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

第1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课程内容 综合素质

金融学课程是理论性、时效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社会上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了解金融发展现状、掌握金融技能的人才,解决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开设公共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必然要求,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养成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各种技能,发挥个性优势,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拓宽就业渠道起到积极作用。

现阶段金融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借鉴先进国家的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通过开设前沿创新科学的金融学课程,重视学科交叉,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在高等院校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程,系统地、有侧重地介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案例模式,比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理论和实践异同,介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让学生在互联网金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如何整合金融市场信息,与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养成不断更新知识系统的习惯。

一、开设《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目的和意义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支付、网络社交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风起云涌,余额宝、p2p、网络金融社区等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型机构正在迅速崛起,互联网和金融业强强联合对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对传统金融的挑战,必然推动现代金融学的发展。开设《互联网金融》公开课课程具有如下目的与意义:一是为了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学生普及知识,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外延,讨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了解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走势。三是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理解互联网金融贷款模式、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模式的创新与挑战。四是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介绍金融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金融,发挥学科交叉教学的作用。五是培养学生用思辨的思考方式分析新时期下金融市场风险,完善市场监管,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平台。

二、《互联网金融》选修课的课程内容体系设置

(一)教材的筛选

互联网金融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教材可以直接采用,本课程的教学材料由相关的专著和市场信息整理而得。本课程使用三本相关专著:一是罗明雄、唐颖、刘勇合著的《互联网金融》,二是盛佳编写的《互联网金融第三浪:众筹崛起》,三是芮晓武和刘烈宏合著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版)。这三本专著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所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

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教学内容:第一章互联网金融的概况、内涵和外延,第二章互联网金融浪潮回顾,第三章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第四章p2p网贷,第五章众筹兴起与发展,第六章大数据金融,第七章互联网金融机构模式分析,第八章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与监管。课程内容介绍上以中国互联网金融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主线,重视与美国互联网金融业模式做比较。

(三)教学手段的利用

在教育思想上,本课程强调创新性、实用性、研究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以期对传统金融教学系统做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一是课堂讲授,以生动精辟的语言讲述互联网金融知识,启发学生多做前瞻性思考和研究性探讨。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纪录片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声、光、色,更强烈地刺激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观点,并通过项目讨论互动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考核最

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等组成。各部分成绩均以百分制单独记分,加权平均记为最后成绩总分,各部分权重分别为总成绩的35%、65%。平时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在学习本课程期间要求学生写课程学习心得、课堂作业、课堂考勤。期末采取开卷考试的方式,以论文的形式考核。为确保论文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确定课程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

三、《互联网金融》课程开设所面临的难点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两个原本不相干行业之间的合作、融合,互取其长。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提供了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特点:金融服务高效化、便捷化、低成本化、长尾化和大数据化。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出现了第三方支付、人人贷、电商+信贷、众筹、传统金融信息化、直销银行、互联网金融门户和虚拟信用等多种模式。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案例可谓目不暇接,日新月异,如何精挑细选,如何精辟生动地讲解,紧密联系实际,需要授课者做大量细致的学习和准备工作,以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这样一个新兴边缘课程,必要时请实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客座讲授,有利于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最新动态,增强对实际操作的感性认识,使任课教师获益匪浅。互联网金融课程本身主要体现了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金融学与金融创新、财务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的交叉互补应通有机结合。多学科的内容要求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考虑现代金融实证和实用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加强实践环节,推广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方式,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好知识的持续性与变革性的关系,教学内容既保持课程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又不断吸纳新知识、新信息,对该领域发展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升级。

互联网金融课程的学科交叉的特点对选课学生的专业基础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课程对多个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的特点,在选修本课程前,对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监管等课程要有必要的了解和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开设课程时可以考虑此公选课程主要面向大三和大四具有一定金融学和经济学基础的学生授课,保证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学质量要求。

高等院校应该加大对公选课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课程涉及的教学资料和工具的购置应予以支持,对于优秀的公选课要给予适当的褒奖和奖励,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打造精品课程。高校应重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做兼职教授或讲座讲授,加强学校师资力量,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现代金融形式,其并不仅局限于为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市场,而且不断拓展金融服务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和核心服务领域。其作为一门与金融相关的公共选修课,学生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跨学科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培养综合素质,加强对金融市场信息的反映。本课程的开设有必要顺应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趋势,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甚至是超前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学习新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11.

[2]刘丽萍.关于公司金融课程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姚军.试论交往式教学在金融课程中的运用[j].当代经济,2011,9.

第2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监管措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金融也形成了有机的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明显存在着发展不成熟和发展迅速的矛盾,使得其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简述

(一)内涵

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在传统金融行业中的所有应用形式。

从狭义上讲,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指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达到资金融通目的的金融服务模式。

(二)特征

第一,缩小化。该特征主要是针对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来说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其融资成本低的优势为投资方和融资方的直接对接创造了条件,因此,商业银行已不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第二,便捷化。这是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操作平台来说的。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只要有网络及相关的电子产品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业务,不仅方便快捷,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第三,多元化。这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来讲的。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多元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虽然可以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基于网络的金融这一前提,就注定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因素较多。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风险类型

(一)法律风险

目前,随着互联网在传统金融行业应用的更加广泛,我国提高了对其风险监管问题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些如《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的相关法律。虽然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但是在我国依然缺少一套系统的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因此,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法律风险依然严峻。比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合同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致使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其发展中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二)业务风险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也得到不断的创新,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使个人贷款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风险,这主要是由我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办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由非传统金融机构所创立的,该类公司没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缺乏相应的业务风险防范意识,致使一些网上理财或贷款公司等都存在一些业务风险问题。例如,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缺乏对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的控制,在其基本业务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和资金安全风险等。

