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

第1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195-01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认为其核心是文化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不可能建设好新农村。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指建图书室、运动场、组织跳跳舞、唱唱歌,更重要的是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发展农村经济。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条件。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是很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下面列举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一)“不良文化”在农村普遍可见

农村的“不良文化”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迷信、赌博、重男轻女、早婚等。在很多的乡村神汉、巫婆、看相、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还时不时的出现,农村红白喜事中还存在大操大办的现象,不仅浪费,也为封建迷信的滋长提供了土壤。进年来在农村打牌、搓麻将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

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给予了高度关注,但这种关注基本上都是物质上的从而忽略了农民群众对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让农民增收,生活富裕就行,至于文化发展好坏与否关系不大。

(三)缺乏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文化基础设施关键问题是资金问题,难点也是资金问题。由于受到经费限制,农村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没有钱再好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三、新农村文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物质文化的需要,农村文化建设才会有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针对以上所谈到的问题,本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对策。

(一)传播科学的文化思想

要想使得农村“不良文化”消失,就必须从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迷信泛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由于科学文化素质低使得农民很难接受新事物、很难割断旧习俗。赌博蔓延的根本是:农民拥有了充足的时间并且贫乏的精神生活。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民一直认为男孩才是家庭的保卫者。早婚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农村存在着不良的社会意识。

(二)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

文化建设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文化建设能否取得成绩,除了其他方面的条件外,各级领导的认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为某乡镇办几件好事,不能当场临时性的社会文化福利活动,不能为文化而文化更不能“重经济、轻文化”。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工作摆在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起来。

(三)合理的利用已有资金和加大资金投入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有投入才会有产出,离开了投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

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虽然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出资者,但是为了使农村文化事业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可以适当地采取其它方式筹集资金。例如可以在资金数额不大、群众负担得起的前提下,采取群众自愿临时的集资的做法。

(四)优化农村文化工作的专职队伍

农村文化专职队伍整体素质都不高,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的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馆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

第2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消费;合理化;城镇化

消费水平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要发展经济,带动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措施。我国消费集中在城镇,农村中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处于较低的消费水平,带动农村消费发展,是新世纪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话题。

一、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方向

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是带动农村消费水平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当前的城镇化情况有了不小的进展,但是仍有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城镇化质量问题,大批农民工居住在城市但是却享受不到城市的便利。而且在大部分地区城镇的密度很少,很难做到城镇带动乡间发展,城乡经济水平差距过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这些都不能否认城镇化是带动消费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城镇化给农户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收入水平的提升,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因素。除此之外,城镇化建设能给农村的建设发展带来一种连锁效应,一个城镇化非常领先的地区能带动周围一片地区共同发展。城镇化的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了,消费观念也会受到城市文化的洗涤而趋向现代化,同时城镇化也有利于成熟的商业网络的铺设,以全面带动消费水平的增长。

城镇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社会的保障和福利会明显增加,更有利、更高效的管理措施也可以得到实行,农户们有了保障,也就抛去了担忧,可以拿出更多的钱进行投资或者其他有利消费。城市发达的公民公共服务也会为农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农户享受到了科技和现代化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自然而然就更愿意将身价投入到现代化、科学的生活方式中,现代化的消费水平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提升。

二、农村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大部分居民消费观念落后

农村大部分居民受古老的传统思想束缚较重,很多人仍存在迷信观念,对于婚丧嫁娶这一类事情过分操办,平素也将人情消费作为消费的最大支出部分,无论是婚嫁、产子、满月还是升学、参军,都会给各路亲朋好友送礼分享喜悦。农村农民对于投资以及一些比较有长远意义的消费通常认识不到,反而尤其注重在封建迷信上的消费,甚至有的迷恋赌博、酗酒,相反有很少人愿意支出一些在城市人看来很正常的消费,宁愿存起来也不远投资消费。

