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强迫症的心理疏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心理干预;强迫症;针灸强迫症
属于临床常见神经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强迫情绪、意向和动作,其发病与强迫人格存在密切联系,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心理干预是强迫症患者常用护理方法,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该护理方法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整体护理效果不理想。临床护理路径属于整体护理模式,能够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护理[2]。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们采用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心理干预对30例强迫症患者实施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强迫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中关于强迫症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②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其他精神障碍;③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4(38.49±10.26)岁,病程1~3(2.15±0.28)年;文化程度:高中16例,专科8例,本科6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3~66(38.57±10.22)岁,病程1~4(2.23±0.29)年;文化程度:高中18例,专科7例,本科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两组均给予针灸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①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采用温和语言加强沟通,对患者心理及行为表示理解,重视患者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②向患者讲述强迫症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等情况,重点讲述强迫症危害和治疗必要性,促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③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与其共同进行情绪分析,纠正不良认知。④根据患者兴趣和爱好组织文体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包括:①成立临床护理小71组。由主治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邀请专家进行专业化培训,包括沟通技巧、服务理念、缓解压力等,经考核通过后准许上岗。②制定护理路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和职责,准确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定合理护理措施,详见表1.1.3观察指标①护理效果:根据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4]进行评估,其中疗效指数为护理前后Y-BOCS评分与护理前评分的比值。疗效指数降低>75%为痊愈;疗效指数为50%~75%为显效;疗效指数为25%~49%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之和的百分比。②心理状况: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Y-BOC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HAMA包含躯体性和精神性焦虑;HAMD包含胃肠道症状、自知力、入睡困难、阻滞等;Y-BOCS包括主诉强迫思维和行为;3个量表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③知识掌握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知识掌握量表进行评估,内容包含疾病知识、营养饮食、安全管理、活动与睡眠、药物知识,每项均为2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比较见表1。2.2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见表2。2.3两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3.
3讨论
[心理专家] 著名心理学专家
章月娥
[病情]
红梅今年二十四岁,大学毕业后通过种种努力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招考进了一家著名的外企公司。公司管理规范,非常重视个人业绩,福利待遇也很好。刚开始的时候,红梅只是个普通的员工,业绩和人缘关系都很一般。考虑到自己资历浅,再加上这个工作来之不易,红梅要求自己每天上班第一个到公司,下班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并给自己确立的目标是一年评先进,二年成骨干,三年提主管。因此红梅工作非常努力,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功夫不负苦心人,半年下来红梅业绩很突出,年底,由总经理提名,她破格评上了年度先进工作者,并获奖金两万元。只是评上先进之后,红梅没有高兴多久,就感觉到了沉重的压力。
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领导开始对红梅特别看重,而且原来对她并不怎么关注的同事,也开始另眼相看了。到了办公室,红梅经常被一片赞美声包围,领导有时候批评其他同事的时候,还会把红梅当成榜样和正面典型。
可是赞扬越多,红梅就感到压力越大,她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自己的业绩慢慢退步以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她还有没有脸见人。红梅觉得自己输不起,因为她不想辜负信任她的领导和同事。
这在红梅心里已经成了个心结,这个心结一天没有打开,她的压力就一天比一天大。比如最近红梅每次去做报表,都要想半天;甚至有一天,她用EXCEL做报表的时候,对着一个格子就看了整整一个上午。当她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的时候,她就更加焦虑,甚至开始失眠,每天上班都顶着个黑眼圈。
由于思想负担太重,造成了红梅的生活恶性循环,因为休息不好,健康没有保证,就更没有精神工作了。糟糕的是,连最看重红梅的总经理都觉得她的工作状态不好,昨天快下班时专门找她谈话,问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是否需要公司帮助解决云云。这让红梅更着急,下一步该怎么把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呢?
