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 短跑运动员 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5-0230-01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青少年的短跑训练是业余体育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广大教练员施展自身才华的重要阵地。许多教练员为之孜孜不倦地奋斗了几十年,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一代又一代短跑人才。短跑运动员的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科学化的系统工程,运动实践证明,优秀的短跑运动员都是从青少年时期,只有历经多年艰苦的科学训练, 才取得成功。因此,青少年时期的短跑训练是决定运动员是否成材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科学训练进行研究,以期对广大教练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参考。

1 全面身体训练

在青少年时期的短跑运动员训练中,应以一般身体训练基础为主导,这是大多数优秀教练员的训练思路。全面的身体训练是短跑运动员提高机体能力和掌握合理技术的基础。运动员要提高短跑运动成绩,全面身体训练是基础。在全面、系统、科学、有计划的身体训练中,教练员应该采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手段,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同时掌握大量的运动技能,为专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练员必须根据青少年发育的不同阶段特点,发展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加强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的练习。青少年模仿能力很强,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很快,因此,此阶段教练员要进行多项身体训练。12~14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阶段,学习改善专项技术阶段。此敏感期的训练应采用拉伸肌肉韧带柔韧练习+ 各种接力跑、追逐跑、快速起跑等;速度练习+ 以模仿和器械游戏为主专门练习组合。

2 专项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是相互影响的,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发展良好的短跑力量,是使运动员达到高速奔跑速度的先决条件。力量训练作为业余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青少年的短跑水平的重要环节,历来受到广大教练员的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要注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选择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使身体各部分力量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青少年力量要体现出重量轻、速率快,反复次数少等特点,要强调力量训练和发展柔韧性,增加动作幅度,改进专项技术相结合起来。不要过分发展力量,防止局部负担过重。以免使肌肉僵硬,尽量减少长时间、大力量和静力性等练习方法。训练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练习结束后及时进行放松和柔韧牵张性练习。(1)上肢力量。在短跑中强有力的摆臂是协调跑技术和提高跑速的重要环节。训练手段上可负重或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摆臂练习、俯卧撑、仰卧推举练习、快挺、引体向上、哑铃操、抓举等。(2)腿部力量。腿部力量是力短跑量训练的核心。强大的腿部力量,是短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训练手段上可采用各种跳练习,如联合器上前后肌群的收缩练习,负一定重量快速全蹬或深蹬跳,向上弹跳、长跳负皮带做快速抬腿或收后腿练习等。(3)腰腹背力量。腰腹背的力量对技术的合理、稳定和充分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短跑运动员每个训练阶段都要安排发展躯干肌肉力量训练,训练手段上可采用各种腰腹背肌练习、铅球前后抛、屈体动作、悬垂举腿、绕环等。(4)髋关节力量。髋关节是人体最粗壮处,处在重心位置,髋关节直接关系到大腿前摆速度与远度,影响步长,与成绩直接相关。因此,髋关节屈伸的力量及灵活性短跑中起着重要作用。训练手段可采用小步跑练习、弓箭步练习、髋关节的环绕运动,如绕栏架、扭髋走跳、负皮带做髋的前后摆动、顶髋和向后举髋等练习。

3 速度训练

速度素质是青少年短跑训练的核心。青少年阶段,人的神经系统发育较早兴奋与抑制的转换快,灵活性好。肌肉在骨上附着点距关节较近,且韧带有弹性,此阶段最适合发展速率。在10~13岁间速度素质增长最大,是速度的发展敏感期。14岁后肌肉的收缩速度就逐渐下降。16~18岁变化不明显。在实际训练中,12、13岁前可通过动作频率和反应速度快的训练手段来练习速度素质;13—14岁时,可采用长跑和球类运动等训练。 在发展青少年速度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力量水平、跑的技术动作水平,结合速度素质的特征,确定训练指导原则,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手段。注意运用改进跑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员放松能力,来进行速度训练。在发展速度的训练中注意结合动 作水平和运动员具体情况,创新训练手段。因此,此时必须加强速率训练,提高青少年速率。训练手段上可采用:⑴行进间快速高抬腿跑30m;⑵行进间快速小步跑30m;⑶下坡跑30m。在训练过程中,提高速率的练习次数要少,时间要短,质量要高。 4 注意事项

⑴青少年短跑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早期化,规范化,把各项素质练习和专项基本技术训练结合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⑵青少年短跑训练要遵循青少年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其身体机能的特点,根据各个阶段对身体素质和专项训练要求应有不同的侧重,采用区别“个体差异”,遵循“全面锻炼”、“量大强度小”的训练原则,加强对运动员兴趣和意志品质的培养,为其身体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⑶青少年短跑训练切忌急于求成,不能过早进行绝对力量的练习,力量练习强度不能太大,持续时间不能过长,重复次数不宜过多,要循序渐进,为以后大负荷训练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59.

[2]田径运动员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第2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1人体与短跑运动能力相关各项主要指标的遗传度

2 遗传选材的方法研究

关键词:遗传;短跑;选材;短跑运动员

1.引言

短跑(100M,200M,400M)属于极限强度周期性项目,它的特点是工作时间短,强度大,是一项以无氧供能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型周期性跑的项目。强大的爆发力、较高的动作速率、合理的跑的技术、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较强的心理稳定性和心理调节能力,是从事短跑运动必须具备的条件。而大部分短跑运动员所具有的良好素质,都是与遗传有关系,因此,研究遗传与短跑运动员选材的关系,制定科学的选材方法对短跑运动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1.1研究方法

1.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分析、整理大量有关短跑运动员选材的资料和书籍,并阅读多篇相关论文,以此作为本课题的依据。

1.1.2归纳法

通过参考资料、文献的阅读以及对短跑运动员相关素质与遗传的的研究,对短跑运动员的遗传选材进行总结、归纳,提出合理的遗传选材方法。

1.2短跑运动与遗传选材的关系

在影响短跑运动员的诸多因素中,有的可以经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来获得。大部分影响成绩的因素还是需要运动员本身就具备的,也就是说是遗传的。随着当前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 有很多遗传因素,如肌纤维类型、最大吸氧量、神经类型等先天因素限制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再提高, 有数据显示,遗传度越高, 其限制的程度越明显。因此,研究遗传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有很大意义。

