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资源有效配置

第1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关键词】 信息资源 配置方式 分布式

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必须动力,但因为对共享资源需求的单位过多,导致资源配置产生不均衡,所以在啊信息资源配置上需要一个合理的配置机制,才能让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在网络中,信息资源的产生是很随机的,产生的目的也很多,这就使得在信息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产生了无序配置的问题,资源配制过程中在空间中产生了层叠,关系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另外,在区域性针对信息资源取用时,还会出现因为行业或者组织的特点产生资源信息过分集中或过分稀疏,这对全网的信息资源自由取用是很不公平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只有通过合理的配置机制来均衡布局,才能让信息资源在网络中正常流动,而分配式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就是很好的参考。与此同时,信息资源的组成结构因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逐渐变得复杂,合理的配置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而且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需要考虑多方因素,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说是分布式资源结构上的一种协同配置。

一、分布式信息资源配置的协同配置

信息资源分配模式与信息资源关系结构有关,也与诸多取用因素有关,因为信息资源的多目的性、多配置主体性,配置过程和配置规则也受到了多种影响因素的共同制约,因此,在信息资源的产生、关系组织、网络流通等环节中,为了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优势,就必须在多个需求配置主体之间,建立起协同工作的和谐关系。协同学,是有效管理事物及事物之间协同关系的运作规律研究科学,在特殊的环境下,多子系统的复杂系统在子元素之间产生相互关联,产生自我组织协同效应,将没有规律的复杂系统整合成有序运行的线性系统,将系统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在信息资源的分配中,各获取主体之间就相当于复杂系统中的子系统或子元素,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信息流通系统,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科学配置主体间关系,使之形成具有协同效应的新集群,才更有利于信息资源分配的高效利用。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协同分配理论,寻找合适的协同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规律。信息资源的高效应用是信息资源配置好坏的主要指标,在分布式信息资源配置机制中,以信息资源的配置最大收益为主要参考量,在不同的单位之间以资源配置收益形成协同关系,在信息资源配置主体之间建立起合作、协作、共享等配置联系,彻底摆脱传统配置机制中资源单一分配的局限性,扩大信息资源可共享的空间。

二、分布式信息资源协同配置机制的构建

分布式资源协同配置机制的基本组成。分布式资源协同,是针对配置主体而言的。分布式主要就是针对配置主体在资源空间上,将传统平面资源网络,形成可利用率更高的立体式网络,因此分布式资源协同机制将对配置主体、信息产生源、共用关系产生影响。从宏观层面上来说,信息资源的配置机制一方面要对信息资源的分配进行控制,还要对信息资源的增加关系进行控制,也就是对整个信息资源池进行动态关系优化。因此分布式资源信息配置机制更能满足整个网络的信息取用需求,各个信息资源子系统之间也能通过协同关系进行联系,形成一个有序的宏观资源网络,再结合配置主体的有序关系,整体构成一个自发有序系统。

协同机制是信息资源有序存取和协同处理的关键,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性,过于死板不利于信息资源在机制主体之间的交流;协同关系要有足够的灵活性,及时调整协同关系,绕过走不通的配置通路,有效提高协同工作效率;还有就是协同机制要有足够的辐射性,要能够满足大范围多元主体的协作,增加协作主体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网络调整,形成更加稳固可靠的协同关系。协同机制中有协同配置实现、协同控制、协同反馈三种子机制。

首先,协同配置的实现,对于信息资源配置模式进行优化,首先对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参量化,再通过协同学效应,对多元主体的获取关系进行优化,从而优化信息资源的协同利用效率。在协同配置生效后,还要对协同效果进行评估,主体对于资源的获取是否有效,信息资源是否配置均匀等,再整合形成优化协同配置目标,如果该目标满足当前环境,则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如果没有满足,则重新对资源信息进行配置有序规划。在信息资源配置机制达到协同效果最优的情况,还要提供一个反馈机制,也就是在多元主体之间通过协同反馈对协同配置机制产生动态调整,试图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动态平衡关系。

第2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关键词]数字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网络 信息资源配置 信息资源共享 复杂网络

[分类号]G205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信息资源空前增长。数字信息资源成为信息资源主体的同时,盲目生产、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授权不规范、数字鸿沟等问题普遍存在,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优化配置数字信息资源加以解决…。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相比,数字信息资源具有的载体形态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存取方式虚拟化等新特点使得配置更重要、更复杂。长期以来,学界基于情报学、信息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经济学研究背景,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进行了持续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图书情报界与IT界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图书情报界借鉴国外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内容、模型、规范、标准等;IT界侧重于研究数字图书馆的专门技术,强调用计算机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基于结构决定功能的思想,在简要介绍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对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适用性分析基础上,将配置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抽象为复杂网络,构建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模拟数字信息资源增长过程,通过共享实现优化配置的全过程。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在数字图书馆的管理运行模式、服务方式、资源建设、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2 复杂网络与数字信息资源配置

