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客运服务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F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42-2
引言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渐提升,外出旅行、消费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也为我国的客运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对铁路客运部企业来说,人们对客运服务质量的高要求与铁路客运服务的现状产生了矛盾,铁路客运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对客流量的增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铁路客运企业的社会形象。由此可见,革新服务理念,加大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对所有服务工作人员实行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铁路客运企业的主要任务。
1 铁路客运服务现状
1.1 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铁路客运服务人员是与旅客直接接触的人员,其工作态度、行为举止都会影响旅客的心情,进而影响铁路客运部门在旅客心中的形象,所以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对铁路客运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大部分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都有所欠缺,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带入了太多的主观因素,以自身的喜恶为主,忽视了旅客的感受以及要求。并且,很多服务人员不求上进,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要导致其服务质量一直停滞不前[1]。
1.2 铁路客运关联质量差
人们对出行所乘坐的交通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现阶段我国在铁路的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问题,主要体现在客运高峰期时期铁路火车票无法使全体乘客的出行得到很好的满足。并且铁路在基础服务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漏洞,例如,火车延误晚点等问题,无法给乘客一个确切的解释,并且无法给乘客一个准确的上车时间,使旅客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火车站等[2]。
1.3 客运服务基础设施不完善
数量充足、类型齐全、科技含量高且质量有保障的硬件设施设备是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保障。现在,我国很多大型客运站都对基础服务设施进行了完善,但一些中小型的客运站因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基础设施种类较少,且质量较差,对客运服务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另外,很多客运站的特殊服务设备,如残疾人通道、母婴室等数量不足,为部分旅客的出行带来不便。
2 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意义
2.1 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高水平的铁路客运服务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多的便利,使得旅客对铁路客运站的评价越来越高,进而增加铁路客运站的客流量。由此可见,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铁路客运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还能改善铁路客运企业在群众心中的形象,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3]。
2.2 提高企业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快速发展,各运输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铁路客运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铁路客运不具备公路运输的灵活性优势,也不具备航空运输的快速性优势,由此可见,为了保证自身的快速发展,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铁路客运企业必须从客运服务质量方面着手,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只有这样,铁路客运才能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与公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的竞争中夺得胜利。
2.3 提高旅客满意度
铁路服务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客运设备设施陈旧、人员结构老龄化、服务技能偏低、服务意识不强,不仅影响到服务质量的提升,也给旅客的候车、乘车安全带来隐患。因此,迫切需要铁路以确保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为服务目标,以乘客满意为标准,创新服务方式,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4]。
3 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对策
3.1 树立铁路客运服务新理念
要想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首先必须更新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理念。由于我国的铁路运输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占据在运输行业中占据垄断的位置,这就导致大部分的铁路客运服务人员形成了以自身利益为主的观念,没有意识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重要性,这也就影响了旅客对客运服务的满意度。因此,铁路客运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培养工作人员形成“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端正服务态度,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3.2 完善客\服务基础设备设施
首先,铁路运输企业要加大对中小型客运站的资金投入,更换陈旧落后的基础设备设施,添加更多智能化、人性化的设备;其次,更新铁路客运站的广播系统与音响系统,增加音箱数量,保证客运站内每一个角落的旅客都能够清楚的听到广播的消息与列车信息。同时,可以在候车区增设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帮助等待的旅客打发无聊的时间,舒缓旅客焦躁的情绪,使其身心愉悦;最后,要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每一项资金的开支进行监督,保证资金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避免现象产生,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
3.3 改善服务方式
首先,可以采取因人而异的服务方式。旅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喜好不同,对客运服务的要求也就有所差别。铁路客运服务部门可以根据旅客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服务模式,帮助旅客解决问题,并及时解决旅客与工作人员或旅客之间的矛盾,提高旅客乘车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同时,还可以将铁路客运列车的整体内部装饰风格稍作改变,添加一些通俗易懂、图画结合的温馨提示,为所有旅客提供便利;其次,可以采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众多旅客中难免出现一些腿脚不便利的老年人或哺乳期的母亲等特殊旅客,铁路客运部门要相应的提高服务方式的人性化程度,如建立母婴室,方便母亲照顾孩子;配备具有基本急救技巧的服务人员和所需的医疗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3.4 实施标准化管理
首先就仪表而言,一方面,对列车员、客运员等站车服务人员的身材、身长、容貌自然情况有相应的要求,坚持严格的仪表上岗标准;另一方面,客运职工衣着要做到整洁、大方、自然,使整体形象有个大的提升。为了提高客运服务质量,客运职工还必须学会相应的服务语言艺术,做到语言礼貌,表达恰当,语调柔和。同时,根据旅客旅行心理需求,提供岗位优质服务,使旅客对旅行产生亲切感、温馨感、舒适感。
3.5 设立合理有效的员工激励制度
铁路客运部门可以将顾客对服务人员的评价加入到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将服务质量直接与其工资挂钩,以此来激励服务人员更新自身服务理念,提升专业能力,改善服务方式。同时,铁路客运部门还可以在服务人员中进行评比,以其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工作反馈、工作业绩等为指标,进行综合核算,在对比核算结果后,对表现优异的服务人员发放奖励,并对表现较差的服务人员实施惩罚。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增强服务人员的上进心,又能够对工作表现差强人意的工作人员起到警醒的作用,从而提高全体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3.6 建立灵活的客运价格机制
铁路客运票价制定是否合理,决定了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自身是否具有竞争力。为此,铁路客运部门在制定票价时应充分的调研论证,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具体价格。同时,还要杜绝各种价外乱收费,实行季节性浮动运价。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学生、军人、农民工等提供一些相应的价格优惠,以此体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迁与人们思想的变化,铁路客运企业必须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以顾客为主,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景城.关于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思考[J].活力,
2016(1):69-69.
[2] 张甲慧.浅谈如何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5):419-419.
