理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76-01
初中生学习英语中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究其原因,其一,是“应试教育”这种不健全教育的滞后过敏反应。其二,是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等诸多因素影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认为只要读书成绩好将来出人投地,因而采取了不当的教育方法。再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够甚至不掌握,对学生的听课、自学、复习、作业等学习环节缺乏全面的切合实际的指导和安排,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怕学。
1.作为教师至关重要,必须牢记“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和“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及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育质量。
2.端正教育者的教育思想。目前初中学校的老师习惯于从“应试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业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因此,他们对中下层的学生的学习寄于低期望就在所难免。教师的低期望则引起学生的自我低塑造并进一步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如果不首先改变这种错误的“人才观”和“质量观”,那么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他们的眼前就永远是“差生”。为了改变这种非科学观念,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提高认识,端正教育思想,应宣布取消“差生”这个词,使每个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没有“差生”,而只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或“才能未被开发的人”,明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增强为师的责任感,倡导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普遍期望,以诚恳、善意而真挚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即使对学习差、且言行又十分令人讨厌的学生也决不能讽刺、挖苦。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多年形成的心灵“创伤”在温暖的熏陶中开始熔化,得到医治。精神的污染只有用精神的甘露来涤荡,这是无论什么也代替不了的。端正教育思想,不以一时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是从“教师”这一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外界因素着手,并通过“爱”的交流,将这种认识变成每个学生的自尊自信,将有助于初中学生打好学习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情感的基础。
一、数学后进生心理浅析
1.教师、家长要求过高及学校管理因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与逆反心理
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主要表现为:数学教师变相拔高,信息超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家长总是望子成龙,将意愿强加孩子身上,不容孩子有丝毫闪失.学校受应试教育畸形竞争的影响,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任务指标,于是学校及教师只能“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补课上”,“白加黑”(增加课时),“五加二”(周末补课),“暑加寒”(假期补课),把学生牢牢地控制在教室之中.而且,为了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大多采取“题海战术”“加大难度”等手段,欲把学生炼成“百变金刚”.然而往往适得其反,学生学习动机下降,厌倦学习,逢考必惊,有的干脆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甚至从心底里开始“抱怨”学校、老师和家长,处处对着干,出现了闹、混、逃学的现象.
2.害怕失败使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失望与惰性心理
绝大多数学生入学时是积极向上和充满热情的,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兴趣,愿意尝试一切活动.目前的大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分数、排名次,那些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受不了批评和嘲笑.这种消极的评价方式严重挫伤学生自尊心,有的破罐子破摔,加入后进生的行列中.同时,同学之间的激烈竞争,加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及时帮助,失败的不断降临也让“后进生”不断对学习失去信心.“后进生”不断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因为很少获得成功,学习成了无望、无趣的事情,于是变得贪玩、偷懒.
3.心理脆弱使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有些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当,习惯对优秀生眉开眼笑,对中等生不声不响,对后进生大喊大叫.久而久之,一些心理脆弱的后进生认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感受不到集体的关怀与温暖,认为自己彻底被集体和同学轻视、嫌弃、冷落,逐渐对自己的品质、能力、智力等产生怀疑,自惭形秽,抬不起头,在自卑中挣扎不能自拔.
二、转化疏导数学后进生的一些举措
1.将心比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得将心比心,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怀学生,经常与学生交谈,谈生活,谈理想,谈前途和未来,拉近师生的感情距离,加深了解.在学习上,要想方设法帮助困难的学生,遇到有的学生对很容易的题目也不会做的情况,不能流露出任何不耐烦,更不能挖苦、批评、指责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去喜欢他所教的课程,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时候,才会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
2.多给鼓励,让后进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记得马克・吐温曾说过:“给我一个微笑,我可以多活几年.”虽然此话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鼓励给予的作用,由于后进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多,挫折也多,因而,对学习感到灰心丧气.这时候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更是难得.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点,哪怕在别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或一点进步.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像深埋地下的乌煤,总有一天会被挖掘出来,发光发热.别吝啬你的鼓励和赞美,它犹如阳光雨露,会使学生产生喜悦和自豪.