2.1 复杂网络理论

复杂网络是对复杂系统的一般抽象和描述,将复杂系统的个体视为网络节点,个体间相互作用视为网络的边,由大量这样的节点和边所构成的复杂系统,称为复杂网络。自从1998年Watts等在Nature杂志上提出小世界模型以及Barabasi和Albert在Science上提出无尺度网络模型后,复杂网络的研究迅速发展。

目前,复杂网络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通信、工程技术、社会、政治和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根据不同的演化规律和生长机制,复杂网络大致分为随机网络、小世界网络、无标度网络等;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复杂网络大致分为社会网络、技术网、生物网和信息网四类。对于信息网,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研究:①从理论上探讨复杂网络对信息管理的适用性,例如对情报学的适用性分析和文献信息服务应用范围的界定;②从结构上解释信息领域出现的复杂现象,包括对引文网络、科研合作网、信息系统拓扑结构、信息传播、信息检索、知识共享、知识利用、技术创新等信息网络复杂关系的分析。

2.2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配置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拥有多种媒体数字信息资源、提供多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体系,该体系建立在分布资源集成机制上,为用户提供本图书馆的资源、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服务。其信息资源配置分为三个层次:①以资源为主,即图书馆强调拥有足够多的资源,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站检索、利用数据库资源;②以集成服务为主,即集成本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不断整合、优化,给用户提供一个逻辑上相对完整的资源库;③面向用户,即从用户的角度集成各种资源、服务,甚至非图书馆的服务以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从图书馆共建共享实践看,图书馆主要通过建立数字信息资源联盟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该联盟是一种共享资源、服务和用户的虚拟组织,以地理区域、服务主题或管理体系为纽带,在图书馆或信息机构之间建立基于数字信息资源整合集成、协调分工、共同服务的虚拟资源实体,如GALILEO(Geogia Library Learning Online,佐治亚图书馆联机教育系统)、CDL(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加州数字化图书馆)、Ohiolink、NII、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教育科技数字图书馆(cERDUB)、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CADLA)等。

2.3 复杂网络对信息资源配置的适用性

从结构上看,信息资源配置就是按照一定规则或机制,设计和调整数字信息资源在不同时空的分布与流动,将信息资源及时地传送给恰当的用户,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配置对象包括信息内容、信息人员(组织)、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系统等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若将这些信息资源抽象为节点,信息资源间的相互关系抽象为边,那么信息资源及其配置关系共同构成了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

以CALIS为例,CALIS是一个具有“全国中心――地区中心――成员馆”三级文献保障体制的数字图书馆联盟。目前CALIS已经有近千家成员馆,注册成员馆近七百家,可将其视为一个包括多种数字资源、服务和技术的大型网络。CALIS主要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来实现其优化配置,此过程涉及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复杂网络。综合分析CALIS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可识别出影响CALIS数字信息资源流动速度的关键因素,从而能有效控制信息流的方向,合理布局,以便合作开发适应数字环境和满足用户要求的新空间和新平台。因此,复杂网络是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工具。

3 构建配置的复杂网络模型

3.1 复杂网络模型

数字信息资源配置是主体分配和重组各种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其中,主体是指数字信息资源的生产者、交换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包括个人和组织。本文将CALIS成员馆视为复杂网络的节点,将成员馆在配置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视为复杂网络的边,构建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模型。用G(V,E)表示配置网络的拓扑结构,其中,V表示网络的节点集,即CALIS的成员馆;E表示网络边集,即成员馆在配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关系。能共享数字信息资源的两个馆之间具有相关关系,连接两节点间的最少边数就是它们间的距离,当距离为1时,两者相邻;当距离大于1时,两者不相邻。不能共享的两个主体没有相关性,对应的节点间距离无穷大。

CALIS数字信息资源配置过程对应于配置网络生长和演变过程。在配置之初,网络G(tn)中存在少量数字信息资源和初始成员,设CALLS中心馆的数量为m0,新成员的加入会增加新连接从而引起整个网络的

演变。具体地,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模型构造规则如下:

3.1.1 增长规则 在已有m0个网络节点(CALLS的中心馆)的网络中每次引入一个新节点,并且连到已有的m个节点上,且满足m≤m0,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这与数字信息资源增长规律一致:数字信息资源是不断增长的,例如每天都有新技术的诞生、新文章的发表和新网页的生成;新增的数字信息资源与现存的数字信息资源具有某种相关性,但由于信息资源具有非同质性,新增的数字信息资源只与一部分现存数字信息资源相关,而非全部相关。

