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会计实务原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实务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实务原理

第1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一、树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理念

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形成以事务所总体发展战略为导向、以事务所文化为基础、以内在报酬激励为主旨的最大限度发展其能力和潜能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实现这一目标,应确立三大理念:第一,“以人为本”理念,即尊重人性,关心员工的价值取向,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做规划,给每一个员工发挥所长及潜能的机会。第二,互补增值理念,即使用人才能够做到知识互补、气质互补、技能互补、性别互补、年龄互补等。第三,使用和培养并重理念,既要注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为事务所创造现实价值,又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

二、制定有效的招聘政策

招聘是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作为主要依赖知识和智力生存与发展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根据其对人才需要的目标,以战略眼光重视网罗高素质人才。首先,坚持聘用标准,规范招聘程序。目前,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通过人才市场招聘注册会计师,招聘对象主要是具有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和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为了确保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会计师事务所应严把招聘关,遵循“资历、资格、能力”和“德才兼备,择优录用”的原则,并与聘用的注册会计师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规范双方的行为、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增强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安全感。其次,扩大从业人员来源渠道,引进综合性人才。由于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在进入该行业前大多毕业于财会专业和审计专业或者以前从事财会工作,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由单一的审计业务向多元化服务拓展。随着法律咨询、管理咨询、工商登记、税务等新兴业务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收入会逐渐超过传统的审计收入。为了适应未来业务拓展的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应引进法律、工程、基建预决算、计算机等其他专业人才,以改善和优化执业人员结构,全面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执业人员素质。

三、注重员工培训

员工素质的高低,体现了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也是确保向客户提供优质一流服务的首要保证。会计师事务所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有一支优秀的从业人员队伍,优秀的队伍来自科学的管理和辛勤的培育。培训的核心是开发员工个人的潜力以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开发组织的潜能以形成相互协作的精神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战斗力和绩效水平。一个好的培训体系可以完成的培训内容应包括:提高和改善工作技能;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传播;对员工进行心理素质和人格方面的训练;传播企业文化,培养共同的价值观;满足员工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首先,主任会计师或合伙人要转变观念。培训在整个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过程中是一项工作难度较大而又见效慢的环节,而培训的前期是一个投入的过程,需要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投入。所以,只有领导层充分重视,培训工作才能得以充分开展。其次,要设置专门培训机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培训质量,并配备专职培训管理人员。此外,还应有较强的师资队伍。事务所可通过外聘一些高水平专家、学者等任兼职教师,既可借助外部专家进行一些高水平的培训,也加强了事务所与外部的交流。第三,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员工培训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做保证。如培训需求和目标的确定,培训预算与计划的制定、培训实施、培训监控与评估等环节,都涉及事务所中许多部门和人员,需要其他部门和人员的配合,任何环节的工作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传统的课堂教学;结合远程在线培训和公司知识库进行的在岗培训;让员工亲历各类行业、各类专业服务的实际案例等方法提供全方位培训;选派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精的注册会计师参加MPAcc和EMBA在职学位教育;选派注册会计师到国际“四大”会计公司学习或者到国外进修等。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人事政策如任用、晋升、培训、薪酬等提供必要条件和客观依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和工作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应从工作投入感、专业技能、客户关系、考勤状况、特殊贡献、意见或建议等方面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全面考核。其中,工作投入感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对会计师事务所认同感和工作的主动性;专业技能的考核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个人综合能力的考核、个人和团体协作的考核、客户反馈信息的考核等;客户关系的考核包括对注册会计师客户满意度的考核和开拓能力的考核;考勤状况主要考核注册会计师的效率,而不仅仅考核出勤率;特殊贡献主要考核注册会计师的奉献精神;意见或建议主要考核注册会计师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的合理化和有效性。无论是制定单项考核标准还是多项考核标准,都必须有利于引导员工追求工作成果最大化,且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

五、制定灵活有效的报酬与激励机制

灵活有效的薪酬策略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制定有效的薪酬策略时应考虑以下问题:第一,在设计薪酬制度时,表明薪酬的全部价值,使优秀的人才了解自己所得的依据。薪酬多少应与个人业绩挂钩,切实体现按劳取酬,公平合理原则。第二,加大对非合伙人或出资人的激励力度。会计师事务所的激励政策必须十分注意保护非合伙人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做到两者并举。事务所可以把一部分股份拿出来,经过严格的考核程序,让一些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的非合伙人注册会计师入股,成为准合伙人,允许其在拥有股份的时期内,享受合伙人同样的权利,如参与决策、参与当年利润分红等,将其利益与事务所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事务所发展的自动稳定器。此外,事务所也可拿出一部分利润作为非合伙人注册会计师的奖励基金,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绩效考核,确定分配人员名单。或通过合伙人注册会计师末位淘汰制,将不称职的合伙人淘汰,吸纳其他注册会计师入伙。第三,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提倡机会均等和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则,打破论资排辈的僵化体系,保证有特别专业水准和特殊贡献的员工能有机会晋升,逐步创造出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第四,开发其他报酬形式。如通过在不同职级上安排挑战性和强度不同的工作来增加职级升迁的吸引力,以及给员工提供在职条件下的求学机会,提供与其他大型所交流学习、甚至赴海外学习的机会等。第五,给予员工适度表扬及晋升的机会和明晰的职业通道。此外,应大力提倡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战略伙伴式的双赢关系,改传统的“人管人”的层级组织模式为“发展团队”的扁平组织模式,从而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学习型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努力为人才营造宽松的职业发展空间,帮助员工尤其是优秀注册会计师找到职业生涯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结合点,才能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能吸引人、留住人、有发展前途的场所。

