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实务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现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实务的发展跟不上会计理论
《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会计从业工作人员都希望会计准则的制定能够帮助会计指导实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越来越多的会计学者开始加入到会计理论的研讨当中,促使会计理论的研究迅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多数的会计理论研究仍然不能够适应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会计行业的专业学者并没有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使其理论的确立缺少一定的依据以及对于会计实务工作前景的考虑,与会计实务活动的发展不相符合,会计理论发展进度超过了会计活动能够实现的进度,使得研究的理论逐渐忽略了客观事实,不能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除此之外,我国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着重于对于当下热点问题的研究,不重视对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操作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研究、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会计监督工作等相对较为基本问题的研究,进而使得会计理论的发展远远超过会计实务。
(二)会计实务工作的管理较为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逐渐将西方经济的会计理论以及会计方法逐渐引入到我国的会计应用中,即使会计理论的研究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及发展,但是有关于会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仍然与国际会计的发展稍逊一筹,并且出现了我国会计实务的工作程序较为混乱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的会计实务的工作受到《会计法》的有效保护,并且直接经过《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有效的执行,即使在会计的发展基础上能够将各个层次进行统一,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但是就实际情况看来,我国的《会计法》对于会计法规的管理仍然缺少一定的保证,特别是严重缺少对于会计准则以及会计行业制度、会计行业地位、会计行业做的综合性评估,进而使得会计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制度的发展严重脱节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介于我国各个企业类型较为繁多,规模的大小不一致,使其在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中常常会存在一些较为特殊的状况出现,一旦企业遇到相对较为特殊的情况,没有按照可靠的依据进行执行,就会对于会计实务的处理上存在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缺少一定的准确性。新会计制度的推行要确保在共同的管理原则下对于会计实务的处理可以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佳方案进行,例如会计实务提取折旧的处理方法有:平局年限法、工作量法等;成本计算机坏账处理的方法也有很多的备选方案,针对不同的会计政策的选用能够对企业的当期损益造成直接性的影响,由于对会计实务处理的备选方案规定不明确,在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为一些较大型的企业调整利润提供了有效的“合法方案”,进而明显性违背了一致性的原则。
(三)会计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需要提升
企业的有效运转以及发展与财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往来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会计相关人员的工作素养以及道德素养与会计实务的操作结果有着直接性的关联。立足于现阶段的会计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的增强,对于中级会计以及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紧缺,较为层级的会计从业人员较多,据相关的有效性数据分析,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约七百万人以上,大专以上的学历占25%左右,会计师以上的专业资格人员相对较为稀少,仅仅占据10%,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是现阶段会计信息不都准确的根本性原因。所以,各个行业要提高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的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会计知识的培训课程,使得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渐提升,符合现阶段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优化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的研究
(一)强化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一致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理论逐渐开始多样化发展,但是缺少专业性的统一管理,一些会计理论甚至自相矛盾,如果不加以制止,就会严重导致会计实务的活动缺少一定的制约性。所以,想要致力于将会计理论的工作逐渐与会计实务工作相一致,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对于会计实务具有一定的价值,就必须要强化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存在的矛盾观点进行相应的证实。与此同时,会计理论工作的研究应该立足于我国当前的国情来进行,要摒弃错误理论研究,保存真实会计信息,杜绝虚假信息,使得其在实践中得出相应的理论,进而确保会计理论工作的研究以及会计实务的顺利进行。
(二)保证以客观的角度进行研究会计理论
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要确保以客观的态度进行,以准确的准则规定会计实务工作的顺利进行,要严禁不正确浮夸式风气。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专业人员要进一步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实践经验,严禁将焦躁的工作风气带到会计工作中,并且逐渐形成创新型的理论,因此,会计理论的研究一定要适应于目前会计实务的发展现状,杜绝凭空想象。除此之外,会计工作学者在进行会计理论的实际研究时,可以有效地借鉴之前研究出来的会计成果,逐渐创新其理论研究并加以完善。使得会计理论能够更好的发展。
(三)强化对于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增强会计人员的素养
现阶段,一些国内企业的管理制度相对较不完善,主要原因在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相对不高,使得会计账目经常出现混乱,对于数据的计算也不够准确,手续办理相对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最后致使会计账目记载的不清楚,不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活动动态。因此,要强化对于会计工作的有效性监督,进一步解决会计信息中不准确的问题。企业内部要积极改进会计人员的管理问题,进一步做好培训会计在职人员的工作,不单单要确保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过硬,并且要培养会计人员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的能力。
三、结语
会计理论的研究一定要当前符合国情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会计理论对于我国会计实务的有效指导,强化会计监督工作的落实,推动会计理论工作与会计实务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日照安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冠华.浅析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J].商,2015(17):141.
[2]曹妍.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状况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6):246.
