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渗透德育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专 美术 德育教育
一、把爱心宽容当作系紧师生间强烈情感的纽带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在他的《教育者的灵魂和教师培养的问题》一书中曾指出:“教育者的本性首先是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其次是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作为塑造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充满爱的灵魂,爱教育事业,爱教师工作,爱生如子,这是教师最基本的作为准则;同时还要具备奉献爱心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价值,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如果爱是一条小河,那么宽容就是架在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博的知识做路灯,以扎实的才智做护栏。这样,学生才能站在坚固的师德桥面上,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正视人生,对学生产生积极而强烈的情感要求,系紧师生心灵间真挚的情感纽带。
二、在教学活动中捕捉实施德育的契机
美术教学中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胜过空洞的理论说教,艺术形象的审美性与情感性,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画面上展现的思想情感教育。所以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独特的优势。美术教学中美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与教学原理相结合,就会使这种吸引力变成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对中专生的审美艺术素养和品质的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功效。
如在上“POP字体设计”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很多书体的特点让学生先总结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POP海报设计”一课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旅游海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在设计课中,教师要巧传基本技能,在传授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灵活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大胆创新的品质。在上“包装设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设计、包装的重要作用,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某山区出产丰富的土特产,那里的野生蘑菇质量很好。以前是用麻袋来装的,卖得很便宜,由于外观不美,还卖不出去,那里的农民很穷。后来,有一个农民的儿子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他把野生蘑菇改成250克一袋的小包装,还专门设计了漂亮的图案和商标。由于商品的外观很美,蘑菇的销路很好,而且比原来的价格提高了不少,山区的农民开始富起来了,大家都感谢这位大学生。”学生受到了启发,然后出示几件商品的包装和有关的图片资料。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蘑菇,有了美观的包装后,不但价钱卖得贵,而且人们反而要争着买?有的同学说:“漂亮的包装人人喜欢,看到这么好的商品当然要买喽。”还有的同学说:“要感谢这位大学生,知识就是能创造财富。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也要为家乡出力。”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德育的渗透。
欣赏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在美术综合实训课中渗透德育
美术综合实训课中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教师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地渗透德育。
例如,在上“标志设计”课时,我让学生为学校设计校徽,为班级设计班标,为自己的小组设计组标。这有助于改正现代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又如,我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新年贺卡送给可敬可爱的人,还让他们画家乡的小桥流水。这样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德育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德育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关注以及教育投入的增加,学校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与科学,美术课程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行德育教育的成果,体现了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全面实践德育教学政策,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转变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融合与不断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充分感受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激情,逐渐提升德育水平。
一、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学校、教师以及国家教育部门已经深切认识到美术教育在综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德育水平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德育教学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但就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多种问题,极大限制了国家素质教育与推广德育教育的发展与进程。
首先,对美术课程渗透的重要意义缺乏必要的关注与重视。关注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但学校教育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更多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常规科目的发展,相对忽视美术课程的改革与进步,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机械讲授教学内容,将灵活、丰富的美术教学课堂变成应试教育的“复制品”,限制了学生道德水平与个人修养的提升。
其次,学校教育忽视专业美术教师队伍构建。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设置相对简单,技巧性、概念化的东西少,因此,学校为节省开支,减少教育投入或是省略专业美术教师的招聘工作,而是由其他学科(非专业)教师承担美术教学工作。专业化程度低,教师创新意识差,根本没有能力与精力去具体分析小学美术课程的实际情况,也无法根据美术学科特点设计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方式与策略。
最后,小学美术教学偏重理论教学。
只将学生的“画作”优劣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割裂了德育教育与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阻碍了小学美术教学素质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美术天才”“美术神童”,而是以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与挖掘美的眼睛,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感受世界的美好,明辨是非,传承文明,以更加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学习的每一天,努力培养爱国爱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今阶段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
小学美术课要真正体现素|教育的特征,实现美术课程的价值,就应当重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陶冶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为更好实践德育教学目标,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德育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与内在修养。
1.丰富教学内容,在美术鉴赏课中渗透德育教学
美术鉴赏是美术课程的“前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多样美术作品的感染下发挥想象的翅膀,构建自身独有的内心世界,感悟世界的丰富多彩。中国文明与中国文化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资源,比如雕刻、泥塑面塑、版画、脸谱等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象征着中国千年文明的演变与发展,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美术鉴赏课,将这些丰富的美术资源带入课堂教学,以“中国古代文明鉴赏”为主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祖国的历史文明,精神文化,发掘创作素材,搜集创作灵感,并通过自己的画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无限崇拜,对传承中国精粹艺术形式的坚定决心,实现在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学生高尚积极道德素质的培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