[诊断]
红梅由于自我要求过高已经出现了强迫症状。
随着工作强度越来越大,不少人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对自己的要求高到不切实际的程度时,就是强迫症了。强迫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强迫症患者无论看起来有多么自信,其实都是有着深深的自卑的,缺乏对自己客观的认识。
事实上,从心理学角度看,很多强迫症患者的工作其实缺乏来自内在兴趣的动力,只是在为别人的期待和肯定而努力,所以这些人会特别在乎“面子”,在乎别人(尤其是领导)的看法和评价,害怕自己的地位一旦掉下来,就会无法面对身边的人。这样心理压力就会很重:一方面内心缺乏信心,另一方面来自外在的压力又越来越大,超过了自己的承受力,就会出现精神疾病。
红梅主要表现为前瞻性强迫担心与焦虑,即总是担心自己业绩下降,不能保持先进的荣誉,辜负领导的栽培和信任,引起严重焦虑而失眠。这种强迫观念出现在工作过程中,影响了工作效果,又进一步增强了担心与焦虑,造成恶性循环。红梅本人已意识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有害的,试图控制,但无力摆脱,她的焦虑状态为强迫症状所引起。另外,红梅在人格上有弱点,主要为自律、克己与虚荣。急于求成又不切实际的计划,对自己过严的要求,产生自己不能原谅、接受自己,出现强迫观念。
[治疗处方]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情绪、意向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强迫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对身心产生巨大危害。针对红梅的病症,可以试着采取以下心理疏导方式:
首先建议红梅降低目标要求,并将大目标分解为切实可行的小目标,一步步前进。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去完成各种工作。
第二,红梅的亲人或朋友要给她以关心爱护,既不苛求她,也不姑息。不能长篇大论地讲道理和教训,不能追根究底,不能强求她改变,应该用适当的态度和行动合理地对待她。
第三,找朋友倾诉,很多时候,所谓的困难都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把心中的郁闷向朋友一吐而尽,这样就能轻松许多。
第四,放松精神,尽量多参加户外运动,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尽量从生活上调整自己。比如出去旅游一次,在大自然中呼吸清新空气,能够使心情舒畅,从而把眼前的困难看淡。
令人震惊:医院美容科一年劝退一千人
35岁的小爽自身条件不错,1.69米的身高,三围基本达标,皮肤白皙,五官清秀。但她对自己总是不满意,从2009年离婚以来,大大小小做了十几次整容手术,割双眼皮、隆鼻、隆胸、垫下巴、去眼袋,还做了3次瘦脸和6次抽脂手术,只要听说哪家医院的整形效果好,她立马赶去。离婚以后,小爽就迷上了整容,这几年花在整容上的钱,少说也有六七万。朋友劝她别太迷信整容,她自己也觉得整容有点整上了瘾,可是,每照镜子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整不行、欲罢不能。开始,她是想把自己整得漂亮一些,让前夫后悔,后来就不断地追求完美,每整一次心里都很高兴。前不久,她又预约了下巴吸脂手术。这样整下来,小爽把自己脸部和身上能整的地方几乎都整遍了。听说韩国整形美容世界一流,她跃跃欲试,想找关系不错的姐妹一同前往呢。
今年29岁的柳女士在爱情上不太顺,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她看中的人,人家看不中她;看中她的人,她看不中对方。一来二去,小柳眼看就成为一名“圣(剩)斗士”了。柳女士尤其对自己的脸型不太满意,打过瘦脸针,做过几次鼻子整形术,总想把自己的鼻子整得精致一些。第一次鼻型矫正术以后,她不太满意,又接连做了两次手术。但,她觉得还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希望继续做鼻型矫正术,但医生拒绝了她。柳女士有事儿没事儿总往整形科跑,和医生聊她的鼻子,总问能不能再给她做一次手术,弄得医生很无奈。
也有比柳女士更热衷的。英国29岁女模特艾莉西娅・杜瓦尔可谓“登峰造极”者。艾莉西娅自从17岁起,已经总共接受了至少100次整形手术,其中包括15次隆胸手术。在过去12年中,艾莉西娅几乎每年都要接受几次整形手术,她的全身上下几乎都动过刀子。艾莉西娅透露,一些身体部位因为频频动刀子,她的腹部、左乳和右臂下方的肌肤组织已经“失去了知觉”。 专家认为,艾莉西娅还有心理疾病,属于典型的“整容成瘾综合征”,频频动刀,已经对她的身体甚至生命造成了损害。
但是,追求美的天性让人们乐此不疲。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美容整形科主任医师郝立军介绍,仅他们一个科每年就接诊上万人次,手术4千多例。不少人几年就花掉了数万元,甚至同一部位挨过三四刀,整回来、整过去,还想整下去……因为有的人迷上了整容,他们便苦口婆心劝这些着迷者,科室每年劝退整容成瘾者上千人!
