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绘画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绘画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绘画教学设计

第1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建筑绘画》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培养手绘设计与表现的必备技能,对本专业的典型职业岗位中的核心能力有直接的支撑作用。

该课程的前修基础课是《建筑素描》、《色彩》、《平面与立体构成》,为后续技能加强课《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奠定良好基础。在本专业课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授课对象为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

本文以学习情境三(12学时)家居空间快速表现中的任务一(4学时)掌握客厅效果图的绘制方法为例进行解析。通过该任务的学习要完成掌握手绘表现方法与风格、装饰材料及应用、客厅手绘效果图的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知识,熟悉马克笔、彩铅的使用技巧等知识目标;达到熟练运用透视知识、手绘表现技法和马克笔等工具,进行客厅效果图的设计与绘制的能力目标;并达到通过绘制,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学习态度,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作品的展示或汇报,提高学生自我展示能力等素质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结合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实际要求,以设计师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建筑装饰设计公司实际工程为建筑绘画课题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或仿真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手段实施项目式教学,立足企业和市场,以实际的项目转化为学习的任务、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任务。以职业行动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形成体型思维与形象为训练重点的过程性、立体型、动态性教学理念。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在该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准备、课程学做、课后提高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多维度学习,主要采用视频捕捉、投影演示、PPT仿真动画、手绘100、绘世界网、手绘人等专业网站、微信群、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信息化资源,配合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图分解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使整个课程教学强调起承转合的搭配,亮点不断,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引领,解决学生能与会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活动组织

教学活动组织分为三大教学过程模块。

(一)课前准备

(1)任务下达:教师通过微信群进行任务下达,并通知学生在精品网络互动学习平台观看相关视频中画的室内客厅手绘效果图采用什么方式的透视?运用什么工具来完成?每种工具的特性是什么?

(2)知识准备: 学生课在精品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查阅相关资料,观看PPT仿真动画视频进行知识准备。

(二)课上学做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0分钟)。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的把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视频、网络图片激趣引题进行项目导入,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20分钟)。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参考教学视频、网络图片让学生在这一环节里接受或者自主选择问题,同学之间组成小组自主探究,教师分析企业优秀作品案例,进行交流点拨,实现信息化教学反馈。

(3)仿真演示、视频解析(60分钟)。在授课中,教师创新PPT仿真动画技术,借用虚拟现实来模拟平面变立体后的透视、光影和色彩等关系,以说明设计表现中如何去把握现实环境中的各种规律,从而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表现的规律。

在辅导学生进行设计表现的过程中,任课教师采用视频捕捉投影演示技术,现场对学生的草图进行大屏幕演示修改,亲自动手示范,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教师详细示范的步骤,从而达到快速理解的效果。

(4)绘制练习、训练小结(60分钟)。要求学生参考网络图片、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资源进行线稿绘制、画面上色、艺术加工练习,把握相关重点、难点,针对共性问题,教师现场视频投影修改讲解。

(5)考核评价、巩固提高。考核方式侧重于过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或学者参与评审。考核成绩综合考虑每个项目训练中的几个方面,通过视频展示,进行个人自评、小组汇报和网络测评。同时还要考虑学习进步情况及工作态度。考核的主体包括课程教师、业内专家、项目小组及客户多元评价主体,从而全面、系统的进行考核评价。

(三)课后提高

通过信息化手段,在精品网络学习平台将课堂进行回放,随时课堂再现,实现反复听讲学习,达到课后拓展提升。

第2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合作

工业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个方向,随着英国1840年工业革命的大批量工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求而逐渐产生发展。在欧洲大陆上,经过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多次设计革命的洗礼和冲刷,最终形成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理论基础,以现代设计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工业设计的稳定的设计方向。最为现代社会工业产品外观造型审美方向的主要主导者,一直以来,产品设计师们立志于如何更好的将工业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这也必然需要有更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应用于产品设计师的教育培养中,因此,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始,众多专业的设计学院致力于研究更加适合当代产品的设计风格和教学方法,为更好的将当代技术与当代艺术有机的结合,并逐渐形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以艺术为基础和以德国为代表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两大方向,进而也直接影响了当代产品设计风格。