第2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关键词:管理会计 效益 预测 管控

传统财务会计只是单纯地提供信息和解释信息,属于报账型会计,它的主要使用者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由于这一需要,相应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应运而生,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客观、专业的财务会计服务。如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都出自这些中介组织,企业的财务会计只是作为配角而存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管理会计不仅可以全面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还可以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管理会计才是为企业自己服务的,它的使用者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主要为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和信息支持。在时间概念上,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的数据,而管理会计则反映未来,如预算、标准成本、财务评价指标的制定,作为企业目标指导各责任部门工作;在报告内容上,财务会计受公认会计准则限制,只对公司整体情况如收入、存货成本、利润做概括反映,而管理会计则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可详细反映企业任何局部的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仅有财务会计,而没有管理会计功能,在对企业的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只有将财务会计提升为管理会计层面,才能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石,管理会计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管理会计才是企业真正的管理参谋,企业高管的左右手,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应该在我国广大企业,尤其是竞争日益激烈的企业中广泛实施,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益。

一、目前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管理会计的核心主要是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所以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局限性主要是财务人员管理职能的局限性。

二、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办法

(一)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

提升财务“管理会计”职能的先提是提升财务人员执行力。

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具体工作中需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几种执行力:提升财务人员战略预测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组织策划能力;提升财务人员“创效”能力;重点提升财务人员管控分析能力;提升财务人员的优化更新能力。

(二)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

提升财务人员“管理会计”职能的核心是在实务中财务人员应用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结合责任绩效考核约束公司或施工项目管理行为。

1、发挥预测预算职能

(1)做好投标签约阶段的风险预测

财务人员首先要了解建筑市场的价格走势、业主、工期、工程规模等情况,结合施工企业自身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利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本量利分析等科学方法,对投标项目进行资金、成本、利润的预测分析,最终形成具体的经营预测报告提报给企业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从而规避施工环境、业主、低价中标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2)牵头组织施工准备阶段的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是投标签约阶段预算的优化、细化。财务人员通过牵头组织全面预算的工作,有助于与各部门沟通、联系共同认知施工企业战略管理需要,使企业决策者考虑完成预算经营目标的方法和责任,从而不断了解建筑市场价格走势,预测市场变化。

2、发挥施工前组织策划职能

财务人员主要制定资金筹措目标,通过组织收集各责任中心资金计划的形式规划资金的合理分配。

3、发挥二次创效职能

财务人员要有“创效”意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利用银行协定利率政策争取利息收入;利用技术部门收集的单项工程索赔依据争取业主变更索赔收入;利用法律法规知识争取违约方毁约赔偿等。

4、重点发挥施工过程中的管控分析职能

主要是利用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理念严格管控实际工程成本。

(1)财务人员先要划分传统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采取项目按照费用种类列支工程成本,按照产值比例分摊现场费用的方法,对于单一工程适用,但已经无法满足工程造价高、工艺复杂、作业铺展面大的管控现状,导致成本信息失真,管控粗放。“管理会计”成本管理要求按照单项工程施工工艺核算归集作业成本,达到真实反映实际作业成本情况。 “管理会计”成本管理同时要求施工企业按照 “企业下达责任成本->责任中心成本核算->成本分析->责任成本考核 ”的流程进行成本管控,形成以“谁管控就是谁责任”的企业理念明确权力与责任,达到全员管控成本、压缩成本的目的。

(2)财务人员要明确“管理会计”成本管理核心是成本核算

“管理会计”成本核算要求施工项目细化责任成本,分解各责任中心直接责任成本,分配各责任中心经费定额。实际直接成本核算以“量”、“价”双控的方式,由各责任中心归集单项工程实际发生直接成本,项目汇总审批责任中心直接成本;实际经费核算以各责任中心按照用途分配间接费到单项工程中,项目部定期核对各责任中心经费是否在定额范围内的方式。

以一个责任中心(架子队)为例介绍下财务人员如何进行单项工程“管理会计”成本核算工作:

直接人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技术、人力部门提报的单项工程用工数量计划,形成数据报告,由架子队管理者决策劳务进场作业人数。

直接机械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设备部门提报的设备需求计划,根据工程施工环境、工期、设备使用、设备修理等分析选择购买或租用最优方案,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

直接材料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架子队物资部门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货比多家,收集出价最低于企业材料限价的供货商信息,形成相关资力、信誉、报价等报告提报给架子队管理者决策采购。

其他直接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动态费用和静态费用。对于有合同约束的如:施工便道、临时用电、钢筋加工厂等大额静态费用,财务人员要严把合同评审工作,从源头管控规范合同行为。对于临时发生的征地拆迁、二次搬运费、工地用气、试验费等不确定的动态费用要求相关部门提报计划,财务人员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控制。财务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应以单项工程实际施工需要做为其他直接费用核算的依据。

间接费用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划分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生产性支出要求财务人员定期测算分析责任中心实际经费是否超责任成本经费。非生产性支出要求责任部门事先提报计划,财务部汇总后提报架子队管理者决策管控。

5、发挥优化更新职能

主要体现为各期经营指标的滚动预算调整。

由于预算能随时间的推进不断加以调整和修订,能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有利于充分发挥预算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三)建立施工企业责任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责任成本绩效考核机制,机制具有周期性和持续性。各责任成本中心财务人员定期出具责任中心考核业绩报告,施工企进行复核,对于管控成本到位的责任中心进行奖励,对于管控失控的责任中心进行罚款。

三、总结

第3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医院的管理工作,逐渐由经营管理走向了科学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虽然会计电算化日益受到广大医院财会人员的追捧。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快速发展的历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新现象。因此我们应从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入手,建立规范的电算化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

一、医院实施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对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财政部明确规定到2010年,全国基层单位基本实现电算化。但在有些地区医院,目前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位部门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一种“重硬轻软”的思想。重视对硬件的投资而忽视对软件的投入,对计算机参与医院管理所带来的种种益处认识不深,把医院会计信息系统当做花钱就能买来的硬件,以为一次性投资就可以永久解决所有问题。部门会计人员也认为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形式,以至于有些医院花钱买了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好。

2、系统内部衔接性差

当前许多财务软件都注重处理与报表管理功能的开发,而对于诸如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的开发力度较小,使得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即从一个处理系统到另一个处理系统时,不能直接使用基础数据进行自动转换,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人工核算和输入等必然增加出错机率,大大降低了财务软件的管理功效和预算功效,应选择数据安全、功能强大,兼容好的软件。

