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艺术景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园艺术景观设计

第1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城市景观是一个由多重元素构成的复合体,公共艺术设计作为城市景观中充满活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景观整体品质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的关联是双向的,当艺术涌入城市,公共艺术成为了城市景观塑造的活力源泉,当城市走进艺术,城市景观成为了公共艺术设计的创作素材。以开放的视角,将公共艺术设计纳入到一个更加宽广的城市景观的语境中,来探究其多元的创意方向,不仅能够为公共艺术设计拓宽视野理清思路,同时能够推进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环保、可持续性的创意方向

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利用科技成果,树立环保、健康、文化的理念。创建生态环保、可持续的环境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脚踏实地的去进行。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正是“行于足下”的立足点,是实现可持续环境和地球的一个可操作界面。面对全球公共危机,当代公共艺术设计义不容辞地将实现生态环保、可持续环境作为设计的战略主张。公共艺术设计学作为生存艺术的定位,和景观设计学作为协调人地关系领导学科的定位,使其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可持续设计,通向地球公共的可持续和人类发展的可持续。

功能体验与极简主义的创意方向

所谓的功能体验,是指人类在最广大的生产实践范围内创造的一种物质实体的美,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审美形态。时代特征所赋予的功能美极大地促进了艺术的表现力。当前,对当代公共艺术的评价难以有确切的出发点,其审美角度也很难做到非概念和超功利,因为对它的思考本就出于某些功利的目的,这是由它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空间系统的功能性决定的。正如艺术存在的最原始的目的就是源于物质功能的需要,所以“纯粹”的审美体验成为现代人类建立于功能基础之上的精神诉求。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设计的几何形和抽象形的概念设计逐渐盛行起来,在现代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功能体验与极简主义必将成为蔓延最快的设计方向。

高情感化、人性化特征的创意方向

人类拥有真情实感。艺术家在熟练运用现代创作材料的同时也注重第二功能的追求,以更积极的态度寻找具有人性化的、自然化的新形式。影响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设计人性化的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环境因素、消费主体,也就是人的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公共设计的人性化表现,说到具体上应当包括安全性、美观性、舒适性、通俗性、材质感、识别性、和谐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因为艺术设计表现因素众多,所以公共设施的人性化应当是一个可变因素,地理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的不同、传统习惯不同、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是体现人性化差异的表现因素,我们应当充分分析和利用这些因素来推动我们的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向自然学习的创意方向

“设计遵从自然”,美国景观设计大师麦克哈格提出的景观规划思想和方法,其实质是以环境学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设计师从自然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尊重设计多样性,分析具体地形、气候、水文和植被问题,对症下药,与城市景观的自然元素相结合进行公共艺术设计。

回归地域本土的创意方向

城市景观中公共艺术设计应当尊重民族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格特点,这是体现设计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设计里,传统的文化被蕴含在新的设计中而得以继承和流传,设计师应当把设计一个能够尊重传统和当地文化特色的室内、外空间环境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充分考虑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设计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含量和艺术水平,同时反映出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和素养。单凭技术并不能造就一个更好的社会,文化的延续才是人类社会最有价值的东西。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后,回归本土的设计作品不断增多。

数字化、新媒介的创意方向

数字化时代的公共艺术设计正面临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无论是从媒介材料、媒介方式,还是从视觉语言乃至思维观念等方面都会发生重大的转变。CG艺术的时代特征是及为突出的,如时代的社会背景、创作形式、工具和媒体、展示的地点和途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这些特征本身无所谓优劣,如果被我们深刻认识、灵活运用乃至加以引申和发挥,就能创造出全新而深刻的艺术作品。CG形式的内容是以0和 1为基本单位的电子信号,但艺术创作的对象并不是这些电子,而是其承载的信息。创作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综合、编排和再造而最终完成艺术作品。

结语

第2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1.1强调空间使用功能

传统的景观设计方式侧重于静态艺术效果,而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更强调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极简主义提倡空间环境的使用功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能进行公共社会活动的场所,因此在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中,建筑空间常与景观空间相通,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现代化城市中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极简主义景观设计还能呈现较明确的方向感,便于外地游客识别。美国著名景观设计时丹•克雷的设计作品中吸收了较多的建筑元素,将景观元素和建筑元素相互融合,使设计作品更加适用人们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克雷在农场的设计方案中,将花园建筑融入到乡村农场空间,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流动概念和古典景观中的叠加、对称、轴线等设计元素相结合,创造具有实用性的景观空间。

1.2设计形式和色彩简洁

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推崇使用简单的设计创作手法,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常见的设计手法是序列,使用简单的形体几何构成景观单元或要素,通过重复使用或要素单元之间的间隔重复,形成简洁的设计形式。简单的形体几何如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等。施瓦茨在他的景观平面设计作品中,多运用纯形体几何、网格和直线,如方形、椭圆形和圆形,使景观构图系列化,景观整体具有强烈的秩序感。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时,为了达到引人注目和纯净视觉效果的目的,设计师往往将同一种设计材料运用到大面积的景观元素中。

2极简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极简主义具有的强烈个性、开放性和适应性引起了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关注,中国现代景观设计正朝着简约化、整洁化和优雅化发展。广州会展中心、苏州博物馆和中山岐江公园是中国现代景观中极简主义应用的代表作品。2002年,造型前卫大胆、规模宏大的广州会展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建筑主体户外的景观空间设计中应用极简主义整体有机性的特征,使户外景观与建筑主体风格一致,运用大气简洁的线条与建筑主体的玻璃幕墙、不锈钢板形成和谐、统一的氛围。