一、中国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最早是由教育界兴起了对工业设计发展的浪潮。为了建立并提高中国这一行业的总体水平,20世纪70年代,由5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学习团队奔赴欧洲、日本等地学习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随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在1987年正式成立,工业设计的多元化理念也逐渐在全国扩大影响力,多数院校纷纷设计相关学科,并且在1986年成立了第一家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各大高校、设计院陆续开展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设计方向和风格。中国高校早期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也延续了欧洲工业设计的两大方向,以工科为基础的,将工业设计专业划归到机电大类中,并利用高校原本的工科背景作为优势偏重对学生技术方面的培养;以艺术为基础的,学生在入学时一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将工业设计专业并入艺术设计大方向中,更加注重对艺术的审美和对美学的把控。这种情况在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初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对工业设计片面的理解诠释工业设计。这种相对封闭的教育模式使得中国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无论在对设计的理解上还是在设计语义的表达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正因此中国的工业设计在发展之初的十几年里,一直存在较大的瓶颈,使得中国的工业设计产业无法有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物质条件方面的满足还是群众的设计需求的提高,都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现代设计在萌芽阶段被战争打断,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不同于西方社会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在意识形态上始终没有明确的风格和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时,设计的发展还会受到社会的形态,民族的特点,社会的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工业设计者要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理念和准确的设计手法,表现出带有丰富设计内涵和独特设计风格的全新设计。为此,必须从工业设计教育的源头开始做出顺应时代的调整和改变,使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能够真正适应当前的社会语义,满足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当代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创新和改变

随着我国工业设计的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随着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和审美追求的不断提升,工业设计教育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着创新和改变。1、专业融合的加强2010年7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个教育规划。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1]国家政府的重视,以及中国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性的迫切需求,都迫使工业设计教育者们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打破一直以来“艺术”“技术”分离的局面,加强专业间的融合以及在教育过程中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彻底摒弃在艺术学中添加一些机械知识,或在机械专业增加美学课程的简单拼凑化教学模式,使工业设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完善并丰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使中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更加符合并能确实满足当代中国产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2、校企合作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以来以理论教育著长,而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把控无法跟上理论的高度,这就使很多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眼高手低,理论强实践弱的致命弱点。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学校的这种单一式理论性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庞大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教育界普遍探索出各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便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之一。学校借助企业的平台,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企业也需要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学校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尝试下,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全国各地展开。通过开展这种模式的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不仅切实可行的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境界,也给企业注入了新活力,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使中国的工业设计前景更加清晰。3、工匠精神的培养今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的提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概念被重新提及。所谓工匠精神,是指手工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2]面对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在世界上普遍不被认可的客观社会环境,工匠精神的提出和大力弘扬将给我国设计行业乃至整个产品系统带来新的转机。因此,在工业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未来的设计人员从一开始便能培养良好的工匠精神变得尤为重要。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们致力于使处于“粗制滥造”的评价中的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迎来全新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语境下,更加迫切的需要承担着社会培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们传承给未来的设计师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已经对工业设计的高度和水平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之下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在努力的尝试着传承、创新和突破。这些观念的进步和方法的改进都有待实践的检验,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工业设计的教育必将开拓出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3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具体措施:

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   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   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第4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我班孩子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尊敬老师,爱护同伴,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规则,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一定的自信心。但是由于我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意识不强,不能相互谦让,相互分享,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培养。

二、目标

1、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异同,初步学会同情和关心他人。

2、了解周围的的环境,并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最初步热爱家乡的感情。

3、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爱劳动、爱劳动成果的习惯。

4、大胆表达自己想法,学会克服困难;初步学会评价自己与同伴,懂得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和谦让。

5、了解祖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初步了解奥运知识,初步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具体措施

1、 幼儿在玩玩具中经常会发生争吵或打闹,我们将和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让孩子们懂得解决矛盾的方法及一起游戏的规则和作用,学会交往,同时教育幼儿懂礼貌,并创造机会训练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2、 每月开展一次“大帮小”的活动,鼓励幼儿帮助小班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得到的快乐。

