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第1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一、培养幼儿科学探索兴趣

(一)正确对待幼儿的发问

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幼儿好奇心,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解答问题,而且有意表扬爱提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以幼儿而言,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他们崇拜的对象。教师的兴趣,期望常影响到孩子们从事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常参与幼儿的活动,与他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

二、创设科学环境、提供充分的材料,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幼儿园天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只要为他们创设科学教育的良好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有效的指导方法,才能保证探索科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一)自然角

在班上自然角,为幼儿提供小动物,让幼儿亲自饲养,并在饲养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及生活习性;指导幼儿随季节变化,动手栽种多种植物,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季节特征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不同植物的不同特征,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水、空气、土壤、阳光等。

(二)科学壁画

为幼儿提供图片,与幼儿一起布置壁画,如表现神奇大海的《海底世界》,反映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美丽的春天》,《夏天的公园》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的熏陶。

(三)科学小实验

为幼儿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如在认识溶解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水、盐、糖,让幼儿通过操作,知道糖和盐放进水里会溶解,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精神。

三、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

(一)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周围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二)在学习活动中

常识活动是最有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活动。是其它教育无法代替的。如黑暗中脱毛衣时,会看见“小闪光”,告诉幼儿这就是“摩擦生电”现象等。

(三)在游戏活动中

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学科学,在玩中用科学。如:通过动手玩天平,认识“平衡”现象,又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动脑、动手发明创造各种游戏材料:用塑料管制成听诊器,用可乐罐制成锅、茶壶等。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善于吸收,发现科技新信息、新动向,随时捕捉各种现象,抓住、利用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迪。

四、请家长配合,还幼儿接触,观察大自然

第2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游戏;兴趣

在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让其享受游戏活动的过程,提升科学素养。教师在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时,可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玩具等实物,以游戏活动为载体,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渗透一定的科学性活动,使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中获得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

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设计好科学性实验,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幼儿产生强烈的好奇感,从而对科学性实验活动充满兴趣。比如:教师首先从伟大发明家爱迪生曾孵过小鸡的实验活动入手,给小伙伴吃发气散想象小伙伴能飞起来的实验,就是因为爱迪生看到母鸡孵蛋,鸟在空中飞这样的事实而产生了要研究它的兴趣……可见只有对科学发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引起主动追求科学新知的愿望,就会事事处处留心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不断的有所发现并追根究底。该如何引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演示科学小实验的方法,来启发幼儿去想、去问并对科学产生兴趣。以幼儿试探性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为契机,教师可以积极鼓舞他们参与到实验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交谈和讨论,由此使幼儿产生观察思考,探索等一系列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引起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适度将科学游戏活动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对幼儿进行科学思想的渗透不可能教师单调的讲授,而是将科学实验活动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幼儿科学意识。当然,教师也可以在常识教育活动中结合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科学常识游戏和科学故事等,让他们在欢乐的情绪下认识事物的各种属性,形成清晰的概念,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如:在幼儿大班常识教学“认识彩虹”活动前我给每位幼儿准备肥皂泡的水和吸管,一杯凉开水,让幼儿到户外进行游戏,站在太阳底下吹肥皂泡,含一口水在嘴里,背对着太阳向上喷,游戏结束后提问幼儿,你们在肥皂泡上发现了什么漂亮东西,背着太阳喷出的水上又有什么好看的东西,让幼儿自由讨论,积极争辩,充分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我不急于把结论告诉幼儿,而是通过用玻璃杯装一杯清水,放在窗台上,窗台内放一张白纸,让阳光斜照着玻璃杯,就能在白纸上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此时引导幼儿观看白纸上的彩虹。通过讲解让幼儿知道并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都是太阳光的颜色,肥皂泡上看到的和喷出水上看到的漂亮颜色都是太阳光的颜色,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组成的,照在雨后天空中凝聚的许多小水珠上,就出现了虹。经过小朋友自己游戏,老师的讲解,小朋友对彩虹的特征与太阳的关系记得牢固了,成功的达到了此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三、教师要积极创设科学活动氛围,为他们开展科学小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3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1 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操作、探索科学知识

