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脑卒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脑卒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脑卒康复护理

第1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4-01脑卒中另一解释就是脑中风,也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病,因为脑部脑脑组织缺血和或缺血性损伤严重导致的。出现的症状有很多,比如: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现象。现在社会中发病率较高,一般都发病在中老年人中,老年患者的死亡率也达到一个很高的数值。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把康复护理作为一门课程安排在学习的科目中,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课程包括了精神、心理上实践性的康复和护理。脑卒中康复护理就是让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护理意识,从而可以自己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务,做到不用家属的看护,自己可以独立照顾自己。大多数的报道中显示,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不仅在心理层面指导了脑卒患者,在精神上也给予了其极大的鼓励。通过了解,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的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本院就诊的患者从2008年12月到2011年11月共有70例脑卒中病人,其包括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都是在60岁上下。在这70例患者中患有脑梗死病症的患者有41例,脑出血病症的患者有29例。将这7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成员35人。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就是对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护理和治疗,实验组是在简单基本的护理和治疗之上添加了康复护理的治疗,康复护理治疗首先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导患者进行康复的治疗,护理的基本内容有包括:心理护理和基本简单的体能训练:每个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行为意识,这就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表现就如脑神经功能活动的表现一样。时而变化时而不变,突然的发病,这样会给长时间没有疾病的患者带来痛苦,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会遭受很多的伤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首先就要从心理上出发,彻底消除疾病带给患者的困扰和困难,和患者进行主动的沟通交流,告诫患者疾病并不可怕,医生和护士都会一同与患者共同打倒疾病,充满了战斗力,充分地对抗病魔,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心理自我控制力。患者在患有疾病之后,首先就是活动障碍,导致产生心理问题,一时间不能像以前一样活动自如,对患者难免会产生阴影,这样就导致了患者的心态不平衡等状态,所以根据患病情况,安排简单的训练:例如行走锻炼、手臂及全身的按摩、参加日常的行为活动、细致的动作等,这样可以改变患者的心理素质也可以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因为运动可以让患者看到明显的效果,这样对日后的治疗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适当的刺激患者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从某种意思上来讲,刺激也是激发脑细胞的一种形态,适当的刺激可以激励患者,患者会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去面对疾病,刺激患者首选办法就是针灸。针灸对患者来说并不可怕,通过针灸能刺激身体内的神经,对待治疗起到了很重要的意义。脑卒中患者在饮食方面要尤为注意,多吃一些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多食一些新鲜的蔬菜和瓜果。防止因为饮食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脑卒中会造成患者昏迷,糊涂等状态,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要做出相应的方案合理安排患者作息的时间、休息时患者的身体姿势等,避免出现其他问题。

1.3疗效标准判定将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标准分析,有80%的患者基本能够达到痊愈,病残指数为零;有10%的患者在治疗后效果不是很明显,痊愈指数低,会导致病残;5%的患者治疗后没有效果,会有病残现象发生;还有5%的患者已经无法进行治疗,病情恶化非常严重,病残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经过对患者实施一段时间的康复护理,纷纷对疗效进行了评价,评价的分数还很高。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护理治疗后的疗效应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2结果