关键字: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客运
中图分类号: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新形势下,铁路客运作为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重要窗口,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社会竞争力,加速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博得旅客的认同和满意度,铁路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一、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铁路部门由于管理方式、运营机制等原因而导致的现存问题较多,竞争力不足的根源在于其仅停留在铁路客运产品上,而忽视了消费者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
(一)思想观念上的问题
思想观念问题是目前铁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安全是铁路旅客运输最基本的条件,也是重要保证。确保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是客运工作的基本要求。重安全、轻服务,片面的理解“安全第一”是目前铁路工作的重要现状之一。长期以来,铁路部门花大力气巩固安全基础,从来就没有放松过。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旅客素质不断提升,对铁路需求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仅仅给旅客一个安全的运输环境已经远远不够了,铁路客运服务观念也就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因此,不能只顾安全,轻视服务。其实,安全和服务并不矛盾。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特性之一就是安全、正点,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服务,但仅仅满足了旅客的最基本需求,与其日益增长的要求却相距甚远。铁路管理者应该不断强化学习,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服务质量的作用和意义,正确理解服务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二)培训管理上的问题
目前铁路客运服务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反映了对职工的培训管理尚未到位,虽然客运职教部门在培训方面也有具体的推进计划,但是这种培训缺少一个模式化、多功能的系统,缺少一套完整而科学的培训手段,缺少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缺少系统性和全面性。只是每年例行公事、简单的进行业务性培训,其内容涉及服务技能方面的甚少,职工的综合素质没有真正的提高,没有到达预期的培训效果。用语不规范、卫生质量较差、供水不及时、服务设施和备品缺陷、餐车供餐质次价高等是旅客不满意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加大对客运职工的培训力度。
(三)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乘务管理体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旅客列车的乘务工作有公安、车辆、客运三家单位共同承担,实行的是列车长管理下的分工负责制。由于隶属三家单位,乘务组的管理工作也有了特殊性,对“三乘”人员服务质量的量化考核也就存在较多的不便。但对旅客而言,不管是客运、公安、车辆人员,在他们眼中都代表铁路,无论哪家服务上出了问题,就是铁路客运服务出了问题。因此,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有待解决。
二、提高客运服务质量探析――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是在铁路市场竞争环境下,围绕着旅客的需要和满意度,在服务管理、理念、方式、培训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对旅客服务范围的最大化,服务质量的最优化。铁路不单纯是提供简单的位移,还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得到旅客的认可和信赖,同时赢得市场。铁路客运部门应该深入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学习航空服务、星级酒店服务的先进经验,根据市场和旅客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旅客满意度。
(一)服务管理创新
在制定服务标准和实施服务管理上,要随着旅客的需求不断改进,不能一成不变。一方面,在考核中增加服务类的考核项目,加强对服务的管理,用机制引导职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建立内考外评的服务质量评定机制,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服务、真情服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兑现职工的承诺、制定让职工满意的管理规章制度,激励职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为旅客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根据《银川客运段岗位积分激励办法》规定,对旅客满意度高的服务明星,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以便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二)服务理念创新
铁路客运走向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旅客、赢得旅客认同,必须摆脱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从不同层次旅客心里需求的调查分析看,要从理念上进行彻底转变。变管理旅客为服务旅客,把过去那种管理旅客的职能和一系列“不准”的硬性要求,换成亲情、和善的提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在乘务工作中,能够结合“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视旅客如亲人”的理念,建立“从您的希望做起,与您的需求同步”的思想,通过“严而有序的管理、使用统一的标准、温馨亲和的服务”,达到让旅客“上车时有亲切感、乘车中有舒适感、下车后有回味感”的目标。对列车供水、车内卫生、卧具备品、厕所使用、实名制等重点作业环节,能够认真落实,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同时,针对一些不能很好地反映铁路服务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规定,应以旅客至上的服务理念进行修订,将新观念,新规则融入其中,促进铁路客运工作健康发展。把尊重旅客人格、研究旅客需求、赢得旅客满意作为衡量客运工作的重要标尺。
(三)服务方式创新
针对不同旅客的身份、层次、年龄、旅行目的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满足旅客对个的要求。重新规范服务用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灵活对应。推行特色服务,从市场特点和旅客需求出发,在继承传统的服务方式、满足旅客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旅客,让旅客乘车时有新鲜感、旅行中有舒适感、下车后有回味感。在列车提速中不断修订、完善各次列车的作业程序。同时细化服务过程,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笔者所在单位对服务创新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具体细节有:通过认真学习作业程序来确保标准化作业的落实,采取出退乘留题,学习会提问并进行演练,途中检查落实,边学习边抓整改,让乘务员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从而确保服务质量。在落实好标准化作业的基础上,各班组认真做好特色服务,悬挂“爱心牌”,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做到优先安排铺位、座席。在重点旅客铺位、座席处悬挂红色“爱心牌”,让旅客一进车厢就心生暖意,做到“旅客哪里有困难,我们就出现在那里”。还有班组推出了自己的特色服务:西宁车队宁三组在乘务员中开展佩戴“笑脸”标志,让旅客第一面见到我们的工作人员就有一种轻松、亲切的感觉;北京车队京三组为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从提高服务语言入手,在班组开展了“好好说话”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服务培训创新
服务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当今一门专业的学科,服务人员从形象设计、仪表修养到基本操作和业务规范的掌握,都无一例外的必须经过科学、严格和规范的培训才能达到。铁路客运部门应该着手按照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标准,进行服务人员的系统培训,除了岗位应知应会、服务技能、礼仪、旅客心里等方面的培训外,还要加大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整治素质、努力培养一支素质强、业务精的客运职工队伍。在客运市场上,品牌就是效益,改变管理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创建特色项目,才能真正把旅客列车开成“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的精品列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理念,争当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以优质的服务传递各层次旅客之间的美好情感。以创一流服务为目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让列车成为连接全国各地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纽带。
参考文献
[1] 马海涛,姚[J].铁路旅客服务质量浅析.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第22卷第5期,20。
论文摘要:研究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分析了目前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讨了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
论文关键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面向。主要面向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生产一线。
(二)主要就业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主要有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岗位繁多,通过现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高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突出岗位分别是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
(三)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
1.知识结构:(1)掌握专科层次毕业生必需的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英语阅读、计算机操作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等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岗位所必需的铁路运输组织等专业知识;(4)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技能结构:(1)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2)能够根据行车组织、客货运作业的要求,合理选择完成接发列车、车站技术工作组织、列车调度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一般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特殊条件下货物运输的组织、货运安全管理、旅客运输服务、铁路客运应急事件处理等作业的工具;(3)能够针对不同的应急事件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处理;(4)能够按照铁路运输企业作业组织方式组织行车、客货运作业;(5)能够按照行车、客运、货运规章的基本要求检查、评价运输作业。
