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艺术作品的欣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作品的欣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作品的欣赏

第1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内涵美 创作 欣赏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具有民族风格的传统艺术。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可以获得高尚的精神享受和美的情操。赏析优秀书作,其用笔、结体、布白、神采、风格、行气、形质等精妙,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利于创造。因为书法作品的欣赏与品评同书法创作是不能截然分割的,书法创作过程有欣赏的因素,欣赏过程中又有创作的因素。

欣赏和品评实际上是两码事,但欣赏总要涉及到评论,评论又有助于欣赏,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好割裂而谈。我们这里所论,是从欣赏者接受、反映、评价的过程而言。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当然,有内容美而形式不美的,有形式美而内容不美的,有内容美形式也美的,也有内容形式都不美的。我们所追求的境界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当面对一幅书法作品百看不厌且值得回味时,就说明人的视觉已对客观事物有美的感受。书法有其客观的内容和主观的形式,赏评一幅书法作品,大多是根据作品所给的印象去直观地评说,如果只说这幅作品好或不好,原因却无从论述,这也是不能称之为欣赏与品评的。那么,到底怎样欣赏品评一幅书法作品呢?

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需要一个步骤,是对书法作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审美过程。欣赏与品评书法的内容很多,无外乎点画、用笔、结构、章法、布局、行气、形质、神采、意境、风格、墨法等方面。刚开始,欣赏者面对作品,要保持一定距离,从宏观上得到关于作品的整体印象,这一最初印象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欣赏者并不都是书法专家,他们对书法的评价很可能会局限在直观上。这样看来,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是很重要的,要让人见到作品就能感到书法作品和谐的外在的形式美,得到愉悦和满足。这种最初的形象直观在很大程度上是能否进一步品评的基础。远看以后,欣赏者就要近距离仔细观察探究每一点画、用笔与结体,评价书法作品外在形式的细微之处,再从点画回到章法中。实际上,这种具体分析的进一步深化是再一次地回到直观,而对于第一次的直观来说,是具备了理性分析的抽象直观。

我们对美的欣赏和领略,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欣赏与品评书法作品,也必须从多方面去领悟,并把其与自己的认识联系起来。若欣赏者也是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工作者,从专业角度去窥视,采用隔段时间去欣赏品评一次的方法,则会有新的感觉和收获,甚至会同作品显现出的人格化的物质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说与作品的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书者意欲表现出来的内在意识,这时便会传给了欣赏者。这样,作品已不再是与欣赏者对立的东西,而进入了欣赏者的情感世界。 书法艺术在我国,在世界上都享有很崇高的声誉,要欣赏和评论古今书法佳作,必须对历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一个简要的认识。书法以汉字为创作素材,不同的历史时代产生了不同形态的汉字,众多的书法家又对这些文字进行了不同的艺术创作。这样,则形成了各具风貌的书体和流派,书法作品也就因时代、作者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生命力的百花争艳的书法大观园。如唐楷中欧阳询的险劲,柳公权的劲挺,颜真卿的雄健,虞世南的圆浑,褚遂良的娟秀,都是由于作者本人受不同时代的社会风尚和精神的影响,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性格倾向、美学意识、习书溯源等不同所形成的。换句话说,书法作品本身就体现了书写者的气质性格、精神风貌和时代特点。而欣赏者对书写者习书经历、所学碑帖、审美意趣、创作背景、意图以及社会风尚等有所了解,则能更深入地把握其作品。

当然,要能够真正地理解中国书法艺术,达到较高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并非易事。这里面,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标准,必须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众多的书法爱好者或书法工作者中,重技巧轻理论或重理论轻技巧者仍有很多。有的只会写而不会讲,有的只会讲而不会写。古人的“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之说(善于书写的人不一定是鉴赏行家,善于鉴赏的人又不一定擅长书写)似乎有一定道理。笔者看,二者都要兼顾,一个人要能真正地欣赏品评书法,不仅要多看,多分析玩味,还要更多地习书,与书法产生息息相关、脉脉相连的关系,才能对中国书法内在的美有更深的理解。当然,欣赏者欣赏水平的高低,理解能力的深浅,还往往取决于他个人的学问及其各方面的素质状况,赏评水平也是随着这些方面的提高而提高的。

第2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关键词:有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51-01 许多同学认为,艺术欣赏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看见了绘画和雕塑作品,并引起了审美愉悦就是欣赏了绘画和雕塑;听见了音乐作品,并引起了审美愉悦.就是欣赏了音乐。真的是这样吗?