2.人体与短跑运动能力相关主要指标的遗传度

2.1 身体素质的遗传度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体质增强的一个重要表现, 是掌握运动技能, 提高运动成绩以及进行短跑训练 的重要基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的一部分因素是能够通过训练予以明显改变的,而另一部分则主要是由遗传所决定的。对于短跑运动来说,时间短,强度大,要求运动员具有保持高速运动的能力。60米跑是反映跑的速度的重要指标,能反映出运动员起动后的加速能力和保持高速度的能力。

2.2智力与个性的遗传度

一个运动员智力水平与个性特征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旦形成就相当稳定, 我国心理学者邱宜均认为, 高水平运动员既是外向型的也是稳定性的。

2.3 身体形态的遗传度

身体形态是人体最基本的、最直观的特征之一,是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的形态结构就必然具有一定的生理机能。对短跑运动员身材的要求,通过测试和收集资料表明,世界上和我国优秀运动员的身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 4 生理、生化机能的遗传度

人体生理机能的形成,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遗传因素仍处控制地位,各种生理机能、生化特征的遗传度均很高。因此在选材中,必须予以重视。生理机能状况表现好的运动员表现为: 单位时间内心率(最大心率的遗传度为85. 9%)次数少, 心脏搏动有力; 运动后的血乳酸值较低, 在激烈运动时最大摄氧量高(遗传度为93. 6%)等特性。

3.短跑运动员遗传选材的方法

现代运动员采用的遗传方法较多,由于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中主要采用的有家系调查法、皮纹学选材方法与遗传度法。根据运动员的家系等来挑选合适的短跑运动员。

3.1家系选材法

家系选材法是通过调查某性状在预选对象亲属中的出现率, 并将其与一般人群该性状的出现率相比较, 从而确定预选对象某性状与遗传是否有关的一种选材方法。

3.2皮纹学选材方法

皮纹作为人体的一个特定形状, 受多基因控制, 于胚胎期13~ 19 周形成 , 具有遗传性、个体特异性和终生不变的稳定性等特征, 遗传学家称为显露在体外的遗传因子。遗传学家还发现, 人类的皮纹与本人的健康水平、智力、身体素质等有一定的关系。因而, 利用皮纹来预测少儿的运动潜能就成为当今遗传选材的一种重要手段。

3.3遗传度法

遗传度就是指某性状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从前面我们知道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遗传性状, 其遗传度是不同的。因此, 人们就可以根据遗传度的大小进行运动员的选材。即对运动需要素质遗传度大的, 优先进行选材,进行训练,使其充分发挥出短跑潜在的能力,如果有短跑中遗传度不是很高的,要进行后天的训练和进一步的加强,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4.遗传选材的意义

4.1可行性

没有天赋的运动才能,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运动成绩,对于这一点是人所共知的。而天赋的运动才能,其实质就是个体天然的优秀的运动遗传素质。构成人体运动能力的绝大多数性状具有很高的遗传性,且一般都是呈常态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度多在60%以上。

4.2意义

(1)提高选材的成功率。科学选材的核心是预测,没有预测,就没有选材。因为有着运动天赋的个体,并非一生下来就表现出明显的运动优势,是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并在运动训练和其他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表现出来的,直至达到一定的年龄阶段和训练水平,才能创造辉煌的运动成绩。因此,在早期选材中,只有通过对预选者进行全面准确的预测,来判断将来可能达到的最好成绩,以决定选材对象的取舍。

(2)提高选材效率。苏联学者H.H.布尔加科娃(1978年)曾撰文论述了寻找运动天才的复杂性,在一百万个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少年中,才能挑选出一个具有理想身高、速度和灵敏性的个体。更何况现代竞技体育对运动员的体能、智能、心理等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选材工作变得更为艰难和复杂。

(3)挖掘运动潜才,消除遗传隐患。由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开始时间的早晚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性,仅凭直观和经验进行选材,往往会把那些提早开始发育型的个体选入运动队,而把一些有着运动天赋的正常发育型或推迟发育型的孩子拒之门外,埋没了他们的运动才能。如果选材时重视遗传因素,充分考虑选材对象家庭的运动能力,就可以把儿童期尚未显现出来的运动潜才挖掘出来,进而提高选材成功率。

总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世界各国的选材实践来看,遗传选材在运动员科学选材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5.小结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短跑运动员需要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心理特征等都具有很大的遗传性,只有根据短跑运动员的遗传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在选材中采用与遗传有关的家系调查法、皮纹学选材方法、遗传度法等,通过科学选材找出遗传背景优越、可训性高的运动人才, 并给予系统的、有目的的科学训练, 才能选出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并最终取得优异成绩,推动短跑运动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陆建军,陈丽丽. 谈短跑运动员的多维选材[J]. 辽宁体育科技 , 2003,(05).

第3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首先,重视短跑摆动技术的训练

速度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做动作时,其技术熟练而符合力学中有关速度的原理,才能使运动速度得到充分表现。否则,就会起相反作用。现代短跑技术更要求突出摆动技术,强调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方法。大腿快速前摆高抬,以髋为轴大腿带小腿积极下压并以打击式着地,短促的后蹬及自然平稳的重心,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的跑法代表当今短跑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例如:格林和琼斯快而有力的蹬、摆技术)因此,技术的训练必须抓住技术关键,使之与技术发展的趋势相适应。速度素质主要练习方法:快速后蹬跑、高抬腿跑、橡皮胶带快速摆腿、小车轮跑、中速跑格、单腿快速折叠摆动、负重单足跳等。加快大小腿折叠,蹬伸力量,减少后摆腿和蹬地时间,以加强频率,提高速度。

其次,加强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身体素质是运动员机能状态运动能力的体现,有计划地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训练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技术掌握的好坏,都受到它的发展水平的制约。为此,在业余训练中要从速度、速耐、力量三大方面狠下功夫,全年贯彻并有所侧重。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对速度负荷的安排进行调控

