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患者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患者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患者康复护理

第1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中风患者;康复;护理

随者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这一系列的疾病的发展将会导致脑出血即“中风”,重则死亡,轻者留下后遗症,“偏瘫”,中医称“半身不遂”、“偏枯”、“偏废”,患者常同伴有口眼歪斜,患肢枯废,麻木不仁等。我们在实施临床护理工作中着重运用中医康复的相关理论,从心理、功能锻炼、饮食等方面给予正确地指导及护理,减轻了患者心理和身体的创伤,降低了致残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护理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76例中风患者中,脑梗死53例,脑出血23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6~76岁,平均65.6岁,均为我科2010~2011年收住的患者,均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经积极治疗与康复护理,大部分患者生活都能自理。

2 护理

2.1 情志、饮食调护

中风患者由于肝阳上亢及因病程较长,生活不能自理,担心预后,往往多疑、固执而易激动,有的甚至产生悲观情绪[1]。

因此要经常和患者沟通,解除患者思想负担,因人制宜实施心理护理,解开患者心中郁结,鼓励患者尽情诉说,待其说完后心理平静时再进行启发、疏导,鼓励其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中风患者大多体型肥胖,痰湿较重[2]。中风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糖。忌烟酒,避免肥甘厚味之品及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营养调配、饮食有节、少食多餐。患者应动静结合,适当锻炼,不宜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体能锻炼。指导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主动参与治疗,心理护理将贯穿整个康复过程。

2.2 生活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和不良因素刺激,保持床单干净舒适、柔软清洁。患者卧床休息时取适宜,中经络患者给予平卧位,中脏腑患者头部略高,避免搬动,给予吸氧,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风患者病后体质虚弱,易复感外邪,对风邪尤为敏感,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为患者增减衣被。长期卧床的患者按时进行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和发生褥疮。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加艾灸或留置导尿,并隔日膀胱冲洗一次,预防泌尿系感染。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半身不遂的患者因患侧肢体软弱无力,对冷热疼痛敏感力差,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暖,防止受压和烫伤。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用生理盐水纱布敷盖,每日更换一次无菌纱布,以防角膜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擦浴、更衣、清理粪便、更换床单、被罩、剪指甲,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2.3 语言训练 中风患者的失语多为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仅是语言表达障碍,应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观察患者的表情,准确判断患者的意思,恰当的回答和处理患者的要求。同时指导患者练习发音,从单字,词句,日常用语到简单对话。也可锻炼书写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应持之以恒,坚持练习。

2.4 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康复护理计划以及具体实施进程。让患者及家属明白,康复护理的实质是学习、锻炼的反复过程,以促进脑功能的重组与再建,解除其焦虑、失望等负面心理.争取使患者早期主动投身于康复训练中。心理护理应始终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根据患者病后心理的不同阶段给予疏导、支持、鼓励,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配合。

2.5 预防并发症 中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因此要定时翻身,拍背,枕部梢高,头侧卧,口角处偏低,有痰及时咯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留置导尿者每周更换导尿管,每日用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膀胱冲洗,2次/d稀碘伏消毒尿道,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每4 h定时,以恢复膀胱的自主功能。

2.6 患侧肢体的功能训练 被动运动、按摩方法

2.6.1 被动运动是指靠外力来帮助完成的运动。外力可借助康复器具,也可借助他人或患者自身健侧肢体来实现。对偏瘫肢体的被动运动,应从近端大关节开始,然后开始活动远端小关节。手法要轻柔缓慢,避免暴力,且应在正常活动范嗣内进行,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关节活动2~3次/d,每次各关节活动5次。

2.6.2 按摩对中风患者而言,按摩是简单而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可疏通经络,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肌肉和韧带的伸缩性,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手法有按压法、拿捏法、擦法、揉法、捻法、滚法、掐法、拍打法、屈伸法、抖法、搓法、捋法。

