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关键词:白酒 食品安全 预警分析 HACCP体系 召回

0 引言

随着白酒行业的发展,产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焦点,为了确保白酒产品的卫生安全,预防与控制可能出现的安全危害,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将生产的全过程按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的管理方式,对产品生产从原料、加工、运输、销售等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企业通过采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方法,建立HACCP体系,识别“潜在的与产品安全和顾客相关的危害,并对这些危害采取控制措施,消除可能产生的风险”,以确保产品安全。

同时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同HACCP体系整合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HACCP体系将成为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最终达到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危害的目的。

内蒙古古泉苁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型白酒生产企业,始终围绕以消费者的健康消费作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在加强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产工艺的贯彻落实、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加强体系认证及实施工作等,有效地保证了苁蓉酒产品质量的稳定。

1 信息分析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采集、分析平台。白酒生产企业应设置专门人员时时监控各种食品安全相关信息。一方面实时关注权威机构的白酒食品安全动态,及时采集食品安全信息及预警通报,特别是涉及白酒的信息及标准规范、技术壁垒等,关注国内各职能部门、各省市食品安全动态,为企业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信息支持,提高信息反应灵敏度。另一方面收集省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地方政府和检验机构了解执法检查、监督抽查、投诉举报、检验检测等第一手信息。其次随时关注媒体动态,对涉及食品及与白酒的相关信息予以重点关注。对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发现涉及到本企业原料、包装材料、加工过程相关的信息,及时发送到企业食品安全预警小组。借鉴同行业中的失败案例,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计划、早预防”。

2 预警分析及风险评估

预警分析及风险评估,是整个预警体系的关键与核心部分,其功能将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预警的质量。预警分析的输入端是信息源系统,输出端是安全危机分析信息。风险评估是对食品中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和描述,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在食品链的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以及交叉作用的危害。由于物理危害在食品的机械加工时常可以有效避免,所以风险识别主要是以化学危害识别和生物识别为主。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企业应依照下面的五个步骤:①国家相关食品法规的要求;②企业是否涉及相关的物料或类似生产过程的隐患;③现行的HACCP系统对事件的监控是否足够;④是否需增加新的监控措施;⑤对预测到可能产生的危害是否有相应的处理方案。纵观近几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问题都发生在源头,而不是发生在生产过程。所以食品企业在生产中对采购物品严格执行五证齐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检验合格证、税务登记证),入厂前即做好相关的验收工作。只有控制了源头,农药、兽药、添加剂及非食品加工原料的滥用以及工业三废引起的环境污染物污染原料的安全隐患才会减少。

3 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监控体系

3.1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执行的必备程序 首先成立质量管理体系小组,然后小组成员依据《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14881-1994)、GB8951-88《白酒厂卫生规范》、GB/T27341-2009《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 食品企业通用要求》等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卫生标准操作控制程序》《良好生产操作规范》。

3.2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首先企业由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卫生控制、质检员等具有较强责任心和业务技能的人员组成质量监控小组,其次对产品特性进行描述以确定预期用途,明确工艺流程,制定出相应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限值,监控小组随时对关键控制点予以监督,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白酒企业关键控制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料的入厂检验,辅料进厂验收配料比例,发酵、蒸馏工序,贮存,勾调,过滤,灌装,包装,成品入库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保证产品的生产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4 企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

4.1 事故分级 ①一级安全事故。流入市场的产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重金属超标,产品失去食用价值。②二级安全事故。流入市场的容量不足、酒精度超标等方面的问题。③三级安全事故。流入市场的产品除上述几项标准外的其他指标达不到国标要求造成的食用价值下降。④未流入市场的产品在本厂化验室检验中发现上述问题。

4.2 事故报告 对于一级事故本厂相关人员应在1小时内将事故上报上级技术监督局、当地公安局、当地政府。对于二级事故应在1小时内上报当地技术监督局,对于三、四级安全事故应于1小时内报告给本厂质量监督网络管理小组。

4.3 报告内容 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产品名称、数量、批次、流向、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控制情况、发展,报告人员的名字及报告人员的联系方式。

4.4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 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

4.5 应急处置程序 包括:报告的书写,取样验证,产品召回,原因分析,后期处理。

对于事故的产生要深刻检查,认真反省,总结教训,制定措施,查缺补漏,警钟长鸣。

5 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将存在食品安全危害的产品及时从市场中召回,防止给使用者造成损害,是食品安全系统中善后的一个重要环节:由销售公司负责外部相关信息的收集,是召回工作的具体实施部门,负责将统计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具体工作流程是企业在接到存在不安全食品的信息时,由质检部门对信息加以分析并分类,然后对信息内容汇总后进行相应的评估,确定不安全食品的严重程度。生产部门负责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最后指定出召回程序:①对确需召回的食品由质检部指定专人在一个工作日填写召回通知单,经质量小组确认,总经理签字后送达库房停止该产品的出库,销售部门立即停止该批产品的销售。②质检人员同时调阅销售记录和现存产品的数量,指定及时的召回计划,召回计划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或传真)、联系人、召回产品数量、召回方式、时限、召回原因等,召回计划由质量负责人签字认可后交至销售公司。③销售人员按召回计划要求,立即行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及时向销售负责人汇报召回工作情况,将召回和未召回数量进行实时统计,确定未召回产品的去向。④当回产品和召回产品数量相等时,召回工作经总经理同意后结束。⑤召回产品存放于成品库的不合格区,待质检人员对不合格情况确认以后,根据不合格情况制定出处理意见,以便进行处理。⑥生产部门在了解不合格情况后,提出应有的预防和纠正措施,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⑦质检部门对上述行为最后归纳总结,对其有效性跟踪验证,并将结果报质量管理小组。

