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杠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应生活化,也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生活化教学,而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对于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大有裨益。因此,为了构建优质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用物理的眼光看生活,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通过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那么如何通过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将之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当然,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通过收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材料来对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从而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如,教学杠杆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杠杆原理相关的知识:秤杆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来称东西的?吊车、推土机、飞机、活塞式抽水机等等,是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如何运用杠杆原理等等。学生在思考中不难发现,原来生活中杠杆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从而对于物理知识充满了探索的兴趣,这对于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先思考并掌握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来构建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
如,进行热传递的教学时,学生都知道用火来烧一张纸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如果将纸紧紧缠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就会毫发无损。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都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便想一探究竟,这样,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到渠成。
再如,教学重力的方向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进一步促进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先用细绳栓好一个重物,观察其方向后剪断细线,观察物体下落的方向,再结合生活中砌墙师傅所使用的重锤线的原理等来掌握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后,要能利用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达到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目的。比如,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让学生知道买菜时如何对付那些小商贩的缺斤短两问题;学习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相关知识,学生能明白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等等。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以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要构建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毕竟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并将用于生活。因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务必立足于生活,有效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建发.关于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浅议[J].中学课程资源,2012(09).
[2]丁小军.怎样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0(48).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缺乏联系
很多物理知识都能应用于实践,物理与实践紧密相连。就现在的物理教学而言,老师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课本知识后,就直接让学生做物理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将学习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老师的物理教学应该与实践联系。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些物理知识。
(二)学生对物理缺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复杂难懂,很多学生学习物理时非常痛苦,学习起来有困难。久而久之,他们就对学习物理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带领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现在的很多老师教学任务重,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讲授课本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长久下去,甚至可能对物理产生抵触心理。老师在课堂讲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工作不是在浪费时间。一旦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老师以后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
(三)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都是直接给学生讲所有的物理知识。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讲解,所有的问题都想直接听到正确答案,于是就变得越来越懒,不愿思考问题,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学习物理需要学生思维活跃,动脑去思考物理问题。老师不可能为学生讲解每一个物理问题,很多问题还是要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初中物理课堂实施项目教学的策略
(一)习题转化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习题的选择上,老师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探究为主的练习题。学生通过分析这些问题,能逐渐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相同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就会习惯性地用物理的思维和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1]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要具有探索精神,因为很多物理原理都是在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应该从小培养的能力之一。例如,在学习“杠杆”这部分内容时,老师给学生布置的练习题应该以探究性的题目为主,让学生自己观察杠杆的作用原理,分析杠杆的特点。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找到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物体,并分析它是怎样工作的。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多的。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联系实际,通过对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物体的观察,学习杠杆的作用原理。
(二)知识迁移策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物理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物理知识,只能学到理论部分。只有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掌握了物理知识。根据项目教学法,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怎么运用的,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滑轮”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滑轮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动手制作滑轮,并思考它有哪些作用。知识迁移策略能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用途。
关键词:生本理念 初中物理教学
所谓生本理念,就是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开展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掌握生本教育内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精心设生活化、问题化物理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以问题式情境来讲,就是教师通过预设情境,将常见的生活问题创设为直观具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和发现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在强化他们物理感知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的类比迁移与内化生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切入点精心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创设情境是落实生本理念,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例如,在讲“浮力”时,笔者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是不是都有坐船的生活经历?你们是否理解轮船的制作原理?为什么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但是以钢铁为材料制成的轮船不会下沉?为什么载重量越大轮船下沉越多?轮船能否同汽车一样航行在水面呢?随后,笔者播放了一段《泰坦尼克号》电影中轮船撞冰山的视频,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与探究.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续的高效学习夯实了基础.
二、引导合作,高效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落实生本理念,打造高效物理课堂,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和教学思考中,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高效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大特征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个人价值,实现整体提高与进步.具体来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物理学习能力,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并引导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找到自己最佳的角色和位置,以便发挥合作探究的整合优势.例如,在讲“杠杆”时,教师可以在完成高效导学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预习阶段遇到且尚未解决的物理问题.同时,要确保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不同的探究内容和方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杠杆原理、杠杆应用等不同环节的合作探究,逐步深化教学,无形中让学生全面掌握杠杆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可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组织高效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思维,是落实生本理念的有效途径.
