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美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唇部护理步骤
清洁:先将沾湿卸妆液的棉片轻轻按压在唇上5秒钟,再将双唇分为4区,从唇角往中间轻拭。褶纹里的残妆,可用棉花棒蘸取卸妆液细细清除。
去角质:选用针对唇部推出的去角质产品,如清爽的薄荷配方,在清除死皮的同时,又具修护作用,每月做1次。注意:已经受损的嘴唇不能进行。
按摩: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上唇,大拇指不动,食指以画圈方式来按摩上唇,注意动作轻柔;再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下唇,食指不动,轻动大拇指来按摩下唇。然后相反方向有节奏地按摩上下唇,反复数次,这样可消除或减少嘴唇横向皱纹。最后轻拍嘴角部位,可减轻嘴角纹。
敷唇膜:用热毛巾敷10分钟后,擦去唇膜。每周可做1~2次唇膜护理。
唇部保湿是重点
唇部的角质层很薄,细胞间缺乏天然保湿因子,皮脂腺和汗腺也都很少,所以时刻都面临着干燥和老化的危险。所以重中之重就是,每天坚持使用保湿产品。此外,唇部防晒不能忘。如果能每天坚持用指腹轻按双唇进行按摩,则唇色更显娇嫩。注意:
1.嘴唇再干也不要舔: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在水分蒸发后,唇上的淀粉酶成分会加重其干燥,导致“越舔越干”。
2.忌食过辣食物:辛辣食物会对嘴唇产生刺激,使其干燥恶化。一些食物如干辣粉等,会强烈地刺激唇部黏膜。
3.嘴唇起皮不要撕:有可能将唇部撕伤,建议先用热毛巾敷3~5分钟,然后用柔软的刷子刷掉唇上的死皮,再涂护唇膏。
4.使用唇膏要得法:在出门涂口红前和睡觉前使用具有良好保湿修复功能的润唇膏,再用柔和的面巾纸轻压唇部,达到双倍功效。
DIY唇膜吧
或许你一直都觉得用唇膜似乎有些奢侈,那么不如就DIY唇膜吧,便宜实惠更润唇。利用各种食材自制的唇膜,材料天然不伤皮肤。
橄榄油蜂蜜唇膜(推荐对象:一到寒冬的大风天气,嘴唇就干裂者)
材料:维生素E2滴,橄榄油2滴,蜂蜜1茶匙
做法:1.取适量橄榄油和蜂蜜倒入容器中。
2.滴入维生素E2滴(从胶囊里面取),混合调匀。
3.用刷子在双唇上涂抹厚厚一层,敷约15分钟。
莲藕粉唇膜(推荐对象:嘴唇容易上火,一吃辣椒就红肿者)
材料:莲藕粉适量,水少许
做法:1.将莲藕粉加适量水调成糊状。
2.洗净脸后,将混合的敷料涂于唇部,敷约15分钟。
酸奶柠檬汁唇膜(推荐对象:内火旺盛,嘴唇干燥起皮者)
材料:酸奶少许,柠檬汁2滴
关键词:中医美容学;案例式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056-02
《中医美容学》是将美学理论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来研究医学人体美并且运用中医方法来直接维护、修复、改善与塑造人的形神美的理论与方法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美容学》具有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因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在课堂中发挥教学的主体地位,因此笔者对本门课程进行了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尝试,以充分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教学过程作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来进行,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实践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式的思维方法。
一、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方法
案例式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具有“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方法的优点,又符合医学教育本身的特点。在医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与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操作技能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具体教学过程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选取并设计与教学单元内容针对性强的案例。这些案例既要与临床要求紧密相关,又要与所学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同时还要注意难易适中,避免与课本所述主证完全一致。此外,在讲授部分青少年多发病、常见病时,还可利用学生自身的资源。在上课前一周,教师将准备好教学的医案发给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认真研读医案,独立思考,可以查阅相关医籍或借助工具书。
2.在学生独立进行研读医案的基础上,自由组合成三四个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小组讨论不拘泥于形式,学生们可以在讨论中交换观点、交流想法,进行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对医案所述病症的辨证分析,群策群力,合力制定出完整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案。
3.课堂上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式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式教学中最精彩的阶段。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地提出辨证施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可以就不同的辨证观点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学习和完善,不断修正自己小组的观点和意见。随后教师首先对各组的学生所表述的观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点评,然后介绍该病案的正确的辨证施治过程,且往往还会有二诊、三诊的病症变化以供学生当堂讨论。目前中医美容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中药、针灸、推拿按摩、导引气功、药膳食疗等,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根据辨证结果选取适当的治疗方案,既可以为单一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为多种方法配合应用。如果是在学生中征集到的病例,还可以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将讨论结果付诸实践,对其进行临床治疗,最后结合临床治疗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更能加深学生对临床病例的掌握程度。
4.最后,教师对学生本次课程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予以纠正,并对学生的一些闪光之处予以说明、进行表扬;然后对医案所描述的病症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回顾,并将教师自身或其他医师的临床诊疗经验进行分享。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中医美容学的案例式教学。
二、案例式教学的效果
案例式教学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因而进行案例式教学的课堂既是学生各抒己见的考场,也是教师展现知识与才华的舞台。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案例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兴趣集中到进行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分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准备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综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进行病案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取不同小组的不同见解,一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分析疾病,另一方面可以使其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差距,提高其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
2.锻炼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课前对医案的认真研习,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一方面使学生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尤其在分组讨论的准备环节,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对医案所涉病症的中医理论及相关知识点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在讨论过程中不断巩固所学的中医理论及相关知识点,同时在分析中又锻炼了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医案数诊连贯的综合讨论和讲解,让学生能真实、完整地掌握现代中医诊疗病患的完整程序,感受到中医美容方法的确切疗效,并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美容的兴趣,增强对学习的信心。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深刻体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内涵。教师想要讲好一堂课,必须要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及较强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临床技术水平,同时不断地接受继续再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并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科领域内的新观点、新技术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梳理学生的不同观点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由此,使教师的教学艺术得到很大的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
4.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的讨论,改变了传统中医美容课堂呆板的讲解形式,使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富有了趣味性、生动性,变得易学、易记,同时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真正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在讨论过程中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指导思想,使教师由“教”向“导”进行转化,即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更加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医美容学时感到轻松、直观、有临证感,并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近年来,随着中医美容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美容这一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美容方法,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因此对从事中医美容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中医美容的教学法也应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超越。中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是当今市场的需求,也是我们所从事的中医美容教育应着力培养的目标。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思索、探讨中医美容学的教学内容应如何设计才能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以期培养出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目前我们所采取的案例式教学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还仅仅是初步的尝试,还有待于在教学效果、目标实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和改进,但毕竟已初步取得成效,受到学生的赞誉,也为中医美容教学法的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希望。因此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探索更加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从而将中医美容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美的文化和中医美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宁.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
[2]陈骥,吴曦,胡幼平,等.案例式教学在《刺法灸法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针灸,2013,33(3):276-278.
[3]张明,李丽琼.对中医美容专业发展的思考[J].光明中医.2012,27(5):1033-1035.
