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籍测绘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

第1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代地籍测量;测绘技术;数字测绘; 数字国土;3S技术

1 前言:

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其主要标志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 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比较现代地籍测量同“数字国土”之间的关系,总结地籍测量的基本框架,将现代测绘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并且随着GPS 卫星的拓展和Galileo 计划的全面实施,各种航空航天设备的精度不断提高,利用卫星定位与PDA 组合模式和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将是现代地籍测量手段中最具有广泛前景的技术。

2 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流程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①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②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③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3 现代地籍技术的内容和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 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3.1 GPS 测量

GPS 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 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 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 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①GPS RTK 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 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 RTK 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②GPS RTK 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3.2野外数字测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 种方式:①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 RE3,G RE4 等)+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②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③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②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 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3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__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帐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资料等)、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3.4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 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 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4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其核心就是数据库),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第2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绘 国土资源管理 服务功能

一、引言

测绘是指以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科学以及网络通讯技术等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通过测量的手段获取地面现状的位置信息与图形信息,反映相关设施与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形状、大小及其相关属性,为国土资源管理与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提供相关依据。地籍测绘是对土地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将地表相关设施的空间位置、面积及其他属性准确绘制在图纸上,为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及各项基础业务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国内针对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服务功能的相关研究,江长喜(2000)阐述了测绘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运用现代测绘技术手段,提升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的功能和水平;余雷(2012)通过分析地籍测绘的作用,探究地籍测绘的经济作用,阐述地籍测绘的土地开发利用等研究了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了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服务功能,结果为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相互关系研究

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相互关系是一个彼此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地籍测绘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为国土资源管理中国土整治与开发、土地的归属权、土地纠纷与变更等重要环节提供科学、规范、合理的保障。伴随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涵盖国土资源调查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地藉信息系统等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与发展势在必行,而地籍测绘是为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材料的精确的科学手段,是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前期性、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国家资源的宏观管理、国防建设、城乡规划等提供可靠保证的参考依据,同时使地籍测绘工作的前期性、基础性、公益得到充分发挥,推动了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综合分析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建设的相互关系,地籍测绘通过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将地表相关设施的空间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属性进行精确的绘制与记录,强化了国土资源管理体系高度的权威性、组织性、纪律性,确保相对科学、合理的分配与利用每一寸土地,为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资料,与此同时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了地籍测绘技术的发展,二者逐步形成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的稳步发展。。

三、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分析

地籍测绘技术是强化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的有效平台,是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辅助决策有效技术手段,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探究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服务功能,首先,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籍测绘对土地属性的精确测定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为区域地形、土地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及土地分配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为土地的利用监测与动态的遥感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工程建设上,地籍测绘规范了土地开发的方案设计的资金预算与工程质量,保证了开发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地籍测绘为我国土地的审批、规划以及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材料,保证了城乡规划的合理开发,强化了土地与建筑物的产权管理;服务于城市的交通道路管理,作用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更新,有效地对土地进行了动态的监测。再次,地籍测绘技术的科学性、规范性在解决土地归属权纠纷,地质灾害损失评估,城市环保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区划和地名管理都发挥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功能。地籍测绘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地籍测绘是国家对能源、交通、水利以及通讯等设施进行战略投资的基础,是加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水平,促进国土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保证。综合研究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的服务功能,地籍测绘技术为我国国防建设、国土资源管理战略方针的制定、土地合理开发决策的实施、城市、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及国土资源的动态监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数据保证服务,推进了现代社会国土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

四、总结与建议

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事业正进入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现代地籍测绘技术能够为我国国家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平台,能够为我国国防建设、城市规划、土地开发与管理以及土地资源的数据分析与决策实施提供理论保证,服务于我国现代化、适时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国土资源管理,为促进我国城市、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现代社会实践发展中须完善地籍测绘的相关制度,促使地籍测绘工作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相互融合,保证测绘数据质量的准确度,不断强化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服务功能,完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城市、农村空间数据共享,为国土资源开发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服务,进一步实现国地资源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余雷. 地籍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科技资讯,2012,(24):27.

[2]安波. 强化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服务功能[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02):70-71.

[3]王玉龙. 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5.

[4]江长喜. 浅谈测绘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服务[J]. 资源・产业,2000,(11):26-28.