2.注重启发教学,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小学美术教学应把握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在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注重启发教学,关注教学活动进展,并选择合理的时机融入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生态保护”作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PPT展示与照片欣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诸如公园里随地可见的生活垃圾,大象被猎杀的瞬间,大面积只看到树根的森林,深受旱灾危害的干裂的田地等让学生深切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大象可不可怜啊?”“我们在公园里该不该扔垃圾?”“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启发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并在教师合理科学的引导下,树立环保意识与责任意识,实现美术教学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教学目标。
3.创新评价机制,在美术作品评比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德育需教师以身作则
1.学生会以教师的德高为范。教师应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积极的教学风貌,有正确的言行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是一门陶冶高尚情操的正规的课,学生对这一学科的正确认知是对其进行德育自然渗透的前提和保证。
2.教师应从细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上课――起立――敬礼――坐下,这似乎是学校各个班一套固定“课前”模式,但每次课堂的此环节,我都是毕恭毕敬像学生一样站直,受到学生的行礼后我会弯下腰来,诚恳地鞠躬,同时向同学问好,并请学生入座。尊重是相互的。此时的教师更应该放低身态,以身作则。
二、如何在课堂中对学生渗透德育
1.在造型与表现课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教绘画国画时,教师要介绍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学画梅兰竹菊的画法时,不妨指出梅的“香自苦寒”;兰的“香远益清”;竹的“高风亮节”;菊的“傲霜怒放”,让学生明白,做人也应具有如“梅兰竹菊”般坚贞高洁的品质。我们可以讲述画家学画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困难,并积极与之作斗争,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性格。
2.要注重欣赏课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中国画在创作时,常有借古喻今,寄托情怀的深意。例如,明末清初时期陈洪绶的人物画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其《归去来兮》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规劝老友周亮工不要去做清朝的官。通过对这类作品的欣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使其懂得在生活中怎样去为人、处事,才能成为榜样,让人敬佩。
3.在绘画中渗透德育教育。在上绘画课时需要教师认真地钻研教材,挖掘其中德育教育的材料。利用绘画课丰富多彩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以优秀的德育素材为题,展开一系列的绘画活动,抗震救灾、奥运会、国庆60周年,抗击甲型H1N1流感、环境综合治理等、这一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美术创作素材。通过对各题材的表现让学生体会生活,体验我们周围大大小小的事,从中得到启示、受到感染。让学生通过绘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献出爱心,体验环保等。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征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德,教导学生不论做什么都要有事业心,执著地追求,才能成为有成就的人。搞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4.在手工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手工艺制作的种类很多,有纸工、泥工、布艺等项目。在手工艺制作中,不仅要教学生制作的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爱艺术、爱劳动、爱人民、爱集体的高尚情操的培养。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的自由结合,工具材料的互相借用,技能上的切磋、交流、合作,都是培养人与人交际能力、集体主义合作能力、体现友谊的德育因素。通过手工艺制作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手工艺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耐心、细致、整洁、有计划的学习习惯。手工艺课还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比如学生学习服装设计知识后,让其懂得“自然、高雅、乐观”是一种美,浓妆艳抹,一味追求时尚化,并不一定真美。要使学生懂得,仅有高档的物质享受还不是幸福的全部,能享受人类的高雅精神文明成果,才能使生活更充实、更幸福。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德育 渗透
我国近代教育家先生大力提倡美育教育,希望以美育教育完成道德教育的任务。美术教育则是美育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拓宽学生的知识,美好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以积极良好的思想影响。把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寓美育于各种德育活动之中,寓德育于各种美育活动之中,美术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注重德育渗透,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而且要陶冶学生情操,使其在思想上形成质的飞跃,提高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在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
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把握课堂灵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对于中专生来说,文化视野迅速扩展,多学习、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能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提高道德修养。在上美术课的时候,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外,还要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上好美术课。例如制作课件来调动学生情绪,在课件中试着播放不同感觉的音乐,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来欣赏美术作品,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引申到作者创作作品的背景和所表达的主题,把德育知识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学生在课堂上既了解知识,又慢慢体会不同作品的内涵,明白美术是可以充分传递人的情感的,让学生欣赏到艺术所传达的美。
2.借助形象直观的美术欣赏活动,用艺术家的人格和精神进行德育教育。
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毕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进行斗争。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始终以特有的激情,努力表现劳苦大众所受的苦难和他们的英勇斗争,如铜板组画《农民战争》,这些作品曾对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过积极的作用。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很大,这些品德高尚的人和事对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
学校的美术教育不是专门为了培养美术家的,而是为了普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提高他们审美情趣和给学生的艺术美、自然美和心灵美的熏陶。在美术课业中,绘画课业占了最大比例,其次是工艺课业。那么在两大课业的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有以下两种途径。
1.积极发掘和合理渗透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美术也是一种情感性、思想性较强的艺术,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绘画是美术课的主调,在绘画教学中要着重做到精讲多练,除了课本要求要做到的思想教育之外,也可以积极发掘和合理渗透思想教育。比如写生课,就是培养学生的写实功夫和训练造型能力。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观察生活,根据观察所得而描绘,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和观察分析生活中美与丑的能力,以达到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美好感受。
2.寓思想教育于实践操作中。
