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

第1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经营,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结构失调、融资的不当使公司有减弱甚至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风险是指:财务风险可能产生的损失的不确定。企业现金支付风险和筹资风险均属于狭义财务风险定义。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财务风险可能产生损益的不确定。负债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投资风险、财务决策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对外担保风险等均属于广义财务风险定义。

(一)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的成因是不是单方面的,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因素影响,也有微观行业企业影响因素;既有体制的影响,也有人员因素的影响。概括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宏观环境和政策方针变化。宏观环境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变化,普遍会导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盈亏。宏观的经济环境受各行业、各国政府、各区金融机构的影响,政府政策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我们无法参与,所以不能获知确切的信息,且每一方针政策的出台,企业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或获利,在这个大的环境里企业显得被动又无力。2008年曼雷兄弟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和自有资本过少,财务杠杆率太高最终申请破产。合俊集团的破产,经济危机的袭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见,企业受宏观经济和政府的调控影响是不确定的,这跟企业的地位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2、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企业内部资产结构的不完善大多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上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造成的。例如资产和负债比例的失调,偿债能力减弱,可能面临被要求偿还风险,财务杠杆增大。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过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使得企业资金链趋于紧张,财务运作困难。本身的占用成本加之巧遇存货的毁损、灭失,导致费用和支出增加,这无疑又给企业带来一笔损失,同时产生了财务风险的可能。

3、财务管理不善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弱。企业的任何决策方针都与财务数据信息紧密相连,出现任何财务问题也必然是源于财务上存在着漏洞和薄弱环节。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外部的各种因素直接或间接你的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尤其信息完整度和准确性对决策的失效与否影响深重。

二、企业经营过程财务风险的控制分析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坚持财务风险控制的回避、分散、转移原则外,更需要针对性措施,不能对待问题采取一把抓的方式和态度,必需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去,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一)关注宏观环境个国家经济政策变动。宏观环境是难以准确预见的。只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变能力和对环境政策的关注度,才能在这个激烈的经济大环境里发展。所以需要企业去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我们国家为了打破行业垄断,实施电信行业市场化经营,重新组建公司,当时南方各公司网络基础、管理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比较大,但是政府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对企业的影响可好可坏。

(二)调整资本结构。企业的债务规模和结构不能过大或是过小,合理的资本结构能使企业风险最小而盈利最大。在保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控制合理的债务规模和结构。它必须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所有者权益相适应。同时明确不同的行业所处的环境,所以对不同的行业所对应的负债规模也不一致。相对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的负债率可以适当的提高,因其偿债能力较强。总之,企业在保证有现金流的前提下,可以提高适当的负债率。因此,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所以企业在筹资决策中,要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增大利润的空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三)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当中,要降低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需要企业对每个环节都能掌控,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有财务风险意识的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工作者,对财务风险应具备准确的职业判断力,发现和估算潜在的财务风险损失。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分清财务内部关系,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和权利,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尽其责和责权利三者统一。要坚持谨慎原则,建立风险基金管理和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提高企业的短期还款能力。

(四)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企业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明确企业管理者和各部门员工相应应该承担的风险责任,促使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进行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铺垫。其次是要明确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相应的风险管理权限,权利与职责相结合。最后要给予企业风险管理者应有的利益。这对于不时承受各种压力下的管理者和员工来说,十分有必要的,它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动力和能力。一个企业要合理的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和激发员工的激情和工作能力。面对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内控制度,设置一个独立的风险分析职位或机构,都是很有必要的,事前预防是控制风险这类不确定性事件的最好的手段。

(五)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一是设置有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机构或职位,配备高风险意识的财务管理者,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二是建立全面完善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系统,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充分学习掌握风险预警系统知识。我们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三是开展专门的风险意识培训课程,加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财务风险的共同认识和交流。

参考文献:

[1]徐谨.浅议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会计之友.2006.(6):45

第2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市场经济的进步带来的是对现代化企业高速发展的要求。企业在追求高效益的同时,往往会忽略风险-收益的对等问题,追求高收益的企业必然面临着高风险。而在众多类型的风险中,财务风险就是影响力较大的一种。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但它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规避问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目前关于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较为零散,基于此,选取财险风控的靶向作用这一主题,围绕财务风险控制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在投资活动中的作用、在筹资活动中的作用和在分配活动中的作用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了财务风险控制在风险预警中的靶向作用,旨在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二、财务风险理论概述

(一)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风险的产生是企业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根据风险的定义,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广义的风险和狭义的风险。广义的风险泛指事物的不确定性,即包含不利的方面和有利的方面,广义的风险考虑了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的收益或者损失,机遇或者挑战。和广义风险相对应的是狭义的风险,狭义的风险仅指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损失,如企业销售不当造成的资金链断裂、投资不当造成的投资亏损、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高资本成本等。本文站在狭义的层面来定义风险的概念,即认为风险总会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进而要对风险加以控制和规避,目的就是把风险的危害降到最低。从企业的内部来说,风险又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其中,财务风险主要由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产生,和企业资金链挂钩,同时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风险的大小与收益的高低是几乎对等的,因此,企业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就成了企业决策或交易中必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分类

