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

第1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1.1中职学生道德水平提升难度大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入,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然而许多青少年却沉浸于网络游戏中,甚至采取一些非法的途径,例如抢劫、敲诈等方式来获得金钱。长期下来,学生道德观念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无疑增加了中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加上部分学生家庭与自身心理问题,导致整个中职学生群体道德水平的提高难度比较大。

1.2中职学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势头非常猛,这给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也使得中职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更加严重,很多学校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重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并且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状况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使得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流于表面,没有发挥实质性的效用。

2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所做的调整与应对

2.1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效用性

提升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乐于接受,并且深刻感悟,老师就需要认真挑选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效用性。第一,老师应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传授思想道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充分地消化并且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做到明辨是非和善恶。第二,在树立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之后,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让中职学生在懂得是非后,能够坚定立场,坚持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学校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来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强化道德意志。第三,帮助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让学生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变成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言谈举止文明、着装简洁得体、时间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强等。

2.2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有趣性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轻实效,重形式”的现象,虽然开展和组织了多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但是大多都是流于形式。为了改变思想道德教育这种现状,务必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趣性,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具体来说,老师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典型榜样教学法,同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构建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思想道德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了使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更加有趣和有效,老师还可以邀请家长来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者是教育领域的专家来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等等,这些有趣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中职院校思想道德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保证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2.3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社会实践是实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更加深入地认识所处的社会环境,开拓自己的眼界和视野,从而将思想道德知识与现实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中职院校教育者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机制中,积极地引导中职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到社会基层去体验生活,具体的途径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业为社会依托,让学生有广泛的实践平台。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和学习等,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也可以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是社会调查报告,从而强化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4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实现更加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具体来说,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动员和开展各种校内校外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相关的院校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和健全志愿者组织,做好各种志愿者人员的招聘、管理和培训工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进行长期的合作,实现社会与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使得学生能够在志愿者活动中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了解社会的民情,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中职院校可以和街道、社区、福利院等民间机构签订相关的协议,保证各种志愿者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2.5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形成学校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相比于上面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来说,它是一种隐形的教育方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感染,中职学校务必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开展一些文化科技活动、歌唱比赛、校运会等等,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无形中使得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并且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提升。

3结束语

第2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就业 育人 思想道德教育 探索 实践

一、前言

把中职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劳动者,是每一个职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职业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需要高级人才,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普通劳动者。然而,由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管理体制不尽完善及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流于形式,实施过程呈现管理缺位化、方法简单化及内容陈旧化;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表露的“金钱万能”的思想、投机取巧者的“暴富”现象、社会上一些人不择手段追功名利禄等现象也容易使学生价值观念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社会上等社会丑恶现象的负面影响、社会道德诚信缺失,导致学生无所遵从。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将中职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劳动者,就需要探索新形势下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路子,这既是加强职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面前的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

二、分级实施,让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护航

学生进入职校后虽然按照专业大体确定了未来的职业方向,但对自己的职业品质、职业能力、职业心理以及被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奉献观念、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及创新思想等综合素质很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将不仅影响他们正确评价自己,也使他们今后难以适应用人市场上激烈的就业竞争。因此,精心设计,分级实施,让思想道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尤为必要。

(一)一年级阶段思想道德教育。新生刚入校,都想在新环境有新的开始,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很强,此阶段要做到:一是抓以养成教育为目标的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掌握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学会如何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平等地对待人。例如我校在新生入学前召开班主任培训会,要求班主任利用军训期间的晚自习,集中学习我校编写的《中职生行为规范读本》,再通过电视、录像、多媒体、演讲、小品等形式向学生播放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成效显著。二是教育学生不仅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劳动者的基本要求。这种思想渗透到了学生每次活动和每堂课中。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未来社会要求“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

(二)二年级阶段思想道德教育。一是把理论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初步树立职业意识,着力培养奉献观念、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及创新思想,掌握与社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比如,请劳动模范做讲座,以他们的精神来引领他们的思想认识。二是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心理品质,对照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开发自己潜在的职业能力。三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与各学科渗透。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文艺欣赏,例如有思想道德教育内涵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的欣赏,让学生通过审美活动来建立和健全自己的思想道德审美心理结构。