(二)农村农民对正确的消费知识比较陌生

农村的农民往往所见所想和接触到的事物都比较少,所以对于消费的性质,消费品的属性、价值,消费品的种类、品牌等都比较陌生,在需要购买某些物品时,对于物品的价格等信息的掌握也乏善可陈,导致对消费恐惧,这大大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再者,很多的农村居民即使购买了合适的消费品,但是由于对消费品缺乏了解,导致在使用方面得不到合适的利用,产品被平白浪费或者挥霍,这往往让购买者觉得吃亏上当,从而产生对正确消费的恐惧感。而遇到与消费纠纷有关的事情时,知道维护自身消费者权益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大部分人还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亏是福等迷信落后的观点,无法有效维护自身利益,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严重影响了消费的积极性。

(三)农村没有合适的消费环境

农村因为整体发展还比较落后,所以消费和生活的环境也比较差。很多地区的农村家里的生活设施如水电等设备比较落后。另一方面,位于农村的市场比较混乱,农村各种各样的小作坊层出不穷,假货伪劣产品也常常出现在市场中,很多辨识能力差的农民就会购买一些低质量的假冒伪劣产品导致损失,而且农村的各种渠道如进货、分销渠道的建设也比较薄弱……种种环境问题都严重阻碍了农村消费水平的有效增长。

(四)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混乱

这种消费结构混乱指的是农村居民往往在某一部分的支出过于庞大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的生活消费,常见的如医疗、教育、住房等,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导致农民比想象的穷。而且另一方面,例如在教育方面过于庞大的支出使得一些家庭看不到希望,因为国内的就业形势即使收到了良好的教育也会入不敷出,所以导致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重要问题。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扶持在农村中力度明显不足,很多农户没有医疗保险,遇到大病小灾全靠自掏腰包,使得一些农民哪怕硬挺着也不愿与医院就医。而住房问题就更严重了,住房对于农户来讲俨然成了尊严的标志,一些家庭不惜倾家荡产也要盖一座体面的洋房,这样的观念严重的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农村不稳定的收入支出情况压低了消费水平

农村大部分居民依靠种地和经营畜牧业维生,这种行业属于我们通常来讲的“靠天吃饭”的行业,每年的收入都承担着一定风险,所以很多农户喜欢进行预防性的储蓄来预防风险。然而农民的这种被动的消费地位并不是能够轻易改变的,因为天灾人祸,市场价格的变动谁也无法预估,而现在农村农户的社会、医疗、教育保障制度尚未落实到位,所以使得农民生活的小心翼翼,必须把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进行储蓄来预防突发事件,这也是消费水平很难提升的重要原因。

(六)农村农民的消费习惯问题

自古以来,农村的农户长时间处于一种并不富庶的情况,这导致了农民平日里节俭的习惯。农户们需要是赶上时代的脚步,不能因为一时的支出就放弃一些比较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农户们因为传统,也有一种将消费都集中在节假日的习惯,尤其是春节置办年货,农户们往往会拿出积攒了一年的劳动成果,大肆购买物品,而且往往这些物品能够用上的不到一半,造成了浪费现象。这样的消费习惯问题导致了农村农户在消费上的极大浪费和不合理,也就很难提升消费水平以带动经济增长。

三、解决问题方法

(一)引导建立正确的现代消费观念

人的消费行为受到消费观念的影响,如果要去除农村农户的消费问题,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引导农民建立现代消费观念,去除传统落后的消费观,带动农户接触现代的生产方式以及技术水平,培养新型农民,冲破古旧的消费观念束缚。

(二)宣传教育消费常识

要带动消费增长,也要让农民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常识,让农户了解品牌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各样的消费品的功能功效,宣传必须要有的法律维权意识。这方面的常识以及知识鼓励农户自学,同时通过一些讲座以及广播的形式对农户进行鼓励和教导,培养农户良好的学习意识,消除农户对于未知消费的恐惧以及犹豫心理。