3.重视数学基础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性认识的教育
首先,对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测试,测试后对学生答卷进行分析和归纳,然后按照错误的类型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基础差不外乎概念模糊,计算能力差和分析问题能力差.对概念模糊的学生进行概念的复习和提高并加强检测.同时在新概念的教学别注意他们对概念的学习、认识及运用,努力培养他们学习概念的方法并及时检查他们对新概念的学习效果.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平时上课时有意识地增加他们的运算量,并尽量提供他们上黑板练习的机会.俗话说:熟能生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培养,一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次,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多跟学生讲数学的发展,讲数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例如,数学的对称与美,勾股定理与测量关系等.还有我们的衣、食、住、行也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时时与数学相联系.通过教育使他们对数学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使他们更重视数学科的学习,重视的程度提高了,成绩也就自然上去了.
4.尊重差异,帮助后进生克服学习厌倦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指出:成千上万的孩子在校园失败被视为“差生”,实际上不是他们的天分不够,而是因为学校教育不能适应他们的聪明类型与学习方法的差异.教师的教学,应该发扬民主,搭建师生平等、优差生平等的平台,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发挥思维,不受压抑,无拘无束.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学生差异,难易适度,注意轻重缓急.导入新课时应尽可能做到温故知新,循序渐进.教学上应因材施教,两头兼顾,尽量做到不冷落后进生并适当减轻后进生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疏导方法
“数学不应被想象为一种费解而又违背常识的东西。实际上,数学正是常识的精微化。”由于数学是常识的精微化,因而它具有系统性强、抽象程度高、逻辑推理严密的特点。同时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授课绝大部分都脱离实际,很少从常识出发或贴近常识。这样就容易形成数学难学,要学好数学就更难的假象,使不少学生望而生畏,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给教与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就初中数学学困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形成原因及疏导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主要表现
1.1课前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
由于在数学学习中这部分学生失败总是多于成功,因此,对数学课总是缺乏热情,课前根本不作预习,甚至对数学课的内容根本就没有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表现为上不上数学课都无所谓。
1.2课上精力不集中,无精打采
当初是想听而听不进,或不易听懂,继而精力无法集中,极易走神,若教师管得紧,则目光呆滞,无精打采,静坐无语;若教师只顾讲课,则或看课外书,或做小动作,或做其他作业,若被教师提问,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也不敢回答,生怕答错后受到教师责备或遭 到同学哄笑。
1.3作业应付了事
即使会做的习题,也不愿自己亲自做,怕动脑,怕做错,拿别人现成的作业抄袭了事,常常发生照抄抄错的笑话,有时抄别人的作业时,甚至觉得别人做得不对,但却不相信自己,宁愿照抄别人错误的结果,也不肯独立完成,每到考试根本就不想独立思考,总是想偷看别人的答案。
1.4封闭自我,自卑又特自尊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女生身上,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在同学、教师面前抬不起头来,但她们又特自尊,唯恐别人的批评、嘲讽,有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善意的批评,总认为是针对自己的,感到自惭形秽,甚至一直记恨在心,有时做作业时同学们一些善意的帮助,她们也认为是嘲讽自己,从而形成心理封闭,拒绝与他人交往,平时不懂的地方根本就不想请教别人或得到他人的帮助。
2.形成原因
2.1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
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不但在容量上剧增,而且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上也发生了突变,思维方式也由感性渐少,理性层次渐高,直观性渐弱等等,这些使初中阶段的数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些学生在未进初中时就听人讲初中数学难学,进入初中时,就背上了心理包袱,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抑制了学好初中数学的自信心,影响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力的发挥。
2.2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在数学学习中,哪怕一次小测验的失败都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而目前有些中学的教师(甚至重点中学)过分强调应试教育,对学习内容随意拓宽加深,在习题上搞题海战术,课堂上讲课容量大,留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少,空间小,形成学习上的被动,考试频繁,学生来不及巩固复习,从而造成过多的低分刺激,使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丧失殆尽。
3.疏导方法
3.1加强心理辅导,消除心理压力
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的自卑心理,本质上是不健康的心理现
象,这种现象的产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原因和心理脆弱的内部因素的原因。很多学生心理上对数学学习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现在大学里提倡设立心理咨询室,而中小学里没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尤其各任课教师要能胜任各学科的心理辅导工作,从学生的
心理和生理上等各个方面消除不良因素,使学生的各方面都能得
到健康的发展。
3.2贯彻教育理论,加强教材建设
根据数学教学大纲,我们的教学方法要采用适合学生实际的
方法:采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教学手段,对数学教学材料的结构调整、材料的展示及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让各层次的学生了解到更多,然后缩小优秀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例如,作业最好的设置和问题选择,通过多媒体,视频工作使得优秀生和学困生都有收获。高一开始,尤其要注意“增强”的工作,试图让所有的学生回
到同一起跑线上,这会自然而然地消除差距,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3.3将知识具体化和通俗化,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面对所有的学生,具体到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抽象的知识,使用常见的事物作比喻,以适应学生的整体水平,不是要用一个抽象的知识来解释另一个抽象的知识。例如,在几何教学中,添加模型和手工操作,提高运用语言的解释和亲手画出图形,最后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的分析论证,从而形成一个数学定理。在代数的教学中,对一般的算法、具体的数的运算,给出了字母,论证和模式多,别忘了向量表示,说函数不忘其背景和不要忘记练习,说方程联系问题。特别是在帮助学困生时要和他们共同实践,使他们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创新 导探教学 多媒体
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为目的的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我们已经过两轮从初一到初三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多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多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图(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用多媒体展示)