3.素质要求:(1)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2)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3)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4)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5)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6)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7)具有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职业情操;(8)具有作风严谨、反应灵敏的职业素质;(9)具有“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服从统一指挥”的职业道德。
二、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目前在我国铁路本科院校经过高校合并及升级后,原来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更名为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里,保留了原来的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等铁道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以学科体系为主,主要培养铁路运输的设计、管理人员。
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在高职院校保持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服务铁路运输生产一线,具备具体操作技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归纳总结,与铁路运输企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专家座谈,同类高职院校资深教师探讨,确定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中级职业资格,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得毕业证与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各铁路职业院校学生毕业时,应至少获得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其中一种。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由于铁路高职院校基本上是2000年后由原来铁路中职学校合并后组建的,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沿用的原来中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原来中职专业是沿袭的是本科院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基本相同,以学科体系为主;教学内容都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基本上都属于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饼干”与简化,仍然以知识体系为主,没有把职业场景、职业氛围、职业人角色和工作过程等职业要素融人到教学内容中。无法满足高职教学对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系统训练的整体性要求。
近年来,以国家示范院建设为契机,各高职院校也在与运输企业合作,研究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但各铁路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四.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理念
以服务铁路运输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入企业,开展人才需求、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知识与能力规格要求调研。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与武汉铁路局等企业合作,以培养学生铁路运营管理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组织、货运组织、客运组织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联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岗位群能力递进的特点,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明晰岗位与能力的递进关系,确定构成各岗位能力的要素,构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体系,设置递进式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岗位与能力,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分阶段、分层次逐步递进。
五.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思路
(一)以岗位任务为导向,开发“双证书课程”。主要分析国家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任务,兼顾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任务,开发既体现铁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同时又符合学历教育要求的“双证书课程”,促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步同提高。使学生在毕业时可以通过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教学内容。以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能力为核心,考虑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三大岗位群的其他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整合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将中级车站值班员、中级货运值班员、中级客运值班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序化课程安排。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分别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相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可以获得完整的岗位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四)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组织实施教学。以旅客运输服务、货运组织、列车运行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铁道交通运输生产半军事化及高度集中、统一指挥、岗位联控的组织特点,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模式为依据,主要采用角色扮演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逐步养成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
(五)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积分体系。改变传统的以结果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构建以过程为依据,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考核积分体系,将每一个学习任务作为一个积分单元,每个积分单元都设置为100分制,根据任务的难度及重要性,设计加权平均系数,从学习过程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过程表现、个人工作任务完成、团队任务的完成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对于每一个任务的考核采用教师考核、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考核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学生评价不单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关键词:运输服务 营销策略 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532.6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有力支持,几年来,呈现出的大幅度上升趋势。但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方说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未来营销策略以及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等等。绝对不可以光顾着眼前的利益,不考虑未来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现阶段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要求,一定要进行推陈出新,加强营销策略,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共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就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一、 加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的重要性、
(一)加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是铁路走向市场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需要走向市场化。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的经济水平逐步提高,文化水平也在提高,对于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需要走向市场化,符合大众的需求。同时,国家的方针政策也要求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走向市场化。
(二)加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是参与行业竞争的需要
在现阶段的社会中,交通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除了铁路以外,还有公路客运和航空客运以及一些拥有私家交通工具的人群。这就使得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在众多的交通客运中需要增加竞争力。任何一种交通客运在服务方面,都在不断的加强,而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营销策略,使人们向铁路旅客运输靠拢,促进铁路旅客运输的发展。营销策略指的不仅仅是价格方面,还有一些优惠或者能够吸引人们的亮点,比方说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可以建立VIP客户,使旅客能够在火车上也能够享受到航空客运的一些服务。除此之外,营销策略还应该尽量满足旅客的需求,不断的改进,对旅客进行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将旅客的需求变成营销的主要方面,对促进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加强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是铁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铁路作为服务性行业,除了紧紧抓住黄金机遇期,加快铁路大规模建设外,还要注重练好“内功”,即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以全新的姿态迎接高速铁路时代的全面到来。因此,加强高速铁路服务营销,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采取让旅客满意的创新性营销,既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完成运输经营目标,促进铁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更是建设和谐铁路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铁路旅客运输服务不仅仅体现在外部的发展方面,在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中,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不断的进行完善,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人民方面,要加强营销策略,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在国家方面,要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使国家在国际的竞争上,更具竞争力;在社会方面,要能促进社会稳定、快速的发展。