3、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

我国医院会计电算化面临以下风险: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制定措施不全或缺乏有效监督;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存在风险,如缺乏必要的防病毒意识和措施,对利用计算机犯罪缺乏相应的控制;会计档案形成和保管过程中存在风险杜没有及时备份或备份数据没有定期检查凭证帐簿没有及时打印。

4、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

会计电算化现在还是一门融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和信息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要求既精通财务知识,又精通计算机知识;既懂会计业务,又懂经济管理;既有原则性,又有创造性、灵活性。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1、确定会计系统完善的目标

会计系统完善的目标是大大改进会计信息在医院管理决策中的作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电算化着眼于减轻会计人员工作强度,提高会计数据准确度。要完善这一初始系统,应当: (1)采用网络联系系统,所有的数据从管理现场收集,及时处理,快速反馈; (2)实现会计反映和控制一体化,强调扩充控制的功能; (3)实现会计、财务、管理系统。现代医院的显著特征是管理一体化,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应当以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为基础,完善扩展而成。

2、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系统管理制度是电算化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操作方式,而且引起了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信息数据的流转方式、人员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变革,从而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开展会计电算化要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3、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实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正确规范地运用于日常的会计事务中。而传统的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但对计算机知识比较缺乏。为此,医院在电算化系统运行前,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应要求会计人员都取得中级以上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证书,使之成为既精通会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应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保证硬件、软件的安全运行。

4、建立电算化财务管理制度

要想使会计电算化在医院内部管理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医院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电算化财务管理体系。该体系包括:从基层做起,严把质量关,人人负责,不出差错,层层设卡,检查核对;加强会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教育;强化会计人员使用和维护计算机安全意思;不断完善现有的计算机软件,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计算机分析数据的作用,更好地为医院管理者提供预算决策依据,加快医院改革进程。

5、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主要包括接触控制和环境保护。接触控制是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医院电脑;(2)设置操作权限限制;(3)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4)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5)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6)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保障机器正常运行。

6、选择成熟的财务软件

由于医院财务软件的设计人员对会计原理、财经法规、财务管理等知识相对来说了解不多,因而对会计处理流程的中间环节考虑不周,使会计流程不够通畅。为此,一定要购买经过财务软件管理部门或有资质的机构认定的,通过检测系统确定性能稳定、数据安全、功能强大、兼容性好的软件,或者委托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结合医院实际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总之,建立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体系,是促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使财务管理工作更趋科学化、合理化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莉.浅谈医院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6,(5):2-5.

第4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本课题为浙江省注册会计师协会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业务研究成果,荣获三等奖。

摘要:作为智力服务型企业,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资本。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发挥其数据收集、分析和预测特长,有效挖掘和利用人力资源数据,用大数据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智慧”,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本文结合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探讨了如何依托大数据创新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 :大数据 会计师事务所 人力资源管理

“大数据”这一概念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但它的影响却早已开始。大数据的应用正促使着生产、信息交流方式等各方面的变革,这些变革也引起了管理所用规范的变革,而作为管理学科中重要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受影响。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最新的《2014年全球人力资本趋势:竞争21世纪人才》报告指出,人力资源部逐渐变成一个数据驱动型部门,其关注点正在从数据报告转换为数据分析,成功利用分析和大数据的企业将会在执行他们的人才战略上领先于同行。因此,探索大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及其应用,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显得十分必要。

一、大数据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关于“大数据”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基本上都是通过对大数据特征的阐述和归纳试图给出其定义。在诸多定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4V定义,即认为大数据需满足四个特点:第一,规模性(Volu me)。

由于数据信息成倍增长,数据量级从MB、GB、TB(1024GB)发展至PB(1024TB)乃至ZB(10242PB)等,可谓海量、巨量乃至超量。第二,多样性(Variety)。数据类型不仅包括传统的关系数据类型(即结构化数据),而且愈来愈多地包括网页、图片、视频、图像与位置信息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第三,高速性或实时性(Velocity),即数据流往往高速传播,信息是连续的、实时的。4.价值性(Value)。大数据的价值往往呈现出稀疏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数据量的分母太大,对企业或个人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占总量的比例却很小。

2.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的发展所引起的技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将对当前企业管理实践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作为管理实践中一个重要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将会因此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

其机遇在于:首先,人力资本竞争优势将大大提升。大数据时代,率先利用大数据进行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企业,会使自己的人力资本竞争优势大大提升,进而在自己所处行业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借助新兴电子信息技术,科学地进行薪酬管理等工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实现更高效化管理。第三,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更多借助于先进的技术平台获取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有具体的工作流程可循,工作更加规范化。第四,人力资源管理边界的突破。在大数据时代,一个掌握着大量有效数据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以向外提供服务,这也可以成为企业效益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其挑战在于:首先,企业组织结构将面临变革。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时代那种去中心化的自组织、自协调的管理要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这是当前很多企业的组织结构所不能适应的,企业的组织结构将面临一定的冲击。其次,数据分析人才短缺。管理大数据所需的数据整理、分析和报告技能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者中尚欠缺,很多企业必须招聘、培养能够操作人力资源数据工作的人员。第三,投入成本巨大。支撑大数据应用的设备、技术的采购与研发以及数据的收集、分析与使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这对任何企业都将会是一个庞大的成本投入,考验着企业的前瞻规划能力、创新能力和变革勇气。

二、找出管理短板,为大数据运用厘清思路

相对于现代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事务所中的地位尚未得到重视,甚至被忽视,很多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然沿用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存在某些管理短板。

1.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多数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尚不健全。如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很多事务所都还处于传统人事型管理阶段;在员工招聘上缺乏合理的人才测评方法;在员工培训上,培训方式大多是大课面授式,内容也多限于执业人员继续教育;在绩效考核上仍沿用改制前的考核体系和方法等。

2.人力资源管理团队专业性不强

由于受事务所规模等限制,大部分中小事务所的人力资源与行政部门仍然合署办公,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多数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被长期捆绑于初级基础工作,难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发展要求。

3.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当前,虽然一些事务所已独立开发或购买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因为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如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足;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信息水平技术较低;现有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用性不强、操作复杂、灵活性不够,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期望差距较大等。

