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课外阅读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认为,阅读是学生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阅读能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一个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一般儿童的课外阅读都是从连环画和大量图画的低幼读物开始的,据调查,有72%的儿童在学龄前或一年级看第一本连环画,至于看第一本的时间,25%的学生认为始于二年级,36%的学生认为始于三年级,两者总计,有61%的学生自认为看第一本文学书的时间在二、三年级。台湾省的一项研究对儿童阅读兴趣作了更具体的区分:4―6岁是神话传说期,儿童对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期,儿童对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语言发生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期,儿童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是传说及传纪故事期,儿童对人类谋求生存,征服及开发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纪故事发生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低年级儿童普遍喜欢童话故事,充分的早期阅读对儿童想象力的启迪、审美情趣的陶冶以及是非、善恶等道德观念的形成都是很有价值的。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能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课堂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语文阅读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经历自主阅读的过程。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同课文所提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并提出拓展性阅读的量化要求。然而,细观我们的校园,我们看到在学生中间,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并不喜欢课外阅读。对于课外时间,他们更喜欢玩耍、游戏。而一些喜欢看书的同学,有目的有很盲目,收效甚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上好指导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结合实际,要求教师在阅读指导课上,向学生讲明课外阅读的好处、要求、方法,还可以介绍如何摘抄、写读后感。另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如何提高课外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快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可以谈自己的读书体会,让学生乐于读书,也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还可以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
[3]加强阅读交流,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之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枯萎,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强调的是知识的运用。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只有感到阅读有用、有意义,才会越读越起劲,越读越想读。通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有了自己的“所得”,我们就应该及时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的成功体验飞扬起来。每期组织读书交流会等,让学生谈谈自己采用的阅读方法,讲讲阅读到的生动故事,说说阅读的所获等等。
[4]组织竞赛评比,不断增强阅读兴趣
关键词:兴趣培养 方法 能力
书籍,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但在偏僻的农村小学,学生绝大部分来自文化氛围差的乡村,学生家庭中,读书活动更是少见。要培养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需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搞好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授之以渔,使学生具备初步的课外阅读能力。小学低段儿童识字量小,给课外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些儿童可能会因无法扫除字词障碍而产生畏难情绪,以致于对书籍望而却步。这时老师可教给儿童识字的方法,让孩子做到多拼、多问、多查、多想。对中高段儿童来说,课外阅读要达到的目标更高,遇到的困难也可能更多。
2、广泛宣传,多渠道开发图书资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利用班会课、课间等时间向学生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使学生对“书”的理解上升为“知识”、“学问”,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为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书读,我班建立了班级小书库。为了解学生情况,我当起了“图书管理员”。
3、帮助孩子有选择地读书,提高阅读兴趣。儿童受年龄、认知水平的制约,对书的鉴赏能力还比较有限。在我征集的图书中,就有诸如《独步武林》、《金瓶梅》一类的书,儿童读这类书,很难做到筛选过滤出真正有用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内的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健康的认知。
二、选择书籍下功夫
1、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
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感知要求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比如说中、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学校中也学习了一定量的科学知识,所以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 转贴于
2、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成才的故事,如《爱因斯坦传》、《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向其推荐英雄保家卫国、具有战斗场面的读物,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欢音乐的学生可让他们多读《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喜欢文艺、体育的学生可向他们介绍与之相关联的名人趣事,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这些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营造学习环境的文化氛围。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教育。
2、营造良好的阅读素材氛围。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要加大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的投入,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可读。学校应当建立图书室,规定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班上可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课余时间有书可读;有条件的学生家庭可以建立图书架,让家长购买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书籍,让孩子节假日有书可读。