财务风险属于企业风险的一种,但是却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财务风险具体是指企业在经营、投资、筹资、分配等方面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例如财务结构的不合理、融资方案不当等原因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从而导致的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包含多个类型,具体有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四类。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在短期内不能变现造成的财务负担或资金亏损,通常情况下,流动性风险是由于长期性资产占比较大造成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不能按时偿还所欠本金或利息从而导致的信用评级降低,对外信誉受损的风险;筹资风险是财务风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通常是指在企业的筹资活动中,由于信用评级较低或资产负债率较高等原因导致的筹资困难,当企业的债务负担较重时,通常很难筹措到资金,可能导致企业运营的资金链断裂,从而可能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最后一种是投资风险,具体是指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面临的不利后果,如本息不能及时收回或投资亏本,既包括债务性投资,也包括股权性投资。根据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分类可以看出,财务风险控制不仅仅能指导企业的资金筹措问题,还能引导企业经营、投资等各方面的科学决策,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财险风控的靶向作用分析

(一)财务风险控制在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经营活动是企业的基础性财务管理活动,有维持企业运转、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重要作用,在经营活动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提高经营活动效率。以一个小案例来阐述,如A企业正在进行一项经营决策,决策内容是X、Y的定价和销售结构,X是企业的基础产品,Y是创新性的研发产品,Y的生产成本是X的4倍,在这项经营决策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就是新型研发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如果企业的管理层未能采取风险预警措施,可能会将Y的价格设置在X价格的4~5倍,将销售结构设置在60%~80%,这样一来,消费者宁愿购买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X产品,也不会选择初次问世的Y产品,这样可能导致Y产品的积压,会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但如果管理层能预测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那么就会大大降低Y产品的初次问世价格,仍然以X产品的销售为主线,这样既不会亏本,还能抢占先机,从而给A企业带来很大优势。

(二)财务风险控制在投资活动中的作用

投资活动是企业将资金投入经营资产以外的其他项目以赚取投资收益的活动。财务风险中的投资风险就与企业的投资活动紧密相关,在投资活动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指制定科学、有效的投资措施。企业的投资者在对投资交易进行财务预测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已有的现金存量、目前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以及资金一旦投出是否能够循环运转,如果不能,那么就需放弃当前的投资方案或改变投资决策。所以,在投资活动中及时地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避免短视行为的发生。

(三)财务风险控制在筹资活动中的作用

筹资活动为企业筹措所需资金,弥补资金链短缺,但也是在这一阶段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隐患,在筹资活动中对财务风险的控制能引导管理层的决策,使企业的资本成本更合理。例如,B企业目前正在考虑一笔资金的筹措方式,究竟借款筹资、债券筹资、股票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哪一种或哪几种方式对企业更有利呢?借款筹资和债券筹资的财务负担较重,需要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但资本成本相对较低,而股票筹资和留存收益筹资不需定期还本付息,但需要承担较高的资本成本。不同的筹措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隐患,对企业信用等级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管理层必须全面分析,综合权衡,选择财务风险最小的筹资结构,这样的资本结构水平才是目标资本结构,才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因此,财务风险控制引导着企业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的动态变化,指导企业制定筹资方案和资金流动计划。

(四)财务风险控制在分配活动中的作用

分配活动是企业资金退出正常循环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是向股东分配当年股利,并向股东传递企业发展的有关信息。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包含了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不同的分配政策对企业来说会产生不同的财务风险,而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有利于稳定股价和维持目标的资本结构。一旦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就会影响企业的股利分配政策,向外界传达错误讯息,导致股价估值的偏差,影响企业的市场形象和进一步的投资、筹资活动。在企业维持正常资金水平的前提下,合理地制定本年度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和调动利益相关者投资的积极性,能促进股价的进一步上涨和企业价值的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在分析了总体风险和财务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围绕财务风险控制在企业风险预警中的导向作用展开,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分配活动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了财务风险控制的指导性意义和关键性作用。企业应建立财务风险的预测模型,时刻分析和记录企业的财务风险隐患,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全面、及时地制定风险的防范和规避措施。只有不断地加强风险意识,增强危机感,才能防患于未然,才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或影响,只有重视对财务风险的监管和控制,才能指导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引导企业更加健康、长远地发展。目前,关于财险风控或风险预警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对于财务风险的作用研究,也有待在充分的实践中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作者:王新华 单位: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婉婷.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3(23):77-79.