通过两体系的认证,总体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企业生产过程得到了完善的管理,产品质量有了软硬双件的保障,产品在制品的合格率逐步提高,减少了能源及人力的损耗。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又对产品的售后给予良好的保障,同时良好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同HACCP管理体系双辅双承的运行模式,对企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白酒行业必将走向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第2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信息不对称;激励;政府管制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农产品的安全问题是政府一直着力解决但效果一直不明显的一个重大问题。2015年4月1日,在山东青岛即墨、胶州等地,有消费者购买西瓜食用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全市共有17人出现中毒现象,一名孕妇甚至因为毒素侵入到血液中,胎儿不保。经执法人员查证,患者食用西瓜均为海南万宁出产的“冰糖黑美人”西瓜。农产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统计显示①,2014年国家计生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160起,中毒5657人,其中死亡110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然而,从生产角度看,农户多是分散生产,企业品牌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相对不弱,社会责任感不强。因此,农产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也引起了许多贸易摩擦。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因质量安全问题被扣留、禁止入境的事时有发生,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欧盟累计通报我国出口柚子农药残留超标12起。2013年我国出口到加拿大的芋头因带有有害微生物被禁止进口,同年出口日本的鱿鱼圈因检出大肠杆菌超标被禁止进口。2013年福建某公司出口新加坡的蛋品多次被通报检出苏丹红。农产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因素。若要保持和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必须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安全水平。

二、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根源:信息不对称

(一)农产品的信用品质特征导致安全信息难以获取

在我国农产品多是分散经营,农户不具备专业知识以及没有足够的资本购买专业检测设备检测土壤、水质、农药残留量。

尼尔森[1]等经济学家根据消费者关于商品质量信息的获取途径,把商品分为三类:搜寻品、经验品、信用品。搜寻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前就能通过所掌握的信息识别商品质量,如服装、书籍等。经验品是指购买和使用后才能掌握商品质量信息,如电脑、手机等。信用品是指使用后也不能准确判断商品质量,如保健品、药品等。

农产品兼具以上特征,农产品的搜寻品的特征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前可以通过眼看、鼻闻、手摸等感官方式获得的部分信息,如农产品的颜色、光泽、品牌、气味、包装、价格等。这类信息可以靠感官确定,不容易缺失。农产品的经验品的特性要在消费者食用过后才能为获得的农产品安全信息,如农产品的口感、新鲜程度等。经验品信息一旦缺失,主要影响到消费者食用感受,不会对人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农产品信用品特征主要是指消费者食用过后也无法了解的关于农产品安全的信息,如农产品中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和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储存等过程中受到天然或人为的污染(农药残留、各种添加剂、激素、细菌)。由于信用品信息不易观察,食用后也无法立刻了解,因而这类信息容易缺失,并且缺失后所造成的危害最大。

(二)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并产生机会主义行为

本文将农产品行业的相关利益者界定为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消费者,政府监管部门四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者众多并且多数为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文中将其与企业区分开来。

1、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作为农产品生产者,农户相对于企业而言拥有农产品安全信息方面的优势,农户清楚地掌握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基本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会产生农户的机会主义行为。即农户把自己生产的不安全食品冒充为安全食品以获得低成本情况下的高价格。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也会使加工企业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假设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成本为cs,生产不安全农产品的成本为cu,cs>cu。由于加工企业无法辨别农产品的安全情况,收购农产品时有两种价格选择,一是选择支付高价p1,二是选择支付低价p0。加工企业得到安全农产品的效用为us,得到不安全农产品的效用为uu,us>uu。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农户和加工企业获得的剩余如表1所示:

企业农户支付高价支付低价

生产安全农产品p1-cs,us-p1p0-cs,us-p0不安全冒充安全p1-cu,uu-p1p0-cu,uu-p0

对农户来讲,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无论企业支付高价还是支付低价,由于p1-cu>p1-cs, p0-cu>p0-cs,生产不安全农产品的剩余总会大于生产安全农产品,因此生产不安全农产品会成为农户的绝对优势策略。这导致农户失去了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激励,走向生产低成本不安全农产品的决策。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无论农户选择生产安全农产品还是不安全农产品,由于us-p0>us-p1,uu-p0>uu-p1,低价收购是加工企业的绝对优势策略,这就使得农产品加工企业失去了支付高价购买优质农产品的激励,走向低价采购的决策。即农户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表1所示的(生产不安全农产品,支付低价格)的纳什均衡,从而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质优价的价格机制失灵。总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农户为了自身短期利益而生产不安全农产品(道德风险),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选择支付低价(逆向选择)。