对于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众多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对如何处理中西文艺理论和中西美学的关系问题,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前期著述,1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就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尝试以朱光潜的前期代表作《文艺心理学》(1936年开明书店首版)为例,分析其美学观的生成逻辑和内在构成,考察他在融会中西美学思想成果进行自己学术开拓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对我们在新世纪里建设和发展中国现代美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直觉说与静观自得
“直觉说”是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133229.COM《文艺心理学》20余万言,涉猎美学和文艺理论中许多重要问题,其核心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他认为所谓美感经验,“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所说的“形象的直觉”。朱光潜正是在对“形象的直觉”的探讨中,确立了自己前期美学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那么,朱光潜是怎样阐释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的呢?
不论是在艺术中或自然中,如果一个事物你觉得美,它都能在你心中呈现出一种具体情境或一幅有趣的画面,而你的心眼在欣赏的霎时,必定被这种情境或画面所霸占,使你聚精会神地领略它的情趣和意味,以至把它以外的其他事项都暂时忘去。这种在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时的心理活动,就是美感经验。在这个经验中,心所以接触事物的是“直觉”,而物所以呈现于心的是“形象”。因此美感经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形象的直觉”。
本来,一件外界事物被人的心灵感知,除了它的形象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相关的因素,如成因、效用、价值等等;人们把握一个事物,除了用直觉以外,还要用知觉和概念等等。但是,直觉是对于个别事物本身的知,是“审美的知”;知觉是对于诸事物关系的知,是“名理的知”。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而不是知觉和概念;物所以呈现于心者是它的形象本身,而不是与它有关的其他事项。因此,朱光潜指出:“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全部精神都聚会在一个对象上面,所以该意象就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2这段话,可说很好地概括了《文艺心理学》第一章谈美感经验的要义,即美感经验就是不带实用目的、不用概念地对形象的凝神观照;超概念、超功利的直觉静观状态,是美感经验的最大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朱光潜阐述的是克罗齐的理论,但决非对克罗齐思想的简单译述和介绍,而是结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实践进行中国化的解说。朱光潜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境界。在凝神的境界中,我们不但忘去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并且忘记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在上文把美感经验中的我和物分开来说,只是为解释便当起见,其实美感经验的特征就在物我两忘……物我两忘的结果就是物我同一”。3朱光潜还别具匠心地用欣赏古松来说明形象直觉的特征,一下子拉近了西方理论和中国读者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和易于接受。他用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时同”,来说明美感经验发生时的心理活动状态,既贴切生动,又富有艺术韵味,让人一读便心领神会。
当然,这也给《文艺心理学》对克罗齐理论的介绍带来另一问题,即如意大利汉学家马利奥•沙巴蒂尼所说的那样:表面看来《文艺心理学》采纳了克罗齐的学说,但实质上朱光潜并不是克罗齐的虔诚信徒,其援用克罗齐的术语和理论(如“直觉说”等),往往不符合甚至歪曲了克罗齐的本意,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4
确实,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并没有纯客观地介绍克罗齐的理论。比如克罗齐鲜明反对用心理学学说来解决美学问题,而朱光潜恰恰“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做心理的事实去研究”。再如克罗齐认为直觉是文艺创作的惟一动力,即使有判断,这种判断所起的作用也是远远低于直觉并应当服从直觉的。他甚至说:“判断,哪怕是最简单的判断,没有基本感觉也是不可信的。”5可是,朱光潜明确反对这种看法。他说:“在艺术活动中,直觉和思考更递起伏,进行轨迹可用断续线表示。形式派美学在这条断续线中取出相当于直觉的片段,把它叫做美感经验,以为它是孤立绝缘的。这在方法上是一种大错误,因为在实际上直觉并不能概括艺术活动全体,它具有前因后果,不能分离独立。”6显然,在朱光潜看来,直觉只是凝神观照某一事物形象或创作过程中意象涌现的一刹那现象,在它之前和之后,种种抽象的思考、判断及道德、政治的观念等,都会对文艺创作发生作用。这与克罗齐把直觉看做统领整个创作过程的看法,实在是貌合神离,大异其趣。
这种状态的出现,远非像有的研究者轻率所言:朱光潜“误解克罗齐”,“首先得归咎于他自己下的功夫不够。”7其实,朱光潜撰写《文艺心理学》,立意并非照本宣科地介绍克罗齐的美学思想,而是借用克罗齐的“直觉说”来构筑自己美学大厦的思想材料。他选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是因为该说兼顾了物与我两个方面:形象为对象,属于物;直觉是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其内在含意正与中国传统里“静观自得”、“物我两忘”思想相契合。
因此我们认为,朱光潜对克罗齐的误取(误解),是结合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自己理论创新的结果。这是一种正常且积极的文化流播和传承现象,不应胶柱鼓瑟地用是否与克罗齐原来思想相一致来判断得失,而应看到其灵活吸收外来文化,着眼学术创新的积极意义。
二、距离说与超然物表
美感经验的特征是形象的直觉,其要点在于从现实生活的羁绊中超脱出来,把世界当做一幅图画去欣赏。如何摆脱实用目的,实现这种超脱?在朱光潜看来,关键在于“把世界摆到一种距离以外去看”。8于是,他援用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美感经验理论作了进一步论证。
距离说的要义在于,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把人与物之间由实用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使人们虽然置身于实用世界里,却可以用非实用的眼光,把现实生活当做审美对象去欣赏。正如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里所说:“一个普通物体之所以变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离而使人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使某一现象或事件得以超出我们的个人需求和目的的范围,使我们能够客观而超然地看待它。”9
朱光潜之所以要引入“距离说”来阐述美感经验,带有明显的补充和完善“直觉说”的意图。他认为,克罗齐派形式主义美学把审美经验从生活的整体中剥离出来,并将其纯粹性和独立性过分夸大,既无法解释审美经验是怎样产生和维持的,又无法解释生活作为整体以何种方式对审美经验发生影响。而“距离说”的重要优点在于,它关注构成审美经验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关注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譬如,克罗齐认为:人都有直觉能力,因而“人是天生的诗人”。每当人直觉一个形象和意象时,他就是一个“审美的人”,而与“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涉。10在朱光潜看来,“审美的人”与“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只是在理论上可分,在现实中三者是同一个人,根本无法分割。“形象的直觉”即美感经验之所以会发生,作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之所以会显出“审美的人”的一面,关键在于他对现实生活采取了一种审美态度,即在心理上与对象拉开一段“距离”来观照它。