2.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美国学者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多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动画片,如图2。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①观察函数变化(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探索点P(x,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实质;②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如图3),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图(2)“二次函数增减性”动画图(用多媒体展示)
图(3)(用多媒体展示)
3.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多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如课本上曾要我们证明:“从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任意直线MN引垂线AA'、BB'、CC'、DD',垂足分别是A'、B'、C'、D'[如图4(Ⅰ)],求证AA'+CC'=BB'+DD'”现将直线MN向上平移(多媒体演示),使得A点在直线上侧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如图4(Ⅱ)]再将直线MN向上移动,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如图4(Ⅲ)],图(Ⅱ)、(Ⅲ)中AA'、BB'、CC'、DD'之间(相加的两条垂线段在多媒体中用同一颜色不断闪烁,直线MN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不断变化,使四条垂线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三鸟”之功效。
现代化教学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而多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 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多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2008,5.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现状;策略探究
1前言
如今的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而在这个阶段需要加强管理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现在初中学生叛逆,受外界影响严重,情绪偏激,凭感情行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如:想偷着用手机上网的、早恋的、睡觉闹寝的、同学间发生争斗等很多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想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减少学生的陋习同时改善学生的品质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2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中学生够到自身成长因素以及外界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多的偏激行为,而这种现状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1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
初中学生正在由幼稚走向成熟,他们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和问题同时也有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进而导致这些学生的叛逆和偏激,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良好的自我管理了能力是进步的基础,但是步入青春期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丰富的外界环境中的各项诱惑也容易让这些学生误入歧途,所以初中学生的情绪偏激和感情用事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自我管理能力偏弱所造成的。
2.2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
一般来说在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自尊心一旦受到打击之后就让学生无法承受,甚至自暴自弃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更方面的能力降低,从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活。在现在的中学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偏弱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在精力了一次打击之后无法重拾自信心而自暴自弃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是非常不利的。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急需加强,这就需要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认清自身的能力而教师也要加强疏导,因为学生心理承受的压力过大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心里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3教学的教育引导能力较弱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学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同时对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发展也有着很大的责任,对学生的班级管理不仅仅包括班主任,各个任课教师也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班级的管理工作。而在这方面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偏弱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且现在的初中学校中存在体罚学生的现象,这样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非常不利,不但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让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进而导致学生做出偏激的举动。
3初中班级管理的策略分析
如今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而这些缺陷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所以当前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3.1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初中生硭笛习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很多的学生都是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中成长而没有精力过挫折,同时他们也习惯了别人对他们的管理,而一旦管理不合适将会引起这些学生的反叛信息,所以现在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教学兴趣,而教师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以引导为主,在学生遇到难题时进行点拨或者让学生自己讨论从而有效的加强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方面非常重要,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效的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3.2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