第3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管理;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什么是财务危机,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遭受了严重破坏,企业面临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危险和紧急的状态,使企业靠近了破产的边缘。财务危机最初的表现形式只是多个分散在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当这些财务风险慢慢积累和膨胀达到企业难以控制的水平,并最终突破了企业的承受能力,就形成了财务危机。财务危机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及早防范,从而达到控制财务危机的目的。

由此可见有效的避免财务危机的关键是控制好财务风险。现今很多大型企业开始致力研究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希望能够通过此预警模型来提前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提前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进而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危害,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

1.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为某段时间以来盈利能力持续变差,销售的下跌在所控制的范围之外,财务状况开始变得越来越恶化。

2.发生财务风险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种,大致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宏观政策、行业特点、竞争对手等等,但这些不是企业能控制得了的因素。而内部因素则是企业自身的因素,如: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权利失衡。治理结构不完善可能导致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或者是不健全。如果公司失去了内控这个制度的制约,就有可能在经营管理上出现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2)投资决策错误。由于重复建设,大规模扩张,不顾风险的发生肆意扩大规模,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升高,造成收益下降,最后出现亏损。

(3)过度负债经营。在企业极度扩张的过程中,当内源融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时,企业就会利用外源融资来弥补内源融资的局限,一方面会,给企业带来杠杆收益,但另一方面也会由于举债过多使企业背上沉重的还本付息的负担,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最后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

3.现金流量控制财务风险的作用

3.1现金流量的概念: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内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而产生的现金流量入与流出。

3.2现金流量指标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现金流量指标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也最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本质。

(1)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能更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收益能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众所周知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用此方法编制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很容易被管理者所利用,而现金流量指标恰恰弥补了这些缺陷,因为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很难被人粉饰,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学者更重视现金流量指标分析的原因。只有利用现金流量指标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水平,从而对外部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2)现金流量指标能较好的反映企业偿付债务的能力。发生在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破坏作用,同时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经济学家认为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差从而造成银行过多的不良资产,最后引起资金链断裂,导致全世界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因此,为了从源头上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愈来愈多的人开始重视和研究起现金流量这个指标,让其在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经营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3)现金流量指标更能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许多公司开始尝试编制现金流量表,利用现金流量这个指标来真实反映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以及获取现金的具体情况,现金流量指标比利润指标更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很容易被企业高管人员出于各种目的人为进行操纵,这样就会使利润表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发生错误。而现金流量指标是客观的,它无法人为进行粉饰,这样能够帮助债权人和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4)现金流量指标可提高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横向对比性。利润指标在权责发生制下由于受到会计估计方法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会有所差异,因此各个企业的利润指标会因计算口径的不一致而无可比性,相比之下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指标就有效的回避了这个缺陷,从而使各个企业对外报送的经营业绩具有更可靠的可比性。

第4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财务预警机制

1 风险概念的阶段性发展

国外对风险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1895年,Haynes从经济学意义上提出风险的概念。他认为:“风险一词在经济学和其他领域中,并无任何技术上的内容,它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某种行为能否产生有害的后果应以其不确定性界定,如果某种行为具有不确定性时,其行为就反映了风险的负担。”

世界上第一个对风险进行理论探讨的经济学家是美国学者威雷特,1901年他在其论文《风险与保险的经济理论》中给风险下了这样的定义:“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

1921年,美国经济学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一书中对风险的涵义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风险不是一般的不确定性,而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他指出,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风险和未来风险都可以借助数理统计分析来计量和测定。

研究风险的国内外学者站在不同的学术视角,给出了风险的内涵。由于概念具有本质性的特点,清晰阐释概念是对风险的政策制定提供有效指导的先决条件。笔者认为可以将风险理论特征归纳为五点: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复杂性;风险的动态性;风险的可度量性。

2 财务风险的内涵及分类

2.1财务风险的内涵

学术理论界对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两种认识:一是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结果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二是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本文将前一种观点称为广义财务风险,将后一种观点称为狭义财务风险。

广义的财务风险从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角度出发来界定财务风险,认为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带来财务活动成果与预期收益的偏离,这种偏离一般是指财务活动成果的减少,带来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降低。

狭义的财务风险认为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引起的,风险的中心在于货币资金的运动,这种运动以货币资金为起点,也以货币资金为终点。

2.2财务风险的分类

依据划分标准的不同,可对财务风险进行不同分类。按照财务风险的可控程度,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按照能否通过多角化的方式分散,分为不可分散风险和可分散风险;按照风险发生的状态,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按照风险设计的层次和范围,分为微观风险和宏观风险;但通常上人们按其成因及性质将财务风险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及汇率风险五类。根据上述分类标准,本人更认同将财务风险按成因及性质进行划分。

3 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3.1财务风险识别

叶冬梅(2006)提出财务风险预测的主要方法是充分认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济信息,利用财务比率,建立财务风险评价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及时向决策者提交风险分析报告,形成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贺妍(2008)认为风险分析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根据风险大小和事件的重要性设定优先次序,以合理安排资源配置。

3.2财务风险的控制

3.2.1确定风险反映态度。确定风险反应态度的出发点是降低企业风险管理成木,提高风险管理效益。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其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风险的控制力度也就不同。

3.2.2风险预防方法选择。回避风险法:综合评价各种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选择风险最低的方案;降低风险法:努力通过措施使其降低;分散风险法:通过联营,多种经营及多元化投资等方式来分散企业财务风险的方法;转嫁风险法:通过某种手段,将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承担。

