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美术教育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育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教育前景

第1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各个地区几乎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改革上,而如今,美术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专业的知识教育,但是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对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我国中学美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中学美术课改的实施途径进行研究,希望对中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我们的课程体系不应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着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知识作为学识技能的基础,这就赋予了新课程新的意义,新课程的目标就是要超越知识的凝固性,利用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中的“美术”就不仅仅限制于书本当中的定义了,而是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等领域,将美术人文化,丰富美术的教学内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新课程的下美术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顺应时代的要求,新课改要将美术教育贯穿学生的生活当中,不能停留在课本当中的知识。新的课程标准的优点在于以先进的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避免了专业化、成人化,适应了学生们的心理特征,这样就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和负担,将美术学习作为兴趣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美术的课堂上得到发展自身需要的内容,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二、我国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陈旧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则是要听从教师的教学,跟从教师的步伐。当前,新课程要求,学生要作为课堂中的主体,教师要配合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若师生之间缺少沟通,学生的学习就会很被动,缺乏独立思考以及创新的能力,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就会逐渐被淘汰。

(二)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学习这个学科,不能单调而乏味的学习美术,要学会将基本知识建构,要培养学生们构建知识的经验,要让学生们感受到美术并没有脱离他们的生活。

(三)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

长久以来,我们都将目光局限在美术这个学科上,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看待美术,所以,美术这个课程就显得较为单一,学生们难以将生活和其他学科与美术联系起来。所以,学生们对美术的兴趣大减,因此,美术教师要将其他学科与之相联,增加美术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并借此来提升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学生们喜欢美术。

(四)课程意识淡薄

在我国应试教育盛行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注重升学率,只重视考试学科的教育,忽视了美术课,最后将美术课挤出学生们的视线中,教师的“不在乎”,造成了学生们的“不理睬”。

(五)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努力提高对学生们的启发,然而当前的美术教学现状却呈现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美术素质低的现象,部分教师乐于将精力放在少数人身上,忽略学生整体艺术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素质和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三、现阶段中学美术新课改的实施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知识和新方法

新课程不仅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满足了学生们的发展需要。新课程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方法,通过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了与学生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索研究,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朝气,学生们逐渐爱上了学习美术。

(二)拓展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空间

我们要学会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每个学科之间都互相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能扩展学生们的视野,也能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可以为学生们布置课前任务,这样学生们可以一边收集资料一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第2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美术教育能够发展完善人性,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美术教育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差异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表现的多样性及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优秀美术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提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这些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下面就谈谈我对人文精神回归美术课堂的看法。

在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与强化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里的重要地位,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从美术本位的知识和技能角度理解美术课堂教学,将美术课堂教学当做单纯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应从广泛的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美术,并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领会人类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人文精神。因此,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是人文性质的课程,人文学科关心的是人,单纯的技术教学是缺乏人文意识的。“美术与人”的问题使美术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如何让人文精神回归美术课堂”。

1.确定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人文精神渗透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成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之所以称之为“新”,其根本就是将过去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片面强调,变革为“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变单向发展为全面发展,不仅适应时展,还体现美术学科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美术创作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美术与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引导学生从感受作品形象入手,逐步走进作品,美术家只有借助生活事物,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才能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凡是成功的美术家都是用心血和深情创造艺术作品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坎坷的人生道路、艰辛的创作过程及时代背景等生动的事实材料中都可感悟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艺术技巧。

2.在绘画中渗透人文精神

绘画是一门用线条、色彩造型的艺术。但这静止的线条、色彩不仅可以用来表现形象,而且可以表现不同的质感和情感。教师在指导绘画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形式感受力和形式美感,还要引导学生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生命的理解,并且善于捕捉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精神、思想倾向。如一位学生画的“我的家庭”,线条杂乱,色块堆积,以灰色调为主,那么很有可能这位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缺乏一种“幸福感”,甚至有“厌家”情绪,教师就要帮助他建立起正确的家庭观,树立起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并鼓励他画一画“理想中的我的家”,以此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和直面人生的精神。

3.结合生活进行美术人文性教学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领域。可以利用美术与各种社会现象的连接点,设计各种美术活动。比如,现在乡村的污染日益严重,因此正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人们渴望有充满生机的绿色生活环境,带领学生用考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研究探索人们居住环境的现状,以及理想的居住环境,再组织学生收集、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各种模型以供展出,让大家评议。

