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趣的课外阅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如果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然而忽视课外阅读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会使他们成为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因此我们必须慢慢引导学生到江河湖海中去击水冲浪,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从文本的言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与伟人进行心灵的交流,去感悟言语世界的奥秘。那么,怎样培养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更新思想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读课外书是看闲书,长此以往会影响学习。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除了可能考到的知识点,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殊不知,较好的学生,他们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由“例子”到“习题”,由精读到博览,由吸收到倾吐,一句话,由课内到课外,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指导学生熟读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背会了其中的精彩段落,经历了对语言的感知、感悟和积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将学得的语言运用于日常的言语交际中去,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要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语言,历练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的家长、教师也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孩子在繁重的家务负担下没有时间去读书。因此要培养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必须先更新观念,家长和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建立班级图书角
课外阅读,首先应有书可读。在我们广大农村地区,很多学校都没有图书馆或阅览室,学生很少有课外书读。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带领同学们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培养农村初中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农村初中生的书可能很少,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献书、教师捐书、学校借书等渠道,让学生在休闲时间也能与书为伴,以书为趣。在图书角的墙面上,贴上“我要读书”或“好读书、读好书”等读书名言,每学期一换,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多读课外书籍,让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阅读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从而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走上“阅读之路”。
三、举办故事会
通过观察,在七年级时,同学们喜欢看一些漫画书、科幻故事、童话故事和动画片系列丛书,这符合他们的心理、生理特征,为了让学生读有所用,可利用每周课外活动课举办故事会,不规定内容,把课外看到的感兴趣的故事,大胆地讲给同学们听。在故事会上,先在小组里讲,要求小组里成员都讲,再推选一名讲得具体又生动的在班上讲,最后评出“故事大王”。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都会为了在故事会上大显身手主动去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告诉学生,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到了八年级,为了补充课文内容,就要鼓励学生去阅读有关书籍,定期举办不同类型的故事会,如:成语故事会、神话故事会、名人故事会、寓言故事会等。在活动中不仅拓展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持续下去。
四、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到了八年级,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每天尽量少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保证有半小时的看书时间,让他们用心地去看自己喜欢的有益书籍,给他们一个自由思考、赏读的空间,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日积月累记录本,每次看完书后,记下书名、作者、文章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段,写下自己读后的体会、感想。在此过程中,不要忘记激励,每星期一次展评,评选“读书笔记优秀奖”“读书笔记进步奖”,这种激励制度也会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关键词】低年级;家长;兴趣;方法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一二年级,即八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可见,低年级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在低年级就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课外阅读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爱好,一种习惯,阅读的行为会伴随孩子一生。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阅读的能力低,要引导他们进入课外阅读,并不容易,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密切配合。下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指导低年级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几点尝试。
1.家校联系,做好课外阅读的准备。
1.1 家校沟通,提高认识。大多数家长认为,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课外阅读是高年级学生的事情,有的家长甚至认为,看课外书是看闲书,不务正业。因此,只有让家长对课外阅读有正确认识,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力量,学生的课外阅读才可能顺畅、高效地进行。
我利用学校的家长会、家校联系平台,用各种成功的教育案例和教育家的理论研究,让家长们认识到,课外阅读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它更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2 教给方法,有效引导。一年级的孩子,大多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仅靠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如果硬让他们进行独立阅读的话,一个故事,一本书看下来磕磕绊绊的,学生的受挫感会很大, 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必然大受打击。而能最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就是家长了。因为学生的课余时间,家长陪伴最多,在学生接触课外阅读的初期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会较快地进入课外阅读。因此,我建议家长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方法帮孩子一把。有的孩子识字量少,就需要家长多花一些时间为孩子讲故事,在孩子听故事的过程中,巩固生字,认识新的生字;有的孩子的识字量较大,可以让孩子独立阅读图文结合的书籍,家长有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读,阅读一些纯文字的书籍。
1.3 根据需要,提供书籍。每个孩子阅读的“口味”是不同的,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兴趣购买或借阅书籍。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对于刚进入课外阅读的孩子,吸引才是最重要的,家长不要用自己“有用”的眼光来强求孩子看他们不喜欢的图书。
2.激发兴趣,走进课外阅读
低年级学生对书籍的认识还不深,书籍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有趣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负担,一个任务。因此,我利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对书籍产生积极的情感。
利用早读课,每天给学生讲一个故事。低年级的孩子最感兴趣的当然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故事了,而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哪吒传奇故事、阿凡提、青蛙王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都成了我的“鱼饵”。学生的胃口被吊了起来,他们惊奇地发现,原来书籍里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这时,让学生回家找找有没有这样有趣的图书,拿到学校里来,和老师分享一下。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借给老师,老师把自己的图书借给学生。然后,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借阅图书。有了兴趣的指引,再加上“书非借不能读也”,学生就慢慢进入了课外阅读了。
