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

第1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科技情报机构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科技情报机构工作方式必将受到很大的冲击。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工作都在网上进行,特别是Internet产生了全新的服务方式、新的情报概念,因此,知识经济时代对科技情报机构的传统服务方式提出了挑战,并且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科技情报机构信息整理、加工和利用的方式。面对严峻的挑战,科技情报机构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文献信息整理、加工和利用水平上,不仅会失去事业发展的机会,而且终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退出历史舞台。计算机管理代替手工操作已经在科技情报机构成为现实,而对网上信息源、用户及信息加工手段的研究应成为情报学理论研究的主题。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科技情报机构现代化的步伐。作为知识宝库的科技情报机构,理应成为优秀人才的汇集之地,但由于外部的和内部的各种因素,科技情报机构人才普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尤其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情报研究人才。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不懂Internet的人就不是真正的科技情报工作者,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科技情报机构工作人员必须要走完从书本式服务到网络数字服务这个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情报机构应当有所作为,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的机会,实施吸引优秀人才战略,大力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信息人才,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使科技情报事业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2、知识经济时代为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发展机遇

(1)知识经济时代的决策支持研究为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发展机会。决策支持就是帮助决策者利用知识进行辅助决策的过程,能够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在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科技情报机构既是知识汇集的宝库,又是决策支持研究机构,因此,科技情报机构应当把握住知识经济时代赋予的机遇,大力开展科技情报研究工作,特别是决策支持研究,开展国家级或地区级科技政策、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项目等决策支持研究,充分发挥科技情报机构的优势和作用,为国家或地区重大科技决策提供决策支持服务,使科技情报机构成为科技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中心或科技思想库,从而不断提高其应有的社会地位。

(2)知识经济时代为科技情报机构建设特色数字资源提供了发展机遇。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各种数字资源库的建设,这就为科技情报机构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知识经济的支柱是现代信息技术,因此,科技情报机构应当抓住知识经济时代这一重大机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展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的建设,纵向与国家、省、市科技情报机构资源共享,横向与各兄弟科技情报机构资源共享,形成覆盖全国的独具特色的数字资源库群,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整个科技情报机构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断提升科技情报机构系统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3)参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科技情报机构把握知识经济时代机遇的重要途径。知识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在知识产业中占主导的经济形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逐步深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科技基础条件日益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显示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科技基础条件已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科技界意见的基础上,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该平台的建设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科技情报机构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中大有可为,参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情报机构发展的重要机遇。

第2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从2004年开始,IBM每隔两年一次《全球CEO调研报告》,至今已历经十个。2012年《IBM全球CEO调研报告》调研的规模最大,被访问的CEO人数从2004年的456人增加到今年的1709人,范围遍及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其中大中华区有102位CEO参与了本次调研。

三大制胜之道,把握互联机遇

近些年,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应用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方式。随着物联网、传感网络将物理系统与社会系统越来越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互联经济开始渗透到工业生产、商业流通、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互联经济是指源于数字化、社会化媒体、移动化的相互融合所产生的新型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社会、组织以及经济变革的重要因素。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资深合伙人赵丽芳表示:“互联经济的兴起必将迅猛而深刻地改变商业世界的竞争态势乃至游戏规则,而对互联经济拥有清晰认知,把握互联经济特点,抓住互联经济机遇,则是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在这次调研中,全球CEO们普遍认为,互联经济形势下企业未来可持续的经济价值将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客户关系以及产品和服务创新。基于对全球和中国参与调研的CEO观点的分析总结,IBM对于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三项主要建议:

? 以价值体系激励员工。互联经济时代,企业通过社会化媒体等方式为员工协作、创造价值提供新的机会和方式,这就要求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更为开放。而在严格的管理与组织开放之间取得平衡是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调研发现,绩优企业的CEO更加倾向于组织的开放性,更愿意以鼓励协作的方式来管理组织,并通过价值体系来激励员工,而不仅仅是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需要企业建立共同的信念。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需要充分运用互联技术建立真正有价值的员工网络,并提供有效工具和途径鼓励员工进行协作创新,从而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企业未来战略的企业领导者和员工。

? 以个赢得客户。互联经济时代,客户与企业交互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了解客户、赢得客户、服务客户的模式相应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新模式的关键,在于将每一个客户当做独特的个体对待,而核心能力是在“大数据”时代获取并挖掘客户数据,形成业务洞察,并快速采取行动,从而推动企业创造价值。调研发现,绩优企业应用数据的能力比绩效不佳的企业高一倍左右。因此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于“大数据”能力的构建和增强,让数据成为企业洞察客户的关键资源。同时需要改造企业与客户交互的机制和渠道,通过移动互联技术,提供可订制化的贴身客户体验,以便对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快速响应。

? 以伙伴关系促进创新。互联经济形势下,企业将不可避免地更多地采用与外部合作伙伴协作创新的模式,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调研中IBM了解到,未来三到五年中,68%的绩优企业将为了创新而进行业务和技术整合,48%的绩优企业计划进入新的行业,37%的绩优企业预期获得新的收入来源,这些数字都远远高于业绩不佳的企业。通过合作来促进创新,需要企业从应用新的移动互联技术方面出发,改变与合作伙伴传统的协作方式。同时,在企业内部的每一层都需要培育和鼓励合作,打破协作界限,探索创新型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在跨行业领域的突破发展。