3.2.3风险处理措施选择。风险成本摊入:企业可将一部分风险损失事先以成本加价的形式摊入成本,将风险自行消化;建立风险基金:对于出现的偶然性很大而损失有限的风险,有计划地提取一定数量且独立于企业运营资金之外的货币资金,防止风险发生对企业正常运营资金的影响,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3.2.4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初始财务指标的确定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通常使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相关明细表和在此基础得出的各类财务比率来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四大类(如图1所示):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按照普遍性、相关性、可比性、动态敏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选取了四大类中的20个指标作为初始财务指标。

图1 公司财务预警机制——初始指标4 企业财务风险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4.1研究不足

财务风险理论研究已取得较大成果,但也缺乏对实践的普遍指导意义,研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1)鉴于研究财务风险的学者有着不同的专业学术背景,研究视角各异,使得该理论内涵的界定仍然存在较多的争议;(2)研究的内容大多以浅层次的描述和分析为主,缺乏更深入的对财务风险内部综合性的定性和定量研究;(3)缺乏对多层次财务风险的特殊性进行深度探讨,致使财务风险差异性很难得到准确划分。

4.2未来展望

纵览财务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的现状,笔者认为未来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对财务风险开展研究:(1)风险管理的思想和视角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可以从现代企业价值链管理与金融管理的新视角来做新的理论发展研究;(2)从主要以规范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向实证研究方法转变;(3)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和指标的确定应采用动态和系统方法相结合,运用动态的视角观察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环境确定企业面临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何茜.外资企业WCDP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2

[2]许焕升.风险管理的方法工具[J].管理视角,2008,(4):48-49

第5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传播;传播途径;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一、引言

作为经济学中的一种风险现象,财务风险已经在理论上和现实世界中为人们广泛接受。企业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从狭义上看,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实质上讲,它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即企业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大小与企业融资数额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

财务风险在企业融资中产生,这种风险累积形成风险流。当风险超过了某个风险阈值,它们就会依赖于某个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来传播、扩散到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导致实际所得和预期目标有差异而造成亏损。它不仅涉及到财务风险的内部传播,而且还包括企业之间的外部财务风险传播。

二、财务风险传播的相关概念

1.风险源。财务风险源是指影响企业财务正常运营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之中。风险源的作用是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的变化来反映的,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内部系统的不确定因素则是通过由于在与财务相关的职能部门在不同领域所做的不确定的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来反应出来的。

2.风险流。为了更形象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传播机制,不妨将财务风险看成一种特殊的经济能量。这种能量存在于风险源中,随着事件的突发而从风险源中得以爆发和释放,然后依附在载体上并传播到企业财务运营时的各个环节和职能部门中。风险能量与各职能部门结合产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不同性质的财务风险和风险特征。

3.风险载体。在财务风险传播过程中,风险流存在于初始的风险中。随着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风险流将会依附于有形或无形资产传递到一系列职能部门和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承载风险流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风险传播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即称之为企业财务传播的风险载体。在实际情形中,由于财务活动大多以资本运作为中心,因此风险载体主要包含资金、原材料和信息这三类。

4.风险阈值。财务风险阈值是指某个特殊时期的资金点,在该时期内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存状态由量变引起质变,这个阈值也是企业所能承受的最大财务风险。当形成各种财务风险的风险源的整体程度达到某个阈值,企业将不能阻止和处理这种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传播途径

1.企业内部的传播途径

企业内部的传播途径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传输的路线和方式。一般地,企业财务风险传播途径分别由财务供应链、业务流程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形成。

1.1与财务供应链一致

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资金是各种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起始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融资、投资和利润分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筹集资金的效率低下甚至融资失败。投资风险指的是在投资中由于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收益风险或者甚至是本金的损失。利润分配指的是企业净利润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分配,这种分配既要确保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又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投资,这又决定了企业的利润分配,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就形成了企业财务内容的循环。在该循环中,根据企业本年度生产和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总额,依此决定所需筹集资金的数额。风险起源于融资阶段,随着企业财务内容的循环途径来传播。

1.2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循环一致

企业财务活动是按照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会计、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的路线来循环运行下去的。财务预算是对公司未来财务活动的科学估计和推算,是基于财务工程的历史数据、对实际需求和条件的考虑而估算的财务结果,这些都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元素。

财务决策的制定是对被称为短期财务决策的财务项目和政策进行抉择的过程。财务决策的目的是确定最佳的全局财务计划,因此财务决策的制定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所在。

财务计划是在生产、市场、原材料供应、劳资、设备维护、技术等诸多部门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的在于建立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确保生产和商业活动按计划实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

财务控制使用特殊的方法、措施和规程来控制和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实现公司政策和目的;第二,能够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阻止资产的损失;第三,能够确保商业信息和财务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财务会计方法是进行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控时运用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账户设置、复式登记簿、货币估值、成本计算、证明填写、预定登记、财产清单和会计报表。