教师推荐书目和学生自选相结合。如果学生的课外读物都是自选的,那么教师难以掌握学生课外阅读的水平,如果都是教师推荐的书目又不能兼顾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化发展。所以我推荐了一部分书目,如《小猪变形记》、《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爷爷一定有办法》、《小猪唏哩呼噜》、《哪吒传奇故事》……同时鼓励学生去看书,找来更多好看的图书来推荐给老师。
在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上,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持续点燃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小小故事会”让学生绘声绘色地和同学们分享故事,“图书推荐会”上学生们纷纷把自己钟爱的图书介绍给大家、“我来续讲故事”,更是精彩纷呈,使我们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能力,“图书漂流会”把个人有限的图书资源流通起来,变少为多。
建立班级图书角,把自己的好书带到图书角,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图书角里,我还设立了读书卡,里面是图书角里的图书名称,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图书的内容,最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这也是老师了解学生阅读水平,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一个途径。
搭设激励平台。在班级的显眼位置,我设立了班级课外阅读之星的评选图。根据读书的数量,一个学期读六本书的学生授予“学士星”,读七本书的学生授予“硕士星”,读十本书的学生授予“博士星”,让学生拥有如游戏过关般的兴趣和热情。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周活动,在活动中,针对教师推荐的几本书进行答对有奖活动,奖品当然是学生喜爱的个性化的文具和好看的图书了。
3.指导方法,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有了家长的支持,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的课外阅读还要有方法的指导。
在阅读初期,我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布置作业,让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内容由孩子选定,爸爸妈妈不能讨价还价(漫画书除外)。过一段时间,我让学生和家长比赛讲故事,鼓励把比赛的成绩报告老师,老师把它上墙公布。
叶圣陶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课外阅读的方法要从课内的阅读开始。我主要教给孩子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内容提炼法。看完一本书后,看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把书本的内容说清楚。
第二,精彩情节说说看,把书中最精彩的情节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如让学生阅读《青蛙王子》这个故事,我让学生扮演青蛙王子和公主的角色,在角色的饰演过程中,体验到了阅读和参与的乐趣。
第三,质疑问难法。书中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哪些地方的情节不够合理,请你质疑问难。如引导学生读《狐狸列那的故事》这本书中的《列那狐偷鱼》故事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列那狐用什么方法偷鱼?它为什么能偷到鱼呢?
第四,批注法。在阅读课上,让学生学会找出好词好句,在有趣、有疑问、有体会的地方做批注。把这种习惯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如果是借阅的书籍,可以做读书笔记。
有了这几种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多一些的理解和感悟,更能把书本的内容内化和运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用书丰富孩子的世界,让孩子的“人生银行”里拥有一笔丰厚的“文化存款”。
一、营造良好的家校阅读环境和氛围
1.安静的阅读环境
在班级我们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两个月更换一次。每天早读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我们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们在家中建立一个图书架,杜绝一切干扰,在孩子读书时不开电视、不上网游戏、不玩麻将,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踏实的读书环境。
2.快乐的阅读氛围
扶持孩子去阅读课外书,家长的引领监督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家长自己沉湎于电视或网络,却呵斥孩子去看书,他们怎会心平气和去读呢?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也要对阅读产生兴趣。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极力孕育“书香家庭”的氛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孩子自然而然会拿起书。最初,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的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去读书,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孩子把书中的故事讲给自己听。如果有空,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感受读书的良好氛围。总之,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读出书中的乐趣,这是促使孩子独立阅读的关键。
二、建立亲子阅读记载本
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
1.合理引导、达成共识
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家访、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的《必须教会少年阅读》《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等重要文章,介绍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介绍智慧型家长重视小孩课外阅读的经验和成果,终于和家长形成以下共识,家
长普遍认识到亲子阅读的重要性和家校共管的必要性,表现出高涨的参与热情。
2.教给方法、激发兴趣
通过宣传,有不少家长理解支持课外阅读,可如何进行亲子阅读还缺少一些方法和技巧。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亲子阅读书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介绍怎样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怎样参与孩子的阅读,怎样为孩子大声朗读、如何创编情节、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如何进行阅读评价……使家长懂得了课外阅读不仅要持久地保持读书的热情,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讲究科学的策略。
3.有效使用亲子阅读记载本
我们给每个学生家庭发放了“亲子阅读记载本”,要求各个家庭写好阅读日记。记录亲子阅读日记有几个用处:(1)家长记录孩子阅读情况,作为与老师交流沟通的一种形式;(2)记录家长与孩子阅读过程中的互动,帮助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力,也给老师个别指导提供信息;(3)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借此逐步训练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也可根据自己孩子的语文水平,选择一种形式写日记。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第一,以“讲”诱导孩子读书。帮助孩子走向独立阅读的内在驱动力是对读书的爱好,而对读书的爱好只有通过读书本身获得的乐趣才能够形成。最初,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的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去读书,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孩子把书中的故事讲给自己听。家长还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家长的讲述、介绍使孩子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孩子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孩子进行同步阅读。
第三,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及时地给孩子提供阅读方法指导,包括如何选择有意义的书籍,如何制订读书计划,如何精读一本书,如何略读一本书,如何作读书笔记等。具体的课外阅读方法有:抄读法、精读法、浏览法。