(三)技术风险

从其概念可知,互联网金融有效运行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否则该行业是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的。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等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该新型的金融行业也存在一些技术风险,并造成了一些实质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2014年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加密技术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措施

(一)要建立一套有关其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别注意法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将依法治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因此,要有效的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就必须建立并完善一套相应的法律体系,并且将该风险监管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比如,各有关政府部门要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明确互联网金融在安全、权力、义务和市场等有关方面的规定,真正的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实施法制化建设。

(二)要明确有关其风险监管的原则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监管原则已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因此,各有关监管机构要提高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认识,根据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和特点,明确其风险监管原则。首先,要坚持综合监管。所谓综合监管,就是指在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金融机构的功能监管,从而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其次,要坚持联合监管。所谓联合监管,就是建立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关的联合监管组织体系,从而有效地实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联合监管。最后,要坚持专门监管。所谓专门监管,就是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机构,以提高其监管质量和效率。

(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风险监管制度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套完善的风险监管制度对于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监管制度的建设力度。一是要政府要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在政策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管。二是政府要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支持并引导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其有关组织,建立并完善其自我监督和管理等机制。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力量,从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社会监督,通过网站和电话等多种途径,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管体系。

(四)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因素中,技术风险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若要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有效地规避其技术风险因素,就需要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风险的监管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人才等的投入,建立有关的研发机构,加强对其技术的研发力度,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安全运行。

第3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风险 防控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形式,是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有效结合所产生的一种金融融资模式。与传统的金融不同,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使互联网技术得到开放化,同时对于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可以创造更多更大的商业价值。互联网金融以其便捷的使用性,门槛低,而且跨地域性的服务等优点,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和效益。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互联网金融带去更大更多利益的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金融案件的频繁发生,使互联网金融面临着许多的风险和挑战。

(一)技术操作所产生的风险

对于互联网的操作,本身就存在一些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率就更高了。人们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操作的时候,特别容易将个人的信息泄露出去,被黑客窃取信息,进行一些非法的活动,威胁个人的信息安全。同时,互联网病毒也层出不穷,它的扩散和传播速度之快,对人们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二)市场带去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各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便捷性更大,优惠性更多,交易的范围也更广,所以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时,也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对于互联网资金的使用,往往存在第三方的支付,资金经常两天或者更久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挪用,在这期间,资金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和监管,即将承担很大的风险。同时金融融资的期限也各不相同,系统比较混乱,一旦出现资金和负债的失衡,投资者和后方管理者都会各自自保,将会导致市场的紊乱,金融业的混乱。

(三)资金安全存在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每一位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自己资金的安全问题。目前的市场形势来看,资金的投入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银行的存款,虽然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比较高,但是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现象,这种资金的投入也将失去意义。证券回报率高,但是存在极大的风险,互联网金融流程比较透明,但是资金的安全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也是存在极大的风险的。

(四)风险容易扩散

互联网金融发展多以实时的交易和兑付为主,缺乏一个有效的信用管理机制,对于资金的稳定性准备不足,资金流动性较大,就会容易出现信用风险和管理风险。而且互联网金融行业特备容易受到行业负面信息的影响,给消费者带去精神上的压力和市场恐慌。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产生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主要体现为经营主体之间界限的不清晰、互联网金融法规监管的不健全和普通民众的盲目跟风这几个方面。

(一)经营主体界限不清晰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越来越多元化,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互联网企业与金融企业的融合也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互联网和金融之间的界限变得不清晰,很模糊。尤其是从第三方支付来看,第三方作为中介作用,却聚集了大量的虚拟货币,没有相关的法律支持,就会出现吸收存款的感觉,使得经营主体之间互相混乱,分不清具体的界限。

(二)互联网金融法规监管不健全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得到健全,出现许多法律漏洞,尤其是近几年金融案件频发,这就更说明了互联网金融在法律监管中的缺失,风险突出。互联网金融的法规监管起步比较晚,监管的制度得不到健全,导致部分人利用这一缺点,在利益的驱使下,非法的盗取个人的信息,进行一些非法的活动,因此为了维护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至关重要。

(三)群众的盲目跟风

许多群众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认识不足,也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就会盲目的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跟风,存在投机心理,这就会使市场服务和风险增加,引发一系列金融纠纷和问题。

三、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控

互联网金融业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去进行解决和防控。

(一)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各个主体责任

加快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同时在法律上明确的界定经营者主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互联网金融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责任主体进行有效的监管,对于违法犯罪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和控制,以确保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和消费者资金的安全。

(二)完善互联网监管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互联网监管体系,同时明确监管的主体,设置相关的监管机构,做到监管有序,责任分明。同时,也要加强监管主体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这样对于处理跨地域和跨行业交易行为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管和保护。

(三)对资金进行追踪控制,预测风险,应对方案

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去向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严格控制网上交易资金,对每笔资金的去向进行追踪和控制,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同时,也要对未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积极的进行风险的解决方案研究,这也对风险的避免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有着独特的创新性和吸引性,其发展潜力巨大,对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相关的法规不健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是不容忽视的,也是我们未来发展一个健康稳定的市场经济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脚步不会因此而停止。

参考文献

[1]李肖松.论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风险防控《生产力研究》2016年3期.

[2]何虹.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隐患应予以重视《华北金融》2013年8期.