中风恢复期通过有效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可减轻残障,促进功能恢复,使患者重新获得生活和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第2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为150/10万,而生存的病人中至少有一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1]。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康复护理介入越早,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恢复,重返社会。现结合文献,对其早期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2],早期康复护理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3]。早期康复护理可大大减少肌肉萎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足下垂或内翻等,这一点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代替的。因此,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选择

一般认为,从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有学者认为[4],从发病至24h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梁光霞[5]实践证明,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h)。早期康复护理介入的最佳时间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72h。

3 早期康复护理的内容

3.1 心理康复护理 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6]。良好的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7]。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并发的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0%~50%[8]。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失去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拖延康复时间,甚至丧失神经功能康复时机,从而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因此,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早期康复的目的、意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现在医学上对康复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步,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就能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那些配合治疗获得成功的患者例子,使病人和家属看到希望,解除病人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在康复治疗阶段,病人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此时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病人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病人的信心,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康复。

3.2 护理

3.2.1 卧位护理 ①仰卧位,患侧肩胛下用薄枕垫高,肘、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置于枕头上,使患侧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大腿外侧置一大号枕,髋关节、膝关节各垫一个小号枕,防止髋关节外旋,使膝关节稍屈曲(20~30°),足底垫中号枕,取中立位,脚背翘起与床面垂直90°,防止足下垂、足内翻[9,10]。②健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90°,肘腕指关节伸展放至枕上(勿垂腕),患腿保持髋关节、膝关节呈90°,置于一大号枕上,再用一中号枕使踝关节稍背屈,防止足下垂及内外翻[9,10]。③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腕关节伸展,手指拉开,掌心向上,患侧髋关节保持伸展位,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保持轻度背屈位,健腿髋关节,膝关节屈曲放于一中号枕上,并将一大号枕置于背部支撑后背,保持[9,10]。

3.2.2 坐位护理 在病人胸前置一桌子,将患侧上肢放于桌面,肘关节微屈,手掌心向下,手指伸直,身体前倾,脊柱伸展,可以抑制躯干短缩,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在病人背部放一软枕,使病人坐位的重心在臀部,而不在骶尾骨上,以减轻骶尾骨受压的程度。患侧膝关节屈曲成90°,使足与小腿保持垂直位。坐位时应注意座椅不能太高,应保持双腿整个腿掌着地[11]。

3.2.3 站位护理 康复护士帮助病人进行站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应站在病人的患侧,减轻病人恐惧的心理。引导病人重心向患侧转移,用健侧手指紧扣住患侧手指,并抱于胸前,双足分开10cm左右[11]。

3.3 患肢功能康复护理

3.3.1 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由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20min,对患者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用红花酒精进行轻柔的按摩[12]。

3.3.2 翻身动作训练 患者双手交叉握住伸直,由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健侧腿伸到患腿膝关节下方。以躯干为轴向患侧或健侧转向,护士站在患侧协助。每2h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h[9]。

3.3.3 床上训练 包括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上肢做Bobath握手,肘屈伸,肩上举;下肢做双桥和(或)单桥,床上轨迹,屈踝[13]。

3.3.4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在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于床边,使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摆动双腿[14]。

3.3.5 站起及站位平衡训练 患者Bobath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立起;患者站立平行杠边,健侧上肢紧抓杠木,重心放于健侧下肢,逐渐增加站立时间至大于30min[14]。

3.3.6 步行训练 患者坐位能保持平衡即可开始。先于平衡杠内步行,注意上肢的摆动及骨盆的旋转,接着平地步行,实地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15]。

3.3.7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训练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如厕、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者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在ADL训练项目中尤以移动能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在康复护理中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和方法[16]。