(三)三年级阶段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加强择业与入职思想道德教育,一是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通过职业生涯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择业理念,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二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行业)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教育让学生知与行统一,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服务社会,做出出色的业绩。三是现代企业注重学习、创新,要求职工做到干中学,学中干,走出校门的职校生,不应仅是“培训过的人”,而更应是“可培训的人”。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知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学习型人才。例如我校每年都要对毕业生进行一次由学生向社会劳动者角色转换的“学后职前”培训。四是开展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的思想。我校通过开设创业孵化园区,让学生在园区内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培育创业思想,为就业及创业打下基础,还经常聘请社会上劳动模范、成功人士、本校的优秀毕业生,到校现身说法,开设专题讲座,聘请企业优秀的员工定期到学校的创业园区作指导。通过此阶段的有意识的教育,我校学生毕业后都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还有不少人走创业之路,也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三、创设条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优秀的企业,尤其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招聘应届生时,考虑更多的往往是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责任心和团队精神。正如华硕电脑中国业务群品牌总监郑威所言:企业开展校园招聘,有意要去培养、磨炼、打造一个人,因此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高低却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因此毕业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得用人单位青睐,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论对哪个年级的学生,我校都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营造氛围,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增强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规范自己守,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组织自己管”,学生们积极响应,制订了班规、宿舍管理制度、静校制度等,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学校建立多个学生自律组织,负责全校的卫生、纪律、广播操、黑板报等项目的检查评比,这些活动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和管理,教师主要是指导和把关,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学习、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以人为本,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教育教学资源向学生开放。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录像室都向学生免费开放,这样不仅有利于构建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精神乐园,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康上网,让学生课余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政治,把握时展脉搏。二是通过校园网开设“就业信息速递”、“技能介绍”、“求职技巧”等栏目,让学生知晓职业发展。三是利用网格直观、趣味性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通过网上开设“心里话QQ聊天室”、“心理咨询室”、“心理零距离”等,增强师生交流的渠道,使有心事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有处倾诉,及时开导释疑,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和学习的风帆。四是美化校园,创造和谐、怡人、美丽校园。我校实行义务劳动周制度,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参加一周一次的义务劳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清洁卫生、绿化、值勤、纪律督查等,为学生营造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五是学校利用电子屏、宣传栏、格言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环境育人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三)特殊关怀,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目前学校中单亲、离异、再婚家庭及留守学生占一定比例,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组织专家对这类家庭的学生调查结果,发现这类家庭学生普遍都有一些问题,有的心理封闭,有的自私自利,有的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还有的学生在家庭得不到温暖,就自暴自弃。为此,需对该类学生给予特殊关怀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使其保持健康的心态。

(四)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能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校通过开设绘画、陶艺、雕刻、服装设计、电子维修等兴趣活动小组及摄影、书法、文学鉴赏等选修课,成立书画协会、职业协会、篮球队、足球队、器乐队、摄影社、文学社等社团组织,开展球赛、文艺表演、征文、技能操作大赛、广播操比赛等文体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舞台。

四、多方互动,共建坚固堡垒,全面育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配合,需要多方互动。

(一)家长-学校互动,加强同学生家长联系。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学生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的家长,其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家教指导的观念的厚薄,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我校建立了家长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短信息、网络论坛等载体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成才观,普及以道德、营养健康、心理健康指导,实时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同时让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以便学校采取针对性教育。

(二)家长-专家互动,提升家长家教意识和家教指导的水平。采取的形式有经常邀请离退休干部、市内外知名中小学校长等为家长做家教讲座,提升家长们的家教意识,提高家长们的家教水平。另外,也邀请了家长中成功人士向家长们传授了自己在教子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真实的案例,使家长们受益非浅。

(三)家长-学生,开展亲情感化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各类节日,如“三八妇女节”在学生中开展“我为妈妈献份礼”活动、“今天我为爸妈服务”体验活动以及“妈(爸)我想对您说”征文比赛等;让家长和学生在活动之中体味亲情,增强家校教育合力。