关键词:会计实务;电子商务;转变
一、引言
电子商务的出现,带来了经营战略、组织管理及文化冲突等方面的变化。电子商务不仅是一种技术变革,还促进了通过技术的辅导、引导、支持来实现的前所未有的频繁的商务经济往来,使商务活动本身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电子商务造就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社会经济环境,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也改变了传统会计运作的环境。由于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使得会计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行会计模式正面临挑战,国内外尚未建立起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型会计模式,传统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均表现出其不适应性,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会计的发展,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电子商务概述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其特点 国际商会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是: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获得数据(共享数据库、电子公告牌)以及自动捕获数据(条形码)等。电子商务涵盖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提品和服务细节、产品使用技术指南、回答顾客意见)、销售、电子支付(使用电子资金转账、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运输(包括商品的发送管理和运输跟踪,以及可以电子化传送的产品的实际发送)、组建虚拟企业(组建一个物理上不存在的企业,集中一批独立的中小公司的权限,提供比任何单独公司多得多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和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的商业方法等。电子商务具有以下特征:书写方式电子化,信息传递数据化,支付手段现代化;存货实现了“零库存”,产品销售率提高,企业间的交易费用降低;经营规模与方式更加灵活;安全风险性。
(二)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 根据电子商务应用的商务群体性质,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Business),是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利用电子商务连接供销双方,使合作更加紧密。企业之间的交易和商业合作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内容。企业目前面临的激烈竞争也需要运用电子商务整合业务流程,改进供应链管理,进而建立和改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Customer),这类电子商务主要借助Internet开展在线销售,它并不要求双方使用统一标准的单据传输,用信用卡便可以实现在线销售和支付。因此开展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障碍最少,潜力巨大。就目前发展来看这类电子商务将快速发展,也是推动其它几类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动力;三是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Admin-istration),指的是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目前这种方式仍处于初期试验阶段,但发展会很快,因为政府不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树立政府形象,产生示范作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还可以通过这类电子商务实施对企业的行政事务管理。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特征
(一)会计处理的实时性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内部业务与外部协作的一体化,并提高了会计工作与业务处理的协同性。原始业务数据在企业业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可迅速传递和共享,真正实现“数出一门,数据共享”的原则。电子商务的电子单据、电子结算的自动化处理可使各种业务数据实现在线输入;通过会计处理软件对业务数据自动实时处理,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为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生成后即时存放于企业的信息数据库,或在企业网站上,供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用户访问。会计信息的实时输入、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二)会计方法的多样性在电子商务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由于网络会计软件的强大核算功能,使得会计核算方法能同时并用,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信息的要求。如可设置各种类型的财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还可以提供原始数据及各种计算、分析模型,信息用户可以在线访问企业数据库,将取得的原始信息用于自己的决策模型。企业也可以提供各种报表、分析结果等最终信息。
(三)提供信息的全面性会计信息的计算机处理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处理能力。会计部门可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信息,以全面满足电子商务时代信息用户的各种需求。如既提供财务信息,也提供非财务信息;既提供企业内部信息,也可提供整个供应链及社会部门的信息;既提供历史信息,也可提供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既提供绝对指标信息,也提供相对指标或其他分析性信息;既反映实物资产的信息,更注重反映非实物资产的价值;企业可以定期如按月、季、年提供信息;企业既可以直接向用户传递信息,用户也可以经过授权在线访问企业数据库,主动获取信息;企业既可以提供数字化信息,也可以提供图像化信息与语音化信息。
(四)会计功能的扩展性会计处理的自动化减少了传统会计簿记等基础会计事务,会计的功能由核算延伸至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监督审核和管理决策。会计部门在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吸取新知识。会计人员掌握会计技能外,还要具备计算机、电子商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知识。
四、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分析
(一)电子商务对会计记录的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会计记录实现了电子化,但并未完全取代纸质介质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企业的采购销售等一系列的交易事项实现了网络化和无纸化,这必将对会计记录产生深远影响。电子商务环境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方式,因此也必然对会计记录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首先,会计凭证的电子化。如电子商务的购销过程可以看出,无纸贸易使原来纸质的会计凭证的数据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打破了传统会计模式,传统会计通过一笔经济业务的不同原始凭证进行比较核对,通过签字者的笔迹确定真实性,通过多联复写互相牵制。而电子商务所造成的无纸化记录可以使对电子数据的非法改动毫无痕迹,这为如何确保电子数据的真实有效提出了新问题。其次是对账簿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经济业务发生后原始数据被直接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己设定的程序自动进行处理,生成会计报告,使账簿的概念逐渐淡化。最后,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审计机构等)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搜索企业会计信息,而不必到企业的会计部门获得会计信息。
(二)电子商务对会计报告的影响财务报告是企业定期编制的,向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的主要途径。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和附注,传统财务报告主要以历史成本提供货币性信息。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会计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希望得到更加及时、准确和丰富的信息,而传统模式下的财务报告则在这种要求下显得力不从心。从内容上看,传统的会计报表模式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无法满足来自于各方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要求;从时间上看,定期报送的财务报告影响了报告的时效性,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及时的决策;从形式上看,传统固定的报告形式对于不同需要的信息使用者来说缺乏相关性和可靠性等等。传统财务报告的这些缺陷由于过去受到技术和成本等原因的限制而无法得到改善,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这些障碍正逐渐消失,利用互联网编制能够更好的满足使用者要求的财务报告已成为大势所趋。未来财务报告应是以事项法为基础的,通过互联网传输的,并能以更加直观、形象的形式,提供内容更加丰富的、即时的财务信息。
(三)电子商务对支付方式的影响传统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现金、票据和信用卡。电子商务环境下,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求更为方便、快捷而又安全的资金流转方式。在传统的支付方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要的情况下,电子支付应运而生。所谓电子支付,是指电子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使用安全电子手段通过网络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网上拍卖、网上投资、甚至是网上缴费,企业的网上采购、网上销售,政府部门的网上收税等都需要电子支付的帮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支付方式正在逐渐的取代传统支付方式。电子支付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电子信用卡、电子支票和电子货币。电子支付方式的这种购物过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易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购物方式,是一种很有效的而且安全可靠的电子购物过程。目前,由于技术、法律上等多方面的限制,这种支付方式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支付代表了未来的支付方向,企业应逐渐接受并应用这一新的支付方式,适时的调整会计系统,以实现传统支付向电子支付的顺利过渡。
(四)电子商务对会计信息安全的影响 网络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讨论的焦点。由于电子商务是以开放的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系统也必然建立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受到来自网络的各种风险的影响,因此受到最多关注的是开放的网络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产生的影响,如如何从源头上保证原始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遭到攻击或人为篡改;如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正确运行,防止来自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程序的破坏;如何保证数据存储的安全性,防止外部攻击者和内部破坏者盗取数据等。类似的诸多风险为如何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提出了新问题。保证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的安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如先进的技术保障、完善的法律保障、企业内部控制及外部监督的保障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先进的技术保障。
五、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实务转变的应对策略
(一)营造电子商务会计发展的社会环境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与传统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冲突,在我国推行电子商务最大障碍不是技术而是观念。目前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化意识薄弱,有的企业愿意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等项目上而不愿将资金投放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上,而缺少基础信息建设,电子商务是无法开展的。推行电子商务比较成功的国家的共同经验表明: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电子商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宣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推动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应用;通过示范工程让企业真正了解电子商务,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管理和运行机制,为电子商务模式财务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现电子商务不仅需要良好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法律保护。我国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立法较早,从1986年的开始,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有关电子商务的相应法规,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励竞争,防止垄断,以逐步形成有法律许可、法律保障、法律约束的电子商务环境。