试举一例:陆游《游山西村>中有两句很有名的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人读了这两句诗,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想到。有人看到了和想到了迷人的风景,有人看到了和想到了坎坷的人生,有人看到和想到了艰辛的事业,还有人看到了饿和想到了曲折的爱情。风景或人生,事业或爱情,是陆游的诗句中所没有提到的,它是欣赏者在陆游诗句的基础上的想像,这就叫做审美再创造。欣赏者在感知艺术作品时为什么能进行审美再创造呢?从客观上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有空白和不确定性。从欣赏者主观上说,就是对艺术作品的空白与不确定性作出了填补。

我们已经说过,艺术作品像一个谜语。画面就是谜面,艺术家传达给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就是谜底。谜面与谜底之间永远存在着空白,留待猜谜者去填补。如果谜面与谜底之间没有空白,谜面即揭示了谜底,猜谜者非但不感到有任何猜谜的,反而认为制造谜语的人把自己看作智力低下的笨蛋加以愚弄,感到屈辱与愤怒。如果谜面与谜底之间有一个适当的空白,猜谜者运用了全部智慧填补了谜面与谜底之间的空虚,破译了谜底,就会感到空前的。艺术作品也是这样的。优秀的艺术家有意识地在作品中留下了空白与不确定性,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过程。如果接受者对空白、空虚进行了成功的填补,就会体味到创造的,也只有在这时才能体味到艺术家的良苦用心。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作出结论:感官接触艺术作品是艺术欣赏的前提。没有感官的接触,就像瞎子在绘画作品面前,聋子在音乐作品面前,是永远也不可能产生艺术欣赏的。但是,感官接触艺术不是艺术欣赏的根本特征。艺术欣赏的根本特征就是审美再创造。所谓审美再创造,就是欣赏者对艺术作品空白与不确定性的填补。如果对艺术作品的空白与不确定性作出填补,就叫做欣赏了这个艺术作品;如果对艺术作品的空白与不确定性没有作出填补,就叫做没有欣赏这个艺术作品。艺术欣赏与非艺术欣赏的分水岭就在于是否对艺术作品的虚空与不确定性作出填补。这就是艺术欣赏与非艺术欣赏的本质区别。那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审美再创造呢?

1.对艺术作品物质材料的审美再创造

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去塑造艺术形象,雕塑的乌木青铜、水泥石块,绘画的宣纸颜料、画布油彩,都与它们所要表现的事物的构成材料有极大的差别,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空白。欣赏者只有用自己的审美再创造去填补这个空白,形象才能像一个真实的事物呈现在面前。让我们举一个真实的例子。罗丹的雕塑《青铜骑士》所用的物质材料是青铜。人们在欣赏这座雕塑时,没有感到那是一个冰凉的、坚硬的、没有生命、没有思想的一块青铜,而是感到"那初醒的人物,肺叶中充塞了新鲜的空气,举起臂来,似乎要离开他的底座,到世间去宣传福音"。这时,欣赏者感到了他肌肤的温暖,呼吸的起伏,肌肉的激动,思想的活跃。

2.对艺术作品三维空间的审美再创造

任何客观事物都存在三维空间之中,但绘画只能表现二维空间,这是一切绘画作品都不可避免的空白。艺术家运用焦点透视法,引导欣赏者填补空白,创造真实的三维空间。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马萨乔在圣玛利亚新教堂绘制的壁画《三位一体》中圣母、圣约翰和供养人。在欣赏者看来。这不是平面的绘画,而是"打开"了墙壁的立体的雕塑,甚至有人能计算出这个幻觉空间的准确深度,似乎是一个任何欣赏者都可以随时步入其间的真实的空间。

3.对艺术作品时间的审美再创造

绘画和雕塑只能表现客观事物运动过程的一个瞬间,但任何运动都是一个时间过程,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空白,留待欣赏者去填补。我们在绪论中提到的罗丹的雕塑《思想者>,这个作品有一个必须填补的空白:支着下领的右臂为什么放在左膝之上,这确实是一个不大自然、无法思考困难问题的姿势。我们完全可以设想.思想者思考问题的最初姿势一定是右臂放在右腿上,但是,他用这个姿势思考问题时间已经很长了。雕塑是不能表现时间过程的,但是,罗丹的作品引导欣赏者对时间过程作出了审美再创造,表现了艺术家的巨大天才。