探索是人们获得知识必不可少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探索过程本身要比通过探索而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即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比答案本身更为重要。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能够学会如何运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来认识物质的特性,能够学会将探索和发现的知识、概念与自己原有的知识加以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进而学会推理和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科学产生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小毛驴过河》活动中,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毛驴驮了盐袋淌水过河,背上感到变轻了,可是,驮了棉花淌水过河就觉得变重了?带着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用一小袋盐和一小袋棉花浸入水中的实验。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去操作体验,发现了盐溶化于水和棉花吸水的现象,懂得了小毛驴驮不同的东西过河,为什么一次变重,一次变轻的道理。同时启发幼儿联想哪些东西溶解于水,哪些东西吸水,进而达到幼儿思想活跃,联想丰富的效果。更好地发展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求知欲,幼儿更乐于探索,乐于实验,乐于思考的习惯。

2 注重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学习、探索的条件和机会

幼儿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有通过创设环境和正确的引导,使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对科学持久的兴趣。

在幼儿园里,可以看到小朋友们在从事各种科学活动。有的在精心照顾着自己种植的大蒜、萝卜;有的在自然角饲养蝌蚪鱼,有的聚精会神地在用三棱镜观看阳光中的七色光;有的用绘画方式记下天气日记或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当你询问他们时,还会煞有介事地向你介绍为什么要植树等科学道理,这些事实说明,环境创设尤为重要,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开始。

2.1 制订合理计划。幼儿园可以将自然角的建设纳入计划并结合当地条件,利用各种途径和机会,收集材料。如利用带幼儿到野外去活动机会共同采集,对收集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归类。自然角内容要按计划更换,以克服单调和长期不变的弊病。

2.2 建设有年龄特点的自然角。每班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应按幼儿的认识水平采用合适的材料。小班年龄小可以安排一些形态大一点的、易认识的事物,大班则可以多安排些养殖和能反映大自然的科学常识的东西,可互换材料,根据条件交换内容。

2.3 加强指导和管理给幼儿更多参与机会。如在幼儿面前,对刚长出的嫩芽、蝌蚪有了后腿等表现惊喜以吸引观察促进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事物。春天到了,蚕豆、花生、土豆等种子都可以放手让幼儿试种,让他们动手操作和实践中获得体验,了解各种种子在什么季节,什么条件下生长,为什么会烂掉等。应让幼儿参与管理,设立兴趣小组、值日生等。在清扫、喂食浇水中加强幼儿的责任心的培养、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品德,使幼儿在参与中,加强对科学的认识。

3 利用简单的科学小制作诱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第4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探索兴趣;科学潜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9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颁布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增加了“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的要求,这是幼儿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上进一步形成共识,在行为上付诸实践,在教学经验上有所创新。

一、注重科学教育含量之必需

幼航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教学中注重科学教育,幼儿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除了要具有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睿智的思维,还必须有科学的头脑、创造的灵气。因此,注重科学含量正是当前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教会幼儿学科学的方法,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是完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育规律的。

二、创设科学教育环境之必具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在目标上前者只是从现象、事物中获得感受,激发兴趣,而后者则要总结规律,转化能力;在内容上前者较广泛较具体,而后者则更体现科学的深刻意义和知识体系;在方法上,前者主要是通过情境的作用、物质材料的操作,强调幼儿在主动探索活动中学习,后者则注重课堂教师讲授和科学实验来论证科学真理。因此,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1)完成师资准备。首先,要求教师建立科学启蒙教育观念。其次,教师要丰富科学教育知识、技能,强化科技意识,可采用自学和培训、辅导两条途径解决。再次,教师要研究科学启蒙方法,大胆实验,勇于创新,这样才会富有活力。

(2)确定教育目标。大、中、小班的发展目标各有不同,每个学期应各有实施细则。教师在制定诸如“健康”“社会”“语言”“艺术与表现”等各类目标的同时,对“自然与科学”的教学目标应有所加强。