工艺、设计、制作是美术课实践操作性较大的课业。一点碎布,几张彩色纸,一张旧挂历,一个塑料瓶,通过精心设计,巧手制作,便成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变废为美,既可废物利用,又可净化、美化空气、空间,一举两得,而且可训练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教育。
三、在美术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的实质在于实践,积极开展多种美术课外教育教学活动,把美育和德育、德育与活动熏陶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真正做到“寓德育于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学生外出写生,参观各种展览、野游等。比如春游活动之前给学生强调观察和到大自然捕捉春天的迹象。学生在游览、玩耍时就能够除了饱览山川的秀丽外,还注意了解体会大自然的美。通过活动,启发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提高学生对治理河山、保护环境的认识,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绘画创作,抒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纯真感情。再比如通过让学生参加升旗活动,观察升旗仪式,结合图片、电影、电视中升国旗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畅谈讨论,当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奖后,场上升起了五星红旗;我国科学家登上南极最高峰后,升起了五星红旗;我国宇航员登上外星时,把五星红旗插到外星上……通过创作,学生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把自己和祖国连在一起,努力成才,为祖国争光。
在美术教学中,要加强德育渗透,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意志,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成长中全面发展。新时代需要新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这一点,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才能提高道德修养,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122―01
一、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1.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德育理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2.能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认识。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理念灵活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中国伟大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真正展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把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灵魂,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感受美术欣赏学习的乐趣和美术作品的魅力。美术欣赏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名家美术作品,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形容和讲解,无法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篇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和壮阔,并指导学生加强对《清明上河图》中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情感以及当时人民物阜民丰、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对美术欣赏作品的情感理解。
2.充分利用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国具有众多丰富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等等,展现了人们优秀的创作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美术作品中情感和内涵的挖掘,为学生细致地讲解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升华。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英国画家郎雷的水彩画作品《母亲》这篇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学习的基础上,还有注重对学生“奶奶和妈妈的深情”与“家庭的温暖”等内容观察和理解,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指导,增加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更加爱护母亲,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美术教育;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育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具有重大的意义。高中学校
美术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和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所以说美术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美术教师应考虑到的是,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独有特点,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等审美因素来进行的视觉教育过程,学生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他们对美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鉴赏和创造能力。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艺术大师,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表达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对于美术课堂的特殊性和教育性,我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横向渗透的做法是:
一、更新美术学习观念,德育美育并重
精致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美好画卷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艺术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正义与邪恶的标准。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一课,让学生谈谈对本课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和学生一起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其思想境界。
二、 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综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提高感官效率,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例如在美术教材中讲述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一个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画面。这时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还可以欣赏到世博会展出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国外美术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宫女》这一作品时,让学生通过Baidu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从而使学生体会了《宫女》这一作品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艺术思想,使德育美育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所以,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学习积极性。
三、让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了解历史,陶冶情操
