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

第1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改进行政审批方式,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效能

1.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可从加强行政指导入手,营造良好的行政许可氛围。行政指导工作方法是行政机关为适应复杂多样化的经济和社会管理需要,在其职权范围内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人的同意配合下,引导其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的主要方式包括:一是说服和提醒。行政指导不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而是以理服人,规劝、引导行政相对人进行选择。行政机关就容易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劝告、预警;就行政相对人容易疏忽或不了解的相关事项进行提示。二是建议和帮助。在法律上、专业上、信息上给予行政相对人参考材料,提出引导性、倾向性意见供行政相对人决定。三是沟通和协商。与行政相对人充分沟通后达成共识。四是示范和奖励。行政机关通过推荐、评价、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正确行为。行政指导是非强制性行政行为的主要形式。非强制性行政行为除了行政指导之外,还有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调解、行政资助、行政信息服务等形式。这些形式在现代政府管理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共行政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政府越来越多地把契约、协商、鼓励、帮助、劝导等私法手段引入服务公众、管理社会中来。

2.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可通过实施合同备案制度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能。行政合同机制的核心是行政商谈,即引入合同法原理,由行政机关采取与行政相对人商谈的方式,共同约定行政目标和实现行政目标的方式,以权利义务的合同形式固定下来,从而把行政目标的实现转化为行政相对人的意志。行政合同的广泛使用,可以降低对行政相对人进行单方命令的行政安排的强度,便于行政相对人理解,形成容易接受和赞同的氛围,从而减少因双方目标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有利于化解多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实行行政合同备案制度改进行政审批方式,本质上,就是坚持市场优先和社会自治原则,凡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法人及其他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就不要设定行政审批;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就不要再搞前置审批。这对于投资领域真正确立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社会事业领域放宽限制、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具有积极意义。

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监督管理效能

1.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切实把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与自觉服务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监管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工商部门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服务发展的实际成果是检验监管效能的重要标准,必须牢固树立“发展为重、服务为先”的理念,切实做到主动服务、积极服务、创造。要把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与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统一起来。探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新举措、新方式和新机制,切实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能力。

2.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制度,切实把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与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机统一起来。工商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工商部门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应当把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与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与12315维权体系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利用信息发现问题、通过准入回溯主体、借助信用约束企业”的连锁链条。畅通维权渠道,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解决和反馈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中强化维权信用记录,针对经营者和消费者反映的侵犯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利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平台汇集的综合监管信息,切实加强信用监管,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全方位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进一步强化信用激励和信用约束制度,促进企业不断增强自律意识。工商部门应当大力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法制建设,积极参与企业信用和社会信用立法工作,使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大力推动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向集成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监管资源,建立全覆盖、多功能、高透明的企业信用新型监察系统和综合运用平台,进一步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大力推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社会化建设。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只有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效果。要依法积极主动地向有关部门提供企业信用监管信息,不断扩大企业信用信息共享范围,逐步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企业信用激励和约束的整体效应。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效能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行政执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是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重要内容。”行业协会担负着实施行业自律的重要职责。按照有关规定,行业协会必须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各项自律性管理制度,制定并组织实施行业道德准则,大力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完善行业自律性管理约束机制,规范会员行为,协调会员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但是,目前大多数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行政机关应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自律公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明确褒扬与惩戒并举的措施,逐步实现行业自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内的教育引导作用。企业信用缺失,既是企业问题,也是行业问题。行业协会在引导行业内企业提高信用水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缺失。特别是占市场主体总量80%以上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没有主管部门,长期以来,其宣传教育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行业协会可以发挥其牵头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法律法规,引导行业内企业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逐步营造依法经营、讲求信用的良好氛围。

3.充分发挥行规行约在规范市场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所谓行规行约,就是社会组织对行业内会员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条款。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过,“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而且也破坏这种道德,如果他们能这样做而不受惩罚的话。”这种道德在市场活动中的反映就是行规。它既代表本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经济利益,又对同业企业之间良性竞争的标准进行认定,还对同业企业与他业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如交易行为制定规则。实际上,行规行约是非正式制度在经济领域中法律价值的体现和表达。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技术标准方面的重要作用。行业技术标准对规范市场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6月,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在北京了《房间空气调节器清洗维护规范》,这是我国首个空调维修服务自律性行业规范,旨在积极引导空调清洗维护服务走向正轨。近年来,空调在家庭消费领域的拥有率迅速攀升,一些企业打着“清洗”的旗号,但事实上,不论从清洗原料还是清洗操作过程都很不规范,有些甚至借上门服务之名,行欺诈、蒙骗之实。中国家用电器维修协会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行业规范,对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主研究制定本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服务标准,并以这些行业标准为基础加强本行业的产品和服务的规范化推进工作,对规范市场秩序能起到行政机关难以替代的作用。