第3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字】数字化 测绘技术 城镇 地籍测量 应用

一、简述数字化测绘技术与城镇地籍测量的关系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镇的建设规模和速度不断地增加,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城镇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经济价值以及各个城镇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国开展了关于城镇地籍测量的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技术不再以传统技术为主,越来越多的高新测绘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和投入到使用当中,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为例,该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它摆脱了传统测绘技术主要以手工绘制为主,测绘所获得的信息不再是单一的图形信息,测绘所显示的资料更加丰富,准确度更高,而且在编辑修改方面也十分的便捷,方便了人们对所需数据的掌握和查询。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是将测绘、地籍管理和城市管理等学科进行了合理的联系和融合,在原有的测绘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全解析且由专业软件绘图的新型测绘技术,通过在实践中对该技术的调查显示,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测量所绘制出的成图的精确度更高,这种技术更适合录入电子档案进行保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城镇的发展需求。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主要通过数字测图系统对城镇的地籍进行测绘,该技术是通过系统内各设备的运行和各个流程的实施,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控制。数字测图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采集数据的工具主要有电子速测仪、数字摄影测量仪、GPS、数字化仪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对地形的数字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绘图、输出和管理。常用的数字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数据的采集方法

通过利用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用来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就叫做数据采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应用中,对于数据的采集,常用的方式是通过对所要测量地点的阳台角、房屋拐角、围墙拐点等地物的数据进行测量,也可以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对其他的地物进行测量。

无论是对于界址点还是地形点的测量,通常情况下在采点时,都会把性质不同的点制作成与之相对应的地物代码,这样有利于技术人员的操作和记忆。在实地打点测量的时候,要对测量区域的地物进行有顺序测量,这样做是为了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减少散点的存在可以提高测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编图的精准度。

(二)对原图进行数字化处理

对原图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技术主要是针对一些偏远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它具有简捷而迅速的特点,在测绘工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设施以及原有的地形图,然后再结合先进的技术重新绘制出符合标准的地形图,能够快速的满足测绘需要。

原图数字化测图的工作方式主要是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这两种技术中经常选用扫描矢量化技术,这是因为它的精度效率比手扶跟踪数字化的方式更高。但是这种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反映在它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上,因此有时它在成图上反映出来的地貌特点同实际情况相比不一定准确。这就需要测绘人员采取补测、修测等方法对之前设定的坐标进行调整和校正,从而提高数据的精密度,这样才能对测绘出的数据进行准确的利用。

(三)利用航测技术绘制数字成图

所谓的航测技术就是运用航空设备在空中摄取地面的影像,通常意义上讲就是航拍。这是一种通过外业判读、内业建立模型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而直接获得数字地形图的方式,它主要应用于大面积城镇的地籍的测量。使用航测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的工作量,方便地籍测量,测绘人员在室内就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地籍测量任务。因此,由于该技术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精度高、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等优势,所以它适用于对处于空旷地带和气候多变地区的城镇进行地籍测量。

三、例析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广西南宁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以广西南宁的地籍测绘为例,在测绘实施前首要要对测绘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例如当地的经纬度、降水量、地形特点、气候特征、测绘总面积等常规数据进行统计。主要流程的表现形式如下:

在进行测绘时首先要制定广西南宁的坐标,一般情况下地籍测量平面坐标采用的是国家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保证基本控制点的密度处于正常的范围,就需要按逐级控制的原则在南宁市土地调查大地基础控制测量GPS C、D级点的基础上布设GPS E级点,然后在GPS E级点的基础上加密布设了GPS一、二级导线。

在基本的所需数据统计完成以后,利用Microstation软件编辑数据文件,结合二次开发的工具软件来绘制地籍图。然后把Microstation生成的图形文件引入MAPGIS后,再加入地籍要素,就可以建立专门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

四、总结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缩短测绘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制作出高精度的现代化测绘图,为城镇地籍的测量提供了便利。

参考文献

[1]汤廖文. 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19-20.

[2]靳海亮,吴庆忠,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现代测绘,2003,06:24-26.