4.结合优秀美术作品体现人文精神

许多优秀的中外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包含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人类文明成果的代表,是人文性的体现,表达出人类高尚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从美术本身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此外,很多美术作品与人类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典故等紧密结合,我在引导学生对这些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价时,除了从艺术角度欣赏,还引导他们深刻体会这些作品背后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

第3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创设,通过对周围自然环境以及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欣赏和感受,激发幼儿自发的、个体化的表现与创造。本文以深圳实验幼儿园为例,为大家简单介绍如何为幼儿美术教育创建良好的环境。

一、为幼儿创设美观的整体环境

1.创设具有艺术气息的大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我园非常重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把美育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对园内环境进行统筹安排,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情感色彩、具有艺术气息的大环境。幼儿园各个角落都尽量做到和谐优美,给幼儿以美的艺术熏陶,使幼儿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见图1)。

2.创设具有引领作用的美术工作室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一个具有引领作用、材料丰富的美术工作室也是一个幼儿园所必备的。我园的美术室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区域

美术室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水彩区、陶土区、剪纸区、拼贴区、线条画区、水墨画区、编织区等。墙壁上悬挂着孩子创作的作品,整体规划具有艺术气息,吸引着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区域(见图2)。

2)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材料

美术室每个区域都投放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孩子可以自由拿取(见图3)。如各类纸张、画笔、彩色麻绳、豆类、粉笔、瓶盖、瓶子、光盘等材料,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是幼儿最好的创作媒介。另外,美术室还投放了胶枪、剪刀、压泥机等各种工具,促进幼儿进一步创作。

3)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

活动前,教师会给幼儿欣赏大量的艺术作品,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的灵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创作,教师更多的是给予欣赏和鼓励。整个活动中幼儿特别开心,每位孩子都能安静地、自由地创作,这就是环境的作用,也是美术工作室的魅力所在(见图4)。

二、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班级环境

1.创设富有审美情感的生活环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教师在布置活动室时要有目的性与选择性,环境的装饰与布置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自然界中具有形式美的物品,如花草、树木、贝壳、昆虫等,还可以展示各种有情感色彩的艺术作品,如民间艺术品、儿童画、雕塑、建筑和绘画的图片等,定期更换,努力营造一种愉快的、富有情趣的环境氛围,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见图5)。研究表明,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其艺术创造性的发挥。

2.创设各具特色的美工区

我们借鉴幼儿园美术工作室的一些元素来装饰、丰富班级的美工区(见图6)。各班美工区各具特色,侧重点不同:水彩、陶土、剪纸、拼贴、线条画、水墨画、编织等,每班的美工区都为幼儿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种子类、木质类、塑料类、布艺类……数十种材料都放在幼儿方便取放的位置。

自由的空间、丰富的材料,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创造欲望。幼儿在美工区自由挥洒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如大班幼儿用纸盒、瓶子、胶枪来立体造型;中班幼儿可以剪纸、编织等;小班幼儿用藕、萝卜、土豆作刻模印章等。

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材料的提供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会根据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兴趣对材料进行及时调整补充,调动孩子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

三、为幼儿创设学习的宽松环境

1.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的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及“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的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我园教师非常注重幼儿对美的感受,给幼儿提供了多种欣赏和感受的机会。

1)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欣赏的机会

教师会带领幼儿参观一些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欣赏一些世界名画,尤其是一些不那么具体和写实的作品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教师尊重幼儿对美的独特感受

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不将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幼儿,如幼儿在欣赏世界名画时,可以随意讲述自己的想法,教师更多地是给予鼓励和支持。

3)教师支持幼儿自己特有的喜好

幼儿特别喜欢小瓶子、小石头、各种丝带,对这些小物品进行布置装饰,教师不加以干涉,给幼儿充分的自由。

2.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幼儿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前提是宽松的环境。

1)充足的物质条件

不管是美术工作室还是各班的美工区,我们都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拿取,宽松的空间和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创造的基础。