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对加工企业的生产条件、卫生条件、加工人员健康、添加剂、保鲜与运输等各个环节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农产品的安全性,加工企业完全掌握加工过程的所有信息。消费者处于农产品产业链终端,由于搜寻时间、精力、能力、费用等的约束[2]消费者拥有较少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微生物、重金属含量等信用品信息,因此造成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使企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即企业将不安全农产品冒充安全农产品,制定高价格获得高的收益。此博弈类似于农户与加工企业的博弈,只要把表1中农户换为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换为消费者,同样的分析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冒充安全,支付低价)。

3、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长期以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阶段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管理模式[3],食品监管分别由农业部、卫生部、工商部、质检部门等机构负责。这种监管方式职能交叠、权责不清,导致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甚至出现监管盲区。这也是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为应对这个问题,国务院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原先“分段式”管理变成了“一站式”管理。但就目前来看,由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没有将食用农产品纳入管理范围[4],加工农产品与食用农产品分别由食品监管仍有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农业局监管,多头监管仍为得到妥善解决。

三、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治理思路

(一)企业设立专业部门收集整理农产品信息

农户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于农户相对于企业占有信息优势,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可以设立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的来源,产地,环境及主要成分等基本信息进行记录[5]。一旦有消费者反映农产品存在安全问题,企业成功找出该批次问题农产品的生产者概率大大提升,方便企业成功追责。假设农户在知道企业建立专业部门的前提下,作出生产安全还是不安全农产品的决策。企业建立信息收集部门后成功追查到农产品来源的概率为f(0

此时,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期望收益为f*(p-cs)+ (1-f)*(p-cs),生产不安全农产品的期望收益为-f*cu+(1-f)*(p-cu)。当f*(p-cs)+(1-f)*(p-cs)>-f*cu+(1-f)*(p-cu),即p>cs-cuf时,农户有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激励。这意味着当企业成功追查的概率越大,该约束条件就越容易满足,企业就越容易激励农户生产安全农产品。特别是当追查成功的概率为1时,加工企业对安全农产品的支付只要满足p>cs-cu时,就能激励农户生产安全的农产品。因此,企业专门设立农产品信息收集整理部门,能够有效的激励农户生产安全的农产品。

(二)农产品生产加工纵向一体化[6]

实行一体化之前,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是两个各自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经济体,两者之间进行博弈。农户相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信息优势,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即农户生产不安全的农产品,企业支付低价。纵向一体化之后,农户与加工企业形成了利益一致的共同体,可以有效的解决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将解决此环节逆向选择问题。此外企业可以发挥其专业人员优势,资本优势,有能力对农户的生产进行专业的指导,在农产品流入消费者之前进行检测。这也有利于解决非主观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加强政府对农产品事前监管与事后追责

企业相对于消费者占有信息优势,这会使低质量商品挤出高质量商品,导致价格机制失灵,政府监管成为必要。政府拥有相关专业人员和高精度设备,对农产品农药残留、微生物含量、重金属含量以及各种添加剂进行检测,并相关农产品质检报告,实现农产品安全信息的公开。假设政府在农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先做检查,成功检出农产品是否安全的概率为F(0cj。检查结果不安全的农产品不能进入市场,其余情况下按市场价格P销售。企业的利润情况如表3:

此时,企业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期望收益为F*(P-ci)+ (1-F)*(P-ci),生产不安全农产品的收益为-F*cj+(1-F)*(P-cj)。当F*(P-ci)+ (1-F)*(P-ci)> -F*cj+ (1-F)*(P-cj),即P>ci-cjF时,企业有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激励。这意味着当政府检查成功的概率越大,较小的市场价格,就能够激励企业生产安全农产品,即消费者支付较小的价格就能得到安全的农产品。特别是当检查成功的概率为1时,市场价格P>ci-cj时,就能激励企业生产安全的农产品。因此,政府检查的努力程度越高,消费者以低价购买到安全农产品的可能性越大。

政府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产品安全问题的法律责任,对不安全农产品的责任方处以罚款,以改变其在整个博弈过程中的支付矩阵,从而激励其生产安全的农产品。当消费者发生农产品安全事件时,政府对相关企业进行追责,成功追责的概率为S(0

企业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期望收益为S*(P-ci)+ (1-S)*(P-ci),生产不安全农产品的收益为S*(P-cj)-SA +(1-S)*(P-cj)。当S*(P-ci)+ (1-S)*(P-ci)> S*(P-cj)-SA+ (1-S)*(P-cj),即A*S>ci-cj时,企业就有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激励。这意味着当政府追责成功的概率越大或者对不安全农产品生产者处的罚金越大,就越能够激励企业生产安全的农产品。因此,政府追责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企业处罚金额越大,企业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概率越大。