二、提高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水平
(一)准确的市场定位
对于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社会而言,市场定位成为营销的重要参考方面。只有把握好市场的定位,才能提高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水平,从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在进行市场定位的时候,首先要做到准确的调查,对市场需求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便于日后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营销水平的提高。其次,要考虑到整体的环境,对于人民、国家、社会,三者之间有一个良好的处理,不能单独的偏向某一个方面,可以。另外,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在进行市场定位的时候,绝对不能就单一方面进行定位,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方面,都要考虑到,只有全方位的考虑因素,才能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在将来的发展中,才能够占领一席之地。
(二)精细市场预测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在市场定位方面也许会做的比较到位,在市场预测方面也要有一个精细的预测。现阶段的市场变幻莫测,而且时间快,变化大。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对市场进行精细的预测,导致营销策略有很大的偏差,不仅影响了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发展,而且对人民和国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精细市场预测可以使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营销策略更加准确,避免大幅度的偏差。除此之外,精细市场预测还能在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方面做出精确的预案,在突况出现的时候,可以减少铁路旅客运输的损失,保证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在调整营销策略的时候,也会增添助力。
(三)实施品牌服务战略
当前,越来越多的服务企业已经意识到通过服务品牌这种无形资产的价值水平来衡量企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性。铁路运输企业欲打造服务品牌,除了要拥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外,很重要的就是配以一流的软件。通过铁路部门的不懈努力,铁路站房、线路及线路两边的绿化、防护设施等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但是,作为企业服务品牌核心组成的一流软件,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人员。通过提高客货运服务质量和提高铁路职工素质来增强市场竞争力。现阶段的发展中,客货运服务质量与铁路职工素质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且国家和百姓也对这两个因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提高这两方面是比较有效的措施。
总结:本文对铁路旅客运输服务的重要性和营销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现阶段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来说,已经出现了较好的苗头,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制定出更加完善与符合民生的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策略,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另外,在制定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营销策略时,要主动学习行业内的先进策略,使自身的竞争力增加,在旅客运输服务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朱君.铁路客运市场调查及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关键词:高铁时代;道路客运;机遇与挑战
前言: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高速铁路在方便人们出行,满足人们多样出行方式及高服务品质要求的同时,也使得道路客运企业面临极大挑战。高铁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使人们的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而且还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具有划时代的发展意义[1]。但不可忽视的是,高铁的迅速发展给道路客运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道路客运企业要想发挥其客运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就必须认清当前形势,将其看成是全面发展的全新机遇,并不断转变经营理念,通过科学有效发展策略积极应对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为此,加强对高铁时代道路客运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高铁时代道路客运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道路客运的优势,具体体现在:(1)运营过程中主要采用滚动发班模式,可准点发车,具有较强可控性;(2)可分时段、分节日根据旅客流量对发车密度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旅客出行要求,在时间上具有极强灵活性;(3)手续快速、便捷,购票、进站、候车等程序都很方便,可充分满足不同旅客需要,具有较强适应性。但道路客运也存在一定局限,尤其是长途高速公路客运,较之于高速铁路其安全性较差,运行条件也较为严格,一旦遇到雨雪、大雾等恶劣天气,道路客运无法正常营运。
高速铁路的优势,具体体现在:线路长,运能大,适时性高,安全性好,准点率较高,票价总类多样,可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旅客需要,且运行过程中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其不足主要是:车次较少,灵活性不足,旅客出行时受列车时刻表的限制,须提前购票,且进站、候车、上车等程序较为繁琐,耗时长,与道路客运相比,方便性较差[2]。
高速铁路与道路客运均有其鲜明特点,但两者作为综合客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将有利于综合客运系统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满足人们出行需要和经济发展需求。尤其在春节、五一、国庆等大型节假日,客流量大,铁路一票难求一直是人们的困扰,而道路客运则承担了绝大部分客运量,铁路客运与道路客运维持着一定的平衡,从而保障了综合客运系统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发挥。高铁时代下,高速铁路的客运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给道路客运带来了严峻挑战。
二、高铁时代道路客运企业全新发展策略
1.找准市场定位,开展多元化经营
道路客运企业应充分认识道路客运的重要性,并找准市场定位,充分发挥其汽车班次多、密度高、市场空间大等优势,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道路客运企业应立足于市场实际需求,根据各地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等情况,充分发挥自身客运班线覆盖面广、点对点、门对门的服务优势,积极寻找发展空间,通过开辟新班线等方式,在满足旅客出行需求的同时,谋求自身发展。同时,道路客运企业还可在客流方向集中、客流量大的地方增加发车班次,并积极发展行李快运甚至小件物流业务,寻找全新经济增长点,开创企业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3]。除此之外,还应针对高铁不能停靠或铁路班次停靠时间有限的市场空白,进行深入研究,在沿线增设客运专线,并对道路客运主要相关产业进行梯次开发,合理投放运力,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扩大客运市场份额,保证道路客运的稳定发展。
2.创新发展模式,做好公铁联运工作
高铁时代下,道路客运企业不能拘泥于自身单独经营模式,而应打破地区、行业和企业投资性质等方面的界限,实行大联营、大合作运营模式。只有不断加强县市区、省域之间道路运输企业的联合,实现横向联系沟通,才能真正实现道路客运班线、配货业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为道路客运企业发展提供持续活力[4]。同时,做好公铁联运工作,还能够有效整合不同道路运输企业同方向班线的客源信息,并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实现结点运输或互相补载,在提高车辆实载率的同时,减少行业间的恶性竞争,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广泛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加强道路客运企业新举措的宣传力度,让相关便民举措深入人心,为吸引更多旅客提供保障。
3.全面提高道路客运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道路客运服务品牌,提升道路客运企业的形象是道路客运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道路客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提升道路客运服务质量和水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车辆更新改造方面。要根据旅客出行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加快车辆更新改造的步伐,从而促进自身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对一些长途班线,可增设高档客车及相关配置,如在客车座位背装设电脑、移动电视等,在缓解旅途疲劳的同时,让旅客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增加旅客乘车满意度,打造良好口碑。而对短途班线,可考虑推行公交型车辆,通过公交化模式运营,在满足旅客需要的同时,践行节能环保发展理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2)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方面。要全面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尤其是窗口服务人员和驾乘人员,应遵循“顾客是上帝”的原则,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旅客排忧解难,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就需要道路客运企业切实将守法经营、文明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作为重要工作环节紧抓不殆,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并积极开展文明班线、文明班组、文明员工等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满足不同旅客需求的同时,促进企业服务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打造出道路客运优质服务品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高铁时代道路、铁路、航空三大客运三足鼎立的形势下,道路客运企业须全面提高认识,深入分析客运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以积极的姿态从容应对。只有不断转变经营理念,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应对高铁时代带来的冲击,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切实实现企业战略转型,促进自身核心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为企业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队永,孙明山,贾世东.城镇化下河北省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4,(01):84-87.
[2]杨琦,陈波,孙建宇.基于用户效用最大的城乡道路客运线路运行组织优化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4,(04):91-97.