第4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互联网+”链接农业发展对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lslktyb-109)的阶段性成果。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结合研究

当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原本在农业领域分散的线下销售模式与原手工粗放式生产转向线上销售与智能化生产,信息、网络和高科技慢慢融入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并且带动IT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对农业信息传递功能方面,汪雷、汪卫霞(2010)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碍的原因与机制[1]。严方(2006)、李志达(2011)、李亮(2013)对“互联网+农业”信息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2][3][4]。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调动企业、社会、政府的参与,拓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打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在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朱链萍、张建华、王泽天(2015)等学者从定性层面做出了探讨,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农”“互联网+耕地宝”的多种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5][6][7]。赵爱雪(2015)提出农业“互联网+”行动方向[8]。万宝瑞(2015)认为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然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要注重物流、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设;最后在提升农村信息水平和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政务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9]。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开发、电商平台等多个角度来探索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却不尽人意。首先,互联网技术并未彻底改造农业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并未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品质监督和管理过程。最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打通并整合成精炼而完善的产业链。

(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且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完备的物流体系和金融支持是农村“互联网+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所需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跟不上,如目前农村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问题。金融服务上更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县城有网点,在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而且大多数网点并没有自动存取款的ATM机,金融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民的网上交易。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

(二)加强网络覆盖面,注重发展延伸

要发展农村互联网,首先,是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覆盖,考虑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速度,传统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发挥主力作用,要不断地投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培养、发展农村金融的主体,并且还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推进、延伸等,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金融的作用,增加其规模,有利于将来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将来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各个环节

农村基层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把自己本地区的优势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业只有把金融、物流、销售各个环节都打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参与的农户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以促进当地互联网行业和农业的相互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作者:李宏畅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汪雷,汪卫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代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7-100.

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李志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35-136.

李亮.农业个性化门户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10):62-63.

张建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5(4):43-45.

王泽天.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调整[J].吉林金融研究,2015(7):40-42+54.

第5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信息生态;互联网金融;P2P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4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逐步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发展到当今的信息社会。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信息充斥在每个人、每个行业、每个组织的周围。信息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信息鸿沟、信息不对称、信息垄断、信息污染等不和谐的信息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1]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在“互联网+”领域的一次大规模探索,P2P、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以及互联网保险等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金融领域的创新产品,为解决我国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投资人投资难等难题提供了一个颇具可行性的方案。但是,随着泛亚、e租宝以及金鹿财行等企业从互联网金融摇身变为非法集资的骗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互联网金融这个产业产生怀疑,甚至一度谈之色变。[2]

互联网金融产业是互联网与金融产业的结合,其核心内涵是利用互联网来替代传统金融中介机构成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在互联网高效率、低成本的天然优势下,互联网金融可以迅速地产生集群效应,其扩张速度远大于传统金融机构。在这种集群效应下,一旦发生诸如e租宝或者昆明泛亚之类的事件时,其造成的社会危害,也十分严重。

1信息生态理论[3]

信息生态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信息生态是信息人在信息环境中的生存和活动状态。所谓信息人,是指一切参与信息活动中的组织与个人,信息人包括生产者、传递者、消费者与监管者四种类型。信息生B这一概念,是西方学者尝试借鉴生态学的理念及方法来分析日益复杂的人与信息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产物。信息生态理论中,除信息人的概念以外,另一重要概念是信息因子,信息因子是指对个人及组织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的资源、技术、制度以及时空等环境因子。整个信息生态,便由信息人与信息生态因子共同构成。

信息生态理论是将生态理论与信息管理领域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然的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为保证一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必须保持一个系统的“稳态”。“稳态”一词本义是生理学家对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以及免疫系统的调控下,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的描述。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引申到其他各个领域,而在信息领域中所表述的稳态,是指信息系统在变动中稳定发展的状态。

2互联网金融与相关危机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在当前,其发展模式主要有众筹、P2P、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等方式[4]。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发展普惠金融,以弥补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同时促进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引导民间金融走向规范化。此外,互联网本身低成本的特性,有助于降低金融成本,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

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正处速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昆明泛亚、e租宝等企业的“跑路”与“倒闭”,引发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深入思考。互联网由于自身高效率与低成本的特性,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产生大规模的集群效应,吸引数量众多的投资者。在我国金融体系本就不甚发达的背景下,这样的扩张速度,更容易令人一时脑热,忽略其内在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属于金融,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引入,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以及传染性的特点。

据网易财经的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3月7日,全国共有1695家P2P平台“跑路”。而这其中,仅e租宝与泛亚两所机构跑路所涉及金额便超过10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危机,对我国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全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3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下的互联网金融

在信息生态理论中,参与主体为(信息)生产者、消费者、传递者以及监管者四类,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务的重大区别便是其信息流程的改变,因此,站在信息的角度来看,信息生态的改变,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重大区别。本文在此立足信息生态,在信息生态的视角下,分析互联网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的体系下,其信息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生产者、消费者、传递者以及监督者四类。以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问题最多的一类――P2P业务,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在一个典型的P2P业务的信息生态中,其信息的生产者是具有借贷需求的个人或小微企业,信息的消费者是具有投资需求的个人或相关组织,信息的传递者是P2P平台,信息的监管者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为银监会。

在自然界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在食物链上应当具有比生产者更高的生态位,也就是我们俗语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样的食物链是构成环境稳态的必要前提,如果这个事反过来,小鱼不去吃虾米,而是跑去吃大鱼,那整个生态环境都会陷入混乱甚至崩溃的境地。而在典型的P2P业务当中,是不具备这样生态位的区分的。当前的P2P行业,其一,并没有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既没有普遍地考察投资者对风险的识别及承担能力;其二,并没有对借贷方进行深入的实质性审查或尽职调查。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来P2P平台融资的企业,往往都是信用低、现金流差、负债高、营运状况糟糕的企业,因为P2P平台的借贷成本相对更高而额度更低,凡是能够通过从银行贷款或者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企业,都万万不会选择P2P平台进行借贷的。在这种企业都是“低净值”企业的环境下,势必应当要求投资者都为“高净值”人群,因为当企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时,只有提高投资人的风险识别与风险承担能力才能够保证一个系统的稳定。

