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艺术素质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素质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素质培养

第1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SK201408-3)的研究成果。

今天,在全世界的许多国家,摄影教育已成为常规的国民教育。我国的摄影教育始1930年的上海松江女子中学,是由我国摄影记者朗静山先生开设的,其摄影课程开创了摄影教育的先河。如今,高校的摄影教育得到迅猛的发展,学校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升。如在中国人民大学摄影专业,拥有着两亿多元的专业教学设备和8万余平米的专业实验室,为摄影艺术教育提供了充足教学设施和设备。无论是摄影专业的学生,还是选修摄影课程的学生,对于摄影的本身,都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清华大学作为艺术教育开设的摄影选修课,是全校所有选修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而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拍摄照片,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手拿手机的学生在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点点滴滴。

摄影艺术是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及自然现象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接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在当今数码相机高度普及的条件下,摄影操作技巧已被大幅度简化,而决定摄影作品艺术水准高低的最为关键之处则在拍摄者个人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眼光。摄影科技的进步更突显了人对于审美的差别,若要拍摄出比他人更好的作品,必须具备远远高过他人的审美素质。高等学校开设摄影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摄影家、暗房技师,而以美育为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

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总结,我们认识到摄影教学及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将做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 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摄影的过程是借助色彩、布局、构图等结构形式来组织画面的形式美和整体效果,来传达艺术构思,表现题材内容。只有进入审美、创作中,主动地去发现,选择内部结构,调整各物体诸因素之间的相关联的方式和结构状态,才能转换成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才具有了审美意义的属性,才具有了承载或传递某种情感的属性,因而,摄影艺术是拓展艺术意境的一种艺术形式。

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从光影到色彩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等视觉要素和人、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和意义,利用所有机会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英国的诗人布莱尔就曾写下“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的诗句,也就是说自然中的任何事物,哪怕是清晨一颗晶莹的露珠、秋风中飘散的一片落叶、迎着冰雪盛开的小花……虽然它们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就能感受到它们散发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我们的摄影艺术就是要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这样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都有这样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

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的艺术表现对象是人、自然与社会,每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都传达了作者不同的的情感和思想,表现了作者不同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摄影教学手段,以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情感为特点,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感之以形,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实现对美的事物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欣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是赏心悦目的,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会给人以心灵的启迪。照片包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其直观性使得摄影作品深受人们的欢迎,不管读者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和语言是否相通,都能读懂,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在风光摄影拍摄过程中,同学们在赞叹大自然的秀丽、壮观之美时,可以用光影抒情,用色彩表意,对于大自然的光线美、色彩美、造型美、线条美、节奏美、流动美,通过画面倾诉自己对自然的诗情,赞颂山河的壮丽,咏叹天、地、人的和谐。在拍摄纪实摄影作品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时,可以引起对自身的反思和与社会的共鸣,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通过镜头,大学生就会学会使用一种新的标准、新的方式、新的目光去观察世界、感悟世界的美。

2 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提升大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当端起相机面对纷繁无序的、丰富多彩的客观事物时,就要思考拍什么,即使面对已确定了的拍摄对象,也要判断何时按下快门:拍摄距离、方向和高度的改变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将被拍摄的照明由侧光改为逆光,景深由小变大,将出现怎样的效果,而这个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越丰富,就越有可能在作品中创造出新的主题,新的表现方法和表现效果。想象力并不是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每个人都存在着想象力开发的巨大潜力。想象思维是摄影艺术创作和拍摄活动的根本思维方式,学习摄影将能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想象力。

有人说:“摄影的艺术就是观察的艺术”,只有具有与众不同的观察力,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学生通过摄影的创作,通过镜头去感知、去判断、去观察,从而发现事物深藏的原生美,发现稍纵即逝的瞬间美,猎取时间长河里的逝去美,塑造空间坐标的立体美。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创作出独有的艺术典型,从司空见惯的日常事务中平中见奇,发现人们所未发现的东西,需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事物。从摄影创作到摄影欣赏,从对焦取景到画面构图,从光影到色彩等。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等视觉要素和人、景、物等视觉形象中发现美感、秩序和意义,利用所有机会来训练、培养学生的视觉感受力,使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摄影艺术可以极大地训练和提高人的观察力。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同样需要创新。一副优秀摄影作品往往是创新思维和拍摄技巧完美结合的产物。摄影可以将事物的原态记录下来,但不意味着生搬硬套,摄影能够表达人们的想法,需要富有新奇的创意和构思。这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对摄影作品的评判能力,实现摄影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运用摄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摄影作品。

3 摄影教学有助于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摄影艺术教育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艺术不光是学理论,最重要的是要亲自动手去做,去感悟、体验艺术,让学生把摄影艺术教育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种文化经历,而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