五、结束语

经济社会在变化,中职生的思想道德也在时时刻刻发生着变化。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及时把握住学生思想变化的动脉,积极探索和实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让思想道德教育真正成为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真正为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护航。通过就业引导、全面育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关心学生的困难,关爱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的就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平等、和谐、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慧.应重视中职生的道德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2007年04期

[2]吴东波.中职生的就业思想现状及对策[J].河南职技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年02期

[3]王惠鲤.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的对策――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后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34期

第3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德育的知行转化需要两个过程,第一是对德育内容的思想认同,第二是根据自我的德育思想树立或者纠正德育行为,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过程需要不断的强化。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普通高校缺乏有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表示学校对于学生的评定基本呈现以学生成绩为参照标准,以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为参考,很少与学生的德育认识和德育行为相联系。学生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只是在学生有突出的道德表现时,在公布板上公布。但是这只是德育一个很小的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德育,不说脏话、不随地乱扔垃圾、乐于帮助学生、有礼貌等等,这些并没有有效的监察机制。普通高校学生的德育知行矛盾,源于高校德育教学的开展途径单一,在德育内容的开展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教学,而缺乏对道德认知的认同以及促进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的机制,笔者认为德育的开展应该与不同的学科教育相结合,在不同的学科教育中不断渗透道德教育,使道德教育呈现出连续性。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承担者,本文主要探讨在高校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2在高校英语课堂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2.1以行动导向为核心设计教学

德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个转化过程通过动态的方式进行呈现和分析。以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核心设计英语教学是突破这个难点的重要途径。这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分析本节课英语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相联系,围绕主题选择学生典型的日常作为,作为课堂开展的主要案例;第二,促进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分析和讨论,对道德行为是否需要改正进行讨论;第三,确立本周的道德养成行为。例如,在“sayyes”的单元教学中,配合的课文中心思想是人的极限是不断突破的.围绕此主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当代大学生不易坚持,容易半途而废的特征,渗透“坚持去做,努力突破”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通过坚持取得胜利的故事进行句子练习,其次引导学生设计近期的目标,并设计具体实现的步骤,通过一二百字的英语课堂小短文进行表达,第三,引导学生互相监督将目标予以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枯燥的讲解课文中设计的语法和复杂句子,而是将语法的学习和短语的使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并潜移默化的进行坚强的思想道德教育。

2.2以情境教学为途径开展教学

道德行为的转化需要学生道德思想的情感认同,这个过程只有在同伴的交流中才能实现,因此在英语课堂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强调以情境教学推动学生的同伴交流,促进道德认知的情感认同。道德情境的设计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为素材,将学生的各种道德行为进行综合或者典型化的凸显,通过学生的话剧表演或者PPT的展示,引起学生作为旁观者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省视,与同伴对道德行为展开讨论。

第4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 网络 大学生教育 思想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网络以其庞大、高效、便捷的信息传递模式赢得了大学生们的青睐,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奇、乐趣和便利。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给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1.1 “网络依赖”造成集体智力退化,诚信缺失

网络巨大而快捷的信息库,使大学生更愿意轻松点击鼠标来获取现有资源,而不屑于开动脑筋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探索,忽视了计算机处理信息与人脑思维所具有明显的区别,导致大学生出现思维懒惰、网络抄袭、论文造假等不良现象频出。同时不良的信息、充斥其中,很多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思想发生潜在的变化,长此以往,给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带来严重的污染和腐蚀。轻者学业荒芜,重者诚信缺失,道德沦陷,并酿成违法犯罪。

1.2 “网络万能”导致现实感缺失,道德取向迷失

过量的信息造成信息超载和污染,使部分大学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于网络游戏、聊天、网购和信息浏览中,在网络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受损,人际交往缺失,甚至出现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容易消解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道德责任感,造成他们责任观念淡漠、判断力缺乏,在现实社会中道德取向迷失。