由此,朱光潜用“距离说”来补充“直觉说”,就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他解释了审美直觉发生的先决条件,使被克罗齐抽象化片面化的“直觉说”,回到了生活实际中去;另一方面,他对“距离说”的阐述,也拓展了该说自身的意义。本来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时,其目的只是为确立审美活动中的非功利性质,“他好像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理论打破了形式主义美学的狭隘界限,扩大了艺术心理学的范围,使之能包括比抽象的纯审美经验广大得多的领域”。而正是在朱光潜的阐发中,距离说的意义“已经扩展到了他(布洛)所不可能预见的程度。”11朱光潜用“距离说”去补充“直觉说”,可说既引申了直觉说,也充实了距离说,使审美经验研究提升到一个更加完善的新层次。
朱光潜在论述“距离说”时,做的另一项很出色的工作,就是运用大量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艺实例,对“距离说”作了跨文化的阐发,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艺现象有了新的认识。朱光潜论道:“就我说,距离是‘超脱’;就物说,距离是‘孤立’。从前人称赞诗人住往说他‘潇洒出尘’,说他‘超然物表’,说他‘脱尽人间烟火气’,这都是说他能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反过来说,‘形为物役’,‘凝滞于物’、‘名缰利锁’,都是说把事物的利害看得太‘切身’,不能在物和我中间留出‘距离’来。”12他还举例说,“《西厢记》写张生初和莺莺定情的词是:‘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这其实只是说交媾,‘距离’再近不过了。但是王实甫把这种的事迹写在很幽美的意象里面,再以音调很和谐的词句表现出来,于是我们的意识遂被这种美妙的形象和声音占住,不想到其他的事。”13在这里,朱光潜用中国传统文人推崇的“超然物表”、“潇洒出尘”、“脱尽人间烟火气”(脱俗)的人生境界,既对“距离说”的要义作了准确生动的阐述,又使“距离说”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嫁接中长出了更为繁茂的枝叶。至于他分析《西厢记》的唱词如何以幽美的意象与和谐的音调来制造“距离”,使其所表现的事让人感到“雅驯”,并以孔子论《诗经•关雎》的评论“乐而不,哀而不伤”来加以解说,更是观点新颖,开人眼界。这实际上揭示了不同文艺形式由于表现生活的方式各有特点,因而它们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也有远近之别。这是一个颇有学术张力的见解,值得进一步挖掘和细化。
更为精彩的是,朱光潜以”距离说”为理论依据,对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京剧等)的价值作了别具慧眼的论述。他指出:中国新近艺术家看到西方艺术的技巧很完善,画一匹马就活像一匹马,布一幕月夜深林就活像月夜深林,以为这真是绝大的本领,拿中国艺术来比,真要自惭形秽。其实西方艺术本来固然有长处,中国艺术本来也固然有短处,但长处并不在逼近自然,短处也不在不自然。现在西方真正的艺术家并不着意在“妙肖自然”方面下功夫,而是向一个新方向走。这个新方向完全是反写实主义的。后期印象派的大师塞尚是最好的代表。14这里,朱光潜从艺术发展演变的角度,以西方现代派艺术崛起的事实,说明逼真地模仿自然并不是艺术的佳境,而注重艺术与现实拉开距离,注重作品的“形式化”,才是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由此,朱光潜特别指出:“从欧洲艺术的新倾向看,我们觉得在这里应该替中国旧艺术作一个辩护。骂旧戏拉着嗓子唱高调不近情理的人们,如果看到瓦格纳的歌剧,也许恍然大悟这种玩意儿原来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如果他们再稍稍费点功夫研究古希腊的剧艺,也许知道带面具、打花脸、穿高跟鞋,也不一定是野蛮艺术的特征。在图画雕刻方面,远近阴影原来是技巧上的一大进步,这种技巧的进步原来可以帮助艺术的进步,但是无技巧的艺术终于胜似非艺术的技巧……看到吴道子的人物或是关同的山水而嫌他们不用远近阴影,这种人对于艺术只是‘腓力斯人’而已。”15这段话极可注意的有两点:一、自上世纪初大量输入西方新文化起,中国思想文化界掀起了一股激烈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受其影响,文艺界不少人对传统旧戏和国画等,都持否定态度。如傅斯年、、欧阳予倩等当时都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中国旧戏及其他艺术进行猛烈抨击。16这种看法是当时时髦而流行的见解。朱光潜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运用西方美学理论(布洛的“距离说”)发掘中国传统戏剧和国画的美学价值,指出它们与实际人生拉开距离,不重外形毕肖而重虚拟神韵的表现方法,不仅不应该否定,而且应该发扬光大,因为它们展示了现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二、从20世纪艺术的演进历程看,正像朱光潜当年所说的那样,现代绘画和戏剧明显呈露出夸张、变形、抽象化、虚拟化的倾向。这倾向与中国传统国画和戏剧讲究神似及程式的表现方法之间,其相通、类似、耦合的成分越来越多;中国国画及戏剧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的独特地位和独特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朱光潜在70多年前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片贬责声中,能独辟蹊径地发掘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价值和现代因素,不仅显示了卓越的学识和理论勇气,同时也为中西文艺理论和美学的跨文化互释和沟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移情说与物我同一
在探讨“距离说”时,朱光潜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就超脱目前实用的效果说,科学家也和艺术家一样能维持‘距离’。”科学家研究事物,必须在心理上与对象拉开距离,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丢开,以“客观的态度”去冷静地看待事物。那么,艺术家的“超脱”和科学家的“超脱”有什么区别呢?
在朱光潜看,科学家的超脱是彻底的,须超脱到“不切身的”的地步;而艺术家一面要超脱,一面又必须和事物保持“切身”的关系。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科学是不带情感的纯重客观的活动,而艺术却是不能脱离情感的最重主观的活动。因此,美学上的“所谓‘距离’,是指我和物在实用观点上的隔绝,如果就美感观点说,我和物几相叠合,距离再接近不过了。”17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分辨。而要使这分辨得到有力的说明,即为什么文艺家一面要和实际生活拉开“距离”,一面又要和它保持“切身”的关系,则不得不进而讨论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特点和作用问题。于是,《文艺心理学》紧随“心理距离”之后,对“移情作用”作了探讨。
“移情作用”在德文中的原文为“einffühlung”,意思是”把情感渗进里面去”。最初采用这个词的是德国美学家劳伯特•费肖尔,美国试验心理学家兼美学家立普斯对“移情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因而学术界多把“移情说”和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在立普斯看来,移情作用是一种外射作用,就是把我的知觉和情感外射到物的身上去,使物具有某种“人格化的解释”。他在《空间美学》这部书里,举古希腊建筑中的“多利克”石柱为例,对移情作用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依朱光潜看,立普斯对“移情作用”的阐发并不完善。在立普斯那里,移情作用只是一个“单向外射”的过程,只是主体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朱光潜认为,移情作用其实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面主体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上去,另一方面又吸收外物的姿态和精神。比如观赏一棵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清风亮节的联想,……我就于无意之中把这种清风亮节的气概移置到古松上面去,仿佛古松原来就有这种性格。同时我又不知不觉地受古松的这种性格影响,自己也振作起来,模仿它那一副苍老劲拔的姿态”。18朱光潜认为,这种一面“推己及物”,一面“由物及我”的双向交流,才是“移情作用”发生的实际情况。
朱光潜所以对“移情说”能做出这样的阐释,所以能在立普斯单向外射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物我双向交流、物我互相交感的论点,关键在于综合吸收了谷鲁斯的“内摹仿”理论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观念。
谷鲁斯是比立普斯稍晚的另一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美学的德国学者。他认为人的感知活动多以摹仿为基础,但一般摹仿与审美摹仿各有特点。一般摹仿大半外现于筋肉动作,如看见圆形物体时,眼睛就摹仿它作一个圆形的运动;寺钟响时我们的筋肉也似一紧一松,这是摹仿它的节奏。审美摹仿与此不同,它大半并不外现,只是一种“摹仿”。所谓“内摹仿”,就是人在观赏外物时,用内心的意念活动去摹仿对方的姿态或运动。这种摹仿所产生的,在谷鲁斯看来,“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纯粹的审美欣赏”,正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内容。
