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描写山的词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山的词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山的词语

第1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湖光山色:

释义: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是描写自然环境优美的词语

出处:宋代李清照《齐周随笔》:“泉城湖光山色之秀,鍾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冠。”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 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3. 揣摩文本,领悟作者描写天游峰和扫路人的巧妙方法。

教学流程:

一、解题质疑,抓词语初读感知

1.揭题、读题

师:从课题中你做出了哪些阅读猜测呢?(围绕“天游峰”和“扫路人”进行初步的猜测。)

师:读了课题,你又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样儿的?这位扫路人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2.巧解词语,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打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边读边想一想,刚刚的哪些问题可以独立解答?

(2)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飘飘悠悠顶天立地 层层叠叠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炯炯有神慈善 褪色瘦削

黝黑 豁达开朗

指名读词语,说发现,带着自己的感受体会再读词语。

二、与天游峰对话,感受天游峰的“险”

1.天游峰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儿的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两个字概括出天游峰给你的印象。(高 险)

2.师: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出了天游峰的高和险,谁来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相关内容)。

(2)在这段话里,哪些地方特别能让你感受到天游峰的高和险呢?

组织学生交流,抓住“九百多级石梯 、像一根银丝、仿佛被风吹断似的” 等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了这些具体的数据及形象化的比喻突出了天游峰的高和险。透过作者登上峰后“心里好不得意” 这一情态,更好地烘托出天游峰的险峻。

(3)想看看这天下第一险峰吗?(出示课件,结合介绍天游峰的相关资料。)

3.指导朗读: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样的险峻,作者登上了天游峰是那样的喜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好吗?

4.小结过渡:这一段文字作者通过具体的数据、形象化的描述、侧面的烘托描写出了天游峰的特点,你还找到关于天游峰的其他描写吗?

(1) 指名读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

交流紧扣:“九百多级石梯、层层叠叠、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些词语,抓住游人的表现去感受侧面烘托天游峰之险峻的表达方法。

(2) 指导朗读

5.师质疑: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用了整整二段文字来写天游峰呢?这对我们写文章有什么启发?

三、与扫路人对话,感悟老人的“乐”

(一)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扫路人的形象

1.课文是怎样直接描写这位老人的呢?读课文 3 ― 12 自然段,抓住老人的外貌、语言等描写读读,体会一下这是一位怎样的扫路人?

2. 交流: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抓住作者对这位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加深体会

1.指名读课文中对老人的第一处细节描写。

相机出示句子:“我循声走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清扫着路面。”

(1)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紧扣“精瘦”、 “褪色的衣服”、 “运动鞋”这些词语来谈自己的感悟发现。

(2)师:可见,无论是“褪色”,“运动鞋”还是“精瘦”,都准确地反映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短短的两句话,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多么恰当!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师:来,我们继续走近这位老人,看清楚这位老人。

课件出示,生读: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地打量了他,瘦削的脸……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读了这段,你又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慈善”、“炯炯有神”体会到他的健康、勤劳、善良。

(2)能概括介绍一下这位老人吗?

(3)能用上四个字的词语吗?(勤劳善良、神采奕奕、吃苦耐劳、精神抖擞。)

3.师质疑:上面两段都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来写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4.师小结过渡:刚刚我们抓住关于老人的外貌描写细细品读,有了很多的发现和收获。不难发现,课文中除了对老人的外貌进行细节的描写以外,还有多处细节描写。同学们能不能像刚才一样,抓住某一处细节描写细细读读,说说你还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自由读,抓住相关语句在书上写写批注,也可以和同桌交流感受、发现。

(三)继续抓细节描写自主探究,完成对扫路人的清晰认识

1.交流一:

老人引我们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指名先读后谈感受,体会到老人的热情好客。)

(1)师导:再细细读读后面的一句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2)师指导朗读: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茶香,情更真,一杯热茶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多么形象化的写法。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把老人的这份热情读出来。

2.交流二:

课件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景看一程。”(指名读,读出老人的轻松、悠闲来。)

不累,不累,老人扫天游峰的台阶到底累不累呢?(出示讨论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观点(略)。

分组再读课文,把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语句划下来,进行交流讨论。

观点1:我觉得老人扫天游峰的台阶累

(1)台阶多达一千八百多级,扫个来回一来一去要一整天,没得休息多累呀!