“整容成瘾综合征”属于心理问题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恒认为,在当今日益壮大的整容大军中,有部分人存在心理问题,有的患上了“整容成瘾综合征”,她们具有“强迫症”的一般特点。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却克制不住地反复出现。强迫症即强迫神经症,属于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不过,强迫症患者比较普遍,也不算什么太大的心理问题,专家认为一般每50人中就会有一人得过强迫症。
对于那些反复对同一个部位进行修改、或者把全身几乎都“整”了一遍的人,往往有较大的心理问题。“整形上瘾”者心里有瘾,这些人首次整形后尝到了“甜头”,比如说听到周围的同事、朋友的夸奖等,可能会在心理上觉得“过瘾”,从而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会频繁去做其他的手术项目来满足自己的求美心理。有的求美者是对自己身体某个部位总是不满意,找医生整形过后,还是不满意,甚至要求整形医生再修复原来的面貌,她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很容易患上“幻丑症”。 心理专家认为,频繁整形的背后,很可能是精神偏执和焦虑,建议整容机构将心理医生引入到整容机构中,以便及时做心理疏导。
当然,并非所有去整形美容的人都有心理问题,也不反对一些适当的整容;但整容术解决不了心理问题。热衷于整形的人首先应该弄清楚:自己应该在什么范围内、整到什么程度?是不是陷入了“整容成瘾综合征”?比如前面提到反复做鼻型矫正术的小柳,想的是“追求完美的感觉”,可是事实上,“人无完人”,世上几乎没有完美无瑕的美人;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的审美意识也在变化,能随着时代的审美潮流随意整吗?整容似乎也有个应该适可而止的问题。如果属于心理问题,那是任何整容手术都解决不了的。
李恒认为,“整容成瘾综合征”的心理状态与强迫症、疑心病症类似,当事人会反复觉得自己不完美,不能接纳现在的自己,而为了追求完美,于是不停地去整容,以求“下一个会更好”,可惜,“下一个仍然不够好”。对鼻子做了多次整容的柳女士说,每次折腾鼻子的时候,她也知道并非整形医生做得不够好,而且术后一段时间她也比较满意,但这种满意没几天就消失了,她又开始对鼻子不满意。这其实是典型的缺乏自信、不能接受自己的表现,也是一种典型的强迫症表现。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张扬外在的东西,如金钱、地位、容貌等等,各种选美活动层出不穷,这些外在美的文化对人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心性浮躁者宁愿选择整容,以便拥有外在美而迅速成功,以至于上了瘾。“整容成瘾综合征”者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有的女性在爱情受挫或者工作遭遇失败的情况下,想通过整容增强自信,这个初衷也许没问题,上了瘾就是问题了。
睡前如厕强迫症症状是强迫症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就本文而言是指案主晚上睡觉前必须去上厕所如不去,案主内心便会产生不安、焦虑等情绪困扰,并且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正常入睡,甚至对白天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种症状表现。
二、案例分析
(一)案主基本资料。李丽(化名),女,大学三年级学生,家住新疆阿克苏沙雅县,家中有四人,爸爸、妈妈、弟弟、她。李丽寄宿在学校,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活泼。
(二)案例陈述
(1)背景材料。案主在家时无此症状,夜间上厕所均有家人陪伴。案主自上大学以来,就有上述表现,大一时案主家邻居因车祸去世,家人及案主心中略有恐惧,家人主动要求陪其上厕所,有时案主可以独自上厕所,但内心感到不安,害怕夜间上厕所突然有不明物出现。据案主描述其在家睡眠质量很好,但在学校期间睡觉较轻、易醒。
(2)案主面临主要问题的分析。案主陈述其从上大学以来就开始有此症状,但在家期间此症状便会消失,而且睡眠质量很好。平时在校期间,舍友会主动提醒案主睡前上厕所,至此睡前如厕强迫症症状一直持续了三年之久。根据此种情况我们分析案主的此症状持续之久与在校压力和室友主动提醒间接形成的刺激强化相关。
三、社会工作介入
(一)案主需求分析。与李丽多次接触以后,我们了解到案主有迫切改变其睡觉前强迫如厕的行为和意愿。
(二)矫治理论模式选择的分析。深入分析案主睡前强迫如厕这一行为,我们采用行为矫治理论模式。行为主义矫治理论主张把工作重点放在真正能够观察到人的外显行为上。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做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适当的反应。我们根据案主睡前强迫如厕这一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及矫正,帮助案主学习和掌握恰当的行为模式。据此,我们与案主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并共同制定了服务方案。
(三)介入过程分析
我们将介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时间:4月18日——4月23日
(2)目标:深入了解,验证案主的如厕行为是否符合强迫症
(3)介入策略:1、通过舍友观察 2、案主按时记录。
(4)分析:在此阶段社工给案主布置记录其在这一周内睡前强迫上厕所的次数及时间的小任务,根据对案主个人陈述、记录和其舍友观察的情况发现;案主一周内除了周日没有在睡前强迫自己去厕所外,每天都会在睡前强迫性的去厕所,以免因睡前不去厕所内心不安所导致的难以入睡。且案主的这种不良行为确实符合其所陈述的信息即案主有睡前如厕强迫症症状。这一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顺利的完成。
第二阶段:
(1)时间:4月24——5月1日
(2)目标:使案主睡觉前提前15分钟上厕所
(3)介入策略:实施阳性强化疗法
(4)具体实施:舍友监督、案主做记录,若案主在一周内按目标做到四次以上在12:45到睡觉期间控制自己不去上厕所。我们将对案主进行奖励。
(5)分析:在此阶段我们对案主实施的是阳性强化疗法。阳性强化疗法理论的基础理论是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来强化该行为。案主在 “五·一”放假期间去五家渠看“郁金香展”时我们为她准备一份意外的礼物,案主收到时很是意外和惊喜,并对坚持改变睡前强迫如厕意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通过案主在这一阶段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出案主在规定的时间内睡前强迫如厕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案主在这一阶段内有六天在12:45之前去厕所,睡觉前也没有再去如厕,且并未感觉到内心不安和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因此案主按照双方的协议完成了目标。我们实施的阳性强化法对改变案主的强迫行为有了极大的作用,且在我们的预想之外完成了目标。