苏州博物馆是由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亲自设计,运用极简主义中色彩简洁和形式简洁的特征,将白色粉墙作为建筑主体的主色调,建筑整体由若干个内庭院和主庭院构成,建筑外立面处理时运用几何线性,形成简洁、祥和、静谧的氛围。中山岐江公园于2001年建成,整个设计平面分为南部和北部2大部分。公园的第一入口将钢铁立柱群排列在入口两侧,立柱笔直,排列整齐有规则,通过简洁的线条造型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力量精神,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公园南部是以自然水系和植物形成的自然景观,整体造型采用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运用蓝色、黄色和红色,体现了极简主义中形式简洁和颜色简洁的特征。(本文来自于《现代园艺》杂志。《现代园艺》杂志简介详见。)

3结语

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具有简约、整体性、整洁的特点。尽管极简主义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有所体现,但极简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国内景观设计师出现2种情况:一是坚持传统景观设计,不讲究适应与变化;二是完全依赖西方极简主义的设计思想,不考虑国内景观设计的现状。国内设计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吸取新兴的设计方式,并结合我国景观的现实状况加以创新,从而产生具有极简主义的、优秀的现代景观作品,推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

第3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Based on elaborating the concepts of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Am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presentative landscape architects with their ideas and the professional area landscape architect dealt with, aiming at introducing Ar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great masters.

[关键词] 景观; 景观规划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1 "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1.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发展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景观研究的进展,是人类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表1是对景观概念及有关研究学科的概要总结。

表1 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学概念与地形、物同义,主要用来述地壳的地质、地和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循环的载体形成时期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19世纪20世纪以景观为

对象的研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 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但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替上,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 其它相关

学科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 生态科学、现象学、区域科学等

1.2 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对该学科,国人常以"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或"景观"、"地景"等与之对译。笔者主张以"景观设计学"以正其名,理由很多,主要出自对该学科的一种理解以及景观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实践的理解。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Olmsted非正式使用,而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用本学科权威史学者,已故哈佛大学教授Norman T. Newton的话说"他们参照与建筑物相应的职业-'建筑师',发明这个名字用来表达与整体景观相对应的一种职业,而尤其强调'设计'。设计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设计一种解决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什么问题呢?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其范围是无限的"(Newton, 1971)。Simonds在其经典着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Simonds,1997)一书中也有一段点题的话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及其对应学科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

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当然,该学科更为贴切的名称可能是"土地的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规划师是协调者和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2 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发展

2.1 历史概况

早期美洲土着对于现代美国景观设计,除了在园艺方面稍有贡献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殖民时期的景观设计也只是对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园林设计的模仿。始于英国、却盛于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quot;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集居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

将景观视为愉悦和满足的现代观念,是藉由风景画和庭园设计而提高的。当西方国家逐渐现代化时,艺术家尝试捕捉自然的气氛和表达自然的特质并享受她所提供的一切。英国充满画意的风景和具原野风貌的壮丽的景观是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影响美国景观价值的两大主导因素。一大群艺术家、作家热情地赞美大自然,讴歌大自然。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诞生了。

2.2 1858年纽约的中央公园与传统造园的分离标志着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创立

1857年,Frederick Law Olmsted与合伙人Vaux按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个公园围着围墙,景色非常优美,和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纽约中央公园, 俞孔坚摄)。它满足了市民寻求慰藉与欢乐的愿望,促进了不断高涨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潮流,因而使设计者一举成名。与此同时,Olmsted还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把自己称为"景观设计师",并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主持了景观设计课程。以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为起点,景观规划设计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并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

2.3 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图 2,作为国家历史文物的Olmsted设计事务所旧址, 俞孔坚摄)。

1900年,Olmsted之子F. L. Olmsted. Jr. 和A. A. Sharcliff 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老Olmsted于190

6年开始主持哈佛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2.4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体系

哈佛大学的设计学科群包括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始于1893年,脱胎于文理学院的艺术课。此后,于1900年开创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1909年James Sturgis Pray 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内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这便是哈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起源。

1908-190年开始,哈佛已有了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中设硕士学位。1923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形成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1936年,哈佛大学成立设计研究生院。目前,全研究生院有500名左右的硕士生和极少数的博士生,同时培养多个层次的进修生,没有本科生。

在哈佛,景观规划设计被作为一个非常广的专业领域来对待,从花园和其它小尺度的工程到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保护和拯救。为此,他们往往是造就多种文化和生态背景下的人居环境的不可替代的专家。

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设计理论、民用工程中,以及从场地分析中获取营养,同时强调影响设计过程的土地规划和生态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等, (图3,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生的实习, 俞孔坚摄; 图4,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进行公众参与与规划实践, 俞孔坚摄。图5,一年一度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毕业典礼, 吉庆萍摄)。

2.5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Studio)、讲课和研讨会(Lectures and Seminars)、独立研究(Individal Study)。

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讲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与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理论及方法论。独立研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由导师指导,基本上独立完成研究,写论文。

3 代表人物及思潮

第4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园林景观;地域文化;景观设计;琶州塔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1历史的园林――岭南传统园林景观的发展与特色

岭南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发展和变迁受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区域文化环境造成了它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岭南园林既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风格,又在布局形式、建筑装修、植物造景、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等方面独具地方特色,构成一种既不似北方园林之壮丽又不似江南园林之纤细的通透典雅、轻盈畅朗的岭南格调[1]。