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康复护理后,医生及家属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比较评价,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存在差距,对照组中有病情恶化严重、治疗无效的患者;而实验组中却没有病情严重恶化和治疗无效这样的现象出现。通过进行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3讨论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的治疗后,患者的机体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神经系统的功能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治疗后恢复率还是很高的,要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治疗作为护理大学中开设的一门学科,作为护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必须有着相应的理论基础,这样才可以治疗更多的患者,帮助更多的患者从病情重解脱出来,更早地恢复到之前健康快乐的生活中。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护理的意义就是让患者能够恢复到能独立的生活,简单的活动操作,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无论是自我的照顾还是日常的工作学习都能自立的完成。进行康复护理的同时也要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药物治疗的配合,这样可以减少患病时间,药物和护理相互配合治疗,可以使病情更快好转,同时可以对患者的脑部起到维护的作用,减少患者的痛苦,产生更好的效果。康复护理在当今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赞同。因为有很多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之后,效果非常明显,和其他治疗方法相比较而言有很多令患者和家属不可相信的效果出现,治疗期间了解到很多患者瘫痪的原因并不都是运动神经受到阻碍,大部分患者就是没有及时地进行康复护理的治疗,由此引起了肌肉萎缩、下肢瘫痪等状况的发生。有例子证明,经过康复护理治疗训练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体的各项机能的提高,促进血液循环,对神经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机体功能优良进一步的恢复,为了患者在进行康复护理之后的效果显而易见,医疗单位创造了有利患者康复的条件,所以康复护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显示,无论是否有患者患有脑卒中病症,只要是身体机能正常,均可以选择康复护理。康复护理不仅仅是针对患有疾病的患者,只要是身体机能没有问题都可进行康复护理治疗,这样可以使和长时间工作和服务的人群缓解工作的压力,刺激身体各项机能,从而更好地发挥性能,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本次对照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数据分析显示和相关报道中是符合的,说明康复护理对患者是有多方面的帮助。其实我们应该能发现,脑卒中包括了很多种的病症,很多患者中的功能障碍一时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从而会存在很久甚至一辈子,从这就可看出康复护理需要进行很长的时间,短时间的康复护理可能没有效果,经过不断的努力,长时间的进行康复护理会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不容小视的作用。康复护理不仅适合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患有其他病症的患者,同样可以选择康复护理的方式进行后期护理治疗,经过后期的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病情也会有明显的改善,康复护理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一旦患病不论是谁都不要着急,因为现代的医疗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高,针对不同的疾病我们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的治疗对我们的生活也起到了非同一般的作用,康复治疗不是短时间就能看到治疗的效果,而且康复护理治疗的费用相比其他治疗的费用要高出很多,如果患者有条件承担,可以尽早安排康复护理。参考文献

[1]祝芄,曹智刚.护理程序在脑卒中康复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4,19(5):315-316.

[2]黄流英.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论坛,2007,5(3):111-112.

[3]刘志辉,郝佳新,刘志东.脑卒中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86-187.

第2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缺血性脑卒;康复护理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LI Shi-zhe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Dazh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azhou 6351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applied to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ischemic stroke,and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effect.Methods 85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and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discharge.Results 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7%,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Ischemic stroke;Rehabilitation nursing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就是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系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脑神经不可逆性损伤,临床上出现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患者8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5例,患者年龄48~74岁,中位年龄65.4岁。所有患者均经MRI和头部CT检查,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稳定,同意参加本次康复护理研究。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于患者出院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总结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实施方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长期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的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心理护理等。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首先,由护士长、科主任、康复治疗师、责任护士组成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护理前对实施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对患者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临床护理路径表,并确定责任人监督方案的实行。与患者沟通,使其了解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护理方案包括患者整个治疗期间的治疗目标、用药方案、健康教育、营养支持和护理方案等,重点放在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功能训练方面,可为不同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并为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有严重并发症或诊断错误可退出临床护理路径或出院、改变治疗等。

1.3观察指标 运用脑卒中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 Index评定表来评价两组护理效果,评价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总满意度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MFMA评分及BI评分比较 观察组在MFMA评分及BI评分指标数据表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则患者死亡较多,即使抢救成功,往往因为脑神经的损伤,导致部分运动功能丧失,甚至残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家庭负担很重[2]。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模式,可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入院开始,提供诊疗指导,在用药、饮食、活动方面均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和一个标准流程,是一种包容了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以及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标准化方法[3]。且由专门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负责,护理质量大大提高。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0.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临床护理路径经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将整体护理全过程分解成若干层次的子过程和具体护理操作规程,护理人员更容易掌握,患者更容易接受,使护理服务更加人性、精细化、规范化和开放化,有效保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质量[4-5]。另外,从医护人员方面来看,经过实施护理路径,护理人员更加有责任心、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质量[6]。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护理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护理模式进行了改革,改善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自理能力,优化了患者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魏义珍.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77-78.

[2]李霞.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29(1):54-55.

[3]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2-374.

[4]陈冬梅,肖嵘,陈传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2):5275-5277.