三、树立大数据思维,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最为重要的资本。因此,借鉴“大数据”理念,探索事务所人力资源的大数据运用,将能够有效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弥补不足,提升管理“智慧”,帮助我们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1.构建大数据系统,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将大数据应用到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先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处理系统,搭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数据平台。

依托大数据构建起的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具备四大平台和功能维度,即基础数据平台、人力资源业务运作平台、自助服务平台和信息处理平台。基础数据平台以人力资源数据库为核心,既有数据获取和挖掘功能,又能提供统一的信息整合,实现人力资源各项业务工作的信息共享,是其他三个平台的核心支撑平台。人力资源业务运作平台是一种智能化的业务支撑平台,通过它能够实现对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各项业务的具体管理。自助服务平台是数据解释平台,它能通过可视化、图标、图像、检索等方法向数据使用者展示任何使用者有权限看到的数据。信息处理平台主要提供数据集成和分析工作,一方面将原始数据进行抽取、清洗和贮存,另一方面对集成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使数据产生价值。

这四个平台之间是互相支撑与配合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自下而上、点面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而能够将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于提升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2.运用大数据思维,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2013)。数据信息也许十分庞杂,只是一个个的数据点,但在数据处理技术十分成熟的大数据时代,只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点”上的数据就能形成逻辑链条,冰冷的数据就会有温度,就能从一大堆数据中得出有价值、规律性的结论,可谓数据里面有“真知”。因此,事务所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树立大数据思维,发挥大数据的预测特长,通过增加人力资源数据来驱动决策,让数据说话、让事实说话,将有助于人力资源战略制定和人力资源决策的科学性。

3.结合大数据特点,充实人本管理的实质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非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与员工个人须臾不可分离,任何人或组织要使用人力资源,都要经由员工个人“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实现。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否“以人为本”,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判断工作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准。

在大数据时代,事务所应继续坚持并强化人本管理思想,从满足员工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出发,改变一些传统的、不合现时的管理模式,将员工职业发展与事务所发展相统一,以获取竞争优势为目标,提倡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建立拥有系统化科学方法、富于人文艺术、充满权变管理色彩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4.注重大数据的应用,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在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的一些关键问题都能利用大数据得到更好地改进,从而避免单纯仅凭观点和经验进行管理的方式。

(1)人力资源数据获取与使用方式的改进。时下,很多大中型事务所都用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这些方法,事务所可以收集到不少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只是结构化数据,而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却难以获取,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除此之外,大数据所拥有的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可使人力资源管理者从碎片化的数据中发现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提升人力资源数据的价值。

(2)人员招聘方式的改进。如何招聘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一直是事务所招聘时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一个难题在大数据时代或许将大有改观。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在网络上留下了大量数据,其中包含着他的生活轨迹、社交言行等个人信息。事务所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交叉验证技术,分析这些信息间的关联度,实现自动化寻找自己想要的人才和想要应聘本事务所的人才。

(3)员工培训与开发方式的改进。大数据在改进员工培训方式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进行培训体系的设计时,事务所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员工基本情况,找出员工能力、知识和技能的差距,从而更合理地设计培训层次和培训课程。另外,互联网时代,大多数员工都开始或积极准备着通过在线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事务所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员工在线学习时产生的海量数据,从而找出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及喜欢的学习方式。

四、结语:唤醒沉睡的数据

作为高端服务业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认识到大数据带来的这种变化,积极制定利用大数据参与竞争的明确战略,对合适的技术架构和能力进行安排部署,促进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的真正提高。当然,这不是仅凭一两家事务所的能力就可以实现的,“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多家事务所之间开展数据合作,并且共同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丰盛大餐’,将成为事务所之间新的合作形态。”(黄光松,2013)因此,它是对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战略规划能力、创新能力和变革勇气的考验。从这方面来看,唤醒沉睡的数据需要首先唤醒行业内对大数据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6

[2]黄光松.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师事务所[N].中国会计报,2013(13)

[3]姜奇平.大数据时代到来[J].互联网周刊,2012(1)

第5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关键词:新财会制度 医院 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一、相关概述

我国的新医院财会制度于2011年修订完成,新的医院财会制度强化了医疗系统的改革,对于规范、完善医院财务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于提升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也具有重要影响,对原有的医院管理制度以及医院会计核算都有着较大幅度的变动。实施科学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推动新会计制度的落实。

当前,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包括医院在内的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在强化科学化管理中的重要性。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医院自身的资产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确保国家各项法规以及医院规章制度的切实落实,并有利于约束医院管理者的日常经济管理活动,落实岗位责任,对于医院改善自身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指的是由管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了有效保障医院日常管理效率,保障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得以遵循和落实而提供的合理保证的一系列过程。内部会计控制的构成要素都是来自于管理层的经营方式,并结合相关的管理过程。一般来讲,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主要是由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在此基础上,内部控制按照控制环节的不同也可以分为经营控制、财务报告控制以及遵循控制等方面。

二、新财会制度下医院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医院实施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对于完善医院自身经营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院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必要浪费,对于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就是会计内部控制,会计工作贯穿着医院的整个管理经营活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有效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更能够管控管理漏洞,保护资产完整安全。

同时,医院实施会计内部控制也是保障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完整的必要基础,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各个单位都应当建立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机制,在核查监督上不仅要覆盖会计人员以及会计机构,还应当扩展至整个的财务管理制度上,准确把握内部会计控制的关键环节,逐步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方面,确保会计业务内部以及财务跟其他业务之间的相互制约,切实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医院自身的资产完整性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并确保国家各项法规以及医院规章制度的切实落实,并有利于约束医院管理者的日常经济管理活动,落实岗位责任。

三、新财会制度下强化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会计人员是医院会计活动的主体,自身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医院来讲,不但要提升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以及业务能力水平,还应当使得医院会计人员了解和把握医疗卫生行业自身特点以及所面临的形势,熟悉医疗卫生行业工作流程,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拓展、提升、更新自身职业技能和知识,并逐步建立完善医院人才管理机制,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强化会计基础性规范,进一步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在进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设置上以及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会计监督的内容上都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规范的要求,做好会计基础性规范工作,依靠奖惩制度,切实实现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医院会计内部控制来讲,会计核算工作是其主要的受控对象,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会计控制。为了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监督,应当减少医院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这也是医院管理者进一步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前提条件。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人员的监督管理职能,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