在当前的P2P产业中,其信息生态是完全混乱的,分析如下。

① 信息的生产者,普遍用作假、隐瞒等情况来夸大自己的企业运营能力(在此指通过P2P平台进行融资的企业,而非P2P平台本身);

② 信息的消费者,由于并没有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而普遍不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与承担能力;

③ 信息的传递者,在利益驱使之下,刻意地造成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刻意维持这种现象的发展;

④ 信息的监管者,由于是创新业务,缺乏监管经验,并且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也为相应的监管造成很大困难。

4结论

信息生态理论为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之处。在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从相关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思考与理论探索,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监管提供相应的思路。以更好地促进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和谐发展,实现我国金融体系的动态平衡,提升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以及投资人投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金荣,郭东强信息生态理论研究进展[J].情报杂志,2007(3):82-84

[2]饶越互联网金融的实际运行与监管体系催生[J].改革,2014(3)

第6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基金业务;发展对策

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与优势

中国金融业在传统金融部门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在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市场中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1.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社交网络、云计算等网络媒介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随着市场发展与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的一系列传统银行无法实现的新业务以及用户需求的新模式。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不仅有更为先进的媒介形式,更为突出的是金融参与者对网络特性的进一步把握。利用互联网这一传输媒介,传统的金融业务被用户更为清晰地熟知,更为便捷地办理与使用。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优势,使其在金融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2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2.1更易于获取金融资源在当前较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或银行中处理金融业务时,经常会出现社会弱势群体难以处理金融业务、无法使用金融产品、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等金融排斥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缺乏充分的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无法对一些小型的交易实现及时高效的处理,这往往会使得金融资源逐渐流失。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用户可以进行自主服务,突破各种限制,从而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获得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

1.2.2更易于准确获取交易双方的信息当进行金融融资时,金融机构或银行为了确保资金安全与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把控金融风险,必须要对融资企业的各项财务状况有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但是,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或银行需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去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往往在了解微型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其成本远远高于收益,这就会产生企业亏损。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各个企业可以把需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生成与传递,进行融资的双方企业便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的信息来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一旦出现任何违约风险,交易双方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把控风险,及时做出反应。

1.2.3省去了金融活动的中介环节银行在传统的基金业务运营中主要扮演中介人的角色,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成为金融业务互动的一个大型中介平台。比如,在买卖的支付过程中,互联网平台可以作为买卖双方的第三方较为安全的支付平台,就像网上银行、支付宝那样,专门提供转账、处理付款等支付服务;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有交易需求的交易者均可以在互联网的信息中寻找符合自己交易需求的交易对象,然后再进行沟通和交易;互联网金融能够将银行从繁重的金融业务中解脱出来,让金融交易过程变得更为简单直接,使银行在金融交易中的地位逐渐弱化,进而丧失了金融交易主要中介者的地位,而互联网金融替代银行成为金融交易的中介角色。

2银行基金业务的产品特征与操作流程

银行一般会提供开放式基金托管业务,现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实现基金业务是通过金融手段控股公司,并通过建立相联系的管理公司来执行它所需提供的服务。银行所提供的基金业务的基金份额总数与总金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基金的投资者能够在营业部门按照当时基金的报价申办申购和赎回的业务。

2.1银行基金业务的产品特征

银行提供的基金业务具备四项产品特征:一是基金的管理方与基金托管人为两个独立无关联的法人主体,他们之间并不会相互提供资金或者占有股份;二是银行在进行基金业务的过程中会设置规则和限制作为防火墙,以此来降低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与损失;三是这种模式下监管过程更加合理化,并降低了管理和监管的难度与成本;四是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展现出很强的实用性。

2.2银行基金业务的操作流程

银行进行基金业务操作时按一般流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投资者需要预先准备好基金账户,这个账户要到其预期投资基金的管理公司的合作销售点来开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准备好基金合约、个人证件等相关文件才能进行开户;第二步是投资者需要通过各种通信方式或者直接在基金销售网点办理基金申请业务,并且申购、赎回、变更等业务均可以在这些销售网点办理;第三步是在客户办理完成其所需业务后还要对其进行业务确认,业务确认只需要获取销售点的成交确认单等单据进行确认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也会留存办理业务的凭据和记录,当完成这个流程后,客户进行办理的基金业务才算完成。

3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3.1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客户选择面窄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银行所能提供基金业务的丰富程度都比较低,基金类产品单一,客户往往没有选择空间。虽然从类别上可以划分为各类基金组合类型,但是也要看到基金类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我国的民众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获取知识的手段也越来越多,人们对金融产品的了解越来越深,对银行基金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多样。有学者对此进行调研发现,市场上有接近五成的投资者将银行基金作为主要的财富增值手段,有两成的投资者将家庭资产投入银行基金中进行增值,甚至还有一成的投资者将资产投入其中成为养老和教育资金获取方法,还有极少的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可以说,目前银行基金的单一性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银行基金市场的需求。

3.2银行基金业务销售渠道有限

当前,银行基金销售的主要方式是银行销售和证券公司销售。虽然证监会现阶段的审批速度已经加快,但是其审批速度还是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金融机构的基金发展,而银行在基金销售中接单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在银行基金销售中时常会出现堵塞销售渠道等现象。而且,银行在销售基金时主要是通过网上银行或柜台办理,因此一些服务常常会受到网上交易安全以及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基金业务发展非常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开拓其销售渠道。

3.3银行基金业务缺乏“客户中心”理念

由于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与管控,银行基金业多年以来享受着垄断牌照,直到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银行基金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也使其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银行基金业长期以来缺乏“客户中心”的理念,思考问题总是从自身出发,在办理业务时不够人性化,业务办理过程也过于烦琐复杂,这就导致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逐渐落后。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行业变得更加便捷、透明和自然,如果银行基金业务不与时俱进,必将拉开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差距,从而在竞争惨烈的市场环境中惨被淘汰。