(2)游客只是游玩就气喘吁吁,可他是在扫地工作,能不累吗?

(3)天游峰多险呀!(联系第二自然段)更何况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呢!

观点2:我觉得老人扫天游峰的台阶不累

(1)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景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老人那么快乐能累吗?

(2)悠闲地说“早该退休了。可我离不开这里: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

А结合交流,引导学生对老人的这段话深入探究:读了这段话,跟你的生活比一比,你觉得老人的生活条件好吗?(让学生在争议、比较中明白老人的生活是很苦的。)

Б生活条件这么苦,可老人还舍不得离开,这是因为什么呢?

观点3:我觉得老人扫天游峰的台阶又累又不累

结合上面的两方观点总结:体力上、生活条件上让我们感觉老人是累,但是老人的内心是一点儿也不累,怡然自乐。

(1)师:活儿是累的,生活是苦的,但老人的心却是乐的、甜的,这是因为什么呢?

(2)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老人爱这儿的山水、爱自己的工作、爱这样的生活,一颗无怨无悔、甘于奉献的爱心!因为有这颗火热的爱心,再大的工作量,他不觉得累;再危险的工作环境,他也不动摇;再艰苦的生活条件,他却怡然自乐。这真是一位――()的扫路人!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敬佩之情来读读我与老人的这两段对话。(师生分角色读)

3.交流三:

“30年后,我还请您喝茶!”(豁达开朗、乐观自信)

师小结:刚才我们抓住老人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细细读来,一位勤劳善良、精神抖擞、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敢于奉献、豁达开朗、乐观自信的老人就这样慢慢地走近了我们的身边,走进了大家的心里。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你们说这样的人普通吗?(不)

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这就是作者敬佩这位扫路人的理由,赞美扫路人的理由。

四、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情”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哪些文字能看出作者对这位扫路人怀有深深的敬意呢?

2.紧扣“紧紧地抓住”、“再”、“这充满――”、“一直伴随”交流朗读。

五、师生对话,倾吐彼此的“得”

1.师:一位平凡的老人,却有着不平凡的品质,他深深地打动作者的心,也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难忘的心灵的洗礼。我不由得想到了这么一句话;知足者常乐!

2.我想大家肯定也有很多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3.全班交流。

第3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记忆本册书中出现的描写人物、动物和景物等四字词语;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理解并使用描写人物、动物和景物等四字词语。②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分析词语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选择合适方法进行记忆。③情感与态度。在记忆、积累和理解四字词语的过程中,体会四字词语的趣味性,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①根据词语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忆。②正确理解描写景物和动物的四字词语的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会正确使用。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多功能教室上课,老师对大家提点要求,就是同学们在听课时要聚精会神,讨论时能各抒己见,回答时力争对答如流,能做到吗?有信心和老师一起把这节课上好吗?好,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又刺激又好玩的地方,那里有如诗如画的景色,有人见人爱的动物,有令人敬佩的人物,还有一道道具有挑战性的智力题。想去吗?想去的同学请异口同声地告诉我。(板书:课题)

二、整理又( )又( )类和带有动物的四字词语

师:看这里沙漠广阔无垠,旅行的人很难认路,但是有一种动物却能在沙漠里给人们带路,人们说它是沙漠里的船,它就是――骆驼。

(1)示骆驼图,骆驼远远望去(又高又大);骆驼的脚掌(又宽又厚);骆驼的脖子(又弯又长)。同学们说得很准确。齐读一遍。

像这样的词语你们还能说几个吗?(又香又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

师:仔细观察事物,找到它的特点特色,就能用上这样的词语来描述。

(2)同学们还记得课文中那些和边防战士感情深厚的雪猴吗?看它们来了,示雪猴图,雪猴可爱吗?你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说说雪猴的可爱吗。(攀枝欢跳,龇牙咧嘴,又蹦又跳,凝神听讲,左蹦右跳)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可以看出你们对雪猴无比的喜爱,也看出同学们对课文的牢固掌握。很棒!齐读这些词语。

看抓耳挠腮的雪猴在想什么呢?(你们会说带有我名字的四字词语吗?)

