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综合素质能力

第1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非智力因素 综合素质培养 地位 作用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倍受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倡导“素质教育”,在高校开始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程”,但至今学生的综合素质仍存在很大差距,仍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症结就在于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开发重视不够。笔者认为在智力因素一定的条件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靠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即对于智力水平一定的大学生来讲,非智力因素最终决定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能否真正成才与成功。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基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甚至是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即对于智力水平一定的大学生来讲,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最终决定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能否真正成才与成功。本文特就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在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分析阐述。

一、非智力因素开发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地位

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即基本的非智力因素。具体到大学生而言,它主要包括志向抱负、成就动机、求知欲、表现欲、注意力、学习热情、进取心、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荣誉感、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群体性等15种因素,即具体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西方学者称之为情商(EQ)与智商(IQ)。情商是衡量一个人情绪智力高低的一个指标。我国青年心理学家唐映红对此进一步研究指出:“人的情绪智力,指的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觉察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可见情商集中表现为一个人的气质、性格与能力,即情商素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20%依赖于智力因素,即智力水平的高低,其余80%都依赖于非智力因素,即指那些除了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智力因素好比是“资源”,非智力因素好比是“能源”。“资源”再丰富,没有充足的“能源”,“资源”也不能开发、利用。一个人不仅要有聪慧的天资,还要通过勤奋学习获得渊博的知识,并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社会适应力,能把知识和智力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心理学家认为妨碍人们充分发挥自己大脑智慧潜能的不是“智力水平”的高低,而恰恰是非智力因素。因此,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比更具潜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素质和健康身心素质四大类。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创新能力素质是核心,健康身心素质是保障。由非智力因素的巨大潜质,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它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内驱力。“世界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人才素质的标准包括:积极进取开拓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在急剧变化的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本领,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有丰富多彩的健康个性;具有和他人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这七条中有五条是强调人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充分说明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灵魂,而非智力因素正是培养这种素质灵魂的内在动力。

2.它是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推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中的态度、倾向等对认识活动提供动力,并起到调节、维持和定向作用。具体到学生的学习上,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毅力和性格特征。这些对智力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开发有扼制作用;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对智力上的某些弱点有补偿作用。

3.它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素质培养的催化剂。创新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因此创新不仅需要智力因素,更需要非智力因素,它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造思维更好地发挥和运用,而且能不断积累创新技能,催化创新情感,催生创新人格,进而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强的意志和浓厚的兴趣等。

4.它是大学生健康身心素质培养的剂。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综合素质,情绪(情感)、意志是其中一些较活跃的因素,起着动力、强化作用。情商分值越高,说明一个人就会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就有了“智商高、情商高、春风得意;智商高、情商低、多半失意;智商低、情商高,尽占便宜”之说。人们熟知的成功公式“成功=1%天才+99%汗水”,其中的“天才”指的是智商,而“汗水”则指的主要是“情商”。这充分说明非智力因素中觉察、识别、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情绪管理能力等是培养健康身心素质的剂,而且更是人际冲突和不良情绪的消解剂。

二、非智力因素开发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人的行为和创造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等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进入大学后,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力所占比重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后,高中时代的那些外来压力基本消除,学习及综合素质培养基本要靠自己,因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力所占比重将逐渐增大。在一定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进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我们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在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具体讲非智力因素开发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动力作用。非智力因素能够直接强化为学习和成就动机,是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作用,推动学生学习和加强素质培养,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源泉。

2.导向作用。在学习及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能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并及时确定学习和素质培养目标,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按照目标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锻炼,期间学生素质培养的兴趣、程度、成功与否及成功大小往往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3.调节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保持勇于进取的精神,并能使其及时果断地纠正错误,及时调节并改变不适宜素质培养的心理状态等,以保持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各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作用发挥的连续性以及调节的自动性。

4.强化作用。综合素质培养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和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耐心观察,持久注意及记忆,积极想象,独立思考等,都必须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强化作用才能完成,这种强化作用的突出表现就是恒心。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强化学生的智力发挥,否则即使智商高也难以成才。非智力因素具有强化作用,并不是说它能提高一个人的智商,而是指它可使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能弥补智力因素某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成语“勤能补拙”讲的就是这种意思。

第2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企业需求;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内涵