(四)发挥媒体的力量,扩大信息披露的受众比例

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企业在每一期都可以选择生产安全或不安全农产品,当企业前一期选择生产不安全农产品,经媒体披露有α(0cj,贴现率为δ。第一期与第二期企业不同决策及其支付如表5:

R的第一个下标表示第一期,第二个下标表示第二期,数值为1表示生产安全农产品,0表示生产不安全农产品,如R11表示两期都选择生产安全农产品。由于R10> R11,R00> R01,只要企业第一期、第二期都选择农产品安全农产品的总收益大于第一期和第二期都选择生产不安全农产品的总收益,即R11> R00,企业第一期选择生产安全农产品就是第一期选择生产不安全农产品的占优策略。解不等式得P>(1 + δ)*(ci -cj )2αδ + ci + cj 2。意味着接受信息的群体比例α越大,消费者就可以支付越小的价格P来激励企业生产安全的农产品,特别当α=1,即不安全农产品信息能在披露后被所有消费者接受到,只要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ci+(ci-cj)2δ时,企业就会选择生产安全的农产品。

(五)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各政府部门的职能

2015年4月24日新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没有将食用农产品纳入管理范围。在普通消费者的认知中,农产品应当包括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监管范围的加工农产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监管范围的食用农产品。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加工农产品与食用农产品分别由食品药品监督局和农业局监管。分类监管的做法导致食品安全监管依然没有摆脱“多头监管”的模式。如果能将食用农产品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就不会出现农产品的交叉监管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瑾 杨利琼 秦向阳 丁萌.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监管策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09).

[2]王俊豪 孙少春.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管制――以“苏丹红”事件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09).

[3]古桂琴.欧美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及其启示[J].食品与机械,2015(01).

[4]何莉.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J].食品与机械,2015(01).

第3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我村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村专门成立了食品药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村长霍元忠同志担任组长,,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我村经常召开食品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全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出部署,经常深入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 ,确保我村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良好,食品经济健康发展,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我村通过墙报标语宣传橱窗广播等手段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科学引导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工作

一年来,我村定期不定期对辖区内的食品加工企业、销售摊点、商店市场及单位食堂等重点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

1、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和制售假冒食品的违法行为。对辖区内的小型豆制品加工企业开展“八查”,要求生产厂家建立质量档案,从严审查企业生产条件,强化日常监督。

2、把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关。例行对菜场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电脑检测,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我们还加强对菜农进行农药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保证了蔬菜安全。

第4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情况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情况

1、建章立制,制定方案,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今年上半年,我科制定了《__质监局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规程》、《__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四定”方案》、《__区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工作计划》、《__区食品生产安全事故应及预案》等一系列方案制度,提高了我区食品生产监管工作效能,让监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巡查,挖掘隐患,杜绝食品生产安全事故。上半年,我科对全区106家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企业巡查176次,乡镇协管员巡查食品企业75家,巡查次数312次。通过巡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21处,下达整改通知书21份,移交稽查查处3件,将食品生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我区食品安全。

3、坚持回访,督促整改,确保企业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到位。上半年,我科对巡查中存在问题都做了回访,督促企业按要求整改,我们坚持做到“三个不放过”,即对企业违法违规的情况不放过,对企业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不放过,对企业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不放过。

4、严格核查,突出重点,加强取证企业的证后监管。我科严格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和细则来核查,主要查企业的原料把关,过程把关,添加剂使用情况及出厂检验,我们查现场,查生产记录,查检验记录。针对巡查、核查企业面广量大,我们安排巡查、核查时,集中有限的力量,抓重点,点,加强取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力度。

5、协同合作,到边到位,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到边到位。根据我科现有工作量大,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想要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到边到位难度很大,我们只有尽有限的力量,发挥最大的效益,充分发挥“三员”监管网络的力量。要求政府协管员按月报送协管员巡查表,让我们及时了解一些企业的动态,了解一些一直找不着人的企业情况。20__年1-6月份,政府协管员巡查企业数为75家。同时我们还广泛发动群众,利用247位村级信息员,最大限度的给我们提供食品行业现状信息。

6、加强培训,提升能力,进一步提升监管队伍和食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20__年上半年,我们完成了一次对政府21名协管员的岗位培训,要求每位协管员坚持做到细、实、全。细:即在实施协查的过程中,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一个不漏的逐项过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实:即实事求是,是什么说什么,有了问题不掩盖、不含糊,该反映的反映,该移交的移交,严格依法办事。全:即对生产企业的全面检查,不局限于产品,不局限于质量,而是从环境到车间,从卫生到质量的全面检查,不留死角。上半年,我科还两次组织全区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负责人、技术员学习相关法规以及技术性法规,进一步提高了相关人员素质。

7、管帮结合,加强引导,努力帮助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上半年,通过教育培训,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增强企业自我约束意识,让企业自我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8、抓好备案,严格要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食品工业中添加剂品种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影响越来越大,对于使用添加剂的食品生产企业,我们提出四个“严格要求”,即严格要求企业对添加剂备案,严格要求企业对添加剂有使用记录,严格要求企业停止使用无生产许可证企业的食品添加剂,严格要求企业向企业或经销商索要添加剂企业相关证照及检测报告的复印件。20__年上半年,新增的食品企业备案5份。