财务分析是一种经济管理手段,它通过一系列专业技术和方法,基于会计数据、会计报告以及其它相关信息,对过去和现在的融资、投资、利润率等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估。

在整个企业财务活动形成的循环中,要求财务人员确保灵活的财务预测、科学的财务决策、精确的财务计划、有效的财务控制、真实的财务记录和有效的财务分析。

2.企业外部的传输途径

如果将某个企业看作一个核心点,其上游企业供应原材料,下游企业采购产品,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附加的价值链。当该企业遭遇财务风险时,它将会以不同程度影响上游和下游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风险通过价值链的路径来传播。与此同时,公司还需要同诸如产品、竞争者、政府部门及其它一些利益相关者等开展一些附属业务,它们彼此之间形成利益链。在这个利益链中,当某个环节遭受财务风险时,那么它也将同时波及到其它利益相关者。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风险将通过利益链的途径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赵春菲,王统林.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86种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王英平.论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182-184.

第6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总风险在财务上的一种现,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将来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出现偏离的一种可能性。在现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风险已经贯穿于企业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是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在财务上的体现。具体来讲,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因为受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实际中的财务收益和其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了偏离,企业的财务因此蒙受损失的一种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举债的筹资风险,企业因为借入的资金而不断增加的到期的债务无法偿还其本息的一种可能,以及企业的利润存在的一种可变性。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1、综合。企业的财务风险涉及到了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的财务活动整个过程中各种综合矛盾的反映。

2、盈亏共存。财务的风险只是说明有可能会有损失,但是,通过对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取得丰厚的报酬,财务的风险和收益之间成正比。

3、客观。只要企业进行经营,从事财务的活动,财务风险就会存在。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企业不能回避它,并且这一风险也不能消除,企业只能利用各种的技术或者是手段来规避风险。

4、不确定。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但是也有可能不会发生,而且其发生的时间以及风险的程度无法确定[1]。

二、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一)外部的原因。现代型的企业不断地出现,其作为我国市场的重要的主体,不同的企业面对外部的环境,其适应力也不相同,外部的环境是企业很难改变的条件,外部的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的环境、市场的环境、资源的环境以及社会的环境等等,而且,这些因素虽然都在企业之外,但是会对企业的经营以及产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的领导者们要积极得适应它们。外部的因素具有复杂以及多变的特点,其变化有可能会个企业的发展带来某机遇,但也可能让企业面临威胁,宏观的外部环境的消极变化对给企业的财务带来较大的风险。而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讲比较难以预见和控制。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都缺少对外部的环境积极适应的能力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对外部的环境的消极变化反应较为滞后,而且采取的应对措施的效果也不见明显,这样导致了财务风险的产生。

(二)内部的原因。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企业财务决策不合理。有些企业在进行财务的决策时,由于对形式的分析不到位,导致出现失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财务决策出现失误。避免失误的前提是要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目前,企业的财务决策观决策以及经验决策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样的情况导致决策的失误时有发生,给企业的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在企业对固定的资产进行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对自己投资的项目缺乏系统和深入研究,对项目的可行性了解不够,再加上财务决策时收集的经济信息不够具体全面,财务决策者的个人素质不达标等等的原因,会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使得投资的项目不能够获得应有的效益,资本也无法收回,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2]。

2、企业资金的结构不科学。企业的资金机构不合理的风险一方面体现在资金的所有者的权益以及负债之间的比例不科学,在经济环境较好或者是财务的费用较低的时期,企业通过自身负债的增加在利润率不变时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的利润和所有者的权益。但是,在经济环境较差或者是财务的费用比较高的时期,企业的亏损会增大。另一方面,企业的长期和短期的负债配置不科学,长期的债务少但是短期的债务多,这样会使得企业因为短期负债偿还的时候出现问题,陷入困境,出现财务风险。

3、企业内部人员认识不到位。在现实的工作中,我国相当部分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认识性不到位,而且普遍缺乏风险的意识,认为管好和用好企业的资金,就不会出现财务的风险。这样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的意识淡薄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一)树立正确的观念。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会使得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资产的负债率也较高、经营所需的资金出现不足的情况、债务的负担增加以及盈利的能力也会下降,这些问题和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各种的关联。为了规避财务的风险,企业经营中要懂得居安思危,不断地增加风险的意识,具体来讲,企业要加强关于资产的动态分析,对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应该认真地分析,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在经营和理财中保持较强的适应能力。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价值观,设置高效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完善管理的体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工作,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3]。

(二)完善财务预警机制。企业的日常经营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优势还会出现财务风险以及破产的现象。所以,企业有应该建立自己的财务预警机制,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实施监测和信息的及时反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减少由于信息不及时所带来的财务损失。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企业应该确立财务分析的指标,与企业不同时期以及同行的水平指标进行对比。同时,还要分析企业的在不同时期的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以及运营的能力等各项指标,对出现的财务风险原因分析,从而提出可行的管理策略,降低对企业的危害程度。