2)宽松的心理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充分信任幼儿,为其提供充分的机会,尊重幼儿自发的、具有个性的美术表现和创造。教师还要减少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创造力的发挥。

3.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创造。

1)教师不过多评价、干扰孩子的创作

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表现和创造,为幼儿提供一段不受干扰的时间,使幼儿的自由想象不受阻碍,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我。

2)改变以前“像不像”、“对不对”的评价方式

在美术活动过程中,教师尝试用一颗童心去解读幼儿的涂画,体会幼儿的情感展现,不作横向比较,而重点关注幼儿是否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3)尽量用欣赏、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创造

教师尽量找出孩子进步的地方加以鼓励,这种鼓励是具体的、确实存在的,而不是泛泛的表扬。教师尽力帮助幼儿从绘画中获得满足和快乐,产生成功的体验,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

第4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关键词:美术;美术美育;经济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40-02

美术教育在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是现代文明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力,即艺术生产力。长期以来的美术教育形式忽略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美术教育不仅是一项教育事业,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同样具有一般物质的生产特点,受到经济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制约。我们培养人才应该和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既要考虑到美术教育对提高人们审美素质的重要作用,又要顾及到它的“产业性”,使美术教育的作用更加全面,使人才的培养减少盲目性与随意性,并能与市场经济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美术学科与现代科技和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美术教育的经济价值正逐步地显现出来,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教育与劳动能力

1.美育对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重要作用

在谈论美术教育与劳动能力的同时,有必要首先探讨一下美育对提高人的劳动能力的重要作用,因为美术教育是美育所包含的具体学科之一。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其工作效率的高低是由体力和智力两方面决定的。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要靠体育锻炼及营养,但并非与美育毫不相关。美育与体育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人的形体美和心灵美的重要意义,并能认识到体育美和艺术美的关系,从而使他们在爱美之心的驱动下,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使自己的体质得以增强,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2.美育对有效发挥人的体力的重要作用

所谓有效发挥,是指人的体力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没有无谓的消耗。一个人有良好的体力,未必就能够有效地发挥到所从事的活动之中。决定人的体力是否能够有效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看他的姿态、动作、技能等是否符合美的标准。而美育是使人的姿态、动作、技能等达到美的境界的必要前提。美育的主要作用是使人的身体在外形上美观,亦即使人的身体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有力度、节奏感和高度的协调感等。因此,体育能给人以良好的体质和充沛的体力,而美育则能使人的体力在运用于生产劳动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3.美育对智力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

人的智力是构成人的工作效率的另一重要因素。美术、美育的培养对各种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的发展有着直接作用,美育对智力发展的间接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智力存在于人格的总体之中。”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任何一方面的能力的充分发展,只有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时协调发展中才有可能。而美术、美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塑造完美,在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无疑都是不可缺少的,但美育却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具有的独特作用。因为美术、美育具有完整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建构完善的心理结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美育通过创造美的产品,发现美的规律,去影响个体的感官和心理,增强审美感受力和创造力,形成平衡和谐的心理结构,从而间接地影响人的智力的发展。没有美术和美育,就不可能塑造出完美的人格,因而,也难以使人的智力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与科学技术

美育对科技进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有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创造性的劳动态度、旺盛的求知欲望、严格的自我要求、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勉和坚持等一系列良好的个性品格,也在科学创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由于美育是人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完善的有效手段,因此,它对于个体科学能力和个性品格的培育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培养审美感受力和使他们掌握美与科学的联系,促进科学的发展,进而推动技术的更新。科学活动以揭示真实世界为目的,大自然所具有的对称、和谐、奇异、壮丽等,必然会体现在科学体系之中,从而使科学理论这种抽象的精神产品本身呈现出对称、和谐、协调、奇异等,成为美的东西,具有审美价值。美与真的这种内在一致性,决定了审美标准可以作为科学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尺度。首先,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科学活动主体用美感或美的尺度做出的选择能够结出真理之果。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韦尔曾宣称:“我们的工作总是力图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选择一个时,我总是选择美。”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科学活动主体可以从科学是否美的角度检验科学成果,对科学成果进行美的完善化处理,以科学成果的真与美的统一为目标,不断完善、美化科学成果。一生追求科学美的物理学家狄拉克认为,如果物理方程在数学上不完美,那就标志着一定的不足,意味着理论有缺陷,需要加以改进。审美标准在科学创造活动中发挥上述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科学活动主体必须懂得科学美和一般美,掌握美的规律,具有良好的审美欣赏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是一个优秀的科学活动主体的必备素养。这便决定了仅仅重视科学教育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审美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促进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重视美育特别是科学美的教育。目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美术和美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美术教育与市场经济