例如讲述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布局,构图和关于作品的种种猜测,介绍了文艺复兴运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饱含艺术大师思想的名作?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始终要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要尊重课堂,又要活泛课堂,形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情境。通过讲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进程;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美术流派,让学生了解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历史。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历史知识,在轻松又不失严肃的教学气氛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摄影的技法和效果,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相机,拍摄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通过抓住时刻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个精彩镜头,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对身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会,从而达到德育的教学渗透。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制作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民间美术的欣赏,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各个地域的民间美术特点,发挥青少年的青春活力,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民间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民间艺术也有它独特的审美观。在介绍油画作品时,使学生了解油画这一艺术来自西方,但却是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当代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既带有一些东方中国民族与地域特色,又结合一些国外的处理技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历经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现代国画油画的表现技法上,我国除了与西方绘画有相同的技法,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不同的民族特色,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所授教学内容,创造形式多样的教育情境,动中有节,乱中有序得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教育体验。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仅得到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
总之美术课应加强美育与德育功能的合理渗透,作为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应是随着美术课的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地出现。高中美术课在作为德育手段方面,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属于边缘学科。在美术课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自觉的在美术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影响,成为每个教师的共识。
在美育中渗透德育,在学生逐渐形成的思想意识里,体现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这种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替代的。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加强德育概念,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活动以及变换不同情境的教学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使美育和德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更加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论美育与德育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德育教育 艺术形象 审美活动
我在美术课教学活动中,以 “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作为工作重点,重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重在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情感成长,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又使他们受到了生动的爱国教育。
如 在教《升旗》时,我先将事先录制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象投放到大屏幕上,随着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问学生:“谁能说出我国国旗的颜色和图案?”学生边回答,我边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高高飘扬的国旗,我接着说:“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认识我们的国旗,热爱我们的国旗,每个星期一早上,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校园的上空。那同学们想不想变成一朵小红云飞上蓝天去亲亲国旗呢?”“想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时我便在国旗旁边画上了一朵人物化了的云朵,将新课导入。
二、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美术教材中画宝塔,画长城,画家乡的水果、山花,画民宅老屋,画我家一角,画民间花灯、剪纸、工艺美术品等等,都是在进行爱我家,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山山水水教育的好内容;教材还通过《植树》、《种花》、《母校画》、《我们爱劳动》等命题创作,培养学 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学校、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教育。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
三、在情感调节过程中,生动具体地渗透德育。
美术教育也属于情感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 如 在欣赏革命题材的雕塑作品《鉴湖三杰》时,我先给学生介绍雕塑的背景,然后给学生讲革命志士生平小故事,让学生受到了气氛熏陶,随后放幻灯欣赏时,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很多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同学说:“一定继承先烈遗志,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好好学习。”还有的同学 说:“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时间学习。”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德育的渗透。
四、在技能训练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
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我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五、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政教处组织的热爱的主题活动,我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关键词:德育教育;美术作品;作品展评
科学的安排每一节课,精心地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挖掘并利用美术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本人通过近几年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与尝试,认为美术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在导入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导入”这一环节,直接决定该课堂的成功与失败,所以对每堂课的导入环节我都会结合教材,结合身边环境,结合学生实际去精心设计,去挖掘德育资源。例如,在教学《小小果壳箱》时的课堂导入,我先出示课前收集到的身边人们乱扔垃圾的图片和洁净的游乐园图片作对比。
如图片:
通过学生说说自己置入场景中的感受,学生对乱扔垃圾、道德败坏的人产生了痛恨的情感,不但自己能够做到不乱扔垃圾,而
且对见到乱扔垃圾的现象也会阻止,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培养学生正义感的同时,激起了学生爱护环境、爱家园、爱祖国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在欣赏美术作品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每节教材都安排有欣赏作品,其实每幅作品都蕴含着一定的德育内容,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艺术形象的撞击与震撼,通过艺术审美活动的熏陶与感染,使学生得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例如,浙江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上册《收获的季节》:
对图片的欣赏不能单从美术角度去教学,在以美术教学为本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懂得要珍惜粮食,体谅到劳动人民的艰苦,对勤劳的人民产生敬重之情,让学生明白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此外,作者简历也是非常好的素材,历代许多有名的艺术家都是品德非常高尚的人,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如:当代画家徐悲鸿卖画捐赠抗日财物,他不为金钱名利,体现了画家高尚的品德。其实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得当,就能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在学生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活动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师不管上何种形式的课,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亲自创作体验,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所带来的成功喜悦,并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使学生在创作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例如,在《公共汽车站》一课中,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各种公共汽车站造型,在学生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这样有助于增加友谊,提高自己的能力,培养团结互助、友好相处的精神,在互相竟中,取长补短,有机地将美术活动与德育融于一体,促进学生的德育成长。
四、在学生作品展评和小结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学生作品展评和小结中,不仅要使学生感受到成功,还要扬长避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点评过程中,都要提倡肯定优点,并且表扬学生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美好愿望和情感。例如,《流动的风景线》一课中,学生设计了如下一款车型:
美术教育是一门专业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作一门单纯的技术课来上,那肯定会使课堂平淡而缺乏激情,呆板而失去活力,不仅不能让学生“要学”“爱学”,反而会使学生“厌学”“弃学”。这种有术无美的现象,在当前的美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要注重美育的有机渗透。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美育 渗透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李泽厚认为:“狭义的美育主要指艺术教育。”美术教育是对学生以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教育,它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的甚至只把它当作一门单纯的技术课来上的现象仍然存在着。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必须要注重和把握好美育的渗透。
一、强化自身素质,让学生感受美育的影响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教师越喜欢,感情就愈深,就愈愿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课堂上就听得进、理解得快,记得牢。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实践已证明,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师都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的共性表现。
1.外在素质突出。我非常欣赏契诃夫那句话:“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心灵、语言、容貌、服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必须要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因为教师是一面镜子,学生会照着你的样子做人。所以在学生面前,应表现出仪表端装,肢体语言丰富,生动而明确;要用母亲般的微笑面对学生,使学生觉得和蔼可亲,像阳光,如春风,似雨露;更要具有一张幽默有趣的“铁嘴”,因为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引起学生的听觉兴趣,就美术课而言,教师采取概括精炼、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之应有的形体动作,绝对有利于学生获得轻松、愉悦之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语言表现的技巧,得到启发。
2.专业素质突出。内在美是人的美的根本,这种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的修养、学识、智慧和才能表现出来的。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风范,更要有过硬的本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如板书的形式美、书法美;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的个性美和意境美;课堂演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以及现代化教育设备的运用等。只有拥有这些精湛的专业基本功,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叹服。
二、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燃起美育之火
心理学家盖茨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1.循序渐进,培养自信。由于初中生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他们对画线描、画图案、临摹很擅长,而对物体的立体感却不易建立。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美术的基础知识有序抓起,否则,将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青年教师上了一节“写意国画”的公开课,他没有对学生讲清范画的神韵之处在哪里,临摹的关键怎样把握,就将课本上的一幅画当成一幅范画来临摹了。整个一节课就是教师临完再由学生临,那美育的教育只字未提,国画的笔墨美全被临没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而另一位教师在处理透视和处理明暗关系的技能时,就把握得非常到位,他首先对学生讲清透视和明暗的理论知识,再向学生示范如何处理明暗关系的基本技能,当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后,他才引导学生从雕塑茶杯、苹果等容易造型的物品入手,慢慢地过渡到对人物、动物的雕塑。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的技能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浓厚的表现欲和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各取所需。在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中,通过训练就像长跑一样,起点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地拉开距离,这就需要因材施教,以防因吃不饱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或因吃不消而得不到成功的满足。对于多数各科成绩一般美术又平淡的学生,目的在于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适应社会。因此,应重在加强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训,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不要求全责备。还可适时讲些名家如何苦练基本功的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等,以此来激励锻炼他们的毅力。对于他们每次所画的成果,要保存下来,并经常地引导他们去自赏与自省。而对于少数美术特长生,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分类指导,做个时代的伯乐。
三、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接受美育的熏陶
搞好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进行美育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欣赏能使学生直观得到美的享受,达到以美激趣,以美激情。近年来,美术欣赏课的比例逐渐提高,已形成绘画、工艺、欣赏三大课业并存的模式。因此,我们必须要注意提高欣赏教学的实效性。
1.在绘画中欣赏。诗言志,画传神,美术是一种视觉造型艺术,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一幅好画,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催人奋进,使人的健康心理素质得到生发。同样一幅思想内容不健康的画,也可以导致人的丑劣行径恶性膨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务必要抓住这个基本点,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对学生进行思想美的熏陶。画梅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畏的高尚品格的感悟,可穿插朗诵的经典诗句:“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同时也能将学生带到当年的时代背景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精神洗礼。
2.在工艺设计中欣赏。如在手工编结中国结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心灵手巧的编结技能外,可以通过对中国结独特外形的对称美与和谐美的欣赏,去领略那寓意深刻的“吉祥如意”内在美。还可以通过插播由我们沭阳县宣传部协助摄制的影片《美丽的中国结》片段,让学生去感受家乡美、祖国美。
先生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那种把美育与美术割裂开来,甚至忽视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只有不断地去挖掘美的因素,并将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才能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快乐天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