4.对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审美再创造

在形象与主题之间存在着一个大大的空白,期待着欣赏者去填补这个空白,这个空白越大越多,欣赏者的填补就越是多样,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就越是多样,甚至截然相反。作为一个有审美能力的欣赏者,不仅仅要有视觉和听觉能力,还要具有其他的条件:第一,欣赏者必须具有~定的艺术修养。第二,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生活经验。如果接受者与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差过大,就无法填补这一作品所留下的虚空与空白。

5.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理念

第3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关键词】抽象美术;美术作品;教学策略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抽象艺术作品是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抽象艺术是根据作品的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角度转换的一种艺术形式,与之相对的是具象艺术。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面对抽象艺术作品,很难领悟到其中的思想与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欣赏抽象艺术作品。

一、当前抽象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抽象美术作品具有自身较为突出、鲜明的特点与特征,因此在美术作品中很少有对现实客观世界中现象的描绘,在作品中塑造和表现出的艺术形象往往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差距,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就是通过应用颜色、点、线、面、以及肌理等独特的绘画语言形式来进行艺术创作的,借以表达作者丰富的情感。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抽象艺术,并能了解抽象艺术中的含义,这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较大的难度。在抽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中存在教学困难往往是包括以下的原因:首先,抽象艺术作品本身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存在认识的困难;其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理解抽象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情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抽象美术的表现形式与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对等性。在面对抽象艺术作品时,往往就会沿用具象艺术作品欣赏思维来对其进行赏析,这就导致赏析很难展开。这就需要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从而激发学生赏析抽象艺术作品的积极性,并能使学生逐渐从具象艺术作品的欣赏向抽象艺术作品欣赏过渡。

二、抽象艺术作品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色彩与线条的魅力

学生生活的世界本身就是色彩斑斓的,学生的感官每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色彩刺激。在抽象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色彩与美术作品形式来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感受与体会,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对抽象艺术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缺乏直接体会抽象创作的机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涂鸦,因为通过涂鸦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抽象艺术。同时,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反映出其心理特征与情绪的变化。例如在其创作中的红色,一方面可以表示热情,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愤怒。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涂鸦了解抽象艺术的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将色彩、形象结合起来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变化。

同时,由于抽象艺术在其创作中往往还具备一定的音乐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听到音乐后,将自己听到的形象或者是情景通过应用色彩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在听到音乐后,可以随意根据自己的感受与体会进行绘画,教师不可过多干涉,要使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在完成艺术作品的创作后,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其艺术作品对其中的情感进行判断,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其对抽象艺术的感知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赏析抽象艺术作品。

(二)抽象艺术教学要结合社会和个人历史背景

在很多的抽象艺术作品赏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国外的抽象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只有国外才有抽象美术作品。但是,在中国美术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在各个时期不同的纹饰本身也是抽象艺术形式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远古时期的抽象艺术进行了解,这样也可以使学生从点、线、面等不同的角度对抽象艺术作品进行进一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抽象艺术的起因、发展历程以及产生的社会效应等进行详细分析,能够对创作背景等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抽象艺术作品赏析习惯。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和了解我国抽象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西方抽象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难度也会减小。例如在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31号》作品时,引导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对理解其思想情感就比较容易。画面中飞扬着玫瑰色、绯红、蔚蓝、黄色、橙色、紫色、翡翠色,还有黑色。单纯地看着,就有许多愉悦在其中,表明艺术家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特点,主题也比较独特。通过激烈变化的线条与强烈的色彩对比,充分地感受到创作者虽然身处乱世,却十分向往美好生活。《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的著作,反应当时美国纽约百老汇街夜晚的景象,独特的色彩界限,用无数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进行分割,形成强烈的画面感,给人以热闹、愉快和舒畅的心情。欣赏此作品时,需要将抽象艺术作品赏析与创作者的生活环境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创作背景等进行有机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其审美水平。

总而言之,在高中艺术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抽象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释放与缓解学习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保证抽象艺术教学课程的顺利展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主体地位,并能发掘艺术作品中的规律与艺术价值,尽量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艺术作品中的深刻情感,从而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审美评价

1.前言

现阶段,国内教育的体制逐步的发展与完善,逐渐将应试教育模式淘汰,而开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使其拥有更高的审美评价能力和欣赏水平。在高中美术的教学环节,教师要以欣赏水平和审美评价这两个角度作为教学出发点,利用审美体验和审美交流手段,让学生可以拥有对所欣赏的对象完成客观性评价,并可以对欣赏对象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以及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从而达到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

