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望尘莫及范文

望尘莫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望尘莫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望尘莫及范文

安慰剂效应

医学这门学科的提出,最开始仅仅是为了帮助理解心智情绪是如何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的。比如,安慰剂效应是一种不稳定状态,可以随疾病的性质,病后的心理状态、不适、病感程度和自我评价,以及医务人员的言行和医疗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这种自愈能力是令人诧异的,远比现今存在的任何医药对人的生理产生的效应要大。

第六感

许多人都认为直觉也是人类超能力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一种不经过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而直接快速地进行判断的认识能力。研究人员对那些自称具有超能力的人进行临床试验,但是在有限的科学条件下,其结果都不尽乐观,或者对其解释比较含糊不清。一些科学家争辩临床试验是不能用来研究人类第六感的,或者说在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人类的第六感由于某种原因并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事实确实如此的话,人类的这种超能力永远也不会得到科学界的诠释。

超越生死

曾经有报道称,一些人在临近死亡时会有各种各样离奇的经历,比如穿越时光隧道与心爱的人重逢,或者有某种和谐安静的感觉等等。这些也许暗示了在人类生活空间外还存在着一个世界。虽然这些经历是一些人切身体验过的,但是没有人能从这种所谓“超越生死”的现象中找出任何证据和有用的信息。而另外一些持不同意见的科学家则认为,这些“超越生死”的经历可以解释为受损大脑的一种自然的并可以预言的幻觉,但对这种解释至今仍没有确切的理论可以证明。

不明飞行物

许多人都曾在天空中发现过不明飞行物,从飞行器到类似流星的物体,林林种种,很多人认为这种“外星体”是确实存在的。即使这些物体是真的来自外星,但若真要历经那么长的距离穿越宇宙最终到达地球,又似乎是不大可能的。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大多数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仍有一些不明飞行物的来源未得到合理的科学解释。

似曾相识

有时人们对眼前的景象感觉非常熟悉,似乎曾经发生过,但心里却清楚这是第一次面对此情此景。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些科学家解释这种错觉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是一种先知先觉。虽然我们可以用人类心理学,例如直觉,对此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但是这种现象的本质和缘由仍然是一个谜。

灵魂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曾列举了古往今来民间流传着的灵魂存在的事实。同时有报道称,许多人遇见过一些陌生人的阴影或死去亲人的灵魂。灵魂是否存在至今仍未有确切的证据证实,但是连续有亲历者称自己看到过、拍摄到过甚至与幽灵交流过。希望相关研究人员有一天能揭开所谓灵魂的神秘面纱。

离奇失踪

人会因为许多原因而突然消失,事由大多缘于人们或逃亡、或死于意外交通事故、或遭绑架杀害等,但是这些失踪的人最终还是能被找到。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离奇失踪。一直以来,有大量事实显示,许多人忽然毫无踪迹地消失了,由于缺乏相关的证据和线索,就连警方和法庭也无法调查清楚这些离奇的案件。

直觉

我们在某个时刻都体验过这种经历。当然,直觉往往是不准的。有多少次你确保飞机在出现紊流状态时能安全降落呢?但是,有时我们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往往能感应得到。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潜意识中收集了各种周遭信息,这些信息帮助我们去预知某些事情,而实际上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是怎么发生的,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能感觉得到,就连心理学家也只能给出一部分现象的解释。

第2篇:望尘莫及范文

关键词:组织沉默;内涵;前因后果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一、引言

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使得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个体员工作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只有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才能使企业保持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但是在现实组织中, 员工往往明确认识到组织中存在某方面的潜在问题,而且知道该问题如果得到改进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对组织潜在的问题保留个人观点,即表现出员工沉默行为(Silence Behavior)(何轩,2009;何铨等,2006;Morrison & Milliken,2000)。

目前,员工沉默行为正逐渐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组织问题,并且组织中员工沉默行为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不仅对于组织和员工的发展都很不利,甚至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这类行为的动机及其干预机制是极具现实意义的。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分析,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内涵和前因后果进行一个系统的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二、员工沉默行为的内涵

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界就开始关注组织中员工的沉默问题。如Festingger(1954)提出群体结构加上等级制度就自动的限制较低地位的成员对较高地位的成员的批评。但在当时,由于沉默行为本身的内隐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等,组织内沉默行为的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Johannesen,1974;Scott,1993;Morrison & Milliken,2000;Pinder & Harlos,2001;Maria & Dimitris,2005)直到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组织沉默行为对于组织决策、组织健康发展、组织创新以及员工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才逐渐地将研究重点转移到沉默行为上来。