1.1 萌芽阶段

岭南造园的历史可溯源到秦汉时期,于南越萌芽[2],于南汉形成其初始特征。秦末岭南以至汉代,数十万南下军民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其中也包括园林建筑文化和技术。秦末汉初南越国以广州为国都,割据一方。其时岭南避开战火,社会相对安定,通过便利的港口开展海外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兴盛,也促使了岭南园林的发端。受古代中原崇神重道思想的影响,五代南汉刘氏的药洲仙湖[3]以水体为主的造园手法突破了秦汉以前重台高阁、宫馆复道的格局。这种强调自然、师法天象的风格特色,既受当时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受中原文化及“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奠定了岭南造园异于北方又别于江南的特征,初步形成了岭南山水园林的格局。

1.2 发展阶段

岭南园林在宋代有较大的发展[4],主要是受迁入岭南的官吏、世家大族人士及文人画家的影响。这些客家人不仅带来中原的先进文化,而且寓情于园,直接参与建园活动,促使岭南造园艺术得到较大的发展。这时期无论是官方营建的园林、民间私园还是寺观园林都数量大增,规模扩大。园林构筑手法讲究意趣,善于因借之巧,以花石取胜,如惠州西湖、潮州西湖等园林都是利用城市近郊的自然风景而兴建的半由天然、半由人巧,生产生活两利的州府公共园林。在造园技艺方面,继承了南越造园的精华,将美观与适用融为一体,即结合山林泉流兴诗社书院、精舍幽园、亭台楼阁,供民众进行游憩、祭祖、文墨诗书等活动。这种造园艺术将具有文化特色的丰富景观与岭南地域的自然特色相结合,发展了有地域性及时代特征的岭南园林。

1.3 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岭南园林艺术因此盛极一时,并形成独特的造园风格[4-5]。受中原移民及文人画家的影响,尤其是富商官僚等的参与,岭南园林始学苏杨,后从实用性与商用性出发,仿效及借鉴西方园林,将中西文化融合在造园技巧中,进一步丰富了岭南园林设计意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自成新面目而发展成熟。此时期的岭南园林,从大的艺术格调上到整体布局乃至装修着色等方面,善以咫尺之地尽收亭阁之趣,尽得玲珑之韵。在园林布局、园林建筑、叠山塑石、植物配置、细部装饰等方面无不精雕细琢、华美独特。

岭南园林走过了从皇家园林、文人士大夫贵族园林到富绅私家园林的发展历程,从通神求仙为主向观赏实用性为主的功能转换,清代园林艺术达到顶峰。岭南园林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岭南园林既有乡土情浓,又有山水景观,并配置地域植物景观,形成构思独特、精巧秀丽、独树一帜的风格。

2危机的园林――城市化发展中岭南园林景观的迷失

城市化的发展、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侵蚀、政府开发相对市民大众价值取向上的短视与错位等原因使得园林景观特色逐渐消失并趋向同质性,造成具有传统文化特征及地域性景观特征的岭南园林逐渐被吞噬,“去地域性(deterritorialized)”的景观现象存在。

2.1 传统文化断裂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巨大变革为传统园林景观的发展带来了各种机遇,也使之面临着各种挑战。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景观在新设计和建设中被忽视,破坏传统文脉、急功近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景观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间建筑艺术文化面临湮灭的危机。对岭南地域传统景观与传统建筑进行调研,就可以看到传统风格感人至深,如体现广府文化特征的各种祠堂、书院、民居及牌楼等等为风景园林增色不少。但这些传统风格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景观现象却很少在现代新建筑与景观设计中体现,岭南传统建筑文脉和园林风格已近于消失。

2.2 景观发展“趋同化”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文化交流日益广泛,使各国园林景观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但同时也对地域性园林景观造成极大挑战,导致出现景观“趋同化”现象。某一种景观设计元素或其中的某些重要特征侵入各地园林景观中,成为一种所谓“世界性”的景观文化,使得具有浓郁地域或民族景观特色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正如《北京》所言:“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弱、消失……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6] 。

2.3 场所精神几近消失

第5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崔永元在《小崔说事》节目中以他特有的幽默曾调侃“土人”俞孔坚,以“土人”做公司名称,会有人找你们设计吗,人们是否怀疑“土人”只会做“土坯房子”?

“土人”是什么?记者接到采访任务时也不禁一问?俞孔坚释疑解惑:土人,就是对土地负责,以土地的名义来做事,倡导天、地、人、神和谐的“土人理念”。

“土人通过和谐的物质空间来满足人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需要;土人通过尊重自然和大自然零距离地接触。”

求学时期母亲从风水林取来的一包泥土,俞孔坚带着它走遍世界。

“我的情节是跟土地融为一体了。乡土烙印跟着我,这是自然的恩赐。”

从自然之道

“土人”代替“饱尝自然之恩赐,往往不知所以”的人“从自然之道,解生命之苦难;把乡土之文脉,济精神之匮乏。”俞孔坚执笔在土人铭中写道。

作为中国首位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洋博士,“土人”却成为他的口号和招牌。

“土人”标新立异,因和当前业内传统观点背道而驰,他的观点一度遭遇误读和歪曲。

“土人”开张后,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是俞孔坚接到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任务,原本普通的项目审评会变成了他的批判大会。

某风景园林学会甚至被挟持红头文件,对于他在2006年国际IFLA大会和ASLA年会的主旨报告大泼污水,大扣帽子。

每每此刻,他常常把家乡大诗人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引为知音,以此激励自己。

他批判某些“设计师”总试图将自己心目中的“美”展示给大众,把人当作外在者,而不是内在的生活者和体验者。

他对某些“设计师”破坏生态、缺乏人文的“城市化妆运动”的作品感到哀叹:别了,诗意的场所;别了,人性的空间;别了,那故事的地方。

然而,他又不甘心,他因此呼号。

他呼唤没有设计师的公共场所,抵制因设计师失去了的场所。

他呼唤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有故事的地方。

因此,他被视古典园林为国粹的遗老遗少们所不容,他成了一个异类。

但是,正是由于他所坚持“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观点和对景观设计学“不破不立”的雄心壮志,挽救了大地母亲上的一条又一条的河流、一处又一处的文化遗产。