3、 以讲故事、看图片等形式引导学会幼儿相互合作、相互谦让。

4、 以轮流当小小升旗手的形式,在每次升旗仪式后讲讲最近的国家大事,介绍简单的奥运知识,帮助幼儿尊重国旗,以及培养幼儿爱国情感。

5、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图片、资料等,通过社会实践、故事讲述等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四、进度安排

第二周

欢天喜地闹元宵

第三周

我也有长处

第四周

我是小小护旗手

第五周

夸夸我的家

第六周

快乐的小花籽

第八周

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

第九周

拾到东西要还给别人

第十周

小蚂蚁搬豆

第十二周

乡下老鼠逛公园

第十三周

心情预报

第十四周

萤火虫找朋友

第十六周

快乐的节日

第十七周

同伴生病了

第十八周

逛超市

执笔人:游云南

岳麓区教育局幼教集团第一幼儿园秋季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

秋季幼儿园保育保健计划

2011年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2011年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

幼儿园大班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1年幼儿园师德建设计划

第5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基础绘画技能学习是一切绘画的基础环节,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只有在充分掌握基础绘画的技能后,才能对设计有所创新。但是在高校设计专业中的基础绘画教学中存在很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高校基础绘画教学体制有待改革。

一、高校设计专业中基础绘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基础绘画教学的定位不准确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绘画教学在设计教学中得不到重视。在很多高校的设计专业中对于基础绘画教学一直采取单一的方式,照搬现实。在实际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在设计上创新与自我创作,而艺术设计本身是与创新紧密结合的学科,这样的教学模式违背了设计专业的初衷。实际的设计教学中,基础绘画并不是教学中的重点部分,而是课堂中的附属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基础绘画教学不重视。

(二)设计专业不能与基础绘画教学相结合

众所周知,素描和色彩是所有与设计专业相关的基础绘画课程。长期以来,素描和色彩被认为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环节,但是在设计学习中,很多学生不能把基础绘画技能与设计相结合,只在绘画写生和技术手法上下功夫,而真正忽视了设计要有专业性。这样一来,造成恶性循环,对学生的设计思维没有好处。

(三)国外浮躁艺术形式的影响

影响着基础绘画教学质量重要原因是国外艺术在国内的传播,国外一些创新性的艺术作品形式在高校出现。由于一些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炒作,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比较浮躁,作品急功近利。学生在模仿中忽视了艺术的规律性,对基础绘画教学缺乏耐心,尤其艺术设计创新上不具有竞争力。

二、改善高校设计专业中基础绘画教学的举措

(一)提高基础绘画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在很多高校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计中,不能体现对基础绘画教学的重视。有些高校开设了基础绘画课程,但是教学一直处于摸索的阶段,因此在课程的设置安排上不具有科学性,经过调查表明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非常小,各个知识点之间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形式。这样的局面导致了基础绘画课程不能很好的为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所以,为了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基础绘画教学视为教学中的重点,而不是学生眼中的选修课。在将基础绘画教学纳入到教学体系中时,将其他学科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类,使他们之间能够互相联系。这样形成的教学循环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二)合理选择教材,增加辅助教学

基础绘画教学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的课时比较少,对于教学的时间不足,针对教学课时的教材以及辅助资料也相对匮乏。在专门的绘画专业中,其教材比较丰富,并且对于绘画教学比较专业,但是在艺术设计类的教材中需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综合性,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绘画技能和相关知识,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高校在辅助教学资料配置方面需要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此来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教师在教学中的循规蹈矩。设计专业最主要的技能就是创新与个性,虽然在高校设计专业的基础绘画教学还在探索中,但是教师应该坚持对学生们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精心编排,能够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加科学而合理的基础绘画教学资料。

(三)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美术馆以及博物馆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对于那些绘画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而言,练习好扎实的审美基本功是绘画中最重要的环节。艺术教育最基础的教学基础就是训练学生的审美素养,而在课堂上的审美素养培养远远不够。学生在学习时候要多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和展览馆,这样与优秀艺术作品零距离接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动手能力,这也就是将美术馆搬进了课堂。