3.1.2 优先连接规则 在G(V,E)内增加一个新节点Vi,新节点与现有节点i相连接的概率n(ki)与节点i的度ki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ki为节点i的连接度,∑k,表示此时节点总度数,即新的节点更倾向于与那些具有较高连接度的“大”节点相连接。这比较符合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客观现实:人们总是愿意与数字信息资源丰富者共享资源,例如馆藏丰富的图书馆之间更容易进行合作,信息基础设施好的地区拥有的数字信息资源更多。正是这种心里取向引起“马太效应”,导致数字信息资源分布不合理,“数字鸿沟”日益扩大。

3.2 配置过程模拟

目前还没有复杂网络的准确定义,一般认为,复杂网络的网络节点总数不能少于500。本文模拟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由最初的极少数节点增加到1000个节点的生长、演变过程。起初,由于数字信息资源量较少,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之间关系松散,网络是由少数节点连接的随机网络。根据上述网络增长规则,网络初始节点不能小于新增节点数(m≤m0),我们假设最初的网络是由m0=6个节点组成的随机网络,以后每次新增的节点与原网络的m(m≤6)个节点相连。模拟时取m=3,计算机模拟总步长数T=1000,最终形成具有1000个节点的复杂网络,见图1。

模拟结果表明此网络节点度分布明显呈幂率分布,即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小世界效应的检验,主要是计算和比较标识小世界网络的两个主要结构参数:聚类系数c和平均距离L。

3.2.1 聚类系数(c) 节点i的聚类系数Ci指的是节点i的邻接点之间实际存在的边数与所有可能边数的比值,即:

对于具有N个节点的网络而言,整个网络的聚类系数是所有节点聚类系数的平均值:

聚类系数是衡量网络集团化程度的重要参数,是一个局部特征值。在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网络中,聚类系数可揭示各种数字信息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及时性。

3.2.2 平均距离 网络节点i和j之间的距离Iij是连接这两个节点的最少的边数,网络的平均距离L是所有相连节点对之间的平均最短距离(无任何路径相连的节点对距离为无穷大,不属于本文讨论内容):

平均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配置的难易程度,平均距离越短,数字信息资源主体间关系越密切,可配置的数字信息资源数量越多,难度越小;平均距离越长,数字信息资源主体间关系越疏远,可配置的数字信息资源越少,配置的难度越大。

经计算,本文所构建的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其平均距离和聚类系数分别为3.4781、0.0291,而同样规模的随机网络平均距离L=5.2629,聚类系数C=0.0099。可见,前者的平均距离远小于后者,而聚类系数又远大于后者,说明该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参数特征。

4 配置网络的成本与效率分析

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强调配置效率。对于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复杂网络,其网络结构参数网络成本、网络效率分别与数字信息资源配置成本、配置效率同向地变化,网络成本与网络效率随节点数增加的变化值直接反映配置成本与配置效率随着数字信息资源增长的变化情况。

4.1 网络成本

网络成本Cg是复杂网络的一个重要参数,由复杂网络的邻接矩阵aij、节点的最短路径长度Iij以及成本因子函数r(Iij)共同决定,其表达式为:

在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中,网络成本表示生产信息的耗费、信息传递的通信费以及信息保护费用等的总和,由于数字信息资源具有非消耗性,因此参与CALIS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成员馆越多,每个成员馆分摊的配置成本越小,配置的总成本就越低。

4.2 网络效率

网络效率的概念由Latora提出,按照定义其表达式为:

其中,εij表示连接节点i和节点j的边的效率,Iij为节点i和节点j间的最短距离。Eg用于描述网络传递信息的能力,网络效率对数字信息资源配置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①通过缩短传输时间来增加数字信息资源效用;②将更多的数字信息资源传递到聚类系数和节点度都低的区域,使这些地区的图书馆从逻辑上拥有更多的数字资源,相应地用户也就能够共享更多资源,这样保证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实现政治上的公平性,减少“信息贫困”、“信息鸿沟”等现象。

4.3 模拟及结果分析

在数字信息资源配置复杂网络中,随着新节点的加入以及对应边的增加,网络成本和网络效率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效率取决于两者变化的方向和数量。由于网络成本、网络效率与配置成本、配置效率同方向、同比例变化,网络成本与网络效率值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配置成本与配置效率。本文通过对信息配置无标度网络模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该网络从少数几个节点增到1000个节点的过程,分析网络成本与网络效率的变化,从而考察配置成本与配置效率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网络模型与数字信息资源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初,配置成本和效率都具有最大值,然后两者由最大值分别快速降低到某值后,变化减缓:配置成本值的变化曲线类似于幂函数曲线,配置网络效率值在大约200个节点处开始保持常数,其图像基本呈直线。在整个配置过程中,效率曲线始终在成本曲线的上方,两者同向变化:效率减少量始终低于成本,其增加量始终低于成本。总体上,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加,效率与成本的差值逐渐扩大,意味着数字信息资源的整体效用不断增加,该模型对应的复杂网络能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如图2所示:

第3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档案是信息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信息资源,档案资源信息化是新世纪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过程数字化,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要正确理解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内涵,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档案资源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对象主要是档案资源,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水平直接决定档案信息化的内在质量,关系到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程度。只有通过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数字化、网络化,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资源信息化目标。

二、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无论是档案资源加工的数字化,还是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都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相关信息技术为工作手段和技术基础,档案资源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应用。

三、档案资源信息化的目的是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信息化的目的是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这同样也是档案资源信息化的实现目标,档案资源信息化就是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从而创造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可以建立起多层次、多种类、跨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运用现有集中统一管理的档案工作原则与管理体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管理和合理配置,实现档案即时信息和历史信息的链接利用,实现档案室基础与档案馆主体管理的一体化,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成为国家的宝贵信息战略资源,成为社会化的信息主体,这是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孤本性的历史记录,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以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实现档案资源信息的社会自由共享,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的社会开放和利用程度,提高档案标准化水平,强化社会化服务功能,从而实现档案事业“依法治档”的局面;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可以进一步增加档案信息和档案工作的科技含量、技术含量,带动档案人才、技术、管理、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实现档案事业“科教兴档”的目标;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和社会服务功能,全面理顺信息条件下档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关系,实现档案馆网和档案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实现馆室一体化、文档一体化以及标准化等先进的档案科学管理,从而实现“科学管档”的要求;通过档案资源信息化,利用网络这一最为有效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快档案开放步伐,提高档案的开放性和利用的主动性,实现全社会档案信息资源的自由共享,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这是充分“开发用档”的有效途径。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资源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核心内容是档案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只有建立起资源配置合理、特色突出、利用方便的档案信息资源库,才能有效地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

第4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论文关键词]区域性政府作用数字图书馆

[论文摘要]区域性数字图书馆是一种社会信息环境和社会共享系统,其建设和发展与政府的正确决策、经费保障以及资源配置密切相关。

数字图书馆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数字图书馆的雏形一出现,就在发达国家引起重视,并相应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和财力实施了该类图书馆的相关工程和项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从而使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也加速了社会的信息化。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社会环境,也是一种社会服务,更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应用都与社会密切相联,它的运作和运行都不能离开社会化。而它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作用。自上世纪末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图书馆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美、英、法、德、日、俄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投入巨资开展数字图书馆研究,一批规模效益型成果已在互联网上陆续出现。我国政府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也予以相当力量的支持,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国家级的数字图书馆工程相继实施,其成果也让我国社会各界直接受益。在国家级数字图书馆项目或工程的影响和示范下,我国以省市为行政主体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不断出现,因其区域性强、贴近服务、运作灵活、效益明显,其作用和影响更显重要。如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一些区域性的数字图书馆有的已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为行业和区域社会的信息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区域性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管理与发展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政府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因素。

1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首先取决于政府的正确决策

图书情报界多年以来追求协作、合作和共享,虽然也曾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注意,但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很难得到政府的持续支持。因此,此类活动总是雷声大、雨点小,收效甚微。而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开始迈进信息化社会的门槛,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已成为世界的一股潮流和趋势,图书情报界呼吁政府予以重视和支持,此项事业也很快引起政府的关注和兴趣,许多省市的人大、政协的委员代表均以议案和提案的形式,要求政府建设以省市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以改善信息环境,营造信息社会条件,消除数字鸿沟。这些提案和议案也在一定层面和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决策的实施和执行。

政府决策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对于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正确决策则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成功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政府治理模式和管理模式正在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而实施和实现这种转变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求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构筑区域性的数字图书馆,这是公众对文化、教育和信息等资源社会化的迫切需求,也是推进社会信息化的有力行动。可以说构筑区域性的数字图书馆对目前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和社会多层次的信息需求、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进步等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决定了政府决策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信心。

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政府决策一定要落实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目前我国由政府资助建设的数字图书馆从运行的结果来看差异很大,收效也很不一样。所以,区域性数字图书馆什么时候建,怎么样建。以什么方式建,建在什么地方,建几个地方,政府与承建方的责任,如何持续发展,受益面的大小和效益的发挥,管理与控制机制等等均需要在决策中区分清楚。我们目前的状况是把数字图书馆建设敞为一项工程,建完拉倒,不考虑建设模式,也不考虑其后续的发展。本来数字图书馆是以集中建设分布利用形式出现的,而我国一些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则采用多中心制,最终造成无中心。有些还套用陈旧的行政地区中心模式,造成管理层次多而滥,导致效益低下,利用不畅,投入和产出不能成正比,建设重复浪费,有的甚至出现停工停用状态,使政府的前期投入归零。所以,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决策,首要的是科学和发展,其次是规范和合乎规律,三是要注重效益和责任。

2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依赖于政府合理的经费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形势步人较快发展的良性轨道。政府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依照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开始对共享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予以经费支持。做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数字化图书馆,它既受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同时也要为社会发展服务。一个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教育普及程度,与该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利益关系。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机构包括数字图书馆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就要求作为社会信息环境和社会信息服务的公众信息保障系统之一的数字图书馆在区域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发展事业中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也要求地方政府更加积极地支持数字图书馆发展,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图书馆来推动地方信息化水平和社会的发展]。