可喜的是,在全球,俞孔坚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

2007年到2009年,他连续三年“全球巡讲”把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声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也许,正是由于“土人”毫不动摇的坚守,才奠定了俞孔坚这个中国景观设计学领域的拓荒者和领路人的地位。

也许,正是由于“土人”不遗余力地呼喊,才有了“以协调人地关系为终身目标的职业”――景观设计师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土人”是俞孔坚对景观设计的追求,而且这种追求是他特有的,不是谁模仿就能够模仿得了的。

“土人”是俞孔坚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否则,大家绝不会看到他在国际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景观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继而提出“反规划”理论和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规划方法论。

“土人”绝不妥协,否则,大家绝不会看到2001年广东中山岐江公园的诞生。随后,2002年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设计荣誉奖、2003年度中国建筑艺术奖、2004年度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等奖项纷至沓来。

泥土的情怀

求学时期,母亲从风水林取来的一包泥土,俞孔坚带着它走遍世界。

俞孔坚对土地的恋情来自于童年时期的生活。出生在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的浙江金华乌江白沙溪边上,“那是诗一样的环境。”

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的童年倍感压抑和不幸,“经常遭到许多人白眼、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初中以后,他没机会考高中,放了一年牛,意志消沉,“当时怀疑自己是否会一直这样下去。”

这个时候土地成为俞孔坚平静心情的最好良药。“惟有土地不歧视你,大自然把我陶醉了。”俞孔坚告诉记者。

在老班主任的鼓励下,俞孔坚从容地升入高中,为日后就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打下基础。

由于比较自卑害羞,不爱说话,“我成为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南方人没有米饭吃就很难受,女同学对我非常好,给我米票,一位最积极的赞助者还成了我的妻子。”对此,他至今难以忘怀。

母校研究生毕业后,抱着更大的追求,他考入景观设计学的发祥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在名家荟萃的哈佛,他见到了世界一流的设计大师,“求知若渴,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俞孔坚心想:“既然上最好的大学,就要去最好的公司锻炼。”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成功进入世界最知名的SWA设计公司。SWA云集了大量有思想、有经验的设计师,对他的实践观念形成有很大影响。但在SWA干了2年后,1996年12月31日,俞孔坚有点坐不住了。“出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回来,觉得再呆下去就是浪费时间。”看到中国各地沸沸扬扬的世界工地景象,他既心喜,又心忧,“新乡土”是为普通民众服务的使命,他觉得回国大有作为的机会到了。

虽然确定回北京,但国内还没有景观设计专业。“我自己费劲,不知道去清华还是北大”,经过一番挣扎,他选择了北大。

适逢1997年10月,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开园,次年春天俞孔坚的“土人”研究所在留学创业园10万元经费、20平米免费仓库的家当下诞生了。

敢为天下先

2001年5月,广东中山岐江公园建成,并于次年斩获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设计荣誉奖时,而日后名声大震的北京中关村电子城文化创意产业基地798艺术区此时在国内外还是不见经传的无名之辈。

2002年,上海世博会的浦江规划指出,将浦江两岸现有船厂码头、工业厂区改建成体现文化传统的博物馆,将绿带和水面引入腹地建成类似“巴黎塞纳河”的休闲空间,对于缺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上海而言,“世博板块”提供了崭新概念的居住空间。

2005年8月,石景山区对外宣布:解决因首钢涉钢产业搬迁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空心化”问题,利用首钢旧厂房设施“打造北京CRD”。

上述看似不相干的四则新闻,但深究其规划理念,无不异曲同工地体现出“时间的美,工业的美,落差错愕的美”。此外,岐江公园因势利导地体现出“野草的美”, 世博园景观核心理念是“还原真实的上海滩”。两者均由俞孔坚领衔设计。他领景观设计风气之先可见一斑。

一网友对岐江公园项目评论到,一个人有他的记忆,一个地方也有他的记忆。而记忆不应该只停留在照片中。不用讨论他是属于东方还是西方,他就属于这里,属于想了解他的孩子,属于想让孩子了解他的父亲。

俞孔坚坦言,景观设计要让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

他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的代表作还有:台州案例,反规划 ; 漂浮的花园――浙江永宁公园:与洪水为友的景观;丰产的景观: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 ;最少的人工投入构建城市绿色廊道:秦皇岛汤河公园等。

藉此,“土人”俞孔坚景观设计的策略核心就是将城市性重新定义,以生存的名义重建城市,反映土地和人的真实关系,直面挑战的当代城市与景观设计为土人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由于俞孔坚的名人效应,他的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土人”扎堆。由归国留学人员构成设计主体的400多名职业设计师挤满了北大科技园创新中心4-5层的写字楼。

“土人”的专业人员涵盖了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给排水、电气、结构等各类领域。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成为其主营业务。

“土人理念”全面地应用在国土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并在多个部委和城市的规划建设决策中起到积极作用,完成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示范工程。他因此获得2008年世界滨水设计最高奖,5次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设计和规划荣誉奖,两度世界青年建筑奖等令中外同行羡慕不已的奖项。

在成功经历了2007和2008年的“全球巡讲”之后,俞孔坚已经将中国景观设计学的声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他已先后在美国、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亚和法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学府和国际重要会议上进行了24场关于“生存的艺术”和“反规划”的主题演讲,均受到热烈欢迎,并影响深远。