1.3 “网络渗透”造成文化价值观冲突,思想意识混乱

随着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导致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日益加深。许多大学生深受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不能正确的去粗取精,盲目崇洋,造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迷失,出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现象,部分大学生把追逐金钱和名利放在人生目标的首位,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有悖于中华名族的优良道德传统;有悖于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踌躇满志的良好形象;有悖于当代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当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也有弊。正确利用网络有利于大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自律精神的塑造;可以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丰富多彩的精神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环境中积极因素的作用,抑制和减少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2网络化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 成立网络环境监管队伍

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成立一支网络环境监管队伍,制定网络管理条例,增强校园网络的服务功能,对学生上网实施有效管理。如:过滤非法网站,密切关注网络动态,解答他们通过网络反映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管理者善于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正确引导网上言行,抵制有害信息的腐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误导;向学生推荐或正确引导学生浏览有利于学习的、健康的优秀网站。使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学生进入网络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2.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如:加强网络相关法律条文的宣传,通过实际案例教育学生文明上网,预防网络欺诈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利用网络优势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思想上自觉构筑抵御不良冲击的“防火墙”。

2.3提高学生应用和开发网络资源的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大网络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利用能力。把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科技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利用网络实现学生的创业梦想,如:网上营销、电子商务;还可以通过网络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2.4创新网络思想政治类社团

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但是思想政治类社团由于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经费难以筹措等原因,一直难以维系。网络思政类社团可分为几大模块,如:历史伟人模块、爱国名人模块、创业先锋模块、道德礼仪模块、法律秩序模块等。此外还可以增设思想道德实践模块,可通过“雷锋之家”、“爱心实践基地”、“良心商店”等形式让学生切身体验道德的力量。使网络思政社团实现“从单一走向多面”“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新模式。

在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大学生拥有更多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这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同时也要求我们耐心引导学生,并积极营造出健康、积极、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这对学生素质发展和道德提升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正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要建立一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

参考文献

第5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6]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45-48.

第6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一.研究背景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而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有很多施恩不图报的感人事例,但种种令人遗憾的知恩不报的事例也屡有发生。这严重腐蚀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感恩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教育,通过诸如“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最美乡村教师”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形成当今社会思想阵线的主流,社会需要更多类似的活动,需要更多的人为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努力。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战略目标”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而开展感恩教育即为其中重要的一环。

二.研究内容

为扎实推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自治区文明办批准,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实验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建设于2010年3月10日正式启动。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成为西乡塘区第一批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立体化实验学校之一。学校结合“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原则,在思想道德教育与建设方面形成了以感恩教育为核心,构建了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三级德育体系,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确定了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们说的“感恩”,是指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学校和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中包含勇担责任和乐于奉献。精心培育学生“感恩文化”,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时刻做到心中有祖国、有集体、有他人的思想,从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全面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我们强调学校感恩教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把感恩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推向家庭和社区,加强学校、家庭、社区间的沟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培育学生感恩美德中发挥各自最大效能。通过一系列互动活动,使学生受教育,家庭、小区、社会更和谐。

为此,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与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探索、实践、总结。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通过研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在德育教育中各自的责任、方法、作用和规律,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各自在不同环境背景中对共同的对象进行感恩教育,发挥整体育人的优势,让未成年人从中受到教益,学会感恩,形成高尚的思想品格,让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明显加强。

2.研究意义:研究有效推动了感恩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加强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之间的统筹与协调,有利于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育人资源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立体化”教育新模式和新平台,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广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感恩教育与学校、家庭、社区相逼互促的德育发展局面。

四.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成绩

(一)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科学制订实验方案

课题组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感恩为他人、感恩为学校、感恩为家庭、感恩为社会、感恩为祖国”的现状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广泛深入讨论制订了实验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分年度制订了实验研究的计划和课题实验制度,以确保实验研究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健全组织,明确目标

成立了由学校领导、社区领导、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的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立体化德育教育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还制订了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立体化德育会议制度,主题班会制度等,同时还确立了学校、家庭、社区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职责和德育目标。

(三)营造育人环境,创建“感恩”特色学校

2009年,学校制定了《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2009-2012德育发展规划》,规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社区资源和我校学生家庭背景复杂的特点,确立了“德育为首,育人优先”的办学原则,提出了以感恩教育为核心,以好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为主的三级德育目标体系。