本来,立普斯的“移情说”偏重由我及物的一方面,谷鲁斯的“内摹仿说”偏重由物及我的一方面,两者各执一理,彼此独立。朱光潜比较它们的短长,吸收两者的合理内核,指出移情作用不仅在“由我及物”的外射,而且在“由物及我”的影响,是“物我交感”的双向交流。这就在两者取长补短中避免了各自的偏颇,使理论本身更趋完善,在比较综合中显示了自己的探索和创造。
朱光潜对“移情说”做出物我双向交流,物我互相交感的论说,还与他吸收中国传统思维中“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思维的一大特点,就是从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层面,把包括人自身在内的宇宙万物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庄子说:“天地与我并在,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董仲舒更是认为天与人可以互相交感,提出了“天人感应说”(《春秋繁露》)。朱光潜在《谈美》中阐发“移情说”,就以庄子与惠施的对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为全篇导引,说明移情作用不单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时也把物的姿态吸引于我。真正的美感经验“都要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移情作用最容易发生。”19
朱光潜还以中国书法为例,说明移情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他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迹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20书法在中国向来自成艺术,和国画有同等的身份。可是上世纪初西方文化汹涌而来时,有人看到西方艺术史中并没有书法的位置,所以否认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朱光潜认为:“其实书法可列于艺术,是无可置疑的。”21为此,他不仅从书法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即从移情的角度对书法的艺术特征作了充分论证,而且通过对中国书法抒情性特点的阐释,使来自西方的移情理论扎根于中国最为普及的书法艺术的土壤,因而也更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为什么许多西方美学理论虽经别人多次介绍,仍难以被中国读者所认同。为什么一些西方理论如“直觉说”、“距离说”、“移情说”、“内摹仿说”等等由朱光潜引入后,很快就能在中国流行开来?关键就在于他结合中国传统文艺的实际对西方美学思想作了新的分析,并在这分析中包含着新的理论升华。
四、移花接木,为我所用
《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部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和美学史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名著,其最大特点是做到了两个结合:一、美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二、西方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论的结合。
就第一个结合而言,该书从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出发,认为美感经验起于对观赏对象不带实用目的的无所为而为的凝神境界;而这种凝神境界的产生必须与现实人生拉开距离,自然引出“距离说”;同时凝神境界又是物的生命和我的生命往复交流的结果,所以带出“移情说”和“内摹仿说”。在这里,克罗齐的“直觉说”为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奠定了美学基石;而布洛、立普斯及谷鲁斯的“距离说”、“移情说”及“内摹仿说”等,则为朱光潜揭示审美活动的微妙心理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朱光潜运用“直觉说”将文艺心理研究提升到美学境界,同时又用“距离说”和“移情说”等,将美感经验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阐释得头头是道,给人启发良多。抽象的美学理论和具体的心理分析相配合,使两者构成了内在互相说明的自足的理论系统。
就第二个结合而言,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原汉学系主任马利奥•沙巴蒂尼早就指出: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所以较多接受克罗齐美学的内容,主要是他从克罗齐美学中发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契合的东西,尤其是适合道家美学精神的概念和理论。因而从根本上说,《文艺心理学》是移西方美学思想之花,接中国传统道家文艺思想之木。22对于沙巴蒂尼“移花接木”的说法,朱光潜自己也是首肯的。只不过说他在中国传统中接受的不止是道家的思想,主要还是儒家的影响。23这里所说的“移花接木”,实际上就是谈中西美学的结合问题。对此朱自清当年读《文艺心理学》时,就特别称道说:“书中虽以西方文艺为依据,但作者并未忘记中国;他不断地指点出来,关于中国文艺的新见解是可能的。……譬如,‘文气’、‘生气’、‘即景生情,因情生景’,岂不都已成了烂熟的套语?但孟实先生说文气是‘一种筋肉的技巧’(第八章),生气就是‘自由的活动’(第六章),‘即景生情,因情生景’的‘生’就是‘创造’(第三章)。最有意思的,以‘意象的旁通’说明吴道子壁画何以得力于斐雯的舞剑,以‘模仿一种特殊的筋肉活动’说明王羲之观鹅掌拨水、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书法(第十三章)。……更重要的是,从西方近代艺术反写实主义的立场为中国艺术辩护(第二章),他是在这里指出一个大问题。”24朱自清的评价,在当时就得到不少著名学者的呼应。向培良特别赞赏朱光潜联系中国传统文艺实际来阐述美学理论,说在中国学者自著的美学著作中,“能以卓特的见解,自成一家之言的,要不能不自朱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始”。25张景澄认为:“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若以中国作品作为针对的鹄的,在国内尚无其人,这本《文艺心理学》可说是阴天里掀开一片蓝天了”。26《文艺心理学》在介绍西方美学理论时,确实融会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传统文艺实际,作了许多开人眼界的论述。这样做不仅把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学许多直觉顿悟式精彩思想,熔铸到经过批评综合接受过来的西方美学和文艺学概念系统之中;同时也让西方美学和文艺学概念的意义和价值,在中国文艺传统和审美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确认,从而为寻求跨越不同文化系统的人类共同美学规律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因此,有的学者否认朱光潜在沟通中西美学方面的贡献,说“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所进行的美学活动,只是在中国做西方美学的普及工作”,“《文艺心理学》等都只是介绍西方一些美学流派的观点和思想。”27|这不是对原著没有认真细读,就是有意曲解和抹杀客观存在的事实。
《文艺心理学》所以能在介绍西方美学的过程中,对中西美学及文艺思想的比较和互释做出突出的成绩,关键在于朱光潜不论对中国传统国学还是西方学术文化都有深厚的根基和透辟的体认,堪称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一代大家;在于他青年时代就形成了以中国艺术精神为底蕴的审美情趣,以及“广泛参较”、“兼容并蓄”的文化心态;28更在于他面对西方文化潮流席卷而来时,鲜明地反对囫囵吞枣、盲目摹仿的态度,而强调“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文化取向。
由于朱光潜是以中国传统思想和美学精神为底蕴,以立足本国为我所用的学术立场来接受和消化西方美学和文艺学理论,他的《文艺心理学》等早期著作虽然包容了大量西方美学的材料和观点,但其所建构的美学却并不是在中国的西方美学,而是现代中国美学,即经过西方文化洗礼的20世纪的中国美学。
注释:
1.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以1949年为界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这里所说前期著述指1949年以前发表的。
2、3、8,《文艺心理学》第一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12、213-214、210页。
4、22,参见马利奥•沙巴蒂尼《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中的“克罗齐主义”》,原文刊于意大利近东及远东学院的学术季刊《东方与西方》第20卷第1、2期合刊第179-198页(1970年6月出版);该文有中文摘要译文,题目为《外国学者论朱光潜与克罗齐美学》,载《读书》1981年第3期。
5.benedetto croce’s poetry and literature,and introduction to its criticism and history,translated from the italian by giovanni gullace,p121,carbondale and edwardsvil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81.