第7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预警 风险管理

引言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ERM)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风险和收益并存,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要参与市场竞争必然要面对风险,因此,财务风险预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体现,是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包括筹资风险在内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损失及其损失程度,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资产贬值(或跌价)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为防范化解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建立一套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财务风险管理中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程序较高的管理活动。预警系统的设计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因地制宜的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预警系统设计包括预警组织机构设计、信息收集和传递系统设计、财务风险分析系统设计及财务风险处理系统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以现金流为基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根据企业现金流量表,定期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动状况和变化趋势,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及早采取措施。

2.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偿债能力、企业营运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等指标最具代表性。(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说明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可以用来偿还现时债务的能力。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该指标反映企业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企业全部债务的能力,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比率越大,表示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2)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包括两个主要的指标:①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是用以综合评价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总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 总资产的利用效果较好。②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它是从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

(3)企业盈利能力指标。包括两个主要的指标:①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它是反映企业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自有资金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对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的保障程度越高。所以它至少不应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如果资产收益率达不到市场或行业平均水平,意味着企业发生了机会损失,并且在竞争中客观上已处于劣势地位。一般存在财务风险的企业资产收益率也比较低。②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三、应对风险的措施

在发生的风险预警系统实施中,实时对风险信号进行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成本上升,应收款增大等,要查明其形成原因及过程,确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应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以下策略:

1.回避风险策略,即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决策的方法。

2.接受风险策略,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接受下来,并努力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方法。

3.风险防范策略,即在损失发生前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避免损失的产生。

4.分散风险策略,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5.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1)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保证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2)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3)保证畅通的预警信息传递路线和及时的对策反应,使预警信息能及时反处理。(4)正确认识和处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形式,不同于行政管理,又依赖于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韩冬梅: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师,2007. (1).

[2]胡殿香:论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6)

[3]周首华 杨济华 王 平:论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F分数模式[J].会计研究,1996(8):8~11

[4]李秉成,刘芬芳.财务困境预警分析方法评析[ 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1):6~10

[5]殷孟波 贺向明: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评介[J].经济学动态,2004(3)

[6]吴世农 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

第8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风险防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集团在国家总体经济的推动下逐步壮大了起来,并且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企业集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企业集团的迅速发展,不仅是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而且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受制于企业集团规模庞大特征的制约,在管理上显得复杂而混乱,常常面临着财务上的风险。因此,对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进行研究,找到风险的成因,能够帮助企业集团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的预测、协调和整合机制,从而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1.企业集团财务风险

企业集团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以资本为主要连接纽带,通过特定的章程规范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以及其它成员机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企业经营负债引起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受内外环境以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的,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财务收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广义的财务风险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其他风险。根据企业集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就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特征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不是“企业集团”和“财务风险”这两个名词的简单叠加,而是二者内涵的紧密融合。因此,根据企业集团和财务风险的内涵,我们可以总结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几方面的特征。

(1)连锁反映风险

一个企业集团是由许多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组成的经济体,这些子公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各自面临的风险,但是对于这个企业集团来说,在企业集团内部存在着一条较长的委托链,这一链条为财务风险的传导提供了载体。通过委托链条,成员之间的贷款担保、资金融通等方面的风险,容易在企业集团内部形成连锁风险。

(2)杠杆性风险

企业集团是一个多级产权主体的经济联合体,母公司处于企业集团的最高位置,因此,当各级控股企业亏损时,母公司的收益就会降低,从而增加了集团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由此而导致母公司的财务风险被放大,并且在各级子公司资本控制权的影响下,集团财务风险会被层层放大,形成明显的杠杆风险。

(3)内部操纵风险

在多层级产权主体的组织形式下,各独立法人的利益取向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各子公司在经营目标上与集团的总体目标可能存在不一致,子公司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会损害集团的整体利益。在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子公司对资源的过度占用形成了子公司管理层的“内部人利益”强化效应,加上管理层的重复设置,导致高管理成本和低效率运营,从而加大了集团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形成因素分析

企业集团的发展是需要有利的主客观条件的,但风险的激励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企业集团的发展是与风险相竞争的一个过程,要防范实时存在的财务风险,就必须找到风险的形成因素。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形成财务风险的因素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部分组成,其中内部因素是根本,外部因素是条件。

(一)内部形成因素

1.集团组织结构形式

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形式多是母子相连、子子相连的结构体系,集团内部公司之间交叉持股,从而形成了多层级的法人治理模式,这样的组织结构很容易引起集团的财务风险。首先就是集团内部的关联方交易问题,集团内部有一家公司经营状况不好,就会通过关联方交易影响其他公司,进而蔓延至整个集团,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控制,整个集团就会遭受严重损失;其次就是在资金的担保问题上,公司之间进行贷款担保,如果集团不能够对其中蕴含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一旦发生经营困难或财务危机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相关联的公司就会陷入财务困境,对整个集团正常运转造成影响。