这是学校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因为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各方面的认知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如果强行给学生制造压力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虽然说压力产生动力,但是如果压力过大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心理上的疏导,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提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过于严肃并让学生放松心情,这样能够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有积极的效果。
3.3教师提高自身的引导能力
现在的很多中学中还存在体罚学生的状况,这种教育方式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叛逆进而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如今最重要的一个改善措施就是教师自身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无论是在教学和生活中都要保证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另外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引导能力,因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体而教师才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生活中教师有必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生活。
4结束语
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而初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的关键部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诸多缺陷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文中对初中班级管理中缺陷和改善措施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有效的改善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郭佳怡.课程理念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策略探究[J].创新教育,2016(9):155-156.
[2]韩媛媛.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及策略[J].教育评论,2017(4):187-188.
[3]王其光.班级自主管理策略初探[J].现代教育,2016(8):175-176.
[4]袁川.初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教学与管理,2015(11):96-97.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初中生形成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讲,这一时期的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初中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减少负面情绪对他们的影响,从而让他们开心快乐地成长。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
(一)学校和家长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初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所以学校和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很多教师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课“霸占”过来,为学生补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该课程的成绩。还有很多学校即使开展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并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当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不过是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之后,留下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习。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仅是学校的重视度不够,家长更是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快速成长,他们开始迈入青春期,而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极其不成熟,容易冲动,逆反心理严重,并且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情绪变化很不稳定,过于敏感,一点小事也会让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大反应,而且自卑、厌学等心理问题尤其严重。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学校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首先,学校必须安排充裕的课时,保证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时间,对于其他教师占用思想品德课的现象坚决予以杜绝。其次,教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身作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正能量的影响。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此外,还要能掌握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旦发现某个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和帮助。在农村或者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学校,更应该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度,教育部门要下达相关文件,关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力求学校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并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初中学生反映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办法为其解决,让其健康无忧的成长。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紧密联系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的。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让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我,让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其次,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于初中生而言,不良情绪的堆压,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教师要注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对于敏感的初中生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认可和尊重,只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就一定会让他们更有自信。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制定一份关于学生是否具有自信心的评测问卷,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凭借第一直觉进行作答。然后在评分后,教师针对不自信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解决他们自卑的心理问题。