五大特征,体现中国企业发展的新诉求

本次CEO调研共面访了102位大中华区企业CEO,其中包括大陆企业CEO 67人。通过对比中国企业与全球企业的观点,能够总结出中国企业在未来发展诉求方面的五大特点:

? 在大多数领域,中国CEO与全球CEO的认识是同步的,个别领域甚至有赶超之势。例如,在通过大规模投资提升大数据洞察能力的意愿方面,中国CEO甚至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这也充分反映出中国企业在提升自身竞争实力方面的迫切性。

? 中国企业对于宏观经济保持高度关注,而对于技术因素的重视程度则不如国外企业。中国CEO们对于宏观经济的期待可以理解为目前中国经济尚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型期,但是似乎对于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存在认识不足,与国外CEO将科技因素列为互联经济下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外部因素相比,有明显差距。

? 相对比国外同行,中国CEO们在变革组织结构、治理模式、外部协作、领导团队等方面有着更强的意愿。在未来三到五年中,计划对以上领域进行变革的中国企业,按比例比全球同行要高35%,体现出中国企业蒸蒸日上的特有活力。变革的意识和能力是企业发展转型的关键,因此中国企业总体上对未来仍呈现乐观的发展态势。

? 中国企业特别关注全球化。在定义CEO的成功特性时,60%的中国CEO选择了“全球思维”,高于全球平均48%的水平。数位中国CEO都将全球化列为自己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风险。这表明中国企业正处在“走出去”的关键时期。

第3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校图书馆;知识创新

自上世纪以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各行各业,深处象牙塔的高校图书馆也不能幸免,新技术、新观念的出现,使传统图书馆从藏书结构、文献资源建设利用,到读者服务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形态、管理理念、工作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作的重心和服务的重心改变,为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图书馆管理模式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面向不同读者需求、高质量、高效率、适应多学科科研建设需要的文献资源建设的新体系。

1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运营为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为媒介,对信息的生产、加工、整理和分配,它所包含的知识,包括所有学科,以信息作为生产力的第一要。知识经济具有生产、消费、分配和就业四大特征,它是以知识的占有程度来实现资源的分配,其主要内容是创意,由知识的创新者为受众提供服务。笔者看来,在图书馆管理模式下具体表现为:对文献资源的收集、处理,加工和服务过程。

2知识经济带给高校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

2.1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需求

知识经济在图书馆管理模式下表现为以文献信息为载体,通过整理加工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信息,其加工后以一种“知识”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传统图书馆只是一种简单的文献收集和借还方式实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量的加大,使传统图书馆得以实现文献资源的巨量获得,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使读者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快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这是图书馆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员的机遇,图书馆工作者熟悉自己掌握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文献专业知识,通过必要的专业培训就能很好地掌握文献整理加工技能,信息量的加大,知识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运用者的成败,这就对图书馆文献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2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

图书馆不管在纸质文献资源还是数字资源上都面临着诸多的技术问题。如纸质文献的采购上,由于经费有限,不仅要满足本校普通读者的需要,还要兼顾教学科研,以及本馆特色馆藏资源。在数字资源上面,则面临多平台信息筛选,信息处理的问题以及信息存储,文献压缩,系统安全、文献访问及信息回馈等问题。这就对图书馆在人员构成上出了个大难题,图书馆员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图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学校学科专业知识和电脑技术、网络技术知识和信息咨询人才。

3以创新服务促进图书馆建设

3.1正确认识图书馆的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应该是以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为基础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式的新型图书馆,既然是新型复合体图书馆就必然要走传统图书馆不同的发展道路,传统图书馆的概念是以文献实物为主,而图书管理员基本上就是一种轻微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日常工作就是传统文献的借还,文献资源需要读者自己去发现,就是一种需要啥自己去找的状态。图书管理员就是一种被动式服务,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应该是以文献信息加工成知识的形式提供给读者,文献的整理加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和脑力劳动,图书馆工作者通过信息的加工形成一种新的知识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通过这种服务,不仅使学校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锻炼图书馆队伍,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品。

3.2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专业素质

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对人才层次的考验,图书馆要发展、转型,专业高效、多能的图书馆员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图书馆要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并行,以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的状况,应以培养为主。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才能真正懂得知识经济的价值,只有具有相关知识和素养的图书馆员才能以饱满的热情,对文献资源的如饥似渴,使图书馆创新能力步上一个新台阶。

3.3注重人文关怀,积极吸引人才

图书馆是一个温馨宽松的大家庭,优雅的环境应配以相对宽松的制度,只有使图书馆员在脑力劳动之余感受到图书馆内部同事之间关系和谐,领导重视,劳动成果和价值得到体现,才能产生成就感和安全感,才能吸引更多人员加入到图书馆队伍中来。