第3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发生脑卒中48h即进行康复护理与病程在3个月以后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病人对比分析。结果前者有效率95.24%,后者有效率65.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对减少残障的发生和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患病率为(500~740)/10万,死亡率(50~100)/10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存活者中50%~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及知觉、认知、意识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的偏瘫最常见,影响最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临床资料

临床44例脑卒中患者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7岁,平均61.3岁,病程2h~5年。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5例。在发病48h即介入康复护理的21例为观察组,3个月后进行康复护理的23例为对照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均为60天。

2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病人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1]。此期是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阶段,目的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2.1预防并发症包括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及深部静脉炎等。近年发展的适合临床应用的翻身床,交替充气床比较实用。

2.2变换急性期病人症状严重,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正确的、良好的姿势和,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仰卧位时,上肢应采取:肩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病人不宜长时间仰卧,应帮助病人学会与健侧或患侧位交替。健侧卧位时,应在病人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

2.3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

2.4被动运动病人昏迷或其他原因(如全瘫,严重合并症)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以上,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缓慢进行,幅度从小到大,以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切忌粗暴,因瘫痪早期肌张力低,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暴力易致组织损伤,特别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并鼓励患者适当地用健肢带动患肢做被动运动。

3结果

根据瑞典学者Brunnstrom提出的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的评定方法[2]制定。基本痊愈:恢复至BrunnstromⅥ级;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4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疾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但不少脑卒中患者运功能障碍并不都是瘫痪导致,也有因没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或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致使产生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因此,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就能明显的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在4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观察组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只要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脑卒中的表现,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4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2.173

脑卒中导致患者偏瘫处理不当可引起关节挛缩, 出现痉挛姿势等并发症和生活不能自理。本科对患者实施早期卧位及锻炼指导, 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导致偏瘫患者, 男40例, 女40例, 年龄58~90岁, 平均年龄(62.5±9.2)岁;单瘫46例、偏瘫26例、截瘫8例;住院时间21~40 d, 平均住院时间30 d。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肢体瘫痪形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卧位及康复指导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早期卧位及锻炼指导, 具体如下。

1. 2. 1 仰卧位 在患者肩下放软枕预防肩下垂使肩关节向外展开, 肘关节及五指伸直掌心向下放在软枕上。在腿的外侧放大的靠垫使腿伸直防止腿外翻, 足与床尾之间放大的靠垫使足跟保持直立。

1. 2. 2 患侧卧位 上肢的患肩关节保持向外展, 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掌心向上放在床上。患腿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放在软枕上, 健侧上肢可自然放置, 下肢屈弯。

1. 2. 3 康复健侧卧位 下肢的置放同患侧康复卧位, 不同的是患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 手掌按于胸前的床上, 为防止肩关节内收, 可在上臂胸之间垫枕头, 高度为10~15 cm, 让患手置于枕头上。

1. 2. 4 早期肢体锻练 先活动大关节再活动小关节, 如上肢的肩、肘、腕、指, 下肢的髋、膝、踝等被动活动。活动量由小到大, 时间由短到长。肩关节是上肢进行正常活动时最为重要的部分, 锻炼时患肢始终保持正确位置, 肩关节向外活动, 托起患肘向上缓慢充分抬高, 或让患者健侧手与患侧手双手十指交叉带动患肢向上抬起活动。髋关节是下肢康复的基础, 保持关节功能位时被动伸直屈曲锻炼。下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以及一些运动肌肉应加以按摩促进功能恢复[1]。每日用温水擦洗感觉障碍部位数次, 促进血液循环[2]。

1. 2. 5 后期肢体恢复训练 在肌肉关节锻炼有效后可练习坐起, 先在背部垫上被褥及枕头使头与躯干处于一条直线上, 患肩保持外旋, 手心向上, 髋关节下垫一枕头防止髋关节外旋并使膝关节微曲。先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练习坐起, 然后自己进行坐起练习, 坐稳后让患者慢慢坐床沿双下肢下垂练习活动, 练习站立和步行。先由别人扶着, 站稳后练习行走。行走时让患者手指伸开拇指向上, 分别扶着护士的躯干两侧, 护士两上臂夹着患者的双前臂, 扶着双髋部, 退右脚时让其迈左脚, 退左脚时让其迈右脚练习行走;也可握手行走, 护士的手与患者患侧手成握手位, 使其拇指在上保持肩关节外旋, 一手扶持其胸和臂, 伸直手腕, 分开五指, 尽量扩大手臂与其胸侧臂和上臂的接触面, 并让其伸直时靠近护士上臂, 使患者姿势正确, 慢慢行走。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锻炼, 每天练习捡豆子, 以作为手关节的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法, 完全自理100分, 轻度依赖75~95分, 中度依赖50~70分, 重度依赖0~40分。自理能力=(完全自理+轻度依赖+中度依赖)/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独立自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中完全自理20例, 轻度依赖10例, 中度依赖7例, 重度依赖3例, 观察组自理能力92.5%;对照组中完全自理10例, 轻度依赖10例, 中度依赖9例, 重度依赖11例, 对照组自理能力72.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结

脑卒中导致患者偏瘫使其活动受限, 肢体如不给予及时合理的卧位和功能锻炼易使关节强直, 形成挛缩姿势。肢体的按摩锻炼能活跃神经代谢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和肢体挛缩畸形。因此在保证患者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及时给予卧位指导和功能锻炼, 能够预防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早日能自理生活提供重要保障。本文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楚继红.浅谈脑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基层医学论坛, 2011, 10(10):918.