摄影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了解基础理论,还要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大学生的每一次拍摄活动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根据创作主题的要求,首先要选定拍摄主体,观察并选择适当的光线,确定光圈、快门的数值,并在取景对焦等步骤进行之后完成拍摄,有的甚至还要经过暗房操作进行冲洗胶卷和放大照片,这样才能完整的进行一次拍摄活动。摄影创作就是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能够熟练实用各类型的相机、掌握各种拍摄方法和技巧,边学边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能力。对学生而言,大量的拍摄实践是提高摄影艺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的需要。而摄影课程提供了一个实习的机会,摄影艺术教学不同于高校一般理论课或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摄影教学是艺术与技术的集合体,学习摄影就是要学用结合,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动脑、用心、动手的实际能力,并通过实践采风,专题创作,参加摄影比赛,参观摄影展览等实践环节,准确使用的操作要领,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摄影艺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流人们的思想与情感,有力地增强了自我表达的内涵。首先,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空间如QQ群、论坛、博客等共同探讨摄影,让从事摄影教育的教师们和热爱摄影的学子们互相交流,针对自己在摄影学习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共同探讨,共同解决,从不同的声音中愉快地学习摄影,从而感受到学生们对学习摄影的执著和热情。其次,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在大学生中已形成较广泛的摄影爱好者群体,大部分的高校都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或摄影社团,并经常组织外出拍摄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游历名山大川,观察风土人情等摄影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而且让大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因为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维都是相当有限的,倘若有人要拍摄一个有主题、有想法的题材,通过相互交流都得以升华。交流的目的就在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扩大了学生作品的交流面。摄影教学的这种趣味盎然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视觉愉悦中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红业.摄影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J].文教资料,2014,4.

[2]刘文奕.摄影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

第2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一、 艺术素质要培养的内容

1、培养艺术素质的品德

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培养艺术素质的审美观念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造型艺术,因它以可视的图型为基础,占有一定的空间,故属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

听觉艺术也称为时间的艺术,它只能听而看不到,主要是指音乐这一艺术,它影响人的因素是声音、音响。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因而它不可能像视觉艺术一样描绘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出来,只能表达一些不确切的情感含义。但音响是一种物理运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的存在,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

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培养艺术素质的思维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大脑思维时,注意的对象越是处多变的运动状态,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给注意力的一种给养。“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

二、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1、艺术素质来自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

2、艺术素质来自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各类、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抓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纯真的艺术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学质量。

3、艺术素质来自艺术教师的促进作用

第3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一)群众合唱(1)群众合唱特点。群众合唱是我国合唱艺术中最重要的表现类型之一,也是我国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群众合唱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在某一阶段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反应出了当时人民群众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性。群众合唱与其他群众歌曲具有明显的区别:一是群众合唱风格崇尚简单,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群众合唱多以表现民族气节为主题,铿锵有力,表现出我国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我国群众合唱原创多,歌曲韵律简单明了,每一首合唱都是一种全新韵律很少出现填词现象。四是,我国群众合唱难度低,很适合大众演唱。(2)群众合唱在大学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群众合唱大部分都直接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了当时群众的生活风貌,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群众合唱形式加入到大学生合唱艺术形式当中很有必要。一是群众合唱比较贴近大学生生活,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而且群众合唱通俗易懂,没有理解难度。二是群众合唱中的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培养大学生基本素养十分必要。

(二)民歌合唱(1)民歌合唱特点。传统民歌歌唱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也是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除部分地区外传统民歌一般都是单人或者男女之间唱,没有合唱的传统。因此,我国优秀艺人通过研究合唱理论结合民歌特点,创造性的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合唱,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一是,民歌合唱保留了传统民歌的歌词和歌曲基本韵律,使民歌合唱过程当中完整的展现民歌原本风貌。二是,将合唱专业艺术加入到民歌之中,通过民歌韵律专业化,使民歌演唱过程符合合唱要求。(2)民歌合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民歌合唱艺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民歌曲目经过合唱艺术加工以后,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曲目,其影响力由一个省扩大到全国,其中一些优秀曲目甚至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力。民歌一直就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在大学生也是根深蒂固的。民歌通过合唱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增加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大学生人文主义素养,培养大学生民族自信心。

(三)艺术合唱(1)艺术合唱特点。艺术合唱是指合唱过程中结合了西方合唱特点而形成的具有突出专业性质的合唱作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我国的艺术合唱与国外艺术合唱的发展背景不同。艺术合唱形成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是为了摆脱西方蒙昧宗教主义,讲究人文主义美,和谐的美,因此,西方艺术合唱更多的是表达人的情感体验。但是,我国的合唱艺术是在近代时期,受到西方合唱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我国的艺术合唱到现在还依然具有反映时展要求的烙印。二是我国艺术合唱实用性比较明显。我国合唱曲目大部分都是为了纪念某一件事情而开展的,因此我国合唱艺术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三是现代我国艺术合唱选择题材宽广,具有非常浓郁的人文主义思想。现代我国艺术合唱题材来源广,大部分都是民歌,古诗词或者现代新诗词,因此人文主义比较浓厚。(2)艺术合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当地的艺术合唱已经由以前的反映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转变为挖掘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精神,服务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大局。因此,我国很多的艺术合唱具有非常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优秀的艺术合唱曲目引入大学生合唱曲目当中有助于帮助我国大学生树立人文主义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文主义关怀教育。