(三)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者的自控意识

医院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医院职工的自控意识高低,在这其中医院管理者的自控意识和行为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些医院管理者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这常常会使得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其有效性。按照规定,医院管理者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负责。正是基于此,医院在制定自身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应当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医院内部能够自上而下贯彻内部控制的要求,推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康实施。

(四)强化医院审计监督,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

对于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来讲,审计监督是强化会计监督、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很容易导致会计监督缺失,内部会计控制难以发挥作用。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以及再控制,应当在医院机构设置上设置专门的审计岗位,建立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对医院的原始凭证、会计账簿、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进行核查,监督内部控制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依靠内部审计消除管理中的失误和缺陷,改进管理,增强效益和效率,及时发现问题,纠正管理中的偏差,推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健康运行。

(五)对医院的资产进行定期的清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以及管理上的不足不仅仅关系着医院自身的经营结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相关财务指标,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未来发展状况。医院固定资产相对较多,数量大,价值高,实施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资产清查既是强化医院资产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加强内部控制、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医院机构庞大,资产复杂,相应的管理难度也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医院资产进行清查,逐层落实责任,准确把握医院财务资产的管理范围,确保账实相符,保障资产真实完整。医院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面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这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医院来讲,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是医院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折旧计提的方式来逐步回收的,相对而言回收期比较长。

总的来讲,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实施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院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必要浪费,对于提高自身的管理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医院管理者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强化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医院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双,赵毅.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述评――评价标准、指标、方法[J].会计之友,2013

第6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实物展示法

即借助凭证如发货票(或挂图)等实物形态的展示,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析“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时,老师可在课堂上利用挂图或投影仪,向学生展示一张某单位开具的销售发票,然后根据其上、下、左、右结构和栏目的内容,逐项推得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这种教学方法,与笼统地表述其基本要素的方法相比,既可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又可在课堂上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范操作法

即通过教学人员或学生对某一会计核算方法或方式的示范操作,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介绍“银行汇票结算业务办理”这一内容时,可以运用模拟银行的形式进行示范操作教学:将一部分学生分为“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三组,其余学生旁听,由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办理“汇款人”、“签发行”、“兑付行”各自应办理的手续,最后由教师对整个核算手续进行系统的讲述。采用这种方法,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可沟通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相关对比法

即对相关教学内容,采取对比或对照的形式进行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中,针对教材的内容及企业核算特点可采用以下两种对比方式:

1购进、销售对比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购买行为和销售行为,购方和供方各自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制度,各自进行着商品购进或商品销售的核算。如果是作为供货方,则按销售方法进行核算;如果是购进方,则按购进方法进行核算。为了让学生掌握购销两个方面的核算方法,可根据这一相关内容,在讲授时,把这两方面的核算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对比的动态分析中,系统地掌握购进、销售核算方法。

2批发、零售对比

商业企业的商品流转分为批发商品流转和零售商品流转两个基本环节。由于这两个环节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特点是不同的,因而对商品管理的要求也就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库存商品分别使用不同的核算法,即前者采取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后者采取售价金额核算法。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用相关对比法,在对比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这两种核算的前提条件、方法,账务处理的区别及要求。采取相关对比法,既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又可强化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比喻、举例法

即通过比喻、列举实例,来达到教学目的或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列举经济业务实例,来讲授会计账务处理是会计实务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喻,是用某些相似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比拟想要阐释的另一事物,使学生实现认知上的转移。如在讲授“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的关系”时,在进行基本原理讲述的基础上,可用“一只手的手心与手背的关系”来比喻,并借助手势、语言的表达,来形象、生动地说明“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企业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二者的数额相等”的原理,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绘制图表法

即利用绘制的图表或直接在课堂板书的图表,来讲授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性强,比文字表达更为清晰。如在讲授“会计核算形式”时,可通过绘制会计核算程序图表,来讲解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并把各种会计核算的记账程序图加以比较,可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即登记总账的依据。这样,既可使学生从清晰的图表中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记账程序,同时又可使学生在图表的比较中掌握各种记账程序的特点。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丁字账户法

即以“丁”字形结构,来代替账户结构讲授教学内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授账务处理时,采用这种方法既利于学生掌握会计分录所列对应账户的结构和账户对应关系,又利于教师对具体账户结构的板书。如讲授“材料发出的总分类核算“时,在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以外,还可以用丁字形账户图示(核算程序图)来强化学生对所述账务处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作业讲评法

即在课堂上,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的一种教学方法。《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这门课程技术性、操作性强,作业练习量较大,而中专班学生入校前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差,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肤浅,这样在作业中就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问题。教师一要筛选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利用电教手段在班级进行展示,组织全体学生分析错误类型、原因及纠错方法;其次,可以把财务管理中和会计实务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渗透到教学中,师生一道进行剖析、讲评,加深学生对其错误原因的认识,以达到使学生正确理解原理,掌握核算及账务处理方法的目的。

 

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会计实务教学法相关文章:

1.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区别 财务管理就业前景

2.财务管理和会计的具体区别

3.大学院校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4.财务会计实务学习心得总结

第7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整合,使学生整体得到进步,能够更好的掌握和应用会计知识,在实务操作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验证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标准和进步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从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入手,也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正确的面对会计实务课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技能。高职院校在对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同时,应适应整体的教学体制,加强对会计实务教学的重视程度,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对会计知识进行更新,来保证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提高会计实务教学的有效性。

