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汉语言文学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学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语言文学基础

第1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151-01

前言

汉语言文学对我们日常交流、沟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好汉语言文学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高中阶段的汉语言文学,其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形式的汉语言文学,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对于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小就有接触,如在小学、初中阶段,通过古典故事学习汉语言文学,或者通过古诗词学习汉语言文学,因此,对我们学生而言,汉语言文学是我们接触最早的东西。对于高中汉语言文学包括古代诗词、现代散文、小说等各个领域,学好高中汉语言文学不仅能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我们的精神内涵,这对我们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们对国外语言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如英语、韩语、日语等,我们有很多学生认为,汉语言文学我们从小就接触了,现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学习,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英语、韩语、日语等国外语言上,忽视了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造成一定影响,由此可见,学好汉语言文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策略

2.1确保学习的系统化

对于汉语言文学,其基础是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必须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只有构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才能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首先应该对汉语言文学内容进行整理,组建知识架构,从而保证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良好记忆和衔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应该坚持基础—提升的原则,只有打好汉语言文学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高层次汉语言文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在系统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否则就会造成汉语言文学学习不完整,举例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同学会忽略汉字、词组等最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在学习其他内容时,往往会因为汉字、词组等基础知识学习不到位,从而对其他内容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应该明确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顺序,这样才能在实际学习中针对性进行,才能在学习中将各个知识点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另外,系统化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时,还有助于我们记忆,有很多同学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认为记忆是一个难点,有很多知识难以记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记忆汉语言文学知识时,并没有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也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这样记忆起来就会感觉很困难。通过系统性学习汉语言文学,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结构,这就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记忆有极大的帮助。

2.2抓住学习重点

对于高中汉语言文学,其内容十分丰富,理论知识比较多,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十分繁杂,这就要求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学会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抓住学习重点,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侧重点,汉语言文学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针对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在我看来,汉语言文学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名词术语,这一方面主要是学习汉字、词汇、拼音,这也是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二是汉语言中的关联词、连接词,在汉语言文学中往往会利用一些关联词进行句子之间的衔接,学好这些关联词,对于日常生活的交流、沟通有极大的帮助;三是对句子、句式的分析,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拼音、词汇、句子、文章的学习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只有学会了句子、句式,才能更加准确的理解文章。

2.3注重动手练习

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仅仅注重学习的系统性及学习重点是不够的,还应该加强动手练习,只有经过实践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证实,才能真正转换成我们的东西,因此,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必须注重动手练习,在练习中寻找是否有遗漏的知识,以此来提高汉语言学习效果。

3、总结

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必须确保学习的系统性,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学习力度,并注重动手练习,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汉语言文学效果。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针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其他同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国景.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J].青年文学家,2013,(05):165-166.

[2]刘萍.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37-38.

第2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学习方法;系统化;抓重点;多练习

中图分类号:TH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42-01

汉语言文学学习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沟通是十分必要的,汉语言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每天通过各种方式使用汉语言,掌握汉语言这门基本的课程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汉语言文学的类型繁多,种类丰富,有诗词歌赋,小说,散文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汉语言文学,应该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样才能够掌握好汉语言。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与其他语言或者课程是有共通之处的,比如说,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记忆技巧中,在背诵诗词歌赋时,可以采用一些背诵技巧,譬如英语单词的背诵技巧有词义分析,联想记忆法,词缀词根的分类记忆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英语单词有许多的后缀,如―tor,或者―er,有这类词缀的单词一般属于名词且,比如work加er后缀变成worker,就从动词变成了名词。类似英语单词这种单词分类,后缀等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运用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汉语言文学的有效学习方法要在学习经验中,多加总结或者套用一些其他科目课程的学习技巧。另外,在学习汉语言中,针对字词的学习可以通过形声字或者句子等来帮助记忆和学习。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通过变通来解决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要注重技巧和方法,要提高学习效率或者掌握更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就必须要下足功夫,探寻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要系统化