(三)改善农村生活、消费环境

改善可以先从公共基础设施入手,加大对生活用电、水、气等的投入和建设,对于道路、公厕等公共设施进行集中建设,逐步逐项对农村环境进行整改。政府还可以树立一些典型和榜样,对于成功案例加大宣传力度和交流经验,让更多的地区和农户学习优秀经验。再者,建立农村的市场秩序管理,成立管理部门,稳定市场,打击不法假冒伪劣产品,给农村营造一个有信誉的市场环境。

(四)改善农户消费习惯

改善农户不合理的消费习惯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采取措施增加农户稳定收入,提高农户赚钱的信心,为创造良好消费条件做准备。然后,政府应该加大科学消费的宣传力度,在平日里引导农户进行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倡导农户对于消费做简单的规划,同时维护自身的消费者权益。

(五)提升农村地区各类保障水平

农村农户不敢随意消费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保障,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建设农村的各项保障制度,尤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在树立农户正确消费观的同时培养农户增加各项技术能力以增加保障收入。同时对于一些特困户、老年人、弱势群体的保障力求到位,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自然不需要增加储蓄来预防突发事件,消费水平自然而然就上升了。

参考文献:

[1]农村消费问题研究课题组.关于农村消费的现状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13(02).

[2]张松山,毛敏耕.论农村消费不足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原因和对策[J].市场论坛,2014(03).

[3]阑继胜,刘曦.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J].现代商贸工业,2014(11).

第3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1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有效发挥引领指导作用有些镇村没有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摆上应有的位Z,对规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规划编制不全面、不科学。

1.1.1重局部规划,轻整体规划。有的镇只重视某个村某个点的规划,而对全村甚至全镇新农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同时,有的村规划起点低、水平低、层次低,质量不高,缺乏科学性、指导性。据调查,有的村规划生搬硬套其他村,不能体现自身特色;有的村规划与全县及所在镇的发展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土地使用规划等不相衔接,存在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隐患;有的村即使有了规划,但由于镇领导的更换和干预,随意变动,不严格执行规划,影响了规划的严肃性;还有不少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没有考虑,存在“跟着感觉走”的情况,不利于面上实施,导致不少村居只见新楼房、不见新村庄。

1.1.2重中长期规划,轻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虽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但新农村分阶段建设的规划还不够明晰具体,对村容村貌建设要达到什么要求、生产发展要达到什么程度、生活宽裕要达到什么水平等,都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

1.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强,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的现象在基层,有的农民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偏差,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内容和措施认识不够,对新农村建设仅仅是寄希望于上面有资金下来,村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许多新农村建设点上普遍存在政府包办代替现象,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1.3 要素制约突出,影响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和试点工作开展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任务重,必须先行试点,再全面稳步推进。通过对示范村建设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当前存在政策、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要素。

1.3.1政策不够完善。从中央到地方,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有的政策存在不确定、不连续、不合理等因素,如以工补农怎么补,城市带农村怎么带,政府增加的支农资金如何补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影响了镇、村和农民的积极性。

1.3.2是资金筹集难。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富裕程度较低,建设主体投资乏力。同时,县、镇两级由于财力所限,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足。

2改进对策

2.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整合品牌资源,打造一批拥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2.2发展农业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扶优扶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2.3以优质稻米、生猪、家禽等主导产业为依托,发展特色农业,以绿色无公害大米、蔬菜等为带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

2.4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以合作经济组织搞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5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让公共财政受益于农国家将通过各类项目逐步加大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各相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应将各项目如期保质地在农村落实。对帮助农村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项目,应保证全面落实;对农业各种直接经济、物质补贴和奖励,应及时发给相关受益人;对各种保障利,应及时搞好申报审批,使农民享有公共财政福利。

2.6积极创新投资机制,改变投资方式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建设新农村从根本上说是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农民应当在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成为现代建设的优秀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

3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保障水平

3.1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村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健身休闲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3.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一池四改”(沼气池、改厨、改水、改圈、改厕),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3.3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重点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师资 队伍建设。

第4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它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其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其顺利进行,本文就其问题与相应的对策做一简单探讨,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1、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意识上的误区