(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设置一些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生活会遇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对教材进行解读,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独特见解,以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实验、心理健康对话实验等教育形式,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给予疏导和帮助,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很多内容都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得比较密切,二者能够有效地结合。并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真情;职中;健康;学习心理
一、启发诱导,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动机越积极,目标越明确,学生的内驱力就越大,在学习过程中,维持他们对目标追求的意志力就越强,同时对学习体验的情感和情绪也会变积极。
对于职中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的内容都与初中有很大区别,他们刚进入职中学习时,可能在学习中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若不及时妥善消除,就有可能累积成心理矛盾,可能导致懒惰、厌学、焦虑、自卑等不良的学习心理障碍,甚至有些学生会出现严重心理疾病(如出现幻想,呕吐等症状),因此,我们要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疏导,通过“多诱导”“多倾听”“多赞美”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多诱导”,指导学生制订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对于职中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是他们学习取得成功的有利保证。但学生自己制订的目标往往主观性太强,我们要及时加以引导和启发,短期目标以“跳一跳,可以够到”为基准,长远目标可高一点,有利于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为自己的学习找到学习的动力。
2.“多倾听”,要及时开展各科的学习方法的交流和介绍,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主确定学习重点,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而且还能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但职中的学习方法与初中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要通过同学谈学习体会,师兄师姐谈学习经验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借鉴别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地去探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3.要“多赞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心理困惑,如果我们平时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把口气变得平和些,让激励的语言再多些”,则他们会增添信心和勇气。
对学习方法不科学,情绪比较悲观的同学,要及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关心,对他们多鼓励,多赞美,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形成健康良好的学习心理。
二、倾注真情,关爱学生,积极疏导学生学习心理障碍
每个学生在学校都希望也需要得到关爱,老师的爱对他们的成长犹如雨露和阳光,一句简单的冷热问候,一声简单的生日祝福,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作为教师,我们要倾注真情,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得到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让学生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才能有效地疏导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让他们以更好的情绪状态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1.抓住教育“契机”,端正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树立远大理想
一次学生对我说:“我的初中同学现在外面打工,一个月能挣到七、八百元,而我不但挣不到钱,反而还要向家里要钱,我想,不如现在就出去打工,哪怕务农也没关系。”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于是我每个星期都要与他“谈心”,消除他的悲观情绪,并把我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告诉他,鼓励他努力学习,渐渐地,我们谈的话题越来越广,我不时用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那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去鼓励他,消除了他心理上的困惑,经过多次交谈,他慢慢地端正了学习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在他的书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欲上层楼勤作仗,敢攀绝顶志为梯。”他后来也找到了很好的工作。
2.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焦虑,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对职中学生来说,紧张的生活节奏,繁重的学业负担,越是临近考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越低,越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学习心理障碍。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考试备考,甚至考试失常。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我们要仔细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及时排除各种焦虑,树立信心,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3.尊重信赖,细心呵护,重视对“差生”的成功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这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尤为重要。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在提问时或布置作业时,可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赞许,多鼓励,使这些学生都有机会得到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积极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对学生的教育时指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因此,我们在培养职中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过程中,我们可通过举办主题班会和研究性学习等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克服自身的缺点,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去驱动自己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奋斗。自主学习的动机是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驱动力,有了这份内驱力,学生才能不断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关键词:班主任;沟通;技巧