(二)完善电子商务会计系统的安全电子商务会计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由于网络上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获得其他计算机的信息资源,所以企业在网上进行贸易时也易处于风险之中,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由于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与会计人员的失误操作频繁发生以及黑客袭击电子商务网站,篡改、破坏会计数据乃至整个系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广大经营者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其中黑客袭击电子商务网站造成后果最为严重,其可能破坏财务数据,使整个会计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而且尤其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被入侵者非法窃取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其次,网络会计所依托的Internet、Intranet体系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是以广播的形式进行传播,有利于搭截侦听、口令试探和窃取、身份假冒,这在技术上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再次,电子商务涉及到许多电子单据、电子货币等,也是容易受到不法攻击的地方。对于企业内部使用者来讲,如果使用权限划分不当、内部控制不严,也容易造成信息滥用和向外流失。另外,推行网络会计后,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几乎完全依赖于网络系统,如果企业对网络的管理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瘫痪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网络会计系统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侵害,使得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企业应建立科学严格的电子商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从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网络会计系统的安全运行。建立安全管理体制的重点是存取控制,即将计算机用户对信息的读写或修改控制在一定级别范围之内,其基本途径是身份认证、权限和记录日志。同时对会计系统的各个层次采取安全措施,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体系。
摘 要:新常态经济模式下,企业所处的环境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过程中,需要价值的持续创造,这就需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以价值创造为依据,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与企业价值链的结合,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文中对价值创视角造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条件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管理会计实务应用实施路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价值创造;管理会计;EVA平衡计分卡
管理会计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传统管理会计是按照财务会计思路设计的,虽然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为企业提供服务并提供价值信息,但其并不是从企业价值管理角度要求设计的。就我国目实务中管理会计应用而言基本都是根据传统财务核算的思路设置企业管理会计的管理模式。
管理会计运用的好坏归根结底需要企业积极运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提升管理水平,为股东创造价值,价值的创造必须依据企业以价值为核的管理,即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体制。在目前实务中应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有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数据分析、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战略制定、投资项目绩效考核与评价、运营管理等,管理会计的应用实际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基础保障。
一、目前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管理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人才缺乏,领导不重视
我国目前实务以财务会计人员为主,管理会计人员为辅,企业管理层不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特别是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信息系统无法及时有效的支持信息和整合。因此以股东财富为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受到限制。
2.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管理会计工具和方法应用不全面
目前实务中对会计工具的应用主要有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盈利性分析、高管激励管理、企业绩效评价、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
以成本管理为例,企业采用最多的是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目标成本管理和标准成本管理,但是对于企业管理流程优化节约成本、战略成本规划管理、生产作业增值管理等应用的不足或很少。大多数企业将成本信息应用于编制和控制预算,但是对业绩进行评价、利润规划和定价决策等应用的较少。
3.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管理会计应用受到企业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
企业外部的经济因素对企业管理会计应用主要是经济增长水平稳定性,如果经济增长水平不稳定,则对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有差较大的负面影响。内部的技术因素也能够对管理会计应用产生重大影响,比如企业的大数据的使用和分析不当、管理人员素质低下、财务人员的水平不高等因素都会对管理会计应用产生重大影响。
二、价值创造视角造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条件
1.提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会计理念文化
必须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作用的思想意识,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对管理会计的应用起到核心作用,如管理层能够意识到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价值,那么管理会计人员就会在公司中居有较高的地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也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公司的价值。
2.加强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
首先、应加强管理会计工具在成本信息方面的使用,比如预算编制与控制、业绩评价、定价决策、存货管理、生产决策与控制、资本预算、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选择竞争战略等。其次、预算与日常管理渗透。预算是将战略和计划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和协调的作用,这些都是预算管理发挥价值创造的重要机理。预算与日常的经营管理相互渗透,可以使用各部门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一致,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的总目标即价值最大化。最后,注重企业的盈利性分析、企业整体经营绩效的评价,盈利性分析主要是包括产品盈利性分析、客户盈利性分析、渠道盈利性分析。比如进行客户和渠道盈利性分析可以关注客户和渠道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整体经营绩效的评价可以采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方法进行,实务中两种指标结合起来发挥的作用比仅采用单一的指标方法更有效。
3.重视环境因素的变化
对于外部环境因素不管是积级的还是消积因素,在企业实施管理会计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重视这些因素可以使企业重新思考和构建战略方案,创建新的商业模式等,这些都是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提供决策支持。对于内部技术因素企业应时刻关注改革、培养管理会计人员的大数据挖掘能力和技术分析能力,让有效的数据管理、储存和使用能够提供科学决策,成为企业的核心竟争优势,让管理会计创造更多价值。
三、价值创造视角下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投资人进行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获得收益,这就要求企业运用投资人的投资创造投资收益。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目的帮助实现价值最大化,进而实现投资人追求投资收益。全面应用管理会计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使用管理会计工具为企业战略制定、投融资安排以及公司治理等提供信息。指导企业决策层制定适合企业的经营模式,并做出生产经营决策,同时安排最佳的资本结构、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设计最有效的管理激励方案,以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1.构建以价值创造为理念的管理会计体系
首先,应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应用管理会计的整体目标,制定适合本企业并且是最优的管理会计发展方案,在适合公司发展速度的前提下,为公司创造价值提供管理信息;其次,做好现金预算,应树立“现金为王”理念,公司股票价格变动与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密切相关,公司价值实际上就是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
2.实施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管理会计工具应用
首先,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确定成本节约方案、提高企业资本周转率、提高企业资本的使用效率,进而使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其次,采用EVA的对企业的经济项目进行评价,并对相关的投资项目以EVA为指标进行价值创造排队,对于低EVA的项目根据管理会计技术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EVA,于高EVA的项目仍然需要根据管理会计技术进行分析,找出优势创造更高的价值。同时还应分析不同生产部门、不同的生产线的价值创造情况有针对性的管理企业资产,对于通过EVA评价的资产,仍然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应定议为不良资产,从而出售并购入其它具有良好收益的成长性资产。最后,通过管理会计信息适当调整公司的财务战略、改善公司的财务杠杆同时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从而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
3.实施以价值创造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业绩考核制度
企业在实施管理会计业绩考核和评价时可以采用EVA平衡计分卡的方式,根据公司未来战略的需求、各业务的关键价值驱动因素,并将价值创造的责任落实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EVA平衡计分卡应用主要功能是促进公司整体与各个核心业务单元的战略实施及战略推进,同时可以衡量不同管理层的经营业绩。为了使用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基于价值创造视角的管理会计应用业绩考核制度,可以有效的支持企业战略创造绩效,有助于达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总之,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对内部价值链条的优化,并使之趋于协调。横向价值链能够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消除成本过高的因素,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实现更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更高的价值。纵向价值链的概念增加了管理会计人员的视野,将企业与外部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整体价值链,另外,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重新选择价值链条上下游企业或销售渠道,创造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穆林娟,宋研.基于价值创造的投资者保护――管理会计的视角.中国总会计师,2011-03-15.