5.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方面的积极作用。许多国家具体的入市资格、退市条件均由相关的行业设计和制定,行政机关只要依据行业协会的标准条件予以监督即可。我国也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在市场准入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行政机关在维护市场秩序的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能。

建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不断促进工商效能建设

我国《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是指按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对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公务员,按照符合自身特点的方法进行管理的制度。

1.建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建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一线执法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和监督。根据一线执法公务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制定具体的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执法岗位职责,进一步严格执法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有利于更好的规范执法行为,更好地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其次,建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一线执法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岗位职责将更加具体规范,任职资格条件将更加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更易落实,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成为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内在要求。再次,建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制度,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基层一线执法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据统计,70%的基层一线执法公务员只有办事员和科员两个职业发展台阶,但是公务员队伍的基数较其他部门要大得多,这就导致了一线执法公务员队伍的职业发展空间狭小,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制度,设置独立的行政执法类职位序列,有利于为基层一线执法类公务员提供相对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他们做好行政执法工作。

第2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执行力属于现代管理理念,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执行力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中,在高校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管理中的执行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是上级根据战略意图,带领全体员工完成目标的能力。高校的行政管理执行力包括管理决策层制定正确战略决策、规划等能力,以及实施具体管理工作的能力。高校较强的行政管理执行力有利于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高校要积极分析影响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一、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1.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根据有关的规定制定行政制度,管理高校。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从战略角度看,以国家政策为基础,属于行政管理的战略联盟,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行政管理制度的实用性、适应性不高,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而且在政策、制度执行中,缺乏有力的监管,容易变调走样。有效的监管是执行力的保障,如果监管力度不够,行政管理形同虚设,降低了执行力。2.管理机构不合理。高校行政管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新形势下,容易出现不合理的问题。部门高校的教务处以及其他部门都会开展管理工作,形成多部门管理的模式,可能导致部门的竞争。而且管理层次多,职能可能出现交叉,各个部门不能协调合作,降低工作信息的传递效率,缺乏协作精神,浪费资源,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而且受内部资源的制约,许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上仍然是粗放式的管理。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工作不积极,工作态度不认真,惰性思想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执行[1]。有些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服务意识,不重视行政管理工作,传统思想比较深,缺乏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从而影响工作的执行。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对策

1.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前提,高校要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完善行政管理体系。要以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制定行政管理体系,为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做到有规可循,有规可依。行政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做到与时俱进,符合高校的发展情况[2]。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要权责分明,条例清晰,避免重复管理的问题。管理领导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学校可以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2.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中层领导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要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加强对中层领导的管理,充分发挥中层领导的纽带作用,制定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或者制定激励措施提高综合执行能力。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的监督,严格按照政策制度开展工作,合理规划各项细节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保证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有重要影响,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高校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以及培训工作,端正行政管理人员的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行政管理人员要有服务意识,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保证高校活动的顺利开展[3]。高校要使行政管理人员意识到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性,将高校的办学思想、战略定位、价值观等灌输到每个管理人员心中,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每个工作人员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高校要培养执行力文化,培养优秀的执行理念和执行习惯,并成为学校的行为规范,提高高校的执行力。

三、结语

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健康高效运行,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艰难的过程,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高校要转变思想,重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不断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健全管理体系,重视中层人员的执行力和监督,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作者:陈萍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烨.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6(3):127.

第3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学教育;管理制度;价值矛盾

前言:

大学即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作为引导我国教育水平提升的核心力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而如何实现大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日益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内容。教学管理制度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不仅可以实现对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影响,以此来对学生以及教师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根据各个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不同,其所存在的管理制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大学教育管理制度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价值矛盾,这不仅反映出了学校当前的发展现状,同时也将对其日后的发展产生阻碍。

1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矛盾

1.1宏观层面:

在对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发现无论在哪一时期,其都体现出了较为显著的“规制取向”特点,其不仅展现出了我国当前政府的权威地位,同时也展现出了当前的社会价值,尤其是针对政府部门的行政价值。简而言之,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主要代表者,其通过对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以此来实现对大学内师生及其员工的综合控制与规范,这不仅缺少了对大学教育特性的关注,同时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大学内的教师及学生[1]。大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具有知识理性以及社会理性,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大学过于重视社会理性,从而使人们逐渐忽视了对知识理性的重视程度,十分不利于大学的综合发展,同时其也成为了教学管理制度中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出现了冲突性的矛盾。

1.2微观层面: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矛盾还体现在微观层面上,尤其是针对社会的行政价值以及教育价值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学教学管理制度都主要由校内的行政管理部分负责管理和相关制度的制定,这将充分体现出学校内的管理思想,并严格遵循了学校内管理人员的主要意志[2]。而大部分管理人员在制定的过程中,都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价值,甚至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对其行为的有效规范,从而体现出了管理者的权威地位,这不仅造成了广大师生的参与兴趣降低,同时也将造成校园内的部分个性化教学以及学习受到了阻碍。在此过程中,不断被限制的教学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造成了大学内的人才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甚至出现了部分师生由于缺少真正的学习追求而产生了消极心态,构成了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价值矛盾[3]。

2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价值矛盾的消解及其影响

在我国的诸多大学内部,都实施了外控型矛盾消解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理性的强调和高度重视,从而进一步体现出社会价值,尤其是在社会价值中位于首位的政治价值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价值,其认为大学应当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和调整[4]。同时要求大学师生都应当严格遵循政府相关部门的基本要求,并在制定范围和区域内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会导致师生的基本活动受限,同时也将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产生了不良的消极心理。这种消极的消解模式也为我国的大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大学内相关组织的行政属性较为突出。大部分大学内的管理组织以及领导组织等,都过于依赖政府等相关机构,这造成了其当前的“规制取向”现象日益严重,甚至失去了教学活动原有的价值以及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教育属性及目标。其次,大学生的依附性人格较为突出。因此,学校管理应当建立多元化的管理制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其价值矛盾的消解。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中,不仅要体现出管理理念的积极转变,同时也需要实现对管理权力的合理使用,从而形成在规范控制下的自由性教学。一方面,大学必须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以此来实现对学生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的有效规范。在此过程中,应当从根本上提升师生之间的管理意识,减少约束感的出现。另一方面,应当注重管理制度中的弹性尺度,过于严格的管理虽然有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但同时也将对师生的自由思想产生阻碍。通过柔性管理制度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消解当前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价值矛盾,并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对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矛盾研究,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其也将成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地位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从我国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价值矛盾与价值矛盾消解及其影响两部分进行了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当前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主要价值矛盾,以此来为诸多教育机构提供一定的理论性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综合发展,为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家长.我国大学的使命价值理想与现实的矛盾[J].理论界,2012,11(10):186-188.

[2]高宝嘉.适应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理念的制度构架及实践途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07(06):30-33.

[3]钟勇为,高宇.大学教学文化冲突:征象与应对———亚文化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5,12(01):6-11.

第4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体制;计划工作;

一、企业行政管理相关内容及特征概述

企业行政管理是一个企业的神经中枢,企业行政管理对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进行全局把控,能够对整个企业的计划生产以及营销等工作进行有效地推动,并实现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有效对接。总的来说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通过企业的组织行政管理对企业行政工作进行全局管理。企业行政管理手段主要包含了行政命令、规定、工作指示以及奖惩等,可以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起着服务管理以及协调等功能,从而保障企业在考虑公司全局情况之下实现顺利运作。企业行政管理可以再服务上为企业各个部门提供全面的后勤服务,在企业的协调管理上实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良性沟通,即实现企业不同层次以及不同职能之间的良性沟通,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和行政效率的最大提升。

具体来说企业行政管理作为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企业管理手段,其主要工作内容包含了如下几点:一是对企业进行科学的计划工作,即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管理目标以及工作内容等,并决定通过怎样的工作确定相应的目标计划,现代行政管理必须具有长远的计划性,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工作进行预期管理,对行政工作有所预期指导,这是实现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成功的关键所在。二是对企业进行组织化的工作管理,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健康运行的关键所在,企业各个层级的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如何去完成任务,如何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等,对此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权责关系,保障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顺畅地完成,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可以通过行政组织机构的设定为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机制性保障。三是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提供指挥性工作,即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确定不同层级员工的分工协作,明确各自的职责所在,有效协调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积极性。四是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提供控制性工作,企业行政管理可以为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控调节,确保各项激励措施以及奖惩制度的落实到位,并在实际调控过程中不断优化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企业行政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主要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企业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主要构建在企业权利和权威的基础之上,在企业上级机构没有一定权利的前提之下是不能发送相关工作指示的,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科学有效性需要保障上级权力的合理运用和下级的服从。二是企业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及时性,由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通过指示和命令等进行工作调配的时候,需要通过更为直接和针对性的方式来执行,同时配以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此保障工作的顺利执行和完成。三是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纵向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主要通过组织内部的相关关系来进行工作协调指挥,也往往是上级对下级的纵向性指挥工作。