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概念内涵,学术界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一般来说,综合素质能力是指一个人知识文化、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等各要素的总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就具备了生理、心理、行为举止、精神涵养等方面特点,它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职业发展所具有的认知、分析、处理事物的潜能。

二、企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

(1)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每一个优秀员工都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其考察员工的主要内容。企业之所以看中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是因为这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促使员工发自内心地遵守职业操守、热爱企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依法工作、注重个人修养,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2)责任感。目前,在市场经济与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缺乏职业责任感,个体本位思想日趋强化,很多大学生只想企业满足个人需要,却缺乏奉献意识,事业心不足,却会为企业而忘我工作,这必然导致企业发展受阻。(3)开拓意识。很多企业之所以无法取得长足发展,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缺乏有胆识、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因为在企业看来,大学生如果具备较强的开拓意识,即使其他素质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仍然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而如果没有开拓意识,即便是知识能力较为突出,终归也难免流于平庸。(4)动手能力。近年来,从社会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来看,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已经十分普遍。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应能快速胜任岗位工作需要,通过实际的专业技能为企业发挥光热。从企业角度考虑,高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具备这方面素质,才能真正发挥大学生的就业优势。(5)学习能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含很多方面内容,但学习能力应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学习能力求个人不仅要学习宽泛博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时俱进。

三、企业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1)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高校应通过德育手段,采取多种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儒家经典诵读、大学讲堂等活动促使大学生树立“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使其正确认识到要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担负社会责任。也可以通过主题辩论会、座谈会等活动,使得大学生自愿接受德育熏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引发思考,懂得社会责任与个人事业成功之间的密切关系。(2)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应着力从以下几种途径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人才。一是改变过去复制性的教学弊端,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创造发明,肯定学生的自我职业策划,因材施教,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要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从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角度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当改革以往考核大学生的方式,增加能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考试内容。三是要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沟通,实现科研、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紧密结合,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操作能力却往往不强,大学教育与企业实践工作不适应,这就使得大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在实践操作上具有过硬的本领,那么必定会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对此,高校教育应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促使大学生置身于社会之中,利用社会活动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开辟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操作提供专业成长的舞台,逐渐形成实习、就业一条龙的态势。(4)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为了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发展能力的大学生,高校教育者应在加强大学生职业心理品质、职业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包括基本技能(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学习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检索与利用能力),交往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适应能力(自制力、抗挫折力、解决问题能力),身心健康基本能力。在大学教育中,教育者应着重以多种职业能力竞赛、知识培训、能力拓展训练等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从而发展职业发展潜力,更好地实现就业发展。(5)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是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原动力,高效教育者应着重激发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如果学生对某种职业工作产生兴趣,那么必然会以高度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投入到工作中,并且取得突出的成绩。反之,一个人对工作没有兴趣,就很难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也就很难取得成功。高校应该了解企业对大学生兴趣爱好情况的重视程度,通过调查分析、职业规划引导等工作,促使学生真正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找准自我发展的企业与岗位,从而更好地选择今后的职业发展之路。

总之,高校人才培养一定要与企业需求标准相契合,只有基于企业需求视角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才能造就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教育者应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身教育水平,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满意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单独考试招生考生适用)

 

 

一、测试目的

综合素质测试主要考察单独考试招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能力和素质,选拔出适合本专业学习的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专业潜质的学生。

二、测试内容

综合素质测试的主要内容是:

1.个人基本情况和沟通能力;

2.专业基础知识;

3.职能管理知识;

4.管理技能与素养;

5.团队协作能力;

6.道德判断和情感价值观。

三、测试形式、时间与地点

测试形式:面试。按测试顺序号由考评组专家对考生逐一(或逐批)进行测试。

测试时间:2021年4月25日(周日),具体考试时间见考前公告或准考证。

测试地点: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金海校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海三道433号)

四、评分标准

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满分为100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个人基本情况和沟通能力10分,专业基础知识20分,职能管理知识20分,管理技能与素养15分,团队协作能力15分,道德判断和情感价值观20分。