(四)流行合唱(1)流行合唱特点。流行歌曲是当代合唱音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受到众多青少年的喜爱。流行歌曲具有演唱过程活泼、多变,表演形式具有娱乐性等特点,大多数的大学生了解音乐接触音乐都是通过流行歌曲实现的。流行合唱流行歌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产物,由于流行歌曲娱乐性特点使其不可避免的出现低俗化,而流行合唱可以通过合唱这种高雅的形式将流行歌曲引向正确的发展轨道中。(2)流行合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流行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歌曲文化的普及。因此高度重视流行合唱工作,将流行合唱这种形式加入到大学生合唱曲目当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充满兴趣,进而实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二、当代合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缺失

(一)合唱地位认识缺失(1)合唱艺术地位认识缺失主要体现在部分高校的领导和合唱组织者对大学生从事合唱的作用认识存在缺失。部分学校仍然将合唱作为反映历史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学校合唱艺术教育工作实用性较强,甚至有一部分学校将合唱艺术定义为功利性质。突出表现在:部分学校的合唱工作只是在学校出现重大事情时才会得到重视,比如开学典礼,运动会开幕式。这种合唱艺术的安排脱离了大学生的需求,很容易造成合唱艺术与大学生教育脱节,甚至造成大学生与合唱艺术的隔阂,不利于合唱艺术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上的展开。(2)合唱地位认识缺失解决办法。学校领导和合唱组织者,一是要正确摆正合唱艺术位置,重视合唱艺术的审美功能和艺术性,二是合唱艺术表演安排上不单单是作为纪念学校事情而表演更多的是在丰富大学生生活上。可以将合唱艺术作为学校社团的一部分,鼓励合唱艺术社团发展,努力为发挥合唱艺术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缺失(1)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的缺失。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对合唱艺术认识不够。部分高校对合唱艺术的认识是:合唱就是大齐唱。大齐唱固然是合唱艺术的一部分,但绝对不是合唱艺术的全部。合唱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本身一方面可以体现出音乐的韵律美,完整的将不同人歌唱的不同音色,音域和谐统一到合唱当中,使整个合唱过程充满音乐自身美另一方面合唱也可以通过不同音乐的组合将合唱曲目中蕴含的感情完整的表现出来,在合唱过程中陶冶欣赏人的情操。大齐唱除了具有气势恢宏以外,根本没有合唱本应具有的作用,而且这种大齐唱很容易给大学生合唱造成不好影响,对合唱艺术产生错误认识。(2)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缺失解决办法。要想克服合唱艺术组织形式缺失就要求高校必须对合唱艺术端正态度,做好合唱艺术研究工作,通过向音乐学校取经等办法,端正自身对合唱艺术的认识,纠正大齐唱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合唱艺术走进校园,发挥合唱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三)合唱作品选择缺失(1)合唱作品选择缺失表现。合唱作品选择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唱作品选择少。部分高校合唱曲目只有传统的几个经典曲目,毫无新意。二是合唱作品选择类型单一。部分高校由于合唱团队只接隶属于学校管理,而不是学生社团形式,因此在作品选择类型上比较单一。合唱作品选择集中在群众合唱曲目当中,而对其他合唱表现类型热情不高,甚至出现排斥流行合唱的现象。合唱作品的缺失一方面限制了学校合唱艺术表现形式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不能满足大学生审美需要。(2)合唱作品选择缺失解决办法。合唱作品选择缺失很容易解决,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寻突破口。一是,可以让合唱与学校行政组织脱离,鼓励高校中的合唱以社团形式出现。二是,扩大合唱曲目选择范围,从合唱不同类别当中找寻优秀曲目。克服合唱作品选择缺失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对审美的需要,在提高大学生什么水平,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合唱艺术传统教育缺失(1)我国合唱艺术传统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合唱艺术师资力量不足。合唱艺术进入我国时间尚短,我国合唱教育尚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有专门的音乐师资力量,但是受过专业,系统合唱培训的老师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合唱发展需要,造成我国合唱艺术师资力量不足。很多老师都没有受过专门的合唱艺术训练,因此才出现了部分高校将大齐唱等同于合唱现象。二是合唱艺术缺乏优秀的指挥人员。指挥人员素质缺失现象非常普遍,这是高校对指挥人员错误人员造成的。很多高校对合唱很重视,但是对指挥人员并不重视,高校合唱相关负责人员认为,指挥人员只是站在台前,简单挥舞手中指挥棒的摆设,甚至部分高校合唱中不加入指挥人员。这种认知是非常错误的,一个合格的指挥人员对合唱表演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合唱艺术西方化,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部分高校在合唱表演中只表演西方曲目,对传统曲目不重视,造成了严重的文化缺失。(2)合唱艺术传统教育缺失解法方案及对大学生影响。一是培养合唱艺术师资,补充师资力量。高校补充合唱师资力量有利于学校合唱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合唱的专业性。持续性的合唱艺术表现有利于引起大学生学习和参与兴趣,进而为合唱艺术发挥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提供条件。二是合唱艺术注重中西结合。大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外语能力和欣赏外国优秀文化的能力,但是合唱艺术过于强调西方文化一方面会产生由于学生不能很好体会西方合唱艺术而造成的不积极现象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不够,而在大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三、大学重视合唱艺术的必要性