9、年度自查,查纠结合,保证企业具有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20__年上半年共有3家食品生产企业4个产品填报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年度自查申报表,对申报中反映出的问题,我科一面责令企业自我改正,另一面上门帮扶,指导整改,通过查纠结合,确保企业满足持续生产合格产品能力,我们还对两家企业生产条件进行实地抽查。经过上述措施,我区上半年年度审查全部合格。

10、规范建档,及时录入,实行动态管理。对于新增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我们都能按《江苏省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监管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建档,并及时录入江苏省食品加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上半年我科新建监管档案5份。

11、狠抓宣传,源头抓起,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实现源头管理,首先必须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负责人抓好宣传工作,增强企业负责人对食品安全的意识,明确企业法人是食品生产第一责任人。其次抓好三个方面的宣传:①媒体

宣传。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加强广大群众食品安全意识。②下乡设点宣传。我们利用“3.15”活动、食品安全宣传周、5.18法制宣传日等活动机会,下乡设点宣传,送科技、送知识、送法律到农村消费者手中;③上门宣传。我们利用每次去食品生产企业的机会,面对面的宣传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面对面的宣传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同时我们给企业架高压线,告戒企业不能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否则必然受到法律制裁。12、探索创新,积极进取,走出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路。20__年上半年,我科创建食品安全监管网上服务平台,为__区企业提供网点宣传、技术咨询、信息通报、生产许可证网上申报等服务,在食品企业监管服务工作中探索出一条新路。目前,全区现有45家有条件食品生产企业加入该平台。

(二)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监管的基本情况

食品生产加工的小作坊的监管既是我们日常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也是监管的重点,围绕这一重点和难点,我们采取一分、二合、三专业的措施实施日常监管。一分即分类,针对小企业小作坊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分类,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无营业执照的,属工商类,移交工商部门监管,共移交了906家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二类是无卫生许可证的,属卫生类,移交卫生部门监管,共移交了900家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三类是有证照无生产许可证类,属质监部门,由质监部门监管,此类企业共有57家。二合即协调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由区食品安委会牵头,联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三专业即,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实施监管,同时组织各部门的专业监管员和专职协管员开展监管,监管中严格把好“三个关口”一个重点。三个关口即发证检验关口、出厂检验关口、监督检验关口。一个重点为证照齐全企业,做到常查常访,严禁无证生产。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事实证明,我们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所做的努力,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一要加强工作力度。目前的力量明显满足不了实际情况的需求;二要群策群力。放心食品和安全食品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焦点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持久性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三要既治标,又治本。虽然没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否就说明已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彻底消除了事故隐患,有待于作进一步深刻探讨。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6月1日实施,国家和省市相关配套法规政策还没有出台,给我们工作和企业发展带来许多难题。围绕以上不足,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监管工作的新经验、新办法、新途径,加强监管的有效性,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再作新的努力。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以目标责任状为已任抓落实。分解指标,落实措施,制订课程表方案,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不拖全局工作的后腿,立争提前或超额完成。

(二)以获证企业监管为重点,抓督查。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着力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定期举办化验员培训班,解决化验难的问题;定期举办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弥补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及漏洞;定期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提高企业法制管理意识,增强企业守法经营和自我依法保护意识等。

(三)以推进名牌战略为突破口,抓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力,有了质量才有名牌产品的基础,名牌产品越多才有市场占有率及竞争力,力争在食品生产企业多创名牌产品。

第5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1、加大食品生产企业规范提升行动和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动工作力度,力争小作坊登记率达100%。将整治工作与食品生产企业规范提升和小作坊整治提升工作有机结合,监督食品生产企业持续符合许可条件,推动企业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鼓励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改善生产条件,继续推进小作坊示范提升创建工作。同时积极创建一个诚信示范小作坊区。

2.开展追溯体系建设。根据省市局要求,完成食品生产企业追溯体系建设任务,督促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完善原料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产品销售记录制度,推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食品生产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加快推进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3.全面落实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对全县食品生产企业进行风险分级动态管理,覆盖率达100%。根据风险分级结果,合理确定监管频次,规范开展日常监督检查。

4、落实企业自查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企业全面开展自查,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主动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风险,提升企业食品安全自管自控能力。采取日常检查、体系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企业自查情况进行核查,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制度自查报告率要求达100%。

第6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刚才,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刚刚召开结束,我们紧接着就立即召开全县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会议,说明食品安全工作非常重要,说明县委、县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希望各部门(单位)、各乡镇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把食品安全、把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作为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好落实。刚才,副县长对全县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安排部署,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务必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九点意见:

一、要深刻领会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特别是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副总理的总结讲话要求,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食品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事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食品安全工作是整个经济社会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通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如果食品没有了安全,就不再是食品,而是。

二、要立即制定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方案,迅速展开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行动。要结合安龙实际,立即制定《安龙县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方案》,迅速展开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确保打击整治效果。