第5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一)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

我国大部分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都与专业美术院校使用同样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是由于大部分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具有幼儿园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数量更少。大部分教师只能照搬自己在美术院校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达到美术专业的美术水平。例如美术教育中很少涉及到制作玩具的方法,导致毕业生就业之后遇到很多困难。

(二)师资力量薄弱

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基本出身于专业美术院校,对于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教学法等理论知识比较生疏。一些美术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美术技能技法,没有穿插运用幼儿美术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学意识。总体而言,我国高等师范大学的学前美术教育但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三)缺少完善的教学设备

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教育,学前美术专业的美术教育仅仅在普通教室里完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投入一些专业的设备和设施,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的高等师范大学都没有为学前教育专业配备完善的美术教学设备和设施,师生只能在普通教室中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

二、提高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为了对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应该积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参观学习,全面了解幼儿园的美术教学需要,将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实用内容加入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内容中去。学校要积极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进行广泛的交流、学习、培训。以绘画课程为例,可以删去三大构成、素描等内容,加入纸版画、吹画、刮画、线描画、油画棒画、简笔画等等。这是为了使高等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实用美术教学技能,在就业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学前美术教学。同时对水墨画、水粉画的教育学进行改革,突出儿童化、趣味化的特点。特别是要对玩具设计与制作课程进行改革,降低手工制作的难度,加入更多的适合幼儿的手工制作内容。改革教学内容能够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顺利的就业,能够顺利的承担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任务。

(二)培养优秀的美术教师

高等师范院校要注意对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师进行职后和职前的一体化培训,使美术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交流和学习,使其接受先进的美术教学思想。特别是要培养教师的为幼儿园服务的意识和教学理念。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要具备美术专业的教学水平,而且要通晓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方面的知识,能够掌握适合学前教学的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进行运用。优秀的美术教师要能够编制和实施美术教育方案,掌握学前美术教育的相关技能和理论,能够对当前的教学方式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高等师范大学还应该在美术教育其他课程领域联系起来,这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课程综合、主题教育的意识,例如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类课程进行联系。这也是为了使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设计主题教育内容,开展综合主题教育活动。

(三)对美术类课程的教学条件进行改善

高等师范大学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配备环境创设教室、玩教具制作教室和美术教室。环境创设教室要配备幼儿园使用的小橱柜、小凳子小桌子等教具,全面模拟幼儿园的实际环境,使学生能够进行模拟练习。玩教具制作教室要配备手工制作桌椅、投影仪、幻灯机、作品展示橱窗、作品展示柜等等,使学生能够进行玩教具制作,并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美术教室要配备儿童水墨画教学使用的大桌子、音响、投影仪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等师范大学才能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三、结语

第6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人文精神;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课程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只是把美术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一个教师才能说自己的工作达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我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并结合现在小学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对如何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一、为什么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人文精神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关怀,获得完美的人格。由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1.社会发展需要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

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对每一个人的素质都提出了高要求。而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又是一个人素质培养的关键期。不同的学科以不同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课程以其严密的逻辑和知识增长他们的才智,语言课程以其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含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以其生动的表现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经过这种艺术(美术教育)熏陶的学生,必将具有博大的精神境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2.美术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新课标将美术教育的基本性质界定为人文性,使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转变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走出旧的单一技能训练为主的美术教育误区的层面上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同样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美术课程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3.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在美术课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

美术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审美的人,成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协调前进的人。美术不仅能表达感情,使人的创造性冲动得以最大施展,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表现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怎么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