四、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产生了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抗美援朝,可以组织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一些有关那个年代的书籍,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培养兴趣
语文大师吕淑湘先生谈及课外阅读作用时曾言:“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课内三成,课外七成,可见课外阅读功效不菲。我国古代曾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唐代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由此而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小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好读书”
1.1个性解读焕感渴望。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他们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中对所学的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得到深切感受:阅读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所以,课堂教学是培养课外阅读的一个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直接与作品进行对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珍爱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作品的解读,不要去追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括对文本的批判与质疑。这样,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焕发出情感渴望,更期待课外的阅读。
1.2知识迁移引发阅读兴趣。教师要整体把握好文本,善于沟通联系,举一反三。讲读文本中著名作家作品时,可向学生介绍作家生平、作品和有趣的佚事。而后用文学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形成自动阅读。如教学《只见儿童多处行》,就可让孩子先认识冰心、了解冰心,而后学课文。在有了对作家、作品的初步认同后,即可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冰心的相关作品,如《繁星》、《再寄小读者》等。这样的阅读是孩子主动与作家的对话。
1.3榜样示范稳定心灵体验。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孩子分享。孩子在憧憬中加强了阅读的愿望。当然我们也可以树立孩子中的典型,发掘模仿对象。有孩子在作文中运用了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更喜欢叶的事业。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评讲课上,我大加赞赏:“这是课外阅读的功效!”这位小书迷得意但不贪功。同学们在向她投去羡慕目光的同时,也对阅读的妙处有了更多的领悟。
2.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2.1筛选读物。由于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低,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或顺手拈来,或为稀奇而读,甚至读一些不健康的读物,这往往会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要广泛地认真阅读儿童读物。我们不但要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而且要教给他们如何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可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也可选择与自己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相符的课外读物,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等。当然题材要广泛,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都应有。
总之,孩子读的应该是好书,有益身心的书。
2.2指导方法。
2.2.1读一读。阅读的方法是很多样的。默读、精读、略读、浏览、诵读等方法都很重要。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内容快速捕捉信息,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这种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运用很普遍的。而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把握它的结构,用词的严谨等。当然我们还应重视诵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品位语言、重视积累、培养语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的程度,最终烂熟于心,不期然地背诵出来。俗语有“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歌、儿歌、佳句很需要这种学习方法。在多读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2.2.2写一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内学习的读书方法,可以适时地运用于课外。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而且要边读边动笔,这样才有成效。所以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室可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可以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圈圈划划,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实践证明,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读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书真正的读好,读明白。
3.重视阅读评价,体验学生“读书好”
3.1对课外阅读要调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教师每晚布置一定的阅读量,规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阅读任务。
3.2课外阅读要评价。鲁迅先生说:“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的,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确实,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思维锻炼,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外读物中有千千万万接触点与课堂所学知识是相通的。
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势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我们可在教学中,组织全体学生参加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览、手抄报展览;组织学生参加编演课本剧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语文素质相应得到了发展。恰当的评价机制在活动中会激发强烈的成功欲,又会激发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乐于倾吐,如此反复,形成良性循环。孩子也在认识课外阅读,从中获得成就感。
阅读让孩子进入书本,进入一扇扇文学的窗口、文化的窗口。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他们接受人文情感的熏陶,受益匪浅。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追求的精神元素吧。