(3)营造科学氛围。第一,开辟户外园地。如树木、花草、小菜园、动物角、气象箱。第二,丰富活动室的常识区、自然角。放置各种可供观察、操作的颜色、形状、味道、声音、硬度、结构等不同的材料。第三,建立常识实验室。提供可供各年龄班幼儿玩耍、操作、实验的科学实验器具。第四,开设科学画廊。巧妙利用室外走廊、墙壁,或在公共区布置科学环境,让幼儿每天都“亲临其境”,受到感染。第五,添置先进设备。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以及电脑等设备的使用,既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又使幼儿获得了直观印象,培养了科技意识。

三、实现科学教育启蒙之必行

科学活动要符合年龄特征,并且是周围生活常见的事物,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探索精神,为以后深入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1)让幼儿看一看,多看自可识事物。运用视觉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是人类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幼儿认识物质世界、取得直接感性经验的途径。例如,教师可让幼儿观察春天南方潮湿的地面,树上嫩绿的叶芽,人们身上的衣着,让他们进行季节的比较,告知其中的秘密。

(2)让幼儿试一试,多试自会探奥秘。幼儿学科学离不开动作和活动,重要的是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接触”科学。首先,要让幼儿去辨识。可用多个玻璃杯盛上不同容积的水,让幼儿用小棒轻敲,辨别其不同的音高、音色。其次,要让幼儿去管理。如让幼儿轮流管理“小花园”“小菜地”“动物角”,在给花草、蔬菜浇水、除草,给动物喂养食物等过程中去认识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最后,要让幼儿去拆装机件、配置原料、制作标本。幼儿实验、比较、操作,可以锻炼和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幼儿想一想,多想自能出智慧。在幼儿观察、操作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与课题有关的实质性问题进行预先的猜测和思考,引导幼儿想一想,再让他们本着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加上已有的相关经验去发现更多的信息,获取更丰富的经验。

(4)让幼儿说一说,会说自是小灵通。鼓励幼儿用清楚的语言叙述观察的现象,描绘行为的过程,整理零散的语汇,表达认识的结果,是培养幼儿初步学习科学概括进而初步理解科学概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例如,让幼儿把铝勺、铁钉、木棒、塑料管物体分别与电线和电珠、电池连接起来,看一看什么东西能使电珠发亮,再引导幼儿说出连接起来能使电珠发亮的是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的又是哪些物体,从而得出“金属能使电珠发亮”的结论,建立起“金属导电”的科学概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不但能办得到,而且能做得好。因此,教师应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而培养出杰出的科学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客观要求。我们应从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社会支持等渠道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直接会影响到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质量,制约我国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影响国家潜在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意义

1.1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客观要求

科学素养是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2015年最新报告显示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6.2%,虽然提升率接近90%,但是存在非常明显的年龄差异,青少年儿童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我国“21世纪国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中发挥奠基作用,其目的不仅在于使幼儿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和初步的科学概念,更关键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能否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和发挥应有作用,关键还在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纠正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错误认识,把教育的视野转移到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上。这不仅有利于作为公众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更有利于儿童科学素养的提升,为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贡献力量。

1.2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前儿童是小小的科学家,不断地处在好奇、好问和好探索中。随着人们对科学的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深化,当前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再是简单机械地传授科学知识,而转变为“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然而,反观实践会发现幼儿科学教育的情况令人担忧,有些幼儿教师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资源的认识还受到传统常识教育的影响,存在对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认识窄化、方法运用单一、教师主导控制强、对科学核心概念理解错误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幼儿通过“科学”这一领域获得身体、认知、生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因此,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性来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亟待加强。

1.3提升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是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要求

幼儿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必然途径,也是幼儿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在于科学知识的夯实,更重要的在于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观和锻炼扎实的科学教育能力。正确的科学教育观,是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正确认识和看法,这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前提。扎实的科学教育能力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核心支柱,如引导幼儿进行探究的能力、选用科学探究材料的能力、指导幼儿进行记录的能力等。总之,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能直接提高幼儿教师驾驭科学活动的能力,还能提高教师进行多领域整合教学的能力,还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策略

基于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意义和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培养、专家引领、自主学习、社会支持等渠道促进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