要想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完善学生人格,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具体措施因人而异,关键是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首先,在把握人文精神内涵的前提下,教师要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小学美术每册教材作品欣赏单元都有许多古今、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由于学生的兴趣、经历、知识面乃至成长环境不同,面对同一幅的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欣赏小学美术第八册梵高的《鸢尾花》油画作品时,有的孩子透过画面看到了春的风,夏的影,仿佛自己马上就能变成一只蝴蝶穿越于绿叶与蓝花之间;有的学生却透过画面中蓝紫色的忧郁和灰褐色的悲伤,感受到梵高的寂寞、孤独与死亡的气息。这些感受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反映,教师应完全尊重学生的这些感受,从专业的角度培养他们感悟作品的能力。因此,通过欣赏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

其次,通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提高创作乐趣。美术作品是表现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看法,画家必须首先学会从生活中感受、思考和发现,才能在创作中运用多种媒材和造型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美术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中,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纹理,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从专业角度所给予的深入讲解,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考。在表现作品时,他们才能够较好地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出富有情趣和感染力的线描作品。因此通过此类创作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人文感悟,掌握表现作品的人文方法。

第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在创作作品时,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在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起源和参赛项目等知识,让学生用多种材料、多种形式来创作、设计相关的奥运美术作品。开可以用身边各种废弃材料设计、制作各种运动项目的动态模型和吉祥物等。最后,用这些美术作品装饰、美化校园。从而让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凸显了教育的本质。

第7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论文摘要: 本文对美术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做了一些研究。从学习兴趣、文化表现、情景学习以及问题探索四个方面做了相关解读。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叙述,探索高中美术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丰富并扩展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使美术教育的内容具有多元化的开发价值。

面对高中美术新课程,美术教师也面临新的问题:如何做一名适合时展的美术教师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到自然、生活、社会中去,加强美术活动的综合性、探索性,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几年来,笔者在探索高中美术新课程环境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归纳几点,以与各位同行切磋交流。

一、培养学生热爱环境

环境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低碳经济模式及低碳社会状态更是要求人们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结合世界水日、地球日、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丰富多彩的美术媒材、形式、技能,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创意。启发学生用画笔披露地球长期以来遭受各种磨难:泉水枯竭、树木乱伐、土地沙漠化、污水流入河流、碧水蓝天遭受污染,表达拯救地球的呼声。

组织学生将日常的废弃物资源回收再造型,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挂历,进行撕纸拼贴;挂历纸的色彩、明暗和撕纸效果,产生特殊韵味。情境的创设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瞬间的灵感成为创作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主题的招贴画的教学,介绍了招贴画的形式、作用以及设计要求。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主题的招贴画,使学生学会如何欣赏和评价招贴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设计出有创意、有特点的环保招贴画。学生在欣赏优秀招贴画的同时,学会关注保护水资源、加强绿化、防治污染等重要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中懂得爱护自然环境,在创造中发现环境的美。

我们还开展了以游戏为切入点的美术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来培养涂色能力和色彩感悟能力,让同学们在故事情节的带动下给各种美术作品上填上了各种颜色。如果有机会的情况下,会带领学生去大自然里切身体会,不仅让单调的涂色活动变得生动起来,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实质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表现古都历史文化

西安,十三朝古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和人文景观,具有现代开放精神。美术教学应结合西安历史文化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爱护和建设美丽西安的美好愿望。西安有著名的古城墙。在美术课上,先向学生介绍城墙的由来,然后让学生去画古城墙,大家都为古城墙而感到骄傲。春天的城河水清如许,可以问花访柳;夏日的城河绿荫如盖,可以消暑纳凉;秋季的城墙天高云淡,可以心乘纸鸢去瞰南山;冬天的城墙银装披挂,可以踏雪赏梅滚雪团。美的东西是没有疆界的。学生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古城墙的热爱之情。

三、加强写生文化情境学习

我曾组织学生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雁塔美术街”、“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变为多种资源利用的大课堂。

情境一: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学生了解碑林博物馆,被博物馆中浩瀚的藏品,卓越的书法和艺术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打动。

情境二:雁塔美术街,代表着一个城市年轻的标志,激情而躁动,个性而张扬。东边是大雁塔,西边是西安美术学院。大雁塔是东边最高的建筑,是古城西安的一个象征,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西安美术学院也是西边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是现代西安的一颗元素,是当代文化艺术的象牙塔。隔着2300米的雁塔西路一条街,古今艺术遥遥相望,是否可以用雕塑穿越历史的长河,跨越时空的界限。学生通过美术街了解了艺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加强学生美术活动的探索性