的确,铁路虽然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客运方式之一,但其运力及服务水平远不能满足需求。2010年 铁路客运周转量约为8762亿人公里,占所有运输模式客运周转量的32.4%,列第二位,仅次于公路(55.2%),高于民航(12.1%)和水路(0.3%),但发展速度较慢。过去5年客运周转量的年增长率约为7.6%,低于民航(15.5%)和公路(9.9%)。
发展高铁有必要
为了解决铁路客运的瓶颈,中国铁路经历了6次提速,最终进入了高铁快速发展的时代。经过短短九年的埋头发展,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新建的高铁里程超过世界所有国家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新建的高铁里程总和。然而在光荣与梦想的背后,巨额债务、技术安全、成本回收等种种质疑不断。对于中国高铁而言,要真正实现经营上的自给自足,前面还有艰难漫长的道路要走。
纵观世界各国的高铁发展,无论是拥有较为成熟的高铁网络与运营管理体系的日、德、法等国,还是奋起直追的中国,抑或正在寻求高铁发展突破点的美国加州,均面临着巨额的建设投入与高昂运营成本的问题。尽管如此,由于受到众多宏观驱动因素及各国具体国情的推动,高铁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
宏观因素包括:人口及经济结构变化。以中国为例,2005年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3%,2010年 已达到49.7%,并预计在2015年超过51%,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将继续促进城乡间的人口流动。同时高铁对打破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环境可持续发展。据测算,高铁每100人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4.5公斤,是汽车、飞机排放量的约30% 。随着各国对交通运输排放采取日益严格的管制,更加环保的高铁成为交通系统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环 。同时,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引发了对于新型节能运输方式的需求不断增长。
技术革新。新材料、信号技术的发展、非传统能源的动力系统等新技术的商业应用与推广都使得人们同时实现铁路的高速化和经济性的愿望变得相对容易。
从中国具体国情来看,中国大力发展高铁,除了要满足大规模运输旅客的需求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外,高铁技术还能够带动高端制造技术发展,进而推动高端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相对技术领先。
世界权威组织均一致认为高铁项目所产生的利益远远超过高铁本身的营运收益,世界各国高铁的数据也有力地印证了高铁所带来的“广泛的宏观社会利益”。正是由于这种“革命性”和“广泛收益”,中国有关当局为高铁绘制了一份宏伟蓝图:中国高铁将完成“四纵四横”和“三环”城际的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高铁将达1.8-2万公里,占全球高铁里程的一半以上。
中国高铁如何运营
但是无论如何看待中国高铁的“革命性”和“广泛收益”,面对着呼啸而来的中国“高铁时代”,业内外人士最关心的是:未来高铁运营商如何能够产生足够的利润和现金流来支撑庞大高铁系统的运营,真正走上“自给自足”之路?
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高铁的相对优势显而易见,表现在旅程时间、价格、便捷程度及安全性、可靠性等各方面,因此高铁能够转移部分其他运输模式的需求,并同时诱发新的出行需求。欧洲高铁的经验显示,高铁获得的转移需求最主要来自于公路(27%)与航空(26%),高铁诱发的新的出行需求大约占高铁总运量的33% 。
但成功地建设和运营高铁,以实现高铁的相对优势,需要战胜诸多现实的挑战。鉴于高铁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且涉及众多利益主体,我们认为高铁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对高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严谨周密的管理,包括初期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的融资、建成后的高铁运营和贯穿始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四个关键因素。
首先,高铁建设的可行性研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政治、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指标。以技术因素为例,不同技术标准的选择会对固定投资和运营成本产生关键的影响,需要进行全面而谨慎的论证。
其次,高铁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方式成为重要问题。目前中国铁道部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与发行债券两种方式进行债权融资,随着铁路投资的快速增长,铁道部的负债率在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了58% ,据估算到2011年底将可能达到65%,超过60%的警戒线。尽管在税收优惠和政府担保方面获得政策支持,过高的本息负担和进一步融资的压力仍然增大了经营风险。
海外的高铁项目一般采用多种融资方式,适当地与民营资本进行合作,以缓解负债压力。民营资本和政府部门有着显著的互补优势:政府部门负有监管和政策掌控、社会经济责任以及环境责任;而民营资本在融资和创造价值的能力、项目管理、客户/服务质量以及创新上则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最近看到铁道部为缓解融资压力,也开始逐步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
第三,高铁运营是高铁生命周期中产生投资经济回报的阶段。由于高铁建设的巨大投资,以及高铁运营的复杂性,世界上正在运营的众多高铁中只有日本的新干线和法国的TGV完全收回了建设成本 ,真正地开始盈利。中国高铁独特的发展与融资环境增强了其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实现自给自足的紧迫性。为此,建议从资本支出管理、发车频次/价格设计、收入来源多元化、以及差异化服务、常旅客计划、合作战略等方面着手对中国高铁盈利能力进行改善。
高铁车票的定价同样要考虑竞争模式的性价比,同时可以考虑采取包括提前购买折扣、往返票折扣、非高峰时段票价折扣、最后一分钟订票折扣等多种价格浮动措施,吸引更多的旅客,优化运营效率。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类似航空公司的动态定价,进一步优化旅客购票收入。
针对不同类型的旅客,设置不同等级的座位是高铁及航空常见的差异化服务的方式。高铁运营商通常根据座位等级(例如商务座/旅行座)的不同,在旅行前、旅行中及旅行后三个阶段在餐饮、网络服务、专属休息区方面对旅客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铁路运营商很容易把服务重点放在旅途前、旅途中两个阶段,而其实在“旅途后”阶段,运营商依然可以通过提供不同交通方式间换乘的便利,来为旅客创造价值。与欧洲高铁运营商相比,旅途后阶段的服务仍然属于中国高铁运营中被忽视的环节。
Abstract: Railway roadbed are fundamental to ensure normal train operations. Complex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caused the complexity and instabi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for subgrade engineering. Therefore,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every possible influence aspect of road base construction quality,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embank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on subgrade engineering in Shijiazhuang-Wuhan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elaborated the technology of subgrade filling of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and summed up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for road base construction and points for attention.