第5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心理护理

1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12月1日~2010年6月1日收治的脑卒中40例患者,对他们的康复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其中脑出血15例,脑梗死25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28岁~84岁,平均62岁。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因患者年龄、职业和个性、家庭环境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其中紧张焦虑者13例,抑郁消极者12例,安定积极者10例,敏感多疑者4例,盲目乐观者1例。

2 患者的心理需要

2.1脑卒中急性期的心理需要脑卒中的发生一般是突然的。突如其来的生理功能障碍让患者难以接受,加之没有“立即”痊愈的可能,所以明显的心理问题是情感障碍,患者常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因此患者首先需要被接纳,希望护士能尽快认识他、了解他,甚至一进医院或刚清醒后就希望护士能够知道他的名字。其次,患者迫切需要护理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希望得到立即救治,希望每个护士都能了解他的病情,能够给予他尽心尽力的精心呵护和帮助。第三,患者十分需要安全感。瞬间袭来的灾难摧毁了患者的自我应对机制,突然的偏瘫使患者极度恐慌,急需医护人员的照顾和帮助。当患者感到医护人员都在照顾他、帮助他,便会产生安全感,不再害怕,主动配合治疗。

2.2脑卒中恢复期的心理需要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有些患者因为住院治疗和病后长期需要别人帮助而自卑,需要家人和亲朋的谅解和帮助。由于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且后遗症时间长,患者受到家人和其他人员的各种关心和照顾,部分患者通过自我暗示(认为按摩肢体的被动治疗应该由医务人员或他人替代完成),更增加了被动依赖心理,希望得到他人长久的照顾。

3 一般护理

3.1生命体征的监护

3.1.1循环系统监护:心肺复苏的心律是不稳定的,应24h连续心电监护,如出现心律失常,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并15min测量脉搏,心率及血压1次,直至平稳。应防止血压过高而加重脑水肿,过低会加重脑及其它组织缺血缺氧。

3.1.2呼吸系统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气道湿化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根据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的测定,了解气体交换情况以便调节吸氧浓度和流量。

3.1.3肾功能的监护:每小时测尿量并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的颜色及比重,如出现尿量比重及肾功能异常,应警惕肾衰的发生。

3.1.4意识瞳孔及颅内压的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如躁动病人突然安静,昏睡或者由嗜睡转为浅昏迷或者四肢原来有屈动变为四肢伸内翻,无反应等则表示病情恶化。如病人由浅昏迷转为昏睡,四肢有屈动,说明病人在恢复之中,每30min观察瞳孔1次并记录双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及光反应。

3.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2.1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及体内环境失调,卧床时间长,营养供应困难,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褶,根据病情可相应给予定时局部按摩或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及继续感染的发生。

3.2.2注意口腔及五官护理每日作2次口腔护理,眼睛可滴入抗生素或凡士林纱布覆盖,防止角膜干燥或溃疡处角膜炎的发生。

3.2.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和深静脉置管护理,定时用新洁尔灭或酒精擦拭,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如有污染或渗出及时更换。

3.3心理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护士要及时了解家属的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活动,耐心作好解释、安慰工作,使之能正确对待,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密切配合治疗,帮助、支持患者战胜疾病。当患者神志逐渐恢复时,应给予患者适当的脑部刺激,热情、真诚、耐心地照顾患者,每天和病人交谈或放患者喜欢的音乐。

3.3.1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加之良好的医德和优良的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护理人员应以良好的医德,得体的举止、熟练的技术、健康的心态,为患者创造一个可信、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使患者感到有依靠、有好转或痊愈的希望,从而获得安全感,及时消除恐惧、急躁及焦虑情绪。