时展到了今天,可以说信息化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应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当然,数字图书馆的投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定要求实现信息资源一定程度的共享和成本分摊。数字图书馆是一项长期共享的事业,而不是一次投入就可以满足了的工程,它既有硬件环境技术没施的建设,更有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和服务手段的建设。所以政府的前期投入和后期持续的经费保障都十分重要。从国内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成败经验来看,前期建设政府投入大而没有后续经费保障或完全依靠建设单位自筹经费的,运作起来都十分困难或者胎死腹中,造成前期投人的巨大浪费,而能持续投人并每年纳入预算拨付的都可以不断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由于区域性数字图书馆规模大,覆盖面广,其前期投入和后续支持经费都是巨大的,光靠政府的投入也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根据受益原则,各共享单位分摊一定的经费也是合理和积极的。另外在分摊经费时也可考虑共享单位经费支付的能力予以经费的合理摊派。这样,使数字图书馆在政府拨给稳定持续的保障经费情况下,各分享单位根据受益面和承担能力分摊一定的经费,从而使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得到全面有效的经费资助,全面承担为区域性社会、教育和文化发展服务的职责,并走人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3通过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建设,政府可介入社会信息资源的配置

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就是向社会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以满足人们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从而营造与区域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环境。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人们需求的信息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其配置规律也就遵循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目前,我国的信息市场在借助于其自身内在的运行机制配置信息资源,维持市场正常运行的同时,经常会出现信息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偏离预期结果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的结果往往形成信息市场的无序和追逐信息资源的利润化而造成信息的垄断、恶意竞争及信息资源的粗制滥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区域性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运用其行政的强制力和影响力,对信息资源的流动、交易和利用、共享进行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干预,使其在社会的不同部门和领域发挥应有作用。

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产品由于其特殊的消费和生产属性,具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效应。信息资源市场配置方式中外部效应必须要求政府的干预。人们从数字图书馆中获取信息资源,其实也是一种信息资源消费。信息资源消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具有公共产品特征。一般情况下,公共物品的配置方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以政府为主,以市场配置为辅。对于非排他性公共需求信息,由于它对社会有益,而信息提供者通常又无法或难以控制消费行为和从用户那里收费。因此,这类信息应当主要由政府直接投资或补贴的作法予以资助。

数字图书馆总体上是社会公益性机构,在资源配置上往往受知识产权、专利权、原料控制诸方面制约而造成经费和运作上的困难。可以说现在知识原料控制导致了数字鸿沟,发达国家控制了80%的信息资源和人才,我国的东西部区的差距也日益扩大。知识产权一方面保护知识拥有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造成信息商品市场垄断的一个原因可以说,信息产品特殊的成本结构导致自然垄断的产生,而在市场出现垄断的地方和行业,政府干预一直被认为是变更市场结果的有效措施。政府可以通过专家评估确立特许制度,操纵和管制信息资源市场价格及规定允许的资金利润率,从而使市场接近社会有效的消费和产出水平。另外,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立法,防止个别数据商的经济行为者独霸市场。

第5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关键词:CALIS;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06-02

网络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给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品种繁多的电子出版物和多种文献数据库的出现,信息资源的电子化已经逐步打破了图书馆以印刷型文献资源为主的传统格局。同时,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也使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文献传递工作成为可能。CALIS系统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处理与分析,实现网络环境下各高校图书馆文献服务体系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资源共建。

一、CALIS简介

CA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各高校图书馆以及各科研院所等单位。服务宗旨是为用户提供文献服务保障,通过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建立虚拟电子图书馆,从而实现各高校成员馆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共建,获得信息资源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从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CALIS管理中心已经逐步开发了一系列电子化信息平台系统。其中包括联机合作编目系统、文献图书检索平台等系统、文献代查代借系统,以及各成员馆之间的文献资料馆际互借模式。目前,CALIS已经完全实现与各成员馆之间电子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平台。

二、CALIS的服务内容与集成模式

1.服务内容。①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CALIS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面向普通读者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为其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工作。该文献系统由众多成员馆组成,其中各成员馆作为CALIS系统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建设单位,就其各自的馆藏特点以及学科特点,发挥着重要的文献资源提供与传递作用。同时,各高校成员馆也根据各自专业特点与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发挥其馆藏重点学科特点和专业文献资源优势,组建其专业文献信息数据库,并积极向CALIS提供文献资源服务。所有用户都能以文献馆际互借方式或图书代查代借模式在CALIS成员馆之间获取文献资料。②代查代索文献。CALIS接受用户的委托请求,帮助查询国内外文献信息机构的文献和代为索取一次文献。同时也为读者或文献服务机构提供高校联合书刊书目数据库、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以及高校会议论文文摘数据库的查询工作。③特种文献服务。CALIS也为用户提供古籍、缩微品、视听资料等文献服务。