美术教学环境资源,就是一切有助于美术教学实施的客观存在的事与物,包括有形的、无形的、自然的、社会的、地域的、民族的、古今中外种种事与物,经过合适的选择和处理,就可以构成美术教育教学的元素。

用定位观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看”是人认识世界的途径。而在美术活动和探索性主题活动中,观察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学生可以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区分事物之间的不同特征,以及它的变化。然后可以通过再现事物、装饰、添画、想象等手段来达到表现事物的目的,而这些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又可以用来作为记录观察事物的表现手段。在有些活动中,单一的观察比较偏面,不容易达到观察目的,这时就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达成。因为每个学生的视点是不同的,他们的观察点势必也不同,如果几个学生共同观察一样事物,容易使观察发现更细微、更深入、更有效,这样就出现了以观察定位的合作记录形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引导学生整合地获取经验,并以自己的方式去思考、探索、理解和创造的同时,也让我深刻地领悟到美术活动与探索性主题活动的有机整合,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自主学习。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去探索知识,探索中又给他们带来了学习的乐趣。

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性思维。问题是启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活动或创造过程中,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活动。作为创造力核心的创造性思维一般由两种思维形式组成,即发散(求异、扩散)思维和集中(求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但不是唯一成分,创造活动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统一的结果。

问题探寻一:西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特色。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

我组织学生参加了新城区少年宫在兴庆公园实地写生活动。学生欣赏着环湖曲岸,垂柳绿荫,眺望倒影于波光粼粼中。走在兴庆湖边,驻足桥畔,凭栏远望,水天一色。在柳岸河堤上一笔一笔的描绘,寻找着一道流动的美丽画卷。

问题探寻二:西安有很多古建筑,结合《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如何让学生体验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

当我带着学生走进钟鼓楼,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边看、边画,他们被周围壮观的建筑和美丽得景色所吸引,这一课充满愉悦和快乐。由于学生亲身体验,描绘出不少好的绘画作品。

问题探寻三:如何观察、写生建筑?

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铅笔、水彩、钢笔淡彩等不同工具形式,表现学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鼓励学生平时观察学校有哪些边画?从不同角度欣赏:如不同的位置(学校大门的不同角度),不同的季节(树木的枯荣,四季的变化),不同的时间(早晨与黄昏),不同的侧面(社会、人文等)。

总之,探索高中美术新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可以丰富和扩展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使美术教育的内容具有多元化的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美术 教学工作

一、开展小学美术教育的必须性

如今,美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美术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进行美术教育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应用技能和在综合素养,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小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还可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习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素质教育为小学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学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理念,引导小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每个小学生发展的空间,确保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不断发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和审美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二、开展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合理安排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课不应该是绘画课,也不应该是美术课,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认知特点作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编写出一套适宜学生学习的教案,使得师生、教材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发展的环境中。同时,教师需要多融入一些基础技能知识,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美术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要具有趣味性,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意拉近学生与美术之间的距离,只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后一阶段的教学活动。

(二)科学应用教学手段,活跃美术课的气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科学应用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探索活动与创新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调动小学生的视听能力,促进教学内容清晰化和简单化。

(三)因材施教,重视课堂评价

每一个学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考虑到学生的操作水平与美术基础知识存在差异,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提升。对于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应该注意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引导他们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对于基础水平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着重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需要注重评价,从多元化教学中挖掘学生作品中存在的W光点,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明确自己未来的进步方向。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学习顾虑,还能够让学生从心底里爱上美术,真正优化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欣赏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让学生欣赏作品,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教师必须要注重欣赏教学,注重美术与生活之间的结合。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会适当增加美术作品欣赏环节,在课前上网查找多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或者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多媒体大屏幕给学生播放优秀的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后,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涉猎美术作品,近距离与鲜活、生动的作品接触,在宽广的领域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小学美术教师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唤起小学生的美术欲望,激发小学生绘画的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课堂评价方式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师还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在充分肯定小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加强对个性的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丽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工作[J].成功(教育),2010,03:13.

[2]龚绯霖.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J].才智,2015(35):78.