2. 对考生的评分,由所有参加考评的成员对考生的答题情况按照综合素质测试考评守则的要求独立评分,工作人员汇总平均得分为该考生的最终得分。

五、测试组织

第4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关键词】教师 学生 综合素质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36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学校教育教学为社会提供着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持,而人才的培养,又往往与教师的培养策略息息相关。相比之下,庸师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综合能力比较高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虽然教师不是绝对学生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谓“师傅领进门,成才在个人”,如果教师在最初的阶段,没有给学生指出一条比较正确的道路,没有给学生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那么,学生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要走的弯路必然会非常多。因此,针对教育这个大问题,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注重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在教师个人素质得到提升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策略地助力学生在求学道路上少走弯路,继而更好地更高效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最终为社会所需要。

那么,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促使教师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呢?接下来,笔者就与大家一同来探究一下这个话题。

首先,加强对教师群体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是提升教师个人素质的有效方法,与时俱进是教育教学能够不断提升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的教学新形势下,学校除了要及时地根据教育部门出台的教学改革策略,制定自身的教学策略之外,还要及时审时度势,对教师群体进行及时的培训工作,这一策略的关键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可以及时地组织教师们对当下新实行的教学改革策略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从而对新课改这个新的概念有一个更为准确而到位的诠释和理解。

第二,通过对教师这个群体的培训,教师可以对自身的教学策略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最新的参考依据,为学生制定出更合时宜,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新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三,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对于学校总体教学实力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不仅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同时,也可以促使学校的教学总水平有所提升,对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大局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专业化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说到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化教学水平,实质上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如教师的个人着装是否要更加得体;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要及时地改善;教师的课堂互动形式是否要及时地改进;教师与学生相处及其对学生评价的原则是否要进行改善等等方面。

要想使得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有所提升,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基本内容,也是需要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内容。

其次,加强对教师个人阶段性教学监测和检查工作的力度,使得教师能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业绩,也是能够促使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策略。没有压力就难有动力,面对新课改的教学新形势,我们要想使得学校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够真正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助力学校的教学水平获得提升,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检查和检测力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这种形式下,教师才能及时地变压力为动力。为了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能够在众多同事中取得优秀,他们必然会在教学中多下工夫,为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所提升而不懈的奋斗。这种方式对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特别是教学水平来讲,是非常有效的。

因此,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定期通过听课、讲课比赛、笔试考查等相关形式,对教师近期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和检查,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就会自觉地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课工作中,有意识地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而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促使教师的个人能力不断提升。

再次,开展教职工教学竞技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互相竞争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也是一种能够促使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提升,提高个人教学业绩的好方法。竞争与合作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式,为了更加有力地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我们可以采取教学竞赛和个人特长竞赛等形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检查和督促,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在不断严格要求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就拿语文教学来讲,一般的教师可能只是照本宣科的给学生讲解生字词、讲解文本大意和中心思想,让学生背诵经典段落等形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果我们能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组织的活动能够吸引教师的兴趣,那么,他们必然会积极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善,力争以多样化而丰富的形式开展好每一次的课堂授课,真正使得学生能够在愉悦而享受的氛围中学习到新鲜的知识。

最后,建立更为标准而积极的职称和奖励机制,促使教师更加自觉地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这也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助力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升的关键。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对教师的教学严格要求,而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作为支撑,那么,教师在长期的压制下,也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不满和抗议。如果,我们能够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自觉地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便于更好地适应于学校教学的需求,那么,这种形式才是最恰而且持久的。

第5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关键词: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评价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的战略主题部分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并且指出“以德育为先,以能力为重的战略主题”,因此,教育教学中把握“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事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大计。“软件技术”专业特点是实践性强、专业特征明显、对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专业课程的评价方法毋庸置疑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都起重要的作用,因此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实践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和实现素质教育新突破的迫切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个人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需要[1]。

2 “软件技术”专业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occupation ability of the major "software technology")

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包括学生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是相对静止的,其培养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门相近的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由于职业的特点存在多变性,是相对变化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与专业和目标职业紧密结合[2]。

显然,专业培养要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而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又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专业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也需以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展开进行[3]。

通过对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调查,针对辽宁大连地区日企较多,外包业务较多的情况,我们认为“软件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应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1 综合素质

(1)文化素质

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具备正常向上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水平。

②具备汉语言的文字、语法、写作与欣赏的能力。

③掌握两门外语,通过全国公共英语等级三级考试和日语水平二级考试。

④掌握软件开发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⑤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数据库应用及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⑥熟练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

⑦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地理有初步的了解。

(2)专业素质

①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程序设计思想、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方法、数据库原理等。