6.《文艺心理学》第八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315页。
7.参见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第176页,三联书店1999年版。
9、11,《悲剧心理学》第二章,《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35、233页。
10、克罗齐《美学原理》,《朱光潜全集》第11卷第146页。
12、13、14、15、17,《文艺心理学》第二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18、228、231;218、228、231;218、228、231;232;220页。
16.参见傅斯年《戏剧改良各面观》;《文学进化观与戏剧改良》;欧阳予倩《予之戏剧改良观》。均载《新青年》1918年11月号。
18.《谈美》第三节,《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2-23页。
19、21,《谈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朱光潜全集》第2卷第22-23、23页。
20.《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241页。
23.《答郑树森博士的访问》,《明报月刊》1983年4月号;又见《朱光潜全集》第10卷第648页。
24.朱自清《<文艺心理学>序》,《朱光潜全集》第1卷第524-525页。
25.向培良《文艺心理学》,《大公报文艺副刊》第46期,1936年9月3日。
26.张景澄《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国闻图刊》第13卷第46期,1936年12月。
一、数学史料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素材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爱国包括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献身祖国的建设等。现行新课程版数学教材中,教材富含了大量科学家的数学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教育者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发现或计算出来的,我国是初等数学最主要的发源地。在数学研究方面,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了许多卓然的数学家,如古代的刘徽、祖冲之、杨辉、沈括等,他们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数学理论和成果,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一百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这些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的华罗庚、陈景润等的优选法、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课堂中,数学教师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使得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明显增强,数学学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也明显加强。
二、数学的应用实践性是渗透培养学生求实科学精神的关键性因素
科学精神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科学的根本任务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客观求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为此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求实精神,即具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服从真理和细致周密的态度,根据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都是从客观实际和需要抽象出来的,凭着这一点,可对学生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另外,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增长较快。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问题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人口、资源的忧患意识,可创设相应问题让学生解决,使学生树立了人口忧患意识,明确人类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听任人口发展,势必出现生存发展危机,只有科学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开发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我们的聪明才智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利用科学知识探索社会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又如在传授解三角形应用时,借助大禹治水中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三角形的主要依据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进一步启发学生,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绘画;艺术;小学美术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为了促使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究竟应当采取何种有效手段,才能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创新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与音乐、文学、实践活动的多学科融合是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融合音乐艺术,营造创作氛围
音乐是最具有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小学美术课堂与音乐艺术相互融合,是创新教学模式的绝佳方案。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音乐已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践当中教师发现:一些学生或许对绘画专业知识一脸茫然,但是他们却不会回避音乐。在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学生体会音乐之美,情感上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此时顺势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简笔画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尝试播放一首《春天在哪里》,学生入迷地欣赏音乐,还跟随着歌声轻轻哼唱起来。见此情景,笔者适时布置绘画任务,要求学生在纸上描绘出歌词中的春天景象。伴随着“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的音乐,一幅幅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作品跃然纸上。学生大胆给森林、黄鹂、小河等景物上色,还不忘互相之间交流作品,势要比一比谁的作品与歌曲更贴近、描绘的春天景色最美好。
这种将绘画艺术与音乐课程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热情和灵感大有裨益。借助于音乐作品的渲染,学生全身心投入绘画中,忘情创作出来的作品经常让人忍不住拍手称赞。
二、融合文学作品,创设生动情境
古词具有明显的意境美特征,《清平乐・村居》一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乡村清秀朴素、秀丽恬静的环境;《望庐山瀑布》一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大瀑布的壮丽景象;《小池》一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绘的初夏荷塘美色等,无一不可作为小学美术绘画对象。
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融合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一些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对其进行细致的研读,并使用纸和笔,将所读、所看、所想以图画的形式描绘出来。例如,课件呈现一些描写四季风光的古诗词,《春夜喜雨》《山行》《江雪》等,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一首进行美术创作。通过这种文学作品与绘画艺术相互融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一则加深对古诗词所描绘文学意境的理解,二则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不正是美术教师所喜闻乐见的吗?
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部分学生不具备将抽象古诗词意境以形象直观图片展示出来的能力,为提高古诗词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利用效率,教师可在学生自我解读结束后,请学生踊跃同全班同学分享研读古诗词的感受。不论学生的发言是否与美术学习有关,教师都应进行鼓励,并巧妙地将学生发言引到美术绘画中来。
三、融合特色活动,激发美术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模式构建目标,教师应当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在开动脑筋中发现美术之美,体会用美术改造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乐趣。
例如,开展“变废为宝”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纸板箱制作各类精美的作品。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力,用蜡笔在作品涂上美观大方的图案,同学相互之间比较,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图案最时尚,投票选出最美观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创作的兴趣。另外,我利用学生打扫卫生的活动,让学生把捡来的落叶剪贴成各种图案,学生的创作让人耳目一新,再通过学生欣赏各种作品时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兴趣,更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小学生具有探索与发现的能力,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达到渗透创新意识教育的目标,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通过这种特色活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此外还学会了用美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方法,心底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成就感,不仅弥补美术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还大大增强学习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
美术是一门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科,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受到关注。融合多学科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激发美术情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这既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师应当加强对这方面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