3.4 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所以很少能够达到完全康复后才出院,患者出院后如不能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往往前功尽弃,出现各种功能减退。因此在住院期间,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懂得继续进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掌握自我康复锻炼的方法,并制定出院后家庭随访康复指导计划。出院后康复训练主要为平衡、协调和速度训练,并可借助步行器或拐杖到室外活动,同时还要进行各种日常生活的精细动作训练[17],争取做到生活自理。开展家庭护理,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又有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3.5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以护理、肌肉按摩及床上训练为主;恢复期则以对患者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为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坠床;避免训练过度或不足;避免着凉感冒,防止关节脱位;病情变化时,如原有病症状加重,感冒发热,气促等应停止训练。

4 结语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摆放可以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可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按摩、被动运动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刺激肢体感受器调节新陈代谢及神经营养功能,从而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伤残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护理应尽早介入,并取得患者、家属的紧密配合。患者出院后在家庭或社区继续进行系统的康复锻炼是非常必要的,而家庭或社区康复工作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应尽快逐步建立完善家庭护理或社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支持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 姜从玉,胡永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功能恢复机制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7):443-445.

[3] 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7(5):22.

[4] 胡荣东,肖爱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4):6.

[5] 梁光霞,张向辉,史红梅.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9(13):68-69.

[6] 毛芙敏.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0,14(4):171.

[7] 李韵.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心理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4):241-242.

[8] 李付云,候桂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5):48-49.

[9] 张玉爱,孟素萍.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8-19.

[10] 梁定杰.踝关节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24-25.

[11] 陈莉红.浅谈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综合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4,13(1):17.

[12]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616.

[13] 冯秀艳,马艳辉,崔静宜,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三段式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92.

[14] 陈冬青.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3,18(1):45-46.

[15] 李亚东,张春晶,唐艳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及护理[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4,13(3):292-293.

[16] 林宗霞.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内容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136.

第3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护理人员应按时为患者测血压,并做病历记录,系统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发生心脑血管卒中,也给医生下一步治疗用药提供参考。如家属观察到患者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或送附近医院检查。

患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规律,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血压稳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情绪,防止情绪紧张、急躁等引发的血压升高。饮食上应该避免油腻厚味的摄入,多吃些含碘、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等,另外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要控制在6g以下。

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保持120~160步/分钟;慢跑以心率≤120次/分为度,慢跑后休息3~4分,心率恢复正常;患者也可以步行与慢跑交替进行。但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出现猝死。

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因此,有关社区康复需求日益迫切,在已是老龄化社会的我国,绝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更多患者带着残疾回家康复,他们及其家属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从研究现状来看,急性期康复的研究很多,社区后遗症期康复研究还很少。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委把“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而社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问题分析

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患者遗留有多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较高;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部分患者有负性情绪;患者的自理能力存在较大缺陷;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差;家庭康复环境未行相应改造。

干 预

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方案”有4个特点,即系统化、标准化、个体化、家庭化。①系统化:根据整体护理原则进行身心两方面康复护理;根据三级康复原则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生活方式指导、康复环境改造。②标准化:统一规范、措施具体。③个性化:根据病程和病情决定康复重点,后遗症期是ADL:根据患者和照顾者能力决定干预频率。规律性与弹性结合。④家庭化: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家庭康复环境的改造;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转介。