4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的发展策略

4.1拓展银行基金产品的类型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客户体验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客户需求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得日益多元化。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要在产品种类上下功夫,在原有产品种类的基础上进行丰富。为了尽可能满足各类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丰富其基金产品的类型,首先,要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全面展开对客户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银行的产品研发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产品的研发设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来设计各有特色的产品。比如,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层次,进行产品定制或精细化设计等。其次,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要与互联网平台建立紧密联系,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银行的基金数据平台,并按照不同模块进行基金类型的划分,同时适当组合不同模块便可以组成新的基金产品,实现基金产品的灵活化组合。最后,为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银行可以加强对收入基金、长基金、平衡基金的打造。

4.2开拓银行基金的销售渠道

当前,我国银行基金销售业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有限的销售渠道的影响,阻碍银行基金业务的发展,所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要注意开拓基金的销售渠道,创新基金营销策略。首先,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网上银行进行大力建设,完善网上银行的各项服务,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网上银行实现基金购买活动的。其次,银行要对基金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并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在线服务。再次,银行要加强与业内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以代销基金的方式丰富其销售渠道。最后,对于银行推出的基金新产品,银行要加强其宣传与销售的力度,激发客户购买基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7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一个近似于“灰姑娘”的神话,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闯到现实中来,引发了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间各路人马的大探讨。互联网金融动了谁的奶酪?到底有多大发展空间,会否颠覆传统金融行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演进中如何竞合谋变?

互联网金融不是洪水猛兽

“银行和银行之间的竞争是同质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互联网金融新进入者和银行之间,是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竞争,更是传统金融业态与互联网思维方式及互联网商业模式间的竞争。”中国银行电子银行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清醒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新进入者已经在银行的个人金融(如国际汇兑、跨境支付、理财产品代销及虚拟信用支付等方面),公司金融(如阿里小贷和快钱供应链现金管理等),综合经营(如“三马”合资筹建众安保险)和跨境服务等领域发展新的服务模式,拓展服务的边界,降低服务的门槛,提升服务的黏性。“因此,除了需要高资本消耗支持、高深金融技术运用或者法定执业资质限制之外的金融服务,理论上都有被技术脱媒或者互联网脱媒的可能。”董俊峰说。

互联网金融虽然来势汹涌,但并不是洪水猛兽。多数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及对新事物的快速应变,在客户体验上也付出了较多的精力,几乎是削尖脑袋在研究客户行为,思索如何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而传统商业银行受困于传统的经营和思维模式,即使想去很快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却也会经常因为各种严格的风控制度而导致很多创新产品流产,对于银行这个体系来说,风控永远高于一切。也许创新稍微落后会造成进步的迟缓,但风险控制上却容不得一点差池,不得不说现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随着进一步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银行吃丰厚利差的时代即将过去,同业竞争会日趋加剧,必须做出改变以迎接挑战。“在财务目标之外,在互联网金融的投入上需要做战略布局,对技术要有前瞻思考,对客户体验要高度重视,贴近一线的大众需求。另外,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与互联网金融新进入者开展跨界合作,挖掘双方在风险偏好和数据维度上的互补空间,争取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中互补共赢。”董俊峰说。

银行要敢于自我革命

适者生存是永远的法则,银行需要主动拥抱这场技术革命,才能够真正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在战略布局及战术调整上,银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些探索。”董俊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需要创新和提升电子银行。在这方面,要大力提升现有网银及其他电子银行渠道的客户体验和交易活跃度。

第二,丰富多元化的移动金融APP应用。各家银行都基于iOS和Android平台开发了APP客户端应用,金融服务轻量级应用和“小件化”开始在细分客户市场形成需求。因此,银行应考虑根据客户细分,提供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定制化部署,使客户可以自主决定在诸多移动金融服务中的个性选择和灵活下载。

第三,借助云服务和社交网络思维提升电商化销售能力。亚马逊的成功就在于把实体世界的丰富商品(上到航天员吃的压缩饼干,下到垂钓时用的诱饵蚯蚓)通过电商化模式进行长尾销售。银行的产品除了能够在网点通过客户经理面对面销售之外,通过云服务的模式,还可以将传统的销售主体、销售对象和销售场景以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方式解构后再重构。

第四,提供“一云多屏”的电子渠道整合服务。银行的渠道、产品往往因业务和技术架构设计初期未考虑跨渠道协同而彼此割裂,形成一个个服务或产品的“竖井”,这种以银行为中心或者以部门为中心的渠道和产品设计远远不能适应客户多渠道一致性体验的需求。因此,银行应该借鉴淘宝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IT底层搭建多渠道共享的开放平台和渠道总线,在业务应用层规划“数据在云端,服务在终端”的“一云多屏”协同服务,然后通过渠道融合设计和流程再造与优化,发挥银行物理网点面对面服务和电子银行在线互动营销服务的线上线下协同优势。

多维度提升服务能力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董俊峰提出,银行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首先,要提升供应链金融和电商金融的服务能力。”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内贸易、电子制造业、零售业等传统行业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销售在渠道成本和营销成本上的优势,开始电商化转型的第一阶段;而到了电商化转型的第二阶段,除了解决线上支付和结算之外,在线融资成了题中之义。钢铁和有色金属等会员制大宗商品交易所,希望为交易平台的会员提供融资服务;京东和苏宁等电商平台以及华为和联想等供应链核心企业,都开始谋求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银行可以和上述平台或核心企业合作,整合线上申请、线上审批和线上放款的全流程在线融资系统,与对方的ERP或交易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平台和核心企业提供增信支持,银行接受以合作方为供应链融资中介的贷款需求包,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规模与客户群,同时利用融资中介的担保机制控制资金风险。