第四,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和家庭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学校方面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定期开展“读书知识竞赛”,把家长请进教室,一起开展班级读书会,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家庭方面可以进行小型活动,如“家庭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成语接龙”“猜谜游戏”。活动不仅能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方法指导;能力训练
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让学生从沉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了出来。这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但农村中学课外阅读资源短缺,学生的读书兴趣还不够浓,也没有科学的读书方法,语文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此,教师做好精心指导很有必要。
一、让学生有书读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初中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我们教师应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1.鼓励学生购书
我们给学生列出书单,让每一位学生每个学期去购买一到两本名著或比较优秀的书籍,要求他们尽量不要买相同的书,买来后同学之间相互借阅,同班可以相互借阅,不同的班级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阅。这样每个学期一个学生便可读到至少几十本课外书,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阅读量,三年下来,其积累是可观的。
2.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还可以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班内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图书角的书可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教师也可以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来放在班里。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几年下来学生也会读到很多书。
3.向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借阅
农村中学条件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虽小,但也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以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
4.给学生打印美文、佳作
教师经常把优美的文章打印出来,让学生每人都有一份,可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美文、佳作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
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教师也给学生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这些生动的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读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并趁机向学生推荐一些故事书、童话、名著等,让学生自己借阅,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开展活动激兴趣
教师要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可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利用课文激兴趣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我们可把他们作为引子,诱导学生进入名著神圣的殿堂。
4.用评价激趣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
学生仅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只凭兴趣无目的、不重方法地去阅读,其意义和收获也不大,有些学生凭着兴趣随意地不加选择地读,有的读了好片段、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汲取写作技巧,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读书。
1.指导学生读适合自己的书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学生如不加选择地读,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给予指导。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例如,对经典性的书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体会其真情实感,应用细读和精读方法。对于一般性书籍和文章,只作一般了解,可让学生略读或选读,选择其中部分章节或片段进行阅读。
3.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读书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可圈点勾画写批注,可作摘抄,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四、指导学生以读带说促写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积累。但这远远不够,阅读积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综合运用,要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课外阅读可对学生进行一些语文能力的指导训练。
1.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农村的学生往往拙于言辞,处于有话说不出的困窘。因此,除了语文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把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可根据课外阅读材料设计若干个训练方案。
2.写作能力训练
多读的同时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作文训练要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1)写读书心得。(2)仿写、缩写、续写、扩写、改写。(3)鉴赏训练。(4)自由写作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原则;方法
新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程改革更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也就有了更足够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开辟“课外阅读”这片绿洲。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
一、明确课外阅读的任务
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一说法的内涵正是课外阅读的运用功能。学生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方法,这些读书方法只有经常、反复地运用,才能得心应手,真正成为一种阅读的能力。课外阅读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块实验田,提供了展示学生才华的机会。
课外阅读的第二个任务是学习,就是从广泛的课外读物中吸收营养,开阔视野,以达到“以课外促课内”的效能。如《我的战友》一课,战争年代离学生生活相隔太远,如果学生仅仅阅读教材中的课文,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单簿的,对的伟大与崇高的认识也是浅层次,但是如果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物《我的战友》,学生对的事迹以当时战斗的场景有了丰富的感知,他们就很容易体会到战斗环境的环境以及的伟大,从而产生对的崇敬怀念之情。
“积累”是课外阅读的第三个任务。学生的头脑如同一个信息库,只有当学生掌握大量的、丰富的资料,他们的思维才是活跃的、开阔的,才能达到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如泉涌,妙笔生花”。相反,如果没有平时丰厚的积累,学生的内心就是空洞的,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写出优美的作品。因此,进行课外阅读时重视广泛地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思想,才会使学生一天天变得丰厚起来。
二、推荐课外读物的原则
拓展课外阅读应向学生推荐什么读物呢?趣味性是向学生思维推荐读物的首要原则。学生年龄小,不具备辨别优劣能力。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要放到“下水”阅读,然后分门别类地介绍给学生。尤其是读物是否有趣,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共鸣非常重要。很显然,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之乎者也”。富有生活情趣和幻想的故事、有趣的生活小常识、小实验、琅琅上口的诗歌,才是最受学生青睐的。
“广泛性”是向学生推荐读物的另一原则。我们都知道,人只有吸收各方面营养,身体才会健康。读书也是如此。倘若只读一种书,就只能接受一方面的营养,就会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这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一大误区。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只有博览群书,譬如文学、史地、生物、数学等各方面的读物,才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不会成为某一方面的“跛子”。