制定方案

社区护士担任干预者,康复护理理论,按照整体康复护理程序,Orem自理模式。

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内容:①评估:除一般资料、疾病及诊疗状况、既往疾病史、家庭、康复锻炼情况外,包括生理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定向力、语言表达、视野、吞咽、排泄、运动、感觉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社会状况、日常生活方式,患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自理能力,主要照顾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家庭情况(家庭一般情况、主要照顾者情况、家庭康复环境)。②诊断(护理问题的确立):初次评估后,确立主要的护理问题,分析评估资料,总结(自理缺陷、自理能力、治疗性护理需求),在康复不同阶段每次评估后确立护理问题。③计划:脑卒中相关知识宣教,脑卒中的病因、脑卒中的常见诱因及预防指导、脑卒中常见的先兆症状、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脑卒中再发的方法、脑卒中再发时的家庭应急措施、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正确摆放,指导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床上活动,侧方移动、前后移动、翻身肢体按摩指导、关节被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坐位指导,坐起训练、良好的坐位、姿势指导、床上坐位、椅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站起站立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饮食动作训练;穿衣动作训练;清洁动作训练;排泄功能训练;如厕动作训练;床-轮椅转移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作业技能训练、辅助工具使用指导。卒中患者及其家属还应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环境改造指导,居室通风、消毒,家具和物品的合理摆放,患者床铺的清洁平整,祛除地面障碍物如门槛等,长期卧床患者的床安装床档,卫生间安装扶手等。社区资源转介。④实施:按方案实施,作好记录,患者和照顾者均作为干预对象,照顾者每天协助或监督。

第4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其实就是指脑中风,脑卒中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缺血性脑卒中,一种为出血性脑卒中。脑中风是一种对人体危害严重的疾病,而且复发率、死亡率都较高,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会损失一定程度的劳动力,所以对该病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护理得好将会减少患者的伤残率,避免疾病的复发,还可以较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否则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病痛折磨,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进行康复护理。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46-78岁,平均年龄:60岁,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性条件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护理、按摩护理和锻炼护理。

1.2.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反应迟钝、肢体瘫痪、说话不清晰的现象,会使患者产生焦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丧失对疾病治愈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述,告诉患者这种疾病应该产生的症状,患者的病情和经过治疗可以达到的效果,让患者逐渐消除恐惧的心理,正确的面对目前自身的情况,相信只要通过医生的治疗和自己的锻炼完全可以战胜疾病。引导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锻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成功的病例,使其具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属在患者面前不要讲一些消极的话语,不要让患者动怒,经常讲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故事,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利于对病情的恢复。

1.2.2护理该病患者由于肢体瘫痪容易产生痉挛现象,所以要注意患者采取正确的进行卧床修养,一般采取侧卧位和仰卧位。护理人员在患者的胸前放个枕头,使患者的膝关节和髋关节能够伸曲,患者在侧卧时要是把肩膀向前伸,肘部伸直,使患者的手掌向上,手指间分开一定的距离,避免患者的肩膀长时间受压。在患者仰卧时,把健康肢体的那一侧向外伸展,依旧是手掌向上,手指之间分开一定的距离,在患者瘫痪肢体那一侧的上肢、下肢和肩部垫一个较软的垫子,把肩部的位置抬高,让膝关节保持微屈的姿势,踝关节屈曲为直角,这样的姿势可以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痉挛的情况。

1.2.3按摩护理由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部分肢体瘫痪,不能进行一定的活动,如果瘫痪的肢体长时间不活动,很有可能引起肌肉萎缩的现象,所以护理人员要适时适量的对患者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在患者卧床休养期间护理人员每天要对其进行两次的肌肉按摩,每次按摩保持二十分钟,根据不同的肌肉选择不同的按摩方式一般有推摩和揉捏按摩,要保持适当的按摩速度,不宜过快,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在按摩完之后,护理人员还要帮助患者进行活动关节,在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均匀的速度和柔和的力度,避免使患者产生疼痛的感觉。

1.2.4锻炼护理在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的时候,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床上锻炼,开始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通过逐渐锻炼让患者能够独立进行左右侧的翻身,逐渐指导患者进行坐立的训练,随着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恢复,使其进行站立、行走的锻炼。由于患者在患病之后身体较不灵活,可以让患者进行拨算盘珠的锻炼,逐渐恢复身体各部位的灵活度,帮助患者练习自己穿衣服、洗脸、刷牙等一些正常的活动,这样可以尽可能促进患者对肢体功能的恢复。

1.3统计学分析本次护理观察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早期康复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60例患者中有45例得到了显效的护理效果,15例得到了有效的护理效果。

3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理、按摩护理和锻炼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牛云玲,朱希芳,王玉明.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26(12):139-140.