三、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合力。县直各职能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依法行政,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打击整治工作。县食安办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及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牵头协调职责;县农扶局要重点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农残检测,加强农业生产的执法监督和技术指导,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执法监督和技术指导,加强对渔业生产的执法监督和技术指导,用强有力的执法监督和热情周到的技术指导服务保障农牧渔业产品质量安全;质监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执法监督和质量标准执法监管,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监管;工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流通、贮存、批发、销售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认真查证验印,落实市场准入监管措施,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落实好辖区食品经营企业进货查验制度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切实加强对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及食品安全监管,要加强对保健品生产企业采购和使用原料的监管;各乡镇要对农村的集体聚餐严格执行申报制度,申报备案率要达到80%以上,备案指导率要达到85%以上;县贸易和科学技术局要切实抓好对定点屠宰的执法监督,全县生猪定点屠宰率要达到90%以上,要切实加强肉品品质检验,严禁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畜牧部门要重点抓好活畜检疫,定点屠宰活畜检疫率要达到100%;县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当前其他地方出现的“瘦肉精”问题,严查严处,坚决打击,坚决杜绝“瘦肉精猪肉”在我县出现。

四、要切实加强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向县政府签订的食品安全责任状的过程管理和阶段性考核,确保食品安全执行力、公信力。

五、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掌握食品安全基本常识。利用召开群众会,通过制作宣传展板、电视宣传、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食品当中的假冒伪劣产品、野生植物中的有毒植物,特别是野生菌中的有毒菌。

六、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尽快制定安龙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对我县没有国标、省标、行业标准的地方特色食品,质监部门要指导企业制定地方特色食品标准,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比其他任何行业的标准化生产都要重要,其中包括农产食品的标准。

七、要认真落实企业生产经营安全主体责任,只有企业生产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均得到100%落实,食品安全的体系才能形成,食品安全才能得到保证。

八、要切实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打击整治工作。只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人人参与食品安全整治,我们整个食品安全监督体系才能形成,我们的监管效率才能提高。

第7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环境因素;生产因素;影响;对策

一、绪论

随着我国生产力持续提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蔬菜农药超标、瘦肉精滥用、毒豆奶、掺杂农药火腿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反映出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这也促使政府相关部门下大力气解决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生产技术升级带来的食品生产工艺的更新致使食品出问题的环节越来越复杂;三废的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滥用等因素污染了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生产工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生产人员不注重安全生产规范,引发了一批的食品安全事故。甚至有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未得到国家批准的廉价食品添加剂,将含毒物质加入食品中,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多潜在威胁。[1]

二、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环境因素

生产过程所处的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同样生产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食品质量。环境要素如大气、水或土壤等所含有的有毒成分会在生产过程中进入食品产品中。正是由于生产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在食品生产中严格控制这些环境因素,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2]

(一)大气污染

工业生产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多种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对食物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大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等进入植物内部,甚至会积累在食物组织内。二是在降水的作用下,大气中的粉尘、重金属等会降落到土壤中,而后通过植物根系在植物体内富集,导致污染物质超标。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土壤缺乏碱性物质,使得酸雨问题十分严重,大面积的酸性降雨对鱼类养殖是一个灾难,同样也会使农作物中积累有毒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二)水体污染

与大气环境一样,水体中的污染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污染物的成份,可将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物质分为三类:一是氰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无机有毒物质。二是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工原料,难以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质等有机有毒物质。三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这些污染物质可通过生产经营者的浇灌行为进入灌溉水体中,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富集入食物中,对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三)土壤污染

土壤是具有自净作用的,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浓度在环境容量之下时,可通过土壤的自净实现污染物的消除;当污染物质积累到环境容量之上时,会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日积月累,通过植物根系被富集到食物中,影响食物的产量和安全。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者的不当行为,造成化肥、农药等滥用;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的堆积;大气和水中污染物质的迁移等,都会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累积。与大气、水环境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具有持久性和迁移速度缓慢的特点,因此就算消除污染源的排放,受污染后的土壤也需要经过极长的时间才可能消除影响。人类的植物种植必须在土壤之上进行,因此土壤退化对食物生产活动的影响很大,而土壤污染就是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三、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生产因素

除了食品生产中的环境因素,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因素也会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技术性要素的利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食品生产安全。仔细研究这些技术性要素对食物生产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多种技术性要素进行有效管控,对提升食品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为了降低病虫害对食物产量的不利影响,为了降低田间杂草对营养物质的抢夺,现代农业加大了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农药中残留性最强的含磷杀虫剂也被滥用。依据对多地市场上出售蔬菜中甲胺磷的检测分析,发现了触目惊心的结果:近半数的蔬菜中的甲胺磷残留超标,最高浓度达1.85mgkg,其中,叶菜和豌豆中的甲胺磷残留量最大。现代医学证明,长期摄入含磷农药会对人的身体机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必须降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农作物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问责体系。