3.4加大资金投入,提倡奖励机制

知识经济就要体现出知识的产出和收益性,只有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才能更好地激励图书馆员创新的激情,在图书馆内部引进竞争机制,完善聘任制度,将岗位,贡献和奖励挂钩,以充分调动图书馆内部积极性,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综上,新时期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高素质的图书馆员队伍、完善馆员奖励制度,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必要内容,是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新时期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重要的发展方向。高校图书馆只有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主动服务教学科研,才能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服务为基础,提高图书馆队伍服务水品。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是高校教学科研向更高和更深层次服务的必然选择,也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创新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品提升做出贡献,又进一步锻炼了队伍,是一种全新的尝试,通过图书馆奖励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振了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创新意识。加强了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高黔峰.高校图书馆期刊的知识管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3)

[2]郑小玲.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4)

第4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一、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及紧迫性

目前,经济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应用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互联网极大地提高了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效率,社会经济的各个环节都在开始享用网络技术带来的好处,如电子邮件代替了传统信件、网上交易开始替代洽谈定货会等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以更加迅猛之势席卷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知识经济将占据经济的主导地位。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谁能抓住历史机遇并掌握高科技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在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否则就要落后,就难以发展。

档案作为信息社会众多信息源中最基础的部分,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档案工作面临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档案科技明显滞后,已经并正在影响着档案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加速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以信息化和全球化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这已经成为档案界的战略抉择。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构成当今社会的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变革,能够帮助个人和社会更深入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并更好地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优秀成果,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并实现其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理想。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普及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信息技术改变了档案管理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及服务方式,掌握信息技能本身已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立足当今社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以便不断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善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思维方式。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可能在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以及宣传普及性上大打折扣。而数据库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得处在不同地域的档案业务区共同使用同一套数据库系统,各个档案业务区输入或更新各自所从事工作的信息内容,不同的档案业务区之间共享相关的信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领导决策和各层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无形地突破了所有的门墙,建立起与每一个用户的联结。随着我国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档案工作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逐步向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转型。随着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应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身发展的前景非常之美妙,同时,也将对促进相关行业及其技术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数字化档案馆”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主要内容及工作任务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是我们的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目标。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和城市管理服务,以及为社会公众服务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数字化档案馆”工程将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平台,结合档案信息资源,逐步实现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已经到来的信息化时代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措施

档案信息化建设要紧紧跟随世界信息化潮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建设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共同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行“基础先行、适度超前、重点突出、试点推进”的方针,制定规划,继续推进办公自动化,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搞好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同时,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也是一项紧迫的工作。我们应按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对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加快立法。提出立法思路和框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法规体系。研究制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和吸引信息化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并着手准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只有观念创新,才能制定适应发展以知识为基础的网络化的新档案形势需要的新法规,开创档案信息化的新局面。

第5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因特网是集机,网络,数据库以及分布计算机为一体的网络综合体,它已成为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的突破点,使软件向网络发展。

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动摇了传统商业的基础,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相继问世的信息产品及服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的竞争能力。因特网的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水平,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力。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人们之间的通讯变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传递往往是一瞬间的事,企业因而能获得第一手的信息来进行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由于因特网的广泛运用,企业在因特网上建立各自的主页来推销自己,在因特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建立自己的客户关系网,及时地掌握市场的全新动向,使企业不致于被淘汰。

家们预测,21世纪将是网络化的时代。据美国市场机构国际数据公司公布的最新预测显示,全球因特网经济发展迅猛,到2001年预计将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到2003年渴望达到3万亿美元。1998年,商务所获每一美元的收入中纯利润只有7美分但到2003年,投资的汇报率可能会有提高。

因特网经济不再是一个生疏的名词,它已成为人们口中最热门的话题,它可分为三大要素,即因特网商业,因特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因特网公司的基础设施。而对于企业而言,因特网经济带来的一种机遇,一种能使企业迅速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因特网上的商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给予了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因特网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给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企业可以自己开发网络,把一幢大楼,数幢大楼连接起来,甚至异地乃至全球连接起来,在地球另一端工作的同事好象就在你隔壁的办公室里工作。银行系统和商家连网,开始无纸币交易;国际化的货物运输将减少经常的繁文缛节。因特网技术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办公不久将实行无纸化,远程化和信息化;并且近几年来,因特网上建立了网上商店,网上药房等等,世界变成道地的地球村。

纵观人类生产力发展史,每次大的技术革命的兴起总要由此引起一场空前规模的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因特网技术能够不断地改善和促进社会经济趋于优化合理状态,可促进社会产业结构,如分配结构,技术机构,结构以及科技分布体系的优化更新。以因特网为主的信息产业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先导产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二、信息产业必将产生新的革命——网络会计

经济的发展迫使会计与作出改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如何改革则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疑难。过去二十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在本世纪即将结束,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会计正处在一个大转折时期,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世纪之交,需要我们对中国坏机如何走向未来作出冷静的思考。针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时期会计工作的特点和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必须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规范,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议作出应有的贡献。

互连网络与信息时代造就了数字化的社会环境,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企业的经营方式,也给传统的会计学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通过INTRANET和INTERNET技术,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会计的时空限制,会计系统不仅实现了内部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实时跟踪,反映,处理而且通过数字的远程运输与查询,使电子联机实时报告成为可能,实现了会计信息在INTERNET上的共享。