⒈运动量与强度的控制。量与强度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短跑是无氧代谢占95%以上的项目,在提高机体负荷量上,应是有一定强度的量,而不是一般数量的累积。一般的量只能增进健康,对训练起调节剂作用。因此,要提高速度,实行大运动量与大强度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一个度。好的教练员一般采用次极限和极限强度,每次强度在90—100%,而每次速度训练课的量控制在400—600米内。对运动员强度的控制,可按运动员某一段落跑的最好成绩,按要求的百分比强度把它换算成具体时间。例如,某运动员30米跑最好成绩为3.6秒,现要求用95%的强度来完成30米跑,根据公式C=2A-(A×B)(说明:C代表百分比强度成绩,A代表跑段的最好成绩,B代表要求的百分比强度),可以推算出95%强度的具体时间C=2×3.6-(3.6×95%)为3.78秒。

⒉速度训练的持续时间与密度的控制。与其它训练因素一样,一个速度练习手段的持续时间也要达到符合速度发展规律的最佳时间.如果持续时间过短,未能达到最高速度,那么其训练效果虽可改善加快速度的能力,但不能最佳的发展最高速度。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一次速度练习的持续时间控制在5—20秒之间,过长的持续时间跑,只有利于提高无氧代谢的耐力而不是速度。

在重复进行大强度速度训练之间,都应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以确保运动员能充分恢复运动能力。否则,不能继续重复大强度的速度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可安排30—60—80米等不同段落的距离跑,强度在95—100%以上,每次休息以4—6分钟为宜。如果跑的段落变短,休息的时间也相应缩短,因为长时间的休息,会使神经系统兴奋性过分下降,还得重新做准备活动,必须强调的是,教练员在安排速度训练的密度时,要严格控制运动员休息时间。也许刚开始不适应,达不到要求的强度,但也要按规定的休息时间,进行下一次或下一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会逐渐适应。这对训练课质量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⒊大强度速度训练次数的控制与顺序安排。与耐力训练相比,速度训练虽然消耗的总量较低,但速度训练在单位时间中消耗能量却比其它形式的训练高的多。因此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后很快会出现疲劳。在一节速度训练课中,最大强度的速度练习平均重复次数掌握在5—10次或2—3次为一组,3—5组为宜。由于神经系统处于最佳兴奋状态时的速度训练效果最好,所以速度训练应紧接在准备活动后进行,如果在休息日之后,或小运动量训练日之后安排速度训练,效果则更佳。应该注意的是,发展速度的练习不可同各种跑的耐力练习相结合,不可同力量性耐力相结合。

第二,速度耐力水平的提高

速度耐力是短跑运动中持续快跑的能力,发展速度耐力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发展速度耐力的方法很多,一般采用300米以下的各种距离的间歇跑和变速跑,5×100米连续接力跑,60米往返跑(二次60米之间休息30—40秒)等方法,也可根据自然环境适当安排一些山地跑、上下坡跑等练习来提高速度耐力水平。在训练的掌握上,强调采用次极限强度和平均速度来要求运动员完成各个段落距离跑,因为跑的时间长或长时间慢跑,对短跑的训练效果不好。

第三, 强调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

第4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关键词:少年短跑运动员 体能素质 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目的

发展体能素质为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真正的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少年短跑运动员提高体能素质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探讨,找出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为运动训练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互联网搜索方式收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田径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文献资料,阅读大量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的资料。

2.专家访谈法

通过专家访谈了解少年短跑项目的技术特点,少年短跑运动员生理特点以及在运动训练时应注意的事项,听取专家对少年短跑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归纳和分析。

3.总结法

三、结果与分析

1.短跑的项目特点

短跑项目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规定的距离,主要是以无氧供能的方式为主的速度力量型的项目(如60米、100米、200米)。较强的爆发力、较高的速度、合理的跑步技术、良好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以及较强的心理稳定调节能力,是从事短跑项目必备的基本的素质。因此必须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2.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青少年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青少年特别是少年短跑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少年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和安排运动练习内容,对少年短跑运动员短跑技术的发展、培养运动兴趣和能力、促进运动员身心发展,为田径运动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十分重要。

3.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生理学特点

少年短跑运动员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的体能训练时运动员掌握短跑专项技术、避免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之处。少年短跑运动员的骨骼中水分较多,骨密质较好,这个时期运动员的骨骼弹性较好,但是坚固性差。肌肉组织中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的横截面积较小,这时肌肉的力量、耐力、弹性均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会不断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也较差。心肌收缩能力差,心里高,但是每搏输出量较少,呼吸较浅,肺活量较少。神经系统的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模仿能力较强。

4.少年短跑运动员体能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4.1速度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短跑运动时对速度要求极高的田径项目,所以速度素质对于短跑运动员尤其重要。短跑的成绩由步长和步频组成,其中步频取决于神经对腿部的支配的协调能力,步长取决于力量素质。

步频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但是通过后天的训练还是可以提高步频的。进行一些变速跑、下坡跑等练习。步长取决于力量素质主要是指爆发力,发展爆发力训练,要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速度来完成每一次的重复练习。发展短跑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手段:(1)发展上肢爆发力的手段和方法有:杠铃快速上举、俯卧撑、俯卧起手离地拍手成屈俯卧撑,快速平推、卧推等方法;(2)发展下肢爆发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快速连续向前摆腿、肋木快速举腿练习,连续的纵跳摸高练习。(3)发展腰腹部和背部爆发力的手段有:小负荷的模仿短跑动作,拉弹力带等方法。同时应注意发展跑速要与柔韧、灵敏、协调性相结合。发展反应速度的方法有跳跃练习、活动性游戏、听、看信号完成各种练习等。练习次数因人而定,次数不宜过多,时间不宜太长,重点放在质量上,增强实效性。

4.2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耐力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要求。研究表明,从9岁开始可以进行耐力训练。8~13岁应以发展有氧耐力为主,无氧耐力的发展应在青春期开始进行。发展有氧耐力的手段主要是场地定时跑、变速跑以及反复跑等,少年的短跑运动员进行无氧耐力素质的训练一般是采用25%~40%强度的练习手段,采用1分钟超级量强度跑、间歇4分钟共重复五次的间歇训练,为使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练习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发展耐力素质重复次数最为重要,要求多次重复。训练以提高心肺功能为主,主要是提高最大摄氧量的水平,已达到发展耐力素质的水平。