围绕三级德育目标体系,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坚持“感恩”主旋律,以此为载体实现活动育人的目标。学校注重环境育人,积极创建浓郁的“感恩”校园文化,形成了“感恩教育”的办学特色。

(四)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丰富德育内涵

1.举办社区、家庭专题讲座,对未成年学生的家长开展专题培训。多次聘请广西教育学院专家、广西心理教育专家、精神文明建设讲师团到学校,到社区,对教师和学生,对家长们进行专题讲座,以真实生动的案例,风趣幽默的话语吸引打动学生。

2.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班主任进社区、家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活动。通过与社区、家庭联办“感恩教育”“家庭总动员”和“赞扬、鼓励教育”三个环节为主的感恩活动,教会孩子们学会关心和感恩。

3.组织学生开展以“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活动和爱心卡、手抄报制作比赛和征文评比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学校每月定期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由政教处统一指导,各班级具体实施让学生通过活动增强感恩意识。

4.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每年定期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会,全体成员、社区领导、家长代表共同参加,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凝心聚力鼓干劲;强化感恩教育的持续性;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感恩报恩促工作。

五.研究的主要成效

1.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学校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一是学校校内注重营造育人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注重家校结合,以感恩教育为主线,加强亲子感恩活动;三是化优社区德育环境。学校与南棉社区结对子,通过开发利用社区人文历史资源、自然景观资源、建设成就资源、社会人力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德育效能,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的格局,社区育人环境得到了改善,社区德育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

2.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改进。在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的引领下,学校多角度抓内容定位、多形式抓活动开展、多方面抓环境建设,活化德育工作,使“感恩教育为核心、德育为首、育人为先”的办学理念得到了有效体现。其一,变德育内容上的封闭型为开放型,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道德认识,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其二,变德育方法上的说教型为情境型、体验型。通过以“听、看、做、悟、评”多渠道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特定的情境,使其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领略学校生活的美好和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活动教育交给了教师一把启迪学生美好心灵的金钥匙;其三,变德育途径的单一化为立体化、全方位。打破过去学校德育单打独干的局面,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新格局,使学校德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了德育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益。

3.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现在“学会感恩,心存感激,勇担责任,乐于奉献”已成为学校、家庭、社区的思想共鸣。学生们树立了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意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社会责任意识;维护社会公德的公民道德意识;知法守法的法律意识;不说大话假话的诚信意识。学会了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学会了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社会公德在学生身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校园内环境卫生整洁、秩序井然、学生文明守纪、团结友爱、尊敬师长、勤学创优等良好的道德风尚蔚然成风,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5.促进了学校其它工作的全面发展。未成年人立体化德育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顺利开展,有力地带动和推进了其它工作的开展,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学校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焕然一新。给学校、家庭、社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第一,转变了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家长们认识到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区(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又是人生中首要的基础的教育,懂得子女不仅要接受知识教育,更要接受思想、道德、法制、人生观等全方位的教育。过去一些家长对学校开展的活动不愿配合,现在都主动协助学校开展工作了。

第二,改变了学生。在学校,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多了,冷漠自私的少了;在家庭,孝敬体贴父母长辈的多了,指责埋怨亲人的少了;在社区,友好团结和谐相处的多了,忌妒欺诈的少了;在社会,守法重德的多了,违法乱纪粗暴蛮横的少了。

第三,促进了教改的发展,学会用感恩的心去化解矛盾,增进理解。过去,学生出了问题,教师和家长相互埋怨的多,现在相互理解、配合、支持;过去重智育轻德育,现在是既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过去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批评指责多,现在是互相沟通,研究对策。

六.创新点

在本项研究中,最突出的是感恩德育特色:

1.感恩教育活动特色。首先重点突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充分结合和利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利用有关感恩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开展活动,以让学生在了解感恩的前提下去认可和接受感恩教育。其次,通过感恩活动把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只有在生活中贯穿感恩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再次,感恩教育的中心是承担责任。在感恩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做一个勇于负责的人。最后,感恩教育要突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让这些未成年人知恩图报。