关键词: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课程资源
以职业教学名师为引领的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成本会计实务》,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丰富为基本要求,校企共同开发、完善课程全套资源。通过互联网课程空间所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使学员熟悉成本会计实际岗位要求和成本核算业务操作流程。在课程设计时树立为学习者提供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无障碍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课程学习者及资源使用者的客观需求,达到开放共享的目标。
一《成本会计实务》基本资源开发
《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作为长沙市首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课程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在职业教育名师空间课堂建设期内要进一步更新课程基本资源,同步支撑专业教学。课程资源的配置和应用,可以反映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及课程设计,充分展现课程建设团队的教学风采,是空间课堂建设的重点。本课程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划分21个成本项目,完成课程基本资源建设:课程介绍:主要是初步介绍成本会计实务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习要求,也体现成本会计的课程特色,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发展趋势、课程展望、与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关系、已经具备的教学条件等。课程标准:以纲要形式介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适用专业、修课方式、参考学时、参考学分、课程地位及作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深度分析、课程内容设计范例、教学组织模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学习指南:是成本会计课程的导学,是教师对学生学好成本会计课程提出的有针对性与适用性的的建议和指导。教学日历:是教师实施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具体时间安排与分配,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包括授课周数、授课内容及对应时间、课堂作业、实验实训安排等。考评方式: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知识、态度、技能的全方位的评价方案与标准,包括考核的方式、内容及地点等。电子教材:是指课程组老师原创开发的成本会计教材的电子版,方便学员学习本门课程时对照演示文稿等配合使用,成本会计教材将在建设期内公开出版。重点难点:是对成本会计课程每个项目的教学侧重点及难点的突出列示,通过分析每个成本项目的重点难点,为学生学习相关成本项目做好充分准备。教学设计:是针对成本会计具体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教学进程、学生活动、课堂提问、内容编排、教具准备等。微课视频:是在每个成本项目下按知识点录制的,使用录屏软件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基本涵盖整个成本会计的内容,数量较多,初步为40个以上。包括教师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知识点录制的微课视频、实验实训演示视频等原创资源(原则上每个为5-10分钟),采取MP4格式(标清或以上)。教学课件:是教师在教学中为讲解和演示某个成本会计知识点、技能点所制作的教学资源,要求制作精美、图像清晰、放映方便,能通过常用的360等浏览器正常使用。典型案例:是与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相关的知识点对应的有实际意义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具有典型意义,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也可涉及一些与成本核算、分析、管理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二《成本会计实务》拓展资源开发
课程资源由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组成,课程拓展资源是指能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进而提出拓展性问题,并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包括在线辅导答疑、在线研讨、在线测试、成绩评定等。拓展资源能充分反映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和特色,具有易用性、交互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它能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是重要的交互性辅助资源,也是课程资源实现大众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案例库:除基本资源中用于成本会计课堂的教学案例以外,提供的用于课外拓展学习的多个案例。一般是来自企业的真实案例,也可以是教师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设计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概念库:主要提供成本会计课程涉及的相关概念,如成本岗位、作业成本法、品种法、定额法等。图片库: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成本核算的流程,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以及企业实际工作中涉及的成品图片等,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更直观的感知。在线作业:在线作业系统具有布置作业、批阅作业、修改作业、统计分析等功能,可以在限定时间内规定学生提交作业,老师在网上即可完成作业批阅及管理。在线测试:教师事先通过在线测试系统录入成本会计试题(单选、多选、判断及核算分析等),然后从题库中智能组卷或手工组卷,以更加真实地考察学生的理论与实操能力。在线答疑: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在线提出发现的问题,由老师适时进行回答,给学员答疑解惑,相当于一对一教学,能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学科专业知识检索:通常是提供网络上已有的,与成本会计课程相关的知识检索系统,提供相关网址,如专业论坛、专业技术网站等。在空间课堂建设中,拓展资源是在基本资基础上的拓展深化,更具多样性、交互性,是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资源。由于课程建设期只有一年,而这些拓展资源的搜集准备需要较长时间,拓展资源的运行使用对于计算机配置及相应的软件、系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经济上、技术上课程组不一定都可以达到,但这是空间课堂建设的方向,课程组将全力以赴,尽力做到最好。在准备资源的过程中,课程组主讲教师要负责搜集、准备、积累平时的授课资料、演示文稿、实训资料、专业视频等相关资料,有序进行积累与整理归档,上传更新。同时也要注重搜集整理其他相关网站上的资源,做好空间链接,力求更新迅速,与时俱进。
三课程资源开发步骤
第一步: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了解成本会计岗位工作对知识与技能的具体要求,对省内外同类课程深入学习和研究,取长补短,课程内容进一步更新、充实、完善,开发原创教材及实训题册(纸质档、电子档),并公开出版。第二步:加强教学科研,鼓励教师定期到其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去调研并深入学习先进的网络课程制作技术等,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第三步: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开展网上答疑、在线作业、在线测试、在线实训等。第四步:完善本空间课程建设配套的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检查,对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微课视频等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完成相关成本会计论文的发表。
作者:施颖 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资料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课程定位
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以实训为主的“演、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在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考核形式上。考核的内容与形式都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使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
7改革思路
在会计实训室组建局域网,使教师所用主控电脑对教学终端的学生电脑进行实时控制,方便学生更清楚、更能集中注意力观看教师演示;教学的财务软件能够录入更多的自测题,供学生使用;力争使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实训使用同一套企业资料;实现考试阅卷的自动化,使阅卷更加公正、客观、高效。
作者:彭文如 单位: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材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知识体系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构成经济信息系统重要部分的会计与财务系统的作用日益重要,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原有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知识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类专业学生毕业后无论在企业还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工作,都需要懂得会计与财务知识。新的环境下如何对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进行再组织十分必要。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应用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模块的教学时间受到限制,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知识体系成为研究的关键。如何对这些非会计专业学生实施会计教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我校非会计类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1993年以前,课程建设的起步和初始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已形成共识,我校管理类专业也开设了会计课程。与当时按行业制订会计制度的会计法规制度体系相适应,参照其他高校的做法,管理类专业开设了《会计学基础》和《商业会计》课程。这些课程教学内容总体上虽然与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类似,但已开始探索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规律。1993年~1999年,课程的规范化建设和发展阶段。1993年我国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取消了按行业和所有制制订的会计制度,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各高校开始改变以前按行业和所有制会计课程设置方法,重新构建会计课程体系。我校管理类专业也对原《会计学基础》和《商业会计》课程进行整合开设了《会计学》课程。课程组对管理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研究,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制订了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并公开出版了适应新会计制度内容的《新编会计学》教材,1996年课程组教师开始编制了会计学课程的考试题库,并开始由题库命题实行教考分离。2000年至今,面向全校经济类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课程的完善和成熟阶段。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将会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有关专业的主要课程。我校各经济管理类和理工类等各本科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会计学课程成为学校的基础课程。课程组积极加强课程建设,继续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了一套区别于会计专业的以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主线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结合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和会计制度改革对原《会计学》进行了修改并编写相配套的《会计学习题集》;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实行“讲一、练二、读三”,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普遍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制作了完整的多媒体课件,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在考试方面,对考试题库进行了两次修改,常年坚持教考分离,提高了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教师充实本课程的教学队伍。课程建设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二、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再组织研究