第6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本册教材主要由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第二单元为《追根寻源》、第三单元为《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四单元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村》。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5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本学年,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善待自己,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形成开朗的性格,友善地和同学相处,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领悟到奏响共同成长的和弦的秘诀在于真诚、善良等等;培养感恩情怀。

了解祖国的历史及现状,培养爱国情怀。

3、通过了解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把学生带入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无穷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亲近与认同感,使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得以宏扬和传承。

4、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通过学习让学生在了解祖国日益富强的发展过程,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奋发有为的责任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追根寻源,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呈现历史细节,让历史的中国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走近历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历史文化的足迹,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第7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摘要:高校由于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方向的不同,其教学内容与课程的设置也不一样,但在对待绘画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过于强调计算机等辅助教学的力量而忽视绘画基础课的教学,认为只要全面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则可替代绘画,有无绘画基础对艺术设计影响不大。面对这种误区,正确认识绘画基础课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这是目前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正确处理绘画基础和艺术设计教学的关系,在艺术设计的绘画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科发展更规范、更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艺术设计; 基础绘画;教学;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观念的创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艺术设计学科逐渐成为热门的学科,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增设了设计艺术专业。各大高校也增设一些艺术设计专业,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在设计艺术专业大量扩展、规模空前扩大的格局中,如何保证教学的质量,如何培养具有较高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设计艺术人才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如今的艺术设计类专业都很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软件的不断更新,使人们的生活和感情、思想观念形态发生了不断的变化。目前很多的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艺术设计领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兴起使设计的方案更高效,设计过程可视化,设计结构更加精准。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动漫设计中,运用制图软件和3d建模软件及渲染软件,加速了工作的效率,使以前需要手工劳动完成的工作变为只需设计师挥一挥鼠标即可完成。计算机操作成为了科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美术的绘画基础课,如素描、速写、水粉写生等这些基础的绘画还需要训练吗?最近几年经常有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目前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技术已发展的这么快,掌握各种软件至关重要,那么手绘训练有没有必要呢?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艺术院校将基础绘画课时缩了又缩,在对待基础课教学的问题上,还存在着重设计轻绘画的误解与偏见,片面地强调设计能力的重要而忽视绘画基础课的教学,认为只要全面掌握计算机设计就可以替代绘画,有无绘画基础对艺术设计影响不大。所以对于美术基础课的教学,从学生到管理层都存着一些模糊认识。面对这种误区,正确认识绘画基础课教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存在的意义,是目前值得大家深入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徐悲鸿曾经在在教学的改革中说过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草草了事仍无功效,积稿千百纸,方能达到心手相应之用。基础课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青青学子来说,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且自身的艺术水平也普遍偏低,缺少自我表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多年来对艺术类考生大量扩招造成整体的生源质量水平下降等原因,新生的基本能力绝大多数几乎是零,大部分学校的设计专业在入学前也没有相应的测试,对考生的绘画基础和基本造型能力没有了解。而按照美术专业的课程要求来说,学生必须要有一个长期绘画训练的过程,艺术设计中基础绘画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手绘能力的提高来自于基础绘画中素描和速写能力的训练,所以这一环节在后面的整个创作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许多好的作品就是从最初模糊不定的构思然后通过手绘修改得来的,手绘稿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基础绘画课程中绘画技能的训练。如果轻视客观因素的存在,在基础课上大量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对学生成长和人才的培养都不利。

基础绘画课程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审美取向和创造力的重要、有效的途径。而把基础绘画课看成是单纯的一种技术训练,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它不但包含了的掌握和艺术修养的增强而且对创新精神的启迪和审美品位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作用,是“艺术”与“技术”的全面训练过程。如果说“美”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话,说抽象,是因为没有一个固定衡量标准。是“美”是具体的,因为有一定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就是我们基础绘画课程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应当把写生的训练与对形式美的研究结合起来,比如黑白灰和点线面的处理上,使整个画面各个因素之间比例协调、画面均衡、主次虚实关系等都达到形式美的和谐。慢慢使学生具备对形式美的敏感性,培养如何判断形式美的能力。而艺术设计的美学法则,如多样与统一、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齐一与重复、对比与调和等美学法则,也正是基础绘画中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两者是一种和谐的统一。