3.3.2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采取各种技巧和患者进行沟通,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况,及时了解其思想变化。同时利用恢复好的一些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义务宣教,促进患者之间良好的情绪交流,并指导患者用非语言方式表达自己的体验,以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家属及工作人员应尽量避免一些消极的暗示,使患者能够放松心情接受治疗。可亲的气氛能够消除患者的恐慌心理,使患者感觉护理人员可信。

3.3.3帮助患者尽快适应自身角色,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为患者提供有关脑卒中的宣传资料,介绍医院的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适时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符合实际的分析,明确答复患者提出的有关病情的问题,客观地介绍疾病的治疗进展情况,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实施针对性护理,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暂时的生活,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做得更好。启发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4解除患者顾虑,保持患者情绪稳定。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情绪的稳定在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中极为重要。为了使患者摆脱情绪困扰,我们一方面帮助他们自我解脱,另一方面要寻求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家属对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其病情的轻重,患者情绪的高低,决定其免疫功能的强弱,药物能否发挥良好作用也取决于此。因此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情况,注意调动家属的积极性,督促和教育其家属多关心探望患者,并提供一些良好的信息,给予必要的安抚,尽量帮助患者摆脱孤独的境地。护理人员的言行是患者精神上的依靠,要使患者感到真诚、温暖、可亲、可信。

3.3.5积极传授自护方法,满足患者自尊需要。在患者情绪稳定的基础上,及时向他们解释自我护理的意义及心理学依据,鼓励并协助他们正确参与肢体功能锻炼,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学会必要的自理技术,达到"自我满足"。

4护理体会

4.1急性期护理

本组40例脑卒中多属急、危、重症,良好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医学康复的角度出发,除做好一般护理工作外,排尿障碍和吞咽障碍的处理更为更要。

4.1.1排尿的处理:有尿潴留者,早期应采用保留尿管,每3~4h开放一次,当病人活动和自立能力取得进步时,尽早拔除导尿管。有间歇性尿失禁或失误者可使用接尿器或训练病人定期排尿,如用手在下腹部自下而上地按压膀胱,以帮助病人排尿。

4.1.2吞咽障碍的处理:起病24~48h后,对神志仍不清楚的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营养的供给,一旦神志清楚,鼓励经口饮水、进食、吞咽后清洁口腔。根据情况,尽早拔除鼻饲管,进行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则有利吞咽功能的恢复。

4.2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

4.2.1肢位:脑卒中发病后数日内多为迟缓性麻痹,之后随之肌紧张的恢复很快出现痉挛,上肢为屈肌痉挛,下肢为伸肌痉挛;为防止上述痉挛模式的出现,卧床期患者肢体应取其拮抗位放置,即上肢诸关节全部伸展,下肢诸关节全部屈曲。

4.2.2:脑卒中患者变换十分重要,不仅对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良好肢位防止关节挛缩有利,且对防止压疮、改善循环预防呼吸道感染等不可缺少。重症患者以侧卧位为佳,避免仰卧位时伸肌紧张又有益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急性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在确保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应2~3h变换1次。

4.2.3正确的坐姿:与卧位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对全身活动性的改善有所帮助,因此,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取坐位。但是必须注意坐姿,采取坐位时应随时观察,发现不良姿势要及时纠正,保证始终保持正确的坐位姿势。

4.2.4言语障碍护理:脑卒中失语病人因病变部位不同,失语类型不同,其所存在的心理特点和类型亦不同,故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疏导,鼓励病人增强信心,调动病人积极因素,以最佳心态接受治疗,达到康复的效果。①对于运动性失语者,训练重点为口语表达。②对于感觉性失语者,训练重点为听理解、会话、复述。③对于传导性失语者,重点训练听写、复述。④对于命名性失语,重点训练口语命令,文字称呼等。⑤对于完全性失语者,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其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训练,如一起唱歌、数数等。⑥失语和失写者,可将日常用语、短语、短句、或词、字写在卡片上,让其反复朗读,背诵和抄写、默写。⑦对于构音障碍的病人,训练越早效果越好,训练重点为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训练和构音训练。⑧根据病人情况,还可选择一些实用性的非语言交流,如手势的运用,利用符号、图画、交流画报,也可利用电脑、电话等训练病人实用交流能力。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有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训练中应根据病人病情及情绪状态,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一般正确回答率约80%时即可进入下一组训练课题,使其既有成功感又有求知欲,而不至于产生厌烦或失望情绪。