第4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技术;测量模式;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P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口与土地问题矛盾的不断突出,土地的科学化管理越发重要。为了加强地籍与土地管理工作,地籍测绘必须先行。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区别主要在于技术是否高度集成和数据流是否连续。测绘仪器的智能化和内置软件的高度集成以及数据的无线传输,促进了现代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多种模式的分析,将现代测绘技术合理的运用到地籍测量中已经势在必行。

2.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技术工作,是地籍管理的中心内容,它要保证土地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所以地籍测量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为目的的测绘工作。它为地籍管理和其他土地管理工作服务。

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范围大小、质量等级、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基本状况信息的测绘工作。其专业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带有法律性行政行为;(2)具有较高的能满足地籍管理的精度指标;(3)有配套的成果资料;(4)必须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

3.现代地籍测量技术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资料分析数据获取数据编辑、整理、入库。

4. 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5.现代地籍技术的作业方法和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根据地籍测量的专业性可将其分为GPS测量、野外数字测量、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4种模式。受环境、技术、特点等条件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5.1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其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2)定位精度高;(3)观测时间短;(4)操作简便;(5)全天候作业。

GPS技术引入地籍细部测量,目的是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地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等,由地籍调查规程所知,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量,对于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10CM,城镇待坊内部稳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间距允许15CM,误差为利用技术完全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

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RTK技术已经逐步取代常规的测量方式,成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与常规静态测量和快速静态测量相比,其测量边长范围更大(0-10km均可使用)。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能在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为GPS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提供了保障。

5.2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好,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数字地籍测量分为确权、测量、编绘三个环节,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与搭配。

5.3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5.4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

6.结语

通过对现代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多种测量模式的分析,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

数字地籍测量作为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其自动化成都和测量精度均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目前,数字地籍测量已逐步成为地籍测量的主流,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其理论和方法也在实践中得到逐步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薛连春,浅谈3S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

第5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测绘技术;地籍测量;应用;测量模式

伴随着科技的发达目前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 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同时,应国土资源部“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数字国土工程已全面展开,因此地籍测量必须为进一步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提供准确、合理、规范、全面的基础数据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CPS 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一)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

针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种方式:

1.全站仪+ 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RE3,GRE4 等)+ 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手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 便携式计算机+ 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 掌上电脑(PDA)+ 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2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 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GPS 测量模式

GPS 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 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 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 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 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1.GPS RTK 接收机+ 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 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 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 RTK 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GPS RTK接收机+ 全站仪+ 掌上电脑+ 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三)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 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 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做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 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二、现代地籍测绘与“数字国土"的关系

现代地籍测绘、地籍信息系统与“数字国土”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地籍测绘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数据。但为了有效管理和共享大量的地籍测绘成果,需要建立一个地籍信息系统(其核心就是数据库),进而就可以存放各种图形和属性等信息,并对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从“部”到“厅”到“局”的各种行政级别上的空间应用分析。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等的作用下,人们共享该数据库资源。“数字国土”包括广泛的数据和信息,高分辨率影像和数字地图是其中的重要数据之一,地籍测绘正是地籍信息系统建设及其网

络体系建设即“数字国土”的重要内容。

三、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一)资料分析

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包括已有的地形图、地籍档案资料、已有的控制资料和电子文档等)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准地籍测量”。

(二)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一般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第6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城镇地籍调查是我国自上而下各级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和职责。而地籍图作为城镇地籍调查的重要依据和技术资料,它的测绘工作在地籍调查的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占有非同一般的地位。作者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和分析,结合自身在这项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地籍图测绘方法。

关键词:地籍调查;地籍图;界址点

近几年来,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已逐渐进入将健全与完善土地市场作为核心内容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将土地融入市场的范畴,如果它的归属权不清晰、地理位置、边界以及土地面积不准确,就会大大降低各种地籍资料的可信度,进而导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管理土地资产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凭证和依据。城镇地籍调查是土地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和预前性很强的工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获得的经验与教训,针对怎么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怎么充分高效地利用现有成果资料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籍图测绘方法。

1、平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是地籍图测绘工作的开始工作,同时也是整个地籍调查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保证。针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工作以及对平面控制点的选择方面,一定要重视城镇当前存在控制点的效果,并紧密联系国家或者城市坐标系。在对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上,精度一定要达到测定界址点的要求和标准;在设计的密度方面要达到测区内部对地籍细节测量的要求;在点位的设置上一方面要符合测图的需求和标准,另一方面还能够与附近的界址点保持良好的通视效果。