4.3柔韧和协调、灵敏能力的训练

采用科学的练习手段和必要的柔韧性训练,对于运动员掌握正确的短跑技术、增加动作幅度,预防运动损伤和加快肌肉的恢复,提高短跑的成绩由及其重要的作用。发展柔韧性的方法和手段有主动和被动两种。依靠练习过程中主动拉长的方法称之为主动性发展方法;依靠外力作用于身体运动部分来发展柔韧性属于被动性发展方法。柔韧性训练一般可分为一般性和专项性训练两种,通常采用静力和动力拉伸法,或者是两者结合运用的方法。静力性拉伸的方法有:(1)体前屈双脚由开立到逐渐并拢,全蹲抱膝压踝,停顿6-10秒;(2)劈叉:前后左右劈;(3)原地的弓步压腿、侧压腿等。动力性拉伸方法有:(1)肩负杠铃做转体转髋练习;(2)摆腿练习。在训练中要跑结合,提高训练效果。发展灵敏、协调性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完成身体练习,不断改变动作的开始姿势、完成动作的方式和方法;要有意识地培养“平衡感”、“时间感”、“器械感”等灵敏协调的能力。各种跑的专门练习和辅助练习,以及全面的身体训练都能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1.在对少年短跑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其生理特点,避免出现职业化的现象。

第5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校; 培养; 田径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172-001

作为一名体校的田径教练员,在选拔优秀的体育苗子中,应注意到全市中小学是最大的人才基地,要经常不间断地到各个学校去观察去发现。同时与优秀的体育传统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如条件允许有必要到各个县区看看,从中会有很大的收获。我国许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都来自农村与山区。在学校的业余训练中,随着在校学生学习负担的逐渐增加,参加业余训练的时间越来越少,人数也越来越少,因此要从中选拔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只要认真观察,从中不难发现一些体育苗子。就这些情况谈谈我对选拔培养青少年业余田径运动员方面的一些体会以及看法。

一、形态、机能、身体素质选材

作为基层的教练员选拔运动员,首先应该熟悉项目的选材标准、素质要求(短跑、中跑、投掷、跳跃),熟悉各年龄阶段的运动员身体发育基本特征,将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基本特点与田径项目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不要轻易放弃一些具有潜力的运动员,尽可能让他们先训练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作结论,这要求教练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和足够的耐心。这个阶段应注意培养运动员的训练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领悟能力,同时注意观察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例如短跑运动员选材,首先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外形。运动员应上下肢比例适度,小腿长,臀部上翘,跑的动作要自然、放松、动作幅度大、直线性好、关节支撑有力。给运动员做一个简单的体检,了解运动员的健康水平、血色素、肺活量等等,以及遗传因素等,看他是否适应训练的要求,然后按专项要求将形态、素质、机能指标分成优、良、一般三个等次,如果均为优,说明该运动员具有比较高的训练价值,成才的机会就比较高。

二、基础培养

初步选出一些运动员时,在训练初期应注意观察运动员身体素质发生变化的情况,对动作的理解、模仿能力如何,同时了解运动员家庭环境、经济收入水平、学习成绩、学校老师以及家长对训练的支持情况、运动员本人对田径运动的喜爱程度,了解这些情况后及时处理、引导。同时教练员应尽快制定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在这个阶段教练员应多和运动员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使运动员与教练员沟通顺畅,这样对稳定运动队十分有好处。当运动员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他也就有成就感和荣誉感,也不会轻易离开运动队。教练员应该充分利用优秀运动员的成功实例来激励新运动员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成绩。训练初期在制定运动员的训练计划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同时注意训练的手段,安排应当多样化、兴趣化,让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当运动员达到一定水平时训练方法的安排就应当有一定的选择性和指向性。

三、发展全面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展专项的基础,基层训练尤其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

1.发展速度素质

初训阶段训练已经着重发展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如单手快速摆臂、双手快速摆臂、快速换腿跳、扶墙单腿快摆、原地快速高抬腿、计时楼梯跑等,听口令快速反应练习、球击腿躲避游戏等。发展移动速度,一定要在建立相对定型的技术动作基础上,逐步提高联系的强度,保证充足的间歇时间,避免疲劳训练,提高每次训练的质量。

2.发展耐力训练

为防止耐力训练的枯燥无味,提高训练激情,保证训练质量。耐力训练应设计不同地形、不同强度要求、不同的量、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如匀速跑,交替跑等。接近终点进行冲刺跑是每次耐力训练的共同要求。

3.力量训练

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应着重于相对力量,少用杠铃。如拉皮筋摆臂、前摆、侧摆、大立步、引体向上、双杠、双臂屈伸、支撑摆腿;两人一组仰卧推、俯卧撑等。爆发力训练,前后抛实心球、铅球、立定跳、跨步跳、单足跳、蛙跳等。综合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车轮跑等。

4.柔韧练习

柔韧练习应静力与动力练习相结合,并针对主要训练内容进行重点的柔韧练习,肩关节、双臂绕环、手交叉头后压,换物沉压肩。分腿跳转胯、俯背大绕环、起跨腿绕栏、侧身交叉步跑等。小腿,提踵、弓步伸压。大腿,前踢腿、侧摆腿、后摆腿、纵叉、横叉、跪压、跨栏坐。

以上各种身体素质练习通过有效的安排可以达到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素质的功效。

四、输送阶段

运动员是否具有成为专业运动员的条件,教练员应当了解有关的基本条件、基础水平,便于及时输送到省一级专业运动队,以避免耽误训练的最佳时机。因为无论是训练水平还是训练环境,学校的训练都达不到专业训练的要求。有些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稍差一些,但通过训练也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和报考体育专业院校,同时可参加运动会完成比赛任务。