汉语言文学主要由汉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组成,汉语言这门课程的学习强调系统学习,要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首先要把汉语言的内容,模块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在脑袋中形成一定的知识架构,这样,才能够实现知识的衔接和记忆。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在编排上一般会按照基础到提升部分,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就必须要按照基础――提升,这样的顺序,系统化学习是能够全面地掌握整体知识,系统化学习还讲求对知识的衔接,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对后面较难的部分是关键的,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够进一步学习更深的部分,汉语言系统化学习就要求不能够遗漏任何知识模块,否则系统化学习就不完整。汉语言文学的组成成员中,相对比较基础的内容,比如汉字或者词组,要完整地掌握这部分级别较低的组成成员,就像英语学习中,单词是基础一样,没有单词就没有完整的句式和文章。认识到课程的系统性,然后明确学习顺序,知识的结构,学习中才能在脑海中形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蓝图,汉语言系统化学习就必须对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然后才能够打好基础,以便后续学习中将知识模块串联起来,把相关的知识系统化地联系起来。系统化学习还能够方便我们的记忆,很多人在学习语言时,记忆的东西总是成为一个难点,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记忆技巧,另外,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性地进行记忆,没有掌握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这样他们要记忆东西就会比较难。只有认识到汉语言文学系统化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学习中把握好系统化学习方法,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

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必须要抓住学习重点

汉语言文学内容丰富,并且理论也很多,要学习好汉语言文学就必须对学习内容进行必要的整理,总结,要把握汉语言文学的重点内容,深入学习。其实,任何科目都是有偏重点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也有它的重点,加强对重点的学习,有目的性地学习才能掌握真正有用的东西。汉语言文学中,存在着名词术语较多,知识点多,语言或者句子的表达形式多样的情况,因此,面对这么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我们不可能全部都啃下来,只能是有针对性地抓出重点来学习,抓重点学习又具体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针对名词术语的学习,这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对汉字,词汇,拼音,语法语音等的重点学习,拼音是汉语言的基础,掌握拼音,我们才能实现语言的沟通,只认得字而不会读是没有用的。抓住重点来说,就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的,也是重点的部分来深入学习。另外,语音学习的话可以通过磁带或者录音等来配合我们的学习,磁带或者课本一般会有配套的磁带,它有很全面,正确的语音教学,可以多利用这些东西来学好汉语言基础。第二,是对句子或句式的分析方法。汉语言文学从词汇到句子再到整片文章,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汉语句子句式的学习也是一个重点。汉语言句式分类很多,有陈述句,感叹句,反问句等等,这些特殊的句式对句子的意思是有直接的影响的,同样一段文字,加上不用的标点符号意思就可能完全改变,因此,句式学习不仅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只有搞懂每个特殊句式,才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要掌握句式的含义,必须要掌握每种句式的结构,遇到具体问题还要进行句式分析,经过分析确定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另外,汉语言文学中,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是相对比较难的,文言文的句式其实也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构,面对文言文时,要分清楚每段话的特殊句式或者句子的含义,分析和探究汉语言文学的句子句式,掌握这个重点,这样对能更好地学好汉语言文学。第三,汉语言中,对关联词,连接词的重点掌握。汉语言文学中,句子与句子之间一般都要通过关联词来进行链接,关联词对整片文章的衔接性或者通顺与否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对关联词的意思不明确的话就不能够搞清楚句子的意思,所以,在学习好汉语言文学时,关联词的学习也是一个重点。关联词就像词汇一样是必须花时间去记忆,积累的。在日常沟通中,关联词的运用也是很多的,关联词应该作为汉语言文学学习的一个重点来讲,汉语言的学习重点,总的来说,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还有一些其他的方面,比如还有理论表述方法等等,但是,归结起来就是要对汉语言文学进行重点模块学习,不能够全部接收也不能全部放掉。只有抓住重点,学习效果才会明显,学习效率也才能够提高。

三、多动手,多做练习才能够掌握知识

前面提到的主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在上述的基础上,学好汉语言文学还有一点重要要求,就是要动手实践,多做练习。我们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学到再多的理论或者懂得再多的学习技巧,没有动手去实践,没有做配套的练习还是不能够掌握知识的。俗话说,勤能补拙,勤动手,多做练习才能把学到的理论进行实践,才能在做练习过程中发现知识的学习是否有遗漏或者学习重点是否正确等等,学习汉语言就不能离开实效练习。做练习,是我们检验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做练习中,我们可以深入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或者研究,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掌握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据的同时,必须要多做练习才能够平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才能够综合学好汉语言文学。