2、地籍宗地边长的勘测丈量与界址点的测定

对宗地草图的勘测,要从具体情况出发,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勘丈。针对面积不大的宗地,要使用已经检验过的钢尺对界址边进行丈量。并且对每个尺段读数二次,取两数的平均数作为相应界址的边长;在对界址边进行勘丈、对界址点进行确定过程中,要注意对界址点的栓距进行注记,以表明界址点的具置、跟附近地物的相关关系与条件距离,方便以后在进行测绘或者装绘地籍图的时候,能够适当地将界址点及界址边当作绘制界址点、界址边附近相应地物的控制点和控制线。这个要求以及工作流程,在时候出现界址标志损失,需要重新恢复的时候显得特别重要

3、测绘地籍图、装绘地籍图的方法

相比地形图的测绘过程,地籍图的测绘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地形图的测绘通常情况下布置在通视条件良好、视野开阔的控制点和图根点上,方便在进行设站的时候能够尽量控制最大的范围。然而实际上,在这类控制点或者图根点上设置站点时对于规定范围内无法测量的地物要素,通常是通过皮尺进行调绘,或者通过平板仪支导线来对其测绘的。所以在这些地区进行测绘时就会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会出现一定的错误。如果直接通过地形图来充当地籍原图,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地籍调查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如何通过现有的地形图促进地籍图测绘速度的提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高效实用的作业方案。其过程表述如下:

(1)首先,要将已经获得的各级导线点、图根点以及界址点坐标绘制在在1 :500或者1:1000比例的薄膜上面,然后将宗地的相应界址边连接起来,并利用已经勘丈过的界址边长对其进行检查,通过这个途径,就能保证对宗地形状的真实反应。

(2)假如地籍图的图幅内是新建的区域或者地形地物较大变化的地域时,可以通过界址点和界址边当作相应宗地的临界控制线,然后根据地籍要素和控制线的联系制定出相邻宗地边界内的地籍条件和要素;而对于大多数宗地就没有必要设置站点,这种做法可以极大提高地籍图的测绘速度,保证地籍图的准确绘制。

(3)如果调查范围存在或者部分存在地形图,就可以将已经绘制好的控制点、图根点与界址点坐标的薄膜,放置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上,根据宗地的草图上多注记的界址点、界址边界和地物的相关关系以及条件距离。进行透绘操作时,还要特别注意宗地边界部分的地籍要素,还有宗地内的其他要素等。重要的是,进行透绘的时候还要主义检查地形图的变形,发现并纠正地形图上的错误。

4)地籍图的测绘和检验

当作完上述工作,或者完成对某个街坊区域的工作后,将薄膜图放置在一个小平板上,对存在问题的界址点以及界址边与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进行实地检查,这个过程可以不设站点。一般情况下,界址点与界址边跟相邻地物的位置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界址点存在于一些特殊位置或明显的地物,比如墙角或者房角。这个时候检查界址点有没有与地物相吻合,在地物上的相对位置是否准确。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准确地表现出宗地界址边上地物的归属与特性。(2)当实际界址点与明显地物不相符时,需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图是有没有不一致。(3)针对设置在空阔地方的界址点,要对界址点到其周围明显地物的平面距离进行丈量,以检测与测图是否相一致。(4)当界址点、界址边周围出现新增加地物的时候,要将界址点及界址边作为新的控制点和控制线,进行相应的地物的绘测。(5)实际情况中以及拆除了的地物要从图上及时地删除,对新增加的地物要进行补测。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关系的描述分析中,务必要注重界址点和界址边与其附近地物的相关关系。

第7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应用

基本情况: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即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政策,按照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要求,通过对项目区内(一般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或一般农地区)的田、水、路、林、村、房以及滩涂荒地、未利用地等的整理(复垦),再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在特定规划区域内减少一定数量耕地的同时,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一种做法。其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区农民的搬迁安置、土地整理与复垦、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

首先是开展农用地整理。通过对田、水、路、林的有机统一和综合整治,既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换代升级、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确保新增有效耕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其次是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和村庄整治。通过对宅基地(闲置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复垦,推进村庄整治统一规划、统一提供宅基地、统一建设新居、统一配套农村公共设施,形成与城镇同样便利但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再次是把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乡优势互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将农村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破解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的难题;通过土地级差增值收益反哺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打造农村自然田园风光。

乐清市2011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35村,设计62个自然村,总综合整理面积3.55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宅基地与农村建设用地面积1.22平方公里、搬迁新安置面积0.52平方公里、农地整理面积1.81平方公里。预期净新增耕地面积大1500余亩。