2.集成模式。①资源集成模式。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集成是数字化资源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图书馆通常以纸本馆藏为作为主要的馆藏资源。伴随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将逐步地增加比重。同时,现代化图书馆也正向集成信息资源方向转变,并逐步实现本地馆藏与异地馆藏、虚拟馆藏的集成,实现传统纸本馆藏与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的集成,实现不同介质和不同类型资源之间的集成。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集成的实质也是通过信息技术的电子化对原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重组加工,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实现检索信息与发送信息的点对面的双向信息传递。②系统集成模式。系统集成是在指系统工程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根据用户需求来筛选出技术与产品,将各个分离的子系统连接成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和有效的整体,并使之能彼此协调工作,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性能最优。③服务集成模式。传统意义的图书馆主要是向读者提供图书、文献的借阅与信息查询等点对点单向式服务模式。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入用户的信息反馈机制,使现代化图书馆的单向式服务模式转为循环式服务模式。其中包括馆藏目录电子检索模块、网上预约、续借以及通过网络实现的文献资源在各图书馆之间的馆际互借等服务模块。CALIS综合文献服务环境是将统一用户认证、统一检索、资源调度、数字版权保护、虚拟参考咨询、在线培训、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以及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功能进行无缝链接,实现多种信息服务的集成。现代图书馆服务集成模式的改变,有效地提高了文献资源数据库的使用率,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合理整合,同时也为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用户提供了文献信息查询的解决方案。

三、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CALIS系统的应用

1.对高校图书馆固有模式的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本校师生以及少数校外读者,其服务模式基本属于自我服务保障模式。对于学校的重点建设学科,图书馆往往会投入较多的资金和人力来购买和建设相应的纸版图书或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而对于非重点学科领域的电子信息资源采购,图书馆的投入通常不能全面。CALIS系统通过数字化信息整合技术,建设文献资源保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配比平衡。系统利用成员馆各自的馆藏特点,发挥其重点学科的专业特长,对文献、图书等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与整合,从而实现成员馆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共建。这种系统整合模式将打破图书馆固有的传统单一模式并促进各成员馆之间的密切协作关系。同时,每个成员馆作为CALIS系统的一个分支,将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理与分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2.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自动化与数字化。CALIS系统的联合数据库模块收录了各高校成员馆的编目系统以及图书、文献的馆藏信息。其中,各成员馆将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选择于购买西文电子数据库资源。CALIS系统为各成员馆搭建文献资源馆际互借的网络平台,整合各自西文数据库的特征,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文献查询服务。因此,系统也大大提供了成员馆电子数据库的利用率。CALIS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对高校成员馆的文献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其馆际互借模块正是遵循国际标准协议所开发,其联机编目系统同样遵循国际标准239.50协议,实现了联机公共查询、成员馆的数据加工以及各成员馆之间的数据上传与下载等功能。CALLS系统的利用将实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工作的自动化、标准化。

3.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CALIS系统的整合模式是通过成员馆对现有文献资源、电子数据库以及各应用系统平台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与整合,使之协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环境。CALIS系统服务对象也从传统的高校用户发展成为社会用户。同时,对CALIS各成员馆来说,对其自身无法提供的文献资源,也可通过系统的馆际互借模块得以获取。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各家成员馆也可考虑自己的学科特点,通过系统的三级保障体系,进行电子资源的分工采购,从而实现以高校图书馆为核心范围的文献资源的科学合理分布,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曾丽军.CALIS信息集成服务模式和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5).

[2]赵英.图书馆信息集成服务初探[J].晋图学刊,2002,(03).

第6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目前由于通信行业也呈现出质的飞跃,但是由于光缆传输线路、通信管道的重复建设及资源闲置对通信网络的管理和使用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对通信行业的发展,对网络资源实施精细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们就详细分析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通信网络 资源配置 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一代互联网业务出现了飞速增长。现阶段,研究者为了有效的解决IP网络承载多媒体业务时出现的相关质量问题,相继提出了区分服务以及集成服务两种通信网络资源配置体系结构,用来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均衡使用。

一、关于新时期优化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以及现状分析

到目前为止,关于网络信息资源一直都没有规范的定义。其中,有的研究者称之为“Web信息资源”,有的称之为“虚拟馆藏资源”、还有的称之为“电子信息资源”或者是“因特网信息资源”等[1]。总之,它简单地来说,就是伴随着网络没有控制的成长起来的一种网络信息资源,具有网络信息增长迅速、信息价值良莠不齐以及存在状态无序性、无稳定性等各种特点。当前,随着新一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通信网络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信行业要想实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行通信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其服务质量。成本效益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对于通信行业而言,想要实现通信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首先要坚持的就是成本效益的原则,实现有限资金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价格性能比较高的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实现通信行业最大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另外,有调查者研究表明,现阶段,一些通信行业各自为政,企业的整体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和联合保障,造成了一些网络信息资源的重复配置[2]。并且,有的通信行业关于通信网络资源系统落后,缺乏无须网络资源的组织,使得网络资源依旧处在一种无须的状态之中。总之,在新时期通信网络资源配置出现了一些滞后问题,必须进行优化,提升其服务质量。