帮助学生广泛地选择有趣的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读物,学生才能开卷有益,从而促使学生喜爱读书,养成经常读书的好习惯。这种效果是值得每一位教师付出心血的。
三、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同属于阅读的范畴,但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课外阅读一般是精读,重在学方法。而课外阅读一般是略读,重在实践。这是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决定的。但略读并不等于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略读方法一般包括:(1)浏览式阅读。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实施程序可按照“速读――发现知识点――摘记”进行。(2)筛选式阅读,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是按照“目标――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进行。如教学《示儿》一课,可以以了解陆游的生平与南宋的有关史实为目标,组织学生到图书室查阅书目,筛选出有关书籍,再通读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最后精读,筛选有关内容进行摘记或记忆。
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任何一次阅读都不是一种方法的孤立运用,而是多种读书方法的综合,如略读中穿插精读,浏览与筛选并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任何一块阅读都与思考联成一体,如果懒于思索,不肯深入钻研,其结果必然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只会摹仿与抄袭。因此,教师应当把边读边想作为阅读指导的又一重点。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要重视动笔。就是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词句、新知识、新问题、读书心得等要勤于动笔进行记录、整理,以便于积累储存、查阅等。
关键词:课外阅读 兴趣 激发
实践证明,只有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才能做好学生的课外辅导呢?我认为,从培养兴趣入手,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谈几点我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语文课上,我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可适时依据课本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如介绍一些书的精彩片段,或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或依内容设置悬念――把学生引领到相关作品上,从而激发他们主动阅读的兴趣。在学习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阿长虽是鲁迅家的一位保姆,但在鲁迅的眼中"她却有伟大的神力",直到后来鲁迅还一直追忆她,他的散文《朝花夕拾》中,还有对她的描述,你还想了解有关她的故事吗?那么就请你走进这部作品吧!这样的设计,既是作业,又带有一定的诱惑力,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经常向学生讲一些古今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如苏秦悬梁刺股勤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好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巧读书等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这种"名人效应"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另外,对班级中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请他们介绍阅读经验,谈论阅读带来的快乐,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有些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佳词妙句,人生感悟,精辟哲理等运用到写作中来,我及时地给予表扬,这些学生情绪更加高涨,且其他学生也效仿着纷纷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三、巧用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大多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吸引学生的故事片段,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演讲,那些被激化,被渲染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学生带入到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在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之时,教师戛然而止,告诉他们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后面的内容更加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这些精彩的故事片段调动了学生的胃口,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诱导学生主动寻书来读。如向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等名著,就可以给学生讲述几处精彩片段,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在辅以读书方法指导,完成对名著的导读。
四、大量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大量的课外阅读后,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掌握了许多精词妙句,他们此时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获得成就感。如在学校的板报、墙报、以及手抄报中,设"采蜜集""知识角"等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逸闻趣事,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相互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课外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阅读热情。
此外,平时可适当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如: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童话故事改、续写,经典诵读状元评选等活动,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多读书。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也给校园带来了许多乐趣。
五、营造班级读书气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对策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如何在新标准的指引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探究与深入总结。下面我根据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肤浅看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浓厚。目前高年段小学生只有极个别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从对课外阅读持不喜欢态度的三位学生的问卷中发现:两位学生每天几乎不读课外书,尽管父母都赞成课外阅读,家中也有较多书籍,但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从问卷的主观题看,其中一位学生在20个所列书目中,看过的有《昆虫记》、《名侦探柯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侧重轻松趣味性读物。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类型,86%的学生都喜欢阅读以文字为主,配有一些插图的课外读物,有9%的学生对全是文字的读物抱有兴趣,这充分说明小学高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令人满意的。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依次为:科普类(18%)、动画卡通类(12%)、学习辅导类(14%)、有趣的故事类(23%)、文学类(20%)和其他(12%)。可见在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中,有趣的故事类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文学类,所选类型丰富多样,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2.学生阅读习惯。目前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很少有做笔记的习惯,只有极少数会“做很多笔记”。知识的吸收如食物的吸收一样,必须经过消化,而事理的领悟则必须借助思考。这一点不少学生忽视了,这是缺乏指导的结果。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在大量的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才能养成。在每天的课外书阅读时间上,多于一小时的比例只有16%,主要是在半小时左右,每天看十分钟左右的占大多数,进一步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有效进行,而学生业余自主选择并进行阅读的阅读时间较少。