(3)你们能说出带有猴子名字的四字词语吗?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十几种)也都来了,它们都想让你们说出带有他们名字的四字词语,你们敢于挑战吗?(板书:动物)发言的同学要声音洪亮,能做到吗?

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些带有动物名字的四字词语。

三、整理带有相近词语、ABAC和带有人物的四字词语

师:同学们的词汇积累真是太丰富了,对每一个发言的同学,老师都要说,你们很了不起。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们也认识了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你们还记得他们吗?示图。

(1)回想课文中他们的故事,请你们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描绘他们。例如:师:学习课文后我们知道贝多芬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人们称他为乐圣,像贝多芬这样有才艺的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四字词语来描绘呢?那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描述他。(板书:多才多艺的贝多芬)。你们会了吗?好,回忆课文,这些人物我们可以用什么四字词语来描绘。(奋勇杀敌的邓世昌;英勇杀敌的邓世昌;为国捐躯的邓世昌;宁死不屈的吉鸿昌;从容不迫的吉鸿昌;性格倔犟的贝多芬;才华横溢的贝多芬;贫困潦倒的乞丐;气度不凡的成功人士。)

师: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用上不同的四字词语来描绘。(板书:人物)

(2)师:同学们再来看这个词,(多才多艺),老师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你发现了吗?(带有相近词)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组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你们能不能把他们变成四字词语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相近词)汇报说。

(3)师:再看这个词语,你们还发现了什么?(ABAC)板书)在刚才的这些词语当中,就有ABAC的词语,你们找到了吗?你们能不能再说出这样的词语呢?

四、整理描写景色的四字词语

师:老师也来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听好了,有山有水,看,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美不美?

(1)示图,还记得这是什么地方吗?课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回忆课文,你们能不能用一些四字词语来描绘一下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呢?

(2)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一些描写春夏秋冬的四字词语,你们自己读一读,试着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词语来说一句话。谁愿意来试试?

五、优化训练,巩固强化

师:刚才同学们积累许多这样又( )又( ),动物,人物,景色的四字词语,那老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智勇大冲关,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掌握了这些词语,是不是能活学活用。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第一关:快乐‘填填’看。

很少的几句话( )言( )语 ;说了很多的话( )言( )语。

随口乱说的话( )言( )语;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言( )语。

像蜜糖似的话( )言( )语;虚假而动听的话( )言( )语。

师:请同学们根据意思,填写出代有言和语的四字词语。在答题卡上试着填一填,可以和同桌互相帮助,也可以请教前后桌的同学。

师:让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师:有谁都填写对了,那把你没有写上来了,快写上去吧!

师:同学们,一个言和一个语就可以写出这么都的词语,可见,我们中华语言真是奥妙无穷啊!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关闯关游戏。

(2)第二关:句子万花筒

师:让我们去进行第二关的闯关游戏吧!