在新农村建设上有些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低热情、为难不配合的情况,而且在工作上也表现的不积极主动也没有创造性。同时也没有认清新农村建设过程所存在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艰巨性的情况只是盲从的将硬件建设、规划建设放在重点,忽视了软件建设和执行管理的重要性。新农村建设面对的是农民的农业生产及增收问题而非所谓的重点抓村容村貌的整洁。

1.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建设资金缺乏

进行新农村建设就是为了要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当前农民却面临着农资价格上涨,农产品和畜禽产品价格下跌的情况,让农业增收的空间变窄。因此资金的投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前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今的形式是:1、有限的政策支持,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的资金有限占总建设资金的30%,还有很大的资金有待补充。2、地方财政困难,对新农村建设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3、有限的自筹和社会筹资,在中国若要说自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就会有75%的农民说没钱,但是也不可能从社会上筹到40%的建设资金。4、信用贷款门槛高,很少有商业银行将款项放到农村,除非是政策性银行或者农村商业银行可能会提供部分的贷款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1.3农民担忧农业生产是否能稳定发展

当前农村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不仅体现在从业人员素质低这一项,还展现在规模化和区域化难形成的问题。首先,小规模、雷同农产品的生产。当前的产业结构是由农民自主决定而非政府行政干预,结果就形成了无规模的雷同产品遍地开花,最终导致农产品囤积难卖。其次,低程度的产业化生产出劣质农产品。再次,农业科技含量低,从业劳动力的素质底下。最后,不健全的服务体系和落后的农业技术在科技农产品的生产上无法发挥作用。

1.4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

现在农民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其思想概括出来就是等、靠、要,没有所谓的市场经济意识,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没有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迷信、赌博、早育超生方面严重与现在的文明脱离,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新农村的建设,制约了农民的收入。还有就是,农民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态度的冷淡和当前不佳的农村医疗卫生以及低下的医务人员水平也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2、解决对策

2.1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大力度的宣传

新农村建设全员的工作,而非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因为此项建设涉及的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通过舆论氛围将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总体目标深入人心的同时也要彻底的消除广大农民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宣传时要让农民知道他们的财产、自治都会得到尊重,而他们在建设过程中还拥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2.2 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把好事办好

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倾听广大人民的心声,切实的结合乡村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彻底改变之前“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努力为新农建设制定出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目前急需要做的是根据所处乡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制定出一个利于掌控、操作和实施的方案来管理道路维修、水电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的资金筹措和农民集资、人工投入及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2.3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加强和物质条件的完善

可蓄可疏是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此工程的建设需要社会力量和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农村推行新能源建设通过改圈、改厕、改橱以及草堆的清除来建立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炉,这样不仅改善了农村的整体环境和农民的生活环境还将农村的垃圾统一纳入城镇化管理。

2.4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因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队伍有着强大的推动力,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好,以乡镇为基地,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分批次的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再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其次,不定期举办三农问题村干部交流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创新思路;再次,提高待遇,先让村干部成为明理、会技术、会管理、消息灵通的领军人,让其凝聚基层工作的向心力改变对村干部不想当、不好当和不敢当的思想。

2.5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协调发展

通过深入的走访调查,建议相关部门对乡镇小学制定出合理的实施方法对贫困学生进行两免一补让他们实现上学的梦想,彻底让九年义务制教育政策得以全面落实。认真、规范的做好新农村医疗合作改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招聘专业人员、组织专业的医疗志愿队对现有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来解决当前乡村医院人员紧缺、设备闲置的现象。

2.6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培训学习让他们都能成为有文化、有技术、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同要吸引广的人才到农村搞农业发展。首先,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教育规划让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得到提高。其次,职业教育技术的加强,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培养创业型农民。再次,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超.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艺生活.2013(03):141-142

[2]王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9(6):117 -118.