在基础绘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结构素描练习中的理性分析,表现出来看到和看不到的关系等。再次,需要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除了表现传统光影与调子以外,还应当鼓励提倡学生独特的个性表现,不能用抽象与具象,像与不像来片面评判学生作品的好坏,应看重学生的真实情感的表露与独特视角,并激励他们能用语言来表达创作情感,注重引导与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现的独立性。最后,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从静物的自由组合练习到想象默写及意象创作。有了这好的教学方法和步骤的练习,我想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更适合于不同的设计领域,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师。现在的年轻人价值取向多样化,审美趣味多元化,这样的课程练习对于学设计的学生也许会更受欢迎些,毕竟“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原动力,是好的完成某件事的重要因素,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绘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环节。在教学中需要教师提高的方面是,不要把结果看的太重要,而是注重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教师审美风格的不同,如果不和学生进行沟通,又没有很好的评价标准,片面性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做好观察与沟通, 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尊重学生的个性。根据个人的感受、爱好不同,选择的参考的体系不同,表现形式也就各具特色。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乏味与枯燥。

第8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132-02

引言:

“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了“精细有机合成”和“化工原理”的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开设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课时1周,是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四位一体”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构思设计一个精细化学品工艺设计为主的课题。需要经过资料查阅、合成路线设计、反应系统工艺设计、反应器工艺设计、答辩验收等过程,最终完成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设计,对学生的知识获取、规划设计、工程技能、知识综合应用进行系统全面培养。截至目前,该课程已经开设7届,已经成为理论课和工程实践之间最重要的纽带。

一、课程的规划

东北石油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综合类院校,学校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所有专业开设课程设计等实践类课程。应用化学专业的一个专业培养方向是精细化工,所以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以《化工原理》和《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的理论知识为基本点,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突出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

在课程开设之初,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课程设计题目单调,应用型不强,而且学生对工艺和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认识肤浅,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技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笔者及所在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对精细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前期课程的内容设置进行了合理衔接,起到了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良好效果。

该课程设计隶属于精细化工方向的教学集合体系,时间及内容安排顺序是同时开设《化工原理》和《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前者着重于介绍单元操作、工艺流程操作条件优化和设定,而后者着重于介绍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的合成条件优化设计。然后开设《精细化工工艺设计》,它是将化工设计知识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融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环节,通过设计使学生深刻理解精细化学品的生产理论知识,明确所学课程知识的实际用途,并综合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资料查阅、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反应釜设计、流程图绘制、反应釜绘制等内容,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预安排设计内容,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课程设计准备工作,学习效果更好。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实施

《精细化工工艺设计》的任务设置紧紧结合教学实际。精细化学品种类繁多,大多采用间歇操作,多步骤生产,而我校紧靠大庆油田,学生对油田化学剂,尤其是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破乳剂等精细化学品的接触了解较为深入。此外,前期课程设置了认识实习,学生对油田用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流程具有初步认知。所以,在任务设置上,侧重于油田化学剂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主要用于指导教师全方位讲解课程设计的任务安排和设计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备齐参考资料和工具用书,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15人。课程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并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为督促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按照每组2人进行任务分配。课程结束后,由学生提交手写设计说明书一份,要求按照章节依次详细写出计算过程,并提交反应釜的设计图纸、反应车间的布局图纸等关键附图说明。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公开答辩,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及平时的指导情况,指导教师可以判断设计任务的完成效果,便于公平公正地进行成绩评定。

三、应用化学专业开设课程设计的教学体会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属于理科,课程体系设置不同于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平时的学习均已理解分析为主,数学计算和工程制图等能力欠缺,工程和工艺基础均薄弱[1]。所以,通过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现对实现应用化学专业的多维度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通过7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理科专业因地制宜地开设化工类课程设计,对于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具体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第9篇:绘画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角色社会化;会计专业;社会实践