师:你们现在答题卡上做一做。

师:谁能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第一句话应该选哪个词语呢?谁愿意来读一读句子。

师:看,当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好像赋予了他生命和色彩。真的是太神奇了!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3)第三关:咬文嚼字

读下面一段话,将画线的部分换成四字词语,再读一读句子。

昨天天气不错,爸爸说要带我去江滨公园放风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高兴的快要发狂了。以往爸爸总是天未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工作很辛苦,哪有时间陪我出去玩。

我们来到江滨公园,这里的人可真多啊!看看满天的各种颜色的风筝,我一会儿都等不得了,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江边。

师:谁能来读读句子。

可以换成什么四字词语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去换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同学是怎么换的吧!读一读。经过同学们这样的加工,就好像给句子穿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让这段话更加有光彩!可见四字词语用到我们的文章中,就会给我们的文章添光加彩。

第4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1.查阅工具书,给黑体字注音。

趱行( ) 嗔怒( )

朴刀( ) 省得( )

怄死( ) 兀的( )

聒噪( ) 尴尬( )

怨怅( ) 恁地(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语。

(1)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2)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往桶里一倾。

(3)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

3.解释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古义和今义。

(1)这厮不值得便骂人

古义: ;今义: 。

(2)一般还你钱

古义: ;今义: 。

(3)只饶我们一瓢吃

古义: ;今义: 。

(4)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

古义: ;今义: 。

(5)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古义: ;今义: 。

(6)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古义: ;今义: 。

4.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

B.两个虞候因热天赶路落后被杨志训斥,他们在老督管面前指责杨志摆架子。

C.杨志见卖枣的人吃完了一桶酒,另一桶酒也吃了半瓢都没事,加上老督管求情,同意军汉们买酒。

D.刘唐从松林中走出,让卖酒者白胜多送一瓢并舀出,被白胜夺回倒入桶中,两人配合将药下到酒中。

5.文学常识填空。

(1)《智取生辰纲》选自

写的 一书,其全名是 ,还有另外一个书名: ,这部书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歌颂

的书。

(2)押送生辰纲的是绰号为

的 (写出其姓名);老督管称他是“遭死的军人”,其原因是:

。参与智取生辰纲的人中,不属于一百零八将的是:

,他的绰号是:

;智取生辰纲定计的人是: ;

他的绰号是: 。

探究文本

6.小说开头“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点出了天气炎热。这属于小说中的什么描写?后文中写热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你分别找出一处,简析其作用。

7.杨志离了北京五七日之后对起身歇息的时间做了怎样的调整?其原因是什么?

8.文中多次写到杨志拿着藤条打军汉的情节,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文中的老督管面对杨志的行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9.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1)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要去柳阴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

①以上文字描绘行路的路况有何作用?

②结合黑体的词语,说说画直线的句子表现了杨志怎样的心理。

(2)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又打去。

①如果在“骂”字前加上一个表示神态的词语,你觉得应该加什么?请阐述理由。

②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杨志怎样的性格特点?

10.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一句中的“不晓事”和“没气力的话”如何理解?

11.课文节选部分最能体现晁盖众好汉智谋高出杨志一筹的情节是

,为了诱使杨志中计,众好汉采取的步骤是:

12.课文的结尾交代八个人的姓名和用药过程,从记叙的顺序来看,这属于 ,其作用是:

第5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教学重点: 随着音乐情境在倾听、朗读、感悟中深刻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感受《二泉映月》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体会环境描写的运用。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法选择:启发、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学法指导:顺学而导、师生互动学习法。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二泉映月》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二泉映月》这篇课文,《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不朽的乐曲,也是无锡惠山的一处风景。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走近阿炳的《二泉映月》。”师: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一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阿炳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心弦。看,他用那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弦;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二泉池畔回响了起来。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提示:仿佛听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委婉抒情,夜深人静,泉清月冷,阿炳仿佛正坐在泉边沉思往事;琴声凄凉,好像看到了阿炳流落街头、卖艺度日的身影;似乎听到了阿炳在愤怒质问:人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平?仿佛感受到了阿炳的勇敢顽强和对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那么,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用“――”画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语句,用“~~”画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 )”画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找出后小组讨沦。

2、交流描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倾吐”的理解。(“倾吐”即“倾诉”,从“禁不住”、“不停地滑动”、可以看出阿炳抒怀的急切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状态)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优美的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指导朗读文中的比喻句,“似乎是”领起的排比句)(板书:委婉连绵 赞叹…… 怀念 ……思索……)③指导用舒缓、抒情的语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朗读。