第5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近年来,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的园林绿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也在加速推进当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变了村容村貌,发挥了林业应有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轻视园林绿化工作

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注重农舍、通村公路、公共场所的建设,粉刷墙体,建造广场,增加体育健身器材,忽视了造林绿化在改善人居环境、净化美化环境、营造温馨优美的村容村貌方面所起的作用,导致工作流于形式,村庄缺乏系统的绿化美化,还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损坏了田园风光[1]。

1.2 绿化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中,仿照城市建设中的绿化方式,建设花坛、大量种植草坪等,违背自然规律,引进名贵苗木,对一些苗木强制造形,片面追求高档次的园林基础建设,没有处理好乔、灌、草的合理结构,造成绿化效果没有城市园林建设的精美,也少了乡村文明的简洁自然,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四不像”景象,浪费了国家资金,加重了农民负担,挫伤了广大农民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1.3 绿化形式和树本文由收集整理种选择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绿化形式单一,品种单调,缺少大型树木。村庄绿化结构、类型简单粗放,景观效果差,树木多为经济树种,结构单一,既不能遮荫,又没有生态效益。

1.4 绿化培育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多数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般对前期的造林绿化工作都能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放线,统一施工,统一树种,统一栽植,统一验收。而对后期的培育管护,也就是植树完成以后的工作,一般都不会再统一管理,而是交由农户自行管理。这样若干年后,绿化效果就千差万别,有的农户绿化培育管护效果较好,有的较差,有的甚至把当初的绿化成果破坏殆尽,严重影响了绿化的整体效果[2]。

2 加强新农村建设中园林绿化工作的建议

2.1 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园林绿化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白其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群众生活环境的质量,对陶冶情操,建设文明乡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新农村建设中,园林绿化工作以自然村为绿化单元,以农舍、道路等为载体的绿化活动,应注重村庄周围林木环境、道路林荫、庭院美化,创造美观的人居环境,使农民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生产生活,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这是新农村建设中绿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2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1)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与周围大环境相协调,突出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按照村庄的总体规划,突出农村特色,展示农家田园风格形式,充分利用树木、花草的自然美营造村庄的景观美。要根据村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选择绿化苗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各类树木花草的自然属性,进行合理搭配。乡土树种是当地特有树种,经过多年环境考验和自然淘汰,能适应当地气候、水土条件,抗逆性强,应做为首选。一定要突出绿化的乡土特色,要使绿化做到有特点和特色,以创造良好的绿化效果[3]。

(2)优化绿化结构,注重实际效果。在村庄周围、公路两侧要多栽植高大乔木,合理搭配部分灌木,实现合理混交,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维护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河流渠道绿化应选择喜水耐湿、根系发达、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树种,农村庭院绿化多选择有花有果、有经济价值和观赏效果的苗木。在村内的公共场所多选择彩叶苗木,最大限度营造景观效果。要注意把绿化和实用效果结合起来,做到既绿化美化,又非常实用。

2.3 加强绿化后期管理工作

对于植树完成后的苗木培育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集体组织统一管理,不能为了省事省钱而划归农户进行管理。要继续做到统一施肥,统一灌水,统一修剪,统一造型,统一防治病虫害,从而达到当初设计的绿化效果。

第6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字】新农村建设投融资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农村投融资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的投融资体系还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投融资需求。从财政投入体系上来看,近年来,中央政府明显的加大了对农村的财政投入,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给农村建设资金为3397亿元,2007年增长到了3917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520亿元,近几年来财政用于农村的支出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增长,但是对与农村的投入在数量上还是仍然不足的,从而可以看出,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单一看国家财政拨款是很难满足需求的。从融资体系来看,我国农村的融资机制还不够完善,还不能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这成为了当前制约农村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同时,农村资金的管理不是很完善,外流比较的严重,这极大的加剧了农村资金的供求矛盾。

1.1财政对农业投资体制不健全

1.1.1.财政农业投资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目前,政府投资农村建设的渠道比较的多,其中仅属于建设性财政拨款投入的就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含国债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以工代赈资金、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财政部门直接安排支援农村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等。由于这些渠道的投资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所以就存在着多头管理的问题,各部门在工作中协调不到位,这很容易造成投资资金的分散,并且在投入的项目、实施的方案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情况。