②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适应岗位快、动手能力强,包括计算机常用软件操作、程序设计、读写日语开发文档,网络技术、软件系统设计等。

③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懂得涉外交际礼仪知识。

④通过考核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包括系统分析员、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程序员、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等。

⑤熟练应用两门以上外语,包括口译、笔译、写作等。

(3)身心素质

具备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竞争与抗挫折能力,具备健全的人格。

2.2 职业能力

(1)具有较好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技术文档书写能力和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

(2)具有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3)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以及数据库应用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数据库应用能力。

(4)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能够全面胜任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5)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开拓精神与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职毕业生在“与人合作精神和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讲,提高学生这些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比学生获得某项技能的提高更为重要,关系到其个人的整个职业生涯。

3 现状分析(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在针对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锐意改革,很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教学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方法提出了很多看法,文献资料也非常多。其中,对“综合素质提高”“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等观点已形成共识。从相关论文和课题都可以看出,许多院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增加了过程的考评、根据专业特点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技能的考评的比例、增加了素质的考评维数,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需求相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仍然不足

高校评价方法的内容是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能否满足用人单位之所需。当前大多数情况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由任课教师来作的,企业参与少、社会参与少,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也较少。

(2)评价指标还不够全面和完善,尚不能与时俱进

高素质职业人才不仅应具有基本知识与技能,还应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心理素质以及起码的职业道德等。这些多维的评价指标还不够健全,而且往往一成不变,还不能及时地根据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进行调整。

(3)对过程评价的量化、细化程度不够

尽管很多院校加大了过程评价的力度,但是如果对学习过程和行为没有量化的监控,不能把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教学与实践的环节,那么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就会降低,其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对隐性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缺乏有效的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在对显性知识的评价方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对隐性知识的评价却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4 评价方法改革措施与实践(Measures and practices of evaluation methods reform)

(1)教学各环节系统全面的改革。

从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到、课堂教学到考核模式全面改革。培养计划中的课程体系要指明和体现专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课程教学大纲要说明与本课程相关的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及评价方法,课堂教学与考核要细化每一堂课素质和能力目标,通过评价结果还要进行反馈,这样形成一个教学评价的系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2)根据“软件技术”专业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分解到各个课程模块中,使评价细化、量化和全面化,形成指标体系。

(3)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实践中,我们积极与相关企业使用,邀请软件企业人员参与到学生的课程设计中,按企业的标准给予学生评价;把学生带到企业中去进行实践活动,在企业中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并接受企业的评价;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竞赛,对参与者与优胜者给予奖励。这些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轨道中去。

(4)加强过程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以起到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作用。把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目标分解到每节课堂中,每个知识技能模块中,使得教师授课有重点,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同时,要公开评价结果,使师生对评价结果有认识,有反馈,有心得,提高评价的效用。

(5)进行个性化评价,不仅看一次评价结果,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鼓励进步,对重点学生进行跟踪评价和个性教育。

(6)把评价融入到课程实践任务和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项目实践活动和竞赛活动。

(7)自主评价与互评相结合。逐渐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与评价,同学之间进行沟通进行互相评价,这样他们更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进行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

(8)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加网络资源建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发进行自我评价,有意识地进行相关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5 结论(Conclusion)

在改革研究与实践过程中,通过调查与测评可知,评价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导向作用是比较大的,学生能逐渐意识到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性,也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样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当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评价方法的改革仍需切实深入地进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方法改革要围绕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这两个核心,立足于长远,又需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劲松.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模式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6-107.

[2] 赵欣.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1(8):88-90.

[3] 任昌荣.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信管专业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1(10):90-93.

第6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状况 评价研究策略

【论文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提出了几点大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措施。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转贴于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5).

[2]王永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J]. 现代交际, 2010(10).