第5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脑卒中后由于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可造成肢体偏瘫、麻木等运动和感觉障碍,并可使患者出现失语症状,据资料统计,脑卒中致残患者中出现失语症的比例为20%~30%[1]。失语症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从而无法或不便与人进行交流,影响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我科于2007年5月~2009年2月,选择32例住院脑卒中伴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及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42岁,平均63.5岁。经头颅 MRI示脑出血10例,脑梗塞19例,其他3例。康复期遗有运动性失语12例,感觉性失语10例,命名性失语4例,混合性失语6例。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心理护理

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安静休息、睡眠中发病,过后或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偏瘫或失语等[2],从而出现心理障碍,如焦虑、忧郁。当病人感到有压力时,常以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为主,使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因此密切注意患者的表情及周围环境,同时主动介绍自己,主管医生、病房环境及同室病友,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环境,减轻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出现理解困难时,容许患者停顿、思考,用表情和动作支持对方,以解除生疏紧张的气氛,增强感染力;并鼓励患者正视现实,培养稳定的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2.2 语言康复训练

2.2.1 运动性失语的训练

运动性失语主要特征为表达障碍明显于理解障碍,语言呈电报文样。应以构音训练为主要训练课题[3]。①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对于不能随意支配自己唇舌发出想要发的声音的完全失语,重度、中度不完全运动性失语患者,我们训练开始时,先教会患者通过口形及声音支配控制自己的唇舌互动练习发音,即训练者首先做好口形、发音示范,然后指导患者通过镜子观察正确的发音时的口形,来纠正发音错误或通过录音机将自己的发音与正确的发音作比较纠正。首先练习最容易见效的韵母、声母,如发“a”声,或用嘴吹火柴诱导发唇音,用简单的“是”、“不是”让患者回答,说话时速度缓慢,并给患者充分的时间回答问题。②训练有关发音的肌肉,运动性失语患者,特别是失语超过1个月者,其发音有关的肌肉会有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致使患者言语含糊不清。训练时,我们重点指导患者练习舌的伸缩及口腔肌肉的协调运动,利用吸气、呼气、吹气及断发“a”音训练鼻咽腔闭锁功能,利用各组合音反复训练发音。反复练习卷舌及舌的左右运动(以舌尖舔两侧腮部黏膜)、鼓腮、嗑瓜子、嚼口香糖等,以促进患者发音准确。

2.2.2 感觉性失语的训练

感觉性失语患者主要特征为理解障碍明显于表达障碍,说话流畅,但语无伦次,无法理解其语意。 应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①听觉训练: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有意义的方式,如患者原来工作对数字比较熟悉,即可用各种数字规律如1、2、3、4、5或2、4、6、8、10等进行训练声音,由慢到快,从而刺激思维,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力。②手势训练:从常用手势(如点头、摇头表示是或否)入手,强化手势的应用,激发其理解能力。③诱导应答的训练:对每一个刺激的应答主要用诱导而不是用强迫的方法,如拿出一支笔,让患者说出其名称,若不能说出,护士做写字的动作来诱导,或适当提醒,反复训练。④兴趣训练:从患者的兴趣爱好入手,如唱歌或打牌等,由于记忆深刻,患者常容易接受。

2.2.3 完全性失语的训练

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严重影响了交流。训练应以听、理解为主,辅以语言训练。此类患者对非语言交流比较敏感,如眼神、表情、手势等,张开嘴表示想喝水、吃饭等。

2.2.4 不完全性失语的训练

病人常有词汇缺乏,讲话缓慢,常出现停顿或重复结尾词等。对此类病人我们要耐心地教,反复叙述,练习其灵活性,练习语言的运用技巧[4,5]。

2.3 常规护理

2.3.1 急性期护理

按昏迷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意识、面色、瞳孔、呼吸、血压、体温,翻身时尤其应注意。预防压疮、呼吸道及泌尿道的感染,维持营养,对症治疗,遇到病情变化,应立即组织抢救。

2.3.2 恢复期护理

按瘫痪常规护理。加强心理、饮食、排便等方面的护理,吞咽困难者给予流质饮食,喂饲要慢,防止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 小结

早期康复护理使患者在发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得到正规康复,以及病人出院后到家中继续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减少和改善言语缺失,提高生活质量,恢复社会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进行语言训练,增强病人的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罗少丽.不同类型失语症的康复训练技术[J].中国临床康复,2003,15(7):58.