2009年春节刚过,俞孔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题为“寻找更加精明的解决方法――城市增长规划的“反规划”途径的报告,拉开了俞孔坚教授2009年“全球巡讲”的序幕。

当今社会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危机给当代景观设计专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俞孔坚说,如何设计可持续的景观,如何把景观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融合在一起,使自然与人文、美景与实用不再对立,而是融合在一起,这要问计桃花源。

问计桃花源

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文化身份的丧失以及人与土地精神联系的断裂,俞孔坚说,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肩负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使命,在这个城市化、全球化、工业化的时代里设计新的“桃花源”。

在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迅速退出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样农耕技术及农耕文明中孕育的关于生存和土地监护的、日常的、乡土景观艺术也随之衰落。这些都使中国的大地景观面临严峻的危机:生态完整性的破坏,文化归属感的丧失,历史遗产的消失。农业时代的桃花源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基于新形势,俞孔坚告诉记者,我们必须建立新的人地关系,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受怀旧的心理驱使,追回那过往的“桃花源”。想回到过去的想法太天真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专业定位在“美化”上,这也是虚假的,是古典造园方式的延伸。

俞孔坚说,要寻找“新乡土”这种真实的人地关系。“新乡土”是为普通民众服务的,而不是为市长服务的,“新乡土”是从自己的土地上长出来的,而不是从美国或者是欧洲那里搬过来的。来源于此时此地,服务于当代中国――这就是“新乡土”。

景观设计学的起源,即“生存的艺术”,一种土地设计和监护,并与治国之道相结合的艺术。俞孔坚痛心地说:遗憾的是,我们的上层文化并没有珍惜这种源于生存艺术的、充满意味的、真实的桃花源,因为它是一种与苦难、劳动和生存相联系的下层文化,是与下等平民相联系的文化。

“长期以来,东西方学者们串通一气,向世人编织一个弥天大谎,使人们误认为中国造园艺术――虚假的桃花源艺术――就是中国景观设计的国粹,继而代表中国。人们挖掉了农家祖坟的最后一棵风水树,搬进城市广场;截流了流向千年村落的最后一股清泉,用于灌溉城市大街上的奇花异草,在营造一个当代虚假的“桃花源”的同时,却糟踏了中国大地上真实的“桃花源”。

俞孔坚说,也正是这种腐朽、虚假的园林艺术,与同样腐朽的、来自古罗马废墟的城市艺术相杂交,充塞着、装点着当代中国的城市。为此,我们需要景观设计的回归。

设计的回归

关于景观设计,俞孔坚强调三个原则:设计尊重自然;设计尊重人;设计尊重土地之神。过去,景观设计学在定位上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仍然把自己当作古老园林艺术的延续,这是大错特错。

俞孔坚说,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封建士大夫审美趣味下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现在是申明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延续和产物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想要生存下去,作为景观设计者必须采取行动。对此,俞孔坚从价值观、城市和景观设计的定义与实践、设计方法论等角度提出三个策略:一是价值观的改变:重新定义城市性,重视乡土性,回归土地与人的真实关系;二是城市设计的重新定义与实践:回归城市设计作为生存的艺术;三是设计方法论:以“反规划”理论为指导,围绕生态基础设施进行城市设计。多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保护景观中的生态的多样性以及文化和精神的联系。还可以提供多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地区和城市的可持续性。

2009年4月21至23日,俞孔坚博士作为中国唯一受邀代表和世界不同国家的6位知名景观设计师齐聚柏林,这些专家包括:以色列的Shlomo Aronson、西班牙的Joan Roig、美国的James Corner和Ken Smith、德国的Stefano Lenzen、意大利的Maria Chiara Pastore。他们一道,共商2010年“景观回归”的展览,介绍设计作品和理念,深入研讨当代景观设计的立场。

记者在邀请函上看到,主办方德国艺术研究院丝毫不回避当今的热门话题。如何通过设计来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是近些年景观设计专业讨论的热门议题。这也是俞孔坚一直深思熟虑的课题。

值本稿付梓之际,在5月24日国际生态城市建设大会上,他做了以《开启自然过程:城市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天津桥园生态恢复工程》的演讲;5月31日他将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接待哈佛大学访问团并发表演讲。

……

第6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这些城市公园中包涵着景观艺术设计的元素和特点。在我国,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促进了公园景观的发展,由早期的比较大型的私家园林景观发展为具有艺术特色的公园景观,各类公园景观的蓬勃发展,从另一角度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

一、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1、综合性

园林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综台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学、建筑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设计要求,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综合性要求。

2、创作性

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融入设计主体的创作性思维和想象力。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改造公园的具体情况与环境要求,运用现念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才能设计出形式新奇、富有创造力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性园林景观。

3、过程性

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应是一个经过不断发展、修改、推敲与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同时,还要重视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改造的意见,使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等的要求。

4、社会性

园林景观是城市公园的主要部分,也是城市空问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全性。而这种社会性则要求园林设计者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社会现状,权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城市特色三者关系,这样才能使设计出的产品体现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等特点。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与实用性

景观设计的本质是为了其使用者服务的,所以就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满足不了使用者的需求的设计是没有任何存在意义的,只是单纯的摆设而已。另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避免危险和伤害的发生,尤其是在设计老年人和儿童活动空间时要更加注重安全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是人性化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保证不了这一基本要求,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城市公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了。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需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