第7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摘要: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养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因素主要有教学模式陈旧僵化、课程设置结构单一、校园文化缺乏活力等。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等,大学生自身也需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关键词: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有社会、学校、个人、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但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如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业务素质这个单一指标上。有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毕业生素质排前五位的是:专业基础知识(32.5%)、思想道德修养(22.8%)、问题解决能力(16.7%)、敬业精神(9.1%)、团队合作精神(6.6%)。可见,单一的专业素质培养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直接要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

关于综合素质这个概念,各个领域对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如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等。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对艺术和宗教等的理解、人际交往的知识与能力等等。专业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身心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在这四个方面里,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

二、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陈旧僵化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的前提。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跟不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计划单一,培养方式陈旧僵化,从一开始就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而且,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呈线型单调的程序流程,形成了以教材、教室、教师为核心的单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这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二)课程设置结构单一

课程设置是决定人才培养最终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在很多高校都在实施学分制,学分制与学年制相比无疑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学分制下仍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分配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存在着结构单一、重复低效等问题。这表现在,课程的设置仍存在着面过宽或过窄,多数课程和专业老化、陈旧,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衔接,专业分割严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脱离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校园文化缺乏活力

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还是充实学生头脑,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同时,校园文化还能构筑学生的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还存在着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校园文化建设活力不足的现象。这表现在,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而是热衷于个人社交、网络游戏等更加私人化的活动。

(四)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

调查显示,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形成了在单一专业基础上构成的单向、线型、平面、封闭、低功能的知识结构。具体表现在:着重于专业知识,而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窄,文理分割严重,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缺少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修养;片面重视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性知识,热衷于考证、过级,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打基础;知识体系内部缺乏有机联系,知识庞杂、松散、相互孤立、死板、僵化,缺少系统性和有机联系性;知识的陈旧速率高,信息封闭,知识吸纳力不足,知识更新慢,等等。这种知识结构状况明显缺乏创新活力,也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方法与途径

(一)学校方面

1.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在培养方案上,要根据社会、学科的发展不断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方案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要打破线型单调的程序教学,应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师生的互动,在注重学生的自主和情感因素的同时,积极启发学生去思考,营造良好的、浓厚的、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增强自学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本院在口腔医学生开展的PBL教学模式和临床医学多站式技能考试等。

2.调整优化课程结构体系。课程设置优化整合的目标是建立多方向、立体网络系统的课程结构。它既包括学科专业体系的综合和概括,重新建构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概念框架体系和整合专业科目结构体系,也包括学生认知及思维形式与知识体系的统合,还包括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协调与整合。具体来说,要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结合起来,要把开展理工科和人文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要使新旧专业结合起来,开设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专业课程,打破专业、学院、学科、校际间的隔阂。增大临床实践课比重,把理论课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如,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计划和动手能力,通过课程的综合化,促进学科知识渗透,特别是文理渗透,创设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社会和学习者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3.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导,以校园精神文明为底蕴,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能塑造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品格,校园文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我们要积极举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系列讲座,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受到陶冶。使大学生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才干,培养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增强团队意识,使学生个性和社会相协调,更好地发展个人的特长和兴趣。

(二)大学生方面

1.大学生应当树立均衡发展的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很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可是在其他方面就相对落后。特别是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学生的学术研究氛围比较浓厚,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却并不丰富,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学生不活泼,缺乏青春的朝气,在面试的时候不能大胆表现自己。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兼顾。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学习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历史感,它不仅有助于在专业领域内更有创造力,还可以使人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而在注重人文素质培养的同时,大学生还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的学习,做到文理平衡,相得益彰。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大学生受到了多年的教育,从整体上来讲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近些年来社会上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导致了有些大学生在这股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腐化堕落的泥沼,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分清崇高与卑下,逐步提升人格,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心理素质方面,应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面对挫折失败的打击,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对事情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2.注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既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优良的性格、顽强的意志等。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三大要素构成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知识结构系统、专业知识结构系统、工具知识结构系统和方法知识结构系统。基础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根基,特别是专业基础知识,它是知识更新的动力,是思维的因子。基础知识包括基础的人文科学知识、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基础技术知识等等。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本专业所需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等等。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是创新的质料。它包括学科概念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及学科的历史演变、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工具知识和方法知识是知识结构的关键。工具知识包括汉语言文学知识、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等。方法知识则包括如何科学用脑用时,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如何搜集加工材料信息等相关知识,也包括现代科学的方法如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等。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建构,必须要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状况,结合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发展方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第8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关键词】户外体验式培训 综合素质教育 价值观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概述