“再者,以电商化方式搭建大众化的泛资产管理平台。”董俊峰说,在综合经营的框架下,以电商化方式销售银行集团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在品牌和流量的支持下,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定制适合电商化销售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适合大众在线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在资产管理产品销售平台的服务模式上,可以引入SNS和LBS等社交网络、移动互联元素,以APP或瘦客户端等灵活接入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投资理财以及金融社区服务,引导客户和客户的交流和互荐,同时植入相对权威和友好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如排行、筛选、比较等增值服务),辅助金融消费者决策。让客户在平台上拓展金融投资经验互动分享空间,靠口碑传播吸引人气,提升影响力。

第8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法律隐患;风险救济

一、网上理财产品发展历程及现状

理财,即治理财物。理财的行为由来已久,在古代人们已经懂得理财。“理财”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最古老文献之一《易・系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王安石说:“聚天下之人,不可以无财,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这些言论,无不体现了古人对理财的重视。

理财的目的不仅指有计划的使用钱财,使将来的生活更有保障,同时也是指通过有规划的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一般提到理财,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赚钱,虽然有此种功能,但不仅限于此,它更是一种投资。

在现代,理财的选择很多,随着互联网科技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与网民生活的日益融合,网上理财开始盛行。网上理财包括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交易等,涵盖股票理财、自助缴费、转存、汇款等。当今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内容多样,其为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投资途径,同时能够满足各类人的理财需求。

网上理财产品的多样与灵活,由于其符合当前市场化的要求并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势头迅猛并且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金融创新的趋势,也是各大网络平台竞相争占以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的方式。

二、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认知与选择

1.关于人们网络理财的投资现状

对于人们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选择与认知,为了获得更真实的数据,我们针对每个年龄层均进行了收样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有78.2%的被统计者正在进行互联网投资理财,16.9%的被统计者有进行互联网投资理财的想法,最后4.9%不太看好互联网投资理财产品,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深入社会,获得人们普遍认可。

2.人们对于各类理财产品的投资倾向

而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在现今繁杂的网络理财产品中,人们的选择倾向是不同的。经过统计分析,在网络投资者中有97.9%选择余额宝,有48.2%投资了招财宝,39.7%投资了理财通,另外还有52.3%的投资者选择了P2P等其他网络理财产品。这一现象表明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分散投资,同时投资多个理财产品,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即“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3.网络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偏好分析

调查针对人们选择网络理财产品的原因方面,我们做了一些统计与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快捷方便、操作简单、收益丰厚、门槛较低、资金取用灵活、风险性较低等。其中大部分被统计者选择一项网络理财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品牌信誉度和理财产品的收益,这直接关乎理财产品的风险性大小。另外,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低限额、短期限的网络理财产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们更趋向于选择安全可靠的理财产品。

4.民众对于网络理财产品的担忧

尽管小额投资理财受到普遍欢迎,但由于2015下半年e租宝事件的发生,导致人们对于网络理财产品也不乏担忧。根据调查分析显示,关于网络理财产品的顾虑方面,大多数人主要基于安全性方面的考虑,包括盗号问题以及被盗之后资金是否能被追回等。另外还有部分人认为其监管机制并不十分健全,信用风险较高。

三、网上理财产品存在的隐患

互联网理财公司采取网上交易与结算的方式,大量使用计算机软件与程序,而计算机软件与程序的无纸化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旦出现任何纠纷与法律问题,很难找到相应的证据来证明。除此之外,互联网作为交易的平台,信息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一直受到挑战,不仅计算机病毒可以侵入任何的程序,而且易受到来自人为的破坏,例如黑客,如果遭到黑客的入侵,那么相关信息就暴露在公众之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如果黑客还有其他的目的,比如通过获得的个人信息敲诈消费者,那么消费者将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此时互联网理财公司往往做不到很好的维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有时甚至会推脱责任。我们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主要隐患:

1.国家监管不力,控制系统不完善,监督缺位

互联网理财的方式近几年才在我国兴盛起来,由于法律制定与实施的滞后性,因此如果想通过法律的方式尽快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管体系,几乎是一个重大的难题。那么,当下,面对发展愈加偏离正常轨道的互联网理财,如何加大对其的监管哪?既然存在法律制定与实施的滞后性,那么,当务之急一方面是依靠政府的权力,制定行政法规、条例,加大对网上理财的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是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上相关市场的监管力度,做到勤查处、勤处罚、勤奖励。对于如何界定相关部门,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2.商业银行存款外逃,间接降低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作为一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其吸收公共存款、发放贷款是主要的两大功能,而作为商业银行重要功能之一的吸收存款功能在互联网理财方式出现以后,发挥的作用日益减弱。商业银行大量的存款外逃,流向网上理财及其他途径,使商业银行压力增大,也间接的表明国家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减弱,从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3.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理财公司竞争增大,易引起不良竞争

在上一条我们已经说过网上理财公司和产品的出现,压缩了商业银行的存款量,从而易带来两者之间的竞争。一旦由一方过度发展,势必挤压另一方的发展空间,引起另一方的反抗,这时,极易引起不良竞争。从短期利益来看,两者的竞争会使消费者获利,但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旦有一方在竞争中取胜,优胜方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后,最终受到伤害的往往是消费者的权益。

4.互联网理财资金大批涌入同一行业,造成市场不稳定

互联网理财公司往往是通过高收益、低风险的广告吸引投资者进行购买其产品,但一大笔资金进入互联网理财公司后,它往往思考的是如何使这一大笔资金保值增值,因此他会进行投资,这时这一大笔资金又会涌向市场。而一个地域范围的市场通常是稳定的,如果接收到这一笔资金后,使之涌向市场的某一行业,那么带给这个市场的要么是繁荣要么就是灾难了。或许这一笔资金的流入正好刺激了行业的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或许,会造成哄抬物价,市场不稳定的情势。