2.感恩教育主要围绕五大环节开展,即:“一比、二思、三看、四悟、五干”。一比:历史对比宣传,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一堂课、感恩活动进班级、感恩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宣传近年来国家、南宁、城区、社区学校发生的变化。二思:思源思进讨论,通过座谈会、讨论会、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组织开展思源、思进讨论。“思源”就是让学生饮水思源,追根溯源,使大家正确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源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源于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强大,使大家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使大家更爱祖国爱人民。三看:看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各班通过文化墙、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社会充满爱,人人需要爱,人人都可以奉献爱,知道学会感恩才能得到感恩。四悟:悟感恩认识、组织开展谈感恩认识、想感恩措施、定感恩计划为主的感悟活动,通过内心感悟主题教育活动,自主的意识、自发的醒悟、自身的要求和自觉的行动。五干:开展感恩行动评比,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总结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总结经验,正确引导学生敢于超越自己,使“我为人人”的“感恩”思想成为校园思想主旋律。

3.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开展活动。如成功举办“亲子感恩”主题活动、“小小商品拍卖会”、“感受关爱,学会感动,承担责任,乐于奉献”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广西师范学院08级应用心理专业班、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烈士陵园、南棉社区、各家长的积极配合。通过活动,学校、学生、家庭、社区都得到了教益。

七.推广应用效果

南宁市友爱南路学校经过三年的课题研究与实践,初步形成了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以网络为根本,以家庭为基础,构建“四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以感恩教育为主题,以习惯养成教育、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几方面丰富学校德育内涵,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在感恩教育的熏陶和浸染下,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提升了,人格更完善了,人际关系更和谐了,责任心更强烈了;家长们乐于参与到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当中,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尊重,学校获得的成绩显著,并注重把相关成果推广应用,效果明显。

八.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设想

1.社会不良的风气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应该说,整个社会的大气候是好的,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氛围。同时也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影响着学生人生观的变化。如把金钱看得很重要,自私心、功利心比比皆是,社会上又有一些人眼高手低,把感恩、奉献看成是傻等。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使学校的感恩教育的效果对这些学生而言大打折扣,使学生扭曲的心灵很难摆正,如何更有效扭转这一局面?这是我们今后德育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

2.部分家长的思想极端。绝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展不断充实自己,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工作。但部分家长总是推卸责任,抑制活动,使本项目开展碰到一些困难。

3.评价需要不断创新。课改以来,学校建立了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也重视结果,如期末评选各种优秀,确实应把德、智、体、美、劳,综合衡量,客观公正地进行评选。这种德育评价激励性机制的建立,对全体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7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德育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家长、社会及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身对其选择的专业技术学习期待的特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工作与同龄本科院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相比,又有着显著的不同。当前,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德育工作的要求,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尽人意,相关德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地认识这种困境,积极探索高职大学生德育的创新模式,才能顺应当前高职德育的新要求。

一、高职院校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目标过于知识化,与德育目标的生活化相违背,道德教育方法陈旧。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道德教育方法为课堂讲授法,理论知识灌输式教学是高职道德教育在课堂教育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的单方面灌输,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调查、讨论等教学方法所占比重都很小,手段也比较单一,更有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课件,直接将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复制到课件而“朗读”,授课过程中缺乏生动的、真实或仿真实的道德实践情境与体验活动。灌输式教学方法过于注重课堂知识转移,道德实践不足,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道德教育从学生生活和专业教育中脱离出来演化成了空洞枯燥的说教,使得学生在面对工作实践时仍然不知所措,未能发挥道德教育应有的德育功能,从而无法以真实的道德思想、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情境教育去塑造他们应有的道德品质。这种德育教育模式是对现代社会德育多元价值、德育自主性和德育创新精神的忽视,在解决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与社会的冲突面前日显苍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时代传递精神,塑造时代品格,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相脱节,道德教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就现有的高职德育教材体系和德育内容来看,更多的是以理论性的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体系,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在道德教育中依此而进行的德育过程表现为过分地强调德育内容的“理想化”和“理论化”,缺乏对学生实际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和道德的认知水平细致地了解与分析,同时,课堂教学中对于高职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当今社会就业问题以及对现实的困惑很少涉及,因而,德育过程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德育的课程体系、内容脱离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必然难以被接受。高职院校的德育活动与社会现实联系不够,使学生没有掌握现实资料,难以将社会德育热点、德育难点问题、社会生活道德矛盾问题与道德教育联系起来。在教育实践阶段层面,在“职业教育应以学技能为重中之重”错误管理理念指挥下,很多的高职院校甚至直接将道德教育的任务直接甩给了企业,加之学校指导教师无法及时与企业指导教师沟通交流,使得道德教育和道德监督失去它应有的发展途径和方式。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师资队伍水平与教学的实际需求不对等,道德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单一。一方面,高职院校德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下,专业的、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犹如凤毛麟角,更多的是“滥竽充数者”“南郭先生”之类充斥着德育工作队伍,必然难以满足高职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道德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单一。高职院校道德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对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评价才能做出判断。道德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式,是以德育目标为主要依据,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考核,进而对学生道德水平进行判断的过程。当前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的道德水平评价方式主要为试卷考评模式,考察的内容仅是限于教材中涉及到的以及教师平时在课堂中讲授过的德育知识点,评价方式也主要基于学生的各学科半期及期末考试德育成绩及日常操行得分,评价体系比较单一,不能全面地、真实地衡量学生所达到的道德水平及德育效果。