2.高职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向于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缺乏重视。会计选择及相关规定不断变化,教师应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所得到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在教学效果上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对于会计实务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之外,还应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高校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对于知识并不能进行灵活的应用,无法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2.2缺少会计电算化实训。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在会计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会计记账工作由传统的人工处理转为计算机,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相关功能,明确会计软件的相关使用原则。虽然部分高校采用实践教学方式,但在财务软件方面较为落后,不能与企业进行接轨,与企业的实际应用软件存在差别。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本身课时有限,教师更为注重理论的讲解,使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较为短暂,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由于实训方面的缺陷,使学生在会计实务的操作实践方面存在欠缺,不能熟练的应用财务软件,在专业技能方面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2.3会计教学体系可行性较差。高职学生的培养主要注重职业技术和能力,对于会计行业,尤其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计算机软件熟练的进行记账审核等基础性工作,将企业的财务理清,并通过财务报告将其显示给相应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并不能接触到实际工作涉及到的流程,只是在对账务处理进行书面上的学习,对于不同的事件,如企业的销货收入、应付职工薪酬、货币资金等,学生只是掌握基本的记账原理,明确借贷双方所记录的事项。在进行学习时,更多的是想我账务处理原则和要求,而对于企业日常发生的实际情况,并不具有明确的会计概念。因此,学生在就业时,专业技能方面缺少一定的锻炼,不能立刻进行会计工作,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工作,在工作的选择上不具有优势。

3.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3.1会计实务是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延伸。会计理论教学是给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梳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侧重于对概念性知识进行介绍,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一步步分析,但并不清楚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计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学科,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际操作打基础,通过会计实务的学习,可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对会计实务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深化会计基础知识,明确会计理论的形成,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结构框架,对会计理论中无法讲解的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性,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实践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自己欠缺的知识进行完善。3.2纠正和规范学生的会计工作行为。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既涵盖了会计职业道德实务,也涵盖了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实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和道德意识,避免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学生养成习惯,违背职业道德即相关法规。通过会计实务的教学,是对实际工作情况的模拟,按照一定的从业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实践,可以对学生的相关会计行为进行约束,教师做好一定的指导工作,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违规现象进行提醒和纠正,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会计本身涉及企业的财务,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于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就更加值得重视,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涉及到法律的制裁。3.3有助于学生提前掌握工作要求。会计实务的教学,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和相关技术,模拟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相关的财务工作,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的会计工作,更好的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快速的掌握相关技能,从学习中挖掘工作重点,对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进行分析,补充和提高自己的相关能力,使自己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适应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会计实务教学是对会计理论学习与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连接,有效的使二者之间的距离缩短,提高学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保证学生的相关实践技能,缩短学生上岗后的培训时间,减少企业的培训工作。

4.提高高职行业会计实务课堂教学有效性建议

4.1采用反复会计实务实训教学模式。会计实务内容复杂,对不同的经济业务的处理选择不同,由于会计准则、会计法规等行业相关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教学时,应逐渐渗透和修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身存在一定的遗忘的可能,因此,应进行反复的训练,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会计实务实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随学随练的方式,进行系统的讲解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训练,提高对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期中或者期末时,可以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实训,将知识串连在一起,对前段时间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加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2拓宽会计实务知识的涵盖范围。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关联性,知识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时,可以在内容中结合税务、事务所、财务、工商等政府行政部门及监督部门的相关实务工作,对会计工作中涉及的各个行业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更好的配合各部门的工作。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教学内容应进行一定的扩充,避免局限于书本,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作用能力,将课外与课内知识串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的理解。同时,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办公能力以及职场能力也行进行一定的训练,工作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进行会计实务教学中应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挖掘和训练。4.3提高会计教师对于的整体素质。对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培训,鼓励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呼吁教师进行进修或者脱产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实时更新,同时积累一定的行业经验,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通过创新性思维进行教学模式的更新。另外,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资深的会计人才到校园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完善教师的实务操作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保证教师之间的知识体系趋近相同,聘请会计师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会,对企业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的信息进行分享,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训。

综上所述,会计实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身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在完善教师队伍的同时,对学生也行进行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认识,正确的对待会计实务课堂教学,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按照教师的思路和计划进行学习。同时,对自己欠缺的地方及时进行改善,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并进行一定的运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整个会计实务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作者:汤婵娟 单位: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会计理论 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不断探索与改革,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创新高校办学模式,历经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依托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的硬件及软件资源优势,基于市场机制运作,是市场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重要纽带和载体,其对于解决教育资费短缺与人民大众受高等教育需求增长的矛盾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4月30日我国具备2011年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已达311所。在初具规模、较上层次的独立学院当中,半数以上的独立学院开设了会计学专业。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办学经验不够充足而且没有成熟的办学模式可供借鉴,加上独立学院的学生群体与公立院校的一本、二本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因此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学在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亟待改进。本文以笔者所讲授的《会计理论专题》课程为例,探讨在独立学院开设会计理论专题课程的意义,并尝试思考和创新独立学院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模式。

二、会计理论课程的基本问题界定

(一)会计理论的内涵

在所有的学科中,理论和概念都是在历史的持续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会计理论亦不例外。会计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不断的变革当中,其中不乏革命性的变化,这都离不开理论的支持。具备一套逻辑一贯的规范的理论体系,也是会计学科走向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美国会计学会(AAA,1966)将会计理论定义为: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性、概念性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构成了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其强调了会计理论的构成内容及其体系。美国著名会计学家Eldon S. Hendriksen(1980)认为,会计理论可以解释为一套以原则为形式的逻辑推理,这些原则用来提供①评价会计实务所依据的通用观点,②指导新程序的开拓,其强调了会计理论的功能。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 R. Scott(1997)指出,会计理论应该从两方面来定义,其一是对会计实务有解释作用,其二是能改进人们对会计环境的理解。我国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将会计理论定义为:会计理论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关于会计实践的知识体系。葛家澍教授认为,会计理论是来自于会计实务,高于会计实务,反过来又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范性的概念框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会计理论是由会计的特定概念和方法程序所构成的逻辑体系,其不仅反映会计实务的本质和特征,而且揭示了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发展规律。