四、互联网金融问题的救济

近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例如支付宝,网销金融产品和P2P都开始被人们熟知。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商机,但是紧接而来的风险和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防范不能的情况下,救济便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如何才能提供有效的救济是互联网金融参与者所迫切希望知道的,在笔者看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互联网金融准入机制。

互联网金融是依靠互联网而存在的,其并不一定存在实体机构,因此,它相较于一般的金融,形成会更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并且给一般的金融带来了更大的竞争。严格互联网金融的准入机制,为投资者的安全设置第一道防线,让进入市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加可信。

2.加强信息披露,切实维护金融投资者的利益。

信息披露是解决投资者和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主要途径。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可以增强企业业务运营管理的透明度,让投资者充分了解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具体的运行状况,在此基础上,投资者可以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自我的评估,从而加强了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3.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的支持。想要解决金融监管的问题,首先,要厘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界定,并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消除“监管主体不确定性”隐患。其次,应出台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相关制度,构建全面的互联网金融安全防范的制度体系。再者,应在兼顾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和行业创新精神及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到“适度无漏洞”监管。最后,中央银行、银监会等传统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监管协作机制,加强协作监管,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4.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的有关法律。在各国都加强互联网

金融立法的的档口,我国也应该结合当前的实际,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以及潜在的风险,全面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市场的准入、各互联网金融性质进行明确的界定,努力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的完美结合。

五、结语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逐步取代了传统理财方式,在我国理财市场上占据了较大份额。然而对于这一新兴产业,我们大多数人并不十分了解,对于如何规避风险的认识也比较浅薄,再加上中国人“随大流”的心态作祟,这也就很容易就导致了e租宝事件的发生。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法律规制并不十分完善,使得我国的网上理财产品良莠不齐,这也为互联网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如何选择一项安全的网络理财产品,无疑是民众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考察平台产品背后的资金运转途径及其财务信息,了解相关救济途径,这样才能有效选择一项安全可靠的网络理财产品。

参考文献:

[1] 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邱勋 - 《金融发展研究》-2013

[2] 网络金融法;齐爱民 - 网络金融法 - 2002

[3] 网络金融法――网络法律丛书;齐爱民,陈文成 -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4] 网络侵权及隐私权的保护;周海岭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第9篇:对互联网金融的认识与思考范文

关键词: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 风险 风控 融合

互联网从1987年进入中国,经过十几年缓慢的发展,在2011年开始了进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实质性热潮,到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概念,达到一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业务寻找互联网为依托,逐步形成了网上支付,网上购买,网上集资,网上理财等线上金融服务的选择。

传统金融打个比喻可以称为“凳子金融”,最大特点是“守株待兔,等客上门”,最大的特点就是凭借自身具有牌照优势来谋取利息差的一种“衙门式”服务模式。相比“凳子金融”,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平台和区块链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通融并且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使传统金融不得不撤销凳子,真正回归“便捷、对称、互动、普惠”这一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充分展现出其创新强、覆盖广、成本低、效率高等特性。金融的核心能力是议价能力和风险定价。客户金融产品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在传统金融中操作难度较大,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通过互联网金融,金融产品或服务尊重客户体验,以客户为导向,反向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将金融化于无形,去中介化,通过交互式营销,这些操作只需要用指尖点击鼠标或者用指尖触摸手机即可完成。称为"指尖金融”。

今年暑假,有幸与几个同学组织了闻融互联社会实践队,实践的主题是考察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重点考察了P2P代表公司红岭创投、O2O代表公司深圳淘金山公司,互联网大数据挖掘及网络安全公司深圳广道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互联网股权投融资平台的深圳众投邦公司、提供小微金融理财服务信贷工厂的联金所、创新型互联网抵押贷款平台钱来网公司,通过调研并在各个方面搜集资料,认识到目前金融已经实现大跨越的发展,传统的金融从交易各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需要金融机构的实体网点进行操作,发展到互联网金融供求各方的信息获取趋于相对对等透明,通过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跨越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彻底改变了“凳子金融”的运行操作模式。互联网金融利用数据云计算通过设定的各种风控模型,寻找相应的客户群体,快速进行决策,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效率,提高服务的覆盖面,使供求各方信息沟通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各方真正实现了资金的对接。

现代金融发展从“凳子金融”到“指尖金融”的跨时代的演化,形式改变了,但金融的核心本质-信用与风险却没有改变。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使数据信息更及时、更透明、更多元、更动态、更可靠,对金融需求双方的信息对称和交流作用凸现,使需求双方匹配的时间、空间更广、更宽、更分散,金融风险匹配和防范能力更强,信用识别效率更高。解决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历史难题,更为高效便捷地实现数据分析、信息透明、资源整合,给“凳子金融”生态圈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刹那间,“指尖金融”成为掘金利器,各路精英云集,各种新概念频生,各种模式呈现,各种平台云起,欣欣向荣的景象,难免也出现各种乱象,坏账、跑路、破产等等问题,究其根本是对风险的无所敬畏。 “指尖金融”的风险究竟有哪些? 同属于金融领域,相对于“凳子金融”,但发生的诱因、形式等不同,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信用风险:借款方不愿意或者无力履约造成未能及时或者足额偿还而违约的可能性;

(2)道德风险:企业内部欺诈、流程不完善漏洞、员工违规操作等;

(3)交易风险:交易操作风险;

(4)技术风险:于经营的平台信息技术系统发生故障,使得系统失灵或者业务中断不能保证交易有效、及时、有序、顺利进行;

(5)监管风险:由于国家监管或者政策法规,自律性的组织制定等各类规定涉及的可能遭受到的法律或者监管的处罚从而造成的重大财务损失风险;

(6)市场风险:未预料或者对市场利率、国际汇率、借款企业或个人经营的行业市场波动进而未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的潜在风险。