2.如何实施高中美术欣赏的教学活动

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会涉及非常多的现代艺术作品,而要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教学活动,要较实践教学活动所具有的困难大很多。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学生在对一些传统的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不同作品的背景和一些有关史料加以讲解,可以让所教授的内容变得丰富,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更好的提升教学的效果。不过,若是对现代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学时,却很难寻找到一些可以佐证作品内涵的材料。而且,对于现代艺术作品的欣赏切入点,也很难与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发生关联。所以,会导致高中学生不易理解,在欣赏过程中,易形成一定的障碍,从而使得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学生对于审美意识以及感知的形成,仅仅通过日常生活的教育几乎无法完成,要求学生要完成阶段性学习才可以掌握。所以,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续的强化对于学生审美意识和感知的教育与培养,让学生拥有更高的评价能力,能够对艺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更加真实的把握。

3.如何培养高中生对于艺术的审美评价

3.1高中美术教师要不断的强化学生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具体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加以严格的指导,让学生的审美可以更加的客观。不同的人进行艺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由于所具有的习俗以及不同区域所产生的差异性,所以,会导致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艺术作品形成具有一定差异的价值观。对于同样的艺术作品,不同的人在欣赏过程中所形成的感受也是具有一定差异的。例如,若是某人遇到一些使自己不愉快的事情,那么,多么愉快的作品也很难让他感到快乐。而若是某人遇到一些使自己愉快的事情,即使欣赏的作品表达的内涵极为深沉,也可能会让他感到愉快。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时,要恰当的选用一种欣赏用资料,然后还应当对所选用的资料进行一定的评价,若是不能将资料选用恰到好处,那么会很难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而若是教学中所使用资料涉及的欣赏水平要明显的比高中生具有的欣赏能力高,则在进行欣赏教学时会很难的进一步开展。所以,要求教师要对资料进行全面的查阅,同时也要掌握高中生所具有的欣赏水平,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中生审美评价能力的提升。3.2要培养高中生审美评价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在对欣赏对象进行审美评价时,会有一定的客观性因素。不过,审美评价过程和感受过程均会掺杂着一部分的主观因素影响。审美评价的主观性以及客观性相互之间是不矛盾的。之所以不矛盾,正是由于审美行为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审美主体来完成。所以这一过程中也必然要受到主体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影响。因此,在审美评价过程中,一些行为也定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也正是由于审美评价具有这一主观性,才需要对于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时,要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4.如何了解高中生对绘画欣赏的审美评价

一般来讲,对于绘画艺术作品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再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表现性,即绘画艺术作品拥有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多重性,也决定了绘画艺术作品中包含有隐处以及显出的不同类型的内容。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些特性是极为不易掌握的,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评价和对审美欣赏的学习活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将绘画艺术作品所包含的层次加以划分,并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层次中较为重要的层次,再对绘画艺术作品进行相应的感知分析,促进学生所产生直觉的出发角度由感性转变至理性。并且,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关于绘画艺术作品的教学,要更加的重视对绘画作品评价及分析的方法,而不能采用指令式教学方法,应当采用建设性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可以更为客观与全面的完成对绘画作品的审美评价。

综上所述,目前素质教育工作中,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工作是极其重要的组成内容。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学习,能够使高中生拥有更高的审美评价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也正符合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要求。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应当依照学生所拥有的审美评价能力,通过合理的审美评价练习,促进高中生审美评价能力和欣赏水平的提升,以更好地改善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林宜宏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耿艳娜.试分析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现代装饰(理论),2016(02).

第5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就应全面发展自己,除了扎实地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因为艺术鉴赏是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鉴赏课作为公共选修课。艺术鉴赏课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油画鉴赏是艺术鉴赏的内容之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给学生介绍优秀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背景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形成良好的鉴赏思维。本文主要依据美术鉴赏的过程来论述大学生该如何鉴赏油画作品。

油画鉴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欣赏,与油画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和批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作品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油画鉴赏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感受、理解与再创造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来正确认识艺术作品的。我们欣赏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它不但能使人悦目,得到美的熏陶,而且会给人带来精神享受,有的作品还能引起观者和作者的精神共鸣。

美术鉴赏的过程

在当下的艺术市场中,油画作品卖得越来越“火”,价格越来越高,广大百姓也逐渐喜欢鉴赏和收藏油画。作为一名油画鉴赏者,怎样才能看懂一幅油画的内容和画家的思想呢?欣赏者在进行美术鉴赏过程中,一般分为几个步骤,文中主要论述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再创造这三个步骤,并针对每一个步骤都提出相关的鉴赏方法来引导欣赏者对油画作品进行鉴赏。