(一)合唱艺术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我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困难容易出现退却心理,严重的还会出现轻生行为。一是合唱演唱曲目一般都是积极向上的,而且合唱演唱过程充满旋律感,很容易让人跟随音乐律动,排解大学生抑郁情绪,进而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二是合唱在正式登台表演前要经过多次排练,还有日常的合唱训练。合唱训练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求全体合唱成员可以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合唱任务,因此,可以在一定能够程度上帮助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合唱艺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合唱活动是一个集体互动,合唱艺术就是集体协作的艺术。无论是合唱团队身在哪个学校,哪个国家,其基本要求都是每位队员做好自己音乐基本功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学会如何与团队合作。如何团队成员一味只追求表现自己,或者不重视自身演唱基本功的培养,势必对整个合唱效果造成影响,鼓励大学生参与合唱训练,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大学生树立“只有团结协作合唱才能成功”的思想。因此,合唱艺术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最好的艺术形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个家庭只要一个孩子,造成了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在溺爱当中,个性十足但是独立性和集体意识不强。因此,做好合唱艺术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三)合唱艺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审美观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视电脑影像技术不断普及,现在的大学生从小接触到的就是电视电脑画面,而这些画面虽然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等特点,但是无法将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情感表现出来,造成现代大学生文化“快餐化”。比如:最近出现的90后小子炮轰“魔兽”引来网上一边倒的反对现象。一是,合唱艺术是一种通过声音,口耳相传的将蕴藏在音乐当中的情感形象的表现出来,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人文主义精神。二是,合唱艺术通过将西文化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化。合唱过程中的音色,音域变化可以让大学生提高个人音乐修养,进而培养大学生审美观念

第4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在推进素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艺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育也列入教育方针。艺术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陈胜时期,艺术课程被列入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所农村初中教学重要条件有限,无多媒体,无丰富的实用教具。艺术课不参加中考,学生很难认真完成任务,更难通过学习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我提出:从兴趣入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观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得。

一、 补充乐理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作铺垫。

审美的素质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因此,要培养和提高审美素质,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刚入学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以一的学生,对乐理知识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补充乐理知识势在必行。在补充乐理知识时我结合教材内容,从兴趣入手,使枯燥地乐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与歌曲教学相结合,补充相关乐理知识。

在音乐会教学中,歌曲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乐理知识有机的融入歌曲教学中。如结合七年级学生刚入学的第一节课,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学生不认识乐谱中的基本音符,我向学生介绍了调号、拍号、情绪,让他们了解了常见的音符。在以后几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指出歌曲的调号、拍号、情绪等。对出现的新知识,再结合歌曲进行讲解,如《大海啊故乡》中的三种反复记号,《啊朋友再见》中的弱起,《雪绒花》中的二声部节拍等。

(二)、与欣赏内容相结合,补充演唱形式,体裁、曲式等知识。

欣赏课,对学生来说是最不愿意上的课。在教学中。我总是根据欣赏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欣赏作品时有目标的,听后有感想。如七年级《美妙的人声》单元在欣赏时,让学生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演唱声音。从而使他们了解到人声的分类和常见的演唱形式。结合《日出》介绍组曲、交响曲。结合《乡村的傍晚》介绍曲式。结合补充乐曲《彼得与狼》介绍了交响诗,结合《梁山伯与祝英台》介绍了协奏曲,奏鸣曲式等知识。

(三)、将乐理知识融入教学活动中。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座到底的教学模式。教学中常会开展很多活动。在教学中我将一些乐理知识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节奏,我结合歌曲中的某一句旋律,将其节奏写出来,让学生边拍边读,使他们了解到节奏是表示音长短的符号。节拍,我让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拍出或唱出强弱,尤其在《啊朋友再见》中,学生节拍表现的很好。

(四)、将演奏技巧融入器乐教学中。

在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教学中,我结合本地情况,要求学生购买八孔竖笛。在教学中,我先示范了演奏方法及技巧。然后,选择最简单的乐曲,根据乐曲风格,选择演奏的技巧,教学生演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示范不同的技法,让学生判断,基础好的学生课后还可以练习。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也是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得。

(一)、范唱要声情并茂,激起学生的演唱欲望。

在歌曲教学中,教师范唱只有声情并茂,才能激起学生的演唱欲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歌曲,风格不同,情绪不同,演唱应不同的原则进行范唱。如《大海啊故乡》用深情地情绪,《雪绒花》用优美,舒展地情绪,《快乐老家》用轻松,愉快地情绪演唱等。