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专业课程所涵盖的内容:会计学专业导论、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等。上述课程根据其使用者与作用通常分成以下知识体系:以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为核心的财务会计体系,包括会计学专业导论、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国际会计等;以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与决策为核心的管理会计体系,包括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以对企业理财为主体,以风险与收益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五类18个专业,这些专业对会计与财务管理知道体系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经过研究,将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模块体系分成两个层次:一是管理基础层,设置“会计学”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该课程包括了原有三个方面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以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决策为主线,阐述会计与财务的基本理论、方法。提供了认识、核算企业经济活动、看懂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知识基础与技能。该课程适用于经济类(非会计学)各专业;二是工商管理提高层,设置决策与控制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学、证券投资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该部分以对经济活动的决策与控制为主线,阐述会计与财务应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筹资、投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类(工商管理类非会计)各专业可在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将会计与财务知识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重新组织设置课程,与改革前只开设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两门课程相比更广阔地包括会计与财务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科学合理。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学课程改革
新设置会计学课程包括会计学专业的多门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其学时数受到限制,所以必须对会计学教学进行改革。提炼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加课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提供多种辅导学生学习手段是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根据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我们认识到该课程的内容既不应是《初级会计学》的照搬,也不应是对《初级会计学》和《中级会计学》的简单组合,而应是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设计和整合:第一部分为会计基础理论,主要讲述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复式记账、会计循环等;第二部分为会计业务核算,以会计报表中会计要素为主线对各类企业通用、典型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第三部分为会计报表与分析,主要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含义、会计报表的结构、会计报表的阅读与分析等。具体的数学内容与学时的安排见(表1)。
(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为保证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其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进一步提炼会计学的教学内容与重点,主要采取如下组织方式:一是课程总体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按照教学内容体系编写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教材和配套习题集;二是各专业具体教学
内容的针对性。每学期教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教学大纲要求具体组织教学内容,并填写教学日历(即教学计划表)。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时,授课重点与实例、讨论案例都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紧密,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保证了教学目的的实现;三是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近年来,我国会计制度变化较大,教师经常以教研活动的形式结合财会新动态开展教学内容的讨论,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会计兴趣和自主学习会计扩充性资料的能力,使教学内容除基础会计学与财务会计的内容之外,还涉及成本会计、财务报告的分析与利用、企业业绩评价等内容。并且更加注重为决策服务的观念,吸取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学教材的精华,使教学内容与国际相协调。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采取课堂教学、模拟实验和教学网站辅助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增加对会计实务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通过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改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除了开展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外,针对会计学课程教学时数较少,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坚持实行教师课堂上精讲、学生课外多练、多读,在课程内容的教学安排上做到“讲一、练二、读三”,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重点讲会计思想、原则和主要方法。课后自学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通过结合本课程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安排部分教学内容、提商性内容和扩展性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对课后作业全面批改检查,学生自学后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和小论文,采用上课提问直接讨论、课外小组讨论和课堂集中等多种形式组织讨论。构建了会计学电子学习网站,完善了电子教案与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了网络教学实验手段,增加了学生学习习题库与考试试题库。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了提升与拓展、案例分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学习材料与途径。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置了智能答疑与利用互联网会议交互系统开展网络会议式的集体答疑系统,可以快速方便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实验与实践环节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保质保量地实施实践教学环节,我校不仅在校内建立会计教学模拟实验室,而且与社会企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建立会计生产教学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会计动手与操作能力。通过教学实验环节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实验系统,并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资本市场信息,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信息分析实验的结果。
四、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一)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导一主体一主线”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充分总结国内外先进的学习理论,在研究了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分析会计、财务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其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体系内容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会计、财务知识课程加以整合,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教学案例、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学习环境”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三位一体”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财务知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财务知识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要载体的网上协作探究式模式,主要包括:竞争、辩论、协同、伙伴、角色扮演等模式;网上协作的主要途径有人机协作、学生协作、师生协作等途经。基于信息技术的会计、财务知识完全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步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与科研能力为宗旨,以学生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会计、财务知识完全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提供选题一确定课题一组成课题组一实施研究一撰写报告一交流研讨一成果鉴定。
(二)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平台系统组建的教学平台系统主要为了便于以后课程的管理、维护更新、信息、远程控制等功能和管理学院整个教学网络各个频道栏目的整合。其运行核心包括“教学动态”、“学前导读”、“教学内容”、“练习测试”、“网络实验”、“师生交互”、“提升与拓展相关资料”等。这些板块的设计是将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网络会议答疑系统、智能答疑系统、网络论坛交流系统、网络练习测验系统、网络实验等引入教学,并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提升与拓展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钻研自学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与良好的学习环境条件,将课堂学习与自学、理论学习与网络模拟实验、习题练习与提升及拓展学习课外读物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所带来的局限。会计学网络课程栏目设置和功能说明见(表2)。
五、教学改革创新分析
(一)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再组织创新将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模块体系分成管理基础层与工商管理提高层二个层次。分别重新设置“会计学”与“决策与控制会计”、“财务管理”课程。与改革前只开设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两门课程相比更多地包含了会计与财务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科学与合理。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体系的创新为了更彻底地贯彻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服务的目标,经过立项研究,确定本课程的内容除会计学原理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内容外,还包括财务报告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等内容。并且更加注重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主体,会计必须满足企业经济决策的需求为经济决策服务的观念。吸取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学教材的精华,使教学内容与国际相协调更好地满足了培养经济(非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