1、地籍调查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内容

1.1权属调查

1.1.1村界、村民小组界限调出;

1.1.2 整理前后地类界调查与统计各地类面积,计算净增新增耕地面积;

1.1.3村民各户宗地调查。

1.2地形、地籍与房产测量

1.2.1整体迁移农村村庄地籍、房产测量统计,及其村庄周边30-50米地形测绘,范围外要预期建造水池、水库、水渠、交通道路等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所需地形测绘;

1.2.2列入该项目的农地整理的基本农田或一般农田需要改建标准农田测绘;

1.2.3整体迁移所安置区的测绘;

1.2.4测量综合整治后的所有工程量测绘量算:如宅基地复垦、农田整理建设中交通道路、耕作道、水池、沟渠新建或改建等工程量的测量统计,新增耕地面积测量统计。

2、地籍测绘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起到的基本效果

2.1 地籍的测绘给实现科学化土地的开发所提供根本的数据支持科学化的地籍测绘数据应该为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部门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科学化的地籍测绘的数据信息的取得和共享的依据就是把环境的资源、公共设施、基础实施、经济的统计等都合并一起完成。这些主要的外界因素再加上测绘的原始结果就能反映出需要开发的土地区域地形、交通、房屋人口、水环境的信息,都有利于对所开发的土地的选择。

2.2 地籍测绘可以为投资节约资金减少浪费

一份好的测绘的报告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能否优化、预算与概算的合理准确、效益的准确分析等的准确可靠性。土地综合整治整理是一项,地籍测绘报告的准确就可以为业主减少资金浪费的担忧。

2.3规范土地综合整治的工程质量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原则和规矩,否则就会不成方圆。在土地的开发整理当中务必要规范施工验收中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想有一个好的验收标准这就需要一份完整准确详实合理符合实际的地籍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项目报告作为参考的标准。

3、地籍调查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起到的作用

3.1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前期的作用

地籍测绘报告可以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需要开发土地的一些前期情况。第一,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居住人口数量统计、赔偿居民损失的评估。第二,对于长久未进行更新检查的地下管道、道路设施等损坏数据的统计。第三,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工程施工部门提供数据说明。

3.2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期的作用

地籍测绘报告可以节省一些部门的监督,可以直接由一个具有协调能力的工程监理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让施工单位免除后顾之忧,直接按照地籍测绘报告施工就能做出一项优秀的工程。

3.3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后期的作用

地籍测绘报告中的竣工测绘数据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竣工效果,报告的数据越精确、越细致、越明朗就能使工程的竣工后的效果越好。

4、 地籍测绘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要求

4.1 关键位置点的测绘

绘的顺序一般按照先整体再局部、先外表再内在、先粗略再细致。根据各种关键点的测量结果应设计一个网格状的画图,清晰明了便于测量便于观看,而且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具有使用价值。

4.2 注重测量坎上坎下的精准数据对于各种各样的土坎建议要把坎顶、坎脚线、缓坡的坎顶线、坎底线都要细心的测量,而且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这样,就完全避免了因为测量不细致所造成的损失。

4.3 注明细部的测量细部的测量包括土地范围内所有花草树木的种类、年龄、房屋的确切位置面积、建筑使用密度、人口居住密度;各种机械化机器和管道线路长度的使用年限。

5、 地籍测绘常用的测绘技术

5.1 传统的一些测绘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全面的推动了测绘全站仪的智能化,绘图软件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推动了测绘的速度,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测绘的全站仪与CASS6.0结合应用,能更快速更准确的获得数据,并且大大的提高了测量的质量和效率。传统测绘的优点:测绘的全站仪与CASS6.0结合使测绘进入了数字地籍测绘的时代,节省了许多测绘周期,提高了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了测绘的效率,提高了测绘的绘图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传统测绘技术的缺点:测量土地的权属界线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争议,为了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进大量的仪器、耗费人力物力、耗费大量的时间。农村土地的利用率较低,要求的测量标准不高,负责测绘的人员较少,所以这种测绘技术不适合应用在农村土地的测量。