2.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在企业集团这种多级法人治理结构下,靠人治是绝对不可能获得成功的,必须有协调统一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企业集团各个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但是,各个公司在风险的管理方法、策略、经验和重视程度等都存在着差异,因此,要想建立一套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接受的风险管理制度,是非常的困难的。此外,企业集团在财务风险的防范上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分析和防范系统,不利于企业集团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3.内部人控制

企业集团内部各个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其在治理结构上是需要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分权治理结构下,“委托――”问题是其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委托――”问题的存在,使得委托人和人在企业的经营目标上会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很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即人以牺牲股东的权益为代价实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会导致企业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负债等,从而降低企业的资本报酬率,进一步会影响到整个企业集团的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严重的会使整个企业集团陷入财务危机之中。

(二)外部影响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是企业集团赖以生存的土壤,能够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机遇,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抓住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机遇的,这需要企业集团在经营发展战略上要与宏观经济环境相协调。但是,由于受“委托――”问题的影响,内部人控制现象弱化了集团对资源的控制程度,使得企业集团对抵御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的能力降低了。

2.市场环境的影响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利润的下降或者亏损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市场找忧虑,就会危及企业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使市场竞争状况更加激烈,如果企业不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可能就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发展受到阻碍,在融资、投资方面会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三、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范

1.加强内部控制,完善治理结构

要保证企业集团有效的运行,母公司不仅要协调好委托者和者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好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有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来规范集团的发展。因此,作为集团控制者的母公司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加强集团内部控制,保护集团的合法权益。一是,向子公司委派董事,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从而有助于掌握风险控制的主动权;二是,通过委派财务和专业审计人员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的监管,直接参与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可以对子公司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

2.完善集团财务运行监控机制

要有效地规避企业集团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必须有一套健全的财务运行控制机制。集团公司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投融资子系统以及资金运营系统,才能够有效地防范风险,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再融资控制上,集团需要对重大融资权限进行集中管理,加强对子公司融资事项进行检查和监督,防止越权行为的发生;在投资上,集团公司需要通过集中管理策略,集中优势资源,保障企业集团战略的实施;同时,集团还需要对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所涉及的营运资金进行控制,从而规避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激励机制

人是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为一体的生物体,只有在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够为社会价值的实现做出努力。如果将企业集团比作一个社会的话,那么员工就是具有双重价值的生物体,企业集团要想发展,就必须使员工实现其社会价值。因此,首先需要满足集团内部管理者和员工自我价值,也就是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激发企业集团内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推动集团的发展,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4.固化外部影响因素

对于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所引起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要通过多种手段对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化解。管理层可以通过对一些国家政策的把握和对经济环境的预测来尽可能的减少风险的影响;同时企业集团要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注重对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还要不断进行资本积累,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培养自身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营业利润,降低财务风险。

结束语

企业集团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力武器。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集团逐步发展起来,但是,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水平却明显滞后于集团的发展速度,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更是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因此,对于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问题的研究将是一个持续存在但又不断变化的课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与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曹慧婷.我国企业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企业导报,2010年第1期,118-119

[3] 孔玉生,程素娟.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成因与防范.财会通讯,2010年第3期中,140-141

第9篇:财务风险狭义和广义范文

主成分分析法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Charles Spearman在1904年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指标,用少数几个潜在的相互独立的主成分指标的线性组合来表示,构成的线性组合可以反映原多个实测指标的主要信息(卢文岱,2002)。它的优点是可以对观测样本进行分类,并根据各因子在样本中所起的作用确定各因子权重,简化实测指标系统。

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做出评价,不但可以综合多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而且可通过最终的主成分得分以及财务风险总体得分,对上市公司做出排名,使评价结果一目了然。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模型,对公司财务风险做出客观评价。

一、物流上市公司样本选取

我国学术界至今为止对物流企业的界定还没有一致性的标准,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物流业归属于“交通运输、仓储业”。首先,本文通过查阅《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交通运输、仓储业”里每一个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主营业务”,筛选出以物流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其次,考虑到B股上市公司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与A股上市公司资料不可比(刘红霞、张心林,2004),剔除B股上市公司;最后,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选择在2007年12月31日前上市、2007年至2010年中一直以物流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经过筛选后,本文最终确定的39家物流上市公司的股票代码和名称见表1。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关于财务风险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狭义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使用财务杠杆而造成的。广义的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应当包括企业财务活动各方面所具有的风险(余绪缨、蔡淑娥,2006)。企业财务活动包括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即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的三个方面,构成企业全部财务管理工作的主线。本文采用广义财务风险的观点,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四项。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因企业的筹资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用资的需要,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在筹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筹资的总规模,以保证投资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或工具的选择,合理确定筹资结构,以降低筹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价值。

企业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所有者投资,另一类是借入资金。对于借入资金这一类筹资活动而言,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借入资金均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

因此,借款筹资的风险,表现为企业能否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它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这部分资金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因而它实际上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种形式—投资风险。因此,一般来说,筹资风险仅仅是指借入资金这种筹资形式的风险。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是指因企业的投资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取得资金后,必须将资金投入使用,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否则,筹资就失去了目的和效用。在投资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确定投资规模,以确保获取最佳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通过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报酬率,降低投资风险。