一、初中班主任的沟通概述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引领者和协调者,不但要做好班级建设及学生管理工作,而且还需对发展全体学生的德、智、美等综合素质负责,而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条件及重要途径。初中学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思想极为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知识经验和理性思维发展尚未成熟,需要班主任加强沟通指引,加之一个班级中的几十名学生性格各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学生各自的爱好也不尽相同,要与这些千差万别的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应讲求并运用沟通的技巧。许多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沟通方面的问题,大多以说教为主,说教的过程中往往是一刀切地进行宣讲教育,而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学生最反感说教的方式方法,这也是导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受到阻碍,引发师生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初中班主任的沟通方式较为单一,要么就是在课堂上公开批评犯错的学生,或是将学生请到办公室私下批评教育,无论是公开批评,还是私下批评,大多都是班主任说,学生听,毫无技术含量的单一沟通方式,且欠缺沟通技巧的交流方法,使学生处于压抑地被迫教育地位,不仅教育的效果不佳,还容易引发学生的偏激逆反心理。初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不仅关系到班级建设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加强对沟通技巧的重视,努力优化自身的沟通技巧,以增强沟通的成效。
二、优化初中班主任沟通技巧的策略
(一)基于尊重与理解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沟通双方的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之上,初中班主任首先要充分尊重并了解学生,将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及独立的意识,多征询学生的意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便是学生犯了错,也应循循善诱地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劝导,用发自内心的大爱感染学生,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对学生进行一味训斥,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与理解都是相互的,班主任充分地尊重学生,同样也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及心理尚未成熟,容易情绪化,行为叛逆、偏激,班主任应充分理解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特征,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的内心,寻求与学生之间心灵上的共鸣,善于通过细微之处捕捉学生内心所想,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加强疏导沟通,逐步纠结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不断奋进,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理解、真诚与关爱,激发起学生对班主任的爱和敬意,利于学生主动拉近自己与班主任的心的距离,从而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架设沟通交流的桥梁
初中学生的心理及生理逐步发生着变化,对此他们会产生诸多困惑和迷茫,很多学生会通过写日记、网络微信聊天、发邮件等方式来记录或表达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烦闷,而很少会主动与班主任进行言语上的沟通交流,因此班主任应主动架设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主动倾诉自己所思所想,与班主任加强沟通,解决自己的烦闷和迷茫,便于班主任更好的加强疏导指引。班主任可以将自己的电话、QQ号、微信号、电子邮箱、微博等信息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联系班主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社会现象的看法及意见,倾诉自己对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惑及疑难,表达老师、同学、家人等看法。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周记、书信等方式,记录并总结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帮助班主任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与学习等方方面面,便于班主任更好地进行思想引导及教育管理。班主任还可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诸如开设主题讨论活动、讲座、戏剧表演、社会调查、去敬老院等活动,之后指引学生写心得体会及观后感等,班主任借由这些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意识,而且还能架设起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心声,从而更好地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此外,班主任还可通过电话、短信、约谈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统一学校与家庭在学生教育方面的认识,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给学生营造和谐统一的成长氛围,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成效。
(三)注重沟通谈话的艺术
班主任经常需要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沟通,从而与学生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实现解决矛盾、开展教育、增加情感的目的。而班主任的沟通谈话艺术是决定沟通交流是否顺畅、是否富有成效的关键。首先,班主任在确定了谈话的学生之后,应从多方了解该学生的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观察学生的表现及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思想症结,制订谈话的方案,精心准备谈话内容及方法,从而提升沟通谈话的成效。其次,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谈话,当学困生取得一点进步时,可以趁热打铁与之谈话,充分肯定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帮助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而当学生犯了错,则可以先稍作冷却,给学生时间自我反省改正,稳定情绪,之后再与之谈话,避免操之过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再次,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可以是循循善诱地讲述、交谈,也可以帮助学生设立努力的目标,通过目标激励的方式进行谈话,或者是温和地体贴安慰理解受挫学生,帮助学生尽快走出低谷,而对于一些屡教不改地学生,应直击要害,分析厉害,批评教育。班主任与学生进行谈话沟通也应注重语言的技巧,不仅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而且注意深入浅出,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使学生乐于沟通交谈,畅所欲言,心悦诚服。
参考文献:
[1]周世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孙静.初中师生沟通障碍及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
[3]杜明.学生评价中的师生沟通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中学生逆反心理心理疏导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学生自身、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社会各界应及时地、正确地识别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从而采取有效地疏导策略,帮助中学生顺利度过“疾风骤雨”时期,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1超限逆反心理
超限逆反心理是指客观要求超出了主体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从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一般认为,机械地无时间间隔的反复容易导致逆反现象;同样的刺激物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时容易引起逆反现象。如家长总是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指责孩子各种不良习惯,从而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习成绩日益下降,不良习惯越来越多;老师没有弄清楚问题的性质和缘由。就主观臆断、严厉地批评学生,给学生“贴标签”。小题大傲,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和校纪校规。以上现象都是中学生故意表现出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举止。