金融服务的本质在于收益实现的延迟性,与普通的商品交换不同,在商品交易交换、支付完成以后,收益立刻体现,即使存在赊销方式,也是金融服务的范围。正是由于这种本金归还的延迟性,就形成风险后置,所以就必须搭建相应的风控系统。针对上述的信用、道德、市场、政策、监管、技术等风险,设定相应的风控体系。

目前国内的各家平台的风控体系良莠不齐,针对不同的平台运营模式(表现为纯线上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线下债权模式、公益模式等)可以归为下面几种风控形式:信用认证包括信用报告等;引入保险模式、机构担保或者抵押物、质押物等担保方式;采用风险备用金计划;快标分散风险;债权拆分组合进行转让;平台保证自担风险模式;金融机构信用模式;小额贷款担保模式;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目前国内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大多选择了和专业的第三方风控软件提供商合作的模式,将自有模式和三方结合起来,比如国内的主流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使用的风控反欺诈服务。但由于征信系统不开放,假冒猖獗,投资人不成熟,热衷刚性对付,征信不完备,需要作大量的前期工作;引入各种担保模式,难管理,目前企业担保的数百倍于自己净资产的交易,杠杠放大过大;而且目前担保行业也是鱼龙混杂,无异于同床异梦;风险准备金模式很难将不良资产覆盖,而且监管不严会被挪用。看似完美的风控背后也会让人心头一紧。

“指尖金融”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一个淘汰,去伪存真的过程,我们要从正反两方面辩证的对待,既不能谈“互联网”就色变,把“指尖金融” 看成混乱不堪,不加甄别一巴掌拍死,全面枪毙;另一方面也不能任“指尖金融” 衍生出“草根金融” 放任自由生长,对其风险及控制不理不睬,要认真对待,寻求规范发展的道路,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其充分生长壮大。同时也要以金融创新和金融重塑的姿态积极推动并对其规范监管和引导,并学习传统金融多年的监管经验,摒弃不足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方式,通过海量的大数据分析和处理,逐步形成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思路体系,从而突破“凳子金融”的监管理念,适应“指尖金融”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运行规律,为互联网金融的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凳子金融”和“指尖金融”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传统金融具有口碑强、多年积累的甄别风险能力、资本、规模效益、客户群体等方面的优势,能够灵活处理各种复杂大额的借款情况,而互联网金融却在数据挖掘和数据积累等方面优势,能够低成本拓展客户和发展业务。二者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在金融功能上的优势互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营销对象的互补。“指尖金融”实际上是对“凳子金融”传统业务较少涉及或服务盲区的领域进行补充。传统金融追求规模经济性,集中将资源分配到对利润贡献大的业务领域,出于成本与风险的考虑,针对中小企业或者次级借款方面由于获取信息成本较高,需要花费较高的人力、物力、时间等各种成本,收益与成本不成比例,从而小微企业扶植力度欠缺。但“指尖金融”规避了这一弊端,成功将“长尾理论”运用到金融业务服务之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利用率,弥补这一不足。“指尖金融”凭借其互联网覆盖范围广、操作便利的先天优势,建立具有门槛低、效率高、手续简单特点的融资平台来满足小微企业和次级借款者的融资的实际需求,对“凳子金融”服务范围进行了有效扩展。但在高端客户群体的点对点的个性化全方位服务则是“指尖金融”的短板。

二是思维方式互补。“凳子金融”由于具有独特的牌照优势,更多依赖于雄厚的资本以及口碑以及多年积累的市场资源与监管政策的指导,“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导致缺乏金融创新的动力。而“指尖金融”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分析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习惯,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为客户提供多维度的用户体验,注重创新思维的经营管理模式需要传统金融进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思维方式上看,“指尖金融”与“凳子金融”之间形成一种线上与线下、互联网思维与传统金融理念的优势互补关系。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运营管理中运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大数据云计算思维、用户体验思维以及平台交互思维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思维。

三是运用技术互补。互联网优化了“凳子金融”服务手段,改变了以本身为主导出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满足用户需求而服务点对点的资金对接服务手段。“指尖金融”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和海量大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用户、云、产品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动态、多维的生态系统,从而深入挖掘不同用户消费偏好归纳出个性化需求,跨越时间和空间,为客户带来丰富的多元化产品和完美的用户体验,交易效率大幅提高、交易成本更低、操作更便利。

从上面的介绍和分析,“指尖金融”并不是对“凳子金融”进行毁灭性和颠覆性的变革,而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的互联网思维方式下进行二者的融合,向着智慧银行方向进行变革。融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数据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是“凳子金融”与“指尖金融”进行战略合作的前提。互联网金融拥有大量的用户行为、用户习惯、购买行为、交易数据可以通过分析数据获得用户需求,而传统金融对客户群体的资信各种财务数据以及资质状况比较了解。将两者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全面地了解各种用户群的相关需求及各种信息,从而对后续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提供更完善的数据。

二是建立共同评级系统。“凳子金融”和“指尖金融”在征信方面有各自不同的评级系统。各方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完成这个数据系统。数据共享以后,信用信息更完备,根据共享资源优势互补重新建认评级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以较低的成本,高效的分析客户信用评级,拓展客户规模和客户群,提升整个利润空间。

三是发展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凳子金融”与“指尖金融”进行战略合作以后,在金融这个大框架体系下可以从金融理财、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金融、消费金融、农村金融等等多个角度、多维度进行,通过互联网技术金融碎片化的思想,通过产业创新可以实现更多的跨界的多元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覆盖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是建立共同风控系统。“凳子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并经过市场检验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严谨的风控系统。“指尖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海量大数据也形成了数据特色的风控模型,通过战略合作,发挥二者的优势,扬长避短,构建完整的金融生态圈,促进金融体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