(二)、欣赏、分析歌曲,从学生容易感受的方面入手。

在歌曲教学中,感受歌曲的特点,分析歌曲是必不可少的。若教学提问太难,学生很难回答出来,时间长了,学生对感受歌曲,分析歌曲就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容易感受的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如歌曲的速度、情绪让学生感受,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教师提供一些答案,让学生感受后从中选择。这样降低了学生分析的难度,学生对感受、分析歌曲就有了信心。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将分析歌曲,分散到歌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将情绪、风格放到欣赏歌曲之后,主题放到朗诵歌词之后,将旋律特点放在视唱这后分析,节奏分析放在读节奏这后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很轻松,很愉快地感受、分析歌曲,使他们欣赏歌曲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乐曲欣赏选择经典的、容易欣赏的、学生喜欢的乐曲。

乐曲欣赏,对这里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大部分都市是第一次。因此,在欣赏教材中的作品之前,我为学生找也一些经典的,学生容易欣赏的乐曲,培养学生的欣赏兴趣。如湘教版七年级上,《七彩的管弦》单元,学生对西洋管弦乐器了解较少,在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前,我为学生选择了交响诗童话《彼得与狼中》。这首乐曲边讲故事,边介绍角色及乐器,学生欣赏的兴趣很高。听完后让他们讲一遍故事或画一幅画,学生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然后再欣赏教材中的乐曲,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相同原场景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出,作品所表现的意境。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我又根据学生熟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这一特点,为学生选择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教学中,先讲了梁祝的故事,在欣赏时,我提示学生思考这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描写了哪个场面?由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很容易就判断出乐曲描写的场面。所以,出现了下课后同学们不下课,还要继续听的局面。由此可见,学生对乐曲欣赏的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还提示学生欣赏乐曲可从作者、创作背景、乐器音色、旋律特点、情绪、速度、力度、意境、内容等方面来分析作品。使学生知道怎样欣赏乐曲,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

(四)、举办各种活动,为学生展示才艺提供平台。

第5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一、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

钢琴是一种通过手臂、肩膀、后背等人体身体部位的科学性摆动配合,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结合手指与手臂的力度把控,完成的一套优美连贯的键盘演奏。“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想通过钢琴演奏出连贯、优美、动听的钢琴音乐,这需要演奏者做好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的训练不仅包括演奏技巧的学习,而是贯穿在整个钢琴学习与演奏的过程,笔者结合自身钢琴学习与演奏的经验,将整个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一)准备阶段

钢琴是一场音乐的表演,它需要演奏者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最基础的就要数乐谱的识别与学习了,乐谱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钢琴演奏,所以扎实的学习乐谱,掌握理解乐谱的关键,细心认真的对待乐谱关系到钢琴演奏的成败;除此之外,钢琴演凑前期基本功中也需要对钢琴基本指法技巧的学习,这一技巧的练习,不仅包括对手感力度的理解与分寸拿捏,也包含对音乐旋律感知的身体呼吸技巧训练,达到钢琴演奏过程中人琴合一的演奏完美境界。

(二)实践阶段

“熟能生巧”,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让演奏者更好的理解琴声,与钢琴进行更好的交流,可以通过手指与手臂的力度把控,更好地调动整个身体融入到钢琴的整个演奏过程当中,实现“钢琴气口”与“人体呼吸”的完美结合,这种完美结合可以让演奏者更好的感知钢琴音乐的魅力,在自然而然享受琴声的过程当中实现感情的自然流露,让观众在欣赏钢琴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演奏者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身临其境,仿佛带领观众到优美的音乐视觉享受当中;除此之外,心理素质也是钢琴演奏的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娴熟演绎钢琴乐曲的保障,只有娴熟的技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无法将钢琴演奏得到演绎完美的目的,所以在实践练习阶段,也需要注意加强对钢琴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三)经验总结阶段

优美的音乐演奏就像一场完美的表演盛宴,它通过对曲谱简单的短句与分段,将乐谱连贯优雅的展现在观众面前,仿佛一位优雅的长者给我们朗诵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样,所以钢琴演奏者在学习或者演奏之后要注意加强对曲谱的分析与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钢琴故事的优美;除此之外,演奏动作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肌有记忆效果”这是科学家很多年前就研究得出的结论,为了避免动作的演示错误引起人体身体肌肉记忆的混淆问题,需要钢琴演奏者加强对钢琴演奏经验的总结,加深对乐谱科学正确性指法、手法的实践练习,及时总结演奏过程中出现的技巧动作失误。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的技巧被分成三个阶段,其实咎其根本就是加强对钢琴演奏者心理素质的培养;注意对钢琴演奏技能技巧的学习;加深对钢琴基本知识,也就是对钢琴乐谱的识读记忆;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肌肉动作的技能加深,避免失误性动作的记忆为钢琴演奏带来演奏错误的问题。