(三)教学改革思路的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会计、财务知识课程加以整合,重塑会计、财务知识教学结构。以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认知工具理论、学习环境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培养能力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四)教学环境的创新由单一的“传统封闭型环境转变为多样化的多媒体网络开放型环境。开拓新的教育空间体现于:在教学上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模式,体现知识的意义构建过程;在师生交互上,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在学习资源上,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创造有效的学习情境;在学习体系上,实现教学环境的超链接结构,启发学生的联想规律;在系统架构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组织上,考虑学科的内容特点,体现学科的教育规律。
(五)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由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转变为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以学习共同体为主要载体的网上协作探究式模式有竞争、辩论、协同、伙伴、角色扮演等,学生参与其中或相互竞争或积极协作,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到相互的学习状况,找出学习环节中的差距来加以改进。
【关键词】 会计教学现状;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式; 实施方案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在学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多年来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经历,分析了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联系实际并结合学科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笔者在对唐山市部分企事业单位调研(调研报告另文)、结合会计教学分析发现,在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下列情况:
(一)一般企事业单位不支持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学结合
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实习,由于业务不熟不能给其增效,还难免给其会计等部门增加工作量,且企事业单位不愿让学生知悉其商业秘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不愿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人才;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不能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抑制了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所以,该实习很难使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仅重复性地处理简单的经济业务,达不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模拟实习的会计业务重复操作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思维策略),目前大部分学校推行模拟实习。但一般未能涵盖会计课程以外的更多课程,且重复处理的会计业务操作多,有的虽增加了一些诸如投资、减值准备等业务操作也是少之又少欠缺系统性,该模拟实习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面对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情况,面对高职高专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笔者提出了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是将会计专业部分或绝大部分课程进行整合,以穿插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任务为驱动,以将任务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进而完成任务项目的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先从部分课程整合提出主体任务,再划分为若干应用项目试点开始,在不断总结、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到绝大部分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的主体任务
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有:《计算机知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经济应用文写作》、《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经济数学》等,对上列课程进行整合后,可以提出如下主体任务:
1.整合《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提出如下任务:根据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利用手工和电算化会计软件,进行成本计算、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
2.整合《经济应用文写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提出如下任务:运用手工或计算机相关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3.整合《计算机网络基础》、《管理会计》、《经济数学》课程,提出如下任务:运用手工或计算机相关软件预测经济活动。
任务驱动使学习目标得到明确,在学习的各阶段围绕一个既定目标,有重点地学习相关知识和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二)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主体任务下的项目导向
主体任务下的各个项目导向内容应该能自成一体,构建全方位的融入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构,明确项目涉及的学科内容,完成项目时间、方式、考核方法等,以便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施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握,教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帮助。
将会计专业部分课程整合后提出任务驱动的主体任务,在主体任务下将课程整合为六个项目,整合课程的目的在于,节约基础课程课时,增加专业课程动手操作课时,实现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
按学期完成六个项目导向的学业后,分五个级次考评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五次考评方案如下:
1.完成第一至第二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一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70分。
2.完成第一至第三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二级,第三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80分。
3.完成第一至第四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三级,第四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90分。
4.完成第一至第五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四级,第五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95分。
5.完成第一至第六个项目导向学业的为第五级,第六学期期末考评学生本级次的会计职业能力,评定成绩最高为100分。
毕业论文成绩按会计职业能力成绩
×60%+毕业论文分数×40%计算。
三、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
(一)第一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面对企业日常简单的经济业务、事项,审核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会计账簿,编制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装订后的记账凭证(附相关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4.完成时间
第一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计算机知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基础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操作技能分数×80%
(二)第二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上》。
2.导向内容
⑴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⑵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第一项目3.⑵资料基础上,处理出纳岗位业务核算,存货、日常销售、应收预付业务核算及发出存货成本的计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岗位的业务核算,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较简单的业务核算;电算会计核算上机操作。
⑶考取会计证和会计电算化证。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会计账簿、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电算会计核算提交机打装订后的记账凭证(附相关原始凭证)、提交会计账簿、报表信息存储盘。
(3)跟班听课学习或自学会计证、会计电算化证考试课程。
4.完成时间
第二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会计电算化》期末成绩=上机操作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30%+会计电算化证×30%
《财务会计上》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
+操作技能分数×80%
第一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证、电算化证×30%+操作技能分数×50%)×80%
(三)第三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经济应用文写作》、《财务会计下》和《成本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在第二项目3.⑵资料基础上,处理流动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政府补贴、利润及其分配业务核算、编写财务会计报告;销业务核算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会计账簿、利润表、利润分配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提交产品成本核算的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产成品入库单等;提交纸质和电子版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4.完成时间
第三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经济应用文写作》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20%+会计报表附注×40%+财务情况说明书×40%
《财务会计下》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
+操作技能分数×80%
《成本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操作技能分数×80%
第二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会计操作技能分数×50%+成本会计操作技能分数×30%)×85%
(四)第四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会计报表分析》和《经济数学》。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经济数学理论,分析会计报表、编写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
4.完成时间
第四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经济数学》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
+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会计报表分析》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80%
第三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注1]
×80%)×90%
[注1]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五)第五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财务管理》。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完成财务管理实务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等。
4.完成时间
第五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60%
《财务管理》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80%
第四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注2]×80%)×95%
[注2]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财务管理分析报告、预测方案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六)第六项目导向