二、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要求分析

1.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性作用:

(1)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大力提升,如何实现企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是关键,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是一大难题,而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推进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实现高速发展形势。

(2)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依靠经济实力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体现在对时代超前经济的学习能力,在企业行政管理可以在此发挥很大的作用。

(3)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碰到一个难题,企业职工也容易在思想实践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政企不分的现象对企业的发展不利,在这种背景之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通过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为企业构建良好的运行环境,同时为企业内部职工在工作中的问题提供帮助,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总而言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我国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提供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工作等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工作计划表,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分工协作,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综合目标的实现。

2.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要求分析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于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后备支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求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对经济活动提供相应的组织计划,包含了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沟通、劳资关系以及企业的公关活动等进行计划协调。因此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需要达到如下几个方面要求:

一是现代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实现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企业行政首长负责制可以构建相应的指挥系统为科学的行政管理工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明确领导的职责权限,保障行政领导有合理的权力和权威实现企业的科学行政管理调控,同时也需要考虑周全避免行政领导权力过度而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现代行政管理工作要求合理设计行政组织机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行政机构来落地执行的,因此构建合理的行政组织机构是关键前提,并在此基础之上选择优秀的管理人才,培养管理人员具备与时代并进的综合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从而保障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有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作为后备调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建议。三是现代行政管理工作要求确定与企业相适应的奖惩制度,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最优化是如何实现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配合工作,因此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归根结底是对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因此确定与企业相适应的奖惩制度是实现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四是现代行政管理工作要求讲究艺术性管理,在企业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时候,如何下达命令、如何传达理念等都是一项非常高深的艺术工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艺术化处理。

三、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主观性太强,缺乏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

由于企业行政管理在实际工作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主观意愿过强的管理措施,一些主观上的规章制度也会开始风起云涌,并在这种主观意愿工作制度之下开展工作,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企业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行政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企业职工之间分工不明、职责不清等,导致工作混乱和责任不明晰,这就容易造成企业整体运作陷入混乱的局面,导致企业综合工作效率低下和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当前企业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还处于档案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办公室管理等一些琐事上,这些工作内容的执行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除此之外,企业为了实现与政府之间的良性沟通,往往会设立相应的部门进行政府工作对接,但是由于企业行政工作还集中在一些事务性活动导致企业缺乏一个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体系,难以发挥企业行政管理的最大化价值。

2.缺乏对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且行政管理模式固化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带有一定的官僚思想,对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行政管理工作的要点视而不见,往往会通过官僚主义和形象工程将行政管理工作独立出来,从而造成了企业行政管理资源的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人员也只是按照企业个人的意愿进行决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落地行,这种主观性管理模式导致各个行政管理人员责任形同虚设,不利于促进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其次,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受到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影响之下,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往往也会带有一定的官僚思维,忽视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往往通过按部就班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企业资源和时间的大量浪费,权力的过度集中不利于民主决策的提出和执行。除此之外,由于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较为新兴的发展时期,往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对企业部门忽视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对全公司设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缺乏全局管控性,给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3.脱离实际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给企业带来潜在危机

当前存在着多数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具体业务不够了解和熟悉,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往往都是在脱离实际的情况之下开展的,并没有任何依据的制定一些企业行政规章制度,忽视了行政决策的落地性和可行性,从而导致其他部门产生情绪反感和工作排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往往都是被其他部门嫌弃碍手碍脚,干扰了他们的工作,其他部门如果没有什么非要和行政管理部门来往的事情,总是希望行政部门能够与自己老死不相往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容易导致企业管理体制陷入恶性循环,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对相关工作部门的了解越来越少,管理也就开始脱离实际,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难以制定科学落地行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不合理的管理制度最终将给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潜在危机。

四、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思路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要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实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1.实现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优化革新