总的来说,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需要全面地、系统化地,并且有重点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不仅需要学习技巧,还需要多做习题。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后,要配合多做练习才能巩固知识,这样才是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3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电大;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

为提升电大汉语专业的教学效果,改善电大汉语教学中的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同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升学生对汉语的兴趣。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教育经济和经济文化发展日益迅速,逐渐影响着人们对于人才和教育的传统认知,使人们传统观念发生改变近年来,我国高中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所接受,对于毕业生分配方面,我国人力资源配置政策发生变革,出台新的政策规定,尤其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不容易成功就业,发展空间有限,不利于自由发展。事实上,汉语言文学是人文的基础,学生学好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能够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而且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推动作用。由于传统的高中教育模式范围广泛,不利于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因此,如今的汉语言文学被细分,越来越详细,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下文主要介绍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汉语言文学在课程中的教学优势

汉语言文学作为东方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精华,对高中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教学,对于培养具有综合核心素养的人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汉语言文学中内涵的重要哲理和实践意义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加强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文学素养和价值观。汉语言文学在目前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传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和发展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理论建设,从而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建立健全道德价值体系,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创造渊源不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强对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意义。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和发展在我国是大势所趋,随着中国在国际发展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汉语言文学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

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侧重点过于片面

之所以开设汉语言文学这个课程,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的,一方面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够对汉语文学的知识点和体系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片面注重汉语言文学知识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导致学生理论与实际无法结合,无法达到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所学的理论只能作为基础,市场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刻不容缓。汉语言文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式,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灵活性,增强师生互动性,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教育观念滞后

一些秉承传统应对考试的教育理念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观念落后,缺乏创新,一直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和学生观念,教师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完全掌握知识点,而不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创新和实践能力。此外,汉语言文学教师自身缺乏创新思维,教学思想落后,一直把自己当做课堂的中心,进行教学,教学方式主要是“满堂灌”,即一直传授学生大量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实践机会,不仅不能深入理解课堂内容,缺乏与老师及时交流沟通,而且缺少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一些汉语言文学教师不仅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而且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单纯的教授课本知识,导致学生接受程度低,学习效率低。

(三)心理惰性影响

由于教师们常常有惰性心理,习惯性的在教学过程中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改掉传统教学模式的认知,也没有进行教学改革的意志,因此,尽管越来越多的汉语言文学教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积极关注课程改革的动向,但是教师们依然没有尝试将课改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此外,要想成功实施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教师们应积极主动寻求新型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完全熟悉汉语言文学的教材内容以及此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是因为一些汉语言文学教师不支持教学改革,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因此教学改革没有得到全面开展。

三、探究分析电大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改革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改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包含以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为基础的多门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优化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这些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前的社会发展和研究现状为基本出发点,从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出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的方式不断强化核心内容,从而通过内容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文学素养能力,加强自身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分析,在这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以通过精简课程内容,增加课程的兴趣性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力,从而提升课堂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构的改善方面,教师应当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目的出发,以当前社会发展状态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高度为基本参考点,不断以学科基础为依托充分设计课堂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让每一门课程的开展和进行都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课程结构的改善和设计中教师更应当依据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掌握情况,不断整合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内容,将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进一步紧凑化,帮助学生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了解过程中进一步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汉语言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尤其是一些选修课程中,应当对讲授的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通过不同地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突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从而发展不同学生对汉语专业和方向的兴趣和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熏陶,增强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根据课程的开设特点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高效提升,在这里,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步骤,教学手段则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和学是课堂上两个主题的良性互动来进行体现的,只有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初入大学的学生在接触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开始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的探索、发现问题,并自主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和形成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引导来强化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增强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整体认知和系统结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提出自身的观点并且能够自主探究,因此,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起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为核心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

四、结语

第4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人才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142-01