另一方面,商务活动由人工书面有形的活动发展到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活动,也必然会给传统的会计学科提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人们希望自己使用的财会式软件在网络环境下,达到技术开放性、运营机动性、及时交互性、用户亲和性,随着音特网使用程度的不断极高,研究这些问题的迫切性将会越来越突出。

会计理论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与实物基础上的。因特网的极大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环境,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如在数字化社会中,许多公司可能只是一个虚拟公司(VIRTURAL FIRM),其主要资产是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它的外延不断变化。另外,因特网造就的是自动化,无纸化,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传统经济活动从签约,履行合同到款项结算,伴随业务过程的信息流一般均以书面形式出现,会计核算制度,审计制度等均离不开这些原始资料。因此,需要根据新的相关,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即对无纸化,数字化会计资料的存在形式及其合法性和有效性予以确认。还有,在传统商务活动中,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出现,在会计上作为存货需进行进,销,存数量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商务电子化条件下,这些产品变成了没有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的无形产品。因特王对企业传统货币结算体系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传统的支票,现金将逐步被电子货币(如信用卡、智能卡等)所替代。今后,电子货币还可能采取真正的数字形式,即作为以字节形式储存在个人电脑中的数字价值单位(DVU)而存在,这些数字货币可以通过INTERNET从一个作为付款而提供的账户上下载,也可以用信用卡从网上购买。企业所需的信息必须及时,单纯的定期的货币信息和成本信息也已很难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因而,会计期间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所有这些都对传统会计的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历史成本假设等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要求。这就是我们必须进行会计变革,去研究会计的一个新领域;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我把他称为网络会计。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会计的研究将会跟贾突出。下面介绍作者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

三、自助式系统

自助式会计系统简介

会计系统即在财会领域机信息处理环境的一体化系统。自助式系统即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自由选择系统中的任意子系统(模块)进行应用。自助式会计系统就是让每一个用户按照自己的个性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自由选择各种模块进行选择,从而达到满足用户多元化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

自助式会计系统是一个新名词。当人们只是用某一财会软件时,根本无法想象一家有两个不同数字的利润。更不知道应当以哪个数字的利润来进行分配更好。随着的,许多跨国企业使用不同的会计标准,从而产生不同数字的利润;许多新上市的股份公司提供前三年业绩的模拟财务报表,这些利润数字并非只是用于财富分配,而是用于评估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提供多元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就向进入超市一样,用户可以自由的选择不同的会计模板(如:工资核算、现金管理、销售预测等),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同时提供两种不同成本计量属性的信息多元模式,便不会出现由于统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信息难以满足可靠性和相关性双重要求的情况。用户企业通过使用自助式会计系统,不仅可以为企业所有理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而且可以明确不同利益关系人在企业中所。拥有的利益大小。

自助式会计系统的使用范围和组建化开发

会计信息技术的实质性应用为企业获取大量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会计信息提供了可能。过去在手工发式下会计人员向都不敢想的东西,今天在计算机处理方式下变得唾手可得。要发挥计算机的这种优势,就必须对会计信息及其生产会计信息的全过程进行改革。自助式会计信息系统是采用组建化结构,整个系统有三个层次、即会计数据处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决策支持组成,组件化结构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可重用性强,可以根据需要调用组件,数据只需一次导入即可共享,接口解决。

INTERNET的发展史的浏览器/服务器(B/S)这种INTERNET架构成为应用程序的主流结构,只有通过INTERNET,企业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所有采用INTERNET架构是理想之选,这种架构可以降低实施成本,也有利于向会计信息化、管理数字化过渡。所以,自助式会计系统将成为以客户为中心、开放式的、以INTERNET为基础的当代企业财会管理平台。自助式会计系统软件并不是从地层开始开发,而是在系列产品中挑选使用模块进行集成组装,对许多组件还要进行修改或二次开发,时期提供的功能能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这样也可以节省开发时间和成本。

专业咨询服务在我国是新鲜事,对推广自助式会计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扶持财会行业的发展,以确保财务软件在企业的使用,自助式会计系统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的有力武器。中小企业在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必须选用符合自身特点集成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财务软件,而自助式会计系统软件就是这样的软件。他可以在环境下做到:在线办公、分散办公、移动办公、远程传输和查询及在线,完全符合网络财务工作方式。使得会计工作变得原始数据收集分散化,信息处理与管理集中化,财会信息查询动态化、实时化,数据输入、处理、输出无纸化。

第6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特点是数字化或网络化制造

国际上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表述,有两个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专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认为,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均是通过通信技术与能源技术的结合而引发重大的经济转型。19世纪蒸汽机的使用导致了报刊、杂志、书籍等通信手段及相关产业的大量出现,提高了公众的受教育程度,使人类能够对以煤炭为能源的蒸汽机以及工厂进行系统管理和操作,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20世纪出现的电话、无线电通讯和电视等通信技术,催生了全新的信息网络,与燃油内燃机的结合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到石油经济和汽车时代。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结合,将使全球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以化石燃料及相关技术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日薄西山,无法再支撑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以新能源与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