1、审美感知

审美感知是指当欣赏者开始接触艺术作品时,就被艺术作品外在构成形式和内在情感意蕴所吸引和震撼。当欣赏者把注意力集中和停留在油画作品上时,审美注意就开始了,感知是审美的出发点。欣赏者欣赏油画时一般先是被画面色彩和构成形式所吸引,之后将情感移入到作品中。但审美感知不是某种单一或单纯的感知反应,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的心理诸功能、因素自由活动的结果。这一过程在时间上相当短促、迅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

欣赏者在鉴赏油画的审美感知阶段,作品能让欣赏者迅速地获得艺术享受的满足感。这时欣赏者可以运用情感性欣赏法,因为艺术作品的构成存在形式是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欣赏者跟油画作品开始见面时一般不会用理性思维去深入思考、分析,而是去捕捉艺术作品最打动自己的地方。当然审美感知也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欣赏眼光才能发现优秀的作品。大学生开始学习鉴赏油画作品时,一定要选择中外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因为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是经过时代和历史的检验所保留下来的,也是各时代、各国最具有价值的艺术精品。我们只有多看优秀作品,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欣赏油画艺术的眼光才会越来越高。

2、审美理解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审美理解是欣赏者能领悟作品的外在构成形式因素、内在情感指向与艺术魅力等。在鉴赏油画时,我们需要了解作品形成的时代特征,把握作品情感倾向,同时,还需理解与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画家人格以及艺术技巧。正如阿恩海姆所说,人观看对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把知觉特征和刺激材料所暗示出的结构相对照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接受原刺激材料本身的过程”。[2]欣赏者面对油画作品时,一般是在以往经验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去判断和评价它。欣赏者的审美观念与审美经验有关,还有个人的生活环境、人生经历、兴趣爱好、文化修养、个性倾向和气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欣赏者具有与艺术家相似的思想感情、文化学养和艺术修养,健康的心理等因素,那么他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这一阶段我们可以运用理智性欣赏法来对油画作品进行审美理解。如鉴赏写实主义油画一般是先理性地了解作品题材、产生的背景、丰富的内容情节和深刻的寓意等知识。鉴赏古典主义油画我们应站在历史的角度用人文主义精神和美术的造型知识去解读它们,还可以关注油画技法等问题。大学生运用理智性欣赏方法时应将理性与感性、情感[dylw.net ]与理智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当我们面对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时,首先会注意到她那“神秘”的微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她都朝着你微笑,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之后欣赏者会发现画面是采用稳定的三角形构图,蒙娜丽莎那优美的双手和背景中静谧的山水都同她的微笑相协调、相呼应,整个画面流露出自然、优美、高雅的艺术气息。总体来说,它充分体现出达芬奇所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3、审美再创造

艺术鉴赏是一种再创造的行为,欣赏者的鉴赏活动是积极能动的精神创造性行为。欣赏者应敢于抛开艺术家与批评家既定的规范框架指令,去大胆探索对作品的再创造性认识、批判等。我们可以在知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记忆和审美理想,对艺术形象加以想象和联想,使作品内容更丰富。

这一阶段欣赏者可以运用情感与理性综合的艺术欣赏方法,以直接感知性与分析研究性相结合而领略、理解艺术作品。在审美欣赏中,对作品内在意义的理解不是靠概念而是靠想象来联系的。想象是欣赏者在对油画作品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把某些经验的东西提出来进行回忆、联想、类比,有很强的主动支配性,是具有综合统一性能的感性活动。当鉴赏立体主义油画、表现主义油画时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挖空心思去理解未表现出的和模糊不清的东西。因此,大学生要从古今中外的名画中品尝美,从生活中提炼美,之后再创造视觉美。非美术专业的大学生要想积累审美经验,就应该进行艺术形式感的专业训练,培养自己对艺术和美的感受能力。

结语

欣赏者每一次鉴赏油画作品都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艺术感悟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只要你对艺术充满热情,加强文学艺术的修养,充分运用和调动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对油画作品加以关注,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能逐步练就出敏锐而准确的艺术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著.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第6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图形的创意及运用;意义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麦克鲁安曾经大胆预测过,当今的社会将是:

“图形时代”社会取代了文字文化的社会,时代的发展变迁、社会的前进是图形所能记忆的艺术表现,其艺术魅力无法比拟。在科技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西方文化的强力碰撞相互融合,

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传承以及鲜明的反差之间的相互碰撞,造就了当今平面设计作品中图形设计的的多元化,现今人们的审美观已经不同往昔,审美要求以及审美的意识也在大幅的提高,图形也在不断的创新变化,以满足人们追求图形图像视觉的震撼和享受。图形设计的多元化对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意义重大,并且对艺术世界的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平面设计与图形设计