5.2 GPS在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应用在地籍测绘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必须要做到采集以下两种数据:一是地理与地块的测量数据;二是,权属界线与利用类型等数据的测量;需要测绘人员注意的是在野外测量任何数据都要及时的把数据记录下来。这种测绘技术的优点:这种技术的精确性极高,每个监测站之间无需互相通视,无论多远的距离都可以进行精度的定位计算;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操作技术非常方便简单,GPS技术自动化程序越来越完善;机器的体积小巧好拿,质量轻便;具有实用的三维系统,随时随地全天候不间断工作;由于这种技术的自动程序不断提高,大大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率;节省了大量野外测量的人员;所用的时间短,降低了费用;进行大型地域测量时提高了精度,使精度达到了1ppm;可以与世界各地实现数据的传输共享。

这种技术的缺点:在较密集的建筑物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较高的密集角度和低的树荫下信号被遮挡住,接收不到信号,接收机就无法正常工作,处于一种瘫痪状态;此种技术所用仪器的价格昂贵,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高,所以,不适合应用在农村的地籍测量。

5.3 遥感技术的应用

测绘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土地动态变更的调查测量,遥感技术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遥感技术能在变更的同时准确快速地获取变更后的信息。与以前的技术相比,遥感技术提高了人类对于生存环境更深入化的认识。遥感技术的优点:与其他的技术相比,遥感技术扩大了所观测的测量范围;根据提供的动态图像,可以精确地测量到瞬间变化的动态图像;人类在体能还是自然条件的双重影响下,许多偏远崎岖的地区是无法到达的,遥感技术就解决这个问题,能大面积的进行重复性的观测;遥感技术改变人类对于光谱可见光的观测范围,由于遥感技术使用微波进行工作,改变了由于昼夜和天气的变化造成的影响,实现了真正不受影响全天候的测量;航空遥感的详细数据的程度更高,航空遥感技术与航天遥感技术相比较,航空只能应用在临时的数据的观测但是所测量的数据精确性极高,航天技术能进行全天无休息连续的工作。遥感技术的缺点:无法达到对图像高精确的要求,很难达到对于一些边界的地理位置的坐标,只能根据相邻地理图标进行分析,但是这样推算出来的数据无法保证准确;变化的空间实际位置难以确定,这样测量的数据不会准确;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监测的变化;方法还是比较落后而且对于外界的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很难解决;空间的分辨率和光谱的分辨率非常低,不能达到正常要求的标准需求;获取变更的数据信息较慢,多次的累积进而造成了误差;浪费资源且工作的效率很低达不到标准要求;由于农村土地的类型,这种技术无法精确地进行测量;无法应用在大面被覆盖的一些土地的测量;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地区还无法引进使用此种仪器。

5.4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是现今唯一一种能快速准确地测量出农村变更信息数据的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确度、高分辨率、成本低周期短、不受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影响限制的优点。测绘出来地籍图速度快、数据精确度高、经济效益高,真正实现了地籍测绘的自动化成图的期望。摄影测量分为地面和航空两种:地面摄影测量由于各种建筑的遮挡导致后景很难取景,加大了测量工作者的工作量;航空摄影测量由于无法保证航行过程中是否水平和曝光时无法确定机器所在的具置状态,导致了最终测量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6、总结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整理越来越贴近人民的生活,每年都有一些旧房屋、道路、田地等需要重新开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务必要以地籍测绘为基础,地籍测绘的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到开发的质量,换句话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第8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一、不动产测绘成果的内容

不动产测绘成果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基础资料,是指在不动产测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信息、图件、成果表、质量检查与验收报告、技术设计与总结以及其他材料等。

不动产测绘成果从测绘分类上主要包括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海籍测绘三大类。地籍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地籍测绘成果表文件、成果图文件、SHP数据文件、现场采集数据及软件处理过程数据、图形编绘采用的原始数据等;房产测绘成果主要包括测算依据的图文审批材料、房屋面积测算技术报告、房产平面图集、成果验收书、备案审批材料等;海籍测绘成果主要是指在海籍测绘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成果表文件、成果图、技术设计与技术总结、图形编绘采用的原始数据等。

二、不动产测绘成果的归档范围

不动产测绘成果作为重要的基础数据,在不动产登记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动产测绘的成果测算要严格依据《地籍测绘规范》《房产测量规范》《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等规范要求进行测绘项目的技术设计与总结、控制点的布设、数据的采集、成果的计算以及验收等。这些过程中涉及的各类材料都属于不动产测绘成果档案的归档范围。这些资料的完整归档,对于数据的溯及与跟踪、责任的划分以及开发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不动产测绘成果归档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新建商品房房产测绘成果归档内容为例)。