现在,很多高中学校都设置美术鉴赏课程,目的在于培养高中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一目标是由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如今课本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毕竟一本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看到更加真实的美术作品。
2.应用于色彩教学
学习美术不只是单纯地学习绘画技术,色彩作为最基本的美术知识是必须记牢的。如,美术中的三原色分别是红、黄、蓝,色彩分为冷色和暖色,当所有色彩混合到一起时就会变成黑色,等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象地演示色彩之间的变化。
3.应用于绘画透视教学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这八个字描述的是美术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往往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难以想象那是怎样的画面。但是,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透视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二维模型,使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所显示的虚拟空间,按照教师所讲的内容对画面进行调整,清楚绘画的透视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美术教学整合的实施
1.整合意义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介入美术领域,信息技术与中职美术教学的整合顺应时代的发展。
2.整合实施
摘 要 目前,健美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健美操教学方式也逐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其以锻炼身体为主转变为兼顾健美、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而舞蹈既具备美观性,同时也具有娱乐性,将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学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本文论述了将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可行性,然后介绍了几种具体实施方法,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指导。
关键词 舞蹈 健美操 融入
健美操由于其独特的运动形式,使得它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因此深受学生喜爱。但是,受传统观念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健美操教学的形式内容较单一,仅仅只是将动作技术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兴趣、态度以及能力的培养,常常让学生误以为学习健美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以及文化素质的发展。将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健美操的娱乐性,使学生身心受益。
一、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时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趋向多元化,高校健美操教学也应当紧跟时代潮流,拓宽发展平台,丰富表达形式。将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更多体育和舞蹈知识,开阔视野,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审美能力,符合现代化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创新健美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舞蹈因其表现形式丰富、节奏感和美观性强,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艺术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街头表演还是大型晚会中,舞蹈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既能增强学生对健美操的新鲜感,同时也能使学生领悟到舞蹈的魅力和精髓,使舞蹈在健身中得到继承和发展,使学生们在愉快的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强健的身体。
(三)有利于高校学生身心健康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学习文化知识,而是要求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对身体素质和健康心理的培育。将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使健美操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们对健美操的兴趣更为浓厚,有利于培养其艺术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舞蹈和健美操相结合,使得这项运动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能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有助于保持学生身心的愉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除此之外,由于健美操和舞蹈的节奏感强、活动量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符合全民健身的时念。
二、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方式
(一)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健美操教学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最能代表不同民族特色的就是他们风格各异的舞蹈。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健美操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将学生喜爱的几种少数民族舞蹈通过巧妙的穿插和变形,使其与健美操相结合。例如,可以在健美操的开头加入维吾尔族的舞蹈,因为维吾尔族的舞蹈较为欢快活泼,能够使表演者迅速进入状态,将其后的动作更加有力的表现出来,也能使观赏者尽受到健美操的活力和精彩。同时,也要向学生们讲解相关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以及特色,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健美操。
(二)将流行舞蹈融入到健美操教学中
学生作为一个年轻化的群体,对流行的事物关注会更多。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可以将流行舞蹈融入其中,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口味,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以将比较简单的街舞动作放到健美操的结尾部分,这样不仅能使健美操的整体表达更为丰富,同时也能为表演增加亮点,更符合当今年轻人的喜好。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新,以3-5人为一个小组,将他们喜爱的流行舞蹈和健美操结合,然后进行表演,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选择多种风格的音乐进行健美操教学
健美操的完成离不开音乐,目前健美操一般会选择节奏感强、特征鲜明的迪斯科或摇滚乐,内容比较单一。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或者将不同的音乐结合起来进行健美操的教学。例如,在健美操的前部分可以选择节奏较快、旋律欢快的民族乐,搭配相关的民族舞蹈;在中间部分可以选择较为宛转悠扬的乐曲,运动的节奏也可以适当放缓,在体现健美操丰富内涵的同时,运动员还可得到适当的休息,以保持充沛的体力;在后部分则可以选用慷慨激昂的曲调,这样能够振奋人心,激发运动员的活力以及观赏者的热情。另外,平时也要让学生多听音乐,以增强对音乐和舞蹈的敏感性。
三、结语
将舞蹈融入健美操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这项工作需要教师的深入思考、不断钻研,以学生为主导,创造出独有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口腔美容;修复治疗;伦理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40-01
口腔美容修复最基本要遵循不仅要遵循当代医学伦理学中的基本范畴和原则,还要符合口腔修复学的一般原则,也应符合美容医学的特殊要求,还要遵循口腔修复基本原则。
1口腔修复的基本原则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也有更多的医生具备了高超的医术,更多的医生探讨口腔医学,丰富了口腔医学的理论。口腔美容修复医生要求就具有极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非常熟练的美容修复技术,还要有更高的审美观,还要通晓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达到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比如要具备美学,心理学,材料学等知识,从而使口腔美容修复效果达到最理想。这能够体现口腔美容医生的精湛的医疗技术,这也是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金属烤瓷冠桥修复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这个方法能够修复牙体牙列缺损,及恢复咀嚼功能,还能改善颜面部美观。因为它在形态、色泽、硬度等方面有很大的优点,所以应用较为广泛,特别是受到氟斑牙、畸形牙以及四环素牙等患者的青睐,进而成为一种口腔美容修复的治疗方法。活髓牙进行烤瓷冠桥修复时,牙体预备过多极可能会对牙髓造成很大影响,可能会使牙髓坏死。因此,口腔医生必须认真,一定要保护好牙髓的活力,同时还要兼顾美观,适量磨除牙体组织,之后要立即配戴临时牙冠来保护牙髓,避免对牙髓造成大的刺激。在治疗过程中,设计和操作如果有一点不当,可能会对牙齿健康造成终生的损害,出现牙髓坏死、以及修复体失败等不良后果。假如医务人员没有熟练的治疗技术,就会加重患者在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口腔医生要不断的更新观念,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
2基本医德
口腔医生应具有基本的医德 医务人员的服务宗旨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这也是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口腔美容修复治疗过程复杂,所以费用较高,而且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不同的适应症。所以临床上选择治疗的方法时,医生要有对患者负责的态度,站在患者的角度,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选用最好的治疗方案,以维护患者的利益。比如义齿术,义齿修复术是现代口腔修复学比较先进的手段,具有舒适美观的优点,而且咀嚼效率高,也不会损伤邻牙等,有人类 “第三副牙齿”的美称。但是,义齿修复费用很高,并且对适应症的要求很严格,种植义齿是否成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口腔医师本身对种植义齿是否成功起决定作用。在义齿修复前,口腔医师要准确了解患者的要求,领会患者对牙齿功能和美观的需求,为患者考虑,认真做好义齿术前准备,进行口腔检查及全身系统检查。因为一些疾病不适合义齿修复。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要细致,仔细,坚决不能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背离医德规范,盲目种植,从而导致种植义齿的失败。这首先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也会损坏医院的声誉。而且对患者造成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无法挽救,还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