4.2.5脑卒中患者多数都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感到康复无望,出现焦虑、抑郁、自弃等情绪。而康复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决定于患者对训练的合作态度,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通过心理会谈,倾听病人的诉说,发现病人存在的问题,向病人解释,提出解决办法和真诚建议,以便病人领悟。同时举例一些治愈、成功的案例,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结果

5.1评定标准显效:病人异常姿势消失,语言、运动功能提高、无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并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能力。有效:病人异常姿势部分消失,语言、运动功能较训练前有提高,无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过用综合征,需辅助下完成日常生活在能力。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大。

5.2结果通过对40例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在出院前检查根据ADL评定方法――Barthtl指数评定,Barthtl指数评定结果为60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25例,60~40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11例,40~20分(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4例,20分以下(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0例。

6 讨论

脑卒中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因年龄大,多病及功能衰退,做好康复护理和早期康复训练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必须在患者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的恢复其运动功能,减轻伤残,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因此,我们只有通过综合、协调地运用各种康复措施,以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功能障碍。

参考文献

【1】 Mayo Clinic.(2000)Health Information."What is A Stroke?

"Merck& Co .(1995~2002).The Merck Manu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 ~ Home Edition."Stroke"

第6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doi:10.14033/ki.cfmr.2017.7.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80-02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变,病情发展快速,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等风险,在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后遗症,对患者的预后较为不利,故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临床有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时机对康复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2],本次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6年

8月共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对其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8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MRI检查被证实为脑卒中,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但在恢复期遗留有一定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并排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患者。此次研究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状态下取得其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0~85岁,平均(68.04±12.51)岁;包括脑梗死28例,脑出血12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1~86岁,平均(68.96±13.42)岁;包括脑梗死26例,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开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从患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知识,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并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А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办理住院手续,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详细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并嘱咐患者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感,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2)功能锻炼。自患者入院后第3天开始,先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锻炼,以关节被动活动为主,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2周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行走练习,从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到独立行走,再进行上下楼练习,循序渐进。(3)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自患者入院后即可开始进行,先指导患者进行嘴唇开合和伸缩、舌伸缩和上举训练,可对镜练习;引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先元音,再辅音,最后辅音、元音结合,反复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吹纸、吹乒乓球、吹蜡烛练习,以提高患者对气流的引导能力和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在房间内张贴语言训练卡片,嘱咐患者家属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练习,并对患者出现偏差的发音进行矫正。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护理措施实施第1天)、干预后(出院前

1 d),对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其中,语言功能评估工具为汉语失语检查量表,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语言功能越良好[3];肢体功能评估工具为FMA肢体功能量表,主要是对上肢活动功能、下肢活动功能进行测评,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肢体功能越好[4];Barthel指数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的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5];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总分为0~100分,得分达到60分表示满意,60~79分表示一般满意,80~100分表示十分满意,不足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且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血管阻塞或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受损,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约占脑卒中的70%,而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相对较高[6]。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突发性,发病后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致残风险、致死风险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是决定脑卒中预后的关键,当前,临床上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模式尚未形成统一化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的护理措施,该护理模式中的护理措施实施时间较晚,不利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肢体、语言能力的康复,且护理措施不够全面,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肢体康复训练指导,以期望能够达到改善语言、肢体等功能的目的,康复效果并不确切,无法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7]。

有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关键在于把握康复护理干预实施的正确时机,越早越好[8]。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进行的康复护理干预,其干预时间相对较早,可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进行及早的干预,尽早规避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从而切实提高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是从患者入院后在健康教育、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循序渐进,且贯彻患者的整个住院治疗阶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的因素进行规避,使患者尽早接受康复护理,早日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分提高幅度均更加显著,充分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康托Ч。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说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还可加强护患交流互动,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东松.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4-85.

[2]邓颖.超早期康复护理对6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88-90.

[3]李建芳,吴生蕊,郑建清,等.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98-100.

[4]王蕊,苗春艳.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31-132.

[5]王之庆,王荣.脑卒中恢复期躯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与护理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79-80.

[6]周杰,王秀峰.5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96-97.

[7]李红霞.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调查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108-110.