三、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与传授显然是不够的,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若是学生无法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很难掌握物理知识内涵,也无法养成良好的物理素养.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与原则,立足教材,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物理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进而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拓展练习,不仅是增强物理与生活联系、完善学生知识系统的有效方式,而且是培养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拓展性练习题,是落实生本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机械能及其转化”后,学生对能量转化机制尚存疑问,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坐过山车、蹦床、蹦极的视频,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运动的能量转化关系加以解释,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地球卫星的发射与运转视频,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其中有哪些能量转化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本理念为指导,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既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实现高效物理探究,还要将教学联系生活,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教学;观察性反思;实施对策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观察性反思的能力以及反思意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核心素养,这也是我国初中物理人力资源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一则物理教学反思的案例
在某个学校中的某班的一名物理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杠杆”这一课时教学时发生了这样的一个窘境:
那是在一个正常的物理教学的课上,我像以往一样,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来解决问题,我提出的问题是:在使用我提供的工具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之前已经订好在木头中的钉子拔下来,通过让学生使用羊角锤,把钉在木头中的钉子的,分析在使用羊角锤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的使用是关键,进而提出“杠杆”这一名词的含义,紧接着就是顺理成章的像同学们介绍“杠杆”之中涉及的其他名词。所以在我看来对于力臂的引出是很正常客观的。但是,接下来我引入力臂这个词的时候,出现了让我毕生难忘的情形,当我介绍完强调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后,就有同学举手提问:为什么这么规定力臂呢?随后不少同学也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问:是啊,为什么要讲力臂昵?
我并不能回答出他们的问题,顿时觉得很尴尬,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只能接着往下讲课,课程结束后,离开教室之后,我觉得自己很遗憾。
回到办公室之后,这位老师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始了反思,到底哪里存在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在上课之前的备课过程中,就只是对想要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备课,并没有对这些内容会给学生带来怎么的思考以及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只是简单地思考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想到深入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在对“杠杆”等名词介绍之前,是先让学生动手拔钉子,之后才对这些概念进行提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一些概念的提出就更具有真实性,可以看得到摸得着,不会懵懵懂懂模模糊糊,但是对于力臂这个概念的提出的时候就会有些匆忙,没有一个实际看得见的实物来表现出来,就会引起学生们的怀疑和质问,这时候,课前又没有准备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当然会出现哪种尴尬的情况。
在反思的基础上,他对“杠杆”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对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的一些观察后提出的疑问的把握,这也是一种教学质量的体现,不能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思想,还应该在学生们学到这种思想后产生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通过教师这种对于教学之后的反思和改进,相信会产生一种新式教育,对学生有更大的帮助和益处。
二、“观察性反思”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通过上文一则物理教学案例观察性反思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观察性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少走很多弯路,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优势,推动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经常进行观察性反思教学,通过与其他的教师经常交流、现场听课等方式,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1.现场听课
初中物理课堂是教师展现自身专业技能的舞台,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行为,来完善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走进他人课堂,积极参与现场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内涵很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没有考核或行政评价的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这样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既有助于执教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使听课教师在对“他人教学行为现场”观察、审视、分析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相应的专业发展。
2.相互交流
观察性反思,主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审视、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实现对自身的评价以及能力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交流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成功信息和经验,并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创新意识更强。换言之,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另外,如若失去进入“他人教学行为现场”观察的机会,也可以加入交流的行列,不管是执教教师的“亲历性反思”,还是听课教师的“观察性反思”,都有利于所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3.阅读报刊
物理教育专业报刊所刊载的文章大多是物理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学科智慧或学科创新的结晶,他们或从理论层面反映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进展,或从实践层面反映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及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研读这些文章,有助于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观察性反思”,并从他人的实践积累中体悟学科智慧和学科创新,缩短个体在实践中的探究时问,从而加速专业发展的进程。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反思与观察的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观察性反思教学,其着力点在于“观察”与“反思”两个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学会“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思”自身的教学情况,发现自身教学的问题,并能够根据这些观察与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观察性反思的推动下,初中物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总结经验教学,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由此可见,这是提高我国初中物理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初中物理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有效手段,现代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从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观察性反思教学,总结教育心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几个层次[J].教育发展研究.2011(Z2).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 物理 教学方法
一、重视探究性教学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只是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来应对考试,但是新课改明确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并且作出了可操作的规定,因此,在新改下,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培养学生课堂讨论、探究和动手实践性的能力,以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观察、探究和寻找答案的能力。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明白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验知识获得的快乐,激发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一般来说, “科学探究”包含以下七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比如在讲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玩跷跷板的实验,让学生来参与。可以用一个自制的跷跷板,拿一轻一重两个物体,放在跷跷板两端。重的物体距支点近一些,而轻的物体距支点远一些,在这种情况在跷跷板才能平衡。经过试验,学生就会产生疑惑,因为要探究的问题自然就出来了:力和力臂之间究竟存在什么关系时,杠杆才会平衡?在课堂上插入这样的小实验,不但可以让学生轻松的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前人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新则中国新,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命运,而广大教育者有责任有义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应对未来的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放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积极适应未来的教育。