企业行政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所在,企业的一切行政管理工作都是在制度基础之上进行的,同时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实践工作过程中的矛盾焦点,因此如何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之下制定与企业相适应行政管理制度是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低下,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企业在制定相应的行政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如何让员工所接受也是非常关键的,考虑到企业行政制度对企业每一个职工都有一定的利益相关性,因此在制定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考虑企业各个层级员工的意向,制定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同时由于制定行政管理制度的人员并没有参与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容易导致行政管理制度缺乏落地性和可行性,因此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分析企业各个部门人员的工作习惯制定合理的行政管理制度,让为企业的健康运作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2.构建完善的企业行政管理领导体制

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工作时候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将行政首长负责制作为核心,将咨询机构作为互补机构,并构建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监督部门,并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断改进,以此增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其次,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定期评价,选择优秀的管理人员,企业人事部门往往都是通过业绩评价作为员工晋升的标准,但是这种方法缺乏一定的准确性,由于一般企业的老总都是急功近利的,因此他们往往都是带有主观色彩地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晋升选择。对此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从体制上保障领导之间职责分明,同时加强企业内部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良性协调,充分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和潜力,真正提升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和综合服务价值。

3.充分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构建全新的、与企业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上级与下级部门之间都有一定较为完善的流程,这就流程需要健全和明确,主要涉及到部门之间的权责明晰和隶属关系,这样就可以防止企业不同领导之间的一言堂问题出现,避免企业管理混乱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在企业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之后,可以构建相应的问责制度,使得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运行过程中进行问责。

第5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误区与对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及应对

菏泽市明确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目标

淄博市临淄区编办做好推行权力清单工作

德州市食药局推进行政审批改革

郯城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及问题分析

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思考

惠民县编办“三举措”优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环境

临朐县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滨州市编办强化职能配置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关于发挥政府部门责任清单作用的思考

青岛市城阳区以机制创新推动编外用工规范管理

关于环保和文化事业单位编制标准制定的思考

无棣县编办多举措加强环保监管执法力量建设

济南市积极破解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体制难题

以两局合并为契机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苏州市吴中区巧用“加减乘除”深化简政放权

公益类事业单位管办分离体制改革研究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政策执行问题研究

高青县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坚持依法统筹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准确把握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基本精神

日照市东港区设立财务记账员

李庄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初探

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和机构编制的调查与思考

着重处理好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三方面问题

山东省部署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工作采访实录

烟台市深入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工作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滨州市为例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

关于非警务活动占用警力问题的调研报告

枣庄市山亭区编办实行五项制度提升机关效能

槐荫区编办积极配合做好干部安置工作6

省级政府部门五项职责检查评估报告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履职评估调研报告

关于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的思考

沙河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与启示

做好县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几点认识

昆仑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全民创业助推经济升级

济南高新区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改革的做法及成效

淄博市淄川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实践

构建治理保障体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

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的调研报告

第6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大学行政管理;问题分析;改革措施

大学行政管理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管理方式,它包括对大学的信息、时间及财政方面的管理。在大学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进行制度的改革才能使行政管理更好地落实。对此,本文针对大学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我国大学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素质教育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主要归结于大学的领导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认为只要做好行政管理,其他方面就不必深究。对行政人员的要求低,甚至有的领导任务行政管理工作没有具体的要求,只要是在校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都可以胜任,这就降低了大学行政管理工作的标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够,不能正确认识他们的能力,从而在进行分配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发挥他们的优势。

(二)不重视行政管理工作

部分大学对行政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不太关注这方面的管理,从而使大学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大学没有正确地认识行政管理的作用,不管是领导还是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普遍低下,没有时间观念,思想不够先进,没有认识到管理与服务的不同,往往把教师和学生当作管理的对象,而不是把服务他们作为工作重点。

(三)行政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缺乏规范化的管理,部门间责任制度不够明确,导致行政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没有秩序的约束管理,行政管理工作就不能正常进行,行政部门的工作分工不明确,给大学行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不利于此项管理的发展建设。

二、大学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

从思想入手,给相关管理人员灌输行政管理的知识,打破以往旧思想的束缚,改变自己的观念,积极组织宣传教育工作,把行政管理的内容进行整理,通过宣传相关知识,让相关管理人员对行政管理有正确的认识,要求他们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作风,适应当下教育的发展形势,提高行政管理质量。