第9篇:美术教育前景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9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42[本刊网址]http://

学前教育美术课较之普通美术课的区别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根据不同的材料和主题内容选择不同的造型方法及表现形式制作成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特征的课堂环境装饰用品、教学用具、玩具等。目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以讲授美术理论知识和传授绘画技能为主,通过分析、演示的方法,将绘画基本技能知识进行归类,让学生掌握学前美术绘画的表达方式和基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学前美术绘画作品中。尽管如此,传统的美术课仍是以老师示范学生看,然后学生临摹的方式等组成实践教学体系。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传统美术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角色占据了主体地位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看,学生看完再临摹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挖掘学生的创作表现欲,不利于学生自身绘画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模式当中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一个明确化的定位,这种定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教师课堂上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中会用到很多的色彩元素,但是学生对于美术这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起来还是会觉得较为吃力。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失去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信心。这样就会使得美术课程的学习进度停滞不前,教学的过程中也很难找到突破口。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进行的,从而使得实践教学部分往往被看成是理论教学部分的补充,没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找不到美术创作的兴趣,更找不到对美术学习的乐趣,过多理论知识的灌输,又会导致学生创作思维的僵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传统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美术教学内容过分守旧,依照传统的模式与其他学科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没有充分的利用美术学科的趣味性特点,使得教学的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一个能够坚持下去的兴趣点。这样周而复始的练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地开始分散,课堂气氛也逐渐地走向沉闷,学生不能很好地跟住教师的教学脚步,最后只剩下老师一人在进行空谈。教学内容的传统化也会限制住学生的发展和发散思维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

(四)传统的学前美术课程缺乏有效评估方式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评估方式大多是以学期末的考试为主,而且在成绩评定中,大多是以老师的主观印象为评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动态评估相对比较缺乏,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这些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影响着幼儿教师职前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建立可行的适用于学前美术课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巧用现有资源,提高创新意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团队学习带来的无穷力量

学前美术学习对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还很抽象。美术的学习和练习就成为了相对枯燥的过程,不熟悉的知识和不顺畅的绘画技巧,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学习倦怠,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比起单独的来进行自我的思考和练习,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成果会有很大的一个提高。小组的形式可以调动学习的气氛,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交流的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重点知识讲解之后,打破老师示范学生看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指出有不同意见的地方,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化的讲解。这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学生互助的情况下加快进步的速度,能够对于不好的习惯进行有效的规避,学生美术技能的掌握会更加熟练。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相互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绘画创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上的锻炼。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二)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多样美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及动手能力

美术的教学场所可以是多样化的,不要让教室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经常带学生走入自然的环境当中去写生创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比起静态的事物,动态的环境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创作水平。

经常带学生参观画展,让学生多多的接触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将来的工作打基础,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制造一些能够接触到学前儿童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到一个教师的角色当中,体验一下作为学前美术教师来进行授课的过程。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运用美术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并能深切体会到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的经验,更加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发展。

通过开展主题美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她们需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各类玩教具制作及环境布置,以手工活动为基础的这种动手能力有着实用性,学生有了对于美的体验,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巧用信息化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发散思维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在现代的教学当中,多媒体的应用无处不在,要让这些高科技技术进入到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来,让多元化的元素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微课是一个很好的多媒体教学例子,在五分钟左右的视频中,能够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在学习上面就会有所侧重。

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画风的世界名画,能够打开学生的美术视野。通过绘画软件来进行计算机绘画,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课程准备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今后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打下良好的电脑美术绘画功底。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接触一些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形式,对于世界性的美术教学有一个全面化的了解,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对于美术课程的理解也会大有改观。

另外利用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拍摄编辑视频短片,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学习将能够收获到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

(四)丰富课件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兴趣引导教学在现阶段是一种最为直接性的教学手段。教师要以一些趣睐性较强的元素或事件来作为一节课的导人方式,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美术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将其添加到课堂的教学设计当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

(五)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评估过程中,突破传统“老师评分”的模式,采用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方式创新化的综合评价方式。让学生作为评委,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指出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优缺点,以更好地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反之,教师以动态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学生对学前美术资源知识的理解、作品的创作、创新方式等,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创作出更为优秀的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美术作品。另外,在评估方式上,突破考试这一模式,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强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学习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