3.课外阅读的影响因素。课业负担过重,没时间是目前影响学生的最大因素。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大大小小的考试早已让学生疲惫不堪。不感兴趣和没有书源目前还存在较大影响。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专用的书刊阅览室,但是对学生的开放时间难以保证,因此阅读需求难以满足。学生非常希望老师给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数据统计显示“希望老师推荐书目”的学生达63.82%。
二、对策与建议
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阅读,语文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会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石,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希望的。那么针对现状,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有效地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自主习惯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针对课外阅读兴趣较高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主体参与性阅读活动。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教师的重要工作便是以活动促阅读,将阅读兴趣转化为自觉阅读的动力。
首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学生阅读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因人而异。开设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不求统一,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从而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课外阅读中。
其次,教师可定期组织一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开展竞赛,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口头作文赛等,内容选自读过的报刊,让学生在阅读中进一步增强语感。而且可以自办小报,让学生在小报中展示积累的好词、名段,交流读书心得,介绍写作技巧。除此之外,还可以办展览,每学期开展三次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检验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2.针对课外阅读内容多元化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调查表明,小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虽然现在社会上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很多,但要他们独自选择适宜的课外读物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不妨首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指导其选择不同的课外读物,其次根据语文教材内容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逐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3.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学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读。读了《倔强的小》,让学生查找有关的文章读。如果课文是节选的,可找原文阅读。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好书,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再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活学活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中,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针对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足的特点,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课堂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A-0038-02
阅读有永恒的乐趣。古往今来,人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知疲倦地阅读,皆因阅读乐趣无穷。当读者从阅读之中获取新知时总是抑制不住那份欣喜若狂,生活因此增添了一份别样的光彩。这样,读书、新知、生活就巧妙地联系在一块了。然而对于稚气未脱的儿童来说,体会阅读之奇妙似乎就困难许多了。因此,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阅读兴趣,还须注重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重点在于激起他们对知识、生活的好奇心。换言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要将课堂内外相结合,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唯有如此,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才能事半功倍。
一、课堂之上阅读知识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首先得从课堂教学开始。课堂教学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只有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才能构筑起完整的阅读体系。我们切不可忽视课堂阅读的重要性,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分开来。若能在课堂之上激起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再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无疑将大大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为此,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课前阅读引导学生思考
结合课堂阅读内容,适当安排学生开展课前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知识想象,这可以为课堂阅读有效进行奠定基础。以教授《荷花》一课为例,笔者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作者叶圣陶及有关荷花的资料。学生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获取相关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们对叶圣陶先生的生平,荷花之生物习性及其背后蕴藏的象征意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知识面。另外,学生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不少问题,诸如叶圣陶先生为什么要写《荷花》这篇文章?荷花为什么代表着纯洁情操呢?这就说明课前阅读让学生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还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探索。
(二)课堂阅读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是进行阅读指导的基本阵地,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精彩地诠释课文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寓乐于教”实属必要。他们对童话、寓言、神话等图文并茂、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的书籍十分感兴趣。结合这种特点,笔者在课堂上将课文内容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讲给他们听。讲故事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当学生们沉醉在故事中时讲述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欲知后事如何,课外书里可以找到答案,而且会找到更多有趣的故事,这样就会激起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此外,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们突破知识面狭窄的局限,可以让学生们共享课前搜集到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从而让他们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课后推荐经典书籍
课后阅读是课前和课堂阅读的必要补充与延伸。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应该为学生精心推荐读物, 帮助他们选择经典。在学完拼音之后,可以向低年级儿童推荐一些如《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经典名著。让他们自己通过拼音进行文字阅读,从跌宕起伏的故事中领悟真善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推荐的课外读物也要适时跟进。但是,课后推荐经典书籍必须是那些可读性强、趣味性浓,能够激发小学生好奇心的作品。广泛的阅读可以让孩子们感触时展脉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课堂之余阅读生活