企业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两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无论项目投资还是证券投资,并不能保证一定达到预期收益。与项目投资相关的风险主要是因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风险。与证券投资相关的风险是证券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3)营运风险。营运风险是指因企业的营运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付。首先,企业要采购材料或商品,以便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还要支付工资和其他营业费用;其次,当企业把产品或商品售出后,便可取得收入,收回资金;再次,如果企业现有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还要利用商业信用等方式来融通资金。

我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应收账款回收难问题,即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企业面临的客户违约、未及时支付货款等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发生波动的风险。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较宽松的收款政策,就可能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可能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4)分配风险。分配风险是指因企业的分配而引起的财务活动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通过投资或经营活动可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并实现资金的增值。企业取得的各种收入应当依据现行法规及规章予以分配。广义地说,分配是指对企业各种收入进行分割和分派的过程,包括税收缴纳、利息支付、薪酬分配和利润分配等;而狭义的分配仅指对利润尤其是净利润的分配。

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与留在企业的保留利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利润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会下跌,这些都会对企业今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企业无论是否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论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根据上述分析,选定4类18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如表2所示。其中:

X1~X6属于筹资风险指标;

X7~X10属于投资风险指标;

X11~X13属于营运风险指标;

X16~X18属于分配风险指标。

(二)评价模型构建 反映中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各项单项指标的统计见表3。由表3可知:在2007年至2010年,同样是反映财务风险的指标,不同角度的指标在同一时期内往往呈现不同的趋势,很难凭借单个计量指标做出总体判断。为此,需要构造一个综合指标,结合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成熟程度,全面地认识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

通过18项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略)可以看到这些财务指标之间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在这18个指标中找到几个综合性指标,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多地反映18项指标的信息,即进行主成分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主成分个数的确定方法有两种:一是提取所有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作为主成分;二是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的百分比值来确定。例如取累计贡献率达到80%,其含义是前m个成分(新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占原始变量包含的总信息的80%,其余m-1个变量对方差影响很小,认为可以不予考虑,则取前m个成分作为主成分。从表4可以得出,前9个主成分共同解释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6.782%,因此提取9个主成分。

为对所提取的9个主成分进行解释,需要得到18个原始财务指标对9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量(即各主成分与各原始财务指标的相关系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

根据表5将因子载荷量与标准化后的数据相乘,就可得出如下主成分表达式:

根据主成分的特征值与贡献率计算可构造公司财务风险综合指标F,F是各综合因子Z1、Z2、Z3、Z4、Z5、Z6、Z7、Z8、Z9的线性组合,即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所占所提取主成分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依据表4数据可得,

(三)评价区域确定 将物流上市公司的各个财务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代入财务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可得出各个公司连续四年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价分值,综合评价分值越大,其财务状况越稳定,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根据其综合评价分值的25%、50%和75%分位数,将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分为非常低、较低、较高和非常高四种等级,确定评价区域如表6所示:

(四)2007年至2010年财务风险综合评价 由于本文选取的是面板数据,因此,既可以横向比较分析,也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就横向比较而言,可以对在同一年份,不同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水平进行排名,这样可以找出每个上市公司在该年份该行业乃至整个上市公司中的地位,便于上市公司对自身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进而为各项重要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就纵向而言,可以分析每一个上市公司在近几年的财务风险的变化状况,同时也可以分析上市公司每年在行业中的财务风险排名变动情况。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我国物流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财务风险分类情况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非常低”的公司数量2007年至2010年逐年降低,从2007年的14家降低至2010年的7家;“财务风险非常高”的公司数量则从2007年至2009年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7家增加至2009年的15家,2010年又降低至7家。

4年中一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低”区域的上市公司有:盐田港、外运发展、铁龙物流、锦江投资、深赤湾A等5家公司;其中,盐田港四年中历年得分位居第一,综合财务状况最好,财务风险最小。处于“财务风险较低”区域的上市公司有XD广深铁、中储股份、保税科技、上港集团、大秦铁路、中远航运、招商轮船7家公司;四年中有三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低”或“财务风险较低”区域的公司有:中国远洋、芜湖港、江西长运和中海集运等4家公司。

4年中一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高”区域的公司是SST天海;处于“财务风险较高”区域的上市公司有海南航空、日照港、北海港、连云港、营口港、宁波海运、重庆港九、亚通股份8家公司;4年中有三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高”或“财务风险较高”区域的公司有:长航凤凰、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天津港、中信海直、长江投资、南京港、锦州港和*ST长油等10家公司。可见,以海上运输为主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要低于航空运输为主的上市公司。

其他4家公司中海发展、中海海盛、厦门港务和北巴传媒4年中有2年处于“财务风险非常低”或“财务风险较低”区域,另外2年则处于“财务风险非常高”或“财务风险较高”区域,表明这些上市公司经营不够稳健。典型6家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情况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卢文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余绪缨、蔡淑娥:《管理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