二、关于新时期优化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的意义以及具体的优化策略分析

随着新时期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要想进行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利用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慢慢分解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如同上文之中提到的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通信行业重复建设问题,这就是因为国有企业之间的非理性竞争造成的。有相关的研究者表示,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帮助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3]。对于通信行业而言,应当抓住机遇,同时有效的解决企业内部人的控制以及国有者缺位等各种“顽疾”。另外,通信行业还需要尽快的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通过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来规范整个企业的管理者权责。

其次,强化网络资源的宏观调控与引导,实现通信监管体制的创新。现阶段,我国的通信管理体制关于政策制度以及监管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分离。鉴于此,为了使得所有的运营企业能够获取公平的竞争环境,通信行业要能够进一步分解政府职能,实现政策制度以及监管职能的有效分解[4]。并且政府要强化对于通信行业的宏观调控以及规划引导,实现对于政策或者是产业的宏观控制。政府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市场机制,合理的处理政府管制同市场之间的关系,增强反垄断力度,消除通信行业改革的结构性矛盾,开放全业务经营,并且对运营商加以引导,增强其市场的拓展力度。

然后,建立健全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网络建设模式的创新。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可以防止垄断的发生,同时创新网络建设模式,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机制,能够实现通信网络的统一管理,并有效的解决各家通信网络之间近距离建设以及同沟建设时存在的矛盾。

最后,通信行业属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间接支撑和引导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通信行业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历史任务,通信行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各个企业之间要在竞争之中合作发展,为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5]。

三、小结

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信息和经济社会的关键变量。只有针对通信网络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强化网络资源的宏观调控与引导,建立健全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等优化策略,才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质量。综上所述,通信业的发展,应该从根本做起。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最低的运营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进而与世界一流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万项超,梁玉凤.基于GIS/GPS的通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通信管理与技术,2011,06(15):45-46.

[2]程慧.基于优先级定价的移动数据通信网络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12.

[3]邓雨荣,郭丽娟,李陶深,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事件驱动数据收集研究进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10):33-34.

第7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Abstract】As China entered the era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demand of files information is increasing, and caused a revolution, so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is the socialization of archives information, and sharing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 To re-integrate archives inform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struct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is also an effective means to develop and utilize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antly excavating and developing archiv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ng resources develop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various forms of archival resources, will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rchives resources.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Keywords】informatization; archive information resource ; integration ;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115-02

1 引言

自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我国国民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地区以及馆藏类别的限制,档案信息资源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对其进行资源一体化管理,将档案信息从分散封闭转化为开放丰富,已经成为当今工作的重点。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利用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将这些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推动档案信息建设工作的发展。

2 网络背景下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的必要性

2.1 对多元化和无序化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在网络背景下,以地铁单位为例,档案资源的种类繁多,不光有纯文字档案,还有图片、照片以及声音和短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信息。从载体的种类来看,有印刷型、刻写型、视听型以及网络型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共同存在,互相取长补短,档案信息资源结构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管理,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信息与低质量信息共同存在,并且信息处于分散且无序的状态,想要充分发挥其价值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将档案信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才能有效地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并将其进行有序化处理,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变得更单。

2.2 将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

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不只有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还有很多虚拟的档案信息。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的传播可以跨越行业、地域和国界的限制。管理档案部门可以将本单位的档案信息进行建设,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档案信息建立成一个体系,并将其提供到网络。另外,还可以代表本单位去参加别的单位的活动,互联网时代扩大了采集信息的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档案征集方法以外,还可以下载、传输数据库,或者在网上对档案信息进行开发,还可以将其他单位的热点问题以及一些前沿信息“拿”过来,取其长处补足自己的短处,档案信息资源与其他信息资源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1]。

2.3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全方位的服务

与传统的印刷型档案相比,现代网络化和电子化服务的功能性更强,服务效率更高。在当今这个网络化的时代,用户可以向相关单位提出自己的要求,相关部门在互联网上或者档案馆内进行检索,在进行信息的整合处理后发给用户,这样可以实现对社会的全方位服务,而做到这些离不开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处理。

3 在网络背景下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的措施

第8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关键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高效战略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4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1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1.1 信息资源的含义

信息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社会创造知识和文明的物质财富。学术界分别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信息资源进行了定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并逐渐积累的有效信息的集合。而广义的信息资源除了包含信息以外,还包括信息生产者和信息技术等要素。