3医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口腔美容修复治疗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首先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要尊重患者,不能歧视患者,一视同仁。关怀体贴每位患者,建立信赖关系,以能够更好的做出诊断。患者就医本身就有自卑感,所以医生要理解,尊重患者,态度要和蔼,言语亲切,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医生要用真诚、尊重的态度与患者平等地交流,能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才能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地配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其次,要尊重患者知情权。有利于处理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患双方的交流,有利于医疗纠纷事故的处理,还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治疗的真实情况,医生必须向患者解释清楚,使患者全面了解治疗的利与弊,从而更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让患者自主、自愿、理性地作出决定。医生不能自己制定治疗方案而不顾患者的意见,因为每一种方法有它的优点,也必然有缺点,所以不可能让患者完全满意。让患者自己做决定也是为了避免患者不满而发生医疗纠纷。比如,金属烤瓷冠桥美容修复,虽然有优点,但也有不足,如牙体组织磨除较多,颈缘会有黑线,崩瓷后不宜修理等缺点。在修复治疗前要向患者说明这些缺点,如实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足,尊重患者的选择,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4医师美学修养
作为口腔美容医师,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美学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因为病人的美丽也掌握在美容医师手中。要使义齿的色泽和外貌上均符合美学的要求。比如颜色的匹配就涉及修复体美学效果。美学素养低的口腔医生,在比色过程中会有患者本身的牙齿颜色有很大差异,效果会很差,而美学素养高的口腔美容修复医生,会从直觉和理性深度认识并分析色彩,具有创造美的能力,使一副义齿具有立体的理性美。
5小结
作为口腔美容修复医师,要时刻遵循医德,遵循口腔修复美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原则,使口腔美容修复治疗达到完美效果,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2]杨放,张晨等.医学伦理学[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3]郭三萍, 赵献银, 李晓红, 等. 口腔美容修复治疗的伦理学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4, 17(6): 25-26
【关键词】美国;早期学习标准;艺术领域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89-05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着手制定并推行早期学习标准。2000年7月,全教协会理事会达成一致意见:开发早期学习标准应成为协会目前发展的一个优先课题。经过与美国教育部早期儿童专家协会两年多的共同调查和研究,全教协会发表了名为“早期学习标准:为成功创设条件”的联合声明。2002年,联邦政府发起“良好开端、聪明成长”(Good Start,Grow Smart)议案,鼓励各州自主建立面向3~5岁儿童的涵盖语言、读写和数学三个方面的早期学习标准。截至2009年年初,美国50个州及1个特别行政区相继出台了针对3~5岁儿童的早期学习标准。各州(特区)的早期学习标准虽然侧重有所不同,但在内容上大多涵盖五大领域,即身体协调与运动发展、社会性与情感发展、学习态度、语言与交际、认知与常识;在结构上包含四个层次,即子领域、各子领域标准条款、每条标准的行为表现指标、帮助儿童达标的准备性学习活动。〔1〕
笔者收集并整理了美国51个州(特区)的早期学习标准中,发现有45个州(特区)明确提出学前儿童(3~5岁)艺术领域学习标准。这些州(特区)的艺术领域的早期学习标准主要采取两种子领域的分类方式,其中有27个州按艺术教育内容来分类,主要涉及音乐、律动、美术、戏剧四大学科,每一学科都有较为具体、细致的学习指标;另有18个州从儿童的艺术能力,即从儿童对艺术活动的“表现与表达”“理解与欣赏”出发,将艺术教育内容相互融合,提出具体的学习标准。下面以这两种分类方式为基础就艺术领域中的各项学习标准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对我国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一、美国早期艺术学习标准内容概要与分析
美国各州(特区)艺术领域的早期学习标准虽然存在上述两种子领域分类方式,但在具体标准的陈述中这两种分类方式并不是绝对割裂的,因为每一个学科的学习指标内容涉及到的也是儿童对于这个学科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的自我表达以及对于该艺术活动的理解与欣赏。下面就从三部分内容对学习标准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艺术活动的参与
根据统计,在按儿童艺术能力分类的18个州中,共有16个州就儿童对艺术活动的参与提出了具体指标。其中16个州将幼儿参与音乐活动作为主要指标,有12个州对儿童参与戏剧活动提出了要求,有9个州提出了让儿童参与律动活动的要求,有5个州明确提出了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要求,另外有2个州提出了儿童“多次尝试同一种艺术形式”的指标。具体标准有:(1)参与美术、音乐、戏剧、律动、舞蹈等创造性活动。〔2〕(2)多次尝试一种艺术形式。〔3〕
以艺术教育四大学科为基础提出学习指标的有27州,在这些州的学习标准中的每一学科下面都出现了“活动参与”这项指标。
在音乐与律动方面,有19个州提到让儿童参与尝试音乐与律动活动,且部分州强调儿童能够自主、大胆地探索,对于参与活动时儿童的兴趣、与他人合作等因素也有所涉及。具体标准有:(1)参与多样化的音乐活动。〔4〕(2)在有音乐或无伴奏音乐的情况下,探索多样化的律动。〔5〕(3)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各种音乐活动。〔6〕
在美术方面,有25个州提到儿童主动参与美术活动,少数州提到儿童活动时能对这些美术材料产生兴趣,能独立地完成画画。
在戏剧性表演方面,有24个州提出有关儿童参与戏剧性表演活动的学习标准,有19个州鼓励儿童参与各种戏剧的表演,另有8个州提到让儿童在活动中扮演角色。具体标准有:(1)参与戏剧表演活动。〔7〕 (2)参与各种戏剧表演活动。〔8〕(3)同时参与扮演多个戏剧角色。〔9〕
(二)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与表达
虽然有18个州将艺术领域学习标准分设于“表现与表达”“理解与欣赏”两大子领域下,但在具体指标的提法上又离不开艺术教育中音乐、律动、戏剧表演、美术四个学科。统计发现,有16个州在“表现与表达”中提出的学习标准涉及音乐与律动活动,如唱歌、使用乐器、分辨节奏、模仿曲调等;有16个州在“表现与表达”中提出的学习标准涉及戏剧性表演游戏活动,如通过戏剧性表演活动表达自我情感、能辨别不同的角色、与他人合作表演等;还有10个州在“表现与表达”中提出的学习标准涉及美术活动,如使用各种美术材料、能够有计划地完成艺术作品、与他人合作、注重作品的细节表现等。
此外,18个州中有14个州提到“通过艺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等”。其中有5个州提到选用其他各种材料、工具进行表达;有3个州提到将艺术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相结合,以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想法;有9个州提到想象力与创造力,强调在艺术学习中让儿童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以及丰富的创造力。具体标准有:(1)要唱指定的歌曲。〔10〕(2)在戏剧表演中担当各种角色。〔11〕(3)对艺术工作做好计划,并自习完成。〔12〕(4)在各种音乐节奏和形式中通过律动来表达所闻所感。〔13〕(5)尝试利用不同的工具来创新性地表达和表现想法。〔14〕(6)利用材料和道具来展现创新和想象力。〔15〕
按学科分类的27个州针对四大学科所制定的学习标准,较多地涉及了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与表达。
在音乐与律动方面,有19个州强调儿童能通过音乐与律动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16个州强调儿童能对音乐及律动作出反应;近一半的州强调儿童具有模仿及创造力;9个州强调儿童通过使用乐器来表达,通过肢体语言来交流。具体标准有:(1)通过音乐表达情感。〔16〕(2)通过身体的律动对各种音乐作出反应。〔17〕(3)通过身体的律动进行交流。〔18〕
在美术方面,几乎每个州都强调利用各种方法创作作品,9个州强调在作品中能表达自己的感受,6个州强调会创造性地表达作品,另有3个州强调在美术活动中会安全使用材料和工具。具体标准有:(1)利用各种材料/媒介来创作原创艺术作品(如纸、石、沙、黏土、塑料、织物、纤维、盐、面团、蜡笔、记号笔、颜料、粉笔、炭笔、铅笔、胶水、硬纸板)。〔19〕(2)安全并正确使用美术材料。〔20〕(3)计划并创作自己的绘画、模型以及其他美术作品。〔21〕
在戏剧性表演方面,有19个州强调运用创造性材料来表现生活或故事中的情景,7个州强调通过戏剧化的表演表现自己的感受,6个州强调能够表演自己熟悉的戏剧故事,5个州强调在戏剧活动中加入生活经验,3个州强调利用符号性材料来表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另有3个州强调学会整合戏剧中的各种元素。具体标准有:(1)使用小道具(丝巾、风筝)来创编个性化的韵律活动和舞蹈。〔22〕(2)根据戏剧创编故事或诗歌。〔23〕(3)融入戏剧的多种元素。〔24〕
(三)艺术活动中的“理解与欣赏”
从总体上看,在按儿童艺术能力分类的18个州中,在“理解与欣赏”子领域中提出的标准相对“表现与表达”数量较少,有些州甚至只提出了艺术活动中的“表现与表达”的标准。通过分析发现,各州主要强调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以及能运用语言进行描述、解释或给予评价,同时也强调让儿童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体验各种不同的文化。具体标准有:(1)倾听其他儿童的音乐演奏和表演。〔25〕(2)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分享发现的各种形式的艺术。〔26〕(3)开始注意各种文化中的不同艺术形式。〔27〕(4)对其他儿童的艺术作品作出评论,对注意到的细节和使用的方法提出简单的问题。〔28〕
按四大学科分类的27个州在每个学科下制定的学习标准也都涉及到了对艺术活动的理解与欣赏。
在音乐与律动方面,有15个州强调儿童要先学会理解节奏旋律,能分辨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有部分州强调儿童会聆听多种音乐,通过音乐认识其他地域的文化;少数州还要求儿童观察艺术活动后能进行评价。
在美术方面,有25个州提到通过与他人交流,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有11个州强调在美术活动中会描述和欣赏作品,有7个州强调感受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另有6个州提到通过比较来感知作品。具体标准有:(1)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美术作品作出评价或提出问题。〔29〕(2)认识并描绘不同的艺术形式。〔30〕
在戏剧性表演方面,有21个州强调儿童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有谈论、描述戏剧中的各种元素,使用文字或动作模仿故事真实或虚拟的情景,尊重他人有关戏剧的想法与建议,等等;有7个州强调对戏剧表演作出反应;有5个州强调能对戏剧性表演有自己的理解;有4个州强调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仔细观察戏剧表演中的人、物、事等;另有4个州强调儿童理解表演中所涉及到的不同风俗和文化。具体标准如下:(1)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想法和建议。〔31〕(2)对戏剧故事中人、事、物、地点等进行细心观察。〔32〕(3)从自己的文化和社区以及其他方面对各种戏剧经历,包括讲故事、木偶剧和剧场,展现出欣赏的能力。〔33〕