(二)学习会计理论的意义

西方会计学者较普遍地认为,会计理论的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会计理论包含关于现实存在会计实务的信息知识和对该项实务活动的描述,发挥信息搜集传播和经验归纳总结的效用;其二,解释和评价现存的会计实务,以说明对某项交易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和程序,而不采用其他方法和程序的理由,从而加深会计工作者对于会计处理的理解和把握;其三,预测或指导未来的会计实务,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一般具有滞后性,在众多尚未制定出会计规范的领域中,利用会计理论指导制定包括会计准则和制度在内的各种规范,可以帮助会计工作者解决会计实务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此,学习会计理论应当作为会计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实务性较强的学科,在会计课程体系当中,绝大部分的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都是偏重于实务性的课程,它们阐述的是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和程序。而会计理论则是侧重于对现存会计实务处理的解释,同时还对未来的会计实务提供指导,其回答的是“应当是什么”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对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加深会计工作者对会计具体课程的融会和贯通,帮助会计工作者搭建自己的会计知识框架,从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总结和掌握会计处理方法,提升自身的会计专业能力。

三、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首先应该体现其办学定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带有公办民助的性质,不同于以往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他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

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是研究客观规律的理论研究型人才,二是在实践中应用客观规律原理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应以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结合独立学院的生源特征,确立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目前全国各省市的情况,独立学院学生基本都在本科第三批次录取。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2010年高考最低控制线来看,文科投档线与广东省本科第一批录取分数差距为68分,理科为87分;与广东省本科第二批A类录取分数差距,文科为27分,理科为33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依托的母体学校为211重点高校中山大学,因此其近年录取分数在广东省独立学院当中属于中上。可以说,从学习基础和文化成绩的角度来看,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是显著区别于一本、二本学生的,因此其办学理念、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应有别于一本、二本院校。基于此,独立学院应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其培养目标应与自身办学定位相符合,而不是致力于培养“高、尖、精”的理论研究型人才。2007年在成都举办的独立学院峰会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院长马争同志发言明确指出:“独立学院要确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应用型人才明显区别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学术研究型人才致力于发现、研究自然及社会科学领域的客观规律,探究事物、现象的本质并将其上升至科学原理层面。此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独立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不能简单地与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等价看待。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立足于成熟的技术和严格的技术规范,以实务操作性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以够用为限,对创新能力要求较低。

综上所述,与学术型教育、高职高专教育不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突出素质教育,以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较强的职业适应性、在技能上不仅限于操作层面、可塑性高、具有创新潜力、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四、构建独立学院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上文已经明确厘定了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学生,独立学院特有的生源特征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等同于原有的普通本科院校,也不能将其视为高职高专教育的升级版本。当前会计理论的教学对象层次,包括本科学生和研究生,这说明了在会计理论课程的教学当中,不仅要与研究生层次教育相区别,还要体现出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层次的差异。

会计理论的内容体系庞大、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立足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本文认为,构建独立学院的会计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在课程性质上,应将会计理论界定为独立学院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课程,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之后开设会计理论,在教学方案上着重于让学生领会会计理论对会计核算的解释作用,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知道如何做,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帮助学生站在稍高的层面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会计理论课程放在大三下学期、学生实习归校之后开设,从笔者的授课经历来看,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会计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指导自己对具体的会计处理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自己对于之前学习的很多会计核算方法和程序有了重新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学生单纯依靠背诵记忆会计分录来学习会计处理的现象。

其次,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也要注意突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着重强调会计理论的评价尤其是解释功能,建议以专题授课的方式,侧重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资产计价、收益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及其制定方法等内容的讲授,而相对忽略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理论、契约关系与管理层会计行为、国际会计协调化等前沿性会计研究内容以及对会计未知领域的探索课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独立学院会计理论教学与学术研究型人才的会计理论教学的差异性。

再者,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采用建构主义的部分思想。教学不能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换言之,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包括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在会计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应恪守“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改革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入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案例教学。笔者在《会计理论专题》的授课过程中,尝试通过学习小组来组织案例实施,要求学生就相关案例以Presentation形式在讲台展示,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每次案例分析安排两个小组完成。从实施效果来看,案例教学确实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讨论热情,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需要说明的是,用于教学的案例务必紧扣授课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的理解。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应定位好自身的角色,注意恰当、适时地予以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把握案例讨论方向;同时,教师还要做好总结工作,对学生的研讨表现作出合适的评价,并针对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案例中的关键点,结合会计处理问题教给学生解决办法,最好能够基于案例提出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思维,帮助学生实现从专业理论到专业能力的转化,从而更好地塑造独立学院学生“横向可以转移,纵向可以提升”的专业素质优势。

参考文献:

[1]陈玉荣. 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2]荆光辉,张润泽,安云初,欧阳斐.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思辨与定位. 中国高教研究,2006,4

[3]贾小能. 独立学院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 经济师,2010,3

[4]卢霞. 会计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探讨. 商场现代化,2010,1

[5]陶燕. 论建构主义理论对会计教学的启示. 现代商贸工业,2011,1

第9篇:会计实务原理范文

[关键词]:会计特色 会计理论研究 宏观会计监管 会计实务处理

会计作为管理的一部分,作为一门,它必然受到国家的、经济、、、文化等诸多社会环境的,从而使各国会计产生一定的差异。当一个国家的会计与其他国家相比表现出较大差异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时,就是会计特色。我国的会计在其发展变革中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是毋容置疑的。但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微观会计实务处理层面的会计特色,即所谓会计的国家化。事实上,我国会计的特色不但表现在微观实务会计处理上,更表现在宏观会计监管上;不但在会计实践上,而且在会计理论研究上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因此,研究中国会计特色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研究、宏观会计监管、会计实务处理三个层面探讨我国会计的基本特色。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国特色

会计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产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辩证思维活动而形成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任何国家的会计现状,都是发展变革的结果,而任何国家的会计变革总是要先进行理论上的研究,舆论上的准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之中,会计环境很不稳定,会计的变革是必需和必然的。如果没有理论的充分准备,没有舆论的强烈导向,会计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此外,会计理论对于宏观会计监管和微观会计实务处理都产生着重大影响,因为宏观会计监管政策的制定实际上就是政府对各种会计理论的取舍过程,而国家会计政策又基本上决定了(在我国应该不止是制约)的会计实务处理,加上会计理论在舆论上对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直接导向影响,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发挥着较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作用。几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在研究和研究结果上都颇具中国特色。