1.申请方资料

甲方资料主要是测算依据材料,即开发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类图文审批材料,主要包括建设立项批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地名批复、公安座落证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核实合格证、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书、经批准的总平面图、建筑变更设计图、经规划批准的竣工建筑平面图以及人防工程施工图备案通知书等。

2.测绘单位资料

乙方材料主要是指接受委托的、有资质的测绘单位进行测算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测绘委托书或测绘合同、测绘单位仪器检定证书、测绘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测绘项目设计书、测绘项目技术总结、房屋面积测算技术报告书、测绘技术总结、房屋外业技术测量草图、测绘生产的控制点等基础资料、测绘成果检查报告、共有部分建筑面积分摊说明书、分摊彩图以及分摊协议等。

3.备案审批材料

备案审批材料主要指房屋登记主管部门根据开发建设方提供的材料进行备案过程中生成的材料,主要包括房产测绘成果备案申请表、房产测绘成果备案审批表、现场复核记录、备案核准通知书等。

上述提到的材料应提供相应的电子版数据以供保存和档案利用,同时房屋面积计算成果和相应的图形成果应符合当地不动产登记部门的要求。

地籍测绘与海籍测绘成果的归档内容总体类似房产测绘成果归档内容。

三、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

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主要是将地籍测绘成果数据与房产测绘成果数据通过一定的规则建立对应关系,进而实现以图管档、以图查档、房地一体、图档合一的一体化管理。考虑到海籍测绘成果的相对独立性和局部性,对其数据整合,本文暂不讨论。

不动产测绘成果中的地籍测绘成果,目前主要采用地理坐标作为基础编码,并与土地权属登记建立了相应的关联,多数地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以及未来的不动产登记提供了统一的基础。而房产测绘成果数据却没有较为统一的模式,这就对房地数据的整合产生了不利影响。目前,房产测绘成果主要采用年份加流水号的管理模式,或以房地号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并与房屋产权产籍系统建立了相应的对应关系。在房屋产权产籍系统中,房屋编码又有4种编码方式,分别是坐标法、分幅法、分宗法和竣工时间法。在与地籍测绘成果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坐标法最为简便,其余3种还需采用更进一步的处理。

1.分幅法

可以通过反算分幅图的西南角坐标,从而与分幅范围的地籍测绘成果建立相应的关联关系,即首先通过对主要建筑物采用图形匹配算法进行初次匹配,然后再通过幢号、地名等进行二次匹配和一定的人机交互,建立建筑物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完成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

2.分宗法

可以根据其房产分区的位置进行首次的地理坐标反算,进行初步定位,然后根据主要建筑物采用图形匹配算法进行二次匹配,最后再根据地名、路名等进行三次匹配并进行一定的人机交互,从而完成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

3.竣工时间法

首先通过对具有显著特征或者重要的建筑物进行现场定位,确定坐标,然后类似分宗法进行处理,从而完成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据整合。

房地测绘成果数据的整合,需要具有强大的空间处理和图形处理系统的支持。目前,GIS系统是基于空间地理位置且具有强大空间处理和图形处理的综合性信息系统,开发基于GIS的不动产测绘成果整合与管理系统将对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更进一步,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也将为不动产登记系统的整合提供统一的空间位置基础,因此将这种基于地理空间位置的不动产测绘成果整合管理系统纳入到不动产统一登记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见图1)。

四、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字化管理

不动产测绘成果作为不动产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对外利用的深度、广度随着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不断深入而更加频繁,这对档案的管理与保护、服务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开展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数字化扫描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不少房地产档案馆与地籍测绘成果都已经进行了数字化扫描工作或具有数字化成果,将数字化的各类成果进行整合将是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的重点工作。不动产档案数据的整合,将依赖于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在基于不动产测绘成果整合的基础上,不动产档案的整合将十分便利迅速,其整合方式势必以地理空间位置为基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要求进行电子数据的整理与归档,进而建立和实现以图管档、以图查档、房地一体、图档合一的不动产档案管理体系。

五、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服务利用

第9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GPS;土地测量;应用

前言

GPS是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利用GPS进行静态定位或运动定位,可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目前GPS 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土地测绘、城镇规划、地球资源调查与管理、石油地质勘测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GPS以其速度快、精度高、效益好等优点,在土地测量领域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尤其进行土地大面积的精确测量,应用GPS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地测量质量,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1.GPS技术特点及优势