第三阶段:
(1)时间:5月2日——5月9日
(2)目标:睡前如厕时间提前30分钟,案主在此周内按目标做到4次即可
(3)介入策略:实施厌恶疗法
(4)具体实施:由社工监督实施,案主若在此周没能完成目标,我们便会在案主半夜睡着期间,打电话扰乱其睡觉,使其产生厌烦心理,从而按目标执行。
(5)分析:厌恶疗法,也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给予个体不喜欢的强化物或厌恶刺激来抑制或阻断案主不受欢迎的行为。根据案主记录发现,其在这一周内有六天在12:30前去厕所,睡觉前没去厕所且行为自如,内心毫无不安。案主超额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因此我们取消了对案主实施的厌恶疗法。
第四阶段:
(1)时间:5月10日——5月19日
(2)目标:睡前如厕时间提前40分钟,案主在此周内按目标做到4次即可
(3)介入策略:巩固疗法
(4)具体实施:1、观察法:主要是由舍友,社工,对案主的行为进行监督,看其睡前如厕行为是否符合目标。2、自测;由案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测量,看其改变的行为是否达到目标。
(5)分析:在此阶段中,社工与案主一起回顾矫正的过程和运用的技巧、方法,从而帮助案主整合矫治的经验,巩固已取得效果,让案主认识自己的改变,鼓励案主有能力坚持改变。根据案主的记录、舍友的监督和观察我们发现案主睡前如厕的行为总体上有很大改观,但是在有较大压力出现的情况下,案主睡前如厕的强迫症症状会重新出现,这值得我们反思。
(四)评价分析
我们从三个维度对矫治效果是否达到目标进行评价和分析。
(1)案主自评,案主根据自己的日常行为即睡前如厕强迫症行为是否得到改变的称述中得知,案主表示她现在已经能够自如的上床睡觉,即使睡前不去上厕所,她都能够安然入睡,以前的担忧和不安都没有了。
(2)舍友观察,根据舍友的观察,李丽现在不会强迫自己睡前如厕了,以及舍友们已经不再主动提醒案主睡前如厕了。
(3)社工后期跟踪调查显示,案主现在已经改变了睡前强迫如厕的行为,即便案主睡前喝水之后也不会强迫自己睡前如厕了。
关键词:心理问题;表现及原因;关键因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50-01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
1.焦虑。经常表现为突然感到恐怖、忧虑、头晕、胸闷、心悸、恶心、出冷汗,似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但又查不出任何躯体疾病。
2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物失去兴趣,遇事往往朝坏处想,待人感情淡漠,心情沮丧,孤独自闭,并出现胃口不好、乏力、虚弱等症状。有时会对人生产生强烈的悲观失望的感觉,感到活着没意思。
3.疑病。固执地怀疑自己有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过分关注,经常感到不适,四处求医,但对医生的诊断总是不信,并对自己的疾病感到过分的焦虑、忧郁。
4恐怖症。恐惧本是人的正常感觉之一,但对有些学生来说,出现了一种持久的、不合理的、过分强烈的恐惧感,成为一种病态。大学生中常见的恐怖症有以下几种:一是社交恐怖。主要是害怕在众人面前出现,特别是被人注意时更为敏感。二是空旷恐惧。还有一些登高恐惧、下水恐惧等,超出常态的也是属于病态范围。
5.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6.神经衰弱。经常有头痛、失眠、焦虑烦恼、易激怒等症状,对外界刺激反应过敏,又有精神容易疲劳的症状,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工作效率降低。
7.性心理问题。如过早、同性恋、窥探女阴、穿异性服装等。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自我修养。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在18--25岁之间,处于青年的早期和中期,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心理上还处于继续完善的过程,正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此时的年轻人,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感情丰富,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但是个性还未定型,感情容易波动,自制力较弱。因而不免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于是大量的怀疑、烦恼便自然产生。此时个体修养的差异便显得异常重要。
2.个人家庭背景。家庭是每个人心理发展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青少年的人格在很大程度是由家庭塑造的。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和父母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有些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超出了孩子的个性能力,让孩子成天在一种高度压力下生活,最后适得其反。
3.学校的教育方式。学校介于家庭和社会之间,是个体走向社会的桥梁。作为大学生,经常会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人际关系中的烦恼、相互攀比的困扰以及性和恋爱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现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要,长期缺乏疏导,大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压力得不到缓解,久而久之加大了心理问题的患病几率。
4社会因素。任何人都不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这对大学生来说也不例外。校园外的市场经济大潮和校园内的经商热彼此呼应,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对每一个在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强烈冲击。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与对策
大学生出现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复杂的,而且因个体发展情况不同产生的差异性很大。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和社会的原因,个人的修养始终是关键的因素。在同处不利环境条件下,有的人在逆境中努力奋斗而成才,有的人则由此沉沦、堕落,走向黑暗,还有的在大好时光中坐失发展良机。这一切都依赖于个人良好的修养,它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始点,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终点。