4.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放任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基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一、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要想把学生领进阅读的殿堂,在阅读中探究典型的来源,汲取其中的精华,品味读书的韵味。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的快乐过程。那么,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兴趣是必要的手段,引导他们快乐阅读是关键。
1、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选择内容浅显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前段时间,在重庆有幸学习了专家们关于课外阅读的一些见解,感悟颇深。有一位专家着重介绍了低段师生共读儿童读写绘本的一些方法。说到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其实,我们的童年阅读大多是伴随小人书一并开始的。与小人书为伴,是我们那个时代孩子最奢侈的生活。一本巴掌大的书,翻开它,文字不多,但一幅幅精彩扣人的画面像放电影似的展现在眼前。虽然也看得懵懵懂懂,但好多经典故事也就在那一刻根植于心,在记忆中成为了永恒。专家在讲述低段师生在共读绘本的时候,突出了读写绘本的故事性。师生共读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页页生动的画面,甚至一本绘画精彩的画面,都不失为开启儿童阅读兴趣的一把钥匙。以读绘本作为阅读起点,学生在和老师共同读绘本时,和老师的一句句对话,一步一步走进一个个美妙的故事,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事物的认知,用水彩和蜡笔涂抹出一个奇异的世界,有的甚至把自己的生活写成故事配上画而成绘本。当然,有针对性地给孩子们一些写绘作业,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比如,为儿歌《秋天》配画。学生展示的作品中,儿歌中的许多事物“太阳、花儿|、小鸟”等,都是平常熟悉的事物,学生在写中容易表达,但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他们就尝试使用更多的图画语汇来表达,这样,读和写结合起来,既训练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又让学生在动手写的过程中得到阅读效果的展示,更激发了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为他们打开了一道快乐的阅读之门。
2、中高年级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在选择读物的时候,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不失为好的阅读材料。向学生推荐好书的时候,有一些小策略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把一些封面好看的书带到班上向学生展示,并简单介绍书中主要的故事;选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让他们讲讲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乐趣;做一个小采访,问问孩子们的父母是否喜欢阅读,请他们谈谈阅读的好处。这样,学生渴求阅读的激情被点燃了,他们将在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里,学会宽容、合作、自律、感恩、信心和爱。阅读就如一张神奇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的快乐和勇气,阅读也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孩子开启了一扇亮丽的天窗。
二、 创设师生共读的阅读情趣
开展班级读书会活动,师生在共同的阅读讨论中放飞快乐的阅读情趣。中高段学生,要求能完整地读整本经典童书。在选择相应的优秀读物的前提下,班级拟定读书计划,并且以一种新的读书形式展示阅读成果。教育专家们反复提到的亲子共读与师生共读强调了共同阅读的重要性。共读的意义就是共同生活,就是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当师生一道读过那些曼妙无比的童书之后,他们就自然而然地拥有可以轻松走进孩子心灵,拥有可以引领孩子向着美好事物进发的词语与密码。在班级读书讨论会上,师生既可以对其中一段、章进行深入研读,也可以就整本书的人物形象,作者观点进行讨论。这样的读书课,穿越孩子们的生命,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关键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故事里读到自己,比对自己,引发他们积极思考,不断探索。
三、 有效的阅读方式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59-01
1.营造阅读的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阅读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所谓硬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外在阅读条件,比如:提供图书阅览室,内藏足够的可供阅读的图书,配置足够容纳量的书桌;教室四壁张贴关于读书方面的标语,这些标语在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如"好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大量标语充斥在学生的视野,经常看到或诵读到,都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那么什么是软环境呢?软环境就是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建立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氛围。
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我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学生,总是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小书迷"、"小博士"、"成语大王"、"字典通"成为我对这些同学的昵称。其次,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所谓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总有一些老师,但凡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就会伴有诸如读书笔记、阅读训练题、阅读小练笔等一系列阅读作业,让学生望而生畏。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让学生轻松地从事阅读活动,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美,而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阅读兴趣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低年级的孩子认识的字比较少,对阅读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如果教师提出太多的阅读要求,便会打击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是记忆力优于理解力,明确了这一特点,教师更应该降低理解的要求,不求一步到位。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读书经验也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处于全盛时期,教师应该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多积累。只要学生愿意读书,无论他们的收获是大是小,教师都要给予大力的表扬。
2.搜集名言,鼓舞学生的阅读热情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它们就像撒落在文学百花园中的颗颗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它们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催进器,是指导阅读方法的导航灯。