2.1加强对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

学历是教师素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全面提升教师科学素养,必须以科学知识的夯实、科学方法的获得和科学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为中心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在职前教育的培训中,应注重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树立,应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除了开设必修课程,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外,还要开设自然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科学史、科学家的故事等课程,鼓励学生选修,加强文理渗透。另外,还需要改革师范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和方法,在接触科学课程时就能有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托科研方法的相关课程,指导大学生亲身实践和体验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查阅文献、制订科研计划、运用研究方法收集事实资料等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反思批判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在职后教育中,主要针对在职幼儿教师开展培训。首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科学素养的培训,避免培训工作形式化,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监控评价,多层次、多途径的培训。其次,幼儿园自身应承担起教师培训的重任。如,以教师个人兴趣和承担的教学任务为依据建立科学小组,以小组为中心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分别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现代科学技术等相关科学知识的学术沙龙,鼓励教师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借鉴情境教学的形式,围绕生活中常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还可以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案例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积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科学教育能力;还可以开展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专题研讨和实践,加强教师对科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鼓励教师发现幼儿探究的兴趣点,主动开展科学探究教育活动。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科技制作的活动,如,运用废旧材料制作降落伞、风车、陀螺、不倒翁等,深化教师对科学现象的认识。总之,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自我反思和学习交流中提高认识和实践能力。

2.2通过专家引领提升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与能力

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是整个科学素养中亟待提高的方面,尤其是对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提升,而理念和能力的提升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以专家为引领,在探究性的教育行动研究中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念和能力。首先,幼儿园和高校应形成教研共同体。高校相关专家或研究者需要积极主动地走进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和案例研讨,帮助幼儿教师从活动设计到活动开展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鼓励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在实践中帮助教师澄清教育困惑,提高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技巧。还可以邀请专家为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专项专题报告,依托教学案例提升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改变原有错误的科学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其次,鼓励教师开展关于科学教育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以幼儿教师为主体,基于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的反思与探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检验教师是否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该研究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性活动,需要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收集事实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得出结论与记录等,这个过程可以加深教师对幼儿探究性科学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幼儿更好地实践科学探究活动。

2.3教师应注重自我学习,夯实科学知识和能力

基于幼儿教师科学知识不均衡、科学教育能力欠缺等问题,在短时间内补上科学素养,这并非易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自身什么也做不了。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科学简史》的引论中说到:“我们需要本生灯和解剖针去完成复杂、高深的科学实验。可是普通人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欣赏科学、欣赏科学的思维产生的奇迹和科学观点的发展历史。科学是神奇而美妙的,更充满诗意。”当幼儿教师学会欣赏科学时,就一定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幼儿教师应积极进行自主科学阅读。阅读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科学阅读是指教师花费个人时间学习有关科学领域的文本或材料,从而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主要包括科普读物、科学故事、科学文章、科学绘本、科学童话等。科学领域包含的知识浩瀚如烟,幼儿教师的科学阅读需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如可以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阅读,可以围绕自然科学现象、生态环境、科学技术、人体等方面的科学材料进行阅读,也可以阅读一些儿童读物,了解幼儿学习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广度和深度。总之,通过科学阅读能够帮助教师积累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习能力。网络等现代媒体是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幼儿教师应具备收集资料、加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各类信息素材,并运用于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

2.4社会应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加强与社区中的科学工作者合作。”这也是有效开展科学活动,提升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一,地方或社区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大学院校中的理科大学生、幼儿教师共同商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可以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依托幼儿园课程内容,开发生成性的科学活动内容,尤其应注重地方资源或社区资源的呈现。如,可以邀请其他人员为幼儿开展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其二,教师应积极参与地方或社区的各类科普活动,提高自身的科学认识。其三,教师应带着幼儿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和科普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总之,幼儿教师可以在这种多向互动中开阔视野,提升对科学教育的理解。

作者:王月莲 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冬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第6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科学活动 幼儿 启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33-01

1.需要注意的原则

在幼儿阶段在科学科目中对幼儿进行进行启蒙必须有一定原则作支撑,在这些科学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科学的启蒙教育。只有认识这些基本原则,才能为为实施科学的科学启蒙教育奠定理论基石。