针对当前的现状,高校应逐步完善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专业化队伍,强化心理咨询功能。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容易在引导方法上产生偏差,因此建立一支合格的高校心理咨询队伍时不我待。其二,心理教育课程化、多渠道开展。在大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碰到的只是些寻常心理问题,对寻常的心理问题走预防之路胜过“亡羊补牢”。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课程,同时,通过校刊、校广播站、校园网等载体,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关键词:血友病;心理健康;综合关怀
血友病属遗传性出血性疾病,自幼发病,终身伴随,就诊患者中重型患者占多数,常因反复出血并发关节病变和关节畸形而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与正常人群相比明显降低,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1-2]。血友病综合关怀是目前国内外最理想的血友病诊疗护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通过对开展血友病综合关怀工作前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及对比发现,综合关怀可有效提高血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4年8月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泰安市某三甲医院登记在册的血友病患者共106例,其中成人64例,对自愿参与本研究的54例血友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落实血友病综合关怀措施1年后再次发放问卷,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比较。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应用临床上常用的SAS、SDS和SCL-90进行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3-5]。
1.2.2血友病综合关怀干预内容及方法本文结合调查结果和临床实际情况,2014年8月制定了血友病综合关怀方案并组织落实,关怀措施落实。12个月中召开患者联谊会并进行集体心理疏导2次,联合心理科医生给予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12例次。通过病历管理和回访给予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学会出血的急救处理;开展凝血因子家庭注射的培训,包括注射方法的掌握、凝血因子用量的计算、凝血因子的保存和配制、过敏症状的判断和应急处理等48例次,让治疗更为及时有效;发放血友病诊疗护理手册和健康教育知识材料。借助便捷的网络,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积极推送血友病诊疗知识、健康教育及社会救助信息等相关内容。定期进行凝血因子检测、抑制物筛查和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的监测;进行专业的关节功能评估及康复锻炼;做好疼痛管理;提供最新的血友病治疗进展信息;指导优生优育,避免生育血友病高危患儿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邀请外科医生与麻醉师加入到血友病综合关怀团队的工作中来,开展多学科诊疗13例次,处理严重出血并下肢严重感染1例次,康复锻炼17例次。同时促进家属的全程参与、社会医疗保障和慈善机构的共同关注等。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综合关怀前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6],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因子较为突出。实施综合关怀后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表现下降趋势,其中SAS总均分低于50分,SCL-90各因子下降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怖、躯体化、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综合关怀后54例血友病患者SAS、SDS、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仍有差距,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讨论
3.1血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与正常人群相比,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在长期、反复的出血过程中患者及家属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7]。刘颖华等[8]就曾报道了关于血友病患者出现情感障碍的病例。国外还有专家指出具有独特病理特点的血友病性关节炎引发慢性持续性疼痛,易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如躯体化、恐怖等消极心理[9]。疼痛无法耐受时应用止痛药物,但止痛药物对疾病又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加重出血的风险,患者对疼痛的消极对待和对止痛药物的担忧引发患者产生强迫、偏执的心理变化。因此反复出血不止和关节病变成为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所以持续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10]。本文通过应用临床上常用的SAS、SDS和SCL-90进行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首次测量发现,54例血友病患者的SAS、SDS、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分别高于国内常模。