1 创新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这是全球化时代我国谋求自身发展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也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而这些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是与汉语言文学密切相关的。全球化非但没有不能使汉语言文学衰退,而是将为汉语言文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汉语言文学具有了更艰巨的发展使命。同时,汉语言文学需要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在创新观念的引领下不断改革和完善。创新既是全球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人才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新思路;既是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人才素质的要求,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2 当代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过于偏重文学化

长期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的是写和说的能力,而据此所设的课程大都包括文学概论、文学史、文学作品鉴赏等。所话说,文以载道,缺乏“道”的语言文章是苍白、没有说服力的,而文字技巧的运用应以掌握“道”为基础。中文系学生的就业情况之所以不容乐观,其致命弱点就在于人才培养中缺乏对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等“道”的传授,以至于毕业生难以融入社会,被斥为迂腐者大有人在。这样的人是难以在社会上肩挑大任、有所作为的。

2.2 人才培养的手段和目标设置过于单一

根据当今时代背景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应将把学生培养成为视野广阔、知识全面、各方面人文修养深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有助于学生在就业时既能够从事各行各业的组织领导工作,也能够从事教师、作家、编辑出版之类的专业技术工作。各行各业的组织领导工作主要指公务员工作。俗话说,学而优则仕。在古代,大多数仕宦出于文科,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应是出公务员的主要地方。公务员要求具备丰富的知识、扎实的文字和理论功底,并具备很强的综合办事能力,这些都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虽然在当今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可从事的行业更加多样化了,但考取公务员无疑仍是一个好的就业渠道。

2.3 教学与实践相脱离

从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内容大都属闭门造车,而与日常的生活和实践缺乏联系。这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缺乏新意,继而束缚了学生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实践出真知,文学创作也需要与现实接触,不能单纯地在学校里进行。任何科学都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发展,文学创作如果远离社会事实,缺乏广泛的知识存储,那就不能敏锐地洞察和正确地判断,也就不能创作出经典的文学作品。

3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

3.1 设置科学、系统的专业教学课程

首先,针对具有深造需求的学生应为其设置考研等课程。而在考研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语言和文学两个方面的课程,这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不断提升学生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加强他们的文化底蕴。其次,针对具有从事技术岗位的学生设置应用类课程。许多学生是因为对文秘或编辑出版工作的喜爱而报考并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因此,针对此类学生应为其设置能够提升这两个行业能力的课程。鉴于这两个行业要求很高的写作能力,课程设置就应重点突出写作、编辑等课程,从而能够满足学生求职时的需求,并继而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最后,针对具有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设置教育类相关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许多学生将教师工作作为其心仪的工作岗位,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重点设置讲课技能、心理、演讲等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以后从事教师工作打好基础。

3.2 加强教学实践活动

教育观念及形势发展变化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形势建立教学实践活动体系。

首先,通过组织专业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体悟汉语言文学。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并予以运用。实践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它既可以使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及时地思考所学知识,从而既复习了原有知识也真正认识到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哪些环节,并做到真正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实践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但是不能盲目地长时间进行,需要把握尺度并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设置。其次,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与就业链接,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所从事的专业具有特殊性,用人单位对人员填补的要求相对较低,这导致学生无法在同一单位实习,继而导致教师无法在实习过程中给予专业指导。此外,单位接受实习人员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相关考察,这也体现出顶岗实习的特殊性。创新能力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当代社会立足的重要资源,因此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校应要求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活动,从而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日常学习,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4 结语

虽然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调整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创新能力的培养仍旧没有获得很大发展。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应从教学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创新培养内容、改革培养计划等途径全面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于洪涛.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140.

[2] 朱丽.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66-67.