(二)深化改革意识,合理安排管理工作

要对相关机构进行严格的管理,明确行政管理的宗旨,一切把服务作为主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做好指责之内的事情,设置的机构要以服务为主,根据需要选择能力不同的人才,对一些职能相似的工作部门,可以进行简单的合并,实现部门的精简化管理,提高管理的质量,发挥合并管理的优势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三)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大学行政管理是一个比较初级的管理,也是最基本的。有关高校在执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提升大学行政管理工作效果。积极开展教育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学习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明确自身责任,总结经验,从而不断地完善制度管理,提高大学行政管理水平,使行政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四)加强沟通合作

大学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只有做好交流工作,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其对于整个高校的发展大有益处。通过进行沟通交流,改善矛盾的管理,解决部分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弊端,最终实现高效的管理工作。

三、结语

第7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思考实践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效率低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人才的需求量,对各高职院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地增加,而且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加大了对建设场地的需求,使一些废弃的初高中、中职院校都进行建设,教学机构虽然增多了,但是所制定的制度却不健全,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再加上管理理念的落后,都是工作效率低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都比较低,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无法为学生提供最大化的教学条件,并且管理决策的不科学,对实践教学的组织活动的积极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行政管理的专业性差

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对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从组织机构专业化与管理人员专业化两个方面分别分析。对于组织机构专业化的分析,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对制定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使各项工作的具体流程与解决方案都无法有效地解决。而针对相关的管理人员专业化分析,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聘请都是以兼职的形式,缺乏系统化的管理,还会存在着专业管理性低的问题,无法及时地解决各部门、人员之间所产生的问题,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划分的不明确,使各自都缺乏服务理念。甚至,还有的行政管理人员自我思想比较严重,不仅整体人员的综合素质差,而且办事效率低。

3.组织机构的不合理

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对行政管理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整体的机构组织还是以金字塔形式的权利监管模式,针对具体的制度、要求等都是以金字塔的形式,进行层级的依次传递,但是,在各层次的传递中,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使管理打卡机制度内容产生了曲解,直到最底层中,产生的差异性会更大。并且,采用金字塔模式的管理,会使人员极易此产生权利崇拜,对所有成员自我创新能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那么就需要针对监管模式创新,能够明确主要的发展核心,以核心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对具体的工作内容与制度要求等全面地实施,把各项制度要求全面地落实,避免在政治思想上产生弊端。

4.缺乏协调性

由于各部门、人员之间不能够及时地沟通,使各信息资源无法及时地共享,那么就加大了各项工作的难度,在各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使事态的严重性越来越严重,各部门都不会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也就出现了相互推脱的现象,无法对存在的问题良好地解决。并且,当问题发生后,各部门也不会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不能好好地反省,反而相互谴责,增加了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矛盾,对行政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行政管理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1.不明确的教学目标

由于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制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合理,只是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甚至有的高职院校直接使用其他高校的制度,完全不符合自身学校的发现需求,长时间的发展,使行政管理制度成为了形式。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需求,不明确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理念、陈旧的教学模式等,都会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所开设教学课程缺乏合理性,整体的师资水平比较低等,整体的教学水平与质量都无法到达预期的效果。

2.落后的管理体制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还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整体的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使行政管理部门只能遵从学校的管理,使自身的行政权力逐渐地减弱,无法体现出行政管理模式的自身特征。除此之外,在各高职院校的发展中,开展各项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标准,上级下达了活动指令,学校就需要积极地配合,完全没有自己想法,只是机械化地传递,如此僵化的形式,无法发挥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与作用,而大多数的行政管理人员也就成为了无所事事的官僚,对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产生了阻碍性。

3.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方式

在各领域的发展中,都会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能够激发行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但是,受到了时间的影响,采用考核方式,但是却没有进行实际项的实践。采用传统考核形式,会对行政人员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考核的形式比较单一化,而且还无法有效地评价,无法激发行政人员的积极性,使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无法发挥出自身的重要性。

三、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实践措施

1.以服务性为行政管理理念

在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实践工作中,以服务型为行政管理理念,主要是能够发挥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服务型的管理工作,使行政管理逐渐地发展为服务模式,更加符合现代化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此同时,还能够针对具体的工作内容,对各部门与人员进行服务职责与内容的划分,能够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使各部门及人员在自身的岗位工作中,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使各项工作都能够为全校的师生高质量地服务。