3.2实施血友病综合关怀对血友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3.2.1血友病综合关怀是防治血友病最理想的模式血友病综合关怀是以血友病专业医生和护士为主导,包括血液科、实验室、理疗科、心理科、影像科、遗传科、儿科、骨科、口腔科等医护人员及社会工作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多学科综合关怀团队,负责血友病患者的病例登记和管理、家系调查、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培训、心理疏导、随访及社会救助等,使患者得到全面的、有益的专业治疗与指导,最大程度地减少出血和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以期达到正常人群的生活状态[11]。作为一种有效的血友病诊疗管理模式,血友病综合关怀模式逐步被全球多个国家所采用。血友病的综合关怀不仅包括出血的治疗和预防,还包括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并发症的处理,并且更加关注患者身体、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的健康,让患者更易进入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多样化的综合关怀措施既确保了患者关节出血的治疗和预防,有效降低了关节病变的发生,促进了关节功能的回复,又增加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播和病友间的同伴教育活动,拓展了综合关怀的领域和效能,同时增强了血友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12-1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6月在我院精神科、心理科住院的患者,共48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14~62岁,病程1~10年,精神分裂症16例,抑郁症16例,焦虑症11例,躯体形式障碍3例,强迫症2例。
1.2方法 入组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②患者治疗前体格检查及心电图、脑电图、血常规、生化全套等检查无明显异常,适合rTMS治疗。住院2~3d后,经检查及诊断符合要求且家属同意签字的,安排做治疗,经过1疗程后, 24例患者病情有明显的控制,16例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8例患者精神症状亦有较好的改善。
2 护理
2.1治疗前护理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家庭支持系统,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护理方式。治疗前耐心地向患者给予适当讲解(切不可使患者有抵触情绪),包括 TMS 在安全方面的顾虑[3],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邀请家属和患者共同参与,治疗前对rTMS较为详细讲解和坚持治疗的必要性。对其中有7例有担心恐惧心理的患者介绍类似治疗的成功病例。条件允许可以让已做完rTMS治疗的患者与其交流,打消患者治疗前由于知识缺乏和思想准备不足而对rTMS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增加信心,从而愿意接受rTMS治疗。
2.2治疗中护理 全程有本科室护士陪同,打消患者因陌生环境,不太了解的新的治疗而产生的恐惧和不安 ,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两种识别患者身份的方法),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疏导,加强观察,患者出现不适如痫性发作、头痛等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 rTMS治疗,并给予相关的对症处理。
2.3治疗后护理 治疗后为了方便加强观察,将其安排于I护病室,由全程陪同护士照看患者,指导其卧床休息,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积极鼓励家属探视,让患从内心得到支持,从而能更有效的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
3 并发症
3.1诱发癫痫 在48例患者中没有发生诱发癫痫发作,诱发癫痫发作可能与刺激的强度、频率、刺激部位等因素有关[4]。
3.2头颈部不适及头痛 rTMS最常见,可有轻中度的疼痛,自行减轻或服用止痛药缓解,加强观察患者有无头颈部及头痛症状以及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当出现不适症状时,让患者注意休息,并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在48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轻度头痛。所以注意头颈部不适及头痛的观察与护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4 心理护理
4.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护士的言语、非语言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患者的感受和认知,近些年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临床的认可与支持,因为心理护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比技术护理本身的作用更为突显,良好的心理因素,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是建立在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上,护士要关心、爱护患者,对患者要真诚,有诚意,并积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使患者有亲密感和安全感 [5],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5 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精神卫生日渐被人们重视,这是让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者感到欣慰的,但是精神疾病的患病或发病率均有增长的趋势[6]。精神疾病是一种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可行、有效的治疗技术与方法.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率,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还需要有丰富的rTMS相关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认知矫正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提高对rTMS效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徐秋杰,许毅.经颅磁刺激与治疗强迫症[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5,32(2):87.