1.1.2.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一是预算管理弱化。一方面,法定预算常常因某些人为因素而未经法定程序进行调整、变更;另一方面,预算项目资金被随意进行再分配、再调整,导致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影响了财政资金导向作用的发挥,也不能很好地实现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二是监管反馈差,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的投资资金的监管反馈工作始终达不到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号到位,在现在体质下普遍的存在很多中间的环节,资金到达农村的时间很长。财政农业投资资金预算执行缓慢且年度内支农资金支出不平衡等问题相当突出。四是财政对农业投资资金经常被挪用。一般财政比较困难的资金调度的政府时常会对财政投资的资金来弥补本政府资金的不足。此外,由于有些财政农业投资资金采取的是分头管理,多头组织所带来的财政农业投资资金分散、管理职能肢解等问题也十分严重。

1.2财政对农业投资结构不合理

二是财政在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中,一般都将重点放在了水利建设等大的基础建设方面,而让农民直接受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较小,使得财政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弱。

三、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地区投入不平衡。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的投资资金绝大部分都是从地方政府中取得的,地方政府的财力直接影响到这农村投资的地区结构。一般来说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财政实力比较的强,在农村投资重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西北经济落后的地区,财力不济,农村得到的财政支持很少,这使的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处在很大地区差距。

二、新农村建设中投融资体系改革的对策

基于对中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目标和现阶段着力解决问题的认识,对中国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组建稳定、高效、统一的财政支农管理体系,实行财政支农资金相对集中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统一财政对农村资金投入渠道,建议成立国务院农业投融资委员会,集中管理使用所有的财政支农资金,将国务院扶贫办、农业综合开发办、财政部和农业部的农业项目等投资资金以及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农资金统一归集到农业投融资委员会进行调配使用;建议由农业发展银行统一接受和管理财政支农资金,以确保国家支农政策的落实和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乘数效应,建议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以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的形式用于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支农信贷经营中的损失补贴,以支持农业政策性银行扩大支农资金投放规模;在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利息补偿和风险补偿的基础上,以农业政策性银行为引导,广泛吸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全面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完全以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进行对农村投融资的支持,大幅度提高农村投融资的资金规模。

(二)加大农业财政支出的力度,形成政策性支农银行稳定的支农资金来源。国家每年会安排一定的财政收入来用于新农村建设,从政策上来保证国家近期内国家对农业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同期财政做支出的增长;由国家统一安排专项项目的资金,建立制度性的政策性支农银行的资本金补充渠道,以确保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支农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积极的推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构建职责分工明确、功能齐全、运转顺利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以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为有效补充的稳定的活跃的农村金融新体系:一、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银行的政策性支持农村建设的资金进行集中的管理,严格的划分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之间在政策性支农项目的界线,将国家开发银行从农村小型项目中逐步的从农村小型项目中解脱出来;二

实现政策性支农资金从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中剥离,运用贴息等补偿性财务杠杆工具,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总结】

综上所述,多渠道筹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的重要内容和迫切任务。改善单一依靠财政建设的传统模式,进一步缓解国家和各地方财政的压力。同时,通过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调动各方面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吸引更多资金。在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的情况下,以多渠道筹资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启动国内需求、消除过剩生产能力的最有效措施,是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政策,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第7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研究与探索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经济生活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较晚,但是,其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存在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舞弊造假。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些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窃取口令、文件,用来作弊。或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泄露商业秘密、等。 

    (二)会计软件自身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少单位由于各方面原因,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模式是选择购买通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通用使得一些非法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违法操作,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还有一些会计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客观上增加了追究责任的难度和产生风险的几率。 