作为一些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的去探索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我们的教育措施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必须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开展。

1.1兴趣为主原则

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还处于一个很微妙的阶段,他们不能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一项事物,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幼儿科学启蒙的时候,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尽量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幼儿日常所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因为一般来说,在这一方面,幼儿可能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这些事物通常是幼儿熟悉的,我们幼儿园老师教授起来也很容易抓住幼儿的心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事物在某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当前这个阶段幼儿的求知需要。幼儿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对这一事物的探究可,幼儿可以凭借以往的学习经验感知所学内容对自身的意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幼儿接收到的知识满足了自己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学习,才会获得真正的内在动机。

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关注幼儿当前感兴趣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然前提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教学内容,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1.2贴近生活原则

在幼儿园时期,对幼儿的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重点应该放在幼儿感受周围生活的能力。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下,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都在不断发展着,我们幼儿园老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上,应该让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密切联系和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的实例对他们教育,尽量让所交的科学内容符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经验背景。根据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了以幼儿“身边的科技”为教育内容,不但能使出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容易产生观察、认识生活的兴趣,在同时这些知识又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

1.3启发诱导原则

在幼年期,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幼儿园教师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上。这表现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幼儿园老师在面对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直接给幼儿提供答案,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和所掌握的知识层次,循循善诱,尽量让幼儿在面对未知实际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老师的启发诱导,来获取信息和找到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因为在当前时期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为目标,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事物和获取基本的生活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幼儿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去反问幼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幼儿深入思考,进而在这一过程中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锻炼,才为学生以后的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主要途径

2.1进行主题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时期的科学探索活动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系统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种探索活动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某种确定的主题,以进行主题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幼儿的经验与兴趣来生成。老师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主导性的地位。在老师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参考已有的新教材,但是更重要的是,老师但还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幼儿所引发的有价值的科技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也更有利于把其作为科学探索活动的切入点。

具体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对小班幼儿的教学中,以调动其感知觉为主,让幼儿在直接通过实物教学,让学生们在直接的感知中学习;对中大班幼儿,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在具体的主题科学探索中,则应通过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激发其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主动探究,并为他们提供交流与表现的平台。

2.2创设区角活动平台

区角活动平台在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系统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我们幼儿园老师在创设区角时,必须事先创设一定的科学探索主题活动的目标,同时在在科学启蒙教育根本目的的指导下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我们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与其他的个别差异,在实施时应当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区角材料的投放不仅要丰富、有趣,而且必须在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使材料的投放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理,在具体的操作中一定要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另外,面对学生能适时提出的问题,老师应该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

第7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1 利用大自然开展科学教育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唤起幼儿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为幼儿获得基础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天然的场所。

教师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春游、远足活动,积极带幼儿走出园门,让幼儿接触生动活波的生命世界。来到花园,幼儿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在花丛中捉蝴蝶,找蜜蜂,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来到田野,老师与幼儿一起在田间散步,一起来到菜园里,找找丝瓜、黄瓜,比比他们的不同;麦子成熟时,麦田里一片金黄,让幼儿看看麦子像什么?摸摸有什么感觉?找找麦穗里藏的是什么?在幼儿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也往往蕴藏着科学教育的契机。