第6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摘 要 题】运动项目集萃

【关 键 词】放松训练/青少年/短跑/提高

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普遍具有动作灵敏、步频快的特点。起跑至30米处,能达到3.4秒~3.6秒的水平,但普遍存在步幅不够大,后阶段减速的缺点,这是由于在训练指导思想上过去曾认为腿有力就跑得快的影响,所以对跑的经济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而且有些基层体校和中学的体育教师,习惯沿袭传统的一套方法和手段来训练。片面追求素质能力的提高,不重视运动员跑的基本技术,特别是忽略了放松技术的训练。造成运动员跑时紧张,动作幅度小,不舒展,肌肉僵硬等。动作紧张表现在技术上的原因首先是跑的多余动作多,摆动腿抬得不高,不能很快积极地下压扒地,耸肩直线性差等。并且由于大小腿放松折叠不充分而带来一系列技术动作的不合理,影响了全程节奏感和实效性,能量消耗大。

根据以上问题,在训练中进行了探讨,把身体素质基本相同的我校女学生分成2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一些包含有提高放松能力的训练内容。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女学生6人,按身体素质和专项成绩分成两组,实验前两组队员的基本情况见表1、2、3、4。

表1 实验前的实验组身体素质情况

队员

30米

60米 100米

立定三

铅球后抛 原地10″高

行进间跑

级跳(米) (米)

抬腿(次)

实甲

3″9

8″1 13″8

6.95

7.00

42

实乙

4″0

8″2 13″8    6.84

6.90

42

实丙

4″0

8″1 13″9

6.89

6.80

41

表2 实验前的对照组身体素质情况

队员

30米

60米 100米

立定三

铅球后抛 原地10″高

行进间跑

级跳(米) (米)

抬腿(次)

对甲

4″3

8″4  14″1

6.10

7.00

40

对乙

4″3

8″5  14″1

6.15

6.80    39

对丙

4″4

8″6  14″3

6.00

6.90

39

表3 实验前的实验组100米的步长、步幅、成绩等情况

队员

身高

步数

100米

平均步长

平均频率

(米) (步)

(秒)

(米)

实甲

1.52

62

13″8

1.61

4.63

实乙

1.62    59

13″8

1.69

4.41

实丙

1.58

61

13″9

1.64

4.48

表4 实验前的对照组100米的步长、步幅、成绩等情况

队员

身高

步数

100米

平均步长

平均频率

(米) (步)

(秒)

(米)

对甲

1.58

65    14″1

1.53

4.63

对乙

1.60    63

14″1

1.59    4.46

对丙

1.54

67

14″3

1.49

4.69

1.2 实验时间 一个学期,每次训练一个半小时。

1.3 实验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

1.4 实验内容 在训练等其他条件一致情况下,实验组的训练内容比对照组增加一些包含有提高协调与放松能力的内容。(1)在训练中以一定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这种语言的自我暗示指的是放松、放松、再放松。(2)多作一些能使肌纤维拉长的伸展练习,不只是跑,作任何练习都用语言指示该用力的肌群用力,不该用力的肌群一定要放松。(3)采用60-100米距离,用舒展协调的动作充分抬腿,并用适宜的快频率进行放松大步跑练习。体会放松的动作技术要领,建立动力定型。(4)在100米的距离内,起跑后加速跑30米,肌肉停止主动用力,被动地随惯性跑20米,再随惯性跑进20米。随惯性跑要求动作自然放松,充分体会放松跑的动作。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对实验组立定三级跳、原地10″高抬腿、行进间跑30米、后抛铅球、60米、100米全程跑成绩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组比对照组多练了以上4个包含有放松能力的训练内容之后,结果实验组的6项测验成绩提高幅度均比对照组提高要大,不仅如此而且也能够显著地提高她们的运动成绩和随意放松能力(见表5、6)。

表5 实验后的实验组身体素质情况

姓名

30米

60米 100米

立定三

铅球后抛 原地10″高

行进间跑

级跳(米) (米)

抬腿(次)

实甲

3″6

7″8 13″5

7.25

10.20

45

实乙

3″7

7″9 13″5

7.15

10.10

44

实丙

3″8

7″9 13″6

7.05

9.60

44

表6 实验后的对照组身体素质情况

姓名

30米

60米 100米

立定三

铅球后抛 原地10″高

行进间跑

级跳(米) (米)

抬腿(次)

对甲

4″2

8″3 13″9

6.20

7.40

41

对乙

4″2

8″4 14″0

6.25 7.20

40

对丙

4″3

8″5 14″2

6.10

7.05

40

2.2 分析 从实验后对100米的步长、步幅等成绩进行测验后的对比来看,实验组成绩提高较对照组大,实验组3人动作明显较对照组3人放松协调、轻松自如,在高步频基础上步幅大、向前性好、经济省力(见表7、8)。因此,在训练中要求队员在保持高频率的基础上以放松协调的动作,去掌握正确的技术,获得更大的步幅,达到提高短跑成绩的目的。

表7 实验后的实验组100米的步长、步幅、成绩等情况

姓名 身高(米) 步数(步) 100米(秒) 平均步长(米) 平均频率

实甲 1.52

60.5

13″5

1.63

4.75

实乙 1.62

58

13″5

1.72

4.46

实丙 1.58

60

13″6

1.67

4.54

表8

实验后的对照组100米的步长、步幅、成绩等情况

姓名 身高(米) 步数(步) 100米(秒) 平均步长(米) 平均频率

对甲

1.58

64

13″9

1.56

4.61

对乙

1.60

63

14″0

1.56

4.49

对丙

1.54

66

14″2

1.51

4.66

2.2.1 技术动作与放松能力 在短跑运动中,若能使技术动作做到放松协调,那么对抗肌就能在主动肌有力收缩时得到充分的放松,不至于使上下肢关节、肌肉紧张。既能使主动肌快速收缩保持高步频,又能使对抗肌充分伸展、拉长,打开上下肢动作幅度,以获得较大的步幅来提高速度。用大步幅的跑法更能体现技术动作的放松协调,有利于提高短跑运动的能力。

2.2.2 心理状态对肌肉放松的影响 我们知道人们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能力的反映,大脑兴奋时骨骼肌就不自主地紧张了,过分激动会使肌肉达到无法支配的地步。如“发抖、汗多”等现象。当大脑安静时骨骼肌之间的联系是互通的,即大脑的安静状态能使肌肉放松,而骨骼的积极活动对大脑起兴奋作用。这就说明心理活动制约着肌肉放松与紧张,肌肉的放松可以通过心理的训练而获得,所以我们高度重视心理训练对放松的影响。