[2]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6.

[3]闫清,礻者丽丽.与失语患者的沟通技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13):56.

第6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A组早期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B组采用内科一般疗法。结果:两组生活能力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早期采用康复疗法优于一般内科治疗,说明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运动再学习疗法; 康复护理;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134-02

脑卒中急性期在综合医院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早期康复治疗常被忽略,为以后的康复工作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目前我院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A组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5岁。B组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68岁。住院时ADL评分及住院天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经CT确诊。

1.2方法

A组入院后即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1]:从仰卧到侧卧,由侧卧到坐起和坐的平衡,再由坐到站和站的平衡,最后练习行走,训练上肢和口面部功能要贯穿其中。B组采用内科一般疗法。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

1.5疗效评价

所有病例在入院及出院时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判(ADL-Barthel指数),ADL1良好,ADL2轻残,ADL3中残,ADL4重残,ADL5植物生存。

第7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整体康复 护理 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242-01

【Abstract】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integr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o stroke patient. Methods 200 patient were randomly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 of HAMD一24 score and Barthel evaluation in each group were detected. Ruslts HAMD一24 scor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decreased and in control group were ascensus after 6 weeks’nurs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Key words】integr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troke

自2008年12月―2011年3月,我们对在我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实行了整体康复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患者均为在本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经本院CT诊断为脑卒中,女98例,男102例;78例为脑出血,122例为脑梗塞;40―55岁38例,56―65岁90例,65岁以上72例;伴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6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实行常规病房日常护理,另外,实验组还实施了整体康复护理方案。具体如下:

1.2.1 开展正规西医康复护理。如对急性期患者进行床上摆放的指导、配合康复治疗师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吞咽功能训练等治疗。其中吞咽功能训练主要由护士操作,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三餐前半小时先进行系统吞咽功能训练,再让病人进食。

1.2.2 重视心理护理。①要求护士分摊负责到个人,对所负责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变化做到随时关注,基本把握,对待病人态度要亲切,专业素质要过关。用心理暗示,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对生活的信心,并时时进行语言锻炼。②每日出黑板报,从疾病特点、康复方法、康复作用、日常保健、饮食、运动、娱乐等方面做系列介绍。③每周两次团体心理治疗,团体规模为5~8人/组。每次治疗时间根据患者身体耐受情况决定。平均30~40 min/次。团体治疗由2名具有团体治疗资质的心理咨询师担任领导者,每名治疗师带领一个团队。治疗时患者家属不参与,由护士提供照料和保证安全。每个团体由1名护士担任助手,担任助手的护士均接受过专业培训。

1.2.3 重视压疮的防治和膀胱、直肠功能训练。我科护士积累了丰富的治疗压疮的经验。另外针对病情,开展了清洁导尿、膀胱冲洗等技术。

1.2.4 科内护士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方面,采取不直接代替患者去完成其必须活动,主要是通过言语提示和鼓励,陪伴患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求患者尽可能自己完成。

1.3 疗效标准

于住院第1天和住院6周后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一24项(HAMD一24)[2]和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BI)量表[3]进行抑郁、焦虑情绪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24及Barthel指数评分(x±s,分)