   (三)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电脑无与伦比的运算速度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对计算机风险缺乏了解,思想上不够重视,许多单位也忽视安全防范教育。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少单位非电算化会计人员随意操作、至使系统软硬件故障等,导致会计数据错误、丢失或被篡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容易被截取、盗用,甚至被篡改。同时,由于审计取证难度大,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五)病毒侵袭造成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当前,计算机病毒防不胜防,在网络环境下,一台计算机染上病毒,能够导致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也感染病毒,它可以通过软盘、U盘等途径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有些黑客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入侵单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盗取机密资料、文件、数据等,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二、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从内控制度抓起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l、对一般工作上控制:一定要避免兼职,因为组织与管理控制的基本目的是减少发生错误及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要相互分离,互不兼任,同时还应定期轮换,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业务处理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要严格分离,除了执行业务记录的职能外,不能负责业务的批准和执行,也不能保管除计算机系统以外的任何资产。 

    2、对应用过程的控制 

    (1)关于输入控制:经审批的业务数据能准确、完整地输入系统,被系统发现并拒绝的错误数据,能经恰当的改正后重新输入系统。所有业务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恰当的审批手续,只有经审批的数据才能输入系统。所以输入操作是保证系统数据正确的关键环节,要有严格控制;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2)关于处理控制:处理过程的现场控制应该将前个过程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检索,经过系统核对、验证无误,确认该处理过程正确无误后才可以进入本次处理;业务时序控制是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一个处理过程的运行结果取决于若干个相关条件过程的完成;数据备份及可恢复控制是将机内会计数据进行备份,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防范措施。

第8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存在的问题

思想观念陈旧。一是对目前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许多信用社主任平时不注重学习,对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不采纳、不推广应用,爱用传统的老观念、老思想、老办法、老经验去开展工作。二是得过且过思想严重。许多信用社员工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待工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不思进取,有得过且过、不求功劳,但求无过的思想。

竞争意识不强。农村信用社经营机构主要分布在农村乡镇,具有网点多、人员多、服务范围广、同业竞争少的优势,因此,农村信用社普遍缺乏竞争意识。

“官商”作风严重。一是营销观念淡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习惯于等客上门,缺乏主动到户预约存款、攻关潜在客户、营销贷款观念。二是部分信用社干部职工在业务经营中存在全局观念、效益观念不强,对待经营目标习惯于搞数字游戏,有的信用社对组织资金工作,往往是临时搞“水份”,考核期一过,存款余额就直线下降。三是同吃“大锅饭”现象仍然存在。由于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部分员工不做运动员,只做观察员,你看我,我看你,就是不行动,没实绩,到经营目标考核兑现时,只好大呼隆、打和牌、搞平均主义。

隐性风险较多。一是信贷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容易导致贷款“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大额贷款会办制度流于形式。二是道德风险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一部分个体大户、私营企业老板先富起来的影响,部分信用社干部职工心理失衡,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思想严重、价值观发生了扭曲,难以抵制金钱诱惑,有的以贷,吃、拿、卡、要现象严重;有的为了捞取好处违章发放冒名顶替贷款、垒大户贷款;有的直接挪用贷款用于经商、办企业;有的甚至利用手中权利到借款企业强行入干股,享受企业利润分成。三是风险识别能力差。目前,农村信用社缺乏信贷专业人才,信贷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管理意识、风险意识淡薄,对大额贷款风险识别能力欠缺,容易产生信贷决策风险。

对策与建议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当前,农村信用社必须确立以下观念:即一切阻碍改革的思想必须抛弃,一切制约发展的做法必须革除,一切僵化的体制必须打破,一切陈旧的观念必须更新。敢于突破旧框框和传统思想的束缚,革除思想观念守旧,小农意识浓厚,“官办”、“官商”气息严重等问题,树立人才意识、服务意识、营销意识、经营意识、效益意识和管理意识,不断拓宽经营思路,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全新的经营理念指导业务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阔步迈进。