虽然沉默行为的研究已经开始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但学术界对其仍未有一个具体的准确的定义。大部分概念都是研究者根据其研究视角或研究领域给出,而且主要基于对现象的表述或研究内容的集合。譬如,Johannesen(1974)认为沉默行为就是指员工有意保留信息不让他人知道。Farrell(1983)认为沉默行为的关键是疏忽和无行为。Kahn(1990)则认为默许沉默意味着是更多消极被动的,而不是积极主动的不卷入行为。国内学者主要是在学习国外沉默或沉默行为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做出界定。如,沈选伟、孙立志(2007)在汲取了Morrison & Milliken(2000)、Pinder & Harlos(2001)和Dyne,Ang & Botero(2003)等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员工沉默行为的定义,即员工对组织工作、环境等有关问题保留了个人观点、信息、意见等。纪晓梅(2009)认为员工沉默行为是以顺从为动机、以害怕为动机、以利他为动机的沉默,包含三个要素:(1)能够提出改善他们工作或组织的绩效的想法、信息或观点;(2)有意识地、主动地保留看起来重要的信息;(3)有保留信息的动机。

综上所述,中西方学者对员工沉默的定义虽然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都认为对工作或组织中的问题保留自己的观点是员工沉默的主要行为。本研究聚焦于员工沉默行为的两大特性:故意性和损害性,将员工沉默行为定义为:组织成员有意采取的保留自己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

三、员工沉默行为的影响因素

目前,对员工沉默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特征变量、员工个体特征变量以及管理者等特征变量。

1.组织特征变量

高源指出,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是基于“向雇员投资并认可雇员贡献”的一类实践思想与模式,体现了组织对于员工的重视以及强大的支持。员工受到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这一积极情绪事件的影响,能感知到组织对其的重视和支持之后,进而形成强烈的组织支持感与情感承诺,促使员工产生有较强的意愿为组织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避免由于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而保持沉默的行为产生。

2.员工个体特征变量

现有研究发现,员工沉默行为是一种保存正面情绪,表达负面情绪的手段。通过沉默行为,个体员工既能保护自身利益,又能表达个体对于组织的一种态度。因此,员工沉默行为可以被看作为是一种主动深度行为,而它能在个体情绪耗竭的情况下被激发,并正向影响员工沉默行为。此外,心理安全度较高的员工表明了其在职场中的处境更加从容,只有在相对安全的职场环境预期下,个体才敢于承担风险,勇于尝试,减少员工沉默行为的产生。

3.管理者特征变量

现有文献表明,员工感知到的领导开放性是体现了领导者在管理思想上的宽度与广度,而个体对情境的知觉会调节其个人特征对行为的影响效果(Tett & Burnett,2003)。因此领导开放能够为组织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员工消除顾虑,促进其为帮助组织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而贡献自己的意见,减少员工沉默行为的产生。此外,高心理授权感知能够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为员工积极建言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有利于减少影响员工沉默行为的产生。

4.员工沉默行为的后果研究

对于员工沉默行为的后果研究,现有研究看已运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员工沉默行为负面影响组织成员的沟通,造成组织学习效率下降以及管理决策的准确性降低(何铨等,2006),负面影响组织的创新机会和创新绩效(Dundon,2004;Edmondson,2003)、对组织公平、组织公民行为(Morrison,2000;何铨等,2006)。此外,从员工个体层面的变量看,员工沉默行为负面影响组织忠诚(何铨等,2006)、组织满意度(Milliken等,2003;钱小军, 詹晓丽,2005)、自我自尊(Morrison,2000)、团队间信任(Lind,Tyler,1988),并在客观上增加员工的离职比率(Mathieu & Zajac,1990)。

此外,有研究表明:员工如果长时间处于组织沉默的环境中,大部分员工会感到对环境具有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所导致的缺乏控制感会降低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满意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引起各种形式的工作倦怠和工作压力(Bandura, 1986)。

四、结语

本文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内涵和前因后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虽然近年来员工沉默行为越来越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重视,但现有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沉默行为本身的内隐特性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员工沉默行为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如何通过高效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来消除员工沉默行为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的关注。此外,以员工沉默行为为代表的组织行为与心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从心理动机角度来探究员工沉默行为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因此,未来研究还应根据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继续展开,从而进一步丰富员工沉默行为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实务界消除员工沉默行为对个体和企业带来的危害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何轩.互动公平真的就能治疗“沉默”病吗?――以中庸思维作为调节变量的本土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04):128-134.