(四)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要求与大学生的主体性认知要求表现不一致,没有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大多数高职大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动机基于实现父母的愿望,或是源于预期从事的工作的高收入、稳定性等因素,并未能够主动、自觉地去理解所应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更没有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作者应具备乐于奉献、甘于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道德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无论高职学校开展何种形式的道德教育,都应站在学生道德主体性的社会需求和自然需求的立场来思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德育过程忽视了这一教学客观性要求,仅仅把学生当作的是道德教育的一个被动的受体,违背了德育规律。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体系创新机制的构建

第8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论文关键词:德育课 中职学生 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因此,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德育课的育人教化功能,是摆在德育课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德育课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这就需要德育课教师关注学生、关注现实,紧跟时代变化发展,紧贴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那么德育课教学应该怎样进行呢?

一、针对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育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口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对于学生而言,是学生在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的基础上制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学生恢复自信、树立理想、形成动力;是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调整自我、提高自我、适应职业岗位的过程;是学生为走向社会、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做准备的过程。对于学校而言,是把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以及就业观、创业观教育融为一体、分步推进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是调动学生主体、进行成功教育的过程;是帮助学生融人社会、适应社会、报效社会的过程。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导向,以职业道德教育课为主渠道,通过对职业道德教材的再加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德育课教师应了解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将之设计成职业道德教学的价值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的同时,明确在职业实践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加深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这样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相呼应,一方面通过职业道德教学设计让学生形成道德认知,产生道德情感,并在实际生活中把这种道德认知和情感转变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认真学习各项技术的操作规范,遵守职业纪律,在专业活动中严格照章办事。这正是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真实检验,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

二、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模式、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学生心理往往会出现不满、厌学、烦闷、逆反、嫉妒、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德育课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系统讲授相关心理学知识,并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那教师如何实施健康教育呢?第一,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由于中职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根据这一特点,应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正当的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第二,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第三,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中职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强,许多心理障碍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用严格的纪律制度规范其行为,帮助其逐步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第四,注意自身形象,起到榜样作用。教师作为示范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三、针对中职学生法律观念淡薄的状况,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现在有些学生做事我行我素,狂妄自大,不知道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他们甚至不懂得法律是行为规范,任何超越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往往当他们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知,反而觉得自己讲义气、够朋友。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是通过对现代法律的宣传讲解,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应大致包括两方面:一是宣传讲解与中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及与其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宪法、民法通则、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条例等,可以作为对学生常规的普法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法律;合同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等则可作为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法律。二是在学习领会具体法律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维护法律的思想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这才是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法制教学中,德育课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抱着书本不放,始终局限在打点点、画框框上,那么课堂肯定缺乏生机,教师讲得难受,学生学得枯燥,最后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列举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例如青少年中的偷盗、抢劫、吸毒、性犯罪乃至杀人案件,还有打架斗殴、抢劫、敲诈勒索、拉帮结派等都可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从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迈入社会,通过“旁听法庭审判、参加法律援助、观摩执法过程”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接受直观法律教育的机会,培养学生迁移、整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针对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来,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少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担忧,主要是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而且他们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只有退缩或放弃。所以,有的中职学生就业后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而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第9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案例范文