1.涉及课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和《管理会计》。
2.导向内容
(1)掌握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下列操作技能:在掌握此项以前项目导向2.⑵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第三项目3.⑵资料,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技能、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完成管理会计实务操作。
3.完成方式
(1)跟班听课学习或自学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参加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
(2)完成本项目导向2.⑵操作,提交纸质或电子版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报告。
4.完成时间
第六学期期末。
5.成绩计算
《计算机网络基础》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分数
×30%+平时上机操作成绩×70%
《管理会计》期末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会计报表分析相关报告×80%
第五级会计职业能力成绩=(闭卷测试本项目所涉及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数×20%+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报告 [注3]×80%)×100%
[注3]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所用基础数据与第三项目3.⑵数据不符的,管理会计实训报告成绩按不高于60分评定。
结束语:世界是综合的,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也找不到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一直以来,教师多侧重于对所教课程的探究和分析,忽略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会计专业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旨在改变传统的教与学,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对会计专业全部课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的构建等问题将另文研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改革之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线教师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完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资料】
[1] 邓泽民,侯金柱,著.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 邓泽民.侯金柱,著.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风险 防范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积极地在各类会计工作中发挥着作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随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逐渐趋于复杂,也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应对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现在的工作和管理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完善,积极应对审计风险来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积极有效发展。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相关法律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到很多企业的财会工作,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无法在相应的会计审计工作中发挥相应的约束作用。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来规范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工作,但是都缺乏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相应操作特别是对相关的违规和恶意的操作的具体描述,所以在注册会计师发生相应的不良操作时,现有法律缺乏清楚确定的法律条例来描述相关行为,无法准确有效地判定会计师的工作行为是否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由于相关的法律不够完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有时候存在不规范的操作,但是事务所无法有效地利用相关法律发现并解决具体的问题。
(二)会计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时,需要按照事务所中的相应制度来进行,但是现行的相关审计制度存在不完善的问题。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从事的相关审计工作能够获得的利益减少,所以整体关注和重视程度都不足,会计审计工作整体质量不高。事务所也没有分配专门的人员来对相关的会计审计制度进行完善。由于相关会计审计制度不完善,会计师无法发展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的漏报问题,所以审计工作容易出现公平性和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影响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了极大的审计风险,但是事务所没有及时完善相关制度,所以事务所防范和应对相应风险的能力减弱。
(三)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不完善
现在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审计风险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不够完善,长期而且较大的影响了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由于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很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参考借鉴国外的相关工作经验。现在我国主要采用的是会计师事务所所需要承担较少风险的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多数放弃了合伙制的方式。相对于合伙制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制使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需要承担的责任减少,所以容易造成思想上的松懈,在审计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操作增加事务所面对的风险。
(四)注册会计师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质量除了与相关的制度有关系外,会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审计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效果。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会计人员整体的工作素养不高,导致会计审计工作的能力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对于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无法及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由普遍的会计人员组成,只是有少部分注册会计师。总体来说普通会计师的工作能力和知识的培养工作开展不足,所以会计师的能力长期保持为能力不强的情况,影响的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事务所没有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来优化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相应地产生了审计风险。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
会计师事务所所从事的审计工作在很多方面的财务管理中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重视对审计工作中风险的防范工作。引起会计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会计师事务所需要从这个方面进行优化工作。首先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事务所需要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具体的研究工作,根据审计工作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涉及的相关问题总结出相应法律法规的优缺点。事务所需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在事务所层面对审计工作做出新的工作标准,弥补相关法律中存在的不完善,保证审计工作在相应法律法规和事务所的相关规定共同作用下规范审计工作,减少审计风险。除了完善自身的相关规定来弥补法律法规的不足以外,事务所还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相应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相应建议和改进措施的反馈,推动会计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被完善,在合理有效的制度下,审计工作能够更科学规范地开展,可以明显防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二)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审计工作除了很大程度上与事务所事实的审计工作的制度有关,所以实施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需要从完善审计工作制度来实现。要想控制会计审计风险以及优化相应的工作制度,总体来说可以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自己的审计工作的制度进行优化,从审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审计结果分析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详细规定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这样可以规范审计工作,避免因为自身工作不规范而引起的错误而引起审计风险。其次事务所需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监督审计工作,特别是对被审计单位相关信息的核算,避免因为被审计单位的漏报而导致的审计信息不准确,引起新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核算工作时需要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完善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通过提高被审计单位的自我规范意识来减少因为错误甚至是恶意的操作而产生的审计风险。
(三)调整事务所组织形式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也是对于所涉及的会计审计风险有重大的影响,针对审计风险来具体调整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进而达到预控财务风险的目的。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使事务所在进行审计工作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减少,所以需要从国家管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两个方面来推动组织形式的优化工作。对于有限责任制组织形式,需要从国家法律层面来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工作时需要承担的责任,使事务所从以前的随意的工作态度转变为更为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避免因为审计质量控制不当而引起的审计风险。其次需要放宽对合伙制组织形式的事务所的工作便利,吸引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由有限责任制转变为合伙制,更加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
(四)加强会计师素质和能力培养
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加强对会计师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提高培养,在这种方式下可以进行更合理的审计工作。现在会计师事务所普遍缺乏注册会计师,整体的会计工作能力不强,但是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工作开展不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重视会计师的培训工作并提高资金的投入,将会计人员选送到专业的财经院校和单位内进行系统的学习,对审计工作涉及的财经类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事务所需要加强对会计师的要求,对于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措施,通过具体的鼓励措施来调动会计人员自我提高的意识。会计人员的培养还需要与绩效考评制度联系起来,通过引导会计人员完善相应的工作行为,提高会计审计的工作效果。
三、结束语