双休日,我都会布置同学们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读书的意义,激发学生在书山中采撷的兴趣。每到星期一早自修,我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可谓是妙语连珠:"书善犹药也!""书是我最初的故乡。"……我还引导学生谈认识,如学生甲说:"我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我扑在书上就像饿汉扑在面包上一样'这句话中知道了高尔基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童年》的作者,除了他苦难经历外,更主要是因为他对书的酷爱。"学生乙说:"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想今后我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会结识许多不说话的好朋友,他们时刻提醒我正直做人……"
在搜集读书名言的过程中,学生感悟到读书的好处,大大鼓舞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3.榜样示范引导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 培养 阅读兴趣 阅读欲望 阅读环境 适宜书籍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吕叔湘先生早已指出了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的重要性。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由此可见,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那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呢?根据在教学中的摸索,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讲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低年级的孩子生性好动,为了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从讲故事入手,每天利用课外时间,总是选取精彩生动的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孩子们是很喜欢听故事的,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发光,听得津津有味。我却故弄玄虚,在他们听得入迷时嘎然而止了,每天的故事不是讲不完整,就是讲头留尾……一个个悬念,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看着孩子们那焦急的眼神、急于了解全局的样子,我就将故事的出处有意无意地透露给孩子们,而他们则会回家后央求父母买来书,或想尽办法找来书去仔细地读。第二天,他们会神气活现地告诉我故事的全部内容,并在同学们的簇拥下讲述故事的结局。就这样,孩子们有了阅读的欲望,读书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有了。
二、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
要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宽松的阅读环境,促进他们的阅读兴趣,切忌把阅读当任务扣在孩子们脑袋上。我们的教室里都有“图书角”,每周还有两节阅读课,孩子们可以在平时课余时间去图书角借书,也可以在阅读课上看自己喜欢的图书。每当孩子们高兴地从书架上拿下内容丰富的读物,回到座位上专注地看书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看书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把看到的故事和学到的知识进行小组交流,每次每组推选一位学生到讲台上来讲述,进行全班交流,并选出最优小组和最优学生。
另外,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报等,把一些小故事、小儿歌贴在上面让学生阅读,不定期更换。甚至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有意思的小故事拿来和同学一起分享,由此,阅读的兴趣油然而生。
三、推荐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适宜书籍
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再结合他们的兴趣导向,为他们推荐一些他们喜欢看的书,比如《杨红缨童话系列》、《小海豚心灵成长故事系列》、《感动小学生100个故事》、《上下五千年》,杨红樱校园系列小说《淘气包马小跳》、《四个调皮蛋》、《暑假奇遇》,儿童插图版的《西游记》、《水浒传》等课外读物。这些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的书籍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同时我还让学生自己推荐书籍,把所推荐的书籍的好处与全班同学交流,然后进行推广。这样,不仅那些读书多的同学有了成就感,更加喜欢读书,而且那些读书少的同学也被带动起来了,整个班级洋溢在书的海洋。
四、利用课外活动和奖励措施进一步调动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显示,小学生读书的热情易激发,但不稳定、不持久。为此,我在班上每周评选“读书小名士”,被评上的同学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嘉奖,可以得到老师特制的借书卡,拥有这张借书卡的同学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借书。学生们以能拥有这样的借书卡为荣,阅读热情高涨。同时,为了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班中我还开展了讲故事比赛、朗读故事比赛,通过这种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所学到的展示出来,使他们有成就感,就会对阅读有进一步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五、让家长和我们一起重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好书,结合校本课程的学习,我们向学生推荐了曹文轩的书。首先,我们指导学生认识曹文轩:他首先是诗人,他写小说,时常以美好的幻想、优雅的韵味,编织美丽的梦境。因此,他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够组合成为“纯美小说系列”……接着,我满怀深情地向学生诵读了《青铜葵花》的一个片段。学生听得十分入神,被作品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下课了,同学们蜂拥而上,想抢先借到这本书,好一睹为快。的确,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动力,枯燥之物谁也不肯品尝,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有效指导阅读,教给读书方法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必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首先,我依据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努力达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的目的。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的。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如果学生都只运用“精读”的方法的话,就不可能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我还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结合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浏览、略读、精读、跳读、默读、诵读等等。