比如在教学课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交流、互动,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变成课堂的主人,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和学习情况,以便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和学习。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有些学生胆子小,不敢在课堂进行提问,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营造学生敢于提问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和进行提问的意识。教师也可以提前设计好问题,在课堂上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敢于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更带动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学习氛围。
三、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这一独特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初中物理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叛逆性的特点适当应用情感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物理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为国家物理科研做出重大贡献的决心和毅力。
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更要进行特别关注,让他们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物理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和观念。也可以对这些成绩稍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也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让成绩好的帮着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补习,一方面增强了同学感情,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温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帮助从而提高物理成绩,客服自卑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个人素质,认真总结教学方法,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学生。
首先,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掌握系统的物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依靠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帮助学生分析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从而为学生解决更多的物理学习问题。
其次,初中物理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物理教师不但自己要探索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更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物理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通过实验理解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提倡学生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因为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能集中注意力,而通过记笔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进行课堂学习,还有利于来帮助学生在复习时,按照课堂笔记来系统掌握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再次,初中物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教材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初中物理教师只有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物理问题和难题,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扩大知识面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提问的要求。同时,初中物理教师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开拓视野的学习,不断挑战自己的学习极限。
素质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出一大批创新的学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的突破原来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岩莉.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性别因素的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教育要联系实际、面向社会,这必然要求学校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充分开发和广泛吸纳社会上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农村中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中,尽管我们的硬件条件还很不够,面对现状,我们只能立足现实,充分的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条件,实施课程改革。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是如何对农村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
一、物理课堂上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
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由于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有限,我们必须重视并充分的利用现有的物品,进行各种物理探究学习和实验,使物理学习可感可知。如学习压强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两手指压铅笔两端,体验铅笔粗端与笔尖端对手的压力效果,充分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在学习电学知识时,很多学生怕触电,就可以让学生在学生用的电路上接上铅笔芯、小刀、橡皮擦纸条,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让学生自己了解身边的物体的导电性能,消除心理顾虑。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利用学生玩具“激光手电筒”作为光源;又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让学生用塑料笔端与自己的头皮摩擦,可以吸引小纸屑。教学中的这些随堂小实验,激发了学生兴趣,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受到启发,并乐与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规律。
二、运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是中学物理实验能力中的基本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形成,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学生只要通过实际动手实验,才能不断地形成具有实验能力。但是,学生动手做实验若只是按照课本机械地操作,则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相反会削弱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挫伤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导作用,有计划,有针对地指导学生实验,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中用到的基本仪器的能力,实验前要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仪器的基本要求,教师先做好演示,然后再进行操作。例如学生在做“电流表的使用”这一实验前,必须帮助他们弄清:不同量程的大小及选用,表头的读数,正负接线柱如何连接及如何将指针调零等等。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分阶段进行,才能逐步做到熟练。例如串,并联电路的连接,可让学生先学会串联,再学习并联电路的连接,并且在练习用实物连接之前,教师先示范电路连接的方法(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学生再用模型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还要配合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平时多动手做小实验,小制作,养成爱动手的好习惯。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又可以促进思维,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融入物理课堂教学中
物理课程应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我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周围各种丰富的现有资源,创设各种情境,将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事例与物理教学相融合,一起寻找物理的规律。如学习《摩擦力》时,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学生的所思所想也别有一番风味:在农村的乡间小路上,由于道路泥泞,路面较滑,卖菜的人常常在自己的鞋子上缠上些较细的稻草绳用来防滑,增大摩擦力;汽车在乡村公路上行驶,若遇到下雨路面湿滑,可在公路上撒上一些煤灰以增大摩擦力;农村现有的石磨,其磨盘很重,可增大摩擦力;菜贩子的菜篮子下安装上几个滚珠以减小摩擦力;在自行车链条上打上些油可减小摩擦力。在学习《杠杆平衡条件》时,同学们列举生活中杠杆应用的事例也丰富多彩,扁担担起东西是杠杆,指甲刀是杠杆,鱼竿是杠杆,圆规是杠杆,火钳是杠杆等等.这些都是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物理在生活中得到深化,学习在生活中得到提高,问题活了,知识面宽了,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了。
四、从课堂走向生活实践,拓展教学空间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新课导入;知识讲解;作业布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是已被教育工作者所广泛认同的教育真理。也正因为如此,“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与普及。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置于真实生活背景之中的一种教育形式。那么,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探索,现将个人看法与感悟总结、陈述如下。
一、在新课导入中引入生活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生总是对自身较为熟悉的内容持有更多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出发,笔者认为可以在新课导入中恰当融入生活元素。
如,在教学“运动的描述”这章内容时,笔者就在新课导入中引用了如下的生活元素:
大家都听说过“刻舟求剑”的故事,那么,为什么最后丢剑的人却没有根据他所画的记号找到他遗失的剑呢?
快速行驶的出租车中有司机与乘客共两人,在旁边路过的行人来看,出租车的驾驶速度极快,可是,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乘客都并没有偏离原来他们所在的位置,为什么两者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觉呢?