(2)出示: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板书:升腾跌宕 表达出……抒发了……)②欣赏音乐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朗读。

(3)出示: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愤、恨,更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③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④讨论、交流。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呢?读读其他部分,看看阿炳积淀已久的情怀从何而来。

2、交流讨论。

(1)来自家乡美好风光的熏陶。出示无锡惠山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读出惠山的美。(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2)来自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诲。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3)来自阿炳饱受穷困、疾病折磨却不屈服,来自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指导读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第6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如何翻越“写景”作文这座大山?如何让四季的美景在你的笔下更加引人入胜?嘘,别说话,往下看。

眼见春暖花开,整个世界一片春意盎然,诸葛先生的心情也跟着明媚起来。这可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他的学生也该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

最近江湖上出现了一个杀手组织,专门破坏写景文章。凡是和他们沾上边儿的写景作文,全都溃不成“文”,毫无光彩。刘关张三兄弟为了为民除害,主动向该组织发起挑战。

于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双方聚在一起,玩起了“杀人”游戏。高手过招,场面必定精彩,想写好写景作文的同学速来围观!

天黑请闭眼,杀手请杀人。

杀手一―干巴巴

破坏程度:

必杀招:让景色失去色彩和鲜活的生命力,让你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毫无文采可言。

中招症状:不会运用描法,语言不够生动;总是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脱离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刘备接招:

1.广泛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每天看书半小时,分门别类地摘抄词句(可按花、草、树、山、水等分类)。一定要坚持哟!

2.写随笔、观察日记等。此类文章词语运用独特,往往饱含真情,个性鲜明。练习得久了,大家就能拥有自己独特的写景作文风格了。

杀手二―文太短

破坏程度:

必杀招:让你的文章篇幅过短,内容不充实,不符合写作要求。

中招症状:描写景色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无法将景物写具体,无话可写。

关羽接招:

1.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多观察身边的景、物,留意它们的细微变化。

2.学会观察方法。对于景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例如,从上到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等。最有特色的地方,要重点观察。以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为例,既有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的描写。

杀手三―事太多

破坏程度:

必杀招:主次不分,扰乱作文思路,让写景作文变为记事文。

中招症状:在写景文中,使用过多笔墨来写事,其中还夹杂着一些与写景无关的描写。

张飞接招:

1.紧抓文章的中心,时刻围绕景物描写,不要花费过多笔墨来记事,要分清主次。

2.多阅读精品写景文章,试着划出文中叙事的部分,将它与写景的部分进行比较,看看谁占的篇幅多,纠正潜意识里将写景和写事混为一谈的错误。

杀手四―无逻辑

破坏程度:

必杀招:让文章读起来杂乱无序,毫无逻辑可言。

中招症状:段落衔接不好,段落中的逻辑顺序也有些混乱。例如,写植物时,写了花,又写其他部分,再接着写花。

刘备接招:

第7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学《三峡》这篇课文时,老师先教我们读了几遍,我根据老师的读音和节奏把不认识的字标上了拼音,又画好了节拍,有个地方“自非亭午夜分”,总容易把“自非|亭午|夜分”读成“自|非亭|午夜分”,于是我就多读了几遍,按照正确的读音和节拍,我把这篇课文背了下来。从书上我了解到作者的生平简介,老师又给我们补充了一点内容:《水经注》共40卷,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要想理解全文就得从词语先下手,把不理解和难以理解的词语向老师问懂,再对照注解和课文一并翻译。其中,活用词“奔”和多义词“以”尤其重要,必须牢记。