关键词: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填筑;质量控制
Key words: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ballastless track;roadbed filling;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U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073-02
0 引言
新建铁路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350Km,采用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高速铁路的高平顺性、高可靠性,无砟轨道结构对工后沉降的苛刻要求,以及路基工程更易发生沉降等病害的特点,决定了路基施工质量的极端重要性。京津、石太和其它几条尚未开通的铁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暴露出的问题都一再证明了路基工程在高速铁路中的特殊地位和质量控制难度。本文旨在进一步明确路基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方法,确保我们的产品经得起运营的考验。
1 工程概况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承建的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SZ-1标段,线下、线上工程起讫里程为正线DK287+700~DK351+100,全长63.4Km,路基26.398Km,桥梁37.002Km。线路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冲积、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势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沿线表覆第四系地层,其成因类型可分为冲洪积层(Qal+pl)、冲积层(Qal)、冲积残积层(Qal+el)、冰积层(Qgl)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
2 路基填筑工艺
石武客专路堤填筑采用“区段流程法”,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进行。机械化、短区段、快速、流水作业施工,并且集中力量尽快整段成型,以减少雨水影响,为紧后工序提供条件。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形验收阶段;四区段: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土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夯实检测报验整修成型。
2.1 工艺流程图
2.2 施工准备
2.2.1 填料选择 填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合适的A、B组填料不但确保路基填筑质量,而且减少后期的工后沉降,更能保证路基的长期稳定。结合管段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填料进行土工试验,测试填料最佳含水量、颗粒级配、颗粒密度等指标。经比选,最终确定来自槐河、河、河等取土场的B组填料(粗砾土)。
2.2.2 劳动力、机械设备配置 每公里路堤为一个施工单元。每个施工单元包含四个区段: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
每个施工单元人员配置:技术员1名、领工员1名、测量员2名、试验检测人员4名、普工人5名。
每个施工单元的主要机械设备:推土机1台、平地机1台、装载机1台、25t振动式压路机1台、洒水车1辆。
2.2.3 施工放样 开工前进行水准点、导线点复测。填筑前进行施工放样,包含路基中桩和边桩并用生石灰画出线路中线和边线。为保证断面几何尺寸准确无误,直线段控制桩设置间距20m,曲线段控制桩设置间距10m。
2.2.4 路堤填筑工艺试验 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具有代表性地段,对不同填料分别进行填筑工艺试验,试验段长度≥100米,全幅填筑。根据选定的合格填料确定合适的压实机械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填料的松铺厚度和压实工艺、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2.3 基底处理 填筑路基前精确测量放样出路基边桩并挂上线绳,抄平确认填筑前的基底标高。基底经平整做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以利于基底排水,并开挖出临时排水沟及四周排水沟,防止路堤被水浸泡。基底碾压并经试验确定达到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标准后,进行路基本体填筑。
2.4 埋设沉降变形观测元器件 根据设计要求或经监理工程师批复的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路基填筑前在基底埋设沉降板、剖面沉降管等沉降变形观测元器件,及时观测并做好沉降变形记录。
2.5 分层填土 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路基两侧超填宽度不小于50cm。用白色生石灰画出5m×5m的方格,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35cm)计算出每个方格内所要倾倒的车数,由现场领工员指挥驾驶员倾倒填料,确保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不同性质的填料分层填筑,不得混填。每一水平层的全宽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厚度不得小于50cm。使用不同种类填料填筑时,上下两层填料的颗粒级配应满足D15<d85。
2.6 摊铺整平 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以路基面无明显的局部凹凸为原则。出现粗细集料“窝”或“带”现象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方式,进行现场掺拌,确保填料的均匀性。路基顶面应做成向两侧2%~4%的横向排水坡,防止路基面因下雨或碾压过程中洒水时出现局部积水。
2.7 洒水晾晒 填料碾压前,进行含水量检测,并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再进行碾压。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采取洒水措施。当含水量过大时,将填料翻开晾晒以降低含水量。
2.8 碾压夯实 严格按照工艺试验总结的碾压设备组合、碾压强弱、碾压遍数、碾压速度进行路基压实。碾压时,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0.4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确保无漏压,无死角,碾压均匀。
2.9 检测报验
①路堤填料种类、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填筑前对借土场内的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重新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②基床以下路堤的压实标准按下表控制。
检验数量:1)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层抽样检验孔隙率n(砂类土和碎石类土)6点,其中:左、右距离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测点沿路基纵向均匀随机布置,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增加1个检测点;2)每100m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和EV2各4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③基床以下路堤中线至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符合下表规定。
2.10 整修成型 包括路基高程、宽度、横坡、平整度、边坡等整修内容。严格按照设计结构尺寸进行,对于加宽部分在整修阶段人工挂线清刷夯拍。
3 质量控制要点和方法
3.1 加强土源管理 ①基床以下路堤选用A、B组填料,填料的粒径不得大于150mm。管段内填料取自槐河、河、河等取土场,填料经土工试验确定为B组料,可作为基床以下路堤填料。所有土源点的清表工作由项目部组织设备和人员独立完成,切实防止杂草、腐植土等不合格土料进场。②所有土料必须进行筛分处理。根据土源点日最高供土量,按每筛分1000m3配置1个的标准配备方格筛子。筛子宽6m、高5m、方格10cm见方,主骨架用小型型钢制作。③每个土源点至少配备4名管理人员24小时轮班监管,确保运出的土料经过筛分。④实行通行证制度。运输车辆装载的土料,经监管人员确认是经过筛分的,由监管人员发出由项目部统一制作的通行证并登记在册,运输车辆凭此证方可在路基上卸料。
3.2 加强上料管理 ①每个上料作业面必须配备至少1名现场管理人员。其主要监管职责是:上料开始前,确认前一填筑层已检测合格和本层的标线方格已完成;查验收取运输车辆的通行证并登记在册;制止没有通行证的运输车辆进入路基卸料;直观查验土料质量,发现问题先制止卸料并立即报告工区处理;监督运输车辆按方格卸料。②上料开始前,必须在前一检测合格的填筑层上,用石灰标出线路中线、左右边线和根据运输车辆斗容量与虚铺厚度确定的卸料方格。
3.3 加强推平碾压管理 ①每个推平碾压作业面必须配备至少1名现场管理人员。其主要监管职责是:作业开始前,确认沉降板区域已先行填筑和边线处虚铺厚度标杆已设立;监督推平碾压严格按标准和工艺参数进行;监督作业人员及时清除个别超粒径的石块;协助试验人员控制填料含水量。②推平碾压开始前,必须先行对沉降板周围1m2的范围先行填筑,并用小型打夯机夯实。既保护沉降板,也起到虚铺标杆的作用。③推平碾压开始前,必须在边线处设立虚铺厚度标杆。④为确保小夯处的夯实质量,必须配备足够的小夯设备和操作人员。每台小夯设备需配备固定的操作手。⑤每个作业面必须配备至少5人从事捡石头、除草根、挑泥块等工作。
3.4 加强检测管理 ①检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严禁不经过自检和报检程序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②配置足够的检测设备和操作人员,满足路基填筑施工需要。③检测人员要增强紧迫和服务意识,24小时随叫随到。④在施工中始终坚持“三线四度”,三线即:中线、两侧边线,且在三线上每隔20米插一标杆,明确中线、边线的控制点;四度即:厚度、密实度、横坡度、平整度。控制路基分层厚度以确保每层的压实度;控制压实度以确保路基的质量及工后沉降不超标;控制横坡度以确保地表水及时排出路基面;控制平整度以确保路基碾压均匀及路基面无积水。
3.5 加强沉降观测管理 ①沉降观测工作由项目部总工程师负总责,测量队队长专管沉降观测具体工作。②按照设计要求布置沉降板和观测桩等观测装置,由专门的观测小组负责观测并绘制路堤填高-时间-沉降量关系图,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施工顺序分层填筑压实。③路基填筑过程中,定期对所有路基、涵洞的沉降观测标进行逐点核查,没有设置的要立即设置,已失效的要想尽一切办法恢复。④设置或恢复路基沉降板防护罩,确保在推平碾压作业时有防护罩。⑤观测工作必须严格按标准要求做到位,观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禁止弄虚作假。
4 结语
本文根据石武客运专线路基工程的施工实践,阐述了路基填筑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点和检测方法,总结了工艺流程。事实证明,采用的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路基各项质量检测数据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经验可供类似高速铁路或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路基施工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其昌.高速铁路土木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2]杜永昌.高速与客运专线铁路施工工艺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3]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S].