第二个观点是麦基里在《经济学人》(2012年4月21日)杂志上发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他认为,工业革命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的革命,发生在18世纪后期英国以蒸汽机技术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机器生产取代了作坊式的手工制作,典型行业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开创了规模化生产的时代,典型案例是福特汽车的大规模流水生产线。当前正在经历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是数字化制造,新软件、新工艺、机器人和网络服务正在逐步普及,大量个性化生产、分散式就近生产将成为重要特征,大规模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将终结。

笔者认为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了生产方式的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比如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是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第三个标准即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我们用三个标准来衡量是否是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有人认为现在就判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为时尚早,甚至也有的专家认为所谓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说风能、太阳能等,不能称为革命。但是笔者认为具备前述三个标准才可称之为产业革命,而是否有大规模的应用是判定是否发生产业革命的最重要标准,技术革命肯定是早于产业革命的,先有技术革命才会有产业革命。

新能源革命引发的一系列的包括生产方式的变化在当前可能不是最为突出的,它的显著影响还要到30~40年之后。未来的20年间最突出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和生产及服务领域的融合,表现出的是工业生产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因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会使得生产方式出现个性化、分散式和就地生产,它所引发的是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孕育当中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的突出特点可概括为“一主多翼”,所谓“一主”就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和结合,出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生产,因而改变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所谓“多翼”是包括新能源、生物技术以及新材料等这样一些新的发展领域。但是现在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还是“一主”,“多翼”的主要影响尤其是新能源的影响还在其后。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最早在哪些国家、哪些产业领域内发生

第三次工业革命会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复兴以及再工业化带来一定的好处,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制造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部分地弥补其劳动力成本高的比较劣势。信息技术、网络技术、ICT技术向制造以及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会带来很强的系统效应和协同效应,会使资源的配置方式得到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的竞争力,所以它的影响并不是聚焦在某些产业上。当然有些产业会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加速发展,如ICT行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新的需求,如对网络基础设施的可达性、互通性和网速、带宽都会有新的要求。同时对于装备业而言,智能装备像工业机器人甚至是正在处于发展初期的3D打印产业,都会有一些新的发展机遇。所以总体上而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所有行业、产业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对支撑第三次革命的关键技术、产品和设备及服务会有新的需求。

当前出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端倪,但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其认识也是一个动态深化的过程。但由于其蕴含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将有可能对不同国家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应给以高度重视和动态跟踪。

目前,还很难对已产生的影响做出准确分析。欧盟于2009年12月了《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包容增长战略》,提出了三大战略重点,即以知识和创新为基础的智慧增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强化竞争力为内容的可持续增长,以提高就业率和消除贫困为目标的包容性增长,确立了信息技术、节能减排、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优先发展领域。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欧洲需要第三次工业革命。

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势头更加明显,有可能是趋势性的,但当前造成美国制造业出现复苏苗头的主要原因还是与中国等新型经济体成本差距相对缩小、低价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低成本物流等因素。如果再叠加上数字化制造、新兴产业等技术因素,将加速美国的再工业化进程。

目前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在学术层面,包括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以及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的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长篇特别报告,学术层面的热烈讨论同时引起了工业和产业界积极的反响。第二个层面是政府层面,欧盟已经明确说他们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德国经济部认为即将迎来不是第三次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他们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是电气化,第三次是IT,第四次是CPS(互联网与物理系统的结合)。笔者认为,在政府层面,迎接或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比较快的是德国。美国在政府层面没有接受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法,但在一些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上体现了这样一些特点,如美国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复兴战略,还有包括美国的国家复兴战略等也都基本上沿着这个方向。

三、如何将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使生产方式从大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生产和分散式就地生产,这种转变可以使曾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重新回到发达国家。因此,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近期挑战大于机遇。

在我国竞争优势亟待转换升级的关键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因素将加大调整的压力和难度,数字化制造将使劳动力成本影响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性下降。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速度已明显快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研究表明,2010年我国考虑劳动生产率差异并修正后的劳动力成本约为美国的30%,未来几年我国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缩小,2015年我国修正后的劳动力成本将是美国的45%,数字化制造的影响有可能加速削弱我国的既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数字化制造并不是简单地机器替代劳动,数字制造技术、知识产权、设计、软件、品牌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程度提高。这些非物质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些方面恰恰是我国的短板。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有差异。数字化制造的优势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和提供个性化产品,因此对那些贴近市场最终需求的产业影响较大,而我国许多产业是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生产最终消费品,受影响的范围和深度要大于其他国家。此外,发达国家与我国在新能源、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不可能像传统产业一样出现新一轮的大规模跨国间产业转移,面临的贸易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将更加多发。

第三次工业革命当地化、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将对我国依赖大规模出口的产业体系形成挑战。数字化制造将使得某些行业(特别是生产生活资料的行业)规模经济变得不明显,个性化定制、分散生产成为新特点。为更贴近市场,更快响应市场需求,企业会更多选择在消费地进行本地化制造。从而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和全球生产体系产生重大影响,产业分工体系有可能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延续产业链分工,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零部件等生产资料领域;另一个方向是靠近市场需求的就地生产,主要集中在个性化需求突出的生活资料领域。后一种趋势将使全球化呈现新的发展方向,对地区产业格局逐步产生深刻影响。就外商直接投资而言,一方面,外资企业将更加看中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更加贴近消费需求,会加大在我国设立研发、设计等机构的力度。另一方面,部分外资企业考虑贴近消费者、规避市场风险、享受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政策以及我国成本上升等因素,会将已在我国的部分外资回流到发达国家。此外,也促使国内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并且更多地采取在国外投资设立生产企业的方式。