[2]徐新民,严杰.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的应用[J].医药杂志,2011,23(4):48-49.
[3]许涛,陈琼,马香琰.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疗养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疗养医学,2010,1(19):57-58.
[4]王晓明,周树舜.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0,22(4):249.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广西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就诊的14例神经症患者。男6例,女8例,年龄9~54岁,平均(30.07±10.90)岁,误诊时间平均9.5个月。其中主诉为牙痛6例,口腔黏膜痛2例、面部口腔感觉异常4例,义齿不适2例。
1.2 误诊情况 患者反复就诊于数家医院,其中牙痛患者被误诊为牙髓炎而行根管治疗,不见好转,而后误拔牙齿;黏膜痛及口腔感觉异常多数误诊为炎性反应、溃疡,给予抗炎及促进溃疡愈合治疗;义齿不适者,反复进行义齿修复,其中1例,1年内做义齿7副,仍不满意。
1.3 方法
1.3.1 诊断标准 按《中国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标准(第3版)》(CCMD-3)[1],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与情感障碍等,确诊为神经症。
1.3.2 治疗方法 14例患者经详细专科检查,排除口腔器质性病变,请精神、心理科大夫协助诊治。治疗包括:①抗抑郁治疗;②抗焦虑治疗:用阿普唑仑抗焦虑及改善睡眠等;③对症治疗:部分患者配合口腔治疗,如浅龋充填、洁治、漱口药物等;④心理治疗:以症状分析、疾病解释和消除顾虑为主。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评定治疗前、治疗后 4周、治疗后 8周的心理状况的改变程度。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积极治疗4~8周后,SCL-90各因子分均值皆有不同程度降低(P
3 讨论
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神经症患者的基本人格特征为神经质人格[2],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患者的现实处境不相称,但患者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病程多迁延。由于神经症的精神症状特异性较差,可出现类似多种躯体疾病的症状,是导致误诊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尤其当患者以口腔不适为主诉去就诊时,如果口腔科医生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精神科专业知识,对神经症症状的多样性认识不足,不能识别躯体化的情绪障碍,就会草率地做出器质性疾病的诊断,这是导致误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误诊和对治疗的认识不足,导致未能及时对抑郁、焦虑、疑病等情绪的进行纠正和心理疏导,仅对症处理口腔症状,故病情经久不能缓解。加上由于多方检查、长期用药等因素,甚至因医生自身语言不当使患者更加坚信自己有病,甚至有的患者预感自己有什么灾难性疾病,进一步强化了心理障碍,形成恶性循环,久治不愈。
新的医学模式认为,生物因素、社会因素都必须通过个体的心理反映才能对人的健康或疾病发挥作用;同时也指出,治疗上只有通过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干预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本文中 14例口腔科门诊的神经症患者,针对病因使用抗抑郁、抗焦虑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并采取多种相应的心理治疗手法,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引导患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情绪,去掉种种疑病、恐惧等顾虑,鼓励患者建立适当的心理宣泄渠道,保持情绪稳定,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这与张惠芳等[3]的报道一致。
希望越来越多的口腔科医生认识到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立体医学模式的转变,很多疾病除了器质性病变外还跟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诊断和治中均应重视医学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加强和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提高病因的识别率,及时会诊、转诊。通过口腔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有的放矢,方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8-115.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