关键词:客运专线;京津冀经济圈;生产要素流动
中图分类号: U293.1 文献标识码:A
客运专线的兴建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京津冀经济圈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根据交通发展对生产要素的促进作用和要素流动理论,客运专线的建设将促使京津冀区域内生产要素产生如下变化:
一、 人力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更加频繁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区域差异,将加速人力资源在区域间的流动。河北与京、津之间人力资源的流动并不均衡。由于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力受虹吸效应的影响,趋向于向工资水平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京津两大直辖市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京津的扩张效应和河北的收缩效应。
依据劳动力流动理论,区域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伴随着居住地的变动,即人口迁移;另一种是居住地不变而工作地点变动,即跨区域作业。虽然地区经济差异带来的人口迁移将对河北省的发展产生不利的收缩效应,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客运专线的兴建将使得地区间经济、人员等的联系更加密切,旅客出行频率会更高,交通出行总量和规模将大幅度上升。由于等待时间和途中时间的缩短,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河北省和京津两市在科技服务领域合作的发展,周末科技人才的流动将更加频繁。这种状况有些类似于“长三角”。“长三角”发展之初,江浙一带遍布的中小民企就充分利用了上海资源。起步时大量来自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活跃于江浙,使得江浙中小企业初步具备了产业能力,大量江浙中小企业人常驻上海,后来产业大量转移成产业链群,而城际、省际的快速交通成为一种联结的纽带。这种模式也望在京津冀都市圈被再度复制从而有利于河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 产业的转移使资本出现流动性
区域之间的资本流动从根本上说是同企业创建(新建企业、新建分厂)和企业迁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资本流动必然伴随着产业的转移。
依据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京津冀将按点(主要城市与产业园区)、线(铁路、公路、海运线等重要交通轴线)、面的空间格局来展开,形成“双核、三带、四区” 的产业布局。
北京重点发展的领域是:以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汽车制造、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工程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以及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而天津,在现有加工制造业优势与港口优势基础上,定位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河北8市定位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同时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依以上产业布局看,京津之间将有更为明晰的分工和异质产业结构,而河北将会发展更多的、与北京、天津城市功能定位不相容的产业,如一些传统重工业。随着上述工业的梯度转移,资本也将由北京和天津向河北流动。
三、 便捷的交通促进了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便捷的交通使得京津冀人才、技术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根据《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协议书》,三省市将在举办人才交流洽谈会、技术项目洽谈会、招聘引进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采取联合举办京津冀大型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利用各地举办的跨省市大型人才交流活动等形式开展人才智力交流。每年三地各举办一次或若干次大型人才交流活动,一地为主,三地互动,并相互为对方省市到本地开展的人才招聘活动提供方便。随着三地高级人才信息共享、博士后管理部门定期联系制度的建立和公务员交流力度的加大,京津冀将形成区域统一协调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科技服务活动,充分开发利用三地博士后群体智力、项目、成果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 既有铁路货运能力的提升将加快物流业的发展
客运专线的建成必将加快京津冀区域物流系统的形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增强河北城市竞争力。
1.提升货物运输效率
客运专线的建设将降低既有铁路客运压力,提高既有铁路的货运效率,提高货运的可靠性和运输组织水平,进一步提高正点率,实现货物运输的及时性和准时性,提高货物运输安全性,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等现象,提高客户满意度。客运专线的建设为铁路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河北城市竞争力。
2.变革生产方式,增加物流有效需求
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流通方式的变革,而流通方式的变革将进一步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04年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7%,而河北省的物流成本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成本,这已经成为河北,甚至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与物流发展的重大障碍。客运专线的建设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物流技术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既有铁路货运效率的提高可促使物流服务供应商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促使货主企业将物流职能从企业生产经营中剥离出来,改变目前京津冀地区企业存在的自建车队,自己配送,物流设备使用率低,不专业的操作造成货物破损,递送延误的现状,由物流服务商提供专业、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服务。鼓励、引导生产型企业将其物流业务外包,为物流业提供发展空间。
3.加速物流专业人才流动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人力资源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大多集中在发达的大中城市。客运专线的建设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物流专业人才可在京津冀经济圈甚至更为广泛的地域内更加迅速和畅通的自由流动,从而为京津冀经济圈吸引人才,为河北物流发展招揽专业性、复合型人才。
4.加强区域物流合作,促进京津冀经济圈共同繁荣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客户对物流的要求除了物流效率要高,信息传递要快,各个环节要准确、及时之外,还有提供区域性物流服务的要求,即要求提供区域物流配送服务(外包一个地区的全部物流业务)。
五、 交通条件的改善加速了信息资源的流动
狭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内容本身所构成的信息有序化集合,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学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都是信息资源的重要构成要素。
广义的信息资源既包括信息内容本身,又包括有关提供信息的设施、设备、组织、人员和资金等。即信息资源及与它有关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狭义上的信息资源流动加快。但由于京津冀区域内行政区划的存在,以及各地在通讯网络建设方面投入的不同,三地获得信息的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客运专线的兴建和由此带来的区域合作的加强,使得建立健全京津冀信息化长效合作机制成为可能。三省市业已认识到信息互联互通的重要性。京津冀三省市信息化工作研讨会的举行,就京津冀信息化长效合作机制,设立信息化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和沟通信息,加强信息化规划、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统筹协调,推进京津冀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标准的统一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三方的合作和信息的通畅交流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参考文献
[1]张楠楠,徐逸伦.客运专线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3:62-63.