3 建议

通过对短跑运动员放松能力意义的认识以及结合放松技术训练的实验,对青少年业余短跑运动员如何提高协调放松能力,并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看法。(1)对目前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来讲,要十分重视心理的训练与培养,对每次参加比赛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与评定,并提出有效的心理措施。(2)对青少年尤其是初学者开始就要重视协调性放松的训练,在制定训练计划时不要急于上强度,首先要全面发展他们的素质,讲究正确的跑法,培养跑的节奏感和速度感及培养放松跑的能力,多进行中等强度的放松大步跑练习,以提高放松能力和节奏感,同时要重视柔韧性,并把放松的原理、意义结合技术在训练课上讲解清楚,使其对放松有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 杨志友.怎样提高肌肉放松能力[J].田径,2000,(1).

[2] 李永红.提高短跑放松能力的几个训练环节[J].体育师友,2001,(4).

第7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随着田径运动的不断发展,竞技水平高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对技术和战术上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田径运动技术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具有个人特点的先进运动技术,为创造最佳成绩而有效地发挥个人机能的潜力。

田径运动技术有其自身的运动技术特征,运动技术的质量必须通过具体动作来表现;技术必须符合人体运动力学规律和生物学规律;寻求技术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技术才是最佳技术;技术具有相对性,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任何高水平的运动员都不能认为自己已掌握了完美无缺的运动技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竞技水平与个人对技术的理解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技术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身体素质是学习掌握运动技术的基础。为了掌握现代田径技术,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水平越高,掌握技术就越快。技术训练要抓住关键,反复训练。田径运动各项目有各自的技术关键,如短跑的蹬摆配合技术、跨栏跑的“跨栏步”技术、跳跃项目的起跳与过杆技术、投掷项目的助跑(旋转)速度和最后用力等关键技术。学习掌握关键技术可以带动完整技术的提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和提高运动技术。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是一种理想的模式,是人们经过千百年的运动实践和科学提炼总结出的有效方法,并随运动训练实践和科学进步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而且有利于人类自身不断进化,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不断革新完善,运动技术也要不断地适应和改变,以新的、更先进的技术代替旧的、已过时的技术。如钉鞋、起跑器、塑胶跑道等的出现,对短跑技术的革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跳高技术由“跨越式”到现在的“背越式”等都是技术进步的见证。因此,合理有效的技术是相对的,是有一定时限的。可见,在技术训练中既要使运动员学习和掌握现有的规范技术,更要让他们勇于革新、创造和探索新的技术。正是人们对技术不断革新的精神和实践才成为田径运动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向人类“极限”挑战的动力。技术训练要贯穿于训练工作的始终。技术训练要从小抓起,在全年训练中的准备期应以学习和改进基本技术为主,比赛期应以改善和提高专项完整技术为主。技术训练的主要方法有分解法、完整法、重复法、变换法和比赛法等。不同的训练方法用于不同的阶段,如分解法和重复法主要用于技能初级掌握阶段,而完整法和比赛法则主要用于完善运动技能、运动技能运用自如和提高阶段。

虽然田径比赛中的大多数比赛项目都为一个人的一种形式参赛,技术训练固然重要,但对战术的训练也不能忽视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田径运动的技术和战术协调穿插于整个运动训练比赛的始终。在定义上,田径运动战术就是在比赛中根据对手和外部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力争好成绩、好名次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田径运动项目的战术在不同项目中有不同的体现。如短跑运动员的战术主要体现在小组预赛中力求不用全力的情况下争取出线,以便养精蓄锐在决赛中全力以赴地战胜对手和创造优异成绩;中长跑项目的战术则体现在根据比赛中所处的跑位,是采用匀速跑还是变速跑、是领跑还是跟跑以及确定最后冲刺距离等;在跳高项目中则体现在确定起跳高度和免跳的时机上;投掷项目则体现在力争首先投出最好成绩,为获胜创造心理机能的优势等。在战术训练中,应该培养运动员具有合理分配体力、迅速判断意外情况并迅速采取有效对策的能力。运动员在制定比赛战术前,应详细了解比赛规模、场地器材条件、对手水平与特点、竞赛规程和规则、裁判方法及气候等情况。田径运动员的战术取决于最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优势、外部条件(天气、风向、风力、场地器材质量)及利用对手的弱点和错误。战术训练是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一项内容,其最佳训练手段就是参加各种类型的比赛。

第8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对国内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刘孝生比赛中的技术特征及赛前训练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兼与国外优秀男子400米运动员对比,旨在探索国内男子400米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技术表现与训练关键,为我国能在400米跑项目上有所突破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优秀男子 400m运动员 比赛特征 训练监控

400m跑是一项属于速度与速度耐力兼需的极限强度短跑项目,介于短跑和中长跑之间,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最为苛刻。因此,世界优秀400米运动员都天赋异禀,具备出色的身体条件。除此之外,要跑好400米,平时训练方法安排以及比赛临场发挥也都至关重要。当今世界男子400米纪录为43秒18,是美国选手迈克尔・约翰逊在1999年所创,我国男子400米纪录为45秒16,与世界纪录相差甚远,同时这一成绩只相当于世界60年代以前水平。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男子在400米跑项目中落后于世界水平半个多世纪?国内学者为此做了大量研究,研究角度也多样化,但主要还是以宏观为主,针对性相对较差。本研究试图针对某个运动员个体,通过案例分析、观察、访谈等方法,并结合运动员个人的主观体验,来深入探究国内男子400米跑项目水平落后的原因,旨在发现问题,为我国男子400米跑项目科学合理的发展及缩小与世界的差距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自身从事400米专业运动员的优势,并结合国外高水平男子400米运动员与之对比。以自己为研究对象本人400米最好成绩45秒78,其先后在11全运会和亚洲田径锦标赛上取得该项目的第一名,代表了目前国在该项目上的最高水平。利用训练的课余时间对教练、老师、队员等就400米基本训练周计划的相关问题展开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归纳分析整理后,为本研究提供有力依据。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了大量相关论文,及运动训练方面的书籍,以及相关报道,搜集比赛视频、研究对象的一些相关指标等。