数据显示:①经过整体康复护理6周后的实验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较治疗前明显改善,HAMD-24总分是下降的,对康复治疗的疗效表现出有信心;而对照组在6周后表现出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较治疗前有所加重,对康复治疗的疗效表现出开始失去信心。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失语、心理失衡等。患者的早期康复绝大多数是在医院里进行的。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时应尽早进行整体康复护理,这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有效控制压疮、肺炎、肺不张、关节挛缩、骨质疏松、肌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整体康复护理与常规的病房日常护理是有其不同特色之处的,更适合需要长期系统康复训练的患者。

吞咽困难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22% ~65% ,康复治疗对吞咽困难者有肯定的效果。吞咽功能训练由护士操作,更能发挥其作用,可以保证在最合适的时间段来进行这一训练,每天三次,对吞咽困难患者的功能恢复大有裨益。

由于该病病程长,恢复慢,预后差,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的心理变化,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身,而患者能否恢复,能有多大程度恢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信心。住院期间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最频繁,时间最长,彼此间的熟悉度与亲密度也是比较好的。开展心理护理后,能够最及时准确的把握患者心理动态,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辅助,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实验显示:整体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1.

第8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康复护理;常规内科护理;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给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性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伴随这一现象的还有脑血管疾患者群数量的急速增长。脑梗死是局部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软化坏死,因其发病突然,致残率和致死率相当高 [1]。而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等,本文对中医康复护理和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功能康复效果进行实践探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脑梗死患者共计4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为(54.1±7.1)岁。两组患者按照相关脑梗死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详细头颅CT或MRI诊断,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均小于48h;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出现语言不清、偏瘫、口歪眼斜等,排除其他器官组织的病变、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可能。两组患者无论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内科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包括帮助患者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给予患者一个舒适、卫生的就医和康复环境;帮助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给予患者清淡、低脂、易消化的餐食,帮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保证日常的营养供给;定时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清理,做好口腔护理,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进行适当的护理调整等等。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针灸等中医康复疗法护理干预。

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穴位按摩和相关肢体功能的锻炼。选取患者瘫痪侧上肢少海、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护理人员用食指按压内关穴、拇指按压合谷穴,另一手拇指对患者曲池穴、食指少海穴,同时对患者进行轻压按摩;与此同时,对患者的肩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进行适当的伸展、内收、内外旋动作,对腿部进行适当的屈伸锻炼,每项动作做50次左右[2];可根据患者的程度进行锻炼的强度,切忌急功近利,避免因过度运动导致患者肌肉拉伤等发生。

1.3观察指标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评分情况进行比较。

1.4评价标准 根据NIHSS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进行评分。评分在91%~100%为基本痊愈;评分在46%~90%为效果显著;评分在18%~45%为进步;评分在18%以下为无效[3],计算总有效率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P

1.5统计学意义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1.4%),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注:P

注:P

3 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然而对着医学的发展和临床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却只增不减[4]。在中医范畴内,脑梗死归属于中风病,多事由于精血亏耗、忧思恼怒等原因而导致患者阳亢于上、气血紊乱造成患者瘫痪或半身不遂等临床表现[5]。在中医康复护理学中认为,患者如意识较为清醒,同时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即可开始进行相关康复护理训练。康复护理训练主要包括:采用适当的姿势摆位对患者进行按摩,对其相关关节进行辅助锻炼,增加患者神经功能的感知能力,减少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的风险,预防其他治疗后期并发症出现或其他器官功能的衰竭。本文简单谈久了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关神经功能恢复护理,为患者按中医疗法进行按摩,可以减缓患者肌肉萎缩,重新建立患者的神经功能系统正常运作。

本文中所提到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状况和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0.4%,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分别为(7.7±2.3)、(5.9±1.6)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帮助脑梗死患者进行相关神经功能康复时,在采用常规内科护理的方法上加入中医康复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系统能共的恢复,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聂绍平,马长生.心血管介入医师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处理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6):88-91.

[2]甘素琴.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2(02):145-156.

[3]俞勤儿.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新中医,2014,46(2):216-217.