略读能扩大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读时要集中注意力,注意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这样才能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三、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读对学生语言的表现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同时写又加深学生对所阅读内容的认识,因此,重视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和阅读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引导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学习进行仿写和续写,让他们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到文章主要内容,弄清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后,我指导学生学习文章中语言运用以及表达方法的突出特点,找出自己生活中与范文相类似的事进行仿写,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例如:在学了《成吉思汗和鹰》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吉思汗的“后悔”,我让学生做了个续写的练习:“后来,成吉思汗含泪厚葬了这只宠鹰,在埋葬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可能会对死鹰说些什么?在鹰的墓碑上,成吉思汗可能会写些什么?请展开合理想象予以描述。”学生很感兴趣,做到既想象丰富,并且想象的内容合理,同时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写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交流读书心得,展示阅读成果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1.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目。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课外阅读;措施和方法
在新理念课程改革下,课外阅读,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它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教学关系,逐步得到了调整,以教师、学生双边活动交流的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课外阅读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前,由于国家就业率竞争的形势很严峻,不免引起家长的恐慌,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学好书本的知识,考试得到好成绩,升学能上好学校,毕业才能吃香,对课外阅读还有一定的偏见。 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过多地拒绝课本,将教学囿于斗室之内,这也制约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因而从学生本身方面看课外阅读出现了四不现象:
(1)不想读。这种学生本身对课内读本都觉得是一种负担,没有读书的习惯,根本没有尝过读书的乐趣,所以不想读。由于他们的玩心重,只知道看电视,被这些媒体占去了几乎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
(2)不会读。这种学生也想读书,但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也许书已被他翻烂了,但他还没有认真读过其中的章节。因为他们读不懂,不吸收,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
(3)不能读。这种学生一般家中无书,或者没有适合的书,家长只给孩子买学习上的书,如:作文辅导,练习册,试卷等。
(4)不准读。这种学生即便有书,也在家长“不准读闲书”的观点下被没收了。家庭作业过多,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应试教学的内容充满了学生的空间,客观上造成学生要读却读不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际上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有益地开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笔者作了尝试:
1.以课堂知识为触发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学科知识之间的沟通与综合。在这一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编排上呈现出时效性,广泛性,人文性,综合性,体裁也呈多样性:诗歌、散文、童话、记叙文、科学小品文、简单议论文等。而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丰富多彩,这类课文的选择编排,为学生在课内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者要充分利用课本这一很好的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阅读的巩固与延伸,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 平时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好书,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以现有读物为立足点,引导学生粗读精读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教育者的立足点,应该是从学生出发,以孩子的兴趣来选择综合开发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2.1课外读物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目前,有些教育者凭借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往往认为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们不可能真的有自己的兴趣,他们的兴趣是靠老师的培养,当然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推荐给学生,但大多数都是老师小时侯喜欢的书,已远离今天孩子的兴趣。例如,孩子喜欢的是:郑渊洁的童话世界,黄蓓佳〈〈今天我是升旗手〉〉的儿童小说等等。这些作品是儿童文学的经典,也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2.2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并在读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读本,以增加学生的读书量:每天中午不得少于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2.3提出读书的要求:不动笔墨不读书。调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以求得高最大的效果。对高年级学生提倡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并在适当的时候与同学,老师交流。长期坚持,学生的表达能力会得到提高,知识面会得到拓宽,心灵也会得到净化。
3.以学校教室为基准点,构建阅读交流平台
首先教育者必须在班上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二是多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纯净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名家名篇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一个成熟的阅读者必须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余秋雨先生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名家名篇的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当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阅读名家名篇的喜悦中,目光炯炯,神采飞扬时,就会感受到名家名篇对学生心灵的呵护,精神的滋养已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其实,我们并不期待名家名篇能教会学生学会语文,但它能温暖学生的心灵,打开学生美好而又人道的感受世界,激发学生心中善良的、温柔的一面, 这样学生会互相感化,好学的学生能引起别的学生好学。
4.以熏陶感染为兴奋点,营造阅读良好氛围
熏陶感染就是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阅读之火越烧越旺。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首先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榜样。同样我们要动员父母养成看书看报的好习惯,我们要以入神入情的阅读为学生作出榜样。俗话说: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笔者尝试了一些做法:
4.1探索通幽之径。学生读课外书,有时也苦于阅读无法,一是不会选书,二是不会读书。因此教育者要引领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的指导。介绍新书:如介绍儿童版的世界名著,全套50多本,《儿童百科全书》,《新世纪版十万个为什么》以及各级各类童话故事,黄蓓佳、曹文轩的著作等;交流图书:同学自己用零花钱买的认为可心的书拿出来交流。众人拾柴火焰高,你献出一本,他拿来一本,这样一来就可以读到60多本好书,这是多么划得来的事;独立阅读:学生每天至少要有30分钟阅读他们看得懂的书本。要求学生默读,需学生独立完成。对于那些不能坚持阅读的学生,鼓励他们与能够阅读此类书籍的学生一起读,则可以相应延长时间。所有学生都将从与同伴讨论书本的过程中获益。
4.2及时指导交流。在学生阅读时,教者要穿梭于其间,与他们为伍或单独交流。教者要多关心那些阅读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在字形,释义,流利程度上的学习。教者要注意用一切方法去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
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喜爱阅读、乐于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人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个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阅读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导入,使学生在阅读前产生热烈的情绪,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低年级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讲故事激趣、巧用设问、诱发兴趣、直观激趣等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学生积极地阅读课文,更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于阅读,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提供条件,让学生多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问出来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师活动的时间要少,要精讲少问,集中突破重、难点。要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多读多练。如果学生没有读熟课文,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印象不深,就根本谈不上正确运用语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多读的重要性。张田若先生说得更进一层:“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在阅读教学中,我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从三方面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
1.阅读与识字紧密结合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的基础,不识字或少识字就不能阅读。低年级语文教科书图文并茂,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识字、阅读的好材料,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个载体的作用。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
如教《雪孩子》这课时,开始让学生自读,学生遇到生字就要动脑解决。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经历一个不会到会的过程,生字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边识字边阅读,寓识于读,以识助读,以读促识,再通过朗读巩固字音,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使之牢牢地印记在学生的心里。
在阅读中随文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有利于识字与语言环境的结合,还能为理解文本提供有力的帮助。
2.重视朗读训练
朗读是理解课文最经常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低年级学生朗读课文有一定困难,教师要加强朗读示范,难度大的还要领读。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做出朗读的表率,做到抑扬顿挫,字正腔圆。老师恰到好处的范读,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有不读不快的强烈欲望。
低年级的朗读训练是一个难点。教师一定要在词语的节奏、重音,不同句子的语气,标点符号的停顿,每段话的韵律等方面做好示范,让学生模仿。引导和纠正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要让学生唱着读,在学生语气、语调不够自然的情况下,多示范,多鼓励,让学生多练习,调动儿童内心真实的感受,读出儿童的味道,逐步夯实朗读基础。
3.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对话之中心是学生,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应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努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教师对作品的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与作者、作品直接对话,充分鼓励学生在阅读时独立思考,允许学生拥有情感体会。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就会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如《丑小鸭》这篇课文,教师不必过多地讲解,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感悟童话的真谛,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教育。
阅读教学要做到教有成效,学有收获,必须多读,多积累。
三、拓宽视野,让学生常读
语文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悟得语文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我每学期期初都向全班学生推荐一部少儿版的经典名著,让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自由阅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别推荐适合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书目;特别注重教科书内容,介绍课文作者的代表作品,供学生阅读。如教完《狼和小羊》,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伊索寓言》,教完《稻草人穿衣服》推荐杨红樱的作品,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由于这类图书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课内指导课外,课外辅助、巩固课内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鼓励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我每周上一节课外阅读课。首先,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表扬阅读多的同学。其次,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最后,有意识地营造读书氛围,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举行讲故事、朗读、背诵等比赛,评出每周读书小明星。让学生感受到大量阅读正是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使读书成了自己生活、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读书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