2.录像观察法:观看1999年第7届田径锦标赛400m决赛、2008年大阪国际田径大奖赛录像,并对相关数据指标进行统计。

3.案例分析法:刘孝生为广东田径代表队队员,先后获得了十一全运会、田径亚锦赛400米冠军,并击败了日本名将金丸佑三,代表了国内男子400米的最高水平,以本人自身为案例进行分析,具有代表性。

4.访谈法: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教练、老师、队员等电话访谈,了解其在比赛及训练中的一些战术、训练方法,及赛前生理状态等。

5.数理统计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筛选统计整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当今国际400米水平与国内现状

400米跑是一项集速度与耐力于一身的长距离短跑项目。其刺激和精彩程度不亚于100米和200米等短跑项目,因此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就将其列入比赛项目。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以及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世界男子400米跑的运动成绩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美国运动员李・埃文斯和斯蒂夫・刘易斯的400米成绩就突破了44秒大关,在此之后世界男子400米跑成绩一路突飞猛进,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选手布奇・雷诺兹把这一成绩提升到43秒29,男子400跑米成绩突破了43秒50大关,布奇・雷诺兹的这一纪录也保持了11年之久。正当人们认为这已经是人类极限的时候,美国男子400米跑天王级选手迈克尔・约翰逊横空出世,被誉为黑阿甘的他在1999年第7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纪录的跑出了43秒18的骇人成绩,从此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可以说,世界男子400米跑项目在20世纪末达到了鼎盛时期。美国选手被誉为白阿甘的杰里米・瓦里纳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在2007年大阪田径大奖赛上再次突破43秒50大关,跑出的43秒45也是最接近先人成绩的一次。瓦里纳也被公认为最有希望打破前辈迈克尔・约翰逊世界纪录的不二人选,虽然这一愿望最终没能实现,不可否认的是,美国400米跑运动员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其成功之处值得世人学习。纵观近几年世界大赛,包括奥运会在内,男子选手在400米跑项目上的夺冠成绩大都突破了44秒,保持了较高的竞技水准。目前国内男子400米跑纪录由徐自宙在2001年第三届东亚运动会所创,成绩为45秒25,这一成绩与世界纪录相差甚远,我国男子400米跑项目落后于世界水平近半个多世纪。当今国内男子400米跑项目的代表人物当属广东运动员刘孝生,他的最好成绩为45秒78。看来,中国男子在400米跑项目上要赶超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刘孝生相关指标分析

刘孝生,1988年1月5日出生,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田径运动员。曾先后获得2008年亚洲室内田径400米冠军,2009年第18届亚洲田径锦标赛400米冠军,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4×400米冠军等重要奖项。传统观念认为,田径400米跑选手的身体形态应该比100米运动员更为修长,因为过多的体重会影响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的负担,加剧能量消耗。这一观念也长时间影响了对运动员的选材。随着人们对400米跑项目认识的不断加深,发现除了耐力外,身体爆发力对于一名400米运动员来说更为重要,这就需要一定的身体肌肉作为保障。毕竟,400米跑被公认为长距离短跑项目,运动员体型应该更接近于短跑运动员,例如很多优秀的400米运动员都是200米跑高手。数据显示,在身体形态上,我国名将刘孝生身高―体重指数与美国名将杰里米・瓦里纳一样,并且在体重/身高指数上优于后者,说明在身体形态上,我国400米跑运动员接近于国际水平。但与迈克尔・约翰逊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迈克尔・约翰逊100米成绩可以跑进10秒以内,他是200米前世界纪录保持者,成绩达到19.32秒,这绝对需要强壮的体魄和身体爆发力做保证的。我国选手刘孝生100米最好成绩为10.8秒,200米最好成绩为21秒,成绩明显低于约翰逊的水平。看来,对于我国400米跑运动员来说,身体还不够强壮,还需加强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特别是爆发力。

(三)刘孝生比赛分段跑速度特征兼与国外选手对比分析

400米比赛中,运动员在全程跑动中速度并不是保持不变,运动员也不可能以自己最大的速度跑完400米。有研究表明:400米运动员起跑后速度有个快速上升期,主要表现在0-100m分段,其中,在50-100米分段速度达到最高值。最高速度水平和保持高速跑的能力是400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衡量运动员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将400米平均分成8段后,刘孝生与美国选手约翰逊的不同分段速度对比。刘孝生与约翰逊同在50-100m分段将跑进速度提高到最大水平,刘孝生的最高速度为9.80m/s,而约翰逊则达到了10.08m/s,后者明显在最高速度水平上占有优势。这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与身体天赋密不可分。有研究表明,世界高水平男子400运动员能在速度达到最高水平后,在接下来的50-300m距离能以最大速度的90%强度持续跑进。再看刘孝生与约翰逊的速度保持能力,在取得最高速度后,刘孝生仅在100-150m、150-200m分段保持在9m/s以上的速度,进入第二个弯道速度就降了下来。反观约翰逊在速度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在接下来的100-300m阶段都保持较高的速度,并且速度都达到了9.50m/s以上。看来在全程速度保持能力上,国内选手与国际顶尖选手还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国400m跑项目落后于世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四)刘孝生训练方法手段

现在普遍观点认为长距离短跑诸如400米,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一是运动员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水平,另一个就是保持最高速度水平的能力。这就给400米项目训练明确了目标,采用如何的方法手段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使运动员绝对速度与速度耐力兼具,是每个教练员包括运动员自身都应该深刻考虑的。针对以上两点,特结合刘孝生平时训练计划,发掘其训练计划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改进,为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提高一些理论参考。