平面设计内容是二维设计空间的各种素材的设计和组合分布,包装的设计、网络网页的设计、DM广告的设计、海报的设计、媒体平面广告、pop广告的设计、书本的设计、期刊的设计等等都是平面设计的艺术种类。其中图形的运用是贯穿所有平面设计的种类,因为图形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平面设计作品的好和坏,好的图形设计让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不单单起到宣传的作用,还能更好的反映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内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享受,让人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图形设计和其他艺术门内相比较能突出表现艺术与科学的相关联是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统一,是其他艺术种类所不能比拟的。春秋战国时代庄子的著作《庄子・外物》一书中说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图形时代的到来,是要求设计师们不断地对平面设计艺术中图形设计的创新和宣扬,彰显自我图形设计观念,让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的图形设计更能迎合时代的气息,从而使平面设计艺术作品因为有了图形设计的点缀而充满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

二、图形的创意及运用

现今社会是图形的社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图形设计艺术,因为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图形设计是最经济最时尚的表现方式,能用最简洁的图片放大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的最大价值,使平面设计艺术作品起到良好的传播推广,让人能通过图形设计对平面设计艺术作品过目不忘,因为图形设计的不断创新,使得平面设计艺术作品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图形设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在众多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想要打动人,使人们能对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图形设计的创新和富有时代气息,这就要求平面设计师们对图形设计要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构思,图形的创意是衡量一个平面设计师所应该具有的艺术内涵和设计理念及所必须具备的独特设计风格,平面设计艺术作品图形的创意必须要设计师们热爱生活,艺术灵感来源于生活,所设计的作品也能彰显出时代的气息,纵览世界著名的艺术家们的艺术成就,无不发现其知识的渊博,对生活的感触和领悟,艺术作品的瞬间都充满时代的气息,像伟大的画家毕加索的《和平鸽》,至今都让人感慨和平的伟大,和平来之不易,伟大的画家达.芬奇的艺术创意来源于他的博学,他曾是机械师、工程师,还是位著名的数学家,这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能充分反映出来,他的艺术创意经常带有自然学科理性思维和艺术想象的融合体,二者巧妙的运用到艺术作品中,他的艺术作品总能使人遐想无限,其艺术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像他的代表作之一的《蒙娜丽莎》是至今都让人感慨万千,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艺术家都对其欣赏研究。平面设计中图形的设计离不开设计师们的创意和艺术灵感,因为平面设计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广泛运用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平面设计师们一定要对生活方方面面有所了解,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被广泛地运用和接受,要将生活中的点滴灵感运用到图形设计创意中,使得平面设计作品因为图形设计的完美凸显出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使平面设计作品充满艺术活力。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平面设计作品理念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产品的更新换代相当的快,消费形式日新月异,如果平面设计作品中图形设计千遍一律,没有新意,将会失去艺术生命力和商业价值,平面设计艺术中图形设计要想给人印象深刻,挥之不去,就必需要有创意,出奇创新才能使得平面设计艺术作品焕发艺术生命力和商业价值。平面设计艺术的设计师们必须能保持思想上的活跃,领悟生活,始终保持对事物的想象和联想力,在平面设计艺术中,图形设计上要做到构图的创新、新颖,能紧紧抓住设计作品的艺术内涵,能充分表现出平面设计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主题鲜明,在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对图形设计创意是相当漫长和究杂的构思,是要求平面设计师具备艺术涵养和艺术创作天赋,在漫长的创作中如何能寻找运用海阔天空的想象力和灵感来进行在图形设计创意,寻找到平面设计艺术作品样式和设计情感的完美融合。

第7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新尝试

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试用)》将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定义为必修的“艺术欣赏课”。高中美术欣赏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更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

鉴于艺术欣赏课的学科特点和重要意义,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打造创新人才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把握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进行审美形态教育

审美形态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感悟能力。

高中美术欣赏课是艺术学科,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偏重于学生的“眼到、口到、心到”,教学是在以欣赏为主线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修养及审美情趣。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指导,在课堂中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审美形态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中美的形态与结构的识别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审美方法,提高审美的能力。