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对会计专业的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会计素质和职业道德,还需具有良好的业务工作水平,并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1]。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角色的转变,可以提前体验工作内容并理解工作职责,也可以提高今后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成长为专业性人才。

1 角色社会化的含义

角色社会化,就是在社会化教育下,让大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角色,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将被完善和规范,心智能等素质也会得到锻炼,并使其与社会要求相统一。

2 会计专业学生实现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性

当今会计行业的特点是会计人才岗位激烈竞争,会计人员素质要求高起点,一般要求上岗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

2.1 角色社会化能够正确引导会计专业学生实现角色转变

角色社会化一般是由社会实践来完成。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会计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性社会实践,目的在于能够充分感知会计岗位,可以独立完成手工记账和使用财务软件,使其自身达到上岗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担任的社会实践工作角色是一种发展性角色,它是在大学生承担好学校学习角色的基础上得来的,它达到了学习角色与工作角色顺利转换的目的,二者良性相关。这种转变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使会计从业学生达到专业水平的要求。

2.2 角色社会化能够促进会计专业学生提前体验和理解今后的工作内容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会选择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的社会实践工作角色,并在按照单位对其承担的角色普遍期望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理论结构,形成对自己所承担工作角色的独特理解。这些理解被大学生充分利用后,可以对他们的未来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也能让其感悟到合格胜任此工作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将更加主动地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提前体验和理解今后的工作内容有着重要作用。

2.3 角色社会化能够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角色社会化,大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各方面的能力,并继续扩大自己的视野,自觉地调整和完善自己,从社会上学习更多有益的东西,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工作生活能力、及工作抗压能力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所产生的一些想法,可能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点;也可能在其进一步实践后,发现自己的想法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从而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对工作角色的理解,再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和理性思维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获得相关工作经验。比如,会计工作应该按照会计准则和法规进行,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解决问题,大学生常常要多加思考,联系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向有经验的财务工作者请教,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银员工作,会提高大学生的小键盘技能,以及使其具备服务他人的服务精神;销售员工作,会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捕捉细节的能力等。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在某些方面上变得成熟,巩固自己的专业理念,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增加与社会各界联系的机会,最终提高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能力。

3 会计专业学生实现角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实现大学生角色社会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暂时由学习角色转换成工作角色,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体验工作内容,理解工作职责,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奠定基础,并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竞争力。

3.1 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分角色体验工作内容

大学生应该自己主动寻求社会实践机会,并在实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理论知识,让其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限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比较少可以考虑跨专业求职。很多大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实践机会,在遇到困难时,积极与他人沟通,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里学习到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不断补给自己的理论和业务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也可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和接触相关从业人员的范围。当然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问题,国家、企业、学校都纷纷出]出台了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实习岗位,增加大学生选择的多样性。

3.2 学校发挥职能,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由于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工作角色,为自己今后正式进入社会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还应该加强大学生学习角色的作用,使学习角色在大学生所承担的实践角色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因为实践角色是在学习角色的基础上延伸出的一种发展性角色,大学生只有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地胜任实践角色的工作内容,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推进校企结合的社会实践模式,为大学生进入相关行业实习提供机会,使他们能够从实践中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并从专业的角度深入实际,了解不同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也在一些简单的工作上可以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兴趣学习的环境,以我院会计系为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联系专业知识,还应该讲授并分析最近的财经热点,真正从实际的角度引领大学生理解和记忆复杂的会计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解读财务工作岗位上的各项工作职责,以及需要的能力等。

3.3 大学生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创新创业

十提出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当代大学生为了就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不同的角色中体验了相关工作的工作内容,理解了工作职责,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这也为有着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打好了基础。笔者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创新创业课题组成员,深深体会到这种模式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起着积极作用。所以,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应当思考,除了学习专业理论外,是否可以考虑在校期间利用国家及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便利条件进行创新创业。

4 小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角色社会化通过社会实践来完成,会计专业的学生作为今后会计从业人员的后备军,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更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能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很好地体验工作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性会计人才打好基础,也为自己在今后的会计工作岗位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明.社会实践是会计课堂实践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