[2]幺培基.客运专线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128-132.
【关键词】动车乘务专业 化妆技巧 职业形象
随着高速铁路运输事业在我国不断地蓬勃与发展,为了顺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客运服务质量成为铁路运输企业经营和参与竞争的生命线。优质的服务应该能够为旅客提供心理和生理双方面的满足感,而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人员作为优质服务的载体,在客运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开设《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的重要性
“职业形象”这一概念近年来被人们多次提及。职业形象等同于个人职业气质,比如说在色彩的运用和搭配上,素色服装显得清爽整洁而又不失干练;深色调可以体现出沉稳的个性;艳丽的色彩,可以展现出阳光与热情;经典的服装款式暗示着严谨的态度,时尚的外表揭示着创造力与年轻的心态等。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种种职业形象,就像标点符号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身上,成为个人职业素养的显示仪,对个人乃至企业的成功有着重大意义。然而对于动车乘务员来说,画好职业妆,穿上制服的员工个人形象就代表了铁路企业的整体形象。在与旅客接触时能否用良好的职业形象来体现服务,直接影响着旅客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评价。
二、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专业,因此各大高职院校对于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在教学中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在以下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材匮乏,不成体系
教与学,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在两者之间,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针对高速铁路动车乘务专业的化妆技巧与形象设计的专业教学用书尤显匮乏,且不成体系。20世纪90年代末,部分大专院校陆续开设了形象设计专业。主要针对三大职业:影视化妆、美容美发和形象管理。虽然三类教材各有所长,但由于职业特点和要求大相径庭,无法运用于动车乘务专业化妆技巧与形象设计课程的教学中。
2.课程设置有漏洞
倘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动车乘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总课时数太少,以至于知识点没有时间进行展开,犹如隔靴搔痒,学生无法对某些重点难点掌握透彻。学时分配不合理,实训课应至少占总课时的70%,否则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达不到理想中的实训效果;第二,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各专业课程之间衔接无序、学生无法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第三,专业课程之间教学内容重复,如《动车乘务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包括体态、仪态、语态的修饰及美化,而这些内容也在同时开设的《形体训练与舞蹈》《客运服务礼仪》《动车乘务沟通与播音技巧》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3.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的制约
化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对实训场地有较高的要求。在专业的实训室内,最基本的配备是灯光设施、专业化妆镜、化妆椅等。如果理论课和实训课在同一场地进行,还应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各大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化妆课往往是在并不尽如人意和不够专业的条件下进行的,有些实训室配备有合适的椅子、专业的化妆镜和其他化妆装置,而有些实训室的配备仅能符合最低要求,甚至还有可能在普通的教室授课。要知道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生活妆的造型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职业妆的造型了。
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不当
在传统的化妆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讲解、引导、示范,学生学习、领悟、模仿的固定模式,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没有施展的空间,只会生搬硬套,并且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感,除此之外,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不善于根据教学目标中的各知识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整合。比如有的教师只会用“讲授法”,每节课占据着主导地位,使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教材的选择
空中乘务和动车乘务专业在职业特点和要求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对而言,空乘专业开设时间较早,相关教材更为丰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可以选择空乘专业的化妆教材作为参考。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自编教材。自编教材是对高职院校各专业所开设课程中没有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有的教材完全适合,有的部分内容适合,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辨别;有的部分需要删除,有的知识应当增加,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到达一定高度才能适当做出取舍。
2.课程设置科学化、规范化
首先,增加总学时数,并以实训为主,理论为辅。以本校动车乘务专业为例,该课程总共只安排了18学时。对于教师而言,教学难度非常大。因为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如果不删除部分内容,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该课程总学时数应达到60节,其中实训学时应占70%以上。在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中,实训尤显重要。否则,理论知识再丰富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其次,科学规划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笔者认为化妆课程应放在第一学期开设,因为该专业对职业形象有较高的要求,尽早接触并掌握化妆技巧,可以有效管理自身的职业形象,并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该课程为《客运服务礼仪》的导入课程,能够打下夯实的基础,做到课程之间的有序衔接。
最后,教研组共同研究教学方案,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将各教学环节有效组织起来。举行教研组例会,大家踊跃发言,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3.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化妆实训课在普通的教室很难有效展开,因为灯光在化妆造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果用光讲究到位,可以有效地突出皮肤的纹理性和层次感,还要特别注意光线角度对造型效果的影响,不同角度的光线表现不同的语言。因此学校应建立专门的化妆实训室。实训室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①角度适宜且充足的灯光;②高品质的半身化妆镜;③能调节高度且可旋转的椅子;④足够放置化妆时所必需的化妆工具及化妆品的桌面;⑤室内无干扰且配备空调设施;⑥盥洗设施。
4.实行特殊专业特殊监管
动车乘务专业的学生属于特殊群体,职业特点要求她们必须具备比一般大学生更好的职业形象。第一学期开设《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对职业形象有准确的认识,从而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并从细节上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学校应实行特殊专业特殊监管。在校期间,学生必须画职业妆,职业盘发,并穿着制服和黑色高跟鞋来上课。特殊专业特殊监管既可以强化自身的职业素养,又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化妆技巧和塑造职业形象的能力。
四、结语
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形象无法再次给别人第一次的感觉与印象。第一印象是在瞬间形成,是在非理智与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不易改变。为了给乘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化妆教学应从细节入手。教师应从基础的护肤知识到化妆的技巧,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和思考,塑造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形象美。
【参考文献】
[1]李勤.空乘人员化妆技巧与形象塑造[M].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
[2]方凤玲.空乘化妆教程[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