在此教学阶段中,在赏析艺术作品形式与结构美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即使离开教材,离开课堂,也能懂得如何鉴别和欣赏。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也充满了美。在艺术欣赏教学中,注意生活与美育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充分体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比如结合学生的衣着打扮,欣赏色彩的搭配,把色彩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指导我们的日常着装;欣赏建筑作品时,除了结合教材学习必要的知识外,还可以结合我们城市的建筑、公园、街道、雕塑等,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审美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学会发现、评鉴、欣赏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与灵感,提高学生的生活审美能力。

三、整合资源,多元化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美术欣赏课程是在文化的整体发展统摄下的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十分强调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

在教学时,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有益资源,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在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升华美术欣赏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

(1)美术与语文课程的融合。文字是表达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文字的描述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更能带来心灵上的震撼。通过与语文课程的结合,让学生学会描述美、想象美,提升审美能力。

(2)美术与音乐课程相结合,将音乐带进美术欣赏课堂,进一步烘托了审美的情境与氛围。结合作品,选择相应的音乐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播放,视听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心灵感受,引起心理共鸣,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与启发,升华审美情趣。

(3)美术学科与自然学科结合,运用自然学科的技术和方法,为学生讲解艺术作品创作背后的知识与故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形成立体、全方位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丰富多彩的表现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灵感。

(4)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相渗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到美术欣赏课堂中,幻灯、投影、电脑等设备,以及相应教学软件的应用,使得学生不仅能欣赏静态的艺术作品,还能欣赏动态的美,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学手段与课堂气氛也令人耳目一新,学生也更宜于接受。

(5)美术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发挥了美育的更大作用。在美术课堂上,创设平等情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艺术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兴趣以及他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学生在欣赏此作品时也受到了思想、情感和兴趣的影响。

艺术作品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境界。优秀的艺术作品欣赏起来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赏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艺术作品在引起欣赏者的激动和共鸣中,唤起了优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种种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欣赏者接受某种道德情感,受到某种精神品质的熏陶,从而改善人们的情感状态,影响人的行为。

(6)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还要综合运用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因为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历史、社会、宗教等方面是紧密相联系的,很多作品都是在政治、经济、历史等大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大多反映了时代和社会历史特征。在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离不开这些方面知识背景的支持。充分展示艺术作品的外在与内涵,充分挖掘学生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个人能力。

在艺术欣赏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与技能来审美,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并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高中美术欣赏课是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特殊而积极的一步,教师必须从实践出发,不断尝试创新,从开放性、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挖掘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与意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未来发展的能力与质量,从而打造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8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艺术心理学的内涵

艺术是指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因表现手段和方式不同,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特点是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并独特优美而丰富多采。在我们探讨艺术的内涵时,可以将一些绘画、音乐以及与艺术有关的特殊活动当作表现和反映艺术价值的特定媒介,这样就可以从人们的情感、意识等方面进行交流与渗透。在现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激发着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发展的趋势将走向无限化。

心理学是指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绪、意志等。现代心理学的产生,心理思维驱动着一切的实践活动,指导并调节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心理学所提供的关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性的知识,在为人类各个领域实践活动的服务中是十分必要的。

艺术心理学也称“心理学美学”。研究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像和审美思维,艺术欣赏中的理解、判断和鉴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等。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点的。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我们经常遇到一种现象,如在我们欣赏美术作品时出现的对画面色彩的温度感;这些都是思维的结果。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其它实践中经常发生的认识活动。

艺术作品中的心理需要

在我们对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与所被欣赏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辩证的关系,而且主体对客体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随着社会的繁荣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在对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上的满足标准逐渐增加,甚至精神追求所达到的愉悦感是物质上无法超越的。这是人们拥有审美基础的情况下,所要进行的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它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审美水平。当一个人具备了艺术审美的能力,艺术家将会创造出真、善、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这样才使得艺术品实现了其艺术审美的价值,才能在社会中发展其各项功能。

因此,接下来我们要理解大脑对感官外界事物的功能,这样才能深入认识作为主体的人是怎么进行艺术欣赏的。首先,大脑的前期准备过程是主体的各个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信息的感知,并将这些信息储存起来。之后在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活动的时候,主体的大脑被丰富、大量的信息充满,就会对艺术作品产生升华与感悟,能更好的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在这里大脑储存信息的丰富程度,是欣赏艺术品时理解能力的关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新奇的事物,我们接触它,感知它并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对这些事物的感悟也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和行动,并在之后会因为一定的条件再次出现。