教师以季节为线索,带领幼儿参观、游览、观察,引导幼儿感受由于季节变化带来的动植物变化、人们的生活变化等。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公园、来到田野,感受生命的美丽,看农民播种,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夏天是个多鱼的季节,带着他们隔窗观察下雨的情景,听听雨的声音,看看直的雨丝和被风刮斜的雨丝。带孩子到海滨戏水玩耍,采集形态各异的贝壳,探索贝壳的花纹和形状;和他们一起玩沙堆游戏,感知沙的特性。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教师与幼儿采集落下的果实和树叶,记录果实的名称和形状,开展“果实找妈妈”的科学小游戏,引导幼儿将树叶夹干,制作精美的书签。冬天带幼儿感知气温的不同和风的变化,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以及风力与风向、温度情况,将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掌握当地气候的明显特征。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除自然,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被激发了,观察力、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家庭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功 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园的密切联系和积极配合,在注重“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挖掘、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教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家长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观察、探索,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不同于正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它以亲情为纽带,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遇物则诲,择机而教”是其最大的特点。幼儿可以全身心放松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最大限度地解除了外界给予他们的压力和紧张感。家庭教育一般没有固定模式,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限制,在休息、娱乐、闲谈、家务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因此,它具有幼儿园、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教育优越性。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科学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其目标不仅包括幼儿要掌握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还要掌握初步学科学的技能、方法,发展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及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其次,应该让家长理解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二是主动的探索者。这就需要家长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采莲,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指导幼儿开展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习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挖掘家庭科学教育的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在书桌下或者房子的一个角落等固定的地方,有序地摆放一些既安全又卫生的材料,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空间。如投放一些小瓶、小盒、电线、灯泡、放大镜、圆头剪刀、坏玩具等,让幼儿尽情地“摆弄”这些物品,通过操作这些物品去观察和想象、发现和创造,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好奇心、探索欲。同时,家长可以作为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中。如可以作为“顾客”、“小修理工”的身份参与幼儿的“科学含量”,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索、操作习惯。

家园互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首先,搭建家园互动合作平台。幼儿园采用讲座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工作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重要性,通过科技教育宣传科技常识及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途径。老师还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园直通车”、“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等形式,搭建教师、家长之间交流信息和经验的平台,达到共育的目的。其次,请家长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如教师设计“认识春天”的活动,可以事先布置幼儿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到公园或者绿地去观察春天,找一找春天的变化,找一找哪些花儿开放了,哪些树木已经长出绿叶,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将观察的景物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或者将幼儿和家长在周末郊游中捉到的小蝌蚪、小鱼等带到幼儿园,然后请幼儿们带活动中来述说自己看到的春天等。

3 幼儿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

3.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是能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所帮助的各种任务,包括专家、职业人员及家长。专家能够接受教师和幼儿的咨询,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科学、可靠的专业信息。如上海在“2008年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工作会议”上,推出了上海市未来5年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项目方案。该计划规定,动员中小学生(幼儿园)师生提出科学问题,筛选具有代表性的100个科学问题。由科学家解答并形成数字化文本,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收集100个国际最新科技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的需求和接受水平进行介绍,形成数字化文本。这份5年计划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把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提高上海市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3.2 材料资源

材料资源主要是指科学教育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材料。它们既可以是家长的贡献,也可以是社会机构的捐助。是一些不花钱的物质材料,在幼儿园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3.3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意外的自然环境,如公园、郊外、田野、树林、绿地等。

3.4 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主要是指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如科学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海底世界、养鸡场等,它们也能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提供帮助。

3.5 信息资源

第8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关键词: 科学教育幼儿园启蒙教育

一、制定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在创造适当的环境、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主要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让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操作、探索,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激发求知欲,发展智力,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热爱之情。科学启蒙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发展四个方面。

二、科学地选择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

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结合。例如:让幼儿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可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脑”为内容,使幼儿在操作、比较中感知“电脑”作用有多大,用途有多广,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使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活动中生成出来。如:下雨前,为什么蚂蚁会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教师可以根据蚂蚁之前住的地方再看搬家后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从而做出结论。在做“摩擦生电”的小实验中,我先让幼儿用塑料积木吸碎纸屑,问幼儿:“你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都说:“吸不起来。”我又请幼儿用塑料积木在自己的手上或头发、衣服上不断地摩擦后再吸碎纸屑,他们惊奇地发现纸屑被吸起来了。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不仅让他们了解摩擦生电的道理,还把生活中摩擦生电的现象讲给他们听,如晚上脱下毛衣,有时会看到一闪一闪的亮光,听到噼啪噼啪的响声,这是为什么?小实验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爱探索的精神。幼儿回家还把这些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科学小实验是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有趣活动。它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扩展了幼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科学条件

幼儿对新的事物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丰富多彩的物质材料和良好的学科学的环境对幼儿主动探索、操作都极为重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创设与教育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这条教育原则,我们通过创造体现一定教育意图、具有教育功能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对科学、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行为,并帮助幼儿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例如:创造科学区域和自然角提供给孩子们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