[2]何铨,马剑虹,Hora H. Tjitr.沉默的声音:组织中的沉默行为[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13-417.

[3]Morrison, Elizabeth Wolef, Milliken, Frances J. Organizational silence: A barrier to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a pluralistic world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5(4): 706-725.

第3篇:望尘莫及范文

1、表达连想都不敢想的成语:安分守己、望尘莫及、瞠乎其后。

2、安分守己,安于本分,谨守自己处世的规矩。指处世谨慎,规规矩矩。也指安于现状。

3、望尘莫及,意思是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4、瞠乎其后,在后面干瞪眼。形容差距大,赶不上别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望尘莫及范文

真想插上翅膀 飞上天

去看一看 滚滚红尘中

苦煞着多少难眠

灵河的水呀

牵痛多少痴情的泪腺

无语的流淌几千万年

见证过的爱情恒古不变

三生石还在流浪

翎羽的疲惫已踏入第三世界

还攥着哭不出声音的梦

却已找不到离开的门

夜很深 睡的很浅

总能感到有段距离很远

比什么远都还遥远

只叫人望尘莫及

其实 一个梦

解决不了痛和思念的问题

第5篇:望尘莫及范文

这个曾经拥有 为你而悸动的心

的女孩

如今 她正低着头 卑微地

从你身旁匆忙走过

揽着她挚爱的好友

你为何忍心

抢在她的道前

只留给她一个 望尘莫及的背影

你不曾看到 你的背后

她那忽的抬起来的脸庞

她眸中点点的星光

汇聚成的光芒

月华如水般的倾泻出来

温柔的注视着你离开

你也不曾听见

她挚爱的好友 悄悄得靠近她的耳边

第6篇:望尘莫及范文

2、望尘莫及:是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

3、变幻莫测:解释是指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4、诡秘莫测:是汉语词汇,出自《后村全集·和实之读邸报之一》,指人的行为态度神秘难以揣测;

第7篇:望尘莫及范文

1、补充营养:树葡萄的果肉中含有水分、维生素c、矿物质、碳水化合物、果酸、核黄素、灰分、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营养成分。

2、延缓衰老:树葡萄的外皮中含有大量的植物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超强的抗氧化剂,进入人体后经过吸收可以减少细胞的衰老进程、延缓身体的衰老速度。

3、补钙健骨:树葡萄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且树葡萄中的钙元素含量更是很多水果望尘莫及的,经常吃一些树葡萄还能补钙健骨,补益身体。

4、开胃健脾:树葡萄的口感类似于山竹、芭乐、释迦和凤梨的综合体,十分的可口,非常适合胃口不佳的人群食用,可以促进食欲、帮助健胃消食。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望尘莫及范文

1、操作方式:生产企业开票给医院,但货物则通过商业发送。

2、这种模式下,货物和款项的交易只在厂家和医院之间发生,商业配送公司仅仅承担送货功能,相当于快递公司,货物的所有权没有转移到商业,相应的,商业也不再起到流通中的资金垫付作用。

3、在一票制的模式下,商业公司的三大功能被人为砍掉两个,仅仅保留货物的集散功能,厂家不得不把各项资源下沉至医院终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至2014年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7.5万个(其中:医院2.5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6万个)。面对如此庞大的终端数量,再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对药品配送也望尘莫及,毕竟,那是商业干的活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望尘莫及范文

偶尔,我会停留,然后,痴痴地寻那个梦。

只是虚幻吧,美得让人窒息,却望尘莫及。

于是,我哭泣,幻化成雨,试图滴进你心里。

记得你说过,你喜欢云,不是吗?

可你要的,并不是我这朵云,我知道。

想当王子吗?

而我永远不会是那个公主,对吗?

你不会懂,我这朵哭泣的云,永远只有偷偷哭泣。

你会忘记,还是你从不曾记得。

不管,结果再怎样令人想落泪,终究那个人不会是你。

而我,依然偷偷哭泣。

做一朵哭泣的云,真难!

一边要努力幻化成雨,一边还要默默祝福你。

不为别的,不曾奢求。

我知道我不够资格。

也许,若干年后的若干年后。

你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猛然想起我来。

那样就已足够,已是奢求。

然而,我会记得,关于你的回忆,不敢忘,不能忘。

一朵偷偷哭泣的云。

能否幻化成雨,慢慢滴入你的心里。

不管你身在何方。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