第7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护理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多数突然发病,病情较重且复杂,致残率高达80%,由于临床对脑卒中诊断和治疗技术的提高,使急性期病死率大幅度下降,而致残率却有所增加,为减轻残疾,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我科对脑卒中患者积极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52例患者均系 2003年 5月~2007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病例入选标准: (1)符合 1996年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诊断和头部 CT或 MRI检查证实。( 2 ) 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3)生命体征稳定。 (4) 无意识障碍和认知障碍。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康复护理组:男 36例,女40例,年龄42~78 岁,平均年龄 61.5 ±5.6岁;其中脑出血 20例,脑梗塞56例。对照组:男38例,女38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 62.7 ±6.2 岁。其中脑出血 26例,脑梗塞 5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康复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以下系统的康复护理。

1.2.1 正确肢位的摆放 (1)健侧卧位:肩胛处于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健侧下肢稍后伸、屈膝、患侧下肢放在健侧下肢前,膝关节弯曲,并在膝内侧至足部置一较厚软枕(厚度为 13cm 左右),保持屈髋、屈膝、踝中立位。(2)患侧卧位:头应有良好的支持,躯干稍向后旋转,后背用枕头稳固支撑。患侧上肢应前伸,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后的枕头上,下肢是迈步位,健腿髋、膝屈曲并由枕头在下面支持。(3)仰卧位,身体与床边保持平行,不要斜位,可用软垫或棉圈垫支,身体与床边保持平行,不要斜位,可用软垫或棉圈垫支患侧的头、肩、臂、髋等,使患者肩部处于外旋、外展位,患髋处于略内收、内旋位。

1.2.2 床上被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 每天被动按摩患肢2~3次,每次15~30分钟,包括按摩、捏、按,按摩时应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慢到快。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开展床上主动运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主要方法有:Babath握手、床上桥式运动、床上移行、床上翻身等。根据病人肌力不同,动作由简到繁,由单一到整个肢体运动,负荷由弱到强,时间由短到长,循环渐进地锻炼。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交替进行,使全身肌肉不疲劳。

1.2.3 坐位、站位、行走训练 先取半卧位(抬高床头 30度),无头晕心慌等症状时取坐位(抬高床头45~90度),以防性低血压。床上能平坐,再进行床边站立,先健侧下肢负重,逐渐过度到双下肢负重。当病人能独立站立和保持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逐步达到独立行走。

1.2.4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脑卒中康复护理总的目标是预防二次损伤的发生,指导患者用残存的机能,完成日常生活中洗漱、穿衣、进食等训练,注意饮食早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高热量限制钠的摄入,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2.5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突然发病,使家庭经济、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受到了严重影响,让患者感到绝望。因此在康复护理中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调动病人内在积极因素,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关心尊重病人,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病人自尊的言行。鼓励患者克服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帮肋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

1.2.6 早期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因昏迷、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瘫痪、气管切开、鼻饲、留置尿管等多发并发症,必须树立全面预防意识。首先以最快速度入院治疗,6h内开始治疗致残率最低。注意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中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同时注意预防应激性溃疡、泌尿系感染和褥疮的发生。

1.3 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均在住院时和住院 4周后进行改良爱丁堡-斯堪迪纳维亚量表(MESSS) [2]和 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MESSS评分是指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通过对患者的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观察评分,是由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 MESSS修订而来,其目的是对脑卒中后患者所存留的或新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识别和评定,并进行疗效考评。Barthel指数是指对患者的大便、小便、修饰、用厕、吃饭、移动、活动、穿衣、上楼、洗澡项目进行评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评定时间 5~10分钟,广泛用于卒中,信度和效度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情况均经 MESSS和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4周后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较入院时均有改善,但康复护理组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 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ESSS和 Barthel指数

3 讨 论

脑卒中后神经中枢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组和可塑性,在适宜的条件下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3],从而恢复区域性脑功能。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可在发病数日开始恢复,1~3月可达最大程度的恢复,3~6个月开始减慢。早期运动可改善肢体的功能,降低致残率。尽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可以预防关节的挛缩和畸形。坐位平衡和站立行走训练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异常模式,最大程度地恢复正常步态。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心理疏导可使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脑的可塑性能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研究分析表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极其重要,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致残率,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后康复护理尽早介入。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 (6) : 379-380.

[2] 聂 吉,李云波.脑卒中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7):494-495.

第8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期 护理随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239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64例脑卒中均为住院患者,男51例,女13例,年龄48~76岁,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住院期间均经过系统的治疗:以控制血压、治疗脑水肿、神经保护和抗栓联合为主,并配合高压氧治疗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病情稳定,住院天数10~40天,按出院顺序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第9篇:脑卒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略)

3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