第5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汉语言文学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了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能够与当前社会的用人需求相适应,需要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使其教学内容更具应用性,加大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综合素质人才,为学生更快的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现状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更加注重知识的传输,需要确保知识传输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时,主要是运用传统的学科理论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比较全面化,使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都是重点教学内容,学生不能明确教学中的重点。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按照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顺序进行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是学习枯燥性较强的理论,后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该种教学模式与现代职业活动的开展要求不符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与职业活动的开展过程相脱离,不符合现阶段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发展要求。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人们对高等教育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高校采取扩招政策,学生生源不断增加,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模式与现阶段的社会人才聘用标准不相适应。因此,改变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模式,确保新的教学理念能够与目前的教学环境相适应,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方式探索

(一)强化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

汉语言文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教学课程,其教学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等课程,并且各个课程之间相互重叠和相互交叉,导致知识结构框架系统性不强,学生不能理清学习思路,导致教学效率较差。需要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新梳理教学知识框架,优化和精简课程教学内容,考虑该学科的未来发展,设计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内容教学体系[1]。

(二)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

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促进汉语言文学知识体系的完善,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效性,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教育行业应该加大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利用,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汉语言教学的辅助教学工具,将其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做成PPT的形式,以图片、视频资料、文化宣传片和记录宣传片的形式,将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汉语言文学教W中来。

(三)活跃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任,培养出综合型的人才是高校重点教学内容。要求高校教师需要结合汉语言文学课程特点,合理设置课程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赋予课程教学新的思路和创新的理念,展现出时代的特色,与当前的时展需求相结合。一味的进行理论内容讲解,不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需要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力度,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观点的表述,搜集和整理具有讨论意义主题的课程资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鼓励,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长才。

(四)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学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综合实践能力,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教学等形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可以定期的组织演讲比赛、组织辩论赛、商务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模拟招聘会,给学生提供笔试和面试的机会,让学生尽早的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教学方式更具多样化,给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2]。

(五)通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构建合理的教学课堂,有助于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的促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创新,并赋予新时代的含义。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性地位,教师从上课一直到下课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给学生提供表明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和QQ群的形式,与学生及时进行问题的探讨和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强化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结论

要想展现出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建立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汉语言知识应用能力,解决学生在汉语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汉语言教学方法,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具实践性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首先是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课程设置不完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完全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而实现改良,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仅仅是以教材为中心的基础型内容,尤其是许多教师仍然采取简单、机械的课堂讲授法来传递汉语言文学知识,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课文内容,逐字逐句分析,讲解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画出重点,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的培养,类似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始终无法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教学质量与效率也并不理想;其次是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没有注意学生文学思维的塑造。在以往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学生已经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上课根据老师的要求记笔记,下课同学之间对照笔记,考试的时候划范围,全凭知识的积累和背诵,学生鲜少有自己的理解,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实现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于培养新时期人才的文学素养来说并没有益处;最后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亟待创新,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没有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一切以教材为中心,忽略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人性化,另外专业的局限性也限制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

进一步优化当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完善汉语言文学的课程设置从当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形势来看,将课程整合成为经济实用型课程体系是新课程的全新要求以及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内容的设置,首先,要注意的是课程内容的设计必须要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完美的统一,并深入反思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其次,在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从阅读鉴赏、管理策划以及沟通交际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让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汉语言文学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最后,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要一改以往字词句分析的三步骤,要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的体会。要将学科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术动态等信息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从而始终保持汉语言文学的新鲜活力。

(2)重视构建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创新性思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和完善可以说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汉语的情感,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并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养成。因此,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对于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创新性思维的构建,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教育的意识和理念,进一步开阔视野,力求提出独特的、新颖的教育活动思路;其次,教师要大胆探索,潜心试验,深入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文化评论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班级内广泛组织讨论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激励学生去积极地发现、思考与创新。

(3)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调整教育教学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汉语言文学课堂的主人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来调整教学的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摒弃以往灌输式地单一教学模式,要充分结合讲授法、引导法、探究式学习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此外,由于汉语言文学本身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过分拘泥于语言文学本身,而是要灵活地运用所学内容实现学生的技能化培养,使学生在未来走上任何一个工作岗位时,都能够感受到汉语言文学为自己建立的强大的文化根基,因此教师要在确保专业根基扎实的基础上,打破人为设定的专业局限,以便更大限度地发挥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优势。

结论

第7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伴随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我国的成人继续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针对当前社会对于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强烈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波及面积广、涉及范围多的人文学科,需要在完善和改革教学的实践路途上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笔者在本文中以应用性教学为出发点,立足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对教学工作展开探讨,试图加强对成人继续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