一、当今中职学生的思想现状

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复杂和艰巨。部分中职生的思想状况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信心,自卑感强

由于受高中热的影响,很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通高中才是优秀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是“末等公民”,具有较强的自卑感,意志消沉。

2.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基础,加上学习习惯差,因此,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特别是数学、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另外,由于长期养成的习惯,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后,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的陋习很难改掉,因此,他们对于全新的专业技能课,学习兴趣也不高。

3.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出口成“脏”、抽烟、打架、早恋、乱扔垃圾等现象随处可见。明知道不可以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但自控能力极差,明知故犯。

二、中职学生的几种特殊矛盾心态

伴随着上述思想状况,中职学生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这样几种特殊的矛盾心态:

1.失落感和得胜感

有的学生认为没考上高中,就低人一等,失落感强。有的则认为,3年中职生活,混个文凭,毕业后找个一般的工作也不错,由此引发“破罐子破摔”、“松口气”、“得过且过”的想法。

2.职业自豪感和职业自卑感

中职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评价十分敏感,例如,当别人说:“当商店售货员也不错。”学生对这句话中的“也”字会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仅管外部表情上极少显露,但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另一方面,随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深入,以及对即将从事职业的深入了解,他们又会产生一种职业自豪感。

3.对自主择业的向往和对就业前途的不安

中职生十分关心就业动态,青年人比他们的长辈更容易接受就业的市场机制,更愿意按照个人的发展意向去选择职业。但目前就业形势、企事业增效减员和人才“高消费”的现实,又使中职生对就业前途忐忑不安。

三、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对策

针对中职生的思想现状和几种特有的矛盾心态,我认为中职学校的政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课程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一引导、二改革、三帮助。

1.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去迎接未来

中等职业学校是学生进入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但中职生却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的心理状态。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对前途失去信心,缺乏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意识,学习困难,自控自律能力差。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他们的长处没有机会得到展示。例如:中国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宁波市著名劳模周宁芝等都是中职生成功的典范。像这样的案例在政治课堂中运用,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思想触动非常大,因此,教学效果也十分明显。

2.改革学生德育成绩的评价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道德则是对道德的追求,学校生活中的道德必须成为道德实践。”他的观点告诉我们: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把道德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实践行为。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校只有成绩考核的标准,没有道德评价的标准。根据我校规定,学生德育课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作业、期中成绩、期终成绩、平时品行表现4部分组成,它们各占10%、15%、25%、50%。这种评价方式的侧重点在品行评定,具体操作以学校对该生的学期操行评定等级为标准。如果学生期中或期未考试成绩不理想,但其平时品行表现良好、上进心强、进步快,那么,学期终评成绩仍可给其及格。反之,考试成绩再好,也不给予及格。这种操行评价方式,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真正达到了“学校生活中的道德必须成为道德实践”的目的。

3.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政治课授课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微乎其微。因此,为了真正提高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应彻底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讲与老师评、学生编演小品、劳动纪律教育以及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等互动的多主体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在总结后拥有理论,在讨论中不断获得正确的调整。

4.帮助学生树立爱岗敬业思想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向各类企业输送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在政治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思想,并把它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我校还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收看相关教学片,到企业车间与工人师傅交谈,听取企业成功人士或优秀中职毕业生的现场报告,并且分析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让学生了解找工作的不易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自然主动地接受信息,逐渐树立起爱岗敬业的思想。

5.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优越,父母亲的娇宠和包揽又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劳动光荣意识,针对这种情况,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给他们讲徐虎、李素丽等全国劳模的故事,在炎热的夏天带他们到学校锅炉房,看司炉工工作,在寒冷的冬天看交警红绿灯下指挥交通,参观建筑工地等。经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慢慢树立起劳动光荣的意识,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了单位里的劳动能手。

6.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