(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现代食品的色、香、味都远远超过传统食品,而这就是现代工业产物———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其中,着色剂可提升食物的观赏性,防腐剂可延长食物的保质期,甜味剂、酸味剂等则可为食物带来多种多样的滋味。食品添加剂对现代食品工业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不法商贩对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则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甚至会危害民众的生命安全。例如,某些不法食品经营者会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超过国家标准的增白剂(氧化苯甲酰),使面粉更白;某些不法经营者在熟食、卤制品生产中,通常会为了追求好的“卖相”而添加过量添加剂,如人工色素、亚硝酸盐等;还有些不法经营者明知有毒,却为了追求米粉的劲道,将甲醛加入米粉中。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亟需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问责制度。

四、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缺失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足

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安全意识偏低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致使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例如,由于生产地域大气、水、土壤遭污染,生产者又不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由于食品监管缺失、问责机制虚置化,生产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有毒物质。作为食品生产的原料,初级农产品在受污染的前提下势必会降低食品安全性。

(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滞后

监管体制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可依”,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严重滞后。例如,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是在食品安全事件已爆发的情况下才紧急制定的。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速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三)检验检测不规范

我国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的工作流程是依据已颁布的检测标准,采用特定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检测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低于标准所规定的阈值,则认为被检样品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合格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安全性,但是对低于阈值标准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风险检测的缺失,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保障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的对策

随着频发的食品中毒事件,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食品安全不可小觑,因为它关系到政府许多部门、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群体的直接利益。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政府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保障措施。[3]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检测水平

检测机构应不断改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提高科学检测能力,并加强食品风险检测和评估体系的构建。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对食品检测的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促使食品检测机构提升检测水平。1.保障硬件设备齐全检测机构可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质检设备,在硬件水平上保证食品检测的高精度、高效率,为提升食品检测水平奠定技术基础。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测技团队检测人员不仅专业理论基础要扎实、能熟练掌握检测技术、时刻关注检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工作态度也要认真细致,主动熟悉食品安全行业造假、打假案件动态,还要做到透过食品检测就可窥探其是否含有违禁物,从而进一步加大食品监管力度,直击食品造假事件。

(二)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借鉴国际食品监管的成功案例可发现,要保障食品安全,不仅要对即将销售的产品进行检验,更重要的是进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尤其要把重点放在食品的生产监控上。1.建立健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中,要明确农药、兽药及其他各种污染物的标准限值,完善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2.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视条件不同要灵活变通,并经常改进标准。3.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重要的是明确相关材料质量标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4.颁发食品卫生标准在新形势下,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要尽快颁发各项食品卫生标准。5.食品质量、卫生监管要有统一的标准时刻关注国际食品安全监测动态,建立相关食品质量、卫生监管的统一标准。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为保证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必须加强食品农业标准化建设。1.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为减少或避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在农产品中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必须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2.严格控制过度使用农药等有害物严格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减少其造成的污染。3.明确食品添加剂的剂量明确农产品加工时使用的相关食品添加剂的剂量,采用安全、卫生的材料进行包装,避免在运输农产品过程中遭到污染。4.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农村产业化链条,并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引导和科学理论教育,进而规范农业生产,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干净、安全,流向市场的食品成品安全也就有了重要保障。

(四)强化食品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除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外,政府要发挥带动作用,强化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1.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政府的监管方式方法要不断更新,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在生产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过程、运输过程、经营销售等各个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管控手段,建立惩罚机制,加大打击力度。2.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分类管理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类管理,尤其是那些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企业更要加强监管、严格管控。对食品质量不能过关的企业,要及时勒令其停业改进,甚至关闭。

(五)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政府要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政府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而且相关标准要尽量做到与国际上统一,从而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优势。2.企业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当前,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产品进行把关,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

(六)政府和企业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

严格监管1.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如监督局、卫生局等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对不合格企业要求其整改,促进市场有序发展。2.政府和企业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严格监管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政府和企业一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二要共同实现食品从生产到经营销售的全过程严格监管。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有序发展为目标,各个政府部门、企业、消费群体之间积极配合,一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

(七)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足,一些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公众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因此,要想解决食品质量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理论认知。

六、结论

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人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食品企业亟待深入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社会各界一起携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随着我国食品企业、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定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以解决,食品企业可以为人们生产出更多放心可靠的食品。

参考文献:

[1]肖训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4X):35.

[2]谢沛滔.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12Z):23.

第8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关键词:食品检测;食品安全;提升策略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然而食品安全问题确是制约食品行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利用食品检测技术,不断发现食品生产的隐患,才能保证食品行业的良性发展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食品检测工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1食品检测工作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食品作为维系人们正常生活的必需品它的发展也就成为了一个民生问题,就从目前的情况下来看食品行业在整个市场之中也占据了较大的规模,在这些种类繁多的食品市场之中除了有优质食品之外还有一些安全性与实用性都不合格的食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食品的企业为了追求自己的利润会替换食品材料。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就需要食品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专业机构去进行检测。总的来说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通过检测工作去曝光劣质的食品,从而促使食品企业生产安全优质的产品。另一方面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也是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去保证食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2食品检测存在的问题