GPS主要包括: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部分;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与传统的测量系统比较,GPS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定位精度高。实践表明,在300~1500m 精密工程定位中,与电磁波测距仪测定的边长比较,其边长误差为0.5mm。(2)观测时间短。在动态相对定位中,流动站在距离基准站15Km内,每站观测仅需1~2s。(3)可提供三维坐标。经典的大地测量将平面与高程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测量,而GPS系统可同时测定待测点的三维坐标,并达到四等水准的测量精度。(4)操作简单,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数据处理能力强大,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减少了辅助测量工作,降低了人为误差,保证了作业精度。随着GPS接收机的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5) 全天候作业。GPS系统可以在24小时内的任何时间作业,不受气候影响,特别适合露天测量作业。

2.GPS 技术在土地测量工作中的依据

在土地测量工作中,利用GPS 的定位、导航,通过地理位置的变化实现项目区实地和电子图件的实时联动,对项目现场地物的真实性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实时判断,现场记录或绘制调查成果。

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的依据是GPS测量规范(规程),它是国家测绘管理部门和行业部门所制定的技术标准和法规,目前GPS控制网设计依据的规范(规程)有:2001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992年国家测绘局的测绘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1998年建设部的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各部委根据本部门GPS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定的其他GPS测量规程或细则。

3.GPS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基于GPS在土地测量中的优势,要认识到现代化、自动化、高精度化的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乃至整个土地管理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是专门研究建立土地信息档案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地籍测绘成果是实施土地及建筑物产权管理的重要依据,当发生土地产权变更时,就要查阅地籍测绘资料和有关土地登记文件.核准土地权属关系,根据土籍测绘成果和土地登记文件确认其权属关系。地籍测绘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还能为建设用地和评定土地等级提供基础资料。是各级人民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使用、保护和管理等所必需的基础资料之一。GPS卫星定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地籍测量工作,特别是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用GPS进行地籍控制测量,不要求通视,这样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工作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并且GPS网状结构对GPS 网精度的影响也很小。采用GPS布设控制网作业受时间、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按时、高效地完成控制网的布设;观测时间短,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作业时间,大量地减少了劳动强度;观测过程和数据处理过程均是高度自动化。正是由于GPS 具有布点灵活、全天候、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才使GPS 技术在国内各省市的城镇地籍控制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利用GPS 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及精度估算偏低时应加测对角线或增设起始边等繁锁要求,只要使用的GPS 仪器精度与等级控制精度匹配,控制点位的选限符合GPS点位选取要求,那么所布设的GPS网精度就完全能够满足地籍规程要求。

3.2 GPS技术对地籍细部测量的影响

地籍调查规程要求地籍细部测量的精度为:城镇街坊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为10cm,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允许误差为15cm。利用GPS的RTK技术能满足上述精度要求。

GPS技术进行地籍细部测量时人为因素的控制:影响GPS卫星信号的地域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地籍勘测,这样有利于加快地籍细部测量进度;在地籍细部测量中,可以利用GPS定位技术的流动站放样功能,在电子手簿上即时显示流动站所在点与放样线的方位、距离,仅需要单人背负流动站作业即可;注意GPS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中的规范化操作。

3.3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等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以及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它是保证建设用地审批科学、合理、准确的手段。

在用地勘界中,使用GPS技术,可以把基准站架设到已做好的控制点上。利用已有控制点的成果,直接求取区域地方坐标转换参数,这时只需背着流动站在电台信号覆盖的范围内采集外业数据即可。对宗地面积大、地形复杂、权属地类等界线较多的情况下采用GPS技术极大的方便了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精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应用GPS技术最能发挥其作用的是线性工程用地勘界工作。如山区高速公路用地勘界中,地形地貌复杂,通视条件极差,野外作业条件十分艰苦。采用常规测量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砍伐工作量大,很难开展工作。设计单位只提供D级GPS控制点。采用RTK技术可以不加密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进行高速公路用地边界的放线和用地范围内权属地类等各种界线的采集。极大地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

总结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对新时期的土地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土地测量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关键,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GPS作为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土地测量现代化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只有不断加强对GPS土地测量技术的研究力度,才能不断推动土地测量和整个土地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