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

1.精心设计并开展正规性的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现代的教育思想,才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要求教育活动在设计和组织方法上,尽量体现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操作、发现、感知的过程。例如:有些教师虽然在设计上想得很好,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讲解太多而幼儿却缺少了探索,有些甚至要求幼儿只能看而不参与操作,从而忽视了幼儿学习是通过主动参与操作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发展的。因此,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幼儿以宽松、愉快、自由的活动空间,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2.积极开展各类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总是以浓厚的兴趣接触事物,了解事物,寻求答案。如:沙水活动,孩子们在用两个容器把沙子(或水)倒来倒去时,就是在感知关于测量容积的各种关系;在数装沙的匙(勺)数时,就更清楚地理解数的概念;在用沙建造“公园”时,会面临围墙倒塌的困难。尝试几次后,他们用沙和水搅拌在一起,为建筑稳固的墙壁提供了必要条件。再如角色游戏、烹调活动,等等,只要教师能注意适当引导,幼儿就会在愉快的玩耍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

3.积极开展种植、养殖活动

第9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范文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儿童的发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紧密相联。基于这一点,我想方设法布置一个与幼儿年龄特征相适宜的小环境,而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素材光碟等,则给我创设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如我幼儿活动室里创设了《动物王国》和《植物世界》等,让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的欲望。同时我会结合生活实际,捕捉一些幼儿感兴趣科学信息,在活动室里创设一个氛围,让幼儿每天的学习生活都充满生活气息和科学气息。在课余时间,我从互联网上收集各种信息资料,图片,为幼儿们创设了他们感兴趣的墙饰和活动角。我对活动室进行了分类,一类是教师资源,一类是幼儿资源。为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有效地启迪了幼儿的智慧。

二、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期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幼儿来说,在活动之前先调动幼儿对学习新的强烈欲望,激发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事半功倍。传统的幼儿课堂教学,主要靠简单的挂图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兴趣,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溶合,活动之前播放与本次活动有关的动画、录像等,则更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象磁石一样牢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新颖巧妙地导引出学习新知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祖国是个大花园》时,先让幼儿观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了解祖国的美丽,从壮丽山河到奇花异草,从而感受到大花园般的祖国,从而无形当中对幼儿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下面的学习和活动作了良好的辅垫。

三、生动形象,有效地进行了科学启蒙教育

现有的幼儿园《科学启蒙》教材是依据《小学自然常识》教材编制,这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离现实、离这个时代较远的信息,幼儿对这些枯燥乏味的内容,经常不愿意去看去听。由于受到教材编写的限制,具有时代气息的一些科学内容没有在教材中及时地反映出来,因为科学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一些新的科学成果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幼儿园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对动画特别感兴趣,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想方设法让静态的教材“活”起来,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就可以有效地突破科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给幼儿一个直观的表象,让他们学起来感觉更轻松一些,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例如:在教学《海洋食物链》这一课时,教学的的重点和难点应是食物链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义。许多幼儿对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螃蟹吃小虫子,小虫子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有了直观的初步的了解。有的幼儿还提出:这些海洋生物好残忍,整天你吃我,我吃它的,要是海洋里没有那么多的大鲨鱼该有多好!我笑着反问他们:如果没有大鲨鱼,食物链就会断掉,这样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许多幼儿都说,这样可好了,小鱼们都安全了,他们再也没有危险了等等。我让孩子们尽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后,出示了一个动画课件演示给他们看,食物链继了以后,海洋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睁大了眼睛,看到的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么简单,吃惊地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在音乐渲染下的多媒体画面中,孩子们彻底地明白了。这时孩子们又不由自主地说道:大鲨鱼你回来吧,海洋中需要你。最后我顺势说道:大鲨鱼它虽然凶猛,但它作为整个海洋世界中的一个部分,不可缺少,如果少了他们,就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不光是鲨鱼,其它的生物也是一样。这些生物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形成了海洋动物完整的食物链。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中,幼儿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四、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