会计师事务作为参与到各类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单位,为国家整体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会计师事务所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事务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解决措施,所以事务所的审计工作效果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会计审计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发现并优化,对存在的会计审计风险做出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姜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5
关键词:会计事务所 审计风险 防控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国际经济增长趋于疲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困境,这使得我国国内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加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会计事务所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行业发展风险,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连续造假案件的集中爆发,使得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诚信度受到挑战。而其中会计事务所执业审计质量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审计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事务所的业务是否能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存亡。因此,正确认识会计事务所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并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已经成为会计事务所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问题成因分析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不力
随着会计事务所行业的规模发展,行业内部的竞争水平越来越高。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获取审计利益,很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不是从内部服务水平提升角度获取市场增量,而是通过相互的低价竞争来获取客户,进而导致审计质量控制不严格,审计风险激增。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仅仅为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一成。在较低收费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只能通过放松审计质量来获取业务的增长。最终,过低的审计费用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下降,进而增加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中的审计方法陈旧也是审计风险提升的重要原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正逐步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向目前的风险导向审计过度,风险导向审计已经成为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方法的主流。但风险导向审计也有其弊端,注册会计师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水平不高,审计过程流于形式。目前注册会计师对于该方法的态度摇摆不定,在审计过程中,仍采用之前的方式来进行财务状况审查,这种情况造成了新方法使用不足,旧方法运用不全面的窘况。
(二)被审客户自身存在审计风险
造成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为不完备的会计环境,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和法规尚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制度性漏洞,虽然国家通过修订会计法规和准则的形式来不断提高制度的规范性,但依然无法应对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尤其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诸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形式和问题纷纷出现,这使得会计准则已经无法满足对企业经济行为进行准确计量的要求。这也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或舞弊行为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一些新业务从表面上看并没有违背会计准则,但在实际操作上,这些新业务利用会计准则的漏洞能够进行不规范的会计操作,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很难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这为审计风险的发生留下了较大的伏笔。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素质偏低
在实际的审计业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决定审计项目成功关键因素,如果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相互串通,或者是为了业务工作需要,会计师屈服于被审计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放弃了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底线,将导致审计工作面临较大的风险。同时,在审计大型项目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助理人员协助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项目的现象,而助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始终保持较为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严守职业工作的底线,全面落实质量防控体系的要求,以提高对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
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水平的对策思考
(一)全面落实事务所主体审计风险防控体系
首先,相关部门应规范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制度,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审计收费规范体系。相关部门需要从利润方面进行收费的规范,按照具体的项目和工作业务量要求进行收费标准的制定,形成较为详细的审计收费规范制度。制度一经制定,各个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标准应严格按照审计收费制度来落实,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收费价格竞争来拓展业务的空间,进而使会计事务所从传统的低价格战向高服务水平提供上转变,进而不断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水平,有效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其次,相关部门还应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防控体系,创造管理方式的革新,理清各工作之间的关系,建立审计风险责任追究制度。管理者对于行业内工作的违规行为,应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并在完善《审计终身责任制》以及《审计项目终身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各级之间相互配合的审计风险责任制。
(二)加强审计项目风险防控能力
审计风险的来源主要有审计过程中的重大错报或者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检查风险,这些因素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发生。为了减少审计风险对会计师事务所产生的影响,管理者需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建设,评价其内部控制制度,及制度的执行情况。在进行查询和评估过程中,管理者须对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文件信息进行重点测试,看其是否有效执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不足是否及时进行了纠正。此外,审计者还需要加强和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对是否进行业务委托或者是否进一步扩大审计范围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者根据评估出的审计风险水平进行相应地业务确认,并在相关人员的协调下,进行审计工作的初始调查,并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编入审计计划中,确保审计工作能按照既定的审计项目计划工作去执行。对于一些可能对审计项目造成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审计者应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在会计师事务所,一般是通过多级复核制度,通过多层次的经理进行业务质量控制和风险评估,最终形成较为可靠的审计计划,并分级传达到各个审计项目小组,以确保审计风险评估制度的有效落实。
会计师事务所要对审计过程进行控制。这一控制要从接受审计委托开始,到审计计划、审计方案的制定、实施,直到出具审计报告和管理意见书整个过程,审计者要按照风险导向评估建立可靠、有效的审计方法。具体说来就是管理者应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在审计准备阶段,管理者就要明确参审人员的职责,各负其责,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并增强审计者做好审计基础工作的自觉性,管理者要重点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编制,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制度。特别是审计组内部复核,不能被当作可有可无的例行公事。管理者还要高度重视审计日记编写,提高对审计日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从审计项目来讲,管理者要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最适合的审计人员,如试行项目负责人制度,打破行业界限挑选审计人员,组成最能满足项目审计需要的审计组;管理者还要注意各专业人员的合理搭配,如审计与计算机人员的搭配等;在某些特别专业的领域,如工程概预算、造价审计等,为弥补审计专业的不足或人员力量的不足,审计组还应聘请专家或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审计。会计师事务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控制。管理者要严格控制录用阶段的人员选拔,选择热心审计事业、业务技术精的人员为审计的中坚力量,并进行行业诚信联网,在录用选拔时,管理者通过信息查询可以了解被录用人基本情况,进而优先录用诚信度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管理者要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速其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管理者也可以采取审计经验丰富的审计项目负责人或审计人员指导新进入的审计人员的方式,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三)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审计风险防控能力
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职业敏感性,提高其在具体审计工作中的责任态度,并保持应有的谨慎,这既是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修养,更是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控的关键措施。管理者需要不断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培养,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对会计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以有效解决当前审计行业内的诚信问题。在具体的审计实践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站在高度客观和公正的立场,保持超然的独立性,减少可能的利益连接,进而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审计风险。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规范,审计风险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国家从制度层面加强规范,会计事务所在日常管理中也要通过严格的审计程序和审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来不断的降低审计风险,同时还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荣誉感和危机感。只有国家、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三者相互推动,形成合力,才能不断提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防控水平,进而促进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南微,陈寒问.客户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报告决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6).
[2]刘凤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研究,2013(4).
[3] 樊翠云,刘炜.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