关键词:

成人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应用性教学

1成人继续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

1.1成人继续教育

随着提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各单位都十分重视本单位员工素质的提升,这就使得大量已经受过中专以上学校教育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都需要进行知识的扩充、拓宽和提升,因而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成人继续教育。国家开放大学就是在这股东风下蓬勃开展的,他在为全民的知识文化储备的提升,完善专业技能学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2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是专门培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主干内容是研究中国语言的词语、句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汉语言文学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是大时代下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一直肩负着传承和提升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品质的重任。

1.3汉语言文学的教学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教育从古至今都承载着建立健全学生的道德体系的重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由此建立。但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复合型人才的引入,现今的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而作为处事工具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充分的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必须对传统的汉语言教学进行改革。

2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讲授,考试的内容大多以课堂讲授的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形式也是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为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必然无法得到很大的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需要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3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新方法

3.1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

现在的高校汉语言文学仍然以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为主。

3.2实践应用能力的强化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讲求专业的实用性,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应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应用文字阅读能力、汉语言写作基础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来保证学生在学校能够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3.3.1汉语言文学教育不能“纸上谈兵”

教育方式的陈旧使得中国高校提倡的“应用性人才教育”流于形式,大多变成了“纸上谈兵”。所以在成人继续教育中就应扬长避短,在扎实学生专业基础的同时,寻求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帮助,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效果。

3.3.2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教学相长”

作为成人继续教育的中坚力量,我们电大的教师应开创新的教学格局,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内涵相结合,让汉语言的应用性得到真正的发挥,我们每一个电大人都应将自身的创新性思维融入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中,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将自己置身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形式进行大胆的尝试,将时下流行的网络媒体的运用结合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又能够让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总结教学经验,让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教学得到更深入的开展。

3.3.3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让书本上的理论与生活、工作的实际相融合,提高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能力,创建和谐的教学体系。高校对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应该让学生走出校门,鼓励学生参加很多活动,为学生的实践搭建平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当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继续学习必须以企业人才需求为首要考虑因素,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也应本着自身的工作实际,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有效衔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注重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通过学校的意识教育和行为教育来激发学生对于自身和专业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前景展望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这一专业一直都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专业。一直以来它都充当着承载与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色,所以汉语言文学可以说是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主流专业。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学科,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对与汉语言发展的热爱和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精神追求日益提升,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之路也充满了挑战。对于成人继续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工作应以理论培养为基石,以实践活动培养为助力,借助全社会的力量使国民整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在全面终身学习的这股春风的引领下,成人继续教育又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关于他的应用性教学改革还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慢慢摸索。

作者:唐瑛霞 单位:吉林市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朱蕾.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省开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第8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40-01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是重点教育的对象,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实践的训练。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甚至是承上启下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教学,更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实践教学教育进行思考,争取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发展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模式,适应现代社会严格的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也为今后汉语言文学的全面长远发展提供更好地发展前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背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缺点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过多,相较而言,实践教育课程却非常少,导致多数人偏重于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

从而在面对社会用人单位时显得底气不足,被挑剔,甚至被淘汰。更何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故而,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思考力图革新,思考研究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充分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发实践教育教学的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新型人才的重任,是中国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部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输送大量的人才,是中国教育之关键。因此,搞好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教育能力是必不可缺的。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努力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方面人才,才能不被淘汰。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职业都对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我们在各种教育学习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应对大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适应社会需求做准备。

(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落伍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已经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相脱节,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现状。单单依靠传统留下来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但无法促进先进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会阻碍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我们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力求创新,改变思想观念,转变模式,寻求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三、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一)摒弃传统观念,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教师在传授传统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必须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淘汰落后陈旧的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充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的技术和教学方法,教授于学生科学而实用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而学生作为主体,更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传授方法,用于接收新的专业知识,善于创新,为开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见习、试讲、实习,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需要所进行调查、训练。在课程的安排上,保证学生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称的比例达到1: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内容和时间。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读、说、写、用”四大板块的实践应用。同时应该强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使其科学化、合理化。