第7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 电子商务 交易方式

作者简介:鞠荣荣、聂树才,西南政法大学2009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引起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网络技术在社会经济诸领域中的应用势不可挡,对传统产业和经济产生着巨大冲击。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是网络时代的标志产物,它实现了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活动的电子化,大大提高了效率,带动了经济的新一轮增长。网络时代下商法的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一、网络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般而言,传统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并不能跨越物理时空。而在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改变,生产和生活越来越多的得以在网络空间进行。网络在信息生成、处理和传递方面的巨大功能,使其在社会上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豍。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正进一步冲击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作为网络时代的市场交易方式,电子商务具有区别于传统交易方式的新特点:

(一)交易主体的虚拟化

与传统的民商事活动相比,电子商务的主体具有明显的虚拟化特征。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商务行为,而是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在这个虚拟空间里,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交易行为及部分交易商品的物理形态以数字形态存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通过数字和虚拟的技术表示的多媒体数据信息豎。

(二)交易对象范围扩大化

与传统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交易范围更大。传统贸易对象基本上是有形货物,而不涉及无形信息产品。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本身成为交易对象,电子技术使没有任何载体的信息交易成为可能,例如,有专门网站做电子版书籍、软件、电影等收费下载生意,消费者支付一定费用后,可以下载这些信息产品。

(三)交易环境的开放性和国际性

在网络空间中,地理上的国界已经消失,主体的行为其效应本身而言就是全球性的。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当事人可以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电子商务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交流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电子数据的即时交换完成交易行为,每个参与交易的实体也因此扩张了自己的无形版图。

(四)交易手段的电子化

一般而言,传统的民商事活动中,我们大多用纸张传递信息,从而缔结合同进行交易。在网络时代,由纸张传递信息的社会基础已经发生动摇,大量的信息传递不是通过纸张,而是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电子合同代替了传统的书面合同,电子支付取代了传统的现金、票证、信函等支付工具,从要约、承诺的作出,到合同的履行方式,都面目一新,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交易成本。

二、网络环境下商法的需求与缺失

对法的适用是以法的存在和可实用性为前提的,而法总是一定社会生活条件的反映,当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发生新的变化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人类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将逐步成熟并臻于完善,将逐步取代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的商业活动,而这些新的社会现实在传统的法律规范中找不到恰当的反映,甚至完全无迹可寻。

(一)网络时代经济运行的法律需求

现代商法的市场交易,就是智力经营。网络的建立与电子商务的开展是以数字化知识、数字化信息为主导资源,通过这些数字资源的交换完成交易,实现增值。信息网络的海量数据流、高度流动性、非物质性三大特点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社会领域正在形成,同时产生了诸多新的社会关系,原有的传统法律面对高科技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关系已经显的力不从心。为确保交易的安全、高效,电子商务的基本法律需求至少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豏:

1.规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以及市场准入的各项条件。网络社会的虚拟特征,使电子商务中交易者的身份、交易场所、交易权限、交易流程均呈现数字化、虚拟化状态,这为建立在物化形态上的法律上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对买卖双方及人的资格进行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审查制和注册制等审定方法。其次,应当对参与交易的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所应履行的义务明确规定,并使之成为交易主体的自觉行为。最后,电子商务市场建立的方法与建立电子商务市场的资格、程序等也应涉及到豐。

2.电子商务中交易行为和各项文件的法律效力和规范。这部分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问题、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商业秘密及知识产权问题、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等方面。电子商务中,这些行为往往由计算机完成,文件也由计算机生成。其应当具有的法律效力发生时间及其确认,包括其事后作为证据的可信度、合法性等需要由法律予以规范。

3.电子商务运行模式及edi推广法律规范。电子商务运行模式是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问题,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总体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涉及到买卖双方交易者、银行、电信、认证中心等,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纠纷,从而影响交易过程的继续进行,并会困扰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因此,对电子商务的具体的运行模式应当有明确具体的法律来进行规范,包括网上交易的规程、行为规范等。而edi电子数据交换这种新的通信工具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文书工作,其应用与推广需要一个统一的法律予以规范。

4.网络侵权的法律规范。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及互联网,这种连通不仅是单向或者双向的,而是呈多方向的网状结构,其管理也主要是依赖于网络服务商,这使得网络社会呈现一种无政府状态,导致无序及结构混乱,容易出现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侵权问题以及网络广告的真实性问题。这需要对网络上出现的侵权行为的类型及规制有一系列成熟稳定的法律规范。

(二)网络环境下法律规范的僵化与缺失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法律在网络环境下对商事主体权益的司法保护问题上遭遇到了极大的困惑。网络社会关系的快速变化在客观上要求法律规则本身迅速更新,这是传统法律所难以达到的。因此,造成了网络环境下法律的僵化与缺失:

1.网络环境下传统法律适用困难。网络民商关系是网络环境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人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利用互联网,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降低交易成本与提高交易效率,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关于网络环境下合法民商事权益的司法保护问题豑。由于我国网络立法很少,一些基础性的专门立法一直没有出台,而在网络空间中,传统的管辖边界不再适用,这些给网络民商事案件的司法实践造成法律适用上的极大困难。

2.电子商务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概念、新形式,加大了交易的风险,冲击着现有的法律体系。电子商务大量通过电子合同、电子支付等新型交易方式完成,订立合同的当事人都是在虚拟市场上运作,其信用依靠密码的辨认或认证机构的认证,并且签订电子合同的数据电文具有易消失性和易受侵害性。这些风险都是传统方式不曾遭遇的,如不慎加防范,将会使电子支付的功能丧失殆尽,电子交易市场秩序将会发生严重混乱。

三、网络时代商法的完善与发展

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商品交换方式,预示着社会已步入新经济发展时代。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法律法规的完善,但是还远远不够。商法作为一国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前,其现代化是迫在眉睫、不可避免的。在网络时代,商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在观念、制度上创新,以体现和推动知识化、信息化及高效性的时代特征豒。  网络时代,商法的发展与完善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破传统交易方式的范围,扩大资本的范畴,从而确保电子商务受到商法的调整,使其有法可依。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带来通信革命,而且也给商业运作、政府运作和整个社会运作带来冲击和挑战。但是,这种挑战不是抛弃所有现行法律规则,而是在旧规则的基础上发展出适应新环境的规则。电子商务仅仅是手段和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需要对传统规则加以调整或者修改,需要确立一些新规则,使因手段改变而引起的变化融入现行的法律体制中,在良好的法律环境下运行。

第二,商法以商主体规范和商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效率和安全为其基本价值。明确新型商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其权利义务,以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避免交易陷入无序状态,减少纠纷的产生。将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的主体、虚拟的财产、虚拟的市场,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品、货币和权利义务。其次,还应完善具体的法律制度,例如加快订立电子签章法等法律规范,解决电子商务的根本性法律问题,即电子签章、电子合同、电子交易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问题等。

第三,强化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使具体规定与企业的实际状况密切结合,把握共性与个性,针对产业发展的具体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同时,协调管理、技术、法律、商业惯例的关系,认可商业惯例在交易中的作用,使商业惯例成为法律的重要补充,为电子商务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

第8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据悉,此次大会为期4天,展会规模超3万平方米,内外参展厂商758家。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河北、浙江等50个国内省市团组,以及东软、华为、小米、华信、文思海辉等国内龙头企业参展参会。来自美国、印度、德国、俄罗斯、以色列、巴基斯坦等44个国家和地区150家企业参展参会,包括SAP、埃森哲、松下、IBM 、思科等25家世界500强企业。

大会同期举行会议活动57项,举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数据经济、移动互联网、IT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产教融合、跨境电商等领域的10大精品论坛,举行技术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会议30 余场,商务交流及赛事活动10余项。海外客商3000余人,高端演讲嘉宾近千位,专业会议及行业用户代表超过1.5万人,参观观众3万余人。据初步统计,展会现场参展参会厂商达成意向成交项目3400余项,较上届增长了54%。

精彩嘉宾观点集锦

在当天的高峰论坛暨2017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峰论坛上,共有14位政府代表及国内外产业领军人物进行了主题演讲。其中,包括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米格尔・尼科莱利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贝尔・各泽维奇・阿甘别吉扬; 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副总裁甘萨伯瓦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高文等。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纵论行业发展大势,并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展望,全方位解读了智能产业的技术趋势以及生态构建的产业愿景。

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许涛指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我国转型升级重要驱动力,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经济制高点,我国将顺应数字经济的趋势,用软件提升数字化促进能力。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法国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米格尔 ・尼科莱利斯 用他研究的实际案例告诉人们:脑机接口改变人与机器交流方式,人们只需要通过思考和想象,就可以控制电脑,就可以使用机械和设备,使用最新最具有竞争性的技术和工具,来实现大脑的活动,并可以很迅速、有效率地链接到相关的机械设备。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贝尔・格泽维奇・阿甘别吉扬 在演讲中指出,俄罗斯非常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特别关注数字医疗、物联网、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应用,计划到2025年把居民数超过250人的居住点都接入光纤骨干网,97%的家庭可通过宽带上网。到2020年,所有国家机关要完成数字化管理转变,政府文件都将保存到云端,政府机关服务电子化达到80%。2019年计划大力发展5G通讯网。