二、钢琴演奏艺术素质培养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古往今来,我国从伯牙到现在的朗朗、李云迪,再到国外的肖邦、理查德-克莱德曼,将音乐与自身情感完美的融合,无不体现情境与意境的完美融合,这种音乐表现力完全建立在钢琴演奏者理解乐谱当中所包含囊括的潜在情感,这种在对乐曲进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精准、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进行展现。为了更好地演示钢琴作品,需要探究音乐的文化精神底蕴。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国古典音乐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这种深厚文化底蕴的音乐形象很是鲜明,中国的钢琴音乐注重对意境进行含蓄的探究,重在享受音乐神秘的内涵魅丽。而国外的音乐大多重在对音乐张力的表达,需要对各种表达技巧、各种音乐类型进行学习与综合性编排,它需要在结合其他乐器的基础上演绎出丰富的和音效果。通过对比两种音乐类型,可以发现钢琴的演奏具有方向性,为了更好的展现钢琴演奏的魅力所在,需要加强对钢琴演奏者艺术素质的培养,充分了解中西方钢琴音乐的精神宗旨,笔者认为对钢琴演奏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需要加强对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其次需要培养钢琴演奏者鉴赏中西方钢琴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认为:在学习中西方文化精髓的时候,需要了解中国文化意在意境的表达,重在对美的联想,而我国重在超凡脱俗的意境展现,我国的艺术精髓重在对空灵静远的特点表达,是一种内敛含蓄的艺术表达;西方的文化恰恰相反,要的就是一种夸张的包容性表达,为了达到这种包容的张性,需要其他乐器的辅助才能够实现旋律戏剧性的创造性表达,只有在了解中西方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培养钢琴演奏艺术的基本素养,实现从内心、意识两方面的艺术熏陶;而对于培养钢琴演奏者鉴赏中西方钢琴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能力方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认为:可以通过艺术表达方式进行培养,中国的艺术推崇的是自然美,所以在表达方面切记浮夸,一板一眼的表达,重在表达内心对美对幽淡的追求,然而国外的艺术表达为了实现对物我合一,尽情忘我的境界,需要在表达方式方面逾越人的感官,通过不同乐器的辅助,达到优美旋律的和谐融合,追求一种忘我的自由美感。

第6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艺术教学 职业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44

On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the Art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ONG Yimi

(Guangzhou Hual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25)

Abstract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the demand for talent in the industry is changing, not only requires practitioners to master a solid found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ut also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occupation colleges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occupation quality, the art teaching occupation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teach student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but also to strengthen the occupation quali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eds of socie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current social and business need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ch makes teaching fail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ccupation college art teaching occupation quality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measures, hop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occupation quality education,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rt teach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职业院校的艺术教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是在职业素质方面的教学尚显薄弱,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进行强化,促进职业素质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生而言,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特别是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艺术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会考察到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①因此,在当前阶段的职业院校艺术教学中,要以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标准,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培养,最终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1 当前职业院校艺术教学职业素质教育现状

1.1 职业素质教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当前职业院校艺术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结合具体的社会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在实际中却没有获得比较好的成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当前职业院校在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所用到的一些教学工具和方法不符合实际发展需求,造成艺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缺失。同时,许多学生对于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学校阶段对于许多方面的能力没有完全掌握,因而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才意识到自身职业素质的不足。

1.2 职业素质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阶段,在职业院校艺术教学过程中,依旧贯彻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培养依旧只注重R抵识和实践能力,虽然也开设了关于职业素质和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同时在第二课堂也进行了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活动和课程都流于形式,难以融入和落实到教学过程中。②职业素质教育已经无法满足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近些年来,在就业方面,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有着迫切的了解需求,同时对于毕业之后的去向以及企业用人需求也需要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在实际的职业素质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尚未得到落实。

1.3 职业素质教育的涵盖范围和参与人员不足

从理论上来说,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学习、实践、内化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进步。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素质教育活动并没有涵盖学生在校的所有阶段,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培养有所弱化,认为其重点工作是就业,忽视了一些就业之前的针对性教育,如职业道德培养。

同时,从当前职业素质教育的进展状况来看,学校中的多数人都认为职业素质教育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与其他的专I课教师无关,部门之间的配合程度比较差,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只是由单一部门负责开展,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2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作用

2.1 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不再局限于学业成绩上,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就业态度等方面。③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企业和社会的用人标准将会更加严格,如果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依靠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2 可以促进学生职业转换能力的提高

当前,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和劳动中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使得职业转换的速度不断加快,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职业转换的考验,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在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能力方面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在这种形势下,职业素质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具有显著优势,可以根据社会的具体需求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整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得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3 可以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由于科技进步和分工细化,使得职业素养特性由单一化向复合化发展,这就要求相关岗位的劳动者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促进了终身学习的发展,而激烈的竞争又促使职业多元化发展,这些都对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实践和创新创业精神。

3 加强职业院校艺术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3.1 强化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培养