第9篇:患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髌骨骨折;康复护理;临床应用;效果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都可以引起髌骨骨折,该病好发于20~50岁,以男性居多[1]。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原则是对患肢内固定,恢复关节表面平滑,活动膝关节,恢复患肢关节功能。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康复护理以加快患者恢复健康为目的,对患者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等方面的护理和指导[2]。现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髌骨骨折44例患者,对其康复护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髌骨骨折44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共22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3例、9例,平均年龄是(40.14±1.28)岁,年龄21~52岁,5例粉碎骨折,17例横骨折,7例陈旧骨折,15例新鲜骨折。乙组共22例,男患者和女患者分别是12例、10例,平均年龄是(40.15±1.29)岁,年龄22~53岁,6例粉碎骨折,16例横骨折,5例陈旧骨折,17例新鲜骨折。甲组和乙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乙组22例实施常规护理,对甲组22例实施康复护理。①对患者患肢远端活动度、痛触觉、血循环、伤口敷料、温度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②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和蔼、亲切的态度和言语对患者给予鼓励及安慰,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应当与临床护理密切配合,减轻由于疼痛造成的心理压力及负担,减少对患者体温、呼吸等体征的影响。针对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应用止痛药物。③教会患者正确的股四头肌锻炼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收缩运动。将膝关节伸屈,动作应缓慢进行,3min~5min/次,3次/d。教会患者正确的肌肉等长锻炼方法,预防肌肉萎缩,指导患者进行收缩练习,对胭绳肌和股四头肌分别进行收缩,10s/次,3次/d,15min/次。④协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训练于术后3w实施,以膝关节屈伸为主。患者坐在训练床床边,小腿自然下垂,主动的进行膝部屈伸活动,根据患者身体恢复和体质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活动,活动角度以60°~90°为宜。4w后,按照患者恢复情况加大运动强度,协助患者进行负重行走练习。负重以先轻后重为主要原则。对体质较弱的患者,进行扶拐步行训练,如屈膝、下蹲等。⑤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年龄和病情等合理增加运动的强度、幅度,防止训练中出现摔伤等。每天运动后协助患者采取较为舒适的,使用软枕垫在患肢下方,注意休息。

护理后,对甲组和乙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对比。观察甲组和乙组患者是否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组织粘连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并对比。

1.3疗效标准差:80分,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120°,能够完全伸直,疼痛消失。以良、优作为膝关节功能优良率。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甲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45%,其中1例差,5例良,16例优。乙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82%,其中4例差,7例良,11例优。甲组临床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髌骨骨折是指在间接暴利或直接暴力下,患者关节内出现大量积血,髌骨局部疼痛、肿胀,膝关节自主伸直受限,并伴有膝关节周围皮肤擦伤,皮下有淤斑,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可出现膝关节剧烈疼痛,骨擦感明显,骨折移位。早期患者常并发挤压综合征、创伤性休克、脂肪栓塞综合征和血管神经损伤等疾病[3]。后期患者可出现骨折不连接、骨折愈合畸形和膝关节僵直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长生活均有极大影响。减少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实现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对维护患者身体健康、促进身体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康复护理是一种促进患者身体恢复的新型护理模式,广泛的应用于骨科临床护理中,并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4]。有研究表明,对该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优良率可达90%以上[5,6]。在本文研究中,对甲组实施康复护理,对乙组实施常规护理。甲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45%,乙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1.82%,甲组明显高于乙组,表明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09%,乙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3%,甲组明显低于乙组,表明康复护理对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结果与相关研究一致。

综上分析,康复护理对髌骨骨折的效果较好,且功能恢复良好、并发少,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立.髌骨骨折83例术后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1):55-56.

[2]潘晓英.髌骨骨折的规范化与个性化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6(21):41-42.

[3]黎泰菊.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22(12):58-59.

[4]邱泽安.髌骨骨折83例术后康复护理[J].当代医学,2012,19(2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