四、实践教学的发展前景与作用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现将会为当下社会中更多人员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为更多用人单位输送综合型人才。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革新,也是人们对传统的对抗和对创新的研究与探讨,适应不断发展改变的经济社会。社会需要的不是传统老套,而是创新能力,能跟随社会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二)开创新的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行,将会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为研究探索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构筑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教学提供好的一个平台。也为新模式的教育实践教学养成良好的风气,作为此类良好成果的实例。

总之,为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对于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都是有利无害的。任何事情,只注重理论发展是不可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更好、更快、更平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英玲,关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的构想[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3、84。

[2]曹国辉,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8.8(6):23、24。

第9篇:汉语言文学基础范文

关键字 汉语言文学 应用型人才 培养建议

一、引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传统中文系中最常设的一个专业,也被誉为文科的万能专业,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可以从事社会人文领域的很多工作。但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专业的细化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才市场开始倾斜。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本身原因是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缺乏应用性的缺陷,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一大问题。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重纯文学,然而经济、政治、哲学、法律内容偏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集中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度非常辉煌,学生能够拥有稳定的职业,一度拥有很强的文化优越感与专业自豪感,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失去了过去的专业优势。

再加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高校依然抱着传统优势专业意识,未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找准定位,更没有考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的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反差。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优势专业成为了劣势专业。

2.2教学内容重纯文学轻社会学

教学内容是对教学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步骤。因而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大多是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学作品等,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远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社会学科,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毕业后与社会格格不入,脱离实际,只会做文字游戏。

教师所教、学生所学,都是闭门造车,对于热点的生活,广阔的实践,基本没有接触。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都陈旧落后,极大地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顺应时代和就业的需求,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到综合应用型现代化人才上。当代社会各部门和行业之间的融合渗透越来越多,单纯的汉语言文学工作者已经不能满足各个部门和行业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进行深入研究,重新定位。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重应用,对专业进行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另外随着现代化媒体技术的发展,熟练运用现代媒体,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有过硬的写、说能力,还懂得编辑与制作,将语言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和网络传播融会贯通,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四、汉语言文学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厚基础、多方向、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育人模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新体系,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

4.1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科研的能力,是一个应用型模块。主要开设语言教育提高系列课程,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方法、教师发展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语文课件制作、语文教学艺术、语文教材篇目研究与教学设计、现代职业礼仪、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4.2提升课程

主要提升专业理论,训练科研能力,着眼于学生升造。可开设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研究、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修辞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文献学、逻辑学、汉语语法学史、中国语言学史、国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专题、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影视艺术欣赏、杂文创作艺术论、外国文学专题等类课程。

4.3应用行文课程

开设应用行文相关的理论、实务、实践系列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机关文员工作能力。主要设置了应用写作、秘书学、行政法学、编辑与采访、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公务员基础知识管理学、广告学、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学、办公室礼仪等课程。

五、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议

5.1全程辅助职业生涯规划

在大学一年级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向学生灌输职业规划的理念,介绍就业工作的相关概念和基本常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指导学生制订大学四年规划。对二年级则进一步深化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形势,调整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积极锻炼就业必备的素质和技能,夯实基础。大三这个年级阶段我们应注重分类指导,帮助学生分析几种职业去向,是深造读研,当公务员还是企事业单位工作者,或是自己创业?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通过专题讲座、报告会、个别辅导等形式集中资源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到了大四进行考研与就业分流,对考研学生重点进行学科纵深教育,对准备就业学生重点学习就业相关课程和参加专业技能实践。

5.2增加实践环节

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各门课程都要围绕这一主旨有重点地训练学生某方面的能力外,最重要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能力,以适应、胜任未来的工作。

从大三开始分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就业意向,在所开设的课程中添加实践内容。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落实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公务员、教师方向的,其秘书学、行政管理学、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设置三分之一的实训课程,主讲教师一边讲理论,一边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观摩、见习、实习,从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见习、实习让学生查找理论学生中的不足,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加以弥补。

依托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每一个实验中去。进一步强化学生办公技术和制作等方面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