“人文主义”(Humanism)最早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力的思想。广义上来讲,人文思想是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文化、人的历史、人的存在其价值都愿意加以尊严与关怀[5]。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就是要体现“人文主义”思想,让使用者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另外,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人文关怀表现为多方面与多层次,由最基本层面对人的生理关怀到高级层面的精神与情感关怀逐层上升。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人对空间场所的内在感受,特别强调提升环境的认同感与可识别性,达到使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的效果。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脉的传承

景观存在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都对景观有着巨大影响。首先,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会有普遍的相似性,过去熟悉的事物与形态能引起他们相似的情感共鸣,产生相似的联想,因此增强人对景观环境的认同感。其次,对该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对形成城市公园景观特色是非常有利的,富有较强烈的识别性和唯一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使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归属感得到强化。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城市公园景观之所以能得到使用者的认同感,一定是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做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充分地了解了该城市的文化背景、使用人群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以及等,并且在设计时把以上因素全部考虑进去,经过反复的推敲以至于把所有相关因素综合在一起,而且达到和谐统一。只有这样做出的城市公园景观环境才能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

4、“绿色”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管其是否可再生,但至少不会对人类资源的再生有影响,也就是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即“绿色”的景观设计。这就对景观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满足当代人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后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去考虑长远的影响。因此,要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同时也是为人类长远的发展负责。

三、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措施

公园园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力求完工后的景观效果。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园林工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

作为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企业,要深刻领会设计意图。虽然公园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有着较强的随意性,但是必须是熟悉图纸的情况,真正领会了设计者的意思下的“随意”,不是不明所以的“任意而为”。要严格把关材料的质量,与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植物,花草的种类,加强对苗种质量的检查。符合实际地选择园林景观的种类,是完成一座美丽公园的前提。

2、园林工程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公园园林景观工程学是一门各种专业相交叉的学科,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了建筑、水电、园艺、艺术、设计等,其施工范围也很广,施工过程中与许多相关工种密切结合。因此,公园园林景观工程管理人员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才能与施工人员有良好地沟通,做到真正了解设计意图,创造出公园园林精品工程。

3、培养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一项工程能否顺利完成,除了有管理人员的参与,最重要的是施工人员的素质。公园园林景观施工,涉及到许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对于公园园林施工人员要明确指出,园林景观的建设不仅仅是种种树,铺铺草这么简单,不少施工人员认为,园林景观施工工程不像建筑工程技术性强,严谨度高,就有很多非专业人员涌入公园园林景观中来,致使施工不能按照原本设计完成。一个良好的公园园林景观的完成,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共同完成,因此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

4、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除了要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不容忽视。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明显地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目前,我国从事施工人员数逐渐减少,如何管理好施工技术熟练,留住人才,培养新人,成为摆在管理人员面前最大的问题。在管理上要有张有弛,惩奖分明,对于积极工作的人员要给予肯定,提高工作积极性,对于工作不认真,不积极的也要严厉批评。

5、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公园园林景观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绿化标准、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在绿化施工中,要考虑到公园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习性、栽种季节进行养护、修剪,以期达到最好的公园风景绿化效果。

结束语

公园园林景观不论从设计,还是到施工,都是一个美的过程,一个优秀的公园景观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对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该达到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氛围,能够给游客带来精神的放飞以及灵魂的交流。设计再完美也需要施工将其付诸实现,因此,完美的公园景观不仅仅有设计,施工也是一项重中之重。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王冠群.浅析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7).

第7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主题设计;文化内涵;设计理念

1导言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在规划城市公园的过程中融入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使得城市公园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美境界,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每一位园林景观设计师,都能多拿出一份严谨与认真,让设计出的城市公园景色如画,让漫步在城市公园中的人们流连忘返。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分析

公园景观设计与公园的主题、功能等有很大关系.例如,综合性公园就要突显公园的综合功能,有林地、绿地、活动场地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而专题公园则要突出其专题特色,风景名胜公园要结合其历史文化底蕴进行开发;植物公园要结合其植物特点进行开发等。不同类型的公园,其设计理念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设计元素的差别却较显著,这样才能突出公园设计的特色,满足当代大众的个味、求异心理。针对于大众不断提高的精神生活要求,如何树立科学理念,进行公园景观的创新设计,是提高当前公园景观建设的关键。一方面,设计理念为公园景观设计、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为公园的景观注入了更多的思想和文化色彩。另一方面,设计理念有效的将公园景观建设的各个元素统筹起来,更充分的挖掘了公园景观建设各个元素的潜力,增强了公园建设的境界价值和生态价值,使公园建设更好的融入整个城市的建设,成为城市文明、文化的窗口。

3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要素

3.1 山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系统,阳刚如山,阴柔如水。在园林规划中,山和水是重要组成部分。山可作为主景、前景、隔景、碍景。水是是园林规划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山因水而活,树木因水而茂,亭榭因水而媚,空间因水而阔。水体使得园林产生了活泼生动的景观,造就了开阔的透镜线和空间,园林规划中,较大的水面可改良城市气候,同时也可开展多项水上运动,如划船、游泳、钓鱼等。静水使人感到平和安详,动水使人感到活泼欢快。因此在现代园林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山水的应用。

3.2 地形

地形是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是园林规划的载体和基础,构成了园林骨架,起到组织和分隔园林空间作用,影响着游览的视线、路线和速度,并且能改善局部小气候。园林地形包括台地、山丘、斜坡、水池、溪涧等,不同的地形、地貌体现了不同的景观特征,影响了园林的风格与布局。在现代园林规划中,地形的塑造不仅要师法自然,同时也要体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天人合一”的造景内涵。