(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以全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而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二)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主题。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既是将群体素质通过个性化培养转换为个体素质的过程,又是将个体素质不断加以综合提高转化为整体素质的过程。高校实施的素质教育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大量事实表明,要想真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仅仅靠目前课堂教育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开发、培养。因此说,高校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大学生素质拓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户外体验式培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长期接受应试教育,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加之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造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薄弱,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偏差,理想淡漠、思想混乱等。户外体验式培训的项目是从现实实例中提炼出来的,任务的完成过程表面上看是大学生执行能力的表现,其背后则是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衡量,对成为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普识价值观念的重塑意义重大。如“雷阵图’夕项目中,狭隘的个人主义和缺少理想和坚定的集体信念是无法完成任务的。

(二)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有利于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

户外体验式培训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只是配角,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每个具体项目的完成都是学生自我规划和执行的表现。在项目结束后,受训大学生个体要完成自省式的分享回顾,这样就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并且印象深刻。

(三)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可以增强大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大学生是社会人,这就决定了他们必须在社会中与其他个体和谐相处,融入其中,实现个人价值。户外体验式培训是以团队形式开展的,成功需要合作,每个团队成员必须积极默契,相互配合。如“海难逃生墙”项目,依靠个人能力是不能完成集体脱困的,必须发挥全体成员的智力和体力,才可以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终极目标。

(四)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在顺境中长大的,没有受过多少磨难,所以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后,遇到困难时会不知所措,在心理上会表现出焦虑、无助、抑郁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学业和健康,这使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户外体验式培训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针对提高受训者的心理能力而设计的。在一个个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大学生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坚强乐观的必胜信念,这对他们是终身受用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如在参加高空项目时,学生必须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敢于克服恐惧,激发勇气,才能完成超越自我的目标。

(五)参加户外体验式培训可以提高大学生环境适应的能力

户外体验式培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努力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户外体验式培训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与特点,提升大学生抵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能让团队中每个参与者在共同的目标下一起体验成功与失败,享受快乐与痛苦,磨炼意志,在活动过程中懂得团队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体会团队合作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能使大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学习和培养客观地评价自己,让自己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意义深远。

三、结束语

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虽然也有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以各项学科专业成绩评价为体系的奖学金制度下,重智力轻综合素质的状况比比皆是,这重蹈了应试教育的覆辙,最终使大学生表现出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不高、智商高情商底、社会适应能力差、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意识差等。而户外体验式培训的特点恰恰能够满足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因此它能够推动大学综合素质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基金项目:

1.2012年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XGC2012D08。

2.2013年宁夏师范学院科研项目资助课题,课题编号:YB201331。

参考文献:

第9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范文

关键词:舞蹈中专学生 综合素质 提高策略

人的发展是多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关注人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它以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和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个性发展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舞蹈中专学生教育过程中,也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

1、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舞蹈中专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指舞蹈中专学生需要具备的特定品质。舞蹈中专学生要成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1.1 思想道德素质

当代学生应当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舞蹈中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小处讲就是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高低程度,就是对人、对事、对事业、对社会的责任感。从大处说就是体现舞蹈中专学生的政治立场和观念,就是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态度[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较高的政治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与传统美德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等方面。

1.2 科学文化素质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愈来愈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的程度,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具备高层次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是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必然要求,拥有专业知识技能是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的共性要求。因此,当代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多学科文化知识。

1.3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指个人在某一学科或某一岗位工作中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素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二是所学专业知识的多少与理解、掌握程度;二是对所从事工作的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多少与掌握程度。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评判的一项重要标准。专业素质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强烈的科学意识和科学观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1.4 身心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的虚弱[2]。”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心上保持健康状态,并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健康的人。身心素质包括两方面: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舞蹈中专学生综合素质虽然从总体上看比较好,但在某方面还不容乐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自身综合素质现状表示担忧,迫切希望提高这方面的素质;只有少数学生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表示比较满意。同时,有大部分上的学生能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政治意识淡漠,价值取向失衡;文化素质薄弱,综合能力偏低;注重专业素质,缺乏实践能力;心身素质较差,现状令人堪忧等。

2.1 政治意识淡漠,价值取向失衡

目前舞蹈中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总的情况来看主流是好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3]。有研究显示,62%的学生认为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思想道德素质,从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政治觉悟不高,思想信念淡薄;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不完善;道德素质滑坡,道德行为失范;负面影响较大,人生观受到冲击。