“周”训练成为了组织训练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基本单位。尽管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把训练的小周期分成不同的类型,但依据运动员身心特点、训练任务、训练目标等不同,周的训练计划可分为:基本训练周,赛前训练周、比赛周以及恢复周四种类型。为适应不同任务而制定的各种相应的周训练计划,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负荷变化特点[4]。在全年训练中,基本训练周被采用得最多,尤其是在准备时期,基本训练周是最主要的周型。从刘孝生的基本训练周内容来看,基本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身体素质训练,包括力量、爆发力、柔韧素质训练等;二是专项素质训练,各种短距离跑项目,并都有特定的强度要求。在基本训练周内,有四天的时间都安排有专门的力量素质训练,力量训练的比重较高。专项素质训练贯穿于训练周的每一天。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是运动员取得较高跑动速度的前提保障,针对刘孝生最高速度水平不太理想的现实,并结合其基本训练周计划安排,虽然在力量训练上安排了很多内容也占了训练时间的较大比重,但重点主要集中在爆发力上,诸如蛙跳、跨步跳、半蹲等方法手段,主要都是针对400m专项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全程跑及500m跑等练习较少,且强度不够,,只有在比赛周教练才会安排这些内容。前面也提到了刘孝生与国际顶尖选手在速度耐力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假如在基本训练周将这些内容安排进去,是否会取得不一样的效果?毕竟速度耐力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间的训练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运动员受伤。综上所述,在刘孝生的基本训练周内添加一些绝对力量素质练习以及长距离跑的练习,使其日常训练手段更加丰富完善,强度加大,或许对其成绩的进步提高有所帮助。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今世界男子400m跑项目仍保持较高水平,但在成绩上没有大的突破。美国运动员在这一项目上具有绝对优势,男子400m跑仍是我国的弱势项目,与世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以刘孝生为代表的中国男子400m运动员,具备了成为顶级运动员的身体条件,但在比赛中由于最高速度水平以及保持最高速度水平的能力方面仍与国外顶尖选手存在巨大差距。

3.我国男子400m运动员在训练方法上过度专注于专项素质训练,忽视了其他项目训练方法的融入,这也或许是导致我国400m项目短时难以赶超世界水平的原因所在。

(二)建议

男子400m跑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弱势项目,远远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但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男子400m选手,使我们又看到了希望,面对当前形势,要改变我过400m跑落后的局面,必须努力借鉴400m项目优势国家的训练经验,不急于求成,结合自身实际出发,针对目前国内400m选手特征,创造一套科学严谨的训练方法体系,并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加大科研力度的投入,不断挖掘新人,为中国田径事业的腾飞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鸿江.田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何青.400米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探析[J].运动.2010.

第9篇: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范文

从中长跑运动的专项特点出发,以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技术特点等方面的指标为依据,选择心肺机能好、耐力素质突出、支撑能力强,跑的自然技术理想、意志品质好的运动员,同时要注意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物年龄(骨龄)。

2、选材的方法:

2.1目测法:

凭自身的经验感知被研究对象的过程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入手。中长跑运动员形态特征是相对体重较轻、下肢较长,《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采用身高、体重、比体重(体重/身高×100)、比下肢长(下肢长/身高×100)四项作出选材测试指标,后两项为重点,在符合前两项标准前提下,比体重数值以小为好(男≥270≤330,女≥250≤350):比下肢长以大为好(男、女均≥51.0)。

2.2家系调查法:

主要从运动员的家系遗传因素包括:祖、父辈身高、身体状况、有无运动史、病史等)调查为主,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

2.2.1身体素质:《大纲》将身体素质划分为两个方面: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一般身体素质选用30m起跑、跳远、推铅球和1500m(男)/800m(女),作为选材测试指标;选用100m、立定三级跳远、后抛铅球、速度耐力(1000m跑或1200―2000m跑)及1500m(男)/800m(女),作为选材专项测试指标,以上两类测试指标中以专项素质为主。

2.2.2心理素质:根据中长跑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自觉性强,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情绪稳定,能承受长时间的大强度负荷,有拼搏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2.3检测分析法:

依据一定的科学手段和检测方式,对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技术特点分析、测试。

2.3.1生理机能:中长跑生理机能要求指标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大纲》中规定肺活量与安静脉博作为心肺功能指标,有条件的可以对相关指标进行测试。

2.3.2技术特点:中长跑要求后蹬实效好,前摆积极有力,两臂以肩为轴前后摆动,与腿部动作协调配合,整个动作自然、放松、重心前移且平稳,跑的节奏感强。

3、选材的手段:

3.1初选阶段:(12―13岁)

选材重点:

①形态:选择身材匀称、干瘦有劲、重心高、跟键长、踝围细、足部力量较好的少儿。

②素质:具有良好的速度能力、较快的速率,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③技术:评定少儿运动员整体技术,观察一定负荷下的技术来评价跑的动作是否协调、轻松、自然实效好。

3.2重点选择阶段:(14―l5岁)

选材重点:

①形态:应该选择基本符合本项目要求的运动员。

②素质:重视青少年选手的速度天赋,选择那些具有卓越的速度能力,尤其是短距离的冲刺能力,在疲劳状态下保持较高步频的能力运动员,同时注重基础耐力和速度耐力,力量耐力较好的以及良好的放松能力。

③技术:经过初选阶段的训练,运动员应具备好的技术,整体动作结构合理、协调,合理的步频、步长组成及最佳的调整能力。

④机能:在经过机能测定确保少年运动员的健康状况下,选择能随大强度运动负荷,具备快速恢复疲劳能力的运动员。

⑤心理:着重评定少年选手在比赛中的心理适应和调整能力。选择对跑步有强烈的渴望,自信心强、适应能力强的少年运动员。

3.3优选阶段:(16―17岁)

选材重点:

①形态:此时应表现出接近优秀运动员的形态特征。

②素质:具有超强的速度能力,包括短跑的加速能力、速度变化能力;良好的耐力天赋,包括稳定的耐力机能和快速的恢复能力。

③技术:形成较完善的中长跑技术。强调技术的合理、实效性,尽可能节省体能的消耗。

④机能:稳定的健康状况、支撑和运动系统的稳定性、比赛能力和最大的运动员能力及对大负荷的良好承受能力。

⑤心理:选择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较强的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运动员。

结论:

随着世界中长跑项目选材、训练方法、训练手段、技术动作的迅猛发展,结合训练中的实际情况,注重训练中的个体差异,参照国内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资料,具体分析,因材施教。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