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副总裁甘萨伯瓦尔表达了中印产业合作的美好愿望,并指出, 新的资源是数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石油、煤炭等,全球90%的数据是在过去两年产生的,未来10年全世界的数据量将不断增加。人们需要具备各种技能才能在新的生态系统下创造价值,人们在经营业务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高文 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数字视网膜系统。城市大脑在智慧城市中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在数据分析平台和人工智能系统基础上,构架数字视网膜系统,是搭建智慧城市大脑的另外一项重要功能。将一个摄像头既管编码又管特征编码,做存储用同时也能做识别用,对城市大脑前端视觉或者是视网膜提供最完整的支持。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李杰作为工业 4.0的资深专家,深刻剖析了 “制造+智能”将是中国制造未来发展的方向,质量、效率和生产力则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竞争。对于制造,第一是自己造,第二是机器造,第三是智能造,第四是传承。如果中国制造要变成制造强国,制造工艺就需要传承下去。对于智能制造的趋势。李杰教授认为,传感器的应用会越来越多;云技术应用会加大;在社交平台上,依赖社交感知生活;内容生产变得重要;数据分享可以有新的空间;定制化服务将越来越细分。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也预测了数字社会的生存方式,在数字社会,企业价值的构造模式发生了变化。过去判断企业的价值看营业额和利润,而今天看的是连接,更多的连接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今天越来越多创新的行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变革,全是和互联、软件、计算联结在一起的。数字社会的未来发展已经产生了根本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正是驱动产业发展的基础。

权威报告数字

中国软交会已经成为政府、行业机构、重点企业产业报告、研究成果、政策趋势的产业信息平台,每年都有多项产业信息报告同期,很多知名企业也会选择利用这个平台对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进行首发,与合作伙伴进行项目签约。

第9篇:数字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范文

现代的标志设计与过去相比已经日趋成熟,冲破了传统的束缚,更大胆,更具有创造性,更能赢得社会的目光。传统的平面二维标志已经满足不了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标志开始向多维立体空间发展。现代标志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传统意义上的标志开始有了新的突破,走向新的时代。现代标志设计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在结构方面,无论在构成关系上还是色彩应用方面也都采用了新的手法和表现形式,在标志内涵方面更加注重企业文化,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得标志的表达层面更加丰富。由于标志的出现,统一了品牌的形象,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名片、信纸、信封也从而得到了统一化的处理,品牌形象因标志的规范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们可以通过一个品牌的标志形象所传达的信息来识别和购买物品,标志是一个品牌形象的特殊身份证明,很难想象如果肯德基没有了独特的商标,彪马没有了豹子,人们还会记得它们是什么商品吗?一个成功的标志,能作为企业竞争的筹码,会无形地在人们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痕迹。因此,标志经常被作为品牌的形象出现。中国自有作坊店铺,就伴有招牌幌子等标志。在唐代制造的纸张已有暗纹标志。到宋代,商标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济南的刘家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他们采用兔子的形象作为自己家族产业的代表形象,可爱的兔子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里,当人们看到兔子形态时很容易想到刘家针,当提及刘家针的时候脑海中也会联想到兔子标志。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也由于人类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标志不再像过去那样用简单图案贴在商品上,观念性成为了标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在发挥自己本身功能性的基础上还要具有产品的属性、产业精神,以及要考虑到系列性和后期的延展性。有意义的、情感流动的标志才是当今社会的需求。

二、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的信息社会,未来的社会是要不断走向科技化、信息化,我们只有改变自己适应未来,在未来的标志设计中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也要看到挑战。未来的标志设计不会固守传统,经济全球化已经不是一句空谈,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认知水平,未来的标志设计必须与科技紧密相连,融入更加先进的技术,这样的标志才是符合市场经济的优秀标志,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当代中国传统的平面标志已经有了日趋多维立体化的倾向,科技迅猛发展,设计师对于新型材质质感的追求不断提高,在当代科技的辅助下,曾经只在脑海中幻想的蓝图现在正在一一实现。这是一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创造性的思维与科技碰撞出耀眼的艺术火花,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现代标志产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经济全球化、地球村、数字化,等等,一系列的新名词一瞬间成了新潮流。作为设计师我们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同时被人类文化精神所指引着,现代标志带着独特的气质而来,科技性、创造性、数字化、环保性,面对人类生存空间缩小的威胁,它的选择更加合理实用,有说服力,更加适应当代的社会潮流。现代标志的发展趋势:一是数字媒体的应用。

20世纪以来,数字化媒体的广泛应用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视觉传达设计也随着数字媒体的出现而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电脑的出现,网络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现代标志设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成千上万的数字多媒体信息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现代标志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在无数的网页、大量的网络信息中如何才能使得我们要宣传的产品更加受人关注、引人注意呢?这就需要一个优秀成功的标志。优秀的标志可以让阅读者过目不忘,对产品产生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数字多媒体信息挑战传统标志设计,同时也丰富了当代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的视觉观念引导着新的视觉传达方式,就是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艺术设计变为一种能够自如地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二是多维立体的广泛应用。对比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的形态可以从多个角度体现主体,而不是单一的两面,表现更加丰富。

三维效果要求不仅具有正面,而且具有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反面等多方位的观念意识,全面而详细的考虑方式,这样的手法提高了物体的表现力,应用在现代标志中使得我们的标志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三是材质肌理的应用、光泽感的应用。各种材质的效果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仿佛就近在眼前,让我们有如伸手便可触碰到的视觉体验。这就是光线的处理和材质的叠加原理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在三维空间,我们更加注重处理投影、暗面、亮面、反光,并且重新组织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标志设计看似复杂,但原理却很简单。最关键的是设计者把握了光的原理,运用绘画技巧处理点线面和投影与虚实关系。利用渐变、透明度等方法达到视觉美感。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