3.3 植物

在现代园林建设规划中,植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生命有机体的园林植物,以丰富的色彩、优美的姿态、沁人的芳香为园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园林植物的搭配设计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原则,营造春夏秋冬四时之景可使得园林产生繁花似锦的春、绿荫暗香的夏、霜叶似火的秋、翠绿常延的冬的美丽景观,体现季节变换的自然魅力。

4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

4.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4.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4.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情景,让人们的意境在公园的景观徜徉中得到升华,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4.4突出“绿色”景观

一个优秀的公园景观设计应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的设计理念,不单单能满足当前人们和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着眼于长远利益考虑。最起码不会对人类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是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也是为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负责。

5结论

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将对自然、对社会的情感充分体现出来,应用景观设计理念,结合不同的景观设计元素,使大众与设计者产生情感、精神世界的共识,使公园景观建设能更好的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成为展现城市的窗口,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艺术杰作。

参考文献

第8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造景;运用

1 植物造景的概念

传统的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范围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我们应该看到,植物造景概念的提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时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这才是适合时代需求的植物造景,持续发展的植物造景。

2 植物造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植物造景运用的原则

2.1.1 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长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早已厌倦满目高楼林立,大家向往绿色,渴求自然。因此,在绿地建设中,植物造景就应当充满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2.1.2 景观特色鲜明,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景观形象能增强园林绿地的活力和艺术感染力,要表现这样的景观,必须有文化做基础。同时,优美的景观还要有丰富的层次,乔、灌、草、花合理搭配,以满足人们不同视角的需要。

2.1.3 因地制宜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树种分布南北差异很大,在设计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选择能适应的树种,倡导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可有计划地引种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来树种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2.2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2.1 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每种植物都具有它的个性,有不同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2.2.2 充分运用植物的观赏寓意来表现意境美。根据不同的造景需要选择不同的树种,创造不同的景观效果,感受不同的寓意,从观赏植物的形态美到植物的意境美。

2.2.3 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色相。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

2.2.4 充分表现植物景观的季相。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季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

2.2.5 配置方式的多样化。植物配置方式总体来说可分为自然式种植、规则式种植与混合式种植。

2.3 植物造景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效果

2.3.1 利用园林景观植物展现地域性特色。利用园林生态的不同及各地气候的差异,使植物呈现出地域性的景观。

2.3.2 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造。中国园林善于应用植物题材,表达造园意境,以花木作为造景主题,创造风景点。国内已建成的各类公园风景点中的植物专类园有月季园、竹类园、木兰园、桂花园,还有香花园、岩生植物园、百草园、中草药园等。

2.3.3 运用园林植物形成空间变化。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被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修剪整形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它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导空间变化的功能,植物在空间上的变化,可以借助借景、障景等手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人们的视线的改变产生效果。

2.4 植物造景的方法

2.4.1 孤植。多为欣赏树木和个体美而采用此法,适合孤植的树木要求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4.2 规则式种植。在纪念性区域、入口、建筑物前、道路两旁等地方一般需要规则式布置,以衬托肃穆整齐的气氛。

2.4.3 林植。在森林公园中表现为风景林,有纯林和混交两种形式。纯林整齐、壮观,但缺少季相变化;混交林由多树种组成,往往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较纯林的景观要丰富一些。城市园林中林植一般出现在大的公园、林荫道旁、小型山体、较大的水面边缘等。可在林中散布的树木,多选取具秋色叶特性、树干光滑、无病虫害的种类,如银杏、马褂木、栾树、杨树等。

3 结语

总之,在进行植物造景时,要充分挖掘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把植物的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要把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既符合植物生态要求,又景色迷人、健康优美的植物空间,满足游人的游赏要求。

参考文献

第9篇:公园艺术景观设计范文

关键词: 南京;深圳;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Q94-339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基础建设不断扩大,而与此同时,环境质量却在不断的恶化。现在我们努力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环保。新时代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城市的环境和生态。植物景观设计也由此被重视起来。低碳环保的概念不断的深入百姓心中,从而,人们对于舒适良好的生活环境有了新的追求,这让城市景观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进一步被关注,随着人们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城市植物造景的发展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一、南京市植物景观特点分析

(一)南京环境特点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以环状山、条带山、箕状盆地为主要特色,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是座历史古城,有着千年的文明史,曾是六朝古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二)植物造景的科学性

南京园林从中选取优良品种,应用了大量的当地树种。运用当地树种的优势明显,充分体现了科学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南京园林植物设计在树种搭配上也走科学配置的路线,满足不同种类植物的种植需要同时进行筛选,进而与季节的变化相协调,打造出一四季都有景观的效果或是突出一季的效果。

在南京的园林植物搭配中有:悬铃木—杜鹃—吉祥草;垂柳—云南黄馨—鸢尾—睡莲;水杉—紫叶李—八角金盘;广玉兰—红枫—海桐球—麦冬等。

植物造景中不仅注重了群落搭配还在乔灌草选择上做足功夫,最终形成高低错落的搭配。

最高处的植物有:香樟、广玉兰、银杏、水杉、梧桐树、池杉、合欢、女贞、桂花等。

地被耐阴植物有:二月兰、洒金珊瑚、萱草、玉簪等。

(三)植物造景的艺术性

植物景观中的艺术性表达的都极为复杂而细腻。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许多设计手法和设计原则来源于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巧妙运用植物的形状、颜色等进行组合,并根据植物的季节变换,最终将其拼凑成一幅优美动人的风景。

不管是植物间的还是将其与周围的环境因素组合,南京的植物造景都颇具整体感。这些造景在开始时候都遵循造园艺术基本原则。

植物景观设计主要依靠植物间的搭配组合,能够充分的利用植物间的数量关系、形状关系以及色彩关系时,植物造景的风格会更具特色。

掌握数量关系能够更好的体现植物造景的重要原则。一些大型纪念性的公园,如中山陵、雨花台、明孝陵大量地应用易形成威严气氛的树种,比如:常绿的乔木香樟、柏木和雪松。选取大量并运用能够烘托出氛围的植物直观的让游人感受到一种气势。