转换机制,除旧创新。一要革除农村信用社内部存在的经营体制不顺,经营形式僵化,内部管理松懈,员工精神不振,工作缺乏激情等问题,积极引导员工自觉找准市场定位,转变经营角色,拓宽服务领域,改进工作作风,充分挖掘潜力。二要深化劳动用工改革,大力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换制度,实行“工效挂钩、按绩计酬”的激励机制,以“实绩论英雄”为指导思想,重新整合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力培育业务精英,积极拓宽高端客户,切实解决“要为我要干”的思想。

加强监督,防范风险。一要对农村信用社主任任职目标、道德行为等实行定期综合考评,对履职不力、品行不端、业绩不明显的从主任岗位上撤换下来,大胆起用业务精、素质高、善管理的年轻人。二要对信贷人员日常行为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监督。重点关注信贷人员思想动态,掌握其生活圈,交际圈、家庭收入、消费等情况,及时制止案件发生的苗头,切实做好道德风险防范工作。

第9篇: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范文

关键词:合规建设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195-02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年,也是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规建设提升年”。农信社作为金融业经营风险的行业之一,其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加快转变观念,提升对合规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合规建设是在业务经营活动中,为防范风险,依靠完善内控制度、加强执行力建设来防范风险而形成的一套体系。其内涵不仅包括诚实、守信、正直等道德价值标准或行为操守准则,还包含员工的价值观、风险意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制度和组织结构等。面对新形势下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规范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加强合规建设实属必要。

目前,农信社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内控,规范操作,风险防范得到较大增强,但是,受历史、体制和人员素质等影响,农信社的合规建设中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合规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合规建设认识不到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农信社的根本目标。然而利润最大化离不开合规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些农信社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上,重发展轻规范,忽视内控与经济效益的利害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导致因小失大。另一方面,农信社员工没有切实认识到合规建设的重要性,不清楚案件往往从违规操作、违章办事开始逐步演变到违法违纪后果,思想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2.合规执行规章不健全。作为农信社,开拓和发展业务是必由之路,但开拓必须与管理并举、发展必须与监督同行,从防范风险、合规经营的角度,强化合规建设,制度要先行。然而,实际工作中,有的农信社或出于改革需要,或出于竞争需要,往往改革在先、开拓在先,制度滞后,合规滞后。随着电子化建设的强化,中间业务不断开拓,新功能应用推广,网上银行等新业务的开办,农信社没有及时制订、更新相应的配套的规章制度,造成合规执行中无章可循,不能有效地对新业务的经营风险进行防范。

3.合规建设执行不力。农信社的管理者既是合规建设的践行者,又是合规建设的组织者、示范者和推动者,但是其没有在倡导合规具体措施、要求、自查排查及整改纠错上对员工进行积极有效的传导和宣讲,一些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合规执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清楚依法合规是银行的制胜法宝,没有把合规执行就是爱护自己的岗位这一理念烙印在脑海里,思想上没筑起合规的“防火墙”,无法从根本上促进全员关注合规、思考合规,持续做到合规执行。

4.合规建设内审稽核不深入。近年来,随着农信社内部体制的改革和业务的开拓,稽核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稽核人员少、素质不高不能很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作为被稽核单位,首要任务是应付稽查,心态是尽量少暴漏问题,至于如何对问题整改更是放在一边,整改大打折扣。外审内审都是为帮助查找问题没促使合规经营,但由于各种原因,农信社普遍存在重外审轻内审的问题,对系统内部稽视程度不够,抱着敷衍了事、无所谓的态度,一听到银监局审计、人行检查,就慌了手脚,完全轻视了合规建设的作用。而在稽核处罚中,往往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使处罚得不真正落实,屡查屡犯现象依然存在。

二、强化合规建设的建议

1.开展合规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员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各项制度。通过学习、写心得体会、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大家对合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案件警示教育,从身边案件入手,深入分析发案的原因、特点和危害,引导员工结合岗位特点查找自身原因,做到引以为戒,增强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全体员工认真履行内控职责、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形成“全员抓内控建设,全员参与内控管理”的良好局面,推进各项业务的协调、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