2.2 文化素质薄弱,综合能力偏低

在当今社会里,任何人素质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其整体素质的高低。对舞蹈中专学生而言,必须做到文化基础知识扎实,为将来继续学习深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但目前大部分舞蹈中专学生对文化学习不够重视,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科学文化素质。部分学生存在着文化基础差,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方式不当,处理问题极端等问题。

2.3 注重专业素质,缺乏实践能力

在当前舞蹈中专学生中,很多学生认为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专业素质,相对于其它素质来说所占比例较高,但与新时期高素质优秀人才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注重专业技能,忽略基础知识;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2.4 心身素质较差,现状令人堪忧

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心身健康方面都存在问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当前舞蹈中专学生应具备身心素质。智能结构缺乏,心理障碍突出;学习压力较大,缺乏科学锻炼;生活习惯欠佳,自立能力较差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舞蹈中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

综合素质教育是时展和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而在艺术教育中舞蹈教育也具有重要位置和作用。通过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在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结构的同时,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此引发学生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前社会学生受到各种思想的冲击,特别是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让当代舞蹈中专学生的思想受到腐蚀。因此,学校和教室一定要教育学生摒弃不良思想,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对于舞蹈学生来说,可以结合舞蹈教学,寓教于乐,帮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老师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教育中专学生,让学生了解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从而向正确的方向努力[4]。

3.2 开设舞蹈欣赏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

舞蹈艺术以生命力的高扬,讴歌热爱、关心、理解、发现、创造和希望。学生鉴赏舞蹈艺术,不仅能够纯洁感情,净化心灵,而且有助于完善生活,它是激励学生完成人生使命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到的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创造。鉴赏舞蹈艺术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鉴赏行为本身。

舞蹈艺术鉴赏是指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所进行的审美行为。在审美过程中进行感受、理解、鉴别、体验、欣赏和评价,并从审美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享受。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舞蹈艺术开阔视野,认识世界,唤起学生情感和创新思维,并根据自己的审美水平和经验来理解、判断和评价舞蹈作品,从而获得舞蹈艺术基本技能和人文知识。因此,可以说舞蹈艺术鉴赏是一种双重的情感体验。

结合传统的舞蹈欣赏课模式,让学生用具体的动作,贴切的动律,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欣赏中去,增强学生的动作能力和示范能力[5]。通过“想”的环节,让学生根据音乐和舞蹈的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更好的理解作品主题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便于全面细致地把握作品主题。通过“说”让学生就作品的思想内涵做出评价,使学生的欣赏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提高学生舞蹈欣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舞蹈作品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3.3 课程评价方式创新,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艺术课程评价,既要重视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笔者在舞蹈课程学习评价上,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关注学生艺术学习的过程。学生只要平时能够按要求完成了每一周的作业,平时的评分所占期末评价60%的比重。这种评价机制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每次小测,教师要与班里的几个舞蹈组长一起当评委,进行综合评分。学期末教师要结合学生一学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率及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会使学生对平时的学习和练习比较重视,以防有的同学平时不用功,到最后期末考试时“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不良心态。恰当的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舞蹈艺术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通过舞蹈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舞蹈是人类用于表达各种情怀的一种艺术形式。她不仅给予演员和观众感官上的享受,更能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对美产生更深的体验,对美的鉴赏能力更强,对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舞蹈训练,使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得到了锻炼,理解音乐的能力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得到了高。舞蹈音乐不仅能提高大脑的记忆力,而且学生的精神状况能够得到改善。学生拥有了充沛的精力,学习效率也就会大大提高。教育大业,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创新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等,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从事业务教学的教师要从只“备课”不“备人”的状态中改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准备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把培养综合素质的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才能更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6]。这样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内化。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加强教师专业素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在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等方面。

4、结论

通过研究,笔者对舞蹈中专舞蹈教学创新,提高舞蹈中专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升了认识水平。总之,教师可以在借鉴前人或他人的先进教学理念之基础上,根据舞蹈艺术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来科学地、合理地、灵活地、创造性地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舞蹈中专学生综合素质,以切实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饶国栋.体育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方法研究[J].考试周刊2009(40)

[2]王芷苏.“引导式”教学理论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1(5)

[3] 高伊依.有效提升幼儿舞蹈的想象和表现能力[J].学理论2011(5)

[4] 李永惠.试点工作背景下高师舞蹈实训课程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