不同环境下搭配不同树形种类也很关键。形状不同的树木搭配适当会成为植物景观中观赏的亮点之一,老茎生花的紫荆,形状各异的龙爪槐,塔型或是圆柱形的圆柏,挺拔的水杉等,这些会形成丰富多样的搭配组合,使得植物造景出现悦动的感觉。

植物的景观设计除了在数量和树种的形状上选择之外,树木的色彩(花色、叶色、果色),丰富起来,会立刻给人留下令人难忘的视觉印象。

很多的植物景观设计我们注重四季色彩的变化,让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效果。叶子颜色整体上绿色明显较多,将不同品种的绿色搭配在一起效果也是很奇妙的。而秋天是很多落叶树种变幻颜色的时节,丰富的颜色更是彰显叶色变幻的魅力。秋天叶色为红色和紫色的鸡爪槭、南天竹、金焰绣线菊等,在南京林业大学的秋天你会充分的感受到银杏和鹅掌楸带给你的秋季金黄的收获感受。

(四)植物造景的内涵性

所处江南地区,南京的植物造景设计十分重视结合古典园林的精髓之美,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同时也不忘取前人造园之精华,参照好的典范和案例进行植物的配置。在不同区域搭配进行种植显出符合周围氛围。呼应所处的种植位置需要。在南京很多大型的陵园如中山陵和明孝陵中,就选取大量的常绿松柏针叶类的植物在种植的规模和形式上都选取了肃穆庄重的角度。

二、深圳市植物景观设计特点

(一)深圳环境特点

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深圳的地形类型是以丘陵、台地为主,在深圳河边有少量的平原。

深圳的前身只是一个小渔村。伴随着1979年改革春风,这里成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香港毗邻,政策让这里吸引了国内外的优秀大企业。渐渐地这里有了更多的资金去添置软质景观,造园、绿化建立保护区等,深圳开始贴上了属于自己的标签。深圳的发展优势吸引着各行业的人才在这里发挥他们的光和热。这里汇聚了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他们善于改革创新,开放的姿态也体现在景观造景中。

(二)深圳园林植物造景的产生

发展特区发展具有开创性,对园林创造出新的形势提供了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下,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来自海内外的园林景观公司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造园方式,集结了世界上发展最强的造景方式。

(三)深圳园林植物造景新形势的特点

1、注重抽象性

相较于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园内有水、山石,亭、榭等,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之后总结这些传统布置并进行抽象化,有延续的意味并更多的带着现代造园的思考。

2、注重开放性

在一个开放度相当高的城市,吸收外来积极有益的造园方式后,城市造景艺术也会协调走开放型、包容型,更加适合都是人们的生活,体现更加浓厚的大都是气息。

3、注重变化

兼容并包是特区深圳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积极的思路也会渗透到园林造景的思路中,中国传统园林造景反应了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征,选取了很多的曲线,蜿蜒变化。而在西方的造园中直接明朗表达是重要手法之一,造景的手法简洁明了。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委婉曲折的曲线,也不排斥西方园林造园中的直接明了的直线和折线表达手法,这样的组合既富有变化也有联系,在承袭优秀的造园艺术手法之后也吸纳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

4、注重整体

深圳特区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可以从头整体规划整个城市的植物造景。注重城市从俯瞰角度的整体大效果,在整个城市的造园艺术上注重空间结构、色彩构成等方面,进行丰富多变的组合,会使人眼前一亮。

三、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座城市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城市特色等方面都不同,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植物造景主要分析对比的两大方面。

(一)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植物景观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圳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南京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此相适应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是常绿阔叶林中的主要树种。典型的有樟树,茶树,柑橘树、甘蔗等等。

深圳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植被类型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桃金娘科、大戟科、杜英科、棕榈科等这些植物都是属于这个温度带相较北部温度带相对丰富的种类。

城市中的绿色植物选取首先要符合这个城市的气候,加大适合本地发展的植物的运用量,保护原有的植被发展,在原本植物造景的植物选择上进行更加合理的选取,以便让其更加适合城市的整体环境。

(二)文化背景影响植物景观

区域文化是人类创造,一个区域的文化底蕴会影响着这个区域的城市建筑风格等。园林植物造景的发展也受到在这个区域人们的素养、眼界的影响。园林植物造景的风格也不能脱离这个城市的整体文化而造。

南京——地处江南的六朝古都

南京这座城市有着悠久历史,这里有着六个朝代遗留下的丰富文化内涵。江南地区的园林风格也对南京园林造景也有着深深影响。对于南京的植物造景的发展既要懂得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积极的吸取现代造园的优秀方面。

深圳——文化碰撞带来的新兴城市

深圳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其他方面的快速进步,而文化的发展则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时间的积累,面对这样的文化缺失,积极学习吸收,重视发展是深圳发展的思路之一。在这里更多的是新的思想、新的景观造景的方式。整个城市的景观更多的快速见效的植物造景。

(三)经济政治因素影响植物景观

观景效果良好并形成体系的植物造景的创造不仅与景观设计的水平、文化因素有关,与该区域的经济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投入南京的植物造景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深圳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做支撑,在植物造景及后期的养护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被誉为花园城市。

四、 结论

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景观也在不断发展,不管是新兴城市还是古城,更多的是在植物景观设计上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出现中西方景观造园融合的手法,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全新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