对于职业院校艺术专业的教师而言,要正确认识到职业院校艺术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和本科类艺术院校有着较大的差异。职业院校艺术人才培养,更加重视的是艺术技能方面的提高,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比较扎实的专业技能之后,才有可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为职业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将具体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充分发挥职业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3.2 树立诚信意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管理,使得学生能够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深入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出现违纪行为要进行必要的惩戒,通过这些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使学生逐渐增强诚信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诚信档案、进行诚信教育活动等促使学生养成诚信意识。④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诚信意识对于学生的就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3 构建和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就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逐渐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以及诚实守信、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良好品格。⑤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就业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要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职业道德培养,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4 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对于职业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化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其比较薄弱的部分。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要进行长时间的艺术学习,难以有效兼顾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因此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导致学生的文化素养比较低。面对这样的情况,为了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文化素养方面的培养。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文化基础学习平台,使得艺术专业学生能够有效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其文化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与学校发展特色,构建具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促进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3.5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现阶段,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已经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更多的是重视学生可以将所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相应的整合与创新,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职业院校艺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顺利开展工作。同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职业应变能力和价值观念等。

4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职业院校艺术教学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能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学生可以灵活应对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对当前职业素质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重视,通过加强对学生艺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职业道德能力方面的培养、文化素质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的发展,使得学生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注释

① 胡泽华.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对创新创业文化培养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6.16:200.

② 赵敏婷,葛腾,詹秦川.优化培养模式下的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探讨[J]. 价值工程,2011.18:259-260.

③ 袁玲玲.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49-52.

第7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专业;人文素质;培养

一、人文素质的概念

人文素质也称为文化素质,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修养、处世哲学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实践体验,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活动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实践等,培养和实现人文精神,让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正确地处理本我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是培植人文精神,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性的完整。

二、当前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分析

1.重技能、轻人文,文化知识缺乏

当前很多艺术院校的老师包括学生自己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培养。艺术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教育专业学生与其它普通师范专业学生在文化水平上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许多艺术专业学生入学文化成绩较低,文化底子相对显得薄弱,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艺术院校的学生是因为文化成绩不好而选择读艺术专业,再加上思想认识不足,对文化基础学科的学习采取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另外专业学科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与专业有关的活动上,如校内外举办的各种比赛、庆祝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演出,使得不少学生文化课很差,片面追求单一型的技能培养而人文知识知之甚少。缺乏人文素质的培养的倾向必然会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导致学生素质不全面,不少学生精神资源极度贫乏,精神世界一片荒芜。

2. 人文价值缺失,缺乏理想信念

许多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练好技能就行了,文化课差一点无关紧要。于是对文化课毫不重视,缺课、旷课现象严重,补考便成家常便饭。由于这种一味忽视人文科学的学习和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往往导致了很多学生在人文价值取向上的迷失,呈现出一种缺乏理想、缺乏高尚的人生信念的现象。许多学生由于缺乏想象力等形象思维的训练, 在思维方式上往往带有片面性,缺乏辩证思维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不少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态度上急功近利、无终身学习的思想,好表现自我,只求一时的成功与快乐,缺乏一种精益求精、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精神,这种现象往往使得学生精神空虚,对待学业、生活态度消极,毫无动力。

3、心理承受、受挫能力差

艺术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的结晶,但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尤其是练习专业技能时同样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要承受来自技术上的、情感上的、精神上的很大压力。但有些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在人文素养方面的缺失,缺乏应有的人格修养和受挫能力,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意志薄弱、情感波动较大的现象,稍有不顺,便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缺乏进取精神;另外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顺利时极易出现高度的亢奋、激动和热情,面对困难时不能保持冷静、稳定,缺乏心理的自我疏导和调适能力,极易出现情绪化,药家鑫杀人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有的同学由于一时的挫折,便破罐破摔、一蹶不振,最后导致自己一无所长,毕业后到社会无所适从。

三、加强艺术教育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艺术教育专业的大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艺术的工匠”。因此加强艺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对艺术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使学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对社会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由此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事实表明,仅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不仅不能保证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成功,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而且还可能导致他们因缺乏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辨别事非的能力而走人歧途。

2.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可为艺术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力量

今日的艺术教育专业学生,就是明日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艺术教育的主力军,将承担起“美的使者”的重任,时代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要能够在艺术课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给学生什么是“美”及做人的道理。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有一句名言:“文化素养决定专业素养”。强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使学生更加扎实、系统地掌握所学的各科专业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艺术院校设置的许多专业课程很多都是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本身都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人文素养,如果不具备很好的文化素养就很难完美的理解和诠释作品,许多优秀的艺术家都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4.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

事实表明,那些人文素质欠缺,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仅没有能力正确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没有能力应对、适应各种复杂的社会环境。

四、如何提升艺术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思考

第8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 审美素质 全面培养

审美素质日益成为现代人的必备素质,未来的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要求现今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而处在学习和成长阶段的在校学生,由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化程度低,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特点。如何在美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内容。因此,高校要全面实施艺术教育,根据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身心素质都在发展的要求,对艺术教育的目标、教学大纲和课程建设等进行全面规划。 以人为本,以培养教育为主线,其最终目的是解决人全面素质发展的问题,使“感性”的人首先成为“懂得欣赏美”的人,最终成为“审美理想”的人,也就是想法和意识处于主动性状态的人,即人性“完美”的人。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性质及其体系内涵