1.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

由于企业信息资源具有价值性、延展性和不可模仿性,所以一直被企业珍视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资源。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预定目标,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与企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以实现对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有效利用。

2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困境

2.1 信息意识落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洗礼,企业经营者对信息资源愈加重视,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也日趋积极主动,但对信息的认识仍不全面,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做重大决策时习惯于凭借主观感受和经验,而没有意识到信息的充分性是影响决策的关键因素。

2.2 人员、物资投入不足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不仅依托信息技术,也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而目前很多企业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员,由于员工专业素养较高,业务水平难以提高。

2.3 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很多企业缺少专门负责信息管理的部门,且由于企业内部部门设置的不合理,每个部门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同,造成信息在各部门间的流动受阻,严重影响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从而导致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

2.4 信息数据环境层次低

面对数量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数据,企业需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处理。但由于信息数据环境层次低,各部门往往分别建立各自的数据库,使企业信息过于零散,信息资源无法构成有效检索,从而造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低。

2.5 信息处理方式落后

正确处理信息需依托先进的信息处理方式。但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处理的方式还相当落后,无法满足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

2.6 信息资源交流平台缺乏

虽然许多企业加大了信息管理硬件设施方面的投资力度,但企业之间并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建设标准,造成企业间进行信息交流出现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缺少信息的互动交流,不利于社会信息的共享管理,难以优化整个企业的外部信息环境。

3 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战略

3.1 树立全面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管理的认识水平

企业应与员工共同树立起正确的信息意识,即企业的财富是企业合理经营和充分利用信息的共同结果。只有构建高效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才能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核心竞争力。

3.2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水准

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企业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前提就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企业要加大对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聘用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同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

3.3 完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充分整合信息资源

为更好地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要,企业要针对现行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调整企业的管理机构。通过完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机构,使信息资源过度分散的问题得以解决,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3.4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信息资源管理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方法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转换、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的系统。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构建高效信息资源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可提高信息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优化信息在企业中的共享和传播流程。

3.5 依托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通过互联网能充分掌握信息资源,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未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核心是网络,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要依托网络资源。加大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优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能为企业作出有效决策提供帮助。

3.6 构建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平台,加强信息资源互动

信息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获得信息资源的成本,还有利于加强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极大地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无疑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信息化背景下为企业信息管理搭建良好的平台,使企业在资源交流中实现信息利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作红.企业构建高效信息资源管理的困境及策略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2):62-65.

第9篇:信息资源有效配置范文

在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相当首要,但是在建设中,对于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上仍存在1些问题:

第1,信息资源的开发深度不够。信息的系统性、完全性、准确性、时效性常常不如人意。

第2,信息资源同享意识薄弱。咱们有1些政府部门不愿把有用信息拿出来同享,乃至同1单位的不同部门也不愿将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同享,导致各级领导在决策时常常发生偏差。

第3,信息资源缺少有效的整合。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常常存在着“从新建、轻整合”的误区。我国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应用率很低。这就急需我国信息资源主管部门对于其进行有效组织以及管理。

第4,缺乏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复合型人材。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主体是公务员,就目前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数属于“政策理论型”或者“笔竿子型”的。在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中,他们常常缺少对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缺少对于于信息资源价值的认识,影响了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以及应用。

因而,对于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应解决这样1些问题:

第1,充沛施展信息主管(CIO)在政府信息化工作中的核心作用。CIO轨制的设置相当首要,信息主管应从较高层次上全面负责本部门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计划、调和、运作、服务等工作,有效地改善部门宏观层次上的信息资源管理。CIO不但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最高主管成为最高决策层的1员,而且从在信息资源开发应用的1个简单乃至是附属性的职能部门上升为战略性的部门,全盘兼顾管理信息资源的公道应用。

第2,制订相干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为了给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以及应用创造1个好的环境,我国政府应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如政府信息资源条例、政府信息采集以及登记办法、政府信息交流管理办法、政府信息公告办法、政府信息网络建设施行标准、政府信息库建设标准等。对于政府开发信息资源的组织机构、职责,政府信息的以及搜集等做详细全面的规定,使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能遵循统1规定,确保更多更好的信息依法向社会以及民众开放。

第3,以政府信息资源为中心,以数据库建设为基础,有规划、有组织、有重点地建设信息系统,深度开发以及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为增进信息资源有效同享,采取先进的信息技术,树立起1个政府信息资源交流中心。在交流中心树立政府信息采集、交流、体系、知足政府机构实行职责,提高工作效力以及决策质量的需求,依据政府信息登记、交流、、保密等规定,实现各类政府信息登记、公告、交流、功能,提供政府信息、目录、检索、查询服务。从而保证政府信息资源的通用性、完全性、及时性。同时在统筹信息资源现有配置与管理状态的前提下,对于扩散异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无缝整合,并在新的信息交流与同享平台上开发新利用,终究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