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特色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促进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工具,其本身也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之一。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受过较系统的基本理论教育,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因此在会计理论研究中能站在较高的高度上把握,一般认为应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分为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层次。

在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层次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一般以哲学的认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而哲学是关于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的科学,它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和原则,对所有学科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自觉运用哲学的认识论,使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少走了不少弯路。

在会计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层次上,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即以规范化作为其研究的逻辑起点,旨在通过一系列会计原则的要求从逻辑上高度概括或指明最优化会计方法,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规范化。规范化研究方法以规范化概念为前提和基础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只有具有相同价值基础的人才会认同其观点,理解其过程。我国是一个经过长期封建统治和高度集权政治的国家,人们的思想观念表现得较为正统、稳定,而在将"教条"化的,人们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即使在改革、开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的思维观念仍深受影响,对价值评判标准也有很强的趋同性,使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有了肥沃的土壤,成为会计研究方法的主流。直至九十年代以后,才陆续有人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近几年,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受到较多关注,形成了以规范研究方法为主,以实证研究方法为补充的格局。

2、会计理论构架特色

世界上会计理论构架主要可分为两大类模式,一是西方模式,由会计假设(或目标)、会计原则、会计要素等组成;二是前苏联模式,由会计的对象、职能、作用等组成。我国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全盘引进了前苏联模式,直至一九九二年止,其间虽然也在会计理论研究上有所创见,如提出会计管理观点,会计决策职能等,但会计理论的构架从未有过突破。直至一九九三年,我国对会计进行了历史性的变革,以使会计实务接近或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才相应地也引进了西方会计理论中的某些成分,主要是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等。而原有的会计理论又未舍弃,形成了融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会计理论与市场经济下的会计理论为一体的会计理论构架。现在将会计理论表述为由会计假设、目标、原则、要素、职能、作用等组成的概念框架,几乎是会计界的共识,这种会计理论构架反映了转轨中的我国经济环境下会计理论的现状,也是我国会计理论的一大特色。

二、宏观会计监管的中国特色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宏观会计监管体系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在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经济的今天,这些宏观会计监管的方法基本上没有被扬弃,而是继续被成功他沿用并有所创新与发展,正是由于从宏观上有效地进行了会计监管,才保证了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会计工作得以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我国在宏观会计监管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这就是用计划经济的强力手段为主辅之以职业界的自律来从宏观上监管市场经济中的会计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会计工作管理体制是划分管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关系的制度,包括会计工作管理的组织形式、管理权限的划分、管理机构设置等。我国在《会计法》中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会计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主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除了政府部门外,会计学术界、职业界和其他会计组织均无管理会计工作的行政职能。

2、会计核算规范制定权限

会计核算规范是企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准则、条例、办法和制度等规范性文件。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规范主要由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组成,其制定权和解释权均属于国务院财政部门,这与西方国家由职业界制定会计准则,由企业自行根据准则确定会计核算方法的模式不同,也与只制定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前苏联模式不同。

3、会计人员管理

我国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任职资格、继续教育等也是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的。根据规定,所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今年7月起实施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从业资格的条件、科目,从业的注册和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全面规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也由以前的评审改为由各级财政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组织和管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的总会计师,则作出了严格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对不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方式、考核、管理等均作了明确规定。而在西方,这一切几乎都是由职业界自律管理的。

4、监督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监督和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家监督由财政、税务、银行、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规对所有单位或特定单位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的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格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内部会计监督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建立内控制度。与西方国家主要依靠职业界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进行事后审计相比,显得更为完善。

三、会计实务处理的中国特色

会计实务处理是会计的根本,会计和宏观会计监管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与完善,一个国家的会计特色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实务处理层面上。这也许就是狭义的会计特色只包含会计实务处理层面的特色、以及会计实务处理特色最先最多在国际比较会计领域被重视和研究的原因之一。企业会计实务处理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规范要求根据有关情况对业务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的过程,也就是会计实务处理的选择过程。所以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结果由会计实务处理规范和会计人员的选择两方面决定。

1、会计实务处理规范的特色

我国会计实务处理规范主要在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由于我国会计准则的起步较晚,是迫于经济的压力而不得不加快步伐拟就,它不是瓜熟蒂落的结果,而是国家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而由财政部制定、并由国家强力保证实施的;同时考虑到我国会计人员总体素质较低,为避免会计处理的混乱,又保留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形式。这种"准则+制度"的实务处理规范框架是其他国家所不曾有过的。加上转轨过程中的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使我国会计实务处理规范也显得与众不同。

乔伊·巴维希在研究世界各国的会计差异时,选择了32个不同的会计惯例进行比较,这32个会计惯例较全面地反映了各国会计差异情况。在此我们将其他国家处理基本一致而我国例外的几个方面列示如下:

⑴有价证券的计价不允许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

⑵存货的计价不允许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

⑶长期股票投资的核算方法按实际控股权来确定是否采用权益法,控股比例先是25%,后改为20%;

⑷商誉摊销没有具体规定,但商誉属于无形资产,而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有原则上的规定,依此推断,商誉需要摊销;

⑸融资租赁资本化;

⑹不允许一般目的(完全是随意处理的)的准备;

⑺少数股权不包括在合并业主权益内;

⑻基本财务报表只反映成本计价,不进行物价水平调整;

⑼不提供通货膨胀的补充报表;

⑽折旧原则上不允许超过原值,但由于允许部分企业采用分类折旧率计提折旧,从而造成超龄使用的固定资产,实际上可能超提折旧。

⑾外币折算损益反映在当期收益内。

2、会计实务处理方法选择的特色

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某种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方法,似乎是会计人员个人的偶然因素决定的,会计人员的偏好不同,选择的具体方法也不同。所以,以全国之大,只要是允许的方法,几乎都有被选择的机会。但是,会计人员也是社会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所作出的会计选择不完全是个人偏好的结果,而是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根据调查,我国会计人员在会计处理具体方法的选择上呈现出特殊的分布。

(1)允许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的几个主要项目的首选方法为:

发出存货计价:加权平均法

折旧:直线法

长期债券溢(折)价摊销:直线法

坏帐准备提取:应收帐款余额比例法

所得税核算:应付税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