(一)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群众中的一种广泛的审美教育形式。通过音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塑、文学、摄影、戏剧、影视等手段,着重对人们进行的情感道德教育,是集合赏析、实践和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健全人格心理特质,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拓展人的课堂知识结构,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赏析水平,美化人的精神心灵,发扬人的创新精神,从而提升其生活及人生的品质和境界,使之成为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二)公共艺术教育是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的艺术素质教育, 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各种能力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对公共艺术的学习来发现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情感,提高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 进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审美素质培养的作用

(一)公共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公共艺术教育是具有一定的模糊特性的,他面向的并不是专业类的学生,而是全体学生。譬如在进行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时候,可能有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基本的乐理知识,也不懂得如何入手去欣赏一幅作品和即兴跳出一段舞蹈,这也正是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们都成为音乐家、美术家和舞蹈家等,而是通过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的多种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艺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和传播方式,其自身拥有丰富的艺术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并且在发展中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正是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任何人无论其自身条件和文化背景如何,均有权享受艺术教育所提供的丰富知识,每个人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功底,热爱艺术并借此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心灵。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大学生在感受艺术、理解艺术、鉴赏艺术的同时,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境界中,人的道德修养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完善、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公共艺术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是实现人类自身心灵和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家席勒提出:“如果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使他成为有审美能力的人。”艺术教育正是通过对各类艺术基础理论和实践的传授,实现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浅层欣赏及各类艺术活动的实践,使得学生从自身丰满已有的情感体验, 完全融入课堂,享受课堂氛围,缓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养成一定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不断增强其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塑造完美人格,逐渐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受过这种良好艺术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弃;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

审美教育是当代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是要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形式,使人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价值取向。可以说,音乐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自然可以使人从中获得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能力,也一定可以激发人创造美的能力。

(三)公共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心态 。

在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今天,心平气和的良好心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耐心、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已渐渐走向萎靡,而这却又是现代人心理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在大学校园里,公共艺术教育则能在矫正学生在这种心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学习艺术学科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器乐,都是一种技术性很强劳动,这首先就需要长时间的艰苦磨练,久之必然能锻炼出坚强的毅力和信心,同时它要求精确度比较高,要想较好地完成学业,必须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持久的耐心和极度的细心。例如学习音乐,音乐其实是一种需要精诚合作来完成的艺术,合唱、重唱、齐唱,合奏、重奏、齐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成就一个精美的艺术品。即使是独唱、独奏这样的形式,也要伴以和谐的伴奏或伴唱来完成。尤为重要的是,音乐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最根本的功能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心灵的沟通,实现的是人的心灵上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培养的是人的合作精神和共处意识。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

(四)公共艺术教育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

第9篇:艺术素质培养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普通高校;艺术素质;培养

艺术素质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比如从事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行为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和艺术相关的能力,就可以称之为艺术素质。艺术素质教育即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内容,来改变艺术素质水平的教育。而美术教育是以艺术熏陶功能为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所具有的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艺术修养等方面的功能,发挥了独有的功能。因此高校美术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基本技能与基本素质着手,注重大学生艺术品质与艺术修养的同步发展,担当其综合素质发展的重任。

一 艺术素质要培养的内容

(1)培养艺术素质的品德

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培养艺术素质的审美观念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造型艺术,因它以可视的图型为基础,占有一定的空间,故属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 听觉艺术也称为时间的艺术,它只能听而看不到,主要是指音乐这一艺术,它影响人的因素是声音、音响。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因而它不可能像视觉艺术一样描绘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出来,只能表达一些不确切的情感含义。但音响是一种物理运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的存在,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培养艺术素质的思维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大脑思维时,注意的对象越是处多变的运动状态,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给注意力的一种给养。“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

二 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人文素质

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为核心内涵的艺术教育活动。从社会角度而言,强调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体现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从个人角度而言,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鉴赏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2)通过加强学生艺术修养,激发其艺术审美情趣

在大学美术课堂中,我们应该结合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和文化程度,充分运用生动直观的教材与带有阶段性、连续性特点的艺术作品,深入挖掘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重视研究美术作品及其文化渊源,提升个人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3)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资源,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美术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们展开美术教育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美术课所具有的这一特点。现代社会需要富有探究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科间相关内容的整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顺应时展,同时也是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之一。因此,促进学科相关内容间的整合是加强教育资源的有效方式,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经之路。立足于广泛的社会背景、领略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以美术教育为桥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本体知识和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逐步建立以美术学科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教学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景中多角度探究、挖掘学科知识,以达到促进各学科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认识美术学科的特征、美术表现的相异性以及美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外在趋势,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校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大学生美术学习中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美术教育对学生个性品质与思想情操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作用,这是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是现代美术教育教学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李顺庆,秦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和谐发展[J].艺术探索,2007(04).

[2] 夏蕾.试析高校美术教育对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J].平原大学学,2005(03).

[3] 潘鸿飞.新时期的高校美术教育探索.教育与职业[J].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