2.1食品检测缺乏统一标准

食品行业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一套统一的检测标准。另外笔者通过调查也发现我国目前所有的食品检测采用的大多都是行业标准,而不是食品企业所制定的检测标准。另外我国食品检测的人才缺口较大,他们自身的专业技能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情况都会直接造成我国食品行业检测出现乱象。

2.2食品检测仪器不够先进

在食品安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缺乏比较专业的检测仪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的准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然而我国食品检测机构对于检测仪器的研发和更新力度明显跟不上食品行业发展的进度,超时或者是重复使用食品检测的仪器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另外对于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来说,如果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带来的后果也是人们无法承担的。2.3食品检测数据处理不够严谨对于食品检测行业来说检测人才出现了较大的断层,容易导致食品检测数据的处理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不管是检测技术的问题还是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掌握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的数据,而且检测的工作人员在核对核计算数据的时候如果不够严谨同样会导致检测的结果出现偏差。

3提升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效率的策略

3.1出台统一检测标准

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食品行业的正常发展就需要重新确定检测标准和流程,在此基础之上实行检测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时必须要严格的按照标准执行。另一方面食品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检测人员的相互配合,检测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食品检测的监管力度,从而为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秩序。

3.2加大对食品检测人员

的培训力度在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中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相关的机构在未来的工作中就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聘请食品安全专家以及教授开展座谈会以及培训等方式,不仅如此还可以派遣安全检测的员工外出培训,通过利用各种渠道和各项资源去让食品安全检测人员接触到最新的检测技术与信息,然后在食品安全的实践工作中去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3.3加大对食品检测设备

的研发与更新力度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等正常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检测设备,实践证明一个好的设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检测效果。为此食品检测的部门就要组织一批专业的人员去加强实行检测设备的研发,并且尽可能的去制造出一些高精度的检测仪器。对于企业来说就需要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引入最先进的检测设备,最大程度的去避免因设备检测问题所带来的误差和安全问题。

第9篇: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范文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

1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保障食品安全,不仅需要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监督,更需要企业严格自律,树立诚信意识。近些年来,我国发生的几起较大食品安全事件,给社会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不能仅仅依赖于外界监督,更需要企业恪守诚信底线。一些企业明知瘦肉精危害人体健康,却在猪饲料中添加;一些企业明知地沟油严重危害健康,却生产和使用地沟油。诚信缺失不仅仅出现在小微企业,一些大型企业也存在着诚信的缺失,部分利益主体为了增大经济效益,在食品企业供应链的环节中,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原材料和添加剂,导致供应链整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粮食生产过程中,使用剧毒农药、过量化肥;原料收购过程中,收购者添加劣质原材料;国家免检产品使用有毒原材料;企业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添加剂,这些都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企业诚信的缺失,导致消费者丧失了对企业的信心,最终损坏了食品企业自身的形象,使发生食品安全的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危机。食品安全是关系社会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大事,“民以食为天”,如果无法保障食品安全,社会和谐无从谈起。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学校食堂被大型餐饮公司承包,学校不直接进行餐饮加工。高校周边常常形成一定规模的商业街,餐饮小摊数量较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高校学生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食品安全高度重视,但是高校食品安全形势仍旧不容乐观。高校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食品生产单位数量庞大,存在食品生产小、散、乱的现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执法监督不到位,常常是事后处罚,不能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学校管理人员又不能有效地进行食品生产全过程监管,食品生产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

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对食品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管,对生产、储存、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督,从而保障食品安全。第三方食品安全也是近年来食品安全管理中出现的新形式,是在近几年食品安全的压力下,也是在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提升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其能够从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服务。食品第三方监管在发达国家受到人们的推崇,其服务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方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可以弥补传统食品质量监管模式的不足,很好地补充政府监管的空白区域,提高食品的质量。高校食品第三方监管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思路,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师生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从食品生产的源头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对参与食品加工的相关主体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提高高校食品安全水平。

3构建高校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管体系的策略

3.1构建高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

通过食品安全风险检测系统,能够对风险事件进行预防,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构建高校食品安全监测体系需要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食品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特别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成分进行重点监督,对食品原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建立监测系统。例如,很多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单位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直播或食品实时展示,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提高食品加工过程中关键点的控制,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

3.2构建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

第三方检测机构会建立预警系统,通过对食品信息的采集,及时进行信息处理,通过短信、邮件等形式对警情进行传输,及时同客户进行交流。还会对食品安全点进行警情检测,实时对国内警情进行采集、预报,对食品安全预警进行现场模拟,推演警情解决办法。在出现警情时,能够及时启动预警计划,对相关员工进行培训,提高食品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

3.3构建食品安全危机处理系统

在进行第三监管时,高校也要以信息监测为核心,对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鉴别,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并及时对预警进行处理。通过危机预警把危险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当危机事件分析结果达到阈值时,高校应能及时进行危机报警,监管部门要对危机事件及时进行处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金旭.从刚性制度到柔性制度:基层执法困境的一个解释框架——以H大学城取缔黑作坊和流动摊贩为例[C]//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议论文集,2015.

[2]隋华杰,李海斌,时洪洋.食品安全公众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以江西省五所高校为例[J].新教育时代,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