如上所述,美国各州(特区)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中艺术领域的学习标准在建构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维度,一些州按艺术教育内容来划分,在音乐、律动、美术、戏剧四大领域下制定具体的学习指标;而另一些州以儿童艺术能力为基点,以儿童参与艺术活动时的“表现与表达”“理解与欣赏”能力来制定学习标准。由此可见,美国艺术领域学习标准的建构既关注艺术教育内容自身的特点,也关注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同时,从具体的学习标准中可以看出,美国将儿童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与艺术教育相结合,无论是在工具的使用、材料的选择、音乐与舞蹈的创编还是在戏剧的创作等方面都鼓励儿童自主表达,在体验和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探索,以更好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美国早期艺术学习标准对我国学前艺术教育的启示
(一)推进学前教育的立法进程,审慎看待艺术教育的价值追求
学前教育是人生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人的真正教育的开始。福禄倍尔曾说:“如果我们看不到人类发展的这一神圣和自然的起点,我们将看不到人类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对于学前教育都十分重视,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已于20世纪70年代为学前教育立法。在我国,学前教育的法制化步伐并不轻松,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础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幼教工作的经验,制定学前儿童早期学习标准正在积极酝酿之中,但从相关文件的制定、出台到付诸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各州(特区)儿童学习标准的制定是在教育目标的总框架下出台的体现地域发展差异的地方性文本,从内容和结构上的差异既可见分区域、多级化的学习标准和要求,又可见对早期艺术教育价值的共同追求。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较发达城市和偏远农村、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等在教育的投入、资源等方面的不平衡是显见的,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保证早期教育的入学率、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是首先要落实的任务,而在推进学前教育的立法进程和有效实现教育起点公平的大背景下,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和学习标准的制定和推行更应有一个审慎而理性的认识,即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文化、经济、资源等一系列因素,体现标准的分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重视学前艺术教育的多元性、民族性、创造性
美国各州(特区)艺术领域早期学习标准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各州(特区)学习标准不仅涉及音乐、律动、美术、戏剧表演四个主要学科,还包括儿童体验自然之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等等。这些标准的确立能更好地拓展儿童艺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使得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更灵活、更丰富多彩。此外,美国早期学习标准中还强调让儿童接触和了解多种文化、各种音乐体裁、各种戏剧表演形式。在标准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戏剧表演能力。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教育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等西方国家注重儿童戏剧表达、戏剧表演、戏剧创作等方面的培养,并充分关注儿童的参与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我国,早期艺术教育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但总体而言,在早期艺术教育的内容构建和途径探索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足:如过分关注艺术技能和表现,窄化艺术领域内容,弱化儿童自主创造,等等。美国艺术领域的早期学习标准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对于完整而多元的艺术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思考。我们应当从多元性、民族性、创造性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早期儿童艺术教育实践。多元性是指突破已有的内容范畴,从综合艺术的视角出发思考融儿童的兴趣、体验以及多种艺术体裁、形式为一体的早期儿童艺术学习内容框架;民族性是指继承和弘扬我国悠久文化和历史传统,充分挖掘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各种乐曲、戏剧表演、手工制作等优良遗产,将丰厚的民族文化渗透与融合在幼儿园的课程和艺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是指转变过分追求艺术技能的价值观,改变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重点真正放在对自由、自主而创造的表达的追求上,这是因为儿童的创造性是原生性而自发的,几乎所有的儿童都能“创作”自己的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一种游戏,虽然从成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作品可能是幼稚可笑的,但它们确确实实是儿童创造的结晶。
(三)加强学前艺术教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
伟大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科达伊曾经将一个音乐教育的启蒙教师与歌剧院的指挥相提并论,他认为一个蹩脚的指挥只会令听众失望,而一个糟糕的教师则可能在其从教生涯中将无数孩子对音乐的热爱抹杀掉。可见,作为早期启蒙者的教师是多么重要。在我国,各个地区经济文化条件和教育资源的不同,也相应带来了在师资队伍和水平上的差距。考虑到艺术教育的独特性,我们应加强对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
从职前培养来看,高校除了传授基本的学前教育知识外,应更多地加入学习多种艺术门类的课程并适当延长这些艺术学科学习的课时;多提供实践机会,经常让学生定期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不定期地深入到教育一线,参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策划及组织。此外,还可以邀请艺术专家进入高校指导艺术活动,丰富学生艺术素养,鼓励学生总结艺术活动中的实践经验。从职后教育来看,我们应多多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面的交流和研训活动,有计划、系统地落实对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培养,可以通过活动交流、案例分享、结对指导、专题研讨等途径,切实提高教师对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以更好地实现对儿童早期艺术学习及能力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NEUMAN S B,ROSKOS K.The state of state prekindergarten standards 〔J〕.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005, 20(2):125-145.
〔2〕FOUNDATIONS:Early learning standards for North Carolina preschoolers and strategies for guiding their success〔S〕.U.S:North Carolina,2005:33-34.
〔3〕〔10〕〔28〕Washington state early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benchmarks 〔S〕.U.S:Washington,2004:144-145.
〔4〕〔21〕Delaware early learning foundations for school success〔S〕.U.S:Delaware,2003:12.
〔5〕Building a strong foundation for school success: Kentucky’s early childhood standards 〔S〕.U.S:Kentucky,2003:1-6.
〔6〕State of maine early childhood early learning guidelines〔S〕.U.S:Maine,2005:10.
〔7〕〔9〕〔19〕〔29〕〔31〕Arizona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S〕.U.S:Arizona,2005:104-119.
〔8〕Nebraska early learning guidelines for ages 3 to 5 〔S〕.U.S:Nebraska,2005:61-68.
〔11〕〔12〕〔13〕〔15〕Arkansa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ramework handbook for three & four year old children 2004 〔S〕.U.S:Arkansas,2004:33-36.
〔14〕〔27〕Building blocks to the colorado K-12 content standards Draft 〔S〕.U.S:Colorado,2007:16-17.
〔16〕〔22〕Hawaii preschool content standards for center-based programs 〔S〕.U.S:Hawaii,2004:24-26.
〔17〕〔20〕Guidelines for preschool learning experiences 〔S〕.U.S:Massachusetts,2003:39-44.
〔18〕Louisiana standards for programs serving four-year-old children 〔S〕.U.S:Louisiana,2003:49-58.
〔23〕Georgia’s pre-K program content standards 〔S〕.U.S:Georgia,2007:45-50.
〔24〕Early learning guidelines north dakota ages 3 through 5 〔S〕.U.S:North Dakota,2003:35-36.
〔25〕〔26〕Early learning guidelines 〔S〕.U.S:Alaska,2007:101.
〔30〕New jersey preschool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ndards of quality 〔S〕.U.S:New Jersey,2009:29-35.
〔32〕Early learning standards:Infants,toddlers and pre-kindergarten 〔S〕.U.S:District of Columbia,2008:62-65.
〔33〕South dakota early learning guidelines 〔S〕.U.S:South Dakota,60-67.
Analysis and Inspirations of American Early Art Learning Standards
Zhang Jiaying, Yuan Qiongwen, Huang Jin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