2.优化服务程序

在各项工作的发展中,会涉及不同的工作程序,也是对行政部门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需要优化整体的服务程序,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与职责,使各部门及人员都能够具有目的性地实施,逐渐地实现对各项工作的统一化管理。对此,针对具体工作内容的分配,需要结合相关工作人员的特点合理地分配,使人员能够在适合的岗位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避免出现复杂的工作程度,而是能够把各自的职责与权力直接实施到实践工作中,同样,为高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加强对行政组织机构的管理与优化,能够对原机构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彻底地解决。

3.加强行政工作的质量管理

在各高职院校的发展中,需要多借鉴一些优秀的教育机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办学质量理念的优化,提升自身的核心价值,能够在各高职院校的竞争中,占有足够的优势,稳定自身的重要地位。加强对教师人员的管理,教师人员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优化、创新,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能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能够提高各学习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求,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对行政工作质量的管理,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

4.注重行政管理的工作成效

教师的职责任务就是教书育人,能够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教学情操,淡薄名利,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发展的重要基础,让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另一方面,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明确自身的重要职责,能够对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对待,会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自由愉快的状态下好好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相尊重,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

5.激发教师行动力

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人员,无论是教师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还是教学水平、经验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需要学校的相关领导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激发教师行动力与执行力,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从心理与行为上,对教师人员加强培养,采用科学的培养手段,使教师能够一直保持着积极奋进的状态,高质量地完成工作目标。有效地激发教师人员的潜质与能力,是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保障。

6.制定激励制度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各方面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按照相关的制定要求规范性地操作。同时,制定激励制度,是带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考核内容的合理设计,主要针对教师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综合考核,充分地发扬考核主体优点,能够避免绩效考核出现偏差情况,使各教师人员能够加强对自身的管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第8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本质可以称之为内部控制结构,也就是构成单位内部运行规律要求的各种具有控制特性的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其在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为:

1.监督、检查、揭示和纠正内部任何部门、任何环节管理中的违法乱纪行为,保证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在本单位得到贯彻执行。

2.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地反映单位履行行政职能经费运作情况,便于科学合理地划分职责范围,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机制,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应。

3.有效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杜绝损失浪费,有利于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完整。

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形式,它融入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服从和服务于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的变化为内部控制带来新的要求。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都会考虑成本与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的收益。而行政单位履行职能活动的行政绩效要综合考虑有形和无形的、直接和间接的、眼前和长远的因素,行政绩效不易测量,绩效评估操作困难,易放松人们对行政成本的讲求,淡化对行政成本的约束。由于目前我国政府的成本效益理念尚未完全形成,成本控制机制还不完善,管理松懈、控制不严的问题时有体现,导致行政成本逐年攀升。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不力,缺乏有效、规范的控制机制,重支出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是因为单位部门内设机构还未形成统一管理预算的部门,编制部门预算协调管理相当困难。二是虽然每年编制预算要求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基数法仍普遍被采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编制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不够,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少“度”的限定,为一些单位挪用资金、铺张浪费留下了隐患。四是项目支出预算不够严谨细致,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使得资金安排和应办的项目脱节,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时有发生。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

2.内部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与否。有的单位在资金使用中,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界定不清,不专款专用,用项目支出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用于维持日常公用支出;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重拨款轻管理,重预算轻实绩;支出审批和报销程序不规范,控制不严,超支浪费现象严重;各类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等。这些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给腐败有可乘之机,而且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3.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监督急需完善。目前大部分行政单位财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防止单位乱收乱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支出改革的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单位财务活动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会计集中核算不完善地方日益凸现。重点表现在管理模式上的缺陷:一是单位会计责任主体观念淡化,部门财务管理职能减弱;二是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一人管多个单位的账,难以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造成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分离;三是一些单位专项资金使用混淆不清,专项经费核算失真,使会计核算数据与部门预算编报口径不一致,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用性降低,也给项目的绩效考核带来一定的难度。

4.对国有资产重使用轻管理、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家底不清,资产闲置流失严重。由于行政单位资产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单位无需付出代价,因此一些单位一方面不断申请新建或购置资产,追求高标准高品质,使资产提前更新、低效使用;另一方面,对已购入的资产管理不严,长期不清查盘点,处置随意,账外资产流失现象时有发生,导致账实不符。

三、强化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行政成本

行政单位行政成本运作中存在的缺陷造成了财政支出不合理,加重了财政负担,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本人认为,降低行政成本应从单位自身内部管理改革作为重要切入点,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找出“关键控制点”,以利于实现管理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单位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有效性应负主要责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对行政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单位对内部控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2.以预算为前提,强化部门预算约束力。预算化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实行以预算为前提的管理模式,关键是建立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预算管理体制。具体包括:严格界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运用绩效预算来优化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预算支出标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建立专项支出项目库,做到专款使用,专项核算,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从源头上为预算执行提供有效保证。