除了将课堂教学与阅读兴趣培养结合外,还得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平面知识立体化,将课文内容生动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阅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课堂阅读主要挖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课堂之外的阅读兴趣则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课堂外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视听与阅读相结合
可利用班级活动闲暇之时,组织孩子们观看一些根据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如《哈姆雷特》、《茶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引导学生们观看完影片后将原著与影视作品进行对比,让他们发现艺术创作魅力的同时,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根据这些经典著作创作剧本,并在班级活动时进行表演。通过阅读与表演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们感受经典,从而对原著产生兴趣。
(二)交流读书体验
随着阅读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因此,有必要为他们创造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进行阅读交流。他们在交流课上不仅交流读书的方法,还对作品的观点、语言等进行品评。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可以通过各抒己见,在观点碰撞中提高自己。因为,学生们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不仅会仔细阅读原著,还会翻阅与此相关的书籍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和充实。
(三)家庭阅读是课外阅读的重要阵地
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相反,家庭则在这个方面更为灵活。家长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还提供一个让学生和家长互动的机会。家长的参与使得学生课外阅读具有延续性,真正让阅读从兴趣成为一种习惯。而且,通过学校向家长发起倡议,得到了很多家长的支持。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的家庭没有这种条件,那么则需要老师平时为这些学生多提供阅读资源。
(四)观察社会
知识源于生活实践,它从生活中来,又必须回馈生活。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往往会促进阅读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记录下来。引导他们对国家大事予以关注,让他们学会关怀社会,观察社会,了解国情,可以让学生们获取大量的信息,这无形当中让学生加深了对书籍知识的了解。另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社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而为寻找答案而加强阅读。所以说,挖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社会这本厚厚的书籍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学生也最容易理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资讯对于人们的生活愈加重要。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需要从低年级开始加强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而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则要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方面着手,直接经验就是让学生们在阅读当中产生对文本知识的兴趣,间接经验则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两者互相配合才能真正完整发挥阅读的功能,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一、小学中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现象
一是阅读量不够,缺乏阅读的兴趣;二是方法不科学,阅读质量不高,内容不够丰富。
为什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家都很重视课外阅读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这样“病态”的课外阅读呢?究其根源,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二是教师“大语文教学观”的意识不强,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自己;三是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虽说课外阅读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须承认: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外,是由学生回家完成的。因而,教师对课外阅读掌握起来就有些困难,这也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
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
(一)、为孩子推荐优秀课外阅读内容。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只有教育学生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好书中受到劳动美、人物美、社会美、自然美的感染和陶冶,才能认识真、善、美,才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是坏书,不可以读,为什么,并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1、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上下五千年》等等。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一般来说,小学生最喜欢读内容是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体裁是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故事、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从年龄上说,中年段学生较喜欢读配有插图的故事以及喜欢读历史题材的传记、小说等,从性别上说,女生喜欢读童话、民间故事为多,男生喜欢读科幻小说、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从满足其喜读欲入手,向学生推荐引读。
3、结合课文学习推荐选读。
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昆虫记》,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
4、教会学生找到自己适合的课外读物。
由于课外阅读经验的缺乏,很多学生不知该如何选择图书。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要单纯地帮其找书,而是把找书的方法告诉学生,让他自己去找。
5、根据《课程标准》上推荐的内容去引导选择。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在规定各学年段阅读量的同时,也特别推荐了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去选择阅读,教育部也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定书目的系列丛书”。这些作品文质兼美,是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美味佳肴。
6、组织订阅少儿报刊。
少儿报刊上的内容是编辑精心编选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典范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爱读的有关报刊,例如《小诺贝尔》、《少年文艺》、《儿童画报》、《七彩语文》等,及时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课外读物,进行统一的阅读指导。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少。因此,无论从提高读书效率,还是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特点来看,都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1、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学会阅读评价
3、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
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造读书环境,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以读书读报为背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巩固和扩大阅读效果。一方面结合教学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