……
上述现象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可是,大多数学生也都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即知道这种现象却并不知道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此,生活化元素的引入就使学生内心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充分证明了生活化元素运用在新课导入中的积极意义。
二、在知识讲解中引入生活元素,深化学生的学习认知
知识讲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整堂课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育实践表明,在知识讲解环节适时引入生活元素,能促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切实加深对所学学科知识的深刻认知与理解。从这一层意义展开来讲,以生活实例辅助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能很好地优化学生的实际学习效率及质量。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如,在教学“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节内容时,由于概念过于抽象,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并不甚理想。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改为以大量的生活现象辅助知识点的具体教学,以下即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列举的部分生活实例:
液体的温度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夏天晒衣服和冬天晒衣服相比,夏天晒的衣服干得较快;
吹风机的热风和冷风相比,使用热风能更快地吹干头发;
液体的表面积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晒衣服的时候,展开的衣服比团着的衣服干得快;
晒粮食的时候,摊开的粮食比堆积在一起的粮食要干得快;
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通会影响蒸发的快慢;
湿衣服挂在通风处比挂在角落的衣服干得快;
……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因此,上述常见生活现象的运用就使学生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形成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认识,实际学习效果也因此得以显著优化与提升。
三、在作业布置中引入生活元素,强化学生的实践运用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基础的学科知识,而在于促进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快速发展。在达成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众多方法之中,生活化教学策略在作业布置中的恰当运用往往能获取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
如,在学习了“杠杆”这一节内容的相关物理知识点之后,笔者就向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任务:杠杆原理被广泛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之中,通过课堂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之分,请认真观察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并尝试分析其究竟是属于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该项作业形式新颖,内容别致,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完成兴趣与热情。因此,他们纷纷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并积极投入到了探索与分析的实践活动之中。通过这项作业,学生不仅及时复习、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关于“杠杆”的理论知识,此外,完成作业的过程还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了所学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而这很显然有利于其实践意识及实践运用能力的更好形成与发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作业布置中恰当引入生活化元素,切实存在着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突出优势。初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所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才能切实深化学生的物理学习认知,也才能促使学生物理实践运用能力的显著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 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2. 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3. 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
4. 注重学用结合
【关键词】物理模型;初中物理教育;简单性原理
模型在我们日常生活、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见到,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帮助。物理学研究具有复杂性。怎样发现复杂多变的客观现象背后的基本规律呢?又如何简单的表达它们呢?人们有幸在漫长地实践活动中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其中一个就是:在具体情况下忽略研究对象或过程的次要因素,抓住其本质特征,把复杂的研究对象或现象简化为较为理想化的模型,从而发现和表达物理规律。
既然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述和讲授就必不可少。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我们逐个加以说明。
(一)物理对象模型――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物理模型。这种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很好的例子。例如:质点、薄透镜、光线、弹簧振子、理想电流表、理想电压表、理想电源和分子模型。作为例子,我们详细分析质点。质点,就是忽略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看成的一个有质量的几何点。其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实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本问题的研究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这样以来,很多类型的运动的描述就得到化简。比如所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因为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每时每刻都做同样的运动,所以就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而只找这个物体上的一个点作为概括,当然这个点的质量等于物体本身的质量。这样,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很容易想象、理解和刻画。很多具体例子都可以这么做,例如以最大速度行驶在笔直铁轨上的火车,沿着航空路线飞行的客机,从比萨斜塔上下落的铁球,等等。
(二)物理条件模型――忽略研究对象所处条件的某些次要因素而形成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光滑面、轻质杆、轻质滑轮、轻绳、轻质球、绝热容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等。我们以轻质杆为例加以分析。比如简单机械里的杠杆,在初中阶段问题往往归结到力矩的平衡上来。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和阻力都包括杆以外的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还包括杆本身的重力。而杆重力的力臂在杆上的每一点都不同,这样除了杆的形状是几何规则的少数例子以外的绝大部分杠杆问题在初中阶段就没法解决。而轻质杆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轻质杆是忽略了自身重力的弹性杆。当外界物体对杠杆的力矩远远大于杆自身重力的力矩或者杆自身重力的力矩相互抵消时,就可以把杆当成轻质杆,杠杆受到的力矩只有外力矩,这样所有杠杆平衡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物理过程模型――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的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中有:匀速直线运动、稳恒电流等。这些物理模型都是把物理过程中的某个物理量的微小变化忽略掉,把这个物理量看成是恒定的。因为这些量的变化量与物理量本身相比太小了,以至于可以略去不计。这样不用考]过程中物理量的复杂变化情况而只考虑恒定过程,分析问题就容易多了。
(四)理想化实验――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初中物理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想化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许多,现在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小球从同种材料同样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在摩擦力依次减小的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路程依次增大。伽利略由此推知:小球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牛顿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无需多论,也足以见得理想实验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