1.2自主逆反心理
自主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地位、尊严受到威胁时。为了维护自尊心所产生的逆反心理。当外界的压力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他们就会反其道而行之。因而,我们可以把这种放弃对于荣誉的争取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看作为是一种“自主逆反”现象。如中学生在课堂表现和参与集体活动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暴自弃,不屑一顾,这些都是自主逆反心理的表现,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敢面对现实和挑战,逃避责任,避免失败和挫折,从而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1.3情境逆反心理
情境逆反心理是指客观环境要求与主体需要不符合时,所产生逆反心理。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但是由于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象也会予以抵制。如有些老师占用中学生的休息时间和自习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有些老师经常延迟下课时间,在这些情况下,中学生就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故意不听讲,交头接耳,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摆弄拈包等以示不满。
1.4信度逆反心理
信度逆反心理是指主体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的一种逆反心理。如教师和家长为了鼓励巾学生好好学习,经常答应给予各种奖励,但是最终常常没有兑现,此后中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对于教师和家长的各种言行表示怀疑和否认,嗤之以鼻,甚至故意作对。
1.5禁止逆反心理
禁止逆反心理是指由于这种禁止不仅引起人的注意,而且诱致人的注意力集中到“禁止”上。简单而未说明充足理由的禁止可能诱发禁止逆反。中学生由于不想信种种禁止有充分理由,便会对它的正确性发生怀疑,从而产生犯禁的意向。如父母和老师强烈禁止中学生谈恋爱,而禁止理由不充分,反而使中学生早恋现象增多;学校禁止中学生装异服,但是没有充分的理由,学生反而变本加厉地“武装”自己,明目张胆与校规作对。
1.6平衡逆反心理
平衡逆反心理是指初中生的态度与认知失衡而造成逆反的一种心理。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情绪比较xlf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中学生一致,但他们却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教师并不一致,从而维护心理平衡,就是由平衡心理造成的逆反。例如,老师在选班级干部时,原来大多数学生也认为这些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但由于师生情绪较对立,他们就会持相反态度,以抵制教师,教师所引导的人选成为逆反心理的牺牲品。
1.7评定逆反心理
评定逆反心理是指教师或家长列学生不恰当的评价而引起的逆反心理。过分地表扬会使学生认为言过其实,别有用心;过分地批评会使学生认为吹毛求疵、故意刁难。有许多老师总是过分表扬中意的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过分批评那些不中意的学生,这样不仅被批评者不服气,而且班内的其他同学会打抱不平,产生逆反心理。
2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2.1家庭教育
2.1.I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每个家长都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应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不能用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合理;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教育内容要致,以身作则,起到榜样作用;避免用暴力等严厉措施惩罚孩子,避免过度地溺爱和保护孩子,而要用适度的爱和宽容融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2.1.2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
家长要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给予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对孩子所取得的成功绐予及时的鼓励;当家长与孩子在出现分歧时,应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给孩子表达内心的机会,用和平、民主、引导、平等的方式解决矛屑冲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十涉孩子的人际交往,用理解和沟通疏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2.1.3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每个家庭都应努力创造这样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思想观念,真诚地与他们沟通。避免反复机械地批评职责孩子,沟通越直接越好;夫妻之间,各家庭成员之问要互相关心爱护,家庭分工明确,给予孩子合理的经济支持和营养搭配;家庭功能越完善,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弱。
2.2学校教育
2.2.1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重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要增加对图书馆、体育馆、多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给中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要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调动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这种健康、和谐、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减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2.2.2开展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每个人身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生理发展的成熟和心理发展的相对不成熟使中学生的逆反电不断增多。学校该开展青春期教育,如情感教育、人格训练、法制教育、性教育等,有效地预防和疏导中学的逆反心理。
2.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开没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心理讲座等活动使中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宣泄苦恼、发泄愤怒、克服自卑、学会交往、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人格和心理的健全发展。
2.2.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现代的主流文化和时尚潮流,真正地接纳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用关爱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同时还应具备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善于与中学生沟通,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和烦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实际行动去融化他们的逆夏心理。
2.3社会教育
礼会环境无时不刻地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可以减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社会各组织团体以及个人应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机关单位应大力兴建各种文化设施,如体育馆、文化宫、青年寓、科技馆、书馆等;新闻媒体应努力宣传健康向上的文化和思想,如播放爱国主义、尊老爱幼、艰苦奋斗、诚信互助题材的电视和电影等;报道各种感人励志事迹,启发中学生思考,引起他们的共鸣;各种娱乐场所应禁止中学生进入,为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