翻译了这篇课文以后,我们不难发现:这篇课文是先写山,在写水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呢?可以调换吗?反复读了几遍后,我明白了:正是因为有了连绵陡峭的山势才产生了湍急的水势。结果,事实证明我的理解是正确的。《三峡》的语言文字优美,写法也很特别:结构上,采用先总后分,总写了山势的连绵陡峭,分写了三峡一年四季的景色,一年四季又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描写上,又采用正侧结合的手法,如第一段中的“重岩叠嶂”,就是正面写山高,“自非亭午夜分”就是侧面写。在描写水势上,还举例说明夏水之急;语言上,精炼而准确,写山峰和柏树时,一“绝”一“怪”道出了三峡的地理特征~险;“清荣峻茂”简单的四个字,就绘出了一幅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旺盛的图画。结尾引用渔歌,又渲染了三峡秋季凄清悲凉的气氛。全篇文章的写法堪称叫绝,又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读了此文,我收获不小:写景时,要注意正侧结合,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用词要精炼准确;阅读文章时,要学会咬文嚼字,体会蕴涵在字词句中的情感。

第8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关键词】分类摘抄;朗读背诵;听;说;积累

本人长期在壮族农村地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深知壮族学生学习语文比汉族学生难,因为壮语则与汉语相差甚远,不管是从语法上,还是语音上都少有相通之处。而这些壮族学生大多都是住在偏远的山区,从小操的是壮话,很少用普通话交流,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岁时,才开始真正接触汉语,而这个时候,已过了学语言的最佳时机。没有很好的交流环境,所以往往学了数年都无法用普通话交流,即使交流了,也往往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即俗话所说的“夹壮”。壮族学生不光是说不好普通话,据我校做的调查报告,他们在词语积累方面也比较薄弱。为此,为了提高壮族学生词语的积累,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1.分类摘抄中积累

壮族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汉语词语量贮存较少,再加上汉语的音、形、义比较复杂。而汉语词汇量多,壮族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词语分类,以便同学们进行分类积累。分类积累是学生知识的概括过程,既可提高脑库的容量,又便于学生记忆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小册子,分门类别,收集资料,进行摘抄,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学习。

1.1 汉语读音和壮语读音的区别积累。壮族学生说不好普通话,只要是壮话没有送气音、平舌音和翘舌音等,我们可以制作表格,列出汉语拼音与壮语读音的区别表格,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分类出壮语没有的读音,如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等。让学生分类积累,分类区别,摘抄成册。

1.2 同格式的词语积累。汉语词语同格式比较多,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格式给分类,如:

【AABB】类型的词语:例如:忙忙碌碌、朝朝暮暮

【AABC】例如:喋喋不休、鼎鼎大名 滔滔不绝

【ABAC】例如:挨门挨户、碍手碍脚 慌里慌张

1.3 细节描写的词语积累。例如:描写人物外貌的词、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表示喜爱、高兴、悲愁、惊恐的词)、描写人物动作的词、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1.4 环境方面的词语积累。例如:描写春夏秋冬的词、描写风霜雨雪的词。

1.5 成语积累。积累有关学习的成语、有关人容貌体态的成语、寓言故事类的成语。

壮族学生在对词语的分类摘抄积累过程中,在大脑里就无形的积累了词语。我们可以分时间段进行,把它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老师跟随检查。只要抓住语文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得当,坚持积累,持之以恒,一段时间下来,相信无论是对于教还是学,都会有一定效果的。

2.在朗读和背诵进行词语积累

壮族学生由于说不好普通话,经常被别人嘲笑,所以有些学生就懒得朗读或者干脆不朗读,他们越是不朗读就越说不好普通话,所以教师必修要求学生放声的朗读,培养他们的胆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就是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意轻重缓急。

针对壮族学生说不好普通话的特点,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范读,初中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范读时语气语态,学生都很容易模仿,而且还可以纠正他们平时错误的读音。朗读分为多种形式,有领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分组读、个人读等等。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提高了壮族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对规定要背诵的课文和片段,都应不折不扣地进行训练。背诵是促使学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的方法。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要任务是识记大量语言材料,这才能和词语的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对于教材范文中的精美文章,光有反复朗读是不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背诵,典范文章、精美段落,如《春》、《济南的冬天》、《岳阳楼记》等精美的文章大量烂熟于心,做到“腹中贮书一万卷”,就会自然知道话怎样说,词怎样用,文章怎样写。

3.在听说中进行词语积累

学生的语言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听中积累起来的,听的水平高低对语言积累有很大影响,怎样通过听来积累语言呢?