3.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行政单位要做到合理分配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就必需建章立制,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而建章立制关键是要理解经费开支标准、开支对象的内涵和外延,使内控制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行。所谓费用开支标准,是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工作、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所制定的主要费用开支方面的统一规定,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开展财务工作所必需的重要依据。它分政策性标准、统一性标准和指令性标准。行政单位必须掌握好政策,将费用开支标准运用得合理,执行得认真,才能兼顾好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具体操作中可建立分项管理制度: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经费支出审批制度、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根据各部门职责加强经费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度,如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资产使用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公务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在确保制度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应落实部门责任制。只有严格按制度办事,才能堵塞漏洞,防止经费支出中的“跑、冒、漏”。

4.改进和完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性,适应公共财政改革和管理的需要。一是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建立规范统一的预算会计体系,为各单位加强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对行政单位《会计法》的宣传学习,强化部门财务管理职能。三是进一步理顺核算会计与报账会计的责任关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使其不仅懂得会计核算,更要懂得财务管理知识,善于理财。四是转变会计核算职能,强化会计监督。要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对经费支出内容及时进行分析,实地实时监督,杜绝不规范行为发生,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五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及可利用性。使单位全面了解经费运作的真实情况,及时掌握实施内部控制所需信息,实行即时控制,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第9篇:综合行政部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履行。完善有效的财务管理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是保护国有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由功能型向服务型、绩效型、管理型转变的重要阶段,探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更有意义。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新的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建立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我国不断完善的财政管理体制显得更为迫切。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新的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以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遏制腐败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以及传统观念等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创新,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方面投入力度不足,财务管理制度仍然不太完善,这就导致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以及制约,多数单位资金的管理依然停留在事后核算的阶段,只注重账面上的收支平衡,而忽略了对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定,这就使得财务信息失真。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是盈利性单位,故而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太重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没有明确的会计规范与制度,收支业务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等等,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二)预算管理意识与水平不高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单位经济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同时还是单位资产以及经费管理的重要方式。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也离不开有效的预算管理。然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预算管理意识却相对比较淡薄,没有财务预算管理意识,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算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财务工作当中预算编制过于随意,内容不太完善,预算执行不够严肃与规范,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相差甚远,并且对于预算的监管缺失,监管力度不足。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却相对较低,严重阻碍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进步与提高。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不太明确,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方向,另一方面,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关制度及规范,缺乏系统性、无法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财务信息化管理缺乏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多数财务管理人员只具备财务知识,而不具备信息化知识。

(四)资金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缺位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遏制单位财务腐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内部控制的缺位是滋生财务腐败的重要源头,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以及单位发展意义重大。然而当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少内部控制有关知识,没有在单位内部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资金的管理上比较混乱,漏洞百出,财务管理人员责任划分不明,岗位责任落实不到位,资产控制与管理不严谨,审核不严格,给单位运营带来了诸多风险,给财务腐败、贪污受贿提供了温床。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及途径

面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结合上述诸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以从制度建设、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内部控制等多个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一)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单位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对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对于不符合单位发展的旧的制度予以废除,并建立与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强化财务管理制度落实机制,在制度出台以后要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将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一是要强化预算编制,制定预算编制的有关标准与准则,保障预算编制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及准确性;二是要强化预算执行,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预算执行落到实处,提高预算管理效率;三是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督制度,要对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预算绩效等各个环节都要作出明确的规定。

(三)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是要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二是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购置相配套的硬件、软件设施,搭建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三是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力度,要积极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信息化建设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与技能。此外,还要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专门人才,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四)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从源头上杜绝行政事业单位,保护国有资产,提高政府行政活动效率的重要举措。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做好单位的内部控制,强化对单位资金的管理。一方面,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使人人都有内部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与落实财务管理人员职责,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审查,监管人员和经办人员要严格分离,对会计原始凭证要严格审查,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传统观念以及单位自身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预算管理意识与水平不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资金管理混乱,内部控制缺位等诸多问题。为了应对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强化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意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增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等,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扫清障碍,为我国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行政事业单位的建立以及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做好保障。

财参考文献:

[1]李纯.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9):204.

[2]李慧.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问题与新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5):152.

[3]樊颖丹.新常态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4):139.

[4]高原.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