艺术实践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

心理活动是一种最基本的活动,主题进行艺术欣赏时,心理活动占首要位置,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就是人们感性层面的活动。一件艺术作品倾注了艺术家的审美与情感,当人们主动参与进艺术实践活动中,就是人们在自然而然的带着感情来欣赏艺术品。只有人们对摆在面前的艺术品放进自己的感情来欣赏,就会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如上所述,主体质的飞跃是一种艺术欣赏时变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大脑对所感知信息的分析能力。我们知道,一个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也就是主体大脑对艺术品大量信息的分析内容,包括艺术品题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所选用的体裁是否一致。大脑是脑的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而且因人而异,不同审美基础的人对艺术品的体会是不同的。

第9篇:艺术作品的欣赏范文

关键词:美术欣赏 主动思考 感受

美术欣赏是一种艺术行为,尽管很多艺术作品使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困难,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觉却应是相通的。以往老师在讲课时,多以自己的理解为基础向学生灌输既定的想法,这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机会,久之,学生就缺少了学习的主动性。

一、激发学生的美术欣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授美术欣赏时,对每一幅作品的相关趣闻做引导性阐释,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比如说,首先让学生自己对一幅作品进行想象,去思考其中个人所感受到的美和意义,去体验创作者的思想,让他们在这些想象的过程中,对作品产生最强烈、最深刻的感受。其次,让学生去了解创作者的创造过程。很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在创造时都是艰辛、痛苦的。中国明代艺术家徐渭曾是个精神病人,却在极端痛苦的折磨下创作了多幅惊世之作,被齐白石所敬仰。深刻了解这些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美术欣赏方法

(一)感受引导

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在起始时都可能是片面的,所以教师要逐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他们对作品的感觉和评论趋于“鉴赏”地去领悟。艺术作品的魅力是可以引起欣赏者的审美联想的,学生欣赏时,除了第一感觉,还要引导他们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有了这样的欣赏引导,学生对各种艺术作品就会有更深的理解感受,他们就会变被动吸收知识为主观体验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画诗引导

画诗引导是针对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欣赏提出的引导方法。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是中国美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美术作品中常是画中有诗的。不同于西方的写实性、线条、阴影、结构等,中国的美术作品主要靠意境和情感打动人心,所以,相对于西方作品的理论性,中国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更需引导。如徐渭《墨葡萄图》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深刻了解到徐渭历经的沧桑,及其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压抑。倪瓒的《六君子图》,气象萧疏,近乎荒凉,并无特别突出之处,但经过黄公望的题诗可以让人理解得更多,元代汉族知识分子的不满情感跃然纸上。

(三)情境设定

为了增强学生的美术鉴赏感受,教师可以根据欣赏的作品主题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更能加强学生的想象和理解。如欣赏中国美术作品时,可以放一些民族音乐、古筝曲、洞箫演奏曲等,使听者置身一种古典的环境中。如欣赏外国美术作品,可以设定一些视觉氛围,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感受作品的画面感、阴影和结构色调等。

三、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心性情操。美术作品的艺术性,来源于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所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有一种美的教育,潜移默化之下,逐渐地就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就可以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性情塑造。其次,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不同的艺术作品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作品既有艺术角度的审美,也有历史文化的意义。在对这些作品的欣赏中,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古今文化的差异等,欣赏艺术的同时开阔视野,使学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再次,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同时也包含大量的文化知识。文、艺相互渗透,学生不仅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和美学知识,也能丰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实践的意义在于,通过良好的把握对于美术欣赏的教学研究与引导学生主动体验,让学生通过全方位的审美方式,差异、评定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美术欣赏引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力。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学生的美术欣赏的引导工作,才能让他们在对于美术的学习与鉴赏中得到知识,更好地与品位、高雅相融合、靠近,激发学生对于“美”的领悟力,对于“艺术”的独特感知力,实现真正的美术欣赏价值。

四、美术欣赏对学生主动体验发展中的作用

美术欣赏,可以说是人们对于美的体验、临摹、观感。它是一种来源于心灵的触碰,是人生与美术作品的有效融合。美术欣赏不仅在视觉上对于学生是一种体验、观看,在心灵上也是一种新的人生感受与认知。通过美术欣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享受,更能通过美术欣赏提高他们对于另一个世界的认识。依据学生对当代事物与社会、情感等的认知度,让他们能够通过美术欣赏进行主动体验,让他们扩大知识领域、学习范围,一步步提高其修养、思想、心灵等精神境界,通过主动体验美术欣赏,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素养与审美水平。因此,重视与做好学生的美术欣赏应成为所有美术教育者的主动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圣维.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J].科技平台,2007.6(17):250

[2]陈木斌.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J].教师,2010.7(72):57~58.

[3]任清善.浅谈高中美术欣赏及引导方法[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5):80.