3.1 广泛地听,在多渠道的听中积累语言。要求学生不但要在课堂上听,学校里听,还要在社会上听;不但要面对面听人讲话,还要听广播、电影、电视的语言;不但要利用条件听,还要创造条件听。变有声的语言的世界为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天地。

3.2 正确地听,在高质量的听中积累语言。①要认真听,这样才能听得清、记得牢;②要边听边记,不能听到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③要边听边想,将听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如: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在听完了之后,能说出其中的几个词语。或者是播放电视解说画面,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留意解说中使用了哪些词语和成语,在听完了之后,能说出其使用到的词语,并说说词语的使用是否得当。

4.在说中积累词语

一个人说话时,必须借助词句等语言材料和语法规则,将自己的思维成果快速转变成外部有声语言,从而达到传递信息,积累语言的目的。

壮族学生由于说不好普通话,在公共场合一般都不喜欢发言,上课也是沉默寡言的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与人交流也多是词不达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多创造机会给学生多说话,锻炼他们的胆量。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灵活新颖的方法,开展多彩的活动。如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我们可以降低学生说话的难度 ,采用他们比较感兴趣能完成得了在练习。如成语接龙、抢答词语、填词造句、 睹物说词等这些词语游戏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在说话中积累词语的目的。

比如:成语接龙文字游戏,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积累,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更乐于接受。如老师说出“常胜将军”,学生就往下接:军令如山--山穷水尽--尽善尽美--美中不足--足智多谋…… ,老师说出“一马当先”,学生就接出“一”字开头的成语:一干二净、一筹莫展、一箭双雕”。每堂课前3分钟的成语接龙,促使学生主动课下就聚在一起锻炼,这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多看成语词典,做到有备而来,战无不胜。看着同学们手中常备成语词典四处游走,心中感到莫大的高兴。

第9篇:描写山的词语范文

老师告诉我们游戏规则后,先由我和另外五名同学上台表演,用动作演示卡片上的词语,其他同学在下面猜,看谁能马上猜出来。

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小卡片,并让我们先到教室外面构思动作。卡片上有的写着两个字的词语,有的写着三个或四个字的词语。

我们准备好后,第一个上场的是张冉。只见他先将双手合并,再将双手分开,看得大家云里雾里的,连老师也纳闷不已。过了几分钟,见大家仍猜不出答案,老师无奈地说:“你还是自己说答案吧!”他说:“是开门见山。”结果,张冉失败了。

接着上台的是袁国庭,他一上台就紧闭双眼,双手在空中摸来摸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盲人摸象。”

最后上台的是苏波。只见他左手拿着孙浩楠的小青蛙,右手拿着书充当乒乓球拍,“砰”的一下,把那只小青蛙打了出去。苗庆仲很快猜到是“打乒乓球”,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今天的表演真是太有趣了,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哑谜艺术的独特魅力,愉悦了身心,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表演能力。大家都非常期待下一次的“词语哑谜”游戏。

!和?评一评

习作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并不是每个读者都玩过这样的游戏,所以在介绍游戏规则时务必要详细才行。建议小作者能够对游戏规则的介绍加以补充。

小作者用寥寥数笔就将三位同学表演时的动作、表情等勾勒了出来,简洁明了,一目了然,非常符合“我来比画你来猜”这样的游戏说明。

既然小作者也参加了这次游戏,为什么没有对自己的亲身体验进行一番描述呢?唯有如此,才更能使读者感同身受。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道出了这次游戏的意义及趣味,更道出了学生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